青島經貿運行工作匯報

時間:2022-11-24 01:46:00

導語:青島經貿運行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島經貿運行工作匯報

按照通知要求,現將我市經貿運行情況匯報如下。

一、20****年經濟總體運行情況

2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696.8億元,同比增長21.3%;完成工業總產值6690.6億元,增長29.3%;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462.6億元,增長28.9%;利稅522.5億元,增長40.6%;利潤266.9億元,增長44.1%。主要特點:

1、工業經濟規模不斷壯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突破5000戶。2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凈增產值1516億元,在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三。當年凈增工業增加值298億元,增加額與沈陽并列副省級城市第三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達到5036家,較年初凈增加469戶。

2、重工業增長加快,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輕工業完成增加值801.4億元,增長15.8%;重工業完成增加值895.4億元,增長26.9%,重工業增速較輕工業快11.1個百分點。輕重工業比重由2006年的49.5:50.5調整為47.2:52.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091.9億元,增長28.7%,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6.3%,較年初提高2.1個百分點。電子信息、生物技術及制藥、新材料等三大高技術領域完成產值896.7億元,增長34.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5個百分點。

3、產業集群快速增長。主要制造業八大產業集群完成工業總產值3680.2億元,同比增長29.4%,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5%;完成出貨值916.2億元,增長21.7%,占全市的比重為58.6%;實現利潤147.2億元,增長49.2%,占全市的55.2%。從增速看,石化、機械、汽車、船舶等四個集群呈現高速穩定發展態勢,完成產值增幅均超過40%,實現利潤增幅均超過55%。

4、市郊工業持續平穩增長。五市及城陽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089.2億元,同比增長24.9%,占規模以上工業的64.2%,市郊各區市增幅均超過全市平均水平。市區工業中黃島區保持了較強的拉動作用,完成工業增加值371億元,增長35.8%。

5、經濟運行綜合質量較好。規模以上工業綜合效益指數209.7,同比提高49.8個百分點,在構成綜合效益指數的7項指標中,有6項好于同期,分別是總資產貢獻率15.5%,提高2.8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59.8%,下降1.1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118.3%,提高5.3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3.1次,提高0.4次;成本費用利潤率4.3%,提高0.4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15.3萬元/人,增加3.9萬元/人。

二、經貿發展面臨的挑戰

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正發生著深刻而復雜的變化。經貿工作既面臨難得的機遇,又面臨嚴峻的挑戰。要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項工作任務,必須進一步認清形勢,準確把握宏觀經濟發展趨勢,不斷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

首先,國家宏觀調控影響的行業和領域較廣。2008年國家宏觀調控的重點是“兩防”,十年來首次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各項調控政策的力度會進一步加大,對金融、土地、環保、新開工項目等方面的約束不斷加強,國內外資金投資工業會變得更為謹慎,工業投資增長會逐步趨緩,甚至不排除個別行業下降的可能。預計2008年全市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左右,增幅與20****年基本持平。出口退稅政策繼續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產品出口,調低低附加值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在加息空間有限的情況下,緊縮政策將更多的依賴人民幣升值。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預計全年升值10%。出口退稅政策和人民幣升值,會減緩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其次,保障經濟運行的壓力進一步加大。我市的經濟運行還存在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的壓力很大。能源、糧食和原材料價格總體將繼續呈現上漲態勢,這將增加企業生產成本,經濟運行面臨較多增支減利因素。目前,我市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比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高12個百分點。從近期對21戶年營業收入在10億元以上的企業調研分析,18戶企業將原材料價格上漲列為全年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最主要因素。

第三,部分中小企業和外資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國家嚴格控制11類產能過剩或潛在產能過剩行業,對中小企業影響較大。目前,中小企業項目建設資金和流動資金明顯吃緊,據對200家成長型企業調查統計,應收賬款和產成品兩項資金占流動資金的比例達到48%。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和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加重了外資企業負擔,部分中小外資企業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受到影響。

三、原材料價格變動和工業出口情況

(一)原材料價格變動情況。今年1-2月,我市原材料、燃料、動力價格累計同比上漲15.7%,工業品出廠價格累計上漲3.4%,工業品出廠價格與原材料價格之間漲幅差已從20****年6月份最低的3.54個百分點逐步擴大到12.3個百分點。我市作為原材料輸入型城市,很難從原材料價格上漲中獲利,工業企業效益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尤為明顯。

這一輪原材料價格上漲開始于20****年8月,到現在已連續上漲7個月,目前仍沒有出現趨穩的跡象,上漲持續時間長、增長快、范圍廣。7個月內原材料、燃料、動力當月購進價格指數就從105.52上漲到了117。9大類原材料全部同時上漲,按漲幅排序分別是化工原料類(32%)、農副產品類(22.9%)、燃料動力類(18.4%)、黑色金屬類(17.7%)、建材類(12%)、其他工業原材料類(6.72%)、木材及紙漿類(5.12%)、紡織原料類(2.43%)、有色金屬材料類(0.56%)。

原材料價格上漲對全市工業運行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一是對工業效益指標的增長帶來較大影響。石化、電力行業增虧預計將影響全年效益增長15個百分點左右。二是虧損企業增多、虧損企業虧損額上升。微利的中小企業,由于產品單一、市場定價權低,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無法傳遞到產品,企業或者停產或者減產以避免更大的虧損。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虧損企業1117戶,增長8%。三是影響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原材料價格上漲,大多數企業必然要將價格上漲傳遞到產品,最終導致市場需求減弱,生產增速減緩。

(二)工業出口情況。長期看,出口退稅率調整和人民幣升值將導致出口成本增加,對出口增長帶來影響。20****年我市出貨值增幅為18.3%,低于銷售產值增幅9.5個百分點,工業外向度(工業出貨值占工業銷售產值的比重)為24.2%,較上年下降2個百分點。

人民幣持續升值直接降低了企業的出口利潤。截至2008年3月5日,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已升值13.9%,其中僅2008年就已升值2.6%。即發集團受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率降低影響,20****年訂單總額減少2000多萬美元,直接影響效益近1億元。而許多小企業由于產品附加值低、客戶單一、報價權弱,對人民幣的持續升值更為被動。預計2008年由于人民幣升值,將影響我市出貨值120億元左右,影響出口增速7個百分點。

四、節能降耗情況

近年來,我市通過技術、法制、經濟杠桿和政策等途徑,確保“十一五”期間萬元GDP能耗降低22%目標的實現。20****年,壓縮淘汰落后產能,依法關閉化工生產企業2家;發展循環經濟和實施清潔生產,50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驗收;50家企業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推進66個單位開展循環經濟試點。

主要措施: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全市節能減排政策支撐體系,研究制定了《青島市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目標責任考核辦法》、《青島市建設項目合理用能審核暫行辦法》,為節能工作開展提供了政策指導。二是落實了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完善了對各區、市的考核指標體系,將萬元GDP能耗、電耗等指標納入考核指標,并以節能目標責任書的形式確定下來,由市委考核辦每年年終集中考核。三是初步建立了能源消耗增量調控機制。對年綜合用能1000-2000噸標準煤或年用電200-500萬千瓦時的項目實行用能登記制度;對年綜合用能2000噸標準煤或年用電500萬千瓦時以上的項目實行合理用能評估制度;對達不到合理用能標準和節能設計規范要求的項目,審批部門不予辦理申報、備案、核準、批復可研等手續。提出了《關于嚴格控制能耗較高項目建設的通知》,探討建立“增量增多少,存量減多少”的工作機制,做好總量調控。

五、重點行業發展情況

(一)輕工行業情況

1、生產、效益快速增長。全行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1690家,完成工業總產值2068億元,增長17%;工業增加值637億元,增長18.6%;銷售收入1898億元,增長26%;實現利稅165億元,增長28%;實現利潤97億元,增長36%。

2、出口增勢強勁。全年完成出貨值690億元,增長16.7%,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完成175億元,增長39%;食品制造業完成45億元,增長21%;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完成126億元,增長16%;家具制造業完成37億元,增長36%;金屬制品業完成53億元,增長13.6%;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完成52億元,增長5.7%;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完成億68元,增長21%。

(二)紡織行業情況

1、主要指標:全行業規模以上紡織企業813家,完成工業總產值630.8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0%,占全省紡織工業總產值的11%,同比增長23.6%;完成工業增加值199.7億元,增長27%;實現銷售收入605.6億元,增長20.5%;實現利潤24.8億元,增長15%;利稅52.9億元,增長17%;從業人數23.6萬人,增長13.9%。

2、產業集群建設積極推進。充分發揮名城名鎮對紡織產業集群的帶動作用。20****年,即墨市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190家,完成工業總產值258億元,銷售收入完成242億元,出口3000萬美元,分別占全市紡織服裝行業的39%、38%、11%。以膠南中國紡織機械名鎮為代表的青島紡機,已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優勢。膠南市紡織機械規模以上企業88家,完成工業總產值52億元,銷售收入完成43億元,年產各類織機7.9萬臺(套),產品遍及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遠銷世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梳棉機市場份額占到全國的3/4,噴水織機占到國內市場份額的1/2,是全國最大的無梭織機生產基地。

3、突出科技創新。研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如青島大學研制成功的“海藻類海洋纖維”項目,該技術填補了國際空白;我市的高檔休閑面料、粗旦多孔服裝、清梳聯設備、新型梳棉機、自動絡筒機、合金鎳網等產品技術國內領先;再次大力加強技術中心建設,截止目前,我市紡織行業共有2個國家級技術中心,5個省級研發中心,13個市級研發中心。

(三)機械工業情況

1、生產、效益快速增長。20****年,全市機械工業規模以上企業1229戶,完成工業增加值47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9.6%;實現銷售收入1382.2億元,同比增長28.2%,占全省機械工業的16.4%,占全市工業的21.3%;實現利稅126.7億元,增長55.5%,其中利潤71.3億元,增長56.3%。生產載貨汽車61016輛,增長21.4%;改裝車11033輛,增長34.7%;機車26輛,增長62.5%;鐵路客車712輛,增長41.6%。

2、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南車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逐步構建起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速列車制造平臺,相繼自主研發時速200公里、300公里的動車組并投入運營,標志著我國鐵路客運裝備的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該公司已具備年產高速動車組600輛、高檔鐵路客車400輛、城軌地鐵350輛的制造能力。全市機械行業有國家級的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2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2家。

3、品牌戰略取得積極成效。我市機械工業共有7個企業的7個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25個企業的34個產品被評為山東名牌。

(四)石油化工行業情況

1、生產效益快速增長。全行業481家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現價)752.53億元,增長43.2%,新產品產值完成121.41,增長30.80%;完成工業增加值197.05億元,增長69.19%。經濟總量約占全市工業的11.3%,全國同行業的1.5%,全省同行業的8.8%,占全市工業和全省化工行業的比重比去年分別提高2.3和2.8個百分點。實現銷售收入739.84億元,增長39.82%;實現利稅46.48億元,增長60.27%;實現利潤8.11億元,增長148.58%。

2、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下降。提高裝備水平,調整產業結構,推進集約式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黃海輪胎全鋼二分廠三臺燃煤鍋爐安裝脫硫裝置和在線檢測裝置,可以達到脫硫效果80%以上,每年少向環境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硫500噸,煙塵150噸。推行清潔生產,通過不斷實施資源梯次利用、高效利用、循環利用,使我市化工行業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量下降。

3、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我市化工行業“缺有機、少精細”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一批大項目相繼竣工和投產。1000萬噸大煉油項目已基本竣工,并由工程建設階段轉入投料試車階段,該項目投產后,可實現年加工原油1000萬噸,預計生產柴油近400萬噸、汽油250多萬噸、煤油50多萬噸,液化氣、芳烴、聚丙烯等石化產品230多萬噸。

(五)建材行業發展情況

1、主要指標完成情況。20****年,全市規模以上建材企業271家,主營業務收入194.5億元;工業增加值82.2億元;實現利稅22.3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2.7億元。生產水泥425.5萬噸;平板玻璃397.8萬重量箱。

2、淘汰落后步伐加快。20****年,我市共淘汰落后水泥產能54.8萬噸/年,立窯水泥產量比例降低了44.8%;山水、中聯等水泥集團大型水泥粉磨站的投產達產,提高了水泥的產量和質量水平。優質浮法平板玻璃生產平穩,高檔壓延玻璃、深加工玻璃發展迅速。新型墻體材料、新型保溫材料、新型防水材料和裝飾裝修材料快速發展。

3、自主創新和節能降耗邁出新步伐。青島金晶股份有限公司的動車組機車玻璃、英國地鐵和大型玻璃幕墻項目的研制成功,使我市加工玻璃進入全國領先和世界先進行列。山水集團青島分公司投資8000多萬先后實施了水泥粉磨工藝改造、節能工藝改造、高抗硫酸鹽水泥的研發以及利用三渣生產高性能水泥的研究與示范。

(六)醫藥行業情況

1、主要指標。規模以上醫藥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6.94億元,比去年增長25.5%,完成新產品產值6.89億元,增長25.5%,完成工業增加值19.88億元,增長8.22%。實現主營業務銷售收入45.58億元,增長21.35%;實現利稅7.64億元,增長41.48%;其中利潤4.84億元,增長41.11%。

2、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我市重點發展的中藥、生物工程藥物、高新技術制劑等行業目前已分別成為全行業的主導產品,其中生物、生化制品異軍突起,總體規模已占到全行業1/4。同時,傳統的優勢產品緩控釋制劑等高技術制劑在今年原料大幅漲價情況下,生產銷售繼續穩定增長。政策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我市下發了《關于加快醫藥行業發展意見》,對我市五到十年醫藥業發展進行了總體規劃,提出了“一谷、三群”的發展思路及措施。

六、全年經貿工作思路及措施

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市十次黨代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升級發展先進制造業,創新突破現代服務業,增強民營經濟活力,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強化食品安全保障,全面提高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建設富強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際城市做出新貢獻。

重點目標:

——推進工業升級發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

——增強民營經濟活力,增加值同比增長15%,進入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新階段。

——提高消費拉動能力,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5%。

主要措施:

(一)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優化工業產業布局。實施四方、李滄企業搬遷改造工作,引導搬遷企業機制創新、技術改造和產品換代,在城區“騰籠換鳥”,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都市工業,實現中心城區與縣域經濟的對接。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加快集群龍頭項目建設和配套企業引進,重點推進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工業項目,推動項目按時竣工投產,增強發展后勁。二是壯大產業集群。加快三大船舶基地建設,大力發展配套產業。以高端產業鏈配套為增長點,加快海爾、海信等重點產業項目建設,推進液晶模組項目產業化。推進上汽通用五菱乘用車擴能和發動機項目建設,整車擴能項目竣工投產,提高五菱汽車本地配套率。

(二)完善民營經濟發展機制。一是深化政策環境建設。出臺《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及專項資金配套政策。完善政企溝通機制,落實民營企業懇談會制度、重點民營企業聯系制度,制定民營企業評議政府工作部門實施辦法。二是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制訂民營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意見,建立配套服務扶持體系,重點抓好即墨紡織服裝等25個區域特色產業,認定一批區域特色產業基地。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和“五百工程”,百強民營企業銷售收入增長20%以上。三是抓好增量投入。開展“招商引資推進月”活動,重點引進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加快50個民營大項目建設,強化協調推進機制,切實解決項目用地、環評等問題,確保項目按時竣工投產。

(三)加快服務經濟發展。一是建設現代服務業聚集區,抓好商業街改造,加快市區北部和西海岸商圈升級,推動大型購物廣場及星級酒店建設。二是推進流通現代化建設。選擇大型商場,進行無線射頻等智能技術試點,培育第三方物流和電子商務示范企業。三是促進城鄉商貿均衡發展。升級發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搞好“家電下鄉”,試點。

(四)推進產業集約發展。一是大力推進自主創新。修訂《青島市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管理辦法》,探討技術開發費加計抵扣等優惠政策的落實辦法,組織實施500項以上創新項目計劃。二是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推進建設30戶清潔生產企業,加強國際合作,引進清潔生產關鍵技術和節能產品。三是增強品牌經濟活力。以民營和市郊企業為重點,篩選行業領先產品,形成滾動式培育格局,新增青島名牌20個以上。

(五)打造全國食品質量最安全城市。一是提升食品產業發展水平。建立完善“市場準入、下架召回、銷毀退市、責任追溯”監管體系,加快培育一批蔬菜、豆制品、水產品等示范加工企業和經營點。深化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加強部門分段管理與行政三級執法聯動,全面推行網格化、分片無縫隙監管。二是抓好“奧運食品工程”,實施奧帆賽食品供應安全保障計劃,確保食品安全。三是建立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對市區三大農副食品批發市場和奧帆賽備案食品加工、物流、配餐等場所,實施全天候遠程視頻監控,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電子信息備案追溯系統。

(六)加強運行調控保障。

一是科學組織經濟運行。密切關注生產要素市場供求形勢變化,加強預測預警,對年營業收入10億元以上企業、重點行業和產品、區市經濟運行情況全面監測。強化煤電油保障,完善應急響應體系,確保奧帆賽等重大活動電力供應。協調抓好成品油生產、倉儲等環節,保障市場供應。二是深化大企業直通車服務。拓寬服務領域,完善市、區(市)兩級服務網絡,優化服務流程,增強解決跨區域、跨部門問題的能力,特殊事項辦結率、企業滿意率均達到90%以上。三是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健全整規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機制,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企業信用信息平臺。深化保知舉報投訴服務中心建設,健全保護知識產權網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