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食品久安工程情況匯報
時間:2022-02-15 03:01:00
導語:地區食品久安工程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全縣相關企業基本情況
食品經營單位680家,全縣共有食品生產企業10家。餐飲服務單位234家(學校食堂34家)畜禽屠宰單位1家,酒類生產企業1家,無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奶站、生鮮乳收購企業和專門食品添加劑銷售單位。
二、食品安全工作開展情況
(一)完善食品安全綜合協調機制
今年6月,根據人事變動情況,我們及時調整了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組成人員,縣委副書記、縣長吳小華同志任主任,兩名分管副縣長任常務副主任,縣政府辦主任和縣衛生局局長任副主任,農業、食藥、衛生、工商、質監、經信、教育、公安等22個部門主要領導任成員,協調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衛生局,辦公室主任由縣衛生局局長兼任。各部門、各單位都確定了專職聯絡員。制定了《縣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工作規則》、《縣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考核辦法》、《縣食品安全工作督查督辦規定》、《縣食品安全信息報告管理辦法》,修定了《縣食品安全監管及相關部門工作職責》,進一步明確了各成員單位職責,有效解決了職能交叉和監管空白問題。承擔主要監管任務的部門在鄉(鎮)設有監管站所。今年縣政府為食品安全投入經費20萬元。
根據《市食品“久安工程”實施方案》精神,結合我縣工作實際制定出臺了《縣食品“久安工程”實施方案》,成立了以縣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進一步完善了政府負總責、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生產經營者為第一責任人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使食品安全各環節監管責任得到進一步落實。
久安工程實施以來,我們先后開展了嚴厲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加強了對農畜水產品質量,食品生產加工,食品流通,餐飲服務,畜禽屠宰,保健食品,酒類、鹽業,餐廚垃圾的監管,強化了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食品行業自律意識明顯增強,農畜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得到了保障。辦公室召開專門會議4次,各單位編發、報送信息48期。進一步推進了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工作。
(三)全力打擊非法和濫用食品添加劑
按照省、市嚴厲打擊食品非法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的要求,我們及時制定了《縣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切實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領導組。各部門、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突出重點,有序開展了打擊非法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專項整治工作。
一是對照標準,企業自查。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認真對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標準規范進行自查。重點查是否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是否以非食品添加劑充當食品添加劑銷售;食品添加劑是否來源于有合法衛生和生產許可證明的生產企業;食品添加劑銷售者是否銷售非法食品添加物特別是有毒有害食品添加物;飼料銷售者是否在飼料中使用非飼料添加劑、使用瘦肉精和三聚氰胺等違禁物質;食品添加劑和飼料添加劑生產和銷售者的經營資格是否合法有效;食品添加劑和飼料添加劑銷售者是否建立了進銷貨臺賬和索證索票等管理制度。
二是部門聯動,齊抓共管。農委深入開展了對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農藥肥料、種子(種苗)等專項檢查,做好以蔬菜等藥物殘留為主的農產品質量檢測,并追溯非法食品添加物生產和銷售源頭。
畜牧局嚴格落實生鮮乳運輸準運證明和交接單制度,嚴厲打擊在生鮮乳收購、運輸環節違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的行為。加強生豬定點屠宰管理,督促生豬定點屠宰企業認真落實肉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嚴格落實檢疫制度,嚴厲打擊私屠濫宰行為。
質監局加大企業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監管力度,提高抽檢頻次,擴大抽檢范圍。嚴格落實企業進貨查驗、生產銷售記錄、出廠檢驗制度,切實把好食品添加劑的進貨源頭關和使用關。依法打擊使用非食品原料、濫用食品添加劑生產加工食品行為。
工商局嚴把食品經營主體登記注冊關,實施信用分類監管,堅持執法重心下移到所,監管區域任務到人,對責任區域內的食品經營者和各類商戶進行巡回檢查。嚴厲查處經營銷售來源不明、非法渠道進貨、標簽標識不規范、假冒偽劣食品添加劑和虛假違法廣告宣傳行為。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嚴查餐飲服務單位食品調味料和食品添加劑索證索票、進貨查驗、臺賬記錄等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嚴禁采購和使用無合法生產資質以及標簽不規范的食品調味料和食品添加劑行為。嚴厲打擊餐飲服務單位違反《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要求、在食品調味料中添加非食用物質,以及超范圍、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同時強化藥品經營企業的動態監管和現場檢查,對全縣原有蛋白同化制劑銷售單位進行清理整頓,凡不符合要求的,依法取消其銷售資格。嚴查購進和銷售渠道,查清流向,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生產經營行為。
三是積極協調,注重落實。今年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先后召開協調會議6次,編發、報送信息8期,各成員單位編發、報送信息76期。全縣各執法單位共出動執法人員486人次,檢查相關單位367家。
(四)認真清查清繳問題乳粉
根據上級文件精神,縣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于2011年8月8日組織工商、質監、食藥監、畜牧等部門召開聯席會議,根據職責分工,對全縣乳粉相關企業進行了再次拉網式排查。工商、質監、藥監、畜牧等部門在整治期間,共出動20余車次,100余人次,檢查食品生產企業20余家,餐飲服務單位234家,蛋糕小作坊8家。檢查過程中未發現問題乳粉。
(五)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
我縣現有餐飲服務單位234家(其中縣城98家,鄉鎮79家,學校食堂34家,職工食堂14家,建筑工地食堂9家,各單位每日三餐共產生餐廚廢棄物約1500公斤),食用油經營單位37家,無食用油生產企業(只有部分進行來料加工的榨油作坊)。
在整治期間,共出動50余車次,300余人次,檢查食品生產企業20余家,食品經營單位680家,餐飲服務單位234家,食用油銷售單位37家,小作坊16家。并加大縣城周邊區域的巡查,夜查力度。
檢查過程中發現各食用油銷售、使用單位有出入油記錄,票證齊全。無違法收集加工餐廚廢棄油脂和銷售、使用假冒偽劣或來源不明食用油現象。但也發現部分餐飲單位存在將餐廚廢棄物供個人喂養禽畜現象。針對問題單位,要求其立即整改,嚴禁使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餐廚廢棄物喂養禽畜。并召開了餐飲單位責任人會議,要求其建立“餐廚廢棄物(廢棄油脂)處理登記簿”,登記簿上詳細記錄餐廚廢棄物處置時間、處置方式、責任人姓名、每日數量。如果是回收利用的,還需注明回收用途、回收單位或人員名稱。建立了“餐廚廢棄物(廢棄油脂)流向調查登記表”,以便清楚地掌握全縣運餐廚廢棄物的流向。
(六)加強畜牧屠宰管理
為進一步規范我縣動物飼養、經營和動物產品生產、經營行為,依據農業部《動物防疫條件審核辦法》,積極組織人員對畜產品生產、加工、經營場所的條件和經營資格進行審查,并核換發《動物防疫合格證》和《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動物防疫檢疫監督部門集中全力,加強畜禽的產地檢疫、運輸檢疫和屠宰檢疫工作。由鄉鎮畜牧獸醫中心站(動物衛生監督站)具體負責畜禽出欄或時的產地檢疫,把好畜禽運出關,確保出欄銷售畜禽健康無疫病。縣動物衛生監督所,負責畜禽運輸檢疫和屠宰檢疫的監督,嚴把流通和屠宰關,確保上市畜禽及其產品的安全。全縣產地檢疫檢驗率達到了100%;生豬屠宰檢疫檢驗率達到了100%,加蓋檢疫檢驗合格證訖印章率100%。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率達到了100%。,嚴禁病害畜禽及其產品出場上市。
對于上市銷售的肉品,要求各市場嚴格執行準入制,建立索證索票制度,必須憑檢疫證明和驗訖印章上市銷售。對肉品經營單位開展了拉網式檢查,嚴格把關,堅決查處銷售私宰和病害生豬肉品行為。
今年以來,監管機構共出動檢查車輛140臺(次),人員290人次。共檢查屠宰場(點)1家,檢查農貿市場3個,超市、商場32個,檢查肉類經營攤位21個,其他動物產品經營單位11個。檢查豬胴體400頭,雞腿3500公斤,其它1200公斤。被檢查的商場超市經營的動物產品大多持有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動物產品的分割品、包裝品均加貼有檢疫標識,動物產品倉儲單位基本按規定儲存動物產品。農貿市場銷售的豬肉均來自定點屠宰場,胴體均加蓋有檢疫合格驗訖印章和品質檢驗章。檢查中,共沒收不合格肉品110公斤,按有關規定進行了無害化處理。
今年,我縣購買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快速檢測試紙3000份,重點對養殖場和屠宰場的生豬、畜產品進行了抽檢。共抽檢2600份,抽檢結果全部為陰性,也就是說沒有發現“瘦肉精”豬。
(七)加強食品安全綜合治理
農委、畜牧局等單位突出源頭治理,組織開展了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瘦肉精”、生鮮乳、獸藥飼料專項整治;質監局加強食品安全生產監管,先后開展了食品添加劑、肉制品、乳制品、酒類以及塑化劑的專項整治,擴大了產品抽檢覆蓋面;工商局嚴格市場巡查監管,集中開展了農村市場、重點區域、重點品種、食品添加劑、乳制品、重大節日食品市場的專項執法檢查,嚴格落實監管責任制度,嚴格實行“網格化”管理;食品藥品監管局大力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整治,組織開展了濫用食品添加劑、學校食堂和保健食品的專項整治,積極推進餐飲安全示范工程;經信局進一步加強了畜禽屠宰和酒類監管,積極推進企業誠信體系建設。
(八)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
今年以來,各監管部門先后出動執法人員865人次,檢查生產經營戶1387戶次,嚴厲打擊了無證無照、生產仿冒他人品牌包裝材料等非法行為。質監局查處制售假冒白酒案4宗,均為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生產白酒窩點,依法對其進行了取締;工商局累計查辦食品類案件102件,其中:一般程序案件4件,簡易程序98件,所查案件的95%均涉及流通環節食品經營主體問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不良經營單位和無健康證和健康證失效人員依法進行處罰,今年共罰款金額9250元。通過嚴厲打擊,有效地凈化了我縣食品市場。
(九)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體系
依托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建立健全了縣鄉村三級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制定出臺了《縣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實施方案》、《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加大了對重點品種、風險隱患較大企業的抽檢頻次。全縣食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全年沒有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十)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活動
一是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集中宣傳活動。6月15日,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組織質監、工商、衛生、教育、宣傳、食品監管等相關職能部門和部分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餐飲單位在縣城興華街開展了以“人人關心食品安全,家家享受幸福生活”為主題的大型宣傳咨詢活動。通過設立咨詢臺,散發宣傳資料,和宣傳展板等形式,向群眾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科學知識,提高了人民群眾辨別假劣食品常識、食品安全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宣傳周期間,共設置咨詢點21個,擺放食品安全宣傳展板6塊,接受咨詢群眾800余人,發放宣傳材料5879冊(份)。二是相關部門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利用健康教育課、主題班會、講座、圖片、光盤、宣傳版面、條幅、標語等多種形式進行了食品衛生安全知識教育。與此同時,組織開展了食品安全進社區、進農村和進校園等宣傳活動。教育局還聯合衛生局組織專家舉辦了食品安全專題講座,使近千名師生對身邊存在的一些食品生產經營安全隱患、不健康食品等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三是利用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在開展食品安全宣傳中,我們利用《今日》報、縣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對食品安全集中宣傳活動進行了全面宣傳報道。與此同時,我們還在縣電視臺通過常年字幕滾動播出、在《今日》報定期刊登宣傳知識的形式,對食品安全進行廣泛宣傳,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知識的知曉率,經調查公眾食品安全知識知曉率達到90%以上。四是對相關人員開展經常性培訓。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采取集中培訓和深入企業講解等方式進行流動培訓等形式,提高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對政府及監管部門負責人和監管人員采取“送出去”進行培訓的辦法,提高他們食品安全的監管能力。今年,我們先后舉辦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培訓班9期,培訓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700余人次。派出政府和監管部門執法人員參加省市食品監管培訓,共計60余人次、參訓360余課時,既提升了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防范食品安全事故能力,又增強了監管部門執法人員對食品安全監管水平,有效保障了全縣人民群眾飲食安全。
(十一)督促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現責任。
結合《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當前食品監管工作的新形勢,通過加大宣傳、創優環境、加大執法等方式,使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明確了其第一責任人的法律責任,提高了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的自覺性。對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的管理采取幫管結合,以幫為主,“誰許可、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進行全程監管,綜合執法。
三、存在問題
盡管我們在今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消費者,尤其是農村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差,對食品質量和安全不夠重視,對于相關的法律法規認識膚淺,使假冒偽劣食品留有了市場,使不法分子留有可乘之機,食品安全監管難度較大;二是小作坊、小攤點、小餐飲,“多、小、散”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食品安全的不確定因素多,風險大;三是部門監測設備滯后。食品安全工作紛繁復雜,涉及面廣,監督手段落后,難以及時有效取證,檢測設備不足,檢測體系不健全,檢測資源不能共享。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進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加強對食品的準入管理和日常監控,嚴格實行食品市場準入制度,嚴格執行生產加工標準,落實索證索票、進貨驗收制度,杜絕生產、銷售不合格食品,嚴厲打擊無證生產和冒用許可證違法行為,確保食品質量穩步提高。嚴格落實《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提升餐飲業衛生管理條件的準入門檻。加強對學校、建筑工地食堂等集體用餐單位的檢查,重點檢查食堂從業人員的從業資格及食品加工環境、食品儲藏和餐飲器具消毒等情況,督促食堂嚴格落實食品進貨驗收制度和索證索票制度,杜絕無衛生許可、超范圍經營現象。
(二)進一步加強宣傳發動。繼續做好宣傳發動,努力在全社會營造創建食品安全城市的濃厚氛圍。按照食品安全知識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的要求,大力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引導群眾樹立食品安全觀念和消費方式。通過宣傳資料、宣傳標語和互聯網等方式,廣泛向社會食品安全信息,宣傳食品安全城市建設動態,形成良好的互動機制和社會氛圍。切實增強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社會責任,進一步提倡食品安全誠信,建立食品安全公共信用平臺,嚴厲打擊不安全食品的違法生產經營行為。
(三)進一步加強專項整治。在全縣范圍內廣泛開展食品安全摸底排查,重點開展以下專項整治行動:一是繼續開展以小作坊、小餐館、小攤販、小商店為重點對象,在今年肉類、辣椒、乳品、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的基礎上,重點開展酒類、餐飲、學校食堂、食品加工等專項整治行動。二是開展放心早餐行動,對現有早餐經營網店進行逐一檢查,對無證照的早餐店予以清理整頓。三是開展放心市場行動,全面開展對食品市場、食品超市和農貿市場的專項整治。四是開展陽光消費行動,完善餐飲單位食品衛生信譽分級評定制度,積極開展消費者對餐飲單位食品終端檢測和現場監督等活動。
(四)進一步加強監督檢查。積極落實政府責任、部門責任、企業責任和崗位責任,強化工作措施,切實完成好各項工作任務。縣政府將嚴格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切實解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監管不力的問題。進一步完善和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工作落實不力或發生食品安全責任事故的單位及責任人,嚴格進行責任追究。
- 上一篇:坡磚廠關閉工作通知
- 下一篇:自建房安檢管理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