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委經濟運行交流報告

時間:2022-09-22 09:18:17

導語:工委經濟運行交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委經濟運行交流報告

剛剛過去的一年,縣工業戰線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工信委的正確指導下,圍繞“拼爭全國五十強縣市,建設現代化綜合新城”這一戰略目標,緊扣建設富裕和諧秀美這一時代節拍,緊盯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這一宏偉構想,以加快實施新型工業化為主動力,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實現了工業經濟健康、快速、穩定發展。2012年及今后一段時期內,我縣將繼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工業崛起為突破點,以奮力拼爭全國五十強為目標,以強攻一批重大項目、優勢產業、骨干企業、重點園區和新興產業為手段,促進我縣工業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增長。

一、全縣工業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2011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際完成主營業務收入469.9億元,同比增長45.1%;完成工業增加值110.3億元,同比增長20.2%;實現利稅37.6億元,同比增長76.02%;規模以上用電量8.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7%;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戶數達到198家。2012年2月及一季度,全縣預計累計完成工業主營業務收入69億元和112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9.9%和31.2%;完成工業增加值16億元和26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3.6%和24.7%;實現利稅6億元和10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41.8%和42.4%。

二、全縣工業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園區經濟蓬勃發展

作為我縣工業經濟主戰場,經開區正積極融入省生態經濟區和市綜合開發戰略,按照“大投入、大創新、大提升”工作思路,做強做優支柱產業,做實做新發展平臺,做大做精工業地產,預計到2015年工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將雙雙突破1000億元,稅收突破60億元,成為國家級開發區、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

(二)食品產業異軍突起

2011年以來,我縣食品飲料產業發展迅猛,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全年全縣規模以上食品飲料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5.3億元,同比增長62.2%,增幅居全縣六大支柱產業第二位。其中,國鴻有限公司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8億元,同比增長451.6%;市草珊瑚科技產業有限公司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56億元,同比增長172.5%。

(三)鄉鎮工業集中區蓄勢待發

為緊緊抓住城市南擴這一歷史發展機遇,主動承接沿海發達地區和高新、昌東、經開以及等工業園區產業轉移,實現與經濟開發區錯位發展、優勢互補、良性互動,我縣已于2011年正式啟動武陽中小企業創業園和南新濱江工業園建設,由縣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力爭用三年的時間將“兩園”打造成為我縣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三、全縣工業經濟運行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用電緊張使工業加快增長缺乏要素障礙

2011年以來,我縣工業企業運行狀況良好,用電需求不斷增強,然而對應的供電量卻出現了明顯下滑,特別是在夏、冬兩季,工業用電緊張尤為凸顯。去年二季度,工業用電緊張問題對工業企業尤其是園區企業影響巨大,拉閘限電范圍幾乎包括了所有園區企業(個別有供電專線的企業除外),以致園區不得不分片區按照“開五停二”或“開四停三”的方式進行節電。供電不足導致企業不能滿負荷運轉,前期甚至出現部分企業因用電緊張造成訂單流失、市場份額萎縮的情況。邁入2012年,我縣用電緊張形勢趨于緩解,但電力供需矛盾仍沒有從根本上得以解決,用電緊張問題還將成為阻礙工業經濟各項指標加快增長的直接原因。

(二)傳統優勢產業招工難問題日益突出

眾所周知,縣作為糧食主產縣和輕紡服裝傳統出口加工基地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但招工難與就業難正日益成為我縣傳統優勢產業做強做大的主要制約因素。食品飲料產業作為我縣的支柱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擁有豐富的資源優勢和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產業發展前景廣闊。輕紡服裝產業作為我縣的傳統優勢產業,擁有著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和較為廣闊的市場空間,產業發展優勢明顯。但這兩大產業都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雖然我縣勞動力資源也較為豐富,但受傳統就業觀念、用工薪酬、勞動保障等因素影響,我縣傳統優勢產業隨著規模的日益壯大和用工需求的日益加大,產業發展用工瓶頸日益凸顯。

(三)后勁項目少使得工業經濟增長缺乏新增長點

2011年年初,國家統計局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標準作出了調整,由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提高至2000萬元以上。受此影響,我縣有33家原規模以上企業不再納入規模統計范圍,占當時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16.1%;經濟規模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經濟總量的7.3%。無論從剔除的企業數量還是經濟規模來看,我縣所受影響均為全市最嚴重的縣區之一。同時,由于統計門檻大幅提高、審核條件十分苛刻,我縣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明顯減少。2011年全年我縣申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獲批為23家,但除益海嘉里等幾個重大項目外,當年新投產的項目寥寥無幾。總量基數的大幅縮小及后勁項目偏少,造成了我縣規模以上工業缺乏新的增長動力。

(四)企業一套表網上直報可能會出現企業不配合造成數字大起大落

四、企業一套表改革實施情況和主要問題

縣全縣企業一套表統計改革共涉及企業375家,其中工業企業就占了198家,工作量大,為切實做好工業企業一套表統計改革工作,我委高度重視,配合統計局做了一下工作:

(一)工信委成立企業一套表改革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主任

副組長:分管領導

成員:科室人員

領導小組下設:

1、業務指導組。根據運行分析分解任務,指導企業填寫。

2、工作指導組。督導基礎工作到位,督導按任務按時間節點上報。

各鄉鎮開發區也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

(二)召開各類會議

縣政府組織召開了分管工業領導會議,工信委召開了工辦主任會議,就一套表改革工作進行了安排,提出了要求。

(三)積極配合統計局開展工作

配合縣統計局組織鄉鎮開發區工辦室人員及企業統計員參加業務培訓,配合統計局宣傳,配合縣統計局下發至企業的一封信。

(四)建立四項制度

1、24小時值班制度。工信委、鄉鎮開發區、企業建立三級值班制度,值班人員24小時在位,通訊暢通,確保遇到問題能及時解決。

2、分片包干責任制度。工信委制定了分片包干制度,包鄉鎮、開發區;鄉鎮開發區制定了人盯企業包企業制度。

3、突發事件應急制度。確保遇到問題能及時整改,確保上報數字不大起大落。

4、追究責任及通報制度。通報每月企業上報數字情況,對每月未按時按要求上報,出現開天窗的追究責任。

(五)存在問題:

1、企業統計人員不穩定。

2、部分企業統計人員業務能力不強。

3、企業配合問題。

五、全縣工業經濟運行工作的下一步安排。

2012年,我縣將圍繞“一個打造、兩個突出、三個推進”,即:打造千億汽車產業城,突出傳統優勢產業,突出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拉動,推進工業發展規劃實施,推進土地等資源優化配置,推進工業發展機制完善,部署下一步經濟運行工作。

(一)今年的主要目標預測

根據我縣目前正在推進的47個億元以上項目建設情況,預計2012年可建成投產的項目可達32個,據此,我們預計2012年我縣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工業增加值:145億元,同比增長31.45%;

主營業務收入:620億元,同比增長31.9%;

利稅總額:54億元,同比增長43.6%;

工業用電量:10.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5%;

工業投資:230億元,同比增長30%。

(二)下一步的幾點工作思路

1、一個打造

一是以項目建設為引擎,將產業招商作為一項中心工作來抓。要建立建全招商引資分工負責制,建立統分結合的運作機制,提高集中招商實效。二是以特色作助推器,堅持錯位發展。在汽車產能趨于過剩的前提下,我縣汽車產業只有另辟蹊徑,定位于錯位優勢發展,利用江鈴集團的汽車工業發展基礎,借助福特的品牌和技術優勢,加快推進商務乘用車的研發和生產,并加大品牌推介,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汽車市場中實現異軍突起。在發展汽車工業的同時,加大汽車配套服務企業和機構的引進,實現特色發展,延伸產業鏈,提高全縣汽車產業的綜合競爭力。

2、兩個突出

一是突出打造優勢傳統產業,實現產業集聚發展。以傳統綠色食品加工、軟飲料、啤酒生產為基礎,充分發揮我縣優質水資源、糧食資源以及家禽養殖資源,引進一批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做強食品飲料加工業。以匯仁集團、國藥、三鑫醫療等大中型企業為支柱,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醫藥產業的做優做精。二是突出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強工業持續發展動力。以產業集群效應進一步吸引大企業、大集團對我縣投資。同時大力吸引優質中小企業對我縣投資,源源不斷地為我縣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輸送新鮮血液。

3、三個推進

一是推進工業規劃科學實施,實現工業經濟有序增長。一方面通過逐步實施《縣“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我縣工業發展目標,明晰發展戰略,合理產業布局,優化產業結構,清晰產業政策,為我縣工業經濟長遠發展指明方向。另一方面要嚴格執行《縣汽車汽配產業發展規劃》和《縣食品飲料產業發展規劃》等支柱產業發展規劃,有重點地發展支柱產業和鼓勵傳統優勢產業發展。二是推進土地等資源優化配置,為工業發展提供物質保障。土地是工業發展的先決條件。要促進我縣工業在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保持持續、快速發展,必須優先解決土地問題。因此,必須做到:規劃先行,避免重復建設;招商選資,集約高效用地;深挖現有建設用地內涵,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合村并點推進“區中村”改造,為開發區建設用地騰退發掘空間;有效利用開發區管理優勢,加大節約集約用地監管力度。三是推進工業發展機制完善。由縣開放型經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經開區、向塘物流基地以及“兩園”的產業布局、重大項目落戶,政策落實的督查和工作績效的考核;建立全縣統一的工業經濟信息、交流服務平臺,實現資源、信息的共享。按照“企業申請、縣區審批、區內注冊、園內落戶、共同服務、收益屬地”的原則,實現項目合理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