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辦對口支援工作匯報

時間:2022-08-31 08:33:20

導語:扶貧辦對口支援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扶貧辦對口支援工作匯報

一、在政策幫扶、試點示范和體制創新等方面的支持情況。結合實際,指導出臺了《扶貧工作實施意見》,明確了扶貧工作目標任務;指導出臺了《創新機制體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方案》和《全面推進農村扶貧幫扶到戶工作方案》,明確了力爭2018年、確保2020年實現農村扶貧開發綱要提出的目標,提出了創新考核、精準扶貧、干部駐村幫扶、扶貧資金管理、金融服務、社會扶貧參與的“六大機制”,道路建設、飲水安全、農村電力、農村土坯房改造和移民搬遷、產業、鄉村旅游、智力扶持、衛生與計劃生育、公共文化、農村信息“十大行動”,基礎設施幫扶、移民搬遷幫扶、產業幫扶、技能幫扶、教育幫扶、保障幫扶“六大措施”,目前,已開始實施。二是指導建立了扶貧開發工作考核機制。以“三送”工作為平臺,把落實制定具體幫扶措施,解決貧困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困難、提高貧困群眾生活水平作為考核的主要指標,并嚴格執行單位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加大了對鄉鎮、部門和駐村干部的考核和獎懲力度,增強了干部的工作責任性。三是指導扶貧開發建檔立卡。由鄉鎮駐村領導、“三送”掛點單位分管領導帶隊到定點幫扶村,會同村干部逐組逐戶上門調查摸底,從新核實貧困戶,把扶貧對象戶和農村低保戶準確地識別出來,做到戶有卡、村有簿、縣鄉有電子檔案。四是指導建立了干部駐村幫扶機制。建立科學合理、任務適度、責任明晰的干部駐村幫扶機制,實行定對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責任、定目標的“五定”幫扶到戶,確保每個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四是指導創建金融服務機制。探索實施“金福通”扶貧到戶擔保工作,出臺扶貧貼息貸款政策,按照1:8的比例放大貸款額度,探索出一條利用扶貧資金貼息擔保撬動銀行資金,破解困難戶貸款難的問題。五是指導開展兒童減貧與綜合發展試點。今年在縣珠坑鄉開展兒童減貧與綜合發展試點工作,為下一步該縣推進農村兒童減貧積累了經驗、提供了樣板。六是指導實施移民搬遷“進城進園”工程。探索移民搬遷與城鎮化建設相結合的新路子,啟動實施移民搬遷“進城進園”工程,建成后有望破解移民“整體搬得出、長期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難題。七是指導發展旅游產業。協調國家旅游局推進《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旅游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文件的落實,指導圍繞在市設立國家旅游扶貧試驗區的目標,發揮自身獨特優勢,舉全縣之力推進“旅游強縣”建設,著力打造“全域旅游”,全縣上下形成了抓旅游的濃厚氛圍。

二、在資金方面的支持情況。一是協調省煙草局捐贈1545萬元。該資金主要用于全縣主干道沿線村莊整治。目前該工程完工并已驗收。二是協調中煙集團捐贈1000萬元。該資金主要用于農村教育、醫療、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珠坑鄉公立幼兒園已開工;龍崗衛生院完成70%工程量;琴江鎮病險水庫加固基本已完成。三是爭取中央彩票公益金項目資金1000萬元。該資金主要用于支持高田、豐山、琴江、珠坑四個鄉鎮通組公路建設。2014年度1000萬元項目資金已落實到位,申報的64個項目省扶貧和移民辦已批復,目前正在啟動實施。四是爭取兒童減貧與綜合發展試點項目。該項目資金為10萬美金,主要用于優化留守兒童生存、發展和參與的社會環境,提高0-6歲兒童學前教育可及性和質量,增強7-15歲留守兒童心理和情感支持,縮小兒童發展的城鄉區域差距,提升兒童福利水平,提高兒童整體素質,促進兒童事業健康、全面發展。

三、在項目方面的支持情況。一是爭取中央彩票公益金項目。該項目資金1000萬元,主要用于支持高田、豐山、琴江、珠坑四個鄉鎮通組公路建設。2014年度1000萬元項目資金已落實到位,申報的64個項目省扶貧和移民辦已批復,目前正在啟動實施。二是爭取兒童減貧與綜合發展試點項目。將珠坑鄉作為項目試點鄉(鎮),開展了前期摸底調查工作,實行精準識別,組織開展了兒童減貧系列幫扶活動。三是爭取中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常青義教”項目。組建常青義教志愿者隊伍,搭建城鄉教育資源流動平臺,提升鄉村教師教育能力及水平,實現教育扶貧。該項目已啟動,正在實施。四是爭取中國扶貧基金會“筑巢行動”項目。援建濯坑小學、新河小學學生宿舍樓各一棟。兩棟學生宿舍樓項目建設已啟動實施,預計今年6月份可以竣工驗收。

四、在組織人才培訓交流、提供技術支持等方面的支持情況。一是推行干部“雙向”交流。從國務院扶貧辦機關和事業單位選派優秀中青年干部到我縣掛職鍛煉,從我縣選派優秀中青年干部到國務院扶貧辦系統掛職鍛煉,實現雙方互動,共同學習提高。下派劉勝安同志到我縣掛職;做好了我縣鮑峰庭及段求明同志到國務院扶貧辦掛職鍛煉工作。二是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力度。支持我縣鄉村干部外出參加相關業務培訓,解決人才短缺問題;支持我縣承辦全國扶貧工作業務培訓工作。組織開展了多次的扶貧業務培訓,并組織干部赴湖南吉首、福建泉州、北京參加了相關業務培訓。2015年3月23日—29日在我縣舉辦了全國扶貧工作業務培訓,大力提升了我縣的知名度。

五、發揮對口支援效應形成的特色亮點工作。一是創新機制實施精準扶貧,切實推進扶貧到戶工作。以“三送”工作為平臺,大力開展干部結對幫扶活動,確保幫扶貧困戶全覆蓋。制定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農村扶貧幫扶到戶工作的實施方案》、《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方案》兩個文件,為扎實推進扶貧到戶,實施精準扶貧,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切實減少農村貧困人口提供強有力的措施。二是積極開展金融扶貧創新試點工作,有效解決貧困群眾資金難問題。出臺了《縣“金福通”扶貧到戶貸款擔保試行方案》。從2014年起至2016年,我縣每年將從省委、省政府1000萬產業扶貧資金中拿出400萬元作為銀行擔保基金,撬動銀行1:8倍的信貸資金,用于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促使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三是以考核機制為導向,進一步強化扶貧開發工作措施。建立考核檢查機制,將農村扶貧開發納入“三送”及年度績效考評,并根據工作的進展情況實行“及時調度、常態督查、定期通報”。通過建立健全考核機制,使扶貧開發工作形成共識,從而凝聚全縣力量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

六、實施精準扶貧的主要經驗做法。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識別是基礎,分類施策是核心,結對幫扶是途徑,脫貧致富是目標。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把牢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考核三個關鍵,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其經驗做法是:

(一)探索四步識別,破解扶貧對象指向不準的難題。我縣嚴格按照“戶主申請、村委會提名、村民主評議小組評議和票決、村支兩委審查、鄉鎮審核、縣扶貧領導小組復核審批”的程序識別貧困戶,做到規范操作,公平合理。同時,為把扶貧對象搞準確,我們積極探索推行四步識別法。一是排除法。組織人員深入村小組調查摸底,按照“八不評”標準逐一排查,擬定初選名單。二是比較法。村小組按照有關程序對初選農戶的貧困程度指標進行排序,按人均收入由低到高篩選出貧困戶預選名單,并在村小組公示。三是聽證法。村組織召開由村民代表組成的聽證會,由預選貧困戶現場陳述理由,村民代表現場評選,評出貧困戶候選人。四是倒排法。村里組織評議小組對貧困戶候選人進行評議,按照農戶收入從少到多,倒著對農戶進行排隊,確定符合條件的貧困對象,公示無異議后再按照規定程序確定貧困對象。通過運用四步識別法,有效解決了貧困底數不清、評選流程不明、對象不準的問題。

(二)推行“五定”幫扶,破解幫扶到戶精準不高的難題。我縣以“三送”工作為平臺,組建駐村工作隊,健全干部駐村幫扶機制,全面推行“五定”幫扶到戶工作措施(即定對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責任、定目標),采取“76543”結對幫扶方式(即縣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幫扶不少于7戶、擔任實職的其他縣領導幫扶不少于6戶;縣直(駐縣)單位、鄉鎮黨政主要領導幫扶不少于6戶,其他科級干部與后備干部幫扶不少于5戶;一般干部及村書記、村主任幫扶不少于4戶,單位工勤人員及困難職工幫扶不少于3戶),確保貧困戶幫扶常態化、制度化、全覆蓋,有效解決幫扶工作精準度不高的難題。

(三)創新考核機制,破解精準扶貧成效不大的難題。

為使精準扶貧工作效益最大化,我縣充分利用考核機制這一總開關,創新干部幫扶到戶考核機制,強化對精準扶貧工作的考核。一是完善考核評比機制。把幫扶到戶工作列入鄉鎮和縣直(駐縣)單位目標管理考評。縣直(駐縣)單位重點考核“出臺支持扶貧開發政策、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做好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等工作內容。鄉鎮重點考核“移民搬遷、產業扶貧、扶貧項目管理、扶貧到戶、雨露計劃”等工作內容。二是建立干部“一季一督查,半年一通報,一年一考評”的工作機制。每季度,由縣委辦、政府辦、“三送”辦、扶貧和移民辦等部門聯合開展一次幫扶專項工作督查,并根據工作進展情況,由縣領導及時調度,高位推進。每半年通報一次督查情況,每年年底對全縣所有責任單位實施幫扶到戶工作情況進行全面檢查驗收。三是建立幫扶獎懲機制。對在幫扶工作中有實招、干實事、見實效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給予通報表揚,優先提拔使用;對幫扶不力、進展緩慢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通報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