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重點督查整改報告

時間:2022-09-14 04:22:19

導語:脫貧攻堅重點督查整改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脫貧攻堅重點督查整改報告

按照《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開展學習貫徹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督導工作方案》《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開展2018年第一輪脫貧攻堅全覆蓋督導的通知》文件要求,切實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努力下足“繡花”功夫,脫貧攻堅工作穩步推進。就鄉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作如下匯報:

一、開展學習貫徹視察重要講話精神工作

3月5日,鄉組織全體鄉干部、各村兩委負責人召開專題會議,學習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和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各村支部庚暨組織村組干部和黨員、群眾代表學習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和考察重要講話精神

會議強調,要在傳達學習、把握實質上,在宣傳宣講、營造氛圍上和在崇尚實干、狠抓落實上下功夫,將黨的精神和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到具體行動、展現為實際成效。

二、近期脫貧攻堅開展情況

(一)繼續聚焦脫貧目標,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按照2018年減貧目標任務,全面完成2個非貧困村15戶49人脫貧目標任務,繼續對129戶已脫貧農戶實施政策幫扶,產業扶持,通過縣整合資金實施基礎設施項目和美麗新村等項目建設,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二)加強思想教育,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努力實現奔康目標。一是全鄉通過集中學習、講座等形式深入貫徹學習黨的精神、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以及調研講話精神、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批示精神,切實通過解決干部急躁厭戰等思想問題,改進全鄉干部工作作風。二是加強宣傳,通過全覆蓋走訪和農民夜校等形式,廣泛宣傳精準扶貧成效,加強群眾教育引導,努力創造良好的發展意愿和發展環境。三是結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群眾思想教育,對貧困戶中四類問題人群建立臺賬,開展一對一,多對一教育,切實解決群眾等靠要思想。

(三)繼續規范完善鄉、村、戶檔案資料。完成了鄉卷和貧困村、戶檔案資料的裝訂成冊,規范提升了非貧村的資料裝卷工作。當前,正按照日脫貧攻堅辦資料收集要求,開展貧困戶資料永久存檔工作。

三、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生產生活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近年來我鄉基礎設施通過縣扶貧資金整合項目實施,各村條件得以改善,效果明顯,但相對沿公路鄉鎮仍存在較大差距,需繼續加大投入,農戶人居環境先后通過五改三建項目實施和太陽能熱水器安裝等工程,農戶生活條件較以前明顯改善,但居住條件、公共設施、環境衛生等方面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還有加大差距。

(二)富民產業培育有待進一步加強。持續增收是鞏固脫貧成果和確保實現同步小康的基礎,而富民產業是群眾的主要渠道,目前,全鄉產業培育的現狀不容樂觀。一是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和群眾觀念的束縛,傳統農作物占比仍然較重,效益較好的蔬菜種植規模依然較小;二是群眾抵御風險能力不足,優勢產業花椒是近年來群眾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市場存在風險,群眾防控風險能力明顯不足,缺乏未雨綢繆,容易在豐收之年出現滯銷、影響收入等情況。三是養殖業風險高,形成規模時間長、技術要求高,市場價格不穩定,難以形成可靠的市場預期,給養殖業的發展帶來較大困難。

(三)村集體經濟有待進一步發展。昂烏村集體經濟雖然包含幾個方面,但由于缺乏專業管理人才,發展后勁不足,資金積累少,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力量薄弱,十分滯后,下一步發展壯大面臨嚴重阻力。

(四)群眾內生動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一是全鄉群眾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接受新政策和新事物難度大,有一份堅守傳統生活方式的慣性,二是部分群眾長期享受國家政策,產生依賴思想,不愿自己干,三是部分群眾發展意愿強烈,但受生產生活條件的制約,心有余而力不足或很難打破現實的瓶頸。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機制,突出工作創新,破解發展難題,下足繡花功夫,扎扎實實、準準確確抓好精準脫貧工作。

(一)強化基層組織能力建設,發揮黨建促脫貧優勢。緊緊圍繞抓班子帶隊伍這個關鍵,著力夯實隊伍建設,全面落實黨建促脫貧目標任務。充分發揮農民夜校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基層干部的教育培訓,不斷提高黨員干部帶領群眾致富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進一步完善村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運行機制,推進村級規范化管理建設。

(二)優化產業結構,全力破解群眾增收難的問題。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跳出傳統產業圈子,發展現代農業和新型產業,增加產業支鏈,對農產品進行加工和儲存,增加農業收益,培育出一批科技種養大戶,建立科技服務隊伍,組建專業協會或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大力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尤其以牦牛、黃牛養殖,種植核桃、花椒,大力發展優勢經濟。

(三)精準謀劃項目,全力破解公共服務薄弱問題。農民群眾的需求清單就是我們的工作任務,影響全鄉實現全面小康的短板,就是我們下一步爭取項目、改善基礎設施的工作目標。進一步謀劃2018年至2020年的建設項目,以項目建設為支撐,持續改善全鄉“水、電、路、房、網”,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讓全鄉群眾獲得更多實惠。

(四)整合社會資源,加快新型農民培育步伐。大力開展新型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新型農民,整合利用好各資源,發揮農村干部科技培訓基地、遠程教育網絡、各類職業教育、幫扶部門教育等教育平臺作用,適時開設培訓班,開展農民科技培訓、上崗證書培訓、青年農民再教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提高農民依靠科技調整農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民自主創業、增收致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