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無垃圾整治情況自評報告

時間:2022-11-13 10:19:27

導語:全域無垃圾整治情況自評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域無垃圾整治情況自評報告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激發群眾內生動力。通過“鄉村”兩級會議、入戶宣講、張貼標語以及組織外出觀摩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全域垃圾專項行動的重要意義、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的目的及廁所革命的好處。其中組織宣傳群眾場次8次,宣傳群眾人次960人次,發放宣傳資料960份,大力動員號召廣大農村群眾積極參與,落實“門前三包”,主動出工出力,形成共同參與、共同建設美麗家園的濃厚氛圍。以治理臟、亂、差為重點,對村莊、河道、道路沿線等重點區域、重點部位、重點地段環境進行全面整治,以制度落實職責,做到高層次、全方位統籌推進機制。

二是全面推進農村“廁所革命”。2019年我鄉新建衛生戶廁138座,其中村122座,村11座,村5座;新建衛生公廁3座,分別位于村、村和村,其中村為整村推進改廁行政村;整改2018年“問題廁所”15座。在修建過程中,鄉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分片蹲點,統籌協調推進,包村領導、包村干部、技術人員和村干部全程參與,緊盯化糞罐填埋、防凍防臭廁具安裝、廁屋修建等關鍵環節,嚴把施工關、質量關,保障廁所高質量建成。針對農戶實際情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對138座農戶新建水廁通過埋設三格式化糞罐、清水罐,安裝自吸式水泵提水,解決了農戶廁所用水和冬季防凍問題;對15戶“問題廁所”進行了實地勘察,“一戶一策”信息摸底和登記,查清問題原因為“越冬無法正常使用,抗凍性差”,然后用加裝清水儲水罐,小電井直沖的整改模式進行了整改,確保“改一戶、成一戶、用一戶”,并對15戶“問題廁所”進行了資料收集和檔案整理,形成“一戶一檔”,并由縣農業農村局進行了驗收。

三是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建成垃圾集中收集池27個,配備電動環衛垃圾清運車13輛,污水吸污車1輛和牽引式掃路機4個、購置配套專用分類式垃圾箱260個,雇傭專人定時定點清理轉運各村垃圾,解決了全鄉“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所需配套人員及設備。選聘101個公益性崗位成立保潔員隊伍,分路段拉網式定點清掃區域衛生,與農戶簽訂房前屋后衛生“三包”責任書300余份,制定環境衛生紅黑榜評比制度,環境衛生整治逐步走向常態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四是開展農村風貌革命。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項目3處,配套建設村委會、文化廣場、供排水、電力等公共基礎設施,硬化村組道路及主巷道9公里、架設路燈27盞、鋪設步道磚硬化美化村組巷道19700平方米。深入開展拆零拆違工作,全面完成村、村、村、村4個整村搬遷村880戶騰退復墾工作,拆除違規建筑7座、閑置單位建筑6處、破舊房屋124棟、閑置廢舊日光溫室14座。同時,積極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抓好違建拆除后閑散地、重點村組、通道綠化,科學選擇樹種,提高綠化質量,切實做到見縫插綠、應綠則綠、成倍增綠。在十條路沿線、村、村、村、村等5個綠化點綠化面積422畝,種植金葉榆、大柏榆、旱柳、青楊等花灌木13456株,苗木成活率在90%以上,聘用生態護林員61人,開展苗木管護。

五是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利用與尾菜處理利用專項行動,加大回收利用力度,農村環境臟亂差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我鄉通過“鄉村”兩級會議、入戶宣講、標語宣傳以及組織外出觀摩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的目的及廁所革命的好處,在群眾中營造了“清潔家園、美麗鄉村”的濃厚氛圍,引導群眾積極主動參與,共同建設美麗家園。二是成立環境保護督察領導小組,進一步抓好落實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三是建立考評機制。我鄉制定《鄉全域無垃圾專項行動檢查考評辦法》對各村環境進行考核,進一步提升我鄉環境衛生保潔水平,實現各村垃圾清掃、保潔及垃圾清運處理等一條龍,保潔員隊伍管理一體化。四是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利用與尾菜處理利用專項行動,加大回收利用力度,農村環境臟亂差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少數群眾還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存在垃圾隨意丟棄和堆放的現象。二是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不夠合理。三是垃圾管理體制還有待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是加大環保宣傳。群眾是垃圾的產生者,也是垃圾污染環境的受害者,更是環境治理的受益者。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好各種宣傳媒介,在輿論引導上下功夫,著力細小,貼近群眾,讓農村群眾天天聽“整治”、日日見“整治”,耳濡目染地在整治過程中轉變傳統思想觀念。

二是加快補齊短板。我們將認真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工作舉措,統籌做好全域無垃圾專項行動、農村改廁、拆違拆臨、轄區綠化等工作,努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弱項,著力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切實提高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增加專項資金投入。在資金使用上,重點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引導產業發展、支持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同時,財政要逐步增加資金投入,相關職能部門加大幫扶投入,鼓勵社會資本、農民投入資金,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