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醫改進展情況報告
時間:2022-11-28 11:20:27
導語:全區醫改進展情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政府重視,部門配合
為加強全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的領導,及時協調解決醫改過程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區政府成立了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由區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擔任正、副組長,區直各相關職能部門為成員,并明確了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各成員單位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明確了工作人員。區發改委作為主要職能部門,主動加強與上級部門協調,積極參與制定各種醫改工作文件方案,及時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出謀劃策;財政部門全力抓好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財政投入和基層醫療衛生單位財政補償工作;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扎實做好了全區醫療衛生單位核定編制、崗位設置、技術人員晉升晉級和人員招聘等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衛生部門作為主要執行部門,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并就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等重點工作進行深入調研,制定了《區衛生系統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意見》,加強了對各醫療衛生單位的督導,落實了具體工作措施;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加強了對各醫療衛生單位藥品使用的監督檢查。
二、調查摸底,強化宣傳
年初,由人事局牽頭,衛生等部門配合,對全區鄉鎮衛生院在職職工、離退休人員,學歷、職稱、工資等相關情況進行了摸底;財政局牽頭,對衛生院藥品利潤、藥品差價、債權債務、收入和支出情況進行了摸底,并核定了各衛生院的收入支出;各醫療機構充分利用板報、標語、宣傳單等形式,大力開展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同時將基本藥物目錄和價格予以公示,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為試點工作的開展營造了良好氛圍。
三、落實方案,加大投入
通過調查摸底,結合我區實際,區委、區政府研究制定了《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實施意見》,明確了我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的目標、任務、內容、保障措施及當前五項重點改革主要任務和工作目標,為全區醫改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了保證。為確保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順利推進,根據全區試點衛生院的全成本運行測算,區政府及時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根據省、市要求,優先安排了醫改所需資金,將衛生院人員基本工資和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補償等配套資金全部列入了今年的區財政支出預算。同時,加強了對各衛生院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和管理,確保了資金使用安全、規范和有效。
四、加強培訓,強化督查
區衛生局加大培訓力度,完成了對鄉鎮衛生院院長、財務人員、藥事人員、藥品經銷人員相關業務知識的培訓。各醫療機構積極主動參與,組織醫務人員認真學習文件,領悟精神實質,把握操作要點,并加強臨床醫師基本藥物合理使用的培訓,規范基本藥物臨床使用。為促進試點工作全面到位,區財政局與衛生局組成聯合督查組,對各試點單位實行不定期督查,1-6月份已開展督查3次。同時,建立了周報告制度,各試點衛生院每周向區衛生局報告進度情況,確保各類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有力推動了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
五、突出重點,扎實推進
(一)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試點工作全面啟動。為從根本上減輕人民群眾醫藥費用負擔,促進醫療機構合理用藥。2012年12月28日,區政府在區新圩中心衛生院舉辦了全區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試點工作啟動儀式,區政府分管領導、各成員單位負責人、各醫療衛生單位負責人及鎮村干部和群眾代表參加了啟動儀式。從2012年12月開始,在全區二個基層醫療機構(值夏、新圩中心衛生院)啟動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試點工作,2010年2月接省里通知,增加河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試點單位,實行省級集中網上公開招標采購、統一配送,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并實現零差率銷售,同時實行財政性補償。
(二)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按照國家和省醫改工作要求,我區積極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一是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扎實推進,全區各鄉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轄區內服務對象建立了網上信息化電子檔案,針對居民健康檔案,開展了健康教育工作、兒童保健服務、孕產婦保健服務、老年人保健服務、慢性病管理等工作。二是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和乙肝疫苗補種工作。為全區8月齡-15歲兒童接種麻疹疫苗3.9萬多針次,接種乙肝疫苗4.9萬多人份,通過接種疫苗以加快我區消除麻疹進程、降低乙肝發病率。三是開展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工作,實行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正常產免費,手術產進行補助,全區已為1138名農村孕產婦實行了補助。啟動了農村婦女免費補服葉酸工作,全區農村育齡婦女免費補服葉酸達2168人次。四是“光明·微笑”工程扎實推進。全區已免費為672名白內障患者實施了手術治療。
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財政投入相對不足。我區衛生系統現有在職人員426人,退休人員62人。在職人員績效工資每人每月按300元的標準計算省財政應補助191.7萬元,退休人員按每人每月按225元的標準計算省財政應補助20.925萬元,兩項合計212.625萬元。省財政下達我區的補助計劃為174萬元,差額38.625萬元。
2、藥品零差價補償不到位。據測算我區三所中心衛生院藥品加成收入為374.94萬元,實行藥品零差價后藥品收入預計虧損374.94萬元,省財政按60%標準全年應補助224.964萬元,到今年上半年我區僅收到藥品零差價補助28萬元。
3、人員經費不足。從2012年開始,鄉鎮衛生院人員基本工資實行全額撥款,省財政下達我區2012年的補助金額為145萬元,2012年我區鄉鎮衛生院的基本工資實際需615.2萬元,原由區財政負擔406.4萬元(退休人員財政全保,在職人員按60%差補),各基層醫療機構醫療經營收入安排208.8萬元。按我區實際情況,省財政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基本工資實行全保后,應補助人員經費208.8萬元,實際只下撥145萬元,相差63.8萬元。
4、基本藥物品種偏少,很多基層常用藥物未納入基本用藥目錄,臨床醫生習慣用藥和病人首選用藥有很多不是基本藥物,影響了病人的治療,造成病源流失。
七、幾點建議
1、確保政府財政投入。政府補助政策能否落實到位是醫改順利實施的關鍵,要及時落實好有關醫改財政配套政策,確保財政補助及時足額到位。
2、及時給各醫療機構合理減負。近幾年來,全區各醫療機構加大了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各醫療機構都新建了住院部、醫技樓、綜合樓等基礎設施,更新添置了各種新型醫療設備,絕大多數基層醫療機構都不同程度因基本建設或購置設備產生了債務。實行醫改后,各醫療機構靠自身很難償還各種債務,必須通過有效途徑進行解決,才能保證各醫療機構健康持續發展。
- 上一篇:全區救災防病工作匯報2篇
- 下一篇:區委衛生人才情況報告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