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監管模式改革匯報
時間:2022-11-29 11:41:44
導語:工商局監管模式改革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基本做法
自參觀學習后,市局根據我市實際,以“五三四四”思路為指導,確定了以片區為單位的監管模式,化大方塊為小格子,變單一監管為綜合監管,并決定在區工商局進行試點。我局按照上級要求,圍繞基層工作如何轉型,發動干部職工進行了深入探討。局黨組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認真分析了隊伍年齡老化、思想認識模糊、監管思維落后、監管方式粗放、監管職能不到位、人員素質不高等情況,查找了基層工作在制度、機制、體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一致認為,要實現工商履職重心回歸,就必須進行基層監管模式改革,這是大勢所趨。基層監管模式早轉變早主動,晚轉變更被動,與其被動改革,不如主動改革。經過反復醞釀,區局在今年八月制定了《市區工商局推行基層分局轄區監管責任制工作方案》,并于九月三十日經區政府批轉執行。成立了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市局也專門委派了以劉江波同志為組長的工作組親臨指導,力求精心組織、求真務實、強力推進。
(一)規范了基層分局內設機構,建立片區監管責任。我局按照“綜合組+監管組”模式對基層分局內部機構進行了統一規范設置,即:將基層分局內設機構分為綜合業務和巡查辦案二大塊,分別設置綜合組和監管組。并根據“定人員、定崗位、定目標、定責任、定獎懲”的“五定”要求,將所有基層分局管轄區域合理劃分為若干個片區,這些片區無論大小,每一片區都設置一個巡查組,配有2名專職或兼職監管人員。巡查組對監管片區履行全面綜合監管服務職責,是最小、也是最前沿的工商監管責任主體。為防止片區責任人可能出現的行政慢作為、不作為、亂作為帶來的監管風險,我局還專門下發了《區工商局工作落實不到位責任追究辦法》,以增強片區責任人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廉政意識。
(二)基本建立了基層工作所需的管理制度,制定下發了基層監管四大業務流程和制度。為切實規范基層監管各項業務程序和工作行為,首先,制定了市場巡查、消保維權、登記發照、執法辦案、食品安全監管五大業務流程和規章制度,形成了《區工商局基層監管模式改革各項業務流程和規章制度范本》,下發基層參照試行,并要求基層將“五大規范”列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員培訓內容和各單位長期培訓計劃。其次,分局從實際出發,制定了相應崗位職責、考核評估、隊伍管理等相關制度,使各項工作向“制度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三)扎實推進了片區監管進鄉村、進社區。為使基層全面履行工商職能,我局結合強化“一會兩站”建設,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監管網絡,大力推進片區監管進鄉村、進社區,讓工商人員走出機關,深入社區、深入鄉村,在第一線為市場主體服務,為群眾服務。目前,區工商局現有的兩個基層分局河東分局、新圩分局所有片區都按統一的形式,依托“一會兩站”,設立了片區工商服務點。這些片區工商服務點不僅是片區監管人員在轄區開展巡查執法的駐點,也是方便群眾投訴和約談辦事的服務站,客觀上形成了一個近距離監管、零距離服務的工作層級,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四)實行分類監管。充分利用好工商系統綜合業務平臺,按屬地監管的原則,各工商分局按照“誰登記、誰錄入,誰檢查、誰錄入,誰處理、誰錄入”的原則,及時、準確地錄入市場主體信息,認真開展企業和個體信用分類工作,發揮經濟戶口數據作用,使巡查成了有源之水,認真實施分類監管,使我局基層工作人員從無序管理中解脫出來,變突擊式監管為長效監管,變被動式監管為主動式監管,變盲目監管為重點監管,變事后監管為事前、事中監管,做到了“管少了”、“管精了”、“管好了”,促進了監管服務的規范,提升了工商形象。
(五)加強隊伍建設。我局堅定不移地實行素質教育工程。一是始終堅持了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制度和早讀學習制度;二是開展“防三松提三氣強三愛”隊伍作風建設活動,切實深化工商事業的主人翁意識;三是開展業務培訓和崗位練兵,強化基層基礎工作規范。重點提高干部的巡查、辦案、電腦操作等水平,要求片區責任人逐步做到“三知”、“十會”,努力成為“三員”式干部。全年共開展10余次培訓活動,明確了5項業務工作規程,進一步培養了職工的學習精神,營造了學習氛圍,拓寬了知識面,鍛煉了心理素質,提高了業務水平與技能。同時,我們綜合每個人的年齡、體質、文化程度、業務水平、工作經驗、日常表現等因素,進行科學組合,確定人員搭配,做到用人所長,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倡導互幫互學,緩解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各有所長等困難。
(六)借勢借力監管,不斷推進行業自律。“片區化”不只是純粹以完成本職工作為最終目的,而是以履職為綱,致力于與行業、社會力量等共同構筑一個區域立體監管機制,將工商工作融入到社會大監管之中,促進工商工作社會化。我局以主要的超市、市場、學校、居委會、村委會等為依托,在推行食品安全“五進十到位”工作中,實現了與鄉鎮、行政村、校園、商場超市、市場、景區的聯動,構筑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申訴舉報維權網絡,使片區監管人員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我們要求片區責任人定期和不定期地與所在片區的黨委政府、社居委、村委會、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匯報工作,加強溝通,取得支持;加強與各新聞媒體的溝通,及時提供新聞線索,宣傳工商職能和市場監管工作動態;將紅盾網作為重要的政務公開,雙向溝通的載體;聘請了行風監督員,并定期不定期征求意見和建議;聘請了食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外部力量支撐進一步優化了執法環境。同時組織、指導個私協會按片區設立區域性小組或行業小組,片區責任人積極指導個私協會理事和個私協會小組長開展活動;幫助組織制定行規行約,加強行業自律,規范行業運作。
(七)加強工作督查。作為一項改革性的工作,必須強力推進,才能破舊立新。我局堅持完善監督制約和獎懲激勵機制,將片區監管情況直接與績效改革進行掛鉤,實行月督查、季考核、年終考評,提高了隊伍的執行力。今年9月底,我局抽調了20名骨干,5臺車輛,利用15天的時間,對整個轄區進行了地毯式的檢查,并同時采集基礎數據,對信息系統中的數據進行核對和規范,這次集中行動一舉摸清了市場主體的實有數據底數,對以后市場主體數據的動態情況更新則落實到片區責任人身上。現只要登陸工商系統綜合業務平臺,即可在線了解某一歷史時段內的市場主體的情況,局、所領導可實行遠程督查。
(八)實行上下聯動,雙向考核。基層監管模式改革是一項全局性工作,為了進一步加強機關與分局的聯系溝通和協作配合,充分調動機關和分局的工作積極性,促進職能到位,提升工作質量,打造工作亮點,區局研究制定了《機關與分局上下聯動工作辦法》,實行機關與分局掛點聯系制度;定期督促檢查工作制度;實行分局目標責任完成情況與機關股(室、局)年度考核結果掛鉤,即分局某項業務工作受到省、市表彰的,區局機關相關業務科室一同獎勵;分局某項業務工作在省、市、區組織的監督檢查中受到通報批評的,區局機關相關業務科室,一同懲罰;采取責任追究,對于在監管中出現重大安全生產、食品安全、綜合治理等方面的事故,一級一級實行問責制,片區監管人員是第一責任人,分局負責人和機關相關科室負責人的直接負責人,局分管領導負有分管領導責任主要領導負有領導責任。通過機關與分局上下聯動的形式,達到了抓機關帶基層、抓基層促落實,抓落實出質效的工作目標。
二、初步成效
(一)改革攪動了思想,給隊伍帶來了觀念上的轉變。為充分調動干部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我局始終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改革的全過程。以黨組中心組學習擴大會、基層分局長座談會、基層干部座談會、基層問卷調查、全局各級改革動員大會和巡回宣講等形式攪動思想,提高廣大干部職工參與改革的主體意識、責任意識。通過廣泛深入的發動,振奮了隊伍精神,激發了廣大干部職工積極投身改革的熱情。很多基層同志從不理解到理解,從被動應付到主動參與,基層隊伍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都發生了可喜變化,出現了由被動要我干到主動我要干、由不知怎么干到積極創新干的轉變。有的分局長深有感觸地說:“過去,我們自己以收費、罰款論英雄,但是群眾不認可。現在我們的監管服務到位了,工作贏得了黨委和政府的肯定,受到了消費者和經營戶的好評,也使我們體會到了工作的價值,有了成就感。”
(二)基層對轄區市場動態的預警能力明顯提高。實施片區化管理以來,片區巡查組作為片區的第一責任主體,對片區履行全面綜合監管責任。很多基層同志深有感觸地說,片區就是我們的責任田,如果工作不認真出了事,我就是第一個被問責的人了。隨著監管責任意識的加強,基層同志對片區的日常監管工作越來越主動,對轄區企業和經營戶的巡查越來越勤快,對片區內的村落社區和相關單位走訪越來越頻繁,對轄區市場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摸排調查越來越細致,基層對轄區市場動態的預警能力明顯增強。試點以來,我局7個監管片區共對300余家有違法違規苗頭的企業、個體戶發出責令改正通知書300余份,為歷年之最。尤為可喜的是,片區責任人對有輕微違法違章行為的市場主體主動實行行政指導,變事后處罰為事前告誡,既及時糾正了輕微違法行為,增強了市場主體的自律意識,又樹立了工商柔性執法、真誠服務的新形象。區領導多次在會議上表揚了工商部門的做法。
(三)基層對經濟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進一步加大。開展片區化管理以來,基層巡查工作越來越廣泛深入,片區責任人不僅對企業和經營戶等市場主體重點巡查,對城市住宅小區、城郊和偏僻地域容易發生無照經營的地段、傳銷人員藏身落腳的閑置場所也加強了巡查,進一步擴大了巡查監管的覆蓋面,以前隱藏很深、難以發現的違法違章行為得到及時查處。8-10月份,市區片區巡查人員由于加強了對居民聚集區和城郊偏僻地域的巡查,及時發現、迅速搗毀傳銷窩點3處,勸返遣散傳銷人員50人,解救被困人員10人。傳銷案件能夠快速妥善處置,一方面是片區巡查嚴密細致、發現及時;另一方面是由于平時加強了同社區、企業的聯系,信息來源更為廣泛,所以發現情況后,能及時與上級和公安部門溝通聯系,迅速采取行動。今年區開展了集中整治市場經濟秩序工作,基層片區在這次專項整治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到目前止,全局共辦案122起,其中基層片區在日常巡查和走訪中發現線索查處的達79起,占今年案件總數的64.7%。與此同時,基層改革還促使基層干部的執法理念更為端正、執法行為更為規范。所以,盡管上半年辦案力度更大,辦案數量更多,但還是做到了零錯案、零投訴,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更好了。
(四)工商監管職能的觸角進一步延伸,基層為轄區群眾服務意識和能力得到加強。由于扎實推進了片區監管責任進鄉村、進社區工作,尤其是部分基層片區根據實際需要設置片區工作聯系點這一做法,使基層工商工作更加貼近群眾,更加深入經濟社會生活實際,基層為群眾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得到加強。區局發放了《工商記事服務冊》,要求片區巡查人員將轄區經營戶、消費者、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向工商部門反映的社情民意和訴求記錄下來,凡屬工商職能范圍的,必須解決;超出工商職能范圍的,只要是合法合情合理的訴求,要盡工商之力積極協調解決。自實行片區管理以來,僅河東分局貿易廣場北組的《工商記事服務冊》就記錄了社情民意30條,受理涉及食品、種子、農藥等投訴10起,全部在第一時間解決。片區監管人員通過記事服務,不僅提高了服務意識,更重要的是為基層工商工作贏得了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回顧前一階段的工作,我局的基層監管模式改革之所以能夠順利進行并取得初步成效,最根本的原因是國家工商總局、省局、市局在“兩費”停征后加強基層建設的指導思想正確。區委、區政府、市局領導對此次基層監管模式改革試點工作高度重視,并多次親臨指導,給予了極大的鼓勵。
三、下步打算
我局的基層監管模式改革雖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還存在著很多不足,比如,基層干部素質與片區監管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有的分局人力資源匱乏,使片區監管模式難以到位;基層硬件還不能完全滿足片區監管工作的需要;偏遠地區片區責任人開展近距離監管服務還存在交通不便、生活不便的困難;基層工作考核機制還有待完善等等。
基于以上情況,我局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下一步工作:
一是要著力提升隊伍的能力素質。隊伍素質是深化基層監管模式改革的重要保證。要立足現有人員條件,以日常工作所必須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業務知識為重點,抓好常態化的培訓工作,引導教育干部職工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在工作中實現價值,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過硬、業務過硬、作風過硬的基層干部隊伍。
二是要建立基層工作績效評估機制。在明確基層分局工作人員崗位職責、合理評估崗位工作量的基礎上,將片區監管工作績效納入到區局對基層分局的績效考核內容之中,盡快建立以公務員考核制度為核心的符合基層實際的考核評估機制,做到考核精細化、制度化。
三是要按綜合配套要求推進聯動改革。按系統論的觀點,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合理劃分區局與分局的事權,搞好區局工作模式與分局工作模式的對接,進而推動基層監管模式改革的順利開展。
- 上一篇:工商局廉政督查報告
- 下一篇:工商局廉政督查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