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示范區建設工作自查報告

時間:2022-12-31 10:18:31

導語:生態示范區建設工作自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示范區建設工作自查報告

根據《縣發展和改革局關于報送生態示范區建設工作開展自查報告》要求,我單位結合工作實際,認真梳理州委十一屆五次、九次全會關于生態示范區工作的相關安排,對2020年度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自查。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持續保障改善民生

1.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和省內對口幫扶

(1)東西部勞務協作

一是勞動力轉移就業:2020年通過專車包機的方式,免費轉移我縣勞動力赴浙務工共計229人(貧困勞動力59人);二是搭建就業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會共計5場,其中:開展“凈土-縣‘春風行動’線上招聘會(東西部勞務協作專場)”2場,“十鄉百村”招聘會2場,就業扶貧現場招聘會1場。

(2)省內對口幫扶

一是職業技能培訓:重點圍繞中式烹調、家政服務、汽車駕駛、創業等專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020年共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0期,培訓貧困勞動力62人。二是貧困勞動力轉移:實現貧困勞動力縣內轉移到縣內就業51人。二是搭建就業平臺:攜手開展開展“凈土-縣‘春風行動’線上招聘會(東西部勞務協作專場)”2場,縣“就業扶貧”現場招聘會1場。

2.開發公益性崗位

整合全縣各部門資源,開發與安置生態管護員、道路養護員、地質災害監測員、村級保潔員等公益性崗位。2020年共開發與安置公益性崗位3965個,安置3965人(其中貧困勞動力2109人)。在疫情期間,全面貫徹落實州委、州政府在肺炎疫情期間保障失業人員及無法返崗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的決策部署,結合各鄉(鎮)疫情防控需要,因地制宜新開發應急性公益崗位1470個,幫助1165名群眾實現就近就地就業,其中貧困勞動力共45人。

3.實施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

一是實施青年見習計劃,開展就業見習基地認定,提升就業見習水平,安置見習生32人。二是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積扎實開展深度貧困地區技能培訓工作,提高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能力。2020年圍繞中式烹調、汽車駕駛、SYB創業、返鄉創業、家政服務、挖掘機等專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截至目前,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1期,培訓590人(貧困勞動力62人)。三是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加強與銀行、財政部門的協作,切實為創業者提供金融支持。重點做好創業擔保貸款工作,著力推動與郵儲銀行合作的創業擔保貸款落地落實。共有21戶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共發放貸款18戶,270萬元。強化返鄉下鄉創業服務,及時為5名成功創業大學生補貼發放5萬元成功創業補貼。四是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行動,對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給予按上年度實際繳費失業保險費100%給予穩崗返還。2020年普惠穩崗補貼返還企業12家,落實穩崗補貼金額26.52萬元。對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給予困難企業穩崗返還。申報困難企業14家,申報穩崗返還資金306.51萬元。

4.擴大保險覆蓋面

堅持貫徹“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持續推進全面參保計劃實施。一是在縣城主要街道和人員密集地組織開展宣傳活動,充分調動群眾參保繳費的積極性,提升全民參保意識。2020年,共發放宣傳資料3000余份、工作手冊500本,制作宣傳畫200幅,懸掛宣傳橫幅20條。二是利用縣電視臺、QQ群、微信群、公眾號、LED屏、短信等新聞媒體和走村入戶等方式廣泛宣傳參保登記工作。截至目前,全縣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8522人,征繳社會保險費2205萬元;機關事業養老保險3790人,征繳社會保險費6500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30320人,征繳社會保險費310.63萬元;工傷保險參保9024人,征繳社會保險費201萬元;失業保險征繳5274人,征繳失業保險保費收入296.06萬元。三是落實失業保險待遇123人,發放失業保險70.59萬元,代繳醫療保險80人,發放醫療保險待遇20.77萬元;2020年普惠穩崗補貼返還企業12家,落實穩崗補貼金額26.52萬元;申報困難企業14家,申報穩崗返還資金306.51萬元。四是已完成7494人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代繳工作,共計代繳97.94萬元;預計到12月,將完成86132人次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發放,發放金額944.03萬元,資金撥付率均為100%。

(二)強化人才智力支撐

1.加強隊伍建設。一是考核招聘緊缺專業技術人才5人(其中通過“碩博進行動”引進碩士管理人員1名),考核招聘2020屆省屬高校公費師范生6人,考試招聘12人。擬計劃通過“碩博進行動”面向全國公開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專業技術碩博人才9名;擬計劃公開考核招聘緊缺專業技術人才5名、通過進名校引才引智活動引進碩博人才3名,涉及教育衛生、旅游文化、規劃建設和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二是辦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轉正32人、轉崗9人、崗位晉升聘任460人、專業技術資格確認2人。推薦評審初級48人、中級23人、高級27人。三是完成人事檔案專項審核761人(其中:事業人員569人、參公人員192人)。

2.強化人才培訓。一是組織新進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加崗前培訓43人。二是從“9+3”事業工作人員中選派8人參加全州“9+3”工作人員能力提升示范培訓班。三是組織17個鄉(鎮)分管社保工作的領導與社會保障員參加縣2020年社會保險費征繳業務培訓會。四是全覆蓋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網絡培訓,有力推動全縣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提高了專業技術人員綜合素質。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轉移就業穩定性不夠。一些農村貧困勞動力存在等、靠、要思想,常年生活在大山深處,缺乏知識和技能,習慣安于現狀;部分少數民族貧困勞動力有外出務工意愿,但由于語言不通、環境不適應等原因,尚未實現轉移就業;還有部分農村貧困勞動力不安心在外工作,不愿意從事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的崗位。二是鄉鎮社會保障工作人員穩定性弱。一方面因鄉鎮工作繁、雜、細,造成鄉鎮社會保障員身兼數職,弱化了社會保障人員的社保職能職責,一方面鄉政府自主調配工作人員,造成人員隨意性大,工作連續性差。三是存在專業技術人才“三多三少”(衛生、教育類多,農業、生態環境類少,知識型人才多,能力型人才少,初、中級人才多,高級人才少)和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的現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就業扶貧工作。一是根據崗位需要,結合就業意愿,充分利用就業專項資金和縣級配套資金,采取到培訓學校學習的方式,通過用工意愿調查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升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二是促進貧困家庭勞動者轉移就業和自主創業。加大用工企業和農村貧困家庭勞動力對接工作力度,加強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

(二)社會保障工作。著力抓好擴面征繳工作,以適齡人員為重點,加大政策宣傳,完善激勵措施,調動城鄉居民參保積極性,確保2021年全面完成州、縣下達的目標任務。

(三)人事人才工作。將在專業技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等方面下功夫,確保各類人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一是在“量”上增力。用好現有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根據部門工作實際需求,加大急需緊缺型人才引進。二是在“形”上創新。進一步更新思路轉變觀念,健全完善人才激勵體制機制,確保各類政策落地落實。三是在“質”上提優。繼續開展各類招才引才活動,加大力度培育本土人才,確保全縣人才梯隊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