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講課輔導材料

時間:2022-10-08 05:39:00

導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講課輔導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講課輔導材料

一、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榮辱觀提出的歷史必然性和戰略意義

1、“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提出的歷史必然性

第一,是鞏固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抵御西方文化滲透的需要。改革開放使社會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出各種思想大量涌現、多樣并存,各種社會思潮相互交錯、相互激蕩的復雜局面。“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從道德層面上為我們提供了統一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是抵制各種非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有力武器。

第二,是保證經濟社會順利發展的需要。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處于一個關鍵階段,同時也是人口、資源、環境等矛盾突出、瓶頸約束加劇的時期。實現工業化,使人們普遍過上比較寬裕的小康生活,并逐步走向現代化,如果沒有技術進步的支撐,是難以實現的。崇尚科學、團結互助等閃耀著集體主義精神的道德情操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唯一安全可靠之路。

第三,是保持黨的先進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全社會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意識發生了深刻變化。執政黨的作風是黨的先進性的重要體現,是黨的創造力、戰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內容,它關系黨的形象,引領著社會風氣。

2、“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提出的重要戰略意義

第一,“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明確了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價值取向,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二,“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提供了規范人們行為的準則,是營造良好社會風尚的重要指導方針。

第三,“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培育新時代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強大思想武器。

二、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要求和深刻內涵

1、明確把握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要求

第一,“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要求樹立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

第二,“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要求樹立人民觀念,強調了道德行為的利他原則。

第三,“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要求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觀念。

第四,“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要求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

第五,“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要求樹立團結強國、互助興邦的觀念。

第六,“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要求樹立見利思義的觀念。

第七,“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要求樹立法律意識和制度觀念。

第八,“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要在強手如林、激烈競爭的國際環境中完成這樣繁重的歷史使命,只能靠我們用百倍的努力去開拓,辛勤創造。

2、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科學內涵

第一,“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社會主義社會主導價值體系的生動表述,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風尚的有機統一。以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為榮,體現的是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體現了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的“五愛”的基本要求,也是每個公民應當承擔的義務。團結互助為榮、誠實守信為榮、遵紀守法為榮,這三個方面體現的是家庭生活、職業生活、社會公共生活中公民應當遵循的基本準則。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這“一榮一恥”體現的是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根本要求。

第二,“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對我們黨的思想道德建設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同志提出的“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與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一脈相承,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源與精神根基,繼承和發展了我們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思想。

第三,“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社會形態中形成的,它反映了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注入了時代的特點和實踐的要求,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內涵更加豐富,黨的治國理政的方略更加全面清晰。

三、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促進褒榮貶辱社會新風尚的形成

在宏觀層面上:第一,要大力宣傳,努力營造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良好社會文化氛圍。第二,要強化教育。因為“風俗之美在于養民知恥”。第三,要加強領導,健全機制,確保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各項任務的落實。

在微觀層面上:第一,要身體力行,自覺為營造褒榮貶辱的良好社會風尚作貢獻。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社會身份和角色,如果我們都能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自覺地從我做起,那么良好社會風尚將如春雨般滋潤我們每個人的心田。第二,是非分明,敢于同不良傾向作斗爭。第三,見義勇為,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不僅希望物質生活條件獲得改善,而且真誠地渴望人間充滿真情和愛心,渴望在積極參與市場競爭的同時,能有一個團結、互助、溫馨的人際環境。

總之,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自覺地做當榮之事、拒為辱之行,一個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文明風尚必將展現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