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執政能力 不負人民重托
時間:2022-12-06 03:09:00
導語:提高執政能力 不負人民重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大以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越來越成為全黨上下高度關注的重大問題。這一命題的提出,不僅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更是黨對自己在21世紀所承擔的崇高使命的高度清醒和高度自覺。
這種高度清醒和高度自覺,是中國共產黨的傳統。早在民主革命時期,面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責任,就及時向全黨提出了“本領恐慌”的問題,喚醒了全黨對領導中國革命能力的憂患意識,引起了全黨對加強黨的領導能力建設的高度重視,從而通過加強黨的建設把握并遵循了中國革命的規律,大大提高了全黨駕馭和領導中國革命的本領。正因為如此,黨才以卓越的領導能力和高超的領導藝術,贏得了全中國人民的真誠擁護和信賴,領導中國人民把一個一盤散沙、積貧積弱,近代以來一直被西方列強恥笑為東亞病夫的國度,一舉變成了具有強大凝聚力的現代民族國家。
新中國成立前后,有人散布“共產黨可以打天下而不能坐天下”的論調,懷疑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黨外一些友好人士也擔心中國共產黨會經受不起執政的考驗。例如早在1940年,陳嘉庚先生訪問延安時就指出,“然陜北地貧,交通不便,商業不盛,地方非廣,故治理較易風化誠樸。設中共若握著東南富庶市場,區域廣大,不知能如此廉潔,興利除弊,為人民造福如延安之精神乎?”1945年黃炎培訪問延安后,也向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類似的警示。后來的歷史證明,黨在走向全國執政地位以后是比較成功地經受住了執政的各種考驗的,黨的執政能力總體上是合格的。
那么,既然合格,還談何“憂患”?還為何在今天如此急切地提出并強調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問題?這是因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的執政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從受外部封鎖、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人民執掌政權,從事國家建設,變為在對外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人民執掌政權,從事國家建設。在黨的執政環境和條件發生根本性轉變的情況下,不能說,我們的能力準備是足夠充分的。比如,黨對領導計劃經濟輕車熟路,對領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則有一個適應過程;對一元化領導方式比較熟悉,對通過依法執政的方式實現對國家公共權力的領導,則比較陌生;在通過群眾運動的形式動員群眾方面有經驗,對通過發展民主政治的辦法來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則探索不夠;等等。這些“不適應”,又同時與中國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復雜國際背景相聯系,更使黨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應對這些巨大的挑戰,就必須盡快切實提升全黨的執政本領和能力。所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命題的提出,實際上是在全新的執政環境下向全黨再次提出了新的“本領恐慌”問題,是要重新喚起全黨在執政能力上的憂患意識,希望全黨自覺把握、遵循共產黨執政的規律,著力增強黨的執政本領。只有這樣,黨才有資格和能力領導中國人民完成民族復興的光榮使命。
同志在民主革命時期說過:人民要解放,就把權力委托給能夠代表他們的、能夠忠實為他們辦事的人,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中國共產黨不負人民的重托,以自己對人民的忠誠和卓越的領導能力,完成了偉大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在新的世紀,黨也必將不負人民重托,繼續以對人民的忠誠和自己強大執政能力,領導人民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民主的宏偉目標。
精品范文
10提高教學質量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