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和諧社會:調解促和諧
時間:2022-12-12 12:06:00
導語:如何構建和諧社會:調解促和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家住山東省青島市四方區南山社區的老李和老孫,原本是關系不錯的同事和多年上下樓的鄰居,不久前卻因廁所漏水問題打起了官司,關系一度劍拔弩張。案件起訴到青島市四方區人民法院后,法院及時與南山社區調解組織取得聯系,3次到現場勘察,反復調解,最終,兩家重歸于好,達成協議,共同出資解決了廁所漏水問題。
這次成功調解的案例,只是我國構筑“大調解”格局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的大調解機制已經在全國落地生根,讓大量的社會矛盾化解于無形。
作為和諧社會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黨和國家十分重視調解工作。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建立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實現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有機結合,更多采用調解方法,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疏導等辦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充分發揮調解在解決社會矛盾中的作用,引導群眾把調解作為化解矛盾的主要選擇,已經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和司法行政機關的共識。
各地“大調解”機制建立后,調解中心成了聯系群眾的“橋梁”、體現政府形象的“窗口”和反映社情民意的“直通車”。
河北省石家莊市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納入同一平臺,在各鄉鎮設立“大調解中心”。全市建立人民調解組織萬余個,25萬人民調解員活躍在城鄉。與此同時,行政調解以鄉鎮職能部門為載體,司法調解以巡回調解法庭的形式,走近老百姓。三種調解協調聯動,調解質量大幅提高,基本做到了矛盾糾紛“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難事不出縣”。
山東海陽的“大調解”,范圍更廣,形式更新。法院、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市教體局、市衛生局、市婦聯幾大部門一起建立了調解聯動工作機制,勞動爭議、學校師生權益、醫療糾紛等在起訴之前,都可由調解聯動組織進行調解。調解過程中,人民法院暫緩立案。但調解過程超過一個月,或者一方當事人不同意調解組織調解的,當事人則可直接向法院起訴。
在山西省太原市,“一站式調解”讓人心平氣順。全市1022個建制村、451個社區全部建立健全了調委會,鄉鎮、街道普遍建立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和調解室,信訪、計生、土地、民政等有關部門負責人也參加進來,涉及哪家,就由哪家協助或派專人領辦,一站式調解,一站式辦結。
調解還可以跨越地理界限。2006年,江蘇和安徽首次打破行政區域管轄限制,在安徽省和縣烏江鎮司法所設立社會矛盾聯合調解中心,該調解中心管轄范圍橫跨南京浦口烏江和安徽巢湖烏江兩大隔河相鄰區域,專門調處涉及雙邊的各類矛盾,兩地群眾出現糾紛時可就近申請調解。
此外,一些糾紛較多的領域還成立了專門的調解機構。不久前,我國首家省級醫療糾紛調解專業機構——山西省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太原成立。當醫療糾紛發生時,醫患雙方可向醫調會提出申請。醫調會受理申請立案后,由醫學專家和律師進行醫學技術評估和法律服務,之后再由人民調解員進行調解。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成立,為醫療糾紛的解決建立了一個“緩沖地帶”。
在各級黨委政府紛紛將調解作為化解矛盾糾紛的“利器”的同時,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機關和公安機關等也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在調解領域“大顯神通”。
“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是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民事司法原則。全國法院2006年審結的民事案件中,有30.41%的案件以調解方式結案,其中一審民事案件調解和撤訴率達到55.06%。最高人民法院近日還專門出臺文件,要求各級人民法院不斷擴大訴訟調解案件的范圍,除民事案件的調解工作外,嘗試對刑事自訴案件、輕微刑事案件和行政訴訟案件進行和解。
不僅如此,按照即將施行的新訴訟收費辦法,各級法院對調解結案的將減半收取訴訟費用,促使當事人把調解作為解決糾紛的優先選擇。
司法部則提出,大力加強司法所建設和鄉鎮(街道)、村(居)調解委員會的建設,探索建立區域性、行業性調解組織,變被動調解為主動調解,變事后調處為事先預防。目前,全國司法所每年代表基層人民政府處理矛盾糾紛100多萬件,另有450多萬件矛盾糾紛被村(居)人民調解員化解。
公安機關也不例外,2006年以來,各地公安機關積極運用治安調解的方式,依法調處毆打他人、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等治安案件120萬余起,有效地化解了社會矛盾。
有專家認為,“大調解”機制的建立,體現了中華民族“和為貴”、“息訟止爭”的優良傳統。通過調解,不僅合理解決了矛盾糾紛,防止矛盾糾紛激化影響社會和諧,而且理順了當事人的情緒,緩和、化解了相互之間的對抗與沖突,達到了化干戈為玉帛、重建和諧關系的效果。
調解促和諧。人民群眾普遍反映:“調解事項多了,解決問題的時效強了,對簿公堂的案子少了,我們的心氣也更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