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感想
時間:2022-04-24 12:13:00
導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感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鍛造創新時代之青年—學習“八榮八恥”之感言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確的社會意識對個人、社會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大增強了人們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但市場自身的缺陷和消極因素也會反映到人們的思想道德和人與人的關系上來。所以我們一方面在享用物質文明的成果時,另一方面不得不面對精神文明的挑戰;一方面是經濟成就令人矚目,另一方面的道德現狀也確是讓人擔憂。尤其令我們困惑的是,祖國新時代的接班人正面臨著這般窘境。
目前校園內五花八門的課桌文學、墻壁上的污言穢語隨處可見,上課遲到早退、講粗話、亂扔紙屑果皮等不良行為也禁而不絕。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學生無視校規校紀,行為不羈,只顧自己不顧他人;有的學生強烈地要求別人尊重自己,卻不知尊重別人為何物,難以與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等等。學生中出現這種“受教育沒教養,有知識沒文化”現象不能不令我們感到教育之尷尬。
青少年正處在身心成長時期,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形成一個什么樣的人生理想、什么樣的道德習慣、什么樣的思維行為方式都將決定著他們的一生,最終也決定著我們這個社會、民族的未來。由此觀之,同志強調,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八榮八恥”之必要與及時。
榮辱觀是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決定的。不同的榮辱觀,是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反映。把青少年培養成什么樣的接班人,樹立怎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這是從事教育事業的我們的神圣職責和歷史使命之所在。尤其作為一名中學政治教師,我更加深刻地感到其重要性與責任的重大。中學政治課作為中學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學生道德建設的工作中承載著主要任務,這需要我們一線的政治教師去思考,去探索,去實踐。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想為師者最基本的工作應從自身修養做起。師者,教書育人,要導其言,引其行,教師思想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效果乃至受教育者的人生。現代社會生活多樣性,給了每個人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論怎樣選擇,都不能離開做人的底線,都不能顛倒是非,以丑為美,以惡為善,以恥為榮。這一點對我們自身而言,尤其重要。這是我們為人師表之基礎。
80年代李光耀在擔任新加坡總理時,面對吸毒、色情、暴力肆虐的“西方社會病”的威脅,他認為最安全的辦法是在文化上加以預防,提出了把“東方道德價值觀”變成“國家意識”。新加坡的成功給我們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即我們應把中國傳統文化引入教學與教育之中,使一脈相承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為思想道德教育服務,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必然對我們進一步提出了業務水平與教育能力的挑戰。
每一位學生都有無盡的潛能可挖,要視之為教育的資源和財富,充分加以利用,把學生存在的多種潛能變成現實。思想是學生的靈魂,如果只“育身”不“育心”,培育的只能是沒有靈魂的人;如果只“育才”不“育德”,其教育產品就如同沒有生命的機器人。為此我們教育工作開展的首要課題是對學生進行崇高理想教育,通過教育讓學生對丑惡要有羞恥心,對科學要有好奇心,對事業要有進取心,對社會要有責任心,對人生要有平常心。熱愛、尊重、了解學生提高德育實效性。
“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鞍藰s八恥”就給我們提供了這種知榮明恥、褒榮貶恥、揚榮抑恥的根本準則。我們要踐行這一準則,發揮自身的應有作用,成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實踐者和推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