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食品衛生法律法規執行情況連續監督的幾點體會

時間:2022-03-24 09:55:00

導語:對食品衛生法律法規執行情況連續監督的幾點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食品衛生法律法規執行情況連續監督的幾點體會

人大對政府、法院和檢察院進行監督(包括工作監督和法律監督),是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的一項重要職權,是代表國家和人民進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監督,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確保憲法和法律得到正確實施,確保行政權和司法權得到正確行使,確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得到尊重和維護。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一直高度重視監督職權的行使,多年來圍繞著關系首都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以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為開展監督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增強監督實效為衡量監督工作質量的重要標準,不斷加強監督工作,健全監督機制,完善監督程序,改進監督方式,突出監督重點,努力增強監督實效。

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是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首都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事。自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以下簡稱《食品衛生法》)頒布實施以來,市人大常委會以對人民利益高度負責的精神、實事求是的作風和鍥而不舍的態度,連續13年對食品衛生法等法律法規的執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增強了監督實效,有力地督促了政府不斷強化依法行政意識,大大提升了本市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了人民群眾的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

在13年連續監督過程中,市十二屆人大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及十屆、十一屆市人大常委會文衛體委員會受常委會委托,在具體組織實施監督工作中,做了一些探索,有一些體會

一、根據食品衛生問題易反復的特性,確定連續監督的工作思路

委員會在開展監督工作中不斷摸索、總結經驗,逐步形成了對監督項目進行分類,根據問題的不同類型,確定監督工作的思路。對短期就能解決的問題,進行一次性的集中監督;對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解決的問題,則進行跟蹤監督。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民生問題,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監督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是人大及其常委會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的重要措施。同時,由于我國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食品行業生產力水平總體不高、誠信意識不強,食品消費水平偏低、消費安全意識較差,食品生產新原料、新技術的應用帶來新挑戰等原因,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問題是一個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的問題,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解決。因此,委員會確立了對食品衛生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實行長期抓、反復抓、連續抓的監督工作思路,13年來從未間斷對食品衛生法律法規執行情況進行執法監督。這期間,常委會先后7次對本市食品衛生法律法規執行情況進行了審議。本屆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工作,分別在2003年和2005年對本市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進行了大規模的執法檢查。尤其今年是奧運籌備決戰之年,市人大常委會積極主動參與到奧運籌備工作中,依法履行職責,充分發揮作用,再次將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列為重點執法檢查項目之一,組成執法檢查組,對本市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進行執法檢查,努力推進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為確保奧運會的順利召開提供保障。

二、對重點問題進行重點監督,力求取得實際效果

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工作綜合性強、涉及面廣,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委員會每年都會針對當前最突出的重點、難點問題集中力量進行監督檢查,切實督促政府解決問題,分階段地推動食品衛生工作邁上新的臺階。如,1995年,國家在實施《食品衛生法(試行)》多年的基礎上,制定并于10月份頒布了新的《食品衛生法》,而北京市只有一個試行的“城鄉集市貿易食品衛生管理辦法”,全市食品衛生工作處在較低水平。夏季,委員會會同政府有關部門,對本市集貿市場、大型食品批發市場、食品攤群、集體食堂、大型食品商場和副食品供應網點、涉外賓館、飯店、招待所的食品衛生情況進行了較全面的檢查,力求摸清本市食品衛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以便對市政府及市衛生部門做好本市食品衛生工作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并為本市食品衛生立法工作奠定基礎。1996年,針對本市食品衛生實際情況,根據上位法,制定了《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辦法》。對于新頒布的這兩部法律法規加強宣傳,提高全民的食品衛生意識是貫徹落實好法律法規的首要任務。委員會以檢查對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培訓為重點,組織委員、代表進行視察,督促政府及相關部門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促使法律法規逐步深入人心。1997年結合全國人大執法檢查組來京檢查的內容,重點對當時群眾反映較大的保健食品、嬰幼兒食品、兒童食品進行了檢查,監督政府部門解決好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1998年,與迎接“全國城市衛生檢查評比”工作相結合,重點檢查了問題突出的餐飲業的食品衛生情況,對本市小型餐飲業設施設備等基礎條件差的問題提出了意見,促使衛生行政部門出臺了“北京市小型餐飲業生產經營場所及設施衛生標準”,大規模地對本市的小型餐館進行集中改造。自此,常委會每年集中力量對餐飲業中的中小餐館、工地食堂、送餐企業等薄弱環節進行檢查,力求在重點問題上有所突破。在1999年的跟蹤檢查中,代表們對本市的小型餐飲業在硬件水平和規范化管理方面的進步予以了肯定。2000年,委員會針對多起集體用餐食物中毒以及配餐企業存在的問題,以送餐業為重點,檢查了“北京市送餐企業衛生規范”的落實情況,確保中小學生及群體用餐安全。2001年,市民對蔬菜污染和熟肉制品、豆制品等直接入口食品的衛生問題反映強烈,在市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期間,3個代表團和117位代表提出了食品衛生和生產安全食品方面的建議。于是,委員會以日常食用蔬菜、豆制品和熟肉制品三大類食品的衛生狀況為重點,對私屠濫宰、食品制售黑窩點進行查處,有力地凈化了食品市場,較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的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自2003年后,本屆常委會三次大規模的執法檢查,對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進行“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執法監督,標志著本市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問題的執法檢查進入新階段。同時,推動政府部門開展了對相應問題的綜合治理,使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工作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三、改進監督方式,切實推動法律法規貫徹落實

在監督過程中,委員會不斷改進監督方式,采取了執法檢查與議案辦理工作、全國人大委托執法檢查相結合,明查與暗訪相結合,定點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集中視察與代表持證視察相結合,政府部門自查與按要求整改相結合等多種形式開展監督工作,基本每年都有新做法,不斷推進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如,1995年,委員會與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文教辦、市衛生局、市工商局、市政府區政處、市公安局共同組成了市食品衛生檢查辦公室,組織委員、代表采取抽查、暗訪和持證視察等方式進行全市大面積的聯合檢查。1999年,針對食品衛生問題容易反復的特點,應代表要求,執法檢查采取事先不通知被查單位、隨意抽查場所的方式進行,使代表們看到了更多的真實情況,這有利于發現實際問題,使監督實效得到提高。2000年,執法檢查增加了與區縣人大常委會上下聯動的方式,擴大了檢查覆蓋面,使上下形成整體合力,加大了監督力度。2001年,常委會進一步明確了執法檢查的監督對象是負責法律實施的主管機關,檢查工作從與政府部門聯合進行轉向監督政府部門執法情況,督促行政部門加強對食品制售單位的日常管理,理順了監督與執法的職責。2002年,為提高監督效率,降低監督成本,市人大常委會把對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的執法檢查工作與食品安全議案辦理工作,檢查前一年食品衛生執法檢查審議意見整改措施落實情況工作,以及全國人大委托進行食品衛生執法檢查工作等多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統一領導,文衛體委員會、財經委員會和農村委員會聯合組織,形成合力,從多個方面共同推進首都的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工作。2005年,常委會委托部分區縣按照一定專題,對本轄區的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執行情況進行檢查;2007年,常委會全面委托十八個區縣人大常委會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圍繞檢點,開展相應的執法檢查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監督效果和社會影響。尤其是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常委會三次大規模的執法檢查,一次比一次更加深入地開展了邊檢查邊督促整改的監督方式,取得了較好效果,對于很快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督促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立刻進行整改;對于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解決的問題,常委會提出整改意見,并要求政府部門限期反饋整改情況。在2007年的執法檢查中,我們發現全市有4家大學、13家中小學的學校食堂在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平臺上顯示為D級,表示食品衛生不合格。為此,當即要求市衛生局會同市教委對這17家學校食堂進行整改,并制定學校食堂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規則,堅決杜絕本市學校食堂出現D級,有效地提升了本市學校食堂的食品衛生水平。同時,常委會成立了專門的執法檢查宣傳報道組進行全程跟蹤報導,并在網站廣泛征求市民意見,將人大監督與輿論監督、群眾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加大了執法檢查的力度,增強了執法檢查的效果。

四、實行綜合監督,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工作取得較大進展

本屆常委會對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執法檢查,都是組成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任組長,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委員、市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市人大農村委員會委員以及部分市人大代表組成的執法檢查組,分三個專題。由常委會教科文衛體辦公室牽頭,會同財經辦公室、農村辦公室具體組織執法檢查組成員,分別圍繞農產品生產、食品生產加工和流通領域的監管、餐飲業食品衛生的監督管理,對市政府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及本市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及本市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綜合執法檢查。并在執法檢查的次年由相關專門委員會按照常委會對執法檢查的審議意見進行跟蹤檢查,本屆五年的連續綜合監督,使本市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工作有了較大進展。到2006年底,全市市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1020家,區縣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1000余個,消費者可對帶有追溯碼的產品進行查詢,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產量占全市農產品生產總量的30%以上,現代化大中型企業年屠宰量占全市總屠宰量的79%,比2005年上升了20%,豬肉抽檢合格率達到98%,農業部對本市連續5年的動態監督結果顯示: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率由2001年的40.3%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3%左右,生豬產品“瘦肉精”的檢出率連續兩年實現零檢出,食用農產品安全狀況在全國37個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試點城市中名列前茅。2006年全市共監測抽查59大類550個品種的103691個樣本,總體合格率達95.28%,其中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指標的大米、小麥粉、食用植物油、蔬菜、豬肉和豆制品等六類食品的合格率達95.78%;全面完成對全市35463家餐飲單位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9個大項、67個小項的評審工作,目前食品衛生合格的C級以上單位已達91%;在供應全市35萬中小學生營養餐的60家企業中按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點控制)建立預防食物中毒保障系,與2005年相比,食物中毒起數減少12.8%,中毒人數下降42.9%,全年沒有發生一起重大食物中毒。在2006年度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等六部委開展的食品放心工程綜合評價中,消費者滿意度、食品檢測和政府管理等三大類指標均名列四個直轄市之首。

經過多年的連續監督,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法律意識不斷增強,依法行政能力進一步提高,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不斷完善,食品安全快速反應和市場控制能力逐步增強,突發食品安全事件應急處理能力顯著增強,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工作的總體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