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鄉鎮書記培訓班學習的啟示和收獲
時間:2022-04-22 05:27:00
導語:參加鄉鎮書記培訓班學習的啟示和收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綿陽市委黨校兩個月學習和實地考察,開闊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梳理了平時工作中的一些疑難問題,進行了比較系統的思考,這次學習給了我很多的啟示和很大的收獲。這里略談主要啟示和收獲。
啟示一: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發展是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永久課題,發達地區謀求如何發展更好、更快、更人性化、更公平,欠發達地區謀求如何有所發展。就平武來說當然是欠發達地區,工業基礎薄弱,遠離中心城市,經濟發展遠遠落后于發達地區。農業還處于靠天吃飯階段,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第三產業不發達。加快發展當然是平武工作的首要工作,但是,平武要如何發展,則需要科學發展觀來指導。以前為了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辦紙廠、辦金礦、辦絲綢廠,由于缺乏科學的論證和先進的管理,使平武背上了沉重的歷史包袱。導致了政府公信力下降。雖然平武有豐富的天然林資源,但經40余年的砍伐,給國家提供了眾多的廉價的結構材料。使平武的生態資源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平武的河流變小了,水變濁了,干旱和病蟲害卻愈演愈烈了。礦產的無序開采導致了資源的破壞和損失,安全事故發生,使社會穩定基礎更脆弱。這些現象的發生,不只在平武,在全國可能都有大面積的出現,所以中央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既是針對現實,也著眼于未來;既針對于全面,也著眼于個別,更符合平武的實際情況。隨著科學技術的逐步推廣和運用,現實環境對于人生存的壓力,人們越來越關注這樣確一個問題:人們享受著物質財富帶來快樂的同時,是否人們生活得自然、快樂、和諧?當然這樣的命題對于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不平衡的中國來說,是不易回答的一個問題,但是取得的經濟效益極低是無可質疑的。這樣的教訓是深刻的。科學的發展觀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平武幅員廣闊,森林覆蓋率高,河流落差大,只要保護好森林,就保護了水源,有了水源,就有了清潔的能源——水電。在全國能源緊缺的情況下,在水電發電量比例太小的情況下,水電無疑有巨大的發展前景。平武縣委縣政府提出了“生態立縣,水電強縣,工業興縣”。發展戰略符合的發展觀要求。現在,我們做好的就是森林保護工作。
啟示二:發揮比較優勢,促進生產要素的最優配置。
這次實地考察市內江油市白玉村,陜西楊林農業高科技開發區等,還在媒體中了解大邱莊、華西村等,都有他們獨特的優勢所在。唯有當地的領導人首先發現了這種優勢并百折不撓堅持做下去,才會有今天輝煌的成就。要發揮比較優勢,關鍵是要形成發揮人力資源的比較優勢。通過人的認識、實踐、比較、總結、歸納等一系列積極活動,客觀存在的比較優勢才可能轉化為發展競爭優勢。每一個地區都有他的優勢所在,要善于去觀察和比較就會有發現,在人的積極作用下,把人力、物力、資金、技術等各個生產要素有機結合,使各個生產要素達到最佳匹配。
啟示三:尋求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切入點,使之融合,發揮農業更大效益。
到現代農業(可稱為工廠化農業)去考察,很多人認為: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在資金水平,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相差甚遠,干部們認為現代化農業很先進,很有效益,認為“農民會干”,而農民認為我無資金,無技術,更無管理方面的經驗,“我不干”。有人說農民無風險意識,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風險都是要在他心理隨范圍之內的。超出了他的心理范圍承受之外,他是不會接受的。即使接受了失敗后的悲劇是每一個人不愿意看到的。關鍵是干部要給他們指出一條通往勝利的道路,使他們堅信不疑。正如土地革命、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誰都知道革命有砍頭滅族的危險,為什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會成功,原因就是大部分人民堅信這是事實發展的必然規律,同理,只要我們干部在充分調查,論證試點并在群眾參與的基礎上,行則行,不行則退。相信在這樣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方法會與農民發生切入點,并在某一切入點內,與農民融合在一起,使干部和群眾的思想認識統一起來,就會產生強大的推動力。
收獲一:進一步堅定了黨性修養及保持黨員先進性信念。
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我國當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開展,首先要正確把握發展和平主題,增強拒腐防變和抵押風險的能力,提高綜合素質。進一步按照黨性原則要求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通過黨性教育和黨性鍛煉,進一步加強黨的理論知識學習,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價值觀,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自己的理想與信念、理論與知識、道德與作風、紀律與能力等方面的修養,在政治上、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真正融于人民群眾之中,明白自己工作在基層,與群眾最近,理所當然要與廣大群眾打成一片,關心群眾利益,在工作和處理日常事務中不偏不倚,執政為民,公平公正,當好人民的公仆和勤務員。其次要實實在在做事。立足縣情、鎮情、鄉情和本地實際,認真做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帶領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有利于黨和人民做實事,同時,克己奉公,恪盡職守,實事求是,勇于創新,永遠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成為“三個代一”的忠實實踐者。第三要清清白白當好人民公仆,隨時用黨紀國法規范自己的行為,學習廉政準則,增強廉政意識,切實解決好工作中清與濁,廉與腐,權與官的關系,自我約束,自我監督,樂于奉獻。
收獲二:構建和諧鄉鎮信心大增。
當前,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重要手段,不發展只有死路一條。對于平武這個典型山區來說,雖然經過20多年改革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由于地域遼闊,縣域經濟尚不發達,各個鄉鎮發展極不平衡,導致整體與友鄰縣市鄉鎮差距非常明顯,尚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較集中體現農民收增長緩慢;農民實際購買能力低下;文化素質、科技素質低;自然災害頻繁;許多地方農民讀書難,看病難,飲水難,交通雞,就業難,生活難;許多鄉鎮村負債嚴重,財政舉步唯艱……為此,首先應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生態之縣,水電強縣,旅游興且”的科學發展觀不動搖,進一步解放思想,利用平武豐富的生態資源,礦產資源,水利資源,旅游資源優勢,走出去,引進來,本著互利互惠原則,吸納資金和技術,全方位加大開放力度。其次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盡快加大對尚未解決的通過公路加大投入,消除發展中的瓶頸。切實解決老百姓行路難的問題;繼續加大教育事業的投入,關心幫助部分村沒有村小,孩子上學要翻山越嶺走很遠路以及小學學生住校寄讀困難,呼吁盡快落實“兩免一補”;加快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彌補撤區并鄉建鎮后老百姓因無醫院小病拖成大病,車費比藥費貴,大病醫不起,以及農村醫療保障脆弱等困難。學費與醫療費等問題正在引起各級單位政府的重視,相信會得到公平合理的解決。
收獲三:進一步做好三農問題工作,確保社會穩定。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簡稱三農問題,是鄉鎮工作主要內容之一,現三農問題,充分表現在農業綜合效益不高,農民增收緩慢,不有大量的農村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農村的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明顯滯后。這些問題的存在當然有深刻的歷史原因,也有復雜的現實原因。歷史原因主要是,長期推行二元經濟結構,現實原因是急功近利的政績觀。從長遠和根本上看,要解決好三農問題,必須農步改革二元經濟結構和樹立科學發展觀。從操作上看,第一,進一步調整收分配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農業支持和保護力度。第二,改善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環境,改革現有戶籍制度。第三,加快建立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各項事業發展的公共政策體制。推動農村全面進步。第四,引導和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制度創新,增強服務功能。第五,支持區域按自愿民主原則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第六,積極推進農村產業化經營。第七,切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農村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