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職人員反腐敗體會
時間:2022-10-12 11:20:00
導語:公職人員反腐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腐敗是指國家公職人員濫用職權謀取私利,侵犯公共利益,腐蝕、破壞現存社會關系的行為;其本質特征是以權謀私、權錢交易。領導干部濫用職權,以權謀私,是腐敗的突出表現,而決策權是行使權力的關鍵。因此,必須用健全的制度規范領導干部的用權行為,使權以公用,為民服務,不讓腐敗有滋生蔓延的土壤。
同志曾指出:“一個執政黨,如果管不住、治理不好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后果不堪設想”、“吏治的腐敗、司法的腐敗,是最大的腐敗,是滋生和助長其他腐敗的重要原因。提拔一些不合條件的人上來,何以治事,執法人員本身有問題,何以治人?”同志把吏治腐敗看做是滋生和助長其他腐敗的重要原因,是最大的腐敗,這個分析是科學的。
那么如何不斷鏟除腐敗滋生蔓延的土壤?從現行環境和因素看,筆者認為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確保選好人、用好人
說腐敗與用人體制有直接關聯,那是因為任何時代、任何社會,如果用人缺乏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體制,就很難做到讓賢人得志、英雄輩出,而容易形成小人得志、虎豹橫行的局面。小人倘若當道,不僅成事不足,敗事有余,而且還會帶壞風氣,加劇腐敗。古往今來,史不絕書。
我們黨歷來是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選拔任用干部。按照黨的政策選拔任用干部,保持正確的用人導向,讓能者盡其所能,充分發揮才干,防小人為所欲為,敗壞風氣,是防止和消除腐敗的重要措施。要把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同改進干部管理方法結合起來;把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把繼承干部工作的優良傳統同制度創新統一起來;逐步創造一個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環境,建立一套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充滿活力的管理機制,形成一套法制完備、紀律嚴明的監督體系,使優秀人才能夠脫穎而出,使小人及不稱職者和相形見絀者能及時被調整下來,從根本上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要做到這點,就要認真總結、積極推行民主推薦、民主評議、公開選拔領導干部、干部任前公示和競爭上崗等制度,不斷完善干部考核制度,改進干部考察方法,防止用人失察失誤。同時,逐級建立健全用人失察責任追究制度,對違反干部政策、不按規定選拔任用干部的,要嚴肅追究責任。要大力倡導并執行用人者必承其責的機制,對被提拔或使用的干部,提拔者要承擔連帶責任,輕者紀律處分,重者視同一并進行處理,要在用人上實行“株連”制,這樣用人者才會擦亮眼睛,被用者才會盡心盡責。
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做服務型政府機關
要使行政審批制度不成為腐敗滋生的土壤,就必須逐步建立起程序規范、審批透明、辦事高效、監管有力的行政許可運行機制。一是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項目。解決行政審批過濫、審批程序繁瑣等問題,簡化審批環節,遏制利用審批亂收費、濫用審批權力等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二是逐步理順行政管理關系,促進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明確行政權力行使的界限,明確政府內部的職責與事權。三是促進管理理念更新,創新政府管理模式。建立公開透明的審批方式,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積極探索適應新形勢的綜合執法體制和運行體制。四是堅持依法實施改革,規范政府的行政行為。更有效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的形成,關鍵是使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逐步得到規范,使借審批徇私舞弊、違紀違法的現象大為減少。五是健全行政審批監督管理機制。建立健全行政審批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堅持“誰審批、誰負責”,把責任落實到部門和個人。對審批機關在行使審批權過程中違法違規、審批失誤、或只審批不監督的,要追究行政審批主管領導和直接責任人效能責任或法律責任,切實做到有規必依、執規必嚴、違規必懲。推進市場化運作的“陽光工程”,主動接受各方面對行政審批工作的監督。
三、深化公務開支制度改革,降低行政運行成本
在公務用車、公務接待、差旅費等公務開支方面,現在還沒有把各部門的接待費、差旅費、考察費等花費納入財政年度預算,也沒有把公款接待的財務進行公開,更沒有制定詳盡的地方接待規定。
公務用車制度改革主要是針對機關公務用車管理中存在的公車私用、公車“私戶”、競相購車、購超標車、以車謀私、相互攀比以及每年產生數額較大的人頭費、燃油費、養路費、維修費等問題進行的。
公務用車改革要以貨幣改革為主,主要做法是:一是取消公務用車,發放交通費用補貼。補貼發放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以現金形式發給公務人員,自行支配,超支不補,節余歸己;二是費用由單位集中管理,個人在憑票報銷費用,超支不補,節余轉入下年度使用或按一定比例獎勵個人;三是發放部分現金,其余部分由單位集中調劑使用。根據各地公務用車改革的經驗,公車改革應圍繞總額控制、限額包干、節約獎勵、超支自負的思路,按照有利于節約財政開支、堅持職務消費市場化、貨幣化的改革方向穩步推進。
在公務接待方面,則要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使政府官員在公務活動中不敢用公款大吃大喝,不能隨意違規消費。我國《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中明確提出,“應將政府部門的公務接待情況向社會公開,接受新聞媒體和公眾的監督”。具體做法可以設計為:實現公務接待費用包干管理,按照分級負責、分檔定標,指標到人、節約有獎,超支自負的原則進行,把本地區、本部門所有單位的公務費用分到單位,分到相關責任人,由相關責任人控制使用,但資金由單位統一管理。同時規定單位的公務接待費用節約部分按一定比例獎勵給個人,超支扣減;要防止虛開招待費用用于其他請客送禮的行為。單位費用總額標準應以前三年平均額的80%左右為宜。
要實行在各項消費中公務卡結算制度,即用公務卡對公務消費進行支付結算。每個公務員要以個人名義自愿申請辦理,實行“一人一卡”實名制管理。由于公務卡“消費留痕”的特點,在出差公務的行程中,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交易的軌跡,使公務消費置于陽光之下,便于財政部門的監督和審計部門的監管,有利于從制度上防范和治理腐敗,從而大大減少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
只有公務開支形成一整套合理的制度,并規范化、公開化,社會監督才不至于成為一句空話。只有進一步加強部門預算,嚴格執行收支“二條線”管理,才會使部門特權消失,“小金庫”斷流,腐敗滋生的土壤就逐漸清理干凈。
四、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推進公共財政體系建設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進一步深化部門預算改革。規范預算編審程序,改進預算編審方法,將部門單位所有財政性資金納入部門預算,加強財政性資金收支統管,真正實行部門預算、零基預算、綜合預算。嚴格界定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統一預算定額和支出標準,細化預算內容,加強對項目預算的審核論證,提高預算的科學性。二是要繼續推進“收支兩條線”改革。全面徹底地清理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政府性基金項目及其征收范圍和標準,編制統一的收費項目目錄,向社會公布,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嚴格票據管理,在執收執罰部門進一步推行“單位開票、銀行、財政統管”的“票款分離”和“罰繳分離”辦法,真正做到“取之合法,收繳分離,納入預算,收支脫鉤”。三是要加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力度。推行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充分發揮會計核算中心的功能和優勢,強化其預算監控、會計監督、資金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使其與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等項改革有機協調配合,發揮綜合效應。四是要加強會計監管,嚴懲會計造假行為。加強執法檢查,加大對中介機構的監管力度。嚴格會計人員上崗執業資格審查。進一步做好會計賬薄監管工作,重點強化對私營企業和個體經營者的監管,規范會計基礎管理,嚴懲會計造假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從而有效防止公務員向企業伸手要錢、亂報銷的行為發生。
五、深化經濟監督制度改革,確保監督執行到位
鏟除經濟方面腐敗的土壤,經濟責任審計是一計良方,是“外科”手術。要始終堅持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立足于財政、財務收支審計,落腳點在于查明個人經濟責任,并揭露和懲治腐敗分子,規范干部行為,促進廉政建設。既對事又對人,而且審計涉及領導干部任職期間一般較長,往往能夠發現年度財政、財務收支審計中不易發現的問題,有利于揭露和懲治腐敗分子。另外,經濟責任審計著眼于防范,健全了監督制約機制,有利于發現財務管理漏洞,促使領導干部自我約束,增強紀律觀念,促進廉政建設。要做好責任經濟審計,一是要全面審計,整個任期內全盤審計,有利于弄清資金的整個鏈條,從中發現問題。二是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要敢于處理,個人違紀該追繳的追繳,單位挪用該歸位的要歸位,專款專用,對涉及到違紀違法的人,要及時移送紀檢監察、公檢法予以處理。三是要建章立制,規范財經制度,對在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要從中找出帶規律性的、苗頭性的經濟違法違紀行為,并對這些行為通過制度的途徑予以規范,以點帶面進行教育,只有這樣,腐敗的土壤才會越來越少,黨風、政風才會更正、更純、更受廣大群眾的支持和歡迎,祖國才會更加富強、民主、文明。
- 上一篇:干部監督管理制度
- 下一篇:領導干部年度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