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資金申請書范文
時間:2023-03-17 16:54: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扶貧資金申請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14年7月28日,該省某縣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一起村干部編造70戶貧困戶產業發展虛假資料,騙取扶貧資金24.25萬元,其中15萬元被個人據為己有的刑事案件。該縣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商某甲、商某乙犯貪污罪。
A村是坐落在該縣某鄉的一個行政村,由5個自然村組成,全村共有2300余人,在冊耕地面積3327畝。自2011年開始,商某甲任A村村長一職。2012年3月,商某甲以土地流轉方式在A村下轄的一自然村承包了369.37畝土地發展蓮藕種植,約定以每年每畝小麥800斤的標準支付租金。商某甲坦言:“藕坑前后共投資了120多萬元,自己出資80多萬,在鄉信用社貸款40萬元,當年便賠了20多萬元。”
20多萬的虧損讓商某甲很是著急,他四處想辦法籌錢。恰巧,當時商某甲和村支書杜某某、會計商某某在鄉政府參加了扶貧開發的相關會議,會上商某甲得知縣里要求各村搞扶貧資金到戶增收試點項目申報,這項工作由村里統一組織,各村干部負責具體實施,并當場發了項目申報表。
“當時蓮藕種植項目處于虧損狀態,我正發愁沒錢往里投,就想利用這次機會套取扶貧資金支撐我的項目,所以在散會后我就將扶貧項目申報表拿走了。”商某甲說。
在A村,經縣扶貧辦認定的貧困戶共有160多戶,且扶貧辦在到戶增收試點項目審核過程中,還需要對上報的農戶審核、照相。為了不讓扶貧辦的工作人員對這個假項目產生懷疑,當年9月,商某甲與村黨支部委員商某乙從全村100多戶里挑了70戶能“控制住”的農戶,并以每戶出資12500元合作種植蓮藕項目向縣扶貧辦申報。
商某乙在供述中說:“2012年,鄉政府在發給村里的通知中提到,國家對貧困戶有補貼,商某甲就讓我幫他填一些材料,隨后我們倆就根據項目要求偽造了70戶的申請書和《省扶貧開發到戶增收試點項目建設協議書》及每戶出資表等材料,讓鄉扶貧專干馬某某領著去了縣扶貧辦交材料。”
為了應付縣扶貧辦的實地核查,商某甲和商某乙事先要求70戶村民好好配合。“2013年9月,商某甲讓我好好跟這70戶農戶談,讓他們按照要求好好配合,等出資入股后,就能得到3500元的補貼款。”商某乙說,商某甲還向農戶們允諾:“到時候這筆扶貧款批下來后,不會虧待你們!”驗收時,商某甲帶領扶貧辦工作人員以其個人蓮藕種植項目冒充村里申報的扶貧項目。
證人馬某某當時任鄉扶貧專干,據他回憶:“2012年秋天,商某甲和商某乙上報了申報材料(包括70戶村民的申請書和《省扶貧開發到戶增收試點項目建設協議書》),我和副鄉長盛某某還到A村入戶調查了幾戶,主要是核對這些農戶是不是入股了,有無形成書面材料,調查時商某甲和商某乙都在場。《省扶貧開發到戶增收試點項目建設協議書》是他們二人提供的,提供時就有這些農戶的名字。”
縣扶貧開發辦公室黨組書記姚某某說:“ 2013年下半年, A村70戶貧困戶集體申報發展蓮藕種植項目,我們實地去看了,確實有藕坑,問了幾戶參與的農戶,都說自己家也出錢做這個項目了。縣扶貧辦根據國家政策,給這70戶貧困戶各補貼了3500元。”
但A村村民曹某丙、劉某某、劉某甲、孫某某(李某甲妻子)、李某乙、董某某、劉某甲、楊某某證實,2012年自家沒有種植蓮藕,沒有以出資的形式入股商某甲所經營的蓮藕種植,也沒有以此為由向國家申請扶貧到戶增收項目資金,《省扶貧到戶增收試點項目建設協議書》上的簽字也不是自己簽的,之前一直不知道此事。
2013年6月,縣扶貧辦將款項分別打入70戶村民在鄉信用社的存折上,總額為24.25萬元(有一戶批下來的是1000元)。公訴機關出示的省扶貧開發到戶增收試點項目申報表證實:A村蓮藕種植70戶,省財政扶貧資金撥付24.25萬元,有69戶財政扶貧獲得補貼3500元,1戶獲得財政扶貧補貼1000元。
等所有款項到賬后,商某甲、商某乙二人組織70戶村民分3批從鄉信用社將這筆錢取了出來。商某甲回憶道:“我組織70戶村民分三批從鄉信用社將各戶的3500元錢取出來,我在信用社門口等。第一次是在2013年7月28日,13戶到鄉信用社取了錢;第二次是2013年9月12日和9月13日,24戶到鄉信用社取了錢;第三次是2013年10月20日至24日,30戶到鄉信用社取了錢。我們兩人和我的重堂兄、兩個堂叔、母親、堂侄7人各分了3500元,給其余的61戶每戶留了1000元(村民曹某某就批下來1000元,就沒克扣)。其余扣下來的15萬元都存到了鄉信用社我個人的存折上。”
A村村民曹某丙、劉某某等8人都證明商某甲和商某乙二人組織他們到信用社取了3500元,商某甲要走了2500元。后來上面檢查時,兩人又安排他們在調查表上填寫“入股并領到了3500元”。
鄉信用社代收成功清單證實:2013年6月19日,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扶貧資金24.25萬元到A村70名村民賬戶上(除曹某某是1000元以外,其余各戶補助皆為3500元)。
經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商某甲、商某乙二人身為村基層組織成員,在協助政府從事扶貧開發到戶增收試點項目過程中,利用職務便利,編造和上報虛假材料,在驗收時指使貧困戶隱瞞真實情況,騙取公共財物據為已有,數額巨大,其行為侵犯國家工作人員職務廉潔性,符合貪污罪特征,縣人民檢察院指控罪名成立。本案系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商某乙起輔助作用,系從犯。
本案中,扶貧開發到戶增收試點項目是國家的一項惠民政策,被告人商某甲身為村委會主任,商某乙身為村黨支部委員,均系基層組織人員,在騙取國家扶貧資金的過程中,編造本村70戶貧困戶項目建設協議書、扶貧開發到戶增收試點項目申報表、貧困戶公示表及驗收申請,而后將申請扶貧資金相關材料上報至縣扶貧開發辦公室,這一系列行為實質上是在協助政府從事扶貧開發到戶增收試點項目工作的核心工作,應當認定為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被告人商某乙明知70戶貧困戶沒有投資入股商某甲經營的蓮藕種植項目,仍幫助其以70戶貧困戶名義申請扶貧資金,系共同犯罪,根據本案犯罪事實、情節及社會危害性,依照相關法律法規,法院作出如下判決:
篇2
根據區委工作安排和七屆區政協第XX次常委會協商通過的《XX區政協XXXX年度委員調研視察課題及常委會專題協商議題》,經七屆區政協第XX次主席會議研究,決定組織部分區政協委員對全區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專題調研。調研組一行XX余人由區政協主席XX帶隊,于XXXX年X月X日至X日,在聽取區人民政府關于今年X月以來全區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通報后,深入XX鎮等農村社區,實地走訪視察了X個社區鄉村旅游、精品水果及中藥材種植情況,與XX國夢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有關人員進行座談,對XX區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情況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困難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
通過為期兩天的專題調研后,調研組成員在總結座談會上對區政府結合區情,按照省、市精準扶貧工作安排部署,扎實認真做好各項基礎工作,積極構建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也指出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困難,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合理化建議。
現將專題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區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一)建檔立卡摸清底數
1、XX省精準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啟動電視電話會于今年X月上旬召開后,區兩辦于X月下旬印發《XX區XXXX年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同時將相關表冊和指標解釋編印成冊,印發到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鎮鄉街道、村和駐村小康工作隊,便于指導開展建檔立卡等基礎工作。按照省扶貧開發辦《關于補充下達我省貧困人口識別規模的緊急通知》要求,我區以農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于X元為識別標準,識別規模以國家統計局的X萬人作為貧困人口識別基數,經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研究決定,上浮比例為X%,全區貧困人口識別控制規模調整為X萬人,并行文下發到各鎮鄉街道,嚴格按要求開展工作,分解到村的貧困人口規模數符合要求,通過了區扶貧開發局審核認定。
2、按照省扶貧開發辦《關于下達我省貧困人口和貧困村識別規模的通知》要求,結合我區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和十三五整村推進工作需要,區扶貧開發局已按程序將省下達XX區XX個貧困村(其中:一類村XX個、二類村X個、三類村X個)指標任務數進行了安排分解。根據省、市要求,為加強工作督查和調度,一是成立了由區人民政府區長為組長,區委聯系領導和區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區扶貧局、區委組織部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和信息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區扶貧開發局,負責日常工作;二是分片指導,成立了分片指導組,負責方案制定、宣傳培訓、督促檢查、工作調度、情況反饋等;三是各鎮鄉街道也成立了相應的建檔立卡領導小組,安排了專人負責此項工作。
3、為保障建檔立卡工作順利開展,目前已明確到位工作經費X萬元。為加強扶貧建檔立卡宣傳動員工作,組織編印了《六XX市XX區精準扶貧十問十答》,發放張貼到村到組,用以會代訓的方式開展人員培訓X余人次,并將大灣鎮定為區精準扶貧建檔立卡示范點。
(二)按標準開展貧困戶(村)識別工作
1、貧困戶識別嚴格按照人均純收入低于X元標準執行,發放農戶申請書X份,最終通過兩公示(貧困戶名單先在村公示無異議,經鎮鄉人民政府審核后在鎮鄉辦公地點進行再次公示),符合條件的申請書X份。兩公示結束后,區對各鎮鄉街道報來的貧困戶擬定名單進行審核確認,并于XXXX年X月XX日在XX區政府門戶網站進行了公告,共識別出農村貧困戶X戶X人。
2、貧困村識別工作也是嚴格按照一高一低一無(貧困發生率高于XX%、XXXX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標準低于X元、行政村無集體經濟收入)進行識別,區鄉兩級嚴格按照一公示一公告的程序規范開展工作,各鎮鄉街道對各村上報的貧困村申請書進行了審核,于XXXX年X月上旬對XX個貧困村名單進行了公示。并于XXXX年X月中旬,在區政府門戶網站對各鎮鄉上報的XX個貧困村名單進行了公告,現已完成公告。
(三)全力實施六個到村到戶
按照省、市精準扶貧工作思路和要求,XX區積極改進扶貧項目實施方式,全力實施六個到村到戶(結對幫扶、產業扶持、教育培訓、危房改造、生態移民、基礎設施),確保扶貧取得實效。
1、結對幫扶到村到戶。XX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結對幫扶工作,制定幫扶工作實施方案,認真組織實施,切實抓緊抓好,初步擬定全區干部職工與農村貧困戶一對一幫扶臺賬,使全區XX個農村社區X戶貧困戶都有至少一人幫扶,為下一步制定幫扶計劃,實施精準扶貧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時開展千企幫村活動,鼓勵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以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根據《XX市對口幫扶XX水市工作計劃》中以縣區對接為載體,將幫扶工作落實到實處的要求,認真包裝項目,擬定招商引資手冊,積極與XX市西崗區對接對口幫扶工作,不斷完善對口幫扶長效機制。
2、產業扶持到村到戶。由鄉鎮根據群眾意愿選擇項目,實行規劃到村、項目到戶、增收到人,逐步形成一批特色優勢產業村、種養戶,把扶貧資金真正落實到每村每戶的產業項目上。
3、教育培訓到村到戶。通過抓好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著力培養貧困地區農村特色產業示范帶頭人、科技種植養殖能手、農民經紀人。
4、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戶。逐村逐戶建立檔案,XXXX年計劃危房改造X戶,投入資金X萬元。
5、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戶。堅持農民自愿、先易后難、突出重點、鼓勵探索的原則,積極穩妥,穩扎穩打,讓每一戶搬遷群眾都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XXXX年扶貧生態移民搬遷X戶X人,投入資金X萬元。目前已累計完成主體施工XXX套住房,占住房任務X%,正在主體施工X套,占住房任務的XX%。
6、基礎設施到村到戶。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為抓手,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設施條件。我區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總體進展順利。
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XX區精準扶貧工作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基礎工作穩步推進,但面臨的問題困難也不容忽視。
(一)我區社會幫扶體系尚未完全形成,由于缺乏激勵機制,百企幫村多數停留在形式上,企業幫村實效不明顯。
(二)與其他農業縣相比較,我區屬于市中心區,雖然貧困面較小,但要在全省、全市率先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實現小康目標,扶貧開發依然存在較大困難,尤其是根據省市要求識別出來的貧困村貧困戶,由于人口素質普遍偏低,造血能力有限,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較差,脫貧工作任重道遠,扶貧開發的任務越來越重。
(三)根據國家和省、市扶持貧困縣發展的有關項目資金申報要求,因我區不屬于貧困縣,許多項目資金可望而不可即,能向上級爭取的項目資金較少,扶貧開發爭取資金難度較大。
(四)由于前幾年機構改革,目前鄉鎮一級未設置扶貧開發工作機構,工作人員均由鎮鄉農業服務中心或其他站所臨時抽調,兼職較多,精力有限,因此,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
(五)中辦發〔XXXX〕XX號文件關于精準扶貧工作內容分類很細,政策性又強,臨時抽調的一些基層工作人員業務不熟,對政策的理解力和工作的執行力與精準扶貧工作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亟待提高業務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建議
根據XX區具體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困難,為進一步扎實有效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對精準扶貧工作的認識。
區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按照黨的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要求,認真落實國家十年扶貧規劃綱要,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充分發揮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調動各扶貧聯席部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明確職責,落實任務,扎實推進全區扶貧開發工作的順利開展。區、鄉(鎮)、社區(村)三級要加大對《XX省農村扶貧開發綱要(XXXX-XXXX年)》和精準扶貧工作相關知識的宣傳、貫徹、落實力度,營造良好工作氛圍。充分認識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精準扶貧開發工作放在我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中認真謀劃,擺在統籌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根本要求上通盤考慮。要充分發揮政治優勢,進一步強化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改進和優化政策扶持機制、工作運行機制和社會幫扶機制,創新和完善精準扶貧開發方式,確保精準扶貧規劃的順利實現。
篇3
此事件經國內某主流網站轉載,短短幾個小時就吸引近500名網友在線評論。一些大學生村官也對此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對他們而言,發生在乾相村的事,就像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一樣,有參照、可對比,“為村民辦實事確有難度,但也并非辦不成”。只要堅持,辦法總比困難多。
“求助報告”石沉大海是常事
看到網上流傳的乾相村向縣水務局遞交的《修復堤壩資助資金申請書》,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南嶺鄉曹河村村委副主任、大學生村官閆海波淺淺地笑了笑。類似的申請書,在他短短不到三年的大學生村官任期內已寫過不知多少份,大多數申請都逃不脫石沉大海的命運,“每個村子都想向上級要支持,上級經費一共就那么多,哪那么容易?得認清現實”。
閆海波介紹,南嶺鄉地處晉城南部的貧困山區,“沒錢搞基建”幾乎是附近所有村子面臨的共同問題,“求助報告”石沉大海也是常有的事,“卻也沒見誰像廣東這三個村官那樣,因為沒錢給村里搞基建而辭職”。
再談工作壓力,閆海波所在的曹河村樹干部們眼下就有一件棘手的活——年底考核,壓力很大。“年初簽了目標責任書,年底縣、鄉兩級要下來——考核。”他說,考核成績如果不理想,將直接影響到財政轉移支付下來的工作經費,村干部獎金也會受影響,“村干部一年工資才一萬元,五六百元的獎金對他們來說也不少了”。
下村工作幾年來,閆海波最大的感受是,村干部并不像網上傳說得那樣“肥得流油”,相反,他所接觸到的村干部收入低、壓力大。就拿曹河村去年剛剛修建的。30立方米蓄水池來說,總共花了四五萬元,其中兩萬余元由村干部們自掏腰包先墊了,另有約兩萬元來自農業局“一事一議”項目資金扶持。
“不到一千元的月薪,要墊錢的地方卻不少。還不如外出打工的村民,一個月至少掙兩三千元。”前不久,村里要收每人每年100元的養老保險費,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讓村委會“先墊著”,“9月份墊下錢,第二年五六月份才能收回,有的甚至一年、兩年都不一定能收回來”。
閆海波給村干部算過一筆賬,30年村干部做下來,可能會有“紅旗村”、“先進村”這些沒有實際經濟獎勵的榮譽,但收入絕對不體面,很多時候還得貼錢,“村干部子女的日子可能還沒有在外打工村民的孩子過得好”。
與閆海波一樣,大學生村官徐亮(化名)也對廣東省乾相村的現狀表示理解,他告訴記者,自己村子與乾相村情況差不多,現在最盼望能與一個比較“強勢”的扶貧單位結對、和一個縣里的“大干部”結對,“結對單位最好是縣財政、交通、環保、林業、農業等有項目資金的單位,結對的領導最好是縣長、縣委書記”。
結對政策是徐亮所在地區為了幫助貧困村發展出臺的新舉措,每個貧困村可以與縣里一個局辦和一名縣領導結對,享受各種幫扶。
與“強勢”部門和“大干部”結對效果顯著。隔壁村與徐亮所在村經濟條件差不多,對方與縣委書記結對后,修了公路、改造了飲水設施、新建了豬場。“書記下來調研,帶了一大幫局長,當面講困難、現場辦公、立即拍板,領導走后各個局長到了年底還要親自過問這里的事辦好了沒有”。
手勤、腿勤、嘴勤,勤向領導匯報
乾相村村官請辭事件中,村官辭職原因中的另一條“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僅三千多元”尤其受到網民的關注。很多網民認為經濟收入如此之低、村民生活如此困難,上級領導理應優先扶持。但這樣的低收入在一些大學生村官眼中,根本算不上“窮得不能過”。
湖南省湘鄉市栗山鎮西山村黨支部副書記曹杰,2009年以大學生村官身份剛剛進村工作時,西山村村集體年收入約2000元,比乾相村還少1/3。但在去年,還是2000元的集體收入,西山村卻在村口的重要位置修建了一條一公里長的公路,花了26萬元。
“村墾自籌了15萬元,向各個部門爭取了11萬元。”曹杰透露了向上要錢的“秘訣”——手勤、腿勤、嘴勤,還要勤向領導匯報工作。
為了修路,曹杰寫了好幾份針對不同部門的申請材料,往縣里各部門跑了二三十趟,給各部門領導、工作人員說了不少好話。一個重要的原則是,不能每次去局、辦都盯著一件事跟領導“死磕”。
“每次去,都是跟領導打個招呼,聊聊天,談談近況,匯報一下工作。”“厚臉皮”是曹杰的一大優點,多大的領導他都勇于向其介紹自己、介紹自己的村子。有幾次上北京,他還厚著臉皮到中央部委向領導匯報過工作,“沒什么不好意思的,我是為村民、為村子爭取利益,怕什么”。
但凡路過縣政府、路過領導辦公室,曹杰都會進去“打個招呼”,對方有空就聊幾句,對方沒空見上一面也好。時間久了,遇到項目申報時,累積的這些人脈關系就派上了用場,“大家都認識,礙于面子,多少會給點經費”。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鄒崗鎮香鋪村黨支部副書記、大學生村官喻峰也有一張“厚臉皮”,他所在的香鋪村經濟條件也不好,但村里幾乎每年都能給村民辦一樁實事。人脈關系同樣是辦成事的一個關鍵因素。村委會達成的一致意見是,哪怕村干部自己貼錢也要進行必要的“感情投資”。
過年過節,一定要請在外混得不錯的返鄉鄉親吃飯;上級機關干部下基層,一定要熱情接待,以“熱情”感動人;村里自產的便宜土特產多往外送送,一來讓對方容易記得,二來推銷特色農產品。
2012年村里變壓器設施改建、安裝路燈兩個項目,就是喻峰和其他村干部一道,厚著臉皮在鄉親聯誼會聚餐餐桌上籌措的經費,“大家都是一個村子的,爹媽、親戚都在村里,做做工作,再有人帶個頭,事就好辦了”。
去年喻峰還厚著臉皮“磨”來了一個返鄉創業項目。村里免費給投資人使用120畝村民撂荒的土地一年,用來種植茶葉、苗木,盈利后收取土地租金,“2013年可以收租金了,每畝300元,創去村民土地,村集體土地也能有收入了”。
向上要經費還須“因項目制宜”
與“手勤、腿勤、嘴勤”工作法相比,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維橋鄉副鄉長、永華村黨總支書記、大學生村官龔成向上級要經費的方法更有“技術含量”,“我們重點做好項目設計,這么好的項目讓上級單位覺得不扶持太可惜”。
龔成所在的永華村是個典型的三無村一無集體收入、無集體土地、無集體資產。在常人看來,這樣的村子可能才是真正符合“窮得不能過”的標準的貧困村。然而,即便在這樣的村子,也從未出現過干了十幾年的老村官辭職的現象。
“我們村的條件算是很差了,但在關鍵項目上也能自籌資金。”2012年,一個養豬致富項目給整個村子帶來了希望。
這個項目本質就是蓋豬圈,4棟豬圈需要資金40萬元,縣里扶貧資金扶持20萬元,另有20萬元由村委會自籌。自籌經費的一個妙招是,讓打算承包豬圈的村民籌錢,然后以租金形式返還,每棟豬圈每年租金3萬元。
這樣算下來,村委會不用出一分錢,兩年后還能保證每年12萬元的收入。
項目方案一經報到上級部門,第一時間獲得批復,“這樣能夠讓錢生錢,20萬元當40萬元來用的好項目,上級部門很愿意扶持,他們也需要這種項目。”龔成說。申報項目不是單純地談困難,每個地方都有困難,而是要用創新理念設計好項目,“要先研究好上級單位想要什么樣的項目,再看自己村里需要什么,兩者結合來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