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好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15 20:26: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年好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小班元旦活動方案1
活動目的:
1、了解元旦的由來,感受元旦歡樂的氣氛。
2、積極參與元旦的環境布置,初步有空間審美能力。
3、通過元旦慶祝活動,幼兒參與包餃子游戲,滿足肢體活動的樂趣,并了解餃子的制作過程,以及過節吃餃子的習俗。
活動準備:
1、收集有關《元旦》的故事、歌謠、兒歌。
2、收集有關《元旦》布置裝飾品、食品、卡片、圖片等。
3、播放“早安新年”音樂,準備包餃子用的食材。
活動過程
1、老師講解元旦的由來,及過元旦的風俗習慣,引出裝飾室內和包餃子,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請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對元旦的經驗,說說為什么喜歡元旦。
3、介紹餃子的由來,讓幼兒了解有關元旦吃餃子的習俗。
4、師幼共同聽音樂“早安,新年”。
5、小朋友在老師的指揮下,在各自教室用桌子組合操作臺,小朋友分坐在操作臺的四周。小朋友們表演手指操《包餃子》,為即將開始的包餃子活動營造氣氛。
6、生活老師把切碎的菜和肉放進盛餡盆并依次加入鹽、五香粉、餃子調料、醬油、雞蛋等,進行搓和、拌餡。請小朋友依次參觀。(并說明雞蛋的用途為增強黏度,醬油為調色,好看、增強食欲)
7、生活老師和班級老師進行分工,搟面杖,切成小面團。老師先示范,請小朋友依次摁成面片并成搟餃子皮。(開始前,請班級老師給小朋友們洗手)
8、把準備好的食材弄好后,準備開始包餃子。生活老師把餃子皮分給小朋友(2個/人次),班級老師把餃子餡分別放在小朋友的餃子皮上,然后,班級酒老師進行示范,小朋友依示范進行包
餃子。包的又快又好的小朋友給予獎勵,包不好的給予鼓勵。
9、生活老師把煮熟的餃子分發在小朋友的碗里,請小朋友們品嘗自己包的餃子。(猜猜看:碗里有多少餃子,都是誰包的餃子?)
小班元旦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感知各類水果,制作水果拼盤,品嘗水果的滋味,培養幼兒觸摸覺、嗅覺、味覺的能力。
2、發現、感受和體驗生活的中的美。
3、學會分享,感受參與的樂趣,體驗親子活動的樂趣。
4、感受節日歡快的氣氛。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節日環境布置
2、事先通知家長準備各種水果,水果刀、漂亮的果盤(平盤)等物品。
3、牙簽、手絹
4、背景音樂(本班博客的背景音樂,家長都很熟悉和親切)
活動過程:
1、引入:
明天就是元旦了,首先祝愿各位家長和小朋友們節日快樂!元旦到了,小朋友們又長大了一歲,變得懂事了,也漂亮了,你們笑起來真好看,小臉像蘋果,眼睛像葡萄,嘴巴像櫻桃,對了,我給忘了,你們都是水果寶貝,對不對?你們是不是非常喜歡吃水果呢?那我“采訪”一下你們,單獨提問:你最喜歡吃的水果?“小朋友們喜歡吃這么多種水果,說得老師都饞了,老師在這里藏著很多水果拼盤,你們想看嗎?好!看完了之后,我們就和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塊兒做水果拼盤,咱們今天一飽口福,吃個夠!好嗎?
2、看課件:色、香、味俱全的水果拼盤
3、和家長一起做水果拼盤
(1)幼兒分組討論:如何制作水果拼盤
(2)幼兒分組制作水果拼盤(提醒家長用刀時要小心,以免誤傷孩子)
(3)欣賞各組的水果拼盤,幼兒進行評價
(4)為拼盤取名字。
(5)拍照
4、分享活動:
自助式品嘗水果拼盤。
請小朋友用牙簽取水果,并送給辛勤養育自己的爸爸媽媽以及爺爺奶奶,或者送給老師,并說一句祝福的話。
5、延伸活動:
(1)在區角進行小型的此類活動。
(2)教育幼兒不挑食,多吃水果、蔬菜。
活動反思:
在制作水果拼盤的過程中,孩子們專心致志,在家長的幫助下,紛紛完成自己的作品;從中孩子的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得到發展;同時孩子們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孩子們完成作品后,相互觀賞,這不僅讓孩子經歷一次美的享受,且拓展了孩子的思維、想象,使孩子們打開眼界。相互品嘗讓整個活動溫馨而愉快,同時也增進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情,得到了家長的一致肯定,加深了家園聯系。
小班元旦活動方案3
活動目標
1、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2、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3、能積極參與活動,培養幼兒出集體榮譽感,和熱愛民族文化
4、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積極參加音樂活動,體驗活動中的樂趣
難點:理解歌曲含義,體驗歌曲意境
活動準備
氣球、彩旗、彩鏈、卡片等
活動過程
1、布置“過年”主題墻,營造一個新年的氛圍
2、迎新年:全班同學一起快樂的歌唱《新年好》,感受歌曲的快樂氣氛
談話,怎樣過新年?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把想象的新年大膽的用簡的語言說給大家聽
3、音樂律動:孩子們一起邊唱歌邊跳舞,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
4、手工活動:粘貼彩旗、彩鏈、窗花等,感受新年熱鬧氣氛
5、游戲:通過 丟手絹、貼膏藥游戲,讓孩子感受體驗新年的快樂與向往
6、慶新年:老師先帶頭表演,鼓勵每個孩子積極參與,并主動表演
7、長大一歲:制作新年賀卡送給爸爸媽媽,并對他們說聲"我愛你們",讓孩子學會說愛
教學反思
通過《新年好》這一主題活動,讓孩子感受新年氣氛,并了解認識了我們的傳統節日與文化。
整個活動成功之處在于體現了孩子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興趣需要,想法真正體現出來。活動從“認識新年——迎新年——慶新年——長大一歲”四個方面。通過組織、談話、歌曲表演來加深對新年的認識與興趣、熱愛,在此同時也增進小朋友間、老師間的感情。體驗了集體生活快樂,也感受了幼兒園大家庭的溫暖,增長了知識。
活動設計背景
篇2
[關鍵詞]中年級;口語交際;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4-0088-02
真正生動活潑的口語交際教學,應該立足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在課堂中訓練,從生活中取材,調動學生口語交流的欲望。教育工作者應該在吃透中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把握每次訓練的難點、要點,合理安排訓練步驟,精心設計教學方法,與學生共筑口語交際的樂園。
一、巧設情境,激發交際積極性
一定的學習情境是學生發展思維,激發口語表達欲望的環境條件和動力源。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與社會生活交際一致的情境,讓學生在親切自然的氣氛中產生交流的欲望,從容參與。
(一)語言描述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通常是由問題情境產生的,并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如教學“學會安慰”時,教師用語言創設了這樣的情境:“昨天,我們班舉行了數學測驗。考完試后,我們班一位同學一直悶悶不樂,回到家還哭了。原來她發現有一道應用題做錯了,這道題分值很高,所以她很傷心。同學之間要相互關心、相互幫助,你會對這位同學說些什么呢?”學生一下子就被帶入了情境中,產生了積極的交流欲望。
(二)媒體演示
根據口語交際內容,與學生共同營造一個貼近生活的交流環境,不僅對學生捕捉交流的內容有利,還便于他們更準確地表達,更逼真、更生動地活動。如教學“小小討論會――用好壓歲錢”,上課伊始,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一邊播放歌曲《新年好》,一邊顯示“貼春聯、放鞭炮、給長輩拜年”等熱鬧場景。學生觀賞著炫目的煙花,聽著歡快愉悅的樂曲,仿佛又回到了春節的節日氛圍中,霎時打開了思維的閘門,引發了強烈的傾訴愿望,順利地進入了“怎樣用好壓歲錢”的討論交流中。
(三)角色表演
小W生的表現欲望一般都比較強,精彩的表演能讓他們回歸生活體驗之中,激發他們參與交際的熱情。如教學“當有人敲門的時候”,可創設小男孩“家”的情境,教師扮成門外的叔叔,與學生進行對話表演,然后每兩人為一組,直接利用這個情境全面進行交際活動。再如,教學“學做節目主持人”“小煩惱熱線”等,也可以采用即興表演的方式。為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表演應力求戲劇化,如學生扮演主持人,教師扮演嘉賓并故意答非所問,甚至拒絕回答或找茬。這樣,學生才能充分得到鍛煉,從中學習到主持的真正藝術。
(四)模擬場景
可以讓學生置身模擬現實的場景中觀察、交流。如教學“小小展銷會”,可結合我們學校每年兒童節都會舉行的活動――“紅領巾跳蚤市場”,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進行商品的買賣,使學生產生想說、要說、一吐為快的感覺。這能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活動天地,讓他們去展示、鍛煉自己,把封閉、沉悶的課堂變得生動、真實。學生獲得了真切的體驗,在感受生活樂趣的同時發展了語言能力。
二、自主參與,引導多元互動
學生口語交際的應變能力只有在多元互動的訓練中才會逐步形成和提高。教師要注重實效演練,選擇一個好的話題,給學生充分的互動說話機會,撞擊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提高口語交際教學的效果。
(一)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是學生與教師之間一種相互溝通的交流形式。如教學“小小展銷會”,教師可以扮演斤斤計較的購物者,也可以扮演寬厚大方的購物者,還可以扮演精明能干的賣家,讓學生體驗到身份、性格不同,措辭、口氣也不同。師生互動要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
(二)生生互動
生生互動是學生之間在學習中的合作和競爭,這是口語交際課的關鍵。學生在互動中尊重他人并獲得尊重,提高自我調適能力、社會交往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前后座位之間、同桌之間、小組之間,用演、說、議、比、問、評等方法,進行交流討論,共同提高、互相促進。如教學“說漫畫”,讓學生在小組內分工講一講四幅圖的內容,再講一講明白的道理,然后教師指定學生上臺講故事,評選出故事大王,盡情演繹這場“漫畫故事賽”。
(三)群體互動
群體訓練能夠培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樹立參與社會活動的意識和互幫互助的精神態度。課堂上可采取組組互動的方法,比如說,“關于春游的建議”教學中,教師可把班中學生分成若干組,然后自由準備一段時間,通過初賽、復賽、決賽評出最佳建議組。為了小組的榮譽,學生積極搜集資料,訓練口語表達能力,對自己和組內成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擴大型互動
根據口語交際課內容的需要,教師可以請熱心于教育事業的朋友、孩子的家長、學校的領導等參加活動,以擴大學生交流的范圍和對象,讓學生在和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學會表達清楚、態度自然、應對自如,從而切實地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如教學“我家的一張照片”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回家與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進行一次“幸福的時光”回憶,講講難忘的故事。
三、立足生活,拓寬訓練空間
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僅僅依靠課內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引導學生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積極主動地在生活中進行實踐鍛煉,而豐富多彩的生活又能給口語交際教學提供活水源泉。
學生在校期間遇到的每一件事,都可以視為交際的契機。如:每周的值日生推薦,選誰?為什么選他?這都可以進行口語交流。每月如何拿到 “流動紅旗”?教師可動員學生集思廣益。在討論商量的過程中,學生得到了口語交流的機會。有一次在大掃除時,一個學生不小心把水灑到了另一個學生的身上,被潑水的學生就說對方是有意的,他們在我面前進行了一番唇槍舌劍。經過我的調解,他們終于冰釋前嫌、握手言和。在說理與調解的過程中,我們三人自然地進行了口語交流。口語交際的機會存在于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應扮演好引導者和傾聽者,讓學生抓住每次機會實踐口語交際。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也不要囿于常規課內、課外的局限,可在生活中拓展應用口語交際,引導學生關注身邊事、關注人類、關注自然,注重生活的積累。如講授“說說廣告”時,課前,教師可讓學生從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中搜集廣告。課內,讓學生口頭敘述自己最喜歡的或最不喜歡的廣告,并說出理由。通過搜集、陳述、辨析等活動,再舉辦廣告設計大賽,引導學生為自己喜歡的商品設計廣告,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課后,教師讓學生嘗試把廣告寄給有關廠家,看看他們能否接受這些創意。教師還應該留心觀察,及時捕捉生活中的語言點,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及時組織學生進行練習。
總之,口語交際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雙向互動交流活動,學生養成優良的口語交際素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鍛煉才能內化為能力。教師應當通過多種途徑,直面生活,組織豐富多彩的口語交際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口語交際素養。
[ 參 考 文 獻 ]
[1] 李莉莉.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案選粹[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