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楊桃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17 14:48: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畫楊桃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后來又讀到了這樣一個故事:美術老師米哈朵夫讓孩子們畫蘋果,學生尤里卡卻出人意料地畫了一只梨,并稱自己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吃過這種梨蘋果的人。老師感到自己是被一個膽大的學生嘲弄了,自然是好一番斥責,可后來當他把事情告訴園藝家米丘林后,對方受到啟發,用三年時間種出了梨蘋果,嫁接術也因此誕生了。這個故事則讓人震驚:原來課堂上的一個小小意外竟能引發一場植物界的革命!
不管結果如何,這些意外都如一粒石子被投入平靜的湖水,激起了一池充滿生氣的漣漪,原來先前的設定完全可以被打破,而打破之后出現的不是一地碎片的惶恐,恰恰是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我在上綜合實踐活動“讓世界充滿愛”時,也遭遇了一個小意外。按照我的準備,活動中有一個環節是每個人設計一張愛心卡片,送給一個比他們高兩屆的身患白血病的學生。活動開始后,學生大都很專心地在畫和寫,有一個性格外向的學生卻突然站了起來,說:“老師,我覺得這樣不好。”我問為什么,她答道:“這樣她會覺得我們是在同情她,心里會更難過。”我一時語塞。我示意她坐下,沉思了片刻,說:“這個想法的確提醒了我,我們是不是該先探討一下獻愛心也要講究方式和技巧?”大多數學生點頭認同。于是我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愛要講究方式和技巧?怎樣做才是有愛并會愛?你覺得采用什么方式給白血病同學獻愛心最恰當?一番唇槍舌劍后,結果是部分同學堅持寫卡片,其余的人自由組合,一個五人小組準備自己錄一段搞笑頻,一隊女生準備現場“送擁抱”,幾個身體健壯的男生想成為中華骨髓庫的志愿者,率先提出質疑的學生則想組織募捐活動。幾天后,市電視臺的記者竟然發現了她在網上發出的倡議,來到了我們的課堂,采訪這次獻愛心活動。一個小意外,讓學生懂得了愛也需要尊重,感受到了付出愛真的很愉悅。
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自由發揮限度最高的課型,這樣的意外在教學中也并不是偶然現象。那么,如何才能激發并成功抓住學生的思想火花,讓活動課真正活起來呢?
首先,要有活的教案,為課堂適當留白。
教案一般規劃課堂流程,計劃課內任務,教師上課大多事先寫好教案,有些教師甚至把一堂課自己要說的話、要寫的字,學生該說的話、該寫的字都事先安排好,上課時依樣行事。這樣固然任務完成得好,看起來也有效率,但機械呆板,毫無生氣。生活中的很多事計劃得太好太滿了都會產生問題,比如旅游,如果真的放輕松了,走走停停,是可以獲得許多趣味的,可如果認真計劃好了來回的具體時間,要看的幾個景點,再按日程行走,結果就會是走馬觀花,意趣全無,因為旅行變成了完成任務。所以備課不必備得太滿,輪廓分明,但適當粗枝大葉一些,留些空白給學生發揮、填寫,這樣學生才有可能創造出小小的意外與驚喜,給課堂增添活力。
其次,要有低的姿態,讓課堂擁有民主。
課堂上的意外是學生主動脫離了教師的思路,提出異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教師的挑戰。面對學生的異議,能不一口否決,是懂得尊重;能巧妙說服,是技能嫻熟;能放低姿態,因勢利導,開辟一個新的境界,則是源于一種篤定和從容。好比如淹沒在人群中的人,需要踮腳、伸頸,才可能超過他人;而站在高處的人,卻自然會放低姿態,不欺人,不傲人。你的高度決定了你對人的態度,也決定了你對學生的態度,放低姿態,平等對待學生,課堂就會充滿民主,學生的思想也就自由了。面對挑戰能不能篤定與從容,和對自己的知識、能力是否有足夠的自信有關,和對教育以人為本理念的認識程度有關。一個教師如果達到了應有的高度,課堂上往往不是百花齊放,就是另辟蹊徑。
再次,要有大的視野,讓課堂包容萬象。
傳道、授業、解惑,古時的教師幾乎等同于先知,這是傳統教育的觀念。在快速發展的今天,人類推陳出新的速度已是空前,大部分時間埋頭于課本、作業的教師早已不是先知先覺者,甚至顯得有些保守和反應遲緩。這個時代的學生卻恰恰伴著無數快速更新的電子產品長大,在一個寬松的、娛樂的、幽默的氛圍中成長,思想和行為都古怪而前衛。所以教師也要有大視野,不墨守成規,不故步自封,允許學生在活動中超越常規,讓課堂中具有時代的氣象。
最后,善待預設生精彩,巧用生成變智慧。
課堂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教學活動,所以課前必須進行精心預設準備,但實際的課堂是師生、生生之間知識與情感的交流碰撞和融合過程。無論教師預設得如何完美也難以預想到課堂教學中所有可能出現的變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隨時調整或改變自己的行為,有效、巧妙地解決這些生成的問題。實踐教育智慧,成為綜合實踐教學中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精心選擇,有效利用,善待預設生精彩,巧用生成變智慧。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電教媒體;優化語文教學
蘇聯心理學家贊可夫主張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十分重視學生的“情緒生活”,設法造成一個愉快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運用電教媒體進行語文教學,便能創設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愛學”、“樂學”,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型電教媒體就像雨后春筍一樣層出不窮,而合理和適時地運用傳統的教學媒體,也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恰當的運用電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可以優化課堂教學,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創作能力是有效的。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為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創造了條件,注入了活力。
1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小學生的年齡決定了: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維。因此,這就決定了他們必然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感興趣。電教媒體的特點是圖文聲并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動感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背景,能把學生帶進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從而為課堂教學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以此撥動學生的心弦,蕩起思維的火花,使學生以最佳狀態投入學習。如《草原》一課,可利用電教媒體再現課文的情境:草原一碧千里,到處翠流,一只只悠閑的羊兒,仿佛朵朵白花的秀美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進入一個有聲有色的動感畫面,仿佛置身于茫茫大草原。這樣,情隨境生,學習的興趣立刻被激發起來。又如教學《觀潮》一課,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播放錄像,屏幕上那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學生的積極反應,不少學生翹首凝望,不約而同地發出驚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油然而生。這樣,電教媒體把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化靜為動,帶著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于最積極最興奮的狀態,對課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很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
電腦教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在很多大中城市,教師的教學已經走向了網絡化,教案的撰寫、教學反思、各項工作計劃和總結都達到了無紙化辦公,甚至一些特級教師的教學視頻都可以輕松的傳達給普通學生。不得不肯定電腦它必將成為主宰我們學習、生活的重要工具。而教學手段的陳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利用電教媒體的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等特點,以及他那靈活多變的使用方法,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感到易學、愛學、樂學,把學習當作游戲,在玩中學、學中玩。在學生即將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教師要創設新奇的學習情境,使他們能夠全神貫注,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就會調動起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于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在學生即將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創設新奇的學習情境,是他們能夠全神貫注,與積極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之中去,從而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電化教學既生動、形象、感染力又強。它能夠引起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的興趣和注意力,為了使學生能夠學好各門功課提供了有力的條件。在教學中,遵循審美的心理規律,從而更好的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悟,學生感知到了美,審美之情也就激越了,就能逐步體會到讀書有味,讀書有情,讀書知到了美。還培養學生的感受和鑒賞祖國語言文字的美以及語言文字所表達的美,并學習與運用于語言文字來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電化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課文重點,突破知識難點,還有利于教師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還能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更好的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樣就可以使學生興趣倍增,很快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這時就可與達到了想學、樂學、會學、好學的目的。贊可夫說過:應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里,借此來豐富學生的生活、學習。教學多媒體運用藝術是根據語言教材的特點合理的、恰當的。它憑借模型、圖片、幻燈、投影、錄音、影視等視聽輔助教學設備傳播知識的現代通訊手段,運用電教媒體教學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豐富學生的生活,開闊學生的視野,開拓學生的思路,正真的把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能力和培養學生豐富的生活情感等方面有機的聯系起來。在語言教學的程序中引進電教媒體手段,不但有助于我們完成教學目標,還大大的減少了教學時間,極其重要的是它充分的發揮其教學的熏陶感染的教學效果,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情感、豐富感知、引導想象,誘導思維,提高了審美意識。同時又最大幅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實現最優化的課堂教學。
3 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語文教材中,有些內容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盡管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還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學中,可以適時利用電教媒體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從而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如《畫楊桃》一文中"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的樣子也各不相同"這話比較抽象,是課文的教學難點,如果應用電教媒體的動畫功能對楊桃的各個不同角度進行翻轉、定格,讓學生設身處地從不同角度反復觀察,這樣,改變以教師分析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靜止平面的教學方式,使平常的教學跳出時空的界限,學生迅速進入動態的教學環境,從而學得生動活潑,學得興趣盎然,同時,課文的難點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如在教學杜牧的《山行》這首詩時,感受到詩人筆下深秋時節的美麗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同時激發孩子對古詩的興趣也是教學目標之一。我設計制作了能體現詩情的課件,并選取了一段古琴曲作背景音樂。上課初,我先以一張配有詩文的電子幻燈片呈現教學內容,在具有古風古韻的音樂聲中,教師誦讀全詩。這一下子激起了孩子學習的熱情,課堂氣氛異常緊張而活潑。在理解詩意時,我演示了課件。在紅紅的楓葉緩緩飄落的畫面出現時,學生眼神中透露出異彩。對詩意的理解了然于心。
運用電教手段進行教學,可以把遠離現實,遠離身邊地事物和現象生動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如果我們還是用平時的方法來講,學生無論這么做都不會太理解,那只能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非常的困難,這時我們如果利用電化教學手段,能夠變繁為易,易于分散難點,抓住關鍵,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在閱讀教學中解決好重點、突破難點,是一節閱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評價標準之一。為了尋找突破口來突破難點成了教師們費時費力較多且深感棘手的問題。然而在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學生的年齡的特征及心理特點,運用“遷移規律”,充分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勢,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功底訓練,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是復雜的教學內容變得簡單易懂,從而得心應手的理解課文重點,突破了閱讀中的難點。其實使用電化教學能夠具體形象的再現各種事物的情景、過程、它又不受時間、空間、宏觀、微觀的限制,可以突破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欲善的恰當運用電教手段,就能夠在教學中突破教學的難點,使學生曲經通幽,豁然開朗獲得認知,明理的教學效果。利用電化教學,能把抽象的重點、難點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再配上教師的娓娓動聽的講解,學生仿佛置身于身臨其境之中,從而達到抓重點、破難點的效果,有效地解決教學中重點,有突破了難點,優化教學過程,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教師教得輕松自如,學生輕松愉快的掌握了學習方法,促使學生會學。
4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和知識的局限,思維能力還處于起始階段,對一些抽象的東西難以理解,而運用電化教學來播放一些形象生動的畫面讓學生來感知,這時可以使抽象的語言變得具體、形象,從而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樂于探索里面的奧妙。使學生由被動不情愿的學習變為主動的學習,這樣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直觀性、動態性和反饋性的不足。同時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他們潛在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和思維品質。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根據教學實際需要,我先請學生展示交流自己課前搜集到的西沙群島的資料,然后請學生讀文。在學習領會西沙群島的美麗與富饒時,我適時播放西沙群島的資料片,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心領神會。西沙群島的美麗自然刻在學生心里。然后再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語言之精妙,水到渠成。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抓住小興安齡一年四季景色變化特點,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誘人與物產豐富。這篇課文,語言流暢,文質優美,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小興安嶺無限的情與愛。然而,由于小學生生活經驗少,對小興安嶺沒有感性認識,任憑教師“千呼萬喚”,學生對小興安嶺的“情”也難以激發起來。而借助電教媒體,進行情境教學,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上這一課時,我先告訴學生,今天老師將帶大家到小興安嶺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學們興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語言描述:請大家上飛機,閉上睛睛。然后,我按下錄音機鍵,教室里響起隆隆的飛機聲,逼真的聲音仿佛真讓學生感到乘上了飛機,來到了小興安嶺。同學們一睜開眼睛,又從電視屏幕上看到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同學們情不自禁地議論開來;小興安嶺的樹真多啊,小興安嶺真美啊……學生們置身于小興安嶺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動起由衷的情,由衷的愛,這里運用電教媒體,達到了“入境始與親”的目的,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怎能不樂于觀賞和學習呢?電化教學能節省很多時間,提高教學效果。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他們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如果我們只是單一的在課堂上講啊、記啊、練啊,這樣學生會感到很乏味,甚至產生厭學的惡劣情緒。這時我們要是利用多媒體,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將學科教學溶于多媒體教學之中,就會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及學習狀態,學生的精神就集中了,那學習效果也可想而知。這樣還有利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同時提高了教學效果。
總之,運用電教媒體進行語文教學,有助于化解學生認識活動中的難點,深化學生情感活動,能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老師教得生動活潑,達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樂的目的。今后,我將繼續在這方面進行探索和研究,開拓進取,不斷前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語文教學改革將會在網絡環境下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參考文獻:
[1] 《繼續教育信息技術讀本》
[2] 《巧用多媒體優化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