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水范文

時間:2023-04-04 07:37: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假如沒有水,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假如沒有水源

假如沒有水源,地球還存在嗎?人類還存在嗎?

假如沒有水源,植物將枯死。我們的生活中根本離不開植物。植物一枯死,就等于我們沒了氧氣。

假如沒有水源,動物將會滅亡。到時候,豬、狗、雞、鴨等動物如果死了,我們就吃不肉,不光是吃不了肉,有些老年人也會很孤單,好不容易有只小狗來陪伴他(她)們,可是結果卻不那么好……

假如沒有水源,人類也會死亡。生活中,我們照樣離不開水,要是一個星期不洗澡,自己將會臟成什么樣子;要是一個星期不打掃房間,那還能住嗎?不過,一個人如果三天不喝水就會死亡;一個人要是一個星期不吃東西,也會死亡。

篇2

假如沒有了水,地面會被烤得裂開了,世界上到處是一片荒涼,沒有花草樹木的點綴,沒有豐收的果實,沒有雨露的滋養,沒有動物……太多太多的沒有,讓人無法想象。

假如沒有水,在田野中,那一棵棵原本新鮮的蔬菜們彎下了腰,永遠地沉睡 ;假如沒有水,生態平衡會被破壞,動物們都一一死去,人們也因為沒水漸漸奄奄一息;假如沒有禍祟,我現在那充滿歡聲笑語的家園,將變得荒蕪人煙……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死氣沉沉。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本,人們可以幾天不進食,但不可以幾天不喝水。據統計,全球有20億人正處于嚴重缺水狀況!所以,人類生存就必須珍惜水。

篇3

2008年的奧運口號是: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可是,在我們身邊,卻還時常出現一些不文明的現象:隨地吐痰的,隨口說臟話的,在大街上亂發傳單的……這種現象隨處可見。主要是因為人們在生活中忽視了“文明”這個詞。更讓人可氣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在支持奧運,可就有一些藏族分子,他們在有意的阻止奧運會的舉辦。4月8日來自50多個國家的70余名駐華武官在國防部外事辦公室聽取了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官員關于拉薩“3.14”燒嚴重暴力事件的介紹。

在情況介紹會上,國務院新聞辦王丕君副局長用大量事實說明拉薩“3.14”事件是達賴集團及其“”勢力有組織、有預謀、精心策劃和煽動的,批駁了某些西方媒體對事件的不實報道,并回答了武官們提出的關于藏區情況、媒體采訪等問題。

在回答北京奧運圣火是否會在傳遞的問題時,王丕君說,奧運圣火傳遞照樣會在進行,現在自治區政府和有關方面正在積極開展迎接圣火的準備工作。拉薩“3.14”事件提醒我們和同胞,要防止“”分子和民族分裂分子等借奧運會制造事端,干擾這一世界性的體育盛事。

昨天,奧運圣火已經抵達香港,人們為了迎接火炬的到來,傾注了全部的心血:5月2日清晨,成千上萬的香港市民從四面八方涌向北京奧運火炬香港站傳遞各個路段。傳遞還未開始,26公里長的傳遞路線就已成了一條蜿蜒曲折的紅色長龍。此前一兩天,香港有市民提議,香港傳遞的當天,廣大市民或身著紅衣,或手持紅旗,或貼上寫有“中國加油”字樣的紅色貼紙,到現場為火炬手打氣,為北京奧運加油。提議剛提出便像風一樣傳遍香港,從特區政府有關部門、香港主要社團,到企業、學校乃至一般家庭,應者如潮。

篇4

在世界上,假如沒有水,在水中生活的生物或魚、蝦將會死去,再陸地上的禽獸也會死去。

在世界上,假如沒有水,太陽將曬得大地寸草不生,那長滿樹的山也會變成荒山,田地也會變成荒地。

在世界上,假如沒有水,人們的生活將面臨極大困難,沒有水喝,沒有水煮飯,沒有水洗澡……那只有死亡!

篇5

關鍵詞: 口語 個性化 教學策略

英語教育應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個體的興趣愛好得不到滿足,個性的領悟得不到承認,創造能力就會受到壓抑,也會影響教學效果,從而導致教學目的無法真正實現。

1.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趣化課堂

美國語言學家N.Chomsky說過:“世界上沒有人一生出來就會說話,只有在后天練習說話多了,才會有口語交際的能力。”外語口語不同于自覺的語法學習或認知學習,不是一聽即通。流利說話的能力不可能與生俱來,也很難在教學中立竿見影、一蹴而就,它需要通過一系列地輸入、模仿、分析、記憶等各方面習得之后自然形成,繼而流利地進行交流。因此,口語教學中的每項活動、每個話題都必須有意義、有趣味,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活動的內容而不是形式上。口語教學中的一個常用的教學模式是課堂提問。提問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啟發學生思維的手段,應當變換方式,除了“教師問、學生答”之外,還可采用“學生問、學生答”、“學生問、教師答”或“討論式回答”等互動模式實施課堂口語活動。譬如在操練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時,教師可先給出條件句:If there no water(假如沒有水),讓學生展開想象:

If there is no water,we will have no water to brush our teeth or wash our faces.We will have no water to take a shower.Then we will become very dirty.(假如沒有水,我們就不能刷牙、洗臉、洗澡,那我們就會變得很臟。)

If there is no water,we will have no water to drink.We can only live for about three days without water.(假如沒有水,我們就沒有水喝,沒有水我們只能活三天。)

這樣通過學生的互動,使得這個句型的操練不僅停留在表面的句式練習,更開拓了學生的思路。他們在互動操練中融入了自己對水資源問題的思考和分析,從而對日常生活中save water(節約用水)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感受。接著我繼續引出“How can we save water?”,讓學生更深入地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We can save water by not brushing our teeth under a running tap.(我們刷牙時不要開著水龍頭。)

中學教材中,有很多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話題,如Jobs,Travel,Sports等。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活化與為生活實際相關聯的問題,讓學生就其充分發表看法和見解,趣化口語教學,使學生感到能夠用所學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個性化的觀點。

2.教學中做到聽說結合,堅持師生互動

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著力尋求與之相關的真實話題,鼓勵和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和體驗提出和解決問題,適時開展互動。例如,學習“Fire”時,提出Do you think fire is useful or harmful to us?(火對我們有利還是有害?)/What can we use fire to do?(我們能用火干什么?)/What may happen if we are not careful with fire?(假如使用火時不小心會發生什么?)等有關問題,在學生回答之后,給予“Fire is both useful and harmful.(火有利有弊)/We must be careful when we start a fire.(小心用火)”之類的闡述,甚至可以假設森林、學校等公共場合出現火情,安排學生按課堂上所學的消防知識開展fire-drill(消防演習)活動。類似口語活動的開展,甚至還能把生命教育融入其中,可謂一舉多得。

除此之外,教學中還可以創設情景,安排學生開展復述、改編、續編等口語活動,讓學生展開想象和討論。這樣,學生在口語得到有效練習的同時,創造力也得以充分培養。而且每個學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評價者。同時認真聽其他同學的講述,也是對聽力的培養。為避免打斷學生思維的連貫性,除了明顯的語義錯誤需要及時糾正,教師應盡量讓學生說完之后再適度糾錯。糾錯中應注意禮貌策略,重視學生的參與熱情,善于捕捉表達中的閃光點,避免挫傷學生表達的欲望。

3.施行小組合作探究活動,活化內容

語言學家認為:“小組活動最主要的價值在于能夠通過討論、會話激發自然的語言活動。”堅持多開展小組口語活動,能幫助學生消除緊張感、拘謹感和焦慮感,做到暢所欲言。活動結構可以分兩人組、多人組、男女組、正反方組等,內容上可以結合教材或社會熱點(如籌辦世博會等)展開討論或自由辯論。這樣的活動,能讓學生談得盡興、聽得過癮,還可使課堂交際更加活躍、真實、自然。小組討論中,可以是“舌戰”型,也可以是“出謀劃策”型,等等。注意變換方式和精選話題,讓學生各抒己見、各顯其能。

篇6

然而,水污染在世界上相當普遍而又嚴重。當水中的有害物質超出水體的自凈能力,這就是發生了污染。這些有害物質包括農藥、重金屬及化合物等有毒物質,有機和無機化學物質,致病微生物、油類物質、植物營養物,各種廢氣物和放射性物質等。水污染的來源主要是未加工處理的工業廢水、生活廢水和醫院污水。

世界上每年有1500萬5歲以下的兒童死亡,死亡原因大多與飲水有關。據聯合國統計,世界上每天有2.5萬人由于飲用污染的水而的病或由于缺水而死亡。

我們家鄉的曲江河也是遭受污染的一條河,聽爺爺講,原本這條和清澈透底,河里有許多小魚和蝦,這些魚兒歡快的在河里游來游去,它們一會兒合攏在一起,一會兒又散開。小孩子們在水里游泳,玩打水仗,婦女們便在河邊上洗衣,男人們撒網打魚,這種美好的情景使人感到自然和舒暢。可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只知道使用干凈的自來水,而不知道愛護這條美麗的小河,人們把垃圾扔到河里,工廠把污水排到河里,是這條原本清澈的河,變成了有臟又臭的河,人們再也不愿意在河里游泳洗衣服了。這條又臟又臭的河象是一條臭水溝人們只要經過這都會聞到一股臭味,讓人惡心。

篇7

——15-13班

今天在學校的五樓會議廳里我們知道了水的重要性。

水,是一種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有著密切的聯系的物質。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類賴以生存并且無法用其他東西代替的物質。打個比方來說:假如沒有食物,我們可以生存3周;但是沒有水,我們只能生存3天。并且水質的好壞也對我們的健康也有著很大的影響。

今天學校為我們組織了飲用水知識講座,在講座的過程中給我們講解水的重要性,使我們又重新認識了水。

一、當人的年齡越來越大的時候,就越需要水;若人體水分不足,就會加速機體的衰老。在成年人的機體組成成分中,蛋白質占17%,鈣等礦物質占6%,而大約60%為水。人體內的水每18天全部更新一次。

二、不要等口渴了的時候才去喝水,通常,一個成年人每天應要攝入1500毫升以上的飲用水,當在高溫或者劇烈運動后,應攝入更多的水分。生活中絕大部分人都是在口渴的時候才想起來喝水。然而事實上,當大腦接收到身體發出的"干旱"信號的時候,身體已經"干旱"了好久。并且老師也給我們說了正確的飲水方法:少量多飲,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三、水對一些生理功能的作用:(1)溶解消化功能,在人體缺水的情況下,人們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等癥狀。(2)參與新陳代謝功能,人體長期缺水,代謝會紊亂,還有可能導致肥胖。(3)載體運輸功能,水可以把營養送到人體各個部位。(4)調節抑制功能,水的比熱容高,可以調節人體的體溫。(5)滋潤功能,體內缺水,容易損傷關節組織,讓皮膚干燥。(6)稀釋和排毒功能,如果人體內沒有足夠多的水,毒素就難以排除,就容易引發痘痘等皮膚病癥。

四、水中的礦物元素:一般的飲用水中都含有鎂(Mg)、鈣(Ca)、硅(Si)、氟(F),等元素,鎂是人體中不可或缺的2%,人體的許多哦日常工作都需要鎂的參與,神經細胞和肌肉細胞需要鎂來維持其細胞膜鞘的正常功能來保證電信號的傳遞;鈣,飲用水中缺少鈣,就有可能引發高血壓和骨質疏松;硅,飲用水中的硅具有保護心血管、延緩衰老的作用;氟,缺氟的飲用水可能引發齲齒。

篇8

小學數學問題興趣首先,要注意的問題是教學內容,光靠課本是不夠的。誠然,記得曾有位教育家說過:“教材僅僅是眾多媒體的一種,教學就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交往和對話這種獨特的情境中,對課程文本進行再加工、再建構,在這種加工和建構的過程中,學生得到了某種情感的體驗、生命的熱情、價值的某種成熟,同時,知識和技能的鋒利是水到渠成的必然。”像這樣如此說來,光靠數學課本顯然是不夠的。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課程標準》中對教材編寫意圖說明的同時,真正消化理解教材,既讓教材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約束和限制,學會靈活,能應用教材,大膽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根據學生的實際增刪、調整教學內容,對教學內容作綜合化的拓展滲透,這樣必將能從有限的教材中再生無限,于“滯后”的教材中開掘鮮活,在“片面”的教材中構架完整,從而激發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比如說,有一位教師教學“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一課時,出示這樣一首詩:“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寫弄春色。”問題:(1)那個字出現的最多?共幾個?(2)“春”字出現的次數占全詩總字數的幾分之幾?這樣新穎題材的引入,拓寬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視野,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注意的問題是合作,追求形式與效果的統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數學課程標準》所積極倡導的。于是乎有不少教師,倒也挺好,馬上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接受新事物很快,也學人家搞起了小組學習,不過他卻把小組合作當成法寶,好像一節課假如沒有小組合作,沒有小組討論便不是一節完整的課,弄得小組合作滿堂飛。比如說,有的低年級教師教“9”的認識時,擺9跟小木棒、9個圖片,也要求小組合作。實際上,這些數學活動學生個人能獨立完成的,沒必要再讓學生分小組合作。這樣的合作不僅不能讓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反而會讓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與自主動手操作的機會。所以,我們不能搞形式主義,而應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去追求形式效果的統一。

再次,要注意的問題是結尾,是“問號”不是“句號”。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都習慣地對學生說“還有問題嗎”,當學生回答說沒有問題了,教師就放心了,學生也露出滿意的笑容。這樣,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沒有問題走出教室。這種教育是以學生學懂為目的,內容聽懂了,問題解決了,就大功告成,功德圓滿,這樣好像無可厚非。其實不然,教師下不了臺,收不了場,豈不難堪。但學生懂了就完事了嗎?未必。其實,小學生是有思想的,滿腦力充滿著好奇心和疑問的。但他們缺少的是課前沒有思考的空間,課后沒有問題的延伸,這樣的教學無疑會扼殺學生與生俱來的學習天賦和創造能力。所以,小學數學課堂,應該是既要切斷“尾巴”,又要留有“尾巴”是讓學生呆著“問號”離開課堂。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數學知識的探索興趣延伸到對數學文化的感受,把學生引向更為廣泛的數學閱讀。讓學生在課堂里學到的知識,在生活里得到完善和驗證。

篇9

關鍵詞:想學 愛學物理概念

初二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初步學習自然科學知識,到了初二就比較系統地學習自然科學――物理的一些初步知識。要使學生愛學物理,學好物理,是我們物理教師共同探索的事情。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楊振寧博士說:“成功的密訣是興趣”。興趣是促進認識和活動的動力,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教學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那么該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呢?本人認為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通過趣味的物理實驗演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初二學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好奇心強。當他們看到一些自然現象或者身邊發生的事情,都會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物理課前就應該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思惟。例如:有的老師課前是這樣激發學生興趣的:“我們今天看到的汽車、火車,車頭里面的發動機是瓦特這位物理學家發明出蒸汽機的基礎上改進過來的;瓦特這位科學家從小就善于思考、勤學好問,有一天他燒開水的時候發現燒開后的水蒸氣向上推動鍋蓋,使鍋蓋上下振動,他用力壓住鍋蓋,水蒸汽最終還是頂起鍋蓋沖了出來,這一現象使他得到啟發,他想:“水蒸氣的力氣很大,能不能利用它來制造動力機呢。”于是他通過大量的試驗,終于發明出了蒸汽機,蒸汽機可以用來帶動發電機發電、帶動打米機打米、帶動織布機織布,還用來制造火車、汽車、輪船等等,他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取得的成果,是他平時注意觀察、善于思考,勤于動手加用汗水換來的結果。用磁鐵同極互相排拆作用,演示物體(磁體)的懸浮,使物體(磁體)飄浮在空中。轉動交直流發電機使小電珠發光。用小喇叭的兩根線斷續接在小電池的正負極,使紙盆發出聲音。他用導線斷斷續續接電池的兩極,使收音機發出咯咯的響聲。通過講和演示,使學生知道,注意觀察可以掌握自然規律,通過掌握自然規律來進行發明創造,為人類生活服務;同時學生在思考,為什么物體能夠懸浮,為什么線圈轉動又能使電燈泡發光,為什么紙盆會發出聲音,為什么收音機會發出咯咯的響聲。這些實驗的演示都會給學生帶來好奇,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生把興趣和求知欲帶入了課堂,為今后學好物理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二、通過提高教學藝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研活動中,我們聽了一些老師的課,都認為這些老師教學比較好,但有的學生卻說:“我們愛聽C老師上課,不愛聽D老師上課。”根據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我發現,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情態不同,學生的學習心態也不同,學習的積極性不同,教學效果也就不同。在課堂教學中我嘗試了微笑,它給我帶來了甜頭。例如:上《光的現象》這一章時,帶著微笑走進課堂,這樣引入新課:“早晨陽光照在大地上,使我們看見了五顏六色的景物,有了光我們才能在學校學習、才能進行各種活動,植物才能生長。同學們,假如沒有光這個世界將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學生以寬松的心態回答:“一片漆黑的世界”、“什么都看不見的世界”、“人不能學習”、“人不能勞動”、“人不能生存”……我接著:“既然光是那么重要,光現象有什么規律,它是如何為人類服務,我們怎樣更好地利用它呢?下面我們就來共同學習光的初步知識――光的傳播(扳書)。接著我問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見哪些物體能發光?學生回答:“太陽”、“電燈”、“點燃了的蠟燭”、“還有月亮……”這時我打斷學生的回答,問:“同學們想一想,月亮能發光嗎?有的學生說:“能發光,因為晚上它照亮大地”有個學生想了想說:“好象不能,因為有時我只看見有小部分亮,如果能發光應該全部亮才對”。我接著說:“月亮不發光,是太陽光照亮了它,是它把太陽光反射到地球上。”除了月亮外,上面講的太陽、電燈、點燃的蠟燭都屬于光源(扳書),大家想想還有哪些是屬于光源?學生回答:“燃燒的柴火”、“黑夜里的螢火蟲……”微笑給在課堂中使學生不拘束、形態自然,感到輕松愉快、課堂氣氛活躍,和諧融洽的氛圍促使興趣自然形成,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也特別好。

我深深感到:微笑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促進教學效果的技巧,也是一種教學藝術,能達到事半功倍到的效果。

三、從概念的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10

關鍵詞 飛機剎車;機輪速度

中圖分類號:V2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13-0150-01

自從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已過去一個世紀,飛機外形、尺寸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飛機剎車也從最簡單的機械連桿式發展到現在的自動剎車。那么何謂飛機剎車?飛機剎車即飛機在地面滑跑過程中使飛機快速減速或停止的裝置。

現代飛機著陸速度一般在250~300 km/h,假如沒有機輪剎車裝置,飛機著陸滑跑距離將會達到4500~5000 m甚至更長,因此飛機著陸后應快速減速,減小對跑道長度的依賴,這是飛機剎車第一個主要功能;第二個主要功能是飛機滑跑起飛過程中如果出現非正常的噪音或振動、輪胎爆破、不正常的加速遲緩、發動機失效、發動機火警等情況時滿壓力剎車防止飛機沖出跑道造成災難。因此安全可靠的飛機剎車是飛機正常運行的必要設備。

1 飛機剎車系統概述

飛機剎車按其作用可分為:正常剎車、應急剎車、收起落架自動剎車、停放剎車。正常剎車又稱之為主剎車,在飛機著陸時使用,當正常剎車失效后用應急剎車剎停飛機。收起落架自動剎車用機離地后收起落架的同時給機輪剎車,防止高速旋轉的機輪打傷輪艙機件,停放剎車用于保證飛機地面停放時受外力擾動(例如刮風情況)而不移位。現代飛機都采用液壓能源剎車,其上有多套液壓源,為提高可靠性,正常剎車和應急剎車連接不同的液壓源,為兩個獨立通道。而收起落架自動剎車的能源取自收起落架壓力管路,收起落架和剎車同時進行,一般與應急剎車管路共用。停放剎車路徑與正常剎車相同,只是采用機械裝置將剎車腳蹬固定在剎車的位置。

飛機剎車是通過飛行員踩壓剎車腳蹬,液壓能源通過剎車腳蹬帶動的剎車減壓閥驅動液壓缸的活塞給靜剎車盤(不隨機輪旋轉,可沿機輪軸線滑動,通過剎車殼體與輪軸剛性固定)和動剎車盤(固定在機輪導軌上,可以沿機輪軸線滑動并與機輪一起轉動)施加壓力,將數個靜剎車盤和動剎車盤緊緊地壓在一起,使飛機滑跑的動能通過動、靜剎車盤的摩擦轉化為熱能耗散掉,從而使飛機減速并剎停飛機。

2 飛機上幾種剎車原理分析

按飛機著陸速度250 km/h計算,假如飛機輪胎剎死1秒鐘,那么輪胎在跑道上的拖痕將長達69.4米,這么長的長度足以磨穿輪胎而使輪胎爆破,嚴重威脅飛機的安全因此現代飛機均采用防滑剎車。所謂防滑就是一閉環控制系統,實時監控機輪轉速并控制機輪剎車壓力使機輪不剎死而達到飛機安全滑跑。它能防止輪胎抱死時剎爆輪胎從而引發災難,使剎車平穩,有效提高了剎車效率,縮短了飛機著陸滑跑距離,同時減小輪胎磨損,延長輪胎使用壽命。飛機防滑剎車按原理可分為開關式、相對滑動量式和參考速率-速度差式。

開關式防滑剎車是早期的一種典型的防滑剎車,主起落架每個機輪上裝一個慣性傳感器,當飛行員踩下剎車閥,高壓液壓油經剎車閥、防滑電磁閥至機輪上液壓缸,液壓缸動作壓緊動、靜剎車盤開始剎車。如果機輪均勻減速,慣性傳感器中的慣性飛輪也均勻減速,慣性飛輪不會推動微動電門使防滑電磁閥工作,此時的剎車壓力由飛行員踩剎車閥的力度決定;如果剎車壓力太大或跑道上有積水,機輪速度突變或抱死,即機輪產生一負角加速度,當此負角加速度達到或大于設定值時,雖然機輪速度急劇降低或停轉,但慣性傳感器中的慣性飛輪在慣性作用下繼續轉動并推動微動電門使防滑電磁閥工作,防滑電磁閥工作后堵住飛行員剎車閥的來壓并釋放剎車液壓缸的剎車壓力,液壓缸活塞在回力彈簧作用下縮回,動、靜剎車盤壓緊力降低或消失,機輪又加速轉動,慣性傳感器中的慣性飛輪推動微動電門后貯存的機械能消耗殆盡,微動電門復位使防滑電磁閥失電,此時飛行員剎車閥的剎車壓力又經防滑電磁閥施加于剎車液壓缸進行剎車,而慣性傳感器中的慣性飛輪在摩擦彈簧的作用下也加速到與機輪速度對應的轉速。如此反復來實現飛機從著陸到停止或中止起飛過程的防滑剎車。國產的殲6、殲7、殲8、強5,英國的子爵號飛機、俄羅斯的伊爾-76飛機就采用了這種防滑控制系統。

相對滑動量即滑移率,滑移率定義為:

滑移率=飛機速度-機輪速度飛機速度×100%

實踐證明,當飛機剎車時滑移率保持在10%~15%時,輪胎與跑道間的摩擦系數最大,假設飛機重量恒定,則根據物理學公式:摩擦力=摩擦系數×正壓力(正壓力即飛機重力作用在跑道上的壓力),那么此時將得到最大的摩擦力,剎車效率也最高。與開關式剎車方式比較,采用此種剎車方式的飛機用速度傳感器代替慣性傳感器,用壓力伺服閥代替防滑電磁閥,在有剎車裝置的機輪(即每個主起落架機輪)和無剎車裝置的機輪(通常為前起落架機輪)均安裝一個速度傳感器,在防滑控制器中,主起落架機輪速度信號處理后得到剎車機輪速度,前起落架機輪速度信號處理后得到飛機速度,計算后若實際滑移率超過設定滑移率則防滑控制器發出指令給壓力伺服閥,釋放掉部分剎車壓力,此時剎車機輪又加速轉動使滑移率小于設定值,壓力伺服閥無控制指令直接輸出飛行員給定剎車壓力,直到實際滑移率又超過設定滑移率,如此反復進行防滑控制。波音707、A300、幻影2000等飛機采用此種防滑剎車系統。

為了提高可靠性,參考速率-速度差式防滑剎車系統省去了不剎車機輪上的速度傳感器,在防滑控制器電路中設有接受機輪瞬時速度的記憶單元即參考速度單元,所記憶的速度按設定規律衰減,同時與機輪當前速度比較,當速度差超過設定值時防滑控制器輸出與速度差大小成正比的釋壓信號給壓力伺服閥,壓力伺服閥降低剎車壓力,剎車機輪又加速轉動直到速度差再次超過設定值。波音737、波音747、波音757、波音767、F-16、A-7D、殲7E、殲8Ⅲ、強5M等飛機采用此種防滑剎車。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自動剎車技術應運而生,在飛機著陸時,飛行員只需根據跑道情況從“高”、“中”、“低”檔位中選擇需要的檔位,則剎車系統自動進行高壓力、中壓力、低壓力防滑剎車,飛行員不再踩剎車腳蹬控制剎車壓力,這樣飛機降落時一方面可以減輕飛行員的工作負擔,另一方面自動剎車非常平穩,提高了乘員的舒適性。自動剎車已應用在波音757、波音767飛機上。

3 結論

近年來,系統集成化發展迅速,有一種“先進剎車控制系統”正在發展中,它集前輪轉彎系統、方向舵操縱系統、剎車系統于一體,可望解決飛機在大側風和光滑跑道(如跑道上有水或雪)上的操縱問題。

參考文獻

[1]何永樂.飛機剎車系統設計[M].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