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藝術范文
時間:2023-03-31 17:40: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身邊的藝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很多人都認為藝術是離我們很遙遠的東西,其實并不是,只要你善于觀察,你就會發現我們身邊的藝術無處不在。“藝術”這個詞,乍一聽起來好像離我們很遙遠。因為人們總認為藝術是屬于藝術家們的,是高雅者的研究對象,很難與我們這些尋常百姓套上近乎。同學們,這個觀點是錯誤的,藝術是無處不在的,如果你真的留意一下我們身邊的生活,那些藝術處處都有。如:音樂、舞蹈、剪紙、手工編織;又如:一幅畫、一首歌、一件工藝品等等等。是啊,藝術無處不在,藝術就在我們身邊的每一處角落。
如果你是一位愛美的少女,每天出門前總要對著鏡子修飾一番:如臉部的化妝有沒有花掉,發型的變化有沒有亂掉,再看看衣服款式和色彩有沒有胡亂搭配,而這些都是精致的藝術。有一句俗話說得好:“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嗎,這美,就是我們眼中的藝術??磿彩且环N藝術,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啊,我從小到大,書就像我形影不離的伙伴,伴我成長。書如一把鑰匙,它把知識大門打開,讓我們暢游知識的海洋;書如一艘小船帶著我從無知慢慢的走向成功;書也如我的影子,無論我走到哪它都跟到哪,有我形影不離。是啊,讀書不但給予了我的課余生活,而且讓我開闊了眼見、吸收了無窮無盡的知識。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往往有許許多多的小細節不被我們重視,其實說白了,這些都是我們身邊的藝術。不過不是知名畫家手中的藝術,不是著名歌唱家唱出來的藝術,也不是設計師腦袋中的藝術。是誰說過,藝術一定是一場高雅的音樂會、一幅昂貴的世界名畫或一幅價給昂貴的字呢?我認為,一句幽默的話語、一片短小的笑話或一幅小小的涂鴉。它們都蘊含著藝術,藝術就在我們身邊!是啊,藝術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就會發現在我們的身邊處處有藝術,不管是每個陰暗的角落。藝術是要我們細心去發現的,因為每一件物品,它們都蘊含著藝術的價值。
篇2
如何實現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師生在教學上就應做到平等地對話,共同參與教學過程,教師要把重心放在學生怎樣學上面。如我在上《我喜愛的書》這一課中,從一本書《漢語言文字的規律》封面設計的欣賞開始,讓學生了解中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的象棋游戲中的楚河漢界在封面設計上的運用,把一個大大的“學”字放在書的中間,突出了最關鍵的“學”字,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書籍封面美術設計的特點。我認為指導學生學習美術既要重教,也要重學,使學生對美術產生學習的興趣。根據初中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課堂設計的過程中要善于創立欣賞、提問、討論、實踐練習等新課堂結構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此,美術教學才能使學生學會如何發現美、如何創造美,才能培養學生獨立自學的能力。
當我在課堂上隨手拿起學生文具盒、教科書、頭飾、校服等各類生活用品,并解釋這些都是實用美術范疇里的作品時,在學生驚訝的表情中提出問題:藝術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無處不在,無所不包。在教學中,我努力培養學生對美術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教育學生認識自己是生活在藝術的海洋里,引導他們從豐富多彩的材質中去發現藝術,啟發他們利用身邊的藝術去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學生在每一堂課所學到的知識點,雖沒有美院專業系統所學的全面和深入細致,但都會對他們今后生活中的美術有一定認知,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知識底蘊。
如果說身邊的各種材質是引發學生好奇心和興趣的原動力,那么動手制作就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如在《遠古的呼喚》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和學生一起創作劇本,從設置場景到啟發學生制作道具,人人都要有動手能力,我也成為群眾演員的一分子。教學形式發生了變化,運用身邊的材質教學加深了師生的友誼和相互了解。我在上七年級《橋》這一課時,發給每個學生三雙筷子,學生們拿到三雙筷子時都互相張望,不知道有什么用,還以為老師有東西發給同學們吃呢。我請同學們用這三雙筷子架設一座橋梁,同學們一下子興奮起來,各色各樣不同的橋展現在大家的面前。材料與構造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充分拓展了他們想象的空間。動手制作實現了他們學習設計的夢想,激發了他們學習美術的熱情。
篇3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的下一句是:從學者云:“苦渴無日。”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董遇傳”
原文:有人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睆膶W者云:“苦渴無日”。
譯文:附近的讀書人請他講學,他不肯教,卻對人家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闭埥痰娜苏f:“您說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沒有時間”。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撞樹為什么能健身呢?這首先要從人體的筋絡學說起。我們的祖先在2500年寫就的《黃帝內經》,就對人體經絡有了詳細的描述與講解,它說經絡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的根本,也就是說,人生下來、活下去、生病、治病的關鍵都是經絡??梢哉f是“決生死,治百病”。
經絡的主體叫經脈,是運行氣血的主要通道。人體的經脈有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如果把十二正經比作奔流不息的江河,那奇經八脈就好比水庫,十二正經將氣血輸送到全身,滋養四肢百骸,奇經八脈則為調節畜泄氣血的“水庫”,儲存和供應十二經脈的氣血,始終保持其充足的能量。
奇經八脈指有八根脈帶,其中最著名就是任脈和督脈。傳說中,人打通了任督二脈,就會功力大增,仿佛是世外高人了。一般認為,任脈起于胞宮,出于會,向前循腹里,上行于上半身的前正中,向上經咽喉,上到面部,到達眼睛下面。因任脈行于人的前正中線,“腹為陰,背為陽”,且任脈與諸陰經交會,故又稱“陰脈之海”,是血海之源。在任脈流經的腹部,有幾個養生保健的大穴位,神闕(肚臍眼)、氣海(臍下二指約1。5寸)、關元(臍下四指)等。經常刺激這些穴位,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調節人的激素分泌,對延緩衰老,保持青春起到極大作用。
督脈主要循行于人體后正中線以有頭正中線上,起于小腹內,與任脈同源,出于會,從長強穴(尾骨)沿著脊柱內上行,到后腦風府穴處進入腦內,入絡于腦。其分支行于面部,一直到嘴。另一分支與足太陽膀胱經同行,在絡男女生殖器及,向上穿過腹部中央,通過心臟,入于喉嚨,上到下頜部環繞唇口,聯絡于目之下的中央。督脈又稱“陽脈之?!保菤夂V?。同樣,督脈上分布著無數個穴位,且聯絡各個臟府,經常刺激這些穴位,同樣會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現在我們知道了一些人天天到公園或小區內,與樹過不去的原因了。撞樹有太多的好處。一般來說,生活在城市里的大多數人,基本生活是完全有保障的,天天吃魚吃肉,營養是足夠的了,也就是說,氣血是足夠運行滋養全身了。但為什么年齡不大,到處腰酸背痛,精神不振,力不從心,常患傷風感冒等“亞健康”狀態呢?原因就是經絡不通,氣血不暢,四肢百骸得不到氣血的糯養?!安煌▌t痛”,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那么怎樣撞呢?按本人多年的體會,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只要時間允許,隨時隨地可以找棵樹撞起來。當然,最好時間選擇在早晨日出以后。這時,經過陽光的照射,樹木開始釋放氧氣,最適合人們在樹下鍛煉。另外,晚飯后一段時間也是撞樹的好時辰。
樹要找棵相對大些的,最好還稍些弧形,便于與人體很好地貼近。樹不能太小,太小了樹根撞松動了,影響樹的生長,也容易棱身體。最好找棵樹齡十年以上,直徑20公分以上,四季常青樹木,這種樹根系發達,枝繁葉茂,能量充足,其長年儲存的天地精華便于被人體所吸收。
至于撞樹的方法,我本人認為,沒有太多的講究,根據各人感覺來。無論先撞背臀、后撞胸腹都一樣,只要全身各部位盡可能撞遍撞到位就行。開始時先輕一些,讓身體適應了,可以用力撞。也許有人要問,是否要注意呼吸,我認為一般不要太在意,自然呼吸就行。一段時間你找到感覺后,可以適當注意撞擊節湊與呼吸一致起來,并盡可能地用腹部呼吸,或逆腹式呼吸,這樣丹田集聚的能量會更快、更足。一般情況下,每天堅持撞上半小時左右,一周下來你定會發現自己胃口大了,睡眠好了,上班有精神了。再堅持撞下去,會發現全身的肌肉力量增加,皮膚也越發潤澤,所有亞健康癥狀消失,常年不知道傷風感冒的滋味了,你會感到成天有使不完的力氣,同事會說你好象換了個人似的。
篇5
關鍵詞:荀子;辯說;君子必辯;修身
中圖分類號:B22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87(2013)01-0123-07
荀子與孟子同為孔子歿后的先秦大儒,不過,荀子思想特重現實,強調外在的禮,與孟子“反求諸己”的理路頗為不同。一般認為,荀子學說的品格,在于講求現實和經驗。陳登元說,“荀子之真精神,以吾觀之,即在切實二字上也?!瘪T友蘭先生以孟子為儒家的“理想主義流派”,荀子則為“現實主義流派”。徐復觀先生說的更清楚:“欲了解荀子的思想,須先了解其經驗的性格。即是他一切的論據,皆立足于感官所能經驗得到的范圍之內。為感官經驗所不及的,便不寄予信任。”荀子認定天人分途,天乃是“非道德的自然之天”,所以徐復觀先生說,“由周初所孕育的人文精神,到了荀子而完全成熟。由周初所開始的從原始宗教中的解放,至此而徹底完成?!辈贿^,荀學的經驗性格并不能說明荀子是個完全現實主義的人。要理解一個人的情感,并不能以他學問的品格為唯一依據,一個虔誠的宗教徒可能寫出非常經驗主義的著作,同樣,思想極為理性的人,也可能懷有深厚的“宗教性”情感。本文試圖發掘荀子經驗性格背后的“宗教性”情感,文章的切入點,是荀子對于辯說的論述。不過需要說明,本文的“辯說”主要涉及荀子對為何要辯說、應當如何辯說的現實教導,而較少涉及《荀子》一書本身的辯說意味。兩者的差別在于,前者只是后者中的一個具體問題,后者可以涉及荀子思想的方方面面。
一、孔孟思想中的言說與論辯
語言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賦予聲音和符號以意義,是人與人之間能夠交流的前提。不過,交流的完成,可能需要更多的東西,因為按照社會心理學家的看法,交流時的“姿態”和言說的“態度”更加重要。古人對言說的看法,既型塑著傳統的思維模式,也受制于傳統的思維方式。因而,要理解荀子的辯說思想,首先需要將其放人傳統儒家的思想背景中。
撇開對著述的書面言說不談(因為這種言說可以看作日常語言行為的延伸),可以說,孔子對人在日常行為中應當如何說話非常重視。在《論語》中,孔子反復提到對“言”的要求,基本是教導人要對說話采取審慎的態度,因為這是君子的重要標準:“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論語?為政》);“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這都是說,在說話的時候,不要講自己沒法做到的話,要重視行動多于重視言語。而且,言語也是“仁者”的特征:“仁者其言也切”(《論語?顏淵》)。朱熹注曰,“切,忍也,難也。仁者心存而不放,故其言若有所忍而不易發,蓋其德之一端也?!鼻裳詣t可能亂德,故而很少能稱為仁,“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并為孔子所恥??鬃訉Φ茏拥慕虒В笏麄円爸敹拧保ā墩撜Z?學而》)。楊樹達先生指出,“謹從言堇聲者,蓋謂寡言也”,因而,“謹而信”便是要“寡言”??鬃有蕾p的,是“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論語?先進》)。不過,“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并非較高的德性要求,而是“然小人哉”,是對一般人的普遍要求。此外,言語還跟政治密切相關,突出表現在“正名”的思想上:名不正則言不順,“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論語?子路》)可見,言語作為孔門四科之一,雖然在地位上比不上德行,卻是孔子日常教導關注的最普遍話題。
當然,在《論語》中,子貢向孔子的發問很多,而子貢能言善辯,孔子要經常特別提醒他注意語言的限度,這可能是《論語》中比較多講到言語的原因之一。但孔子對如何說話的這種教導,肯定具有普遍性。因為說話是最經常的日常行為,它既是日常交流、達到相互理解的最重要手段,也是理解別人的重要途徑(《論語?堯曰》:“不知言,無以知人”)。同時,言語行為也是展現君子人格的最重要途徑之一。君子人格的最重要表現,在于其日常行為合乎禮儀的規范。因而,“非禮勿言”是為仁的重要條目(《論語?顏淵》)。對此,孔子有非常具體的教導:“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衛靈公》);“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論語?季氏》)。這都說明,言與不言,要視具體的情境要求,做出符合禮儀規范的行為。在這方面,孔子的典范形象非常明顯?!多l黨》中對孔子日常言行的記載,生動表現了其如何合乎禮儀的說話,從而表現出自身的人格力量。要獲得這種力量,當然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和修養:言詞是具體禮儀的基本組成部分,“不僅動作技能需要學習,而且正確地使用語言也要學習”。因而,學習如何說話,本身就是禮的要求。
總的來說,孔子對如何言說的教導,不僅包括對說話的要求(“言必信”),而且包括具體如何提高說話能力(“不學詩,無以言”)??鬃痈矛F實的典范,詮釋著應當如何遵照禮的要求去說話。概括來說,孔子的教導是要求慎言、少言,而且要合乎禮的要求??梢哉f,在孔子那里,如何說話本身,不僅是普通的日常交際行為,而且是實踐禮的具體方式。君子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修煉,使自己的言語行為達到禮的要求,而君子人格也正體現在能夠得體的言說中。這是一種實踐智慧。
《論語》中沒有出現“辯”字,這跟《論語》的論說方式有關。在《論語》中,孔子處于“師”的地位,出于對孔子的崇信,提問者是在“求教”,因而,孔子的話便類似一種宣諭,并不需要彼此的辯難,甚至不需要對說法的證明。因而,我們很難確切知道孔子對于辯的態度。不過,從《論語》中至少可以推測在有論辯的可能時孔子的態度。首先是孔門言志的時候,子路率先應答,而夫子哂之,原因是“為國以禮,其言不讓”(《論語?先進》),可見孔子強調與人言要謙虛禮讓,如此自不會強調與人爭辯。不過,要注意這種語境是孔門道德共同體的內部,對于持不同政見的人,孔子仍然會有辯的沖動: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論語?微子》)
聽到別人非議自己的價值立場,孔子的“欲與之言”(注意“欲”的主動意涵)自然是要為自己辯解。這種辯更多的有一種衛道的意味。
對于《論語》中大量出現的關于如何說話的教導,《孟子》書中提的不多??偟膩碚f,孟子接受孔子對言的教導,強調要言而有信,說話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并要視具體情境而定:“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之也。是皆穿之類也”(《孟子?盡心下》);“位卑而言高,罪也”(《孟子?萬章下》)。但他顯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離婁下》);“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孟子?離婁上》)。說話要符合義的要求,必要時甚至可以犧牲信的品德,顯然,在孟子的價值等級中,義高于“匹夫匹婦之為諒”(《論語?憲問》)的小信。
孟子對孔子言說思想的發展,在于他特別強調通過言語進行內在修養。孟子強調“踐形”(《孟子?盡心上》),強調“知言養氣”(《孟子?公孫丑上》),語言、聲音成為人的內在精神品格的重要體現,因而,有德者不僅要通過“知言”了解他人的人格,更要通過言語方面的修煉提升自身的品格。因而,不僅說很重要,聽也一樣重要。這種修煉在孔子那里當然可以找到源頭,但孟子將其與自己關于“心”的論說聯系在一起,特別強調內在的轉向,通過“養心”、“修身”提升自身的內在精神品格,發而出言,自然能達到“金聲而玉振之”的效果。
因而,在孔孟思想中,說話不僅是一種日常行為,而且被賦予了一種精神修煉的意味,這種訓練的基本要求是要慎言、知言,通過不斷的修養,最終達到隨口出言即能“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程度。孟子的好辯眾所周知,“外人皆稱夫子好辯”(《孟子?滕文公下》)。但對于世人好辯的評價,孟子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孟子?滕文公下》)。這說明,即使在現實中滔滔雄辯,但這大概始終不符合儒士謙遜的形象。孟子說自己的辯是出于不得已,是為了“正人心,息邪說,距行,放辭,以承三圣”(《孟子?滕文公下》),充滿了強烈的護教色彩。到了荀子那里,這種護教的意圖更直接的表現在“君子必辯”(《荀子?非相》)的教導中。
二、“君子必辯”
《論語》中孔子對言說的要求始終是要慎言,防止空言而不去實際行動,“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史記?太史公自序》)。這種品格固然比較切實,不太關注玄遠飄渺的東西,不過,把說話這種身體行為,跟君子人格的精神修煉聯系起來,經由孟子的發揮,便具有了宗教性的意味。這表現在說話成為內在精神光輝的顯現,為了達到這種光輝,需要不斷提高內在的修養。表現在行為上,這必然導致對言語的極端謹慎。因而,孟子即使非常雄辯,也要說自己的辯是不得已而為之,他明確批評擅長說服的縱橫家蘇秦、張儀不過是“妾婦之道”(《孟子?滕文公下》)??梢?,儒家對于言語的外在表現非常注意。
可是,荀子卻直白地說:“君子必辯。”整部《荀子》充滿著辯說的意味。而且,荀子對如何說服別人,有著非?,F實的考慮:“凡說之難,以至高遇至卑,以至治接至亂。未可直至也,遠舉則病繆,近舉則病傭,善者于是閑也,亦必遠舉而不繆,近舉而不傭,與時遷徙,與世偃仰,緩、急贏絀,府然若渠、栝之于己也,曲得所謂焉,然而不折傷”(《荀子?非相》)。出于這種認識,荀子在實際的勸說中,不僅有從現實利益的勸誘,甚至用災禍論達到說服的目的。乍看起來,這種做法跟縱橫家很相近。改變孔孟傳統謹小慎微的言說態度,把“辯說”作為君子的重要標志,荀子的意圖何在?這蘊含著什么特殊意義?或者是否僅僅是荀子經驗性格的自然生發?
確實,《荀子》書中對概念的細致劃分,讓人不得不嘆服其邏輯論辯能力。這還和《孟子》中的辯說方式不同,孟子直接指出具體事實中人的性情,從而讓人反求自心,唐君毅先生認為,這種不同是“宗旨”的不同:“孟子之辯,乃本人心之所同然,而以先知覺后知,先覺覺后覺,以正人心而息邪說。荀子之辯,則在維護禮義之統,即文武周公孔子之政教之統?!痹谲髯铀枷胫校Y義占據核心地位,這和注重“仁心”的孟子確實有差別。不過,從更深一層看,這種差別或許并非根本性的。在討論“孟荀之辯與默”的結尾,唐君毅先生說:“儒者不幸生在亂世,乃兼為思想家哲學家,而不能不有事于言辯,以去邪遁之辭或荀子所謂邪說辟言,亦不得已而為之事也。誠當天下有道之時,則孟荀將同歸于無言。”這就是說,孟荀同重辯,都是出于對于傳統儒家信念的堅持,是為了抵制邪說,具有很強的護教色彩。這應該沒有問題。孟子對自己辯的理由說的很明確,就是出于現實的“不得已”,《荀子》中也說,“今圣王沒,天下亂,奸言起,無執以臨之,無刑以禁之,故辯說也”(《荀子?正名》)??梢?,時代背景的刺激,是荀子提出“君子必辯”的重要原因:為了維護傳統儒家禮義,不得不起而論辯。這和孟子并無不同。
不過,荀子直接將“辯”作為君子人格的標志,這在孔孟那里恐怕很難找到。君子是儒家的一種理想人格,孔子教導學生主要是要成為君子。雖然圣人的層次更高,但也極難達到,孔子自己都說“若圣與仁,則吾豈敢?”相對而言,君子的要求更為現實。君子有兩種含義,一種是身居高位的人,另一種是有德行的人??鬃右虒У淖匀皇呛笠环N。而君子德行的體現,主要在于他對禮的踐行,他是古典生活方式的體現者?!熬颖剞q”的理由是,“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為甚焉”(《荀子?非相》)。荀子說,“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樂言之”(《荀子?非相》),這里第一個“言”字,王引之認為當為“善”,與“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對應,因而,對于傳統價值,不僅要立志實現,不僅要在行為上表現出來,而且要樂于宣講。在這個意義上,荀子更鮮明地賦予了君子另一個重要使命:傳道。荀子甚至把這作為真儒的必要條件:“凡言不合先王,不順禮義,謂之奸言,雖辯,君子不聽。法先王,順禮義,黨學者,然而不好言,不樂言,則必非誠士也”(《荀子?非相》)。他批評子夏門人說:“正其衣冠,齊其顏色,然而終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賤儒也”(《荀子?非十二子》)。然是自得的樣子,他們只顧自己,而忘記了弘毅的使命,因而受到荀子的批評。以辯說為重要手段說服別人的傳道方式,跟孔子強調人格典范的身教方式不同,也跟孟子從人性本善的角度出發寄希望于人性的自覺不同,在荀子看來,理想化的說教方式起不到實際效果,在現實中,人們不會出于對“善”的渴望而自愿服從“好”(傳統)的生活方式,而身教方式則顯然比較適合信仰共同體內部的傳道,所能影響的范圍很小。荀子則是要在一個“奸言”紛起的時代,廣傳儒家教理,因而便不得不考慮要去戰勝其他學派的思想。由此帶來的思想交鋒,已經不是共同體內部的觀點差別,而是正教與異教思想的對峙。再考慮到荀子跟“傳經”的關系,甚至有理由說,荀子比孟子更注重向共同體之外進行傳道。
前面提到,在面對不同思想時,即使是不斷強調行而戒慎言的孔子,仍然有“辯”的沖動,這很可能出于對自身信念的執著和使命感。不過從總體上看,孔子對于持不同見解的人態度很寬容,這從他強調身教而不重視言傳上也可以看出。孟子理想化的說教方式,要人反諸內心,發掘自身的性情,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繼承著孔子修身以成人格典范的思想,從自身出發,然后擴展到周圍,直至家國天下。這在后來成為儒家思想的主流。這種教導必定是精英式的,孟子期待的是能夠說服國君施行“仁政”,從而推行他的儒家教化。但荀子則自覺地要向更大的范圍傳教,所以他要求“君子必辯”,要君子更急切的“好言其所善”。儒家君子所善的,自然是傳統的生活方式,而現實主義的辯論策略,以直接說服為目的,更顯示出急切的傳道傾向。
荀子現實主義的論說策略,既出于對現實的清醒認識,也源于對人性的不信任。不過,這種手段上的現實主義并不能概括荀子的全部。從個人情感和目標來說,說荀子是理想主義者并不為過。韋政通先生指出,荀子重視辯說有兩個理由,一是對治奸言,二是宣揚禮義的價值。這相當確切地說明,荀子強調“君子必辯”有兩個層次的目的:護教和宣教。他要捍衛儒家立場,并且要傳揚儒家教義,王道理想始終處于荀子思想的最高位置。雖然儒家沒有獨立的教士制度,也很少主動向外傳教,但荀子對君子的辯說要求,仍暗含著這種傾向。在向王道理想努力時,荀子發現了言語的重大作用。不過,秉承傳統生活方式,以衛道、宣教為己任的荀子,并沒有因為現實而完全放棄傳統儒家對于言說的教導,這體現在他辯說教導中所蘊含的精神性內涵。
三、辯說之外
辯是一種特殊的言說,它發生在思想觀點不同的兩方之間,是為了維護自身的價值立場(消極的)或說服對方(積極的)而進行的有針對性的言說活動。但由于各家學說及個人認識的限度,這種辯很容易陷入“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莊子?齊物論》)的困境中。這也是儒道兩家對于爭辯都持戒慎態度的重要原因:爭論很可能陷入意氣之爭,雙方自說白話。因而,正常論辯的進行,一定要基于雙方共同認可的基礎,按照公認的推論形式,才可能產生論說的有效性。因而,要發展論辯,必定會發展邏輯的思維形式,重辯的墨家學派發展了中國古代的邏輯思想。荀子亦極重邏輯理性,重視“類”的概念,《荀子》書中對概念的界定相當細致。在這方面,荀子跟墨子相似。
不過,真正的論辯不會落于純粹的語言層面,而必定要將所堅持的信念落實在具體的行為表現中。前面提到,孔、孟正是把言語行為作為生活方式的重要表現,因而強調謹言語,強調言要合于義。那么,荀子強調的“君子必辯”,和儒家的傳統信念是否沖突?
儒家重視行為的合宜性,將生活世界中的日常行為作為修身成德的主要途徑,因而必然注意言說的實踐品格,強調不同情境下言語的合宜性,這在儒家是通義,荀子自然不會反對。荀子說,“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故知默猶知言也”(《荀子?非十二子》)。因而,辯說雖然面向更廣的范圍,但也不是對所有人都會進行。
告者勿問也,說桔者勿聽也,有爭氣者勿與辯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而后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后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后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荀子?勸學》)
這段話的后半部分我們很熟悉,前文引了《論語》中類似的話。前半部分表明,荀子努力避免讓辯說成為一種意氣之爭,君子“辯而不爭”(《荀子?不茍》),因而,言道與否,還要取決于聽者的反應。荀子充分發掘了言語對于護教和宣教的重大作用,但也對言語可能帶來的傷害非常自覺。“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無所履者,凡在言也”(《荀子?榮辱》);“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勸學》)??梢?,荀子對于言語的看法,仍然繼承著孔子的教誨。
荀子強調的現實主義論辯策略,很像縱橫家的善辯,不過,二者之間有著本質差別??v橫家的辯說不在意事情的對錯,也不關注辯說可能產生的道德后果,他們的目的就是說服別人,荀子評價他們說:“巧敏佞說,善取寵乎上,是態臣者也”(《荀子?臣道》)。換言之,他們沒有“道義上的信念、原則和擔當,只熱衷于獵取自身的功名利祿”。但在荀子看來,辯說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君子的辯說是為了宣明禮義的內在價值,而絕不能只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小人辯言險而君子辯言仁也”(《荀子?非相》)。辯說不是為了表現自己的口舌之利,“辯而不辭”(《荀子?不茍》)是君子的特征。因而,辯說并非是為了說服什么都可以說,“言必當理……凡知說,有益于理者為之,無益于理者舍之,夫是之謂中說”(《荀子?儒效》)。在這個意義上,君子的辯說是“知道守道之精神之表現”,體現的是君子的“風度和人格”。因而,荀子賦予辯說的,仍然是儒家的君子人格。談到“談說之術”時,荀子教導說:“矜莊以蒞之,端誠以處之,堅強以持之,分別以喻之,譬稱以明之,欣歡芬薌以送之,寶之、珍之、貴之、神之,如是則說常無不受”(《荀子?非相》)。在這里,辯說不僅僅是口的行為,而且涉及容貌、態度、意志和心靈等各個方面,因而,有學者指出,“荀子言君子辯說懷持虔敬、莊重之情,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辯說本身并非只是知性之認知,而表示出此辯說同時也是對先王之道、禮義之統的親歷和重溫”。辯說活動中蘊含著儒家傳統的精神價值。
因此,辯說的意義不止于說服,也一定是荀子非常重視的修身的重要途徑。修身在儒家是共識,通過修養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從而達到與天地參的境界。不過,在修身的進路上,由于對人性看法的差別,孟子和荀子有很大不同。孟子認為“萬物皆備于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孟子?盡心上》),強調通過發掘本心中內在的善端,擴而充之,就能達到“上下與天地同流”的境界。荀子認為人性惡,順著人性的欲望只會引起紛爭,因而需要禮的節制:
凡用血氣、志意、知慮,由禮則治通,不由禮則勃亂提侵。食飲、衣服、居處、動靜,由禮則和節,不由禮則觸陷生疾。容貌、態度、進退、趨行,由禮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違,庸眾而野。(《荀子?修身》)
辯說由于面向意見不同的思想群體,因而更容易陷入血氣沖動之中,這種活動如果不用禮來節制,便只能淪為小人之辯:“聽其言則辭辯而無統,用其身則多詐而無功,上不足以順明王,下不足以和齊百姓,然而口舌之均,瞻唯則節,足以為奇偉偃卻之屬”(《荀子?非相》)。這類辯者正如縱橫家一樣,巧言令色足以說服別人,卻徒為口舌之利,無益于王道政治。儒者要達到的是“君子之辯”、“圣人之辯”:
不先慮,不早謀,發之而當,成文而類,居錯遷徙,應變不窮,是圣人之辯也。先慮之,早謀之,斯須之言而足聽,文而致實,博而黨正,是士君子之辯也。(《荀子?非相》)
在另一個地方,荀子也提到,“故多言而類,圣人也;少言而法,君子也;多少無法而流湎然,雖辯,小人也”(《荀子?非十二子》)。荀子這里區分的三種言談和論辯,并非僅僅是一種現實的描述,而是在指明一種修身的層次:通過以禮節制自己的言辯,免于淪為小人之辯,又要在“先慮之,早謀之”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通過學,“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也”(《荀子?勸學》),最終達到“發之而當”的境地。荀子相信,人人都可以達到圣人的境地,“涂之人可以為禹”(《荀子?性惡》),這和孟子的信念完全一致。只是孟子更注重對本有良心的擴充,而荀子則強調師法的重要作用,強調學的過程。荀子把辯說作為君子的必然行為,在這種身體活動中,君子要展現出禮義的光輝,不僅用來說服他人,更要通過這種活動,提升自己的修養。圣人之辯的“不先慮,不早謀,發之而當”,類似于孔子所說“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因而,荀子的“君子必辯”并未離開傳統儒家的生活方式。在荀子那里,辯說作為一種身體活動,不單體現著禮義的價值,也是君子修身的一個途徑,它與古希臘的哲學論說一樣,不單純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精神修煉的過程。通過不斷的學習,從“小人之辯”提升到“君子之辯”、“圣人之辯”,儒家君子修身成圣的過程得到全部展現。因而,辯說作為一種行為,包含著深厚的精神性內容。
四、結語
篇6
一、題跋藝術的地位和作用
題跋的“題”,本意是前額、額頭,“跋”的本意是用足踏。一指頭(前),一指后(末)。其后,寫出書籍、書畫、碑帖前面的文字,便稱題,寫在后面的文字便稱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足部》云:“題者,標其前,跋者,系其后也”。往后,在書畫作品上題字,便約定俗稱為題跋。
讀中國美術史可知,宋代文人畫開始在畫上題詩、詞、文,如畫意不足,詩文以補之。嗣后元代此風大盛,明清因之,且發揚光大大為發展,甚至有作品上畫僅占百分之二十,而題跋“款”占領“百分之八十”的地盤。畫上題跋形成于宋代可謂事出有因。宋時機構臃腫,文官劇增,人浮于事,無所事事便作畫自娛;而又因是文人,有文化,便將畫筆不易表達,不好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寄托于自己擅長的能詩善文的“專長”之上,也即題跋之上。自此,題跋便成為中國畫的傳統,也使中國畫更加人文化,文化化。正因為詩、詞、文是文人的“專利”,畫作上要以詩、詞、文來題跋,順理成章要求畫家必須是文人,必須有文化,善文且善書法。這是中國畫的進步,也是中國畫大異于其他畫種的獨有的“中國特色”。
首先,繪畫實際上是一畫家的自身情感的宣泄和表達,或者說繪畫藝術就是畫家情感的外化載體。這種外化有著繪畫自身獨有的藝術屬性,西畫中的油畫、水彩畫、版畫等皆不題跋,所畫或風景或人物或靜物表達的到底是何思想,只能由觀者自行觀察和揣猜。而有題跋的中國畫則“先進”多了,也“方便”多了,畫作所表達的內容和思想便“躍然紙上”。
其次,題跋不僅僅是表達畫境的“說明文”,更可借助它深化主題,提升畫作意境。如齊白石畫過一幅《偷桃圖》,他在畫中題上“既偷走,又回望,必有畏懼,倘是人血所生,必有道義廉恥”,則表達了“偷桃者”不顧廉恥又欲維護廉恥(害怕被人發現)的復雜心理,還表達了畫家對“偷桃者”的嘰誚與鄙視。同一幅畫,題跋不同,其主題思想和意境迥然有異,可見題跋在畫作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直接表達和掌控著畫作的審美取向和思想內核??梢哉f,題跋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有時候甚至超過畫作的價值。從這個角度而言,題跋可視為畫作的靈魂和生命。
再次,題跋的位置得當,布局合理,成為整幅畫作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還可平衡畫面,美化畫面。而如果書法精妙,畫與書相映爭輝,更可進一步增強藝術感染力,提升畫作的藝術品位和藝術價值。
二、題跋在當今畫壇黯然失色的原因分析
造成題跋在當今畫壇黯然 失色的原委,一是當今畫人的文化水平是歷史上最弱的時代即當今畫人并非“文化化”。上世紀的中國大部分時間里在進行社會革命,競相從西方的思想武庫中尋找求救中國的“利器”,在較長時間還將華廈傳統文化視為“糟粕”予以摒棄,從而造成民族傳統文化事實上處于“大面積”削弱和淡化狀態,這就無可挽回地引發了傳統文化薄弱的后遺癥?;钴S在中國畫壇的當代畫人,大多無可避免地患上了這種“后遺癥”。傳統文化缺失,自然引起題跋缺失文化。二是與國家教育制度“息息相關”。勿庸諱言,我國的教育制度上有點“重外輕內”,長期以來將外國的語言視作比國語更重要,中文不通沒關系,外語不過關,升學、晉級、評職稱都亮紅燈。這樣的教育制度造成一代人輕視中文,而自小就將主要精力和時間去鉆研畫技的一代畫人,自然更不重視對中文的研習。中文知識不豐富,還能在畫上題寫具有文化含量,雋永意境的題跋?三是畫人自身的原委。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誕生”了一大批“唯錢是舉”的“新興畫家”,他們忙著學點繪畫技巧,急功近利,有的甚至二十出頭就忙著出書,辦展覽,千方百計抬高自己的身價,沽名釣譽。如此這般,當今熱鬧非凡的畫壇難覓幾位題跋高手,也難覓幾幅真正有份量、有價值的題跋畫作,自然是毫不足怪的事情了。
三、題跋如何方能重放異彩
中國畫作為文人畫,作為“陽春藝術”,其最能體現“中國特色”的題跋卻日漸衰落,走入低谷,這是時代、社會、人民所不愿看到和所不能接受的。象陳傳席先生“高呼題跋”一樣,我在這里亦要“高呼題跋”,要隨著時代前進的步履再攀高峰,從而更加完美地彰顯中國畫獨有的藝術魅力。
1、“二分畫畫,二分寫字,六分讀書”
已故著名花鳥畫家王憨山先生曾經留下一句“二分畫畫,二分寫字、六分讀書”的至理名言。王憨山不僅開創了一代“重拙大”畫風,亦是當今畫壇舉世矚目的少數幾位當代題跋頂尖高手之一。像他這樣文化底蘊相當深厚的畫家,尚且將畫畫與寫字擺在同等位置,而把“讀書”強調到了“六分”的高度,足見讀書對于繪畫是何等之重要。同時,“二分畫畫,二分寫字,六分讀書”的“三分法”,亦強調畫好也要書法好,二者同等重要。書法好,以書法筆意入畫,畫才能更傳神,更有意蘊。
2、修身養性長期積累
有道是畫如其人,題跋作為畫作的“畫龍點睛”藝術,既是畫家自身理性思維與審美思維的綜合體現,也是自身素質、學養和情懷的綜合反映。有好的人品,才有好的畫品,也才會有好的題跋。也就是說,錘煉人品,修身養性是我們尋求高深和美妙題跋藝術的“必經之路”。題跋學問豐厚而高深,決不可能一蹴而就,急于事成,急功近利,只能讓題跋藝術化為烏有。要想題跋藝術高超,必須在不斷錘煉人品,不斷提高學養,不斷摸索畫技、書技的實際中,去點點滴滴的日積月累地慢慢積累和提高。舍此別無坦途和捷徑。
3、努力探索題跋藝術規律
篇7
【摘要】目的 探討異位妊娠圍手術期的中西醫結合辯證施護的效果。方法:以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的方式評價中西醫結合辯證施護的滿意度。結果:在護理工作中實施的中西醫結合辯證施護方法如辯證施膳指導、情志調護、康復指導等,病人及家屬的滿意率分別達到98.83%,明顯高于其他幾項。結論:異位妊娠圍手術期的中西醫結合辯證施護是一門綜合的整體護理模式,通過辯證施護,克服護理工作的盲從性、隨機性,積極配合臨床醫療技術,主動施護,使護理質量顯著提高。
【關鍵詞】異位妊娠 中西結合 辯證施護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ctopic pregnancy Perioperative Medicine Nursing dialectical effect.Methods: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survey approach to evaluating the dialectical Medicine Nursing satisfaction.Results: In the care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ialectical method of nursing facilities, such as dialectical meal guidance, emotional nursing, rehabilitation and guidance, the patient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rates were 98.83%,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everal other.Conclusion: Perioperative ectopic pregnancy in the dialectic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is a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model as a whole, through the dialectical nursing, to overcome the care of blind obedience, random,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clinical medical technology, nursing initiative to make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Key words】ectopic pregnancy perioperative nursing dialectical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通過對86例異位妊娠圍手術期的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辯證施護,效果顯著?,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異位妊娠患者45例,年齡16 ~42歲,平均26.7歲。異位妊娠未破裂25例,破裂出血伴休克61例; 辯證分型[1]瘀血結聚28例, 氣虛血瘀15例,氣隨血脫43例。
1.2 辯證施護方法:86例異位妊娠均采用了手術治療,在圍手術期給予中西醫結合辯證施護,以辯證施膳指導、情志調護、康復指導為重點考核內容。
1.3 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2],將辯證施護的主要內容入院宣教、基礎護理質量評價、技術操作水平評價、護理服務工作態度、辯證施膳指導、康復指導、情志調護、護患溝通、健康教育共9條,每條以優、良、中、差作為考核分數,最后以優、良、中作為滿意求出滿意率反饋給科室。
2 結果
表1 兩組藥液在腸內保留時間比較(x±s,h)
內容 入院宣教 基礎護理質量評價 技術操作水平評價 護理服務工作態度 辯證施膳指導 情志調護 康復指導 護患溝通 健康教育
滿意率% 84.88 91.86 87.21 88.37 98.83 98.83 98.83 90.70 83.71
從結果來看,病人及家屬對實施的辯證施膳指導、情志調護、康復指導滿意率分別達到98.83%,明顯高于其他幾項。最低的是健康教育,滿意率為83.71%。
3 辯證施護重點
3.1 瘀血結聚的施護措施:
3.1.1 情志調護:醫護人員應以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語言安慰病人,使其保持心境平靜,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以助疾病康復。
3.1.2 辯證施膳:飲食宜營養豐富,易消化,如瘦肉湯、雞蛋、豆制品、新鮮蔬菜,可食用桃仁粳米粥、三七藕蛋羹、豬肉三七羹。用桃仁10-15g,煎湯代茶或玫瑰花瓣10g沸水沖泡代茶以活血散瘀,忌濃茶、酒、咖啡及辛辣肥膩食品,慎生冷之品。
3.2 氣虛血瘀和氣隨血脫的施護措施:
3.2.1 情志調護:病人多因內出血或可能手術而恐懼,未生育則擔心會喪失生育能力,故應主動關心病人,詳細解釋病情,說明手術的必要性和術中、術后注意事項,以及預后情況,給病人安全感,消除其緊張情緒,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
3.2.2 辯證施膳:神志清醒時清淡富營養,可食桂圓蓮子粥、黃芪粥。病危需要手術治療暫禁飲食,術后繼續可食桂圓蓮子粥、黃芪粥等食物。
3.2.3 中醫藥急救:病人腹痛拒按,陰道出血量多,面色蒼白,冷汗淋漓,血壓下降,反應遲鈍,四肢厥冷,脈微欲絕,后穹窿穿刺抽出的不凝固的血液應立即報告醫生,給以補氣回陽救護,參附注射液靜脈滴注;生脈注射液靜滴至血壓穩定;同時針刺人中、涌泉、足三里強刺激不留針,可針刺關元、氣海、血海、合谷、三陰交等;并作好手術前各項檢查及準備。
3.3 基礎護理重點:
3.3.1 術前病人應平臥、保暖,休克病人取頭低位,并給氧氣吸入;禁飲食,禁灌腸及腹部熱敷;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神志、陰道出血等情況,并詳細記錄;建立靜脈通道,必要時建立多組靜脈通道,遵醫囑配血、或輸血;備皮、導尿、更換清潔衣服,取下各種裝飾品,遵醫囑術前用藥。
3.3.2 術后病人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保暖,必要時可給氧或床旁心電監護;生命體征監測;各種管道及切口的管理;術后禁食24h后,可遵醫囑進全流飲食,排氣進半流飲食,排便后改為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營養,忌生冷、辛辣,厚膩之品;術后腹部脹氣,可針刺足三里,大腸俞等穴,可服術后方(生大黃9g、玄明粉9g沖入,枳殼12g包煎,生甘草3g)水煎服,以促進腸蠕動及排氣。
4 討論
異位妊娠圍手術期的中西醫結合辯證施護是一門綜合的整體護理模式,則是應用中醫理論知識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護理方法,堅持四診合參辯何病、何證。然后根據何病、何證確定相應的護理措施。方法各不相同,但本質則是堅持了“以病人為中心,以人為本”的整體出發,遵從心理、社會、疾病三要素方面作出辯證施護計劃[3],從而達到主動的、連續的護理和有效照顧。我們將情志調護、辯證施膳、康復指導、中醫藥急救作為屬于急危重癥的異位妊娠圍手術期臨床辨證施護的重點應用與臨床,以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的形式加以研究,從結果來看,病人對實施的辯證施膳指導、情志調護、康復指導滿意率最高,我們分析原因有以下3點:1、中醫護理內容貼近老百姓的生活,容易得到病人的理解,異位妊娠伴休克屬急危重癥,如何做好飲食指導,家屬不清楚,所以圍手術期的辯證施膳指導最受歡迎;2、中醫護理內容老百姓的實用強;3、中醫護理內容老百姓自己可操作性強。健康教育滿意率低的原因可能為我們在實施是過程中應用大量的醫學術語,病人不易理解有關。
通過我們的辯證施護,顯著提高患者及家屬及病人的滿意程度,克服了以往護理工作的盲從性、隨機性,積極配合臨床醫療技術,主動施護,使護理質量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莉萊,何世銀主編,中西醫結合護理學[M],同濟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1995
[2] 葉愛琴.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分析與對策[J].東南國防醫藥.2010,12(5)447.
篇8
關鍵詞:觀賞植物;深山含笑;花部;變異
中圖分類號:Q949.7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08-2023-08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08.027
Abstract: 65 flowers from 10 plants of Michelia maudiae Dunn in Kunming arboretum were obser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erical, size characters and morphological of their floral parts are varied. There are flower brachyblast with 3 to 5 spathe-like bract scars, tepals 8 to 12, stamens 47 to 97, carpels 15 to 42, 2 to 13 ovules per acarpel. The length of internodes of floral brachyblast was 0.09~2.23 cm; peduncles 0~0.34 cm; length of tepals was 4.33 ~8.72 cm, and width 1.27~5.49 cm; length of stamens 1.00 ~2.34 cm, anthers 0.47 ~1.82 cm, connectivums 0.06 ~0.35 cm, carpels 0.36 ~0.77 cm, stigmas 0.2~0.5 cm. The color of receptacles is light green, yellow or fuchsia. Tepals are obovate, spathulate, oval or lanceolate in shape, white or light yellow, sometimes with yellow or purplish red flush in color. The numerical variance coefficient of floral parts is 7.24%~792.39%. The variance of foliiform scales(244.23%) and the 4th whorled tepals (792.39%) is huge. The variance coefficient of size characters is 13.99%~72.28%; among which the variance of peduncle is the biggest (72.28%). Fo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the variance coefficient is 20.01%~55.64%. The mutation variations mainly occurred in iris flowers (48.79%), the iridescence of tepals (50.60%) and the shape of tepals (55.64%).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variations of M. maudiae flowers mainly occur among strains, and the morphological diversity is very abundant. The research provide basis for the breeding of ornamental individuals or new varieties.
Key words: ornamental plant; Michelia maudiae Dunn; floral part; variation
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 Dunn)又名光葉白蘭、莫夫人含笑,為木蘭科(Magnoliaceae)含笑屬(Michelia L.)的常綠喬木,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和貴州等省(自治區)海拔600~1 500 m的密林中。其樹形優雅,花白色艷、芳香,是優良的用材、香料、藥用等多用途樹種,更是中國特有的觀賞樹種[1]。目前,有關深山含笑的植物生理學[2-7]、細胞學[8-10]、孢粉學[11,12]、植物生殖生態學[13]、植物化學[14-17]、植物生態學[18]、栽培學[19-23]等方面的報道很多,但有關深山含笑花部性狀變異的研究卻鮮見報道。為了掌握深山含笑的花部性狀變異情況,試驗探討了深山含笑的花部性狀變異規律,旨在為其分類學、新品種選育等科學研究和開發利用提供基礎數據。
1 材料與方法
在昆明樹木園栽培的深山含笑居群中,選擇株號為A01、B08、B17、B18、B32、C23-1-1、C23-1-6、G1-3、G1-4、G3-3等10個單株的花為觀測材料,其中A01、B17、B32每株采10朵花,其余7株每株采5朵花,共65朵花。觀測每朵花各花器的數量、大小和形態等性狀,共有51個性狀。除雄蕊和心皮隨機抽取10朵進行觀測外,其余均用全部65朵花觀察測量。為了方便統計分析,對花部形態等質量性狀進行編碼量化,具體見表1。對所有觀測所得的性狀數據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軟件處理并作圖,并用SPSS 10.5軟件作方差分析,探討其生物學意義。
2 結果與分析
2.1 深山含笑花部花器數量性狀變異
深山含笑花部花器數量性狀變異情況見表2。從表2結果來看,深山含笑的葉狀鱗片數和第四輪花被片數的變異系數極大,分別為244.23%和792.39%,按照司馬永康等[24]對變異系數的分級標準,說明這2個性狀的數量極不穩定;而花被片輪數、花被片總數、第一輪花被片數、第二輪花被片數、佛焰苞狀鱗片數、雄蕊數、第三輪花被片數、胚珠數、花短枝節間數和心皮數等的變異系數小,在7.24%~22.66%,表明其數量性狀相對穩定。從花器數量性狀的均方和F值來看,株內變異大于株間變異的只有第一輪花被片數,其變異不顯著。其他各花器數量性狀的株間變異都大于株內變異,其中葉狀鱗片數、花短枝節間數、花被片總數、第三輪花被片數、雄蕊數和心皮數的差異極顯著,佛焰苞狀鱗片數和胚珠數的差異顯著。
深山含笑花部花器數量性狀的變異情況分別見圖1、圖2。從圖1可以看出,花被片3輪出現的頻率最高,為95.40%,第一、第二、第三輪花被片均以3枚出現的頻率最高,分別為92.30%、89.20%和84.10%,第四輪花被片常不出現;花被片總數以9片的出現頻率最高,為80.00%。葉狀鱗片數出現的頻率為85%。花短枝節間數多為3節,占55%。佛焰苞狀鱗片數多為4片,出現頻率為60%。心皮數多在18~33枚,頻率為25.81%~29.03%。在雄蕊數中,52~72枚的出現頻率最高,為23.81%~26.98%,72~92枚的出現頻率較高,為14.28%~17.46%。胚珠數是5~11枚的出現頻率高,可達90.65%。
2.2 深山含笑花部花器大小性狀變異
深山含笑花部花器大小性狀變異情況見表3。根據表3的變異系數來看,僅花梗長的變異大,變異系數為72.28%。藥隔長、雌蕊群長、雌蕊群徑和花短枝節間長的變異系數較大,變異較穩定,變異系數在27.53%~43.99%。其余的心皮長、第一輪花被片長寬比、雄蕊長、第三輪花被片長、第二輪花被片長寬比、柱頭長、第一輪花被片長、雌蕊群柄徑、花被片長、花被片長寬比、第二輪花被片長、花梗徑、藥室長、第三輪花被片長寬比、雄蕊長寬比、第一輪花被片寬、第二輪花被片寬、花短枝節間徑、花被片寬、雌蕊群柄長、第三輪花被片寬和雄蕊寬等性狀相對穩定,變異系數在13.99%~23.15%。
深山含笑花部大小性狀的變異情況分別見圖3、圖4、圖5、圖6、圖7。從圖3可見,花被片長寬比及第一、第二、第三輪花被片長寬比在1.40~1.80出現的頻率最高,分別為71.24%、82.91%、68.53%和61.16%。雄蕊長寬比在6.70~10.70出現的頻率最高,為89.85%。從圖4可見,花被片長及第一、第二、第三輪花被片長在4.60~5.80 cm分布最高,出現頻率分別為70.07%、67.84%、66.00%、71.35%?;ū黄瑢捲?.20~3.80 cm出現的頻率最高,是84.11%。第一輪花被片寬在3.00~4.20 cm出現的頻率最高,占76.39%。第二輪花被片寬主要在2.60~3.80 cm出現的頻率最高,為73.09%。第三輪花被片寬在2.20~3.80 cm出現的頻率最高,為83.50 %。從圖5可見,花短枝節間長在0.40~0.80 cm出現的頻率最高,占83.25%。雌蕊群柄長在0.60~1.00 cm出現的頻率最高,為75.93%。雌蕊群長主要集中在1.20~1.40 cm,出現頻率為62.50%。雄蕊長有94.44%都出現在1.20~1.80 cm。藥室長有77.93%出現在0.80~1.00 cm。雌蕊群徑則有57.81%都出現在0.60 cm附近。從圖6可見,花梗徑在0.60~0.78 cm出現頻率最高,達79.08%?;ǘ讨濋g徑在0.36~0.48 cm出現頻率最高,為80.21%。花梗長在0.00~0.18 cm出現頻率最高,為95.34%。柱頭長0.30~0.36cm出現的頻率最高,為62.50%。心皮長在0.42~0.54 cm出現的頻率最高,為68.50%。從圖7可見,雌蕊群柄徑和雄蕊寬在0.11~0.19 cm出現的頻率最高,分別為82.82%和83.32%。藥隔長則集中出現在0.13~0.17 cm,出現頻率為70.32%。
從表3的深山含笑花部花器大小性狀均方和F值可知,花器大小性狀的株間變異均大于株內變異,且差異均為極顯著。第四輪花被片因僅測得一片花被片,所以無法計算有關數據。
2.3 深山含笑花部花器形態性狀變異
根據觀察結果,在深山含笑花部花器形態中,有些性狀沒有變異,如花短枝和花托全無毛被,胚珠位置全為內側生,胚珠全為二列排列,心皮全都軟而較薄,雄蕊群顏色均為乳白色,花絲和雄蕊頂部全為紫紅色,而其余性狀則多少有些變異,具體變異見表4。從表4看到,深山含笑的花被片暈色和花被片形狀變異系數大,分別為50.60%和55.64%,說明其性狀不穩定?;ㄍ蓄伾⒋迫锶侯伾?、假總苞片形狀、花被片頂端形狀、柱頭顏色、花朵底色、花被片底色和花朵暈色的變異系數較大,變異系數在26.91%~48.79%,性狀較穩定。雄蕊形狀和花短枝著生位置變異系數分別是20.01%和21.80%,性狀相對穩定。
深山含笑花部花器形態性狀的變異情況分別見圖8、圖9。從圖8可見,花朵底色與花被片底色出現頻率相似,微黃和白色的出現頻率相差不大,花朵底色分別為52.73%和47.27%,花被片底色分別為59.70%和40.30%?;ǘ鋾炆珶o或帶紫紅暈的出現頻率較大,分別為69.09%和23.64%。花被片暈色無、帶紫紅暈和帶黃綠及紫紅暈3種的出現頻率較大,分別為31.56%、22.43%和36.12%。雌蕊群和花托多為綠色,頻率分別是70.60%和71.00%。柱頭顏色帶紫紅的占78.60%。從圖9可見,有94.70%的花短枝著生位置為腋生。85.00%的假總狀苞片為佛焰苞狀?;ū黄螤顒t多為倒卵圓形,出現頻率占68.00%?;ū黄敹诵螤疃酁榧奔?,出現頻率占70.00%。雄蕊形狀多為披針形和條形,分別占35.90%和62.40%。
從表4的深山含笑花部形態變異均方和F值來看,其株間的變異大部分大于株內的變異。除花短枝著生位置、柱頭顏色的變異差異不顯著外,其余變異均為差異極顯著。
3 小結與討論
3.1 深山含笑花部特征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深山含笑的花短枝節間長0.09~2.23 cm,花短枝節間徑0.33~1.05 cm,有2~4節?;ū黄?~12片,2~4輪排列,無毛,底色微黃或白色,暈色無或紫紅色、黃色或紫紅色和黃色,倒卵圓形、匙形、卵圓形或披針形,長4.33~8.72 cm,寬1.27~5.49 cm,頂端圓或急尖,鮮見漸尖、截形和凹尖。雄蕊47~97枚,長1.00~2.34 cm,寬0.09~0.28 cm,黃色,花絲紫紅,條狀或窄三角狀,偶見披針狀和長橢圓狀,在花托上螺旋排列。雌蕊群錐狀或狹橢圓體狀,綠色或淡綠色,無毛,雌蕊群長0.96~2.76 cm,雌蕊群徑0.28~1.60 cm;雌蕊群柄長0.51~1.66 cm,雌蕊群柄徑0.15~0.32 cm;柱頭顏色紫紅或淡綠,長0.2~0.5 cm;心皮15~42枚,在花托上螺旋排列,無毛。
《中國植物志》和《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等文獻記載深山含笑花被片為9片,環狀苞片脫落痕3個,外輪花被片長5~7 cm;寬3.5~4.0 cm,雄蕊長1.5~2.2 cm,藥隔長1~2 mm,雌蕊群長1.5~1.8 cm,雌蕊群柄長5~8 mm等[1,25]。這些花部描述與試驗結果相比,無論從形態類型和數量、還是從大小的范圍上來看,均較少或較小,這可能是觀測樣本數量太少的緣故。今后有必要在增加觀察樣本數量的基礎上,對更多的居群進行調查研究,以進一步掌握深山含笑花部的變異范圍。
3.2 深山含笑花部性狀的演化
在花部的結構中,花被片數及其基數是雙向演化的,花被片及其基數為中是較原始的,而多或者少則較進化[26]。試驗觀察到深山含笑花被片數為8~12片,2~4輪排列,其中9片和3輪出現的次數最多,是最原始的,與單性木蘭雌花的花被片(11~13片內外層異形)相比,深山含笑這一性狀較為原始。深山含笑花被片數的變異主要來自第四輪花被片的有無。而第四輪花被片的形成,推測可能是由于雄蕊瓣化所致。
在木蘭科植物中,心皮的演化方式是單向的[27]。心皮多數為祖征,心皮少數為衍征。深山含笑心皮數15~42枚,少于毛果含笑心皮數(47~81枚)[28],但多于云南含笑心皮數(8~20枚),是較為進化、但不是最為進化的類群。
與木蘭科的其他植物相比。深山含笑數量性狀的特征較云南含笑的原始[29];與鵝掌楸相比較,深山含笑的雄蕊數量這一特征較原始,但其心皮數特征則較鵝掌楸進化;與煥鏞木比較,深山含笑的雄蕊數這一性狀較之進化,其余性狀都相對原始;與大果木蓮相比,觀察到的深山含笑數量性狀中,雄蕊數和心皮數2個特征都較大果木蓮進化。就數量性狀而言可以看出,在這5種木蘭科植物中,云南含笑和煥鏞木為其中最為進化的,大果木蓮則是其中最為原始的,而深山含笑與鵝掌楸相比,各自都具有一定的進化性狀和原始特征。由上述性狀演化特點可以看出,深山含笑居群的花部性狀存在異步演化的現象,一些較進化的性狀和較原始的性狀同時存在。如花被片數、胚珠數和心皮數在含笑屬中就顯示出較為原始的特征;而花短枝、雌蕊群無毛被,雌蕊群柄的出現與木蘭科其他一些類群相比又顯得相對進化。
3.3 深山含笑花部變異特點
在試驗研究的51個性狀中,有43個性狀差異極顯著,2個性狀差異顯著,除第一輪花被片數和花短枝著生位置外,所有株內變異均小于株間變異。這表明深山含笑的變異主要存在于株間。深山含笑的花部變異存在于其數量、大小和形態性狀中,但這些變異均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范圍內。經觀測,發現變異極大的性狀有葉狀鱗片數和第四輪花被片數;變異大的性狀有花梗長、花被片暈色和花被片形狀;變異較大的性狀有藥隔長、雌蕊群長、雌蕊群徑、花短枝節間長、花托顏色、雌蕊群顏色、花朵底色、假總苞片形狀、花被片頂端形狀、柱頭顏色、花被片底色和花朵暈色;變異小的性狀有花被片輪數、花被片總數、第一輪花被片數、第二輪花被片數、佛焰苞狀鱗片數、雄蕊數、第三輪花被片數、胚珠數、心皮數、花短枝節間數、心皮長、第一輪花被片長寬比、雄蕊長、第三輪花被片長、第二輪花被片長寬比、柱頭長、第一輪花被片長、雌蕊群柄徑、花被片長、花被片長寬比、第二輪花被片長、花梗徑、藥室長、第三輪花被片長寬比、雄蕊長寬比、第一輪花被片寬、第二輪花被片寬、花短枝節間徑、花被片寬、雌蕊群柄長、第三輪花被片寬、雄蕊寬、雄蕊形狀和花短枝著生位置。這一研究結果為深山含笑優良單株選育的可能性及其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科學的依據。
花梗長度的變異是由于部分花梗的劇烈短縮,直至為0所致。這也在唐浩君等[30]對多脈含笑的研究中有過類似的報道。這種劇烈短縮有可能是植物的花芽為了越冬、適應冬季極低氣溫的結果。花朵及花被片暈色的變異也較大,在觀察中,發現部分植株的花朵無暈色或稍帶紫紅暈和黃暈,較大的性狀變異說明居群內的形態多樣性豐富,這一現象的發現為不同花色的育種、優良單株的選擇提供了可能。第三層花被片數的變異也較大,其多少影響到花朵的層次感。在之前的一些研究[31,32]中指出,木蘭科的一些類群雄蕊被片化,發育成花被片,這與此次研究中得到的結果相符。我們觀察到第三層花被片大多較小、較窄,花被片形狀的變異較大。同時,雄蕊寬和藥隔長的變異較大也在暗示雄蕊被片化的現象,經觀察,能夠找到不同程度變寬的雄蕊,且藥隔長一定程度上也隨雄蕊寬度的增加而變長。試驗結果表明,深山含笑花部決定其觀賞價值的主要部分均存在較大的變異,形態上具豐富的多樣性,這為深山含笑通過選育,育出花朵重瓣、花色多變的品種提供了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179-180.
[2] 王旭軍,吳際友,廖德志,等.長沙市城市森林樹種深山含笑光合特性研究[J].林業科學,2008,6(6):120-123.
[3] 張文婷,任 越.深山含笑一年生播種苗生長發育規律及育苗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4):1819-1820,1823.
[4] 黃日奎.深山含笑實生苗苗高生長規律及育苗技術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2):87-88,97.
[5] 許建新,張金像,許 涵,等.深山含笑對酸雨脅迫的適應性研究[J].廣東林業科技,2007,23(1):22-27.
[6] 嚴 理,陳銘顯,劉延男,等.鹽脅迫對深山含笑苗木生長及生理指標的影響[J].林業科技,2013,38(4):14-17.
[7] 史曉華,俞仲`,金水泉.深山含笑種子休眠生理的初步研究[J].植物生理學通訊,1986(3):17-19.
[8] 張新華,夏念和.木蘭科植物染色體數目報道[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05,13(6):516-518.
[9] 李秀蘭,宋文芹,安祝平,等.中國含笑屬核型分析[J].植物分類學報,1998,36(2):145-149.
[10] 孟愛平,王恒昌,李建強,等.中國木蘭科11屬40種植物的核形態研究[J].植物分類學報,2006,44(1):47-63.
[11] 林新春,余志雄.9種木蘭科植物的花粉形態觀察[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3,20(4):353-356.
[12] 張新華,夏念和.含笑屬(木蘭科)植物花粉形態及其系統學意義[J].廣西植物,2008,28(3):311-316.
[13] 錢一凡,黎云祥,陳蘭英,等.深山含笑傳粉生物學研究[J].廣西植物,2015,35(1):36-41.
[14] 操ZZ,陳鳳美,龔玉霞,等.深山含笑葉片的揮發油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2007,16(3):27-30.
[15] 孫凌峰,康致泉.深山含笑葉揮發油的化學成分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15(4):317-321.
[16] 劉超祥,姜自見,朱 峰,等.深山含笑葉揮發油的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測定[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17);7292-7293,7351.
[17] 邱金芬,何開躍,李曉儲,等.深山含笑和樂昌含笑葉片揮發油的成分分析及性能測定[J].生物質化學工程,2008,42(4):17-22.
[18] 葉玉娟,何開躍.深山含笑對3種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J].林業科技開發,2009,23(6):34-39.
[19] 盧洪霖,李曉儲,黃利斌,等.深山含笑、樂昌含笑、醉香含笑引種栽培試驗[J].江蘇林業科技,2003,30(4):23-24,35.
[20] 李曉儲,黃利斌,萬志洲,等.深山含笑、樂昌含笑北移引種研究[J].林業實用技術,2006(5):5-7.
[21] 周同林.深山含笑高枝嫁接[J].安徽林業科技,2004(1):33-34.
[22] 曾宋君,彭曉明,曾慶文.深山含笑的組織培養和快速繁殖[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00,8(3):264-268.
[23] 朱少木.杉木深山含笑混交林分生物量結構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13):121-123.
[24] 司馬永康,余 鴻,楊桂英,等.云南省三尖杉屬植物的地理分布與環境因子的關系[J].林業調查規劃,2004,29(1):83-87.
[25]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高等植物圖鑒[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794.
[26] 徐 亮,司馬永康,楊 衛,等.大果木蓮的花部數量變異研究[J].廣西林業科學,2006,35(1):23-25,48.
[27] 曾慶文,高澤正,張奠湘.煥鏞木花部數量變異和腋生花現象[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01,9(4):306-310.
[28] 甘秀文,卓麗環.球花含笑的形態學特征研究[J].西部林業科學,2008,37(4):83-84,88.
[29] HAO J B,SIMA Y K. Flora numerical variation of Michelia yunnanensis[A]. XIA N H,ZENG Q W,XU F X,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Family Magnoliaceae[C].Wuhan,China:Huazhong Univ Scien Tech Press,2012.113-117.
[30] 唐浩君,司馬永康,郝佳波,等.極危植物多脈含笑的花部變異研究[J].西部林業科學,2012,41(3):14-23.
篇9
(作者:齊奎武)
記得周作人曾這樣描述讀魯迅的《朝花夕拾》的感想:真是古今少有的書,翻開看時覺得驚喜,及至看完,不禁悵然,可惜太少了。我讀錢鐘書先生的《寫在人生邊上》的感受恰好可用這話來形容。這當然在于此書熔中西文化于一爐的深厚底蘊,以及書中那些連珠妙語的雋永、幽默,但更在于書中那些奇崛、警策、睿智、充滿哲理的見解,至今仍每每令人眼前一亮,如同撥云見日一般。
是的,追求快樂,無論如何應該算是人生的永恒主題。恰如錢先生所言,“我們希望它來,希望它留,希望它再來——這三句話概括了人類努力的全部歷史。”然而,什么是快樂呢?是錦衣玉食嗎?是名車豪宅嗎?是聲色犬馬嗎?錢先生認為:“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的,盡管快樂的原因是肉體上的物質刺激。小孩子初生下來,吃飽了奶就乖乖的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雖然它身體感覺舒服。緣故是小孩子的精神和肉體還沒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狀態。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并非全因為澡洗得干凈,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輕松的靈魂可以專注肉體的感受,來欣賞,來審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象將離別時的筵席,隨它這樣烹調得好,吃來只是土氣息、泥滋味。”這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不能“心有所安”,那么,即使物質生活再怎么優裕,也仍然享受不到快樂,至多不過是“身體感覺舒服”罷了。
或曰:人生在世,不如意常八九,本就苦多樂少。這也是實情。但是,對于精神純粹、高邁者而/!/言,卻是偏能苦中作樂的。身歷千災百毒而仍能談笑自若的人,在歷史上并不鮮見。因為“精神的煉金術能使肉體痛苦都變成快樂的資料”,至少,能銷蝕掉痛苦的鋒芒,使其不再可怕。所以,人生即便快樂不多,也還無須悲觀。錢先生說,“這是人生對于人生觀開的玩笑”。是的。但這何嘗不是人生觀對于人生的補償?
篇10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tent change of substance P (SP) immunoreactive nerve fibers in the rat spleen post burn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SP and immunological functions. METHODS: The distribution of SP immunoreactive nerve fibers was observed by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ABC method combined with glucose oxidaseDABnikel enhancement technique. The rats were inflicted on the back with 20% TBSA of Ⅱ degree scalding by boiling water. The post burn changes in the tissue content of the SP in the spleen were determined by radioimmunoassay (RIA). RESULTS: The rat spleen was richly innervated by positive SP immunoreactive nerve fibers. The tissue content of SP in the splee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Keywords】 substance P; spleen; scalding; immunological function; rat
【摘要】 目的: 研究P物質(substance P, SP)免疫反應陽性神經纖維在大鼠脾臟的分布及燙傷后含量變化,探討SP與免疫功能的關系. 方法 : 用ABC免疫組織化學法結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鎳胺顯色技術,觀察SP免疫反應陽性纖維在大鼠脾臟的分布;在大鼠背部造成占體表面積20%的深Ⅱ度燙傷,燙傷后不同時間,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大鼠脾內SP含量的變化. 結果: 在大鼠脾臟內有較豐富的SP免疫反應陽性神經纖維,多呈串珠狀走行于淋巴組織中;與對照組比較,大鼠燙傷后脾臟SP含量[(ng?g-1) 30 min, 13.7±4.3 vs 20.1±3.2, P
【關鍵詞】 P物質;脾臟;燙傷;免疫功能;大鼠
0引言
燒傷作為一種強烈的應激狀態可引起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變化[1]. P物質(substance P, SP)作為神經肽中速激肽類主要成分之一,是一重要的神經內分泌介質. 胡大海等[2]報道,大鼠燙傷早期垂體前葉SP神經纖維分布范圍及數目密度有明顯變化. 脾臟是機體重要的免疫器官,脾內是否含有P物質,燒傷后其含量變化以及與機體免疫抑制的關系如何,我們分別應用ABC免疫組織化學法結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鎳胺顯色技術和放射免疫分析法,觀察了SP免疫反應陽性纖維在大鼠脾臟的分布以及燙傷后大鼠脾內SP含量變化,并對SP與免疫功能的關系進行了探討.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正常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第四軍醫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體質量200 ~ 220 g. 取10只用于免疫組織化學形態學研究. 余80只,隨機分為8組(n=10):燙傷大鼠分為30, 60, 120和240 min 4組,對照大鼠對應為30, 60, 120和240 min 4組,分別在燙傷和假燙傷30, 60, 120和240 min斷頭處死.
1.2方法
1.2.1免疫組化染色實驗大鼠在乙醚吸入麻醉下,經升主動脈插管灌流固定. 先以生理鹽水快速沖洗,繼之灌入40 g?L-1多聚甲醛約400 mL, 取出脾臟,置于同一固定液中后固定6 h,隨后浸泡于含200 g?L-1蔗糖的0.1 mol?L-1 PB液中,4℃過夜. 制備30 μm厚的恒冷箱切片,行漂浮法ABC結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鎳胺顯色技術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染色程序:切片先經3 mL?L-1甲醇雙氧水封閉30 min后入10 g?L-1 Triton X100孵育30 min. 然后轉入兔抗SP抗體(1∶3000, INC公司),4℃孵育24 h,再依次進入生物素標記的豬抗兔IgG抗血清(1∶500,Dako公司)室溫孵育4 h,卵白素生物素復合物(ABC,1∶200,Dako公司)中室溫孵育2 h. 然后用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鎳胺顯色液顯色20 min. 以上各步驟之間均用10 mmol?L-1磷酸緩沖鹽水(PBS, pH 7.4)漂洗3次,每次10 min. 顯色結束后,標本經PBS充分漂洗,30 g?L-1中性紅復染3 min,繼而干燥、脫水、透明、樹膠封片. 標本用Olympus BH2型顯微鏡觀察并攝片. 以正常兔血清替代第一抗體,作為陰性對照.
1.2.2燙傷動物模型的制備燙傷前24 h用0.8 g?L-1的 Na2S背部脫毛,清醒狀態下,將大鼠脫毛區置于恒溫水浴鍋100℃熱水內持續16 s,造成占體表面積20%的深Ⅱ度燙傷. 燙傷深度病理證實. 按各組不同的時間間隔作斷頭處理. 對照組大鼠的處理同上,只是將100℃沸水換成37℃水做假燙傷. 傷后立刻腹腔注射無菌等滲鹽水(3 mL/100 g體質量)抗休克,單籠喂養. 創面不予處理.
1.2.3脾臟標本的制備大鼠斷頭后,立即將脾臟取出,置沸生理鹽水中煮5 min,以滅活肽酶. 稱質量后,移入含0.1 mol?L-1乙酸1 mL的勻漿管中充分勻漿,在室溫擱置2 h再加入0.1 mol ? L-1的氫氧化鈉1 mL. 離心(300 r?min-1, 10 min),取上清液置入-70℃冰箱保存待測.
1.2.4SP含量的放射免疫測定按SP免疫測定試劑盒(北京科薈生物工程應用技術研究所生產)的操作規程采用順序飽和加樣程序進行.
統計學處理:數據用x±s表示,采用SPSS統計學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2結果
經ABC免疫組織化學法結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鎳胺顯色技術染色的大鼠脾臟切片標本內,見有較豐富的SP免疫反應陽性神經纖維分布,呈深藍色的串珠狀或點線狀,膨體明顯,主要分布于紅髓,以脾血竇和小血管周圍多見,有的可達血管壁和血竇壁;SP免疫反應陽性神經纖維也見于脾索和邊緣區的淋巴組織內,穿行淋巴細胞之間,與淋巴細胞關系密切(Fig1 A, B). 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大鼠脾內SP含量在燙傷后30 min明顯下降僅對照組值的68% (P
A: fibers around the branches of the arteries×200;
B: fibers along the splenic cord and the splenic sinusoid×400.
轉貼于
圖1脾臟組織SP免疫反應陽性神經纖維(略)
Fig 1SP immunoreactive nerve fibers in the spleen(略)
表1燙傷大鼠脾內SP含量的變化(略)
Tab 1Change of SP content in spleen of rat after burn(略)
3討論
SP由11個氨基酸組成,屬速激肽家族,為最早發現的神經肽之一,由于其體內分布廣泛且與很多重要的生理病理變化密切相關,因而在許多領域受到關注及研究. 脾臟是機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我們用ABC免疫組織化學法結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鎳胺顯色技術和放射免疫測定方法,證實大鼠脾臟有SP免疫活性物質存在. 脾臟淋巴組織中可見SP免疫反應陽性神經纖維,穿行淋巴細胞之間,與淋巴細胞關系密切. 已有人證實免疫細胞存在SP受體[ 3, 4 ],由此我們推測,穿行于淋巴組織實質內的SP免疫反應陽性神經纖維,很可能是通過其末梢釋放SP免疫活性物質,作用于脾內免疫細胞上的SP受體,進而影響免疫功能,這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證實.
燒傷可引起機體免疫功能抑制,尤其是細胞免疫功能抑制更為明顯[5],而持續的細胞免疫功能抑制往往導致致死性敗血癥. 但造成燒傷后免疫抑制的原因及始動環節,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因此,研究燒傷后免疫抑制的機制顯得十分必要. 本實驗的結果顯示,大鼠燒傷后脾內SP含量明顯下降,提示可能是導致燒傷后機體免疫功能抑制的因素之一,亦即SP可能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這種對免疫功能增強的作用可能表現在多方面:如上述的SP可能通過其受體直接作用于免疫細胞,也可能通過刺激細胞因子、炎性介質或其他信號分子的釋放,間接地對免疫功能產生影響[6]. 已有實驗證實SP既能促進單核巨嗜細胞的趨化、游走活性和吞噬功能;刺激單核巨嗜細胞氧化爆發反應及釋放多種免疫活性因子;促進B淋巴細胞合成免疫球蛋白,亦可增強刀豆素A及植物血凝素所致的人外周血T淋巴細胞的增殖反應,刺激嗜中性粒細胞的趨化運動[7-9]. 這些結果從另一個角度表明了,SP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Onuoha等[10]亦認為,SP作為一種神經調質,在燒傷后機體免疫、疼痛、炎癥以及創傷恢復中起著重要作用. 至于在燒傷條件下脾內SP含量減低是神經肽的合成下降,還是降解加速所致,尚需進一步研究證明. 本實驗結果為闡明神經系統對免疫系統的作用和途徑,為進一步探討燒傷后機體免疫抑制的機制提供了資料.
【參考文獻】
[1] Prete P, Levin ER, Pedram A. The in vitro effects of endogenous opiates on natural killer cells,antigenspecific cytolytic T cells, and Tcell subsets [J]. Exp Neurol, 1986; 92(2):349-359.
[2] Hu DH, Chen B, Wang BL, Ma D. Changs of substance Plike immunoreactive nerve fibers in the anterior pituitaries of rats after scald [J]. Med J Ndfnc, 2001;22 (1):6.
[3] Stanisz AM, Scicchitano R, Dazin P, Bienenstock J, Payan DG. Distribution of substance P receptors on murine spleen and Peyers patch T and B cells [J]. J Immunol, 1987;139(3):749-754.
[4] Goode T, OConnell J, Ho WZ, OSullivan GC, Collins JK, Douglas SD, Shanahan F.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neurokinin1 receptor by human mucosal and peripheral lymphoid cells [J]. Clin Diagn Lab Immunol, 2000;7(3):371-376.
[5] Schwacha MG, Chaudry IH. The cellular basis of postburn immunosuppression: Macrophages and mediators [J]. Int J Mol Med, 2002;10(3):239-243.
[6] Dunnick CA, Gibran NS, Heimbach DM. Substance P has a role in neurogenic mediation of human burn wound healing [J]. J Burn Care Rehabil, 1996;17 (5 ):390-396.
[7] Luger TA, Brzoska T, Scholzen TE, Kalden DH, Sunderkotter C, Armstrong C, Ansel J. The role of alphaMSH as a modulator of cutaneous inflammation [J]. Ann N Y Acad Sci, 2000;917:232-238.
[8] Ho WZ, Stavropoulos G, Lai JP, Hu BF, Magafa V, Anagnostides S, Douglas SD. Substance P Cterminal octapeptide analogues augment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release by human blood monocytes and macrophages [J]. J Neuroimmunol, 1998;82 (2 ):12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