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感動范文

時間:2023-04-02 12:46: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身邊的感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感動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用心去看別人,用愛去讀別人,你會懂得,感動就是這么簡單、就是這么明了。

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一天,天氣不好,刮著一陣陣寒風,突然間就下起了傾盆大雨。放學了,其他人都興高采烈的跟著自己的大人回家了。而我卻在那時猶豫不決,因為那天媽媽生病了,還在發高燒呢,我還在猶豫要不要自己走回家時,大雨中出現了一個我熟悉的身影。哦,是媽媽!狂風夾著大雨好象要把媽媽吞沒似的。媽媽掙扎著向我艱難地走來。我望著媽媽,望著雖然生了病,卻仍冒著大雨來接我,而被淋成了落湯雞的媽媽,我心中一陣酸楚,對媽媽說:“你發了燒,應該呆在家,為什么還要來接我?!”媽媽慈祥地笑著說:“因為你是我的孩子啊!”我心中立刻涌上來了一股暖流,不禁掉下了眼淚。媽媽笑著說:“別哭了,傻孩子。”我趕快把眼淚擦干凈,抬起頭對著媽媽甜甜地笑。就這樣,我們在雨中笑了好久……

感動就是這樣,普普通通,簡簡單單。它不需要你刻意去干什么,它只須要彼此之間的關心、關愛、有真意。其實,在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都很不起眼,就正是這些不起眼的小事,隱藏著諸多感動

六年級:張淑敏

篇2

挑山工

王添馬

大年初一,我們一家興沖沖地來到黃山游玩。黃山好高哦!可媽媽卻提議爬上去,說是鍛煉鍛煉。可把我累得氣喘吁吁的,喉嚨像是要冒煙,走幾步就要休息。

篇3

那一年,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來到藏區,是為了更多的孩子。那一年,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決心生活在,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他們的名字叫胡忠、謝曉君。他們是感動中國的杰出人物。

“成都少了一個我這樣的老師,沒有任何損失;但對藏區的孤兒而言,我的到來或許能改變他們的命運。”在頒獎典禮現場的胡忠,比視頻中看起來更顯蒼老。11年前,這位成都中學的化學老師辭掉工作,告別妻子與剛出生的女兒,來到甘孜州康定縣塔公鄉支教,每個月僅有300多元的生活補助。

福利學校海拔3800米,甘孜州13個縣、4個民族的143名孤兒被安排在這里寄宿制讀書。除了上課,胡忠每天清晨5點多打開校園廣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時要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一聽說哪里有孤兒,他立馬趕過去接人。久而久之,當地百姓把胡忠叫作“菩薩老師”。

丈夫離家的前兩年,謝曉君都是利用假期過去探望,教音樂的她偶爾還客串幾回代課老師。與孤兒們接觸的次數多了,川妹子動了留下來的念頭。2003年,謝曉君報名支教,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她抱著女兒,與丈夫在福利學校“會師”。

從盆地到高原,適應的過程充滿了委屈。剛來的幾個月,3歲的女兒整晚咳嗽,謝曉君也因缺氧頭疼,無法入睡。盡管也會抱怨,但不服輸的性格讓她迎難而上,“既然來了,說什么也不能打退堂鼓。”

通過自學朋友寄來的教材,謝曉君嘗試過音樂老師以外的4種角色——數學、生物、生活老師以及圖書管理員,頂替離開的支教同行。“這里只有老師適應孩子,只要對孩子有用,我就去學。”2006年,謝曉君調去了位置更偏、條件更苦的學校“木雅祖慶”。她把工作關系轉到康定縣,許諾“一輩子待在這兒”。

是啊,一輩子,這夫妻倆決心將一輩子的青春和精力都奉獻給藏區的孤兒,這是怎樣的勇氣,這是怎樣的犧牲,這更是一種怎樣的奉獻啊?

胡忠和謝曉君,他們給我們帶來的已遠不止感動這么簡單了,而是一種深深的回報社會的責任與愛的奉獻。他們把給家人的小愛化為了大愛,正是因為他們心中藏有這樣無私無盡的愛,不斷溫暖著藏區孤兒的心靈,才會有機會改變藏區孤兒的命運。在我們身邊,其實這樣的愛的感動并不少,祖輩的疼愛,父母從出生至現在10多年的關懷和照料,朋友危難時刻的鼎力相助,我們,其實每時每刻都生活在這樣的感動里。只是越長大,我們越難發現。或許,我們更應該學會去感動、感謝、感恩,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感動別人,并從而擁有更多的感動。

篇4

青島福林小學 六年級一班 馮關暢

清冽的北風打著旋兒掠過,黃葉便伴著“颯颯”地聲響翩躚飛舞了起來。那是一個深秋,突如其來地寒潮,使許多同學受了寒,感冒了,我也不例外。

一上午,我的頭昏昏沉沉地,像壓了千斤重的石頭,臺上老師講的課再精彩,我也抬不起頭。終于熬到了中午放學,這時,眼細的劉澤宇看見了我,說:“馮關暢你怎么了,不舒服嗎?”我輕輕地點了點頭,有氣無力地說:“我可能是感冒了。”劉澤宇又摸了一下我的額頭,然后說:“有點熱,你等著!”還不等我回話,他就就一個箭步,跑得沒影兒了。

中午我剛吃完飯,暈暈乎乎中,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劉澤宇!”我不禁叫出了聲。他在托管班吃飯,平常很晚才來,怎么今天這么早就來了?他快步朝我走過來,遞給我一個東西,親切地說:“快吃吧!一次一片,一日三次。”這時,我才看清:那是一盒藥。看到劉澤宇汗汗涔涔地臉,我不禁想到:劉澤宇在托管班吃飯,他一定是飛快地吃完飯后,又跑回家拿藥,然后,用最快地的速度趕了回來。我那握著藥盒手暖暖的,心也暖暖的,藥盒上不僅有劉澤宇手上的余溫,還有他對我的關愛。

劉澤宇的父母都是醫生,他也是一個“小醫生”,所以我放心地把藥吃了下去。看著劉澤宇那關切的眼神,吃著他給我的藥,我不禁鼻頭一酸,說:“謝謝。”“謝謝”也是我當時腦子里能想到地唯一的一個詞了。

“謝什么啊?”他搖了搖頭,笑了笑,說:“我們不都是哥們嗎!”聽了他的話一種莫名的水汽彌漫了我整個眼眶,我仰起頭來假

裝眼睛進了沙子。“你怎么了,沒事吧?劉澤宇關切地問。

“沒事、沒事,我……”我強忍住即將流出的淚水。

每個人身邊都有讓自己感動的事,只要你用心就能發現。劉澤宇幫助了我、關心了我,也感動了我。“勿以善小而不為”,讓我們從小事做起,關愛身邊的每個人!

教師評語

篇5

我和我的幾位最好的駘蕩正在“運功”,運功?哈哈,就是在練習如何跑完這遺產2000米的馬拉松。“嘿咻,嘿咻,我們一定要跑完,即使再累,再苦,加油。”

“預備,跑!”

隨著一令槍聲,同學們的歡躍聲,加油聲,我們出發了。

我沖刺,跑在了第一個,一咻地,就把他們全甩在了后面,哈哈,我第一,我第一,正當我高興之時,“嘭!我的額頭上出現了一個包,好痛。”怎么回事呢?嗚嗚,撞到石柱上了啦,還倒成了一個大字型,糗死了,多丟人啊!“啊,腳好痛。”正當我想站起來時,腳一個激靈的軟了下去,媽呀,糗就糗了吧,你腳還扭到,唉,還怎么跑啊。

“你怎么了?沒事把?”

“先別動,我扶你起來。”

……

小拉和小果她們跑了過來,正準備背起我:“來,你腳受傷了,我背你吧。”我猶豫了。見我半天沒動身,小拉正打算拉我起來,我卻打破了沉寂:“你們不比賽了嗎?不要管我了,我的腳已經受傷了,這場比賽我看是無法進行下去了,你們再帶上我我也是個累贅,你們走吧!走啊!”我幾乎是吼出來的。我后悔了……:“就當是……就當是為了我。。好不好?走吧。”我小聲的啜泣。“你怎么能這樣?”小拉和小果就留下這樣一句話,走了。

我多么恨自己。。我一直哭,一直哭。夾雜著對她們的愧疚之情。我正在惆悵著,突然聽到一個熟悉聲音。“別哭了,我們也不是故意的,我們決定了,不跑了,為了你的腳,不跑了。”隨即哪來了繃帶與藥為我包扎,我感動了。

我對她們說這么重的話,她們也沒有拋棄我,我太感動嘞。

篇6

當記者見到龔立波時,他忙著批閱各種文件,案牘勞形間眼神透著疲憊,但性格爽朗的他不時開懷大笑,倒與見面前記者腦子里想象中的他相差無幾。

銳志青年 談笑風生

26歲,對于其他同齡人來說往往還是一個躊躇懵懂的年紀,“廣告部主任”這一重任就已落在了龔立波的肩上。當提及成功的經驗時,他略加思索,笑道:“首先聲明我可沒后臺啊。當年畢業剛到電視臺的時候,我首先是在廣告部做銷售工作。那時候每個人的任務是1500萬,完成前一半任務的提成是1/1000到2/1000,如果完成后一半任務,提成就會是1/100到2/100。而就在我剛剛要拿那1/100的時候,客戶就不做單了。”也許做過廣告業務的人都會有共鳴,心里抗壓能力有時和業務能力一樣重要,龔立波的樂觀開朗是他事業成功的有力推手。他覺得自己的成功有一些運氣的因素,更主要的還是領導的信任,給予他一個施展拳腳的大舞臺。

這樣年輕的主任,能否擔得起重任?對于他人的質疑,龔立波用成績再次證明了自己――3年內市場份額翻兩番,江蘇衛視作為強勢省級衛視迅速崛起。多年的拼搏讓龔立波深知廣告媒體的復雜,然而其樂觀的生活態度卻絲毫未減。工作時大家都喜歡稱他為“老大”,而對于同事們的個性化稱呼,龔立波覺得非常親切。對事不對人是龔立波的工作原則,無話不談是他們的工作狀態,正如他的同事所言:“和他工作只要擔心事情能不能做好就可以了。”

公平、公開與其說是龔立波對同事關系的要求,不如說是他自己的處事準則,在日常點滴中創造愉快的工作氛圍。

快馬加鞭飲水思源

“今年電視臺紛紛改版,這是正常舉動,即使是作為強勢媒體的電視也存在優勝劣汰。從宣傳的角度講,首先有收視率才能談輿論導向。從市場講,有觀眾看才能有錢賺。任何節目都有生命周期,節目的調整和淘汰是必然的,沒有改版就沒有創新,收視率是很重要的一個數據。所以收視率提高媒體價值,而價值提升帶動價格提升。現在的媒體經營都是自負盈虧,沒有淘汰就沒有創新。明年我們將把江蘇衛視的定位升級為‘幸福’,追求有意義的快樂。較之目前我臺的‘情感定位’又邁上一個臺階。目前我臺的受眾人群主要定位在30至50歲,以后我們的核心觀眾群會逐步低齡化,因為年輕的觀眾更喜歡新鮮事物,而且看電視基本只看少數頻道,一般就是3―5個。‘幸福定位’也是出于抓住受眾心理的考慮。還有就是我臺也在為網絡媒體進行調研,半年左右便會規范化。江蘇臺的網絡媒體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把網絡媒體做成電視臺的附屬品,其發展肯定要受限,要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

一談及工作,龔立波總是有許多出人意料的想法。而一說到以后的工作發展,他又露出了那招牌式的爽朗笑容:“聽組織安排吧。縱使我有很多想法,但必須要服從大局。”衛視廣告部主任的差事壓力大,自由時間少,這也使得龔立波對家人有著很深的歉意。如果按百分制的話,他給事業打了80分,而生活卻不及格,按他的話說:“我老婆天天訓我,陪他們的時間確實太少了。”成功人士的生活和工作之間總是難以平衡的,對生活的低評分也正映襯了他對生活的高要求。當問龔立波想對家人說點什么時,讓記者意外的,他收起了那略帶調皮的笑容,稍一停頓:“還是不說了,都是肉麻的話。”

龔立波正值意氣風發的年齡,滿腔熱忱撲在工作上,家人的理解正是龔立波在事業上不斷拼搏的堅強后盾。而在一步步的成長中,眾伯樂的提拔更讓他銘記終生:把他從大學帶進電視臺的馬主任,給了他實戰的大好機會;工作一年半后,將他提升為業務科長的馮主任,讓他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將其帶到業務部主任、廣告部主任職務的李主任,還有現在的上司,給了他寬廣的舞臺和充分的信任,也正是對他們的感恩讓龔立波不斷完善自己的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到今天。

知其未知開拓進取

“我最怕的就是我不知道我不懂,許多廣告人也容易走這個誤區。”龔立波說。提問是好習慣,無知,是最讓人害怕的,特別是主流媒體,很容易就會被自滿情緒弄得混沌不清。做廣告人一定要看清自己,正如龔立波所言:“我是做銷售出身,哪有那么好成單的事,打一百個電話能有一個成都算是撞大運,這么多年打拼,挫折更是多得記不清了。”

“回顧從前,現在我關注得更多、更深,而年輕時候覺得什么都懂,其實是因為知道得太淺。中國電視媒體整體水平不高。從千人成本(CPM)來講,美國電視媒體的CPM在10美元,澳洲10澳元,中國央視大約2塊人民幣左右,地方臺大約1塊人民幣左右。美國高端電視節目的千人成本更在50美元以上。中國電視媒體經營人和國外存在意識上的差距,我們太容易滿足。拿奧運期間的媒體來說,NBC 買奧運轉播權,將近10億美金,播出兩個禮拜,廣告收入可能達到100億人民幣。中央臺奧運期間所有臺幾乎全部播出奧運節目,而一年的廣告收入為140億。”

面對未知的事物,龔立波和他的團隊總是保持著謙虛的態度,今年廣告部的預定目標是12個億,六年前是2個億,是什么讓廣告業績連年翻番?也許此時你會得到答案。

頻道覆蓋是基礎,

品牌形象是保障,內容編排是關鍵

渠道和內容是電視媒體提高廣告市場份額的關鍵因素,江蘇衛視兩者兼顧。影響收視率的首要因素就是渠道,也就是媒體的覆蓋范圍,然后就是媒體的品牌形象,正所謂愛屋及烏,優秀的品牌形象甚至會吸引觀眾來看他們原本并不太感興趣的節目。而有了品牌形象之后節目質量就要把好關,根據自己的平臺選擇適合自己的節目。以往江蘇衛視采取“大劇獨播”,而現在正不斷地推出海巖三部曲等自制劇,2010年江蘇衛視大型活動要比今年多六個左右,周播的節目要從一個變成兩個。諸多變動的決定不是憑空猜想,主觀臆斷的結果,而是經過對上千名觀眾的訪問后做出的。還有一個重要環節是節目播出的編排,因為僅僅有內容并不一定能有高收視,同樣一個節目放在不同的頻道不同的時段肯定有不同的效果,同樣一部電視劇在不同的播出方式下也有不同的效果。

尾記

篇7

【關鍵詞】 糖尿病; 周圍神經病變; 甲鈷胺; 依帕司他; 震動感覺閾值

中圖分類號 R58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6-0010-02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Epalrestat combined with Methylcobalam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Method: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100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by throwing a coin,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Mecobalami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Mecobalamin and Epalrestat.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0%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cobalamin; Epalrestat; 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

為了探討依帕司他聯合甲鈷胺治療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震動感覺閾值的影響,本次研究特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10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甲鈷胺、甲鈷胺+依帕司他進行對比研究,現將研究數據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選取10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周圍神經病變,且具有糖尿病病史。此次研究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且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采取拋擲硬幣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最小61歲,最大79歲,平均(70.15±8.62)歲。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最小61歲,最大80歲,平均(70.29±8.7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降糖藥治療,使血糖控制在穩定水平。對照組給予甲鈷胺,靜脈注射,0.5 mg/次,1次/d;觀察組給予甲鈷胺聯合依帕司他,甲鈷胺給藥方法和劑量同對照組,依帕司他口服,50 mg/次,3次/d。兩組均進行為期1個月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治療結束后,震動感覺閾值采用美國Bio Thesiometer震動感覺閾值檢測儀對震動感覺閾值進行測定,分別于患者雙側足部第一跖骨關節放置探頭,直至患者可感受到震動,記錄該時間點的伏特。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價和對比,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即臨床癥狀顯著改善,神經反射和痛覺均基本恢復;有效,即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神經反射和痛覺均有所恢復;無效,即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神經反射和痛覺無好轉,甚至出現惡化[1]。臨床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處理相關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的震動感覺閾值對比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后的震動感覺閾值明顯更低(P

3 討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目前,臨床上尚未明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臨床上普遍認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可能與患者機體內的血糖長期處于過高狀態、機體內糖代謝發生紊亂、微循環出現障礙、血流動力學發生改變、血管損傷、免疫功能減弱有關[2-3],因此,臨床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需通過改善機體內微循環,糾正紊亂的糖代謝,修復神經纖維,從而達到有效緩解神經病變、改善神經系統功能的效果。

甲鈷胺是一種由維生素B12衍生而來的物質,能夠促進神經細胞中的核酸與蛋白質的合成,促進髓鞘有效成分的合成,使神經纖維得到有效修復,同時,甲鈷胺還能使神經遞質增多,恢復神經突觸的傳遞,是較為常用的抗神經病變藥物[4-5]。而依帕司他是一種醛糖還原酶抑制劑,在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治療中應用廣泛,可對醛糖還原酶進行抑制,使其活性減弱,阻斷其對山梨醇生成的促進作用,減少神經細胞中的山梨醇,有效保護神經細胞,促進神經細胞的自我修復,同時,還能有效作用于神經髓鞘,使神經髓鞘中的神經纖維密度、軸突面積有效增高,解除神經髓鞘階段性脫離狀態,減輕神經髓鞘的軸突受損情況,從而有效促進神經傳導系統的修復[6-7]。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甲鈷胺聯合依帕司他治療的觀察組其臨床總有效率為96%,明顯高于采用單一甲鈷胺治療的對照組(P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采用甲鈷胺聯合依帕司他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震動感覺閾值。

參考文獻

[1]傅明捷,何明坤,王艷,等.甲鈷胺聯合依帕司他治療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42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8):1892-1893.

[2]馬衛東.依帕司他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足底感覺閾值的影響[J].中國藥業,2015,24(18):43-45.

[3]柳彩潔.淺談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15):10-11.

[4]趙方宏.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60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7):1486-1487.

[5]鄭軼.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藥,2013,35(9):1317-1318.

[6]曹平,劉雪輝,胡泉,等.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60例臨床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8):3595-3596.

篇8

感動是無處不在得只要你仔細會發現就在你身邊,無時不客得在感動著你我他。

大家都知道一個人把它就是200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洪戰輝下面我就給大家家介紹一下他吧。

洪戰輝出生在一個幸福但不富裕的家庭里,當他12歲時他那幼小的心靈被徹底的粉碎了,他的父親因精神病發作摔死了年僅一歲的妹妹然后,拋了出去當被找到的時候她手里抱了一個年僅4個月的女嬰,當時全家人都高興了一場,媽媽應受不了家境的貧窮而離家出走。媽媽走后全家的擔子都落在了小站輝的頭上…….他帶著妹妹上了高中后當學校知道了他的事跡后給他卻婉言謝絕了他說我能自立不用別人的幫助,也不需要這個錢……

篇9

臨澤縣第四中學

張旭

我的心為什么總是隱隱的顫動?因為我被感動著。

——題記

感動,何為感動?一雙飽含熱淚的眼睛,還是一個倍感溫暖的擁抱?我想,感動不止這些。

感動,是對“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那份感恩。

爸爸很高,小時候的我總想超過爸爸。爸爸笑著說:“那你就要好好吃飯呀!”我笑著在爸爸懷里撒嬌。可直到現在,我也還沒實現這個愿望。媽媽告訴我:“就算你在個頭上高出你爸,你和他比也總是矮的。”剛開始我不明白,現在我懂了,爸爸為我的付出用不計其數形容都還顯得那樣少,他在我心目中的位置怎么會低呢?

爸爸,是我心中一座巍然屹立,永遠不倒的山峰!

感動是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那份崇敬。

教師是一個何等高尚的職業。他們不僅肩負著生活的擔子,還有著更重要的使命:培育祖國的花朵,讓他們為祖國增光添彩。于是,老師們嘔心瀝血,從酷暑到嚴寒,從不間歇。在一次又一次的災難中,多少老師為了學生的生命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多少老師為了別人的孩子失去自己的骨肉……

老師,我們永遠對您們充滿敬意!

感動,是對“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那份執著。

你的朋友,他們伴你走過你的人生路。你是否記得:在你高興時,他們在你身邊共同歡笑;在你失意時,他們在你身邊不離不棄;在你無助時,他們在你身邊共度風雨……一切的一切,是他們對友情的忠誠,是他們對友情的執著。

誰不曾為朋友歡笑,為朋友哭泣?朋友是人生的天空中那一顆顆璀璨的星。

……

原來感動從未有過約定了的格式,原來感動從未說過必須悲傷。

篇10

讀書的過程是收集一個個感動的過程,為關羽的千里走單騎所感動;為梁山泊與祝英臺對愛情的至死不渝所感動;為蘇秦的懸梁刺股所感動。歷史的沙灘上埋下了許多美麗的貝殼,我愿做一個拾貝者去收集這一片片被遺失的感動。

世間百態,生活的細枝末節里也閃動著感動的光芒。是否有一段時間每當你起床時,牙膏有人為你擠了,洗臉水也給你準備好了,就連早點也給你買回來了?還有那個誰誰誰總是喜歡在你耳邊嶗嘮叨叨,唧唧歪歪,羅羅嗦嗦地說個不停,然后在你不厭其煩,忍無可忍,奪門而逃時,心里總會有些酸酸暖暖的東西冒出來。無須太復雜,一件事,一個人,都足夠我們感動。

有時候,我們也會為身邊的事物所感動。有時候會為螞蟻搬家時的艱辛而感動;有時候會為孩童一句天真幼稚的話而感動;有時候也會為寒風中的一朵梅花而感動。有時候,感動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