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言范文
時間:2023-04-05 06:07: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幸福感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以后我想要一直陪你笑,不會陪你哭。因為我不會讓你哭!嫁給我吧!
3、感謝上天,讓我們在最美的地方、最美的季節、最美麗的年齡相遇,牽了你的手,我再也不會放下,你是我獨一無二的寶貝,是我今生的唯一,我會好好疼你、愛你、照顧你,寧可苦了我自己,也不會讓你受委屈。
4、一生當中,到底有多少事可以很肯定?你和我之間,究竟有多少事可以理的清楚?但是很肯定很肯定地告訴你我要把我的明天交給你一生。
5、我將這枚戒指帶在手上,我愿意做你的妻子。從今以后,無論是順境或逆境,健康或疾病,我都會珍惜你、照顧你,直到天長地久,一輩子不離不棄。
6、我將這個戒指給你,戴上我的喜樂與愛心。我選擇你做我的妻子。從今以后,無論是順境或逆境,富足或貧窮,健康或疾病,我都將愛護你、珍惜你,直到天長地久。
7、親愛的,我雖沒有腰纏萬貫,但我有一顆至誠至真的心來呵護你的一生。
8、親愛的,你是我生命中的伴侶和我唯一的愛人。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我會信任你,尊敬你。我們將一起歡笑,一起哭泣。不管未來是好的還是壞,是艱難的還是安樂的,我都會陪你一起度過。
9、你是深藍色的大海,涌向我,夢境都打開,我迫不及待,生命有了主宰,心跳有新的節拍,你是我唯一色彩,愿和你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篇2
關鍵詞:慢性乙型肝炎;復方甘草酸苷;藥物治療
【中圖分類號】R18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4-0283-01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國常見的多發病,嚴重影響這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1]。科技不斷發展,新型藥物也不斷地被研究出來,但還是改變不了復發率高的問題。肝纖維化是是影響慢性肝炎患者預后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乙型肝炎向中末肝硬化發展過程中必經的病理過程,肝纖維化可以逆轉,因此進行有效的藥物治療能夠延緩或阻止慢性肝炎發展到肝硬化。復方甘草甜素(美能)是由甘草酸和半胱氨酸以及甘氨酸等組合成的復合物,它可以有效地改善肝弄能并且降低干的損傷。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一般基本資料:在這隨機抽選的40例病例中。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16-55歲,病程l-10年,半年內沒有接受過抗病毒藥物以及免疫調節劑的治療,無嚴重的心、腦、肺、腎及內分泌等嚴重疾病。按得病的輕重度可以分為慢性乙型肝炎輕度21例,中度13例,重度6例。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藥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有影像學改變或者是肝硬化的臨床表現;戊犁肝炎和甲型肝炎或者是合并丙型肝炎;2組在治療前均未使用過免疫調節劑及皮質激素并且在患者基本資料上有關檢驗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的對照:給對照組用門冬氨酸鎂30ml,加入5%或10%葡萄糖250ml往靜脈中注射,1次/d,連續使用4周,在這兩組的治療期間除了用肝泰樂、維生素等基本保肝口服藥物外,均未加用其他的一些免疫調節藥物以及抗病毒藥物[2]。治療組要在對照組治療藥物的基礎上,將復方甘草酸苷針60ml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靜滴,1次/d,實行治療4周,四周過后改用口服復方甘草酸苷片劑,2片/次,3次/d,服用5周。要密切觀察并且詳細記錄治療過程中患者治療狀況以及并發癥狀、HBvM、肝功能以及電解質,按時測量血壓,3d測1次。
1.3治療中密切觀察的項目:在治療的過程中要對病人的治療情況密切觀察。首先要注意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情況。要密切關注包括腹脹及肝、乏力、納差、脾腫大等在內的恢復情況。其次是肝功能:包括丙氨酸轉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轉氨酶(AST)以及血清總膽紅素(TBiL)等這些類型。再次要觀察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的陰轉率,主要包括HBsAg、HBeAg、HBV-DNA以及HBeAg/抗-HBe血清轉換率。最后要觀察藥物的毒副作用,做好尿常規、檢查血、血尿素氮以及心電圖等常規檢查。
2結果
2.1治療效果:療效療程結束后,治療組20例中,顯效6例,有效1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0%對照組20例中,顯效3例,有效5例,無效12例,有效率40%。兩組總有效率差異有顯著性(P
2.2有無不良反應:兩組均有不良反應產生,但是經過調解都有明顯緩解或者是改善。其中治療組有1例出現高血壓癥狀還有1例出現低鉀血癥。對照組有三例病人出現胸悶情況,在醫生對其調解之后這種癥狀消失。
3討論
3.1乙肝引起的原因:通過研究表明乙肝病毒并不能直接造成肝細胞損傷。肝細胞的損傷是由于人體在感染HBV病毒后,在肝細胞內進行復制時導致了肝細胞膜上的抗原結構發生了改變,機體產生的免疫反應給肝細胞帶來了損傷[3]。此過程過后,機體T細胞如果功能不足,免疫反應儀可以清除部分病毒,但是沒有被清除的病毒可以將多從感染的肝細胞進行復制,于是不斷出現損傷的肝細胞。此類現象叫慢性肝炎Ⅲ。慢性乙型肝炎與肝衰竭、肝硬化以及肝癌有著高度的相關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每年的發生率為大約是2%-3%,HBV感染者與跟普通人群相比較肝癌的發生率高大約90倍-223倍。
3.2復方甘草酸苷治療乙肝的特點:苦參素主要藥素含量高達98%,有交情的高山細胞以及抗纖維化作用。復方甘草酸苷是由甘氰酸和甘草酸以及半胱氨酸等成分制成的甘草酸胺鹽制劑。能夠較強的抗炎、抗變態反應,還可以保護肝細胞膜,對免疫系統進行調節和類皮質激素樣等作用[3]。而且可以降低氨基轉移酶和保護肝細胞以及改善肝功能,而且可以對組織損傷進行修復等作用。復方甘草酸苷又名美能。美能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有下特點:治療效果明顯,用藥后大多數患者以前失眠、沒有食欲的情況基本得到改善;用藥后見效快,大約用藥兩周后有明顯的療效,靜脈注射治療4周后,可以改用口服藥騙來鞏固療效,推進肝功能恢復的進程;退黃、降酶快,治療后患者的黃疸減少、轉氨酶下降。能較好地控制肝組織炎癥的控制以及保護好干細胞;“反跳”現象少,治療效果持久。無明顯不良反應。總之,美能能夠改善肝功能以及臨床癥狀,方便、安全、放心。
3.3推廣理由:復方甘草酸苷對治療肝病有重大作用,早在1986年日本學者就把復方甘草酸苷用來治療慢性乙型性肝炎肝。他們研究認為90%以上肝功能得到改善,75%的肝組織形態有得到改善。在復方甘草酸苷的藥用效果被進一步開發,它也越來越被更多的使用[4]。它在護肝和預防肝纖維化等方面的作用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實,各種病因引起的各種肝病均可用它做藥劑,并且不良反應很少,可以減少慢性肝炎患者導致肝硬化或者是肝癌的概率。比較適用于經濟困難的農村地區患者或者是沒辦接受正規藥物治療的患者來說復方甘草酸苷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治療肝病的藥物。由于復方甘草酸苷療效有保證,幾乎無不良反應,合理的價格,適合于在臨床應用,同時也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宋風斌援復方甘草酸苷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對血清肝纖維化指標的影響.實用肝膽病雜志,2008.11(2):116
[2]王方,焦檢林.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對慢性活動性乙型肝炎療效評價及TNF-a和IL-6的影響[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9,29(1):49-51
[3]王貴強.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中末期肝病的抗病毒治療.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09,32(25):9-11
篇3
【關鍵詞】心理幸福感 人口學變量 人格變量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B8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5-0010-03
幸福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對幸福感的研究也是積極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基于不同的理論背景,幸福感分為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兩種研究取向。主觀幸福感是以個人的主觀判斷為標準界定的幸福,即主要是指個人依據自己設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所做的整體評價;心理幸福感則從另一個側面界定和詮釋幸福感,它不僅僅注重人們的情感體驗,更注重人們的自我發展和成長。國內對于主觀幸福感的研究比較多,而對于心理幸福感的研究相對較少。
一 心理幸福感的界定
心理幸福感是建立在Aristotle提出的幸福論或自我實現論的基礎上的,認為幸福是人的自我實現。對于心理幸福感的具體界定,研究者們還沒有達成共識,不同的心理學家從不同的理論出發,分別建構了自己的理論。Ryff對影響心理幸福感的各種關鍵因素進行了綜合,提出了心理幸福感的一個多維模型,這個模型包括六個維度,分別是自我接受、同他人的積極關系、環境控制、自主性、生活目標、個人成長,這六個方面從理論上和操作上定義了心理幸福感。Ryan和Deci的自我決定理論是另一個將幸福主義或自我實現概念當作幸福感的核心定義,以及試圖解決什么是自我實現和自我如何實現的理論。總而言之,心理幸福感的理論基礎是人本主義,都強調人的自我實現和自我完善,從人的發展角度理解和詮釋幸福。
二 心理幸福感理論
1.Waterman的“個人展現”
Waterman認為,快樂是享樂主義的定義,而幸福感則涉及人們與真實的自我協調一致。他認為幸福有兩種,一種是盡情享樂的幸福,是指活動中體驗到自己的生活或心理需要得到了滿足;另一種是個人表現的幸福,是指個人全心全意地投入活動中時,意識到自己的潛能得以充分發揮,自我得以表現,進而有助于達成自我實現的體驗,是實現自我的愉悅。
2.Ryff的六維度模型
Ryff等人認為幸福感不僅是保持愉悅,更重要的是追求真正潛能的實現。通過總結各種心理學理論,他們提出了心理幸福感的六個維度。這六個維度包括:自我接受、個人成長、生活目標、良好關系、環境控制、獨立自主。Ryff認為,在這六個維度中,對生活目標的追求和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對于人的健康而言最為重要的兩個因素,其次是對自我的尊重和掌握。
3.Ryan和Deci的自我決定理論
自我決定理論的定義一方面包括自我實現,另一方面試圖指明自我實現的意義及途徑。Deci認為,自我決定不僅是個體的一種能力,它還是個體的一種需要。人們擁有一種基本的內在的自我決定的傾向性,這種傾向性引導人們從事他們感興趣的、有益于能力發展的行為,并且使人們能夠靈活地適應社會環境。自我決定理論是通往人類動機和人格的途徑,它重視人類的內部資源對于人格發展和行為自我調節的重要性。因此,它研究的是人的內在成長趨向和先天的心理需要。自我決定理論提出了三個基本心理需要:能力需要、關系需要和自主需要。這三種基本需要被自我決定理論認為是幸福感的三個基本因素,它們不僅僅是心理健康的最低要求,同時也是社會環境必須提供給人們以促進其成長和發展的基本條件。
三 心理幸福感測評工具
國外學者的測評工具有Ryff和Keyes等人的心理幸福感量表,Ryff等人根據他們提出的六維度模型提供了心理幸福感的多維度的測量方法,該量表包括自我接受、人格成長、生活目的、良好關系、情境把握和獨立自主六個維度。這個量表是目前國外測量心理幸福感最常用的量表。Waterman根據其關于幸福感的理論,編制了個人表現行為問卷(The Personally Expressive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PEAQ),并通過實證方法檢驗了快樂和個人表現之間的相關。其他一些研究者,如Barry等人強調自主或控制感和社會支持式主觀幸福感的重要的決定因素,建議在研究中綜合這些指標;Wilson強調社會的支持網絡的重要性,Ants等人強調自尊和自我觀念的重要性。關于心理幸福感的相關測評指標,目前并沒有統一的指標體系,而仍在進一步的完善中。
國內學者的相關研究,苗元江在他的博士論文中編制的綜合幸福感問卷中的心理幸福感分問卷是針對大學生的問卷,信效度較好,有一定的應用價值。邢占軍在Ryff心理幸福感的基礎上生成的中國城市居民心理幸福感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達0.94,信度效標效度尚可,有在我國進一步使用的價值。周淑慧在其碩士論文中,針對高中生的特點編制
――――――――――――――――――――――――――
* 溫州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資助(編號:WZSZ-2014Z16)
了高中生心理幸福感問卷,該問卷的信、效度指標都較好,可以作為反映高中生心理幸福感的指標。
四 心理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1.人口學變量
在人口學變量上,有年齡、性別、教育水平等因素的研究。在年齡對心理幸福感的影響研究中發現,不同年齡的心理幸福感有一定的差異。Ryff等人將年齡段劃分為青年組、中年組和老年組,研究結果表明,中年人在生活目標上的得分顯著高于老年人,而在自主性上高于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較青年人評價自己更有環境控制力;而在個人成長方面,青年人和中年人的得分顯著高于老年人。國內學者許淑蓮等人的研究,以中國的城市居民為樣本,將年齡段劃分為青年組、中年組、老年組和老老年組。研究結果表明,自主性方面沒有顯著的年齡差異,環境控制方面中年組和老年組均高于老老年組;個人成長方面各較年輕組均高于年老組,除中年組高于老年組尚不夠顯著,其余均顯著;人際關系和生活目標方面,較年輕三組均高于老老年組;自我接受方面,中年組和老年組均高于青年組。
在性別因素上,Ryff等人發現,女性“人際關系”和“個人成長”的得分顯著高于男性,在其他維度上,兩性之間沒有顯著的差異。邢占軍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男性在自主性、個人成長、生活目標和自我接受量表上的得分高于女性,環境掌握的得分沒有性別差異,與他人的積極關系方面,女性稍高于男性。而崔春華等人以師范大學生為樣本的研究結果表明,女性在總量表及環境控制、人際關系、生活目標、個人成長方面的得分都顯著高于男性。周淑慧自編了高中生心理幸福感問卷,測量了高中生的心理幸福感,研究表明高中生心理幸福感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女生在心理幸福感總水平、利他行為、個人成長、環境把握、健康關注層面均顯著高于男生。
2.人格因素
Schmutte等人對五大人格因素和六維度的心理幸福感進行了相關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神經質(N)、外向性(E)和盡責性(C)對于多維度的心理幸福感是最為有力和持久的預測因素。神經質性與自我接納和環境控制有很強的負相關,與生活目標、個人成長和自主性也有一定的相關;外向性與自我接納、個人成長和積極的人際關系之間也有中等程度的相關;盡責性與自我接納、環境控制和生活目標有中等程度的相關。高淑燕等人研究了大學生人格特質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結果表明人格是預測心理幸福感的強有力的預測指標,在五大人格因素問卷中,嚴謹性與自我接受、生活目的、情境把握具有顯著負相關,外傾性與自我接受、良好關系、情境把握具有顯著正相關,宜人性除個人成長外,與其他五個維度的正相關均達到顯著水平。宜人性能顯著地預測心理幸福感。
3.社會支持等其他相關因素
崔春華等人對師范大學生的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和心理控制源對心理幸福感有一定的預測作用,社會支持與心理幸福感呈正相關,內在控制性強的個體心理幸福感高于外在控制性個體。王艷芝探討幼兒教師領悟社會支持、生存質量、安全感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領悟社會支持、生存質量、安全感與心理幸福感有顯著性相關,當領悟社會支持、安全感、生存質量滿意度得到提高以后,心理幸福感相應也會得到改善。李春暉等人的研究也得出同樣的結論,他們研究“非典”前后大學生主觀上體驗到的社會支持越多,并且對社會支持的利用程度越高越充分,那么他們的心理幸福感就越高、強。
吳雙磊研究了大學生完美主義傾向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結果表明大學生完美主義傾向與心理幸福感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完美主義傾向中的難以放松傾向、關注自我傾向和高標準傾向三個維度是心理幸福感的有效預測指標。此外,還有比較重要的是情感因素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Butzel等人發現有情感暴露傾向的人會有較高的幸福感回報,從而證實了情感和諧對幸福感非常重要。
五 研究趨勢及其展望
1.本土化研究的必要性
當前關于心理幸福感的概念的界定和實證研究,絕大部分是基于西方的哲學基礎和心理學理論提出和發展起來的,但是在我國文化的背景下,中國人幸福感的具體維度和結構未必與西方相一致,我國學者雖然進行了相關的研究,但是研究的框架基本還是按照西方的理論框架進行。因此,關于我國的心理幸福感研究,還需要大量的理論探索和實證研究的檢驗。
2.心理幸福感與主觀幸福感的整合
近年來,對于幸福感的研究呈現出一種整合的趨勢,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整合,為更加全面地認識人們的幸福感提供了新的平臺。Ryff等人的一系列研究表明,雖然在不同的研究中有一點細微的不同,但是心理幸福感的各個維度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相關。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兩種幸福感整合的同時,其內部的作用機制需要做進一步的探討。在主觀幸福感測量中對生活滿意的整體評價,需要涉及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的認知,其中就有心理幸福感的各個方面。因此,有研究者提出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心理幸福感的評價是總體生活滿意感評價的前提。國內學者金玲玲對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兩種研究取向是相互獨立但是又有部分重合的關系。從以往的研究中,我們發現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之間確實是有聯系,但是兩者之間的作用機制究竟如何,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確定。因此,以兩者結合的角度進行研究,是心理幸福感研究的一個新方面。
3.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結合
每一個人都在不斷地追求幸福。對于心理幸福感的研究中我們發現,人口學變量、人格因素、社會支持、樂觀的心理品質、情感因素等都會影響個人的心理幸福感。在這些因素中,有的是不變因素,有的是可變因素,那么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如何提高幸福指數呢?從理論出發,從影響幸福感的因素出發,試著改變可變因素,也許能提高心理幸福感。這只是我們的一個推理,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因此,到目前為止,理論研究很豐富,而關于與實踐和應用相結合的研究甚少,未來的研究可以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探討心理幸福感。
篇4
【關鍵詞】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認知水平;德州市
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主要指個體依據自己設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所作的整體評價,是反映社會中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心理學指標[1]。主觀幸福感是一種態度,包括認知和情感兩個基本成分[2]。
我國對于主觀幸福感的研究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已有的研究成果涉及到不同年齡階層的不同人群。大學生是我國一個重要的社會群體,是我國未來社會建設和發展的支柱力量,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狀況值得我們重點關注。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隨機抽取德州市兩所高校的200名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回收問卷200份,剔除無效問卷8份,獲得有效問卷192份,有效率96%,其中男生85人,女生107人。
2、研究工具及方法
(1)人面量表:由Andrews FM. 和Withey SB.1976年編制,是一組不同表情的人臉圖形,分別為“非常幸福、很幸福、比較幸福、一般、比較不幸、很痛苦、非常痛苦”,要求被試者對與自己總體生活感覺評價相一致的人面表情進行標記[3]。
(2)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量表簡本(SWBS一CC):2003年邢占軍在《中國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量表》的基礎上進行編制。該量表采用六級記分的方法,包含20個項目,包括知足充裕體驗、心理健康體驗、社會信心體驗、成長進步體驗、目標價值體驗、自我接受體驗、身體健康體驗、心態平衡體驗、人際適應體驗、家庭氛圍體驗10個維度[4]。
(3)開放式問卷:包括2個題目:一是你認為幸福的標準是什么;二是你認為當前教育的哪些方面對你形成正確的幸福觀具有積極作用。
二、調查結果
1、大多數大學生總體感覺是幸福的
采用人面量表施測于全部被試者,從非常幸福到非常痛苦,選擇非常幸福的大學生占14.58%,43.75%的大學生選擇很幸福或非常幸福,83.85%的大學生選擇比較幸福及以上程度的幸福,僅有3.12%的大學生選擇不幸或是痛苦,說明絕大多數大學生總體感覺是幸福的,且部分大學生幸福體驗程度較高。
2、大學生社會信心體驗顯著偏低
將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各維度得分情況與山東省城市居民常模進行比較,大學生主觀幸福感量表總分(p
3、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群體分布特點
為了考察不同性別、不同年級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分布特點,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心理健康體驗和自我接受體驗性別差異顯著(p
三、討論
1、總體來說,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水平較高
本研究采用兩個量表測量的結果均顯示,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總體水平較高。究其原因,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格外關注和照顧,生活需要能夠得到較大程度地滿足,沒有額外的經濟負擔和社會壓力;雖然現在嚴峻的就業形勢給大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但大部分大學生尚未直接面對就業壓力。另一方面,相對來說大學生面臨的人際環境更為直接單純,人際體驗總體是積極正向的,因此,大學生總體幸福感水平較高。這反映出大學生的身份價值和地位雖然較之以前有很大程度降低,但大學階段仍然是個人人生中非常美好的一個時期。
2、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存在群體差異
調查顯示,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體驗和自我接受體驗顯著高于女大學生。男大學生一般精力充沛,性格開朗,心胸開闊,并且更加自信,能夠積極應對遇到的各項困難和問題,更容易接受自己。女大學生傾向于多愁善感、性格憂郁,容易自卑,遇到困難習慣抱怨,更容易體驗到壓力。
研究表明,大學生的目標價值體驗和知足充裕體驗不同年級之間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現象。多項研究表明,大學二年級是大學生精神狀態從高亢到低落、從積極到消極的轉折期,是應引起教師重點關注的時期[5-6]。一年級大學生剛剛升入大學,自豪感、新鮮感還未褪去,目標感較強,對未來充滿期待,生活較為充實。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學生活的另一面逐漸顯現出來,感覺到大學生活的空虛無聊,目標感和方向感愈來愈模糊。這時大學生如果不能及時調整自己,加之缺乏及時正確的引導來幫助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時樹立專業興趣,會導致大學生接下來的大學生活無方向感和目標感,缺乏學習動力,嚴重影響大學整體的學習和生活質量。四年級大學生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和成長,對自己有了較為清晰、明確的認識和定位,對于自己當前所從事的學習和工作重新獲得認可和滿意,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恢復一定程度的自信和期待,自我價值體驗重新提高。
3、大學生的社會信心體驗亟待增強
調查表明,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總體水平高于山東省城市居民,但社會信心體驗顯著低于山東省常模水平。社會信心體驗,是指對社會發展所持有的信心程度,以及是否認為社會的發展趨勢對人們有利[7]。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和諧、幸福社會的建設需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的歷史過程。改革開放三十余年,我們取得的一系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是不容質疑的。我國當前出現的許多矛盾和問題,是在人民群眾基本需要得到滿足之后,有了更高的發展需求的體現,是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也是我們黨在十以后要著力解決的問題。大學生作為我國重要的人才資源,作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更應該學會辯證全面地看待問題,正確認識我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矛盾和問題,增強社會信心,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立志為建設和諧、幸福社會而努力奮斗。
4、家庭教育在大學生成長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
開放性調查問卷顯示,大學生對于幸福標準的認知評價中,家庭幸福在大學生的幸福觀念中占有較大比重,但在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幸福觀具有積極教育作用的內容方面,僅有1.36%的大學生選擇了家庭教育。說明大學生正處于矛盾和過渡時期,他們一方面表現出對家庭較為嚴重的依賴心理,渴求家庭幸福,另一方面又非常渴望獨立,極力要擺脫家庭的束縛,較少接受來自家庭方面的教育和影響。這與大學生所處的特定年齡和心理發展階段有關,也與我國家庭教育的環境和習慣有關。
【注 釋】
[1][4][7] 陳妹娟,周愛保.主觀幸福感研究綜述[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3.214-217.
[2] 汪向東主編.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1999.66.
[3] Andrews FM.Withey SB.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American’s perception of life quality.New York:Plenum,1976.
[5] 韋有華,湯盛欽.大學生應付活動的測驗研究[J].心理學報,1997.1.67-73.
[6] 李華君.大學生特質焦慮、應對方式及學業情緒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1年研究生學位論文.
篇5
吳虹:10年前,大家對“教育現代化示范初中”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粗淺的階段,當時學校能擁有網線,實現電腦辦公、投影上課便可以說是進入“現代化”。10年后,教育條件則不可與10年前同日而語。這10年來,教育現代化發展緊追時展步伐,帶給我們在教育理念、教育技術、教育方法上有太多的震撼與改變,我們深刻感到教育的發展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與現代化的發展還沒有完全同步。當人們還在對神奇的i pad充滿好奇之時,不到1年時間蘋果公司再次震撼推出ipad2,很難想象這樣一個產品會帶給科技社會怎樣的革命性變革。我們相信,科技一定會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教育也將對未來科技的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基于這種理念。我校從2005年起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
隨著城市學校辦學條件的均衡化發展,各校間的教育現代化設備與條件幾乎沒有太大的差別,而各校在教育設備與技術的應用上卻有很大差異。好的設備,關鍵在于如何有效利用、使其發揮最大的效用來服務于教育教學。2008年起我校的教育現代化應用逐步得到各方面的肯定,在教師博客、電子白板應用、無紙化辦公、網絡學習、機器人特色等方面取得突破,先后獲得“江蘇省教育現代化應用先進學校”“全國SMART電子白板競賽優秀組織獎”“南京市科技教育星光基地學校”等榮譽稱號,同時我校利用“首批南京市初中小班化”教育實驗契機,與省市電教館積極合作,探索打造數字化學習示范學校,希望通過學習方式的改變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激發學生學習與創新的活力。
2D10年,隨著我校全面出新改造暨抗震加固校安工程的J頃利竣工,將學校水電智能化管理系統、太陽能節能系統等現代化環保節能概念整合到校園改造系統工程之中,使一所普通學校改變的不僅是外觀,內部結構以及學校的核心管理系統也都隨之改變,從而進一步提升學校的現代化進程。
NIE:隨著近幾年來國家不斷推進“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步伐的加快,對于全國“萬校一書”的課程體系、“萬人一面”的培養方式,肯定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南京二十四中在培養學生“全面、自主、有個性的發展”方面做了哪些積極的努力?
吳虹:2010年12月28日《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刊登了反映南京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的專題報道《追求人人優學人人成才》,以小班化教育試點為基礎啟動“新班額計劃”,這意味著南京市進入了全面推廣小班化教育的新階段。未來10年,南京市大部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將實行小班化教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水平將進一步提高,學生將得到更多的教育關懷。
2005~g9月,我校有幸成為南京市首批初中小班化實驗學校。這不僅為我校充分培養學生“全面、自主、有個性的發展”搭建了有利平臺,同時也成為了我校的教育特色,從另一層面講,更成為了南京市教育未來發展的一張名片。
我校的小班化實驗首先從班級文化建設開始,走進我們散發著“花香、書香、墨香”的小班,你會發現每一個孩子都充滿自信,每一個孩子健康陽光。記得有一位初中年級的女生,性格內向,學習基礎較弱,剛入學時一直沒有自信,但通過一次物理考試便樹立起了信心,后來通過了解,是我們的物理教師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熱情,讓孩子們獲得成功體驗。2010屆中考我校物理成績名列全區公辦校第一!教師的關注會給同學們帶來更多的自信,同時讓他們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這也是小班化教育的魅力,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舞臺,在這里,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背后都有無數教師鼓勵贊許的目光。教育質量包括學生生命的質量與學業的質量。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體,每一個生命的成長都理應享有幸福!
NIE:南京二十四中有沒有為學生而設計的特色校本課程,在實踐過程中給學生或教學工作帶來哪些益處?
吳虹:小班化教育的特色就是充分挖掘與發揮每個孩子的個性與特長,我校還在心理教育、科技教育、傳統體育等方面為學生精心設置了校本課程,學生可以選修與參加的學校興趣小組也非常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校在全國率先開展心理學方面的特色課程“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應用及研究。
2010年,“(南京、香港、臺灣)小班化教育論壇”的來賓參觀我校時就被同學們的熱情和天真所感動了。同學們引領著來賓朋友在校園中穿行,并為他們認真地介紹自己的校園。香港教育學院首席小班化教育顧問葉建源先生在參觀我校后,驚喜地說:“我到過世界很多學校參觀或者培訓,你們的學生用這樣的方式接待我們,還是第一次遇到,讓我很受啟發,非常喜歡你們學校的育人氛圍!”
體驗是孩子成長的重要方式。我們相信,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是在親身體驗中獲得的。2009年起,我校開始與國內知名心理專家韋志中先生合作開展“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的實驗研究,在初一年級開設心理課,將體驗式教育模式滲透到學校的德育、教學、培訓等各個環節,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此外,我校還建設了全市唯一的極具個性化特色的數字地理教室,其中不僅有先進的“數字星球”設備,還配置36臺無線上網本。在積極開展數字化學習的同時,讓信息時代巨大的學習資源庫成為學生拓展知識面的重要補充,這不僅改變了傳統印象中電腦總是影響孩子學習的錯誤概念,還逐步將學生對電腦的興趣從單純的游戲、聊天引導到積極的學習方向上來。
NIE:您在2010年6月為學生們上過一堂“地理網絡測評課”,在教學反思中您這樣寫到“無論何時要相信機器一定比人的效率高,但用好機器的關鍵還在于人”,您認為作為教師如何才能有效利用好“機器”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吳虹:我們身邊現在不缺乏現代化的設備,也不缺乏技術,但是教師的應用水平參差不齊。我校積極鼓勵教師嘗試各種現代化的設備與技術,如博客、電子白板、無紙化辦公、阿絡課程。作為我本人經常也身體力行,通過自身實踐向教師證明,學習力對于每個人都是存在的,只要你有心學習,就沒有年齡的限制。
舉一個例子,當我們生病嚴重到需要開刀或住院時,你絕對不會只聽一個醫生的一面之詞就乖乖住院,你一定會再經醫療設備全面檢查且發現病灶后才能心里踏實一些。而我們的教育呢?往往只憑一紙試卷就評定一個孩子的優與劣,我們很少能運用科學的數據好好為孩子的學習做一次“體檢”,發現他的長處與不足,找到他的“最近發展區”。很多教師至今對信息化使用還簡單的理解為PPT課件應用、計算機錄入、網絡查詢等。機器是為人服務的,也是為課堂服務的,千萬別被機器牽著鼻子走,教師不能成為機器的奴隸,更不能為使用機器而使用。比如,在公開課上。對多媒體的使用
往往成為主角,教師與學生更多的是觀眾,這就違背了機器服務于教學的宗旨,在任何課堂上,學生應該是第一位的,媒體和設備的使用、教師的引導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
NIE:在本期中收錄了您的文章――《理念在前技術在后》,請問在您的從教經歷中,您是如何理解和實踐這一對辯證關系的?
吳虹:在學校中,教師雖不是技術人員,但要非常清晰自己的教學需要。對于一個學校的發展來說,方向是最重要的。只要方向正確,我們可以一直去努力;如果方向錯了,所有的努力就都是白費。作為校長,必須明確自己的辦學方向與辦學目標,選擇適合本校發展的道路。
我一直堅信在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中,最重要的在于充分利用設備,而非設備的更新換代。即使是簡單設備,只要運用得當,也能發揮極大的效益;反之,再好的設備,如使用不當或許還會影響教育教學。
我校的教育博客是教師記錄學生成長、反思教育足跡的極好平臺,這個平臺并不需要任何成本,但卻為我校打開了一扇展示學校教育風采的窗戶,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教育理想與教育風采。撰寫教育博客其實并不需要什么技術,但是一旦堅持下來,形成習慣后將對教師的職業生涯產生極大的影響,因為他們不再僅僅是忙于教學的普通教師,而成為愛記錄、勤思考的教育者與思想者,從而激發了他們更大的上進心,去自覺地學習更多的技術與理念應用于教育教學。
這些年,在工作中我深切地感到,與其說去提高教師信息化方面的某一技能,不如努力去提升或改變他們的教育理念,只有當教師認識到技術已成為自己教育教學不可缺少的助手時,才會最大限度地激發自身學習與應用的積極性。
NIE:請您談談作為一校之長的心得與感悟,尤其是對于學校資產和設備管理這方面的一些體會或是經驗?
吳虹:經過全新改造后,目前南京市第二十四中學以IOM動態光纖接入Internet,學校擁有自己的門戶網站http://n-i24z.-cn,信息中心協同網絡信息員及時更新校內外新聞。在校內搭建了0A辦公平臺后,基本實現了無紙化辦公,所有通知、新聞、教學案、備課活動、上報文件等均以網絡方式呈現。信息與教師閱讀率均維持高位水平。學校鼓勵并支持教師使用正版軟件。學校目前有一個機房(36臺計算機),一個數字移動學習室(36臺上網本),25間多媒體教室,這些設備均處于高效使用狀態。
篇6
關鍵詞:甘肅;農村居民;主觀幸福感
1 研究意義
主觀幸福感(SubjectWell-being)是衡量個人和社會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居民幸福感的研究不但反映居民的幸福狀況和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心理感知,同時居民幸福感的研究也可以作為反映社會發展、穩定程度的重要“指示器”,現在已逐漸成為政府相關部門了解社會民眾心理狀況,進行政策制定、營造改革發展氛圍,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參考,因此,研究居民的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幸福是每個人都孜孜追求的目標,建設幸福社會也是我們奮斗的目標。在2012年兩會上,“幸福”成為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十二五”規劃中的高頻詞匯。在全國范圍內,各地都提出了建設幸福社會的目標,北京提出“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廣東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建設幸福廣東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重慶宣示要成為“居民幸福感最強的地區之一”。甘肅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省委提出要努力建設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生態綠色持續發展的幸福美好新甘肅。正式提出了要建設“幸福甘肅”的目標。
本文擬通過問卷調查形式,對甘肅省農村居民的幸福程度及甘肅省農村居民對于幸福感理解和要求進行了解,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提供參考。
2.1 研究方法
本文以甘肅省農村居民為調查對象,用大樣本隨機抽樣調查方式獲得基礎數據,采用統計分析的一般方法,從農村居民幸福感總體評價入手,對包括性別、年齡、職業、受教育程度、經濟狀況、家庭生活幸福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感知度、社會環境滿意度等多個不同個體特征衡量蘭州市農村居民的主觀幸福感。具體衡量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五段尺度設計,即“非常幸福”、“比較幸福”、“一般”、“較不幸福”、“很不幸福”五級,運用五級分別衡量調查對象的幸福程度,并對其分別賦予5、4、3、2、1的分值。
2.2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甘肅省農村居民,按照各地州市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例將調查問卷做了大體分配,盡可能保證調查結果能夠代表全省農村居民的主觀幸福感狀況。
2.3 樣本情況
基礎數據通過紙質問卷,由我院農村生源的本科生利用2013年五一假期帶回農村老家進行調查獲得。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03份,有效率為83.83%。部分人口統計學數據匯總情況如表1所示,從調查結果來看,調查過程中對調查對象的把握比較好。
從“比較幸福”向“很幸福”邁進卻還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和壁壘。同時甘肅省農村居民主觀幸福感評價中對于兩個極端等級的評價或者說是頻數分布相差很大。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我省地域遼闊,縱向豎跨,地形氣候多樣,農村布局較為分散,各地農村發展水平存在著極不平衡的現象,即在大部分甘肅農村生活狀況不斷完善的同時,還有一部分農村地區發展卻十分緩慢和困難,甚至都還沒有脫貧。因此,注意加強對這一部分農村地區的關注、幫助和帶動發展,將有助于促進我省農村發展更為平衡、更為和諧的狀態,也將有助于進一步提高甘肅省農村居民的主觀幸福感水平。
3.2 不同個體特征下農村居民幸福感
綜合其他研究發現,農村居民的個體特征對其主觀幸福感體驗存在一定的影響,即具有不同個體特征的農村居民對其主觀幸福感的評價可能存在差異,我們的調查也證實了這一點。
3.2.1 不同性別的農村居民主觀幸福感評價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甘肅省農村居民而言,一方面,隨著社會發展,在當下的農村里雖然對女性的歧視有所改變,在很多農村地區性別歧視已經基本不存在,但在中國千年來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女性的地位在某些程度上還是要遠低于男性,在我省很多農村地區,女性在做同樣的生產勞動時還要承擔繁重的家務勞動;另一方面,調查發現一些農村家庭男性外出打工,女性留守在家,不僅要承擔農業生產勞動和家務勞動,還要料理包括照顧孩子等整個家庭的大小事務,負擔很重。故在多方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女性的幸福感評價要比男性低。(見表3)
3.2.2 不同年齡的農村居民主觀幸福感評價
由于人的生活條件和心理狀況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從而不同年齡層次的農村居民對主觀幸福感的評價可能存在不同。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對于農村居民而言事實確實如此,具體情況如表4所示。
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各個年齡段的農村居民對主觀幸福感的評價不存在特別大的差別,但并不是說他們對主觀幸福感的各個方面體驗都一致。比方說,農村兒童和青少年大多存在著留守的孤寂,他們的成長缺少父母的陪伴、缺乏關愛和指導,往往容易走上歧途,而且面對學業壓力的同時還要為家庭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大多過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的擔子,但總的來說他們的壓力還是比較小的;中青年時期生活則充滿了危機,需要不斷奮斗才能解決自己和家庭在物質方面的需求;而老年期則面臨著體力和生活能力下降的問題,甚至還存在“老無所依”的煩惱。這就意味著人們在不同時期都可能面臨著不同的生活問題,幸福感都受到這樣或那樣的影響,從而使得不同年齡段農村居民對于主觀幸福感的評價波動不大。3.2.3 不同職業的農村居民主觀幸福感評價
由于職業的不同,人們在不同的崗位上創造的社會價值與得到的回報都不同,調查中我們把農村居民的職業類別共分成了五大類。(見表5)
一般來說,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認知水平和心理調控能力也將相應提高,這就說明了為什么高中教育程度的農村居民對幸福感的評價要高于初中、小學及以下的農村居民;另一方面,由于農村地區給人們提供的發展機會也比城市小,對于受教育程度本科以上的農村居民而言,往往感覺到其才能得不到充分發揮,這將使其主觀幸福感的評價反不如大專和高中。
3.3 農村居民的經濟狀況幸福感
調查結果顯示,雖然隨著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加快,全省農業平穩較快發展,農村居民對經濟狀況高幸福體驗群體要多于低幸福體驗群體,但是總體上甘肅省農村居民的經濟狀況幸福感水平還是較低。(見表7)
3.4 農村居民家庭生活幸福感
統計收集來的訪問調查結果我們發現,甘肅省農村居民比較高的家庭生活狀況幸福感主要得益于其比較高的家庭成員關系滿意度和住房條件幸福感。廣大農民的家庭和睦、家庭關系和諧,但是當下農村人口大量外流,農村家庭大多僅剩婦女、兒童、老人留守,聚少離多使人愁。(見表8)
3.5 農村居民的基礎設施幸福感
基礎設施的建設及完善程度與廣大農村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既涉及到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但調查顯示甘肅省農村居民對于生活設施、生產設施、交通設施、醫療設施、教育設施和休閑娛樂設施等各類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還是相當迫切,我們應該快馬加鞭,繼續加大對農村基建的投入力度,穩步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3.6 農村居民的社會環境幸福感
統計發現,長期以來,國家和省政府不斷加大對“三農”問題的關注和投入力度,農村社會環境不斷改善,從而使得被調查的甘肅省農村居民對于現在農村社會環境總體上還是感到比較滿意和幸福的,但是在總體發展態勢良好的同時還是存在這差強人意的地方,比如,黑惡勢力和宗族勢力抬頭,危害農村治安;封建迷信活動斂取群眾錢財等。(見表10)
3.7 農村居民的生態環境幸福感
自然生態環境不僅密切關系到廣大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狀況,而且嚴重影響著農業生產發展狀況。經調查統計,甘肅省農村居民對于自然生態環境的幸福感情況如表11所示:在“非常幸福”這一檔幾乎沒有頻數分布,即沒有人對現在的甘肅省自然生態環境狀況感到非常滿意;而大部分農村居民評價的幸福感集中在“較不幸福”階段,統計顯示共有195人選擇此項,所涵蓋的人數占總體樣本的38.7%,而相比之下,對目前生態狀況感覺到“比較幸福”的只占總數的20.4%;還有87位農村居民評價為“非常不幸福”,占總體樣本的17.4%,比例較大。由此可見,甘肅省大部分農村居民對于目前我省自然生態環境狀況的幸福體驗令人堪憂。
由于長期對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認識和意識不足,沒有正確處理好開發利用資源和保護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重眼前、輕長遠,致使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成為甘肅農村生態環境的兩大突出問題。
篇7
[關鍵詞] 異甘草酸鎂;復方甘草酸苷;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 R57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10(c)-0082-02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種世界性傳染病,也是我國較為常見的慢性傳染病之一,對人們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慢性乙型肝炎綜合治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抗感染保肝治療,現被廣泛應用的抗感染保肝藥物是甘草酸類制劑。異甘草酸鎂作為新一代甘草酸類制劑[1],具有極強的抗感染、調節免疫、保護肝細胞膜、解毒、抗氧化和改善肝功能作用。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應用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4例,并與應用復方甘草酸苷治療的84例患者進行對比觀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8例,全部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中關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診斷標準,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異常、乏力、納差、尿黃、厭油膩、肝區疼痛等臨床表現。將16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84例;觀察組中,男52例,女32例,年齡18~60歲,平均(35.4±4.2)歲,病程0.9~6.2年,平均(1.9±0.6)年;對照組中,男51例,女33例,年齡17~59歲,平均(35.2±4.1)歲,病程0.8~6.1年,平均(1.8±0.7)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及臨床表現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給予異甘草酸鎂注射液(商品名:天晴甘美,江蘇正大天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0 mL/支)治療,20~40 mL/次;對照組給予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商品名:美能,日本米諾發源制藥株式會社,20 mL/支)治療,40~60 mL/次,均加入至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行靜脈滴注,均為1次/d,以4周為1個療程。兩組同時加用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未使用抗病毒治療。
1.3 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體征、化驗指標及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化驗指標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酸氨基轉移酶(AST)及總膽紅素(TBIL)等。
1.4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相關文獻[3]擬定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相關臨床癥狀、體征消失,ALT、AST、TBIL均恢復至正常水平;有效:相關臨床癥狀、體征得到明顯改善,ALT、AST、TBIL均有明顯降低,但未降至正常水平;無效:臨床相關癥狀、體征未見緩解或加重,ALT、AST、TBIL未見降低或升高。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對資料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為92.9%,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1.7%,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肝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ALT、AST、TBIL均較治療前有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但觀察組的ALT、AST、TBIL的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對照組出現輕度頭昏及輕度水腫各1例,經對癥治療后均緩解;觀察組未見不良反應出現。
3 討論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種世界性傳染病,也是我國較為常見的慢性傳染病之一。由于該病病情易反復,最終可能會發展成肝硬化,更甚者會發生癌變,嚴重危害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給予患者合理、安全、有效的治療是十分重要的。慢性乙型肝炎綜合治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抗感染保肝治療,目前,甘草酸類制劑是臨床上使用較為廣泛的一類降酶護肝藥物。有研究表明[4],甘草酸類制劑具有極強的保護肝細胞、抗氧化、抗纖維化、抗細胞凋亡和降低ALT、AST水平的作用。
復方甘草酸苷是由β受體甘草酸、鹽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組成的復方制劑,具有較強的抗感染、保護肝細胞膜、免疫調節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已廣泛應用于各型肝炎的治療且有較好的療效,得到了國內外醫學界的認同。而近年來研發的異甘草酸鎂是第四代甘草酸類制劑,為單一的18α-甘草酸鎂鹽制劑,其含量達98%以上,靜脈滴注后藥物能夠較為迅速分布且集中于肝臟,消除速度慢且能很快轉化成在體內作用更強的甘草次酸[5-6],另外,還可避免由非活性異構體所引起的不良反應,較之以往的甘草酸類制劑具有更強的抗感染、調節免疫、保護肝細胞膜、解毒、抗氧化和改善肝功能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治療的觀察組和應用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療的對照組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且兩組患者治療后ALT、AST、TBIL均較治療前有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但觀察組的ALT、AST、TBIL的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綜上所述,應用異甘草酸鎂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療效顯著,較之復方甘草酸苷能夠更加顯著地改善患者肝功能,且無不良反應發生,是一種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合理、安全、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劉先進,羌韌. 異甘草酸鎂治療慢性乙型肝炎60例療效觀察[J]. 藥品評價,2007,4(5):376-377.
[2]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 中華內科雜志,2006,45(2):162-170.
[3] 徐慶杰,和振坤. 異甘草酸鎂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研究[J]. 臨床醫學,2011,31(7):74-75.
[4] 過小葉,朱銀芳,華忠. 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治療慢性乙型肝炎50例療效觀察[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1):98-99.
[5] 張嫦珍. 兩種甘草酸類藥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經濟學分析[J]. 中國藥業,2011,20(6):56.
篇8
關鍵詞:幸福感;福州居民;影響因素;建議
中圖分類號:D4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3-0105-03
幸福感是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包括對客觀生活的評價,也包含對自己主觀精神生活的體驗,具有主觀性、穩定性和綜合性。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1-4]。近年來,美國、英國、荷蘭、日本等發達國家開始了主觀幸福感相關的研究,并創設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數。學者們提出了諸多影響幸福感的因素,比如人口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還有類似于環境質量等的公共物品等因素[3,5-8]。為了客觀反映福州市區居民的幸福感狀況,筆者在福州市區內開展了居民幸福感的問卷調查,分析影響福州市區居民幸福感的因素,并提出提升居民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一、案例點和數據選擇
(一)案例點選擇
為了了解福州市區居民幸福感的影響因素,調查小組于2014年3月在福州市區內選取不同街區、不同單位的福州市居民進行調查。總共發放問卷350份,有效回收332份,樣本有效率達94.8%。
(二)調查方法和樣本特征分析
1.研究方法
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問卷內容主要涉及:(1)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主要包括被調查者的性別、婚姻狀況、年齡、職業等;(2)影響調查對象幸福感與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3)調查對象對現有居住條件的滿意度和對理想居住環境的看法。
2.樣本特征
調查對象都是福州市區內的居民,覆蓋不同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收入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被調查者中,從性別比例看,男性占到52.71%,女性占47.29%;從年齡分布看,30歲以下的占到34.55%,31―40歲和41―50歲占到38.18%,其余的是51―60歲的人群;從受教育程度看,初中(中專)和高中(高職)水平的分別占到20.78%和29.52%,大專或大學以上的是45.18%,其余為小學文化水平;收入分為5個層次,3 000―5 000元的最多,占到31.02%,2 000―3 000元的占到27.71%,1 000―2 000元的有21.99%,剩余的是低于1 000元和高于5 000元的人群,分別占到10.24%和9.04%。
二、描述統計
在調查居民現階段的主觀幸福感時,設定了4個維度:非常幸福、比較幸福、一般和不太幸福。調查中發現,有4成福州市民感到幸福,其中覺得非常幸福的占到1/4;認為不太幸福的約占3成。
(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當調查中問到有哪些因素最有可能增加被調查者的幸福感時,我們發現存在這樣一些因素,即居住環境、家庭氛圍、身心健康、休閑生活、收入、社會環境、自我價值、人際關系及就業條件等。其中,18.48%的調查對象認為舒適的居住環境能夠增加他們的幸福感;14.91%認為是家庭和睦;14.65%認為是身心健康;14.34%認為是有足夠的休閑娛樂生活,工作和生活能得到平衡;10.54%認為是豐厚的收入;10.28%認為是穩定安全的社會氛圍;另外,自我價值的實現6.26%,融洽的人際關系5.4%,良好的就醫條件5.14%。從結果看,影響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以物質為基礎的收入和居住條件,還有家庭關系、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精神文化生活等5個方面。
(二)不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在統計問題“有哪些因素讓你感覺不幸福”時發現,主要涉及9大因素,即收入、居住條件、身體健康、人際關系、個體發展、心理健康、工作狀況、業余生活及工作學習環境等。其中,感覺收入太低影響幸福感的占到18.01%;居住條件差17.73%;身體不健康14.4%;家庭、人際關系差13.02%;個人發展不理想11.35%。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安逸著稱的福州市,福州人特別注重心態對幸福感的影響。調查中,有7.2%的調查對象認為,心態不好會拉低幸福指數;另外,工作壓力大6.93%,業余生活枯燥5.26%,工作、學習環境差4.99%,其他1.11%。可見物質財富、家庭、環境等也同樣是不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三)居住幸福感
環保部最新的城市空氣質量狀況報告顯示,福州市1月份達標天數比例達64.5%。按照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評價,福州市在74個城市中排名第五。因此,調查發現,對于居住大環境,約有7成調查對象表示比較滿意,其中16.36%認為環境非常好。但是,在個體住房方面,對于現有居住滿意的還不到3成,這說明福州市在改善住房需求方面還有很大空間。
三、交叉統計
調查對象根據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以及收入的不同,幸福感程度也有所不同,如圖1―4所示。從圖1可以看出,按照性別分類看居民的幸福感狀況,女性相對比男性更幸福;圖2表明居民的年齡與幸福感呈現出U型關系;圖3―4則顯示居民幸福感與其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幾乎呈正相關。
四、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第一,女性相對比男性更幸福。這可能是因為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以及性格等方面的差異,男性工作壓力較大、高收入的需求也更高。第二,年齡與市民幸福感之間呈現U型關系。從調查結果分析,幸福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在45歲上下達到最低值。這個年齡階段的調查對象基本處在上有父母要贍養,下有孩子要撫養的狀態,父母的醫療費、孩子成家立業的支持資金等等都成為不幸福的因素。第三,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與居民的幸福感程度正相關。顯然,收入的提高能滿足物質方面的需求,從而提高生活質量;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和感受,受過高等教育的市民相對更能客觀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遭遇。第四,在房價居高不下的現狀下,居住條件便成為影響人們幸福感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從調查結果來看,福州市民幸福感的提高必須依靠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就政府方面而言,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改善就業環境。首先是通過積極的政策措施引導社會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7,8],比如,招商引資,促進本市經濟增長的同時創造新的崗位需求;發展社區服務業,不僅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且還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再者,就是始終注意到制造業仍然是勞動力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要繼續推到制造業的發展,保持第二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以此不斷鞏固并擴大就業規模。另外,在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上,要鼓勵他們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要清理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制度和限制,形成有利于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就業的社會環境;鼓勵骨干企業和科研項目單位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以上企業招用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可按規定享受相關就業扶持政策。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對于啟動資金不足的,給予小額擔保貸款及相關創業指導。
第二,提高居民收入。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經濟增長結構不優;在收入分配過程中,初次分配向企業傾斜及再分配中政府所得增長較快;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保障水平低,影響居民轉移性收入的提高等因素都會導致居民所得偏低[8,9]。因此,要深入推進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切實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縮小貧富差距[4]。(1)要強化稅收調節措施,減少針對企業的各種不必要收費,積極落實各種退稅、減稅政策,減少企業負擔從而增加職工工資;(2)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提高諸如醫療、就業等社會保障水平;(3)加強對物價的宏觀調控,確保居民的相對收入不會因物價的上漲而下降;(4)加強勞動用工市場的監管,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10]。
第三,優化居住環境。住房是關系到每個人“安居樂業”的特殊商品,而現階段,“買房難”、“住房難”的問題無疑成為影響居民幸福感的重大因素,因此,政府有必要對房地產市場進行有序的宏觀調控,有效控制房價[11]。比如,用稅收杠桿控制房價,即對居民擁有的第二套以上住宅征收重稅;用廉租房抑制房價,廉租房的存在會使得房屋買賣市場需求減少,房價就趨于穩定,政府可同時進行租房補貼。同時,豐富社區文化,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改善居住大環境,創建美麗宜居城市[12]。
除了政府采取一些積極的政策措施,企業也可以做出相應的努力來提高居民的幸福感程度。比如,將職工工資增長機制與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相結合,保證職工工資與經濟增長相適應、與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結合實際、創新管理方式,通過員工激勵獎勵措施、員工精神文化生活及和諧人家關系的構建等,增強員工職業幸福感;創造良好的企業文化,豐富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精神生活,陶冶員工的情操[13]。從居民個體的角度出發,也有很多方法來提高自身的幸福感:(1)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客觀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主動追求美好的事物。(2)提高自身的文化程度和綜合素質。受教育程度影響著一個人看待事物的觀點,也影響著個體的就業及其他機會。(3)愛崗敬業。在工作中盡職盡責,體現自我價值。(4)修煉自身的涵養,維持和諧美滿的家庭關系和鄰里關系。(5)注重身心健康,培養業余愛好,豐富精神文化生活。
參考文獻:
[1] 畢明,孫承毅.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的年齡差異研究[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2).
[2] 李志,謝朝暉.國內主觀幸福感研究文獻述評[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3] 任志洪,葉一舵.國內外關于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研究述評[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
[4] 李靜,郭永玉.金錢對幸福感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07,(6).
[5] 徐映梅,夏倫.中國居民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分析――個綜合分析框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2).
[6] 李承宗,韓仁生.幸福感與不幸福感的影響因素探究[J].心理研究,2011,(2).
[7] 陳有真,賈志永,周庭銳.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分析[J].城市發展研究2009,(6).
[8] 張小麗.城市居民主觀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J].傳承,2008,(14).
[9] 魯元平,王韜.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研究評述[J].經濟學動態,2010,(5).
[10] 王鵬.收入差距對我國居民幸福感的影響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2.
[11] 國家統計局福州調查隊“居民主觀幸福感研究”課題組,陳倩.福州居民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調研世界,2013,(7).
[12] 馬亮.城鄉居民主觀幸福感比較與幸福甘肅建設研究[J].今日中國論壇,2013,1(7).
[13] 邱天.國民幸福指標研究與實證分析[D].廣州:廣東商學院,2012.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Fuzhou city residents' happiness feeling
ZHANG Pei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430077,China)
篇9
【關鍵詞】 替比夫定;拉米夫定;乙型肝炎;肝硬化
活動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發展的結果,患者病程中病毒持續活躍復制導致肝細胞壞死和持續炎癥反應引起肝功能反復[1],病情會引起嚴重并發癥,嚴重者可發展成肝細胞癌,患者預后較差,肝硬化的嚴重程度與持續高病毒載量呈正相關,hbv dna是能夠獨立預測肝硬化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選擇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是治療本病的關鍵,我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對活動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應用替比夫定與拉米夫定治療,旨在探討替比夫定的治療療效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我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治療的活動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2例,男42例,女30例;年齡22-67歲,平均年齡(42.16±11.52)歲;肝功能a級23例,b級38例,c級1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華醫學會修訂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患者年齡≥16歲,臨床診斷hbv dna經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為陽性,血清hbv標志物hbeag(+),hbv dna定量大于1×103拷貝/m1,alt>2uln。WWW.133229.cOM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排除其他肝病,無其他內、外科疾病,對替比夫定藥物不良反應者,72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肝功能分級、hbeag陽性、hbv dna水平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甘草酸二銨、還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護肝、抗炎等綜合對癥基礎治療,觀察組給予替比夫定口服,每次600mg,每日1次;對照組給予拉米夫定口服,每次100mg,每日1次。療程均為48周,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及治療24周、48周的肝功能指標alt、tbil、alb和血清hbv dna水平變化,比較治療48周時alt復常率、hbv dna陰轉率和hbeag轉陰率。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檢測肝功能;采用熒光定量pcr儀檢測hbv dna;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標記物。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分析,組內比較采用重得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lt、tbil、alb和血清hbv dna水平變化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24周、48周肝功能及血清hbv dna水平均有明顯改善,觀察組治療24周、48周alt、tbil和血清hbv dna水平比對照組下降明顯,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24周、48周alb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48周時alt復常率、hbv dna轉陰率和hbeag轉陰率比較 治療48周時觀察組alt復常率、hbv dna陰轉率和hbeag轉陰率比對照組高,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肝硬化是由一種或多種原因引起的肝臟損害,使得肝臟呈進行性、彌漫性、纖維性病變[2]。早期癥狀不明顯,隨著病情的延長,會出現門靜脈高壓和肝功能障礙,直至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等并發癥死亡[3]。目前臨床上肝硬化由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較多,治療主要是保肝、護肝、抗病毒、對癥治療并發癥等,但無法從根本上直接殺傷和抑制病毒的復制,控制肝硬化療效
不理想。
臨床普通的干擾素及核苷類抗病毒藥,主要是通過細胞表面受體作用使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從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復制,增強nk細胞、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的活力,具有免疫調節作用:但這類藥物會導致患者嚴重并發癥及肝衰竭。替比夫定為高度特異性抑制hbv復制的左旋核苷類似物,起效快,抗病毒能力強,主要通過腎臟代謝清除,可在短時間內抑制病毒復制,挽救殘存的肝細胞,延緩甚至逆轉肝纖維化,延緩甚至避免肝功能衰竭及肝細胞癌的發生[4],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其副作用較少,患者多能耐受,其在抑制hbv效果方面優于lam。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24周、48周肝功能和血清hbv dna水平均比對照組下降明顯,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在治療48周時,alt復常率、hbv dna轉陰率和hbeag轉陰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組a復常率、hbv dna轉陰率及hbeag轉陰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兩種藥物的治療肝硬化都有效,但替比夫定更優于拉米夫定。綜上所述,替比夫定治療活動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耐受性好,抗病毒能力較強,是患者抗病毒治療的最佳選擇。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實用肝臟病雜志,2006,9(1):8-18.
[2] 彭文偉.傳染病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5-46.
篇10
【關鍵詞】 主觀幸福感;性別差異;分析
A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Ling Dongshan, Wang Shutao, Zhang Demei. College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Methods An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92 students in some universities. Results There are som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score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family satisfaction, sensibility, Satisfaction and intercourse satisfaction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male students. Conclusion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well-being educational models according to students' gender differences.
【Key words】 SWB; Gender differences; Analysis
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即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的評價,它由情感和認知兩個維度組成[1]。隨著人類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轉變,幸福評價模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個體獨特的價值觀、過去經歷、預期等主觀因素開始超越物質、地位等客觀因素成為了幸福評價的主導因素。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在某幾所綜合性大學隨機抽取210名本科生作為被試進行問卷調查,有效被試192名,其中男生85名,女生107名。
1.2 研究方法 采用大學生總體幸福感問卷,尹海蘭編,并根據實際情況有所改編,共分成情感和認知兩個維度,包括消極情感、積極情感、交際滿意度、環境滿意度、家庭滿意度、情感滿意度、學習及自我滿意度等7個因子。總問卷的Gutman分半信度為0.862,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一致性系數)為0.886。
1.3 數據分析 所有數據輸入SPSS 11.0進行統計處理。
2 結 果
2.1 大學生總體幸福感存在性別顯著差異 大學生總體幸福感存在性別差異,女大學生的總體主觀幸福感高于男大學生,且差異水平達到顯著(t=3.929,P
2.2 大學生人際關系滿意度存在性別顯著差異 大學生人際關系滿意度存在性別差異,女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滿意度高于男大學生,且差異水平達到極其顯著(t=9.034,P
2.3 大學生家庭滿意度存在性別顯著差異 大學生家庭滿意度存在性別差異,女大學生的家庭滿意度高于男大學生,且差異水平達到顯著(t=5.751,P
2.4 大學生愛情滿意度存在性別顯著差異 大學生愛情滿意度存在性別差異,女大學生的愛情滿意度高于男大學生,且差異水平達到顯著(t=6.144,P
3 討 論
本研究表明,人際關系滿意度存在性別差異,女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滿意度極顯著高于男生。出現這種情況,從社會支持的角度來看,女性較更容易感受到社會支持,更積極主動地利用社會支持,女性獲得的總的社會支持也比男性多,而傳統社會觀念中人們對男性更加自立的期望對于男性尋求社會幫助的主動性具有遏制作用,因此男性受到社會支持的可能性要小些。這樣女生就能夠比男生體驗到更多的人際關懷,從而提高自身的人際關系體驗。另外,這也與社會的性別價值取向有關,對女生的價值取向大多是討人喜歡和人際關系較好,這也使得女生更為關注這一方面,并加深了這種體驗。
家庭滿意度反應的是大學生與家庭關系的狀況的滿意程度。研究發現,女大學生的家庭滿意度要顯著高于男大學生。出現這一結果可能與性別個體的個性特征以及傳統的社會觀念有關:女性通常情感豐富細膩,對家人更為關心,和家人的關系通常也更為融洽,出現問題時能夠較為主動地與家人協商,尋求家人的支持和幫助;而男性的情感通常比較內斂,不善表達對家人的關愛,遇問題時與家人交流較少,且傳統的觀念也更加推崇男性獨立自主的特點。先前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在遇到問題和困難時,女大學生比男大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尋求精神上的理解、支持與安慰,也更積極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和困難的有效方法。
愛情滿意度是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重要組成部分,統計表明大學生愛情滿意度與主觀幸福感存在著極其顯著的相關性。本研究表明大學生愛情滿意度存在著性別差異,女大學生愛情滿意度顯著高于男大學生。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這與兩性情感體驗的敏感度有關,女性的情感更為細膩,對于對方情感的體驗更為深刻和細致;另一方面,戀愛時女性對男性表現出更多的依賴,遇到困難時更能積極主動地尋求男性的幫助,因此能體驗到更多的支持和關愛。大學生愛情滿意度較低反應了隨著社會的轉型,異往的功利性和游戲心態所帶來的戀愛安全感降低,這需要我們加強對大學生的戀愛教育,恢復戀愛的純潔性和崇高性。
本研究表明,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存在著性別差異,女大學生主觀幸福感顯著高于男生。出現這種情況,以上的人際關系滿意度、家庭滿意度和愛情滿意度的顯著差異是重要的原因。但除此之外,高校中兩性地位和成就獲得的微妙變化對于這種差異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隨著男女平等意識漸入人心,兩性地位的日趨平衡,女大學生在高校中的地位不斷攀升,女大學生在學業、學生工作、人際交往等各個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其表現有趕上甚至超過男大學生的趨勢。而且女性天生情感更為細膩,成就感的獲得和地位的攀升能使她們增強對自我的肯定,因此其主觀幸福感開始趕上并超過男生。
4 參考文獻
[1]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y Bulletin, 1984,95(3):542-575
[2]余鵬,宿淑華,李麗.大學生歸因方式、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1):43-44
[3]嚴標賓,鄭雪,邱林.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研究.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2):13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