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治療護理范文

時間:2023-05-04 13:17: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壓瘡治療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壓瘡治療護理

篇1

關鍵詞:壓瘡;預防;治療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564-01

壓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至使皮膚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組織破損和壞死。是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也是全球醫院內一個突出的問題。一旦發生壓瘡,不僅給病人帶來痛苦,嚴重時可因繼發感染引起敗血癥而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加強護理,降低壓瘡的發生率十分重要。現就近幾年來對壓瘡的護理和中西醫防治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壓瘡發生的機制及分期

1.1受壓組織持續缺血、缺氧,使皮膚彈性降低或消失、褪色,形成水皰或表皮脫落,甚至皮膚組織破潰糜爛。發生壓瘡的原因有:①局部組織受壓過久,垂直壓力作用于皮膚是導致壓瘡發生的重要因素;②皮膚長時間受潮濕、摩擦等物理刺激;③營養不良是導致壓瘡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也是直接影響壓瘡愈合的重要因素;④使用石膏繃帶、夾板時襯墊不當、松緊不適宜而導致。

1.2我國國內褥瘡的分期為:I期:淤血紅潤期;Ⅱ期:炎性浸潤期;Ⅲ期淺表潰瘍期;Ⅳ期壞死潰瘍期。

2壓瘡的預防、治療及護理

2.1壓瘡的預防:對壓瘡易患因素進行正確的評估,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護措施,制定飲食計劃,作好健康宣教工作,措施落實即可避免壓瘡的發生,要求做到六勤,即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換、勤交班。30°側臥位翻身對長期臥床的老年護理和防治壓瘡護理中具有重要意義。

2.2壓瘡的治療及護理:壓瘡應采取局部治療為主、全身治療為輔的綜合護理措施。

2.2.1通過完全的壓力緩解,恢復受損皮膚區域的血供。

2.2.2濕潤療法在無菌條件下濕潤有利于創面上皮細胞形成,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和創面的愈合,提出了濕潤療法。

2.2.3物理療法如微波、高頻電療和直流電藥物離子導人、雞蛋皮內膜治療法等,以上對I、Ⅱ期壓瘡療效明顯。用激光、高壓氧治療也是近幾年來的新方法。

2.2.4藥物治療采用一些清熱解毒、活血化淤、祛腐生肌的中草藥治療,在治療壓瘡往往可以取得顯著效果。蒙脫石散聯合局部氧療法治療壓瘡效果顯著,痊愈妥粘性敷料加通心絡膠囊粉末用于Ⅱ期~Ⅲ期壓瘡護理,效果顯著,使用方便。養陰生肌散有行氣活血、散瘀通絡、解毒、祛腐、生肌的作用,從而促進炎癥吸收、減少滲出、消除感染、加速創面愈合,具有較好的療效。潰瘍膏具有祛風熄風通絡、止痛、攻毒散結的作用,適用于壓瘡Ⅱ期和壓瘡Ⅲ期,無不良反應及不良反應發生。中藥洗劑聯合潰瘍貼能促進壓瘡痊愈,明顯延長潰瘍貼更換時間,減輕護士工作量,節省住院成本,減輕患者痛苦。

2.2.5手術治療其手術治療方式應取決于創面的大小、部位以及波及深度。

2.2.6全身治療主要是治療原發病,包括改善病人的一般情況和營養狀況。

2.2.7心理護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普及壓瘡預防知識,耐心教導病人采取多種方法來改善行為,是有效地預防和治療褥瘡的關鍵。家屬直接參與護理過程及出院隨訪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家屬及患者掌握壓瘡基本知識、預防壓瘡的護理技能,減少院前壓瘡患者復發。

3結果

壓瘡的發生率明顯下降,壓瘡的治愈率明顯提高。

篇2

1.1評估壓瘡發生的危險性責任護士應對病人進行全面評估,預測壓瘡發生的危險性,篩選出壓瘡發生的高危人群,實施重點預防護理。這樣可以有針對性采取預防壓瘡措施,減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及被動性,提高預防壓瘡的有效性。

1.2預防壓瘡的具體措施:預防壓瘡的關鍵是要做到四勤:勤翻身、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換。

1.2.1勤翻身、按摩翻身是預防壓瘡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根據病情1~2小時翻身一次,按摩骨突處,促進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環。禁止在受壓發紅的部位按摩,如持續發紅,表明軟組織損傷,按摩必將加重損傷程度。牽引病人應在牽引架和皮膚接觸處墊上棉墊,避免較重的牽引導致牽引帶壓迫骨突處皮膚致壓瘡。建立床頭翻身卡,嚴格、細致床頭交接,觀察病人全身皮膚情況,發現皮膚壓紅立即減壓處理。翻身時避免拖、拉、推等動作,防皮膚擦傷。

1.2.2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床鋪整潔每日溫水擦拭2次,及時清理大小便、分泌物,使用尿不濕者及時更換;汗出時及時擦干、更換衣物;保持床鋪的干凈平整,不宜讓病人直接臥于橡膠單或塑料布上,和皮膚接觸的床單和墊子平整、干燥、無渣屑,以防磨破擦傷皮膚。為病人更換床單時,避免拖、拉、拽等形成摩擦力導致皮膚損傷。

定時抬高臀部,腰部、臀等部位墊靠枕,改變著力點。需改變臥位抬高床頭時,一般不低于30°,臀下墊軟枕,防止身體下滑,減少摩擦力和剪切力。

1.2.3臥氣墊床或海綿墊使支持體重的面積寬而均勻,不使用圓形氣圈。有經濟條件者可以使用羊皮墊,其具有抵抗剪力和高度吸收水蒸氣的性能。對易受壓部位,可用床上支架抬高被毯,避免局部受壓。

1.2.4全身營養支持營養不良在壓瘡的發生發展中僅次壓力為第二大因素,鼓勵病人多吃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增強機體抵抗力。

2壓瘡的護理

2.1心理護理耐心細致的和病人與家屬溝通,鼓勵積極配合醫護治療,幫助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2發生壓瘡后應積極去除病因,增加翻身次數,保持衣物干凈整潔,床鋪平整、干燥,避免對皮膚的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2.3對壓瘡傷口可以選用敷料覆蓋,先評估創面的大小、部位、分期和外觀,根據創面所處的不同階段,選用相應敷料保持創面濕潤,以利于局部組織的生長。

2.4局部藥物治療主要是藥物的局部外敷。常見的局部藥物治療可分為西藥治療、中藥治療、聯合用藥。目前國內有碘伏、磺胺嘧啶銀、慶大霉素、金因肽、濕潤燒傷膏、尤血竭等,在臨床最常見的是聯合用藥。創面有感染時,可用無菌生理鹽水清洗,清除膿性分泌物,每日換藥,黃連液紗布濕敷。對于創口較深者,可用3%的雙氧水溶液沖洗,抑制厭氧菌的生長,減少分泌物,促進創面的愈合。局部用藥的同時,可以配合紅外線燈照射、電磁療法、氧療等。

篇3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治療、符合Ⅲ、Ⅳ期壓瘡診斷患者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齡61~90歲,平均(69.7±7.2)歲;壓瘡分布情況:骶尾部32處,髂部8處,足跟部8處。最大創面20.00cm×15.00cm,最小創面3.50cm×2.50cm。

1.2 方法

42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男12例,女9例,年齡(69.1±9.4)歲,應用AGUACEL含銀親水纖維敷料換藥處理創面;研究組:男11例,女10例,年齡(70.8±8.7)歲,應用VSD技術處理創面。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壓瘡部位、范圍、分期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比較兩組處理后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疼痛評分、換藥次數,并總結護理措施。

VSD技術:①材料:醫用泡沫敷料:高分子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鹽泡沫敷料;生物半透性粘貼薄膜:成分為聚胺甲酸乙酯和丙烯酸;引流管、三通接頭、負壓吸引器;②方法:首先清創,徹底清理壞死組織和分泌物,不留死腔,根據創面大小和形狀修剪醫用泡沫敷料,用泡沫敷料充填創面,與創面充分接觸不留空隙,泡沫內置入引流管,引流管由創緣直接引出,用生物半透膜粘貼封閉整個創面,包括創緣周圍3cm的正常組織,引流管連接負壓吸引器,維持負壓在20~40kPa,持續負壓引流。負壓有效標志是泡沫敷料表面塌陷,生物膜下無液體積聚。

疼痛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法)0分:無痛感;3分以內:輕微疼痛,可以忍受;4~6分:中度疼痛,影響睡眠,尚能忍受;7~10分:強烈疼痛,不能忍受。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所有數據以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

2 結果

同對照組相比,VSD組的創面愈合時間縮短、疼痛評分減低、換藥次數減少,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

3 護理

3.1 心理護理

本組患者年齡偏大,基礎疾病多,自理能力差,情緒低落悲觀,對治療信心不足。針對患者的特點,與患者多接觸,多溝通,多關心,進行心理疏導,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耐心向患者和家屬介紹VSD臨床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配合治療。

3.2 營養支持

營養不良是影響壓瘡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患者的病情及營養狀況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6],各種營養成分應平衡供給,以腸內營養供給為主,有消化吸收功能障礙時,可給予腸外營養,以滿足患者所需的營養要素。

3.3 護理

使用氣墊床,根據壓瘡部位,安置除壓瘡側的平臥位或左、側臥位交替,指導減壓措施和技巧,避免壓迫引流部位[7]。建立翻身卡,每2~3h翻身1次。

3.4 保持有效負壓引流

維持有效負壓是治療的關鍵,維持負壓恒定在20~40kPa。使用前檢查負壓引流裝置,保持密閉、不漏氣;保持引流管通暢,防壓迫或扭曲、折疊,定時擠捏引流管,防止管道被小血凝塊堵塞,如果發現引流管堵塞,應立即通知醫生,可采用注射器抽吸生理鹽水反復沖洗直到通暢;翻身時注意避免牽扯引流管而導致薄膜漏氣[8、9]。

3.5 引流液的觀察

持續負壓引流期間,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及引流量,并做好每天記錄。一般引流液為黃白色液體,若有新鮮血液被引流出,說明有活動性出血,需立即報告醫生處理。持續負壓引流時間為1周左右[10],1周后需要拔除或重新更換,對面積較大、感染、滲出嚴重的深度壓瘡,可適當增加應用VSD2~3次,本組有2例患者連續使用VSD3次,時間長達16~22天。

4 討論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是一種處理淺表創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相對于普通換藥方法,其優勢主要表現在:①封閉創面、減少污染、抑制細菌繁殖:生物半透膜的單向通透性和負壓狀態,能有效阻止微生物和灰塵入侵;密封、缺氧環境,也有利于抑制細菌生長繁殖;②減少死腔,高效引流:醫用泡沫敷料質地柔軟,抗張力強,可塑性及透水性好,是減少死腔的最佳充填物,持續負壓吸引引流更高效;③改善局部微循環,刺激肉芽組織生長:負壓下產生的機械應力刺激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血流加速、代謝增強。機械應力的牽拉等作用也刺激成纖維細胞、表皮細胞、內皮細胞增值和分化,加速細胞蛋白產物的合成[4-5];④無需換藥或減少換藥次數,減輕患者疼痛;操作簡便,減輕、節省醫護人員工作量及時間。研究結果表明,應用VSD治療Ⅲ期和Ⅳ期壓瘡,創面愈合時間縮短,疼痛評分減低,換藥次數減少,臨床療效優于常規換藥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蔣琪霞.傷口護理實踐指南[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75-88,114-154.

[2]楊曉韋.壓瘡護理的研究新進展[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2):11.

[3]李丹,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工程,2011,19(5):171-172.

[4]向小燕,呂志敏,周國富,等.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促進褥瘡修復中的應用[J].華西醫學,2011,26(10):1470-1471.

[5]Baldwin C, Potter M, Clayton E, et a1.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 stimulates endothelial 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a suggested mechanism for improved integration of Integra [J].Am Plast Surg, 2009,62(1):2-96.

[6]施春妹,陳麗梅.持續負壓封閉引流在難治性創面中的應用及護理體會[J].中國美容醫學,2010,19(6):918-919.

[7]嚴曉鷗,陳鰨王書軍.負壓封閉引流(VSD)在壓瘡創面治療應用中的護理體會[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4):670-671.

[8]喻忠斌,覃松,王凱.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臨床應用的常見并發癥[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8):230-231.

[9]趙龍桃,柳琴,李宏.負壓封閉引流裝置堵管失用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8):735-736.

篇4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319-01壓瘡是由于身體的局部組織長期受壓,或局部皮膚長期摩擦、受潮濕刺激,及全身營養不良、水腫,使局部組織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血液循環障礙,而致局部皮膚和皮下組織紅、腫、熱、痛、潰爛和壞死。[1]壓瘡不僅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導致患者住院時間延長、醫療費用增高,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加強壓瘡的治療是臨床護理的工作重點。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科對36例1期壓瘡病人應用清涼油擦拭創面治療,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科共收治的1期壓瘡病人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齡60歲―78歲,無糖尿病史;入院時帶入壓瘡15例,因病人長期臥床及大小便失禁致骶尾部皮膚淤血、紅腫13例,多發生在骶尾部、髂骨、肩甲、足跟、內外踝處,創面0.5cm*0.5cm~6cm*6cm

1.2 治療方法:1期壓瘡表現為皮膚完整,出現紅斑,解壓后皮膚顏色不能很快恢復正常,受壓局部皮膚還可以出現發白、腫、熱、出現硬結或硬塊,尤其是對深色皮膚的病人[2]我們首先潔凈雙手,取在有效期范圍內的清涼油,然后用無菌生理鹽水清潔創面。待干后用右手食指取適量清涼油涂抹于創面處,輕輕擦拭,保證涂抹均勻,覆蓋面積以超過創緣0.5cm為宜,每間隔兩小時擦拭一次,直至創面皮膚完全愈合。

1.3 結果:28例1期壓瘡病人均治愈,痊愈時間為3d~5d,無不良反應。

2 護理

2.1 加強入院宣教: 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熱情接待,詳細介紹病區環境,床位醫生,責任護士,并給予衛生處置,安全教育,消除病人的陌生感,讓病人感覺到家的溫暖,增強其對醫護人員的信任,介紹成功的案例,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做好基礎護理: 保持床單元的平整,清潔,無碎屑,保持病人皮膚清潔,做到勤擦洗,勤更換,勤翻身,避免尿液和大便的刺激,制度病人正確使用便器,避免拖拉,防止擦傷。合理使用氣墊床,給予皮膚護理警示牌,每兩小時翻身一次,避免局部組織長期受壓。

2.3 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護理: 給患者及家屬做好思想工作 ,對于患者本人,總認為自己成了家人的累贅,表現為喪失自信心,自卑感增強,對于患者家屬,長時間的治療照顧,不僅在經濟上,并且在身心上都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所以護理人員應用親切和藹的語言,關切的眼神,并講解同種疾病康復的例子來感染鼓勵患者及家屬,同時對家屬進行指導,教會護理要點和護理技巧[3]。

2.4 加強營養:患者良好的營養狀況是治療壓瘡的根本保障,營養的好壞也可以延緩壓瘡的愈合,因此對于壓瘡的患者,應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如雞蛋、瘦肉、水果等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從而改善患者營養不良,全身抵抗力差的問題。對于營養狀況特別差的患者,必要時根據醫囑給予腸外營養或腸內營養。

2.5 操作注意事項:患者壓瘡創面擦拭清涼油后,必須每日觀察創面的愈合情況,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避免創面處長期受壓,可給予翻身墊,使創面處獲得充分空氣,降低濕度,從而達到愈合的效果。

3 討論

清涼油俗稱萬精油,主要成分為薄荷油、薄荷腦、樟腦、樟腦油、桉油丁香油、桂皮油等,性狀為淡黃色軟膏,氣味芳香,對皮膚有清涼刺激感,是純中藥制劑,具有消炎、消腫散瘀、修復表皮細胞、止痛的作用,能有效緩解1期壓瘡的疼痛并消散紅腫硬結,另外可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對受損皮膚,阻隔汗液及尿液等都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要做好對壓瘡病人的護理,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治療,以提高護理質量,減輕病人痛苦,提高其共存質量,是護理工作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李曉松。基礎護理技術。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

篇5

【關鍵詞】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壓瘡;護理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accum sealing drainage, VSD)是指用內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鹽泡沫敷料, 來覆蓋或填充皮膚或軟組織缺損的創面, 再用生物半透膜對之進行封閉, 使其成為一個封閉空間, 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負壓源, 通過可控制的負壓來促進創面愈合的一種全新的治療方法。觀察使用VSD治療臨床病例13例, 效果良好, 現將其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對照組:僅常規換藥治療的壓瘡患者6例;VSD組:應用VSD治療的患者13例(男6例, 女7例)。年齡51~78 歲, 病程2~ 34個月。觀察兩組治療7 d后兩組潰瘍面積及深度變化情況。數據以x-±s表示,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

1. 2 VSD系統組成 VSD 系統主要組成包括:①VSD 敷料:是一種泡沫型合成材料, 成分為聚乙烯醇。②引流管:為多孔引流管。③粘貼薄膜:為一種生物型半透膜。④三通管:用于多根引流管間的連接。⑤負壓引流裝置:本組采用病房中心負壓引流裝置。

1. 3 VSD操作方法 ①消毒后對創面徹底清創, 去除創面壞死組織。②根據創面形狀裁剪或拼接VSD敷料, 覆蓋或填充創面, 敷料邊緣超過創周0.5cm。③用粘貼薄膜采取用“疊瓦法”或“包餃子”法封閉整個創面, 包括創緣周圍3cm以上的正常組織。④利用三通管將所有引流管串聯成一根入口管及一根出口管并連接至中心負壓引流裝置, 調整負壓范圍在-125 ~-450 mmHg之間, 具體以敷料收縮、與創面緊貼為度, 并保持恒定的負壓, 注意排除漏氣現象發生。負壓引流7 d 為一個治療周期。

2 結果

經過7 d治療后, 對照組壓瘡面積平均減少(0.83±0.753), 深度平均減少(0.133±0.1506);VSD組壓瘡面積平均減少(3.08±1.656), 深度平均減少(0.323±0.1922)。根據t檢驗結果分析結果如下。

3 護理

3. 1 一般護理

3. 1. 1 一般狀況觀察 觀測患者體溫、呼吸、脈搏、血壓情況。

3. 1. 2 心理護理 多與患者溝通, 積極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應用VSD治療壓瘡創面的原理、方法以及對創面愈合的促進作用, 消除其焦慮、緊張心理。注意觀察疼痛的性質、程度, 消除思想壓力。

3. 1. 3 患肢護理 抬高患肢, 稍高于心臟水平, 以促進淋巴及靜脈回流。觀察患肢的血液循環狀態, 皮膚的顏色、溫度、動脈搏動及肢體感覺和運動情況, 及時協助其翻身。術后早期進行適當的活動可以減輕患者不適癥狀、緩解其心理壓力。應根據患肢創面部位及愈合程度進行不同階段循序漸進的患肢鍛煉, 以主動運動為主, 被動運動為輔。應注意活動的量和度, 避免壓迫創面及牽拉引流管, 防止創面出血。

3. 1. 4 飲食護理 難愈性壓瘡滲出物中含大量蛋白, 容易產生負氮平衡。因此, 病人應多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 糾正病人低蛋白等營養不良的狀況, 加速傷口愈合。

3. 2 VSD系統的觀察與護理 VSD創面的觀察與護理觀察創面及創周皮膚狀況。正常的負壓引流效果可見VSD材料塌陷緊貼創面, 其內引流管形態凸現, 薄膜下無積液。注意觀察創面有無持續性出血現象。觀察敷料表面是否附著污穢、黏稠物而影響引流效果。觀察創周圍皮膚有否受壓及顏色異常。如創面周圍皮膚出現紅腫、水泡等對透明貼膜過敏現象, 應立即停用。

4 討論

壓瘡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比較常見。造成壓瘡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壓力、剪力、摩擦力以及潮濕等。有研究表明[1], 如壓迫導致小動脈灌注壓低于40~45 mmHg, 一定時間后即可造成組織損傷。外部施加的壓力超過4 kPa 時就會影響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 外來壓力主要集中在骨性隆起部位, 摩擦力和剪力可促進和加重潰瘍的發生。非壓力因素即皮膚皺褶、認知功能損害、吸煙、疼痛、情緒緊張、失去知覺、活動障礙、嚴重營養不良也是壓瘡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患者一般年齡較大, 且年齡越大, 原發病持續時間越長, 發生率就越高, 越難治愈。壓瘡往往伴隨較為嚴重的原發病, 患者身體一般情況較差。壓瘡給原發病的治療和預后帶來不利影響。壞死組織可造成膿性炎癥、吸收毒素, 造成長時間發熱、水電解質平衡紊亂、低蛋白血癥及貧血等。嚴重者還會引起膿毒血癥, 導致多系統、多臟器衰竭而危及生命[2]。因此, 壓瘡一旦形成, 要采取有效措施, 積極應對。VSD的應用能夠有效促進壓瘡創面肉芽組織形成, 縮短了愈合時間, 減少了換藥次數, 減輕了病人換藥時的痛苦, 降低了交叉感染幾率, 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3,4]。有效的護理措施是VSD技術成功的保證。同時, 應注意全面的出院指導, 教會患者及家屬預防壓瘡的基本知識和方法, 讓其學會自我評估并積極參與到自我護理的過程中來, 是避免壓瘡復發和發生新的壓瘡的關鍵[5]。

參考文獻

[1]陳薇珍. 褥瘡護理的進展.廣西醫科大學報, 2004, 6(16) : 467.

[2]阮笑斌.壓瘡的護理治療..中外醫療,2009,18(24):152.

[3]蔡愛武, 劉華華, 陳育紅, 等. 改良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治療難愈性壓瘡的護理. 全科護理,2011 ,9(6): 1533.

篇6

1 壓瘡的分期與臨床表現

1.1 淤血紅潤期 為壓瘡初期。局部皮膚受壓,出現暫時血液循環障礙,表現為紅腫、熱、麻木或觸痛。此期皮膚表面無破損情況,為可逆性改變。

1.2 炎性浸潤期 紅腫部位繼續受壓,血液循環得不到改善,靜脈回流受阻,受壓部位因淤血而呈現紫紅色,有皮下硬節和(或)有水皰形成。水皰破潰后,可見潮濕紅潤的創面,病人有疼痛感。

1.3 潰瘍期 靜脈血回流嚴重受阻,局部淤血導致血栓形成,組織缺血、缺氧。輕者表皮水皰破潰后出現真皮層組織感染,淺層組織壞死,潰瘍形成;重者壞死組織發黑,膿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可向深部擴散,甚至到達骨骼,更嚴重者還可出現膿毒敗血癥。

2 壓瘡的預防及護理

2.1 心理護理 耐心細致的和病人與家屬溝通,鼓勵積極配合醫護治療,幫助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發生壓瘡后應積極去除病因 增加翻身次數,保持衣物干凈整潔,床鋪平整、干燥,避免對皮膚的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2.3 對壓瘡傷口可以選用敷料覆蓋 先評估創面的大小、部位、分期和外觀,根據創面所處的不同階段,選用相應敷料保持創面濕潤,以利于局部組織的生長。

2.4 局部藥物治療 主要是藥物的局部外敷。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常見的局部藥物治療可分為西藥治療、中藥治療、聯合用藥。目前國內有碘伏、磺胺嘧啶銀、慶大霉素、金因肽、濕潤燒傷膏、尤血竭等,在臨床最常見的是聯合用藥。創面有感染時,可用無菌生理鹽水清洗,清除膿性分泌物,每日換藥,黃連液紗布濕敷。對于創口較深者,可用3%的雙氧水溶液沖洗,抑制厭氧菌的生長,減少分泌物,促進創面的愈合。局部用藥的同時,可以配合紅外線燈照射、電磁療法、氧療等。

預防壓瘡主要在于消除其發生的原因與誘因,因此護士要做到七勤,即勤觀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換、勤交班。還應養成在床邊交接病人皮膚情況的習慣。

3 壓瘡的治療

3.1 避免局部組織長期受壓

3.1.1 鼓勵和協助臥床病人經常更換臥位,一般每2h翻身一次,必要時可將間隔時間縮短。翻身時應抬起病人,注意避免拖、拉、推等動作。

3.1.2 病人身體空隙處墊軟枕、海綿墊,可使用氣墊壓、水壓等,從而降低骨突出處所受的壓力。不宜使用可引起潰瘍的圈狀墊,如橡膠氣圈和棉圈。

3.1.3 對使用石膏、夾板、牽引固定的病人,要檢查襯墊是否平整、位置是否適當。還應隨時觀察局部和肢端皮膚顏色改變。

3.2 避免局部理化因素的刺激

3.2.1 保持皮膚清潔干燥

3.2.2 大小便失禁、出汗

3.2.3 床鋪要經常整理,及時更換被服。

避免潮濕、摩擦、尿便等刺激及分泌物多的病人應及時擦洗;不可讓病人直接臥于橡膠單(或塑料布)上,嚴禁使用破損的便盆。

3.3 增進局部血液循環

經常查看受壓部位,定期用50%乙醇或紅花酒精按摩。

篇7

關鍵詞:壓瘡康復;新液氧療;護理

壓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局部組織持續缺血、缺氧、營養缺乏,致使皮膚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組織破損和壞死[1]。壓瘡多好發于長期臥床、脊髓損傷、慢性神經系統疾病和各種消耗性疾病及老年患者,疼痛患者,若有大小便失禁、發熱、低蛋白血癥、骨折、營養不良及缺乏維生素等更易發生。發生了壓瘡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影響治療。治療壓瘡的方法眾多,我科就康復新液聯合氧療治療壓瘡,效果明顯,現將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齡22~85歲全部為腫瘤患者,1例搶救無效死亡,1例創面未愈合轉科,其余患者壓瘡均在我科治愈。

1.2評估

1.2.1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況 根據患者的年齡、體型、營養狀況,家庭經濟情況,文化程度、配合程度進行評估。

1.2.2評估患者的壓瘡局部情況 首次治療時認真評估壓瘡的情況如:壓瘡的面積、分期、創面有無分泌物及有無硬結、水皰等,并詳細記錄。每天治療前仔細觀察壓瘡創面情況并與前1d比較創面是否有好轉、滲出液是否減少,是否還有膿液分泌,每天進行動態評估,將壓瘡的改變詳細記錄在護理記錄單上。

1.3方法

1.3.1用藥準備 0.9%生理鹽水、康復新液、無菌紗布2塊、換藥碗1個、氧氣裝置、75%酒精、膠布、干凈塑料袋1個。給患者做解釋工作,取得患者配合。

1.3.2治療方法 先將患者取得合適,便于操作,床單上墊中單,以免污染床單,注意保暖和隱私。觀察創面情況,若創面有壞死組織,可無菌刮匙將壞死組織刮去,再用0.9%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創面,碘伏消毒創面,若周圍有水皰且水皰完好,可在無菌操作下用注射器刺破水皰,讓水皰內液體流出。用康復新沖洗創面,選用一塊和創面大小合適的4層無菌紗布浸濕康復新液覆蓋創面濕敷創面20min。選擇大小合適的塑料袋,下端開一小口,放入氧管鼻塞,用膠布纏緊固定,以免漏氣。創面濕敷后,用塑料袋沿創面周圍用膠布固定,連接氧氣,4~5L/min,形成密閉氧療空間。2次/d,15min/次。對分泌物較多的創面可在濕化瓶內加入75%酒精,使氧氣通過濕化瓶時帶出一部分酒精,抵制細菌生長,減少分泌物,起到加速創面愈合的作用。對3度壓瘡的感染創面每周采集1次分泌物做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實驗后,局部給予清創、消毒再用氧療,根據藥敏檢查結果用對創面用最敏感的抗菌素,雙管齊下效果非常明顯[2]。

1.4療效觀察 第1w治療2次/d,前2d觀察發現創面無明顯變化。第3d后創面滲出液有所減少膿性分泌物有所減少,壓瘡周圍紅腫減輕,患者自訴疼痛減輕。第2w同樣治療方法,2次/d,發現壓瘡創面減小,滲出液明顯減少,無膿性分泌物,壓瘡周圍的紅硬腫塊完全消失,有明顯的肉芽組織生長,創面邊緣已有結痂。第3w同樣治療方法,壓瘡潰爛部分干燥,滲出液減少,無膿性分泌物,創面周圍不再紅腫,大量肉芽組織生長,創面逐漸縮小,直到完全結痂,脫落。

2 護理措施

加強心理護理。給予患者壓瘡的健康教育,講解壓瘡治愈的病例,消除患者焦慮、恐怖心理。向患者講明翻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據病情及皮膚受壓情況制訂翻身時間,2h翻身1次,必要時30min翻身1次,翻身時勿拖、拉、拽。保持床單元清潔平整,污染后及時更換。保持患者皮膚清潔干燥,每日用溫水清潔患者皮膚,避免使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清潔用物。擦洗過程中,動作輕柔,防止損傷皮膚。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對水腫患者應限制水和鹽的攝入,脫水患者及時補充水和電解質。促進血液循環,對長期臥床患者應鼓勵床上運動,不能活動者被動做肢體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并減輕組織受壓。

3 結果

康復新液為美洲大蠊干燥蟲體提取物,氣微腥臭,味甘,功能通利血脈、養陰生肌。既可內服也可外用。外用于金瘡、外傷、潰瘍、瘺管、燒傷、壓瘡之創面。具有促進血管增生、消除炎癥水腫、改善創面微循環、促進創面肉芽組織增生的作用,還有抗感染、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3-4]。氧氣治療壓瘡,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環,降低局部缺血缺氧,利于細胞再缺氧,促進愈合。并在破損的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從而起到促進傷口愈合的目的。氧氣還具有抵制革蘭陽性和革蘭陰性細菌的作用,并對厭氧菌具有特異性的抑制作用,導致厭氧菌無法生長[5-6]。

結果顯示康復新液聯合氧療治療壓瘡,具有明顯治療效果且操作簡單,安全可靠,經濟實用,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小寒.基礎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81.

[2]張明芳,劉靜.氧療治療壓瘡的效果觀察及護理[J].昆明醫學院學報,2010,(3):148.

[3]劉霞,段蘭英,張敬博,等.YDP配合康復新液治療3、4期壓瘡的護理[J].山東醫藥,2007,47(21):39.

[4]邴金玲,吳斌.氧療治療壓瘡18例療效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1,04:95-96.

篇8

壓瘡是長期臥床患者的常見并發癥,傳統治療時間長、效果差。我科收治一例截癱20年后發生大面積壓瘡患者,采用局部皮瓣移植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將護理報告如下。

1 病例介紹

患者男,56歲,20年前因車禍致截癱,8個月前雙側臀部皮膚破潰,曾在當地醫院診治,創面未愈。入院檢查見左臀部有15 cm×10 cm創面,創面中心坐骨結節外露,右臀部有10 cm×8 cm創面,創面深達股骨大粗隆及髖臼后緣,大量分泌物滲出,有惡臭味。入院后行抗感染對癥支持療,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褥瘡創面清創,右股前外側皮瓣轉移覆蓋大粗隆部褥瘡,左股薄肌肌皮瓣轉移覆蓋坐骨結節部褥瘡,術后“三抗”對癥治療,皮瓣順利成活,傷口愈合好,術后14 d拆線,出院。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患者截癱20年,久病虛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疾病的折磨使其對治療護理失去了信心,對此,我們關心和體貼患者,鼓勵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告訴患者及家屬有關壓瘡發生發展轉歸的知識,介紹手術方法,目前醫院技術力量,技術水平,成功病例,增加患者及家屬對疾病治療的信心,解除其思想顧慮,使其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

2.1.2 改善患者全身營養狀況,增強機體抵抗力 長年臥床,患者營養狀況極低,告訴患者及家屬營養攝入對疾病恢復的重要性,建議多食用圓肉杞子瘦肉湯、土茯苓褒龜湯等,同時多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鈣質、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按醫囑靜脈給予輸血、白蛋白、氨基酸等支持治療,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和促進組織修復,使機體盡可能維持在較好的營養狀況,有利于術后恢復。

2.1.3 壓瘡創面處理 徹底清除創面壞死組織,充分引流,嚴格無菌操作,配合醫生做好創面換藥,每天換藥1次,必要時每天換藥2次,協助醫生取分泌物送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根據監測結果選用有效抗生素。

2.1.4 術前準備 協助患者完成術前各項常規檢查,注意保暖,保證睡眠,勸導患者戒煙,術前一天做好皮膚準備,備皮時仔細檢查術區皮膚完整性,同時避免損傷皮膚,以防感染。術晨清潔灌腸、導尿。

2.1.5 訓練 囑患者練習俯臥及側臥位進食、排便及其他生活事宜,以適應術后俯臥及側臥位。

2.2 術后護理

2.2.1 皮瓣血運觀察 皮瓣成活是手術成功的重要標志,密切觀察有無血管危象發生。皮瓣移植術后,動脈危象多發生于術后24 h內,靜脈危象多發生于術后72 h內,術后密切觀察皮瓣顏色、溫度、腫脹程度和毛細血管充盈反應情況。如皮瓣顏色蒼白或紫暗,皮膚溫度降低,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延長或不明顯,張力過高或過低,應考慮血流障礙,及時發現有無血管危象發生。

2.2.2 術后 術后的非常重要,術后72 h禁止平臥位,患者取俯臥位或側臥位,頭部及腹部墊軟枕,防止皮瓣受壓而導致壞死并能使皮瓣均勻舒展,張力適中而有利于愈合,避免局部受壓而影響皮瓣血運。每2~3 h更換一次,兩種臥位交替使用,定時翻身,做好皮膚護理。同時,不能使用可影響局部組織血運的圓形墊,如橡膠氣圈和棉圈等,防止發生新的壓瘡。

2.2.3 病室環境 注意保暖,室溫保持再25℃~28℃,局部用60 W烤燈30 cm照射,防止血管痙攣,促進血液循環,病室內禁止吸煙。

2.3 出院指導 囑患者及家屬做好日常生活護理,每日用溫水擦洗皮膚,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局部長期受壓,加強床上活動,增加營養,提高生活質量。

篇9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材料 將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 2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壓瘡患者為研究對象,40例均為Ⅱ型糖尿病患者。壓瘡分級根據《護理學基礎》中的壓瘡分級標準,分為Ⅰ、Ⅱ、Ⅲ、Ⅳ期。將所選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21例)和對照組(19例)。其中觀察組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齡61.7歲±7.1歲。對照組男1 3例,女6例,平均年齡62.4歲±7.8歲。所選患者或患者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病程、壓瘡分級等一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治療及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換藥、翻身防壓瘡護理,觀察組根據我科總結的經驗采用控制血糖、紅外線照射及植皮和皮瓣手術等綜合治療、護理方法,歸納如下。(1)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情況直接關系到創口的愈合程度,高血糖使糖尿病患者末梢循環差,機體組織血供要差于正常人,從而導致了中心區缺血缺氧,控制不當可造成潰瘍進展、久治不愈。我科采用指導患者口服磺脲類、雙胍類即。α-糖苷類藥物進行降糖,根據病情將患者血糖控制在6~10 mmol/L。如果達不到臨床預期,則注射胰島素,并嚴密監測患者空腹及三餐后兩小時血糖,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治療和護理方案;(2)紅外線照射:對患者創面進行紅外線照射,可以起到滅菌消炎的作用,有利于促進創面干潔,改善局部微循環。每次照射30min左右,創面較大時適當增加照射時間;(3)植皮手術及皮瓣手術:糖尿病患者可并發反復皮膚感染,特別是Ⅲ、Ⅳ期患者皮膚破潰嚴重。首先對創面徹底清創,去除壞死組織,之后使用雙氧水及生理鹽水對創面反復沖洗。徹底清潔創面周圍皮膚之后,根據創面大小和形狀剪裁敷料覆蓋,生物半透明膜封閉全部創面及周圍5cm的正常皮膚組織。接中心負壓吸引,維持有效引流并保持管道通暢。7-10天后去除敷料,觀察新生肉芽組織的生長狀態。如果不符合植皮、皮瓣手術要求,繼續敷料覆蓋,直至生出顆粒狀新鮮肉芽組織。切取中厚皮移植至創面,之后再次敷料覆蓋,負壓吸引,約一周后打開敷料,觀察皮片成活情況。10~15天拆線;(4)綜合護理:首先對患者進行合理的飲食護理。在控制糖尿病基礎上增加營養,可促進壓瘡的愈合。鼓勵患者少食含糖較高的食物,盡量不食用奶油及動物油,增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在食物中的比例。對患者翻身、及時更換床單、保持局部皮膚的干燥。對尿失禁和糞便失禁患者及時清洗會陰及肛周。早晚擦洗身體各一次,每天更換內衣褲。勸導患者戒煙,適當鍛煉。 

1.3療效評價 痊愈:創面完全愈合,皮膚表面有新生表皮出現;有效:創面部分愈合或面積減小,有新生肉芽組織出現,無化膿;無效:創面無愈合或范圍增大,伴或不伴化膿感染。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數(%)。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創面愈合時間采用,檢驗,以均數差x+s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在壓瘡分期及壓瘡面積上無明顯差異,組間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采用不同的治療及護理方法,觀察組創面恢復快、治療時間短,組間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有效率要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作用障礙所致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典型的臨床癥狀表現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飲、多食和消瘦。持續高血糖與長期代謝紊亂等可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或中樞神經異常,具體表現為昏迷、意識障礙、心悸、視力模糊等,嚴重者有休克、缺血性腦梗等。糖尿病可引起微循環障礙、營養不良等,可伴發復的皮膚感染,如癤、癰,經久不愈的小腿和足部潰瘍,是壓瘡形成、發展的原因。 

篇10

關鍵詞 紅霉素軟膏 氟哌酸 壓瘡 護理 臨床療效

臨床資料

Ⅰ度壓瘡1例:病人肘部表現為受損皮膚呈暗紅色,伴有腫、熱、痛,面積為1cm×2cm左右。此期護理的關鍵在于去除危險因素,避免壓瘡進展,采取措施,增加翻身次數,避免局部過度受壓,避免磨擦力和剪切力等,也可采用熱敷,用紅霉素軟膏氟哌酸覆蓋,再用紅外線燈或烤燈照射等方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預防感染。

Ⅱ度壓瘡5例:病人髖部壓瘡表現為損傷延伸到皮下脂肪層,受損皮膚呈紫紅色,皮下有硬結,皮膚因水腫而變薄,并有炎性滲出,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破潰后,表皮已脫落形成潮濕紅潤的潰瘍面,面積為3cm×3cm左右。此期治療護理重點在于保護創面、預防感染。除繼續增加翻身次數,避免局部過度受壓,避免磨擦力和剪切力外,還需保護已受損皮膚避免破潰;小水泡可加蓋厚滑石粉包扎,以減少磨擦,促進水泡自行吸收;大水泡應用無菌注射器經消毒皮膚后,將水泡內滲液抽出,然后,涂以紅霉素軟膏氟哌酸涂抹后再用無菌紗布覆蓋;已經破潰露出創面的水泡,則應消毒創面及創周皮膚后,用紅霉素軟膏涂抹后用無菌敷料包扎,每日更換無菌紗布、敷料各2次。

Ⅲ度壓瘡3例:患者骶尾部皮膚損傷深及皮下及深層組織。根據組織壞死的程度,2例為淺度潰瘍期,1例為壞死潰瘍期。2例淺度潰瘍期的病人表現為淺層組織感染、化膿,膿液流出后,形成潰瘍面積2cm×3cm左右。1例為壞死潰瘍期,表現為全層皮膚肌肉發生壞死,膿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此期的治療原則為:解除壓迫、控制感染、去除壞死組織和促進肉芽組織生長。主要措施包括局部傷口的護理以及支持措施,如增進營養及減輕皮膚壓力,尤其是傷口局部要避免所有壓力。局部傷口護理的措施有:清潔傷口,用無菌生理鹽水清洗傷口,也可用3%的過氧化氫溶液或0.25%的醋酸溶液沖洗,能起到去除壞死組織,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清潔傷口時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新生肉芽組織。換藥和包扎:用紅霉素軟膏氟哌酸覆蓋創面,再用無菌敷料包扎,每日更換敷料2次,可起到殺菌消炎、鎮痛和修復作用。壓瘡包扎必須保持傷口的濕潤和傷口周圍皮膚的干燥,此外積極進行全身支持治療,給予增強營養治療原發病等,對促進壓瘡的愈合均有重要意義。

結 果

對9例患者的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壓瘡實施紅霉素軟膏氟哌酸聯合治療及護理后,肘關節皮膚為I度壓瘡的l例病人,經治療和護理3天后,壓瘡處的皮膚顏色由暗紅色轉為淡紅色,腫、熱、痛減輕,5天后基本痊愈。

髖部為Ⅱ度壓瘡的5例病人,其中4例經每日2次換藥后,4天后受損皮膚由紫紅色轉為淡紫色,皮下硬結變小,8天基本痊愈。而另外1例患者因年齡較大,營養不良,活動受限等因素,皮膚出現水泡和潰瘍面,并有炎性滲出,經治療及護理后,炎性滲出減輕,水泡結痂。潰瘍面變小變淺,10天基本痊愈。

骶尾部為Ⅲ度壓瘡中淺度潰瘍期的2例病人,治療護理3天后,淺層組織感染被控制,無濃液流出,6天后潰瘍面變淺縮小,14天基本痊愈。骶尾部為Ⅲ度壓瘡中壞死的1例病人,治療護理5天后,膿性分泌物減少,臭味減輕,8天后潰瘍處無濃性分泌物流出,臭味消失。13天潰瘍面由深變淺,露出肉芽組織,18天潰瘍面縮小,21天基本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