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老師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12 01:00: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漫畫老師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崔老師有三大神功,就讓我慢慢道來吧。
第一神功——大冷臉。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啊,在我們眼里崔老師幾乎沒有笑過。還沒靠近她就感覺到一股涼氣,靠近了就不敢大聲呼氣了,這應該是修煉得來的吧。有一次我們剛到實驗室坐下,一位同學在座位上東扭西扭。崔老師板著臉,眼睛一瞪,眉毛一橫,不費一個字,把那位同學嚇得馬上坐端正了,動都不敢動一下。
第二神功——飛速嘴。崔老師嘴可快了,一節課40分鐘的內容,她說她只要20分鐘就可以講完。有一次崔老師說:“我只要20分鐘就能講完這課,你們可要認真聽哦!”我半信半疑地想:崔老師,您就吹牛吧!于是,我偷偷用手表開始計時,天哪,只見崔老師講個不停,講得抑揚頓挫,噼哩叭啦,像掃機關槍似的,同學們聽得也是津津有味的。果然,15分鐘剛過,她就講完了,竟然還提前了5分鐘。哎,不得不服啊,崔老師的課堂效率就是高啊!她說起大道理也很快,每次都是幾句話就把我們說得心服口服,妥妥得搞定了。
第三神功——扔粉筆。你可能覺得這不是什么絕招,可是崔老師真的扔得又快又準,一點兒也不含糊。記得有一次,我班的焦宇熙聽課時走神了,崔老師拿起一個小小的粉筆頭,輕輕一扔,粉筆頭在天空中劃了一個非常完美的弧線,準確地落在了焦宇熙的頭上。小焦同學立刻清醒了,集中精神,認真聽講起來。
篇2
一、不遺余力地構建積極詞匯系統
豐富學生的詞匯,是作文教學的基礎性工程(吳忠豪教授語)。詞語要讓學生從不理解到理解,從積累到運用,使消極詞匯轉化為積極詞匯。管老師進一步明確:教師要從學生寫作需要出發,建構積極的語用詞匯系統。確實是這樣,當學生積累了能夠運用的積極詞匯系統后,就能在習作中得心應手、淋漓盡致地表情達意。
宋老師也深知這一點。他在導寫習作前分類出示了表現一個人不同心情和表情的詞語,一類是傷心難過的;一類是高興得意的。其中傷心難過的一類詞當堂就能運用于之后的漫畫作文中。而管老師在評講“說話句”的提示語時,引導學生拓展積累了很多表示“說”的詞語:回答、質問、道歉……還讓學生當場有選擇地運用,在運用中更深入地理解:說話的內容要與提示語中表示“說”的詞相匹配。
二、匠心獨運地激發學生傾吐欲望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學生有了表達的欲望,才會“文思如泉涌”,不吐不快。兩位老師匠心獨運,著力激發學生的傾吐欲望,使學生從“樂于表達”走向“善于表達”。
宋老師憑借生動的漫畫、夸張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觀察興趣,用富有激情的引導、智慧靈動的點評啟發學生的思維想象,還利用“移情體驗”、關注寫作對象來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而管老師一上課就以“人物勤開口,字數咱不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本堂課的目標之后,又通過大量的實例,激發了學生思維與表達的欲望。學生在積累詞語中學習,在辨析比較中學習,在聯系舊知中學習,這樣的學習既有挑戰性,又輕松快樂,學生樂此不疲。
三、趣味盎然地進行作文技巧訓練
學生不是天生就會寫作文的,作文是有技巧的,技巧是需要訓練的,是要教師有目的地“教”的。管老師強調:光有作文知識不行,作文知識要轉化為一次次有效的作文訓練,但作文訓練一定要在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和期待,對作文技能產生“獲得性”需要的前提下進行。
比如,在宋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對一幅幅漫畫充滿了探究的興趣,想象表達中自然地進行了“總分”“分總”“總――分――總”的說話語段訓練,使思維更有邏輯性,說話更有條理性。管老師的課上,更是以“讓作文里的人勤開口”為主題,留足時間,下足功夫,對提示語寫作中“表示說的詞很多”“不寫表示說的字、詞”“提示語在前、在后、在中間的奧妙”這三方面的作文技巧進行了多角度、多層次的訓練。由淺到深,由扶到放,最后總結規律,在一次次扎實的訓練中讓學生獲得寫作能力的提升,掌握表達的方法,感受思維的快樂。兩位老師對作文技巧的訓練不僅有意識,而且有行動、有層次、有步驟、有情趣、有實效。
四、用兒童能接受的話語來教作文
用兒童能接受的話語來教作文,就是從兒童出發,考慮兒童的心理特點與現實需要,相信兒童的潛能,尊重兒童,因材施教。
宋老師深知,漫畫簡單生動的線條和形象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能夠吸引兒童的眼球,激發兒童展開思維與想象。于是,他出示第一幅漫畫,一個“0”,讓學生在新奇中觀察想象;又迎合學生的期待出示第二幅漫畫:愁女考了“0”分,讓學生想象愁女那張被頭發遮住的臉。最后,在學生的期盼中出示第三幅漫畫:一個雞毛撣子,由此展開一系列的想象。而管老師通過大量的比較,讓兒童自己發現提示語表達的優劣,在比較中修改,在修改中獲得最真切的語言感受,提高語言運用的敏感度。并且用來比較的例句,絕大多數都是來自于現場兒童的習作之中,來自兒童自己的話語系統。這樣的指導與修改,切中兒童的“最近發展區”。
五、從生活與閱讀中汲取習作營養
生活與閱讀是習作教學豐厚的土壤。與生活相連,習作就有了鮮活的源泉;與閱讀相伴,習作就有了生長的底氣。習作教學,是離不開生活與閱讀的。
宋老師的課,雖然是漫畫作文,可選擇的習作內容是反映學生學習生活的“考試考了0分”。盡管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這未免有些夸張,但他們對“考試考砸了”一定有過最真切的情感體驗,所以他們才能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使故事精彩紛呈。管老師呢,說話句的舉例,不是來自學生作文,就是來自學過的課文,這樣“接地氣”的例句,更能給予學生思考與啟發。特別是課堂上教師的“即興”說話練習,更具生活性。如:“你把手放好!”管老師指了指一個學生,又瞪了他一眼。老師的當場表演創設了生活的情境,提供了說話的素材。學生興致盎然地參與課堂學習,在課堂生活的真實情境中展開說話句的訓練。
篇3
小學作文在考試方面占了有很大的分數。因此,老師為了讓學生能在作文方面得到好的分數,就叫學生背作文。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做法只會教出機械式學生,弊多于利。
要有效提高寫作文的水平有很多方法。我認為最有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是給學生多看書。現在在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書本,老師可以根據班上學生的喜好來購買書。老師可以選購一些漫畫如尋寶記和歷險記,這些都是屬于比較好的漫畫因為他帶有很多知識性的東西,更加主要的是學生也喜歡看。
我有一個現在就讀六年級的弟弟。學校假期時,我有幸讀到他寫的考試作文。那個作文題目是"我的未來學校"。他在里面寫到了他自己理想和心目中的學校,也在作文里用了一些優美的句子。我讀了過后,覺得十分驚訝,便問他:"你是從哪兒學到這些詞?"我弟弟也馬上回答:"我是從我買的歷險記的漫畫書學會來的。"從這個事情上,我得出了一個結論。結論就是與其讓學生們不停地背,不如讓學生閱讀,讓他們自己地學會應用,然后從錯誤中學習。
篇4
小學階段的傳統習作課流程為:“以題而作——上交批改——按批示修改——收藏封存”。“以題而作”,一般要經過:一讀范文,二命題,三講解,四提要求。課改以來,在激發學生習作興趣方面教師們做了一些積極的改進。寫作前通過觀察、游戲、活動、實驗等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置身創設的情景場,燃起對寫作對象關注的欲望,以此激發學生言說表達的興趣,然后再讓學生動筆寫一寫。這些無疑比傳統的習作教學邁進了一大步,雖然興趣有余,但含金量不足,學生說的內容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言語提升,且命題之后,也沒有必要的提示與指導幫助。那些“半拉子”作文課實施者周復一周、月復一月地這樣教下去,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如何得到實質性的提升?讓我們來欣賞下面兩個習作教學片段,感悟作文教學是如何“凸顯年段特點,提升言語表達力”的。
片段一:童漫作文《愁女》
教學對象:小學5年級學生
師:同學們喜歡看漫畫嗎?
生:喜歡。
師:老師這里有一幅漫畫,想看嗎?(生歡呼:想)打開你的思維之門,發揮你的超級想象力。
(學生在新奇中觀察黑板上的“畫”。)
生:我覺得畫上是雞蛋殼。
師:能這么肯定嗎?
生:不能肯定。
師:不能肯定用哪個詞最貼切?
生:可能!
點評:如果讓學生僅僅說出畫面所表達的意思,即畫上畫的是什么?這個知識點是不夠的。因為這是小學一二年級學生都會說的“二素句”話語。它是什么,哪里有什么?什么怎么樣?即使這么簡單的“二素句”,也有言語提升的必要——說它是雞蛋殼,你“能確定嗎?”不能確定,用上什么詞語?教師敏銳地追問道。學生多聰明啊!馬上加上了“可能”。只有用上“可能(也許、大概)”這類推測的詞語,才會使言語表達“準確”到位。
生:它可能是皮球。
生:可能是鴨蛋。
生:可能是瓷器。
師:誰能連起來說?
生:它可能是雞蛋殼,可能是0分的成績,也可能是皮球。
師:大家注意,他在句末用上了“也”字,這叫會說話。
點評:說好一句話,顯然是小學低年級訓練的言語重點;而“有序”地說好一段話則是中年級訓練的重點。怎樣訓練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由說一句話,到用上了“可能……可能……也可能……”說出一段話,教師特別強調了句末要用上一個“也”字,這才叫會說話。言語的表達能力得到了步步提升。如果教學僅僅到此便告終,那它僅僅是中年級言語的一般能力訓練,而高年級不僅要說得“有序”,還要說得“有法”。
師:老師送你個“中心句”,也就是關鍵句——“它可能是什么呢?”請按照先總后分的方式說一說。
生:它可能是什么呢?它可能是個圓形的大石頭,可能是個皮球,也可能是個雞蛋。
師:再給你們說話增加點難度,請按照“先分后總”的順序說一說。
生:它可能是雞蛋,可能是鴨蛋,還可能是皮球,它到底是什么呢?
師:這里的“總說句子”是哪句?
生:最后一句。
點評:本節課教師授課對象是五年級學生,屬于小學高年段。到了高年段,其言語訓練,不僅要說得“有序”,還要說得“有法”,否則,就沒有任何“言語”能力的提升。教者引導學生運用“總分”與“分總”的構段方式說話,不僅準確地把握總述和分述的特點,而且提升了說的質量,也為學生下邊的習作埋下了伏筆。
教學片段二:童漫作文《無家可歸的小鳥》
教學對象:小學5年級學生
師:我們再來讀一讀前面的漫畫欣賞經驗:“漫畫上的一個符號、一處景都在表達著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一段話或一個故事。”相信大家已經理解了“一個故事”的意思。如果這是一條我欣賞漫畫的名言,那誰來修改一下,變成你的欣賞名言呢?
生:漫畫上的一個符號、一處景不僅表達著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一段話或一個故事,還表達著一個道理。
師:你用了關聯詞語“不僅…… 還……”,了不起,叫什么名字?
生:李浩然。
師:呵呵,這條經驗就叫李氏漫畫欣賞經驗嘍。請把“道理”替換一個詞語。
生:一個寓意,一個主題。
篇5
一、運用漫畫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的前提
1.教會學生分析漫畫的方法。授予學生“魚”固然重要,但授予學生“漁”更為重要。教會學生分析漫畫的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有意識地去鍛煉自己的發散性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分析漫畫時首先要細觀畫面,分析畫題,弄清畫面表意;其次要透視直觀,挖掘寓意,即要在弄清畫面表意的基礎上,挖掘其隱喻的本質含義;第三,要聯想教材知識,以寓意為核心,發散思維,全面分析;第四,歸納總結,抓住中心。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分析漫畫,以達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目的。
2.精選富有深刻內涵的漫畫。漫畫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現實性,一般都蘊藏了深邃的道理。但在思想政治課中運用它來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其道理必須覆蓋課文知識點。首先,覆蓋要有一定的廣度。漫畫的道理覆蓋的課文知識要涉及政治、經濟、哲學等方面或某一方面的多個知識點;其次,覆蓋要有一定的深度。如果漫畫道理太簡單,學生不費吹灰之力,三言兩語就能說清問題,就達不到發散性思維訓練的目的。但是,漫畫也不能太深,否則就會使學生感到“老虎吃天沒處下爪”,極有可能挫傷學生動腦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因此用來訓練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漫畫,其覆蓋課文知識點必須體現廣度和深度的統一。
二、運用漫畫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的方法
1.主體換位訓練去觀察、思考、分析問題。在漫畫中,主體一般有多個,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但有的主體較容易為學生注意,有的會為學生所忽視,因此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就要注意引導和啟發學生從不同的主體出發去觀察和分析漫畫。
2.角度轉換訓練。角度轉換就是要求學生注重運用思想政治課中的經濟、政治、哲學等不同方面的知識,多方位分析問題,而不是局限于單一學科的單一思維形式。它可以從某個主體出發,進行角度轉換。
3.條件變換訓練。
條件變換訓練就是培養學生突破思維定勢的影響,在另一種條件下,來正確認識該事物的方法,而不是“想當然”地去思考問題。 如在高二教材上冊第104頁中的漫畫里,學生一般都認為籃板中間的那個籃圈就是重點、主要矛盾,在訓練中,老師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改變這種思維定勢的影響,使他們的思維盡可能地向各種可能的方向變換。經過老師的啟發,有的學生聯想到了在投籃游戲中,它可以規定投進中間的那個籃圈不算數,只有投進兩邊籃圈的才算數;還有的學生聯想到了在商品經濟大潮中,投資者的資金投向哪個方面才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也不一定是中間的那個籃圈。因此,究竟哪個是重點、中心,就要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能隨大流、相當然。所以,條件的變換將會有利于學生思維的變通,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三、運用漫畫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的關節點
運用漫畫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的關節點在于引導和啟發。發散性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就要使學生具備思維的流暢性。所謂流暢性,就是指思路暢通,新思想、新觀點不斷涌現,思維活躍。但有些學生在思考某一問題時,往往會受方方面面多種因素的制約,使得他們的思維狹隘或思路閉塞,這時,老師恰當及時的引導和啟發,就有利于學生打通關節點,使學生的思維能毫無阻礙地從一個領域跳到另一個領域、或其他更多的領域中去,這樣就可能出現一些具有創造性的新觀點、新思想。在上述訓練方法中,老師引導和啟發學生從不同的主體、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條件出發,顯然出現了一些新觀點、新思想。因此,在關節點善于引導和啟發學生,有利于培養更多的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
四、運用漫畫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綜合復習政治高考內容。在政治高考復習中,精選寓意深刻的漫畫,引導和啟發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它既能較快地掌握高考知識點,又達到了鍛煉學生思維,培養他們創新能力的目的。因此,運用漫畫來進行高考綜合復習,無疑是一種好的方法。
篇6
雙流實驗小學六年級五班楊翰
高爾基曾說過:“書市人類進步的階梯。”古人以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來形容人的學識淵博。而我認為讀書就像品人生的有趣之處。如果去細讀、細品,在書中又圈又點,那么人生必有風景;人生就像讀書,如果你厭煩不讀它,那么你就不知道人生到底是如何精彩。為了讓我們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冰心奶奶送給我們九個字: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我反復思考,悟出其中的道理。
從我認識字的那時候,我喜歡看書,整天抱著書看。我尤其喜歡漫畫書,因為那些漫畫書經常讓我笑得合不攏嘴。特別喜歡看《爆笑校園》的那呆頭的逆向思維,以及那些搞笑動作都使我常常笑得人仰馬翻。
當我八歲時,老爸出人意料拿了一個書柜回來。他希望書能堆滿書柜。。那時我還改不了看漫畫書的小毛病。老爸為了改掉我的這個壞毛病,帶我進書店。那一天,我牽著老爸的手,老爸牽著我的小手,老爸向我一一告訴說這些世界名著,以及名家:雨果、大仲馬、巴爾扎克等這些世界偉人為文學寶庫創造了不可估量的財富。老爸說著說著,二我的心早飄到漫畫書的地方。看到《爆笑校園》,突然,老爸說:“自己去看書吧!”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三步并作兩步向漫畫書飛奔而去。向漫畫書看了看,哇!有《爆笑校園》,當我津津有味看時。老爸來了個晴天霹靂,逮個正著,老爸瞪了我一眼,我放下了書,老爸牽住我,我不時地向漫畫書那里看。老爸說“書有價,但書中的知識卻是無價的。”老爸隨手拿了一本《圍城里的笑聲》給我看,我越看越想看,時間就這樣一秒一秒的流逝,老爸說:“時間到了,快走吧”,我對爸爸說:“我想買這本書。”老爸說:“可以,今天帶你來就是讓你忘記漫畫書!”我讀了幾遍《圍城里的笑聲》。我開始對文學經典大批購買,之后書柜里的書一排到兩排,從兩排到三排,什么童話書、雜志、名著、小說、散文、作文選都到我的書柜來了。書看多了,作文水平提高了,老師經常把我的作文當成范文。并且我還投了稿呢!我從心里知道了多看書對作文的好處。
書就像水,它會灌溉我們心中的那片田野。啊!掬一捧,品一口,讓書這心靈的凈土盛滿我們心靈的酒杯。
篇7
六歲作家,我們在電視上看過,我們班的同學還有的會寫小說編漫畫了。
我的日記和課堂作文在小荷上發表都沒有告訴我的老師同學,也沒告訴媽媽,那天王老師無意中發現后,告訴媽媽,媽媽看了也很開心,她沒有阻止我,現在我越來越發表,不用姐姐幫忙都可以,其實我們班有很多同學也愛寫作,還有人寫小說編漫畫了呀!
還真沒想到平常文靜的葉淺吟也自己認為了不起了,她邁出了人生中的一大步,第一次寫小說了,小說的名稱很吸引人《兩個小女孩》,她每寫一段,我就看一段,我開始覺得很肉麻,不過看著看著自己還是覺得不錯,她本來都是利用中午課間時間寫,每天下課鈴一響她就拿出來寫小說,今天上英語了,由于太過專注,一直低著頭,她還沉浸在寫小說樂趣中,這時英語林老師來了,我用腳輕輕地踢一下她,她還怒發沖冠瞪著我,哎,她抬頭看到林老師嚴厲的目光時,她被老師逮個正著,我不由得寒毛都豎起來了,果然厄運的降臨!可惜她的小說本被老師交了,這樣她的小說創作就夭折了。還有杜劭洋也辦漫畫書,還把我寫上副主編,但愿他的漫畫不要被老師交走,不然,我又會受連累!
篇8
酸
學語文,重要的是要多讀書,讀好書。增加閱讀面。只有那樣才能使學識更加淵博,小孩子嘛,都喜歡看漫畫之類消遣書,畢竟年齡還小。可爸媽總是苦口婆心的說,多讀些名著,那樣對自己有好處。我們是為了你好。他們天天在我耳邊嘮叨,不厭其煩。甚至多次沒收我的漫畫書。我千方百計的偷看漫畫,爸媽也千方百計的沒收我的漫畫,提起那段日子,真是無窮的辛酸啊。
苦
增加閱讀量,就必須要多讀書,可是學校課業很緊張,幾乎沒有時間看書,可是,爸媽總是犧牲我玩的時間來看書,還要求寫讀后感。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精神讓人感動,可是,當淚水滴答滴答的落下,誰又能知道我的難處呢?在篇篇優秀的讀后感后,誰又知道我是怎樣才讀完一本書的嗎?只注重作文質量的你們,為什么不想想在多少個炎炎夏日,小伙伴相約去游泳,只有我還在桌前苦讀,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只有我頂著睡意趕那些讀后感。都說,苦盡甘來。可是,無盡的苦,什么時候才能到頭?
咸
記得有一次,爸媽要我讀《簡·愛》這本書,當時我正在準備考試,沒有閑工夫讀書。爸媽說,你把你看電視、玩的時間節省出來,就有足夠的時間看書了。無可奈何的我,只好勉強同意,同時也犧牲了我的休息時間,讀這本我根本不愿意讀的書。其實我根本沒有多少玩耍的時間,但我還是硬擠出一些來。可是,還是耽誤了復習,考試結束,另老師寒心,另同學驚訝,另父母失望的成績還是擺在我的面前,白紙黑字,上面紅紅的對鉤和叉叉,還有那刺眼的分數。回去,父母批評我,當我反駁是讀書的問題時,他們還批評我是我自己不愿意犧牲玩的時間造成的。真是沒理攪三分。那天,我哭了。眼淚流進嘴里,哦,原來淚,是苦的。
辣
當然,我不會那么輕易的就服輸,小小年紀,誰愿意讀那些又厚又難懂的所謂的名著呢?我也曾經罷休過,和父母大鬧,不在看那些讓我頭痛的書,不在寫那些令我攪盡腦汁的讀后感,不在犧牲自己的時間來做一些在我認為沒有意義的事情,在反抗了一段時間后,父母因我浪費了許多時間而生氣,很生氣,喝令我必須繼續讀書。我很不服氣的大聲反駁:“我的語文成績已經很好了,作文寫的也不錯了,你們為什么還叫我要精益求精,更上一層樓。我沒有那么大的野心,我知足者長樂行吧?我已經累了,別在逼我了!”那天,一個巴掌落在我的臉上,火辣辣的……
甜
篇9
[關鍵詞]作文教學 寫作素養 自我修改 合作修改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4-087
【背景分析】
作文的傳統批改方式是教師負責全批,學生先打作文草稿,教師修改后學生再謄抄。可以說,學生打完草稿后,也就意味著作文活動基本結束了,因為剩下的修改由教師全權負責。長此以往,他們的習作能力很難提高。《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這體現了自主、自能的學習要求。因此,我們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寫作能力。
【案例描述】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習作內容有三個,其中一個是讓學生看漫畫《假文盲》寫作文,要求學生仔細體會畫家的用意,將漫畫的意圖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但是習作完成后,我發現不少問題,學生有的寫成了看圖作文,有的未將自己的想法寫充分……
講評時,在肯定學生的優點后,我重點剖析了問題,并指導學生進行修改。下面是針對“想法和看法寫得過簡,沒有充分展開議論”這個問題,指導學生進行修改的一個小片段。
師:同學們,聽了這個片段,你發現了什么問題?
生1:這個同學將自己看過漫畫后的想法和看法寫得過于簡略,他沒有充分發表議論。
師:同學們真是火眼金睛,準確地發現了問題所在。但是如何展開議論呢?我們不妨先回憶一下前幾天學過的課文《為人民服務》。誰記得在這一課中,作者是圍繞什么展開議論的?
生2:為人民服務。
師:對,“為人民服務”就是文本的論點。因此,我們在展開議論的時候,首先要闡明自己的觀點是什么,這是寫議論文的一個法寶。(課件出示)
師:再回到這篇漫畫作文,我們的觀點是什么?
生3:這四個男士的做法是不對的。我們應該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生4:我們要做一個文明人。
師:大家說得很對。所以,我們要在習作中點明這個觀點。那如何證明你的論點是正確的呢?
生5:找一些材料證明。
師:用材料去證明論點,這是寫議論文的第二個法寶。(課件出示)這個材料首先是理論上的,它包括一些和自己觀點聯系緊密的道理、感受、名言警句、俗語諺語等,既可以從正面去談,也可以從反面去談。下面請同學們讀一讀老師寫的一個片段――
(學生自讀教師“下水文”片段)
我想這四位男士一定認識指示牌上的字,但是卻沒有付諸行動,沒有把方便讓給最需要的人,他們太沒有社會公德了,實在不應該!他們刻意地假裝文盲,擾亂了正常的公共秩序,他們的的確確是“文盲”,不過并不是“文化”的“文”,而是“文明”的“文”。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資治通鑒》中有這樣一句話:“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這句話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把道德作為立身之本。可是,圖上的四個男青年卻連最起碼的遵守秩序也做不到,談何道德?他們貪圖自己的方便,卻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得不到幫助。
師:這段議論里有觀點嗎?
生:(眾)有!
師:對,我先是結合漫畫闡明了自己的觀點:“這四位男士沒有社會公德,實在不應該。”接著我從道德的角度展開了議論,并引用了古書中的一句話,最后又回到漫畫中談自己的看法。
師:請同學們再看一個片段,這是小安同學寫的,你覺得什么地方值得你學習?
(學生自讀小安同學寫的片段)
生6:小安同學列舉了生活中的一些事例。
生7:他能聯系實際展開議論,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寫這篇漫畫作文時,我們如果能聯系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人或事,列舉一些鮮活的事例,就能讓作文更有說服力,更能與讀者產生共鳴,也更能證明你的觀點。(板書:聯系實際)
師:請大家再看一個問題片段,我們一起來幫幫這個同學。
(學生閱讀問題片段)
生活中,這樣的現象還真是數不勝數。有一天,我坐公交車去上學。上車后,我發現“老弱病殘孕”專座上坐滿了人,有身強力壯的小伙子,有打扮新潮的時髦女郎。汽車到了一站,上來一位拄著拐杖的老奶奶。她年齡很大,顫顫巍巍地走到了那位身強力壯的小伙子身旁。廣播里不停地播放著:“請給需要的乘客讓個座。”但他好像沒聽見一樣,拿出耳機,塞到了耳朵里,聽起音樂來。他一邊聽一邊搖頭晃腦。老奶奶就這樣站在他身邊。周圍的人都對他投去了不滿的目光,但他置之不理,依然心安理得地坐在那,我非常氣憤。
師:你發現了什么問題?
生8:他把事例寫得太具體了。這樣寫,就變成了記敘文。
師:是的,舉例只是為了說理,所以事例就不用寫得太具體、太生動。只要能把事情敘述清楚就可以了,語言的概括性要強。(板書:概括敘述)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讀一讀自己的習作。你的作文中有沒有錯別字或是重復的句子?標點符號的使用是不是恰當?你在文中的議論充分嗎?有沒有聯系實際談感受呢?所舉事例是不是有較強的概括性呢?針對我們剛才的講評,試著修改自己的習作。
(自我修改)
師:同學們,古人說:“文章不厭百回改”“佳作常自改中來”。下面,就請大家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組員之間互相交換讀作文,找一找別人的作文有哪些優點值得你學習,再看一看他的習作中,還存在什么問題,請你提出并在小組內評議,加以修改。
(合作修改)
【案例分析】
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意義重大。作為教師,應全面把握新課標中對作文修改的要求,有意識、有計劃、有梯度地培養學生自我修改及合作修改作文的能力。
一、范文引路
學生的習作交上來后,我找出共性問題,然后結合《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以及自己寫的“下水文”、學生寫的優秀片段,指導學生發現亮點。通過范文指導,學生就能夠發現自己習作中的問題。這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體作用,為本次作文的修改奠定了基礎。
二、讀讀改改
在自我修改前,我讓學生讀一讀自己的習作。在讀的過程中,他們就會發現錯別字、漏字、筆誤及重復的句子或是疏忽的地方、不當的地方,這樣學生就能夠主動地進行修改。一些感受寫得不深刻、議論不充分的地方,也能通過自讀發現。通過有聲語言支持思考活動,方便學生找出錯漏的字詞標點,改正不通順的語言,適當補充內容,從而達到習作要求。
三、合作修改
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修改。這個過程中,小組成員既當聽眾,又當評委,大家既學會了欣賞別人習作中的優點,又學會了指出問題或不足之處。在互評、互議、互改中,成員之間互相取長補短,既培養了學生的鑒賞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習作修改能力。
篇10
大清早,爸爸出門了,我翻了個身,繼續留戀我這暖和和的被子。
不知道是被窩太暖和,還是我想繼續做著美夢。我都不愿起來。這樣的想法不說也罷。
不知道睡了多久,一翻身,手在枕頭邊摸摸索索,終于找到了——我的鬧鐘。一看,呀!不好,九點了。再不起來又要被罵了。想到這,我一個鯉魚打挺,趕忙拿著枕頭邊的襪子。誰知,再穿左腳的時候,發現兩只襪子都是右腳的。這讓有強迫癥的我如何是好啊。脫離了暖和的被窩,去陽臺那將襪子換了回來。這是,我旁邊的漫畫書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毫不猶豫地將漫畫書拿到床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盡管這些漫畫書我已經看了不下數十遍。
奶奶來叫我了,因為今天天氣好好,所以奶奶把爸爸的床單給洗了。現在洗衣機都把床單洗好了,可我還沒起床。她毫不猶豫地罵了我一頓。
剛穿上褲子,奶奶就叫我把爸爸的床單給曬了,手里拿著冰冰涼涼的床單,到現在手都是冰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