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債務糾紛范文

時間:2023-05-05 18:16: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合同債務糾紛,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合同債務糾紛

篇1

    一、破產程序中債務糾紛的概念

    債務糾紛是債權人與債務人就債的性質、債權、債務關系成立與否及債的額度確定或債的履行而發生的爭議。本文所謂破產程序中的債務糾紛,是指破產財產管理人向破產企業債務人主張債權時與債務人就債的性質、債權、債務關系成立與否及債的額度確定或債的履行而發生的爭議。

    作為債務糾紛,就必然具備相對抗的主體雙方,清算組作為債權人是主張債權的主體,在債務糾紛的訴訟關系中,一般被列為“申請人”;債務人是對債務提出抗辯的主體,在這一訴訟關系中,一般被列為“被申請人”。人民法院審理企業破產案的合議庭,雖然在整個破產程序中居主導地位,但在處理債務糾紛過程中,應該處于中立的、裁判者的位置。

    破產程序中債務糾紛的內容,就是破產企業與破產企業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這種債權、債務關系可以是直接的、具體的;也可以是間接的、抽象的。直接的、具體的,是指債的構成可以直接以金錢來計算,權利、義務關系較為明確。間接的、抽象的,是指債的構成是通過其他民事法律關系來體現的,權利、義務的載體不直接表現為金錢。破產程序中破產企業與其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有單一的,也有復合的。單一的是指債權、債務關系的構成,只有某一單獨的民事法律關系。復合的,是指債權、債務關系的構成,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民事法律關系。如破產企業與其債務人之間,既有租賃合同關系的爭議,又有加工定做合同關系的爭議,還有買賣合同關系的爭議。

    破產程序中債務糾紛的客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用以清償債務的金錢;二是用以交付的財產。破產程序中的債務糾紛,不論是何種民事法律關系構成的債權、債務,都必須具有給付內容,而給付內容,就是指可以用金錢來計算其債權、債務額度的標的物。破產企業債務人應交付的財產,相當于破產企業債權人享有取回權的財產,即破產企業債務人基于倉儲、保管、加工承攬、委托交易、代銷、借用、寄存、租賃等法律關系占有、使用的破產人財產。在破產程序的運作中,破產企業債務人為履行交付財產義務發生爭議的極為少見,大多都是為給付意義上的義務的履行發生爭議的。

    二、破產程序中債務糾紛審理的特點

    破產法是兼實體法與程序法于一體的特別法。適用破產程序審理債務糾紛,與適用民事訴訟程序審理民事糾紛相比,有其顯著的特點。

    1、審理的方式不同。根據《意見》第46條和《規定》第73條第2款所作的司法解釋,對破產企業債務人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的異議,由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按照上述規定,審理企業破產案中的債務糾紛,人民法院只需書面審理,爾后作出裁定即可。這是破產程序中職權主義的立法模式的體現。這種立法模式,強化了法官在破產程序中的職權,削弱了破產程序中涉案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審理破產案的合議庭,對破產案中涉案當事人提出的各種異議,對破產程序運作中出現的各種民事糾紛,均可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裁決了事。這對加快破產案的審理,提高辦案效率的正面效應是不可否認的。但是,當破產企業債務人提出的異議及其所提供的證據,與清算組提出的主張及提供的證據爭議較大,矛盾較多,合議庭難以辯明雙方證據真偽,且對帳目難以作出結算時,如果不分青紅皂白,貿然裁決,其負面效應也是不可低估的。

    2、非完全獨立之訴。破產程序中的債務糾紛,是企業破產案的案中之案,在很大程度上受破產案的影響和制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⑴、破產程序中的債務糾紛,債權債務關系發生在債權方宣告破產之前,訴訟發生在債權方宣告破產,清算組向債務人發出清償債務通知,債務人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異議之后。破產財產管理人要求償債之訴,伴隨著企業破產程序中破產財產清理活動而開展。⑵、由審理企業破產案的同一審判組織——合議庭進行審理。⑶、以破產財產承擔訴訟風險。如債務人敗訴,債務人應支付的財產均由清算組收歸為破產財產;如債務人勝訴,破產企業應支付的財產額即為債務人(已轉化為債權人)申報的債權額。將按法定清償順序受償。

    民事訴訟中的民事糾紛,本案與他案之間彼此是獨立的,審理和裁判時,法官只對本案的法律關系作出評價,不受他案的影響和制約。

    3、訴的合并的條件不同。訴的合并有訴的主體合并和訴的標的合并。我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訴法》)第53條,對訴的合并作了三點限制。一是要求訴的主體的合并,必須符合“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這一條件。也就是說,參加共同訴訟的當事人必須與引起訴訟的標的有關聯。二是訴的標的合并,必須符合“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的客觀條件。三是必須符合“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并經當事人同意”的主觀條件。此外,《民訴法》第126條,又作出了“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并審理”的規定。

    對破產程序中債務糾紛的審理,法律沒有相關的訴的合并的規定。但筆者認為,破產法作為部門法又是程序法,不可能象專門的程序法那么細致。更何況我國現行的破產法尚在(試行)階段。因此,在審理企業破產案中,當破產法規定不詳時,慎重借鑒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以及運用訴訟法學的基本理論去嘗試解決企業破產案中不同環節的現實問題,應當是無可厚非的。前文說過,破產程序中的債務糾紛,是由清算組向破產企業債務人發出清償債務通知之后,引發的破產企業或其財產管理人與債務人之間債權、債務關系的爭議。這種爭議將債權人與債務之間所發生的民事法律關系,只要具有給付內容,不論其是何種民事法律關系,或何種訴的標的,都抽象地概括為債權債務關系。因此,在審理破產程序中債務糾紛的過程中,破產企業與其債務人之間,只要同時存在兩個以上民事法律關系的爭議,不管是借款關系、買賣關系、租賃關系或承包關系等等,不論同時存在多少種民事法律關系,也不論其標的是否同一種類,在實踐中均采取先分別審理,再綜合結算,最后并案裁判的方法處理。這種對訴的合并的審理方法,借鑒了民事訴訟程序中對訴的合并的法律依據,摒棄了民事訴訟程序中對訴的合并的客觀和主觀方面的制約條件。

    4、裁判文書的形式和效力不同。審理破產程序中的債務糾紛,無論是書面審理還是開庭審理,其裁判文書是用裁定書的形式,而民事訴訟的裁判文書,裁定書只用于解決訴訟程序中的問題,對實體權益的處理是用調解書或判決書的形式。審理破產程序中債務糾紛的裁定書,具有一審終審的法律效力,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如不服裁定,只能提出申訴,而不允許上訴。這與民事訴訟程序中對當事人爭議的實體權益作出處理的判決書,其效力具有明顯的區別。

    5、權利義務具有不對等性。破產程序中債務糾紛的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具有不對等性。債權的受償和債務的履行方面。按照破產法的相關規定,破產企業債務人與破產企業之間互有債權、債務時,可以等額抵消;如債務人負有債務時則應清償;如經過審理債務人勝訴,經結算,破產企業成為債務人時,勝訴的債務人(已轉化為債權人)只能同普通債權人一樣申報債權,并按受償順序按比例受償。如其享有優先權則例外。

    對雙方尚未履行合同的決定權方面。在破產程序運作中,清算組對企業破產宣告前尚未履行的合同,有權決定中止、解除或繼續履行,而這種民事法律關系的相對人,則不能根據自己的意愿作出選擇,完全處于被支配的地位。

    三、審理破產程序中債務糾紛應當遵循的原則

    破產程序中的債務糾紛,既簡單又復雜,這就要求審理這類案件的方法也要有繁有簡,區別對待,不能簡單化、絕對化。既要遵循破產法的特定規則,又要善于借鑒民訴法的有關原則、制度去解決現實問題。據此,筆者認為,審理企業破產程序中的債務糾紛,應當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以書面審理為主,開庭審理為輔。破產企業債務人提出的異議,大多都是反映帳目問題,對異議書提出的問題,合議庭應當及時反饋給清算組,由清算組核對帳目,經合議庭審查,確保帳目準確無誤后,合議庭針對異議提出的問題,結合清算組核實的情況作出書面裁定。這是我國破產法解決破產程序中債務糾紛的不成文規則,也是現實辦案當中解決這類債務糾紛的主要方法。但是,當合議庭對破產企業債務人提出的異議,以及清算組主張的債權形成反差較大,雙方爭議較多,合議庭對雙方爭議的事實難以把握時,以公開開庭方式審理作為補充,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但是,公開開庭審理,應當遵循《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給予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必要的訴訟準備時間,還應遵循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的證據的若干規定》。給予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必要的舉證時間,或者在法定舉證期限內決定當事人的舉證時間。因此,如果破產程序中必須開庭的案中案過多,勢必影響整個企業破產案的審理進程。故此,對破產程序中債務糾紛案的審理,采用公開開庭審理方式,只能作為一種補充,作為一種 輔助手段,而不宜推而廣之。

    2、注重個案,把握全局。破產程序中的債務糾紛,在整個破產程序中并不占居特別重要的位置,然而,作為破產企業的債務人,無論是法人還是自然人,或是其他組織。都是一個獨立的民事主體,都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利。其生存權和發展權,及其合法財產的權益,應該受到法律的尊重和保護。如果在審理這類債務糾紛中,忽略了其獨立的人格,忽略了其民事權益,只求破產案的快審快結,簡單了事,那么,必將造成對被申請人的侵權,甚至產生一系列的冤、假、錯案。為此,筆者主張,在審理破產程序中債務糾紛時,既要重視破產人和破產債權人的利益,也要關注與破產案相關的其他民事主體的利益,在這個基礎上,根據具體案情的難易程度,把握好審理方法的繁簡,處理好局部與整體的關系,解決好企業破產案與案中案審理中的各種沖突。

    3、遵循破產法的特定規則。企業破產法設定了一系列的特定規則,由這些特定規則構成了破產法的特點。

    一是時效規則。⑴、《破產法(試行)》第9條第2款規定了債權人申報債權的有效期限:“債權人應當在收到通知后一個月內,未收到通知的債權人應當自公告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申報債權?!雹啤⒈痉ǖ?1條規定:“破產宣告時未到期的債權,視為已到期債權?!雹?、《意見》第64條規定:“計息的破產債權,計算到破產宣告之日止。”⑷、《意見》第46條規定了破產企業債務人,對清償債務通知提出異議的期限為收到通知后的七日內。

    二是適用裁定不適用判決的規則。對 破產程序中債務糾紛的審理,事關破產人與其債務人實體權益的處理,盡管有的債務糾紛采用開庭方式審理,類似民事訴訟,其審理結果除清算組與債務人能達成和解協議的以外,依照《意見》第46條之規定,合議庭應以裁定的方式結案,而不能作出判決。在企業破產程序中,裁定既用于解決程序中的問題,又用于解決實體上的問題。

    三是對實體權益的審理一審終審的規則?!兑幎ā返?3條第2款規定:破產申請人對不予受理破產申請的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本《規定》第14條第3款又規定:破產申請人對駁回破產申請的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以上兩點都是對破產案的受理方面規定的上訴權。除此之外,在破產程序啟動之后,尤其是對實體權益的審理,都是一審終審,沒有規定當事人的上訴權,只規定有申訴的權利。可見,現行破產法只以申訴權作為當事人的法律救助手段。

    四是適用合議制,不適用獨任審理的規則?!兑庖姟返?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后,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企業破產案件的審理,破產程序中的其他民事糾紛,以及企業被宣告破產后,清算組因履行職責對他人違約或者侵權引起的民事訴訟,發生在破產程序終結之前的,都應由審理破產案的合議庭進行審理?!镀飘a法(試行)》及其司法解釋,都沒有獨任審理的規定。

    五是對破產人權益特別保護規則。在國外破產法的發展史上,經歷了破產有罪和破產無罪的發展過程,現代意義上的破產法,普遍對破產人存有惻隱之心,于是乎,設立了和解制度、免責制度、自由財產制度等。我國現行的《破產法(試行)》,是在現代文明和我國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基礎上制定的,這部破產法的適用范圍,僅限于全民所有制企業,立法的目的在于促進和加快經濟體制改革的推行。這部破產法雖然吸收了國際現代破產法的立法技術和經驗,但不能脫離我國的國情,不能脫離我國經濟條件的現狀。由于我國這部破產法適用的對象不涉及自然人,在保護破產人權益方面,沒有采用自由財產制度?!镀飘a法(試行)》第38條:“破產程序終結后,未得到清償的債權不再清償”,本條雖屬免責制度的表述,但當企業破產終結后,這一法人即告消滅,被免責的主體已不存在,免責與否已無意義。

    現行破產法在保護破產人權益方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將破產企業所欠職工工資和勞動保險費用、職工在企業破產前用于維持生產、經營的集資款,列為破產財產分配的第一清償順序。這就表明在破產程序中,破產企業職工的權益在破產財產的分配中享有優先權。而破產企業的債務人,如其系企業法人,在債務糾紛案中,其應承擔的債務一旦被裁定,則不能以應償付職工工資等為理由,來對抗債務糾紛案的執行。

    二是人民法院宣告企業破產后,破產企業的財產管理人清算組,可以從破產人和債權人的利益出發,對企業破產前未履行或未履行完畢的合同,作出中止,解除或繼續履行的決定。

    三是根據《規定》第55條第1款第5項和第2款的規定,因清算組解除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實際損失額可作為債權申報,“違約金不作為破產債權,定金不再適用定金罰則?!?/p>

    四、對破產程序中債務糾紛審理的兩點立法思考。

    《破產法(試行)》實施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先后了關于貫徹執行《破產法(試行)》若干問題的意見和關于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兩個司法解釋,這兩個司法解釋對規范企業破產程序的操作。無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社會文明、民主程度的日益提高,《破產法(試行)》和關于《破產法(試行)》的司法解釋,越來越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和要求。

    筆者僅從自身參與審理企業破產案的實踐出發,對破產程序中債務糾紛的審理提出兩點立法思考。

    1、我國新《破產法》應增加“對破產程序中案情復雜的債務糾紛,應當公開開庭審理”的規定。根據現行的破產法和有關司法解釋,以破產企業為原告的糾紛,只要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具有給付內容,在破產程序中都體現為債權債務關系,盡管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趨于簡單化,但案情并不因此而簡單化,證據的質證、辯證和認證過程也不會簡單化。為此,筆者認為對當事人爭議較大、合議庭感到疑難的債務糾紛,實行公開開庭審理,客觀上有助于人民法院查明案情,確保裁判的準確性和公正性。同時,公開開庭審理也是社會文明、民主程度提高的理性要求,有利于提高破產案件審判的透明度,有利于增強破產案件裁判的公信力。

    2、應當給予破產程序中債務糾紛當事人的申請回避權。我國現行的《破產法(試行)》及其司法解釋,沒有設定回避制度。因為,就企業破產案的受理和裁定宣告破產而言,與審理企業破產案的審判人員本人并無利害關系,而且在債權登記、審查和破產財產清理、以及分配方案的制訂和實施過程中,大部分工作屬于清算組的職責范圍,合議庭只行使指導、監督的職能。從這一角度看,立法上似乎無需引入回避制度。破產程序中的債務糾紛,屬破產財產清理環節中的特殊情形。當破產企業債務人與清算組就債權債務關系的爭議形成對抗時,審理破產案的審判組織就要介入紛爭,充當裁判。而破產企業的債務人與破產企業之間的爭議內容,正是雙方的利益關系。這就存在裁判者能否站在中立的立場去為債權人與債務人的紛爭作出客觀的、公正的裁判問題。

篇2

問:2010年我借給朋友李先生6萬元做生意,期限半年。由于李先生經營不當,嚴重虧損,經我多次催要,至今也一直未還我的錢。2011年5月,李先生因病去世,遺留下來的房產等物價值僅4萬余元。我找到李先生的兒子追要其父的欠款,他兒子稱可將其父的遺產全部抵償給我,但剩余的2萬元他無力再償還。我認為“父債子還”是天經地義。請問,李先生的兒子是否還有義務償還他父親欠我的2萬多元借款?

律師答復:從法律的角度看,父債不一定子還。我國《繼承法》規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收和債務,繳納稅收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愿償還的不在此限;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

由此,子女是否需要替父母還債,關鍵是要看子女是否繼承了父母的遺產。凡繼承了遺產的,應當以所繼承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替父母還債;如父母所欠債務超過了所繼承的遺產實際價值的部分,子女可以不予償還,但自愿償還的法律也不干預;第三,子女放棄繼承父母遺產,可以不負責償還其父母的債務。

李先生的兒子雖然繼承了父親的遺產,但已將全部遺產用于償還其父欠你的債務,而你卻要求李民償還超過遺產價值部分的借款,是不符合我國的法律規定的。

債務糾紛官司應提供哪些證據?

問: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常常會遇到債務糾紛,有時免不了要通過法律程序來解決。請問債務糾分官司需要提供哪些證據?

律師答復:債務案件包括因買賣關系糾紛、借貸糾紛、合伙糾紛以及其他債務案件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依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債務糾紛案件的當事人應提供的證據有:①書面證據應提供合同、借據、公證書、購物發票等;②證人證言應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的證言,開庭時證人應出庭作證,其效力應由法院認定;③有無專門機關的技術鑒定結論。

借條、欠條,哪個“效力”大?

問:別人借我的錢,是寫借條還是欠條好?哪個法律“效力”大一些?

律師答復:實踐中,人們(包括司法工作者)對借條、欠條的某些方面理解上常常有困惑。先來簡單的談談它們之間的關系:借條、欠條,兩者都是某種手續、憑證,都是證據,這點自然是相同之處,只不過一個是證明借款關系,另一個是證明欠款關系。從反映債權債務關系的角度講,兩者是共通的。欠條是大概念,借條是小概念。也就是說借款肯定是欠款,而欠款則不一定是借款了。

所謂借條、欠條“效力”大小的問題,其實就是指借條、欠條的證據效力,即借條、欠條對某種債權債務事實的證明效力大小的問題。

欠條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基于不同的法律關系和事實而產生。正因為欠條成因的多樣性、不特定性和復雜性,才易于引起對方當事人的異議辯駁而使得當事人雙方糾纏不清,才使得欠條看起來不能夠產生“一錘定音”的效果,因而其“效力”不是那么的“大”。

當欠條持有人憑欠條向法院主張債權時,要向法官陳述欠條基于形成的事實,以說明欠條的來由并博得法官的采信。如果對方當事人對此事實主張有異議(包括否認、抗辯等),特別是作出直接或間接否認的意思表示時,這時光憑欠條本身就可能不能直接得出原告所想證明的結果。原告為了確保勝訴,往往還會進一步舉證(如提供買賣業務關系的送貨單、發票等)以說明其所主張的事實經過(或特定的法律關系)的存在。這時,原告在訴訟中的工作量自然就增大。

而借條一般是由特定的借款的事實所形成,反映了當事人雙方特定的借款法律關系,并進而反映當事人雙方基于借款的法律關系和事實形成了一方欠另一方款項的債權債務關系的事實。通過借條本身往往較易于識辨和認定當事人之間存在的具體法律關系和事實,原告一般無需再過多解釋具體的法律關系,只需簡單的陳述借款的事實經過即行,對方要抗辯或抵賴一般都很困難,從而方便法官確認真實的債權債務關系。實踐中有人認為借條的效力要大于欠條的效力,主要就是基于這個原因。

打工者受了工傷,介紹人要負責嗎?

篇3

關鍵詞 “海娜號”事件 扣押 法律思考

2013年9月13日發生的“海娜號”郵輪韓國被扣事件,起因于兩家中國企業的債務糾紛?!昂D忍枴编]輪被扣事件雖然從本質上說是一次法律糾紛,韓國法院對本案具有司法管轄權,有權根據申請“假扣押”郵輪,但是其執法行為的合理性卻值得商榷。“海娜號”郵輪被扣事件同時也反映出對游客權益的法律保護還相當薄弱,我國的商業誠信與法律環境都存在很大的缺陷。海娜號事件在國外打官司凸顯國內法治待改善。

在“海娜號”事件中,我們應從法律的角度分析此次事件的緣由。在這個經濟世界,尊重法律是人與社會生存發展的底線。企業和個人都有義務維護自己的法律權益,但也必須為違背法律付出代價。

一、對海航集團相關公司行為的分析

1、沒有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甚至一定程度上“綁架”旅客的正當權益,作為和沙鋼船務解決債務糾紛的籌碼。

事件發生后,海航旅業在清楚事件原由的情況下,沒有在第一時間向旅客通報事情的真實原因,導致旅客情緒激動,產生一定的沖突。其也沒有及時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來最大程度地保障旅客的權益。海航雖然在此次事件中,危機公關做得不錯,但給人的感覺是技巧多于實質,沒有將旅客的利益放在首位。

2、其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契約精神缺乏,履約意識淡薄。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崇尚契約精神。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要勇于擔當,認真履約。但是根據媒體披露的資料,我們可以發現,海航集團及其下屬相關公司,已因多次違約而陷入眾多債務糾紛中。

這次韓國扣船并不是沙鋼船務第一次扣押海航的船,2011年和2012年沙鋼曾分別在印度和南非扣押過海航一條散貨船和一條油輪。當時的解決方案是海航還清了所欠沙鋼船務的錢款,但是此后海航又開始拖欠租金。于是乎,有了這一次動靜更大的扣船。據報道,美國的藍鯨公司、英國最大的干散貨船東之一Golden Ocean公司,還有希臘的一家家族企業,也提出要在全球追索海航的一些債務。

二、對沙鋼船務公司行為的分析

1、沙鋼船務用法律手段維護公司合法利益,合理合法。其選擇在韓國申請扣船,另有隱情。

海航旗下的旅業公司欠沙鋼船務5800萬美元債務,且瀕臨破產。海航集團為海航旅業公司的債務擔保人。按照兩家公司的合同約定,產生債務糾紛時,適用于倫敦法院裁定,債權方發出申請后,債務人或擔保方的船只在全球任何一個港口都可以被扣留。因此,沙鋼船務申請在韓國扣船具有法律依據,合理合法,無可厚非。

沙鋼船務之所以選擇在國外而不是國內申請扣船,是因為一方面我國海事法尚不健全,中國與英國沒有司法協助的安排。而英韓兩國相互承認司法判決,在韓國可以得到立即執行;另一方面,當前我國法制環境差,在國內訴訟成本和不確定性太高,關系和人情的成分太多,打官司常常變成了打關系。沙鋼船務此次選擇在韓國申請扣船,實出無奈。

2、沙鋼船務在不合適的時間和不合適的地點通過韓國法院扣船索債,綁架旅客利益,合法但不合情,即使其可能贏得官司,但是卻失去了人心,最后帶來兩敗俱傷。

針對當事雙方的債務糾紛,沙鋼船務完全可以選擇其他非載客船只進行申請扣押,也可以在國內申請扣押,完全可以避開法院非工作日申請使得海航方面不至于無法及時處理保證金繳納、結匯等手續,但沙鋼船務都沒有作出這樣的選擇,導致1千多名旅客被迫滯留韓國,將一起原本普通平常的海事糾紛釀成“事件”。

在“海娜號”事件中,無辜被損害正當權利、利益的“第三方”不僅確實存在,而且人數眾多。這不僅構成對這些“第三方”的傷害,所產生的連帶輿論、社會效應,也會讓相關企業聲譽受損,造成雙輸。

三、“海娜號”事件給我們的啟示

“海娜號”事件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但其中反映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我國應以此為契機,進一步促進我國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商業環境的改善。

1、加快推出航運扶持政策,避免航運企業和航運利益不斷流失。

“海娜號”事件中,沙鋼船務和大新華輪船公司之所以選擇在香港注冊,主要原因是香港的稅負水平更低、法治環境更完善、航運政策更優惠。與境外同行相比,國內航運業的負擔明顯較重,很多企業不得不將經營業務轉移到境外,船舶懸掛“方便旗”。近幾年,在我國注冊的航運企業和航運利益不斷地流失。這種現象應當引起我們的警惕。國家應考慮適時推出航運扶持政策,增強我國航運企業的競爭力,幫助航運業走出困境,吸引航運企業和"方便旗"船舶回流。

2、加大司法公開的力度,進一步完善中國的海事訴訟與仲裁制度,提升我國的司法公信力。

從數量上看,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口國、第一大造船國、第四大船東國,我國海事法院每年受理的海事案件數量全球第一。然而,盡管“中國因素”推動了世界航運業的發展,我國海事軟實力仍然較弱,“中國聲音”仍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為什么沙鋼船務和大新華輪船寧肯舍近求遠選擇適用英國法律和倫敦仲裁?這是另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十報告明確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沒有海事司法的保駕護航,我國“海洋強國”戰略很難實施。我國應當加大司法公開的力度,進一步完善中國的海事訴訟與仲裁制度,努力成為亞太地區乃至世界范圍內的國際海事爭端解決中心。

參考文獻:

[1]李仁平,莊道秋.沙鋼海航誰都跑不了[N].中華工商時報.

篇4

    (1)第一類糾紛范圍

    1) 婚姻家庭糾紛。包括離婚及離婚的財產糾紛、解除非法同居關系糾紛、戀愛引起的財產糾紛、撫養和贍養糾紛、解除收養關系糾紛等。

    2) 繼承遺產糾紛。包括繼承權糾紛、遺囑繼承糾紛、遺贈撫養協議糾紛、分割遺產份額糾紛等。

    3) 土地糾紛。包括宅基地糾紛、侵犯土地使用權糾紛等。

    4) 房屋糾紛。包括房屋確權糾紛,房屋買賣、使用、租賃、代管、典當、拆遷、調換等糾紛。

    5) 各種物權糾紛。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等糾紛。

    6) 相鄰關系糾紛。包括相鄰采光、通風、通行、排水、滴水、噪音、防險等糾紛。

    7) 涉及人身權糾紛。包括侵害他人身體的侵權糾紛,醫療事故糾紛,美容致人損害的糾紛,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損害的糾紛,被動物致傷造成的糾紛,侵犯他人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引起的糾紛。

    8) 債務糾紛。包括合同糾紛、糾紛、追還不當得利糾紛、無因管理索賠糾紛等。

    9) 知識產權糾紛。包括著作權糾紛,商標權糾紛,侵犯他人商業秘密糾紛,發明、發現權糾紛,工業產權轉讓、使用許可等糾紛。

    10)各種票據糾紛。包括股票糾紛、債券糾紛、彩票糾紛等。

    (2)第二類糾紛范圍。

    1) 勞動合同爭議糾紛。

    2) 除名、辭退或開除爭議糾紛。

    3) 對企業作出的其他處理或處分決定不服爭議糾紛。

    4) 關于是否工傷的認定爭議糾紛。

    5) 其他。

    這類糾紛或爭議引起民事官司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先由相關的勞動爭議管理部門進行仲裁,當事人對仲裁結論不服才可以去法院打官司,未經仲裁不能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

    (3)第三類糾紛范圍。

篇5

一、個人借款借條應該怎么寫

(一)規范的借條應具備如下內容

1、應寫清楚借款人和放款人的法定全名;

2、應寫清楚借款金額,包括大寫和小寫的金額;

3、應寫清楚借款時間期限,包括借款的起止年月日和明確的借款期限;

4、應寫清楚還款的具體年月日;

5、應寫清楚借款的利息,應有明確的年利率或月利率,最終應支付的借款利息總額(包括大寫和小寫金額)等約定;

6、應寫清楚借款本息償還的年月日時間及付款方式;

7、應有借款本人親自簽章、手印或親筆書寫的簽;

8、必要時,應當由擔保人簽字,并寫明擔保期限、責任。

(二)寫借條的注意事項

1、寫借條一定要注意寫清借款人、借款的日期,還款的日期、借款人簽字、借款的數額,借款的原因等內容,盡量詳細為宜。

2、使用質量較好的紙張,便于長期保存,在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用黑色水筆書寫。

3、如有見證人,可請見證人在借條上簽字,以便增加可信度。

(三)規范的借條書寫格式

借條

今A借給B人民幣壹萬元整,即¥10000.00元,自2006年2月9日至2006年8月8日,期限6個月,利率為每月0.8%,利息共計人民幣肆百捌十元整,即¥480.00元,全部本息于2006年8月8日一次性償還。

借款人:B(簽字、手印、簽章)

二、借條糾紛需要哪些證據

因債權債務糾紛起訴至法院時,應提供與債務案件有關的證據為:

(一)能夠證明債權債務關系存在的借據、收據、借貸合同等,或者與案件無利害關系的兩個以上證人證明,或者其他證據線索。

(二)擔保書原件,或者負連帶責任人的基本情況,以及他們現實經濟狀況和償還能力的證據。

(三)抵押物的名稱、數量、規格、質量及價款數額等到情況的證明。

(四)債務人逾期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者其他違反民事合同行為,以及債務人現實經濟狀況和償還能力的證據。

篇6

論文摘要:督促程序并不適用于一切民事案件,債權人提出的民事案件必須具備法定條件,才能向人民法院申請適用督促程序,向債務人發出支付令。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89條的規定,適用督促程序的條件包括:

一、必須是以金錢、有價證券為標的物的給付之訴

這意味著:其一,只有給付之訴才有適用督促程序的可能性。確認之訴或形成之訴均不得依督促程序請求保護。其二,也不是所有的給付之訴都可以適用督促程序,只有以金錢和有價證券為標的物的給付之訴才可以適用督促程序。因為這類給付,較之其他請求有迅速清償的必要,而且它們均用一定數量來表示,便于計算,造成損失時也易于彌補,符合督促程序簡便、迅速地解決債務糾紛的立法要求。債權人提出的請求,僅須主張給付一定數量的金錢或有價證券即可,至于該請求所基于的法律關系如何,則在所不問。關于債權人請求給付的標的物之范圍,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的民事訴訟法規定,除了金錢和有價證券外,還包括“其他代替物”。所謂代替物是指只須約定標的物的種類、質量和數量等,可以任以同種同質同量的物相代替,而對當事人沒有影響的有體動產,例如金錢、大米、電器產品等,其范圍很廣。我國1991年的《民事訴訟法》規定督促程序只適用于請求給付金錢、有價證券的案件,不適用于請求給付其他代替物。從當事人的程序選擇權之保障角度來看,似有完善的必要。其三,債權人申請發出支付令時,不得提出預備的請求。所謂預備的請求,是指債權人提出某項請求時,考慮到該項請求可能不被法院支持,就提出另一請求作為預備,要求法院在認定其第一位的請求無理由時轉而審理其預備的請求。例如,債權人基于買賣合同請求債務人給付一定數量的價金,并提出,如果合同無效,則請求返還貨物。之所以不允許提出預備的請求,因為督促程序的適用以債權債務關系明確且無爭議為前提,倘若存在爭執的可能,則不能適用。至于代償的請求或選擇的請求,則可以提出。所謂代償的請求,例如債權人請求給付一定數量的有價證券,如果不能給付有價證券,則支付若干金錢;所謂選擇的請求,例如債權人請求給付若干金錢或有價證券。

二、債權人與債務人沒有其他債務糾紛

關于債權人與債務人沒有其他債務糾紛的含義,最高人民法院將之解釋為“債權人沒有對待給付義務”,其內容主要包括:

其一,債權人對于債務人的給付請求,是不附條件的,而且已經到期。反之,如果此給付請求權附有條件或者尚未到清償期,則不得申請支付令。

其二,債權人對行債務人如果負有先履行的給付義務或者負有同時履行的給付義務,債務人則享有先履行抗辯權或同時履行抗辯權,在此情況下,債權人不得申請發出支付令。即使債權人已經提出自己的給付,而債務人尚未受領,債權人仍未解除其對待給付的義務。

三、支付令能夠送達給債務人

支付令以債務人不提出異議且無履行行為而產生與判決一樣的效力。這對債務人權益的影響很大。因而立法上限制了送達的方式,要求支付令能夠實際送達給債務人,以保證債務人的異議權和聽審權,并賦予支付令以合法性。這里的“能夠送達”,依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和國際慣例,包含兩層意思:其一,債務人必須在本國境內而能夠進行域內送達,不需要經過復雜而漫長的域外送達。這是由督促程序的簡捷性、經濟性決定的。其二,支付令不能采取公告送達的方式。債務人雖在我國境內但下落不明而需要進行公告送達時,不能適用督促程序。至于其他的送達方式,立法并不排除,包括直接送達、留置送達、委托送達、郵寄送達、轉交送達等。

篇7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郵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

職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郵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

職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與________債權債務糾紛一案,委托乙方,雙方遵照平等、自愿、公平、互利的原則,經協商達成以下協議,共同遵守。

篇8

【惡意拖欠貨款怎么處理】

客戶惡意拖欠貨款的處理方式

一、惡意拖欠貨款怎么辦、如何追回欠款?

如果超過了約定的付款期限客戶仍沒有支付貨款,這表明貨款已經不幸地被拖欠,防治貨款被拖欠而產生損失的工作進入事后階段。事后階段是積極追收被逾期拖欠貨款的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在及時掌握貨款被逾期拖欠信息的基礎上,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追收貨款。

最好與對方協商,如果經多次協商都不行的話,你可以憑欠條為證,在二年內向法院。另外,建議你在前先向法院申請訴訟保全,查封對方的相應財物或銀行帳號,然后在十五天內向法院,這樣就更能維護你的權益。

二、債務糾紛應向法院提交的證據有哪些?

1、借款協議或借據;

2、借貸關系有擔保人的,有關擔保的證據;

3、借貸雙方交付、收到錢款的憑證;

4、債務人借款用途的證明;

5、債務人應當支付利息的證明;

6、無利息約定,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償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無息借款經催告不還,債權人要求償付催告后利息的,關于到期不還或經催告不還的證據;

7、債務人下落不明的,關于證明債權憑證真實性及清償債務的相關證據;

8、付款付息憑證;

9、其他證據。

三、貨款糾紛訴訟時效、拖欠貨款的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1、拖欠貨款的訴訟時效為兩年。

2、已注明履行清償貨款日期的欠條,訴訟時效期限從注明清償貨款日期之日起算。

3、未注明履行清償貨款日期的欠條,訴訟時效期限從欠款人出具欠條的次日起算。

4、對已經超過貨款糾紛訴訟時效期限的欠條,欠款人又重新打欠條的,訴訟時效期限重新開始起算。

有合同對方拖欠貨款怎么追討

當協商不成的時候,就要考慮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有“仲裁”和“訴訟”兩種方式。

通過法律手段提起,向對方追收欠款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證據問題

打官司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打證據。只有提交的證據充分,法院才有可能支持自己的訴訟請求,否則就要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這就要求我們在簽訂合同以及履行合同的過程中,注意保存有關往來的材料,以防發生糾紛時措手不及。具體的說,主要有以下證據。

1、有欠條、對帳單、結算書等債權憑證,這些證據也是最有力的證據。

2、如果沒有這些直接的債權憑證,就需要要合同書、送貨單、訂貨單、入庫單等證據,這些單據應有對方加蓋公章或者法定代表人簽字。如果沒有加蓋公章或者法定代表人簽字,對方在法庭上就有可能否認這些單據。

3、此外,雙方在交易往來中的付款憑證,比如支票等,也是重要的證據,可以證實雙方之間存在交易關系。

雙方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形成的會談紀要、往來函等,可能會對原合同有一定的補充或變更,這些證據都應當注意保存。只要這些證據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據鏈,也是非常充分的證據。如果收集證據確有困難的,必要時也可以向法院申請證據保全。

(二)財產狀況

1、前應當詳細了解對方的財產狀況,包括房屋、土地、車輛以及銀行存款等。

2、如果對方有財產的,在的時候應該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防止對方在訴訟期間轉移、隱匿或者變賣財產,以便案件審結后能順利執行。

3、的時候要抓住有利時機,當對方有財產的時候并進行保全,所達到的效果是最好的,往往可以取得案件的主動權。

(三)訴訟時效

根據《民法通則》第136條的規定,一般情況下,訴訟時效是兩年,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時開始計算。

對于有確定還款日期的,應該在該還款日期屆滿之次日起兩年內,超過該期限的,就會喪失勝訴權,訴訟請求就會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對于只有送貨單而沒有確定還款日期的,應該在送貨單日期之次日起兩年內。

訴訟時效因提訟或債權人主張權利或債務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之日起重新計算訴訟時效,所以,對于那些未及時付款的債務人,應及時的提訟或發送書面的催收通知書,以防止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債權得不到保護。

篇9

借條被撕毀還有證據效力嗎

【案情簡介】

原告王某與被告李某系朋友關系,被告因做生意向原告借款2萬元,并出具了借條。借款到期后,原告打電話向被告催要借款。2011年4月 20日上午,原告依約來到被告家中,當時只有原、被告兩人在場,被告說2萬元借款,先還1萬元,剩下的1萬元重新打借條,于是原告將借條給了被告。被告拿到借條后,卻將借條撕掉,扔到了垃圾桶里,并拒不重寫借條,原告無奈將被撕碎借條從垃圾桶里撿了出來,并撥打了110報警,被告卻趁機離開。原告將借條粘貼后,于當日訴至法院,要求被告償還借款2萬元及利息。在法庭上,被告辯稱,已一手交錢,一手歸還借據,沒想到原告將其扔到垃圾桶中的碎紙片撿了出來,粘貼后提訟。法院支持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法律解讀】

民事訴訟中,一般情況下是誰主張,誰舉證,并且隨著訴訟進程的推進,常常出現舉證責任因對主張事實的證明需要在原、被告之間變動的情況。本案中,就存在著這種情況。原告主張的借款事實已經由被告認可。并且有借條為證,主張以及舉證所證明的事實已經明了,此時原告主張借款的舉證責任就已結束。被告提出與原告相反的已經還債的主張,按照我國民事訴訟法和最高法院頒布實施的《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有關規定中所體現的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承擔原則,舉證責任也就相應地轉移到被告一方,只要被告證明其還款的事實客觀存在,就能夠取得訴訟上的支持。因此,被告負有舉證證明其清償過債務的責任。本案中,被告一直未能提供其還款的證據,只對借款作出還款的抗辯,并且其抗辯又缺乏合理性,不足以對抗原告所提出的事實和主張,故應當承擔舉證不能乃至敗訴的后果,應認定原告提供證據的效力。

相關知識:借條糾紛需要提供哪些證據

因債權債務糾紛至法院時,應提供與債務案件有關的證據為:

(一)能夠證明債權債務關系存在的借據、收據、借貸合同等,或者與案件無利害關系的兩個以上證人證明,或者其他證據線索。

(二)擔保書原件,或者負連帶責任人的基本情況,以及他們現實經濟狀況和償還能力的證據。

(三)抵押物的名稱、數量、規格、質量及價款數額等到情況的證明。

篇10

地 址:____________ 郵碼:___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職務:____________

乙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 址:____________ 郵碼:___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職務:____________

甲方與________債權債務糾紛一案,委托乙方,雙方遵照平等、自愿、公平、互利的原則,經協商達成以下協議,共同遵守。

第一條 甲方因經濟困難,本案訴訟費、差旅費、協調費等相關費用,全由乙方承擔。

第二條 本案追回款額,甲、乙雙方按比例提成。

甲方為____ %,乙方為____ %.

第三條 甲方必須積極及時提供本案全部證據,如實介紹情況,不得提供假證、偽證。

第四條 乙方負責本案一、二審訴訟直至執行完畢全部。

乙方為全權,即代為承認、變更、和解、上訴、執行。

第五條 本合同的變更和修改,必須雙方協商一致,甲、乙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理由中途反悔及終止合同。甲方中止合同,應承擔按比例提成罰金;乙方中止合同,甲方可拒絕支付任何費用。

第六條 追回的款項,匯入由乙方指定的帳號,乙方按比例及時支付給甲方,不得借故拖延。

第七條 本合同自雙方簽字之日生效,至本案終結終止。

第八條 本合同一式____份,甲方____份,乙方____份,具有同等效力。

甲 方:______________ 乙 方: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