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量化分析范文
時間:2023-05-16 14:51: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經濟量化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鄭汴一體化;嶺回歸;對比分析
中圖分類號:F2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7-0134-03
引言
構建中原城市群就是河南省促進中原崛起的一個重大舉措。而 “鄭汴一體化”是中原城市群發展戰略構想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原城市群建設的基礎和先導。目前,中原城市群建設活動進展迅速,初步實現了“鄭汴一體化”的戰略發展目標。那么,“鄭汴一體化”對開封經濟的發展有多大的影響呢?
一、分析方法和指標的選擇
由于區域中城市之間經濟往來數據的統計缺失,為研究分析造成了困難。為了避免這些情況,本文繞開這些指標,采用對比分析方法,即通過對比同一經濟總體在兩個不同時期各個敏感層面的關鍵指標,間接的量化城市群中單個城市所受到的影響。中原城市群建設對開封的影響直接體現在“鄭汴一體化”,而“鄭汴一體化”主要體現在六個對接,① 其中重點是城區對接、產業對接和服務對接,以此為根據,結合現實情況,我們選取7個變量用來測度開封經濟所受的影響:(1)GDP,選擇按照可比價格(以1978年為100)計算的GDP指數作為測度開封經濟的總量指標;(2)開封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I(萬元);(3)開封市客運量KY(萬人)、貨運量HY(萬噸);(4)由于開封市1999年以前旅游總收入統計缺失,本文以接待國際過夜游客量FR替代;餐飲業營業額CJ(萬元);(5)開封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XF(萬元)。
二、實證分析
1.描述性分析。通過分析開封市1991―2008年的各個指標值(數據來自開封市歷年統計年鑒),可以看出,I、XF、KY、HY、FR和CJ的歷年數量均在2004年后出現的較大增長。
表1也驗證了原始數據的直觀表現,其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03―2008年的增長速度為35.858%,比1991―2008年的水平高達14個百分點,餐飲業營業總額增加了近18個百分點,客運、貨運、零售總額等也都有不同水平的提高,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是餐飲業,其次是固定資產投資,然后是客運、貨運,最后是零售業。令人意外的是國際過夜游客數量2003―2008年的平均增長速度低于1991―2008年的水平,原因是該指標的代表性比較弱,并且容易受到異常值的影響,比如1999年、2002年和2003年都出現了較大的落差變化。有鑒于此,我們在接下來的分析中剔除這一指標。
2.多元回歸分析。由于經濟系統本身的不穩定性,大多數宏觀經濟數據指標會出現不平穩性,這容易出現偽回歸,因此,需要對數據進行預處理。在回歸分析中,對所有變量進行對數變換以消除可能存在的異方差特征,且對各時序數據取對數以后并不影響變量之間的關系。因此,本文選用多元的對數計量經濟模型來分析1991―2008年間開封市經濟增長與其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首先 我們對各變量數據作對數處理處,取對數后各個變量變化為:
Y=ln(GDP);X1=ln(I),X2=(KY),X3=(HY),X4=(CJ),X5=(XF)
構造方程模型:
令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ε
這里,βi (其中i=1,2,…5)是模型的參數,也是回歸分析要估計的參數,ε是殘差項,代表受鄭汴一體化影響而未考慮到的對開封經濟增長有影響的因素。
又由于在實證分析中,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多元線性回歸,要求所選取的樣本點要求有相同的經濟結構和生產技術,這在本文問題分析中是無法滿足的(同一經濟總體近似滿足經濟結構相同,但是1991―2008年的時間跨度是不能忽視生產技術的變化的)。同時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之間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多重共線性或者近似多重共線性關系,這會致使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及其不穩定,所做的估計是有偏非一致估計。
為了提高回歸模型解釋的科學性,針對自變量間出現多重共線性情況下普通最小二乘估計不夠理想甚至變壞的問題,本文選用嶺回歸分析方法,在取對數剔除異方差的基礎上,消除變量之間的相關性,使模型更具預測性。
利用SPSS13.0來建立y與x1,x2,…x5嶺回歸(K值從0到1,間距0.05),便可得到嶺參數K取不同值時的各變量的標準化回歸系數(見表2)。
從表中可以看出,當嶺參數k從0~0.4時,各系數值變化較大,這就是多重共線性所引起的異常變化。當嶺參數達到0.4之后,回歸系數逐漸穩定,并且各個系數的估計值的符號比較符合經濟現實,再參照RSQ值,當k=0.4時,RSQ=0.981,相對來說依然比較大。再之,由表2中還可以看出,嶺參數k從0~0.40時,方差膨脹因子從較高的值迅速變小并趨于穩定。方差膨脹因子是測度多重相關性的指標,一般認為,如果最大的值超過10,常常表示多重相關性將嚴重影響最小二乘的估計值。在k=0.040時,各個變量的方差膨脹因子分別為:0.135,0.225,0.440,0.224,0.155(保留三位有效數字,下同)因而可選取嶺參數k=0.40。于是,5個變量的標準化回歸系數分別為0.171,0.182,0.190,0.173,0.225。那么就可以寫出標準化的回歸方程:
Y=0.171x1+0.182x2+0.190x3+0.173x4+0.225x5
同理,可以得到2003―2008年Y對X1、X2、X3、X4、X5的嶺回歸方程:
Y=0.198x1+0.188x2+0.188x3+0.182x4+0.192x5
3.嶺回歸結果分析。上面兩個回歸方程,代表了同一總體(開封市)在不同的時期范圍(1991―2008年和2003―2008年)各個因素對開封市經濟增長的影響。由這兩個不同時期范圍嶺回歸方程的標準化回歸系數的符號和大小可知:各個變量水平的提高,對經濟增長都有正向作用。由回歸系數的大小可知,x1(開封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在實行鄭汴一體化后對Y(開封市GDP指數)的影響有0.171提高到0.198,x2由0.182上升到0.188,x4由0.173上升到0.182,而x3和x5則顯示下降。可以看出,鄭汴一體化之后,在這5個因素中,投資和餐飲對開封是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最大,客運稍次,而貨運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鄭汴一體化之后對開封經濟的影響則低于平均水平。
結論
通過對比“鄭汴一體化”前后各指標的平均發展速度,我們了解了各個開封市各個產業所受到的影響;通過嶺回歸分析,對比各指標β值,我們初步得到受“鄭汴一體化”影響的各產業對開封經濟總體的影響。兩項對比,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首先,“鄭汴一體化”通過拉動固定投資和建筑業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開封市經濟總量的增長。雖然投資增長速度小于餐飲業,但是投資本身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使它后來居上。所以對“鄭汴一體化”引致的投資活動要做到合理規劃,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貨運量平均增長速度高于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對經濟總量的影響卻低于平均水平,這是因為:(1)開封工業基礎薄弱,資源利用量少,利用效率低;(2)鄭州市正處于高度發展、積累時期,貨運量增長更多的源于鄭州對周邊衛星城市資源的需求。這就解釋了開封貨運增長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大。對比客運,則是因為開封本身旅游資源的豐富吸引了更多的城際游客。這啟發我們:與優勢資源相關的產業在城市一體化過程中,自身獲得發展的同時,并能以高于平均水平的拉動作用促進經濟總體的發展。
再次,消費品零售總額無論是平均發展速度還是對經濟總體的影響都不能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甚至低于平均水平,這是一個令人意外的結果。然后,經歷了2006―2008年股市的大起大落和2007―2008年的經濟危機,這卻又在情理之中。我認為,這是由特殊原因造成的,預測走出低谷,消費品零售業將會有更好的發展。
最后,也是本文寫作目的。目前,關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理論研究中,有關城市群的理論研究基本上集中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整體效應和中心城市在區域經濟中的作用上,而普遍的忽略了城市群中處于的邊緣城市所受的沖擊和影響。本文以中原城市群建設中“鄭汴一體化” 對開封經濟的影響為例,選取關鍵性敏感指標,通過對比它們在城市群、城市一體化建設中自身變動從而對經濟總體的影響,量化分析單個城市在城市群、城市一體化過程中所受到的沖擊,探索區域經濟政策對邊緣城市經濟發展影響的分析框架和評價方法,為相關方提供決策基礎。
參考文獻:
[1]高素英,李延軍,金浩.嶺回歸在經濟增長影響因素分析中的應用:下[J].統計與決策,2005,(5).
篇2
【關鍵詞】兩極分化 農業 服務業 教育 城市
20世紀90年代以來,印度經濟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績令世界矚目,被冠以“印度虎”的稱號,依靠軟件產業引領著經濟的強勢發展。但是,在印度的這種發展模式下,“二元經濟結構”現象日益突出。一面是蒸蒸日上的服務業,一面是傳統落后的農業;一面是高樓林立的繁華都市,一面是廣大貧瘠的農村。印度經濟發展中的兩極分化已經深刻地影響到印度社會的各個方面,而長期的收入分配不均等必定會給社會治安帶來隱患。
一、農業與服務業的兩極分化
印度的“二元經濟結構”的特征十分突出。所謂二元結構是指“發展中國家社會中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結構的斷層和分化,其實質是現代與傳統并存于一個社會所產生的現代性結構與傳統性結構的分裂。”這一“二元經濟結構”在印度社會中的表現為一極是貧窮落后的傳統農業經濟、一極是以現代服務業為推動力的現代經濟。下面將從政策導向與資本形成兩個方面分析這一問題。
1、政策導向
1947年印度擺脫了英國150年的殖民統治,宣告獨立。印度總理尼赫魯為了恢復英國殖民統治下已經千瘡百孔的國內經濟,從1951―1952年度開始積極推行連續多個“五年計劃”。這樣一種優先發展資本密集型重工業和基礎工業的經濟發展模式,使印度政府將工業放在了比農業更加重要的地位,農業僅僅成為工業的一種附屬品,資本形成不足,前景黯淡。
2、資本形成
從表1中可以看出,從1970年到2000年這三十年間,農業總資本占GDP的百分比與農業總資本占全部經濟總資本的百分比均呈下降趨勢。并且,公營部門在農業總資本的形成過程中并不起主導作用,資本投入量始終低于私營部門的投入額。農業公共部門資本投入不足嚴重影響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如農田水利建設,農產品流通重點設施建設,農業教育、科研、技術推廣和氣象基礎設施建設等。
不可否認的是,尼赫魯也曾試圖推行農業機械化來改變印度的農業狀況。但是,印度的自然條件并不滿足農業機械化的基本條件,即土地占有規模大并且成片。同時,農業機械化必然會導致大量的農民轉向其他的產業,而印度又不具備安置這些剩余勞動力的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所以在有限的農業機械化進程下,盡管有“綠色革命”的大幅度增產,但印度的農業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是失敗的,農業發展幾乎停滯。
與農業發展困境相反的是,印度的服務業特別是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欣欣向榮。“七五計劃”(1985―1986年度至1989―1990年度)工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內容就是“鼓勵發展電信、計算機、微電子、生物工程等朝陽工業,鼓勵工業采用光纖、激光、遙控等技術去提高生產率和產品質量”。在“八五計劃”以及隨后的“九五計劃”公營部門發展項目開支中,科技與環境項目的投資從“七五計劃”中的1.4%增加到2.1%(后兩個計劃中的比例相同),投資金額從308.6億盧比猛增到了904.17盧比和1845.8億盧比。充裕的技術和資本供給,為印度服務業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印度的IT業在整個90年代都保持40%的速度增長。同時,印度已經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軟件出口大國,質量和成本的綜合指數位居世界第一。
二、農村與城市的兩極分化
盡管印度經濟正高速發展,印度的廣大農民卻獲益甚少。據2006年OECD的數據顯示,2005至2006年度印度GDP增長率達8.4%,其中服務業增長了10.3%,工業增長了7.6%,而農業僅增長3.9%。在印度的經濟發展歷程中,城市化進程卻是十分緩慢。從1981年到2001年這二十年間,印度城市人口的比例僅從23.7%上升到了27.8%,大大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1、政府投資與城鄉兩極分化
印度政府用于農業及其相關項目的開支要遠小于運輸通訊及科技與環境等項目的支出,資本投入不足嚴重影響了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由于缺少儲藏和加工設施,谷物、水果和蔬菜收獲后的損失率非常大,達到25%~30%;農產品加工率為2%,低于國際平均水平。據資料顯示,2001年,印度有超過1/3的農民要靠非農業收入來維持生計。
與此同時,印度政府將大量資金投入城市中高技術產業的建設。早在70年代中期,印度就在孟買建立了電子出口加工區,成立了電子部。從“七五”到“九五”三個五年計劃對高科技產業大力扶持,使印度以軟件業為主導的城市的發展欣欣向榮。
印度農業人口數量龐大,有70%的印度人生活在農村。而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導的城市和以傳統農業為主導的農村在經濟發展上的不平衡,更是引發了收入的不均衡分配以及深刻的社會問題。
2、種姓制度與城鄉兩極分化
在印度,85%以上的人信仰印度教,印度教中的種姓制度在印度社會中根深蒂固。種姓制度把人分為四個等級:第一等種姓為婆羅門,第二等種姓為剎帝利,第三等種姓為吠舍,第四等種姓為首陀羅。同時,在首陀羅之下,還有大量沒有等級的印度人,被稱為“賤民”,印度現在的賤民數大概有2.4億之多。同時,印度只有2%~4%的人口是婆羅門,他們占據著全國60%的工作崗位,而占總人口25%的賤民卻只有不到1%的工作崗位,并且大部分的低種姓人口都生活在農村,從事著繁重的體力勞動。
可以說,印度社會被人為地分成各個階層并且很難互相融合,其城市化進程從根基上來說就被人為地排斥。這也可以從一定角度解釋印度現在的社會現象,那就是少數高種姓的印度人在城市中擁有著不菲的收入和體面的社會地位,他們拒絕低種姓的印度人與自己生活在同一階層的社會中,共同分享印度經濟發展帶來的優越物質生活。
三、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兩極分化
對政府忽視基礎教育的原因分析,印度經濟學家阿瑪蒂亞?森和讓?德雷茲給出以下幾點概括:第一,保守的高等種姓認為知識對低種姓不重要或不合適;第二,對甘地的“識字本身不是教育”觀點的曲解;第三,某些激進地區相信現有的教育體系是壓迫下層階級的工具或殖民地時期的殘余。
長期的政府漠視使基礎教育的普及停滯不前,從印度與中國在識字率上的差異可以有所發現。根據表2數據顯示,印度的識字率始終遠遠落后于中國。前兩個年度的數據顯示,印度男性的識字率僅為55%和64%,遠遠落后于中國男性的79%和87%,與中國女性識字率比起來也略顯不足。而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印度女性的掃盲問題遭遇巨大障礙,成人識字率始終不足50%。
相比之下,印度政府對高等教育的重視也確實帶來了巨大的人力資本優勢。印度有很多國際知名的大學,如印度理工學院的優秀畢業生甚至可以與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和法國的綜合大學的畢業生相媲美,并且許多人已經成為美國硅谷中的領軍人物。但是,在印度的學生中,僅有10%的學生能進入大學,接受這種精英式教育,又只有更少的人能夠搭上印度軟件業的快車,分享印度經濟的增長成果。
印度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兩極分化,是印度種姓制度的社會外延。不從根本上解決印度人頭腦中的等級分化問題,就不可能為印度的大量人口提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機會,更無法緩解印度社會出現的越演越烈的兩極分化現象以及由于收入分配不均等而產生社會治安的動蕩。
今天,印度在解決了“糧食”和“外匯儲備”這兩個曾經深度困擾的問題后,是時候考慮如何讓全民分享其經濟騰飛的成果。印度可以利用第三產業的發展成果來反哺農業和工業,打破產業結構不均衡發展的局面,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改進。同時,為了穩定社會治安,縮小兩極分化,印度政府應充分重視制造業的發展,以更好地吸收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除此之外,如何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大對電力等能源類產業的扶持,也是印度應深思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文富德:印度經濟發展、改革與前景[M].成都:巴蜀書社,2003.
[2] 任佳:印度工業化進程中產業結構的演變――印度發展模式初探[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3] 阿瑪蒂亞?森、讓?德雷茲:印度:經濟發展與社會機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篇3
關鍵詞:兩岸四地;經濟;法律;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D99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3-0105-02
到現在為止,兩岸四地相互己經簽署了很多關于經濟貿易合作的條約,并將經濟貿易更加自由化作為中心理念。這幾個協議內容確定在我國這幾個地區建立了單獨關稅區,并且相互之間分別確立自由貿易的框架,確定了每一個自由貿易合作當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內容和合作形式的有關合作內容。這一做法表示這些簽署的協議中每一個地域都成為了一個主體,大陸和香港、大陸和澳門、大陸和臺灣分別簽訂的為“一對一”的協議,針對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政治情況、經濟情況,具體的協議會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屬于雙向單通道。在WTO法律的基礎上創建出來的,這成為了它可以快速地在現實當中應用,并起到有效作用的因素之一。[1]
與此同時,也能看出雙方對貿易合作的期待。顯而易見,按照計劃進行接下去將會不斷增加合作的領域以及增加互利共贏的成績。截止到2014年年末,尚未出現有關涵蓋兩岸四地的自由貿易協議和相應的經濟合作協議的大體模式。因此,在這個方面沒有一個完整的、系統化的經濟一體化的范圍。站在大陸的方面來看,是內陸和其他地區的“三地”簽訂實質性內容是一致的,并且其簽訂的協議基本由大陸產生。[2]因此又萌生出雙向暢通的自由貿易的橋梁,在這個角度看,在兩岸四地范圍內已經形成一個自由貿易區的模式。
一、兩岸四地之間經貿合作三項基礎性協議的法律屬性
從其定義上來看,兩項CEPA與一項ECFA,都是在全世界范圍內貿易所使用的原則以及框架,依照WTO的體制模式在其貿易雙方之間簽訂的自由協議。WTO的能力也是在一定范圍之內的,它可以幫助其組織內部各成員之間簽訂協議并且改善其關系,但是不會承擔各國經濟進步的責任,假如兩個國家雙方之間遇到了合作的問題,其協調也不起作用時,WTO也沒有辦法真正意義上給予行動解決問題。所以,簽署的原則是需要兩方是自由協商、相互合作,共贏的,這幾項協議主要依靠WTO全部的要求以及體系模式,確立于WTO給出的平臺當中,并且著眼于中國目前的政治、經濟狀況,所確立的一種獨一無二的構造體系化的自由貿易體制。雙方都有平等的身份以及地位,所以說現在是僅限于WTO體系構造內的貿易以及經濟范圍。假如不考慮這個范圍,它們相互的身份就變成了完全不同的形式,比如說內陸和港澳之間的關系為國家和特別行政區的關系,港澳行政區在中國當中,屬于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是“包含”的關系,又成為了“上下級”的關系;大陸和臺灣之間的關系,現在能夠看成某種程度直接對話的關系。從這一個角度來看,幾項協議和它們所出現的形式以及以后發展的情況,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有特殊性的,在全世界的范圍之內的法律體系當中沒有相同或類似性質的。
想要了解WTO的標準、范圍以及體系,就要了解它出現的歷史,包括這類于20世紀初期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的法律體制的出現、發展以及改革等情況,這些歷史能夠為了解WHO做出積累以及鋪墊,當掌握了這條時間軸的時候,會看出從GATT發展WTO,其法制的確立以及實施,是在歷史舞臺當中“水到渠成”的體現。
二、以WTO法律為基準的全球貿易法制的緣由、能力和限制
現在所使用的法律的起源地在歐洲,后來又發展到北美州,最后其法律波及到了全世界的范圍內。WTO的能力也是在一定范圍之內的,它可以幫助其組織內部各成員之間簽訂協議并且改善其關系,但是不會承擔各國經濟進步的責任,假如兩個國家雙方之間遇到了合作的問題,其協調也不起作用時,WTO也沒有辦法從實際出來真正意義上給予行動解決問題。在這個角度上來看,充分地詮釋了現代國際法的真實處境。
兩岸四地經過三項自由貿易協議確立的經濟貿易合作的體系,在法律角度上來講,是依照WTO的形式,在WTO法律的基礎上創建出來的,這成為了它可以快速地使用到現實當中去并且能夠起到有效作用的因素之一。與此同時,也能看出雙方對其貿易合作的期待。顯而易見,按照計劃進行接下去將會不斷增加合作的領域以及增加其互利共贏的成績。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可以說在WTO基礎上、在WTO法形式下進行創建的合作,其限定范圍就廣了,只能將其限定在經濟貿易領域,只能增加其相互之間該領域的收益以及成效。很難在合作領域以外的領域進行拓展合作,完全限定了其合作發展的范圍。
三、“法律30時代”:超國家法律的興起和其特質
在“法律10”與“法律20”時代過去以后,人們又開始追求新的并且更加符合現代化需求的新型的法律形式以及新的法律前進道路,這也是為了世界更加有秩序、公平而做出的努力與進步。在“國家法-國際法”的構造之外,“第三類”的法律――超國家法,在“法律30時代”出現了,其法律30也作為國家法以及世界法在新的時期、新的條件下,面對各個國家之間的新型的問題,為迎接新的挑戰,順應新的世界發展需求而與時俱進的結果。
由于很多個體都在國際法法律上有著人格獨立自主的資格,并且其主體構成的范圍性經濟一體化整體,需要達到以及具備的能力和條件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其一,需要有完整的一體化的,或能夠完成的以一體化為建設任務的經濟目標;其二,比較健全的治理體系以及法律體系的建設計劃,是一體化組織確立以及運行的重中之重;其三,核心需要具有凝聚力,需要經過在法律體系的確立、實施和發展當中得到體現。
在某種角度上能夠說“法律20”和“30”是能夠在同一個時期當中同時存在、同時使用的,但是前者已經到達使用的尾聲,后者卻是剛剛進行使用。可以預測到,很有一種可能,就是在某一特定是時期后,“法律30時代”能夠把“法律20時代”完全遮住,在那一個時期完全為30時代,假如現在有一些沒有解決或無法解決的問題,可能在那個時期會找到解決此問題的方式。
四、兩岸四地經濟一體化:一種可能的法律模式
兩岸四地的經濟一體化,在這個基礎上萌生出來更加宏偉的共同發展形式來講,需要找到并且需要確立法律一體化的實質性基本要求,才成為能夠找到新的道路的中心。
對于雙方情況來考慮,共同協商以及共同謀劃的一體化建設形式的重中之重,能夠大致地分成如下的三個層次:其一,經濟一體化的任務以及計劃,需要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文化、政治以及社會很多領域進行合作并且共同進步,進一步實現一體化的宏偉目標以及偉大理想;其二,“法律30時代”的兩岸四地合作的目的是以團結合作、互利互贏的的目標為基礎,以和平發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以及制度的建設;其三,堅持“一個中國”不動搖,這是中國飛速發展以及人們內聚力的核心體現。這也成為了兩岸四地能不能堅持完成以經濟與其他領域一體化的重點所在,也是法律體系是否可以確立并且發揮起作用的中心。
在經濟的角度上來看,只看經濟問題來對于兩岸四地進行經濟貿易的研究和談論,可以看到未來的發展趨勢一片光明,前景不可限量。但是假設把這一類型的關系放在法律體系形式當中:從“法律10- 20-30時代”的縱軸,和“兩岸四地-堅持一個中國”的橫軸所形成的時代和時間相互照應的場景當中時,就能夠了解到,“內卷化”并不是道聽途說的,是有一定的根據的。想要打破目前的僵局,最好的一個選擇就是需要從科學以及以往經驗當中進行突破與嘗試,將其法律體系進行更新。在不斷摸索的過程當中,法律體系的創新理念才有可能得到變成現實。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量化寬松貨幣政策 貨幣差額 流動性陷阱
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指由中央銀行采用公開市場操作的方法來增加貨幣的供應,該方法可以視之為一種“無中生有”的、“創造”出指定金額的貨幣,通俗的將就是問接的“印鈔票”。其具體的操作手段是央行通過對公開市場進行操作,購入證券等,然后使得各個銀行在央行所開設的結算賬戶中的資金增加,最終給整個銀行體系注入新的流通性。
“量化寬松”中提到的“量化”主要是指對“創造”出的資金給出了定量的指標,而其中的“寬松”主要是指該手段將有效的減輕銀行的資金壓力。國家的中央銀行通過對自己“憑空”創造出的資金加以利用,在公開市場上購買政府的債券、借錢給接受存款的相關機構以及從銀行購買資產等。這些手段和措施都將明顯的降低政府債券的收益率以及銀行同業利率,導致銀行只能擁有大量的只能獲取極低利息的資產。通過這種手段,央行“迫使”銀行更加愿意給客戶提供貸款以或缺更多的利益回報,最終達到緩解市場資金壓力的目標。
由于當銀根出現松動,或者是所購買的資產隨著通脹而出現貶值時,量化寬松將使得貨幣傾向于貶值。正是由于量化寬松有可能增加貨幣出現貶值,政府通常只在金融狀況較差或者是在經歷了通縮之后,短時間內才推出量化寬松的措施。
一、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
從本質上來看,美國兩次采用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從其根本目的和動機上來講,很大程度上是在制造一個經濟“泡沫”,而且是為別的國家制造這樣一個“泡沫”。通過制造“泡沫”而形成需求,在短時問內形成的大量需求給美國的經濟復蘇帶來了機會;從中期的發展觀點來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可以為美國創造一批新的就業,緩解國內金融危機給政府帶來的壓力;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可以引起美國發生結構性的變革。但是,在美國之外,尤其是一些新興的經濟體,美國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的卻是麻煩不斷――熱錢、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貨幣升值的巨大“泡沫”。
1.加劇全球貿易失衡,對我國出口貿易沖擊巨大
全球貨幣差價與全球貿易失衡之間存在著一種反饋的循環關系。美國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加快美元的貶值速度。而美元作為一種國際結算貨幣,其迅速的貶值必將導致全球流動性的泛濫,直接引起金融市場發生動蕩,引發全球范圍內的“貨幣貶值競賽”,進一步加劇全球性的貨幣爭端。而我國的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于出口貿易,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將減低我國商品的競爭優勢,給我國的出口貿易帶來了極大的考驗。貿易戰爭一旦爆發,各國都將設置貿易壁壘,引發新一輪的全球性貿易保護狂潮,給全球的經濟帶來極大的損失,將全球經濟拉向崩潰的邊緣,最終使得各方的利益都受到損害。
2.導致我國通脹壓力加劇,外匯購買能力下降
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表現出來的就是美元的發行將不再受到控制。同時,近年來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持續上漲,這給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的輸入性通脹壓力持續加大,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國家已經承擔著美國所導致的持續的潛在惡性通脹及貨幣的無序貶值所造成的惡果。尤其是對于中國而言,美國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不但導致中國輸入性通脹壓力的不斷增加,同時還猶豫中國有著巨額的外匯儲備,這直接導致中國蒙受著巨大損失,時時刻刻都有大量的資金被“蒸發”。雖然央行可以通過采用推遲加息等措施來避免更多的熱錢流入國內市場,但這卻有可能引發資產泡沫及通貨膨脹。同時,一方面面臨著被要求本國貨幣進行升值的壓力,另一方面還要擔心資金的流入會破壞本國經濟的穩定,使得中國面對著一個進退兩難的經濟局面。
二、需要采取的針對性措施
1.采用提高準備金率等手段吸收對沖,加強監管
央行可以采用相對應的貨幣政策來應對當前的經濟形勢。例如,針對入境的“熱錢”,國家可以采用總量對沖的措施。即當有短期投機性的資金涌入,通過這一手段將之放入“池子”中,不讓之滲透到整個國家的經濟實體當中去。待到其需要撤出時,再將之從“池子”里放出。通過這種手段能有效的減少“熱錢”對我國經濟的沖擊。而這里提到的這個池子,可以包括:央行通過貨幣政策等手段吸收對沖、存款準備金率的提高、通過利率或者是匯率的衍生產品等。
2.轉變經濟的發展方式
究其根本,最為根本的方式時轉變我國經濟的發展方式,通過減少對出口的依賴,依靠國內市場的需求來拉動經濟發展,這樣才能進一步保證經濟的健康性。為了實現這種轉變,根據我國現實的國情來看,最為有效的手段就是提高中低收入家庭收入,老百姓手里有了錢才會考慮去消費。例如,加強全國養老保險體系的建設等措施。同時,對金融領域進行拓展,尤其是在農村地區,要為農村地區提供一個良好的金融資產服務,通過增加對農村的資金投入,有效的減少城鄉之間的差距,達到拉動農村地區內需的目的。
3.積極倡導新的經濟秩序
我們應該聯手更多的利益相關國家和地區,積極的在國際上倡導一個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的改革行動,形成一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是當前的首要任務。
三、結語
在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下,我們應該積極的關注各國,尤其是美國的經濟政策,分析其政策的真實意圖,對之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才能有效的確保我國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經濟增長質量; 時序變化; 地區差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6. 049
[中圖分類號] F1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4)06- 0082- 02
新時期我國經濟建設的重點戰略應當是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增長質量的不斷提升,將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到經濟發展建設中來。而對經濟增長質量的測度方面的研究存在諸多問題。其具體表現為: ① 經濟增長質量從其外延含義上確保嚴格意義上的界定與分類,顯示出其測度的隨意性較大。② 經濟增長質量作為經濟增長發展方式中的一種測度,其往往具有主觀賦值的特征,因而也就相對缺乏以數據實事為根據的考慮。③ 在進行經濟增長質量總體研究與評定時,具有機械性與單一性,缺少真正意義上的全面性測度。
1 經濟增長質量的定義及測度方法
從經濟增長質量的內涵上判斷,其作為一種價值評判標準,主要是針對經濟增長的效率方面,而這只是狹義層面的經濟增長質量的涵義界定。從廣義上說,其應當被看作為一種是相對于經濟增長數量而言的價值范疇。并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作用巨大,甚至在進行經濟社會眾多領域的發展中起到關鍵性作用。另外,在經濟方面的研究領域中,也有人曾經這樣進行界定,認為經濟增長質量應當是一個十分寬泛的定義或者概念,其在表現出與經濟發展密切關聯的同時,其在與社會、政治等因素之間也具有內在的關聯性。因此,經濟增長質量也具有反映現有社會條件下的經濟、社會、科教文衛等方面的經濟水平及社會收入情況的特質。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上看,經濟增長質量更能代表當下的經濟發展的形勢與狀態是否良好,也是實現經濟不斷發展,增強其持續性的關鍵所在,更是增強經濟建設中結構基礎的關鍵,而最后,經濟增長質量對促進經濟社會效益的和諧穩定、全面發展方面表現出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經濟增長質量作為一種能綜合表現經濟現象的指標。其主要通過它實現對經濟現象與問題的分析與測度來實現的。經濟增長質量關系到了經濟活動的各個領域與側面,因此,在進行經濟增長質量的研究過程中要全面了解其經濟指標體系,就必須實現對經濟增長質量進行全面分析,建立運用相對指數法、層次分析法等方法在內的測度分析系統。
2 經濟增長質量的評價系統與區域視角分析
2.1 經濟增長質量指數
經濟增長質量從來都不是一個單獨存在,更不是內容結構簡單的概念。其往往在經濟測度中表現出豐富的內涵特征。這種特征使得其作為一種經濟增長衡量指標具有廣泛的實用性與價值意義。其經濟增長質量的內涵在表現上也是從3大方面進行的。
(1) 經濟增長結構。作為一種經濟增長結構中的測度標準,從其指標的選擇內容上來說,其主要的依據應當是從產業結構方面、投資消費結構方面、經濟金融結構方面、國際收支結構方面來總結的。
(2) 經濟增長穩定性。經濟增長穩定性的內容主要包含了產出、價格變動及就業方面。因此,在進行經濟增長測度的過程中也通過對這3個方面進行穩定性的考察。
(3) 針對經濟增長中的資源與環境方面為標準的測度而言,實現資源利用應當根據經濟生產過程中相關的因素作為基礎性測度標準。
2.2 經濟增長質量的區域視角分析
區域經濟增長質量指數。經濟增長質量的現狀及特征在顯示我國經濟增長整體趨勢上具有從微觀到宏觀方面的全方位測度功用。因此,利用經濟增長質量為測度標準,進行分析區域經濟增長質量指數的構建情況。由于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具有彼此關聯的特征,在進行總量的分析與區域發展特征上看,經濟增長質量的測度標準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修正與調節。
(1) 經濟增長結構應當作為一種可以真實全面反映緊急金融結構的常見性的指標。
(2) 在對中國的教育現狀情況進行表現的同時,不能僅將人均接受教育水平作為唯一標準,而是應當以各個區域之間的關聯數據內容為參考多角度分析。
(3) 經濟增長的結果作為一種常見的收入分配問題,國際上最為通用的度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標是基尼系數,但是我國各地區域之間的基尼西戎不存在被廣泛認可的測算結果。可見,我國只能通過運用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收入比例以及胎兒指數作為測度成果分配的基礎指標內容。
3 結 語
綜上所述,現代經濟發展形勢下的經濟增長質量問題研究,是建立在一定的規范概念下的價值判斷,這種定量的分析與測度從一定意義上說對于實現經濟增長質量的權重分析具有重要意義。總的來說,我國經濟增長質量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但是在經濟發展轉型的過程中,其增長質量的指數變化受到了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方面因素的影響,其增長的穩定性與幅度都有所減緩。經濟增長結構對經濟增長質量指數的作用也是負方向的。據此,針對經濟增長質量方面的政策性建議主要是希望能在考慮增長數量的同時,兼顧區域經濟增長質量的狀態。
主要參考文獻
[1] 劉海英,張純洪. 中國經濟增長質量提高和規模擴張的非一致性實證研究[J]. 經濟科學,2006(2).
[2] 程永紅. 改革以來全國總體基尼系數的演變及其城鄉分解[J]. 中國社會科學,2007(4).
[3] 沈利生,王恒. 增加值率下降意味著什么[J]. 經濟研究,2006(3).
篇6
【摘要】 目的分析藥對荊芥-桂枝、單味藥荊芥,桂枝的揮發油成分。方法采用氣相色譜-質譜(GC-MS)檢測,通過化學計量學解析法對二維色譜/質譜數據進行解析,從而實現對荊芥-桂枝、單味藥荊芥、桂枝的揮發油成分的分析。結果荊芥-桂枝、荊芥和桂枝揮發油成分分別定性得到51,47和61個結果,占總含量的88.72%, 90.52% 和88.37%。結論藥對揮發油成分的數目大致為荊芥和桂枝揮發油成分的加和,但相對含量有變化。
【關鍵詞】 藥對荊芥-桂枝 揮發油 氣相色譜-質譜 化學計量學解析法
配伍理論是中藥復方的核心問題。藥對是中藥配伍的基本形式,是復方的最小組成單位,又是復方的一種特殊形式[1]。藥對的化學成分研究將為中藥復方的配伍研究提供基本的依據,并揭示配伍理論的化學本質。荊芥-桂枝為常用辛溫解表藥對[1]。荊芥祛風解表,宣毒透疹;桂枝散寒解表,溫經通脈,通陽化氣[2]。兩者配伍使用,可增強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效果,共收解肌發表祛風散寒之功。揮發油成分是解表藥對的藥效物質[3],而藥對荊芥-桂枝的揮發油成分未見報道。化學計量學解析法(Chemometric resolution method, CRM)是對二維色譜/光譜矩陣數據進行解析的一種有效方法,它利用二維矩陣數據包含的色譜/光譜信息,采用局部因子分析以分辨出單個組分的純色譜和光譜,其原理與解析參照文獻方法[4],它已成功地應用于中藥揮發油成分的分析[5]。本實驗采用氣相色譜-質譜(GC-MS)和CRM分析藥對荊芥-桂枝的揮發油,并比較了單味藥與藥對的揮發油成分, 討論了單味藥配伍后揮發油成分的變化。
1 器材與方法
1.1 器材儀器為日本島津QP2010型氣相色譜儀-質譜儀。荊芥、桂枝均購自湖南中醫藥研究院,經該院中藥研究所鑒定分別為荊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莖枝、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
1.2 揮發油提取
1.2.1 藥對揮發油的提取稱取干燥的荊芥(Herba Schizonepetae, HS),桂枝(Ramulus Cinnamomi, RC)各100 g,混合,按《中國藥典》(2000年版)揮發油提取法提取[6]。
1.2.2 單味藥揮發油的提取分別稱取干燥的荊芥和桂枝各100 g,按照上法提取。
1.3
揮發油的測定條件
1.3.1 色譜條件色譜柱OV-1( 30 m×0.25 mm)。 程序升溫:起始溫度40℃,以2℃·min-1升至120℃,再以10℃·min-1升至230℃,維持20 min。載氣He;流速1.0 ml·min-1;進口溫度250℃,界面溫度280℃。
1.3.2 質譜條件EI源電子能量70 eV,離子源溫度230℃。倍增電壓1.28 kV,掃描范圍20·600 amu;掃描速率3.8 scans.s-1,溶劑延遲2 min。
1. 4
數據分析數據分析在Celeron(R)2.66GHz(Intel)計算機上進行,程序用Metlab 6.5編寫,所分辨的質譜在NIST107標準質譜庫中檢索。
2 結果
2.1
揮發油化學成分的定性分析圖1~3分別是荊芥、桂枝和荊芥-桂枝的揮發油的GC-MS總離子流圖(TIC),其中許多色譜峰產生重疊。圖2中A的保留時間段為53.05~53.50 min,放大為圖4。
圖1 荊芥揮發油的總離子流圖(略)
圖2 桂枝揮發油的總離子流圖(略)
圖3 藥對荊芥-桂枝的揮發油總離子流圖(略)
圖4 A峰的總離子流圖(略)
圖5 解析后A峰的色譜圖(含化合物1,2,3,和4)(略)
從圖4可見,A似乎是兩個分離很好的色譜峰。直接從色譜庫中進行檢索,左側峰中不同位置質譜變化很大,且檢索結果與被測物質譜相似度都較低,其中左半部分中間部分檢測為Dodecanoic acid, 2-phenylethyl ester,相似度為70%,右半部分檢測為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diundecyl ester,相似度為81%,右側峰檢測結果為Pentadecanoic acid,相似度為64%。可見,直接從色譜庫中進行檢索的定性結果其可靠程度和準確度都較低,同時由于色譜峰重疊,難以進行定量分析。
利用CRM分析,結果表明A是一個四組分體系(圖5)。根據各組分的純色譜和質譜,再將它們與NIST標準庫進行匹配,可檢索到4種組分,分別為 ①4-(phenylmethoxy)-Benzoic acid;② Phen-1,4-diol;③2,3-dimethyl-5-trifluoromethyl-Tridecanoic acid;④Benzoic acid,2-phenylethyl ester, 相似度(相對含量)分別為97.9%(0.09%),94.4(0.05%), 91.5(0.07%), 93.8(0.02%)。由于得到的是純組分的質譜,定性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程度大為提高。
與上述解析A過程相似,對桂枝其它保留時間段的組分以及荊芥和荊芥-桂枝TIC圖,利用CRM逐步進行分辨,可得到組分的純質譜,再用質譜庫對分辨出的組分進行質譜定性檢索,得到組分定性結果。荊芥-桂枝、荊芥和桂枝揮發油定性鑒定的組分分別為51,47和61個, 占總含量的88.72%, 90.52% 和88.37%。
2.2
揮發油化學成分的定量分析對解析后的所有色譜采用總體積積分法積分,可得到各個組分的定量分析結果,荊芥,桂枝和藥對荊芥-桂枝定性組分含量分別占總含量的90.52% ,88.37%和88.72%,三者的揮發油主要化學成分見表1。
3 討論
由表1可見,藥對荊芥-桂枝揮發油主要化學成分的數量大致是兩個單味藥荊芥和桂枝的加和,含量較高的主要成分或來自荊芥,如5-methyl-2-(1-methylethylidene)-Cyclohexanone,(2R-trans)-5-methyl-2-(1-methylethyl)-Cyclohexanone等;或來自桂枝,如3-(2-methoxyphenyl)-2-Propenal,Benzaldehyde等;或來自二者之疊加,如D-Limonene,Benzylidenemalonaldehyde等。 這些主要成分在藥對中的含量與在單味藥中的不同。實驗結果還表明,藥對荊芥-桂枝揮發油中還出現了多個單味藥中沒有的新的化學成分,如(E)-3,7-dimethyl-2,6-Octadien-1-ol acetate,(S)-1-methyl-4-(5-methyl-1-methylene-4-hexenyl)-Cyclohexene,Octanal,3-phenyl-2-Propen-1-ol acetate等,但它們的含量都較低。這些新化學成分的出現可能是由于合煎中的化學反應和物理變化,如增溶作用、助溶作用等。由于這些物理作用,單味藥中的某些化學成分在配伍后溶出率將提高,因此,單味藥中含量很低而未能檢測到的揮發性成分,在藥對中含量提高而可被檢測。這些物理變化也會導致其它揮發性成分在藥對中的含量變化。
每個單味藥含有特定的活性化合物群。兩個單味藥配伍形成藥對,在合煎過程中,由于化學反應與物理變化,形成新的活性化合物群,它與單味藥的活性化合物群在量與質方面均存在差別,從而導致藥效的不同。兩個單味藥在合煎過程發生什么物理變化與化學反應,值得深入研究。
表1 荊芥、桂枝和藥對桂枝-荊芥的主要揮發油成分(略)
rt為保留時間;rc為相對含量;-為未檢出
【參考文獻】
[1] 胥慶華,劉麗云,趙瑞華.中藥藥對大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6:360.
[2] 田代華.實用中藥辭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818,1533.
[3] 沈映君.解表中藥方劑研究[M]. 北京: 中國醫藥出版社, 2005:198.
[4] Guo FQ, Liang YZ, Xu CJ, et.al. Determination of the volatil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Notoptergium Incium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iterative or non-iterative chemometrics resolution methods [J]. J. Chromatogr. A, 2003, 1016 (1) : 99.
[5] Li X R, Liang Y Z, Guo F Q.Analysis of volatile oil in rhizoma ligustici chuanxiong-radix paeoniae rubra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chemometric resolution [J].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06, 27(4):491.
篇7
餐飲服務行業的的食品安全問題,一向是公眾關注度較高的問題之一。食品安全由于直接關系著廣大群眾的飲食健康與生命安全,因而在餐飲服務行業進行嚴格管理、透明監督既是對公眾進行飲食消費的安全保證,也是餐飲服務行業的最終管理發展趨勢。現如今,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公眾對于食品安全的信任程度一再下降。在這一背景下,對于餐飲服務行業進行基于明廚亮灶監督模式下的精細化管理對我國餐飲服務行業的整體提升具有著積極意義。
明廚亮灶監督模式的含義
明廚亮灶監督模式,是指在餐飲服務行業對于食品的生產、加工以及在相關的生產車間以及重點環節進行加裝監控設備,以滿足在餐飲服務行業的食品生產中做到生產過程的可視以及在產品加工工序上的透明化。明廚亮灶監督模式能夠使餐飲服務行業的實際生產工作面向食品的受眾進行最大程度的透明化,在相關環節中安裝高清網絡攝像機,并將相關視頻與餐廳、消費者所處的環境進行實時直播,或是采用廚房餐廳一體化的建筑模式,進而能夠使消費者直觀的感受到餐飲服務行業的食品生產是否符合生產標準,進而有效提升消費者的信任程度,讓消費者能夠對餐飲服務單位的產品進一步提高認可。
精細化管理理論概述
精細化管理理論是指在實際的生產工作中對于管理理論進行精細化的提升,進而在生產技術以及管理方式上進行精細化的相關革新,以滿足對企業生產相關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對企業整體運作效率以及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進行企業的精細化管理,就是在企業實際生產工作中學習精細化的管理理念以及精益求精的生產方式,進而在實際生產管理中能夠做到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間接提升企業的生命力。
精細化管理理念在餐飲服務行業相關單位中同樣適用。食品生產作為容錯率較低的生產模式之一,在其生產工作中適用精細化管理的相關理念能夠有效避免食品原材料的浪費同時提升食品質量,進而在食品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時有效提升餐飲服務行業的生產效率以及利益創收。精細化管理的關鍵在于,在管理中將細節作為第一要務,在進行精細化管理之前實現企業相關流程的專業化,同時利用細節對產品生產進行分析,并找出生產中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而有效塑造起精細化管理的企業文化。
基于明廚亮灶監督模式分析餐飲服務單位精細化管理的相關應用
在明廚亮灶的監督模式下,餐飲服務單位的實際生產運作更加透明化,員工基礎素質得到了相應提升,且就精細化管理而言,在面對較為通透的管理環境之下需要針對實際情況做出一些彈性調整,以適應明廚亮灶監督模式下可能出現的一系列管理問題。
人員彈性安排。人員的彈性安排作為精細化管理中較為經典的人員安排模式,在明廚亮灶的監督模式下針對實際經營需求還應做出相關調整。餐飲服務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在實際人員需求上伴隨著時間段的不同存在著一定的彈性空間,因而在實際人員安排時利用精細化管理思路來看,應當進行具有針對性的人員布置。彈性人員制即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隨著生產服務需求和經營的調整,對企業用公共進行及時性的調整、增減,避免人員編制冗余帶來的閑置浪費。
其中,由于餐飲服務單位主要工作時間普遍在于用餐時間,而在早晚以及上下午的空擋時期僅僅需要對食品的生產進行準備工作以及原材料采購等。在這一階段可以根據實際工作需求進行人員的彈性配置,例如在工作期間進行人員的工時記錄制度,在實際用工量較大階段對于單位工時內的薪資進行提升,而對非必要用工期間的單位薪資進行下調,以保證員工在工作量的高峰期能夠保持一定的工作熱情。
產品加工標準化。標準化作為餐飲服務單位提供優質食品生產以及高質量餐飲服務的相關標準,在精細化管理中應當得到重點突出。為了保證食品質量能夠得到保證,且在實際生產中減少原材料的浪費,對于食品加工過程中的溫度、環境、時間、形狀進行嚴格管理既能有效提升產品的實際優質比率,同時還能夠保證產品優良質量的長期性和一慣性。同時,在產品加工過程中利用精細化管理思路進行產品生產的實際,還能夠有助于餐飲服務單位減少勞動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烹飪的工業化與標準化水平。也有利于保證食品生產質量,為受眾提供優質的食品服務。
篇8
關鍵詞:規模經濟;糧食生產;生產效率;成本收益
糧食價格的變化趨勢歸根結底是由糧食的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平衡程度所決定的,糧食生產效率直接影響了糧食的生產成本和收益,而不同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模式造成生產效率的不同。我們近期對河南省杞縣、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湖北省鐘祥市、黑龍江省紅興隆墾區管理局和寶泉嶺墾區管理局進行種糧農戶及農場職工的問卷調查,從糧食生產第一線了解中國糧食生產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并對未來中國糧食生產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有效問卷數量為293份,問卷有效率達到72.2%。其中,河南和山東這兩個糧食主產省的有效農戶問卷數量總計為203農戶,湖北省鐘祥市有效農戶問卷調查數量為41戶,黑龍江省紅興隆墾區管理和寶泉嶺墾區管理局的有效國營農場職工問卷調查數量為49戶。
一、對糧食生產者的基本情況的比較分析
種糧農戶的戶均人口數量為3.99人,戶均男性勞動力數量為1.37人,戶主平均年齡在43.27歲。戶均耕地數量為49.14畝,戶均耕地塊數為2.36畝,平均最大地塊面積為141.85畝,距離耕地平均距離為4.08公里。
在所調研的四個省中,黑龍江省調研地區為國營農場地區,戶均耕地數量最大,為169.5畝/戶;湖北省次之,為14.41畝/戶;位于華北平原地區的山東和河南兩省的種糧農戶的耕地數量最少,并且這兩個地方的種糧農戶的耕地的細碎化程度最高,這就為糧食穩產和增產所必需的改善灌溉條件等技術措施的投入產生了困難。從戶主平均年齡看,黑龍江省墾區的農場種糧職工的平均年齡最低,其他地方的種糧農戶的平均年齡都在45歲以上,這表明糧食生產規模化水平較高的黑龍江墾區的農業生產者的勞動能力也要高于其他地方。
二、糧食生產者成本收益的比較分析
(一)生產成本比較分析
1. 糧食生產的生產成本與產出的總體情況分析
山東、河南和湖北三省的畝均糧食生產成本為448.07元/畝,要比黑龍江墾區的畝均糧食生產成本高出11.5%,糧食畝產量為450.21公斤/畝,比黑龍江則要少23.77%,同時三省單位糧食產量的生產成本為1元/公斤,這要比黑龍江墾區的單位糧食產量的生產成本高出33%。上述情況說明以大中型農業機械為主要生產性固定資產的規模化農業生產方式相比于分散的細小規模的小農經濟模式在經濟上更有效率,表現在糧食生產成本水平顯著更低、單位土地糧食產量水平顯著更高。
從糧食生產成本的構成上看,三省平均畝均糧食生產成本中,主要物質費用水平為每畝276.19元,占到畝均生產成本的63.16%;而黑龍江省墾區的人工費用水平為每畝110.26元,占畝均糧食生產成本的27.82%,主要物質費用水平為每畝286.13元,占到畝均糧食生產成本的72.12%。上述情況說明,在小農經濟的糧食生產模式中,人力投入相當少,而且主要物質費用投入水平也相對于農業機械為主的規模化糧食生產模式更少一些,人力和主要物質費用投入不足,造成小農經濟的糧食生產模式技術效率和經濟效率都較低。
2. 糧食生產成本的構成情況分析
(1)主要投入物費用占糧食生產成本的比重情況分析
山東、河南和湖北三省的畝均生產成本中,化肥比重最大,占到32.61%;灌溉水費次之,占到12.23%;農家肥比重居第三位,占到9.55%;農藥比重居第四位,占到9.42%;種子費用比重居第五位,占到9.19%。上述五項合計占到73%,體現出細小規模的分散生產經營的小農戶糧食生產經營模式主要以增產型投入物質來實現糧食穩產和增產的技術特征。實際上,僅化肥和灌溉水費比重兩項合計就達到44.84%,再加上農藥費用則這三項費用比重可達54.26%,更加突出地體現出細小規模的分散生產經營的小農戶糧食生產經營模式主要以增產型投入物質來實現糧食穩產和增產的技術特征。同時,糧食生產的畝均生產成本中主要是化肥、農藥、灌溉水費、種子和電費等占較大比重,也表現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小農經濟生產模式維持再生產進程主要依靠用現金外購的投入物質來實現的經濟特征,即穩產和增產所必需的主要投入物質是小農戶自身無法生產的,如農家肥費用比重僅占9.55%,而且使用農家肥的農戶并不普遍,并且施用量也在逐漸下降。這就必然造成了小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是高成本、低收益的經濟效果,依靠這種經濟效率不高的生產經營模式來解決長期的糧食安全戰略問題是不可能的。
從黑龍江省墾區糧食生產的畝均生產成本的構成情況看,人工費比重最大,占到28.33%;燃油費比重次之,占到21.17%;化肥比重居第三位,占到18.16%。上述三項費用比重占到67.66%,而其中人工費和燃油費比重合計達到49.5%。這種情況突出地表明以大中型農業機械為主要生產性固定資產和生產動力的規模化農業生產方式的技術特征,即農業機械動力費用和人工費用占畝均生產成本比重最大,是產生主要生產成本費用的來源。
(2)物質費用占糧食生產成本比重情況分析
山東、河南和湖北三省與黑龍江省墾區相比,種子平均費用31.79元/畝,略高于黑龍江墾區,化肥平均費用為137.68元/畝,是黑龍江墾區的1.94倍,農藥平均費用為43.10元/畝,是黑龍江墾區的1.52倍,電費平均水平為29.19元/畝,略低于黑龍江墾區。黑龍江墾區的農膜平均費用為18.78元/畝,這和湖北省種糧農戶的農膜平均費用相當,而湖北省種糧農戶的灌溉水費位71.46元/畝,則是黑龍江墾區的2.07倍。山東等三省的主要物質費用總和為347.56元/畝,而黑龍江墾區的主要物質費用總和則為283.62元/畝,比三省平均物質費用少18.9%。上述情況說明,黑龍江省墾區是土地面積相對集中的規模化糧食生產模式,要比山東等三省的分散的細小規模農戶的糧食生產模式的畝均物質費用投入明顯低一些。而且從投入結構上看,分散的細小規模農戶的糧食生產模式主要依靠化肥和農藥的投入來實現糧食穩產和增產,因此其費用水平占物質費用總和的最大比重。
(3)人工費用占糧食生產成本比重情況分析
從調研情況看,山東、河南和湖北三省的糧食生產者主要是擁有細小規模土地的小農戶,他們的糧食生產經營過程中基本上不需要雇用家庭以外的雇工,主要依靠家庭自有勞動力進行糧食生產。黑龍江省墾區進行糧食生產的農場職工雇用工人數量較多,戶均雇工人數為86.38人;戶均平均雇工工資為18081.25元,是每畝主要物質費用水平的63.75倍。農場職工的戶均全年投入人工數量為333.41個工日,人工大家為每工日166.36元,折算每戶人工總費用達到55468.73元。上述情況說明,盡管黑龍江墾區的糧食生產模式是以現代化大中型機械技術投入為主的規模化生產,但對人工的需求和人工費用的投入都是相當大的,即規模化糧食生產對勞動力的需求要遠高于細小規模的分散化的小農戶糧食生產模式對勞動力的需求。
(二)糧食生產收益的比較分析
黑龍江省墾區農場職工的戶均收獲糧食產量86850公斤,是山東、河南和湖北三省種糧農戶的戶均收獲糧食產量的28.81倍,戶均出售糧食數量是75700公斤,是三省種糧農戶的38.41倍,戶均糧食銷售收入是195137.8元,是三省種糧農戶的62.11倍,墾區農場職工的當年收獲糧食中銷售糧食的比重為81.40%,比三省種糧農戶高出15.99%。同時,截至調查時期,黑龍江省墾區農場職工上一年的余糧已經全部出售,而三省種糧農戶還有戶均849.53公斤存糧。此外,黑龍江省墾區農場職工還能夠對其余糧出售價格進行預測,這也是三省小農戶所不能做到的。根據實地調研的情況得知,山東省有64.71%的被調查農戶認為上一年出售小麥賺了錢,有96.08%的農戶認為出售玉米賺錢了;河南省有57.29%的被調查農戶認為上一年出售小麥賺錢了,有66.67%的農戶認為出售玉米賺錢了;湖北省有78.05%的被調查農戶認為上一年出售水稻賺了錢。三省種糧農戶認為上一年出售糧食賺錢了的農戶平均比重為72.56%,而黑龍江省墾區的農場職工中有97.92%的人認為上一年出售水稻賺了錢,后者比前者高出25.36%。
從以上情況可見,只有以農業機械化為主要技術投入的現代化規模農業生產方式,才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使糧食生產成為有利可圖并有豐厚收益的農業產業。黑龍江墾區的農業機械化為主要技術特征的現代化大規模糧食生產模式是真正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糧食生產方式。
(三)糧食生產成本的變化趨勢情況分析
從調研情況看,種糧農戶反映除了農膜費用和翻耕土地費用保持不變以外,糧食生產成本的主要構成項目的費用水平都顯著上升。湖北省種糧農戶的種子、化肥、農藥、人工(包括播種、施肥和打藥等項目)、灌溉水費和機械(主要是收割費用)等費用均顯著上升,上述項目平均上升了30%,即畝均糧食生產成本平均上升幅度達到30%左右。其中,農藥費用上升幅度最大,達到60%;灌溉水費上升幅度前次,達到50%;機械費用上升幅度居第三位,達到28.57%;而人工費用平均上升25%,居第四位,作為主要施用化肥的尿素上升幅度也達到25%。上述情況表明,對于小農經濟生產模式的糧食生產模式而言,物質費用和人工費用上升導致生產成本年度間顯著上升,從而使種糧農戶難以分享到得近年來糧食價格上漲的溢出效益,體現小農經濟的糧食生產模式不能適應市場經濟體系的經濟特征。
三、兩種農業生產方式的生產效率差異性的原因分析
(一)土地規模差異是根本原因
山東和河南以種植小麥和玉米為主,湖北和黑龍江則以種植水稻為主。對于山東和河南而言,小麥是兩地農村居民的主糧品種,玉米主要是經濟作物。由于戶均耕地規模的限制,這兩地的種糧農戶的年度糧食總產量都不很高,山東省種糧農戶的小麥年產量平均為2940.59公斤,玉米總產量平均為3400.31公斤;河南省的種糧農戶的小麥年總產量平均為1944.46公斤,玉米年總產量平均為2059.3公斤;玉米的產量水平均略高于小麥。山東省的戶均糧食年總產量水平明顯高于河南省,主要是由于山東省的戶均耕地規模相比河南省較大一些。
湖北省種糧農戶的戶均耕地規模平均為6.68畝,水稻年總產量平均為3773.54公斤,比山東省和河南省要高,這是因為其戶均耕地數量較多和一年可以種植兩季以上水稻造成的。而黑龍江省國營農場的戶均耕地數量相當高,戶均年度糧食總產量也遠遠高于其他各省,由此可見黑龍江省作為中國最重要的主糧產區的顯著特征。
總的來看,被調研地區的種糧農戶的年度糧食總產量與其戶均耕地的規模成正比,這表現出糧食生產主要依靠土地資源的技術特征。
(二)兩種生產方式采用先進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不同
山東、河南和湖北三省種糧農戶使用的主要是農用拖拉機和農用三輪車等小型農業機械,適合小型地塊和小規模農業模式使用;而黑龍江省墾區農場職工主要使用的是大中型農業機械,適合大片耕地和規模化農業生產模式使用。三省的種糧農戶的戶均農業機械投資費用水平為5166.92萬元,遠低于黑龍江省墾區農場職工的戶均82447.67萬元的水平。三省的戶均農業機械使用年限為8.74年,黑龍江省墾區的農場職工的農業機械使用年限平均為4.2年,前者是后者的2.08倍,說明三省種糧農戶的農業機械使用年限長、折舊慢,存在相當多的農戶使用老舊農業機械的情況,而黑龍江省墾區的農場職工的農業機械更新速度較快。三省的種糧農戶的戶均農業機械年維修費用為143.04元,黑龍江省墾區農場職工的戶均農業機械年維修費用是前者的27.79倍,說明黑龍江省墾區的農業生產主要依靠大中型農業機械,因此一次性投資水平高,同時年度維修費用水平也比較高。
黑龍江省墾區農場職工租用農業機械的比重為63.27%,農業機械的平均租金價格為每畝67.62元,租用農業機械的農場職工的戶均租金支出水平為11568.18元,上述情況說明農場職工租用農業機械的情況較為普遍,而租用農業機械的成本也相當高。出租農業機械的農戶所占比重為12.24%,與租用農業機械的農場職工的比重相比,說明有能力提供農業機械出租服務的農場職工不多。出租農業機械的農場職工給出的租金價格平均為每畝56.67元,與租用農業機械的農場職工的實際租用價格相比要低16.19%,說明對農場職工對農業機械的需求水平高于供給水平,因之抬升了最終的農業機械租賃成交價格。出租農業機械的農場職工的戶均年度租金收入為36000元,與租用農業機械的農場職工的戶均年度租金支出相比要高3.1倍,由此可見,有租用農業機械需求的農戶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
四、主要結論和政策性建議
1. 規模化農業生產方式的糧食生產效率要顯著高于分散的細小規模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主要表現在糧食生產成本水平低和單位土地糧食產量水平高。
2. 規模化糧食生產方式對勞動力的需求水平顯著高于小農戶糧食生產模式,小農經濟的糧食生產經營模式是產生剩余農村勞動力的根源。基于上述分析和結論,政策建議如下:
3. 適當擴大土地規模對糧食增產具有較強的推動作用,通過土地流轉等形式適度擴大糧食生產經營規模,實行適度規模經營;
4. 在促進發展規模化糧食生產方式的進程中,通過培訓以提高農民使用現代化農業機械以及其他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能力,并且帶動更多農業勞動力進入規模化農業生產。
參考文獻:
[1]張梅.黑龍江墾區與農村主要農產品成本效益比較研究[J].農業經濟,2007(03).
[2]尹榮梁,章輝.規模經濟、規模報酬與農村適度規模經營[J].經濟研究,2011(03).
[3]張忠明,錢文榮.農戶土地經營規模與糧食生產效率關系實證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10(08).
[4]秦立建,張妮妮,蔣中一.土地細碎化、勞動力轉移與中國農戶糧食生產[J].農業技術經濟,2011(11).
篇9
[關鍵詞] 瑞舒伐他汀;頸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頸動脈斑塊面積;頸內膜-中膜厚度
[中圖分類號] R972+.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6(c)-0069-03頸動脈粥樣硬化多缺乏明顯自覺癥狀,且容易導致心腦血管意外的突然發生,往往造成重要臟器不可逆損害,臨床治療較為棘手,患者往往預后不良,遺留嚴重后遺癥,甚至危及生命[1],所以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極為關鍵,而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多合并高脂血癥,且高脂血癥也是導致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病因[2],所以在預防治療中控制血脂尤為重要。血管內皮功能紊亂是誘發早期頸動脈粥樣硬化發作和心血管病進展的主要因素之一[3]。瑞舒伐他汀是第三代他汀類藥物,其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方面較其他他汀類藥物療效更為明顯,且具有良好的調節血管內皮功能作用[4],本研究采用3種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研究其劑量與調脂以及調節血管內皮功能作用之間的關系,并分析其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08年5月~2011年5月頸動脈粥樣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110例作為臨床研究資料,本組所有患者均經相關標準篩選,診斷符合頸動脈粥樣硬化且合并高脂血癥。將本組患者隨機抽樣分為3組,分別給予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即5 mg組(A組)、10 mg組(B組)、20 mg組(C組)。A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齡48~73歲,平均(58.36±3.69)歲;B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齡47~75歲,平均(57.97±3.87)歲;C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齡46~72歲,平均(59.63±3.66)歲。所有患者治療前12周均未接受過他汀類或其他影響血脂的藥物治療,均未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無糖尿病、高血壓,無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
1.2 治療方法
本研究3組患者分別給予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A組給予5 mg,晚餐后頓服;B組給予10 mg,晚餐后頓服;C組給予20 mg,晚餐后頓服。6個月為1療程,所有患者接受的其他基礎治療相同。
1.3 觀察指標
3組患者治療前后均查血脂、頸動脈斑塊面積、頸內膜-中膜厚度并觀察記錄其治療前后變化,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以及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對比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所有數據經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3組患者血脂治療前后各指標比較
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均可有效降低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P < 0.05或P < 0.01),但總體療效C組優于B組;B組優于A組(P < 0.05或P < 0.01)。見表1。
表1 3組患者血脂治療前后各指標比較(x±s,mmol/L)
注:各組間相比,*P < 0.05,**P < 0.01;與A組相比,#P < 0.05,##P < 0.01;與B組相比,P < 0.05, P < 0.01
2.2 3組患者血脂治療前后頸動脈斑塊面積、頸內膜-中膜厚度比較
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均可有效降低頸動脈斑塊面積、頸內膜-中膜厚度(P < 0.05或P < 0.01),但總體療效C組優于B組;B組優于A組(P < 0.05或P < 0.01)。見表2。
2.3 不良反應
本研究所有患者治療過程中經過觀察,僅C組出現1例患者短期轉氨酶輕度升高,2周后復查好轉,3例患者出現消化道反應,對癥處理后好轉,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及毒副作用。
3 討論
頸動脈是動脈粥樣硬化最先累及的血管[5],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的標志,而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病情發展也反映了預防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征的療效。高脂血癥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6],動脈硬化患者往往會合并高脂血癥,故而調節血脂對預防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尤其關鍵,通過觀察血脂水平以及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及頸內膜-中膜厚度可以良好的反映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療效[7]。另外高脂血癥還會導致動脈血管舒張功能受損,致使血壓升高,加劇高血壓靶器官損害,與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發展存在密切關系,調節血脂對于預防腦血管疾病以及防治高血壓靶器官損害意義重大[8]。
瑞舒伐他汀是新一代他汀類降脂藥物,是全合成單一對映異構體化合物,有研究[9]證明其對HMG2CoA還原酶的抑制作用較同類藥物更強,另外瑞舒伐他汀對肝臟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的競爭抑制作用以及降脂作用均較其他現有他汀類藥物更強,可顯著提高患者降脂達標率[10],另外其還具有藥物相互作用小,選擇性高,不良反應少,年齡以及性別對藥代動力學無影響,半衰期長,只需每日1次,服用方便,患者依從性高等優點。
本研究采用不用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并觀察其血脂指標以及頸動脈斑塊面積、頸內膜-中膜厚度,發現瑞舒伐他汀可以顯著降低TC、TG、LDL-C以及頸動脈斑塊面積、頸內膜-中膜厚度,可以有效升高HDL-C水平,且劑量越大療效越明顯,說明瑞舒伐他汀藥效存在一定的劑量依賴性,臨床用藥應該根據患者需要選擇合適劑量。3種劑量均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不過在大劑量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輕度的轉氨酶升高和消化道反應,說明大劑量治療時需要密切觀察,與低劑量組相比安全性較低,但不排除本研究受到樣本數量不夠大的制約而出現誤差,有待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抽樣研究確定。
綜上所述,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經動脈粥樣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療效存在一定的劑量依賴性,其調脂抗炎、抗動脈硬化作用等作用顯著,不同劑量治療均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可以臨床推廣,但瑞舒伐他汀的劑量與療效相關曲線仍值得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抽樣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國富. 老年心腦血管病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J]. 山東醫藥,2008,48(25):66-67.
[2] 李玉靜,陳宏強. 高血壓合并高血脂對頸動脈粥樣硬化影響研究[J]. 亞太傳統醫藥,2011,7(1):110-111.
[3] Johnson NP,Gould K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new concept; resting myocardial perfusion heterogeneity quantified bymarkovion analysis of PET identifies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and early ath2 erosclerosis in 1 034 subjects[J]. J NuclMed,2005,46(9):1427-1437.
[4] 牛甲民,尹杰. 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鈣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 哈爾濱醫藥,2010,30(2):19-21.
[5] Cohn JN,Duprez DA,Grandits GA. Arterial elasticity as part of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of cardiovascular risk and drug treatment[J]. Hypertension,2005,46(1):217-220.
[6] 丁紹祥. 脂質代謝失調作為慢性應激原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機制[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1):2154-2157.
[7] Cannon CP,Braunwald E,McCabe,et al. Intensive versus modcrate lipid lomering with statiom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N Engl J Med,2004,350(15):1495-1540.
[8] 馬杰,徐新娟. 高血壓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進展[J]. 心血管病學進展,2009,30(1):55.
[9] Nissen SE,Nicholls SJ,Sipahi I,et al. Effect of very high-intensity statin therapy on re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the ASTEROID trial[J]. JAMA,2006,295(13):1556-4565.
篇10
關鍵詞:分析 短線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c)-0252-02
2012年以來,以量化分析技術投資著稱的量化基金表現得一枝獨秀,逐漸從振蕩市中脫穎而出。一季度,上證綜指上漲2.88%,同期標準股票型基金平均業績為0.31%,而按照Wind分類的13只量化基金,其平均業績為2.92%,五行基金更是取得7.65%的正收益,在亞洲量化基金中排名第一,超越同期上證指數4.77個百分點。
美國私募基金復興科技公司的第一支純粹的量化投資基金—— 大獎章基金,從1988年3月成立至2008年的21年里,平均年度凈收益高達36%,遠遠跑贏同期道指年均8.81%的漲幅,比索羅斯、巴菲特同期的業績高出10%,原因:一是數學家基金經理;二是量化分析技術。
1 基本面分析量化分析是投資機構先后采用的2種投資技術
基本面分析,是分析員和基金經理通常采用研究財務報表,與公司高層會談,與相關人員荷香業專家討論等方式,對少數幾家公司股票(約10到100只股票)進行非常深入的研究分析,來決定要投資哪些股票以及如何投資。在基本面分析分類中,會根據行業不同,有專員長期跟蹤和深入研究其中一個行業,而這幾名專員最后則會成投資這個行業的專家。在股票市場成立以來長期采用的較為傳統的分析和投資方式就是基本面分析。基本面投資,通過企業內部財務報表的形式,來發現企業的潛在價值,以求企業得到穩定持續的高額收益,一旦買入,長期持有。
量化分析,借助數學、物理學、幾何學、心理學甚至仿生學的知識,通過建立模型,進行估值、擇時選股。量化分析員和量化基金經理,通常會同時研究全盤數千支股票,分析的方式也可以是基于公司基本面的,但是會強調量化財務指標。量化的指標(又稱因子)也可以是其他更有特色的數據。從事量化分析投資的基金經理通常不去上市公司實地調研,而是將精力放在不斷完善模型上,量化分析投資的模型是決定投資業績的關鍵,投資模型始終處于絕密狀態,不同市場設計不同的量化分析投資管理模型,在全球各種市場上進行短線交易。
2 量化分析技術獲取超額投資收益之道
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經濟中,能否理性思考投資、不受情緒影響,將是成功的關鍵。而利用計算機的篩選得出的量化分析基金,不受投資中非理性因素影響,使投資更有計劃行、紀律性、規律性,基金管理人要做到不貪婪、不恐懼、不放棄,不受情緒影響,以一顆平常心追求利益瘦小。
量化分析,有一套完整、科學的投資體系。嚴格的紀律性是量化投資明顯區別于主動投資的重要特征。在量化分析基金的運作中,主觀判斷也會出現和量化分析模型相左的情兄,但會堅持量化分析投資的紀律,相信模型判斷的長期穩定性,不會盲目去調整改變。與傳統偏股型基金不同,量化分析基金采用獨特的投資組合管理方式,漸進動態調整基金組合。這樣不僅可以順應瞬息萬變的市場,還可以降低個股集中度,平穩投資業績。因此,這種方式并不會產生傳統意義的重倉股,也就大大降低了重倉個股的風險。
量化分析業績,來自于量化分析模型批量選股的成功率大于失敗率。量化分析的模型敏銳的“發覺”了開場環境的轉變,自動調高了評估因子、預期因子及市場反轉因子的權重,量化分析模型依此邏輯選擇的股票大部分取得較好收益,提升了整體業績。
3 量化分析技術創始人并非經濟學家。
量化分析技術并非發端于華爾街,不少人最初并非經濟學家,如巴契里耶和布萊克原先是數學家,夏普則從事醫學,奧斯伯恩為天文學家,沃金與坎德爾是統計學家,而特雷諾則是數學家兼物理學家。1970年代美國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全面崩盤,當時提出用量化分析方法管理投資組合的人是作家彼得·伯恩斯坦。1952年3月發表“投資組合選擇”論文、提出現代財務和投資理論最著名遠見的馬克維茨,以該理論勉強通過博士答辯,到1990年10月,這些人中才有三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2年,美國倫斯理工學院金融工程碩士李炬澎,依據5000年中國古老的《易經八卦數理》研發立體數量模型分析微觀經濟,用超高頻率政治外交詞匯、交易數據、股票期權數據、公司債務數據來做個股分析,用《五行相克相生原理》來分析自然、社會、政治、人文如何影響宏觀經濟。比如用計算機分析新聞報道中天地雷風水火山澤8中自然天文現象與宏觀經濟關聯程度,使五行基金取得亞洲量化分析投資行業第一名的業績。
4 量化分析技術應用的載體是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發展
馬克維茨的投資組合現代金融理論,提出了風險報酬和效率邊界概念,并據此建立了模型,成為奠基之作。托賓隨后提出了分離理論,但仍需要利用馬克維茨的系統執行高難度的運算,1961年,與馬克維茨共同獲得1990年諾貝爾獎的夏普用IBM最好的商用電腦,解出含有100只證券的問題也需要33mim。夏普1963年1月提出了“投資組合的簡化模型”(單一指數模型),簡化模型只用30s。1964年夏普又開發出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不僅可以作為預測風險和預期回報的工具,還可以衡量投資組合的績效,以及衍生出在指數型基金、企業財務和企業投資、市場行為和資產評價等多領域的應用和理論創新。1976年,羅斯在CAPM的基礎上,提出“套利定價理論”(APT),提供一個方法評估影響股價變化的多種經濟因素。布萊克和斯克爾斯提出了“期權定價理論”。莫頓則發明了“跨期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5 量化分析應用的關鍵是基本面分析無法快速精確處理豐富的金融產品和巨大交易量
1970年代以前,華爾街認為投資管理需要天賦、直覺以及獨特的駕馭市場的能力,基本面分析師、基金經理可以獨力打敗市場,而無需依靠那些缺乏靈魂、怪異的數學符號和縹緲虛幻的模型。華爾街對學術界把投資管理的藝術,轉化成通篇晦澀難懂的數學方程式一直持有敵意,1970年代初期,美國表現最佳的基金經理人從未聽過貝塔值,并認為那些擁有數學和電腦背景的學者只是一群騙子。
量化分析投資不會出現在個人投資者為主的時代。個人投資者既缺乏閑暇的時間,也普遍無此能力。僅有現資理論的建立,及各類模型的完善與推陳出新,并不會直接催生出量化分析投資,它還需要其他幾個重要前提條件,比如: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中占據主導,隨著社保基金和共同基金資產的大幅增加,成為市場上的主要機構投資者,專業機構管理大規模資產,需要新的運作方式和金融創新技術,專業的投資管理人有能力和精力專注地研究、運用這些量化分析技術。
1970年代后期的Wells Fargo銀行,率先用量化分析技術管理投資組合,投資高股息股票,用較少的風險獲得了較大的收益,不用這些模型,不用電腦運算這些公式,會陷于困境。1980年代以來,面對數不勝數的各類證券產品和期權類產品,以及龐大的成交量,許多復雜的證券定價,必須靠大容量高速運算的電腦來完成。到2007年美國股市近一半的機構基金都是由量化模型來管理的。從2000年初到2007年全球量化分析基金市場連續8年表現遠遠超過其他投資方式。
6 量化分析在應對經濟危機和突發經濟事件中開拓前進
1987年10月大股災,當天股市和期貨成交量高達令人吃驚的410億美元,價值瞬間縮水6000億美元。很多股票直接通過電腦而不是經由交易所交易。一些采用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公司,在電腦模式的驅使下,不問價格機械賣出股票。很多交易員清楚這些投資組合會有大單賣出,寧愿走在前面爭相出逃,加劇了恐慌。針對整個投資組合而非單個證券,機械式的交易,電腦的自動操作,大量的空單在瞬間涌出,將市場徹底砸垮。
1997年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股市暴跌,量化分析投資的算法交易也起到了同樣的壞作用。著名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遭遇俄羅斯國債違約這一小概率事件,也陷入破產之境,迫使美聯儲集華爾街諸多投資銀行之力,加以救助。
2007年8月金融危機中,許多量化基金出現巨額損失。其原因主要是幾家大型對沖基金大量賣出它們的量化分析基金股票,去彌補其在其他投資方式上的損失。由于很大相同倉位的股票在很短的時間內被廉價賣出,從而加劇了很多投資指標的損失,尤其是價值和動量指標的損失。
2011年即使歐債金融危機發生,量化分析基金也再次表現優異,超過其他投資方式,雖然能否就此再度復興仍屬未知,此一趨勢已不可逆轉。
7 量化分析技術今后幾年全球應用的熱點在中國的A股市場
中國金融、資本、股市投資者結構很不合理,A股市場的專業投資機構持有市值的15.6%,而發達市場這一比例大致為70%。更為不合理的是交易結構,A股市場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占比26%,但卻完成了85%的交易。根據Wind分類,目前我國市場上共有13只量化基金,包含11只普通股票型基金,1只指數基金和1只偏股混合基金。
中國現有的人才和技術都難以支持完全的量化分析投資,在缺乏國際化人才和成熟模型的情況下,經營業績自然也差強人意。
量化分析今后幾年全球熱點在中國的A股市場。現在主要發達國家的股市很大程度上由量化基金所控制。為了尋找更高收益的市場,很多大型量化基金也開始大量投資于發展中國家市場,中國的A股市場是今后幾年全球量化分析投資熱點,所以近年來很多北美和歐洲的高層量化分析基金經理和分析員紛紛到中國大陸、香港和新加坡推廣量化投資技術。這是國際國內的金融市場和投資者,都要面對的機會和挑戰。
量化分析基金2002年才在中國剛剛起步,到2009年和2010年,才真正進入快速發展期,2010年末量化基金的總規模達到了779億元。雖然規模有顯著提升,但是與國外市場量化分析基金占共同基金總資產16%相比,國內量化分析基金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經濟運行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