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節能一體化范文
時間:2023-05-19 15:51: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建筑節能一體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06年5月18日,北京市新建的首都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其安裝在屋頂上的300千瓦太陽能發電系統。完全與建筑融為一體.不管晴天雨天,源源不斷地向博物館提供電力,作為北京最大的太陽能發電項目.受到各界的關注。不久,上海新江灣城50千瓦太陽能發電系統也勝利建成.成為上海最大的太陽能發電項目。建造北京、上海這兩個最大太陽能項目的,是美國道森太陽能電力公司。
為什么要加快發展城市光伏屋頂建設?
中國的建筑要消耗掉1/3以上的能源。如果全國幾億平方米的屋頂變成太陽能發電站,對國家、對環境將是多么巨大的貢獻1利用太陽能來發電.把太陽能和建筑結合起來,是城市建筑節能的戰略選擇。建筑物的屋頂裝上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后,優點是:
①可以有效利用建筑物屋頂面積。無需占用土地資源。
②可原地發電,原地使用.減少電力輸送的線路損耗。
③在白天用電高峰期供電,從而緩解高峰電力需求。
④發電板陣列直接吸收太陽能,降低墻面及屋頂的溫升,減輕建筑空調負荷。
在德、日、美三個世界最大的太陽能應用市場,以太陽能集成建筑為核心的并網發電市場占據了絕對的市場份額。在中國我們有必要大力發展城市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的光伏屋頂。
美國道森太陽能系統是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的首選
目前世界上主要是晶體硅(又分多晶硅和單晶硅)和非晶硅這兩大類太陽能發電技術。 美國道森太陽能系統的特點是重量輕。發電板僅重3kg/m2左右.設計師最歡迎的就是這種產品,因為他對太陽能板的重量可以忽略不計.不需要對屋面結構重新計算.不用加固屋頂。
它是真正的世界上最先進第三代太陽能――建筑一體化(BIPV)產品;該產品是采用粘接的方式,把發電板直接粘貼到金屬屋頂上.而不是用疊床架屋的方式安裝,屋頂不用鉆孔固定鋼架. 沒有防水問題.沒有潛在的漏水問題。它不會破壞屋頂結構,施工也方便。更重要的是.它不會影響建筑造型。也沒有防雷擊問題。
它沒有風阻升力問題:該產品安裝在大型建筑的屋頂上時.完全不會產生巨大風阻升力。 它對屋面的抗風力.承重與受力。支撐件和支撐節點均不會引起重大影響。由于和屋頂融為一體.加上重量又輕.所以避免了在臺風暴風中被掀掉的可能性。
它具有優異的耐用性.抗風的非晶硅太陽能發電板以不銹鋼為基板,不是做在玻璃基板上,所以非常牢固,不會破碎。在臺風暴風多發區,不銹鋼發電板不會被大風刮起的飛沙走石打碎.它還能抗沙塵暴、冰雹、暴風雪的;中擊以及鹽霧等其它極端惡劣氣候條件。
它具備最先進的全自動并網技術:該系統能夠設置直流交流電壓電流頻率上下浮動的范圍。如果電網的電壓頻率浮動超過范圍.該系統會自動切斷與電網的連接。由于該系統有自動偵測電網的電壓頻率的功能,待電網的電壓頻率回到正常范圍內以后,系統會再次自動并網。因此.該系統的電壓頻率等可以始終與中國的電網保持同步。這是美國最先進的超穩定安全供電系統。
它能夠全波段光譜發電:由于采用世界上唯一的三結技術,它是唯一可吸收光譜中所有波長能量的產品。在多云。陰天、雨天和弱光條件下.有卓越的發電效果。
它的實際光電轉換率高:在高溫下.三結非晶硅光伏系統的實際發電效率.要高于晶體硅光伏系統。
北京奧運會太陽能項目受到國際奧委會的緊密關注。因此,采用技術上最先進的。價格又極具競爭力的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產品是奧運會太陽能項目取得圓滿成功的最安全的保證。
篇2
關鍵詞:可持續建筑;節能;設計
前言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可持續發展”揭開了建筑文明的新篇章,傳統建筑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同時也帶來了環境負荷增加?!敖ㄖ弊鳛槿祟惿婧桶l展的基礎,走可持續發展和節能之路是必然的選擇。
一. 可持續建筑概述
1.1概念
可持續建筑是指以可持續發展觀規劃的建筑,設計理念上涉及到建筑物、建筑材料、城市區域規模大小等等因素,及與其相關的經濟性、功能性、人文性和生態性。強調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注重建筑的室內居住環境,以健康、舒適、舒心為主題,以節約能源為目標。
1.2原則與理念
1)可持續理念,設計上在滿足當代人需要的同時,不能對后代人滿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構成影響;2)資源應用效率原則,對于輸入建筑物的資源如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資源要有效地使用,力求做到循環利用或回歸自然,總之,確保資源的利用率達到較高的層次;3)低碳理念,設計上注重新能源的利用率,例如,太陽能、自然風、光能等等,盡量減少傳統能源的利用率,做到節能減排;4)防止污染原則,這里涉及到對建筑物的廢物排放的設計理念,以利用可回收資源和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為重要根本目的;5)和諧環境原則,降低環境負荷,從建筑物周邊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出發,力求與環境相融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
二. 可持續建筑與節能一體化設計思路分析
2.1控制體型系數
1)從面積水準角度看,統計數據表明,國內近年的住宅建筑套均面積有123,世界排名第三,如果將套均建筑面積設計上控制在80~120,在同樣滿足人們“住”的問題上,可以節約大量的土地、資源和金錢;2)從節能角度看,夏熱冬暖地區分為南區和北區,在建筑造型要求能夠滿足的同時必須嚴格控制體型系數。以北區為例,單元式、通廊式住宅的體型系數不宜超過0.35,塔式住宅的體型系數不宜超過0.40。嚴寒、寒冷地區建筑的體形系數應小于或等于0.40。
2.2延長建筑物壽命
建筑物壽命低下,必然導致拆除、重建,帶來各方面投入的增加,所以,在設計上應從延長建筑物使用年限的角度著手考慮。1)從城市總體規劃入手,減少甚至避免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年限內因規劃調整而拆除。2)用居住水平發展的角度去設計,建筑物內部空間要有可塑性;外部注重與周圍環境的協調。3)從居住業主的發展和需要出發,建筑物的壽命要融入人的氣息,中國大多數人不喜歡頻繁地遷居,因此在建筑物的壽命內,要考慮到業主老年時的需求。4)與建筑物的長壽命相匹配,在管線的布設上要便于更換與維護,設計上結構體與填充體最好相分離;在結構、墻體和保溫的材料選擇上應該把使用壽命作為選擇的依據之一。
2.3保溫隔熱層厚度設計
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和標準,為了夏熱冬冷地區的節能目標的達成,對外墻傳熱系數和蓄熱系數也做了規定,如表1所示:
按照表1中關于K和D的規定,結合一定的計算公式和材料本身的導熱系數λ,可以計算出保溫隔熱材料的最小厚度值。具體在設計時注意點如下:1)如果墻體結構選用的是加氣混凝土砌塊,只要窗戶和屋面等其他部分可以達到相關的節能標準或規定,外墻不需要進行特別的保溫隔熱施工措施便能夠完成節能50%的目標;2)如果墻體結構選用的是粘土實心磚或者是混凝土砌塊,需要分別將保溫隔熱層厚度增加至20.1mm和29.4mm以滿足節能的目標,此外,這些傳統材料既浪費了能源,又容易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應該盡量使用新材料來代替;3)實踐證明,鋼筋混凝土梁、柱是建筑物中最主要的“熱橋”部位,其熱阻相對較小,因此,其表層保溫隔熱層厚度應大于等于30.7mm,才能完成節能50%的節能目標。
2.4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
2.4.1自然通風和采光設計這是節能和健康的有效途徑。通過窗的開啟方式、豎向風道和設置負壓等組織室內氣流自然通風。
自然光是一種無能耗光源,在設計思路上要予以強化:1)建筑結構設計上要最大限度地布設采光口的數量和面積,選擇上盡量遴選光透性強的玻璃,增加自然光的透射度;2)在室內結合自然光的強弱,分層次布設線路,做到自然光足夠時不開燈,自然光弱時開小燈,沒有自然光時開全燈,使自然光源能量的利用率達到最大。
2.4.2利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太陽能、水能、地熱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的新能源,例如:1)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應列為首選,太陽能提供熱水與建筑一體化,技術成熟、經濟可行。2)地熱能也是很好的能源,就是在利用上要具備以下一些條件:利用水文地質勘查證明其是否可行;要有水文地質、暖通空調、地熱設備等各領域的專家共同參與;城鎮有地下空間規劃;政府有機構從立項、實施和效果進行管理等等。3)兩棟鄰近的超高層建筑將風能與建筑一體化設計應用。
三. 結語
我國可持續建筑與節能一體化設計正處于發展時期,發展空間格外廣闊。在具體的建筑工程設計上,應將我國國情和工程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綜合考慮,盡量遴選各種節能的新技術、新材料,設計經濟、合理的節能方案,確保把建筑能耗水平降至最低,真正做到建設節約型社會,有效地緩解能源供需之間的矛盾,保持國民經濟持續良好的發展,其現實的和長遠的意義都是十分巨大的。
參考文獻:
[1]梁建紅.可持續發展與建筑節約設計[J].職業時空,2010(1).
[2]葉耀先.科學理念與建筑可持續設計[J].住宅產業,2011(3).
篇3
適用于所有工業與民用建筑的框架結構,框剪結構的各種砼構件和多、高層框架填充墻砌體施工。
二工藝原理
1FS外模板FS外模板
由外向內的組成部分為:外側粘接加強層、保溫過渡層、粘結層、擠塑板、內側粘結加強層。復合外模板保溫體系的工藝原理:把強度符合要求的FS外模板作為混凝土構件的外模板,按圖紙要求支設于綁扎好的梁、柱、墻的鋼筋外側,并在FS板上設置規定數量的羊角螺栓,使FS板與混凝土構件可靠連接在一起,在澆筑完混凝土后FS板與混凝土構件連接在一起形成一體化結構。
2自保溫砌塊燒結頁巖注孔
自保溫砌塊,采用保溫砌塊中間填充聚苯乙烯保溫泡沫塑料,為避免砌塊灰縫處產生熱橋,砌塊在保溫材料注孔時,在水平和豎向灰縫中間凸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高出砌塊10mm,砌塊與保溫材料連接在一起,阻斷灰縫中的熱橋;砌塊主要規格為260mm×290mm×190mm,因其不方便切割性,主要用于窗臺以下的砌體施工;其砌筑方式同普通砌塊。剛骨發泡混凝土自保溫砌塊,是由發泡砼經過特殊成型工藝或性能增強處理而制成的砌塊,該砌塊的主要規格為390mm×260mm×190mm,因其切割方便,主要用于窗間墻的部位,其砌筑方式同普通砌塊。
三施工工藝操作要點
1FS外模板
(1)繪制外模板排版圖根據圖紙外墻尺寸要求繪制外模板拼裝圖,確定外模板主規格尺寸;施工時盡量使用主規格尺寸的外模板;對于無法用主規格安裝的部位,應事先在施工現場用切割鋸切割成符合要求的模板。
(2)安裝連接件在施工現場用沖擊鉆在FS復合保溫模板預定位置穿孔,安裝連接件,每平方米不少于5個;門窗洞口及拼裝處可視情況增設連接件數量。
(3)墻體內外側模板安裝就位根據安裝排板圖的分隔方案在墻外側安裝FS板,并用綁扎鋼絲將連接件與已通過隱檢驗收合格的墻體鋼筋綁扎牢固,先安裝外墻陰陽角處墻面板,后安裝主墻面板(注:此環節進行前需在墻體鋼筋內外兩側綁扎混凝土墊塊,設置要求及方式同傳統做法);安裝外墻內側模板:根據混凝土施工驗收規范和建筑模板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采用傳統做法,安裝外墻內側多層板及木方次楞。
(4)防止FS模板拔臺的措施對拉螺栓與木方間距同普通模板的施工設置基本一致,外墻木方應豎向設置,間距約200mm~300mm,并且向下與已澆筑完預留的螺栓加固在一起,要及時垂直,以保證外墻面的垂直度,相鄰兩塊外模板的拼縫處用一根木方固定,以保證外墻面的平整度。
(5)防止漏漿的措施注意拼縫嚴密,復合外模板在支設、拼裝過程中,板與板之間要擠緊、對嚴,縫隙不大于2mm,板縫間無需增設膠條,就能夠防止漏漿。
(6)安裝時注意區分FS外模板內、外側使用因為FS板內、外層表面材質不一樣,內側只設粘結加強層,增強外模板與砼的粘結強度;外側在粘結加強層的基礎上設置加強筋,使其具有較高的強度和剛度,可避免外模板的抗彎性能,滿足模板砼側壓力要求,所以安裝時一定注意區分模板內、外側使用。
2自保溫砌塊
根據燒結頁巖注孔自保溫砌塊與剛骨發泡混凝土自保溫砌塊各自性能特點不同,為保證內、外墻結合處符合墻體砌筑規范要求,現場采用兩種不同保溫砌塊配合使用的方式砌筑外墻,窗臺以下采用燒結頁巖注孔自保溫砌塊,窗臺以上及其它需要切割砌塊部位采用剛骨發泡混凝土自保溫砌塊。
(1)材料型號的控制根據圖紙繪制砌體排版圖,確定各種自保溫砌塊的規格尺寸及數量,注意內、外墻砌塊的高度必須一致,否則水平灰縫不能保證在同一水平面上。
(2)砌筑方式的控制定位放線,并進行砌筑工作,砌筑方式及質量標準同普通砌塊;在窗口處按照門窗固定要求預埋帶有FS板的預制水泥磚。窗垛等部位吊垂直線保證窗垛上下在同一垂直線上并保證墻體外側與FS板外側在同一垂直立面上。
(3)收縫方法在砌筑過程中,應采用“原漿隨砌隨收縫法”,先勾水平縫,后勾豎向縫;灰縫要平整密實,不得出現瞎縫、開裂及粘結不牢等現象,以避免墻面滲水和開裂,以利于墻面粉刷及裝飾。
四結語
篇4
一、充分認識推行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技術的重要意義
多年以來,各種外墻外保溫技術在我市得到了廣泛應用,為提高建筑保溫隔熱性能,促進我市建設領域節能環保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暴露出了明顯的弱點:一是外墻外保溫層與外墻主體結構不同壽命。保溫層理論壽命只有25年左右,遠低于正常建筑物主體50年的設計壽命;二是外墻外保溫與結構二次施工,增加了施工環節,提高了施工難度,保溫施工質量難以保證,造成開裂滲漏等質量通病;三是目前外保溫材料多為易燃材料,難以保證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四是外保溫層自身強度相對較低,在結構上難于適應外墻裝飾材料的設計變化要求,影響建筑物造型美觀。
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技術是指集保溫隔熱功能與圍護結構功能于一體,墻體不需另行采取單獨的保溫措施即可滿足現行建筑節能標準的建筑節能技術。該技術具有與建筑同壽命、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等優點,是對傳統建筑保溫設計和施工方法的一次重大變革。推廣應用一體化技術,是有效解決上述外墻外保溫工程質量通病和消防安全問題的重要舉措,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發展形勢和產業政策,對于提高我市建筑節能工作水平、促進建設領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加快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技術在我市的推廣應用步伐
(一)推廣的時限和范圍:各有關單位要充分認識發展應用一體化技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采取切實措施,認真加以推進。經研究決定,自2012年4月1日起,在市各市區城市規劃區內新建建筑工程全面推廣使用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技術。2013年1月1日起,在市各市區城市規劃區內所有50米以上的新建高層建筑中必須使用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技術。
(二)推廣的重點技術:CL結構體系、FS外模板現澆混凝土復合保溫體系、非承重墻砌塊自保溫體系等技術已經具備批量使用條件,結合因地制宜原則,確定上述技術作為我市重點推廣技術。隨著產品和技術進一步發展和引進,將定期公布先進適用的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技術。
(三)加強鼓勵措施: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技術的應用納入我市建設管理程序,對于積極采用并取得明顯效果的項目,將在質量評優、勘察設計評優、綠色建筑認定、節能示范工程評定及申報上級科技節能獎勵、新型墻材示范項目獎勵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必須應用而不應用的項目,不得通過各類建設工程審查和驗收。
(四)加快發展本地技術和產業: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技術是新型的建筑節能技術,目前各地均處于起步階段,鼓勵和促進我市相關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搶占制高點,是節能產業升級提速,促進技術創新的重要戰略。各地要結合自身資源優勢、技術經濟條件、建筑結構特點等,抓住機遇,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合理確定最適合發展、最具應用前景的一體化主導技術。
三、強化過程監管,落實責任,確保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技術應用工程質量
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一體化技術產品生產、施工、檢測等環節的過程監管,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依據《省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技術產品認定條件》有關要求,對一體化技術產品進行專項認定,未獲得專項認定的不得作為一體化技術產品應用于民用建筑工程。設計單位和施工圖審查機構要依據一體化技術相關標準規范,增加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應用專項設計和審查,確保設計質量和水平;施工單位要制定專項施工技術方案,加強施工組織管理,避免出現質量通??;工程建設、施工、監理等單位要嚴格執行材料見證取樣制度,認真查驗專項認定證書及組成材料的品種、型號、型式檢驗報告等,確保入場施工的材料符合設計文件和一體化技術要求;工程質監機構要明確見證取樣范圍,加強施工現場監管,提高一體化技術應用效果和工程質量。
篇5
建筑作為人類日常生活必須的物質載體,每年消耗著大量的能源,在城市化程度高的國家,建筑能耗約占總能耗的30%~40%…。在目前能源Et益短缺的情況下,不斷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率就顯得十分必要。而在建筑節能中融入新能源發電技術,是實現新建筑技術與生態能源發展的重要途徑。新能源在建筑節能中的應用,較早表現在光伏建筑一體化設計方面。但建筑節能與光伏發電單一的結合形式,使系統所發出的電能質量及可靠性較差。風能、太陽能作為可利用的自然可再生能源,兩者在轉換過程中都受季節、地理和天氣氣候等多種因素制約。但是,兩者的變化趨勢基本相反,如果揚長避短、相互配合,則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特別是在遠離電網的地區,獨立供電系統成為必需的動力源。同時,在系統中配置必要的儲能設施,結合風能、太陽能的特點,構成風光儲發電系統,能改善系統輸出的電能質量,提高系統供電可靠性。風光儲技術與建筑節能有機結合能充分利用建筑物所在地區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符合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其優勢包括以下幾點:①有效減少占地費用,風電機組及光伏組件可在高層建筑上合理配置;②獨立的發配電系統的運行減少了線路傳輸損耗;③應用儲能技術使建筑供電系統成為完全不依賴于公用電網的獨立電源系統在中國的西北、美國明尼蘇達等地區風能資源豐富、Et照充足,特別適合風光儲技術的應用。
2基于風光儲發電技術的節能設計
風光儲發電技術的建筑節能系統主要由風力發電機組、光伏組件、儲能設備、換流控制器及交直流負載等部分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風機發出的交流電經整流器整流后,與光伏電池發出的直流電,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同時或單獨向蓄電池充電,經逆變器將直流電變換為交流電,通過交流配電系統輸送到用戶??刂破骺刂浦鴥蓚€系統最大程度地發揮各自的效能,同時又要保證不會對蓄電池過充電,穩定電壓,使系統在恒壓充電狀態下工作。基于風光儲發電技術的建筑節能系統設計主要包括光伏建筑一體化設計、風能建筑一體化設計、儲能建筑一體化設計及換流器設計。
2.1光伏建筑一體化設計
光伏建筑一體化是將太陽能發電(光伏)產品集成或結合到建筑上的技術,其不僅有護結構的功能,同時又能產生電能供建筑使用。光伏建筑一體化一般分為獨立安裝型和建材安裝型兩類。獨立安裝型是指普通太陽能電池板施工時通過特殊的裝配件把太陽電池板同周圍建筑結構體相連。建材安裝型則是指在生產時把太陽能電池片直接封裝在特殊建材內,或做成獨立建材的形式,如屋面瓦單元、幕墻單元、外墻單元等,外表面設計有防雨結構,施工時按模塊方式拼裝,集發電功能與建材功能一體,施工成本低。建材安裝型一般分為4種方式,分別為屋頂一體化、墻面一體化、建筑構件一體化及建筑立面LED一體化。圖1為美國某火車站光電屋面工程,其總面積7060.63m,光電板使用面積為4645.15m,發電峰值功率為250kW;圖2為中國某辦公樓光電幕墻,光伏電池板面積3228.8m,發電功率為161kW。圖1美國某火車站光電屋面圖2中國某辦公樓光電冪墻在光伏建筑一體化設計上應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1)在外觀上,兼顧太陽能的利用及建筑美觀,無論是在屋頂還是在立面墻上,應實現兩者協調與統一。
(2)在墻面的選擇上,首選南立面墻(向陽面)以期最大程度利用太陽能,其次可考慮選擇東南面墻或西南面墻。
(3)在屋頂角度的選擇上,考慮結構穩定性的基礎上,盡可能選擇與當地緯度一致。
(4)在結構上,要妥善解決光伏電池板的安裝問題,確保建筑物的承重、防水等功能不受影響,還要充分考慮光伏電池板抵抗強風、暴雨、冰雹等自然災害的能力。
2.2風能建筑一體化設計
風能與建筑一體化的結合分為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兩種形式。間接結合主要指風電機組融于建筑綠地、建筑物附近有較大的空地;直接結合一般指將風電機組直接集成到建筑物中。風能建筑一體化設計主要應考慮如下因素。
(1)分析建筑物所在地區風資源情況,了解風速、風功率密度及主風向等資料,以便確定風電機組布置。
(2)考慮建筑物和風電機組的協調布置,以達到風能的充分利用及建筑物美觀的完美結合。
(3)依據高層建筑風環境特點,風力機通常安裝在風阻較小的屋頂或風力被強化的洞口、夾縫等部位。
(4)建筑物屋頂風力大、環境干擾小,是安裝風力機的最佳位置。風力機應高出屋面一定距離,以避開檐口處的渦流區。建筑物中部開口處,風力被匯聚和強化,產生強勁的“穿堂風”,適宜安裝定向式風力機。由于風能的不穩定性和噪音等問題,很難大規模地應用于一體化設計。但在2007年6月竣工的巴林世貿中心,卻成功地將大型風輪機集成到建筑當中,設計師在建筑物的雙塔之間16、25層和35層處分別設置了1座重達75t的跨越橋梁,3個直徑達29m的水平軸風力發電機組被固定在這3座橋梁之上。每年可為大樓提供10%~15%的電力,即110萬一130萬kW•h,堪稱風能建筑一體化的典范之作(圖3)。圖3巴林世貿中心風能建筑一體化美國邁哈密COR環保大廈則是風能和太陽能與建筑結合的典型案例,見圖4。在這棟大樓上用最新的風力渦輪機、光電板和太陽能熱水器來提供大樓所需的一部分能源;建筑頂部四面墻上安裝多個固定式水平軸風力機;大樓外立面骨骼狀的殼體,不僅是大樓的支撐結構,而且它還有隔熱,遮陽的作用。
2.3儲能建筑一體化設計
儲能技術與建筑一體化的結合也可分為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兩種形式,直接結合主要是指在一體化建筑中使用儲能建筑材料,比如相變儲能材料。間接結合一般指在建筑供電系統中配置必要的儲能設備。電能的儲存形式可具體分為機械、電磁、電化學電池三大類型,而近年來電池儲能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鋰離子電池是高級電池中一種有廣泛應用潛力的電池。目前,深圳某公司已開發出基于磷酸鐵鋰電池儲能技術的200kW×4h柜式儲能電站和1MW×4h儲能示范站(目前實際投入運行的容量為330kW×4h),其應用方向定位于削峰填谷和新能源靈活接入。在風光儲建筑一體化設計中融于合適的儲能設備,既能改善電能質量,又能提高供電可靠性,還可以使建筑供電系統成為完全不依賴于公用電網的獨立電源系統。
2.4換流器設計
換流器是風光儲建筑節能系統的核心設備,應具備能量雙向傳遞功能。其基本功能主要包括:①將風電機組整流器、光伏電池組件及儲能電池輸出的直流電轉化為交流電;②在風電機組及光伏電池組件輸出的能量除了供給整個建筑的用電外還有盈余時,換流控制器將直接對儲能電池進行充電;③如果風光儲建筑節能系統與公共電網相連,在風電機組及光伏組件無法輸出能量而儲能電池能量不足時,換流器還可將公共電網的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以便對儲能電池進行充電。雙向換流器還需配置電池管理系統,該系統主要用于控制電池模塊,保證電池的安全可靠運行。電池管理系統除監視電池運行狀態外,還具有過壓、欠壓、溫度、漏電報警及保護功能,以及過流報警功能等。
2.5對風光儲建筑節能系統的探討
風光儲建筑一體化系統能有效減少建筑對常規能源的消耗,實現建筑節能,提高能源利用率;省去了風電機組和光伏組件的占地、基建等部分的費用;同時減少了遠距離電力輸送的損耗,降低了輸送成本及相應的建設成本;該系統中由于采用了儲能技術使其能基本滿足日常生活中建筑的用電需求。要實現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及儲能系統與建筑一體化的綜合設計,應綜合考慮如下因素。
(1)分析建筑物所在地區風能資源和太陽能資源情況,選擇合適的風電機組和太陽能電池,實現風能和太陽能利用效能最大化。
(2)對建筑物的所有用電需求進行統計分析,既要了解常規用電需求,又要清楚高可靠性保安電源需求,以便合理選擇風電機組容量、光伏組件容量、儲能電池容量。
(3)合理選擇風光儲容量配比,充分利用風光在時間及地域上的天然互補性以及儲能電池的能量可存儲性,改善整個系統的時間功率輸出曲線,抑制風光儲獨立發電系統接入對電網產生的不利影響。
(4)在建筑設計中,對風電機組、光伏組件、儲能電池、換流器等相關設備必須系統地考慮和合理組織安排,如蓄電池組需要在干燥的環境中使用,且應置放在防潮、通風的地方。
(5)風光儲建筑節能系統綜合一體化設計,從一開始就要求在建筑平面設計、剖面設計、結構選擇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融于新能源利用技術的理念,進一步確定建筑能量的獲取方式和建筑能量流線的概念,再結合經濟、造價以及其他生態因素的分析,最終得到多個生態因素最優化的綜合建筑設計方案。建筑節能與風光儲發電技術的結合是個新生事物,還缺乏設計理論和實踐經驗,但將風光儲發電技術應用于建筑節能中,其在新能源利用、環保節能方面的意義是不可置疑的。
為此,在選擇應用技術方案上,還要重視以下問題。
(1)就經濟性而言,考慮當前最先進的技術,風電成本最接近市電,光伏成本次之,儲能成本相對最高;但并不意味風光儲建筑節能系統的經濟效益都會很高。在風能資源和太陽能資源充足,系統設計合理的前提下,經濟效益明顯;反之,可能很低。
(2)風電機組產生的噪聲、震動、安全等及光伏組件光污染問題,可能對建筑物和居民生活構成威脅。因此,選擇低噪聲、低震動的風機及高透光率的光伏組件很有必要。
(3)風能太陽能及儲能設備的利用,對建筑設計提出了新的、復雜的技術和美學要求。為了避免其相互影響,發揮聯合優勢,應使建筑與風光儲建筑節能系統在功能、結構、設備、材料、外觀上融為一體。
篇6
(一)指導思想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海南省建設廳關于轉發建設部《民用建筑節能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導則》、《海南省建筑節能分部工程質量驗收工作程序》,充分發揮我市本地區資源優勢,發展節能建筑,保護環境,建設節約型社會,推動我市經濟可持續發展,建筑節能勢在必行,并積極有效的把建筑節能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全面鋪開。
(二)制定建筑節能質量監督方案
為了保證建筑節能工作順利實施,有序開展建筑節能工作,依據《民用建筑節能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導則》,《海南省建筑節能分部工程質量驗收工作程序》,《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我站特制定了《建筑節能工程質量監督方案》,下發到每一個建筑工地,并組織各參建主體進行建筑節能監督工作交底。
要求各參建主體嚴格執行監督方案,認真實施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加強對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執行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的監督,加強做好建筑節能工程質量分部驗收和竣工驗收的監督,并實行建筑節能備案制度,有效的促進了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貫徹實施。
(三)認真抓好建筑節能示范工程
年1月,我市相關部門認真執行了《關于推廣應用太陽熱水系統與建筑一體化技術的通知》,并積極有效的把節能建筑工作展開來。我站重點抓“匯豐國際”小區為建筑節能示范工程,小區通過隔熱、遮陽、通風和利用太陽能等全方位實施建筑節能措施,取得了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這個試點工作的開展和示范項目的建設,對推動全市建筑節能工作起了明顯作用。
(四)存在問題
我市的建筑節能工作開展較為滯后,節能建筑目前大約只占20%。年7月,海南省建設廳來三亞對節能建筑進行檢查,發現我市推廣建筑節能工作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一些建筑設計單位沒有按照節能標準來設計,在設計中對標準規范掌握得不夠準確,造成建筑給排水、電器、暖通、建筑結構沒有達到節能的要求;
二是圖紙審查把關不細,有節能設計遺留問題;
三是在施工過程中,現場監理監督管理不力,造成一些開發商、施工單位沒嚴格按審查過的圖紙施工。隨著對建筑設計和圖紙審查的逐步規范,因此,問題最多的是在施工階段。
隨著新型墻體材料推廣及應用,市場上不斷地出現了眾多的品種墻體材料,例如:灰砂磚、水泥磚等,然而有些墻體材料并未到達節能建筑標準的要求,在年年的建筑節能檢查中,發現我市在建的建筑物外墻很多工程都在使用灰砂磚而不使用加氣混凝土砌塊。
(五)今后的工作意見
1.繼續加大宣傳力度。要通過媒體、網絡等方式大力宣傳,引導社會接受建筑節能的正確觀念。繼續加大培訓力度,針對規劃、設計、施工、監理、驗收的各個環節,培訓相關的節能技術和規范。
2.完善建筑節能施工圖審查制度,建立建筑節能施工監理、竣工驗收備案制度。沒有后邊的施工監理和竣工驗收,前面的設計圖紙就不能保證落到實處,建筑節能設計也失去意義。
3.推動太陽能在建設領域的應用。要求公共建筑如學校、醫院、酒店、工廠集體宿舍等和12層以下居住建筑強制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探索太陽能熱水器在高層建筑中應用的各種可能形式(包括墻體側面懸掛太陽能集熱板等形式),加強太陽能熱水器與高層建筑一體化的研究。在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使用太陽能光電照明技術,如使用太陽能路燈、太陽能樓梯燈、太陽能草坪燈、太陽能庭院燈、太陽能廣告燈箱及城市景觀照明用燈等。
篇7
關鍵詞:可再生 能源 建筑 節能
中圖分類號:TE08文獻標識碼: A
隨著我國建筑節能的發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應用也將愈來愈廣泛。這一應用極大豐富了建筑節能的形式,降低了建筑能耗,從而可極大推動建筑節能的發展。同時也會為能源結構多樣化,應對全球氣候環境問題和實現可持續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研究將成為建筑界永恒的課題,把可再生能源技術應用于工程是我國建筑節能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改善我國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經濟全面協調發展的必由之路。
1引言
我國建筑節能始于20世紀80年代,節能政策由單一技術政策轉為政策體系的構建,由強化規制約束向激發鼓勵導向性政策發展,逐漸向節能政策與環境間互動開放性轉變。然而由于我國建筑節能基礎薄弱,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政策落實不到位,設計標準實行率較低等原因我國建筑節能發展水平遠低于發達國家。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引擎,社會進步的動力,而如今能源需求不斷增長,化石燃料幾近枯竭。可再生能源以其分布廣,儲量大,環保清潔等優點,得到了極大的關注并得以應用。
2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節能中利用形式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在建筑中主要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能源直接與間接或被動與主動地為建筑物提供熱水、采暖、空調、動力等一系列功能,以滿足人們生活生產需要。其應用形式多種多樣,本文主要圍繞以下幾種形式進行研究。
2.1太陽能采暖技術
太陽能采暖分為主動式采暖和被動式采暖。被動式采暖通過建筑物朝向和周圍環境的合理分布、立面處理以及建筑材料與結構的恰當選擇,使建筑物合理汲取存儲熱能,解決采暖問題,同時減少常規能源的使用達到建筑節能目的。其形式有太陽房、太陽能溫室、太陽干燥等。其共有特點是控制陽光和空氣合理地進入建筑物并儲存、分配熱量。系統所需設備簡單,投資低,適用于中小型住宅建筑。不足之處是太陽能利用率低,室內溫度波動大,舒適性差,夜晚或連續陰天時無法維持室內溫度。主動式采暖需要借助機械設備實現太陽能采暖,其采暖系統一般主要包括太陽能集熱器、儲熱水箱、風機、管道、水泵、換熱器及控制系統等部件。系統多采用水作熱媒進行采暖,往往采取太陽能地板輻射采暖方式。太陽能采暖系統的主要障礙并不在于技術本身,而在于投資費用過高,春、夏、秋季熱水過剩等問題,可以通過季節蓄能技術與地源熱泵、生物質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互為補充來實現全年的綜合利用。
2.2太陽能制冷技術
太陽能制冷主要包括太陽能光伏系統驅動的蒸氣壓縮制冷、太陽能吸收式制冷、太陽能蒸汽噴射式制冷、太陽能固體吸附式制冷、太陽能干燥冷卻系統等?;诮洕?、可靠性及實用性等因素的考慮,太陽能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技術研究和應用相對較多,發展也較為成熟,目前國內已有廠家實現了產品化。在太陽能溴化鋰吸收式制冷系統中,太陽能集熱器對于技術的發展有較大限制。平板集熱器在超過90℃的高溫下效率過低,真空管集熱器與聚焦集熱器在國際上成本普遍較高,因此太陽能驅動的溴化鋰吸收式制冷系統,目前應用較多的是單效溴化鋰吸收式制冷系統。北京太陽能研究所曾成功地在山東乳山完成了一個太陽空調示范項目,集熱器面積為540m2,由2160根熱管型真空管組成的高效集熱器陣列,可提供88℃的高溫熱水,集熱器在88℃的高溫下集熱效率可保持在40%。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采用大連三洋單效機組,太實現了100kW 空調制冷或采暖量,可供給1000m2 面積空調,每日可供生活熱水32t。
2.3光伏建筑一體化
(BIPV)技術作為太陽能發電的一種新理念的光伏建筑一體化,就是將太陽能光伏發電方陣安裝在建筑的維護結構外表面來提供電力,屬于分布式發電的一種。BIPV系統一般由光伏陣列、墻面(屋頂)和冷卻空氣流道、支架等組成,與建筑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具有建筑、節能、技術、經濟和環保相結合的優勢,可以有效利用圍護結構表面,減少土地資源的占用;有效降低圍護結構溫升,改善室內環境;無污染,無噪音,可有效降低建筑物對一次能源的依賴,同時可減輕公共電網的壓力。例如:上海世博園區作為亞洲最大的光伏建筑一體化工程,是“綠色世博”、“生態世博”理念的直接展現者。園區中國館、主題館、世博中心和未來館四座標志性建筑上大規模應用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技術,太陽能電池板總裝機容量4.6MW,年均發電達406萬kW?h,減排CO2總量逾3400t,大大緩解電網壓力的同時實現了良好的環境效益,使發電與建筑完美地融為一體。截止到2011年,我國光電建筑已建成的裝機容量為535.6MW,在建筑中的應用尚處于示范與探索階段。從發展趨勢來看,今后光伏建筑技術的重點將以開發高效率、低成本新型光伏電池為主,在應用上將以并網屋頂系統和大型并網系統為主攻方向。
2.4地源熱泵技術
地源熱泵作為一種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暖通空調新技術,是建筑節能領域的高效節能技術之一。地源熱泵技術是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溫相對穩定的特性,通過電能輔助,在冬天把低位熱源中的熱量轉移到需要供熱的地方,在夏天還可以將室內的余熱轉移到低位熱源中,達到制冷降溫的目的。地源熱泵系統可分為3種:以利用土壤作為冷熱源的土壤源熱泵;以利用地下水為冷熱源的地下水熱泵系統;以利用地表水為冷熱源的地表水熱泵系統。地源熱泵系統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室外地溫能地下換熱系統、水環管路與水源熱泵機組和室內采暖空調末端系統。具有能量消耗低,運行靈活,經久耐用,全年滿足溫度要求等優點。
3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節能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成本過高是可再生能源技術在建筑節能中應用的首要問題。目前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在建筑中使用時,由于造價過高,不能產生規模效應,所產生的電能效益與其系統造價嚴重脫節,投資回收極其困難;太陽能光伏電池制造成本雖逐年下降,但仍處于較高的水平,相應的發電成本與常規能源尚不具備可比性。太陽能采暖技術現仍處于試點階段,同地源熱泵都存在系統復雜,設備眾多,初投資巨大且回收期較長的缺點,使其擴大推廣的阻力增加。(2)可再生能源的自身特性對其利用影響較大。就太陽能而言,輻射能量密度較低,需要較大的采光面積,而且太陽能具有不穩定性和間接性,隨季節、氣候、晝夜變化而變化,這與建筑太陽能可利用面積有限,所需能源的持續性產生矛盾,為太陽能利用增加了難度。在對地熱能利用過程中,由于地下巖土層導熱系數很小,熱容量極大,熱擴散能力極差,因此從地下取熱需要大量的埋管,初投資偏大、需用大面積土地;同時對冬夏負荷不平衡的情況下,會造成地下能量積聚,歷年累積的負荷總量隨時間增加而累加,可能導致大地失去自然調節能力,致使地源熱泵運行困難,造成夏季所需水源溫度過高,系統難以運行等問題。
(3)技術問題。目前在建筑光電利用過程中光電轉化率較低,用于商業生產的太陽電池板效率只有13%~15%,發電裝置產生的電能與建筑系統自然對接技術有待提高。而對于地源熱泵來說,對當地地質及氣候條件依賴性強,運行過程中泵體及管道極易結垢、堵塞、腐蝕,大大地降低換熱器的傳熱性能,使得系統效率下降,無法實現持續穩定的能量利用。且地源熱泵受到自身系統深埋地下(水下)的特點的影響,無法回避設備維護維修極其不便的缺點。對于水源熱泵,實際工程中回灌堵塞問題沒有根本解決,存在地下水直接由地表排放的情況,這將加重地面沉降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目前國內缺少對地源熱泵系統性能專門的評價標準對行業約束形成有效約束,技術在推廣方面存在盲目性。此外,新能源利用裝置的最長設計壽命只有20年,在此期間,因為工作環境的變化等會對設備產生一定的影響,最終導致使用壽命減少,無法實現整個建筑生命周期的全過程、最大化節能利用。
4總結與建議
作為建筑節能中的重要技術措施,可再生能源在利用時,也應注意以下3個方面。(1)因地制宜就地利用??稍偕茉丛趹脮r,應充分考慮當地的能源狀況和氣候條件,有選擇、有側重地利用可再生能源,盡量做到就地利用。(2)多種可再生能源相結合。將分項技術整合,發揮各可再生能源的優勢,彌補單一形式效率較低的缺陷,以期獲得更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3)新技術研發。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技術研發資金投入,優化系統模式,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1]成志明.我國建筑節能現狀及節能措施[J].山西建筑,2011,37(23):189~190.
[2]李繼業.建筑節能工程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3]住房城鄉建設部.[2011]61號文件,關于進一步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通知[R].北京:住房城鄉建設部,2011.
篇8
【關鍵詞】樹立 創新意識 提高 創新能力 培養 創新型接班人
Acquires the innovative ideology, enhances innovation ability to train the innovation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successor
Li Zerong
【Abstract】The party 17 big enhanc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the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country takes the developmental strategy the core duty, is clear about the request to insist that takes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independent innovation path, implements the modernization the enhancement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each aspect, guarantees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affluent society superb target smooth realiza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set up the innovative ideology, the enhancement innovation ability plan to implement and realize to the educational work.
【Keywords】Sets upThe innovative ideologyEnhancementInnovation abilityRaiseInnovation successor
黨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發展戰略的核心任務,明確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以確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為此,我們應把樹立創新意識、增強創新能力的方略貫徹落實到教育工作中來。
1.樹立創新意識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在中國進一步實現教育公平,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取得重大成果之期,不少地方仍然存在教育教學呆滯刻板,知識傳授粘貼復制,育人方法生搬硬套等等與素質教育要求相背離的問題。教育的條條框框,陳規陋習不同程度地禁錮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較大范圍地約束著人們的言論行為。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有形無形地捆綁著人們的手腳,鞭苔著被動的從教者和受教者。特別是在應試教育體制下,一味追逐考試高分,追求高升學率的群體和部門,人們情愿不情愿地、程度不同地失去自我,表現出依樣畫葫蘆、墨守成規、機械死板,創新意識受到嚴重的約束和扼制。
學校里師生們日復一日地教、讀、背、寫,象陀螺一樣從早到晚不住地旋轉,象鐘擺一樣不停地搖動。名目繁多的考試如爐火燒灼著學子的創新夢想,頻頻的測驗沖撞著孩子的遠大理想。抑郁著、彷徨著、矛盾著的人們為爭名次被無序、無情的競爭撲打著心靈中閃閃爍爍的光亮,曾經有過的良好憧憬、美妙夢想變得隱隱約約、時隱時現,些許創新的沖動和欲望變得游離不定、渺渺茫茫。為此,我們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創新,延滯、阻礙著教育事業發展的現象不能麻木和容忍,應積極樹立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2.樹立創新意識,夯實創新基礎
樹立創新意識,首先要明白意識指什么?意識是人的頭腦對于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思維是一種心智技能活動,是內在的隱形活動,它借助外在的動作技能,顯性活動作基礎。古往今來,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變革,都以思想的不斷解放和觀念的不斷創新為先導,因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就是要啟迪智慧,創造差異,要根據創造性人才成長和發展的規律,用創新的人才觀念,以現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強化創新意識的培養,使創新展現出光彩。
創新意識是具有創造性的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究的心理傾向,一個人沒有創新意識就不可能產生創新思維,也不能掌握創新方法、提高創新能力、獲得創造成果,更不能承擔起創新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重任。梁啟超先生講:“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比缃袷侵R經濟時代,這個時代需要太多太多的人才,尤其需要優秀創新人才。今后,人才的競爭會更加激烈,青少年要挑起富民強國大任,必須從小樹立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接班人作好準備、夯實基礎。
3.樹立創新意識,推行創新教育
打造創新型國家需要推行創新教育,我們應將創新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好、抓落實。
3.1推行創新教育,要求教育者的意識要新。創新教育是一種發現問題,善于把握機遇的敏銳性,是積極改變環境,創設條件以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推行創新教育,要求教育者的意識要新??倳浿v:“希望廣大教師勇于創新,奮發進取,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教育者實施對孩子的教育引導,要以人為本,切合實際,理清思路。正所謂:思路決定出路,目標決定方向。只有教育者思想新、觀念新、才能視角新,才能在新的高度上產生出新思路、新看法、新辦法,才能用新智慧來創造支撐、充實引領,才會敏銳地發現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和創新思維,做到有意識地開發它、全身心地保護它、千方百計地豐富它。
我們要當好青少年的導師,做他們學習的標桿,生活的榜樣,成為活動的組織者,創新的指導者,實踐的參與者,個性發展的服務者、學習目標的啟發者,奮斗前進的引領者。要以一種民主寬容的心,善待孩子們的本性,尊重孩子們的自主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激勵他們勇于表現出與眾不同,有獨特個性,有發明創新,使創新教育順利向前推進。
3.2推行創新教育,需要營造民主活躍的環境,提供寬松的條件。推行創新教育要營造民主活躍的良好環境,提供寬松條件,培育適宜土壤,積極為孩子們打開創新思維的大門。
在探索創新的過程中,孩子們需要自由思考、獨立探究的環境條件和時空。我們在推行創新教育的過程中要努力為孩子們構建發展空間,積極為孩子們提供和創設能夠表達自己愿望及思想的場所和氛圍,提供積極和諧的情感保障和安全感,給孩子們自由的活動空間,充分的思考空間,使孩子們長久保持愉悅的心境,保持主動活躍的能動狀態,無拘無束大膽地觀察、想象天上、地下、人物、動物等事物的相同與差異。要適時設置并提出一些內涵豐富、具有挑戰性、有創新價值的問題,啟發學生大膽想象、勇于探索,鼓勵孩子們帶著好奇心學、帶著問題學、帶著樂趣學,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想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保證孩子們在最佳的心理狀態和安全愉悅的心境下,積極投入到探究創新的學習之中,在思疑、質疑中探尋真理。
朱熹說:“思起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睂W貴有疑,疑是思之源,是探求新知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動力。人們在質疑和思疑中蘊含著創新的過程,對于事物,前人的認識是后人認識的基礎,后人新的認識常常是補充式、增加式、突破式的。我們要千方百計調動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孩子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讓他們學會思疑質疑,不斷發現探索、實踐創新,靈活運用聯想,回歸推理等一系列思維方式,提高廣泛性,增強靈敏性,挖掘深刻性,自主地尋找出求解的方法和答案,在滿足興趣、發揮潛能的基礎上提高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孩子們親身體驗到了創新的快樂,成功的快樂,自我實現的快樂,就能萌發出到更多更寬廣的領域去發現、去創新的欲望和沖動,他們的創新思維才能多向性發展和可持續創新發展。
3.3推行創新教育,要講究教育藝術。我們推行創新教育,應大力強調素質教育,講究教育藝術。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蓖菩袆撔陆逃?提高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必須以人為本,要根據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制訂適合其發展的教育方案,采取恰當的育人方法和手段,培養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調動學習積極性和敢于創新的激情,使孩子們的智慧潛能得到開發,碰撞出火花,產生出奇思妙想,形成創造性思維意識。
有人說:“天才的發明家就是在人們熟視無睹的東西中發現與眾不同的價值,在人們習以為常和不屑一顧的細微處觸發靈感、產生夢想?!蔽覀円皶r發現并保護青少年創新意識的火花和創新的銳氣,珍惜孩子每一次激情的沖動,這種沖動和靈感便是創新和創造的勇氣,它體現了生命的意義,而生命的意義就在于創新。
3.4推行創新教育,積極促進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茖W的思維是創新思維的基礎??倳浿v:“要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努力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焙⒆觽兯季S和能力的增長,是自己主動在思考和解決問題中不斷滋長發展起來的,正是孩子們無數的奇思妙想,才能促進和萌發創新念頭,實現大膽創新。由于青少年受年齡限制,思維方式尚未固定,他們認知水平有限,沒有生活經驗,充滿豐富的想象力,不受框框限制,不受條條束縛,具有不同的思維特點。有時成人們覺得毫無意義,毫無道理的事情他們卻偏要親自嘗試不愿輕信,產生出許多疑慮,對事物往往產生與成人不同的認識、理解和分析,從而形成鮮明的個性化色彩。
所以,要培養和激發孩子們解決困難的主動性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學會用正確的態度,頑強的意志,寬廣的胸懷看待困難、戰勝困難。不能用成人的思維方式來要求和強迫孩子,避免扼殺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比如:在學校教學科目增多、要求更高的情況下,孩子們承受的心理、生理壓力相對增大,往往會根據自己的好奇心和愛好,選擇偏重于某些學科,對喜歡的學科能認真盡力,不喜歡的則可能怠慢。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技能、解題能力的同時,不能忽視孩子的個體差異,應尊重和保護孩子的愛好、特點和天賦,注重孩子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其它綜合能力的培養,最大限度地促進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4.努力培養創新興趣,大力提高創新能力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囵B創新興趣能激發創新欲望、樹立創新意識對提高創新能力十分重要,具有創新能力才能促進創新發展。創新能力是發散思維能力、直覺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辯證思維能力五項基本能力的綜合體現,它從低級向高級逐漸地發展。其中,發散思維是創新的核心,也是創新最顯著的特點,發散思維也稱求異功能,指人們解決問題的思路朝各種可能的方向發展擴散,使思考不拘泥于一個途徑,一種方法,而是從各種可能設想出發,求得各種合乎條件的答案。
孩子們的發散思維和可塑性相當強,在完成學習任務后應以活動的全面主動開展為中心,積極提供載體搭建平臺,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新實踐活動,滿足孩子們求知欲望,以保護其天性,張揚其個性,產生出創新的不竭動力。要注重將獨立思考、獨立鉆研與交流切磋、爭論辯答相結合,把孩子們對事物的好奇心轉變為興趣,把興趣轉變為探究的沖動,把沖動轉變為熱情,把熱情轉變為意識,把意識轉變為執著追求。讓創新意識的火花和創新的銳氣得到保護、持續閃亮,實現孩子們終身創新夢想。
青少年的創新興趣和創新能力是需要培養的。創新興趣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重視操作實踐,操作實踐能很好地鍛煉、提高孩子動手動腦能力,可擴大內涵,延伸外延,有利于調動孩子的多種感觀和多種心理因素;能激勵主體意識、調動學習熱情、激發創新動力、培養創新精神、活躍創造思維和形象思維。只有孩子們的個性認知和原始表達得到了尊重,創新興趣和創新能力才能得到發展;只有創新天賦被早日發現,創新潛力才能被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賦無法改變,但可以通過激發和調動其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獨特的認知和原始的體驗源于生活、立足現實,使創新思維放射性展開,迅速覆蓋到事間萬物的每個角度,眾多領域。如此,孩子們就能盡情地放飛想象思維的翅膀,在宇宙中自由的飛翔,在科學的海洋里盡情的翱游,在創新的世界里煥發光彩。
操作實踐是最好的顯性活動,只有讓孩子們自己親身經歷新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不被動默默接收,孩子的知識和能力才會增強鞏固。只有孩子們掌握運用了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細心觀察、仔細思考、認真研究的學習方法,就能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找出規律。只要善于觀察,勤學多思,堅持不懈努力實踐、不厭其煩交流展示,就能更加耳聰目明,創新能力就能有很大提高。
5.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提高需要家庭教育緊密配合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日新月異,新事物層出不窮,各國教育突飛猛進,令人眼花繚亂。在世界大形勢下中國教育呈現出三個階段性的鮮明特征:一是從發展形勢看,我國已經成為人力資源大國,正在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二是讓孩子們有學上的問題已經初步解決,要求上好學,接受優質創新教育的問題已成為突出矛盾;三是各級各類教育都已進入到提高質量加速發展的新階段??梢钥吹?我國教育面臨的壓力與競爭更加激烈,中國教育被推向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起點。
我國教育法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監護人受教育提供必要的條件。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配合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對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監護人進行教育?!边M一步明確了學校和家庭所具有的教育責任和義務。
家校共教共育是較為科學成功的教育方式。古往今來,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的配合和補充,從三娘教子、岳母刺字、愛因斯坦、比爾蓋茨等成功事例中可以看到:學校與家庭教育各自具有特點和優勢,教育不只是學校單方面的教育。因為學校教育在時間、空間、方式手段上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有限性。學校擇重于傳道、授業、解惑,相對家庭教育而言要集中統一、規范嚴格,約束力較強,集體傳授說教的份量較家庭教育更重一些;而家庭教育在時間、空間、方法手段上則更具靈活性、松散性、多樣性。家庭中家長的思想意識、言論行動,每時每事都潛移默化、直接間接,有形無形地影響著孩子,血源親情使家庭教育環境和教育氛圍相比學校更平和自由、分散靈活、變化更大,其可變性和自由性是學校教育達不到的。所以,在創新教育中必須充分認識學校與家庭教育二者相結合的重要性,使育人的出發點和目標達成一致,相互配合、互為補充,形成教育的最大合力。
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可塑之人,可造之才。一般來講成功的孩子都是在和諧美麗事物的包圍中長大的,但美的感知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環境、家庭和社會教育培養出來的。由于人的能力意識的產生是一個逐漸形成,不斷發展的漸進過程,有可能在一個階段有的能力處于隱形期,看不出有什么變化和結果。但要相信:沒有一次次量的積累就沒有質的變化,我們不妨常常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甜美的微笑面對孩子,不要吝惜適時贊賞他們的不同尋常,甚至是異想天開,多給孩子們一些鼓勵和希望,孩子們的創造力就會噴涌而出。
篇9
一是繼續加強建筑節能體制機制建設。落實《節約能源法》確定的基本法律制度。繼續完善建筑節能標準體系。研究完善建筑節能經濟政策。積極培育建筑節能服務體系。
二是落實新建建筑節能管理相關措施。強化施工階段節能標準執行的監管力度,著力抓好《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貫徹落實。實行建筑能效測評標識制度,建設部將在配套的管理和技術政策方面提出新的措施,并于近期印發執行,對新建建筑節能工作將有重大影響。
三是穩步推進北方地區供熱體制改革,繼續推動采暖費補貼“暗補”變“明補”改革。加快研究制定與供熱體制改革相關的計價、收費等配套政策。督促各地落實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1.5億平方米的工作任務。
四是加強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建設及運行節能管理。督促第一批24個示范省份完成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效公示任務。研究制定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額標準。開展節約型高等學校和節約型賓館建設工作。
五是推進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規?;瘧?。加強已啟動的212個示范項目的管理,繼續擴大示范規模。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技術標準。研究利用太陽能、沼氣、秸稈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解決農村地區用能問題。
六是依法加強建筑節能的監督管理。完善和嚴格執行現有的節能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落實建筑節能目標責任制,加強考核評價。
仇保興表示,建筑節能的市場規模非常大,目前有1.5萬億元的市場規模,這個市場規模還會增長。
篇10
一、推進墻材改造和推行建筑節能的總體要要求工作目的
(一)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節約型社會為主旨,堅持裁減粘土磚與發展優質新墻材相結合,堅持墻材改造與建筑節能相結合,堅持依法監管與政策鼓勵相結合,充分發揚縣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的效果,分步施行,具體推進我縣墻材改造與建筑節能事業向縱深發展。
(二)工作目的:
1、具體制止實心粘土磚、限制空心粘土磚的生產和運用,大力發展優質非粘土新型墻體材料。自2012年3月22日起,在縣城、建制鎮規劃區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的一切建設工程制止運用粘土成品,采用頁巖等非粘土燒結多孔磚、非粘土燒結空心磚和混凝土多孔磚等新型墻材。新建寓居建筑、公共建筑以及縣政府財務投資的其它生產性項目建筑,嚴厲依照經由建筑節能圖紙審查的設計要要求規范建設,到達建筑節能65%的規范。
2、落實國家鼓舞新型墻體材料發展和按捺實心粘土磚生產的稅收政策,完善工作辦法,以點帶面,輻射帶動,鼓舞、扶持有前提的磚瓦企業經過技能革新及新上生產線,規劃化生產新型墻體材料,鼓舞建設單位收購優質的新型墻體材料,指導房地產開發商自覺建造節能建筑,為推行新型墻體材料發明有利前提。
二、加大新型墻體材料推行使用,具體推行節能建筑
(一)將制止運用實心粘土磚、限制運用粘土成品、使用新型墻體材料、執行建筑節能設計規范等規則列入建筑設計、施工圖審查、建設施工治理、完工驗收等環節監督檢查。新建寓居建筑、公共建筑以及其他縣政府財務投資的生產性項目建筑,均要采用新型墻體材料,并到達建筑節能規范要求。農民自建房屋,倡導運用新型墻體材料。增強對進入建設工地墻體材料的治理,增強對建筑市場的監督檢查力度。指導建設單位普遍運用各類新型墻體材料,有步調地開展現有公共建筑的節能革新。
(二)推行使用夾心墻保溫節能辦法(內墻240,外墻120,中心為保溫層),有用的防止保溫層火警,添加保溫層經久年限。
(三)多層及小高層建筑推行使用CL構造系統。CL建筑構造系統是一種有復合式剪力墻、現澆樓板構成的集抗震與保溫功能為一體的新型構造系統。具有抗震功能好,擴展運用面積,節能功能達標,外墻保溫與建筑同壽命、免維護等特點,徹底處理了墻體和保溫層開裂、零落、掉火等后顧之憂。
(四)高層建筑外保溫推行外墻外保溫裝飾一體化系統。保溫裝飾一體化是既能用于冬天保溫或夏日隔熱,又能普遍用于建筑墻體外表防水、裝飾的新型墻體材料,多功能一體化,一次施工即可處理保溫裝飾兩項功能要求,綜組成本低;質輕抗震、防火阻燃、保溫節能、隔音隔熱、抗裂防水、節能率高達70%。制品裝置、工序簡化、干法功課、裝置簡捷、工期縮短、質量易于節制。
三、增強組織指導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法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