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3-05-29 15:09: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理教育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心理教育教學設計

篇1

一、研究新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最基本的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地理課程標準體現了國家對不同學段的學生在地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闡述了地理課程的結構體系和地理教學的指導思想,規定了地理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要求和必須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設計了相應的學習活動,提出了教學、評價和課程資源開發的具體建議,它對我們全面了解高中地理教學的要求,明確章節教學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把握教材

新課程改革促使我們改變傳統的地理教材觀,由單一教材向多元教材轉化,由被動依賴教材向主動構建教材轉化。地理教材是一個復雜的知識系統,由課文、圖像、閱讀、活動和作業等多個部分組成,它們體現著深層次的課程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多種版本的教材為我們的學習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在新課程理念下,課程標準是教學的準繩,教材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途徑和手段,“運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是新課程地理教材使用的基本原則。因此,分析和處理教材對地理課堂教學設計顯得極其重要。分析和研究教材要遵循從“整體一部分一整體”的思路,既在概要領略教材全貌后,再將教材層層分解,最后全面掌握教材的內容。

三、了解學生

學生不僅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也是教學活動中的核心。因為,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任務的完成,主要依賴于教師對學生學習需要和學習水平的掌握程度。所以,在分析和研究教材的同時,也要了解和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水平,從而更好地為地理課堂教學設計提供背景和依據。要了解和分析學生,就要了解和分析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把握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生理心理特點,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調整、補充和刪減教材。

四、設計課堂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是教學設計的核心,它主要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媒體等教學基本要素及其之間的關系進行規劃和設計,為教學實施提供具體的設計方案。在地理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學過程要在教學進程的編排和教學環節的組織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以獲得地理基礎知識和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形成科學的地理觀念,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進程的編排上,要由傳統的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這種單向、封閉的教學形態,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多維、開放的教學形態轉變。

五、制定課堂教學策略

地理課堂教學策略是指在一定教學觀的指導下,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地理教學,根據特定的地理教學內容,而采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動方式、步驟、手段和技術的總和。構建地理課堂教學策略追求的目標:改變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地理信息的能力、發現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觀念。

六、選擇課堂教學媒體

教學媒體是傳播和再現教學信息的工具,直接溝通教與學兩個方面。教學媒體的選擇應該遵循實用、有效的原則,要從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兩方面加以考慮。教學媒體應有助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促進三維目標的達成。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在地理課程中已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優勢。通過多媒體,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形象、生動的地理圖畫和影像,使地理事物呈現出更強的視覺效果。

篇2

在介紹設計心理學和交互設計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交互設計要注重用戶需求,不能僅滿足于可用性的設計要求,還要滿足用戶的心理需求,提出實現設計心理學交互設計的原則和方法。

引言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以人為本”的交互設計概念逐漸步入大眾的視野,交互設計是從“可用性”和“用戶體驗”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關注的是以人為本的用戶需求,但是,在設計過程中沒有具體的設計原則去評價怎樣才能滿足用戶需求,設計心理學的出現為交互設計的理論體系提供了一個方向

一、設計心理學與交互設計

1.認知心理學

交互設計中的交互,即輸入和輸出。所以交互設計其實就是對輸入方式(一般指人)和輸出方式(一般是機器)的一種設計。例如:用戶通過“觸摸”的方式來操作手機就是一種輸入方式,然后手機在屏幕上根據用戶的操作提供相對應的界面反饋就是輸出方式。怎么樣才能夠使人與機器的溝通更為自然就要從人的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人是怎樣操作和思考的。人的感知流程用認知心理學理論理解就是將人比喻成機器,人像機器一樣:外部信息傳遞給感受器,感受器感知后傳遞給加工器,加工器將得到的信息與記憶對比,最后將對比后的信息傳遞給效應器,效應器在反饋出外部信息。感受器就是人的感覺器官,例如:視覺、聽覺、觸覺等。對于感受器特點的研究有利于理解人死怎樣接受外部信息的,這樣才能設計出合適的方式讓人輕松的獲取信息。

2.格式塔心理

學格式塔心理學主要包括3個原則:相似原則、接近原則和完形原則。相似原則。相等或相似的元素形成整體或群體。從中我們可以知道,人們通常把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組合在一起。接近原則。緊密靠在一起的元素形成整體或群體。閉合原則。我們傾向于將圖形中的缺失部分“填滿”。

3.心流狀態

心流是人們全身心投入某事的一種心理狀態。人們處于這種情景下,通常是不希望被打擾的,心流狀態會產生極高的興奮感和充實感。如何讓用戶進入心流狀態?首先。要明確且可實現的目標。要讓用戶始終明確的知道他的目標,并且這個目標是可以被實現的。其次。流暢的任務。保持流暢的任務一直到任務被完成為止。再次。持續性的反饋。時刻告訴用戶當前的狀態,所處的為止以及操作的效果。最后??煽刂频牟僮?。盡管用戶全心全意的沉浸在任務之中,但是仍然希望可以在需要的時候控制自己的行為,例如:可撤銷、放錯等。

二、設計心理學交互設計原則

1.一致原則。一致原則是指在界面的設計過程中,設計風格或者表現形式應該保持不變,保持內在的一致性有利于用戶的認知,避免增加用戶的學習工程。

2.優先原則。優先原則就是在界面的設計中,盡可能的使用圖形來傳達信息,發揮出圖形的優勢,進而使用戶與產品之間形成更好的交互,相對于純文字的材料,圖片更易被用戶所理解,近而減少了用戶的認知負荷。

3.反饋原則。及時有限的反饋就是要求機器對于用戶的每一步操作,都予以及時且有效的信息反饋,讓用戶明確的知道自己操作的結果。因此,提供及時且明確的反饋信息能讓用戶準確的獲取行為的結果信息,自動建立起與外界變化之間的因果關系,減少用戶的認知負荷。

4.流程原則。流暢性是指個體對事物進行認知加過程中所感受到的難易程度。單獨個體對整體事物的認知加工流暢性越高,產生的積極情感反應越強。保證用戶知覺的流暢性可以讓用戶擁有更好的用戶體驗。

三、設計心理學交互設計特點

1.易感知。感覺就是用戶獲得外部信息的方式,外部信息的刺激使用戶產生了感覺,近而促使我們產生知覺,感知是認知的基礎。外界的各種刺激對應的感知限度是不同的,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在進行頁面設計時,如果按照不同的感覺器官所對應的刺激程度和方式來傳達信息,可以使得界面更符合用戶的感知習慣,使用戶更直觀的感受界面的合理性,方便用戶的感知。

2.喚醒記憶。記憶是一個人對曾經活動、感受、經驗的一種印象的積累,主要是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兩種。用戶在與機器進行交互的過程中,產生的短時記憶占很大一部分,記憶會隨著界面的變化而變化,很快衰退,或者受到干擾而遺忘,所以要保持界面的一致性,而且還要幫助用戶提取長期記憶,使用符合用戶長期記憶的設計元素,用戶可以憑借生活經驗和本能反應就可以完成操作,減輕用戶學習成本以及認知負擔。

3.情緒。人類是富有感情的物種,喜怒哀樂的情緒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情緒更是人類心理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產品就需要滿足用戶的各種各樣的情感化需求,讓富有感情的人與冰冷的機器進行溝通交流,就是交互設計研究的方向用愉悅的體驗消減用戶操作過程中的負面情緒。同時,還要保證產品的“易用性”,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效果以及對于技術的依賴。

四、結論

篇3

關鍵詞 新課標 羽毛球 體育教學 羽毛球技術

中圖分類號:G84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2)05-000-02

一、前言

20世紀初,現代羽毛球從歐美國家傳入我國的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當時主要是一些外國傳教士、商人、軍人等在華期間,為了自己強身和娛樂的目的而開展的一種小范圍的內部活動,后來這項運動逐漸在少數城市和學校中流傳開來。因其好學有趣,羽毛球自進入學校以來就受到學生的喜愛,但是因為羽毛球的教學及技術學習提高過程中比較枯燥,場地設施的不足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動機不足,效果不夠理想,造成打羽毛球的學生很多,但是都僅僅處于玩的狀態,技術動作整體不規范。國家自2001年9月1日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本人欲從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角度,以羽毛球的基本技戰術體系為理論基礎,探討了羽毛球教學方法,以期能為中學體育教師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羽毛球教學效果。

二、傳統的羽毛球教學

在中學體育課教學中,學生大都屬于初學者,對羽毛球運動的認識比較淺顯,傳統的羽毛球教學制約了學生在羽毛球運動的良好發展。傳統教學法由于教學形式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學習,不能充分激發其自覺鍛煉的興趣,所以普遍存在著被動、消極的心理,對參與羽毛球鍛煉的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差。體育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以課堂講授為主,采取命令、灌輸、模仿訓練、統一標準檢查的流水線教學流程,壓抑了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無法享受羽毛球運動所帶來的樂趣。

三、新課標理念在羽毛球教學中的應用

(一)新課標的特點

新課標的理念主要是:健康第一;激發運動興趣,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新課標規定了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方面的內容標準,沒有規定具體的教學內容,因此只要教學的內容達到這些標準就可以實施教學。這就使新課標下的羽毛球教學靈活性大大增強。

(二)新課標下的羽毛球教學

1.課程的性質與目標

高中羽毛球課是初級程度的羽毛球教學與訓練,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羽毛球基礎知識、基本的羽毛球運動技能,培養運動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2.課程的內容設計

新課標并沒有規定具體課的內容應該是什么,但要達到這些要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運動形式活波;具有健身性、知識性和科學性;增進健康有較強的實效性;簡單易行。可以在每節課的開始部分加一些5-8分鐘的小游戲,活躍課堂氣氛。

3.教學內容及其課時比例的規劃

確定教學內容時數比例的原則:實踐性原則;靈活性原則;綜合性原則。

根據這些原則和要求設計羽毛球課的教學內容,內容主要包括羽毛球運動概述、羽毛球基本技術及教學訓練和競賽規則及裁判法這三大部分,內容一個學期上完。課程定為一周2個學時,一個學期一般為36個學時。

教學過程中的基本要求:在教學設計上要與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相一致;樹立以人為本和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在教學指導思想上要以啟發式代替注入式;在功能定位上要由教給學生知識向教會學生學習轉變;在結構形式上由講授為主轉向指導學生自主性學習為主;注意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而形成體現自身優勢和特點的教學方法體系。

教學內容的安排應由易到難?;炯夹g的教學先學習發球技術,這里主要學習正手發高遠球和反手發網前球,重點放在正手發高遠球上。再學習平抽球或后場正手高遠球和步法,正手高遠球是羽毛球一切上手球技術中的基礎,步法又是一切技術得以完成的前提,因此步法和正手高遠球是重中之重,每節課都留10分鐘復習這兩項。

4.教學方法的選擇

(1)探究式教學法

探究式教學法是在教學中提出誘導性問題,啟發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通過觀察、判斷、思維與分析,探究事物的本質屬性與內在聯系,從而觸類旁通,達到加速技能形成的效果。

首先,在學習新的技術動作時,提出問題如學習發高遠球,怎么樣的行路線才能不讓對方攔截、把球擊到對方場區內落在地上。要求學生開動腦筋,通過思維與分析,得出結論。其次,教師按照得出的結論對技術動作做正確和錯誤的示范,針對所學技術動作的關鍵部分或重要部分,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分析技術動作的合理性,如擊球的用力方向等,充分理解技術動作的每一環節。如示范發高遠球時,分別發“高而短的球”、“高而不遠的球”、“遠而不高的球”、“高而遠的球”,讓學生理解只有高而遠的球才能達到最好的技戰術效果。第三,進行教學檢查,找學生做正誤示范,啟發學生對不同的擊球效果再作判斷、分析:“產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怎樣糾正?”使學生通過親身體會進行判斷、分析從而糾正錯誤動作,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

(2)“小集團”教學方法

“小集團”學習教學法基本程序為: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安排一名羽毛球技術較好的學生任組長,每個組固定使用一塊羽毛球場地,使學生形成一個學習的“小集團”。教師對每個“小集團”學習提出具體操作的目標和要求,明確學習方法?!靶〖瘓F”在學習過程中加強交流,討論問題,互幫互學。

在羽毛球課中,采用“小集團”學習的教學法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集團內部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使學生對動作形成具有較強的連續性,并在練習時及時得到指導,有利于學生掌握技術動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集團間引入競爭學習方式,通過集團間的共同操作,用集團的集體智慧參與競爭,使學生形成協同競爭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同性和競爭性。

(3)比賽教學法

在完成教學大綱要求內容的前提下,組織學生觀看比賽錄像,在觀看錄像的過程中給學生灌輸裁判和戰術知識,并且利用其中考試或學校開運動會的期間,定期組織學生進行班內賽,實施比賽教學。

比賽教學法的合理運用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有利于羽毛球基本技術的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可以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學生人數將學生分成三到四組,每組培養出一個骨干,當選為本組的組長,也是該組的標兵,該組學生以他為目標,向骨干學習。同時每次課都對各個組進行檢查與比較,每次課選出最佳學習效果組和有待于提高組。同時在教學中組長可以輔助教師的教學,在練習中,組長可以根據本組的實際情況,有自由發揮的空間組織本組學生進行練習,這樣教學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又形成了一種比、學、趕、超的競爭激勵機制,大大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和提高。

(4)手機或相機錄像反饋法的運用

錄像反饋教學是借助于現代化視聽技術的一種教學活動,屬于電化教育范疇,是利用攝錄系統將學生的技術動作進行錄像,然后對其技術動作進行分析、評價,針對動作狀況提出改進方法,讓學生再次練習并錄像,再次分析與評價,如此重復進行。從而使正確的技術動作強化鞏固,不正確的技術動作在下次的練習中得到糾正,并且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5)自我持球練習為主的創新性教法

手法練習最易出現的問題是:學生對練時不僅需要大量場地,且互相擊球不容易將球合理的還擊給對方,練習時間耗費在撿球過程中;若由教師陪練,則更加需要大量時間一對一進行;若用多球練習,由于場地、器材等多種因素制約,很難在羽毛球實際教學中得到推廣與應用。為了克服以上弊端,可以在學生學習技術動作的初期,讓學生采取自我持球練習為主、結合簡便、易得、方便實施的輔助教具。待動作粗略掌握后,再讓學生采用對練,或由教師陪練、學生依次循環輪流練習。這些方法的最大特點是:可以提高學生練習的自主性;由于練習以學生自我持球為主,需要的場地面積小,有限的場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減輕了教師壓力,教師指導游刃有余;在練習的最后階段,更復雜的練習手段容易成功實施,提高了練習效率。

如高遠球的練習,可采用原地正、反手變換顛球;正、反手連續擊高球,配合腳步稍移動;正、反手拋、接、擊高球交替練習。

推球,面對墻用力擊平快球,上步正、反手推反彈球;多球對練,一人發平快球,練習者推球過網;羽毛球懸吊,正、反手連續快推。

抽球,墻壁前懸吊羽毛球,對墻連續正、反手平抽;一人發平快球,另一人正、反手平抽還擊;配合腳步兩側移動,正、反手平抽打練習。

挑球,近體前、左、右側正、反手挑高球;遠體前、左、右側挑高球,配合腳步長距離快移;控制擊球的長短距離變化,對打時網前球挑至對側底線,腳步配合長距離上、退網步法。

5.教學評價

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重點是:評價與教學過程行為相關的態度、行為等;評價對體育健康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評價運動技術的運用和運動參與的程度;既評價最終成績,又評價學習過程和進步幅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如平時上課的積極性占總成績的10%,進步的幅度占20%,素質測試占30%,技術測試占40%。

因此教師在制訂教學評價時,要從多方面全方位的角度考慮,態度、技術、素質、進步幅度、相互評價都是要考慮的因素,技術素質的評價內容可以是重要技術如發球、高遠球技術和“米”字步法的技評、跳繩的雙搖、羽毛球的擲遠和墊球等,具體的標準根據班內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身體素質情況而定。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教師要將傳統體育教學方法與現代體育教學方法融會貫通才能取得良好的體育教學效果,真正體現出新課標的標準和要求。要根據實際情況綜合運用羽毛球教學方法,教師應注意學生學習體育的實際需要,側重選擇能夠讓學生加快掌握身體鍛煉和提高學生興趣的方法,并通過學生在運動實踐中積極運用體育學習方法,提高體育能力。當然,體育教學方法的轉變要體現實效性的體育教學理念,充分表現出學生活潑、主動、積極、和諧的特點,教師要在關注整體教學目標的同時,注意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教師要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興趣,真正實現在快樂中提高羽毛球技術。

參考文獻:

[1] 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2] 鄭超.羽毛球教程[M].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2001.

[4] 蘇平.“探究式”教學法在羽毛球課中的運用的探討[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23):4.

[5] 孫細英,陳坤明等.比賽教學法應用于大學羽毛球課的實驗研究[J].廣東白云學院學報.2009.7(16):3.

篇4

菲菲生氣了

學習內容:繪本《菲菲生氣了》

學習目標:1. 通過閱讀繪本《菲菲生氣了》,使學生了解故事內容,認識生氣是可怕的。

2.學會控制管理好自己脾氣,讓學生懂得寬容和友愛。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封面,引導學生讀懂封面,認識菲菲、作者,

2.讀懂課題: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生氣

什么叫“非常非常生氣”?(特別生氣,十分生氣,氣極了,氣得火冒三丈,氣得吹胡子瞪眼,氣得說不出話來……)

指導讀好課題,表達出菲菲異常生氣。

3.引導學生質疑:菲菲為什么會這么生氣呢?她生氣時干什么了?結果怎樣?

二、指導讀繪本

1.第一幅圖:菲菲在干什么?她跟大猩猩都玩些什么游戲呢?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描述菲菲與大猩猩的假想世界,體驗玩耍時的快樂。

2.姐姐來了,發生什么事情?連續出示第2、3、4幅圖,師讀。

3.(出示第5幅圖)“哼!這下菲菲可氣極了!”菲菲氣成什么樣了?

鼓勵學生仔細看圖,描述生氣的菲菲。

4.我們來看看,畫面上用什么顏色來表示菲菲氣極了?為什么要用紅色呢?

師:看來畫家真了解小朋友們的心,她用顏色來表示你們的心情,知道你們生氣的時候,心里是火,眼睛里是火,鼻子里是火,嘴巴里是火,整個人就是一團紅紅的火。

5.菲菲氣極了,(看圖),學生描述,動作、影子顏色

看到生氣的菲菲,你想到了哪些詞?

書上是怎么寫的呢?我們來看看文字,誰來讀一讀?

引導讀文,理解“咆哮”。

6.這樣的菲菲真讓人擔心,她接下來會怎么做呢?鼓勵學生猜測。

7.菲菲有沒有那樣做呢?

(蘇菲感覺好難過,她耷拉著腦袋,瘦小的身軀走在長長的道路上,她感覺好委屈、好難受,傷心地流下了眼淚……)

如果你是蘇菲,此時此刻你會想些什么?

三、交流感悟

1.最后菲菲還生氣嗎?是一下子不生氣的嗎?中間發生了什么事?

我們再一起去讀一讀,看看你有什么新的發現?

2.引導學生概括復述故事大意。

重點:第13幅圖。

(1)出示圖:菲菲坐在高高的樹上……

指導看圖,展開想象:她看到什么?還會聽到什么?(海浪聲、海鷗叫聲、鳥叫)她甚至聞到了什么味道?

這個廣大的世界安慰了她。理解“安慰”

小結:畫家可真厲害,讓我們不用看文字,也能從畫面上感受到菲菲的憤怒、傷心與快樂!繪本閱讀就是這么有趣,我們不光要讀文字,更要讀懂圖畫。

重點:第18幅圖。

(1)終于到家了,菲菲推開門,高興地大聲地說:“我回來了!”啊,屋子里暖暖的,香香的,看見菲菲回來,每個人都很高興。 這里的暖暖的,香香的,就是“溫馨”的意思。(板書“溫馨” )

猜猜看,哪個字表示暖暖的,哪個字表示香香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你從哪兒看出家充滿溫馨?(引導學生說一說爸爸、媽媽、姐姐、小貓分別會干什么。)

你們還丟了一個人,誰?是啊,少了菲菲家還會溫馨嗎?

(3)出示第19幅圖文:

只有一家人在一起,這個家才是溫馨的家,才是暖暖的,香香的家。

好溫馨的畫面?。≌麄€畫面全是暖暖的黃色。

課件出示:

家是媽媽溫暖的懷抱,

家是爸爸關心的微笑,

家是姐姐真誠的道歉,

家是小貓輕輕的喵喵叫……

家永遠是暖暖的,香香的。

3.出示第20幅圖:引讀“而且,菲菲也不再生氣了?!?/p>

(1)聊天討論:菲菲終于不生氣了,看來生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生氣時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F在我們回想一下,如果當時菲菲不跑出去,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想象說話)

小結:這樣會傷害身邊很多很多的人,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特別特別糟糕。所以希望小朋友們讀完這本繪本之后,要盡量的少生氣,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2)討論:菲菲可不可以控制一下自己,不生氣呢?

引導學生學會寬容、友愛。

四、討論思考,升華主題

1.在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令人生氣的事情,我們有什么辦法讓自己不再生氣呢?學生交流。

2.出示:

當你生氣的時候,你可以試試下面的辦法:

* 跟好朋友聊聊天;        * 到大自然中散散步;

* 聽聽音樂;              * 做做運動,畫一幅畫,或者看看書……

五、作業

篇5

關鍵詞:計算機通信網;教學設計;教學方法

1 教學設計前的思考

《計算機通信網》做為通信工程專業的專業必修課來開設,首先面臨地就是如何選取一本適合學生上課使用的教學參考書;然后是針對學生前期學習的效果和這門課程的教學大綱來安排教學內容及實驗內容,制定教學重、難點;接下來是根據教學內容來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來突破教學重、難點;最后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改進及完善教學設計,爭取通過兩到三輪學生的教學,制定出完整的《計算機通信網》教學設計方案。

⑴《計算機通信網》教學參考書選擇?!队嬎銠C通信網》是通信工程專業學生認識通信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一門專業必修課,這門課程的教學重心是放在通信技術、網絡技術或兩者兼備,是我們選擇這門課程教學參考書的關鍵。我們認為本科專業的學生學習的大部分課程都是一種通才教育,主要讓學生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掌握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和相應技術。從近的方向說,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從長遠方向來說,是為他們將來工作中可能運用到的技術打下理論基礎,便于他們從事相關工作。因此,這門課程我主要讓學生對于通信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都有一定的認識,教材參考書選擇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絡》。

⑵《計算機通信網》先修課程。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通信網》以前已經學習了《數字邏輯與數學電路》、《模擬電子技術基礎》、《信號與系統》、《電磁波與電磁場》、《數字與模擬通信系統》、《信息論與編碼》、《現代通信原理》等課程。

⑶教學安排。這門課程是一門考試課,由于課時限制,安排的理論教學課時為44學時,課內實驗教學環節為10學時。因此,對于教學參考書中的章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有所取舍,對于很多章節的內容都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后進行閱讀,只在課堂中加強學生的理解。

2 《計算機通信網》教學要求

通過《計算機通信網》的學習,讓學生對數字通信和網絡技術有一個系統的、全面的了解;理解和掌握網絡技術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網絡應用技術,網絡發展趨勢;具備計算機組網、規劃和選型的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程度的網絡通信軟件的開發、編程能力[1]。為了達到上述教學要求,通過該課程的實驗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和了解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原理、工作過程和實現方法,加深學生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理論的認識和理解,培養網絡應用技能[2]。

3 具體開展的教學設計方案

⑴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學過程中普通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但在這個過程,學生只能被動地聽教師傳授知識。因此,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我雖然使用講授法,但沒有按照書本照本宣科,而是在講授的同時結合身邊的事物和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幫助他們認識相關理論知識。比如:在《2.2物理傳輸媒體》這一小節教學時,通過實物、圖片、引導學生觀察等方法讓學生認識傳輸介質,比較我們身邊的網絡情況,歸納出這些傳輸介質的特點。

⑵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通過案例引入、分析、討論、總結幾個教學環節讓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如在給學生介紹《6.4無線局域網(WLAN)》時,可以通過我們身邊的WLAN引入教學,讓學生通過觀察到的WLAN,給出他們的認識、分析WLAN的特點、對WLAN應用前景時行展望,討論WLAN的基本技術和標準,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對教學參考書上的這個小節知識有個全面地認識。

⑶實驗法。任何計算機理論知識和技術的學習都離不開實驗,只有通過實驗操作才能讓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切實掌握相關技術。比如通過《異步串行通信接口》實驗、《組建局域網》等實驗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組網、規劃和選型的基本技能,通過《Internet/Intranet Web編程》等實驗讓學生具備一定程度的網絡通信軟件的開發和編程能力。但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我們的老師要盡可能讓學生都能動手操作,也要加強管理。對于玩電腦游戲的同學可以進行及時的控制。

⑷參觀、討論。為了讓學生對最近使用的數據通信技術有個直觀地認識,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網絡中心機房(如:學校網絡中心機房、移動或網絡公司中心機房),但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對學生嚴格要求,不是走馬觀花地看一下網絡設備,同時不能對中心機房有造成任何不利影響。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讓學生認真聽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所使用技術,而且通過參觀具體了解當前使用的各種網絡設備的參數和使用特點。當然,在參觀過后,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幫助學生把書本上學習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技術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在對《計算機通信網》這門課程進行教學設計時,雖然教學重點是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理論和傳統技術,但教師要多了解這幾年通信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新的進展和研究成果,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最近出現的通信和網絡新技術多加介紹,而且必須針對每個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實踐條件讓學生盡可能聯系當今實用技術對這門課程有一定地認識。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技工學校;心理健康;活動課

一、引言

學生進入技工學校,是學生步入社會前的一個關鍵的過渡階段。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環境都有較大的改變,他們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與激烈的競爭環境,所以學生會產生很多的疑惑,與人交往之間的疑惑、學生生活上的疑惑、選擇職業的疑惑等,這時就需要學校展開相應的心理教育活動課,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心理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學會調控情緒,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師組織的活動多,學生感受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進行的具體小活動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激情,使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但是事實情況是學生只是停留在活動表面上快樂,而沒有真正的體驗活動的目的與真諦。在課堂活動過程后,教師詢問學生的感受,大部分學生回答都是簡單的詞語,體會到的都是活動的表面意思,更本沒有體會到活動的深層意思,就更不要說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問題了。這樣的課堂不利于長遠的發展。第二,效果短暫難以見效。在活動體會中,教師讓學生自主體會,學生總會講到自己喜歡什么樣子的,而不是說到學生發現了什么,這樣他們的活動體驗不深刻,課堂紀律缺乏秩序。這樣的效果只是短暫的,一段時間過后,學生的熱情過了,學生就會恢復常態,活動效果難以見效。

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問題產生的原因

第一,學生方面。觀念偏差:學生觀念上認為課堂就是在班級里的,學生認真聽課。所以學生就在課下懶散慣了,并且以為活動課也是課下,這樣學生在活動課上隨意發言、紀律松散,同時也會做很多的小動作,這對教師管理課堂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同時也影響到了課堂教學質量。自卑情緒嚴重:有的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的很安靜總是自己思考、作答。不參與到課堂的互動當中來,上課也從來不舉手發言,這樣的學生是自卑的學生,怕說錯所以怕說。技工學校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學習困難戶,所以在長期的的學業挫敗中形成比較低的自我評價,自卑情緒比較嚴重,學生不敢在人面前發言,形成自我封閉。思想空虛:在技工學校里有的學生理想特別空虛,因為學生對自己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沒有人生目標。天天上課只是來混日子的。所以這樣的學生在活動課上缺乏熱情,就算是教室上課的時候,這樣的學生也會竊竊私語,不會認真的聽講。他們這樣的表現不僅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而且也嚴重的影響到了別的同學的學習,繼而影響到整個活動的效果。第二,教師方面。重視形式忽略效果:活動課程一般形式基本上包括游戲、討論、較色扮演等,都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好的參與課堂當中來。但是教師對于活動時間的長短、活動的可行性、活動是否符合學生的心理等問題都缺乏思考。所以一節課下來,會讓學生感覺到眼花繚亂的,這樣的課堂只是讓學生體會到活動表面的,但是學生對深層次的體會甚少。教師自身能力欠缺:技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缺乏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就是說,教師缺乏專業的指導與培訓。所以教師在活動課上也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跟著教師一起活動,這樣就導致了學生在活動上缺乏興趣,導致學生對活動內容不感興趣,從而也就是教學成果提不上來。

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具體形式

第一,團隊合作游戲活動。為了達到教學的目的,設計豐富多彩的、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游戲,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放在課堂上,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心理知識。就比如團隊合作游戲的“兩人三足”游戲,要使學生與別人共同合作完成任務,讓學生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增強學生自身團隊的榮譽感、使命感、責任心等。這些游戲很好的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第二,討論活動。以多人為單位對同一個問題進行討論,各抒己見。但是在這項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應該需要保護學生的一部分隱私。同時也要學生正確的評價自己的優勢、劣勢,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情感。這樣的做法不僅讓學生之間增加了解,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同時也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自己,認知自己。第三,才藝表演活動。這個活動的目的就是讓一些有才藝的學生更好的展示自己,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也激勵了學生勇敢的表現自己,讓學生看到別人的優點。這樣的活動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榮譽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篇7

【關鍵詞】 新課程理念 英語課堂 教學設計

新課程理念倡導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客觀條件,用新的教學理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出科學的實用的教學方法來指導學生。因此,對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探討有其必要性。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在設計英語課堂教學時,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中心。這就需要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滿足學生的需要,引起學生對課堂教學的關注,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而且,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各個教學環節的分析和整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作用,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使得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英語教學中,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科學制定教學目標

在英語課堂教學設計中,首要任務是對教學目標的明確。其次,注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英語課堂教學設計要著重于學生對英語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能力的培養。第三,要滲透德育教育,強化學生愛國意識,增強學生的民族使命感,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樹立科學的發展觀,通過自己的言行給學生樹立榜樣,促進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為學生未來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例如在學習《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這一節內容時,要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層次性的教學方案,分為基礎知識、重點知識、難點知識,使得所有學生的能力和水平都能夠有所提高。并且要在此基礎上,滲透中西文化的教育,使得正確處理好英語與母語的關系,確保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創新英語教學方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改革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 強調形成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價值觀的過程?!币虼?,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新課程標準和理念的了解,以新課程為標準,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針對學生情況和教學實際,設計出合理科學教學方案。在實踐當中,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教師不能一味地傳授知識,應該適當地采用留白藝術,給學生盡量多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充分發揮;其次,采用分層式教學法;在課堂教學時,設計要突出層次性,因為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講,其智力水平和能力水平有所不同,因此,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層次性的設計,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有所進步,有所發展。

例如在設計《Animals in Danger》這一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先將幾張照片,如恐龍,老虎、熊貓等,展示給學生,突出本教學模塊的主題。在學生看完圖片后,提出問題如:大熊貓和東北虎有什么共同點?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來幫助它們生存下去?進而導入到課堂教學中。

四、合理制定教學程序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想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確保教學程序的合理性。首先,教師要以學生興趣的激發和培養作為入手點,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和策略;其次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如采用合作學習模式或者是任務型教學模式,與學生一起學習,加強對學生的指導,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合作,解決教學問題,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進而完成教學目標;然后,針對教學結果進行全面、全方位的分析和評價,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成效客觀評價。

五、英語課堂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主要包括: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的發展水平、教學目標、教學策略、課堂教學指導思想以及教學媒體的運用等等。教學評價,簡單來講,就是針對教學結果,利用評價的調控、激勵功能,進行效果檢測,而且通過教學檢測,還可以促進教師對教學情況的反思,在下一步教學過程中,做好及時的調整,使得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例如:在設計《A Job Worth Doing》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看一些有關于工作的圖片,組織學生兩人為一組,針對圖片的內容進行討論,如:你認為他的工作是值得做的事情嗎?為什么呢?然后在學生討論后,對的學生的意見進行總結和評價,要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進行總結分析,讓學生感覺到自己被賞識,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六、結束語

在英語課堂教學設計中,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尊重每個學生,改變傳統刻板的教學方法,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對英語及其文化有積極的心態,要創新教學形式和內容,增強學生成就感,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篇8

本文將介紹幾個在教學中簡易可行的創新小實驗,并談談對小實驗設計的思考。

一、幾個創新小實驗

【創新小實驗1】:吹乒乓球引入慣性概念。

在“牛頓第一定律”的課堂教學中,可用“吹乒乓球的實驗”引入新課,如圖1所示。首先請一位嬌小的女生吹懸掛著的乒乓球,球很容易被吹動;然后讓一位高大的男生吹看似完全一樣的乒乓球(此時的球已被教師偷偷換成一個內部裝滿小鋼珠的乒乓球),結果是該男同學用最大的力氣也不能將球吹動。奇怪的實驗現象出乎所有學生的意料,這樣,學生的好奇心被有效地激發了。

【創新小實驗2】:用象棋子演示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在“研究平拋運動規律”的教學中,可用象棋子演示平拋運動的分解。在超市購買象棋,象棋子最好是木制的,且表面涂有清漆,這樣的象棋子比較光滑。教師將兩個象棋子對齊,左手指輕輕捏著,使棋子的截面處于豎直狀態,如圖2所示。然后教師的右手指將其中一個棋子水平彈出,另一個棋子做自由落體運動。通過聽兩個棋子同時落地的聲音,來研究和驗證平拋運動可以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這樣的實驗,器材易取,操作方便,現象明顯,學生在課外自己也可以做。

【創新小實驗3】:用紙和鐵夾演示慣性大小的決定因素。

在“決定慣性大小的決定因素”教學時,可用鐵夾和紙做單手撕紙的實驗。取一張廢棄的答題卡(也可以是A4紙),教師事先將其一端撕開五分之四左右,但不要撕斷,如圖3甲所示。先讓學生用手拿著較大的A部分,嘗試中用力將較小的B部分甩斷;再用手拿著較小的B部分,嘗試用力將較大的A部分甩斷,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比較來得出結論。然后教師用一個鐵夾夾在較小的B部分,如圖3乙所示,再讓學生用手拿著較大的A部分,將較小的B部分甩斷,通過感受將紙甩斷的難易程度,來體會慣性的大小由質量決定的結論。

【創新小實驗4】:用怪坡實驗演示能量守恒。

在《追尋守恒量》一課的教學中,可通過“怪坡實驗”引發“視覺沖突”。準備的器材有兩塊橡皮(高度差約0.4cm)、兩根玻璃棒(長約30cm)、一個玻璃球(直徑約2.2cm)。通過控制玻璃棒分開的角度——在高度較大的橡皮端將玻璃棒分開的距離大一些,另一端的玻璃棒分開的距離小一些,使玻璃球能夠從靜止開始沿玻璃棒從低處向高處運動,如圖4所示。實驗結束后,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出怪坡現象的本質原因:看似向上運動,但小球的重心實際是下降的,重力勢能向動能轉化,從而追尋出機械能這個守恒量。

二、對創新小實驗設計的思考

1.取材要容易

在設計創新小實驗時,可就地取材、因陋就簡、廢物利用、拼裝組合,廢棄的紙張、易拉罐、礦泉水瓶、乒乓球以及各種孩童玩具等都可以作為實驗的器材。比如在設計氣體膨脹做功的演示實驗時,選用一個無色透明大可樂瓶、一個與瓶口相配的橡皮塞、一個從廢舊的自行車內胎上取下的氣門芯,在橡皮塞上鉆一孔并將氣門芯插入瓶塞中。演示時,在瓶內滴幾滴酒精,用橡皮塞塞住瓶口使它不漏氣,但塞子不要塞得過緊,用鐵架臺將瓶子固定,用打氣筒從氣門芯向瓶內打氣,當氣壓足夠大時,塞子從瓶口沖出,瓶內充滿白霧。這個現象就說明氣體膨脹對外做功,使瓶內氣體內能減小、溫度降低,瓶內部分酒精蒸氣和水蒸氣液化成霧狀。

2.操作要簡單

創新小實驗的設計宜簡不宜繁。過于復雜的實驗裝置不易凸顯事物的本質,還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演示光的反射與折射現象時,就可以用激光筆代替原來的氦氖激光器做實驗。還可以用激光筆的激光對準圓珠筆頭的小口,射到教室后面的墻壁上做光的衍射實驗,學生也可以拿白紙在中途擋住激光,就近觀察光的衍射現象等。用激光筆做微小形變的實驗,效果也非常好。用夾子夾住激光筆,桌上置兩個平面鏡,調整角度使光線經兩次反射后照于天花板。當用力壓桌面時,桌子發生微小形變,由于平面鏡的光杠桿作用,對形變進行了兩次放大,而天花板對光線而言則是一個斜面,所以又進行了一次放大,實驗現象十分明顯。這樣的做法并不僅僅是為了節約開支,由于器材為學生所熟悉,學生更感興趣,對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開發學生智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3.現象要直觀

所設計的創新小實驗現象要直觀,可見度要高。直觀、形象、可見度高的實驗可以起到“千言萬語說不清,一看實驗就分明”的作用。如在做表面張力的演示實驗時,一般都是這樣做的:“取一段金屬絲做成環狀,把棉線的兩端系在環的兩點上,然后把環浸入肥皂水里,再拿出來,環上就布滿了肥皂水的薄膜,此時薄膜上的棉線是松弛的。用熱針刺破棉線左側的薄膜,右側薄膜就會收縮,使棉線向右彎成弧形;刺破棉線右側的薄膜,左側的薄膜就會收縮,使棉線向左彎成弧形?!痹谧鲞@個實驗時,可以在棉線上穿上一小段空圓珠筆芯,當用熱針刺破一側液膜后,另一側液膜就會拉著空圓珠筆芯迅速滾動起來。這樣的創新設計就可以使實驗的現象由“靜”變“動”,變得直觀、形象,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也會起到很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4.設計要科學

篇9

本信息化教學設計呈現的形式是以PPT演示文稿為主,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型教學為中心而設計,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圖像、聲音、動畫、文字等多種信息功能,豐富教學內容,輔助教學過程,一改以往主要靠口頭語言和文字符號傳授知識的傳統模式,讓學生在運用英語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僅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掌握英語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更培養了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使課堂成為學生接受知識的高效平臺。

二、教學設計的前置部分

(一)內容分析

內容選自江蘇教育出版社中職校規劃教材《英語》第二冊,主要培養學生學習英語和應用英語的基本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本內容是該書第八單元的閱讀部分,共2課時。學生在前面已經初步了解自然災害名稱及相關語言點,本課通過語言閱讀、自由談論讓學生了解在自然災害發生時如何順利逃生,并轉化成學生的語言寫作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習掌握一些重要的詞匯、短語和句式。

(2)掌握課文大意,復述課文內容。

2.能力目標

(1)培養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

(2)積極參與語言活動,培養良好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

3.情感目標

(1)提升學生在地震中自我保護和自救的意識。

(2)通過開展小組活動,互相交流促進,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團隊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掌握與地震自救相關的詞匯、短語和句型。

(2)了解并掌握課文主要信息,能自如談論與地震自救相關的措施,并形成文字。

2.教學難點

(1)培養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

(2)運用所學的知識在提供語境中進行對話和交流。

(四)教法

任務型語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

(五)學情簡析

本案的授課對象是我校旅游班的學生,該班大部分學生活潑可愛,愛表現;但他們的英語基礎都相對較差,且詞匯量有限,知識面狹窄;因此,在教學中應側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分組,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同時引入競爭機制,指導學生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達到人人參與活動,掌握表達地震中自救措施的教學目標。

(六)學法

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法、小組競爭法。

(七)教學資源

多媒體視聽教室、多媒體課件、資源庫。

三、教學設計的主體部分

(一)課前準備

教師課前將地震自救資源庫、課件和學案,通過網絡到學生的郵箱或QQ上,學生可以網上下載,同時上網搜集有關地震自救方面的資料,根據基礎,自主預習,遇到疑問可與老師在線交流。

(二)課堂教學

下面將具體說明各個環節的設計方案及其設計思想:

步驟一:Pre-task(Pre-reading activities)

貫徹興趣策略,采用直觀教學法,引入話題,激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任務。

[設計思路]

1.先播放有關2011年日本海嘯地震的可怕視頻畫面,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就會被吸引到課堂上來,教師創設問題情境“Whatkind of damage can an earthquake cause?”,結合直觀可感的地震圖片,分組討論,學生很容易說出地震的災難性后果。

2.接著呈現圖片引入本課主題,用頭腦風暴法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What will you do when the earthquake strikes?”學生就此問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教師適時點撥。這種方法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發散思維,既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活躍課堂氣氛。

步驟二:Task-cycle(While-reading activities)

利用限時略讀,尋讀比賽,掌握課文主要信息,解決本課重點之一。閱讀過程中,對閱讀方法指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突破難點。

[設計思路]

1.通過限時閱讀訓練,引導學生利用略讀方法在最短時間內把握文章大意,及時糾正不良的閱讀習慣,側重培養他們快速閱讀理解和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這樣,大部分學生很快就能找出文章的大意——地震自救。

2.多媒體播放朗讀材料,學生聽讀課文,理清篇章結構,歸納各部分大意。

3.精讀各段,側重培養學生快速捕捉文章重要細節和猜測生詞的能力。

[任務分解]依據本文重點是掌握地震自救措施,設計了三個小任務:(1)判斷正誤;(2)改錯;(3)填寫缺失信息。

學生查讀找出相關信息,尤其是任務三重點考查獲取信息的準確性。通過多媒體直觀展示相關情景和再現重點詞匯,有助于學生理清脈絡,加深理解,達到掌握文中主要信息的目的,為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

在設計學生活動時,可讓學生先獨立完成任務,再用1分鐘,小組間互相交流、互相啟發、促進,得出更全面的信息,基礎較差學生也會得到不斷的激勵。

[拓展討論]利用拓展討論How to get ready for the first-aid kit?學生展開小組討論,拓展知識。

師:(適時點撥、指導)在自然災害日益增多的情況下,知道自我保護和避險的重要性,提升學生這方面的意識。利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地呈現這些物品,同時也就拓寬了學生的詞匯量。

[Language points]通過用多媒體課件營造詞匯情境,來降低學習難度。學生完成四個小任務,對易混易錯詞匯及重要語言點進行學習突破,解決本課重點之二。

此外,在閱讀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而非停下閱讀去查找單詞表。

篇10

案例:冀教版英語教材九年級 第五冊 Unit5 Lesson37.

Ⅰ.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a.學會正確使用課文中出現的生詞和與職業相關的表達法。

b.學會與同伴談論自己的將來并說明原因。

(2)過程與方法:通過交談,談論自己及對方的未來打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精心設計自我,努力打造美好未來??陀^公正的評價別人,給同伴做出恰如其分的建議。

Ⅱ.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 競賽教學法。

Ⅲ.教學重難點:

重點:詞匯:lawyer correctly building goal wife kid

句式:1,I don’t think teachers are rich. 2,It would be great to have a happy family.

難點:It + be + adj. +to do sth.

Ⅳ.教學用具:a recorder, a tape, cards, a computer.

Ⅴ.教學流程:

Lead-in

Today we have some new teachers. In order to express our welcome, what should we say?(引導學生回答)“Welcome to our class. Nice to meet you!”(伴隨掌聲歡迎)

Well. Now before our class, please answer some of my questions one by one. Understand?

T: Do you feel happy now?

S1: Yes. ∕ No.

T: Why?

S1: Because...

T: Let’s continue our next question, what makes you happy?

S2:

T: Do you think the rich people are happy or the poor ones are sad?

S3:

Ok. After the three questions, we look at the subject of Lesson 37 “Rich or Poor?It Doesn’t Matter!”

Let’s look at whether Lucas will be rich or poor.

Task 1

Well. Let’s learn the text with our question.

First of all we will learn the new words. Please look at the cards ,read them and make some sentences with them.

Lucas lawyer correctly building goal wife kid

Task 2

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①Why does Lucas want to be a doctor?

②Lawyers can make lots of money, can’t they?

③Why does Lucas’ like to be a teacher?

④What’s Lucas’ biggest goal?

⑤What makes Lucas happy?

⑥Do you want to be a doctor? Why or why not?

⑦Do you want to be a lawyer? Why or why not?

⑧Do you want to be a teacher? Why or why not?

Task 3

Are there any problems that your group can’t understand? If you have , let’s solve them together.

Which group?

1. I might be a lawyer.

might表推測,語氣比較弱。語氣最強的是must, may次之,might 最弱。

如:He is interested in football. I think he may be a football player in the future.

2. I don’t think teachers are rich.

在此句中否定詞not本應在賓語從句中否定從句,但為了語氣委婉把否定詞轉移到主句,構成了否定轉移。在初中階段常用的還有believe和suppose.

如: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