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復議的特征范文
時間:2023-06-21 09:46: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行政復議的特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行政復議決定的執行是指行政機關或者在行政機關自身沒有強制執行權時由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對不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義務的人采取強制措施,迫使其履行義務的行為。行政復議決定的執行有以下特征:
(1)行政復議決定執行機關根據《行政復議法》第33條的規定為三個機關:①原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②行政復議機關;③人民法院。復議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被執行的對象是行政相對人,一般由原行政機關執行,若原行政機關無強制執行權,可申請人民法院執行。復議機關若撤銷了原具體行政行為,被執行的對象是原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執行機關應為行政復議機關。若原行政復議機關無強制執行權,可申請人民法院執行。人民法院接受行政機關的申請,行使法定執行權,代沒有執行能力的行政機關執行行政文書。
(2)行政復議決定執行的根據是行政復議決定書,復議決定書一經生效,就具有執行力。
(3)執行具有強制性,不得和解。執行權是國家授予行政機關和人民法院的職權,行政機關和人民法院對這種職權不能自行處分,只能依法履行。
篇2
關鍵詞:漢服;形制特征;審美意蘊
一、漢服的形制特征
(1)交領右衽。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方位詞“左”和“右”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不僅表示不同的方位,而且還體現了古代社會中尊卑貴賤的等級意識。有“尊左卑右”和“尊右卑左”兩種,古代人服飾衣襟的穿戴則按照“尊右卑左”的原則。衽表示衣襟,穿戴時采用“左壓右”的形式,在右側腋下固定住衣襟,這種穿戴方式叫做“右衽”,古代漢族服飾大多采用“右衽”。古代漢服的衣襟和衣領是連在一起的,采用“左壓右”的穿戴形式,會使衣襟在胸前交叉形成特有的領型,這便是“交領”。這種“交領右衽”的形制是漢服固定的款式特征,不僅影響著漢服以后的形制發展,而且對周邊少數民族服飾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2)袖寬且長。漢服的衣袖有窄袖和大袖兩種,禮服主要采用大袖,小袖主要出現在便服和常服中。寬而長的大袖體現了漢服的魅力,這種大袖的服飾特征在世界民族的服飾史上也是不多見的。這種寬而大的禮服不僅具有透氣、遮陽的功能,而且還能體現出瀟灑飄逸、大氣華貴的風度。也有一些漢服是窄袖和短袖的,收口比較緊小,不僅保暖性好,而且行動比較方便,適合勞動人民和軍隊將領穿戴。
(3)隱扣和系帶。現代服飾大多使用扣子,而漢服是不靠扣子固定的,主要是通過衣服上的帶子進行打結而固定的,也叫做“隱扣”,這種將扣子隱藏起來的系衣方式可以使漢服顯得美觀整潔。在漢服的腰間還有兩對大帶,在左側腋下和右側腋下分別有一條,分別與右衣襟的帶子和左衣襟的帶子進行打結,更好地固定衣服,而且還能起到良好的裝飾作用。
(4)上衣下裳。漢服上衣下裳的款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衣裳連在一起的深衣制,上衣和下裳獨立裁剪,并且在腰部連接在一起,從而將上衣和下裳進行完美的整合,這種形制的漢服屬于常服,在社會各個階層都可以穿;另一種是上衣和下裳分離的形式,代表的服飾有“襦裙”,“襦”是指短衣,也就是上衣的服飾,“裙”和下“裳”是相同的,指代下身所穿的服飾。貴衣輕裳是我國古代對服飾的傳統觀念,上衣講究顏色純正,而對下裳沒有嚴格的要求,從中可以看出古代漢服的特點。
二、漢服的審美意蘊
1.漢服之美
漢服具有瀟灑飄逸、端莊整齊、舒適自然的特征,從中可以看出我國漢代民族文化內涵和民族風尚。漢服的審美意蘊首先體現在其形態上,漢服的形態不僅反映了我國古代的民族文化心理,而且展現了古代的民族審美方向。漢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漢服的外在形態可以看出其蘊藏的豐富文化積淀。
漢服的審美意蘊同時也體現在其剪裁方式上,它不同于西方精確的裁剪方式。這種平面剪裁可以凸顯漢服的飄逸,穿在身上可以感覺舒適自然,不僅能夠展現自由的美感,而且活動不受約束。這種審美形制的特征可以在空間上進行多層次的體現,做到動靜結合,體現虛實相生的意境之美。
2.漢服的文化內涵
(1)“天人合一”的形制內涵。“天人合一”是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核心,它的理念和人生理想追求體現在漢服的設計中,表征了漢服的深層意蘊和外在形式的審美。漢服中的許多細節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比如,漢服中的寬大袖口,表征了天道圓融;漢服中的深衣體現出公平正直和包容萬物的東方美德。正是“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賦予了漢服特有的意蘊。
(2)“五行”和“五色”的色彩內涵。色彩對服飾的審美效果上起著重要的作用。漢服的色彩不僅能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而且還能集中反映其文化內涵,具有較強的象征性。漢服自出現以來,其在色彩使用上便有著明確的規定,反映古代人對自然色彩親近的理念,漢服“五色”與中國的陰陽五行有著重要的關聯,人們使人的自然行為與世間萬物運行規律保持協調,體現漢服的審美意蘊。
篇3
四川省樂山市婦幼保健院 四川省樂山市 614200
【摘 要】目的:分析足月分娩產婦的獲得性免疫反應特征。方法:選取從2013 年11 月-2014 年11 月本院90 例早產、正常妊娠,分為TL 組(30),TNL 組(30),PTG 組,通過RT-PCR、免疫組化、流式細胞儀對比分析。結果:三組細胞因子、特異性CAMs、特異性受體、細胞亞型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足月妊娠,CD4 +T 細胞活化,機體細胞因子與趨化因子激活,均組成和參與自然分娩免疫系統。
關鍵詞 足月妊娠;獲得性免疫反應特征;產婦
通過分娩近期研究發現,分娩發動同炎癥因子有著緊密聯系。其中足月妊娠孕婦在產后恢復以及宮頸口擴張中存在炎癥信號,早期妊娠孕婦在子宮肌層中也有炎癥反應存在。本文主要分析足月分娩產婦的獲得性免疫反應特征,進而探討分娩中絨毛膜炎性微環境獲得性免疫的作用,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取從2013 年11 月-2014 年11 月本院90 例早產、正常妊娠,且均為單胎,均為初次妊娠。分為TL 組(30),即足月妊娠自然分娩,年齡平均為(26.33±6.32)歲, 孕周平均為(39.22±0.43) 周;TNL組(30),即足月妊娠未分娩剖宮產,年齡平均為(27.42±5.42)歲,孕周平均為(38.37±1.09)周;PTG 組,即早產自然分娩,年齡平均為(27.43±6.43)歲,孕周平均為(32.76±2.01)周。三組均無宮內感染,本次研究經本院批準同意,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均知情。
1.2 方法
羅氏RT-PCR 儀測定RT-PCR。免疫組化:雙標記單克隆抗體分離MMP-9、TNF-α 與IL-1β;三標記判定T 細胞亞群;雙標記單克隆抗體分離白細胞表型。絨毛膜白細胞分型與計數:采集大約1cm2 胎盤中心全層組織,采用美國貝克曼公司流式細胞儀進行細胞分型與計數。
1.3 統計學分析
數據統計分析應用spss 19.0 軟件,計數資料采取x2 檢驗,百分數表示,計量資料采取t 檢驗, 表示,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細胞因子表達
TNF-α 三組兩兩比較具有明顯差異(P>0.05); 早產自然分娩組MMP-9、IL-β 低于足月妊娠妊娠自然分娩組(P>0.05),足月妊娠未分娩組與足月妊娠分娩組無明顯差異(P>0.05。見圖1。
2.2 絨毛膜白細胞特異性CAMs 表達
早產自然分娩組ITGAM 表達、VCAM1 表達、ICAM3 表達、ICAM2 表達、ICAM1 表達低于足月妊娠自然分娩組(P<0.05),足月妊娠未分娩組與足月妊娠分娩組無明顯差異(P>0.05);三組ITGAL 表達均有明顯差異(P<0.05),SELE 表達無差異(P>0.05)。見圖2。
2.3 絨毛膜白細胞特異性受體表達
足月妊娠未分娩組、早產自然分娩組CXCL8 低于足月妊娠自然分娩分娩組(P<0.05), 其中足月未分娩組低于早產組(P<0.05); 足月未分娩組、早產組CXCR3 表達、CXCR10 表達、CXCR2表達、CXCR1 表達低于足月妊娠分娩組(P<0.05),足月未分娩組與早產組無明顯差異(P>0.05)。見圖3。
2.4 自然分娩中絨毛膜細胞
早產組白細胞密度、CD4+T 細胞低于足月分娩組(P<0.05),分娩前低于分娩后(P<0.05); 與其他兩組相比, 未分娩組明顯較高。足月分娩組粒細胞低于早產組(P<0.05), 分娩后低于分娩前(P<0.05); 足月分娩組CD4-CD8- 低于早產組(P<0.05),分娩前低于分娩后(P<0.05)。見圖4。
3 討論
隨著免疫學與生殖醫學的逐漸發展,對于妊娠病理、生理的免疫學機制研究日益深入,相關研究證實,在自然分娩免疫系統中絨毛膜微環境有著重要作用。T 細胞能對分娩起到調節與監督作用,妊娠期,絨毛膜T 細胞比值升高,最高為自然分娩時。相關報道顯示,CD4+T 細胞抗體來源為父系抗原,可能會誘導與引發分娩。本文研究顯示,CD4+T 細胞水平在自然分娩前后有所升高,這說明在自然分娩中CD4+T 細胞是內源性啟動因子,并且絨毛膜CD4+T 細胞能表達MMP-9、TNF-α 以及IL-1β,同分娩、早產有著緊密聯系。
自然分娩時,CD4-CD8- 雙陰性T 細胞30% 左右能表達CD45RO,能對機體分泌促分娩細胞因子產生刺激,促進分娩。本文研究顯示, 分娩前CD4-CD8- 雙陰性T 細胞低于分娩時與早產孕婦,這說明CD4-CD8- 雙陰性T 細胞能引發分娩,可以用于預測分娩。對于早產孕婦研究發現,TNF-α 以及IL-1β 等因子一旦發生失調,容易誘發分娩。本文研究發現,足月孕婦ICAMs1 ~ 3 與TGAL 為高表達。CD4+T細胞與黏附因子有著緊密聯系,由此推測能在自然分娩中記憶T 細胞滲透時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對生物功能發揮與前列腺素釋放產生刺激,有利于破膜。總而言之,分娩啟動和適應性免疫細胞有著密切聯系,足月妊娠,CD4 +T 細胞活化,機體細胞因子與趨化因子激活,均組成和參與自然分娩免疫系統,對足月妊娠分娩起到調節作用。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電視;時移;傳統;消費
電視服務一直都是由廣播電視公司來提供服務的,目前已經擁有超過一億的有線電視用戶,新的運營商想提供電視服務,獲得成功的關鍵之一是提供差異化服務,提供區別于傳統電視服務的服務模式。
長期以來,電視服務給人印象就是固定頻道、固定時間服務,電視臺什么時候播放用戶就只能在什么時候觀看如果錯過就沒有機會再看到實際上就是電視服務受到電視臺播出節目表的約束,如果讓人們看電視不再受到這個時間框的約束,用戶可以自己任意選擇電視節目的開始播放時間,并可以對電視播放進行任意的暫停、倒退和快進那么大大改變人們看電視的習’質,使人們從電視臺的時間框中解放出來,這個功能被稱作時移電視(好像電視臺的播放時間軸不再固定.而是根據用戶需要隨意移動。)
一、時移電視即“Time-shiftedTV”,是在提供電視直播服務的同時,可以選擇性的將電視直播頻道內容通過網絡保存在視頻服務后臺系統供用戶點播,實現在任意時間收看固定時間播放的電視節目的一項新型業務。
這項業務給傳統電視消費習慣和消費理念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改變了以往電視的使用習慣和形態。
簡單而言,廣大的電視機用戶今后看到的不僅僅是所謂“廣播式電視”或“直播式電視”,“而是真正的“互動式電視”,“個性化電視”,使消費者由被動形式轉向主動形式,是一場新的電視觀賞革命。
手機的出現,使人們可以不受固定電話線的限制,可以隨地進行打電話,這個新功能成就了今天移動通信產業;時移電視的出現使人們看電視不再受時間框的限制,同樣將使電視服務開始一個新的紀元,將成為新電視服務商的“殺手級”功能。
電視消費的明天是不同的媒體提供給不同的人看,每個人都可以完全個性化的選擇自己想看的電視節目內容,但只有時移電視才能保障用戶個性化的消費。因為拉長了電視的時間軸,既可以正(看后面),也可以負(看以前的內容),這樣才能做到模體內容前后控制。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不可能看每場的“英超”。
電視直播服務中,信息是持續不斷的,因此是一個沒有結尾的超巨型視頻文件”,這對傳統CDN網絡的FILECOPY技術是一個巨大挑戰,而視頻切片技術通過將信息進行切片很容易處理這種特殊的視頻文件以這種視頻切片進行處理可以使時移電視成為可能。
針對傳統CDN網絡的FILECOPY技術的不足,第二代CDN技術應運而生。第二代CDN技術的核心是媒體交換(或者稱內容交換)思路,其基本原理是將體積巨大的視頻文件切分成一個個固定大小的視頻切片然后在寬帶媒體分發協議舊MDP)的支持下,MediaSwitch根據用戶的要求和操作人員指定的策略智能地將節目片斷緩存在網絡邊緣服務器上。這種智能的內容傳送機制可以讓服務提供商將一部故事片長度的節目的開頭片斷直接存放在網絡邊緣(靠近用戶),并在用戶開始觀看時動態地傳送后續片斷。
采用視頻切片技術的特點系統的處理特別靈活,媒體文換技術充分借鑒了電路交換到IP交換的包交換的成功經驗。
時移電視這個功能將成為運營商滾滾利潤的來源,運營商可以將時移電視作為一個業務推薦給用戶用戶如果需要開通時移電視的功能,那么需要提供支付一定的費用。
值得說明的是時移電視功能和以前電視行業的PVR有本質的區別:
二、對一些有豐富電視行業經驗的人來說,理解了時移電視的概念后,立即會想到PVR,這是一種通過在機頂盒上安裝一個硬盤,并擁有2個高頻頭,用戶可以將某個頻道的某一段節目內容錄下來。這個功能雖然表面上與時移電視有些相似其實有著本質的區別:
首先就存儲的內容而言,時移電視可以對所有的頻道的所有內容提供時移電視服務,而PVR方式僅僅能夠對某個頻道的某一段內容進行錄制:其次就系統造價而言時移電視采用集中存儲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整個系統造價而采用PVR方式在每個機頂盒上都安裝一個硬盤等到用戶量上來后,將會導致成本高昂:最后時移電視用戶服務體驗可以對邊播內容立即提供暫停、倒退等服務而PVR用戶只能等錄完畢后對錄制的內容進行暫停、快進和倒退服務。
時移電視的基本業務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利用時移電視的功能可以為用戶提供定制的電視節目,用戶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有選擇的觀看電視節目。從根本上實現由被動看電視到主動選擇著電視節目的轉變,真正實現節目播放中針對終端客戶的細分,這樣既可以達到擴大用戶群提高終端客戶對節目的滿意度.又可以針對不同用戶群的節目進行細分收費,提高了運營商和內容提供商的營業收入第二類是利用一追時一的功能實現目前DVD播放機所實現的功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方式提高用戶的滿意度。例如正在播放的某一場球賽當有需要暫時離開幾分鐘當回到電視機前的時候可以利用該功能“回顧一剛才的比賽內容并通過一快進”功能追時到目前的實時現場直播。該業務可以通過類似目前一來電顯示”收費方式收費或者在初期的時候作為優惠業務贈送達到吸引消費者,提高終端用戶滿意度非常有效的手段同時與傳統直播電視進行差異化的市場賣點推廣,可以迅速打開市場。
篇5
【關鍵詞】 匹維溴銨;益生菌;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9.164
現階段臨床中針對D-IBS的藥物治療效果非常有限, 本文中將探討得舒特聯合益生菌治療D-IBS的效果[1], 為今后的用藥方案提供參考,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以本院消化內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80例D-IBS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平行隨機抽樣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40例。對照組中男23例, 女17例;年齡24~72歲, 平均年齡(45.49±5.54)歲;病程2個月~7年, 平均病程(5.14±1.24)年。觀察組中男22例, 女18例;年齡21~69歲, 平均年齡(43.88±5.34)歲;病程5個月~10年, 平均病程(5.65±1.34)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羅馬會議(1988年)[2]中確定的關于D-IBS的相關診斷標準, 排除胃腸道惡性腫瘤、肝腎功能障礙及精神障礙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口服思密達治療, 3.0 g/次, 3次/d, 4周為1個療程;觀察組給予得舒特(法國Abbott Products SAS), 口服治療, 50 mg/次, 3次/d+培菲康(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 上海信誼制藥)口服治療, 630 mg/次, 2次/d。
1. 3 評價標準
1. 3. 1 療效判定標準[3] 治愈:患者排便頻率與時間規律、大便成形, 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 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患者排便頻率與時間規律、大便成形, 消失或基本消失, 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患者每天大便次數有所減少, 但仍>3次, 臨床癥狀、體征有所好轉;無效:患者大便次數、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甚至有所加重。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3. 2 癥狀總積分[4] 患者癥狀總積分評價采用參照我國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年)中證候診斷標準, 采用0~10 數字強度分級法, 得分越高, 患者的臨床癥狀越嚴重。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癥狀總積分 治療后, 觀察組的癥狀總積分為(6.71± 1.82)分, 對照組的癥狀總積分為(9.31±1.75)分, 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臨床療效 觀察組中, 治愈11例, 顯效19例, 有效7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2.5%(37/40);對照組中, 治愈4例, 顯效9例, 有效14例, 無效13例, 總有效率為67.5%(27/40),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D-IBS是一種由消化道非器質性因素所引起的功能性腸疾病, 以腹部不適、腹痛、慢性間歇性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性狀改變為主要臨床特征[5]。根據D-IBS臨床表現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便秘型、腹瀉型及腹瀉和便秘交替型、無頻繁的便秘或腹瀉型四個亞型, 其中腹瀉型(D-IBS)是最常見的類型。
匹維溴銨是胃腸道高選擇性L型鈣通道阻滯劑, 通過與雙氫吡啶位點結合, 抑制鈣離子內流, 可以有效緩解平滑肌的高反應性, 改善D-IBS患者腹痛、腹瀉以及便秘等臨床癥狀;雙歧桿菌、嗜乳酸桿菌、糞鏈球菌等益生菌可以改善患者腸道的微生態, 改變大便的性狀, 從而達到緩解腹痛、腹脹腹等臨床癥狀。
通過本組研究可以發現, 觀察組的癥狀總積分為(6.71± 1.82)分明顯低于對照組(9.31±1.75)分, 而且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2.5%明顯高于對照組67.5%, 說明得舒特聯合益生菌治療D-IBS, 可以有效改善腹痛、腹瀉等臨床癥狀, 提高治療效果, 可以作為D-IBS治療的首選用藥方案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趙倩, 樓頌海.匹維溴銨聯合益生菌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療效分析.中國基層醫藥, 2013, 20(1):34-36.
[2] 張瑜, 金建軍, 白艷麗, 等.生態制劑聯合匹維溴銨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療效觀察.中國醫學創新, 2012, 9(2):2324.
[3] Goepp J, Fowler E, Mcbride T, et al. Frequency of Aabnormal Ffecal Bbiomarkers in Iirritable Bbowel Ssyndrome. Glob Adv Health Med, 2014, 3(3):9-15.
[4] 沈哲, 馬良.益生菌聯合谷氨酰胺對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腸道微生物的影響.實用藥物與臨床, 2014, 17(2):234-236.
篇6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安全越來越取得人們的重視,惡意病毒與程序一直是安全工作者的防護中心,網絡安全攻與防的博弈從未停止。本文圍繞惡意程序對主機系統狀態更改的監測為核心,提出了一種基于Windows服務的后臺監測方式,利用DLL注入與HOOK API技術從多個維度監測系統的異常行為,進而攔截異常行為。該方法彌補了當前惡意行為監測維度單一的不足。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文采用一種內核層次的注入方式,通過分析注入過程的系統調用,將內核級API作為注入的切入點,解決了當前主流操作系統對注入行為的限制,使跨平臺的通用注入成為可能。最后,系統以Windows服務的形式運行于后臺,降低能耗,提高運行穩定性,同時本文提出了本體自御集的概念,為惡意行為監測提供了更深層次的研究方向。
關鍵字:Windows服務, 內核級注入, API HOOK, 本體自御集
0 引言
計算機發展至今,縱觀中國互聯網安全25年的演進歷史[1],互聯網用戶的隱私與財產安全等正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為此,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惡意行為特征檢測的主動防御策略,彌補現有檢測方案健壯性不足的缺陷,從注冊表、文件、進程、建立本體自御集等多個方面綜合抵御惡意行為,從源頭杜絕危害。
Windows平臺面臨的威脅主要有宏病毒、網頁病毒、腳本病毒、Win32 PE文件病毒等。盡管病毒種類千變萬化,各類病毒卻仍然保持自我復制性、傳播性、潛伏性、破壞性等常態特征。病毒通過對FSO的創建,進而對文件施行添加、刪除、修改、拷貝等操作以達到病毒的自我復制。病毒感染主機后,利用注冊表獲取操作系統與軟件相關版本信息,探測相關漏洞加以利用。通過修改注冊表,實現開機自啟、常駐內存及一系列的惡意行為[2]。
文獻[3-4]提到基于特征碼數據庫的檢測技術,當前主流的云查殺通過網絡傳輸數據進行特征碼匹配而獲得快速查殺。但基于特征碼的檢測只能對數據庫中存在的病毒進行檢測,無法實現未知病毒的防御技術,呈現出一定的功能缺失。文獻[5]提出了一種基于靜態特征來展開機器學習的檢測方法,通過對網頁靜態特征標簽的提取,利用機器學習的方法對網頁提供設計分類,但實驗結果表明,這類基于靜態特征的機器學習/統計學檢測方法卻有著較高的漏報率。文獻[6-7]重點研究了基于注冊表監控的檢測技術,但是,通過對病毒運行原理的剖析就會知道,病毒對系統造成的威脅復雜而繁瑣,僅是依靠注冊表檢測未免失于片面。文獻[8]對殺毒軟件升級流程的安全性給出深入分析后可知,其防護方法需運用多種殺軟,并且過程中更加關注漏洞的挖掘,而且也并未構建實際的防護措施。經過如上解析探討后表明,這些檢測技術在性能上各有千秋,但在整體卻都未曾具備自我防御的能力,很難抵御病毒對檢測系統自身的惡意終止。為此,綜合大量文獻的研究成果,本文從主動防御的角度出發,提出了一種基于惡意行為檢測的改進技術,利用API HOOK技術全面監控操作系統的進程狀態、注冊表狀態及文件狀態,再通過與本體自御集的功能比對,從惡意行為發生的源頭來實現防微杜漸。除此之外,考慮到檢測系統的健壯性,為防止病毒對防護系統采取輪詢性惡意終止的反殺策略,本文繼而又提出了一種基于Windows服務注冊及DLL注入技術的聯合守護技術,經過測試,該方案能夠完成有關惡意程序對本機的惡意行為特征的檢測。
1 系統設計
惡意行為特征檢測是對Windows操作系統的行為防護。出于功能性、健壯性、與實用性等多方考量,系統框架設計如圖1所示。進程守護模塊負責維護系統的健壯性,監測模塊負責記錄windows系統行為,并攔截本體自御集中記錄的惡意行為。注入模塊實現了監測模塊在進程中的注入,用以監控系統進程狀態,攔截注冊表與文件的異常行為。系統同樣設置日志模塊,用以保存其過程工作狀態。在此,針對系統設計中的重點功能做出如下論述。
圖1 系統框架設計圖
Fig.1 System framework design
1.1 系統穩定性設計
本文利用Windows服務對檢測系統進行健壯性守護,根據Windows服務技術[9],選用ServiceMain作為監控程序的入口函數。在此過程中,ServiceMain函數將通過調用RegisterServiceCtrlHandler函數來回調控制請求處理函數CtrlHandler,而CtrlHandle則負責響應來自SCP的控制命令并告之SCM服務狀態信息。
1.2 監測注入設計
動態鏈接庫(dynamic-link library,DLL)是Windows操作系統提供的一種可執行文件,本系統使用DLL作為監控模塊的容器。為了監控系統進程狀態,需將監控DLL注入至系統進程空間內,但Microsoft出于系統穩定性的現實需要,在設計操作系統時對進程內存享有訪問控制權限。這種設計阻礙了進程資源共享,為此可利用遠程線程注入技術打破界限[10]。但常規注入方法卻附生有一定的局限性,對64 bit操作系統及win7以上版本操作系統都不能提供有效支持,利用該技術實現的應用程序在跨平臺性及實用性上都將陷入明顯困境。為應對這一挑戰,研究應對這一缺陷,我們采用一種更為貼近的內核級別的注入方式解決進程注入的跨平臺問題,該技術將在后文的系統實現章節中詳細解讀。
1.3 監測攔截設計
監測攔截模塊時利用API HOOK技術來組織構建整個配置過程的。HOOK技術是當前實現Windows API攔截的主要技術,總而言之就是API函數的重定向操作[11]。PE文件載入內存后,隨即將動態引進導入模塊及調用函數,同時由IAT表記錄導入函數的實際地址。監測模塊通過將IAT表中原函數地址改為相應鉤子函數的實際地址,當病毒程序嘗試調用被攔截函數時,將跳轉至本次研究自定義的鉤子函數,若為正常的應用程序,鉤子函數僅負責記錄工作日志,執行結束后則將返回繼續執行原函數工作,至此監測系統完成一次攔截工作。
2 系統實現
2.1 建立“本體自御集”
文獻[12]提出了一種以“生物體免疫”為核心思想的注冊表異常行為檢測技術。受該技術啟發,本文通過建立“本體自御集”對惡意網頁特征行為進行檢測。
“本體自御集”以計算機進程為研究對象,主要數據來源分為2部分。其一,系統正常進程常見的仿冒進程。病毒制造者經常以假亂真,通過更換相似字符、添加字符等手段為病毒進程命名,借此與系統正常的進程名混淆視聽,使病毒進程長期潛伏在操作系統中。其二,通過訪問惡意網頁,積極響應網頁的惡意行為,記錄新創建進程。絕大多數惡意網頁中都包含惡意腳本,惡意腳本的實際執行后可能在本地創建新進程,為此可將訪問惡意網頁期間新創建的進程作為惡意進程,讓其作為本體自御集的一部分。通過綜合分析常見的系統正常進程和已知病毒進程,建立本地自御集,列舉部分基礎防御進程如表1所示。
2.2 特征行為檢測
計算機被感染后,病毒為了隱藏自身或對系統形成惡意破壞,都會不同程度地修改注冊表,或刪除系統重要文件等。以Win32 PE病毒為例,由于其具備的寄生特性,通過加載動態鏈接庫kernel32.dll,同時一并取得修改注冊表函數的API地址,進而調用Windows API對注冊表啟動打開、查詢、讀寫、刪除等操作進程。系統采用API HOOK 技術,攔截相關操作的Windows API函數以監測系統注冊表及文件的狀態變化,部分用于注冊表/文件狀態監控的被HOOK函數及替換函數如表2所示。
特征行為檢測模塊在定制開發成動態鏈接庫后,被系統所有進程導入加載,以此達到監控系統安全的目的。當負責監控的DLL被加載送入后,DLL_PROCESS_ATTACH將觸發IAT表的修改,對API進行HOOK,同時判斷進程是否屬于本體自御集,若某進程處于自御集就可設置標志位為TRUE,反之置為FALSE。DLL_PROCESS_DETACH則觸發IAT表的還原,即結束對Windows API的HOOK工作。特征行為檢測模塊被進程加載后,其基礎檢測原理如圖2所示。
2.3 進程防護
進程是惡意行為特征檢測的對象之一。經測試,病毒運行總伴隨著新進程創建,監控系統監測新進程創建與進程行為。進程防護模塊通過維護新、舊2個進程鏈表,配合定時刷新獲取系統快照的方式發現新創建進程。技術研發中,pastList用于保存上一時刻系統進程快照,currentList用于保存定時刷新后系統進程快照,通過對比鏈表元素,發現新創建進程,利用遠程線程注入技術,向新創建進程注入特征行為檢測模塊,以此監控新創建進程行為,并檢測新創建進程是否為惡意進程。除此之外,程序運行初始時刻,則將枚舉所有進程。為保證系統所有進程的安全,將為所有進程完成特征行為檢測模塊的注入。
研究中,利用創建遠程線程的方法向目標進程注入特征行為檢測模塊。前文提到傳統注入方式并不可靠,本文采用了一種構造內核函數原型的改進方法來彌補這一缺陷。以Win7為調試環境,利用OD工具對CreateRemoteThread函數進行堆棧調用分析,由此發現,CreateRemoteThread并沒有直接向內核級請求調用ntdll.dll-->ZwCreateThreadEx,而是請求調用了kernelbase.dll-->CreateRemoteThreadEx函數,其中CreateRemoteThreadEx函數與CreateRemoteThread函數具有相同的參數原型,并執行相同的函數行為。CreateRemoteThreadEx函數又進一步調用了ntdll.dll-->ZwCreateThreadEx完成用戶級到內核級的調用轉換。綜上,通過動態實現NtCreateThreadEx系統調用,即可完成任意版本操作系統的遠程注入。NtCreateThreadEx是內核級系統調用函數,MSDN未公開內核API 文檔,故該函數不可被直接調用。在本次研究中,有針對性地定義具有相同原型的函數指針以完成NtCreateThreadEx的系統調用。
根據如上分析,當操作系統版本不支持CreateRemoteThread創建遠程線程時,用NtCreateThreadEx函數對其進行替換。注入的前期工作與傳統注入方式相同,隨后判斷當前操作系統版本,若操作系統為Windows XP/Server 2003,利用傳統方式完成DLL注入。若操作系統為Windows Vista/7/Server 2008,利用本文構造的PFNtCreateThreadEx函數創建遠程線程,進而完成DLL注入。特征行為檢測DLL注入進程偽代碼如下。
2.4 健壯性維護
為減小系統運行壓力并提高系統健壯性,行為特征檢測功能以Windows服務的方式在后臺運行。同時,為了防止檢測系統意外崩潰或被病毒程序惡意終止,系統創建了獨立的進程來守護特征行為檢測服務。通過定時遍歷系統服務列表,查找目標服務運行狀況,若目標服務被意外終止,則檢測服務立即重啟。
3 結束語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Windows服務的惡意行為特征檢測方案。與現有的檢測技術相比,從多個維度監測防護惡意行為。同時,在監測模塊的注入實現上,摒棄了CreateRemoteThread的傳統注入技術,采用了內核級的遠程線程注入方法,通過動態調用NtCreateThreadEx系統函數來大幅提升進程注入的成功率,同時增強系統的跨平臺能力。研究中還提出了“本體自御集”的概念,通過對當前主流惡意進程的統計,建立本體自御集,基于本體自御集判斷進程的異常行為。但是,本文還存在一定不足。本體自御集的建立應該是一個反復訓練學習的過程,通過不斷豐富仿冒進程、大量訪問惡意網頁,記錄訪問過程中新創建的病毒進程,以此來擴充本體自御集的容量,進而擴展惡意網頁行為特征的檢測范圍。
本文的下一步研究將圍繞擴充本體自御集展開,利用自動化手段,訪問大量的惡意網頁,然后利用機器學習/統計學手段對惡意網頁的行為特征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
4 參考文獻
[1]信息安全25年發展史[EB/OL]. [2013-05-06]. http://.cn/security_zone/2013/0506/2158048.shtml.
[2] 謝億鑫, 孫樂昌. 計算機病毒修改Windows操作系統注冊表原理解析[J]. 計算機安全, 2008(8):117-121.
[3] 張慧琳, 鄒維, 韓心慧. 網頁木馬機理與防御技術[J]. 軟件學報, 2013, 24(4):843-858.
[4] WU Shaohua, HU Yong. Study of Trojans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Technology[J]. 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5, 5(12):429-435.
[5] CANALI D, COVA M, VIGNA G, et al. Prophiler: a fast filter for the large-scale detection of malicious web pages[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 WWW 2011. Hyderabad, India:ACM, 2011:197-206.
[6] 李珂s, 寧超. 惡意腳本程序研究以及基于API HOOK的注冊表監控技術[J]. 計算機應用, 2009, 29(12):3197-3200.
[7] 李偉斌, 王華勇, 羅平. 通過注冊表監控實現木馬檢測[J].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 2006, 27(12):2220-2222.
[8] 傅建明, 劉高, 偉. 一種殺毒軟件升級流程的安全性分析方法[J]. 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 2015, 61(6):509-516.
[9] 曹磊, 蔡皖東. Windows服務隱藏技術研究與實現[J]. 微電子學與計算機, 2011, 28(12):10-13.
[10] 張懿, 劉嘉勇. 剖析遠程控制免殺DLL木馬[J]. 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 2011(4):56-57,60.
[11] SHAID S Z M, MAAROF M A. In memory detection of Windows API call hooking technique[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and Control Technology, IEEE 2015. Malaysia, Kuching:IEEE, 2015:294-298.
[12] 鮑欣龍, 羅文堅, 曹先彬,等. 可用于惡意腳本識別的注冊表異常行為檢測技術[J]. 計算機工程, 2005, 31(8):137-139.
Malicious Behavior Monitoring Technology
Based On Windows Service
Hou Xeimei*, Dong Kaiku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1)
Abstract
篇7
【關鍵詞】重大具體行政行為;備案審查;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強制執行
國務院2004年頒布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第32條提出:“創新層級監督新機制,強化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上級行政機關要建立健全經常性的監督制度,探索層級監督的新方式,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監督。”作為層級監督的新方式,重大具體行政行為備案審查制度在各地沛然興起,[1]在網絡搜索引擎當中以“重大具體行政行為備案審查”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可發現各地區、各層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所制定的重大具體行政行為備案審查方面的規定比比皆是。
本文將對各地重大具體行政行為備案審查制度特征加以歸納,在此基礎上分析該制度可能隱含的若干規范方面的問題,并嘗試對這些問題加以回答,最后,本文試圖在價值層面對此項制度所存在的問題略加剖析。
一、重大具體行政行為備案審查制度的特征
自各地重大具體行政行為備案審查規定的文本角度觀察,這一制度的特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歸納:
(1)備案審查的范圍。備案審查的范圍是“重大具體行政行為”,但就各地規定而言,這一概念界定并不統一,絕大多數地區均規定金額較大的行政處罰、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或營業執照、責令停產停業以及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行為應當備案審查,另有地方將適用聽證程序的行政許可、[2]決定對原具體行政行為予以撤銷、確認違法或變更的行政復議行為(盡管行政復議并非傳統行政法理論上的具體行政行為)、責令拆除建筑物的行政強制行為歸入應予備案審查的重大具體行政行為之列。[3]
(2)備案審查的主體。重大具體行政行為備案審查的主體主要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具體工作多由審查主體內部所設立的法制工作機構下屬的法制監督或執法監督部門承擔。多數情況下,制定重大具體行政行為備案審查規定的行政機關即為備案審查主體,但實踐中亦存在地方人民政府職能部門制定規范要求將特定具體行政行為向國務院組成部門或上級人民政府職能部門備案的情況。[4]
(3)備案審查的內容。備案審查機關不僅審大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也審查該行政行為是否合理,前者包括執法主體是否合法、執法程序是否合法、適用法律、法規及規章是否有誤等等;后者則指具體行政行為是否顯失公正,有所區別的是,有些地區規定應審查所有重大具體行政行為是否顯失公正,[5]而有些地區則僅限于審查行政處罰是否顯失公正。[6]此外,多數地區還規定備案審查機關須審查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認定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鑿。
(4)備案審查的方式。備案審查所采取的方式主要是書面審查,即報備機關將案卷材料及備案報告提交至備案審查機關,備案審查機關通過書面材料審查相關事實與法律問題,部分地區還規定備案審查機關可根據情況調閱報備部門的案卷材料或者要求案件承辦人說明情況,報備部門不得拒絕。[7]
(5)備案審查的決定形式。若重大具體行政行為并無合法性與合理性問題,則備案審查主體或出具通過備案審查通知書,[8]或不予答復。[9]如果報送備案審查的具體行政行為不合法或者不合理,則可要求報備機關限期撤銷、變更原具體行政行為,如果具體行政行為存在案卷形式上的瑕疵,則可要求報備機關予以糾正。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區規定由備案審查主體以同級人民政府的名義直接變更或撤銷原具體行政行為。[10]
(6)一級備案審查制。針對重大具體行政行為的備案審查決定作出后,不論處理結果如何,都不再報送備案審查主體的上級行政機關進行第二次備案審查。套用行政復議制度當中“一級行政復議制”的概念,這種備案審查制度可稱作“一級備案審查制”。
可以看出,某些地區的重大具體行政行為備案審查制度在某種程度上與行政復議制度具有相似性,特別是在備案審查的內容以及決定形式方面,與行政復議制度幾無二致。但是兩者的區別也是明顯的,主要包括(1)須報送備案審查的具體行政行為以“重大”為限,而行政復議則不存在類似限制,并且行政復議可在一定程度上對抽象行政行為加以審查;(2)在重大具體行政行為備案審查制度下,備案審查機關依職權主動啟動審查程序,而行政復議程序則是依行政相對人的申請啟動;(3)《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51條規定不得作出對申請人更為不利的行政復議決定,但備案審查制度則不存在這種限制;(4)《行政復議法》第22條規定:“行政復議原則上采取書面審查的辦法,但是申請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認為有必要時,可以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查情況,聽取申請人、被申請人和第三人的意見”,但備案審查制度則基本采用書面審查。
二、規范層面的問題及解決規則
重大具體行政行為備案審查制度的實施或許將導致一系列規范層面的問題,下文試圖對這些問題加以分析。需要說明的是,備案審查機關撤銷、變更已經執行的報備具體行政行為雖然可能產生相對人信賴利益保護的問題,但信賴保護原則對備案審查與對其他具體行政行為的規范作用應不存在差別,因而這一問題乃是信賴保護原則本身的問題,而并非備案審查制度所獨有的問題,因此不在本文探討范圍之內。
(一)與行政復議及行政訴訟的銜接
備案審查機關變更、撤銷具體行政行為的決定當然不排斥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可以設想,相對人可能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的情形有兩種:其一,報備機關作出行政許可決定,備案審查機關審查后認為許可決定不合法,因而予以撤銷、變更,或責令報備機關予以撤銷、變更或重新作出許可決定,相對人依據《行政許可法》第8條第1款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11]其二,由于備案審查規定當中不存在不加重處罰條款,那么當備案審查機關認為行政處罰畸輕,因而對原行政處罰決定加以變更并科處更為嚴厲的行政處罰或責令報備機關變更行政處罰決定時,相對人可能對變更后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從而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
針對上述兩種情形,有以下實際問題需要考慮。第一,如果備案審查機關以本級人民政府或其所隸屬的政府職能部門的名義撤銷或變更具體行政行為,相對人對具體行政行為的撤銷或變更不服,從而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的話,應當以哪個機關作為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或行政訴訟的被告?第二,如果備案審查機關責令報備機關變更或撤銷具體行政行為,相對人對具體行政行為的變更、撤銷不服,從而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請求回復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效力的話,應當以哪個機關作為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或行政訴訟的被告?不論哪一種情形,就其外觀而言,都是備案審查機關或報備機關單獨作出變更或撤銷具體行政行為的決定,而非共同作出決定,因而并不能適用《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3)項以及《行政復議法》第15條第1款第(4)項的規定,[12]而是應當尋找其他解決問題的路徑。
篇8
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不當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主管行政機關提出復查該具體行政行為的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對被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并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一種法律制度。
司法行政復議具有行政行為的基本法律特征。認識和確定行政復議的性質,有助于發展和完善行政復議制度,保障行政復議職能的正確發揮和行政復議活動的正確運行。筆者認為,行政復議在形式上是一種具體行政行為;在本質上是一種行政監督法律制度;在方法上是一種行政救濟的法律途徑;在程序上是一種按行政司法程序運行的程序規則。本文將重點論述司法行政機關行政復議的范圍、管轄以及程序。
關鍵詞:司法行政復議特征范圍管轄程序
司法行政復議是指司法行政相對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服司法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依法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申請,請求重新審查并糾正原具體行政行為,行政復議機關據此對原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適當進行審查并做出決定的法律制度。司法行政復議的目的是為了糾正司法行政主體做出的違法或者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以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一、司法行政復議的特征
1、司法行政復議是司法行政機關的活動
司法行政機關是行使司法行政權力,執行國家司法行政法律、法規、規章,管理國家司法行政事務的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在司法行政復議過程中運用了行政機關的工作原則和方法,這是它的行政性。然而,司法行政機關在進行司法行政復議過程中,又擁有準司法職權。這表明,司法行政復議是集行政性和司法性于一體的。
2、司法行政復議是司法行政機關處理司法行政爭議的活動
司法行政部門的行為既有行政行為,也有民事行為,兩種行為產生的爭議表現為行政爭議和民事爭議。司法行政爭議主要指行政主體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因實施具體行政行為而與相對人發生的爭議,這種爭議的核心是該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適當。司法行政復議是司法行政機關處理司法行政爭議的活動,如果司法行政主體實施解決民事爭議的具體行為,這種行為即不是行政復議,而是行政調解或行政裁決。
3、司法行政復議是司法行政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解決司法行政爭議的活動
行政復議是行政機關作為第三方解決行政爭議糾紛的活動。行政復議的這一特性要求司法行政復議機關和做出行政行為的司法行政機關必須分開,同時也要求司法行政復議必須按法定程序進行,這就是司法行政復議程序的準司法性。司法行政復議的準司法性使司法行政復議和人民法院審判一樣,有許多制度貫穿其中。如申請制度、管轄制度、移送制度、回避制度等。《司法行政機關行政復議應訴工作規定》第11條規定:“辦理行政復議案件的法制工作機構人員與申請人有利害關系的,可以提出自行回避,申請人也有權申請其回避,但應說明理由”。司法行政復議程序的特點又體現在行政性方面。如復議機關自收到復議申請書至做出決定止,時間最長不超過六十日,司法行政復議作為行政活動,必須充分體現行政的效率原則,復議組織可以利用這些特點,迅速查清事實、解決司法行政爭議。所以,就解決司法行政爭議而言,司法行政復議程序比行政訴訟程序更經濟、更具有效率。
4、司法行政復議是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對下級司法行政機關進行的一種層級行政監督
司法行政監督可以在司法行政行為實施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司法行政行為完成之后進行;可以是上級司法行政機關主動實施,也可以由利害關系人請求做出具體司法行政行為機關的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實施,司法行政復議就是有權的上級司法行政機關依據利害關系人的請求,復查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一種司法行政監督措施。通過司法行政復議,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可以及時發現并糾正下級司法行政機關違法或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同時也可以發現具體司法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司法行政規范性文件,是否與法律、法規和規章相抵觸。
5、司法行政復議主要采用書面審查的方式,必要時也可以采取聽證的方式審理
《行政復議法》第22條規定:“行政復議原則上采取書面審查的辦法,但是申請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認為有必要時,可以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查情況,聽取申請人、被申請人和第三人的意見”。司法行政復議采用書面審查的方式的目的,在于確保司法行政復議必要的行政效率。這一點顯然不同于司法審查制度。
二、司法行政復議的范圍
對行政相對人來說是申請行政復議的范圍,而對司法行政機關而言是受理行政復議的范圍。行政相對人包括公民①、法人②或者其他組織以及外國人、無國籍人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司法行政機關行政復議應訴工作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可以向司法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1、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司法行政機關辦理頒發資格證書、執業證、許可證手續,司法行政機關拒絕辦理或者在法定期限內沒有依法辦理。
2、對司法行政機關做出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止執業、吊銷執業證等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司法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必須在其職權范圍內嚴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以及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責任與處罰相當的原則,充分保障當事人的陳述權、申辯權等權利的行使。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3、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司法行政機關辦理審批、審核、公告、登記的有關事項,司法行政機關不予上報申辦材料、拒絕辦理或者法定期限內沒有依法辦理。
4、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司法行政機關注冊執業證,司法行政機關未出示書面通知說明理由,注冊執業證期滿六個月內不予注冊。
5、認為符合條件,申請司法行政機關參加資格考試,司法行政機關沒有依法辦理。
6、認為司法行政機關違法收費或者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7、對司法行政機關做出的撤銷、變更或者維護公證機構關于公證書的決定不服。
8、對司法行政機關做出的留場就業決定或根據授權做出的延長勞動教養的期限決定不服的。
9、對司法行政機關做出的關于行政賠償、刑事賠償決定不服的。
10、認為司法行政機關做出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另外,根據我國《行政復議法》等的規定,抽象的行政行為和國家行為不屬于司法行政復議的范圍。抽象行政行為的特點在于它的普遍約束力和往后拘束力,司法行政相對人“對行政法規、規章或者具體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不服的”,不能單獨申請行政復議。我國《行政復議法》第8條規定:“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做出的調解或者其他處理的,依法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訟”。綜上說明,下列行為不屬于司法行政復議范圍:
1、執行刑罰的行為
2、執行勞動教養決定的行為
3、司法助理員對民間糾紛做出的調解或者其他處理的
4、資格考試成績評判行為
5、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不能申請行政復議的行為
三、司法行政復議的管轄
司法行政復議的管轄,是指各級司法行政復議機關對行政復議案件在受理上的具體分工。即司法行政相對人在提起行政復議之后,應當由哪一級行政復議機關來行使行政復議權。根據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司法行政復議的管轄如下:
1、對縣級以上地方各級司法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司法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由上一級司法行政機關管轄。為促進司法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水平,保障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規范司法行政機關行政處罰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司法部于1997年2月13日了《司法行政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該規定第8條規定:“司法行政機關處罰案件,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司法行政機關管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對同一違法行為,兩個以上的司法行政機關都有管轄權的,由先立案的司法行政機關管轄,司法行政機關對管轄權有爭議的,由共同的上級司法行政機關指定管轄。如《公證程序規則》第58條第2款規定:“申訴人、公證處或者其他當事人對前款決定不服的,可以在規定期限內向有管轄權的司法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2、對監獄機關、勞動教養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向司法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由其主管的司法行政機關管轄。
3、對司法部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而向司法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由司法部管轄。申請人對司法部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向國務院申請裁決。
對縣級以上地方各級司法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司法行政機關應訴。經行政復議的行政訴訟,行政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由做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司法行政機關應訴;行政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由行政復議機關應訴。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機關已經依法受理的,或者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在法定行政復議期限內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訟。因為我國《行政復議法》第16條第2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已經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請行政復議。”
四、司法行政復議的程序
司法行政復議的程序,是指司法行政復議案件所應遵循的步驟。它性質上屬于行政程序。根據我國《行政復議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司法行政復議的程序大體上依次經過四個階段,即申請、受理、審理和決定。
1、司法行政復議的申請
由于司法行政復議是一種依申請的行政行為,即司法行政復議機關根據司法行政相對人的申請,在審查被申請的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適當的基礎上,依法做出的一種行政行為。因此,沒有司法行政相對人的申請,則不能啟動司法行政機關受理、審查的程序,司法行政復議作為監控司法行政權的一種法律制度就不可能發揮其功能。
司法行政復議的申請是指司法行政相對人不服司法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而向復議機關提出要求撤銷或變更具體行政行為的請求。司法行政復議申請應當符合以下條件:①申請人是認為司法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這里的“認為”是指申請人主觀上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具體行政行為的侵害,至于在客觀上是否受到侵害,則需要通過審理才能確定;②有明確的被申請人。沒有明確的被申請人,復議機關無法進行審理,申請人的請求也無法實現;③有具體的復議請求和事實根據。復議請求是申請人復議時向復議機關提出的具體要求;④屬于司法行政復議的范圍,否則復議機關不予受理;⑤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如申請人向有管轄權的行政機關申請復議,應當在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提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的應在障礙消除后的10日內申請延長期限;申請人向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已經受理的,不得申請司法行政復議。
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書面申請的申請書應當包括:①申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②被申請人的名稱、住址;③申請復議的理由;④申請的年、月、日。口頭申請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當場記錄申請人的基本情況、行政復議請求、申請行政復議的主要事實、理由和時間,并由申請人簽字。
2、司法行政復議的受理
司法行政復議機關自收到行政復議申請書之日起5日內,對行政復議申請做出如下處理:
①行政復議申請符合法定受理條件并屬于《司法行政機關行政復議應訴工作規定》所規定的受案范圍的應予受理。
②行政復議申請不符合法定受理條件的,不予受理并書面通知申請人。
③行政復議申請符合法定受理條件的,但不屬于本機關受理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復議機關提出。
除不符合行政復議的法定受理條件或者不屬于本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外,行政復議申請自行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收到之日即為受理。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司法行政機關自收到行政復議機關發送的行政復議申請書副本或申請筆錄復印件后,應書面做出答復,并將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在10日內提交行政復議機關。
3、司法行政復議的審理
司法行政復議的審理是對復議案件的事實、證據、法律適用及爭執的焦點進行審查的過程。審理是司法行政復議中的最實質性階段。通過審理,查清事實,為適用法律即做出決定打下夯實的基礎。
①審理的方式。司法行政機關行政復議原則上采取書面審查的辦法,但是申請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復議機關認為有必要時可以向有關組織和人員進行調查,聽取申請人、被申請人和第三人的意見。采取書面審理較為簡便,具有較高的效率,符合行政效率的要求;采取調查的方式適用于較為復雜、影響較大的司法行政復議案件。
②審理的依據。根據我國《行政復議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司法行政復議機關審理復議案件,以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以及上級司法行政機關依法制定和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為依據。司法行政復議機關認為被申請人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依據的規定不合法,本機關有權處理,應當在30日內依法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在7日內按機關文件送達程序轉送有權處理的國家機關依法處理。處理期間,中止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
③審查的內容。司法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和適當進行審查,復議機關既有權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也有權審查行政行為是否適當。
4、司法行政復議的決定
司法行政復議機關通過對復議案件的審理,最后做出決定。根據我國《行政復議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司法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案件之日起60日內做出行政復議決定。如遇有因不可抗力延誤機關文件抵達的,有重大疑難情況的,需要與其他機關相協調的,需要對具體行政行為依據的規定進行審查的,以及其他經行政復議機關負責人批準需要延長復議期限等情況的,司法行政復議機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做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經行政復議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適當延長,并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30日。司法行政復議決定有以下五種:
①維持決定。是指司法行政復議機關做出的維持具體行政行為的決定,對被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司法行政復議相關認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規章和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正確,符合法定程序和內容適當的,應當做出維持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決定。
②履行決定。指司法行政復議機關責令被申請人履行某種法定職責的決定。
③補正決定。指司法行政復議機關做出的責令被申請人補正具體行政行為的決定。如果具體行政行為適用法律、法規、規章和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正確,事實清楚,符合法定權限,而只是程序上有些不足,司法行政復議機關可做出責令被申請人補正的決定。
④撤銷或變更決定。指司法行政復議機關做出的撤銷或變更具體行政行為的決定。司法行政的具體行政行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適用依據錯誤的,違反法定程序的,超越或者的,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的,司法行政復議機關可以決定撤銷或變更。
⑤重作決定。指司法行政復議機關責令申請人重新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決定。司法行政復議機關在依法做出撤銷決定后,有時尚需被申請人重新做出具體行政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司法行政復議機關可決定責令被申請人重新做出具體行政行為。
此外,申請人在申請司法行政復議時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應當給予賠償的,司法行政復議機關在決定撤銷、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確認行政行為違法時,應當同時決定被申請人依法賠償。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沒有提出賠償要求的,司法行政復議機關在依法決定撤銷或者變更罰款,沒收違法所得以及沒收非法財物等具體行政行為時,應當同時責令被申請人返還財物或者賠償相應的價款。
注釋:
①公民是指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自然人。
②法人是指符合法定條件而成立的一種組織,它可以分為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法人和社團法人。
③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在中國境內也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同時其合法權益也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保護,在對等原則下他們與我國公民一樣有權作為申請人提出司法行政復議。
參考文獻資料:
篇9
一、辦案基本情況
2003年法規司組建以來,我處共辦理行政復議案件52起,處理行政應訴案件9起,均在法定時限內辦結。從案件審理的角度來看,在經復議的案件中,僅有6起提起了行政訴訟,占案件總數的11.5%。以上數據顯示,向國家發展改革委提請解決的絕大部分糾紛在行政復議階段得到了化解,沒有引發進一步的糾紛,這說明當事人對我們法制工作機構是信任的,對我們的行政復議工作是信服的。
在從事行政復議和應訴工作過程中,我們十分注重對案件事項的分析,并對三年來辦理的典型復議案件進行了歸類:
(一)、咨詢答復和信息公開類案件
此類案件往往是由于歷史積怨較深、前期處理不當而引發向政府部門,然后以對或咨詢答復行為不服為理由,向上級行政機關提起行政復議。由于提起沒有時間限制,當事人為了解決已超過行政復議和訴訟期限的原發爭議,先采取的方式,繼而對行為提起復議或訴訟。在辦理這類案件應注意:一是真實請求不明。申請人在行政復議申請書中,借不服行為的形式,牽出原發爭議的原委,并在陳述中夾帶著要求解決原發爭議的實體請求。為應對這種狀況,我們注意將原發爭議與或咨詢答復行為區分開來,分別應對,明確只有行為才是復議審查的對象,復議決定也只針對行為作出。對其他事項作出告知,請當事人通過其他途徑解決。二是容易形成循環訴求、導致矛盾激化。申請人往往并不止步于行政復議階段,而是就復議處理行為再次提起訴求,往復不斷,形成無休止的循環。這種循環不但極大地浪費了行政資源,而且也不利于疏導矛盾,如果處理不好還可能激化矛盾。針對申請人相關規定存有誤解的情況,我們改進工作方式,先是耐心傾聽,讓申請人把“怨氣”發泄出來,然后心平氣和地做好解釋和說服工作,努力做到有理有據,爭取申請人的理解。
此外,近年來在咨詢答復類案件中由信息公開引起的復議案件比較突出,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信息公開申請量激增、要求公開請示、報告等內部文件的情況,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二)投資和資金管理類案件
投資類案件具有牽涉利益面廣、矛盾難協調等特點,多涉及大型甚至重大建設項目,是發案率較高的業務領域。此類案件的如下特征值得我們注意:一是辦好投資類案件的關鍵是要找到適當的斷案依據,這個依據要經得起法律的和政策的雙重考驗。目前,大多數投資業務領域仍缺少法律法規依據,因此,我們在辦案時必須查找大量的資料,反復推敲職權依據、程序規定等多個環節,以保證復議決定的合法、合理。二是項目審批權責劃分不明確。在現行體制下,項目審批中幾乎每個階段都牽涉到土地、規劃等等其他部門的認可意見,但這些認可意見的法律性質及責任的尚缺少具體規定,導致出現糾紛時往往由項目審批部門籠統承擔責任的不合理狀況。對此,我們在辦案過程中強調理清思路、權責相符,力求通過我們的工作,全力維護投資審批職能的正常履行。此外,投資類案件的涉案業務也擴展到國債補助資金等新領域,需要我們抓緊研究、積極應對。
(三)價格管理類案件
此類案件所涉及的諸如電價、藥價和鐵路運價等問題都是當前改革的熱點領域,對此,我們也總結出了以下兩個特點:一是改革先行與立法、修法滯后的矛盾尤為突出。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行政機關通常采用規章或規范性文件的方式,由此而產生政策與法律規定不一致的情況。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在辦案中始終把握一個原則,即行政復議必須要在法律法規的框架內,全面體現國家改革的方向,維護改革步驟。基于這個原則,我們在辦理行政復議案過程中,努力理順改革政策與法律規定的關系,尋求兩者間的共同點和銜接點。二是案件涉及的政策情況復雜(例如:電價案中關于外資設廠的特殊規定)。考慮到案件所涉事項系統性強,牽一發而動全局(如鐵路票價案),辦理復議案件的思路也絕不能囿于傳統的找證據、做決定,我們一方面認真研究法律和政策、尋求適當的依據,另一方面也做好申請人與有關政府部門間的協調工作,促使雙方通過友好協商的方式解決糾紛。2004年我們辦理的兩起較大的上網電價案和一起藥品價格案均通過上述方式處理,三案申請人都與政府部門達成了諒解,并主動撤回了復議申請。
二、做好行政復議工作的基本做法
發展改革系統的行政行為往往涉及國家、企業的重大經濟利益,由此引發的行政復議案件不僅相當棘手,而且易引發媒體的炒作與社會的關注,甚至引起領導同志關心,形成群眾關切、社會關注、媒體監督的氛圍。由于發展改革系統行政復議案的這種特殊性和復雜性,在辦理行政復議案件過程中,我們注意做到:嚴格依法、熱情耐心、細致高效,從而既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又維護了發展改革部門依法行使職權。
(一)加強制度建設
2004年,我們制訂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行政復議規定(試行)》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行政應訴工作暫行規定》,重點從內部工作關系與工作程序方面對法制機構、業務關聯機構的職責進行了規定,并對案件受理范圍、案件辦理各個環節的時限、程序、分工協作等都作出了規定。最近,我們正著手起草制定以規范外部程序為主的《國家發展改革委行政復議規則》,重點規范細化我委與申請人、被申請人在行政復議各環節的權利義務關系、工作程序,將我們在處理復議案件過程中積累的經驗上升為規章,以指導和規范今后的工作。此外,行政復議處還試行了案件承辦責任制和處內研討制度,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的力量,有效地提高了辦案效率。我們還注意發揮法律專家的作用,借助“外腦”做好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工作。2004年,我委啟動和實施了常年法律顧問制度,制訂了《法律顧問工作暫行辦法》。我委法律顧問,多次應委托參加行政訴訟案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依法辦案,有錯必糾,切實促進依法行政
行政復議是依法進行的行政監督,監督的原則只能是依法辦案,有錯必糾。必須從關心群眾切身利益,維護國家利益的大局出發,依法辦事、依法監督。
(三)耐心做好解釋說明工作,化解行政復議糾紛
要做好行政復議工作,必須牢固樹立群眾觀點,關心群眾的切身利益。群眾向我們提起行政復議的原因各不相同,我們針對不同的情況,向申請人作了大量耐心細致的說服和解釋工作:對政策文件存有誤解的,我們會同相關業務司局的同志一起,向申請人解釋政策原意;對我委職責范圍理解有偏差的,我們拿出依據,耐心說明;對于屬于其他部門管理的爭議事項的,我們向申請人指出提起申訴的方向。通過我們的工作,有的申請人主動撤回了復議申請;有的申請人真誠地認同了我們的復議決定,并不再繼續提起行政訴訟;有的申請人找到了適當的解決途徑,并向我們表示感謝。
(四)準確把握政策界線,保證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
從我委受理的行政復議事項性質看,政策性特征十分顯著,加之我委的一些主體業務缺乏法律依據,更要求我們在辦案中準確把握政策界線,以做出正確判斷。例如,投資管理領域中由于欠缺具體的法律法規規定從而引發復議的問題比較突出。在現行體制下,一個投資審批文件的內容往往涉及到規劃、土地、環保等多個部門的職能,并且是其他審批的先決條件。對于此類案件在處理時若不注意,將會給后續的訴訟工作造成被動。因此,在處理該類型案件時,我們的視野不能僅限于引起爭議的文件,而是要在明確分投資管理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的職權范圍的前提下,通過抽絲剝繭,層層明晰各部門權責,為案件審理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反饋政策制定和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完善相關政策
通過辦理復議案件,我們也發現了一些苗頭性問題。一是必須高度重視程序的合法性。首先,發展改革系統的具體業務部門應當重視程序的合法性,行政許可和審批作為發展改革部門的重要職能,是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多發地帶”,而許可審批類案件發案的薄弱環節往往在程序方面。一直以來,重實體、輕程序的問題在發展改革系統普遍存在,審批和許可環節忽視有關程序規定、不嚴格按照有關程序規定辦理許可、審批的現象時有發生,這進一步提醒我們要高度重視程序的合法性,把好許可和審批的程序關,避免因程序上的疏漏而引發復議或訴訟,從源頭上減少或杜絕糾紛的產生。其次,作為發展改革部門的復議機構,也需要嚴把程序關,力求把復議機關的自由裁量權具體化、標準化,將辦案的過程規范化、透明化,這將有利于更好地發揮行政復議的功能和作用。二是要認真研究行政咨詢答復方式。從目前發案的情況看,咨詢答復時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沒有把握好“點”和“面”的關系,“點”是指某一主體或事項如何適用政策問題;“面”是指普遍適用的政策規定。對于在某一領域普遍適用的政策性依據問題的咨詢,行政機關往往采取了針對該“點”的以具體事項為依托的直接答復方式,使該答復成為可提起復議或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從而使得咨詢答復類案件有不斷增多的趨勢。因此,有關人員在辦理咨詢答復事項時切忌草率行事,要多從答復有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的角度考慮,適宜通過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文件來解決的問題,盡量不在具體問題的答復中解決。對于如何執行某項政策的請示,在復函時盡可能采取抽象行政行為的方式,不在文件中涉及具體的主體和事項。對于一般的政策咨詢,也更多地引述規范性文件予以答復,且采取書面復函方式。
(六)正確處理好與相關業務機構的關系
篇10
關鍵詞:行政復議自由裁量權司法審查
一、行政復議
我們所要談論的是行政復議中的自由裁量權問題,那么就不得不對行政復議做一個簡單的闡述,以期望對行政復議制度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在姜明安老師書中對行政復議作出如下定義:“行政復議是指行政相對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復查該具體行政行為的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對被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并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一種法律制度。行政復議是現代法治社會中解決行政爭議的方法之一,它與行政訴訟、行政賠償同屬行政救濟,是行政相對人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基本法律制度之一。”
行政復議是一種行政行為,但是它有不同于其他行政行為,它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行政復議所處理的爭議是行政爭議。這里的行政爭議主要是指行政主體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因實施具體行政行為而與相對人發生的爭議,這種爭議的核心是該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適當。行政復議是專門為解決行政爭議而設置的一種制度。
2.行政復議以具體行政行為為審查對象,并附帶審查部分抽象行政行為。行政主體作出的行政行為可以分為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前者如行政處罰、行政許可等行為,后者如制定和行政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等。我國行政復議以具體行政行為為審查對象,附帶審查抽象行政行為中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但不審查行政法規和規章。
3.行政復議主要采用書面審查的方式,必要時也可以通過聽證的方式審理。書面審查的方式是指行政復議機關通過審查雙方提交的書面證據材料,認定案件的事實,判斷法律適用的正確性,從而作出行政復議決定。行政復議采用書面審查的目的,在于確保行政復議必要的行政效率。
行政復議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獲得行政救濟的一種重要途徑,它不僅能夠為公民的合法權益提供及時、高效的保障,而且還能夠實現行政系統內部的自我監督。作為一種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的糾紛解決機制,行政復議制度為世界各國、各地區所廣泛采用,德國的異議審查制度、日本的行政不限審查制度、法國行政救濟制度(包括善意救濟和層級救濟)、英國的行政裁判所制度、美國的行政法官制度、我國臺灣地區的訴愿制度等均大抵與行政復議制度相當。
二、行政自由裁量權及在行政復議中的應用
按具體行政行為受法律拘束的程度,可以將其分為羈束性行政行為和自由裁量性行政行為。其中法律賦予行政機關在自由裁量行為中有一種特殊的權利,謂之為自由裁量權。所以簡單地說,行政自由裁量權就是法律法規賦予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依據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的原則,根據具體情況自行判斷行為并自行決定實施其行為或不作為以及如何作為的權力,是行政機關常用的一種權力。行政自由裁量權相對于一般法定行政權來說,是一種自由的權力,靈活性大,行政機關享有自行判斷、自行選擇和自行決定是否作出某種行為,在何時何地行為,怎樣行為的廣泛自由。行政自由裁量權的自由不是絕對的它具有行政權的國家意志性、法律性的一般特點,有其標準和目標,受合法性的限制。自由裁量是在法律法規規定的一定范圍內的自由裁量,而不是完全沒有范圍沒有邊際的裁量,與毫無準則限制完全不同。
行政自由裁量權是現代行政的必然要求。首先,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存在是提高行政效率之必要。針對紛繁復雜、發展變化的各種社會現象,為使行政機關能夠審時度勢,對各種特殊、具體的社會問題能夠靈活果斷地處理和解決,在適用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應有一定的自由選擇的余地。為此,我國的法律法規賦予行政機關在法定范圍內行使自由裁量權,以增強行政的能動性,提高行政效率。其次,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存在是法律調整各種社會關系之需要。面對復雜的社會關系,法律法規不能概括完美,作出非常細致的規定。因此,從立法技術上看,有限的法律只能作出一些較原則、富有彈性的規定,作出可供選擇的措施和上下活動的幅度,促使行政機關靈活機動地因人因事作出有效的行政管理。同時,行政自由裁量權也是一把雙刃劍,在缺乏程序約束及必要有效監督的情形下又極易被濫用,對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侵害。
談到行政復議中的自由裁量權問題,不得不從行政“疆域”說起。在19世紀,西方國家大多數依照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闡述的自由貿易理論,實行自由放任政策,國家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進行規制,信奉“管事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的理念。那個時候,“除了郵局和警察以外,一名具有守法意識的英國人幾乎可能沒有意識到政府的存在而度過他的一生”。后來,行政的疆域突破了傳統的自由經濟時代的領域,擴大到如下方面:(1)干預經濟,對經濟活動進行規制;(2)調控國內國際貿易、管理國內國際金融;(3)舉辦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險;(4)管理教育、文化和醫療衛生;(5)保護知識產權;(6)保護、開發和利用資源;(7)控制環境環境污染和改善人類生活、生態環境;(8)監控產品質量和保護消費者權益;(9)管理城市規劃和鄉鎮建設;(10)直接組織大型工程建設和經營、管理國有企業等等。行政權的擴張,使社會經濟空前發展,但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根據對行政復議及行政自由裁量權的以上論述,可以推導出自由裁量權在行政復議中應用時的特點和出現的問題:
1.行政復議中的自由裁量權針對的是行政爭議而行使的。行政復議制度的設立是為了解決行政爭議,因此復議機關所享有的行政權的運作主要是解決行政主體與相對人之間的矛盾,其自由裁量權具有特定性,只能針對呈現在復議機關面前的行政爭議案件。不同于行政主體享有的裁量權的范圍廣、自由度高的特點,更不同于司法中的裁量權,后者具有更為嚴格的適用標準和程序。
2.行政復議法為行政復議中的自由裁量權的行使提供了許多條文基礎。如行政復議法的第三條第三項“審查申請行政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與適當,擬定行政復議決定”,這一條文規定了復議機關對被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應當進行合法性與合理性的審查,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很難判定什么是合理什么是不合理,沒有一個相對具體的判斷指引。第十七條“行政復議機關對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不予受理,并書面告知申請人”該條作出不予受理決定的審查標準并不明晰,預留了隨意裁量的空間。第二十二條“行政復議原則上采取書面審查的辦法,認為有必要時,可以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查情況,聽取申請人、被申請人和第三人的意見。”事實上絕大多數都采用了書面審查的辦法,是否進行調查、聽取各方意見也取決于復議機構的決定,隨意性極大。
3.行政復議中的自由裁量權會受到來自司法機關及其他機關的牽制。復議機關相較于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更加關注于自己的復議結果是否能被法院及其他機關認可,因為如果被發現在復議過程中有違法違紀的行為,就會被依照行政復議法及其他相關法規追究法律任。并且被復議申請人依據行政訴訟法告上法庭也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因此復議機關在運用自己的自由裁量權對行政主體的自由裁量結果進行審查時,是會考慮到法院和其他機關介入的因素。三、對行政復議中的自由裁量權規制的思考
(一)來自行政自我拘束原則的影響
所謂行政自我拘束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如果曾經在某個案件中做出一定內容的決定或者采取一定的措施,那么,在其后的所有同類案件中,行政主體都要受前面所做出的決定或者所采取的措施的拘束,對有關行政相對人做出相同的決定或者采取相同的措施的原則。現代國家憲法上的平等原則,是行政自我拘束原則之直接淵源。這一原則其實強調行政系統中行政權力運行的統一性,要求同類問題相同處理。在行政裁量廣泛存在的今天,試圖讓法院運用司法權審查行政疆域的每個角落是不現實的,有關行政管理方面的事務,也不是僅僅涉及到法律問題,有些問題包括了財政稅收環保土建等方面非常專業的問題,讓法院來對這些領域的專業知識進行評價肯定是自討苦吃,因此建立行政自我拘束的原則的意義就在于,行政復議機關在作出決定之前必須考慮到自己以前對同類問題所持的觀點看法、采取的具體措施,被申請復議的行政機關對同類問題所持的觀點看法、采取的具體措施,進而保證其自由裁量權能夠謹慎、斟酌地做出,特別是在一些專業知識很強的領域,根據這一原則制定出一套詳盡的操作性強的內控機制,減少復議機關的裁量權異化的情況。
(二)對行政復議中的自由裁量權的司法監督
在大多數情況下,當相對人沒有從復議機關那里得到公正、有效的救濟的時候,其最有可能的就是通過提起行政訴訟尋求司法保護。而且司法作為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對行政權的控制的作用不容忽視。目前有很多老師和學者關于行政復議司法化進行討論,有學者在總結出行政復議種種弊端(如:當事人不愿申請行政復議,不愿意不敢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十分普遍;行政復議的救濟作用十分有限等等)后,認為應當建立統一的行政法律救濟制度,完全可以將行政復議納入行政訴訟的范疇,并效仿法國體制,設立隸屬于中央政府的獨立行使行政審判權的行政法院系統,由行政法院統一行使對行政相對人的法律救濟權和對行政主體的法律監督權。學生認為,從法理學的角度說存在即為合理,任何一項制度的存在都有其必要性,既然它能夠為大多數國家所單獨采用必然有其合理的因素。所以學生對將行政復議制度并入行政訴訟,設立行政法院表示疑惑,如果行政法院隸屬于中央政府,那還不是不能做到完全跳出部門或系統的狹隘圈子,在設立制度進行控制的時候并沒有預設相對較高的權力就是正確的、不受制約的。這樣做不是又使行政復議陷入了另一個大一點的圈子嗎?并且對根源于法國的這種制度能否在中國順利運作表示質疑。因此,許多學者認為,當務之急是推進我國的司法改革進程,逐步加強法院的獨立性,以使行政訴訟制度能充分發揮其功能,是法院能夠有效、有度的對復議機關的不適當的自由裁量行為進行規制。
(三)完善行政責任制度,加強行政復議制度的專業化、獨立性
我國的行政復議法在第六章列入了法律責任的規定,目的在于明確復議機關及被申請機關的法律責任,但這些條款在實際適用的時候效果并不明顯,具體規則不能很好的落實,問題有部分源于條文本身的不夠具體和可操作性不強,在修訂復議法時應當明確追究法律責任的具體機關、操作規程等程序規定。如前所述,不能因為行政復議制度在現實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就否定這一制度的積極意義,針對復議制度遇到的具體問題可以通過修改法律、制定實施細則等來加以完善。針對復議機關的獨立性問題,學生認為絕對的獨立是不存在的,復議機關在隸屬于政府的同時可以引入一些程序性規定,如聽證、專家咨詢會、程序公開等制度,使復議申請人能夠充分的在復議作出結果之前發表自己的看法,“讓別人聽到自己的呼喊聲”。從訴訟法的角度我們知道,程序正義之所以重要,并不在于它一定會帶來真正公平正義的結果,而在于它使當事人能切實感覺到自己受到尊重,自己的意見能夠正確順暢的表達。關于經費問題,這涉及到財政稅收方面的專業性問題,切實可行的方法是在有關學者提出基本方案后,將方案交由相關部門論證,最終的目標是能夠保證全國的復議機關都有獨立的經費保障,可以裁減基層的復議機關,達到精簡高效的機構設置。針對復議機關人員專業化的問題,很多老師提出以下的觀點“建立行政復議人員的任職資格制度,將這些人員的選用納入國家司法考試的范圍”,提高復議人員的法律素養保證他們的任職資格,是控制裁量權不適當運用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應松年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版。
[2]姜明安:《新世紀行政法發展的走向》,載《中國法學》2002年第1期。
[3]姜明安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胡亞球、陳迎:《論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司法控制》,載《法商研究》2001年第4期。
[5]楊建順:《論行政裁量與司法審查-兼及行政自我拘束原則的理論根據》,載《法商研究》2003年第1期。
[6]趙肖筠、張建康:《論行政自由裁量的司法審查》,載《山西大學學報》199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