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內涵范文

時間:2023-07-06 17:44: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茶文化的內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茶文化的內涵

篇1

關鍵詞:茶文化內涵;差異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茶、制茶、用茶、飲茶的國家。相傳茶“發乎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于唐而盛于宋”,迄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茶葉在我國最初是被當作藥草使用的,后來逐漸成為日常生活中的飲品。在農耕文明的基礎上,在人們細斟慢飲的過程中,受到儒、道、釋三家思想影響的茶慢慢與文化因素結合,衍生出了獨具一格的中國茶文化,將人類的精神引導到一種更高的境界,同時也促進了人際關系的融洽以及人類文明的進程。同樣有著悠久歷史的英國在茶葉傳入歐洲后,不僅納為己用,而且銳意創新,形成了不同于中國的英國茶文化。本文擬對兩者的內涵進行比較,以期在加深對兩國文化理解的同時,引發讀者對于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

一、茶的起源及其傳播

在中國古文化中,茶的起源與“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傳說聯系地最緊。相傳身為三皇之一的炎帝神農為治病救人,常去深山采藥并親自試吃,以識別藥用藥效。一日,神農偶然嘗毒草,遂隨手拾起身后樹上飄落的葉子咀嚼,卻出乎意料地發現不適感消失了,精神也隨之振奮。那些飄落的葉子便是茶葉。雖然時隔久遠,這一傳說的真實性已無從考證;但通過對自然環境和歷史文獻的研究推知――茶的確起源于我國上古時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距今已有五千多年歷史。據記載,唐朝時海內外交往繁盛,茶葉常作為禮品饋贈給來華僧侶、傳教士以及出使外國的中國使節,因而被傳播到世界各國,并于17世紀以奢侈舶來品的身份登陸英倫諸島。

二、茶文化的界定及中英茶文化的形成

茶的發現和使用并不等同于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人們在長期的飲茶過程中,在一定的階段,把飲茶當成了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于是,就隨之產生了各種文化現象,產生了社會功能,這才開始出現了茶文化。它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特殊產物。”具體而言,我國早在神農時代就發現了茶,但直到兩晉、南北朝的時候才出現了茶文化的萌芽;同樣,雖然茶從16世紀開始就已經向西傳播,但到18世紀才為英國社會所接受,逐漸從宮廷貴族的專享演化為社會各階層的飲品。在中國,茶葉在發現之初本是作為藥用的;后隨著對其認識的加深,至秦漢時,茶成為飲品;再至兩晉南北朝時,茶成為尋常人家的待客之物,融入了尋常百姓的生活。東晉時,社會風氣浮躁,人皆以斗富為榮,奢靡之風盛行。為抵制這股不良風氣,有識之士提出以茶為象征的“養廉”。南北朝時,開明的南齊武皇帝曾下遺詔,喪事從簡,靈位前不準放三牲祭品,只放些干飯、果餅和清茶,并令“天下貴祭,咸同此制。”此時的茶早已不再僅僅是單純的飲品,而成為了待客之物、祭祀之品,表現出了自身價值之外的文化功能,進入了精神領域,中國茶文化由此萌芽,其所具有的社會文化功能逐漸超過其自然實用功能。但這一時期的茶文化也只是寒光微露,還沒有形成專門的學問。直至唐代,我國的茶文化才正式形成。唐朝時,農業進步、商貿活躍,促進了茶葉的生產和銷售:佛教興旺、科舉初成、詩風繁盛、流行貢茶、令行禁酒。等時代因素更是掀起了一股社會飲茶風尚。唐人陸羽所著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茶葉的專著《茶經》更是極大地促進了茶文化的發展與傳播,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書中不僅對有關茶的各種知識進行了詳盡介紹,而且首次將飲茶過程看作一種藝術,還將儒、道、釋三家的思想內涵融入其中,創造出了一整套強調意境的中國茶藝。

英國從未種植過茶葉,16世紀前更是只喝咖啡和酒。茶葉在剛傳入英國的時候也是作為藥草使用的,真正把飲茶之風帶到英國的是英王查理二世的王后凱瑟琳。由于皇后的表率作用,雖然當時英國的紅茶價值黃金,但貴族們依舊爭相效仿,飲茶之風遂在英國宮廷流行起來,隨后進入貴族世家。中國茶由此轉為時尚奢華生活的標志。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英國政治安寧、經濟繁榮,很快確立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進口大量的茶葉,茶葉因此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慢慢成為日常生活的消費品。英國人的早餐豐富、午餐簡單,而晚餐一般要到八點鐘左右。一些無所事事的貴婦人覺得午餐過于簡單,且與晚餐間隔太久,便輪流在下午四、五點鐘的時候舉行餐會,吃吃甜點,喝喝紅茶。這種風尚逐漸流行,轉而成為維多利亞時期必不可少的用餐環節和正式的社交活動。19世紀40年代,貝德福德公爵夫人安娜對下午茶更是進行了奢華設計和積極推廣,下午茶逐漸成為幾乎所有英國人的生活習慣。至20世紀初的愛德華時期,單純的家庭式下午茶難以滿足人們高漲的消費需求,外出飲茶成為風尚。富于本土特色的英國茶文化由此確立。

三、中英茶文化內涵的對比

由上述可知,中英茶文化不同的形成背景和過程導致了兩者的內涵也有著極大的差異。中國茶文化根植于傳統的農耕文明,提倡心靈感悟,追求天人合一;英國茶文化則是由工業文明衍生而出,在宮廷貴族的高貴優雅的基礎上,融注了工業社會所注重的務實性與目的性。

中國哲學源于農耕文明。農時農耕尤不與大自然息息相關,因而中國人視大自然為母親,對其有一種天然的崇敬、依賴之情,更極為推崇漢代的儒學人家蕈仲舒提倡的“天人之際,合而為一”的思想。茶生于山川河流之中,中國人在發現利用的基礎上,自然結合自身的審美情趣賦予其天人合一的思想內涵。中國茶文化不可避免地帶有濃郁的山林氣息。綠茶在眾多茶葉品種中最受人喜愛,原因就在于未發酵的綠茶一經沖泡,其形狀、顏色、氣味無不給人自然的氣息,或看、或聞、或品,都令人仿佛置身于蔥綠的自然一般心曠神恰。紫砂茶具也在種類繁多的茶具中獲得最多寵愛,是因為紫砂這一陶土精靈給人以質樸的泥土芬芳和無限的天地靈氣。中國歷代的文人士大夫大都偏愛飲茶,雅興來時,常邀三五好友,于松風竹林間煮茗論道。數千年的文化熏陶,賦予了茶“淡泊”“寧靜”“返璞歸真”等神韻。一方斗室,一豆青燈,一杯香茗,常常使人氣定神閑、物我兩忘,得以感受“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理想境界。

與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同,西方文明主張“天人兩分”,視自身為探索者和研究者,試圖通過掌握自然的奧秘來主宰自然。具體而言,英國人喜好發酵過的紅茶,還經常加入其他調料,制成奶茶方才飲用。在茶具的選擇上,英國人也沒有一直沿用中國瓷器,而是創造性地將動物的骨灰加入到瓷土中進行燒制,制造出了飲茶用的骨瓷。英國茶文化還集中體現了西方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個人主義。比如,邀請別人來喝下午茶時,女主人們勢必要拿出家中最好的茶,費盡心思做出美味的茶點,還要換上最得體的服飾,從而向客人展示自己以及家中最完美的一

面,獲得自我精神的滿足。此外,英國茶文化追求實用性。相較于中國茶文化隨時隨地皆可飲茶的傳統,英國人將茶與一日三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只會在固定的飲茶時間才悠閑地喝杯茶,如傳統茶、下午茶以及晚餐茶,體現了其嚴謹考究的文化特色。英國人還根據自身的飲食習慣制作了很多既能滿足口欲又能填飽肚子的茶點。

中國茶文化吸收了儒、道、釋三家思想的精華,但其主導的思想還是儒家所提倡的“中庸”和“仁禮”,主張通過飲茶反躬自省,在和諧的氛圍中交流思想、增進情誼。同時,中國茶文化強調自然,追求以簡為德,心靜如水,返璞歸真,體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與中國茶文化的謙和相比,英國茶文化就多了幾許霸氣。英國曾一度國力強盛,稱霸海上,被譽為“日不落帝國”,因而英國人普遍有一種自傲排外的島國心態。加之,英國文化中存在一股強大的向上的價值取向。因而,無論什么時間、什么場合,英國人總竭力展示自己的最佳狀態,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和敷衍。喝下午茶自然也不例外――環境一定要優雅舒適,衣著一定到典雅得體,茶點一定要高檔精致,待客一定要體貼周到。一頓真正的下午茶仿佛變成了一場時尚的社交盛宴,主人不敢有絲毫馬虎,客人也是小心翼翼,一定要穿著時下最流行的服飾赴會,否則稍有差池,便會招來嘲諷。

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現代生活的快節奏沖擊著人們悠閑的傳統飲茶方式,人們很少有時間能夠靜心品味茶的內涵或者精心準備下午茶的服飾。在這種時代大背景下,中英茶文化都在經歷,深刻的變革。中國茶文化不再過分追求玄思靜想,英國茶文化也簡化了其過去花哨的形式和繁復的禮儀。中英茶文化逐漸出現交匯點,成為增進不同文化交流的助力。但不可忽視的是,中國傳統茶文化如今日漸低迷,而作為后起之秀的英國茶文化卻正風靡全球,如何保護和傳承好中國的傳統文化值得每個中國人深思。

注釋:

1.簡伯華.《茶與茶文化概論》.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P155.

2.唐朝時科舉制度嚴格,考生千里迢迢赴考且考試時間過長,于是朝廷便將茶果送入試場,以解考生與考官的疲乏之苦.

3.安史之亂后,社會動蕩,農民無心種糧,因而釀酒原料短缺。唐朝統治者因而下令民間禁酒。并且,茶有益身心,不喜飲茶的人也開始飲用,飲茶的風俗得以更為廣泛地傳播.

參考文獻:

[1]黎小萍.“簡說中國茶文化”[J].《茶十機械雜志》.2001(4).

[2]王從仁.《玉壺清茗》.上海古籍出版社[M].1991.

[3]吳琳.“中英茶文化比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8).

篇2

論文關鍵詞:商標,文化內涵,文化差異,翻譯

 

商標的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交流,需要研究語言、地域文化、消費心理、和審美價值的差異,決不是將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機械翻譯活動。實踐已經證明,成功的商標的翻譯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失敗的翻譯,不僅會給公司或國家帶來慘重的經濟損失,還直接影響公司或國家的形象。本文主要從語言和文化的角度討論商標的翻譯,探討文化內涵對商標翻譯的影響。

 

1. 文化內涵對商標翻譯的影響

商標是語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統一體,在進行商標的翻譯時應充分考慮影響商標翻譯的各種因素,考慮英漢兩個民族語言、文化和審美情趣的差異,并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文化差異,力求音意俱佳,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激發其購買欲望。

1.1 文化內涵對以人物命名的商標的影響

中國的芳芳牌口紅,出口到英國美國加拿大等英語國家,銷路不暢。其根本原因在于“芳芳”商標音譯成漢語拼音“Fang-fang”,英文讀者一看便生起一種恐怖之感,因為“fang”恰好是一個英文單詞,其意義是(1)along, sharp tooth of dogs or wolves(狗或狼的長牙);(2)a snake’stooth with which it injects poison(蛇的毒牙)。西方消費者看到“fang-fang”商標時,想到的并不是涂了口紅的少女,而是張牙舞爪、毒汁四濺的瘋狗、惡狼或毒蛇;然而芳芳商標對中國人而言卻能產生更美的聯想,不僅仿佛看到一位名叫芳芳且花容月貌的少女,而且好像聞到了她周身襲來的香氣。有此可見中西方民族文化差異對商標翻譯的影響。

1.2 文化內涵對以動物命名的商標翻譯的影響

首先以孔雀為例,在中國和西方,它們擁有不同的喻意。在中國孔雀象征著美麗和耀眼的顏色,人們看到孔雀牌彩電,就會聯想到有著最好色彩的高質量的電視機。然而,在西方國家,peacock(孔雀)被認為是一種邪惡的鳥,會給人們帶來不幸。因此以peacock(孔雀)為商標的商品也不會熱賣。

在漢語中,蝴蝶象征著友誼和愛情免費論文。中國有很多蝴蝶牌產品,很受消費者歡迎。然而英語中butterfly意味著輕薄,輕浮。所以若以butterfly作為商標,西方消費者會認為這種商品不耐用。西方消費者不喜歡將鳥類或者昆蟲的名字用作商標名稱,因為會使人聯想到劣質商品。

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文化差異,中國有不少的熊貓牌產品,如電視和香煙,許多企業都愛用panda作為自己產品的出口商標翻譯。這些產品在日本韓國法國意大利美國等國家都很受歡迎,但在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便賣不出去,因為穆斯林國家傳統上禁吃豬肉,而熊貓長的像肥豬,顯然,熊貓牌得產品會受到排斥而沒有銷路。因此商標翻譯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不能忽視宗教信仰、民族傳統和風俗習慣,以防用語失效。用語失效是指不合時宜的翻譯或不符合習慣等導致交流不能取得預期效果的失誤。

1.3 文化內涵對以植物命名的商標翻譯的影響

在中國,倍受青睞,有高潔堅貞之美譽。有許多商品用“”作品牌,如廣東中山“”牌電熱驅蚊片,商標翻譯為“ChrysanthemumFlower”,出口到法國日本西班牙比利時無人問津,因為這些國家都把作為喪葬花卉,一般只在舉行葬禮時才使用。但該產品深受芬蘭瑞典意大利德國墨西哥人民的喜愛,因為芬蘭的國花為繡球菊,瑞典的國花為白菊,意大利的國花為矢車菊、墨西哥的國花為大麗菊。

1.4 文化內涵對以數字命名的商標翻譯的影響

在漢語中,“4”和“死”讀音想同,因而人們忌諱使用,“14”、“24”也避免使用。“13”和“星期五”在英語國家被禁忌,因為耶穌在那天被送上絞刑架,因而在西方一些國家樓層不設13層,公共汽車不設13路。中國上海生產的“三槍”牌內衣文化差異,英譯名為“Three Guns”,這一產品若銷往日本、哥倫比亞和北非地區,定會倍受歡迎,因為數字“3”在這些地區具有積極意義。但若銷往乍得、貝寧等地,應改換譯名,因為在乍得奇數被視為具有消積意義,在貝寧“3”具有巫術之意。而出口英國的商品則不宜用“666”因為它在圣經中象征惡魔。 中國許多企業競相以“8”字為產品命名,人們取“8”與“發”諧音,并賦予“八”周全,積極之意;在日語中“八”也有運氣越好、事業越來越旺的含義;而在英語中具有相似意義的數字為“7”,例如美國的“七喜”牌(7-up)飲料。

2. 商標的翻譯方法

商標翻譯不僅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行為,還是一門具有創造性的藝術。翻譯出的商標不僅能給人以美感,內容積極向上,思想健康,還要堅持譯文的標準化。好的譯文能增強市場競爭力,有利于樹立良好的市場形象。一般來說,商標主要有以下四種譯法。

2.1 直譯法

直譯即將商標的字面意思直接譯出。直譯法的優點是保留原名,準確的傳達原名得信息和情感。如Apollo(太陽神)口服液——力量無比,Pony(小馬)——小巧快捷,Fair Lady(貴婦人)床上用品——高雅名貴、豪華舒適,American Standard(美標)潔具——規格齊全、質量上乘,Crown(皇冠)轎車——皇家風范、豪華氣派等。這種商標翻譯,顧名思義,容易讓消費者引起聯想文化差異,情不自禁地對商品產生好感,從而有利于商品的銷售。

2.2 音譯法

采用音譯法的商標名,多由人名、企業名或其他專有名詞構成。在英文商標和中文商標的翻譯中均有此種翻譯方法免費論文。采用音譯法不僅可以保留原商標名稱的音韻之美,易于上口,便于記憶,而且可以體現商品的異國情調和正宗特色。如NIKE(耐克),PARKER(派克),SIEMENS(西門子),Audi(奧迪),Sony(索尼),Sharp(夏普),(Kentucky)肯德基等。

2.3 意譯法

有的商標采用音譯法無法體現產品特征或象征意義,采用意譯法則可直接體現出寓詞優雅、詞語華麗的特點。用意譯法翻譯的商標名,通過精心選字,可以形象表達產品的效用,準確反映商品性能,有利于消費者記憶。如英文商標“Dynasty”的葡萄酒譯為“皇朝”,使人一看便知是陳年好酒。中外合資的洗發產品“飄柔”的原詞為“Rejoice”,譯者并沒有采用音譯法,而是意譯為“飄柔”,給人以輕揚飄逸的感覺。中國商標中的“永久”牌自行車譯為“Forever”給人“經久耐用,直到永遠”的感受。

2.4諧音取義法

即利用漢字表音又表義的特點,精心選取適當漢字音譯原文中的部分或全部發音,同時又能體現商品的特性文化差異,補充在翻譯過程中所出現的語義信息損耗,有利于誘發消費者進行有益的聯想,便于記憶和加深對商品的印象。簡單講,就是力爭形神兼顧。如“Benz”譯為“奔馳”,暗示出車速之快,十分形象且動感十足;“Ronstar”譯為“農思它”,農民一看便知是農用產品。還如“索”牌塑料繩具譯為“Solid”,吻合了原文中“堅固耐用”的含義。

3. 結語

東西方由于地理位置種族淵源、自然環境、宗教信仰、經濟發展等文化背景的不同,人們對商品的認知角度、思維方式、審美情趣、消費觀念、價值取向等方面存在著許多不同之處。因此,商標的翻譯既要體現商品的民族特色和個性內涵,又要符合銷售市場消費群體的文化園傳統心理和消費觀念。譯者必須勇于創新,擺脫追求語言形式對等觀念的束縛,譯出具有音美、意美和市場效應的譯名。

【參考文獻】[1]郭健中:文化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

[2]譚載喜.奈達論翻譯[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4

[3]金惠康:跨文化交際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

[4]王艷,衣進韜:商標翻譯中華民族文化的順應性[J].美國教育評論,2007(2):69-71

[5]王瑞華:試論商標名稱的翻譯原則與機制[D].清華大學,2005.

篇3

【關鍵詞】英漢;文化;翻譯

1.英漢動物詞匯文化內涵產生差異的原因

1.1地域文化不同

英國屬于海洋文明,中國屬于黃土文明。英漢兩個民族對于與其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賦予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內涵。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當中,土地是人們生存的根本,耕牛是非常寶貴的財富。牛的形象都是埋頭苦干、無私奉獻,歷來受到人們的贊頌。漢語中贊美牛的詞語很多,如汗牛充棟,健壯如牛,力大如牛,孺子牛,壯實如牛等。

在西方,牛是民間傳說和宗教中的圣物。它強壯有力,受到古代人的崇拜。bull 也可以指粗壯,好斗的人,如a bull in a china shop形容行為莽撞的粗人。關于牛的創造力的古老傳說還打動了西歐金融市場的人士。他們用bull market來指股票上漲行情,俗稱牛市,bull指在股票市場中買進股票、希望在其價值上漲時賣出以獲利的人,即買空者、多頭。

1.2歷史文化不同

歷史文化常常影響一個民族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導致了不同的民族對事物的看法和評價的差異。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在封建社會,龍是帝王的象征,歷代皇把自己稱為“真龍天子”。時至今日,龍在人民心中仍是至高無上的,我們把自己的國家稱作“東方巨龍”,龍可以看作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漢語中有著大量的關于龍的成語,比方說“龍馬精神”“畫龍點睛”,都展現了龍在漢文化中的內涵。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人們卻認為龍是一種猙獰的怪獸,是邪惡的代表,是惡魔的化身。在英語中,“dragon(龍)”給人的聯想是兇惡、殘忍,“dragon”也被用來指“兇暴的人”,甚至被來表示“兇神惡煞”和“惡魔”。

1.3習俗文化不同

由于生活習慣不同,各個民族的習俗文化也存在很大不同。英漢兩民族由于各自的習俗文化不相同,對于相同動物也有著不同的愛憎褒貶象征。比如,西方國家的人們一直以來喜歡養寵物,而且以狗為甚。他們養狗不但是為了用來看家、打獵,而且經常是為了可以做伴,他們把狗當作是人類的好朋友。有的人無兒無女,就拿狗來代替,這些狗能得到相當多的“優待”和“特權”。它們不但有吃、有穿、有戶口,還有專門的墓地,而且有音樂家專門為它們譜“狗曲”。當它們得病時,主人會請獸醫,還會請心理學家、專科醫生來治療。它們可以住在裝有空調設備的“高級狗旅館”里。所以,我們也就能夠理解為什么在英語里有很多帶“dog(狗)”的表示褒義的句子和短語了。比方說,“A lucky dog”指幸運的家伙,“Love me,love my dog”指愛屋及烏,“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指有功者應受獎賞,“Every dog has its day”意為“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等。

相對來說中國人養狗的目的主要是用來看門,所以,狗的地位在中國比起英語國家的同類來說要低得多了。中國人對待狗的這種態度,在詞匯中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在漢語中以“狗”為喻體的成語和諺語幾乎都帶有貶義。比如,“喪家之犬”、“走狗”、“狗急跳墻”、“狗腿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狐朋狗友”等等。

2英語動物詞的翻譯方法

2.1直譯法

在一定程度上,直譯既忠實原文的內容,又符合原文的結構形式,同時也豐富了譯入語的表達方式。在表達形式與意義上,英漢動物詞匯有重合的現象,英語和漢語都常用一些動物詞或習語來表示人物品質和事物性質,并且在意義形象及風格上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所以在進行翻譯的時候可按字面意思來進行翻譯,比方說:

(1)Skating combines entertainment with exercise.

滑冰融娛樂與運動為一體。

(2)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 一燕不成夏

(3)You can’t comprehend it,if I explain it,that is “to play the harp to a bull ”.

你不明白,給你說也是“對牛彈琴”。

2.2意譯法

意譯是指從意義出發,只將原文大意表達出來的方法。因為英漢兩種語言當中有著巨大的文化差異,一些文化現象直譯不了,又找不到對應的說法,這時就只好意譯。所以翻譯的時候,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如詞義的褒貶、輕重、聯想方面的差別,加以改造,表情達意。假若望文生義,就會鬧出笑話。動物詞匯的出現與每個民族的歷史、地理環境、背景和風俗習慣以及等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人們賦予動物詞匯的意義也不相同。有的時候英語當中有些詞組或習慣用法表面上與漢語不謀而合,實際上它們的意義并不是字面上的簡單的總和而是意在言外。所以翻譯的時候也應考慮詞義的褒貶以及輕重方面的差別,適當的進行改造。

比如:

(1)The general said that the president was just crying wolf when he said that the army was too weak to fight for the country.

將軍說總統所言有關軍隊太弱,不能為國作戰的話是假的。

“cry wolf”這個習語源于《伊索寓言》,就是那個著名的狼來了的故事,后來“cry wolf ”就演變成了說假話虛擬警報。

(2)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 no fish約翰為人忠誠可靠。

其中“eat no fish ”出自一個典故,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時代耶穌教徒為了表示對政府忠誠,拒絕遵守反政府的羅馬天主教徒派在星期五吃魚的習俗,因此,“to eat no fish”表示的是“忠誠”的意思。

結束語:

英漢語言中都有大量的以動物為喻體的詞匯。因為各自文化的差異,這些內涵不同的詞匯在跨文化交際中以及在翻譯理論等方面時常引起誤解或導致交流的失敗。所以不管學習哪種語言都要注意這些帶有民族文化背景色彩的詞匯,掌握它們的寓意,熟悉它們的文化內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通曉語言,實現無障礙的交際。

參考文獻:

[1]胡國強.試論英漢動物詞文化內涵的差異[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2.23(6).

篇4

摘要:隨著全球融合不斷加快,茶及茶文化逐漸融入英國,并發展成為獨立的文化體系。在整個英國茶文化體系形成確立過程中,發展、形成了一系列豐富的文學作品,許多文學作品的經典情節中都與茶文化有重要關聯。本文擬從英國茶文化的內涵極其形成歷程分析入手,結合英國茶文化的價值理念和外國語言文學的發展狀況,從而探究茶文化與外國語言文學的融合發展表現。

關鍵詞:英國茶文化;外國語言文學;融合發展

文學作品是對該時期文化特點、文化內涵的最真實反映和最有效繼承。英國茶文化是近代全球融合的重要表現,該文化體系在形成過程中,也產生了一系列極具內涵的文學作品,通過對這些文學作品的內涵特點進行了解和認知,可以看到這一時期的社會發展和價值理念。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隨著我們對文化及文學作品研究不斷加深,可以看到文化對文學作品創作有著重要關聯和影響,因此可以說英國茶文化就是在近代以來英國語言文學發展的重要風向標,所以想要認知英國茶文化及其文學作品的特點,就需要對其內涵及發展狀況進行全面認知。

1英國茶文化的內涵極其形成歷程分析

英國茶文化的形成,可以說是英國近代文化發展的重要表現,同時也是世界文化融合的客觀展現。但是英國茶文化的形成過程,并不順暢。1848年,就職于東印度公司的羅比特到中國進行游覽,在其離開中國時,帶走了茶樹的種子,并將其種植在印度等地,印度地區有著適合茶樹生長的天然良壤,至此茶葉就在印度形成了規模龐大的茶園。在印度生產之后,茶葉就大規模進入歐洲。但客觀的說,以前,茶葉也經過遠洋貿易進入歐洲,但是歐洲人對茶葉并不認可。而茶葉在運往英國之后,隨著其逐漸實現與英國本土的融合,從而被廣大英國人所認可。隨著越來越多的英國居民認可,茶也逐漸融入英國文化之中,同時大多數英國人也形成了與茶相關的生活習慣和文化理念,經過幾百年成熟發展之后,英國自身也形成具有獨立特色和內涵的茶文化體系,這就是英國茶文化體系。在整個英國茶文化體系中,其有著早茶文化、上午茶文化、下午茶文化三種文化內涵及形式。早茶文化指的是在英國,早上醒來之后,就會品茶。而對于多數英國人來說,早茶極為必要。無論是選擇材料,還是其沖調方法都有著較高要求,如果說,英國人將早茶看做是一種文化,并非是簡單的飲食習慣。其次,上午茶文化則是多數英國人所不具有的。

整個上午茶文化中,其比較短暫,且簡單,英國人通常會在上午茶品用期間來進行短暫休息,從而調節自身生態和生活內容,因此上午茶文化是一種價值理念,也是英國人的一種生活習慣。最后,則是下午茶文化。其實這一文化是最能反映和代表英國茶文化的。該文化體系,不僅內容多樣,同時其表現形式也極為豐富,展現過程也更加優雅。在英國下午茶文化中,無論是其對飲茶時間的約定,甚至是佐餐都有著極高要求。其在茶源選擇上極其講究,通常是伯爵茶。而在喝茶時間的選擇上,則通常約定為下午的四點。在下午茶飲茶過程中,為了表現對客人的尊敬,通常會有女主人對客人進行服務。在選擇的佐餐上,則往往會配上傳統的點心和蛋糕。整體來說,英國的下午茶文化反映和詮釋了英國文化的性格特征及價值理念,從很多經典文學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有關下午茶文化的描述,可以說很多文學作品的創作素材都來自于下午茶文化,因此認知下午茶文化對我們了解和研究英國文學作品有著重要幫助和作用。

2英國茶文化的價值理念分析

同我國傳統茶文化相比,英國茶文化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和內涵。而整個英國茶文化產生和形成與工業文明時期,其植根于貴族文化之中,因此可以說整個英國茶文化中有著濃厚的貴族文化。而我國茶文化則是經過幾千年發展起來的,因此中英茶文化有著實質性區別,可以說我國茶文化是一種歷史積淀的產物,而英國茶文化則更多是一種融合。而整個英國茶文化的價值理念主要有:首先,英國茶文化體系中有著豐富的貴族氣質內涵。茶葉最早是作為藥物推廣至英國的,而茶葉進入英國之后,其整個社會已經發展進入現代社會,因此其更加注重的是茶葉的營養價值和養生內涵,而茶葉更多是貴族的生活元素。尤其是茶葉作為一種高檔次消費,其需要較高消費能力的階級。所以,其在品茶過程中,不僅有相應飲茶活動,同時還有比如舞蹈和音樂藝術等等。其次,隨著下午茶文化完善發展,英國茶文化正式形成了獨立內涵體系,其全面詮釋和表達了英國茶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實質性提升。整個下午茶體系中,其不僅展現的生活理念,更多是一種貴族的生活方式和英國人普遍的世界觀和處事規范。最后,英國茶文化體系中有著極為豐富的茶道藝術形式。通過對茶文化體系進行研究可以看到茶道和茶藝都是整個茶文化體系成熟發展的重要表現。在英國茶文化形成過程中,其整體水平也實現了重要提升。而在這一過程中,也形成了較高品質、復雜元素、完善程序的茶道藝術。比如在英國茶文化體系中,尤其是其在參加下午茶活動過程中,都會對自身服飾打扮有較高期待,而這也發展成為英國傳統文化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隨著社會發展不斷成熟,如今茶文化也逐漸融入英國人的生活理念,成為其日常行為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

3外國語言文學的發展狀況

闡述客觀的講,外國語言文學是相對于我國傳統語言文學來說的。而在整個外國語言文學發展過程中,注重對語言文字本身和語言背后的文化內涵進行認知,語言作為交流的基礎,也是不同文化之間實現共同交流的前提和關鍵。因此,全面認知外國語言文學的發展狀況對我們了解語言發展應用狀況,以及相關歷史、民族文化及文化特征有著重要影響和幫助。通過對外國語言文學的創作過程及其具體內涵進行認知,可以看到外國語言文學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該文化不斷發展的過程。文化作為一種內涵,一種價值理念,其形成過程充分反映了社會生活、社會活動的成熟發展。因此外國語言文學與自身文化理念發展之間有著重要關聯。通過深層次認知英語茶文化與外國語言文化的融合思路,能幫助我們完善了解英國茶文化內涵,同時也能幫助我們全面認知與茶相關的外國語言文學的具體形式。英國茶文化對外國語言文學的形成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不僅提供了創作素材,同時其在交往過程中,也大大豐富了相關詞匯內容,從而推動了外國語言文學的成熟發展。通過對外國語言文學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有很多關于英國茶文化的內容和元素。雖然英國茶文化與我國茶文化之間有著體系化區別和差別,但是英國茶文化對英國文學作品創作、社會習慣、行為理念也產生了重要影響。盡管英國人飲茶時間不超過兩個世紀,而且茶葉本身也并非英國本土食材,但是茶葉卻在英國有著重要影響。據說,整個英國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有飲茶的習慣,從這可以看到茶在英國的成熟發展,而英國由于氣候原因,其更多飲用的是紅茶,也可以說英國的茶文化就是紅茶文化。

4英國茶文化與外國語言文學的融合發展表現分析

根據相關歷史記載,茶源自我國,而飲茶及茶文化更早出現在我國。隨著新航路開辟完成,尤其是近代以來英國成為全球海洋霸主,加上我國對外開展各種茶葉和絲綢貿易,茶葉與茶文化就逐漸傳入英國,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具有英國自身特點和內涵的茶文化。通過對中英茶文化體系進行對比,可以看到兩者有內涵到實質上的區別。但是英國茶文化與我國傳統茶文化一樣,都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內涵,尤其是通過對描述和承載茶文化的文學作品進行了解,可以看到其中具有完善的教育價值。可以這么認為語言文學與文化之間有著內涵上的關聯,也就是說外國語言文化其本質上就是應是茶文化中所具備的文化理念和思維方式的全面融合,盡管英國茶文化形成歷史較短,但是其中還是對其文學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雖然在一些人看來,英國茶文化缺乏獨立的文化內涵,但是從本質上看,其仍然對外國語言文學形成了無可替代的影響。不僅可以在英語中有很多關于茶的詞匯和有關茶的語句表達,同時更重要的是英國茶文化對其文學作品和文化內涵的深層次影響。從詩歌創作來看,其中有很多與茶相關的作品。比如在濟慈的詩句中,有關于綠茶的描述,其將茶與自身感傷相結合,這無疑是茶文化對詩歌創作的最直接影響,詩人借助茶表達了自身情感理念。此外,茶文化對其散文創作也產生了重要影響。散文是一種文學方式,同時也是巧妙表達自身情感內涵的重要方式,而散文創作技巧與英國茶文化之間有著內涵上的一致性,而人們在品讀散文作品時,也能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豐富的茶文化元素。而在很多英國小說中,我們也能夠看到有很多關于茶的描述,可以說茶為其小說創作提供了重要素材,不僅如此,在各種文學作品創作中,其完善全面的應用了茶文化體系中所具備的價值理念和情感內涵,這是英國茶文化與語言文化深層次融合的重要表現。

5結語

近代以來,尤其是在全球東西方融合加速以來,我國的茶和茶文化逐漸涌入西方,尤其是作為近代海洋文明的核心,茶傳入英國,并在英國形成了獨立的茶文化體系。英國茶文化與我國茶文化之間有著實質上區別,從本質上看這與茶文化形成的歷史時期有著重要關聯,因此想要了解英國茶文化的內涵,就必須對其形成過程進行全面了解和認知。想要了解英國茶文化體系,就必須對與其相關的茶文化內容進行準確認知。而英國茶文化與外國語言文學的融合發展,不僅推動和提升了整個文化發展的品質,同時也大大豐富了外國語言文學發展的素材。

參考文獻

[1]陳傳萬.中英茶文化內涵的對比研究——從物質、精神和語言方面[J].中文學術前沿,2013(2):27-31.

[2]高曉薇.英國文學語言對“茶”及“茶文化”的應用研究[J].文學理論前沿,2013(5):169-173.

[3]李田心.知識經濟時代下外國語言文學的變化和發展綜述[J].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13(15):116-122.

[4]王憶云.外國文學作品中的英國茶文化[J].農業考古,2015(17):52-55.

篇5

摘要:從當前整個時展的具體狀況看,參與旅游活動已經發展成為社會大眾重要的生活元素和習慣。結合當前社會大眾的生活消費理念,不難看出參與旅游活動、融入文化休閑心態、滿足社會大眾綠色生態的追求,已經成為時展的新特點。本文擬從茶文化旅游發展的具體背景分析入手,結合茶文化旅游的具體內涵認知,通過融入新經濟時代對茶文化旅游發展的具體特征及影響,從而分析新經濟時代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發展模式構建思路。

關鍵詞:新經濟時代;茶文化;旅游體系;發展機制;內涵研究

如果能夠將生態開發、綠色提升這一理念融入到茶文化旅游活動開發過程中,其必然能夠實現茶文化資源開發應用的最大價值。因此,在這一背景下,創新茶文化資源應用理念,優化茶文化旅游產業經營思路就極為必要。

1茶文化旅游發展的具體背景分析

茶文化旅游活動的開發與參與,實際上是當前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重要標志。通過對時代所期待的旅游產業內容進行研究,不難看出茶文化旅游已經成為社會大眾新的關注點和消費內容內容。茶文化資源體系,實際上是茶葉產業成熟發展的重要表現。而在整個茶文化資源體系中,其不僅有著豐富完善的物質元素,同時更重要的是在這一文化體系中,茶文化資源中所具有的精神內涵和價值行為規范也被有效詮釋。因此,可以說,將茶文化與旅游產業緊密結合,其必然能夠實現理想的開發效果和最大價值。因此,認知茶文化機制的資源優勢,并充分發揮茶文化體系的資源內涵,能夠有效提升茶文化的利用價值闡述和發揮。通過對長期以來的茶文化資源的具體應用狀況進行分析,可以看到在整個茶文化資源應用時,無論是資源的內容應用,還是其中功能價值設置都相對較為局限,進而影響到茶文化旅游發展資源的有效應用,同時也無法滿足社會大眾的層次化需求。可以說,茶文化旅游活動,實際上是以茶文化資源為開發基礎的旅游形態。而在對茶文化旅游活動的經營理念和特點進行具體分析時,必須認識到其不僅是一種特殊的資源形式。更重要的是在整個茶文化旅游活動經營過程中,需要將傳統茶文化、地域文化等各項內容融入其中。因此,在整個茶文化旅游活動建設過程中。可以將游客體驗和具體需求參與融入其中,比如通過引導游客實際感受產茶過程,從而不僅能夠提升游客的具體參與程度,更重要的是實現茶文化自身的傳播目的。

2茶文化旅游的具體內涵認知

通過對茶文化旅游活動的具體內涵進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不僅有著深厚的文化元素,同時也有著優美的自然風光。因此,可以說茶文化旅游的開發,不僅是傳統茶文化資源得到有效應用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是滿足時展要求的必然選擇。結合我國傳統茶文化體系的具體狀況和整個旅游產業經營特點,不難看出走茶文化旅游發展道路,不僅是利用茶文化資源的必然選擇和客觀要求,同時也是現階段整個時展特征的客觀選擇。首先,茶文化旅游活動的主要內容指的是以茶葉的生產等自然條件為依托,以茶文化體系的文化內涵要素為重要支撐的具體活動。因此,在實施茶文化旅游活動開發過程中,通過創新經營形式,結合融入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具體內涵,實施效益最大化開發。通過將茶文化產業與旅游業相結合,從而突破傳統的茶文化產業經營理念。所以,茶文化旅游發展過程中,其實際上是茶文化產業帶動旅游業發展,同時以旅游業發展推動茶葉產業發展的共融、創新機制。此外,我國有著豐富完善的茶文化體系。在長期以來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與茶相關的物質元素不斷發展,其作為整個茶文化傳承發展的載體和基礎。可以說,其對茶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價值作用,當然,我們也必須認識到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其不能局限于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建設應用,更重要的是需要從整個茶葉產業的體系化視角來全面認知,通過將自然要素與文化要素進行全面整合,從而實現茶文化體系經營發展的最佳效果。而在整個茶文化旅游活動開展過程中,其想要實現理想的開發效果,其必須注重時展與社會大眾的層次化需求全面融入其中,從而滿足社會大眾參與旅游活動的具體需要。當然,在整個茶文化資源體系內,與茶相關的藝術資源也是展現茶文化體系內涵的基礎和關鍵,因此想要實現理想的茶文化資源開發,就必須注重利用好這一資源內涵,通過創新完善,從而實現理想的經營效果。

3新經濟時代對茶文化旅游發展的具體特征及影響

隨著當前整個社會發展不斷成熟,如今已經進入全新歷史發展時期,在當前整個時代背景下,無論是具體的經濟內涵,還是整個時展過程中的各項資源都實現了創新發展,尤其是在新經濟時代背景下,社會發展速度更快,經濟內涵更為全面,特別是互聯網媒介的成熟應用,造就了新時期所獨有的經濟業態,在互聯網經濟模式影響下,各行各樣也需要結合這一時代特征,進行優化和調整,通過對新經濟時代的具體特征和內涵進行分析,可以看到,在該時代特點影響下,要創新發展業態,優化經營模式,特別是將時代新元素融入其中,從而滿足時展要求。當然,新經濟時代的影響,不僅是產業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同時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在這一過程中,其消費需求等等也實現了相應創新和優化,也就是說現階段,無論是消費者自身的消費元素,還是消費者自身消費需求的有效釋放,都可以借助互聯網這一渠道來進行融入。而在新經濟時代背景下,消費者選擇自身感興趣的消費內容元素也更為成熟,因此,想要實現理想的發展效果,就需要結合時代背景和發展特點,通過具體探究和有效完善,從而滿足新經濟時代下消費者需求與產業社會發展之間的有效融入。對于茶文化旅游發展來說,無論是其中所具有的價值內涵,還是其中所具有的元素內涵,都需要結合時代特點進行創新融入,尤其是從當前整個時展的特點和模式看,消費者希望整個產品能夠得到有效創新與完善,所以在新經濟時代背景下,應用好具體的時代資源,傳承融入整個時展過程中所具有的價值內涵,從而為整個茶文化旅游發展活動有效開展奠定重要基礎。從當前社會大眾的具體需求看,文化、休閑、養生與生態內涵已經成為社會大眾新的消費方向和趨勢,因此,結合新經濟時代內涵要求,創新茶文化旅游發展的整體機制,就極為必要。當然,在新經濟時代背景下,利用互聯網時代媒介形式,優化茶文化旅游發展機制,從而滿足社會大眾的旅游需求。

4新經濟時代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發展模式構建思路

通過對茶文化旅游活動的經營主體中所具有的主要內涵進行分析,可以看到茶文化旅游活動在具體開發過程中,其想要實現理想效果,就需要做到:首先,細化社會大眾的消費趨勢和實際需求,在社會化成熟發展背景下,當前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如今人們的生活元素和生活理念也實現了相應優化、調整,在人們生活體系中,參與旅游活動,消費旅游產品已經發展為社會大眾重要的生活理念,因此在這一大的背景下,旅游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除了旅游、休閑消費理念外,健康養生也是人們重要的消費期待。因此,在這一過程中,茶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與經營就逐漸發展成為社會大眾的普遍選擇以及整個社會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重要要求。其次,當然想要實現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的最佳效果,需要在認知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要求的基礎上,完善發展要素,提升發展內涵,同時更需要將社會自身大眾需要融入到整個茶葉旅游產品開發過程中。當然,在整個茶葉產品開發過程中,要充分注重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特別是在整個旅游產品開發過程中,要將傳統茶文化理念內涵進行詮釋,通過彰顯傳統茶文化體系的內涵優勢,從而實現整個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的最佳效果。可以說,融入新經濟時代背景,實施茶文化旅游發展必然能夠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值。

我國有著豐富完善的茶文化理念內涵和元素內容,通過對整個茶文化體系的具體經營狀況進行分析,可以看到文化元素和生態內涵是整個茶文化體系經營發展的基礎和關鍵。而在當前整個時展背景下,人們對旅游產品的要求更高,只有詮釋和融入人們的價值需求,從而才能實現整個旅游產業經營的最佳效果,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其也為茶文化理念傳播提供了重要幫助。當然其也滿足了社會大眾的旅游文化消費需求。對于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來說,其中想要實現理想的開發效果,就需要在滿足社會大眾消費需求的基礎上,融入文化元素和生態理念內涵,特別是凸顯茶文化的深遠內涵。客觀而言,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想要實現理想的開發效果,還要注重創新旅游元素,尤其是在整個旅游產品開發過程中,必須凸顯自身特殊性,同時還應與時展相結合,特別是要注重對整個旅游產品的各個細節和具體元素內容進行挖掘,通過提升旅游產品的發展層級,從而在創新產品經營體系的同時,滿足社會大眾參與茶文化旅游活動的具體需要。

5結語

在新的經濟時代影響下,無論是具體的發展內涵,還是社會大眾的層次化需求,都實現了全面提升,事實上,當前已經進入社會大眾參與旅游的全新時期。相對于傳統的旅游時展狀況來說,目前整個旅游市場的需求,逐漸呈現層次化和多樣化的發展趨勢。而休閑生態旅游不僅是社會大眾新的消費趨勢,更重要的是人們回歸自然、融入自然,實現自身旅游需求有效詮釋的重要表現。

參考文獻

[1]趙萬芹.從文化感角度談旅游產品包裝設計的設計創新[J].中國包裝工業,2013(1):92-97.

[2]李付星;孫健.體驗經濟時代下川南鹽文化旅游產品的設計與創新[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9):112-115.

[3]朱三元.淺談產品設計中的民族特征———傳統元素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運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4(7):205-208.

[4]沙春發.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體現———以福建土樓造型為元素的產品的思考與建議[J].太原科技大學學報,2015(17):68-73.

篇6

關鍵詞:茶文化;藝術作品;文化價值;內涵分析

1茶文化的發展歷程闡述

茶葉自從被人類發現后,就深受人們的喜愛,人們開始大規模的種植和引用茶葉,茶葉的推廣和種植得到迅速發展,茶葉逐漸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中。茶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國,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在大批杰出詩人和文人的推動下,人們給茶葉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茶文化便應運而生。發展至唐代,茶文化得到了最鼎盛的發展。以茶為主題的唐詩至今仍在流傳,而陸羽所作的《茶經》更對茶文化體系進行了大規模的整理和升華,對茶文化的核心文化內涵進行了深層次的剖析,實現了更精煉的概括。至宋代以后,瓷器的鼎盛發展,又大大提升了茶具的藝術審美價值,推動了茶具文化的進一步發展。至現代以來,人們又成立了許多專業的機構組織,來整理總結茶文化的精髓,并不斷搜集與茶文化有關的藝術作品。通過人們的努力,茶文化才得以進一步發展,實現了歷史性地傳承和進步,與時俱進,成為人類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典范。

2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的與茶文化的內在關系

茶文化在世界歷史中已經走過了數千年的歲月,積累了豐厚的文化內涵和底蘊,形成了范圍廣、歷史久、多樣化等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藝術體系,成為人們物質世界和文化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影響下,大量的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不斷涌現,涵蓋了各個文化藝術領域和生活領域。這些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是實現茶與茶文化之間相互轉換的有效載體。通過這些具體或者抽象的茶文化藝術作品,又將茶文化升華濃縮,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了茶文化,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豐富抽象的茶文化內涵,實現了茶文化的進步式發展和偉大傳承。2.1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的發展歷史從茶葉被發現的那一刻起,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就開始誕生,它們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反映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開始不斷追逐更加高級的物質和精神領域的享受,從最初以茶葉的生態美為主題進行的創作,到有些偉大的藝術家直接在茶葉上進行藝術創作,將茶葉的生態美展現的淋漓盡致;到后來以茶葉的生產種植工具為藝術靈感來源進行創作;再往后,人們通過對一些金屬工具或者木質或者石器的茶具進行藝術創作,并通過一些偉大文人的一些文學創作,將那些栩栩如生的茶具賦予了更有靈性的文化內涵;同時大量的茶詩、茶歌,以茶為主題的圖畫開始涌現,還誕生了以采茶動作為基礎的采茶舞蹈。伴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也不斷的在發展,不斷的從質量上、內容上、形式上、材料上進行更為深刻的變革和提升,來源也更加廣泛,藝術審美也不斷的提高完善。2.2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的具體形式和內容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包含的內容豐富廣闊,形式新穎多樣,發展歷史更是悠久漫長,緊緊地與人類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藝術作品體系。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從形式上說,有些具體形象地反應了人們對茶文化的探索和追求,如以茶為元素的茶具,通過對茶葉進行雕刻的茶雕,還有很多以茶為主題的建筑物等等;有些是將抽象的茶文化通過藝術作品的形式生動地表現出來,如茶文化的核心--茶道,這是茶藝術作品的核心思想內涵;還有通過對茶的繪畫來表達人們對美的追求的茶畫,還有以茶為主題的詩歌等文學作品;勤勞睿智的勞動人民更是在辛苦的勞作時,通過將采茶動作改編成采茶舞來表達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2.3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與茶文化的內在關系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是茶文化的高度集中的內涵體現,是茶文化的精髓,人們通過將茶文化濃縮在這些藝術作品中,具體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了人們對于茶文化的思考和探索,是人們對于茶文化進行情感宣泄和訴說的一個出口,通過種種藝術作品,從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地展現人們對于茶文化的理解,高度體現了人們對于未來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茶文化通過這些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實現了不斷的傳承和發展,通過這些藝術作品,茶文化的成長腳步一步步被記錄,茶文化的精髓也得到更美的展現,實現了藝術審美價值的提升,完成了自身文化體系的價值升華。

3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的內涵分析

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的主要藝術靈感都是來源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再通過充滿智慧的人們進行抽象的或者具體的藝術加工,實現了種繁多的茶葉形態美,許多藝術家更是通過精湛高端復雜的雕刻工藝對茶葉進行更深層次的加工而形成的茶雕藝術文化,體現了這些藝術作品的形象美;同時,人們通過以茶為主題進行繪畫創作和文學作品創作,一些優秀作品至今仍在流傳,體現了文化美;采茶舞的創造發展和流產更是茶文化與人文主義高度融合的結晶,體現了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的動態美;這些藝術作品同樣伴隨著茶文化的歷史發展,走過了無數個春秋歲月,經歷了滄海桑田,體現了歷史美。總而言之,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從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體現了人們的審美價值觀,是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文明創造的濃縮和升華,具有高度的藝術審美價值。3.2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的文化底蘊分析隨著茶文化的深入發展,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被賦予了大量的茶文化內涵,并隨著歷史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蘊。不管是詩人還是畫家,雕刻家還是歌唱家,甚至是勞動者,都通過對茶的寄托,將自己對于生活的美好追求或者一些精神需求的訴說通過這些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展現出來,使得這些藝術作品具有豐厚廣泛的文化底蘊,反映了各個文化領域和生活基層的人們對于生活美好的追求,但它們都實現了對于美的表達,都具有高度的審美藝術文化價值,比較全面地展現了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人類物質社會和精神世界的寶貴財富,對于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審美藝術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3.3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的人文主義精神茶,是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飲品,隨著歷史的發展,茶與人類文化緊密地融合在一起,這就使得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具有豐富多樣的人文主義精神,人們通過對茶進行藝術創作,來實現自己精神價值的提升和思想文化的寄托,通過這些藝術作品,將茶文化和人文主義精神完美結合,并生動具體地表現出來。這些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不僅僅是人們對于茶高度熱愛的情感的猛烈迸發,更是展現了人們在面對生活困苦時所展現對于美好生活的樂觀主義精神,面對人生困惑時和解決社會復雜難題時對于未知難題的勇于探索精神,不僅僅是人們正確美好價值觀的體現,也幫助和引導他人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3.4基于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的內涵的文化價值意義探討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是茶文化的核心內涵的高度體現,其內涵精華可以幫助和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思維理念和解決處理問題的具體辦法,同時其具有的高度藝術審美價值,可以大大促進人們認識美的真正含義,從而提升人們的藝術審美能力;這些藝術作品是人類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成果,是人們多樣化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豐富人文主義精神,促進正確價值觀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豐富了人們文化內涵的多樣性,促進了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加速和提升了世界精神文明的建設,為世界物質文明和文化世界的完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4結語

茶文化博大精深,內容豐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在此基礎上誕生了一系列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它們是茶文化核心內涵的高度體現,同時在漫長的歲月發展歷程中,又形成了自己所獨有的文化內涵體系,大大豐富了茶文化的多樣性,并且提升了人們的藝術審美價值。這些以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更是將抽象的茶文化變得生動化、形象化、具體化,使得人們更加容易理解茶文化的核心內涵,從而使得這些藝術作品更加被人們認可和接受,不僅僅促進了茶文化的歷史性傳承和發展,更加提升了自身的藝術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對于茶藝術作品和茶文化的發展具有雙重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文華.淺談唐代茶藝和茶道[J].農業考古,2012(5):84-94.

[2]余悅,劉靜.從唐代茶詩看茶藝的審美情趣[J].中州學刊,2010(6):190-193.

[3]丁以壽.中華茶藝概念詮釋[J].農業考古,2002(2):139-144.

篇7

關鍵詞:茶文化傳播;動畫元素;作用

茶源自中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我國有著幾千年的飲茶習俗,茶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人們賦予了茶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涵與情感,使中國茶文化得到積極的傳承與發展,茶文化精神也成為時展的重要代表。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茶文化也在發生著變化。動畫作為現代科技發展的重要代表,為推動茶文化傳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1動畫元素在茶文化傳播中的重要意義

動畫是現代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動畫也經歷了不同的歷史時期,從最早期的手工繪制到之后的網絡動畫,動畫的形式不斷發生變化,但是無論是何種動畫形式,其所具備的基本功能仍然是傳播大眾文化,推動現代社會的發展進步。首先,動畫以媒介方式將傳統文化與大眾文化融合起來,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我國有著悠久的傳統文化,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民間故事、歷史傳說等內容,將這些傳統文化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不僅使更多人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也使動畫深入人心,同時還豐富了動畫的表現形式,從另一個側面使中國傳統文化進入大眾視野,豐富了大眾文化內涵。其次,動畫以載體方式將傳統思想美德融入大眾群體中。我國的動畫發展受傳統文化影響較深,其中融入了我國傳統思想美德的精髓,并引導著主流價值觀。例如一些傳統動畫短片中傳播了助人為樂、謙虛禮讓的美德,這些選材不僅吸引了人們的關注,同時也傳達出深刻的思想內涵,給人以啟迪。

2茶文化的傳播方式

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中國作為最早種植茶樹的國家,從茶的發源到飲茶習俗,都體現了豐富的文化特色。通過對中國茶文化傳播方式的分析,不僅能夠了解中國茶的發展進程,而且對中國茶文化的思想文化內涵有更深刻的認知與體會。

2.1中國茶文化

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在西漢之前,茶已經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當中,人們對茶的認識既有飲用之效,同時也有治病功效,所以常常飲茶,既能感受茶之甘甜,同時還能夠袪病養身。我國有著廣泛的茶葉種植區域,據資料考證,最早的茶葉種植區域在四川地區。在封建社會,茶葉是一種極為珍貴的商品,其價值可以與絲綢媲美。在國際貿易中,茶葉也作為一種昂貴的商品出口到其他國家,成為西方國家貴族身份與地位的象征,這也使中國茶文化得到廣泛的傳播與發展,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開始認識茶葉,并通過茶葉了解了東方文化。曾經的茶馬古道也見證了中國茶文化的輝煌歷史。我國有著幾千年的飲茶歷史,無論歷史如何變遷,飲茶這一習俗一直延續下來,在如今物質生活日益豐盈的時代,人們對于茶的鐘愛絲毫沒有減弱,不僅如此,茶的種類日益增多,茶文化的傳播也越來越豐富。由此可見,中國人對于茶的感情之深。當前我國的茶葉品種十分豐富,其中的云南普洱、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洞庭碧螺春等都是弛名中外的茶葉產品,銷量范圍輻射到世界各個角落,茶葉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代表。隨著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人們對于茶的認識也逐漸上升到一種文化層次,即不再單純地將茶看作為一種飲品,而是一種中國文化的象征,這不僅是因為茶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同時也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文化內涵。無論何種類型的茶葉,無論品性如何、味道如何,都傳達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懷,其中融合了中國儒道佛文化中的精髓,即淡雅、釋然與平和。在中國茶文化中,儒家思想得到了完美的詮釋,茶色與茶味與儒家的中庸之道合二為一。道家講求天人合一,而茶正是集合了天地之靈氣,才能使其味道更加甘甜清爽。佛家講求茶禪一味,在飲茶中可以體會人生,感悟人生,正是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只有細細品味方能感知。

2.2主要傳播方式

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使茶文化得到了積極的發展,茶文化的傳播方式也日異豐富。在歷史發展進程中,茶文化的主要傳播方式主要包括商業貿易、人際交往和大眾媒體傳播等方式。商業貿易是茶文化傳播中最早出現的方式。在早期,茶葉是作為商品出口到其他國家的,在16世紀,中國茶葉逐漸傳入歐洲等國家后,茶葉貿易的輻射范圍也越來越廣。我國與西方的茶葉貿易主要通過海運渠道流通,茶葉在傳入西方國家后,受到了人們的廣泛歡迎,飲茶也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隨著中西方貿易的繁榮發展,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茶葉仍然是中西貿易流通的重要商品,但是茶葉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商品,而是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象征,人們在提到茶時首先想到的是中國文化,由此說明,茶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溝通的重要橋梁,茶與中國文化已經成為一個共同體。除商業貿易外,茶在人們的人際交往中也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茶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廣受國人推崇,從古至今,茶都是人們禮尚往來的重要禮品。在古代,君王賞賜物品中,茶是極具代表性的物品。尤其是在唐宋時期,我國的茶文化發展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許多國家都派使者來到中國學習中國先進的文化,其中茶文化是代表內容之一。在他們學習中國文化的同時,也將茶葉和茶文化帶回到自己的國家,使中國茶文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其中受中國茶文化影響最深的當屬日本與朝鮮,這兩個國家在不斷的發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茶文化,但其中仍然帶中國茶文化的印記。茶不僅是國家之間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成為國人拜訪親朋好友時的饋贈佳品,由此可見,茶在人們的人際交往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大眾媒體傳播也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由于大眾傳媒具有較強的影響力,這也使茶文化輻射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在古代,茶葉的傳播主要依靠商業貿易,而隨著茶文化傳播方式的逐漸擴大,如今茶文化的傳播更多地依靠的文化載體,例如詩文學作品與詩歌藝術等。從報刊雜志到電視網絡,多元化的傳播渠道更有力地推動了茶文化的宣傳推廣。但是也不得不看到,盡管這些媒介的宣傳方式十分豐富多樣,但是其中主要以廣告信息為主,對于茶文化的宣傳效果較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茶文化的傳承發展,因此,對于茶文化的傳播與傳承仍然需要更具體的途徑,才能更好地突出其文化內涵與精神價值。

3動畫元素在茶文化傳播中的作用分析

動畫元素的運用對于茶文化傳播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由于動畫元素具有較濃厚的歷史積淀,其中運用了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作品。這些動畫作品通過動畫與水墨畫等方式的結合,突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特色,而將動畫元素與茶文化的融合也能夠更形象地傳達出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藝術內涵與審美價值。動畫元素在茶文化傳播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動畫元素與茶香茶韻的融合

大眾文化作為一種廣為流行的文化形式,其包含的形式也十分多樣化,其中包括了雜志報刊和網絡電視等形式,動畫作為大眾文化形式的一種,也具有一定的傳播流行特點。在茶葉貿易發展中,可以將動畫元素融入到茶葉廣告宣傳當中,在一個動畫作品中加入相關茶元素,例如茶葉、茶具、飲茶場景等,通過對茶葉、茶具的介紹與分析,將這種大眾化的元素融入其中,給人們潛移默化的影響。此外,也可以通過運用高科技手段設置更加逼真的場景,既能夠形象地展示茶園的自然風貌,同時也能夠使人們親臨其中,感受采茶、飲茶等過程,增加人們的聯想與體驗,更好地實現茶文化的傳播。除了在動畫中主茶文化元素,還可以運用主題動畫形式,將茶文化的主線貫穿于整個動畫作品當中,由此構成一條清晰的茶文化地圖。以不同茶類作為創作主線,動畫作品中的主人公帶領人們去茶鄉探尋茶文化,從中感知中國儒道佛家文化與茶文化的精神統一,使人們對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知。

3.2動畫元素與茶文化作品的融合

將動畫與茶文化作品加以融合,以動畫片的形式更好地展現出茶文化的深厚底蘊。我國有許多與茶相關的詩歌與文學作品,其中對于茶的描寫也十分形象生動,如果能夠將這些茶詩與茶文化作品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融入到動畫當中,無疑能夠有力地促進茶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發揮茶文化的傳承作用。

4結語

科技的發展給茶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豐富了文化的內涵,同時也促進了茶文化的傳承。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達,我們也同樣面臨著文化消失的問題,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與精神價值,如何將茶文化的豐富內涵傳承下去,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動畫元素與茶文化的融合,不僅能夠更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茶文化內涵與精神,同時也對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意義。

參考文獻

[1]竺濟法.各地四種茶文化“宣言”、“共識”中的茶史與學術錯誤[J].農業考古.2015(02)

[2]周小生,黃皓,王斌,韓坤,何紅霞,陳瀟.茶制品的發展現狀及趨勢[J].中國茶葉加工.2013(01)

[3]王海輝.探析我國影視動畫場景設計中運動捕捉技術的應用[J].西部廣播電視.2016(17)

[4]龔永新,黃研亮,張耀武.中國茶文化發展的歷史回顧與思考[J].農業考古,2015(02):12-16.

[5]余悅.中國茶文化與上海世博會—————兼論茶文化在公共外交的作用[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12).

篇8

近年來,隨著“茶為國飲”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茶文化旅游業得以迅速發展,已初具成效,但茶文化旅游開發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本文分析了我國茶文化旅游的現狀問題,提出了茶文化旅游深度開發的方法和途徑,意在促進我國茶文化旅游產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關鍵詞:

茶文化;旅游;開發

1茶文化與茶文化旅游

我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自唐宋以來,人們就把茶作為一種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和文化藝術的享受活動。在茶葉物質文化不斷發展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整套茶文化。要了解與茶相關的一切,最好實地堪察一番。正如王勇先生在《游走茶鄉》一書中所說,想要了解一種茶和一種茶的文化,人們必須得走進出產這種茶的那片土地,了解在那片土地上生活或是曾經生活過的人們的世界。茶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與茶有關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層面。其中物質層面包括茶葉科學技術、實踐經驗,它們推動了茶葉產量的提高和茶葉產品質量的提高,也包括茶葉的生產流通形式、生活消費地域、消費方式、茶政設施;精神文化指一切茶的物質文化在人們記憶中的反映,包括人們有關茶的知識、手法、禮俗、宗教、文化藝術等。茶文化是著重于茶的人文科學,主要研究茶對精神和社會的功能,包括茶道、茶藝、茶的禮儀、茶的精神以及在各個階層人民中表現出的與茶相關的眾多文化現象,它強調的是一種精神文化。由于茶的自然科學已形成獨立的體系,現在常講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學。茶文化旅游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它是現代茶業與現代旅游業交叉結合形成的一種新型旅游模式,發展迅猛,已成為當今旅游業中的一支具有強勁發展勢頭的旅游產業群。茶文化旅游屬于旅游產品分類中主題文化旅游的一個分枝,將茶葉生態環境、茶生產、自然資源、茶文化內涵等融為一體進行綜合開發,是具有多種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產品。總之,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和茶文化為主題,以茶園參觀,茶古跡瀏覽,茶葉鑒品,參與茶葉生產,觀賞茶藝,茶藥用功能聽講等為內容的一種新型旅游模式。這種旅游形式集地方特色旅游、生態旅游、養生主題旅游于一身,使茶、茶文化、旅游成為一個體系,三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茶與茶文化豐富了旅游業的內容,旅游的興盛反過來帶動茶文化的發展。當前,把茶文化與旅游有機結合起來,是提升旅游品質和弘揚茶文化的雙贏策略之一。

2茶文化旅游的特征

茶文化旅游內涵豐富多樣,涉及上百種產品及多個特色地區。它們都具有和其它旅游形式相同的特性,如休閑性,消費性,參與性,暫時性等。而與此同時,茶文化旅游還具有其它旅游類型所不同的特征。

2.1精神與物質的結合

茶樹是一種經濟作物,但同時又是一種可觀賞植物;喝茶可以滿足人的身體基本需求,又能給人帶來精神的享受與升華。以茶為客體,不同的人為主體,不同的審美主體具有不同的感受,其層次多樣,內容多彩。游客在觀看茶藝、茶道表演時,五官得到充分調動,看、聽、聞、品———清香醇美的茶食帶著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智慧一并給游客帶來細膩而多彩的美感。這種物質形式上的享受增添了旅游的樂趣,同時又有不流于世俗的精神層面的享受內容,因此,茶旅游又常常被稱為心靈之旅,感悟之旅等。

2.2特色文化與大眾文化相結合

茶的受眾性十分廣泛,自古就倍受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喜愛。茶是平民百姓不可缺少的日常飲品,解渴又提神;茶還常常是文人墨客的靈感來源,以茶為詩為文的作品不在少數。茶是王宮貴族待客的主要載體之一。茶具有普通大眾都可以享受的群眾性,又有文人貴族的高雅性,真正達到了雅俗共賞。

2.3觀賞性與體驗性相結合

我國的茶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能夠滿足不同層次人們的觀賞和體驗的多重需求。百年的茶樹、萬傾的茶園、琳瑯的茶窯、異彩紛呈又神秘的茶事活動都成了茶文化旅游中的人文資源。這些與茶相關的資源具有極為豐富的觀賞性,同時又非常適宜觀賞者參加到活動中去,與當地人民一起感受、感知茶的內在文化,精神得到升華。近年來,隨著人們旅游、休閑意愿的加強,茶文化體驗旅游在國內消然升起。游客不但可以到當地的茶館品茶,還可以觀看當地特色的茶藝表演,參加當地人茶田的勞作。這種觀賞與體驗并重的特征吸引了許多愛茶人士的參與。

2.4自然與人文相結合

茶文化旅游以茶區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人文景觀為依托,將茶的生長環境,制作過程,人文資源等融為一個體系,茶文化旅游也就成了人文旅游與自然旅游相互參與滲透的產品。我國的茶園茶場為數甚多,自然資源極為豐富,茶文化古跡、茶俗行為、茶歌茶舞等人文資源多,都可以被用以旅游開發。茶文化涵蓋了歷史、文學、哲學、宗教等多門科學,人們在旅游過程中可以領略到茶文化的人文魅力。

3茶文化旅游中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國茶文化旅游有了長足的發展,甚至一度成為旅游業的一枝獨秀,迅速拉動了茶區地方經濟的提升。但是,也必須看到,我國茶文化旅游開發還只是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一些或典型或普遍的問題,如茶文化旅游的形式單一、各地方茶文化旅游相似甚至雷同、文化色彩不夠深厚、自然生態環境在旅游過程中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等。這些問題制約了我國茶文化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3.1茶文化旅游的形式單一性

從整體來看,我國的茶文化旅游還只是處于初級階段,對旅游市場中茶文化內涵及應用的力度不夠,大部分茶文化產品還僅僅是停留在鑒賞、保護、研究等基礎上,并沒有達到真正與市場接軌和融合。目前存在的一些茶文化旅游形式,大部分還只停留在瀏覽、參觀的層面,因為時間、費用等問題很難讓游客靜心領悟這一獨特的文化,最終能真正達到讓游客感到修知養性、享受精神層面感悟目的的還是少數。另外,茶文化旅游的從業人員整體綜合素質也有待提高。茶文化旅游中的導游絕大多數都是從其它旅游線路上直接承接了茶業旅游的導游任務,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更談不上對茶文化的深入了解。而一些茶藝師在給游客表演的茶藝茶道也只限于藝術本身,其茶業的文化背景很少被觸及。

3.2茶文化旅游中文化內涵的缺失

任何一種旅游都應該以其豐富的內涵而吸引游客。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形成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基礎和核心。我國現存的茶文化資源都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初步具備了形成特色吸引力的條件。但是游團往往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機制將游客從快節奏的工作中吸引到田園勞作、品鑒觀賞、靜心參茶等慢生活上來。更多的茶文化旅游只是停留在茶的物質形態上,沒有涉及茶文化精神形態和文化內涵。更有一些旅游團社打著茶文化的幌子吸引游客去指定地點買茶的行徑。

3.3茶文化旅游中的原本茶文化遭到破壞

市場上的少數茶文化旅游產品不僅沒有對茶文化的宣傳和利用起到促進作用,反而破壞了茶文化底蘊。如有的商家為了起到銷售茶的目的,對茶文化的宣傳只是商業利用,沒有對茶葉本身真正的文化做認真研究,造成一原本茶品牌、茶文化大相徑庭的效果,損害了參觀者與旅游者的利益,更讓原本茶品牌受損。還有地區為了吸引游客,故意打出吸引眼球的旅游主題,只是嘩眾取寵,沒有達到讓人們真正了解茶文化的效果。

3.4茶文化旅游破壞了原生態環境

隨著市場對茶葉的需求越來越大,一些茶葉中重金屬、農藥殘留超標的情況時有發生。與此同時,有些茶農為了提高生產效益,多賣茶葉,在缺乏發展規劃的情況下盲目投資擴大再生產,使得本來可以持續利用的茶園茶田的自然生態遭到破壞。在開發過程中,新的技術和節能技術應用不足。要保護茶葉的生態環境,又要發展茶文化旅游,低碳的旅游形式應得到更多的重視。

4茶文化旅游深度開發的方法與途徑

茶文化旅游的深度開發已經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一個大課題。各部門應該協同合作,努力使我國的茶文化旅游能夠發揮其獨特的魅力,在市場上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以促使我國茶文化旅游業持續健康地發展

4.1多方開發,對茶文化旅游進行特色建設

近幾年來,國內已經陸續出現了一些具有高品位的茶文化旅游景點和特色地區。一些經營成功的旅游案例中的茶園、茶莊、茶田對茶原有的內涵保護和宣傳做的都比較到位,對我國茶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目前越來越多的老茶莊在進行改造升級,以期達到文化與經濟雙贏,當地與游客雙贏的效果。當地政府應該重視該方式,借鑒成功案例,采取符合地方特色的方案,對當地茶業旅游進行升級改造。

4.2深入開發茶文化旅游紀念品

在任何一種旅游形式中,吃、喝、購物都是其中的最重要的部分。目前,各地方推出的茶文旅游中都含有茶宴這一特色項目。與茶相關的各種飲料、食品也越來越多樣化,茶葉的衍生品如茶具、茶藝,正在成為游客越來越青睞的產品。而名茶更是人們饋贈親友的佳品。應適時抓住游客的這一正常消費心態,開發更多樣飾精美,又具質量上承的茶文化禮品,擴大茶文化旅游的延伸度。

4.3與地域相結合,形成各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項目

我國產茶地區眾多,如云南、浙江等已經普遍為人們所知。各地可以結合自己獨有的地域特色開展茶文化旅游的深入研究與深度開發。如名茶的發源地、茶業建筑、茶禮儀等與當地的古建筑、特色民俗、宗教旅游相結合,形成獨一無二的旅游形式,這不僅在整體旅游開發上達到以一帶多的經濟市場效果,還滿足了消費者多方面的旅游需求,達到雙贏的效果。

4.4加強對茶文化旅游的研究

對茶文化旅游進行專門研究的文著還十分鮮見,較多的文章只是涉及表面探討而缺少深層次的研究。事實上,茶文化可研究的課題非常多,研究者不但可以研究我國的茶文化旅游,還可以與境外的茶文化旅游相結合,通過多方面的參照、對比,逐步就能得出符合我國特色茶文化旅游的形式來。例如,臺灣和日本的茶文化旅游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新加玻、泰國更是將其視為重要的旅游經濟來源。

4.5加強對茶文化旅游中從業人員的專業教育

我國多年前就出臺了《茶藝師國家職業標準》一書,這是從事茶藝工作人員的重要參考書之一。越來越多的茶業相關學校開始應用更多更專業的書籍來對學生進行培訓。茶文化看重的是茶對人精神層面的熏陶,這就要求從業人員除了要具有專業素質以外,還要具有較好的綜合素養。茶文化旅游的從業人員在旅游當中起到的媒介作用,他們將茶文化的內涵傳遞給游客,他們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游客信息接受的完美度。我國的福建、安徽等地都陸續開辦了茶校教育,這為我國茶業人才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裕光 單位:長春光華學院商學院旅游管理系

參考文獻

[1]余悅,王柳芳.茶文化旅游概論[M].世界圖書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4.

篇9

關鍵詞:茶文化;漢語言文學;發展;作用

作者:蔡江(鄭州職業技術學院,河南鄭州450121)

漢語言文學是我國文化發展的重點,為了促進我國漢語言文學整體發展,需要重視茶文化在漢語言文學中的作用。茶文化內容豐富,能夠為漢語言文學作品提供更多創新方向,深刻體會茶文化內涵理念,能夠對茶文化進行更有效地傳承,進而帶動漢語言文學順利發展。

1基礎概念理解

1.1茶文化的概念理解

茶文化的定義主要為在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中國是茶的故鄉,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了。茶文化包括茶畫、茶德、茶道、茶藝、茶具、茶聯、茶書、茶故事、茶精神、茶學等。茶文化自身具有豐富的內涵,傳揚著美德和美感,茶通常是中國待客的主要習俗,不同地區茶的配制也各不相同,主要有蘇州的香味茶、杭州的龍井茶、蜀山的俠君茶、太湖的煎豆茶、湖南的姜鹽豆子芝麻茶等。

1.2漢文化的概念理解

我國漢文化即華夏文化,是我國歷史以來的特色文化,自春秋戰國開始的派別思想為根底形成的漢民族文化,一直影響著我國的整體發展。我國漢族文化歷史悠久,歷史可考證的時間已有五千多年,期間的文學作品、歷史典籍內容非常豐富,有利于推動我國對歷史的深入考究[1]。漢文化幾千年來,從軍事、史學、政治、文學、經濟、藝術等方面詮釋了更多我國文化發展進程,為現代文化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漢文化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人民的基本知識素養,對于整個民族的發展意義重大,一直受到國家的重點關注。

1.3漢語言文學的概念理解

漢語言文學是我國最主要的語言文學體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更多實際應用型人才,主要培養內容包括漢語言文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漢語言文學培養出來的人才,要具有實際工作能力,可以在更多需要文學評論、教學、科研的工作中發揮個人才能。語文教育是漢語言文學相對應的專科專業,中、高等學校中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教師或教學研究人員,是漢語言文學主要的培養對象。漢語言文學相關課程主要有文字學、現/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等等。

2茶文化對漢語言文學的影響

2.1茶文化發展推動了漢語詞匯的發展

中國茶文化是中國制茶、飲茶的文化,茶文化內涵豐富,源遠流長,其自身體現了多層面的內容,茶文化的傳承對于中國整體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茶文化逐漸滲透入中國的宗教、繪畫、詩詞、醫學及書法中,其凸顯了物質文化及精神文明,在我國歷史長河中不斷積累了大量有關茶文化的內容、精神,豐富了文化學的內容、概念。

中國茶文化其中的精神及物質文化不斷發展,對漢語詞匯的發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長期以來茶文化在精神層面的體現具有特色,進而使得茶文化豐富了漢語言文學內容。茶活動發展過程中通過茶禮、茶藝、茶詩等文化內容,創造了更多相關的詞匯,比如品茗、茶德、沏茶、茶話等這些詞匯均由茶文化精神文化發展而得。此外,隨著茶文化物質層面在歷史中的發展,茶葉的制作、種植及品種等物質基礎也逐漸發生變化,豐富了相關聯的漢語詞匯。就茶葉的品種來說,逐漸產生了很多相關詞匯,主要包括鐵觀音、大紅袍、六安瓜片、西湖龍井等等。

2.2茶文化的發展使得漢語詞義發生變化

茶文化整體思想概念隨著時展而變化,茶起初被指為茶樹、茶葉或茶水,現如今茶的含義被擴展至茶制成的飲品,更便捷地應用于人們的生活中。冰紅茶、龍井茶都為茶的范疇,此外還有一些由、檸檬等泡成的茶,這些都是茶文化的擴展和發展。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一些文化現象也會隨之產生變化,比如與茶有關的詞匯中,一些老舊的詞匯已經逐漸被人們淡忘,如茶會這一詞匯慢慢地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茶會如今更多地表現為一種以茶會友的聚會方式,兼具茶話會和物品交易意識,這是隨著社會發展需求而產生的新文化形式。

2.3茶文化現象的沒落導致漢語詞匯沒落

茶文化伴隨社會整體發展,其相關詞匯也不短更新,一些舊的文化元素受時代影響不斷沒落。中華民族對于茶文化依然十分熱愛,一些古老的有關茶的詞匯被代替掉,隨著文字的演變,對于我國整個文化概念也隨之變化[2]。比如文言文與現代漢語文學的區別,就體現著時展的特征,茶文化中的檢、勞這兩個文字,主要表達茶樹、采摘時間較晚,現已經很少見,被更現代化的詞匯所代替。再例如奉茶、斗茶等茶文化中的一些動詞,也逐漸演變和消失,當今更多表達為倒茶、泡茶等。

3茶文化的發展促進漢語言文學的發展

3.1茶的物質文化發展促進漢語言文學中漢語詞匯的發展

與茶有關的物質文化,通過對茶生長、制作、茶具等等的研究,結合日常生活應用,會有很多新的漢語詞匯產生。新品種茶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擴大種植面積,隨著對不同地區茶的推廣,確立了地方特色,比如西湖龍井茶、祁門紅茶、蘭溪毛峰茶等。在時展推動下,茶文化發展促進了漢語言文學的不斷變化,就茶的名稱來說,根據之前的苦茶、茗茶等,逐漸新添了檢格(茶樹)、茗井(茶)等詞匯。茶的制作發酵情況不同,會創造更多新的詞匯,比如黑茶、紅茶、清茶等;茶的制作方式或材料不同,也產生了新的有關茶的詞匯,比如茶憲、茶碾、茶籠等[3]。因此,茶的物質文化發展對漢語言文學中漢語詞匯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關茶的活動內容很多,在生活中不斷對漢語言文學產生一定沖擊,具有更高文學價值。

3.2茶的精神文化發展促進漢語言文學中漢語詞匯的發展

茶文化發展不僅體現在物質層面,還在精神層面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相關茶藝、茶道等精神文化內容為漢語言文學中漢語詞匯發展提供了更多創新發展機會。沏茶、選茶、品茶都是茶藝內容,能夠培養人對美感的要求,茶藝內容豐富,嚴格要求選茗、烹茶這一過程,漢語言文學受到茶文化的影響,拓寬了相關詞匯量,比如茶農、品茗等。

茶文化中的茶禮也推動著漢語言文學的整體發展,茶的禮儀或禮品即茶禮,而古代風俗中將“受茶”意為女子婚禮受聘,“茶禮”就是聘禮。茶文化精神層面的追求更多的來自于茶禮,新添了一些詞匯,例如奉茶、沖茶、侍茶等,都體現了茶禮的道德內涵。

4茶文化與漢語言文學融合發展的策略

4.1促進茶文化的弘揚與發展

茶文化發展在我國漢語言文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兩者融合發展是我國文化整體發展的重要策略,需要重視茶文化更大力度地弘揚。國家應該重點關注茶文化的宣揚,及時保護茶文化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在我國福建具備良好的產茶環境。我國大力弘揚茶文化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對茶文化整體發展的基本保障,讓人們體會茶文化的歷史魅力,親身感受茶文化為社會帶來的貢獻,進而對茶文化進行傳承和發展。

我國應遵循社會發展潮流,不斷弘揚茶文化,需要結合當代市場經濟發展情況,選擇更優化的銷售形勢,進而將當代市場與茶文化的傳揚緊密聯系起來,將推廣與文化建設同時進行,有助于我國漢語言文學最直觀的發展。茶文化在弘揚發展過程中,能夠推動漢語言文學內容的拓展,提升茶文化在漢語言文學中的價值,漢語言文學與茶文化內容的融合,能夠為中國整體文學作品提供創新素材,實現中國文化整體提升。

4.2漢語言文學教育端進行茶文化的引入

為了促進茶文化與漢語言文學的融合發展,我國應該重視漢語言文學教育中的茶文化內容引入,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接觸到茶文化,進而達到教育傳承的目的[4]。在教育教學端引進茶文化比較容易,結合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將茶文化貫穿在文學教育實踐中,能夠豐富學生的認知,更多的了解有關茶文化內容。在教育中普及茶文化,或組織一些有關茶文化發展的揮動,提高大家對茶文化了解、探究的興趣,同時能夠幫助教育機構提升教學質量。

茶文化對于漢語言文學發展具有推動作用,應用于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可將其內涵思想,有效地進行傳達,強化語文教育中美德、品行等精神層面的教育力度。漢語言文學教育發展中不斷吸取茶文化相關內涵,有助于傳承茶文化及相關思想,促進茶文化在新時代下的繁榮發展。茶文化與漢語言文學協同發展,也是當今教育的重要目標,為我國漢語言文學發展創造優良的環境。

4.3增強茶文化對漢語言文學的影響

篇10

關鍵詞:地域茶文化;室內設計領域;應用思路;內涵研究

通過對地域茶文化進行分析,可以看到整個文化體系既是地域文化的相應理念,同時也是整個茶文化體系的實質性融入,當然地域茶文化不僅體現的是地域特色和相關元素,同時也是從地理自然環境出發的具體文化理念。當然,對于一個地區,其文化形成來說,良好完善的文化內涵,都離不開對本地區文化氛圍和風格內涵的實質性融入。

1當前整個室內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分析

在現代建筑建設不斷成熟的今天,如今整個室內設計活動也實現了成熟、系統化發展,無論是具體的室內設計理念,還是相關設計元素,當前在開展過程中,其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隨著當前室內設計活動開展日益成熟,加上人們對這一活動的具體認知要求不斷提升,如今在開展室內設計活動時,其仍然存在相應問題和不足,具體而言,主要表現為:首先,結合當前室內設計活動開展的具體狀況看,目前很多室內設計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其使用的材料缺乏綠色性和生態性,因此無論是設計理念,還是材料選擇都需要結合時代要求不斷創新與完善,從而使其滿足人們的具體需要。但是客觀的說,當前在進行室內設計活動時,由于當前整個合成材料技術不斷創新,因此,很多設計活動在使用材料時,其只注重材料的應用,未能對整個材料的健康性與安全性做過研究。隨著人們對健康養生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如今想要應用某一材料,其關鍵和重點就是對這一材料的具體成分進行分析,在確保其安全應用性的基礎上,從而才能實現理想的應用效果。其次,從目前整個室內設計活動具體開展狀況看,多數室內設計活動在開展時,缺乏必要創新和系統化完善,很多室內設計活動在開展時,都是互相抄襲,因此并不能將時代需要與設計創新相融合。對于當前整個時展來說,隨著整個設計活動發展不斷成熟,如今人們對設計活動的水平要求也在進一步提升,特別是人們期待在室內設計活動中,需要融入新元素,豐富新理念。但是當前多數室內設計活動都存在創新性不足這一問題。所謂創新,實際上是通過融入新理念對當前開展的室內設計活動進行系統化改造,無論是具體的設計理念,還是整個設計定位,都需要結合人們的客觀需要予以適當改造。當然,整個創新活動,不僅是形式上的創新,其同時也是從設計內涵、設計定位到整個室內設計活動的整體創新完善。最后,從當前室內設計活動的具體開展狀況中,可以看到多數設計活動在開展過程中,缺乏綜合融入理念。首先缺乏的是將消費者的具體消費理念融入其中,事實上,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是決定整個室內設計活動內涵的首要因素,如果不能對消費者的客觀需要進行詮釋和融入,那么整個室內設計活動很難實現理想效果,當前多數室內設計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其都是有設計者出于自身設計要求開展的,可以說并未能系統化融入其具體需要。其二,在整個室內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其需要將各項時代要素融入到整個設計活動中,尤其是隨著當前科技化和信息化應用日益成熟,如今在進行室內設計時,如果不能將時代元素融入其中,那么必然影響其最終設計效果。其三,在當前開展室內設計活動時,其未能將傳統設計理念與時代化要求相結合。

2地域茶文化的具體內涵認知

我國有著成熟的茶文化內涵,而整個茶文化體系在形成發展過程中,結合具體的形成環境,造就了多個類型的地域茶文化內容,這些茶文化不僅具有相應價值體系,同時也有著相應地域特色,因此可以說,多個地域茶文化就構成了整個茶文化體系。通過對地域茶文化進行分析,可以看到地域茶文化實際上就是地域文化與飲茶文化的系統化融入。當然,在整個地域茶文化體系中,我們還能看到關于該地區民風、民情的相關信息,因此,想要系統化傳承地域茶文化理念,就需要對整個地域茶文化的相關內涵和理解形成有效認知。客觀的說,地域茶文化的基礎是茶文化和地域文化,同時多數地域茶文化在形成過程中,由于其大多形成與民族聚集地區,因此也形成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如果能夠有效應用地域茶文化的相關理念內容,其能夠為人們認知民族地區的具體發展狀況提供有效幫助。在我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經營發展過程中,茶文化無疑是其中極具研究和傳承價值的文化理念,通過對茶文化的具體要素和相關內容進行系統化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傳統茶文化實際上就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通過對整個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內涵進行分析,能夠從中看到其實質上就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系統化融入,尤其是在整個茶文化體系內,形成了一系列引導和彰顯人們精神理念的價值元素,通過對這些內容進行系統化分析,其能夠在豐富人們情感內涵的同時,實現其價值理念的實質性發展與創新。

3當前人們對整個室內設計活動開展的相關要求

隨著當前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如今整個室內設計活動也實現了進一步發展,但是客觀的說,當前在開展這一活動時,由于人們更加關注設計量,忽視了設計理念的有效融入,同時存在較為嚴重的應付和抄襲現象,所以很多室內設計活動在開展過程中,根本無法滿足人們的具體使用要求。不僅如此,當前多數設計活動在開展時,由于缺乏成熟的理念內涵融入,因此,整個設計活動與實際應用之間存在極大差距和不足。因此,想要提升整個室內設計活動的水平,其需要通過有效創新和豐富完善,從而實現理想的室內設計效果。隨著當前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價值作用認知不斷成熟,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期待在開展室內設計活動時,其能夠將設計理念創新與傳統茶文化內涵融入相結合。當然將地域茶文化融入到整個室內設計活動中,其不僅能夠有效創新室內設計活動的方法,同時也能夠豐富其設計內涵和底蘊要素。隨著當前人們對整個設計活動的期待值不斷提升,如今創新已經發展成為室內設計活動開展的首要要素。系統化的創新,不僅是一種發展,同時也是創造和突破,尤其是對于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元素而言,想要實現傳統文化發展的最佳效果和價值,必須從創新發展入手,通過有效突破,從而為整個室內設計實現最佳效果服務。不僅如此,當前這對于整個室內設計活動開展來說,想要實現理想的設計效果,還要將各項設計元素、設計理念融入到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事實上,任何一項室內設計活動開展的基礎和關鍵都是是否滿足消費者自身的設計理念和相關需要。尤其是隨著當前人們對室內設計活動開展的要求不斷提升,想要實現最佳設計效果,就必須通過將各項設計元素系統化融入其中,從而實現最佳設計效果。客觀的說,室內設計是直接關系到人們生活的元素,因此在開展這一活動時,不僅要注重設計理念的創新完善,同時也要充分注重選擇合理健康的元素融入其中。只有確保整個室內設計活動健康開展,才能實現最佳效果。

4地域茶文化在整個室內設計領域中的具體應用思路

地域茶文化是整個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的地域茶文化中不僅包含了豐富的物質元素,同時其中也形成了體系化的價值內涵,因此,可以說,完善認知地域茶文化的具體理念和元素,能夠幫助我們有效提升當前所開展的各項活動。地域茶文化作為整個文化體系的核心,所以想要將這一文化理念系統化融入到室內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就必須將地域茶文化的具體內涵與室內設計活動開展的相關要求相結合,通過有效融入,從而實現理想的設計效果。無論是對傳統設計文化的有效融入,還是將現代設計理念有效結合,當前整個室內設計實際上都未能做好這一點。因此,結合室內設計不斷發展這一趨勢,創新設計理念,融入多樣要素就極為必要。想要實現理想的地域茶文化傳承,就需要創新這一文化理念和內涵,通過對其內容進行深入解析,從而實現地域茶文化的理想傳承效果。也就是說在將地域茶文化系統化應用到整個室內設計活動時,必須盡可能最全面的保留原地域文化體系中所包含的價值元素,通過貼近真實,保留傳統元素,從而實現地域茶文化與室內設計活動的有效融入。客觀的說,想要實現室內設計活動的最佳效果,其離不開對消費者具體需求和相關需要的有效融入。不僅如此,在整個室內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應該認識到消費者的基礎需求在于生態綠色需求,因此系統化的理念融入,直接關系到整個室內設計活動開展的最佳效果,如果脫離了這一客觀實際,那么其就很難實現傳統茶文化體系的理想應用效果。

5結語

我國是傳統的茶文化大國,無論是具體的茶文化理念,還是相應茶文化元素,都需要結合時代要求,通過有效融入和系統化創新,從而實現理想的設計效果。系統化的看,當前整個室內設計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如果其不能有效創新,尤其是不能將消費者自身的需要與其相融合,那么整個室內設計活動很難實現理想的效果,當然將傳統茶文化與室內設計活動相結合,其必然實現室內設計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吳志強.地域文化在室內設計領域中的應用方法[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116-119

[2]王鵬堯.地域建筑文化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思考———以重慶地區為例[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4(9):121-124

[3]林崇華.淺析粵西海洋地域文化在室內設計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5(13):219-223

[4]武宏志.地域文化在室內設計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15(11):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