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干預計劃范文
時間:2023-07-28 17:49: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健康教育干預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繪畫療法概況
繪畫是心靈的表達方式。而繪畫療法就是以繪畫為載體,通過繪畫活動來了解、分析心理患者內心的困擾,消除不良情緒,治療精神疾病,以達到發展和完善人格為目的的心理治療形式。大腦偏側化理論和投射理論是其理論基礎。[1]通過繪畫活動幫助心理患者認識自己。
在西方,繪畫療法最早在20世紀30年代由美國醫生瑪格瑞特?紐博格明確提出并創立。[2] 1969年,美國藝術治療協會成立,把藝術與治療結合在一起用來服務疾病治療。[3]在此期間,繪畫治療逐漸建立和發展。在國內,繪畫在遠古時期就被看作是具有象征意義的表達工具,反映的是人潛意識層面的情感信息,本身具有治療作用。當前,繪畫療法在西方應用較廣,而在我國處于開始階段。已有研究表明,繪畫對心理治療有重要作用,是科學有效的心理治療手段。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當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被不斷重視和優化,這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在實際操作中依然存在問題。
首先,從認知層面看,大學生心理問題教育普遍傾向于傳統意義上的教育,也就是更側重于心理健康知識方面的灌輸,這使得學生感覺枯燥乏味,缺乏積極性,吸收較困難。而少數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心理障礙,通過心理咨詢和自身調節的方式解決。其次,從教育效果上來看,這種傳統教育手段單一,很難起到真正意義上的心理教育,對大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收效甚微。因缺少交叉互動的趣味性引導,阻礙了學習積極性,而繪畫療法又極好的補充和豐富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繪畫療法。
三、繪畫療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干預機制
在當今多元文化背景下,單純解決學生心理問題不再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而更重要的是通過具體干預來引導大學生提升個人修養,提高自身調控情緒的能力,積極預防不良心理,使大學生心理素質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所以繪畫療法的干預就顯得尤為必要。
1、干預有利于調節大學生情緒,釋放壓力
大學生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想幫助學生調節情緒、釋放壓力,就需要繪畫療法,因為繪畫不僅蘊藏著特殊功能,從美學角度賦予無生命以生命力,給散亂的心理能量和觀點提供視覺形式,讓蒼白的對話充滿活力。[4]而且還可以自由宣泄情緒、協調身心。在繪畫療法中,一般有自由繪畫和規定內容的繪畫。自由繪畫不受限,可自由想象發揮。規定內容的繪畫一般會給出作畫的大概主題,主要有自畫像、雨中人、房-樹-人、家庭圖譜等多種繪畫主題。運用會針對具體情況進行選擇,然后通過對學生的繪畫創作進行分析,得到有效的心理測驗。
在繪畫創作環節,學生思想會專注于作品創作,而此時心理防衛降低,情感得到抒發,同時內心的封閉性和挫折感得到緩解。在繪畫欣賞環節,學生之間交流加強,距離拉近,身心得到放松,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同時優秀的作品又能促進人的身心愉悅。在這些過程中,提高了學生自我意識水平,當面對心理困惑時能夠正確調節心態,自覺釋放心理壓力。
2、干預有利于優化大學生心理素質
繪畫療法可使大學生通過繪畫形式多樣化和材料選擇多樣化來優化心理素質,提高審美能力和心理健康程度。好的繪畫作品會透露出繪畫者的學識、內涵及修養。因為優秀的畫作是人情感的外化、心靈的物化。這對大學生優秀品格和堅定意志有極強的感染力。而這些良好品質和高尚情操正是在繪畫過程中養成的。繪畫還展現著繪畫者的心境、情懷和抱負,學生可通過對繪畫的創作過程和理解來進行自覺的自我疏導,逐步緩和心理沖突,消除心理矛盾,使內心達到平衡。繪畫實踐可養成學生認真、細致、耐心的良好品質,其創作時內心的平心靜氣又使情緒得到了舒緩,鍛煉了良好心理素質,陶冶了性情,提高了審美,滿足了精神需求。
3、干預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運用繪畫療法可刺激學生思維,幫助學生進行創造性活動。因為繪畫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個自覺、不自覺地自我治療過程。繪畫作品可以整合學生的情感、意念,獲取潛意識素材,而繪畫又使學生防衛抵抗不自覺消除,對學生起到很好的心理保護作用。所以,繪畫療法不僅對那些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有作用,而且對心理健康學生來說也是個體的自我完善。據研究表明,未參與繪畫創作和已參與繪畫創作的心理問題學生之間的區別就在于,前者需要對其進行精神幫助和心理誘導,而后者能夠自覺、不自覺地利用繪畫創作的手段表現自己,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在繪畫創作過程中,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個體達到了自我完善。
4、干預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心理良性循環
用學生創作的、貼近大學生現實生活的繪畫作品進行宣傳、展示、分享,以感召和鼓舞學生,喚起團體學生成員的情緒反映,增??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增進團隊凝聚力和互動性,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傳播,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好的繪畫作品展示,易于和欣賞者產生共情,因為繪畫本身就具有抵達人心的力量特質。這種力量潛入學生內心深處,使學生更好的了解自我。在繪畫相關過程中,傳承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提高了學生文化素養,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些促使學生對繪畫療法感興趣,在進行繪畫治療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的心理狀態達到良性循環。
篇2
老干部作為黨和國家的重要財富,其為我國發展與建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是我黨傳承革命思想、意志、文化的重要力量。在我國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對老干部提供良好的服務,幫助老干部更好的安度晚年。對于離退休老干部的服務與管理工作,是各級政府、黨委的重要工作職責,需要相關人員予以高度的重視。老干部管理服務工作的開展,需要專業,從專業的角度,對現有管理工作中的不足進行深入的探討與分析,進而提出有效的優化策略。在心理健康角度下,優化老干部管理服務工作是新時期開展服務工作的重要前提,需要相關人員進行重視。
一、心理健康視角下老干部的管理服務工作
現代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觀念處在一直變化當中,人們對于健康的追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生理上的健康,對心理健康的追求也逐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現代社會生活條件不斷提高,醫療水平逐漸改善,人的、壽命得到了延長,人們對健康的定義也逐漸廣泛。新時期的健康理念,已經成為了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囊括了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兩個部分。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種心理狀態,是人對于外部環境的感知,心理健康的基礎是人對于外部環境具有認可感與安定感,并且在內外環境相互作用下,保證社會與自身的和諧與統一。對于老年人來說,其心理健康標準與其他年齡的人群也有很大的不同。國內外的相關專家與學者,對老年人的心理狀態進行了研究與分析,并且對影響老年人心理的相關因素進行了分析。一般來說只有保證老年人的情緒穩定,適應性強、人際關系適應能力強、熱愛工作與生活、性格開朗,通情達理、心情舒暢,精神愉悅,才可以真正的定義為老年人具有健康的心態。經過長期的研究表明,心理問題與精神不適產生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老年人心理活動所造成的。老干部在離退休之前,擔任較為重要的單位職務,并且自身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與理論知識經驗,自身層次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社會與家庭地位。老干部與其他普通老年人相比,其具有較強的自尊心,一旦離退休后生活節奏放慢,就會很容易由于不恰當的心理活動,造成一系列焦慮、緊張、抑郁等不良的心態,影響老干部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實施老干部管理服務工作時,要對老干部的心理狀態進行深入的把握,有效的認清導致老干部不良心理活動的因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進而提高老干部管理服務工作的效果。
二、老干部管理服務工作的優化對策
1.培養老干部的適應能力
在老干部離退休之后,要對老干部的心理狀態進行深入的分析與了解,結合老干部的心理特點與內心需求,開展有效的宣傳工作,通過幫助老干部做好自我評價,提高老干部對新生活環境的適應能力。一般來說,離退休的老干部,在走下工作崗位,卸下崗位責任之后,其仍然有渴望受到社會以及家庭重視的心理,如果沒有得到他們所期待的重視的感覺,就會產生自卑的心態。隨著老干部的年齡不斷增長,這種心態會逐漸變得更加強烈。老干部離退休之后的生活重心從工作轉變為家庭,并且生活中逐漸成為了配角,生活節奏變的緩慢平淡。很多老干部在面對角色的變化中,心態不能隨之同步的轉變,并且依然按照以往的經驗與角色參與到社會活動當中,進而對其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在面對這種問題上,老干部必須要對于自身心態進行有效的端正,并且主動的適應社會角色的變化,進而逐漸更好的完成自身心態的過渡。
針對老干部的這種心態特征,老干部工作管理者要深入的對自身工作進行改進,并且幫助老干部完成思想層面上的轉變。在日常的服務管理工作中,注重對老干部講解心理知識,幫助其更好的認識自己,更加合理的對自身進行評價,從而更好的適應新的社會角色。另外,相關服務人員還要幫助老干部對環境的要求進行深入的了解,逐漸的承擔相關的社會義務,對于自身的言行進行控制,保證人際關系的和諧與平衡。相關服務人員還可以通過引導老干部參與到興趣活動當中,從而有效的避免老干部在退休之后產生孤獨與抑郁的心態。
2.幫助老干部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經過大量的實踐活動表明,保持家庭關系的親密程度,可以更好的促進老人的身心健康。一些老年人由于家庭因素不和諧,導致很多老年人沒有享受到應有的照顧,并且加深了老人自身悲觀、消極的情緒,這種情況對老人老年生活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老年人服務管理人員要為老年人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并且幫助老年人享受到應有的照顧與精神慰藉,促進老年人的家庭和諧。管理人員要積極的對老年人的夫妻關系進行協調與調動,讓老年人夫妻之間可以相互幫助、照顧與尊重。對于子女的思想工作也要積極的進行開展,讓子女認識到尊重父母、體諒父母的重要性,讓老干部更好地享受到家庭生活的愉悅,進而保證老干部的身心健康。
3.開展豐富用腦活動
人的大腦是心理活動的起源,也是人類調整自身生理功能的總樞紐。大腦活動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通過調查與實踐結果表明,大腦細胞的衰老,可以直接影響心理健康。因此,在開展老干部服務管理工作時,要遵循相關原理,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用腦活動,延緩大腦細胞衰老。針對于用腦活動的開展上,可以通過組織寫作、看報、種花等活動,幫助老干部在生活中進行思考,從而有效的實現活到老學到老,幫助老年人延緩自身大腦衰老,促進腦部的血液循環,避免老年癡呆癥的發生,保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4.加強對老干部的心理疏導
隨著老年人的年齡增長,其生理也會產生一系列的變化,身體逐漸衰老,各項機能逐漸下降。人體的衰老會逐漸的導致心理上不適的出現,基層管理人員要對于老年人的這種心理狀態進行有效的調節,并且通過合理的疏導,讓老年人正確的看到生理衰老與疾病的問題,并且對自身健康狀況進行科學、正確的評價。只有保證對于自身狀態認識的正確性,才可以有效的避免心理負擔的產生,減少心理壓力。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舉辦定期的健康教育普及活動,讓老年人掌握自我保健的相關知識,引導老年人積極的面對生活,樹立健康、樂觀的生活情緒。
三、結束語
篇3
關鍵詞:社區居民 健康教育 健康促進 探索 實踐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207-01
健康教育做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六位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承擔著普及醫學科學知識、引導居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務。其貫穿于居民生命保護的全過程,并針對社區居民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實施行為綜合干預[1],是提高社區居民健康水平的一項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2]。健康促進是運用行政手段,動員和協調社會有關單位、個人履行各自對健康和環境的責任,培育促進健康的因素,消除不健康的因素,以促進人人健康[3]。社區居民通過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獲得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的生活和行為方式,是一項減少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的社會性策略。
我中心成立以來,以轄區社區居民為研究對象,積極探索一條適合轄區社區居民健康教育的管理模式,建立了轄區社區居民一級、二級和三級疾病預防和控制的規范管理體系,摸清了影響居民的主要健康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開展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
1 組織形式
中心設健康教育組織機構和社區健康教育專職負責人,制定了相關制度并針對不同人群制定教育計劃,建立了由全科醫師、社區護士和公共衛生醫師組成的健康教育工作團隊,并明確職責,嚴密組織,認真實施。
2 健康教育的開展
2.1 主要做法。
2.1.1 建立健全社區健康教育網絡。依靠全社區醫師團隊、兼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和志愿者為主體的適應社區健康教育的隊伍開展工作。
2.1.2 制定了總體工作目標,要求居民健康教育普及率≥95%,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90%,居民健康行為形成率和健康基本技能掌握率≥85%。
2.1.3 制定詳細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計劃,有針對性開展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中心成立后即對轄區居民進行了健康基線調查和建立了居民健康檔案,摸清了影響居民的主要健康問題,并有針對性地人戶提供健康處方,進行健康行為指導和行為干預。把健康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之中,耐心細致地向患者、居民傳播預防有關疾病的知識,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中心贏得了患者的信任。
2.1.4 加強對專兼職人員綜合能力培訓。①中心成立前,即有計劃的對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分別送上級醫院及上級行政部門舉辦的培訓班進行業務培訓如:社區全科醫師、中醫康復等。②有計劃的進行在職培訓和崗前培訓、組織到各地參觀學習考察等。③加強與居民溝通能力的培訓。要求社區專兼職醫護人員必須掌握社會學、心理學及溝通技巧方面的知識,能與社區居民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往。④加強組織管理能力的培養。使社區健康教育工作者不僅能向社區居民提供健康教育服務,而且還可以大力開展多樣化的健康促進活動等。
2.1.5 把對社區健康教育列為工作職責,并理順管理體制和考核機制。
2.2 具體措施。
2.2.1 有針對性地編寫健康教育傳播材料,免費發放。
2.2.2 責任醫師團隊深入社區開展面對面和多媒體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公布健康教育主講人、時間、地點,有計劃的向社區居民傳播預防相關疾病的識。
2.2.3 辦衛生宣傳欄、健康教育活動室等。中心在社區設有較大面積的固定的衛生宣傳欄,定期更換內容;健康教育室可隨時播放衛生知識錄像帶;候診室設有健康教育材料取閱架,免費向社區群眾發放等。
2.2.4 將健康教育融入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工作中,形成了有社區健康診斷、有針對性的干預計劃、有實施效果評價的社區健康教育模式。
2.2.5 對重點目標人群開展普查普治。
2.2.6 建立家庭健康檔案,有針對性地人戶進行健康行為指導等。
3 問題與建議
3.1 社區醫師團隊、兼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和志愿者進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后,雖然進行了在職培訓、崗前培訓、考察學習及進修學習,但由于培訓和學習時間較短,對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和傳播技巧學習不夠。醫師團隊工作人員,特別是兼職健康教育的醫務人員和志愿者,專業知識面較窄,他們習慣于原來在醫院看專科疾病、做專業護理的一套做法,尚不具備全科醫生的素質,如進行社區健康診斷,制定有針對性的社區健康教育計劃,對社區人員不良行為進行干預,開展社區健康教育效果評價等,這些基本知識和技能都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些也是我們今后社區健康教育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3.2 工作中有許多醫師團隊人員及志愿者反映:他們很想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但由于沒有相應的規范和標準,不知應該怎樣去做會更好,目前雖然在按要求做,但從內容、形式、質量和覆蓋范圍等方面還不夠深入,希望能有相關的專業書籍、規范和標準讓他們學習提高。目前此項工作的開展只能在實踐中探索,不斷總結經驗,摸索適應城市社區居民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手段。
參考文獻
[1] 魏荃,米光明.我國城市社區健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建議[J].中國全科醫學,2002,5(8):589-591
篇4
1.1社區護士糖尿病管理現狀。據統計,目前我國糖尿病患病率為11.60%,約1.39億人[6],預計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人數將達到3.7億人,占全球糖尿病人數的1/3[78]。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慢性疾病,社區護士作為一線管理人員在糖尿病病人的管理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糖尿病知識水平、護理實踐水平及健康教育能力直接決定著社區糖尿病病人管理的效果[9]。周彩霞等[10]對廣州市荔灣區19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89名護士進行問卷調查表明,社區護士糖尿病相關知識水平整體較差,其中掌握較差的為糖尿病治療藥物和運動注意事項,同時調查結果還顯示社區護士對糖尿病相關培訓需求較高,培訓需求排名前3位的3項內容是個體化的生活方式干預措施和飲食計劃、規律運動和運動處方、胰島素治療及注射技術。趙芳等[11]對參加中華護理學會社區糖尿病培訓項目的78名護士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社區護士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較差,其中得分較低的是低血糖相關知識、飲食控制及角色定位,80%社區護士認為針對性的規范化培訓是非常必要的。1.2社區護士高血壓管理現狀。高血壓是目前導致全球疾病負擔加重的主要因素[12]。預計在2025年全球高血壓病人數將達到15億人[13]。高血壓病程長,且大部分病人無須住院治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處于高血壓綜合防治管理的第一線[14]。社區護士作為基層衛生工作中的中堅力量,應在高血壓綜合防治管理中發揮關鍵作用。然而有研究表明,社區護士在高血壓綜合防治中的作用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15]。董婷等[16]對2279例高血壓病病人調查表明,高血壓病人對社區護士健康教育滿意度較低,社區護士需加強高血壓專科知識及技能的培訓。王惠珍等[17]研究結果表明,社區護士對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存在盲目性,且健康教育技巧掌握不足,很多社區護士只停留在一般高血壓防治知識的宣傳上,內容針對性和實用性不強。來小彬等[18]研究發現,不同層次的社區護士對高血壓病防治知識的掌握情況也不一樣,低學歷、低職稱、在社區工作不足4年以及未在內科工作過的社區護士對高血壓病防治知識的掌握欠佳。
2社區護士慢性病管理培訓模式
2.1分層教育模式。分層培訓就是對護士實行分階段和分層次培訓,即根據護士的工作年限、學歷及職稱分為不同層次,安排不同的培訓內容,采取相應的方式進行在職教育[19]。周春美等[20]探討城市和鄉鎮不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護理人員的培訓需求,將社區護士分為低年資護士、高年資護師、護士長3層,再將每個層次的社區護士按照來源分為市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和鄉鎮衛生服務站護士兩層,進行分層培訓,結果顯示培訓后社區護士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能力明顯提高。賈力品等[21]將邯鄲市社區護士按照工作年限的不同分為3層:低年資護士、中年資護士、高年資護士,然后根據各層次社區護士制訂針對性培訓計劃,分層培訓提高了社區護士的整體素質、工作滿意度和病人滿意度。提示對社區護士進行分層培訓,可提高社區護士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能力,從而提升社區護士的整體素質。2.2案例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法(case-basedstudy,CBS)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臨床案例為素材,將學生帶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案例中歸納出一般原則,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22]。陳婕等[23]運用案例教學法對社區護士進行培訓,培訓前后對社區護士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培訓后社區護士糖尿病基礎知識、專科護理知識、態度及行為評分均高于培訓前。2.3PBL教學模式。PBL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學生為中心、小組為范圍、臨床問題為起點,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引導學生把握學習內容,強調從問題著手應用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24]。英國社區護士慢性病管理培訓以PBL教學法為主,提高社區護士的慢性病管理能力[25]。劉秋鳴等[26]探討PBL教學法在社區護士2型糖尿病延續護理培訓中的應用效果,將社區護士隨機分為兩組,干預組采用PBL教學法進行培訓,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進行培訓,結果顯示干預組社區護士對培訓的滿意度、2型糖尿病延續護理理論及操作成績、社區護士核心能力均高于對照組。2.4遞進式教學模式。遞進式教學模式平均培訓時間為16周,包括基本操作規程訓練(2周)、理論知識學習(2周)、模塊化訓練(6周)、崗前培訓(6周)[27]。楊春琴等[28]探討社區護士遞進式糖尿病知識培訓的效果,培訓分為3個階段(12周)遞進式進行,結果表明遞進式教學模式可以提高社區護士糖尿病綜合防治知識與實踐技能。2.5集成共享模式。集成共享管理模式運用社會網絡分析理論和方法,即集成社會優質信息資源和優質師資力量,架構社區護士培訓一級網絡和二級網絡,以點帶面、全面覆蓋,對社區護士進行慢性病管理培訓,解決社區護士培訓少、培訓單一及培訓無法延續等問題。萬霞等[29]將社區護士隨機分為兩組,干預組采用集成共享模式進行培訓,對照組采用傳統培訓方法,結果表明干預組糖尿病相關知識及技能知識得分、社區糖尿病病人滿意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集成共享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社區護士慢性病理論知識及技能知識。2.6合作學習模式。合作學習是以小組共同學習為基本形式,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點,系統地利用不同教學因素之間的互動,將團體成績作為評價指標,指導學生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30]。鄧旺佳等[31]探討小組合作學習在社區高血壓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將160例病人隨機分成兩組,干預組采取小組合作模式培訓,培訓結果顯示社區護士護理操作技能明顯提高。劉曉芳等[32]探討合作學習模式培訓對社區護士健康教育效果的影響,結果顯示合作學習可提高社區護士學習興趣及健康教育能力,健康教育后居民的常用健康評價指標、健康知識與健康行為評分得到了提高,對社區健康教育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也得到了提高。上述研究表明,對社區護士進行合作學習培訓,可以提高社區護士的慢性病管理能力,從而為社區居民提供各種優質服務,提高其生活質量。
3小結
篇5
關鍵詞:社區綜合干預;原發性高血壓;療效評價
近年來,隨著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飲食結構發生改變,原發性高血壓并發率也逐日上升,該病患者血壓升高病因不明,臨床上大多參考血清胰島素生長因子-1以及一氧化碳水平來判斷。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患者心臟、血管等功能結構改變,并發多種并發癥危機患者身體健康。我社區近年來通過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進行綜合干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社區2012年5月~2013年5月建檔存檔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48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35~88歲,平均(58.3±21.7)歲;病程4~48月,平均(10.1±1.7)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聯盟高血壓病診斷標準[1],排除糖尿病、腦卒中、冠心病等疾病后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根據檔案雙號序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24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方面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個人檔案的建立,將其姓名、年齡、職業、血壓控制情況等方面資料詳細記錄。
其中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主要是通過社區健康教育和宣傳提高患者對原發性高血壓疾病的重視度、了解疾病相關資料以及如何控制血壓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社區綜合干預,其詳細內容主要包括:①詳細了解患者各方面情況,并制定對應的干預計劃。②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每次活動的開展前預先與患者進行聯系,通知到位,并叮囑其務必參加。③針對每個患者的情況將對應的干預計劃詳細講解給患者,讓其充分了解自身疾病病發的原因以及相關影響因素,并為其講解如何進行健康飲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④定期隨訪,記錄患者飲食調整、運動情況以及心理狀態,對未進行改進的患者再次進行針對性教育[2]。
1.3觀察指標 治療6個月為1個階段,在治療階段詳細觀察和記錄兩組患者,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控制、每日平均運動量、心理狀態三方面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2結果
通過實施不同的治療方法,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控制、每日平均運動量、心理狀態三方面情況差異顯著(P
3討論
從病理學的角度上考慮,高血壓病癥會導致血管內皮出現功能性的障礙,從而一氧化氮的合成數量不夠,從而讓病患者的血管出現擴張的損傷,繼而在體內外周循環當中的血管受到的阻力就增加了,最終出現了病患者的血壓提升[3,4]。因此,通過教育增加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控制飲食、適量進行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態尤為重要。
本文觀察組患者通過實施社區綜合干預后,血壓值和憂郁患者明顯低于干預前,每日平均運動量明顯高于干預前;與對照組相比,干預后血壓值和優于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每日平均運動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社區綜合干預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應用是非常可行的,其能在社區能動性下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督促,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煒,張穎.綜合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藥物依從性及臨床效果關系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06):159-160.
[2]師秀珍,王學剛.社區綜合干預對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醫藥前沿,2013(08):128-129.
[3]曹玲,劉芳,侯亞萍.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療效的影響[J].甘肅科技,2012,(21): 151-152.
篇6
【關鍵詞】 社區; 教育干預; 反思性教育干預; 糖尿病; 遵醫行為; 血糖水平
【Abstract】 Objective:To further explored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education on the reflection of blood glucose in diabetic patients and compliance behavior.Method: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 communities in our city takes a total of 352 diabetic patients. According to randomly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mmunity for the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munity on education the interven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17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follow-up time was 6 months,blood glucose and the compliance behavior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Compared with the education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wo groups in the community diabetes education intervention after their blood glucose changes and complianc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before th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mmunity;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Reflective education intervention; Diabetes;Compliance behavior; Blood glucose level
First-author’s address:Shenzhen Baoan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Shenzhen 518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4.028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城鎮化建設、社區建設越發完善。社區醫療與社區護理等發展也越發深入。糖尿病作為我國最為常見、多發的慢性非感染疾病之一,以其發病率高、難治愈等特點一直嚴重威脅著廣大患者的健康安全。但糖尿病這一慢性疾病往往無需長時間住院治療,而需患者及其家屬自身于家中進行降血糖及飲食控制治療。往往由于患者或其家屬對其糖尿病具體病情不甚了解而引發患者血糖水平居高不下,甚至出現嚴重并發癥的情況,因此,社區健康教育干預便成為解決糖尿病患者日常問題及控制血糖的有效手段[1]。本文就社區反思性教育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變化及遵醫行為的影響進行更進一步探究,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本市3個常住居民社區為主,以社區服務中心機構為主要場地,自我市居民健康檔案中嚴格篩選出352例糖尿病患者。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依據糖尿病診斷標準確診;(2)糖尿病病程不低于6個月;(3)均為社區常住居民;(4)具有正常的溝通、理解能力;(5)未接受過其他健康教育干預;(6)均在簽署知情同意書后納入研究。同時,排除患有嚴重基礎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或精神分裂癥的患者;排除無法正常溝通交流的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常規教育干預的對照組,與行社區反思性教育干預的觀察組。對照組男97例,女79例;年齡40~82歲,平均(65.8±6.4)歲;平均病程(14.8±7.6)年;本科及以上文憑、高中、初中以及小學及以下各有32、73、35、36例。觀察組男98例,女78例;年齡39~85歲,平均年齡為(66.2±7.2)歲;平均病程(15.2±7.4)年;本科及以上文憑、高中、初中以及小學及以下各有33、74、36、33例。勺樘悄蠆頰叩男員稹⒛炅洹⒉〕獺⑽幕水平等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行常規的社區教育干預措施,即向糖尿病患者統一發放糖尿病宣傳手冊,設立宣傳教育臺向患者進行糖尿病知識宣講,包括糖尿病日常注意事項、飲食及運動知識,并定期進行免費血糖監測活動,耐心解答社區糖尿病患者疑惑等健康干預。6個月為一個健康干預周期,記錄患者血糖變化情況及遵醫行為變化[2]。
1.2.2 觀察組 行社區反思性教育干預,以社區服務中心及社區衛生站為場地,成立社區反思性教育干預小組,由社區衛生站醫護人員為主要成員,針對176例糖尿病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系統的反思性教育干預計劃。然后依據具體的反思性教育干預計劃內容設定調查研究流程,包括例會反省-資料匯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制定解決對策-組織實踐-總結反思[3],以對176例社區糖尿病患者飲食方面反思性教育干預為例,具體實施流程如下:(1)例會反省:由社區醫護人員定期對糖尿病患者開展教育干預反省例會,向每位患者詳細講解糖尿病患者飲食注意事項及最佳飲食結構。可以通過視頻、音頻及宣傳冊等形式向其宣傳科學飲食理念及案例,并令其進行小組討論,2~5例患者組成一個小組進行飲食交流,醫護人員則在旁傾聽,發現問題后及時指出、糾正。同時,在患者討論過程中,醫護人員也應自我反省,反思是否有知識點遺漏或宣講錯誤的地方,并加以改正。(2)資料匯集-發現問題-制定解決對策:將例會中本組糖尿病患者的反饋情況及日常狀況進行匯總,并統計分析常見問題,針對本組成員常見問題制定解決方案。同時,總結自己在教育干預過程中是否存在知識盲點及誤區,是否在教育干預過程中出現錯誤,記錄教育干預過程中的心得[4]。(3)組織實踐:將制定好的解決方案及時由專門社區護理人員進行一對一的上門教育,并在走訪過程中記錄患者日常生活中頻繁問題,及易犯錯誤,反思自身易忽視問題,制定解決辦法,在下次走訪或例會中予以說明。(4)總結反思:將教育干預過程中的反思內容及自省出的問題進行歸納分析,記錄在案,并將反思內容向患者講述,加深其對糖尿病常問題及注意事項的理解與掌握[5]。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不同社區教育干預模式下社區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變化情況以及遵醫行為變化情況。其中,血糖水平變化分別取患者空腹情況下以及用餐后2 h的靜脈血(2 mL)進行檢測,對比分析空腹情況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FPG)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值(2 h PG)。并對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變化情況進行對比分析。而遵醫行為的對比,則采取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記錄分析,包括飲食控制、運動情況、血糖監測行為以及用藥規律行為四大項,每項10個調查小項,滿分40分,分為依從性良好(不低于33分)、依從性一般(17~33分)和依從性較差(不高于16分)[6]。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血糖水平明顯低于干預前,干預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遵醫行為比較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其飲食控制、運動情況、用藥規律以及血糖監測四項遵醫行為評分分別為(38.08±4.12)分、(39.15±2.44)分、(39.17±2.59)分、(39.16±2.36)分,各項遵醫行為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在我國因慢性非傳染疾病而致死、致殘人數已超過臨床上其他所有疾病致死、致殘的總和,慢性非傳染疾病病死人數占所有死亡疾病患者的近7成,并仍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與生活方式的日益該改變而攀升[7]。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不僅為廣大病患帶來了極大的痛苦與不便,而且為其家庭及整個社會均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尤其是糖尿病這一常見、多發且難治愈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8]。最新報道顯示,不僅在我國,在全世界范圍內,糖尿病均是威脅人類健康安全的重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在全球糖尿病的致殘率與死亡率已躍居至前三,并仍有不斷上升的趨勢。而糖尿病這一疾病又是一種無需住院接受長期治療的慢性疾病,其病情的控制同患者自身遵醫行為及日常飲食、作息規律以及用藥規律、運動情況等密切相關[9]。“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飲多尿以及體重減少為其最顯著的臨床癥狀[10]。患者自身若能夠科學、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按時作息、規律用藥、飲食,則能夠有效降低因糖尿病而引發的致殘、致死率。同時,也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肝腎功能疾病等并發癥的發生[11]。
健康教育干預作為臨床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促進患者健康恢復的手段,同常規護理最大的區別便是其特殊的宣教方式以及針對性極強的個體干預理念。其教育干預內容廣泛,包括宣教模式、內容、時間等方面,同時,對護理人員專業知識及責任心均要求較高。其干預效果遠遠優于單純護理[12]。近年來,隨著我國社區醫療事業的不斷推進與發展,社區健康干預已廣泛應用于社區居民慢性非傳染疾病中,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3]。但大量研究表明,單純的社區教育干預往往會由于社區醫療人員專業水平較差或臨床經驗較少等因素,而出現宣教誤區、錯誤宣教等情況,而社區醫療人員也無自省反思機制,進而大大影響了健康干預效果[14]。反思性健康干預作為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教育干預模式,以自省、反思為前提,通過例會反省-資料匯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制定解決對策-組織實踐-總結反思等7個教育干預流程,對社區糖尿病患者進行反思性教育干預,在不斷反思-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循環教育干預中,最大限度令患者掌握了解糖尿病相關知識,并樹立健康的飲食、作息、用藥以及運動規律,提升患者遵醫行為,進而有效控制糖尿病的發展[15]。
由上述結果可知,無論是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還是患者HbA1c水平行社區反思性健康干預的觀察組均明顯優于常規健康干預的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對于社區糖尿病患者行社區反思性教育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升遵醫行為結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黃奕燕.護理干預對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遵醫行為和血糖控制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11):1575-1576,1579.
[2]張云,黃莉文,吳文.社區干預對2型糖尿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4):5525-5526.
[3]劉莉美,李蕾,薛鵬.2型糖尿病新診者實施運動和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8):16-18.
[4]牛林艷,黃金.同伴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4,5(1):79-82.
[5] Maggard-Gibbons M,Maglione M,Livhits M,et al.Bariatric surgery for weight loss and glycemic control in nonmorbidly obese adults with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J].JAMA,2013,309(21):2250.
[6]罹.社區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及血糖控制情況的影響分析[J].中國社科醫學,2014,4(7):129-130,136.
[7]徐艷芳,張衛仙.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知識認知程度及用藥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藥師,2014,8(3):458-460.
[8] Thota A B,Sipe T A,Byard G J,et al.Collaborative care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depressive disorders:a community guid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m J Prev Med,2012,42(5):525.
[9]鄭梅.社區護理干預提高糖尿病患者遵醫率和血糖控制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9):735-736.
[10]毛曉潤,杜文娟,徐月貞,等.綜合護理干預預防社區老年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跌倒的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5):575-578.
[11]陳鴻爾,葛慶青,鄭亞華,等.同伴情景式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4,20(5):497-499.
[12] Inzucchi S E,Bergenstal R M,Buse J B,et al.Management of hyperglycaemia in type 2 diabetes:a patient-centered approach.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 abetes (EASD)[J].Diabetologia,2012,55(6):577.
[13]陳秋霞,李小紅,魏虹.44例糖尿病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6):1300-1302.
篇7
關鍵詞 降壓保健操 高血壓 老年人 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04-0053-03
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病,是全球的公共衛生問題。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8歲居民的高血壓患病率為18.80%,估計全國患病人數為1.6億多[1]。郭吉平等于2004年對上海市奉賢區≥40歲居民進行了整群抽樣調查,共調查6 108人,高血壓患病率為33.80%[2]。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上海市社區人群高血壓平均患病率為28.50%。而多項研究已經證實,2/3的心血管病死亡都跟高血壓有關。2006年開始,徐匯區華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了一系列高血壓社區干預工作,其中包含在社區推廣降壓保健操。為了解降壓保健操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干預效果,我們于2012年進行了效果評估,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上海市華涇鎮共有13個居委會,采用抽簽法隨機抽取2個居委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世界衛生組織于1978年制訂的原發性高血壓診斷標準;②年齡≥60歲;③本人自愿,知情同意;④無嚴重心、腦、腎并發癥,能參加日常運動鍛煉。符合上述條件的對象共114名,采用抽簽法隨機分為3組,即干預組37人,健康教育組35人,空白對照組42人。
1.2 方法
1.2.1 運動干預組
選用上海市氣功研究所編制的降壓保健操,由華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高血壓專員負責教習降壓保健操并進行督導。降壓保健操共有8節,分別是梳理五經、推摩橋弓、震顫放松、升降開合、左右穿掌、摩運太極、按摩丹田、拍打放松,通過自我點穴按摩與全身練習相結合,舒經通絡、行氣活血、平肝潛陽,控制血壓。要求干預對象每天早晚練習降壓保健操1次、每次15~30 min,每周不少于5次,干預時間為1年。每周接受課題組團體督導1次;每周固定時間測量血壓3次,記錄在血壓自我管理手冊上。
1.2.2 健康教育組
健康教育組患者按照《上海市社區高血壓防治工作指南(試行)》進行危險分層并分組管理,常規血壓隨訪,進行健康教育。
1.2.3 對照組
除衛生服務站定期測量血壓外,不進行其他干預。
1.3 評價指標
血壓控制效果評估分為優良、尚可和不良。1年內>9個月血壓6個月血壓140/90 mmHg為不良。高血壓控制率:優良+尚可/高血壓人數×100%[3]。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錄入Excel表格,應用SPSS 13.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配對t檢驗和x2檢驗。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各組平均收縮壓比較
經過降壓操的鍛煉,干預組患者的平均收縮壓較干預前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干預前后各組平均舒張壓比較
三組患者的平均舒張壓干預前后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 干預后各組血壓控制效果比較
干預組、健康教育組和對照組干預后血壓控制率分別為81.08%,60.00%,33.33%,控制率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8.48,P
3 討論
大量研究報告表明社區干預可以減緩高血壓患病率的上升速度,增加人群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4-7]。社區降壓保健操的運用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能夠取得同樣的降壓效果。在進行為期1年的降壓操干預后,干預組平均收縮壓控制效果要好于其他兩組。干預組的血壓控制率也明顯好于其他兩組。原因可能是社區一般的健康教育只是傳播知識,而降壓操將干預付諸于行動的結果。
由于影響血壓控制率的影響因素很多,本次干預的時間又不長,所以舒張壓的降壓效果不是很明顯,有待進一步觀察。老年人收縮期高血壓較多,研究結果表明,收縮期血壓的升高能加速和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直接影響老年人的生存預后[6],所以本研究對老年人高血壓的防治和預后具有一定的意義。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高血壓降壓保健操由上海市氣功研究所在多年臨床實踐基礎上總結編制而成,是一種通過自我點穴按摩與全身性練習相結合的保健操,通過練習可以達到舒經通絡、行氣活血、平衡陰陽的效果,進而能起到平肝潛陽、控制血壓的作用。
老年人空閑時間相對較多,有比較充足的時間進行養生保健,加之目前老年人對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視,往往能夠比較好的執行醫生所建議的干預計劃。通過降壓保健操鍛煉,不僅增強了體魄,放松了心情,擴大了交往,打通了經脈,也從生理-心理-社會全方位促進身體健康,無疑是一種適合社區老年人的高血壓防治方法,如果配合規范用藥、健康教育、平衡營養,一定能起到更好的降壓效果。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J].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 2004, 2(12): 919-922.
[2] 郭吉平, 黃久儀, 曹奕豐, 等. 上海市農村社區人群高血壓調查分析[J]. 中國全科醫學, 2007, 10(15): 1267-1269.
[3] 劉力生, 王文, 姚崇華.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J].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10, 18(1): 11-29
[4] 王麗娜, 曹麗, 張敬一, 等. 河北省成年居民高血壓患病狀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08, 16(2): 125-129.
[5] 于鳳梅. 運動干預防治高血壓的機理研究進展[J]. 四川體育科學, 2010, 6(2): 30.
[6] 朱永鋒, 張娟, 鄧軍, 等. 縣級城鄉高血壓病防治的流行病學研究[J]. 大連醫科大學學報, 2008, 30(1): 36-37.
篇8
摘 要 目的:探討小組合作學習在社區高血壓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高血壓病患者160例,將患者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常規高血壓病健康教育與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后收縮壓、舒張壓均低于對照組(P<0.05),患者高血壓知識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有效控制社區高血壓患者病情進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 小組合作學習;高血壓病;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88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活動,具有鮮明的計劃性、組織性、系統性,使人們在健康教育中不斷糾正不良健康行為,減輕發病因素的影響。合作學習小組,由多個成員組成,構建互動模式,采取系統的學習方法[1],為患者提供技術支持、多樣化服務、日常督導等,幫助高血壓病患者形成良好自我管理能力,促進病情恢復。針對社區高血壓病患者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與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掌握衛生保健知識,從而形成正確地健康觀念。為探討小組合作學習在社區高血壓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80例高血壓病患者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效果滿意,現將方法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高血壓病患者160例,將患者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男45例,女35例;年齡38~85歲,平均(56.38±4.73)歲;病程5個月~7.5年,平均(3.69±0.83)年。對照組男46例,女34例;年齡37~85歲,平均(56.94±4.96)歲;病程5個月~7.6年,平均(3.65±0.8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因、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高血壓病健康教育與護理,將健康教育知識寫在小冊子或卡片上,然后發給每位患者。語言要通俗易懂。采取常規用藥指導護理和心理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具體如下:
1.2.1 成立合作學習小組 為了順利展開學習活動,由本社區中心若干名工作人員參與小組活動,并準備好高血壓管理知識手冊、血壓計、聽診器、卷尺、磅秤、各種項目記錄簿等[2]。收集患者全面資料,合理安排學習的時間、場地,根據醫護人員的能力進行分組,選出小組長。在學習過程中,小組
成員負責完成文字整理、組織策劃、情景匯報等工作。
1.2.2 開展高血壓病健康教育知識培訓 合作學習小組對患者進行高血壓病健康教育知識培訓,用通俗語言向患者介紹高血壓病的一般知識,如發病機制、傳播途徑、臨床表現等,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病的認知程度,消除對疾病的誤解,以正確的心態對待治療。在培訓過程中,提高患者的知識技能,增強治療信心,指導患者遵醫囑進行運動鍛煉,采取合理的飲食方案,有效控制體重,進行血壓自我監測,保持愉快的心情等。在現場示范正確測量血壓的操作方法,通過觀看視頻、學習高血壓病自我管理技巧、上課培訓、病友互動問答等方式[3],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以樂觀的心態配合護理。
1.2.3 小組成員制定患者行為干預計劃 (1)藥物治療干預。高血壓病患者均需要接受長期治療,容易合并心血管疾病。血壓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患者心、腦、腎等方面的功能。學習小組向患者宣傳藥物治療方法,使其充分了解正確用藥的重要性,遵照醫囑用藥。幫助患者建立治療檔案,每周回訪1次,監督患者用藥情況,提醒患者按期復查,及時觀察治療效果。(2)行為干預。針對患者病情改善程度,指導其采取適量的運動鍛煉,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同時指導患者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安靜整潔的生活環境,不斷糾正患者錯誤的行為習慣,控制患者病情進展。指導患者以清淡飲食為主,多進食水果、蔬菜等,定時補充適量維生素。切忌食用刺激性食物,不可暴飲暴食,戒煙、戒酒,經常自測血壓[4]。
1.3 評價方法 (1)血壓。以臺式血壓計測量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壓。(2)比較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掌握自測血壓技能、并發癥發生率、對護理工作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重復測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資料設計的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收縮壓、舒張壓比較(表1)
注: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收縮壓、舒張壓變化比較,觀察組患者組間、不同時間點均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掌握自我測血壓技能、并發癥、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表2)
3 討 論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高血壓病的發病率保持逐年增長趨勢,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很多患者對高血壓病沒有形成正確地認識,缺乏自我管理技巧,無法有效控制血壓,增加了心腦血管事件危險因素[5]。高血壓病具有長期性、反復發作性,患者身體各方面功能不斷下降,耐受力非常低,機體免疫力也不斷下降,患者的情緒會受到很大影響,嚴重患者甚至會出現抑郁、焦慮情緒。所以,護理人員應該了解患者不同心理特點,維護和諧的醫患關系,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指導患者采取合理膳食、進行適量運動、糾正不良的生活行為、積極配合護理等。通過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對社區護士進行各種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護理操作技巧,為患者提供各種優質的服務,以提高社區居民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后收縮壓、舒張壓均低于對照組,服藥依從性、自我測血壓技能與滿意程度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在社區高血壓病患者健康教育護理中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利于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 趙佳麗,林 梅.小組合作學習在社區健康護理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社區醫學雜志,2011,10(12):72-73.
[2] 劉曉芳,胡艷寧,龍秀紅,等.合作學習模式培訓對社區護士健康教育效果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0,25(8):71-73.
[3] 于慧蘭.健康教育在高血壓社區護理中的應用及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2012,22(10):4092-4094.
[4] 金昊雷.高血壓健康宣教社區居民的健康教育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10):368-369.
[5] 陸燕波,聶麗娟,祝 捷.社區高血壓患者建立自我管理小組的效果評價[J].上海護理,2012,12(3):47-49.
篇9
摘要目的:探討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MSES)在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DOP)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DOP患者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試驗組采用DMSES測評后根據測評結果制訂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不采用DMSES,1個月后采用DMSES和骨質疏松自我效能量表(OSES)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測評,并對評分結果進行比較。結果:1個月后試驗組DMSES和OSE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DOP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護理干預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19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diabetic osteoporsis,DOP)是指糖尿病患者出現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骨脆性增加、易發骨折的一種全身性代謝性骨病[1]。糖尿病性骨質疏松對患者的危害很大,發生骨折的機會更高,特別是髖部骨折的風險可達2.8倍[2]。DOP患者如果發生骨折,可給其和家庭帶來極大的痛苦和經濟負擔,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為此我院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MSES)對DOP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2011年1月~2013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DOP患者50例,男19例,女31例。年齡50~80歲,平均(65.50±5.50)歲。病程40 d~5個月,平均(2.00±1.50)個月。文化程度:小學22例,初中及以上2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及中國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入組標準:神志清楚,思維正常,具有一定的語言、文字溝通能力,排除有嚴重并發癥,知情同意者。將患者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降糖和骨質疏松藥物治療,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不采用DMSES測評;試驗組采用DMSES測評后,根據評分結果實施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患者評估。DMSES包含飲食、足部管理和醫療控制3個因子18個條目,評分采用Likert5級評分,1分=完全沒信心,5分=完全有信心,以DMSES為基礎,對試驗組患者進行評估,評定每位患者需要重點護理與提高的內容,根據每位患者的評估結果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與護理計劃。(2)成立護理干預小組。由科室護士長統籌下,將科內護理人員分成2個小組,每組設1名小組長,由資深主管護師擔任,主要負責組員護理干預方式、方法和內容的培訓和指導工作,以及本組患者的管理工作。患者的護理干預工作主要由2~3名組員根據不同的班次內干預計劃和內容要求實施干預。(3)護理干預內容。①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時由組員通過一問一答形式、患者及其家屬和醫師所提供的患者資料及各種有關記錄,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病程、一般生理心理狀態、對本病的認識及了解情況、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等評估患者當前存在的問題,找出存在的不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個人對健康教育的需求、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DOP知識等判斷患者的健康觀念、學習能動性,根據評估結果和患者的具體情況制訂詳細的護理干預計劃。②心理干預。護理干預小組成員加強患者的溝通交流,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指導患者心理應對方法,通過閱讀、病友間互動、參加娛樂活動、放松療法等方式轉移患者對疾病的注意力,從而減輕其焦慮、恐懼和抑郁心理,鼓勵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治療和護理。③運動干預。指導患者采取適當的運動方式、持續時間、運動次數和運動強度進行有效的運動,糾正常見的運動問題,針對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運動處方并督促患者施行。④飲食干預。指導并教會患者進行膳食日記并進行檢查,糾正日記中的不良飲食習慣及改進狀況,與患者共同探討開具適合的膳食處方,教會食物交換份和烹調技巧。
1.3觀察指標1個月后采用DMSES和骨質疏松自我效能量表(OSES)對患者進行測量,比較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出院測量通過患者回診及電話隨訪方式進行。(1)DMSES包含飲食、足部管理和醫療控制3個因子18個條目,評分采用Likert5級評分,1分=完全沒信心,5分=完全有信心,總分90分,得分計算公式=量表的實際得分/該量表的可能最高得分×100%,≥80%為高水平自我效能,40~80%為中等水平自我效能,≤40%為自我效能低水平或差。(2)OSES包含運動效能和鈣效能2個分量表共12個條目,評分為0~10分,0分=完全沒有信心,10分=完全有信心,每一條目得分=患者選擇分值×10,總得分=各條目得分之和/條目數,滿分100分。
1.4統計學處理采用PEMS 3.1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表1)
3討論
3.1DMSES應用于DOP患者的意義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或作用消失,致腸鈣吸收和骨鈣化減少;高血糖易引起鈣磷代謝紊亂而影響骨代謝;高尿糖滲透性利尿引起尿鈣磷排出增多,腎小管對鈣磷回吸收障礙,機體負鈣平衡致骨質脫鈣;糖基化終產物可增加破骨細胞活性導致骨吸收增加,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致骨量下降;糖尿病控制不良加重骨質脫鈣,患者吸煙、酗酒等諸多原因引起骨質疏松[3]。骨質疏松癥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的代謝性骨病,其發生還與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慣、飲食和營養狀態、心理情緒和周遭環境密切相關。由于DOP早期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對機體造成的危害性不大,因此未能得到糖尿病患者的重視,部分患者甚至認為該病是一種生理性正常狀態,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知,導致治療依從性差,自我效能低下。本研究試驗組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測評的結果亦顯示患者的自我效能低下,其自我效能有待提高。
3.2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的應用效果自我效能是調節認知和行為間關系的關鍵因素,是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是對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為的預期[4]。DMSES量表中飲食和足部管理、運動、醫療控制等因子顯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反映DOP患者的自我效能,且與自我護理行為有關,DMSES的優點在于條目設計相對完善、應用廣泛,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s alpha系數高達0.94,穩定性較好,是測量糖尿患者自我效能的可靠工具[5]。本研究試驗組患者采用DMSES測評后,根據測評結果有針對性、目的性的護理干預,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強的特點,該方式從知識教育、心理、運動、飲食等內容著手,由深至淺、循序漸進,能加深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記憶,提高其健康信念,從而提高其自我效能。表1顯示,1個月后兩組患者試驗組糖尿病自我效能和骨質疏松自我效能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可見應用DMSES測評后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葉江嬪,趙圓圓,邱曉珍.福善美治療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觀察及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2,11(5):488-489.
[2]鐘杰琴,寇麗霞,莫偉,等.中藥熏洗足部配合護理治療老年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病人的療效觀察[J].全科護理,2013,11(5):1161-1163.
[3]胡玉冰,彭莉紅,邱昕光,等.綜合護理干預在2型糖尿病骨質疏松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7):34-35.
[4]石倩,楊雨佳,高麗,等.骨密度異常人群骨質疏松知識與自我效能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4):331-334.
[5]劉維維,王翠翠,劉聰蘭.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25):11-13.
篇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08)-9-0122-01
【摘 要】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鄉城縣從2003年發現首例HIV感染者以來,每年顯現出上升勢頭;2004年2例,2005年3例,2006年3例,并且出現艾滋病孤兒。原因 今年來,高原和內地人口流動頻繁;預防艾滋病意識淡薄,知識匱乏;不良的生活方式(吸毒、性亂);性工作者的行為干預工作欠缺。結論 民族地區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關鍵詞】甘孜州 鄉城縣 HIV上升 情況分析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鄉城縣,全縣2.9萬人,藏族占總人口的90.01%。位于東經98度~102分北緯28度~34分,與涼山自治州木里縣,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毗連;轄13鄉一鎮,面積7500平方公里。氣候垂直分布為:①高山寒帶;②高山亞寒帶;③山地寒溫帶;④山地涼溫帶;⑤山地暖溫帶;⑥河谷亞熱帶。屬于老、少、邊、窮地區,經濟發展緩慢、交通通訊不暢,居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于內地,歷史形成的原因信教群眾多,寺廟僧侶多,受教育面小、文盲多;衛生知識普及和醫技水平同內地有明顯的差距。
1 一般情況分析
性別:男女:1:1;民族1:1;年齡:24~45歲:文化程度:高、中專1人,初中2人,小學1人,文盲4人;職業:職工2人、不詳2人、牧民1人、農民2人、無業1人;婚姻:已婚5人、未婚3人;感染途徑:吸毒2人、亂性1人、性工作者2人、不詳3人(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時感染者對吸毒、性亂情況拒絕回答)
2 討論
2.1 深入調查、挖掘潛在HIV感染者 在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時,了解到感染者對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識、安全套使用技巧等情況普遍不知道,對吸毒、性亂感染性病、艾滋病沒有防范意識。按世界衛生組織性病、艾滋病專家推算“發現一例HIV感染者、就有25例感染者沒有發現”,按這個原理推算,預計我州應有HIV感染者200例,這是通過綜合監測和在醫院就診時發現的感染者,還有HIV感染者沒有被發現的,又有多少呢?現在我們沒有方法統計。2.2 加強健康教育 加強民族地區性病、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群眾預防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識、“安全套”使用技巧的健康教育。
2.3 請宗教人士參加性病、艾滋病防治宣傳工作 針對我州信教群眾多,宗教人士在群眾中的影響大,請宗教人士在進行講經、布道時以“消災防病”的內容將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識傳輸給信教群眾,加大宣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