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常見病護理內容范文

時間:2023-08-25 17:21: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手術室常見病護理內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手術室常見病護理內容

篇1

【關鍵詞】 腹腔鏡;卵巢瘤;手術前;心理;護理

作者單位:515041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手術室 卵巢瘤是婦科常見病之一,多見于30~50歲人群。其本身由于內分泌紊亂,情緒不穩定,同時手術治療對患者來說是一種強烈的應激源,更增加了患者的精神緊張或心理行為改變,直接影響手術的進行和術后恢復。因此,了解患者的術前心理反應及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護理干預,使患者處于最佳的應激狀態接受手術,對手術效果及術后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我院自1997年9月開展電視腹腔鏡下卵巢瘤剝除術。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具有創傷小,痛苦輕,并發癥少,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護理方法簡便明了。我們在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對腹腔鏡下卵巢瘤剝除術患者開展術前訪視,對患者進行心理調查及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80例,年齡20~47歲,經產婦34例,未產婦46例;有腹部既往手術史17例;其中卵巢囊腫33例,多囊卵巢15例,卵巢畸胎瘤32例。所有手術在氣管插管十全身麻醉下進行。80例手術均成功,病愈出院。無切口感染、無并發癥。

1.2 方法 術前訪視患者,采用自制的心理問題及需求調查表,內容為手術的需求及術前存在的心理問題。調查時間為術前1 d,由患者自己填寫,由筆者統計結果。

2 結果

3 卵巢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大多數患者對新技術缺乏了解,懷疑腹腔鏡手術的療效,存在緊張、恐懼心理,擔心病變性質是否為惡性。部分未產婦擔心是否影響生育。為此,護理人員應主動熱情向患者講述手術的優點及可靠性,并講明腹腔鏡難以完成而轉為開腹手術的可能,還請手術成功的患者談體會,使患者之間相互交流,消除患者顧慮,增強治愈疾病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主動配合手術治療。

4 護理

術前到病房查閱病歷,了解患者病情,根據病情、性別、年齡、職業、文化層次不同采取不同的交談方式。盡量不使用醫學術語,交談時善于觀察患者的感受,探知患者的想法,幫助其了解自己的病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以澄清一些錯誤概念。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與其建立和睦信任的護患關系,增加信任感和安全感,緩解患者術前緊張和恐懼心理,使患者的應激狀態處于最佳,對術后康復有積極意義。

4.1 手術前期護理措施:胃腸道準備術前3 d口服番瀉葉,有利于胃腸道排空,術前1 d禁食易產氣的食物,以防胃腸脹氣,影響手術野暴露及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常規禁食12 h,禁水4 h~6 h,術前晚清潔灌腸,以防止術后腹脹和麻醉后松弛排便在手術臺上引起污染。手術野皮膚準備由于腹腔鏡手術路徑為腹壁組織結構薄弱處和臍孔,重點是對臍孔皮膚的清潔處理,術前一天,術野備皮后用肥皂水清洗,臍窩內用消毒棉簽蘸清潔劑按潤膚油一肥皂水一雙氧水一碘伏的程序對臍孔進行皮膚準備,盡量減輕對臍孔皮膚的摩擦刺激,保證臍孔術野皮膚的無損傷及無菌性,對預防術后切口感染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術前指導患者深呼吸學會有效咳嗽,如何保護傷口,克服術后傷口疼痛方法等,講解術后早活動的好處及技巧。術前準備囑患者術晨排空膀胱,麻醉后再進行導尿,以減輕患者痛苦。進手術室后給患者保暖,減少不必要的暴露。由于護理人員術前推機器聲、腳步聲易使患者產生煩躁、恐懼心理[2],故提早做好術前準備,保持環境安靜,適當播放輕音樂。給患者使用約束帶時應解釋目的是為了保障其安全;對表現出強烈恐懼的患者應進行耐心安撫,利用語言與觸摸技巧輕撫患者手臂,增強其安全感,予情緒支持,陪伴患者接受麻醉誘導。

4.2 術后心理護理在手術室設立窗口信息,當家屬與患者分開的那一瞬間起就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患者的情況,此時護士即扮演著“信差”的角色傳遞信息,通過計算機連接電視屏幕,及時向家屬播放手術進展。讓家屬感覺到醫護人員對患者及其家屬的關心,滿足其心理需求[3]。患者清醒后及時向患者及家屬報告手術成功消息,以穩定患者情緒,安全度過復蘇期。

5 體會

通過對卵巢瘤患者進行術前心理調查及護理,加強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提高了對醫護人員的信賴,能保持良好的身心應對能力,積極配合,提高了治療效果,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縮短了住院時間,體現了患者從被動配合轉為主動參與的新型護患關系。加強了護士素質的培養,豐富了手術室整體護理的內容。在積極提倡護理質量的今天,手術室護理人員專業日趨發展,但長期以來由于手術室護理人員工作量大,不少醫院術前訪視實施對象只能有選擇性地開展,手術室整體護理過程還缺乏連續性,許多護理問題還應與病房的護理接軌。如何對患者實施較完整、連續一貫的護理,優化評估手段,有效的進行心理干預,減少手術的負面影響,有針對性地對嚴重心理問題的患者及時采取術前護理干預,需今后繼續探討與完善。

參 考 文 獻

[1] 黃曉耕.腹腔鏡手術臍孔皮膚清潔準備方法的探討.河北醫學,2006,12(8).

篇2

【關鍵詞】 結扎束血管閉合系統;痔切除術;手術配合

痔是一種肛腸外科常見病, 在我國人群中的發病率為46.3%[1], 大部分痔患者主要采取藥物保守治療, 但很多重度內痔脫垂患者因為出血或無法還納而急診手術。目前國內主要是采取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術(PPH), 但其在臨床應用時暴露出很多缺點, 如術后易出血, 費用高等[2]。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肛腸外科于2012年1月開始應用美國威利公司的結扎束血管閉合系統(ligasure)完成重度內痔脫垂切除手術41例, 效果良好,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為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肛腸外科采用結扎束血管閉合系統切除手術共41例, 其中女性28例, 男性13例, 年齡28~55歲, 平均37歲。所有患者均采用過藥物治療, 反復發作, 6例采用過局部注射硬化劑治療。

1. 2 重度內痔的診斷標準 內痔反復脫出, 在大便、咳嗽、或步行過久, 勞累后加重, 內痔脫出后不能自行還納, 須以手托入, 或臥床休息后方可還納。

1. 3 手術方法 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患者取截石位, 充分擴肛后, 觀察痔核位置, 以組織鉗提起要切除的內痔痔核組織, 距離肛管壁2~3 mm處, 再用Ligasure閉合鉗鉗夾, 取最大閉合功率480 VA, 踩下閉合器腳踏開關, 待聽到提示音后松開閉合鉗, 在痔核組織帶上遠離肛緣端剪斷組織束, 逐步完整環狀切除, 如切除中出血無法止血時, 可采取可吸收線縫扎止血。所有手術均由一組醫生完成。

2 結果

手術時間15~40 min, 無術中滲血等嚴重并發癥, 無術后創面出血。術后住院時間2~3 d。術后隨訪4個月, 無狹窄、大便失禁、肛管潰瘍等并發癥發生。

3 護理

3. 1 術前準備 ①術前訪視。于術前一天到病房訪視患者, 作自我介紹并予問候, 同時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環境, 有關手術的情況, 告知患者必要的配合和可能發生的不適, 對患者疑問耐心解答。介紹手術方式、手術、手術安全性及注意事項。查閱病歷, 了解患者的一般狀況, 各種生化常規, 心電等檢查結果, 了解術者對手術的特殊要求。②特殊儀器及器械準備。準備常規痔切除手術器械及Ligasure血管閉合系統的主機、閉合鉗(Max鉗, 18 cm, LS3090型)、電源線、腳踏板, 連接好各種連線, 并試機以確保術中機器正常運作。準備術中常規藥品, 搶救器材等。采用環氧乙烷低溫滅菌器消毒備用。

3. 2 手術配合 ①巡回護士配合。做好必要的核對后, 將患者接入手術室, 做必要的宣教后, 建立靜脈通道。連續硬膜外麻醉成功后, 擺截石手術, 雙腿固定于腳架上, 約束帶松緊適宜, 調節髖關節外旋角度, 腘窩墊棉墊, 避免神經過度被牽拉壓迫而發生股神經損傷及腓神經損傷。熟悉及掌握Ligasure血管閉合系統儀器的性能、使用步驟、連接方式、注意事項和保養要求, 根據術者要求調節不同檔位, 令其處于最佳狀態, 保證手術順利進行。觀察手術進程, 術中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 及時調節輸液速度。②器械護士配合。因為為污染手術, 術中術者需反復消毒, 配合醫生消毒, 減少手術污染。Ligasure的閉合鉗工作時沾血形成鉗口端結痂, 影響閉合鉗工作效率, 降低血管閉合效果, 術中需以濕紗布反復清洗鉗口端, 注意避免銳器擦拭損傷, 造成器械損壞。

4 討論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術(PPH)是目前臨床上比較流行的治療痔病的主要方式, 尤其在重度內痔脫垂治療中效果顯著, 具有術后疼痛輕、手術時間短、住院時間短、術后并發癥少等特點。但在臨床應用中發現, 出血是PPH術后的主要并發癥[3]。國內鐘玉蓮等[2]研究認為:PPH術后出血較多見, 而結扎束血管閉合系統治療痔病有術后幾乎不出血的優點, 但術后疼痛較PPH更為明顯。通過作者的臨床手術配合觀察發現, 結扎束血管閉合系統治療痔有諸多優點, 如:手術時間較PPH術明顯縮短;減少一次性耗材使用, 患者費用降低;術后發生再次出血的幾率極少;術后隨訪無狹窄等并發癥出現,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盧崇亮.痔的現代診治新概念.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03,3(5): 458.

篇3

1 外科手術視頻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意義

手術是治療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手術護理是外科護理中實踐性很強的內容,特別是它以人為實踐對象,很難將這種實踐帶到課堂上進行實驗,因此單純用粉筆黑板描述等傳統的教學手段無法使學生對手術本身以及術后可能的并發癥有直觀認識,從而影響實踐護理操作。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將豐富多彩的外科手術視頻,以聲像形式直觀、具體地表現出來,并加以任課教師的即時講解、分析和師生共同討論,可以使學生對講授的臨床理論和實踐操作能夠形象、深刻地理解,有效地彌補實驗條件的不足,完成傳統教學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為今后臨床實踐做好充分心理準備;手術給機體帶來的創傷也能使學生換位思考,深切體會到病人的痛苦,理解和關愛病人。

2 觀看手術視頻方式的選擇及應用范圍

2.1 組織同學到手術室現場參觀手術這種方式對學者而言比較直觀,現場講解起來清楚明了,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高,很容易被接受,且學習印象深刻,但因手術視野和視場廣度深度不夠而影響觀摩,且易受手術室空間的限制,或因觀摩人員多有可能造成手術室空氣污染甚至影響操作醫師的注意力而受到很大限制,現在選用這種觀看方式比較適合有針對性的對手術室實習階段的學生教學。

2.2 組織同學在多媒體教室觀看手術錄像 對大多數學校而言,在多媒體教室觀看手術錄像比較適合日常教學使用,它能較直接地與書本知識相聯系,所以只要有相應設備的多媒體教室均可應用,基本不受場地空間人數限制,這種方式適應范圍比較廣泛,但對于剛剛接觸醫學護理的護生而言,對于手術也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有一種神秘感,她們對于外科手術也具有天生的畏懼感,許多同學剛開始看到手術過程的畫面都覺得血淋淋的,很不適應,有些膽小的女同學甚至不敢看,有些看了會有惡心的表現,但是看多了就慢慢適應了。在觀看手術前的教學活動中,應使學生們明確觀看的目的,首先帶教老師要講解病例以熟悉該手術患者的醫療診斷及手術方案和術前的護理準備,做到有目的觀看。觀摩過程中根據同學們的實際情況,酌情給予簡明扼要地講解,不主張全程解說。對手術患者的麻醉選擇及術中生命體征監護、術中出現的異常情況及處理方法、術后出現的并發癥等也應做相應的了解,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對整個手術期的護理過程有更全面的認識,更有助于幫助學生重新認識術前準備的重要性,對術后生命體征、病情變化的觀察、各種引流管的護理也會有深刻理解,而且有利于護生認識到醫患溝通的意義和人文關懷在護理工作中的價值所在。

2.3 在遠程教育中心教室觀看手術視頻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許多大型教學醫院都可以利用高清視頻系統對手術進行遠程高清直播,以實現手術全方位觀摩,觀摩人員可通過遠程控制攝像頭與手術操作醫師進行語言交流。學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通過手術視頻轉播觀看手術,并有帶教老師現場講解,從而真正實現手術的示教效果,與手術錄像視頻相比有明顯的現場感、真實感,可以實時、互動,還可以互相討論交流,這些都是上述兩種方式所不具備的優點,但缺點是硬件設備要求和運行成本相對較高,不是大多數醫院都能開展的,主要針對院內工作人員,對學生開放的機會不多。

3 觀看內容的選擇

篇4

臨床實習是護生在校教育的繼續深造和培訓,是理論結合于實踐的機會,是護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她們熱情、好奇、天真、純潔、卻又有免不了的膽怯和緊張,做為帶習老師應熱情接待、嚴格要求、充分信任和鼓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護理專業醫院實習心得感受資料,歡迎參閱。

心得一

臨床實習是護士教育的重要階段,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是踏入醫療護理活動的第一步。如何使護士成為技術過硬、醫德過硬、理論過硬的新時代合格的護理人才,是醫院護理管理者及臨床帶教老師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根據我科實際帶教情況,在帶教實習中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實踐和體會總結如下:

一、帶教老師方面:

1、我科安排了具有護師職稱或者在我院工作三年以上的護理人員擔任帶教老師。護生入科后,由帶教組長進行入科教育,強調科室勞動紀律及規章制度,介紹病區環境,講解科室的專科特點并進行工作按排。定期為實習生進行小講課,使實習生掌握了我科胸腔閉式引流管的護理及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應急預案的流程。帶教老師在工作中對學生做到了放手不放眼,嚴格要求,定期給學生講解操作規程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項,親自試教與病人如何溝通與交流,工作中做到了手把手的示教,讓學生明白操作程序,做到了循序漸進,言傳身教。

2、護生在結束實習時,對帶教老師進行了評價打分,評出自己認為優秀的帶教老師;每一期護生結束實習時,由帶教老師根據科室制定的帶教計劃對護生進行了一次階段性考評,對照標準嚴格評分,誠懇地指出了不足。不斷總結帶教過程中的經驗教訓,不斷改進帶教方法,提高帶教質量。

3、對出科的護生進行了理論考試及操作考核,并將資料整理歸檔備查。

二、實習生方面:

實習生都能遵守科室規章制度,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對病人態度和藹可親。掌握了我科常用的護理操作,如胸腔閉式引流管的護理、導尿、神經外科專科觀察要點、普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護理常規及健康教育,了解了各項護理文件的書寫規范。在出科考核中,理論考試能達到80分以上,操作考試達到85分以上,圓滿完成了在我科的實習計劃。

通過一年的實行帶教,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離標準的帶教方法還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在來年的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把帶教工作做得更好,為護理隊伍培養高水平、高質量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心得二

臨床實習是護生在校教育的繼續深造和培訓,是理論結合于實踐的機會,是護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她們熱情、好奇、天真、純潔、卻又有免不了的膽怯和緊張,做為帶習老師應熱情接待、嚴格要求、充分信任和鼓勵。從我10多年的帶習工作中,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帶習老師的言行、形象、工作態度、職業素質、將給學生造成不可低估的影響,因此要帶好護生必須做到

以下幾點:

一、熱情接待,平等相處:與實習生既是老師也是姐妹,必須以誠相待,耐心說教,在生活上給予關心和體貼、幫助她們解防心理上的陌生感和束縛感,盡快地適應環境,讓她們能主動接逝并信任帶習老師,使她們的實習工作由被動變為主動。

二、素質培養:首先應使護生熱愛本職工作,有一顆同情、付貼病人的心,視病人為親人,對工作兢兢業業,讓她們明白護理工作的對象是病人,目的是使她們早日達到治療、康復的最佳心甘情愿身狀態,護士應具有優秀的職業心理品質,美好的語言。端莊跳儀表儀容,友善的態度,熟練的技能,敏捷的動作,處處以良好配品質修養指導自己的言行,才會得到充分的肯定和信任。

三、以身作則,嚴格要求:帶習老師首先應加強自身的素質修養,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工作認真,作風嚴謹,時刻注意自己的職業形象,職業情感和職業行為,嚴格執行護理操作規程,帶習老師必須熟悉本科各種疾病的病理生理特征。臨床表現及護理常規,熟練掌握護理操作技術,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才能得到學生的敬佩和信服;對護生必須嚴格要求,任何事不得馬虎從事,做到放手不放眼。

心得三

手術室是醫院的重點科室,其工作特點是:業務面廣,技術性強,無菌要求非常高。對于手術室新護士的培訓也尤其重要。近年來,我們對手術室帶教工作從帶教目的、方法、內容及考核方面進行分析與總結,以更好地進行帶教工作。現總結報告如下。

1、帶教目的

帶教老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護生的思想工作作風,因此,帶教老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豐富的醫學、護理知識,在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注意服務態度的熏陶。按照新進護士評估表的要求,培養新進護士的責任感和主動性,提倡奉獻精神。

2、帶教方法

護士帶教心得5篇心得體會,學習心得2.1、每日講小課,每課有提問。為每個新進護士安排固定的帶教老師。帶教老師根據教學大綱安排每日講課內容,詳細講解將要配合的每臺手術的過程,使新進護士掌握課本以外的知識,邊學邊用。講課力求精、細、重點突出,并每課有提問。有目的的教學方式使新進護士很快地熟悉手術室的基本業務,了解各崗位的不同職責。

2.2、帶教老師操作,邊做邊講每一臺手術,隨時講解手術的配合,從準備器械與敷料、鋪無菌器械臺、整理器械,到手術野范圍與無菌區的護理、各類器械的正確擺放與傳遞。

2.3、新進護士與帶教老師一起操作。新進護士跟隨帶教老師參加1~2臺手術后,初步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基本手術配合技能和操作,此時,帶教老師邊操作邊講解,每傳遞一種器械,帶教老師做示范,新進護士重復。

2.4、新進護士操作,帶教老師監督根據教學大綱要求讓新進護士自己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手術。手術中及時糾正錯誤操作。手術后再總結整個手術過程。

3、帶教程序

3.1、介紹科室環境及各項規章制度,了解各班人員職責。了解常用的器械儀器的名稱以及存放位置,介紹一般工作流程及工作性質。

3.2、逐步掌握各項規章制度,強化常見無菌技術操作,無菌單鋪置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逐步掌握消毒滅菌有關知識,如無菌物品的監測方法,監測標準等。講解訓練穿針引線,器械擺放及傳遞的基本方法,逐步掌握常見手術及注意事項,逐步掌握手術儀器的操作方法及維護。

3.3、巡回工作包括術前訪視,手術物品充分準備,嚴格查對,嚴密記錄,對患者的心理護理,術中安全保障,手術間管理等。

3.4、洗手護士掌握洗手護士工作要點,術前了解病情,逐步熟悉手術步驟,了解相關術前檢查,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術中物品充分準備,無菌臺面的整理,積極主動的手術配合,標本的妥善處理,術后整理和總結。要求新進護士以筆記的形式記錄不同類手術用物準備及各個醫生的手術習慣。

3.5、清洗打包要求新進護士強化記憶術中所用的各種器械的名稱及用途,通過講解器械的保養方法、清洗和打包流程、敷料的準備、布類的折疊等術后基本的工作內容和要求,使之盡快進入狀態。

3.6、各種特殊班的職責重點掌握急診手術的工作流程和要點,掌握常見急診手術的物品準備、放置位置及手術配合,做好手術間內環境的安全檢查、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篇5

【關鍵詞】拇外翻手術 術前焦慮 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2)1-158-02

拇外翻是臨床的一種常見病,多發于中老年女性,主要表現為第一跖骨內翻,拇指外翻,伴隨籽骨脫位,合并拇囊炎時,拇囊紅、腫、疼痛,患者往往無法穿鞋,導致日常生活及步行走動受限,其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矯形。但由于手術不僅對身體創傷較大,而且對精神、心理也有較大的負面影響,不少患者會出現焦慮情緒[1]。近2年來,我科對聯合阻滯麻醉下拇外翻矯形術的患者給與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拇外翻患者60例,其中男10例,女50例,年齡22-68歲,平均年齡 (46.3±3.0)歲,病例選擇標準:(1)意識清晰,交流無困難,即往無精神疾病,自愿參加本研究。(2)無嚴重慢性系統疾病,無重大手術病史。(3)本次手術均為首次單足拇外翻手術。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30人,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治療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時填寫調查表,內容包括:(1)患者的基本狀況,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學歷、本次住院結算方式。(2)拇外翻的基本疾病知識的認知、手術目的、手術方式、麻醉方式、術后并發癥及預后、手術配合的注意事項,術后功能鍛煉。對照組于患者入院后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對照組護理內容的基礎上,于患者入院后第二日結合調查表情況進行宣教,由手術室護士和病房護士共同完成護理干預。干預內容包括:(1)溝通干預:首先要建立良好信任的護患關系,患者入院后,護士應主動到病室向患者做自我介紹,傾聽患者的主訴,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心理狀態、根據調查表情況向患者介紹醫院的環境、手術前相關檢查、手術室的環境、術前準備要點。護士要告知患者在整個手術過程中,護士會伴隨在患者身邊,通過手術醫生、麻醉醫生、手術室護士、患者的共同配合、患者會在無痛、安全的情況下完成手術。(2)疾病知識的認知干預:拇外翻患者往往在初期否認患病,而忽略了治療,后期疼痛、畸形加重影響行走,造成生活質量下降時才就醫,因此患者對手術及預后的心理負擔較重。護士可將此病種患者集中病室收治,通過圖片、多媒體,同室病人間交流等形式給予患者講解,介紹拇外翻疾病知識、手術目的、麻醉方式及配合要點、手術過程及配合的注意事項、預后、術后功能鍛煉等,在講解過程中,應避用醫學術語,語言通俗易懂,并結合患者入院調查表情況進行個性化認知干預。(3)情緒干預:患者對手術的恐懼、預后的擔憂、手術造成暫時性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均將造成焦慮、抑郁心理,護士應告知家屬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去影響患者,給予細心的照料和陪伴,同時教會患者通過聽音樂、肌肉松弛訓練等方法消除患者的焦慮情緒,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手術。

1.3 評價方法及判定標準。主管護師于患者入院后第一日(干預前)和術前一日(干預后)進行焦慮抑郁評價。(1)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2]:該表由20個項目組成,每個癥狀1-4級評分,分數越高,說明焦慮程度越重,以得分>40分為有焦慮狀態。(2)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定[3]:該表由24項組成,采用0-4分的5級評定。各級標準:0分表示無抑郁;1分表示輕度抑郁;2分表示中度抑郁;3分表示重度抑郁;4分表示極重度抑郁。

1.4 數據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分)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2組患者焦慮狀態比較。對照組干預前后SAS總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在干預前后和對照組比較降低顯著,P<0.05。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焦慮評分比較(x±s,分)

2.2 干預前后2組患者抑郁狀態比較。對照組干預前后HAMD總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在干預前后和對照組比較降低顯著,P<0.05。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抑郁評分比較(x±s,分)

3 討論

拇外翻的患者通常在病情發展到腳底的肌腱與筋膜僵硬、感染、及尖刺般的壓痛感,無法穿鞋,日常生活及步行走動都受到很大影響[4]才住院治療,由于畸形嚴重,造成手術難度增加,術后外形恢復差。患者對手術的恐懼、預后的擔憂等因素造成焦躁不安、顧慮重重,對醫護人員的言行敏感,此時,適當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使患者在心理、生理上達到愉快的狀態,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最終讓患者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更好地配合治療,減少并發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5]。因此,我們在手術前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護理干預,建立良好信任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及手術的相關知識,正確面對預后,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克服對手術的恐懼焦慮心理。

我們通過觀察總結,在對所選的病例實施護理干預過程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護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1)疾病知識的認知:拇外翻由于站立過久、行走過多、經常穿高跟或尖頭鞋等原因引起,穿合適的鞋子可有效預防拇外翻的發生和發展,早期可采用第1、2趾間夾棉墊等方法,但疼痛、畸形嚴重時應手術矯形治療。(2)預后:拇外翻矯形術并非整形手術,手術方式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發生改變,手術部位外形的恢復等問題,患者應在手術前有充分的認識。(3)術后疼痛:拇外翻矯形術根據病情可行拇囊炎切除術、內收肌腱切斷術、第1跖骨截骨術等術式,手術后患者疼痛癥狀嚴重。因此,手術前通過與患者的交流,評估患者對疼痛的耐受性,選擇恰當的術后鎮痛方式,可有效減輕疼痛帶來的焦躁情緒。(4)功能鍛煉的有效實施:手術后由于疼痛等原因患者會出現恐懼,甚至拒絕功能鍛煉,術前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使患者充分認識功能鍛煉的重要性,積極配合。(5)暫時性的生活自理能力受限:手術后患者暫時不能下地行走,造成入廁,洗簌等困難,護士應告知家屬悉心照料,同時應加強巡視,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術前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減低患者的焦躁情緒,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和疾病的恢復。

參考文獻

[1] 徐君.手術患者術前焦慮評估與心理護理.職業與健康,2008,11(24):1111-1112.

[2] 張國圓.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5-38.

[3] 張國圓.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2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33-137.

篇6

【關鍵詞】臨床路徑;中西醫結合護理;肛腸科

臨床路徑是指針對某一種疾病建立的標準化治療模式與程序,工作模式是以醫療團隊合作的方式為主,規范醫療行為、控制醫療成本。臨床路徑模式適合的患者范圍是診斷明確、預期結果明確、病情簡單的,主要適用在一般常見病和多發病的治療護理上[1]。我院采用臨床路徑的工作模式,對肛腸科手術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11年4月-12月,我院肛腸科一共收治了288例手術患者,病種為直腸肛管良性疾病,手術都是腰麻下進行的,術后創面敞開不做縫合。將288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147例,男性患者83例,女性患者64例,年齡在22~68歲;對照組141例,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63例,年齡在21~73歲。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上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據患者的年齡,按照臨床路徑模式進行治療護理。患者入院后,由專門的責任護士向患者介紹治療的流程,使患者對治療和護理情況有基本的了解。在患者對治療護理的流程了解后,責任護士要向患者介紹臨床路徑的具體內容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并按照臨床路徑的內容對患者實施治療護理的方案。對患者進行護理評估,指導患者及時完成各項檢查,告知患者要保持愉悅的心情,多臥床休息。在中午的時候,患者要少量進食,并且要以稀粥、麥片等半流質食物為主,進食后沐浴更衣,等待手術。在手術之前,要禁食禁水6小時并囑咐患者排尿,然后送患者去手術室。在手術室,要指導患者在手術過程中配合醫生的方法:側臥位、哈氣、深呼吸、保持四肢放松。在患者手術后,要協助患者進行臥床休息,幫助患者選擇舒適的臥位,觀察手術切口的情況,如果手術切口出現疼痛、出血等異常狀況,要及時地與主治醫生溝通,并協助醫生進行處理。

在患者手術的第1天,責任護士要遵醫囑對患者進行中藥顆粒合劑治療、消炎鎮痛治療、抗感染藥物治療,要將患者所需的藥物送到床頭。指導患者正確服用藥物。術后6小時內去枕平臥,6小時后可加枕平臥,避免猛起猛坐。在術后飲食上,6小時內禁食禁水,6小時后要囑咐患者的飲食以半流質食物為主,手術后的24小時內盡量不要排便,鼓勵患者在手術后爭取自行排尿,防止發生尿潴留。如果是內痔結扎患者,在手術后都會在肛外留線端,防止脫落出血,這就要求護士對患者留在肛外的線注意,不要讓患者隨意拽拉留在肛外的線端。

在手術后的第2天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如切口的疼痛情況、出血、大小便等,遵照醫囑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止血治療,采用的是靜脈滴注治療方式,每日靜滴1次,在治療的過程中,要對患者進行藥物宣教,靜脈用藥時效是4天,上午和下午分別換1次藥。根據患者病情的需要,保證切口敷料的清潔也可以隨時換藥。

手術第3天,發現患者病情恢復良好,就可以遵醫囑,告知患者可以不再食用流質、半流質的食物,改為正常飲食,如果患者患有基礎性疾病,要根據患者的基礎性疾病確定相應的飲食。給予患者中藥熏洗劑,告知讓患者在便后使用,達到去濕止癢、活血斂瘡的效果。使用方法是中藥洗劑1劑兌溫開水2000~3000ml,水溫要低于70℃,先進行熏蒸,然后等水溫達到人體適合的溫度再淋洗。當水溫降到43℃~46℃時,可以坐浴,坐浴的時間在20min~30min,每日進行2次,在坐浴結束后換藥[2]。如果手術時間是冬季,要指導患者注意保暖,在飲食上要選擇清淡、易消化、有營養的食物;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強的食物、生冷海鮮、油膩的食物;要多飲水、戒煙酒,每天要吃適量的主食和蔬菜,蔬菜要選擇新鮮的,還要食用水果。這能保持大便通暢、防止發生便秘,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患者從手術后的第4天到出院,每天要按時接受換藥治療,保證休息,調節飲食,做適當的活動促進傷口的愈合。在患者排便正常、順暢,手術切口恢復良好,可以遵醫囑出院。責任護士在患者出院前要對患者進行出院后的指導,指導患者在出院后飲食要有節制,避免不良飲食等誘發因素,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定時排便,做好個人的衛生工作,在便后用溫開水或者中藥液熏蒸坐浴,保證的清潔。可以進行適當的鍛煉,增加身體的抵抗能力,按照醫囑定期來醫院復查、換藥,直至病情痊愈。如果在出院后出現異常,要及時來醫院就診。

與觀察組相比,對照組按照常規方式進行治療護理。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15.0進行計算分析,計數、計量資料行X2、t值檢驗。統計學差異標準為P

2 結果

通過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對護理程度的滿意度進行對比發現,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要低于對照組,在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上,觀察組要高于對照組,P

3討論

實施臨床路徑能提高醫院的競爭力,促進醫療護理質量的提高,增加患者和家屬對診療過程的預知,提高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臨床路徑的實施,能盡早解除患者患病的痛苦,縮短住院的時間,降低住院費用。從患者入院,到患者出院,多科室合作,按照嚴格的工作秩序、有準確的時間要求進行護理治療,為患者的病情提供了預見性護理。同時護理人員在與患者及逆行溝通的時候,落實臨床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的心理情況,調動患者對病情好轉的積極性,使患者主動配合護理工作,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和滿意度。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拇外翻手術;術前焦慮;護理干預

拇外翻是臨床的一種常見病,多發于中老年女性,主要表現為第一跖骨內翻,拇指外翻,伴隨籽骨脫位,合并拇囊炎時,拇囊紅、腫、疼痛,患者往往無法穿鞋,導致日常生活及步行走動受限,其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矯形。但由于手術不僅對身體創傷較大,而且對精神、心理也有較大的負面影響,不少患者會出現焦慮情緒[1]。近2年來,我科對聯合阻滯麻醉下拇外翻矯形術的患者給予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拇外翻患者60例,其中男10例,女50例,年齡22-68歲,平均年齡(46.3±3.0)歲,病例選擇標準:①意識清晰,交流無困難,即往無精神疾病,自愿參加本研究。②無嚴重慢性系統疾病,無重大手術病史。③本次手術均為首次單足拇外翻手術。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30人,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治療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時填寫調查表,內容包括:①患者的基本狀況,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學歷、本次住院結算方式。②拇外翻的基本疾病知識的認知、手術目的、手術方式、麻醉方式、術后并發癥及預后、手術配合的注意事項,術后功能鍛煉。對照組于患者入院后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對照組護理內容的基礎上,于患者入院后第二日結合調查表情況進行宣教,由手術室護士和病房護士共同完成護理干預。干預內容包括:①溝通干預:首先要建立良好信任的護患關系,患者入院后,護士應主動到病室向患者做自我介紹,傾聽患者的主訴,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心理狀態、根據調查表情況向患者介紹醫院的環境、手術前相關檢查、手術室的環境、術前準備要點。②疾病知識的認知干預:拇外翻患者往往在初期否認患病,而忽略了治療,后期疼痛、畸形加重影響行走,造成生活質量下降時才就醫,因此患者對手術及預后的心理負擔較重。③情緒干預:患者對手術的恐懼、預后的擔憂、手術造成暫時性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均將造成焦慮、抑郁心理,護士應告知家屬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去影響患者,給予細心的照料和陪伴,同時教會患者通過聽音樂、肌肉松弛訓練等方法減輕焦慮情緒,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手術。

1.3 評價方法及判定標準 主管護師于患者入院后第一日(干預前)和術前一日(干預后)進行焦慮抑郁評價。①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2]:該表由20個項目組成,每個癥狀1-4級評分,分數越高,說明焦慮程度越重,以得分>40分為有焦慮狀態。②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定[3]:該表由24項組成,采用0-4分的5級評定。各級標準:0分表示無抑郁;1分表示輕度抑郁;2分表示中度抑郁;3分表示重度抑郁;4分表示極重度抑郁。

1.4 數據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χ±s,分)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2組患者焦慮狀態比較 對照組干預前后SAS總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在干預前后和對照組比較降低顯著,P<0.05,結果見表1。

2.2 干預前后2組患者抑郁狀態比較 對照組干預前后HAMD總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在干預前后和對照組比較降低顯著,P<0.05,結果見表2。

3 討論

拇外翻的患者通常病情發展到腳底的肌腱與筋膜僵硬、感染、及尖刺般的壓痛感,無法穿鞋,日常生活及步行走動都受到很大影響[4]才住院治療,由于畸形嚴重,造成手術難度增加,術后外形恢復差。患者對手術的恐懼、預后的擔憂等因素造成焦躁不安、顧慮重重,對醫護人員的言行敏感,此時,適當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使患者在心理、生理上達到愉快的狀態,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最終讓患者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更好地配合治療,減少并發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5]。因此,我們在手術前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護理干預,建立良好信任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及手術的相關知識,正確面對預后,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克服對手術的恐懼焦慮心理。

我們通過觀察總結,在對所選的病例實施護理干預過程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護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①疾病知識的認知。②預后:拇外翻矯形術并非整形手術,手術方式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發生改變,手術部位外形的恢復等問題,患者應在手術前有充分的認識。③術后疼痛:拇外翻矯形術根據病情可行拇囊炎切除術、內收肌腱切斷術、第1跖骨截骨術等術式,手術后患者疼痛癥狀嚴重。④功能鍛煉的有效實施:手術后由于疼痛等原因患者會出現恐懼,甚至拒絕功能鍛煉,術前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使患者充分認識功能鍛煉的重要性,積極配合。⑤暫時性的生活自理能力受限:手術后患者暫時不能下地行走,造成入廁,洗簌等困難,護士應告知家屬悉心照料,同時應加強巡視,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術前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減低患者的焦躁情緒,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和疾病的恢復。

參考文獻

[1] 徐君.手術患者術前焦慮評估與心理護理.職業與健康,2008,11(24):1111-1112.

[2] 張國圓.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5-38

[3] 張國圓.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2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33-137.

篇8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31-0091-03

Human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erioperative patients with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U Xuehui

Jiangsu Xuzhou Qianghua Hospital, Xuzhou 22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umanized nursingintervention on perioperative patients with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Methods Seventy-two cases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ymptomatic car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ook preoperativ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eri interventionimplementation of humanized nursing operative, the excellent rate, fracture healing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xcellent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83.3% (30/36), the control group was 69.4%(25/36),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Intertrochanter fracture of femur; Humanistic nurs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Complication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骨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常見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的內科疾病,臥床時間長,易引起肺部疾患、靜脈血栓、感染、褥瘡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積極控制原發病,圍術期采取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有利于提高手術療效,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人性化護理服務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實踐。本研究旨在探討人性化護理干預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圍術期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手術治療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72例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39例,女33例;年齡最小58歲,最大88歲。致傷原因:跌傷38例,車禍傷22例,砸傷6例,墜落傷6例;Evans分型:I型14例,Ⅱ型16例,ⅢA型11例,ⅢB型 19例,Ⅳ型12例。合并高血壓20例、冠心病16例、糖尿病11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者6例,其他12例。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36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方法

所有入選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分別行內固定、外固定架固定、人工股骨頭置換、全髖置換等手術方式。對照組實施隨機對癥護理,干預組于術前、術中及術后實施圍術期人性化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 術前護理 (1)術前準備 術前訓練患者進行深呼吸,讓患者吹氣球、吹水泡,翻身拍背等鼓勵患者進行有效咳嗽,促使排痰。鼓勵患者進行踝關節的背伸、跖屈及股四頭肌、腓腸肌的等長收縮[2]。指導患者鍛煉上肢及健側下肢的肌力。(2)心理護理 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常伴有自責、悲觀、恐懼、煩躁等負性心理,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耐心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治療的重要性、必要性,緩解或消除患者的負性心理,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以積極的心理狀態配合治療。(3)牽引護理 行牽引前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牽引的目的和重要性,將骨牽引患肢置于布朗架上,皮牽引患肢置于軟枕下,行牽引維持,保持平臥位,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外旋內收[3]。

1.2.2 術中護理 手術室溫控制在22℃~24℃,濕度保持在50%~60%。做好核對檢查工作,認真核對患者姓名、手術名稱、手術部位、X線片及術前準備情況;檢查術前準備及醫囑執行情況;擺放舒適安全的手術,患者入室后開放靜脈通道,協助麻醉師麻醉后,根據手術要求將患者調至合適的位置。術中密切觀察病情,加強巡視,保持靜脈通道的暢通,注意觀察患者意識、呼吸、生命體征的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報告。

1.2.3 術后護理 (1)一般護理 術后禁飲禁食至少6 h,持續心電監護,必要時吸氧。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和量,特別是合并心臟病患者,防止急性心衰、肺水腫。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注意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性質,每30~60分鐘擠壓引流管1次[4]。術后24~48 h引流量

1.3 療效標準

參照Harris評分制定療效標準。優:患髖無疼痛,無跛行,髖關節功能正常。良:患髖有不適感,功能基本正常,基本無跛行。可:休息時無癥狀,行走時疼痛,跛行。差:患髖疼痛,髖關節活動范圍變小,走路跛行[9]。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2.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手術療效比較

干預組36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給予人性化護理干預后,其手術優良率達83.3%(30/36),對照組術后的優良率僅69.4%,干預組患者的術后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χ2=5.378,P

表2 兩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手術療效比較

2.2 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干預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t=3.126、t=3.237,P

表3 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篇9

關鍵詞:穴位注射;局麻;經皮椎間孔鏡;椎間盤摘除術;術中鎮痛;臨床研究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臨床上常見的多發疾病,是腰腿痛的常見原因[1]。隨著社會老齡化、工作、生活方式改變,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腰腿痛明顯,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椎間孔鏡下摘除突出髓核療效顯著,其殘余癥狀和復發率明顯少于保守治療[2]。目前臨床上主要應用經皮椎間孔鏡技術對患者進行椎間盤髓核摘除術治療,手術在局麻下進行,術者術中需要和患者進行溝通,如:患者術中可以在刺激到神經根時疼痛感覺迅速反饋給術者避免神經的損傷[3]。穴位注射療法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以激發經絡、穴位的治療作用,結合近代醫藥學中的藥物藥理作用和注射方法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療法[4]。穴位注射輔助局麻下經皮椎間孔鏡椎間盤髓核摘除術術中鎮痛,臨床效果顯著。本文對所選100例患者的術中護理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總結遵醫囑穴位注射輔助局麻下經皮椎間孔鏡椎間盤髓核摘除術患者的術中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2月骨一、骨二科收治的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將其按科室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骨一科患者50例為觀察組,骨二科患者50例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男37例,女13例,年齡42~85歲,平均年齡(67.78±6.21)歲。對照組患者男36例,女14例,年齡38~79歲,平均年齡(65.32±7.11)歲。所有患者均在我院通過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患者中單節段突出72例,雙節段突出28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發病部位等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局麻下經皮椎間孔鏡椎間盤髓核摘除術常規手術護理配合進行護理。

1.2.2觀察組采用局麻下經皮椎間孔鏡椎間盤髓核摘除術常規手術護理配合基礎上,遵醫囑加以穴位注射輔助術中鎮痛的方法進行護理。

1.2.2.1術前訪視 術前1d下午巡回護士根據次日手術安排前往骨科病房探望手術患者,查閱病歷,了解病情,了解患者身體健康狀況,查對術前用藥醫囑,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手術室環境、經皮椎間孔鏡技術優勢、手術流程、穴位注射目的及操作流程,詳細的解答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一系列問題,消除和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同時向患者介紹本科室同類手術的成功病例,幫助患者保持積極的就醫態度,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手術治療。

1.2.2.2術前準備 根據次日擇期手術總量及骨科專科手術的特殊性,將本手術安排在具有鉛屏蔽功能的千級手術間;準備椎間孔鏡系統包括攝像系統、監視器、冷光源、等離子,以及小型cp機等,檢查所有儀器設備功能狀況;準備好無菌椎間孔鏡及附件器械包、一次性無菌敷料包;一次性使用等離子射頻手術刀頭;東莨菪堿注射液1支(0.3 mg/支),0.9%生理鹽水1瓶(100 ml/瓶);3L無菌保護套(100*80 cm)1副、無菌手套若干、5 ml注射器3副等一次性使用消耗材料。

1.2.2.3手術配合 巡回護士于手術當日提前25 min開啟潔凈手術室空調凈化系統,將手術間溫度設定在22~24℃,相對濕度設定在40~60%。再次檢查經皮椎間孔鏡手術術中所需儀器設備的功能狀況。與接手術患者護士認真查對患者姓名年齡、手術方式、手術部位標識、帶入藥物等,將患者推入手術間,與洗手護士查對以上內容,建立靜脈通路;根據術前醫囑,巡回護士于術前30 min行風市穴、委中穴、陽陵泉、懸鐘穴四個穴位注射,注射前與洗手護士再次查對東莨菪堿、生理鹽水的有效期及劑量,鋪無菌治療盤,取5 ml注射器1副分別抽取0.9%生理鹽水3 ml及東莨菪堿1 ml(0.3 mg),即稀釋至4 ml,放入無菌治療盤備用;選穴前向患者解釋操作目的,應用穴位按診法選定風市穴、委中穴、陽陵泉、懸鐘穴四個穴位;協助患者取舒適,行穴位局部消毒,取出藥物再次核對,左手固定所選穴位局部,右手持注射器排氣后,對準穴位快速刺入皮下,然后將針緩慢推進至穴位后,小范圍做提插捻轉手法,使其得氣,抽吸無回血后,將藥液緩慢注入該穴位1ml,依次進行風市穴、委中穴、陽陵泉、懸鐘穴四個穴位注射;協助手術醫生將患者俯臥于可透視手術床,C型臂機定位標記,消毒鋪巾;實施局部麻醉前,嚴格執行手術安全核查;與洗手護士共同清點手術物品并及時記錄;將椎間孔鏡系統推至患者健側(主刀醫生對面),依次聯接攝像頭、光導纖維束、等離子射頻手術刀頭,配合醫生調節椎間孔鏡系統;手術開始前,再次執行手術安全核查,執行切皮前"暫停"程序;實施局部麻醉,切開0.7 cm切口,插入導針,置入各套管,骨鉆建立骨道,摘除突出椎間盤或髓核;手術開始后,為手術提供一切所需物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情緒變化,做好患者的情志護理,應用VAS疼痛評分法測試患者術中疼痛狀況,觀察患者術中術區疼痛、呼吸不暢等極其不適病例數量;手術結束前與洗手護士共同清點手術物品并及時記錄,簽全名;手術完成后,洗手護士安全撤除椎間孔鏡系統及附件,交與器械組護士送消毒供應中心進行清洗、消毒、滅菌;巡回護士協助醫生包扎好患者的切口,再次共同核對患者相關信息、手術方式、手術部位后整理好患者帶入物品,將其安全送回病房。

1.3療效判定 采用VAS疼痛評分法對觀察組及對照組手術患者進行術中疼痛測試,觀察兩組患者術中VAS總分值差和患者術中出現術區疼痛、呼吸不暢等極其不適的病例數量。VAS疼痛評分法,0~2分為優,3~5分為良,6~8分為可,>8分為差。

1.4統計學分析 所得數據使用SPSS11.5統計軟件,計數資料用t檢驗,采用?字2檢驗,進行分析,以P≤0.05作為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以P≤0.01作為有高度顯著性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術中VAS評分為(2.4±3.7)分,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的術中VAS評分為(6.4±3.0)分,觀察組患者護理后術中出現術區疼痛、呼吸不暢等極其不適的例數為1例,對照組患者護理后術中出現術區疼痛、呼吸不暢等極其不適的例數為11例,兩組患者術中VAS評分,出現術區疼痛、呼吸不暢等極其不適的例數,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3.1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脊柱外科常見病,傳統開放性手術雖可徹底減壓,但對脊柱穩定性有一段影響,并發癥常見[5]。經皮椎間孔內窺鏡手術具有創傷小、療效滿意、出血少、視野清晰、恢復快,并且能有效地保持脊柱的穩定性等優點[6],深受醫患雙方信賴,已成為治療腰間盤突出癥的新趨勢。

3.2經皮椎間孔鏡椎間盤髓核摘除術,手術在局麻下進行,術者術中需要和患者進行溝通,如:患者術中可以在刺激到神經根時疼痛感覺迅速反饋給術者避免神經的損傷[3]。采用局部麻醉,患者整個手術過程完全清醒,隨時與手術醫師反饋術中感覺情況,起到指示作用,避免了神經根損傷。在局麻下行經皮椎間孔鏡椎間盤髓核摘除術的手術患者,術中只有術區的感覺神經傳導功能暫時被阻斷,運動神經傳導保持完好,加之目前行經皮椎間孔鏡術大多數學者采用俯臥位下手術,也有不少學者采取側臥位下進行手術[7],俯臥位對患者呼吸系統的影響較大,尤其是老年人,患者術中常出現術區疼痛,呼吸不暢等不適,繼而加重患者術中的緊張與恐懼。針對該手術麻醉需求及患者術中的種種不適,手術護士遵醫囑采用穴位注射輔助局麻下經皮椎間孔鏡椎間盤髓核摘除術患者術中鎮痛,療效顯著。

3.3穴位注射是將經絡、腧穴、藥物療效進行了有機結合,是中西醫結合的臨床應用。文獻報道,穴位注射的藥物劑量明顯低于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療效卻明顯高于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因此在選穴恰當的情況下,穴位注射可以產生與靜脈注射等同或更高的療效,藥效強大而迅速。此項目的研究有助于緩解局麻下經皮椎間孔鏡椎間盤髓核摘除術患者術中緊張、恐懼心理,輔助該手術患者術中鎮痛,最大程度解決患者術區疼痛、呼吸不暢等不適,幫助患者樹立手術順利的信心,促進術后康復,提高患者滿意率,同時豐富了手術護理配合的中醫護理內涵,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韓長旭,賈長青,劉振寧,等.青少年腰椎間盤切除術后的中遠期療效觀察[J].中國骨傷,2008,21(2):142-143.

[2]姚遠林,何云武,姚小明,等.椎間孔鏡微創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90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5):41-42.

[3]楚磊,晏錚劍,陳亮,等.不同下經皮椎間孔鏡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比較[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1,21(2):166-167.

[4]黎靈,等.中醫護理技術之穴位注射的臨床應用概述[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2):158-159.

[5]Legrand E. Disc hemiation-induced sciatica:medical or surgical treatment[J].Spine,2008,15(3):285-293.

篇10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圍手術期

Theapplication of Clinicalnursing pathway(CNP) for agedpatients with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uring operation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nursing pathway(CNP) for agedpatients with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uring operation. Methods: 48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twogroupsrandomly, each group were 24 patien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nursed by CNP,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nursedbytraditional methods. Results: The aerage hospital day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shorterthan that of controlgroup (P < 0.05),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s: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 but also increase the work efficiency.

【Key words】Clinicalnursing pathway(CNP);aged;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erioperative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脊柱外科常見病和多發病,是因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而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癥⑴。主要表現為腰痛、單側或雙側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間歇性跛行,嚴重者不全癱等。經嚴格非手術治療無效后,須手術治療,一般手術方式有腰椎間盤突出的髓核摘除術,椎板切除術,腰椎不穩的做植骨融合術,以解除神經壓迫,達到治療目的。年齡大給手術帶來風險,同時對護理人員的護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臨床護理路徑是依據每日護理計劃標準,為一類特殊病人所設定的住院圖式⑵。它有嚴格的工作程序使護理人員可以根據路徑對病人實施從入院到出院的的系統、動態、連續的工作模式。這一程序化和標準化的工作模式,培養了護士工作的主動性與自覺性,護理工作不再是盲目執行醫囑,被動觀察病情,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的進行護理和健康教育⑶。 我科2008年3月―2010年8月的48例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進行分組護理,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8年3月―2010年8月來我科就診的老年患者(年齡65―77歲)其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70.3歲。48例患者均經CT和MRI檢查確診。將以上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臨床護理路徑組)和對照組(常規護理組)兩組資料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成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搜集相關資料,評估、計劃、設計和分析已有的資料,制定出適合護理對象的護理路徑。患者入院后就由責任護士發放臨床護理路徑表,向其解釋表的內容及預期目標,并將表懸掛于床頭,責任護士每日按照表的內容,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其病情、文化、家庭背景、手術的心理承受能力進行全面的評估,落實護理措施。護士長、臨床護理路徑組的組長隨時檢查患者的措施落實情況,及時督促指導。

1.3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

1.3.1入院第一天 (1)入院介紹向患者及陪護人員介紹病區環境、床位醫生、護士長、床位護士住院制度傳呼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項。(2)護理體檢做好詳細的護理記錄及護理評估。(3)各項檢查前 向患者及陪護人員解釋檢查的目的、注意事項、和配合方法。(4)相關知識的介紹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病因、癥狀體征、治療方法、護理方法。

1.3.2入院第二天至術前一天向患者講解手術必要性, 飲食護理進清淡易消化飲食;便秘的預防 指導多食含粗纖維豐富的食物,定時排便;教會如何減輕疼痛 ;術前準備的內容:手術區皮膚的準備,剔除手術區的體毛,沐浴,:并向其說明目的及意義;禁食12小時,禁飲4―6小時,以防術中嘔吐、誤吸等并發癥;術前床上大小便的訓練,預防術后由于不能適應臥床導致的尿潴留、便秘;術前練習咳嗽動作、深呼吸、戒煙,以防術后肺部感染;講解術后采取平臥位的目的及意義,教會病人直線翻身的方法。心理護理:護士用親切的語言關心體貼病人,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針對原因進行分析,解除病人的思想顧慮。

1.3.3手術日 (1)術前:協助患者更衣帶手術標示的腕帶,繼續心理支持,講解麻醉方法及配合手術配合,建立靜脈通道,護送患者入手術室。(2)術后:1)安置患者于平臥位,了解術中情況,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項:指導其禁食、禁飲6小時,去枕平臥6小時后繼續平臥位休息至術后24小時,以壓迫切口止血。2)監測生命體征 1次/小時,共8次。3)病情觀察 觀察患者切口敷料局部有無滲血,血腫形成;注意雙下肢的感覺運動情況。4)執行醫囑用藥 準確應用脫水、補液藥和抗生素,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因老年人心肺功能差,以防心功能不全。5)加強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1.3.4術后1-3天1) 指導患者保持脊柱直線,避免扭曲,翻身時以脊柱為軸,直線翻身.2)指導患者深吸氣,咳嗽、咳痰,以及上肢的擴胸運動,以防肺部感染。3)指導多吃水果、蔬菜,多飲水,每日2000毫升以上。以防便秘。4)指導患者直腿抬高運動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項。

1.3.5術后5天至出院前 腰背肌鍛煉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項。

1.3.6出院前1天 出院指導 :指導患者防止受涼,感冒,預防復發;注意正確的坐勢、走路姿勢;可佩帶腰圍,6個月內避免負重,避免彎腰。交代復查時間,門診隨診。

1.4評價指標 以住院費用、并發癥、住院天數、患者的滿意度幾方面作為效果評價指標。滿意度調查表、健康教育評價表均采用我院設計的表格。

1.5統計學方法 運用統計學方法t檢驗、x2檢驗,P

2結果(表1-3)

表1 兩組患者住院天數和費用比較

注:P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例(%)

注:x2=4.75,P

表3: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注:P

3討論

3.1臨床護理路徑降低了住院費用,減少了住院天數 實施路徑后,在確保醫療護理質量的前提下,使患者自入院到出院有一套完整的護理計劃,有標準的護理程序,通過控制、規范治療費用、藥費、手術費、檢查費,讓患者充分了解每天的計劃和目標,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護理,降低了費用,減少了住院天數。

3.2臨床護理路徑有助與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由于老年人機體機能下降,接受能力,反應能力差,手術后的并發癥發生率高⑷。實施了護理路徑,護理人員以住院時間為序為患者提供了定時、定量的全面護理服務,彌補了由于護理人員水平不同導致的醫療護理質量不同⑸減少了術后并發癥,增加了患者的舒適度。

3.3臨床護理路徑提高了護理質量,提高了滿意度 臨床護理路徑的開展使護士的工作態度得以提高,工作積極主動,護士有更多的時間在患者身邊更細心的觀察病情,了解需求,細致解釋,改善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滿意度,路徑的實施為低年資護士提供指導,保證了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吳在德,吳肇汗.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75。

[2]劉月欣,孫素娟等。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對照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6).

[3]孫念紅,孫琦,龔有紅等。我國臨床護理路徑的研究現狀[J].護理管理雜志,200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