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市場前景范文

時間:2023-08-30 17:12: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藥行業市場前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李權勝認為,老齡化、醫藥支出比重上升以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他長期看好中國醫藥行業增長的主要原因?!暗谝唬淆g化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的問題。老齡化帶來的影響是,不只是醫藥行業,未來中國的養老行業產業可能都會有很好的發展。一般來說,人生后面的二十年消耗到一生中醫藥支出的80%,因此中國醫藥行業成長空間比較明確。第二,隨著中國經濟發展,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醫藥支出占比上升,醫療行業的蛋糕會越來越大。而行業中的優勢公司在蛋糕變大,優勢更能發揮的情況下,應該是切更大的蛋糕。第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醫藥行業的增長功不可沒。別小看200、300塊錢,中國有8億農民,這是非常大的數字。從醫藥行業長遠增長的話,成長空間是顯而易見的。”

在資本市場中,醫藥一直是一個誕生牛股的板塊。不只是國內,包括像美國這樣的成熟市場中,市場也跑出很多漲得很好的醫藥股。

“道理非常簡單,很長時間來這些行業一直是成長性行業。不像周期性產業,好三年就差五年,波動性很大。把時間拉長,醫藥行業一直處于成長期,當然每年都有差異,但是大方向一直都是成長的?!崩顧鄤俳忉尩?,“雖然短期醫藥板塊會有調整,但是把時間拉長賺錢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而且相對來說比較穩健。比較現在的醫藥股跟2007年大盤6000多點時候漲了多少,就可以看出來醫藥股的優勢?!?/p>

李權勝表示,醫藥行業的細分子行業很多,產業鏈分三級,生產環節、流通環節及消費環節。從種類來看,中藥化學、中成藥、西藥等有很多。“給大家的印象是這個行業很復雜,但是這里也有一個好處,即使某一年醫藥行業整體表現一般,也可以在細分板塊中找到好的股票?!?/p>

醫藥股今年以來漲幅不錯,但隨著A股市場持續調整,市場也擔心醫藥股是否會在后期出現補跌。李權勝表示,醫藥行業目前來說增長相比大部分行業是確定的,而且一旦調整了一定幅度以后,有些比較好的股票估值比原來高位的時候又低了一些,在這種情況下,在今年整個市場是個弱市的情況下,資金的避險需要非常強烈。經過調整以后,其中業績好、估值倍數降下來的、倍數相對比較低的個股還會有比較好的上漲空間。

篇2

生物醫藥是國際公認最有發展前景的科技產業之一,目前全球生物醫藥市場以每年約12%左右的增長率向上攀升。

早在1980年,美國生物醫藥公司基因泰克(Genentech)在納斯達克上市后一小時內,股價從35美元上漲至88美元,創造了生物醫藥類公司的一個股市奇跡。上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安進公司(Amgen)開發的促紅細胞生成素(EPO)進入市場,該產品隨即成為市面上的生物技術明星藥品,即使在EPO產品競爭激烈的2008年,其銷售額仍然超過130億美元。進入新世紀后,隨著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完成,生物信息技術與系統生物學不斷發展,2014年8月,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引起社會恐慌。全球各大頂尖制藥企業加入抵御埃博拉病毒的研究,公眾和政府部門由此再次認識到了生物醫藥行業的重要性。

生物技術與新醫藥行業是中國“十二五”規劃優先扶持的七個新興行業之一。中國的生物醫藥行業近年來表現出異?;钴S的態勢,年增速穩定保持在25%左右,根據政府規劃,2020年中國的生物醫藥產值將達4萬億元。目前生物醫藥企業收入顯著增長,但利潤增長緩慢,新技術與新領域的競爭日漸激烈,提高創新能力和拓寬融資渠道對于國內的生物醫藥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二、私募股權投資機構聚焦的投資領域

生物醫藥屬于典型的“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長周期”行業,這些特點造就了行業內企業的發展不平衡。目前,生物醫藥企業除上市之外,還出現了外包、反向兼并、合資等多種融資形式。融資和退出形式的多樣化,促成了中國資本市場對生物醫藥行業的追捧。

在福布斯中國最佳創投機構排行榜中,位列前30名的機構中有95%投資了生物醫藥行業。這些明星創投機構以其獨到的投資眼光聚焦生物醫藥行業的未來,并主要投資于生物技術、醫療器械和醫藥服務等細分領域。

各大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對于各自領域的戰略部署已經日益明確,未來在資本市場上會看到更多生物醫藥企業的身影。下面,針對三個細分領域,結合具體典型案例對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投資策略和行業前景加以分析。

1、生物技術

代表機構:君聯資本

投資案例:信達生物技術

2015年1月,信達生物技術(蘇州)有限公司完成由君聯資本領投,新加坡淡馬錫、美國富達、禮來亞洲基金、通和資本等跟投的C輪融資1億美元(約合6.1億元人民幣)。

信達生物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專注于單克隆抗體新藥開發和生產的生物技術公司。目前已經建成一條包括10個抗體新藥的產品鏈,治療領域涵蓋腫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等。信達生物在抗體藥物領域的發展潛力很大,并擁有高水平的研發團隊、市場前景良好的產品鏈以及符合國際標準的生產廠房。目前信達生物已遞交了7項臨床試驗申請,第一個針對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品種已經進入臨床研究,還有兩個品種入選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團隊核心成員曾在安進(Amgen)、基因泰克(Genentech)、施貴寶(BMS)、默克(Merck)、雅培(Abbott)和羅氏(Roche)等國際頂級藥企工作多年,擁有豐富的高端生物藥開發經驗,曾領導和參與開發上市安柯瑞(Oncorine)、康柏西普(Conbercept)、阿達木單抗(Humira)、阿巴西普(Orencia)、伊匹木單抗(Yervoy)等多個生物新藥。

君聯資本,原名聯想投資,于2001年4月成立,是聯想控股旗下獨立的專業風險投資公司,于2012年2月16日正式更名為君聯資本??偛吭O在北京,2003年設立上海辦事處。君聯資本的核心業務定位于初創期風險投資和擴展期成長投資。目前,君聯資本共管理五期美元基金、兩期人民幣基金,資金規模合計逾130億元人民幣,重點投資于運作主體在中國及市場與中國相關的創新、成長型企業。

2、醫療器械

代表機構:IDG資本

投資案例:九安醫療

九安醫療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為血壓測量產品、血糖測試產品和其他高附加值的家用健康產品。公司擁有實力雄厚的研發中心及具備現代化管理水平的制造工廠。2009年,公司電子血壓計的銷售數量已列世界第三位,產品出口遍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打破了由日本及臺灣地區廠商對電子血壓計行業的壟斷格局,成為行業內唯一能夠與其抗衡的中國大陸企業。

2007年6月30日,九安醫療的前身柯頓公司董事會做出決議,同意股東Heddington Limited 將其所持有的柯頓公司增資前5.03%的股權轉讓給IDG控制的龍天公司,轉讓價款為150萬美元,且IDG以溢價方式向柯頓公司增資200萬美元,占增資完成后注冊資本的6.27%。股權變更登記完成后,IDG合計持有柯頓公司10.97%股份。2010年6月,九安醫療正式上市,發行價為19.38元/股,對應市盈率62.52倍。按市值計算,IDG差不多獲得了10倍回報。

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簡稱IDGVC)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風險投資公司之一,不僅向中國高科技領域的創業者提供風險投資,還在投資后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務和強有力的支持。IDGVC,原名“美國太平洋技術風險投資基金-中國”(PTV-China),于1992年由全球領先的信息技術服務公司――國際數據集團(IDG)建立。IDGVC的投資集中于國際互聯網、信息服務、軟件、通訊、網絡技術以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領域。迄今為止,IDGVC已向中國蓬勃發展的創業公司投資數十億美元,扶植支持中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3、醫藥服務

代表機構:紅杉資本

篇3

識易理,成大道

當今醫藥行業的企業家更是非跨學科的人才而不能勝任。他們除具備醫藥專業知識外,還應該有哲學家的思維、冒險家的精神,軍事家的果斷,社會活動家的整合能力、藝術家的操作手法和新聞記者的敏感等,總之是個復合型的人才。這里用強調的是當上廠長或經理的未必就是企業家;在我們醫藥行業的國企中有不少是授予的“官 銜”。企業家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過程中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能力的決策者、組織者和指揮者。這類高素質的人才目前已成為中國本上最稀缺的資源,直接制約著我國醫藥經濟發展的快速速度。

企業家的創業過程,實際上是在進行“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和“體制創新” 等一系列的創新活動。創新,意味著走別人沒走過的路,肯定會有成敗得失,在“八卦” 這部無字“天書” 里已作了精辟的描述。乾卦中的上、中、下三陽爻,代表企業家創新活動,開始時很順利,運行中很順利,最后結果也很順利,總之,一切都很順利。這在大千世界中只占到1/8。坤卦中的三陰爻,代表企業家創新活動,開始時不順利,運行中不順利,最后結果也不順利,總之,一切都很不順利。這在大千世界中也只占到1/8。而絕大多數是不順,不順,順,震卦;順,順,不順,巽卦;不順,順,不順,坎卦;或順,不順,順,離卦;不順,順,順,兌卦;順,不順,不順,艮卦。這6/8才是人類與大自然共存過程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概率。我們的企業家對“八卦”中出現的概率若有正確的認識,就不會對創新活動中出現一時的失敗而感氣餒;因為失敗中醞釀著成功,如震卦。也不會對一時的成功而感氣揚;因為成功中隱藏著失敗,如巽卦。企業家在創新活動過程中對此有所認識(認識論)是大有裨益的,可把自己培養成一種具有鍥而不舍的創業精神和勝不驕,敗不餒的將帥風范,使您在商場內外更具有人格的魅力和凝聚力。

“善勝敵者,不爭”——創新

醫藥界的企業家們要使其企業持續穩定地發展,須“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方法來整合社會資源、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經濟資源,有機地運作企業內的人、財、物、產、供、銷,從而達到企業的產品價值、品牌價值和資本價值不斷增值的目的。

我國的醫藥企業已走出計劃經濟調控的歲月,全面進入了商品經濟的時代,那就要無條件地遵循商品經濟的價值規律。一個藥品的價格,取決其價值;價值又取決其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我們的企業家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品,那他就有該藥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價格的決定權。實際上就掌握了該藥品市場競爭的主動權。這就是價值規律“喜新厭舊” 的本質所決定的。

世界醫藥工業的龍頭老大美國輝瑞制藥公司,正因為舍得在高科技藥品方面的投入,研發出具有廣大市場前景的創新藥品“立普妥”, 2003年單品種銷售收入就高達92億美元。美國的安進公司在1980年時只有7個人,但他們廣集人才,用轉基因等生物工程方法研制成功“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重組人紅細胞生存素” (EPO)等五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后,今天的安進公司在納斯達克股市的知名度已與“微軟”齊名???0萬元起家的成都“地奧心血康”,正因為藥品的科技含量高,又有自主知識產權,現今的“地奧”已發展成為集天然藥物、基因藥物等大型骨干制藥企業。昆明珍友緣醫藥科技公司的抗癌新藥三陽血傣,因研究方法、療效評價標準和歐美國家的主流醫藥市場接軌,并敢叫板國際醫學難題——和化療藥物一起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現已進入了埃及國家腫瘤醫院,并成為中埃兩國政府2004年唯一的醫藥合作項目。該公司“以療效啟動國外市場” 的運作方式被業內專家們譽為中藥國際化的三大模式之一。分析上述藥企的成功之道,不外乎用“善勝敵者,不爭”—— 研制人家沒有的創新藥物,創造全新的市場運作方式,使競爭對手“莫能與之爭”。

歷史總是以正反方向給人啟迪。曾穩坐中國醫藥企業的頭幾把交椅的深圳三九藥業集團因想在多元化領域爭得一席之地,盲目投資而導致資金鏈崩斷,銀行要債,老板下臺,今日“三九藥業”已今非昔比。當時號稱年銷售額高達70億人民幣,被傳為中國保健品銷售神話的“三株口服液”,竟被一個小小的官司而打垮。珠海巨人集團“腦黃金”產品,不僅缺乏科技含量,更缺乏管理和市場創新,只知道用普天蓋地的廣告來爭市場,最終結局是:成也廣告敗也廣告。還有名揚一時的“延生護寶液” 、“中華鱉精”等等藥品和保健品,個個都想爭市場,但都爭得命不長。究其原因,我們醫藥行業的不少老總們,雖時時高舉著高新技術企業的牌子,但從本質上卻忘了醫藥行業高科技的特殊性,創新藥品是多學科綜合的復雜性,和人命關天的重要性。市場競爭力的核心是藥品內在的科技含量,也就是藥品的物質基礎、作用機理和療效上的創新。當年號稱能治癌的“三株”產品,要是能經過國家權威的醫藥科研單位進行毒理學、藥效學和多中心、隨機、雙盲試驗,其統計學結果若真能治癌,也不至于惹上這起倒霉的官司。

創新,“是為不爭之德”

商場如戰場?!皫熤?,荊棘生焉 。大軍之后,必有兇年”。企業間“五斗米”式的競爭,同樣會造成人、財、物等社會財富極大的浪費。1998年全國有大輸液藥廠390家,生產能力小于20億瓶。到2003年底,通過GMP的大輸液藥廠雖減少到340家,但生產能力卻擴大到36億瓶。各廠家為爭奪市場,競相壓價,大輸液最便宜的價格已低到1元錢左右,貴的也不過3元,生產利潤可想而知。絕大部分醫藥企業的老總們正在日理萬機地指揮著普藥、仿制藥在微利和無利狀態下的競爭。

目前全國GMP達標藥品生產企業已有4100多家,其中生產、銷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真正意義上的創新藥物廠家不到5%。過去三年,醫藥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急增,流動資金卻嚴重短缺,70%的企業有50%的設備閑置,又碰到藥品降價、集中招標、洋藥大肆登陸中國市場、藥品營銷重新洗牌、新藥研發等等,這些都在無情地考驗著醫藥企業決策者們的智力、整合力和支撐力。隨著后GMP時代的到來,行內專家們都無不擔憂地認為,在未來2-3年內將會有一批醫藥企業破產倒閉,損失慘重。

篇4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們越來越看重自身的健康,因此與健康有密切關聯的醫藥也受到了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居民的支付能力在不斷地增強,醫保體系在逐步地健全,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是促使醫藥行業快速穩定發展的主要因素。醫藥市場前景一片大好,也同樣也意味著醫藥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一種病上百種藥的現象十分常見,如何才能使自家醫藥企業在同行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已成了各大醫藥企業的首要難題。醫藥企業的盈利與否通常取決于該企業的營銷能力,但是營銷管理是一項難度較高的工作。作為企業的核心部門,營銷部門需要根據企業的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營銷策略。但是,我國的醫藥企業很少制定營銷策略,大部門企業僅僅是空設了營銷這個部門。

二、中國醫藥企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醫藥企業分為藥品生產企業和藥品經營企業兩種。經過了一輪較長時間的持續高速成長后,中國醫藥企業進入了一個危機與轉折并存的發展關鍵時期。醫藥企業的數量越來越多,為了在競爭激烈的醫藥市場獲得一席之地,價格戰的惡性競爭嚴重影響了市場的秩序,行業內各企業的生存現狀變得岌岌可危。不僅僅如此,中國的醫藥市場一直是以國外品牌和國內成分仿制藥為主導。國外一直認為中國的很多行業都是以中國制造為主、以中國創造為輔,中國的醫藥行業似乎也在印證這種說法。由于新藥的研發成本較高,藥品的臨床試驗時間較長,中國的醫藥市場就一直被國外藥物占領著。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中國醫藥產業陷入了低成本競爭常態化的低谷。其實這是醫藥產業必經的產業重組過程,回顧西方產業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到與目前中國醫藥產業相似的身影。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北美產業以及美國醫藥產業的重組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點,即均是在陷入低成本競爭中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以史為鑒,中國的醫藥也將會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市場的集中度將會大幅度提高,醫藥企業的數量會大幅度減少,較為專業化、特色化的高科技醫藥企業有可能在競爭中獲得生存權。因此,醫藥企業應該站在產業發展的高度進行理性的思考,積極地應對新一輪的市場競爭和洗牌重組。

三、醫藥營銷的意義

隨著醫藥市場的繁榮,醫藥企業之間競爭程度的激烈就不言而喻了。醫藥行業與其他傳統行業不太一樣,它的產品以及服務同質性很強,那就是為人們的健康服務。因此,在醫藥企業之間很難形成差異化的優勢,這時品牌的力量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醫藥營銷就是通過一些營銷手段,如廣告、媒體傳播等,結合醫藥行業的特殊性,對品牌產生推動效應,建立、維護和宣傳醫該藥品牌,為品牌樹立個性,加強大眾對該品牌的認可度。大眾對于醫藥品牌沒有絕對的自由選擇,更多的是依賴醫生、專家等的專業建議和正面口碑。醫藥市場營銷對于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口碑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所以它才是決定企業盈利的根本。

四、中國醫藥市場營銷現狀

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均衡直接導致了藥品消費的不均衡,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水平的差距也暗示了國家人均用藥水平的差距。這種差距為日后藥品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機會,中國就是在這樣的逆境下尋求契機發展起來的。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重要的藥品消費市場之一。現如今,中國的醫藥市場在流通渠道上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藥品的廠商可以直接與醫院、批發商以及零售商等進行直接交易,省去了批發商和零售商等與醫院對接的流程。雖然說這樣提高了醫藥流通的效率,但這存在一些弊端。這種做法是造成醫院市場和目前醫院之間矛盾沖突的主要原因,這種緊張關系直接表現為醫院在醫藥的貸款方面拖欠不還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一些醫藥企業沒有做好長期發展戰略的規劃,逐漸堙沒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為了在醫藥企業競爭中取得優勢,各個醫藥企業不斷地在降低藥品的價格,醫藥企業的利潤也越來越少。這種“殺敵一千自毀八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想取得長期發展,還是要做好企業的營銷管理工作。在新環境下,醫藥企業最明智的營銷手段不是陷入無休止的價格戰中,而是應該把客戶作為中心,針對消費者的心理行為以及影響因素做出對應的營銷策略,完善醫藥市場營銷體系。

五、做好營銷管理工作并制定合理的營銷策略

做好醫藥企業的市場營銷管理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維護價格體系。首先解決內部管理問題,不要壓貨,現將內部存貨問題解決掉。此外,調整好銷售渠道,不要無止境地向市場銷售,嚴格控制各級銷售的出貨價格;設計不同的包裝,以包裝提高藥品的客單價。打價格戰的最終結果損害自身的利益,因此醫藥企業可以從品牌包裝入手,為企業品牌設計不同以往的包裝,并且不給傳統的流通渠道提供貨物。市場上沒有流通,只要銷售價格合理企業利潤就有保障;做好戰略合作規劃。改變以往的營銷策略,舉辦大型的培訓活動、樹立品牌形象、與連鎖終端進行戰略合作。針對消費者的心理以及影響因素,制定一些營銷策略:信譽定價。消費者普遍認為價格越高質量越好,信譽較好的、已經樹立好良好形象的企業可以適當將一些藥品的價格定高一些;慣性定價。對于消費者較為熟悉其功能、質量的藥品,可以根據消費者的習慣,制定一個慣性價;更換產品組合策略。將產品組合中獲利過大或者過小的產品去掉,更換成易獲利的產品;差異定價策略。根據時間、地點和顧客購買力的差異,為消費者推薦合適的藥品。比如相同的藥品,不同的日期定不一樣的價格。

六、結束語

篇5

關鍵詞 藥物中間體 藥物研發 生產工藝 技術研發

1關于藥物中間體的分析

藥物中間體就是生產醫藥產品的過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輔料等中間產品。實際上是一些用于藥品合成工藝過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產品。這些產品不需要藥品的生產許可證,載普通的化工廠即可生產,用于藥品的合成。我國的藥物中間體發展前景良好,每年大s需要化工配套的原料和中間體2000多種,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醫藥生產所需要的化工原料個中間體基本配套,少部分需要進口。我國的資源豐富,原材料價格較低,有許多中間體實現了出口。由于醫藥中間體生產利潤高于一般化工產品,越來越多的小型化工企業加入藥物中間體的生產行列。我國的藥物中間體在產品生產鏈上由于應用領域較為廣泛,占據了整個鏈條的優勢,在市場上發展前景良好。面對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我國的藥物中間體產品出口也受到了其他國家的壓力,隨著形形勢的推移,藥物中間體的研究和生產也要有所調整。雖然,我國藥物中間體產業面臨走強的趨勢,在產品金字塔形價值排布來看,藥物中間體利潤處于塔底。事實上,我國的藥物中間體行業自身存在附加值低、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出口渠道不暢,信息不足、信息資源利用不充分等短板問題。在加上化工原料的漲價,環保成本的提高,我國的優勢競爭力逐漸受到威脅。國內藥物中間體生產企業對國際市場的把握缺乏經驗,對貿易國醫藥市場、政策、貿易規則缺乏系統研究,導致我國中間體出口的綜合質量地低下。面對這種情況,必須改變國內中間體的出口結構,打造出具有GMP,COS認證的氣溫和產品。對于利潤相對較好的企業,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樹立自有品牌,增強技術消化能力和創新能力。從長遠來看,國內藥物中間體行業將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2藥物研發

藥物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關系到人們的生命健康,面對越來越多的病癥,我們必須研發出新藥劑品種,加快基因工程藥物和化學新藥創制。我國在防治癌癥、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呼吸和消化系統疾病等方面需要新藥研發。應用性科研工作很高地結合企業生產實際,為醫藥中間體生產企業提供新技術和新產品。藥物中間體的研究方向,藥物中間體的發展重點是放在雜環化合物、含氟化合物、生物化合物等合成上。雜環化合物廣泛應用在醫藥中間體中,目前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高血壓、絡活喜等都是雜環化合物。含氟化合物,向醫藥中間體中引進新元素,生物化合物,細胞工程技術研究治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炎、腫瘤、抗衰老等藥物。藥物中間體工程技術是改變我國藥物中間體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藥物中間體發展的關鍵。

3生產工藝技術研發

藥物中間體工程技術規劃開發方向著重發展工程技術,如:縮合技術、定向硝化技術。定向硝化技術是通過載體或非載體的區域選擇性定向硝化使苯體及芳香稠環的異構體比例發生較大變化。采用中性酸硝化以達到降低成本,消除污染,達到綠色硝化的水平。擬開發的新工藝,間苯三酚的新工藝、鄰硝基苯甲醛新工藝。面對新工藝的研究,我們必須有完整的制造系統和儀器設備,科技隊伍。規律技術開發的延續性決定企業運數,在藥物中間體行業內對產品的技術要求很嚴而且處于不斷發展中,因此要求生產藥物中間體的企業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而且在產品線延長之趨勢已經日益明朗的今天,如何不斷提出試劑新產品將是藥物中間體企業面臨的技術難題。我國的藥物中間體生產有以下特別:缺口較大,我國已經成為最大的解熱鎮痛生產國,隨著解熱鎮痛藥的生長,其中間體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含氟砒啶類中間體成熱點,。我國的抗生素經過盡5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生產體系,我國的生產成本低,大量出口供應國際市場。藥物的開發是在實驗室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生產前的各項研究,其目的是實現產業化,服務于社會。

4結語

制藥工業的迅速發展,不斷的造福人類。化學工業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一些有機中間體的主要生產國和供應國,近年來藥物中間體的開發與生產已經成為國內化工業獲取高附加值和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和持久生命力。其為國民經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醫藥中間體一般都是高技術密集、高附加值、用途專一的精細化工產品,開發這一系列產品,是企業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和主要出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藥品不斷的更新換代,國內外市場對藥物中間體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開發與生產這些新型的藥物中間體市場前景廣闊,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我們所做的不僅僅是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子孫后代的生存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彤,陸宇劍,蔣超,羅亮,彭剛.藥物中間體合成教學的實踐與體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02) .

篇6

剛性需求充足整體發展平穩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藥學會理事長桑國衛介紹說,醫藥產業是當今世界競爭最激烈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醫藥工業是第四大創利產業。近年來,我國醫藥產業發展平穩,2008年醫藥工業總產值增幅為25.7%,2009年前4個月同比增長18.29%。

去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侵蝕不斷深入,醫藥產業受到影響,我國醫藥產業也受到波及,特別是醫藥出口受沖擊比較嚴重。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醫藥進出口總額112.41億元,同比增長3.57%,醫藥出口出現負增長(-0.45%)。其中,西藥原料藥出口下降了8.8%,中成藥出口下降了13.74%,中藥材及飲片出口下降22.61%。

有關專家認為,目前拉動醫藥產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變,在醫藥產品的剛性需求以及新醫改政策帶來市場擴容的機遇下,我國醫藥產業整體前景比較樂觀,將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

一方面,制藥工業集中度有所提高。我國現有原料藥和制劑生產企業4738家,去年制藥工業百強企業的市場集中度已經達到40.59%,比2007年提高了近一個百分點。醫藥工業呈現集中度提高態勢的同時,工業企業的銷售規模也進一步加大,市場競爭能力增強。

同時,醫藥工業盈利水平保持增長。2008年我國醫藥工業累計實現利潤708.9億元,同比增長28.4%。2009年前2個月,我國醫藥工業累計完成利潤總額111.6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3.18%。盡管由于外銷受阻,化學原料藥工業的利潤僅增長6.9%。但生物制藥工業的盈利水平較高,1-2月的增幅為43.4%,顯示出生物技術產業高增長、高回報的特征。

另一方面,醫藥商業購銷增長穩定。2008年,全國七大類醫藥商品累計購進約3450億元,同比增長11.45%,累計銷售3330億元,同比增長13%。2009年一季度,全國七大類醫藥商品購進總值933.21億元,同比增長9.81%,銷售總值為1036.7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91%,增幅比較平穩。

醫藥產業發展呈現新亮點

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受到影響最主要是化學類藥品,由于上游原料價格上漲,導致這類藥品利潤空間變小。然而由于我國中藥資源比較豐富,為醫藥產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支撐。同時,雖然我國生物醫藥產業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勢頭很快,已經成為一個新的亮點。

以長白山腳下的吉林省為例,坐擁長白山這個“立體資源寶庫”,吉林省的醫藥產業在金融危機中并未受到太大沖擊。2008年吉林省醫藥產業實現產值400多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超過196億元,同比均有大幅增長。在其他工業產品出口萎縮的情況下,吉林省醫藥產業出口卻實現大幅增長。據海關統計,去年吉林省醫藥產品出口達到1.7億美元,同比增長62.2%。其中中藥產品占了不小的比重。

同時,我國藥物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已經建立起從藥物靶標發現、新藥發現到新藥開發的完整藥物創新體系。

鹽酸安妥沙星及制劑是中藥創新藥物的一個代表。該藥是由源自中藥的石杉堿甲設計開發的創新藥物,對多種動物的多種認知障礙模型有恢復效果,具有抗早老性癡呆的作用。目前,生產該藥的上海藥物所已經獲得美國、歐盟、日本等國的專利授權,Ⅱ期臨床研究在法國、瑞士、南非等6個國家35家醫院展開,市場前景極為廣闊。轉貼于  生物制藥是金融危機下我國醫藥產業發展中的又一個亮點。盡管起步較晚,但生物制藥產業發展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醫藥市場銷售額達7730億美元,而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實現總產值近7000億元,接近全球的15%。

受去年以來金融危機影響,國內外不少生物制藥巨頭都出現了利潤下滑,但長春金賽藥業公司卻逆勢上揚,創紀錄地實現銷售收入1.9億元。作為一家從事生物制藥的企業,金賽從成立之初就把強化自主研發的重要性,國內第一支用于矮小的注射用重組人生長激素,第一支專利的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等產品都是在這里研制成功的。這也讓金賽藥業在金融危機中嘗到甜頭,目前公司正在研發重組人胸腺素,預計上市后使用人群至少80萬,產品的生產能力將達到1500萬支。

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表示,生物經濟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生物經濟已經成為全世界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舉措之一。“中國科學院已于2008年成立了醫藥產業創新聯盟,加速創新藥物研發過程。目前,聯盟企業共120余家,年產值超過2000億元,共吸引意向性的企業科技創新基金逾25億元?!崩罴已笳f。

緊抓機遇危中尋機

一些專家表示,金融危機既讓我們進一步看清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同時也為我國醫藥產業實施產業升級帶來機遇。我國醫藥產業應緊抓這一機遇,加大自主研發力度,破解融資難題,實施產業結構升級。

桑國衛認為,醫藥工業應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下游深加工領域延伸,加快產品更新換代,及時跟上和滿足國內國際市場的需求。當前制約我國醫藥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是缺乏創新能力和潛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很少,導致在國際醫藥分工中一直處于低端。提高產品高附加值能夠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搶占國內高端醫藥市場。

同時,隨著醫藥政策和標準的提高,應加速產業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在國家重大藥物創新專項和醫藥技術改造專項推動下,加快醫藥行業結構調整。加大對生物制藥等具有高回報率醫藥行業的扶持力度,組織生物醫藥研發外包企業提供服務,加大力度引導和支持外包企業進行深度市場拓展,強化品牌建設。

金融危機對醫藥企業最直接的一個影響便是突然失去了廉價的貸款和融資渠道,而藥物研發是一個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的過程。這就需要國家新增貸款既要投向生產基本藥物生產企業和國家扶持的國有企業,也要投向那些融資遇到困難的生物醫藥企業。

篇7

一、急功近利,盲目加推新品

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當前形勢下,產品推廣速率是企業的成敗關鍵,醫藥行業也不例外。幾乎所有藥企都明白,終端推廣是其博弈市場的法寶。但回顧中國醫藥營銷歷史,不難發現,很多藥企在產品還處在研發階就開始進行終端推廣工作,或新品剛上市就強力加推。這是典型的急功近利做法。提前進行新品推廣,勢必會減少在銷產品的推廣投入,影響在銷產品的銷售;提前大批量鋪陳新品,就需要加大終端投入,增加企業運營成本。往淺了說,這樣做提高了終端銷售的難度,增加了企業的營銷成本;往深了說,這樣做破壞了已經建立的銷售鏈、品牌效應和客戶群體,將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讓人。無數醫藥終端開發成功案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所有的產品都會由新變老,重要的不是頻繁地研發和推廣新產品,而是在于如何吃透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過程,達到“老樹發新芽”。對于藥品的終端開發,不能只顧眼前熱度,應當給予產品足夠的時間沉淀,讓消費者達成對產品的認識、了解、購買和信賴。

應對策略:首先,綜合考慮新老產品的市場前景,撤除滯銷且影響客戶滿意度的產品,依據往期終端銷售數據鋪陳新品,拒絕盲目加推;其次,做好產品上市前的培訓工作,產品培訓和終端推廣技能培訓同時進行,二者缺一不可;最后,給予終端足夠的時間,讓其完成銷售部署,包括產品陳列、產品宣傳、消費者教育等等。

二、野蠻開發,廣撒網式推廣

所謂廣撒漁網,就是指在不經過銷售數據分析,或在銷售數據分析不完全的情況下進行大面積鋪網式推廣,應用到終端銷售層面就是不管銷售資源好壞、人員匹配程度,全網點鋪陳推廣。所謂野蠻開發,實際上可以認為是廣撒漁網的延續,就是指在不預測產品前景,不進行終端調研的情況下,超量超額的配發銷售任務,盲目野蠻的開發終端市場,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對于終端網點來講,要么是產品斷貨,推廣支持不夠;要么是鋪貨過量,物料滿天飛,總之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對于消費者來講,要么是對產品了解不夠,購買意愿不強烈;要么是產品推廣太密集,造成消費者對產品產生反感。對于藥企本身來講,要么是管理不善,造成產品還未開始成長就步入衰敗期;要么是推廣不利,不僅嚴重影消費者群體的建設,還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應對策略:首先,建立完整的終端數據分析體系和市場調研體系,將數據分析當做市場開發的重要依據;其次,循序漸進地開發和維護終端市場,加強終端人員和消費者的聯系,拒絕暴力推銷;最后,建立銷售人員管理制度,確保銷售部門和終端網點之間的溝通。

三、投機取巧,程序流于形式

我們知道,市場需求、成本控制、價格策略、渠道建立、顧客溝通和銷售促進是市場營銷的六個要素。對于藥品的終端開發而言,這六要素更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只有做好每個環節的工作才能達成客戶需求和終端團隊的高度結合,才能達成銷售目的。而事實上,終端團隊在開發市場和推廣產品時往往會忽略某些環節的工作。譬如會議營銷模式下的終端開發和維護,終端團隊往往只關注會議前的鋪貨量,而忽略會議后的客戶回訪。要知道,在會議營銷模式下,客戶的銷售成績不僅受參會者消費能力的影響,還受會議現場反響程度的影響。會議反響強烈,消費者購買力強,銷量就大;會議反響不強烈,消費者購買力弱,銷量就小。銷量大,終端團隊就應當及時補貨,助推客戶的銷售;銷量小,終端團隊就應該及時退換貨,降低客戶資金成本。忽略客戶回訪環節就是投機取巧,表面上看降低了售后成本,但實際上卻降低了客戶滿意度,嚴重的甚至會導致企業失去整條銷售鏈。

應對策略:首先,加強銷售終端團隊的建設,因為在客戶和消費者角度,終端團隊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企業和產品的代名詞,它的好與壞關乎藥品的口碑,關乎企業的發展;其次,強化終端銷售和開發流程的學習,杜絕終端銷售和推廣過程中的投機取巧現象,保障客戶和消費者的利益;最后,建立終端開發目標和周期表,制定績效考核標準,一監督和約束終端人員。

篇8

近期,筆者有幸采訪了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昊海)執行董事、總經理吳劍英先生。作為國內知名的生物醫藥企業,昊海用不到10年的時間,從零開始起步,目前已成為擁有4個年銷售額過億品種、市值近百億的香港主板上市公司。談起昊海的成功,吳劍英用四個字做出總結――天地人和。時代機遇(天)、環境資源(地)、團隊力量(人)在恰當的時機融會貫通(和),并最終促成昊海創業十年的成就。

“弱弱聯合”的創業標桿

2007年,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中華大地既是一片欣欣向榮又隱藏著各種落寞。這一年,位于上海市松江區的華源生科松江生物藥廠雖頂著國企的光環,但在連年虧損之下,已經無法維系正常的生產運營。令人惋惜的是這家企業掌握的玻璃酸鈉注射液、外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rhEGF)兩項核心技術,前者用于治療骨關節炎,市場前景可觀,后者是基因工程藥物,可用于治療各種難愈創面,曾獲得200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但這兩項技術轉化后,數年都沒有打開銷路,每年僅幾萬支的產量讓企業入不敷出。處于12年行政保護期內的國際首創的國家一類新藥rhEGF,就這樣默默躺在“深閨”中。另一家在業內小有名氣的醫用透明質酸鈉生產企業――上海建華,由于產品單一且質量不穩定也同樣陷入經營困難。

一家國企、一家集體改制企業,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兩家企業各自深陷泥沼:管理理念陳舊,市場營銷乏力,生產效率低下,人才流失嚴重,空守著廠房和設備,日子卻難以為繼。

了解狀況后,成立不久的昊海果斷出手,通過拍賣獲得了華源生科松江生物藥廠的控制權,并緊接著完成了對上海建華的收購。同一年中,另一家同行業企業其勝生物在產權交易所通過公開拍賣方式出讓控股權,已完成兩次并購的昊海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和果斷的決策力,在與競拍者經過40多輪競價后,以比起拍價格近80%的溢價拍得了其勝生物的控股權。至此,三家原本是競爭對手的企業走進了一個家門,組成了今天昊海的雛形。

這種“弱弱聯合”的組合方式,從局外人的角度大多不被看好,但吳劍英和昊海的管理團隊卻在其中找到了行業整合的機會。吳劍英畢業于第二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有著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后來下海從事醫藥產品銷售,多年在醫藥行業摸爬滾打的經歷讓他具備了勇于創新、敢于挑戰的企業家精神。

“并購容易整合難”,完成收購后吳劍英便帶領團隊開始迅速著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一方面穩定原有的核心技術人員,一方面招賢納士為團隊補充新鮮血液,將原來各自為政的三支隊伍進行整合和精編,組建昊海的主力部隊。同時,投入必要的資金改造升級原有的生產設施,重新規劃和梳理產品線,重新布局營銷網絡和經銷商體系……整合的工作千頭萬緒,由三家企業組合在一起的昊海歷經了這個充滿了波折、挑戰、甚至風險的階段,慢慢地開始展現出生機和活力。第二年,實現了合并凈利潤2 500多萬元,“企業開始賺錢了”,利潤有了保障之后,就開始具備自身的造血能力,再用滾存利潤進行新一輪投入,如此循環往復,昊海的面貌逐漸煥然一新。公司成立第三年同時引進了三條全世界最先進的全自動生產線,使得產品生產的標準化、可重復性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用昊海員工的話說,就是“桑塔納換成了勞斯萊斯”,有了這輛“勞斯萊斯”,昊海的產能和質量層次一舉躍升業內領先水平。

“企業管理的效率很重要”,吳劍英強調,“創業不僅要對市場、政策保持敏銳的嗅覺,對于昊海這樣的企業,經銷網絡的建設也非常重要?!蓖ㄟ^高效的管理,盡管昊海下屬3個廠生產的是同一類產品,但是彼此之間非但沒有形成惡性競爭或內耗,反而實現了差異化的品牌定位和市場協同。3個工廠的銷售和行政管理中心統一到公司總部,減少重復建設,最大程度降本增效。昊海開始讓一個個高科技產品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自己也邁向了良性發展的快車道。如今公司全部員工雖然不到600人,卻在2015年創造了凈利潤2.7億元、上繳稅收1億多元的良好業績。

吳劍英認為:企業之間,不怕“弱弱聯合”,“弱弱聯合”往往蘊藏著經過整合做大做強的機會;敢于買企業,甚至瀕臨破產企業,需要看得準,有勇氣去做價值發現者。生物醫藥領域本就注重創新,高度競爭,原有各企業具有良好的技術基礎、市場機會,若能轉變舊的管理運營模式就能夠有效釋放生產力,而這正是昊海可以放手一搏的關鍵。

創新源自企業發展的自然沖動

翻看昊海的產品冊會看到一張醒目的矩陣圖??v向標著:骨科、止血防粘連、眼科、美容整形及創面護理四大治療領域,橫向分別是以核心原料為主線的四大產品系列,這樣的“矩陣式”產品組合在業內很難找到第二家。昊海做的是應用性研發,以需求為導向,轉化率高,臨床需要什么,昊海就做什么。

依托上海的區域優勢和信息平臺優勢,吳劍英帶領的昊海團隊積累了深厚的行業基礎和產品儲備。幾年之間,迅速成長為國內醫用透明質酸、醫用幾丁糖等生物醫用材料領域的龍頭企業。

2009年,昊海主導的二代醫用幾丁糖技術在繼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技術之后再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公司創立的“高效創新的研發機制”榮獲上海醫藥行業協會頒發的“2011―2012年度上海醫藥行業技術進步獎”。實力過硬,讓昊海多次獲得國家、上海市各級科技項目資助和獎勵,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國家863計劃、十二五重大專項、上海市產學研醫項目等;并已取得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究成果,參與制定國家多項醫藥行業標準。此外,昊海還作為發起人牽頭9家三甲醫院共同成立了“上海醫用可吸收生物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我市生物醫用材料在產、學、研、醫領域的合作與發展探索了全新的模式和路徑。

談起創新,吳劍英認為創新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更不是什么突發奇想。創新首先要善于總結,在總結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嘗試找準方向,一旦確定了方向就不要動搖,要敢于堅持、勇于投資?!暗珜τ谄鸩诫A段的創業型企業,不要刻意強調革命性創新,可以首先以仿制為主,適當做一些應用型開發,比如新的劑型、適應證等,從而保證良好的現金流。待到企業逐步發展到一定階段,再水到渠成地進行創新。創新不是單獨割裂出來的,應該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必然沖動?!?/p>

2015年4月30日,昊海在歷經并購、整合、高速發展后在成立的第九個年頭里實現了在香港聯交所主板的成功上市。昊海作為一個兼備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發、生產、銷售、投資平臺和管理團隊的企業,因其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所屬生物醫藥行業的高成長性,迅速吸引投資者的關注。公司IPO獲得178倍超額認購,募得資金23.6億港元。

對于企業上市,吳劍英也有著自己的理解:“上市不應該是一個目標,應該只是一個階段。企業發展如果完全靠自己的利潤慢慢積累,進程會很慢,可能因為資金不足而錯失投資發展的機遇。上市不僅能幫助企業快速融資,而且將自身納入上市公司透明規范的管理體系內,對公司的管理也有很大推進作用,”吳劍英也想用昊海的經歷激發公司員工的創業精神,“員工可以從中學到何為創業、如何創業。”

對于人才,吳劍英有著開放的心態。一方面昊海不斷提升自我,用自己的企業文化吸納各路英才;另一方面昊海愿意成為創業人才的“黃埔軍校”,為社會輸送人才,幫助年輕人實現創業的夢想。

細分市場參與國際競爭

眼科是昊海的四大主營業務領域之一,也是昊海接下來重點發展的產業方向之一。2016年3月19日,由昊海發起、多家科研機構聯合舉辦的“2016全國眼科產業高峰論壇”上,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在發言時指出: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背景下,當前中國醫藥產業已發生巨大改變?!暗湍壳爸袊劭飘a業發展而言,仍面臨著不少問題和挑戰。”與會的眼科領域臨床專家們也表示,國內眼科產業集中度低、缺乏領軍品牌企業,競爭力、“產學研”互動水平低,進口產品壟斷市場,不僅阻礙著我國眼科領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而且使眾多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科疾病患者承受了巨大經濟負擔和治療風險。

看著我們泱泱中華的醫藥市場被外資產品占據,吳劍英覺得很痛心,但憑借內資企業現有的研發能力,與外資企業全面抗衡是不可企及的目標。如何和外資醫藥企業巨頭展開有效競爭是擺在中國醫藥界面前的共同命題,對此,吳劍英認為,“可以從細分市場入手,從單一產品上尋求突破”。吳劍英很欣賞的“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戰術原則,他認為昊??梢约辛α繉W⒂诳晌丈镝t用材料領域,以優良的性價比和產品質量來開拓市場,以完善的技術服務和良好的公司信譽來維持和發展市場。

篇9

[關鍵詞] 生物醫藥產業 創新 融資 產學研聯盟

生物醫藥行業是永續增長的朝陽行業,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5%以上,遠超全球GDP增長水平。上海的生物醫藥產業在國內處于領先位置,以張江高科園區為核心的基地形成了產業群體、研究開發、孵化創新、教育培訓、專業服務、風險投資為模塊的良好創新創業氛圍,以及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開發―中試孵化―規模生產―營銷物流的現代生物醫藥創新體系。但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在產業規模、科研水平和企業實力方面處于劣勢地位。要推進上海生物醫藥走上創新之路,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選擇適合的創新突破口

生物制藥業面臨的一個核心挑戰是新思想極少。實際上,在中國生物醫藥行業中,真正得到國際學術界承認的創新產品屈指可數。因此生物醫藥產業要加速健康發展必須尋找適合的創新突破口。上海生物醫藥產業上游科研水平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在中藥合成、基因工程技術領域積累了一定的優勢,但其整體產業規模和產業化水平較低。在選擇創新突破口上,可以考慮優先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廣闊市場前景的生物藥物,力爭在基因工程、抗體藥物等方面形成新突破;積極推進小分子藥物、新型藥物制劑及給藥系統和藥物生產新工藝;大力發展新型預防性疫苗、治療性疫苗和新型病原體診斷試劑;力爭在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療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提高重大傳染病預防能力,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流行,大幅度提高我國生物醫藥的國際競爭力。

二、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生物制藥企業是一個無論是在創業初期還是維持其成長的階段都需要大量資本支持的產業,對資本的大量需求決定了生物制藥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有不同形式的融資手段來滿足其資金需求。雖然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產值迅速增長,但生物醫藥產業并未吸收到足夠的發展資金。由于資金投入的嚴重不足,我國生物醫藥企業一般規模都比較小、利潤低、產品競爭力差。特別是在研發方面的情況不盡如人意,總體新藥研發水平不高。

目前,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資金渠道相對單一,以企業自籌和國家項目基金支持為主,缺少風險投資基金和證券金融市場的支持,因此,要建立生物醫藥項目的技術評估平臺,為風險資本進入、退出創造條件,鼓勵民營資本、風險投資基金介入生物醫藥產業;采取優惠政策,完善鼓勵技術創新信貸政策,促進有實力的生物醫藥企業上市融資。同時,將科技資源分配到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的薄弱環節和重點技術領域,加大開發研究、產品生產的投資,加快生物醫藥技術的產業化。此外通過間接的產業優惠政策鼓勵中小企業與外資、本土研究機構進行橫向研發合作,強化中小研發企業集成創新的能力,使各種相關技術有機融合,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政府可以通過增加科技活動的研發投入,增加創新基金的啟動資金規模、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加強稅收優惠等方面,加大對中小型研發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努力培育本土的大中型企業。

三、加強產學研聯盟建設

生物醫藥業技術產業化過程包括:研發、中試、生產和市場四個階段。最終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是生物制藥產業鏈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目前在美國有兩種模式實現成果轉化:一種是通過專業力量幫企業申請專利,做知識產權的管理,或者是幫助企業做市場推廣;另一種方法則是將科研成果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把試驗費用和時間轉嫁出去,出口無形產品,把中間環節外包出去。但這兩種模式做得都不徹底。通過對上海生物醫藥企業的調研發現,應當通過建立一批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聯盟,來加快實現產業化。要實現企業成為科研、開發和引進技術的主體,企業應努力培育自主科技開發力量,在各級政府的幫助和扶持下,打破條塊和體制上的界限,實現產學研協作、聯合。充分發揮企業技術開發中心、行業技術開發基地和技術轉移中心的作用,以企業開發中心為主體,組織產學研緊密圍繞生物醫藥產業關鍵技術領域,集中進行技術開發,力爭實現產業某些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同時鼓勵以重大項目為紐帶,建立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盟。事實上,現在要完成成果轉化已不只需打通產、學、研三個環節,還應包括政府、融資以及相關服務。要做好這個多要素的聯盟,就需要搭建技術服務平臺和投資孵化基地。

四、建立新型研發服務平臺

由于生物醫藥產業化所需的巨額資金和現有企業一體化程度低,生物醫藥企業尤其需要技術、信息交流平臺,實現資源共享,降低企業自主創新成本。這個共享的平臺應該主要包括技術、市場信息交流的平臺和產品技術評估。調研中發現目前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建立的一種能為科學家、企業、資本服務的研發服務平臺正在受到矚目。這個平臺把新藥研發的流程拆分以后標準化,在新藥研發首端(科研)到尾端(銷售)環節都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并且這個平臺能夠反復使用,因而能夠降低研發企業的風險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其能充分利用中國高校和研究所的力量,效率很高。

參考文獻:

[1]張江:高科技產業園區發展報告課題組.張江高科技園區產業研究報告,2008

[2]中國投資咨詢網:2008年中國生物制藥行業分析及投資咨詢報告,2008

篇10

醫藥工業2004年的增加值結構顯示,化學藥品工業在我國制藥生產工業領域仍然占據半壁江山,處于主導支撐地位,中藥工業是我國醫藥工業的重要支柱。生物制藥(包括生物類藥物)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在全國醫藥行業的利潤中處于補充地位。

“十一?五”醫藥產業格局

在國際醫藥市場總體上繼續保持需求巨大和大發展的趨勢下,我國醫藥國內市場也將出現旺盛的消費需求環境: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進一步擴大我國藥品市場;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全面推進,將進一步促進價格低廉、療效確切的國產普通藥的使用;人口老齡化促使我國的老人用藥將有較大增長;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農民收入的提高,為醫藥市場創造了發展空間?!笆?五”時期乃至更長的時間內,我國醫藥市場將呈現以下特點:

1.“十一?五”時期乃至更長的時間內,我國醫藥市場需求將繼續保持旺盛勢頭。研究表明,中國醫藥市場今后5年內將以15%~20%的速度發展,到2010年將達到240億美元,成為繼美國、日本、德國和法國之后的世界第5大醫藥市場;2020年將達到1200億美元,從而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

2.醫藥行業并購重組熱潮繼續,在“十一?五”時期或者再多5年將產生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醫藥企業擰>懿⒐褐刈椴歡峽梗夜揭┢笠凳看?、规腜〉母窬置揮懈謀洹K孀乓揭┬幸到徊嬌牛ぜ?005年~2010年,全行業重組將進一步升級,外資和民營資本對國有醫藥企業的并購重組比重將明顯上升。其中,外資重組醫藥行業的重點是醫藥流通業和原料藥。

3.從制藥業各子行業看,未來5年~10年期間,我國醫藥市場將繼續保持以化學藥為主、中藥為輔、生物制藥為補充的格局。

(1)化學原料藥是化學制藥增長的主要部分。預計在“十一?五”時期,在國家產業政策支持下,以及市場導向引導下,我國將分層次發展化學原料藥;在滿足基本醫療用藥需求的同時,一些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目前國內短缺的產品將會出現。我國將克服主要依靠維生素C、撲熱息痛等少數品種出口的狀況,更多的高附加值出口品種將得到發展;化學原料藥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會有大幅度提高,生產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我國醫藥市場過分依靠北美、西歐兩大市場的局面將有所緩和,東歐、非洲、亞洲、拉美等廣闊的國際市場將得到一定程度的開拓。

(2)中藥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和中藥國際化程度不斷深化。國家醫藥產業“十五”計劃鼓勵中藥現代化??梢灶A計,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中藥產業現代化將在“十一?五”時期內得到提高。隨著國際上對天然藥物需求的不斷增加,我國的中藥國際化程度將有所深化,將有一定數量的中成藥正式進入國際藥品市場。

(3)生物制藥和國際水平差距將進一步縮小。未來5年~10年是我國生物制藥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十五”計劃中,國家已經采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對現代生物技術產業化項目的科研補助、技改貼息及企業資本金注入的支持力度,鼓勵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從當前情況看,已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未來5年~10年,預計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工程藥物開發將取得顯著成果,將有15種~20種新的生物工程藥物投放市場,其中部分將進入國際市場,與國際上先進生物制藥的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4.醫療器械市場前景廣闊,但還是以進口為主。目前國內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眾多,但醫療器械的功能、質量與國際市場仍存在一定差距,在一些小品種、低檔次產品中占有成本價格優勢,而一些大型醫療保健儀器,目前還是以進口為主。“十一?五”時期我國國內醫療器械市場雖然潛力巨大,需求將持續增長,但這種以進口為主的態勢還將繼續。

5.在醫藥流通業領域,由于企業競爭加劇,企業贏利水平繼續下降。目前,醫藥流通企業競爭“白熱化”,各路資本紛紛角逐該市場。除了來自各方面的競爭之外,流通企業面臨的壓力還包括藥品招標采購、藥品零售限價、GSP認證加快等因素;加上我國醫藥分離改革受阻。因此,在“十一?五”時期,流通領域將繼續呈現毛利率下降趨勢,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不會改變。

6.醫藥生產和醫藥流通將逐步出現專業化分工?,F在大的醫藥企業集團,幾乎都有生產和營銷部門,自己的產品自己銷,生產企業的銷售人員直接達到零售終端,企業對生產利潤和流通利潤都不放棄,但隨著社會專業化分工的深入,醫藥企業將出現藥品研制開發生產和市場流通零售的分工,以總經銷、總為特征的分銷方式將逐步取代企業的營銷隊伍和銷售點。

產業總體競爭態勢

在“十一?五”時期,我國醫藥生產企業和醫藥流通企業總體上的競爭態勢是:大、中、小企業并存,以中小企業為主;進口產品市場份額不斷擴大,三資企業市場趨于穩定。

1.在“十一?五”時期將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醫藥企業集團,但在短時間長期形成的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競爭格局還是難以改變。 近幾年,跨國醫藥企業已經紛紛采取合資或者獨資的方式進入國內市場;在未來幾年,其趨勢是跨國醫藥企業把生產中心向研發中心轉移;也就是說,從總體上看,外資醫藥企業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將趨于穩定,國內市場將面臨進口產品、外資企業產品和國內企業之間的競爭。

2.非醫藥企業紛紛進軍醫藥產業。自上世紀中后期開始,非醫藥企業紛紛進軍醫藥產業,比較典型的例子包括海爾集團、浙江尖峰集團等。進入21世紀以來,非醫藥企業進軍醫藥產業的趨勢更為明顯:香港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集團,2001年以保健品為切入點進入了內地醫藥領域;2003年和同仁堂聯手組建了北京同仁堂和記醫藥投資有限公司,專門從事中醫藥的項目投資;2004年李嘉誠又準備和白云山中藥廠合作。

3.在“十一?五”時期,原料藥主要還是在國內企業之間進行競爭。在化學原料藥領域,外資企業所占比重大概為11%左右,而且內資企業的生產水平與外資企業的差距較小,經營效益還具有一定優勢,當前進口原料藥產品的增長態勢也不太明顯??梢哉f,由于我國主要以中低檔化學原料藥生產為主,這些領域進入比較容易,大多數產品存在嚴重過剩,企業之間競爭激烈。

4.我國中藥業的競爭格局主要表現為:本國企業之間的競爭,以及國外產品的沖擊。

近幾年來,一些植物藥消費和生產比較發達的西歐國家(如德國、法國等)的制藥公司開始仿制我國傳統的中成藥,并逐步打入我國中藥市場;日本和韓國從我國進口中藥材,加工成中成藥之后大量返銷我國。近幾年,我國中藥進口高速增長主要來自德國、法國、日本、我國香港地區和臺灣省等地;中藥材進口增長主要來自加拿大和美國。

在“十一?五”時期,隨著我國中藥進口關稅的降低,特別是醫藥流通領域的開放,進口中藥和其他植物藥對國內市場的沖擊將更加明顯,而中藥制藥行業的外商投資企業比重相對較低,大概僅在16%左右,從而導致了國外制藥公司有更強的進口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