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市場結構分析范文
時間:2023-09-06 17:42: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藥行業市場結構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SCP范式醫藥制造業市場結構市場績效市場行為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近年來,我國醫療衛生費用支出逐年提高,醫藥行業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但是目前我國醫藥制造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市場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數量多,仿制藥多,產品創新性差等,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本文以產業經濟學中的SCP范式研究當前中國醫藥制造業的市場結構(Structure)、市場行為(Conduct)和市場績效(Performance)。根據實證分析得出醫藥制造業相關結論,并提出相應的醫藥制造業發展建議。
二、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總數持續增長,人口老齡化和城鎮化的速度加快,醫療體制改革深入,醫藥行業有了足夠的發展,主要體現在:(1)市場規模:15年全國醫藥工業累計實現總產值25,537.1億元,占GDP的比重達4.23%;(2)利潤水平:2016年上半年,醫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64萬億元,同比增長10.14%,15年醫藥工業銷售收入達2.67萬億元,復合增長率15.3%;整體上,15年醫藥工業毛利率達28.1%,銷售利潤率達10.1%(3)終端市場:15年國內藥品終端市場規模達到1.383萬億元,10年至15年復合增長率15.41%。
15年,我國醫藥制造業企業達到7116個,實現營業收入2.55萬億元,同比增長9.10%,較2014年12.94%的增速下滑3.84個百分點,利潤總額0.263萬億元,同比增長12.90%。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截止16年10月我國醫藥制造業主營業收入為2.235萬億元,同比增長9.7%,利潤總額為0.236萬億元,增長15.5%。整體上說,目前我國醫藥制造業維持“一降一升”趨勢,即營業收入增速下滑,利潤規模增速小幅提高。
三、SCP范式分析
(一)市黿峁
(1)市場集中度:市場集中度包括絕對集中度和相對集中度,絕對集中度是最簡單常用的方法,能反映產業集中狀況,是衡量市場競爭程度的重要標志,顯示市場的壟斷和競爭程度。因此本文選擇絕對集中度(CRn)對醫藥制造業市場集中度進行分析,其計算公式如下:
(表示銷售收入,n表示前n家企業,N表示行業中所有企業)
根據行業數據以及相關企業年報計算2011年到2015年5年醫藥制造業的CR4和CR8,得到如下數據:
按照貝恩法可知,目前我國醫藥制造業的CR4
(2)進入和退出壁壘。規模經濟壁壘:根據日本學家植草益對規模經濟壁壘的分類標準,規模市場比重的公式為:(S為總產量,N為行業內企業數。)2015年我國共有7116家醫藥制造業,d=1/7116=0.014%
(二)市場行為
(1)定價策略:通過市場結構分析,我國醫藥制造產業屬于競爭激烈產業,橫向合謀不易產生。但是,目前醫藥市場體系尚未完善,信息不對稱、藥品渠道不暢通等使企業選擇高定價高讓利的營銷手段,造成藥價虛高的現象,產生產銷縱向合謀的定價機制。
(2)廣告行為:醫藥制造企業的廣告投放一直較多,近年來始終保持整體快速增長趨勢,2015年上半年廣告投放主Top10共投放331.89億元,藥品廣告投放占比55%,同比增長8.5%。由于受眾對電視媒體信賴度最高,因此企業多選擇此類渠道。而醫藥電商由于政策限制、缺乏及時性等原因尚未發展良好,因此投放較少。但是醫藥電商發展是必然趨勢,所以幾年來搜索、導航和聯盟網站上的投放有所增加。
(3)兼并行為:我國醫藥行業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缺乏擴張能力。處于擴張企業規模、提升利潤、滿足經營需求的目的以及近年來的政策改革,醫藥制造企業并購整合不斷展開,2015年上半年,以化藥中藥生產為主的制藥企業并購案就高達47起。
(三)市場績效
(1)盈利能力:本文利用凈利潤(萬億元)和資產報酬率表示醫藥制造業的盈利能力:
近五年來,醫藥制造業的凈利潤呈增加態勢。15年的凈利潤是06年的7.81倍,資產報酬率較平緩,但相較于06-10年有較大增長,表明醫藥制造業盈利能力處于總體上升趨勢,績效不斷改善。
(2)償付能力:本文通過資產負債率和產權比率表示醫藥制造業的償付能力:
2006-2015年期間行業資產負債率逐步下降,意味行業財務杠桿逐漸減小,企業的經營風險逐年減小。同時,行業產權比率呈現下降的態勢,資產結構趨向合理化,長期負債能力不斷改善。
四、建議
(1)鼓勵企業間并購:我國醫藥制造業集中度較低,企業規模小數量多,經營完善、技術先進且市場競爭力強的企業兼并、合并和收購其他規模小、競爭力弱和有互補優勢的制藥企業,有利于進行低成本擴張,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也可以避開地方保護主義等壁壘,擴大企業經營范圍和經營區域,增加市場占有率。
(2)支持研發創新和技術改革:我國醫藥制造主要集中于仿制藥的生產,研發投入較少導致技術改革、產品創新少,因此政府可以采取相應措施支持醫藥制造企業引進國際技術加以更新改進,在消化吸收再創新中獲得自主知識產權,生產創新性產品。
(3)加強行業規范管理,提高進入壁壘,降低退出壁荊何夜醫藥制造業進入壁壘低,不斷有新企業進入行業之中,造成企業數量多但規模小的局面;而行業退出壁壘高,眾多虧損企業不能及時退出,導致資產流動性低。因此,政府需加強行業規范管理,正確調整進出壁壘,改善市場競爭壞境。
(4)發揮我國醫藥潛在優勢:我國醫藥行業具有獨特的中藥資源優勢,有較好的發展潛力。但由于中藥在現代化、規范化等方面的問題,其優勢尚未完全發揮。因此,醫藥企業需要加快中藥研究,提高中藥產品技術與品質控制,使中藥打入國際市場。
五、結語
醫藥行業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都屬于朝陽行業,有著良好的發展空間。伴隨醫療體系改革,醫改政策出臺并穩健落地,我國醫藥制造業也將面臨一個更好的發展前景。同時,人們醫療衛生意識的增長、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城鎮化水平的提高、疾病圖譜變化等一系列因素也推動著我國醫藥制造業快速增長。此外,醫藥電商也成為了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醫藥制造業將迅猛發展。
參考文獻:
[1]胡瑩瑩.基于SCP分析的我國醫藥制造業市場績效實證研究[D].山東中醫藥大學,2016.
[2]何苗.基于SCP范式的河南省醫藥制造業現狀分析[J].科協論壇,2009.
[3]張潔.我國醫藥制造行業市場結構與市場績效關系研究[D].西安交通大學,2008.
篇2
關鍵詞:SCP理論;醫療器械;供給側改革;行業分析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04
1導言
醫療器械行業是連接醫藥工業、醫療服務和健康產業的重要經濟部門,其核心技術涵蓋醫用高分子材料、檢驗醫學、血液學、生命科學等多個學科,是我國的醫藥衛生系統中保障臨床治療活動有效、安全的核心環節。近年來,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推進的政策導向之下,由于新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等措施陸續出臺,加之醫療器械領域內長期存在的“多、小、散、亂”格局,政府干預不當和企業經營費用率高等問題,醫療器械行業正處于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本文運用產業組織理論中哈佛學派的結構-行為-績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分析范式對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狀況和產業組織的變遷過程進行深入研究,為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改革建議。
2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產業組織分析
2.1產業規模分析
根據Evaluate MedTech的統計,2010-2015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產業規模從1200億元增長到308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17.01%,而同期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增速僅為1.90%,我國已經成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醫療器械生產和消費國,并已經成長為拉動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如圖1所示。
2010年至今,在醫療器械銷售領域銷售額快速增長的同時,全國醫療器械批發企業數量始終維持在1.3-1.6萬家之間,呈現出相對穩定的競爭格局。但與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相比數量明顯偏多,市場呈現出離散化競爭特點,如圖2所示(數據來源:IMS Institute)。
2.2醫療器械行業集中度分析
行業集中度指標CRn表示行業中規模最大的前n家企業在市場中的占有率(%)情況,其公式為:
CRn=∑ni=1Xi/∑Ni=1Xi
經濟學家貝恩(Joe S. Bain)利用行業集中度指標對產業結構進行分類研究,依據行業集中度指標CR4和CR8,將產業結構類型分為寡占I型,寡占II型,寡占III型,寡占IV型,寡占V型和原子型(競爭型)6個等級。2010-2015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集中度指標CR3、CR4和CR8分別由21.64%、24.64%和3185%上升至28.59%、31.57%和37.78%,但全國市場整體上的原子型結構沒有改變(如表1)。對照部分發達國家,我國的前3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市場占有率(CR3)明顯偏低。
數據來源:商務部《醫療器械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2010-2015)。
然而,由于我國醫藥衛生監管體制不完善,市場機制不健全,加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龐大且地域廣闊,醫療器械市場并非是全國統一。此外,部分地方政府為了保障當地的經濟發展、就業及稅收,為本地藥品流通企業提供政策上的便利,視外地醫療器械企業為掠奪市場資源的“攪局者”。典型表現是在醫療器械集中招標采購過程中,要求中標企業必須選擇當地經銷商進行配送,一些地區甚至規定只有成立縣級醫藥公司才能獲得該地醫療器械的配送權。從全國范圍來看醫療器械領域為完全競爭的原子型市場結構,但隨著市場按照行政區域分割,本地企業的市場控制力也隨之增強,地方保護主義政策成為了醫療器械行業資源整合最大的體制機制障礙。
2.3產品結構分析
根據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的統計,從2015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的產品結構來看,影像診斷設備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近幾年均保持在40%左右,且呈不斷上升趨勢;其次是各類耗材,占據20%左右的市場份額;骨科及植入性醫療器械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剩余的市場份額被牙科及其他類器械所占據,如圖3所示。而在占我國醫療器械25%的高端產品市場中,70%由外資占領,在絕大多數領域外資企業在技術和質量上遙遙領先于國內企業,尤其是醫學影像設備和體外診斷等技術壁壘較高的領域,外資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超過80%。
2.4行業進入壁壘分析
美國產業經濟學家施蒂格勒(George J.Stigler)認為進入壁壘為行業的潛在進入者必須付出的額外成本,產生原因包括規模經濟、產品差異度和法律規制等。醫藥行業存在明顯規模經濟的特性,即企業在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前,對于單位產品(服務)將付出較高的平均成本。此外,依照現行的《藥品管理法》和《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開辦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必須通過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和《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兩項行政許可,其中,2014年和2015年先后出臺的新版《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藥醫療器械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均被稱為“史上最嚴”,對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的軟件、硬件方面要求大大提升,成為進入醫療器械行業最嚴格的政策法規壁壘。
2.5產業政策分析
2015年,國務院《“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將開發高性能醫療設備與核心部件,發展高品質醫學影像設備、先進放射治療設備、高通量低成本基因測序儀、基因編輯設備、康復類醫療器械等醫學裝備被確定《規劃》為重點突破領域之一。同年1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申報資料編寫指南》,在政策上鼓勵醫療器械的研究與創新,促進醫療器械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種種跡象表明,國家正在為醫療器械特別是高性能醫療設備領域推進國產化進程,這無疑將χ泄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帶來利好。在國家政策的導向和國內醫療衛生機構裝備的更新換代需求下,醫療器械將擁有巨大的國內消費市場。以國外醫療器械占醫藥市場總規模42%的份額來對比,國內醫療器械份額僅僅只占醫藥市場總規模的14%,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3結論與建議
本文運用哈佛學派的結構-行為-績效(SCP)分析范式對2010年以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狀況和產業組織的變遷過程進行深入研究。結果發現,自2010年以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呈現出了規模增速下降、市場集中度低、行業進入壁壘提高等情況。應針對上述問題加快推進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醫療器械行業是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高技術產業,具有典型的規模經濟效應特征,行業未來必然走向擴大規模、降低成本的集約化發展道路。因此,推進醫療器械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應從調整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入手,整合行業資源,提高市場集中度,淘汰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和長期虧損的企業。然而,由于行業整體利潤率偏低,僅依靠企業自有資本積累開展行業的兼并重組必定困難重重,必須充分借助資本的力量完成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行業資源的整合。在“新醫改”政策完善落實和“健康中國”戰略的強力推動下,利用醫療器械領域剛性的市場需求和產業整合后的良好的市場前景吸引投資者關注。符合條件的企業應積極謀求上市融資,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將企業做大做強,使醫療器械類上市公司成為醫藥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型企業可借力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資本,逐步形成企業融資-兼并重組-資源整合-成本節約-效益提升-吸引投資的良性發展循環。
應破除一切阻礙藥品流通行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讓市場真正起到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對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和長期虧損的企業應減少虧損補貼,停止對“僵尸企業”的輸血性貸款,并通過實行市場化重組和企業破產等方式加速淘汰行業的落后產能供給。
參考文獻
[1]李先國.藥品供應鏈的整合問題研究[J].管理世界,2010,(5):177.
[2]孫乃強.醫療器械行業等待政策助力[J].中國衛生產業,2005,(10):3033.
[3]楊公樸,夏大慰.產業經濟學教程[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58.
篇3
關鍵詞:長尾理論;長尾結構;醫藥商業;價值鏈;三階段模式(H-I-D模型)
中圖分類號:F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3890(2009)09-0010-05
一、長尾特征模型
長尾理論[1](Chris Anderson2004)通過對產品市場份額的分布曲線研究,發現了被大部分企業所忽視的長尾產品(利基市場、份額低),構造出對于企業存在著巨大市場價值潛力的長尾經濟結構。這個表面上與經典的二八理論直接對立的新經濟理論,引起了學術界和企業界的廣泛重視,中國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先生[2](2009)在美國沃頓全球校友論壇發表演講中,對長尾理論作了重點闡述并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經典的二八理論強調企業應重視重點產品的經營、重點客戶的開發與維護,這是企業收入與利潤的保障。而長尾理論通過體現長尾特征的市場份額分布曲線,指出了利基產品對企業的總體價值不容忽視,甚至超越短尾產品(大份額重點產品)。
如圖1所示,在一個XY的坐標系面積圖中, y對應銷售收入,x對應同一產業中不同品牌的產品或服務。一般會出現名列前茅的幾個品牌占據一部分的市場份額(面積),而其他無數眾多的小品牌,雖然單個市場份額(面積)很小,但無數小品牌的累計總和與大品牌的市場份額相近?!?/p>
以下是長尾理論的核心思想[3],將用于本文主題的研究。
1. 長尾產品的特征是針對市場潛力有限的細分市場(利基市場),產品具備了建立在創新之上的差異性。如果企業重視對這些數量繁多的長尾產品經營活動,形成范圍經濟,那么,企業依舊可以獲得巨大的利潤。
2. 流通渠道是這個時代企業必須重視的、具備強大能量的領域。長尾產品細分化下的利基市場,借助于廣域渠道,能夠體現出規模經濟性。
3. 信息化時代,企業應注重從規?;圃熳兏餅橐幠;ㄖ啤R幠=洕c范圍經濟是解決這一變革的有效手段。
本文將利用長尾理論的基本模型及核心思想,對中國的醫藥商業行業進行結構分析,并于此基礎上,提出中國醫藥商業企業結構優化與發展模式。
二、醫藥商業企業的長尾模型分析
長尾模型既可研究產品的市場分布問題,也可以用來研究某一行業中企業的分布與結構問題。整個行業如同一類市場,而行業中的企業如同存在于這個市場中的產品,這在邏輯上與長尾理論基礎保持一致性都是完全成立的。我們所感興趣的是,行業中的企業按照銷售總收入構造分布圖,會不會出現長尾特征分布?在此,我們借助于長尾理論,判斷其長尾、短尾結構的合理性。
(一)醫藥商業企業長尾分布
從圖2中國醫藥商業100強銷售分布曲線的特征進行觀察,中國醫藥商業行業的結構屬于長尾結構(長尾理論所研究的結構),百強企業總銷售額為2 764億元(中國醫藥商業協會,2008),前10強企業占據了50%的市場份額,剩余90家醫藥商業企業銷售收入累計占50%[4]。如果將所有醫藥商業企業銷售分布圖作出,長尾特性更明顯(前10強占30%,其余6 700家企業占據70%)。不過,圖2“百強”的銷售分布圖已經足以體現長尾特征。
(二)中國醫藥商業企業落入長尾區域的并非是長尾型企業
上述的分析僅僅給出了醫藥商業企業在銷售收入分布特征上與長尾理論的特征模型很相似,但這并不能肯定中國醫藥商業就是長尾結構模型,我們還需進一步考察落入長尾區域的企業在特征上符不符合長尾理論中長尾對象的特征:針對的是細分化下的利基市場,長尾對象之間彼此在目標人群與屬性上存在差異化。如果研究對象是企業,即企業在產品線結構、價值鏈及核心能力上是否具備差異性。
根據這一標準,落入長尾區域的中國醫藥商業企業都不屬于長尾企業,他們常常面對著相同的目標市場,經營著相似的品類線,提供著雷同的服務產品(物流配送)。國家發改委[5](2006)指出,中國醫藥商業最大的問題是同質化。因此,這些醫藥商業企業不屬于長尾型企業。
三、構造中國醫藥商業的長尾模式
(一)構造中國醫藥商業創新商業模式――實施差異化定位
根據長尾理論,短尾企業與長尾企業一定要形成差異化定位,更為重要的是眾多的長尾企業之間要形成差異化定位,從而形成目標市場、商業模式、服務產品線、醫藥產品線在競爭面的“藍?!?。
圖3從上游目標客戶、下游目標客戶、產品線等三個維度給出了合理狀態下中國醫藥商業企業的差異化定位,該差異化定位還將引發醫藥商業企業服務產品線的差異化。
該差異化定位的指導思想是:短尾實施規模化,長尾實施專業化。指導原則是:形成區隔,與企業的資源優勢相結合。在競爭面,通過差異化規避同質化下耗損型競爭;在合作面,短尾與長尾通過合作,令長尾企業的專業化給予短尾企業以專業化的補充,短尾企業的巨大平臺給予長尾企業以規模化的補充。這樣的競合關系一旦呈現,中國醫藥商業行業的優化程度就能得到提升。
1. 長尾企業的定位解析。上游供應商客戶定位于長尾企業,即那些創新型的中小型工業企業。標準是這些企業有較強的創新能力,而且產品線屬于產品專業化形態的,即所有或大部分產品集中于某一類市場顧客群。例如專業創新和制造婦科炎癥類產品、外用膏藥類產品等。所針對的顧客群越明確、越細分越好。
下游客戶定位于長尾企業,范圍界定于個體化、小規模、??菩汀⒓毞诸惖尼t藥零售企業和醫療服務機構。發揮其專業化的藥事管理服務和目標市場專業化下的產品線專業、齊全的優勢,為目標顧客提供具有競爭力的服務。
服務產品線聚焦于藥事管理服務,包括質量服務、藥學服務、商品儲存與保管服務等。根據目標顧客群的經營特點以及所經營的產品線特點,提供聚焦于某領域的專業化服務,而不是廣義范疇的藥事服務。于此,不僅與短尾企業形成定位區隔,同時也形成了長尾企業彼此之間的差異化定位。
從上述的定位可以看出,長尾醫藥商業企業強調的是“專業化”,圍繞專業化的創新。失去了專業化,長尾企業就失去了行業中的競爭優勢和價值。
2. 短尾企業的定位解析。上游目標客戶定位于短尾型醫藥工業企業、長尾型醫藥商業企業及短尾型醫藥商業企業。
與短尾型醫藥工業企業的合作,將會形成規模性產品,以規模經濟性為企業貢獻利潤,這些企業包括外資醫藥企業、大型本土醫藥工業企業;與長尾型醫藥商業企業的合作,意在利用長尾企業的專業化價值鏈,為下游客戶提供更多的價值創造;與短尾型工業企業及長尾型醫藥商業企業的合作,實際是短尾醫藥商業企業構造出以其為核心節點企業的集成化供應鏈。與短尾型醫藥商業企業的合作,屬于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在競爭之外的強強規?;献?。
于此,長尾型企業通過短尾型企業的全國型廣域流通渠道,形成專業化下的規模經濟性。兩類企業的這種合作對未來中國醫藥商業的發展非常關鍵。呈現的優勢是,小企業未必不能擁有全國渠道;大企業未必要品種齊全。獲得的價值是,商業企業的同質化競爭退減,差異化價值鏈形成高效率的互補運動,工業企業與下游的醫療單位得到更多的價值。
在圖3的定位下,中國的醫藥商業企業數量將會減少,沒有創新力和差異化競爭力的中小型商業企業將在該定位結構的擠壓下,退出市場,短尾企業接手其市場,獲得規?;牧夹詳U張;部分中小型企業進入細分化的利基市場,并通過創新運動獲得其在定位圖中的市場價值,該價值決定了其利潤及與大型短尾合作的砝碼大小。所以,該定位圖實際構建了一種良性的機制,促進中國醫藥商業企業變革為合理的長尾結構,使整個醫藥產業在結構上得到優化與升級。
(二)鼓勵企業創新,兩線(產品線、服務線)構造差異
長尾企業不僅要和短尾企業形成定位差異化,同時還要形成彼此之間的差異化,即長尾企業在醫藥產品線、服務產品線兩個方面形成各自的專業化。醫藥產品根據品類管理的方法,可以形成十幾個、甚至幾十個產品線,專業經營其中的某一類產品線,并在該產品線的經營上,做到品種最全、專業知識最全、顧客需求理解最深刻,這就是專業化競爭力。
長尾企業最大的差異化依托并非是醫藥產品線,而是其藥事管理服務。醫藥商業企業屬于服務企業,服務產品的創造是該類企業的核心能力所在。結合于專業性產品,針對與之相應的細分需求,提供專業化的藥事管理服務,將是長尾醫藥商業企業最強的競爭力。
在目標市場方面,長尾企業會有雷同,但這并不防礙其對相同顧客不同需求的滿足而構成的差異化競爭力,差異化的醫藥產品線以及服務產品線已經決定了此點。
鼓勵企業創新,需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建立、健全創新制度。薩克斯(Jeffrey Sachs 2000)認為,經濟增長的最終源泉是制度與技術的創新[10]。制度創新是前提,是對技術創新的鼓勵與價值保障。印度制藥業的發展就是實證。據印度制藥商組織公布的數字,目前該國有2萬余家制藥企業,是中國制藥企業數的3倍。其90%以上是作坊式小企業,以私營為主,布局分散。這些公司已不滿足于印度國內市場,正在把重點轉向美國市場,100家企業通過美國FDA認證,國際市場的銷售比重逐年提高。印度制藥業的發展得益于創新化、專業化和國際化,而創新化是根本。在創新化的背后,是制度。印度小型醫藥企業可以獲得很好的上市融資的機會,上市企業將資金主要用于管理與技術創新上而不是宣傳炒作上,為什么能這樣做,是因為有相關的制度保證管理與技術上的創新價值不受到單純炒作的影響,這涉及到一系列的市場制度[11]。中國目前也在積極加強制度上的創新,2009年的醫療衛生改革,在五個方面實施了重大的改革,其中創新產品特別定價制度就是對創新鼓勵與創新價值保障的具體體現。當然,在這方面到底是采用楊小凱教授之后發劣勢理論,還是采用林毅夫教授的后發優勢理論,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2. 積極向長尾型醫藥商業企業開發資本市場。資金,是創新型中小醫藥商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印度的醫藥產業迅速發展,與其資本市場向醫藥企業比較自由開放是密切相關的。中國也應積極為創新型的醫藥商業企業開放更大的資本市場,調整資本市場的結構,增大高科技、創新型企業的比例。
3. 端正認識 擺正心態。過去,中國醫藥產業在對規?;恼J識上是存在錯誤的,亢奮于“制造”創新力虛弱的國內寡頭國際侏儒,積極于“推動”大而全式的虛假規模化,忽視于“鼓勵與保障”創新型企業的培養和發展,漠視于國際市場的規?;α俊?/p>
這些都與中國醫藥產業的制度水平與認識能力有密切關系,不堅決提升與糾正,則中國的醫藥產業將長期非理性亢奮于“政府投資型”醫藥經濟的快速發展。于明德(2007)指出,國家力推的“兩個保險”是拉動醫藥經濟增長的根本因素[12]。
(三)構造以大型醫藥商業企業為核心節點的集成化供應鏈
創新構造了醫藥商業企業的差異化,為價值鏈之間的合作提供了廣泛的空間。陳柳欽[13]指出,按照邁克爾.波特的邏輯,每個企業都處在產業鏈中的某一環節,一個企業要贏得和維持競爭優勢不僅取決于其內部價值鏈,而且還取決于在一個大的價值系統(即產業價值鏈)中一個企業的價值鏈同其供應商、銷售商以及顧客價值鏈之間的互補聯接。相應于波特對價值鏈的定義,產業鏈企業在競爭中所執行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僅從價值的角度來界定這些活動,稱之為產業價值鏈(industrial value chain)。產業價值鏈的運營平臺則是以大型醫藥商業企業為核心節點企業(鏈主)的集成化供應鏈。
如果把供應鏈中的中小型醫藥商業企業視為一個產品集群,那么,鏈主地位就使得大型醫藥商業公司無論是有形醫藥產品線亦或是無形服務產品線,都呈現為長尾結構。在圖3中,大型醫藥商業企業已經成為了類似于Google、Yahoo之類的門戶或搜索引擎[14]。而最初的長尾理論正是誕生于對上述兩類企業的經營研究。
(四)基于集成化供應鏈平臺上的長尾經營策略
長尾企業面對的細分下的利基市場,如果不能形成廣泛的區域覆蓋,則規模經濟性無法實現。原中國的醫藥商業企業都屬于區域性,因此,進入細分化市場的醫藥商業企業很少,都在同一區域面對相同的客戶提供相同的產品和服務,進行著消耗型的同質化競爭。如果中國能夠形成全國性的大型醫藥商業企業,而中小型醫藥商業企業專業化價值鏈存在著對大型商業的補充作用,那么,中小型醫藥商業就可以借助于全國平臺,實現全國區域的占有。
中小企業也可以建立全國渠道,中小企業也可以擁有全國市場,唯一不同的是,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存在著差異化,在區域上是一致的。從供應鏈的角度,等同于大型醫藥商業企業通過自己的全國平臺,經營著中小型企業的資源,并與它們分享價值回報。與傳統結構不同的是,這種價值回報的分享是建立在利用各自優勢資源進行價值創造的基礎上,例如下游客戶得到了更多的、更適合的品種滿足,得到了更多、更專業的藥事服務滿足。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醫藥商業的問題不再于流通層次多,而在于一些層次沒有價值創造。社會大眾的健康利益健康福利,不是依托于單獨的支付成本下降,關鍵是獲得的價值更多。從這個角度分析,建立以大型醫藥商業企業為核心的集成化供應鏈,形成創新下的長尾經濟,目的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多的健康價值,而簡單地減少商業流通層次(并非是錯,只是過于簡單化)的目的是減少支付成本。
建立了集成化供應鏈,大型醫藥商業企業會通過價值鏈的互補性去選擇具有專業特色的中小型醫藥商業企業形成合作伙伴,而那些沒有增值創造力的中小型企業必然被淘汰。
四、基于長尾理論的中國醫藥商業發展模式H-I-D(見圖4)
(一)第一階段,同質化并購(homogenization merger)差異化創新
中國醫藥商業企業通過區域同質化收購,形成全國性的大型商業企業;通過企業創新,轉型出一批差異化、專業化的長尾醫藥商業企業。
形成全國大型商業企業的戰略價值是建立現代化、規?;牡谌结t藥物流,降低醫藥商業的物流成本。該第三方醫藥物流一定是由目前的短尾商業企業為主導向完成構造,這是差異化價值最弱的領域,也是目前短尾企業幾乎唯一的競爭優勢。其次,全國大型商業機構的出現,為長尾企業利基市場通過區域的廣域化形成規模經濟性提供了平臺,如同于Google對于無數小型網站的價值。7 000家醫藥商業企業,一部分創新力弱的企業,貢獻出自己的區域價值,被大型企業并購;部分企業通過創新運動,形成長尾企業,服務于特定的上、下游客戶,構造差異化的創新增值服務,以此形成企業的競爭力與產業中的價值;剩余的企業,區域價值不明顯、創新力不足,退出市場。
(二)第二階段,形成以短尾企業為核心節點、長尾企業為成員的全國型集成化供應鏈(Integrated supply chain)
以全國性的大型醫藥商業企業為核心組建集成化供應鏈,吸納專業化、差異化的長尾企業入鏈,形成差異化價值鏈的合作,進一步擠壓掉創新力弱、規模小、同質化的區域型中小型醫藥商業企業,從市場運作上逼其退市。
“集成化供應鏈+長尾結構”是中國醫藥商業結構優化與升級的過渡階段。該階段的重要性是:通過供應鏈平臺的價值鏈合作,短尾企業與長尾企業在企業文化、價值觀、管理流程上趨同化,有利于第三階段資本收購后,企業能迅速產生規模效益;其二,在這個過程中,有利于短尾企業識別所需要整合的外部價值鏈。被收購對象的差異化與核心能力的判斷需要過程,同時,短尾企業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創新力和核心能力,在這個時候作出上述判斷更為準確。
(三)第三階段,在集成化供應鏈的基礎上,核心鏈主企業對具有差異化價值鏈(Differentiated value chain)的長尾企業實施收購
醫藥商業企業的收購實際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同質化收購,實現全國架構,為集成化供應鏈與未來短尾企業的合作建立基礎;第二階段的收購是差異化收購,目標是在價值鏈上與本企業存在差異性和互補性的長尾企業,這一收購的本質是對創新力和價值鏈的收購,實現企業價值鏈和創新力的升級。
在上述過程完成的基礎上,中國醫藥產業將形成以全國性大型醫藥商業企業為鏈主的若干集成化供應鏈,構建成為市場的主體,承擔80%以上的醫藥商品和服務流通。在商業結構上,接近于美國模式,部分同質化區域性的中小型醫藥企業在第一階段退市或被收購,部分差異化的長尾企業在第三階段被集成化供應鏈鏈主收購,獨立于市場上的中小型企業減少。
參考文獻:
[1]Chris Anderson.The long tail[EB/OL] .省略/10.LongTail.
[2]張瑞敏.中國式管理的三個終極難題[EB/OL].省略/fenxplun/newsfx/2009-06-12/177639.shtml .
[3]Chris Anderson.長尾理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4]中國醫藥商業協會.中國醫藥商業企業百強榜[R].2008.
[5]國家發改委.醫藥行業十一五發展指導意見[R].2006.
[6]張莉.芻議企業并購中并購對象的選擇[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7,(4).
[7]趙華.企業并購中目標企業選擇研究綜述[J].商場現代化,2008.
[8]陳志武.為什么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9]閆燕.規模不經濟的原因――管理不經濟[J].時代經貿,2008.
[10]薩克斯,胡永泰,楊小凱.Economic Reforms and Constitutional Transition. 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J].Vol. 1, No. 2 (Nov. 2000): 435-491
[11]中國駐印度使館.中國印度制藥工業之對比分析[R].2005-06-23.
[12]王蔚佳.醫藥工業觸底向好的理性解讀[N].中國醫藥報,2007-11-16.
篇4
關鍵詞:生物制藥;生物檢測;藥理;藥品
前 言
現代生物制藥技術是一項與制藥產業結合極為密切的高新技術,不斷為醫藥行業提供新產品、新劑型,為制藥界開創一條嶄新之路,正在改變生物制藥業的面貌,為解決人類醫藥難題提供最有希望的途徑。結構分析、價態分析、晶體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又促進了光譜分析的發展。以計算機應用為主要標志的信息時代的來臨,儀器分析迅速發展,為藥物檢測提供各種非常靈敏、準確而快速的分析方法。生物測定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其發展前景令我們從事藥品生物測定工作者所關注。
一、生物制藥技術簡介
1.基因工程技術
激素和許多活性因子是調節人體生理代謝與機能的重要物質,其活性強,臨床療效明顯,但這些物質自然界甚為稀少,從人體及動物中提取難度大,來源有限,無法滿足臨床需要,而現代生物制藥技術卻為臨床提供了這類廉價、高效的藥品。
2.酶及細胞固定化技術
微生物轉化及酶催化工藝早已在制藥工業中廣泛應用。酶與固定化技術結合彌補酶的不足,在制藥界取得顯著發展,如用大腸桿菌酞化酶生產、犁頭霉素生產氫化可的松、乳酸菌轉化蔗糖制備右旋糖醉等。
3.細胞工程及單克隆抗體
植物細胞工程培養技術為開辟藥物新資源、使微生物原料生產工業化、保護自然界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二、生物制藥現狀
1.腫瘤在全世界腫瘤死亡率居首位,腫瘤是多機制的復雜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診斷、放療、化療等綜合手段治療。今后10年抗腫瘤生物藥物會急劇增加。
2.神經退化性疾病、老年癡呆癥、帕金森氏病、腦中風及脊椎外傷的生物技術藥物治療,胰島素生長因子rhlGF-l已進入Ⅲ期臨床。神經生長因子(NGF)和BDNF(腦源神經營養因子)用于治療末稍神經炎,肌萎縮硬化癥,均已進入Ⅲ期臨床。
3.自身免疫陛疾病,許多炎癥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哮喘、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癥、紅斑狼瘡等。一些制藥公司正在積極攻克這類疾病。
4.冠心病。防治冠心病的藥物將是制藥工業的重要增長點。Centocor'sReopro公司應用單克隆抗體治療冠心病的心絞痛和恢復心臟功能取得成功,這標志著一種新型冠病治療藥物的延生。
三、藥品生物檢測的特點與范圍
1.藥品生物測定的定義與特點
藥品生物測定(簡稱生測)是利用藥品(或藥品中的有害雜質)對生物(或離體器官及組織)所引起的反應來測定藥品的含量或安全性的一種方法。
1.1 生測法的優點是測定的結果與醫療要求基本一致,能直接反映藥品的效果或毒副作用,這是其他物理學方法或化學方法所不能達到的。因此,目前各國藥典仍大都采用這一方法。
1.2 生測法的缺點是檢驗周期長,微生物有生長繁殖過程,動物有生理代謝過程,觀察分析時間一般在2~7天,有些試驗會更長。影響因素多,有生物差異性,也有系統操作誤差和環境條件等造成的影響。用品用具、動物質量、儀器設備都會對結果產生影響。所以,以生測主檢的品種在中國藥典中逐版減少。
2.生物制藥檢測的范圍
中國藥典是法定的藥品標準,它將藥品質量控制項目歸為四類:性狀、鑒別、檢查和含量。生測的業務主要涉及到中西藥品的檢查類和含量類。
四、生物制藥檢測的現狀
1.品種和范圍的變化
抗生素的含量測定,最初大部分抗生素用微生物法測定含量。隨著制藥工業發展,提純方法不斷改進,有效組分更加明確,許多品種檢測方法不斷改為儀器測定和化學測定。藥品注射劑的熱源檢查。中國藥典還要繼續增加品種,熱源項都將被內毒素代替。動物試驗改為生化試驗。
2.實驗動物
生測離不開實驗動物,在實驗中,為了減少生物差異,提高動物反應敏感性,以最少的動物達到最滿意的結果。一般動物實驗必須達到清潔動物標準,種系清楚,不雜亂,無規定指出的疾病。
3.藥品生物測定在方法上的改進與變化
為了縮短操作時間,減少實驗誤差,近年來生測方面也研制并投入使用了部分儀器設備,減輕了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檢測結果更加準確可靠。
五、生物制藥技術及檢測的發展趨勢
1.各種新技術的出現有助于新藥物的開發計算機模擬和分子圖像處理技術(例如原子力顯微鏡、質量分光儀和掃描探測顯微鏡湘結合可以繼續提高設計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分子的能力,成為藥物研究和藥物設計的得力工具。藥物與使用該藥物的生物系統相互作用的模擬在理解藥效和藥物安全方面會成為越來越有用的工具。這種方法到2015年可能會成為心臟等系統臨床藥物試驗的主流方法,而復雜系統(例如大腦)的藥物臨床試驗需要對這些系統的功能和生物學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
2.生物檢測
作為經典方法沿用至今,表明它有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特點,在藥品檢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少老產品改為其他方法控制質量,也會不斷有新產品離不開生測法,我們應當充分發揮它的優點,盡量克服它的不足,開拓新的業務范圍。
3.微生物限度檢查工作量大
在這項檢查中,有大量的業務技術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改進試驗條件,使數據準確,探討陜速檢測的新方法。藥包材的檢查,國家藥監局已經試行標準,業務范圍將更加擴大,這是我們進一步做好工作,努力探討研究的新領域。
4.藥品生物檢測在中藥開發中的作用
我國是中藥王國,200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共收載920種,其中中成藥398種。有含量測定的157種,僅占總數的17%,中藥成分多,雜質和干擾物質很多。復方制劑,尤其大復方制劑專屬性的檢出處方中所含藥材很困難,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做。中成藥中的雜質如重金屬、殘留農藥等達到一定水平會產生毒副作用,影響藥物安全。要讓中藥制劑打進國際市場,我們在檢查類的控制項目和含量類的方法探討方面有大量工作要做,生物測定可以在毒理、藥理方面進行研究、探討,逐步完善質量控制標準,提高制劑質量發揮更大的作用。
5.新藥研制開發與安全性評價
新藥研制開發是多學科合作的系統工程。在獲得一個具有生物涪勝的化合物后,研究開發組織者要在生物醫學領域進行藥物評價研究,首先必須組織藥理學、毒理學、病理學、獸醫學、遺傳學、生物化學、藥代動力學方面的專家進行合作研究,按藥物非臨床研究管理規范GLP進行管理。組織藥理、毒理(包括一般毒理和特殊毒理)、病理、藥代動力學和毒代動力學、藥物分析、臨床化學、實驗動物、生物統計、質量保證等部門有關人員進行討論,分階段做出評價。生測在這方面可以參加開發研究或進行技術指導。
六、結束語
生物制藥技術及檢是藥物醫藥生產要組成部分,是不可缺的專業,現代高科技的大量使用,不僅不會影響其發展,而是如虎添翼,讓生物制藥技術及檢測展示出新的前景。
參考文獻
[1]陳文暉.中國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經濟管理,2004(01).
[2]程躍,銀路,李天柱.中國生物技術制藥產業創新現狀可視化研究-基于科學計量學的專利數據分析[J].技術經濟,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