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范文
時間:2023-10-19 17:11: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第一條為保證生活飲用水(以下簡稱飲用水)衛生安全,保護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城市供水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單位(以下簡稱供水單位)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的衛生監督。
第三條衛生部主管錢國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
建設部門主管全國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風城鎮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
第四條國家以對供水單位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實行衛生許可制度。
第五條國家鼓勵有益于飲用水衛生安全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制開發的推廣。
第六條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必須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第七條集中式供水單位必須取得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簽發的衛生許可證。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還必須取得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城市供水企業資質證書》,方可供水。
第八條供水單位新建、改建、擴建的飲用水供水工程項目,應當符合衛生要求,選址和設計審查、竣工驗收,衛生行政部門參加。
第九條供水單位應當建立飲用衛生管理規章制度,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負責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
第十條集中式供水單位必須有水質凈化消毒設施及必要的水質檢驗儀器、設備和人員,對水質進行日常性檢驗,并向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送檢測資料。
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其生產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執行、人員上崗的資格和水質日常檢測工作由城市建設主管部門負責管理。
第十一條直接從事供、管水的人員必須取得體檢合格證后方可上崗工作,并每年進行一健康檢查。
凡患有痢疾、傷害、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滲出性病及欺了有礙飲用水衛生的疾病的和病原攜帶者,不得接從事供、管水工作。
直接從事供、管水的人員,未經衛生知識培訓不得上崗工作。
第十二條生產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規定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產品衛生許可證批準文件,取得批準文件后,方可生產和銷售。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銷售、使用無批準文件的前款產品。
第十三條飲用水水源地必須設置水源保護區。保護區產禁修建任何可能危害水源水質衛生的設施及一切有礙水源水質衛生的行為。
第十四條二次供水設施選址、設計、施工及所有材料,應保證不使飲用水水質受到污染,并有利于清洗和消毒。各類蓄水設施要加強衛生防護,定期清洗和消毒。具體管理辦法同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區情況另行規定。
從事二次供水設施清洗消毒的單位必須取是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衛生許可后,方可從事清洗消毒工作。清洗消毒人員,必須脂衛生知識培訓和健康檢查,取得體檢合格證后方可上崗。
第十五條當飲用水被污染,可以危及人體健康時,有關單位或責任人應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向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三章衛生監督
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風飲用水衛生監測工作。
供水單位的供水范圍在本行政區域內的,由該行政區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其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
供水單位的供水范圍超出其所在行政區域內的,由供水單位所在行政區域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飲用衛生監督監測工作;
供水單位的供水范圍超出其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由該供水單位的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其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
鐵道、交通、民航行政主管部門設立的衛生監督機構,行使衛生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飲用水衛生監督職責。
第十七條新建、改建、擴建集中式供水項目時,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做好預防性衛生監督工作,并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的水源水質監測和評價。
第十八條醫療單位發現因飲用水污染出現的介水傳染病或化學中毒病例時,應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衛生防疫機構報告。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污染事故對人體健康影響的調查。當發現飲用水污染危及人體健康,須停止使用,對二次供水單位應責令其立即停止供水;對集中式供水單位應當會同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部門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停止供水。
第二十條供水單位衛生許可證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按照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管理范圍發放,有效期四年,每年復核一次。有效期滿前六個月重新提出申請換發新證。
《城市供水企業資質證書》的申辦按《城市供水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必須進行衛生安全性評價。與飲用水接觸的防護涂料、水質處理器以及新材料和化學物質,由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初審后,報衛生部復審;復審合格的產品,由衛生部頒發批準文件。其他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報衛生部備案。
凡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進口產品,須經衛生部審批后,方可進行和銷售。具體管理辦法由衛生部另行按制定。
第二十二條凡取得衛生許可證的單位或個人,以及取得衛生許可批準文件的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經日常監督檢查,發現已不符合衛生許可證頒發條件可不符合衛生許可批準文件頒發要求的,原批準機關有權收回有關證件可批準文件。
第二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設飲用水衛生監督員,負責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部門可聘任飲用水衛生檢查員,負責鄉、鎮飲用水衛生檢查工作。
飲用水衛生監督員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發給證書,飲用水衛生檢查員,負責鄉、鎮飲用水衛生檢查工作。
飲用水衛生監督員由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發給證書,飲用水衛生檢查員由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發給證書。
鐵道、交通、民航的飲用水衛生監督員,由其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發給證書。
第二十四條飲用水衛生監督員應秉公執法,忠于職守,不得利用職權謀取私利。
第四章罰則
第二十五條集中式供水單位安排未取得體檢合格證的人員從事直接供、管水工作或安排患有有礙飲用水衛生疾病的或病原從事直接供、管水工作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責令限期改進,并可對供水單位處以下20
元以上海市1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六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責令限期改進,并可對供水單位處以下2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罰款:
(一)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修建危害水源水質衛生的設施或進行有礙水源水質衛生的作業的;
(二)新建、擴建、改建的飲用水供水項目未經衛生行政部門參加選址、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而擅自供水的;
(三)供水單位未取得衛生許可證而擅自供水的;
(四)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五)未取得衛生行政部門的衛生許可擅自從事二次供水設施清洗消毒工作的。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生產或者銷售無衛生許可批準文件的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責令改進,并可處以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超過30000元,或處5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八條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有下列午行為之一的,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進,并可處以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超過30000元,沒有違法所得可處以免10000元以下罰款:
(一)新建、改建、擴建的飲用水供水工程項目未經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而擅自建設并投入使用的;
(二)未按規定進行日常性水質檢驗工作的;
(三)未取得《城市供水企業資質證書》擅自供水的。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九條本辦法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集中式供水:由水源集中取水,經統一凈化處理和消毒后,由輸水管網送至用戶的供水方式(包括公共供水和單位自建設施供水)。
二次供水:將來自集中式供水的管理水另行加壓、貯存,再送至水站或用戶的供水設施;包括客運船舶、火車客車等交通工具的供水(有獨自制水設施除外)。
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凡在飲用水生產和供水過程中與飲用水接觸的聯接止水材料、塑料及有機合成管材、管件、防護涂料、水處理劑、除垢劑、水質處理器及其新材料和化學物質。
直接從事供、管水的人員:從事凈水、取樣、化驗、二次供水衛生管理及水池、水箱清洗人員。
篇2
【關鍵詞】二次供水;衛生學調查
【中圖分類號】R75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3-0335-01
近年來,隨著我縣城市建設的發展,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二次供水增多,二次供水的衛生質量直接影響居民的身體健康。二次供水水質基本上符合衛生要求,但國內文獻已報道的 249起飲用水污染事故中120起是二次供水污染而引起的,約占48.2%。由于供水管道、水箱、涂料等材料不合格,或者由于設計安裝、選址不合理,都可能導致水污染事故,說明二次供水污染的危險依然存在。為了了解我縣二次供水衛生狀況,加強對二次供水的衛生管理,2009年六月我們對遜克縣內住宅小區10處二次供水情況進行了衛生學調查。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轄區內隨機抽取10處二次供水10個蓄水箱。
1.2 調查內容與方法,水質檢驗,按《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法》,統一在四樓隨機抽查一住戶,按無菌操作采水樣500ml,4小時內送檢。一般衛生學調查按《黑龍江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規范》。
1.3 評價標準: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黑龍江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規范》。
2 結果與評價
我縣的住宅基本是5~7層,建筑時間2~12年,蓄水箱由鋁板、鐵板材料構成,此次調查10個蓄水箱結構相似,由入水口、出水口、透氣孔、檢查口構成,該結構的缺點是出水口與底部之間形成了“死水區”,易使污泥、雜物淤積于底部,該區水流循環較差,微生物很容易繁殖,所以蓄水箱定期消毒是很重要的。
調查結果表明,二次供水衛生管理制度、措施沒有很好落實,與衛生標準要求有較大差距。見表1、表2
二次供水管理人員多是臨時工、管理員兼管,素質較差,未經有關衛生法規、衛生知識培訓,二次供水設施設計有點不符合有關衛生法規、標準要求,有的設在鍋爐房內,有的無單獨房間在樓道狹空內,在地下無防滲設施,由于設計存在的問題又疏于管理,10個蓄水箱檢查口有2個無蓋,8個有蓋的4個無鎖,透氣孔均未加防護罩,氣壓罐全部無自動空氣過濾器,由于有的水箱常年不清洗消毒,內漆剝脫,甚至長出青苔,水里可見到蚊蠅蟲體。由于存在以上問題,水質很容易受到污染,引起介水傳染病流行的危險性也就增大。表3水質檢驗結果反映了二次供水水質受到了一定程度污染。
同期出廠水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說明二次供水受到污染,與蓄水箱多年不清洗、不消毒、二次供水系統防護措施不落實、管道陳舊生銹有關,調查后我們對不合格的蓄水箱會同有關單位進行了清洗消毒,改善水質。
3 討論與建議
通過調查發現,二次供水系統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3.1 設計衛生問題。蓄水箱沒有單獨房間,例如有1個設在樓道地下,受到泄露污水污染威脅,居民反映強烈,飲用水沒有安全感。有1個設在鍋爐房內,有2個設在樓道狹空內,沒有一個清潔環境,受到污染的機會比較多,不便管理。蓄水箱安裝時未考慮清洗消毒,例如有1個設在樓道地下的水箱,無處排放污水,甚至無法進行清洗消毒,從建設以來7年從未清洗消毒,又無資金改造,使飲用水水質存在較大隱患。
3.2 涂料衛生問題。調查的2個鐵板水箱,使用的是一般防銹漆,防腐效果差,漆皮已脫落污染水質。
3.3 管理不善是二次供水污染的又一原因。管水從業人員不了解飲用水衛生法規,衛生知識,無衛生管理崗位責任制,蓄水箱檢查口不加蓋、不加鎖、不清洗消毒水箱,缺少必要的防護措施,以至在水箱內發現淤泥、蚊蠅蟲體、甚至老鼠尸體。由于以上存在的問題直接影響了飲用水檢驗指標合格率。
針對以上發現的問題,我們認為有關部門領導要提高認識,加強對二次供水管理,落實《生活飲用水監督管理辦法》《黑龍江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規范》《生活飲用水標準》。一是衛生部門按國家有關法規對新建、改建二次供水設施進行設計審查、竣工驗收。二是各有關部門要相互配合,加強對二次供水系統衛生管理,提高飲用水管理人員衛生法規、衛生知識素質,同時各產權單位要有必要的資金投入,更新、維護制度。三是有關部門應成立專業隊伍來清洗消毒水箱,保證二次供水系統不受污染,防止介水傳播疾病的發生和對人體健康長久的慢性損害,保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集中式供水;水質;衛生調查 中圖分類號:R123.8 文獻標志碼:A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已于2007年7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目前,該標準已成為衛生監督機構開展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最重要的技術依據。2008年我們開展上海市集中式供水單位水質現況調查,旨在尋找本市集中式供水單位水質與《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差距,并為2012年7月1日《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全部指標的實施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對本市所有的集中式供水單位的衛生管理情況進行調查,并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對部分出廠水進行水質抽樣檢驗,集中式供水單位使用同一地表徑流為原水的不重復抽樣檢驗,地下水為原水的集中式供水單位同一區縣不重復抽樣檢驗。
1.2 方法
1.2.1 現場調查 按照《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范》編制統一的調查表,并對調查人員進行培訓,現場由調查人員按照調查表進行調查,內容包括衛生許可、檔案資料、從業人員、設施、涉水產品以及消毒產品使用情況。
1.2.2 檢驗方法 按照《GB/T5750(所有部分)》進行水樣的采集和檢驗,并以《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進行評價。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截至2008年10月31日,全市共有各級集中式供水單位150家,其中市政水廠131家,包括市級水廠13家、區級水廠3l家、鄉鎮級水廠87家;自建水廠19家。
137家集中式供水單位使用地表水作為源水,13家使用地下水。市級集中式供水單位源水均取自長江口陳行水庫和黃浦江上游松浦大橋取水口,區、鎮(鄉)、自建集中式供水單位采用的多為黃浦江支流和其它地面水的原水。
本市各集中式供水單位目前均未采用深度處理的方法制水。以地面水為水源的集中式供水單位目前均采用傳統的取水―混凝―沉淀―消毒―出廠的水處理工藝制水;以深井水為水源的集中式供水單位采用取水―消毒―出廠的水處理工藝制水。
2.2 衛生管理
調查發現,仍然有部分集中式供水單位在衛生管理方面,尤其是水質自檢方面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水質檢測項目不符合要求、日常水質檢測記錄或報告缺失、缺乏水污染事件防范措施、健康相關產品沒有取得衛生許可批件等(表1)。
2.3 原水水質
對59家以地表水為原水的集中式供水單位進行原水水質抽樣檢驗,抽樣檢驗指標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中表1和表2指標(總磷除外)確定,共計27項。經檢測,超標指標主要有耗氧量、氨氮、鐵、總氮、溶解氧。對10家以地下水為原水的集中式供水單位進行原水水質抽樣檢驗,檢驗指標按照《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1993)表1(六六六、DDT除外)選定,共計37項。經檢驗,超標指標主要有色度、渾濁度、鐵、錳(表2)。
2.4 出廠水水質
在評估原水水質情況、衛生管理狀況、供水范圍、供水人口等因素后,對78家集中式供水單位的出廠水進行了抽樣檢驗。檢驗指標為《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所要求的所有項目,共計106項。經檢驗,有32件樣品為不合格,合格率為60.0%。超標指標主要有渾濁度、耗氧量、氨氮、鐵、錳、三鹵甲烷(表3)。
3 討論
通過對全市各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管理現況調查及對水源水、出廠水的抽樣檢測,發現在不改變現有工藝的情況下,水源水質已經成為影響集中式供水單位出廠水水質最主要的因素。尤其是原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氯化消毒后還會產生新的有機副產物,對人群產生嚴重威脅。
3.1 推動深度處理工藝的開展和普及,提高城市制水水平
現階段,本市水源主要需要應對的問題是有機污染的問題,由于現有水處理工藝不能有效去除這些有機污染物,造成目前出廠水有機指標普遍較高。建議在有關部門主持下,研究采用適合本市原水現況的水處理工藝,使相關指標超標情況得以有效控制,最終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規定。政府有關部門應制訂強制性技術措施,編制技術改造規劃,逐步推進水處理工藝改造在全市的完成。
3.2 加強水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
集中式供水水質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飲用水水源水質,即便改善了水處理工藝,也應著力加強對水源的保護和水污染的防治,應加強各項水源保護制度的落實,確保水源安全。本市處于長江下游和太湖下游,上游沿江80多個城市排入的污物污水最終都要流經這里,受到上游水質的污染,長江口原水水質有每況愈下的趨勢。同時隨著鄉鎮工業發展,黃浦江支流及其他地面水水質也令人擔憂。尤其應當引起關注的是,上海將要采用長江水作為城市最主要的水源,但由于處于長江的最下游,水源保護問題將會是擺在有關部門面前的一個新課題。應積極應對,會同兄弟省市共同做好水源保護工作。
3.3 強化集中式供水單位的建設
應敦促各供水單位建立以水質為核心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業務能力建設,完善水質檢驗流程和各項管理制度,嚴格按國家有關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和操作規程進行操作,通過嚴苛的行業管理提高供水水質,并使供水水質持續良好。
3.4 加大監督執法力度,杜絕衛生安全隱患
衛生監督機構應從預防性衛生監督工作與衛生許可開始就嚴格把關,對不符合規定的新、改、擴建供水項目不予批準,并在日常監管中加強對飲用水水源、供水單位供水和用水點的水質監測,開展對取水、制水、供水實施全過程監管,不留盲點。對在檢查中發現問題的供水單位,應嚴格依法進行查處,并督促限期整改。
篇4
【關鍵詞】 飲水;衛生;組織和管理;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9-0865-02
據報道,廣西農村寄宿學校飲水衛生安全形勢嚴峻,對師生健康構成嚴重的現時和潛在危害[1]。以缺乏水處理設施的自備水源供水和鄉(村)供水為主的農村學校供水水質微生物污染嚴重,是農村寄宿學校介水傳染病流行嚴重的重要原因[2]。為了解賓陽縣寄宿制學校生活飲用水衛生狀況,賓陽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于2007年6月對全縣所有的51所寄宿制中學的生活飲用水開展了衛生學調查和水質檢測,并于2008年11月再次對其中的40所學校的生活飲用水水質進行檢測,現將調查與檢測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賓陽縣全部寄宿制中學,包括初中38所、高中3所、完中8所、中專2所。
1.2 調查內容 于2007年6月對被調查學校開展基本情況和生活飲用水的供水方式、水源類型、學生飲水方式、衛生管理、水源防護和水質處理方式的衛生學調查,并分別于2007年6月、2008年11月采集豐水期生活飲用水水樣51份(每校1份)、枯水期40份(40所學校各1份)進行水質衛生檢測。其中自備水源供水58份,鎮鄉水廠供水29份,村水廠供水4份。水質衛生檢測指標有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值、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鐵、錳、鉛、砷、銅、鋅、鎘、汞、鉻、鋁、揮發性酚類、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氯化物、硫酸鹽、氟化物、氰化物、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氨氮、耗氧量、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大腸埃希菌等。
1.3 方法 使用統一的《寄宿制學校生活飲用水衛生學狀況調查表》,由經統一培訓的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對學校分管領導、管水人員進行衛生學調查;水樣的采集與檢測方法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 5750-2006)進行;檢驗結果評價方法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T 5749-2006)進行;調查和檢驗數據用Excel 2003進行匯總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學校飲水基本情況 51所寄宿學校的供水類型、水源類型及供應學校、人口數見表1。
調查發現,開水供應完全滿足的學校僅56.86%(29/51),43.14%(22/51)的學校開水供應僅基本滿足。學生偶爾飲用生水的學校占19.61%(10/51),見表2。
2.2 學校飲用水衛生管理情況 見表3。
2.3 水源衛生防護情況
2.3.1 自備水源防護情況 33所自備水源供水學校水廠中,取水井的影響半徑30 m范圍內有滲水廁所、污水溝、垃圾堆等污染源的占12.12%(4/33);防護設施齊全的僅33.33%(11/33),防護設備不齊全的占63.64%(21/33),無任何防護設施的占3.03%(1/33)。
2.3.2 鎮(村)水源防護情況 以地下水為水源向7所學校供水的6座鎮(村)水廠水源防護設施齊全的僅占50.00%(3/6),水源防護設施不齊全的占17%(1/6),無任何防護設施的占33.33%(2/6)。
以地表水為水源向11所學校供水的3座鎮水廠,飲用水源汲水點上游1 000 m、下游100 m內均無污染源,水源汲水點周邊半徑100 m內陸地區域也均無污染源;2座取水點有衛生防護帶和水源地水源衛生防護標識牌,1座無衛生防護帶和水源地水源衛生防護標識牌。
2.4 水質衛生處理情況
2.4.1 自備水源學校水質處理情況 33所自備水源供水學校中,有飲水日常消毒制度的占39.40%(13/33);僅6.06%(2/33)的學校有生活飲用水消毒設施;僅30.30%(10/33)的學校對飲用水進行間斷性消毒,其中每天消毒1次的有5所,每周1次的3所,每月1次的2所,其中80.00%(8/10)學校每次消毒所加藥量均不足,消毒記錄不完善,甚至無記錄。
2.4.2 以鎮、村水廠為水源的水質處理情況 7座向學校供水的鎮鄉水廠均制訂有飲水日常消毒制度,其中以地下水為水源的4座水廠,僅2座有生活飲用水消毒設施且執行持續性消毒,2座無消毒設施執行間斷性消毒;以地表水為水源的3座水廠均對水質進行完全處理,且執行持續性消毒措施,記錄規范完善。2座村級地下水水廠均沒有任何消毒設施,沒有飲水日常消毒制度,對水質未進行處理。
2.5 水質衛生檢測結果
2.5.1 水質總合格率 總合格率為81.32%(74/91),豐、枯水期水質合格率分別為78.44%(40/51)和85.00%(34/4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4,P>0.05)。
2.5.2 不同供水類型水質合格率 自備水源合格率最低為79.31%(46/58);鎮水廠供水的合格率為82.76%(24/29);村水廠供水的合格率為100.00%(4/4)。3種供水類型水質合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7.19,P
2.5.3 不同水源類型水質合格率 最高為江河水91.67%(11/12),其次依次為深井水81.97%(50/61)、淺井水75.00%(3/4)、水庫水75.00%(6/8),合格率最低為泉水66.67%(4/6)。5種水源類型水質合格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4.00,P>0.05)。
2.5.4 水質各檢測指標合格率 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及細菌總數合格率最低;其次依次為大腸埃希菌、色度、渾濁度、肉眼可見物。不同供水方式各檢測指標超標情況見表4。
3 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賓陽縣寄宿制學校生活飲用水的衛生狀況不容樂觀,生活飲用水污染對師生健康構成現時和潛在的危害。具體表現在:一是學校對飲用水衛生管理重視不足;二是自備水源供水學校水源衛生防護差;三是自備水源供水學校生活飲用水消毒設施嚴重匱乏,多數學校沒有對飲用水進行消毒;四是部分學校水質衛生指標不合格,出現水質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細菌總數等微生物指標超標嚴重的現象;五是學校健康教育工作沒有到位,19.61%的學校有學生偶爾飲生水現象。
水質微生物污染與腸道傳染病疫情的發生有明顯相關[1],80%以上的水源性腸道傳染病暴發與水井有關[3]。本次調查中,雖然賓陽縣寄宿制學校生活飲用水水質總合格率高于國內的相關報道[1,4-7],但本次水源防護、水質處理的調查和水樣水質衛生檢測結果說明賓陽縣寄宿制學校生活飲用水的衛生狀況不容樂觀,必須進一步加強學校生活飲用水的衛生管理措施,防止飲用水污染,預防和控制腸道傳染病暴發疫情的發生和流行。
農村學校飲用水衛生安全直接關系到師生的身體健康,抓好生活飲用水的各項衛生措施落實,做好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工作,消除不安全供水隱患,確保生活飲用水的安全衛生,是公共衛生安全的一項重要內容[8]。各級政府必須統一認識,加強領導,高度重視學校飲水安全問題,通過各部門通力協作,積極完善農村學校飲水設施,盡快改善學校的飲水衛生安全狀況。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寄宿制學校必須提高飲用水安全衛生意識,滿足師生對開水的供應需求,并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飲用水衛生安全和腸道傳染病預防知識的宣傳教育,幫助學生提高飲水衛生安全和防病意識,以預防校內飲用水安全事件和腸道傳染病疫情的發生和流行。
(致謝:對參加本次調查工作的賓陽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教育部門有關領導和技術人員表示衷心感謝!)
4 參考文獻
[1] 唐振柱,鐘格梅,劉展華,等.廣西農村寄宿制學校飲用水衛生安全狀況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8,29(7):628-630.
[2] 鐘鉻梅,唐振柱,劉展華,等.桂林市農村寄宿學校飲水與廁所衛生設施現狀調查.應用預防醫學,2007,13(6):329-333.
[3] 張穎,曾光.2004年全國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7,28(1):82.
[4] 黃錫東.陸川縣52所學校飲用水衛生現狀.中國學校衛生,2007,28(5):477.
[5] 鄒志則,廖家武,潘莉,等.玉林市農村中小學校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狀況調查.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5,19(9):78.
[6] 袁德興,吳多根.108所農村學校食堂及飲用水現狀調查分析.實用預防學,2007,14(6):1 810-1 811.
[7] 徐江山.江山市農村學校生活飲用水3年監測結果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8,29(3):275.
篇5
【中圖分類號】R1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4-0649-01
東勝區生活飲用水至今有集中式供水總公司一個單位,二次供水103個單位,自備井5戶。東勝區生活飲用水來源于兩個水源地,達旗展旦召村水源地,展旦召村西柳溝社水源地,經過加壓輸送匯合后送到東勝區集中式供水總公司再供給用戶。2006年以前生活飲用水中的二次供水單位由十幾個單位增至三十五個單位,自備井由幾十戶減到幾戶。2007年二次供水單位為18個,2008年二次供水單位為11個,二次供水單位逐漸減少,。由于對二次供水單位設施的嚴格要求,有畜水池不符合衛生要求的二次供水單位該為無負壓泵直接供水單位。2009年二次供水單位為51個,2010年二次供水單位為48個,,2011年二次供水單位為103個。三年期間由于本地區供水缺乏和經濟迅速發展居民小區建設迅速增加,二次供水單位也逐漸增加。2011-2012年供水單位增為103個,自備井由幾十戶減到5戶。為保證東勝區居民的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公共衛生監督所專門設置飲用水衛生監督科,監督員努力工作,以長效和專項整治相結合進行監督管理。。
1.長效管理
1.1 對集中式供水單位進行定期監督檢查:重點檢查供水公司的衛生許可證有效性、衛生設施、蓄水建筑、水質檢驗室的檢驗設備及儀器、飲用水設施運轉情況,督促供水單位的供、管水人員須辦理健康合格證后方可上崗等等,保證對供水總公司每年監督檢查至少兩次。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和《城市供水條例》、對供水總公司的出廠水抽取15個管網末梢水每月監測一次,出廠水每半年監測一次,并索要自檢水質檢驗全分析報告。
1.2 二次供水單位的管理:要求二次供水設施周圍環境整潔、排水條件良好,設施運轉正常,并有飲水消毒設施;接觸水的設施表面光滑平整,不影響水質;所供水質感官性狀良好,不含危害人體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質;水箱(池)內外應有爬梯,容積不得超過用戶48小時用水量,水箱或水池不得滲漏,設有通氣管和罩,開口處須高出水箱(池)面5cm,開口的位置與大小必須滿足水箱(池)內部清洗消毒工作的需要,并加蓋上鎖;二次供水設施不得與市政水管道、飲用水管道、大小便槽斗直接連接,溢水管與泄水管不得與下水管連通,蓄水池周圍10米內不得有滲水坑和堆放垃圾等污染源,水箱周圍2米不得有污水管線和污染物。
1.3 檔案管理及培訓:完善供水單位的衛生管理檔案,對二次供水單位的供、管水人員及單位負責人進行不定期培訓,辦理健康證后方可上崗。
1.4 清洗、消毒、水質檢驗:強化供管水人員的衛生操作和衛生管理,做好日常水質凈化、消毒、水箱清洗、消毒和清洗消毒后水質檢驗工作,對二次供水單位保證每兩年至少監督檢查兩次,對二次供水水箱清洗一次,清洗后通過檢測及時掌握水質污染情況和水質變化,在我市高速發展的今天對新的高層建筑做到早發現、早管理、提高飲用水質量,使廣大市民真正飲用上安全衛生水。
1.5 鄉鎮自備井水的管理:對泊江海、罕臺廟、塔拉壕鄉及東勝區內的自備井,培訓強化供、管水人員的衛生操作和衛生管理,督促其做好日常水質凈化、消毒及消毒后水質檢驗工作,計劃對鄉鎮供水單位全年水質檢測一次,從而保證居民吃水健康。
2.專項整治管理
東勝區生活飲用水供水單位所用設備、管件、水箱及水的消毒產品等涉水產品均需取得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涉水產品衛生許可批準文件后方可使用。
篇6
第一條為保證飲用水安全、衛生,預防水源性疾病,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本省城鎮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其它集中式供水的衛生監督管理可參照本辦法執行。
本辦法所稱城鎮,是指州、市、縣(特區、市轄區)人民政府、地區行署所在地的城市。
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飲用水水源衛生
第四條飲用水的水源水質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第五條建立飲用水水源衛生防護地帶,由供水單位的主管部門會同環保、衛生、水利、地礦等部門共同劃定。
第六條在飲用水水源衛生防治地帶內,禁止排放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禁止在取水點周圍一百米的水域內捕撈、停靠船只、游泳和從事可能污染水源水質的活動;禁止設立有害化學物品倉庫、堆棧、有毒物品的碼頭和油庫等,以及其他可能污染水源水質的建筑和設施;禁止使用工業廢水或生活污水灌溉農田,施用劇毒和高殘留農藥;禁止可能污染水源水質的放牧等活動;禁止設置滲水廁所、滲水坑、糞坑及鋪設污水渠道。
第三章飲用水衛生管理
第七條集中式供水必須配備凈化、消毒設施。
單位自備的生活飲用水供水系統不得與城鎮供水系統連接。
第八條生活飲用水供水系統中采用的設備、材料、涂料、凈水劑、除垢劑等,必須具有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核發的產品衛生質量合格證明。
第九條供水單位應當建立衛生管理和供水設施清洗、消毒制度;設置水質檢驗機構;配備衛生管理和水質檢驗人員;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水質監測結果。無自檢能力的供水單位,可委托縣級以上衛生監測機構對水質進行檢驗。
第十條二次供水設施(包括高低位水箱、水泵、供水管道等)的設計必須符合衛生要求,配備消毒設施;低位水池和加壓泵周圍不得有廁所、垃圾堆、污水溝等;二次供水的水箱、水池應加蓋加鎖,每年至少清洗、消毒一次,經檢驗合格后方能供水。
第十一條供水單位的制水、管水人員,二次供水單位的管水人員,必須經過衛生知識培訓和考核,每年進行一次預防性健康檢查,持健康證上崗。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和滲出性皮膚病等從業禁忌癥患者和病原攜帶者,不得從事制水、管水工作。
第十二條供水單位在自檢合格后,應向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經檢查驗收合格發給《生活飲用水衛生許可證》,方可供水。《生活飲用水衛生許可證》每年核發一次。
新建、改建、擴建供水工程,必須將廠址選擇、設計等文件及圖紙報送縣級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衛生設計審查。供水工程竣工,經驗收合格后,須辦理《生活飲用水衛生許可證》。
第十三條供水的水源、水質、設施受污染,供水單位應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對人民健康構成威脅或已造成危害事故的,必須及時報告縣級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必要時可暫時停止供水。
第十四條供水單位應當接受衛生行政部門對飲用水衛生的監督監測,并按有關規定交付監督監測費用。衛生監察測辦法,由省衛生行政部門另行規定。
第四章飲用水衛生監督
第十五條衛生行政部門對飲用水衛生進行監督,其職責是:
(一)對轄區內飲用水供水單位進行衛生監督監測和技術指導;
(二)對新建、改建、擴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的選址、設計進行衛生審查,參加竣工驗收;
(三)對制水、管水人員的預防性健康檢查及衛生知識培訓進行監督管理,核發《健康合格證》;
(四)建立飲用水水源、供水設施衛生檔案。
(五)調查和處理飲用水污染事故。
第十六條鐵路、民航、交通、廠(場)礦的衛生主管部門對管轄范圍內的飲用水實行衛生監督管理,接受衛生行政部門的業務指導。無衛生防疫機構的,由所在地的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監督管理。
第十七條實行飲用水衛生監督員制度。飲用水衛生監督員由省衛生行政部門聘任,發給監督員證。
飲用水衛生監督員必須是政治思想好,工作認真負責,遵紀守法,具有醫士以上職稱,從事本專業兩年以上的專業衛生人員。
飲用水衛生監督員在執行任務時,應衣著整齊,佩戴證章,出示證件。
第五章獎懲
第十八條執行本辦法,在飲用水衛生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十九條違反本辦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進,可并處罰款;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供水單位衛生制度不健全,條件不符合要求的,或未按規定將水質檢驗結果報送衛生行政部門的;
(二)制水、管水人員未辦理健康證或涂改、偽造健康證的,處以200至400元罰款;
(三)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的,對單位處以100至1000元罰款;
(四)未辦理《生活飲用水衛生許可證》擅自供水的,處以100至1000元罰款;
(五)拒絕衛生監督監測的,處以100至1000元元罰款;
(六)違反本辦法第六條、第八條規定的,處以100至1000元罰款;
(七)供水單位因供水水質不符合衛生標準,發生危害健康事故不及時報告的,處以500至2000元罰款;因水質嚴重污染,引起中毒事故、腸道傳染或其他傳染病流行的,處以1萬至2萬元罰款。
第二十條當事人對衛生行政部門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復議,當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當事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篇7
【關鍵詞】學校;食具;消毒效果;生活飲用水監測
【中圖分類號】R155.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0330-01
為了解鄒城市學校食堂食具消毒和學生生活飲用水狀況,防止因食具和飲水不潔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發生,以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和集體用餐安全。于2009年至2012年對鄒城市部分學校食具消毒效果和生活飲用水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項目進行監測,并將結果進行了關聯性評價分析,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抽取鄒城市10家初中、3家高中學校食堂調查。2009―2012年每年10―11月隨機每家抽取消毒后的食具10份,合計抽取樣品520份;在采餐具的同時采集學校食堂生活飲用水共52份。
1.2方法 由采樣人員在校醫的陪同下到現場調查,并填寫檢查表。食具(碗、分餐盤、筷子)采用大腸菌群快速檢驗紙片法(濰坊市康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檢測大腸菌群。采后立即送樣放置37℃培養16-18h,若紙片保持紫藍色不變為大腸菌陰性,若紙片變黃并在黃色背景上呈現紅色斑點或片狀紅暈為陽性。用無菌瓶采學校食堂飲用水后立即送實驗室,按GB/T5750.12-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微生物指標檢測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項目。為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半年開展一次內部質量控制。
1.3評價標準 按照GB14934-94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對檢測結果進行評價,檢出大腸菌群陽性為不合格。按GB5749-2008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對生活飲用水菌落總數、大腸菌群檢測結果進行評價,超標為不合格。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
2 結果
2.1衛生管理情況 2012年調查學校食堂13家,有清洗消毒間的8家,占61.54%;有消毒設備的8家,占61.54%;有專(兼)職消毒人員的7家,占53.85%;配有餐具保潔櫥柜的7家,占53.85%;建立健全衛生組織管理制度12家,占92.31%。
2.2 不同年份食具檢測情況 2009-2012年合計檢測食具520份,合格405份,合格率77.88%。不同年份食具檢測合格率分別為81.54%(106/130)、50.77%(66/130)、85.38%(111/130)、93.85%(122/130)差異顯著(x2=55.36,P
2.3 2012年不同類型學校食具樣品消毒檢測情況 3家城里高中食堂均使用高溫蒸汽消毒柜,消毒時食具口向下少摞錯開放置,消毒后及時放保潔櫥柜中合格率為100%(30/30);初中僅4家城區食堂用高溫蒸汽消毒柜消毒,農村食堂1家用紅外線消毒柜,2家用蒸饅頭鍋里的熱水煮泡,3家用84消毒液浸泡總合格率為92.00%(92/100)。不同學校承包人對食具消毒的重視程度、消毒方式和管理方法不同效果不同。高中和初中食堂食具消毒檢測合格率差異顯著(x2=46.97,P
2.4 不同食具消毒檢測合格率 2009―2012年食具大腸菌群合格率,餐盤為76.47%(130/170)、碗為89.41%(152/170)、筷子為68.33%(123/180),差異顯著(x2=62.46,P
2.5不同消毒方法消毒食具合格率 2009―2012年蒸汽消毒法消毒食具合格率為87.86%(246/280),蒸饅頭的水煮燙消毒法為81.25%(65/80),84消毒液消毒法為56.67%(68/120),紅外線消毒柜法為65.00%(26/40)。不同消毒方法食具的合格率差異顯著(x2=62.13,P
2.6食堂飲用水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項目監測情況 2009―2012年采集學校食堂52份飲用水,菌落總數有14份超標,平均1359 cfu/ml,超標13.59倍(標準≤100cfu/ml)。大腸菌群有10份超標,平均21.7 MPN/100ml,超標9.86倍(標準≤2.2 MPN/100ml)。飲用水菌落總數合格率為73.08%(38/52),大腸菌群合格率為80.77%(42/52)。其中城里3家高中和4家初中食堂均用自來水,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合格率分別為100%(28/28)、100%(28/28)。6家農村初中食堂用自備井水,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合格率分別為41.67%(10/24)、58.33%(14/24)。城里食堂飲用水與農村初中食堂飲用水的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合格率差異顯著(x2=74.51,P
3 討論
2009-2012年鄒城市學校食堂食具大腸菌群指標監測合格率除2010年外總的呈逐年上升趨勢,調查原因2010年對學校食堂督查不力,其食具大腸菌群合格率最低50.77%,致使總合格率為77.88%較低。比緊鄰地區棗莊市山亭區2006―2010年學校食堂食(飲)具消毒合格率70.86%高[1],但比鄒城市2008-2009年大中型餐飲單位大腸菌群合格率85.92%低[2],更比駐地鄒城市的大型國企兗礦集團2008-2011年食(飲)具大腸菌群指標監測合格率92.36%低[3]。2010年鄒城市學校食堂食具大腸菌群合格率和鄒城市2010年城區大中型餐飲單位食(飲)具大腸菌群平均合格率92.92%相比低[4]。與湖南省道縣大型酒樓(賓館餐廳)的合格率高84.2%,中小型飲店/小吃店80.6%,低是各類學校食堂50.5%[5]比較有相似性。主要原因是賓館飯店統一使用餐消中心提供的有償一次性消毒食飲具,農村初中學校食堂多用84消毒液消毒食具加入量少泡時間短,且洗刷水大腸菌群超標檢出高,再者蒸汽消毒和煮沸方法相對麻煩成本高,導致食具合格率降低。筷子和餐盤合格率低可能與學生接觸口及消毒時疊放多有關。2012年衛生局和教育局對學校食堂聯合督導,不達標限期整改,使2012年學校食堂食具大腸菌群指標監測合格率最高。今后領導要重視建立健全各食品衛生管理制度,齊抓共管做好學校食品衛生工作。
參考文獻:
[1] 周紅梅. 2006―2010年棗莊市山亭區部分學校食(飲)具消毒效果監測分析,預防醫學論壇,2011,17(8):721-722.
[2] 林晶,李雪濤.2008―2009年鄒城市餐飲行業餐飲具消毒情況調查,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1,27(2):148-149.
[3] 方艷玲. 兗礦集團2008-2011年礦區餐飲單位食(飲)具消毒衛生狀況調查,實用預防醫學,2013,10(2):193-194.
篇8
為了了解水污染狀況,我們對我區1995年至1997年3年來水污染作了微生物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方法
1·1樣品來源:區內水樣(每年采304份)
1·2采樣時間:1995年發生5次水污染,每次采8份水樣品,1996年發生2次水污染,每次采10份水樣品,1997年發生1次水污染,采10份水樣品。
1·3采樣方法:用預先加1·5%硫代硫酸鈉無菌瓶采樣。
1·4檢驗方法與培養基:
1·4·1菌落總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750—85《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法》〔3〕。
1·4·2大腸菌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750—85《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法》〔4〕。
1·4·3致病菌:類鏈球菌、傷寒、痢疾、變形等,按《食品微生物學及其檢驗》一書中常規進行操作。〔5〕
1·4·4培養基:乳糖蛋白胨培養基(3倍濃縮)〔6〕、普通營養瓊脂、營養肉湯、GN增菌液、SC增菌液、SS、雙糖鐵〔7〕化驗室自制。
2·結果與討論
2·11995年至1997年水污染情況見表:
數理統計結果如下:
三年污染率顯著不同,明顯減低。1995年5次水污染40份樣有38份污染超標,占全年正常水樣(304份)12·5%,有2次檢出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兩種致病菌,1996年2次水污染20份樣品有16份污染超標占全年5·2%,有1次檢出痢疾致病菌,1997年1次水污染10份樣品有6份污染超標占全年2·0%,未檢出致病菌。
2·2由于水源污染,供水設施衛生防護不健全,水質消毒不徹底等造成水污染,為了防止水污染,采取以下措施:
2·2·1供水人員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禁忌疾病不得上崗,并要加強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
2·2·2對水質做到有效的凈化和消毒。
2·2·3造擇良好的水源、加以合理的衛生防護〔9〕。……定時進行水質檢驗、水源衛生學調查及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做到跟蹤治理同步進行。
2·2·4對貯水設施進行定期清洗和消毒、切斷溢流管。
2·31995年至1997年3年水污染,每一次被發現后,立即停止供水,對污染源進行徹底治理,連續三次采樣檢驗,檢驗結果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供水,并要在恢復供水后,持續消毒一個月(余氯0·4mg/L),對病人進行治療并控制疫情蔓延,在腸道傳染病潛伏期內進行隨訪,密切觀察。由于水污染事故原因確定并及時采取了有效措施,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沒有繼發病例,也沒有發生痢疾、傷寒等腸道傳染病,各水源供水情況良好。
2·4水污染能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如1997年6月19日大什字街142號樓水污染,142號、141號、144號三樓居民900人左右,發病100人,發病率占11·1%,表現癥狀為腹痛、腹瀉、嘔吐、發燒等癥狀,因此不可忽視水污染、要預防水污染,另外從表可以看出我區水污染率呈下降趨勢,說明水質情況正在變好。隨社會經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加強生活飲用水的衛生管理和防護要受到重視逐步使居民飲上量足、質好的水。
參考文獻
〔1〕林新,張海云等·飲用水衛生管理人員必讀·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4(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750—85·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1986,10(1):82~91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750—85·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1986,10(1):82~83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750—85·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1986,10(1):84~91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食品衛生檢驗方法微生物學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1994,9(1)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750—85·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1986,10(1):84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750—85·食品衛生檢驗方法微生物學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1994,9(1):28
篇9
第一條為保證生活飲用水(以下簡稱飲用水)衛生安全,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城市供水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單位(以下簡稱供水單位)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的衛生監督管理。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衛生部主管全國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
建設部主管全國城市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城鎮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
第四條國家對供水單位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實行衛生許可制度。
第五條國家鼓勵有益于飲用水衛生安全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制開發和推廣應用。
第二章衛生管理
第六條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必須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第七條集中式供水單位必須取得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簽發的衛生許可證。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還必須取得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城市供水企業資質證書》,方可供水。
第八條供水單位新建、改建、擴建的飲用水供水工程項目,應當符合衛生要求,選址和設計審查、竣工驗收必須有建設、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參加。
新建、改建、擴建的城市公共飲用水供水工程項目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選址、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衛生行政部門參加。
第九條供水單位應建立飲用水衛生管理規章制度,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負責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
第十條集中式供水單位必須有水質凈化消毒設施及必要的水質檢驗儀器、設備和人員,對水質進行日常性檢驗,并向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送檢測資料。
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其生產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執行、人員上崗的資格和水質口常檢測工作由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
第十一條直接從事供、管水的人員必須取得體檢合格證后方可上崗上作,并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
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及其他有礙飲用水衛生的疾病的和病原攜帶者,不得直接從事供、管水工作。直接從事供、管水的人員,未經衛生知識培訓不得上崗工作。
第十二條生產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規定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產品衛生許可批準文件,取得批準文件后,方可生產和銷售。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銷售、使用無批準文件的前款產品。
第十三條飲用水水源地必須設置水源保護區。保護區內嚴禁修建任何可能危害水源水質衛生的設施及一切有礙水源水質衛生的行為。
第十四條二次供水設施選址、設計、施工及所用材料,應保證不使飲用水水質受到污染,并有利于清洗和消毒。各類蓄水設施要加強衛生防護,定期清洗和消毒。具體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區情況另行規定。
從事二次供水設施清洗消毒的單位必須取得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衛生許可后,方可從中清洗消毒工作。清洗消毒人員,必須經衛生知識培訓和健康檢查,取得體檢合格證后方可上崗。
第十五條當飲用水被污染,可能危及人體健康時,有關單位或責任人應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向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三章衛生監督
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
供水單位的供水范圍在本行政區域內的,由該行政區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其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
供水單位的供水范圍超出本行政區域的,由供水單位所在行政區域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其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
供水單位的供水范圍超出其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由該供水單位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部門負責其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
鐵道、交通、民航行政部門設立的衛生監督機構,行使衛生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飲用水衛生監督職責。
第十七條新建、改建、擴建集中式供水項目時,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做好預防性衛生監督工作,并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的水源水質監測和評價。
第十八條醫療單位發現因飲用水污染出現的介水傳染病或化學中毒病例時,應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上生和衛生防疫機構報告。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污染事故對人體健康影響的調查。當發現飲用水污染危及人體健康,須停止使用時,對二次供水單位應責令其立即停止供水;對集中式供水單位應當會同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停止供水。
第二十條供水單位衛生許可證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按照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管理范圍發放,有效期四年,每年復核一次。有效期滿前六個月重新提出申請換發新證。《城市供水企業資質證書》的申辦按《城市供水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必須進行衛生安全性評價。與飲用水接觸的防護涂料,水質處理器以及新材料和化學物質,由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初審后,報衛生部復審;復取合格的產品,由衛生部頒發批準文件。其他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報衛生部備案。
凡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進口產品,須經衛生部審批后,方可進口和銷售。具體管理辦法由衛生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二條凡取得衛生許可證的單位或個人,以及取得衛生許可批準文件的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經日常監督檢查,發現已不符合衛生許可證頒發條件或不符合衛生許可批準文件頒發要求的,原批準機關有權收回有關證件或批準文件。
第二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設飲用水衛生監督員,負責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可聘任飲用水衛生檢查員,負責鄉、鎮飲用水衛生檢查工作。
飲用水衛生監督員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發給證書,飲用水衛生檢查員由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發給證書。
鐵道、交通、民航的飲用水衛生監督員,由其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發給證書。
第二十四條飲用水衛生監督員應秉公執法,忠于職守,不得利用職權謀取私利。
第四章罰則
第二十五條集中式供水單位安排未取得體驗合格證的人員從事直接供、管水工作或安排患有有礙飲用水衛生疾病的或病原攜帶者從事直接供、管水工作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責令限期改進,并可對供水單位處以20元以上1000幾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六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責令限期改進,并對處以20元以上5000元下的罰款:
(一)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修建危害水源水質衛生的設施或進行有礙水源水質衛生的作業的;
(二)新建、改建、擴建的飲用水供水項目未經衛生行政部門參加選址、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而擅自供水的;
(三)供水單位未取得衛生許可證而擅自供水的;
(四)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
(五)未取得衛生行政部門的衛生許可擅自從事二次供水設施清洗消毒工作的。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生產或者銷售無衛生許可批準文件的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責令改進,并可處以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超過30000元,或處以5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八條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進,并可處以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超過30000元,沒有違法所得的可處以10000元以下罰款;
(一)新建、改建、擴建的飲用水供水工程項目未經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而擅自建設并投入使用的。
(二)未按規定進行日常性水質檢驗工作的;
(三)未取得《城市供水企業資質證書》擅自供水的。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九條本辦法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集中式供水:由水源集中取水,經統一凈化處理和消毒后,由輸水管網送至用戶的供水方式(包括公共供水和單位自建設施供水)。
二次供水:將來自集中式供水的管道水另行加壓、貯存,再送至水站或用戶的供水設施;包括客運船舶、火車客車等交通運輸工具上的供水(有獨自制水設施者除外)。
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凡在飲用水生產和供水過程中與飲用水接觸的聯接止水材料、塑料及有機合成管材、管件、防護涂料、水處理劑、除垢劑、水垢處理器及其他新材料和化學物質。
直接從事供、管水的人員:從事凈水、取樣、化驗、二~次供水衛生管理及水池、水箱清洗人員。
篇10
【關鍵詞】農村:飲用水:衛生狀況
【中圖分類號】R1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1-0352-02
靜寧縣在2008年至2011年,由水利部門和衛生部門聯合進行了靜寧縣農村飲用水水質調查和農村安全飲用水系統進行了維護和改造,使全縣農村地區的供水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在現實生活中遵從健康66條,使讓廣大的居民喝上安全衛生的飲用水,從而保護居民的身心健康。通過抽樣檢查,了解靜寧縣農村飲用水供水點(水廠)基本狀況和水質情況,為改善靜寧縣農村飲用水設施衛生狀況,為我縣現在和將來水質安全制定規范提供科學依據。
1 選點
抽取靜寧縣所有的城鄉水廠及供水點30個。
2 方法與步驟
2.1 現場調查
參照“中國農村供水設施衛生學風險因素分析”編寫調查表,主要內容包括水源水,水處理及配水設施,水質消毒,供水管理等幾方面,由水利部門和疾控部門組成的調查人員現場對各供水點(水廠)的負責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同時現場察看了水質消毒情況,水源的外環境情況、供水設施情況等。
2.2 水樣的采集
分別在我縣的枯水期,豐水期用消毒過的玻璃容器和10%硝酸浸泡過的聚乙烯塑料瓶采集各供水點(水廠)水源水和末梢水各2份,對采取了消毒措施的水源水現場監測余氯含量。
2.3 檢測指標及結果評價
所有的檢測項目選取常規檢測指標中的20項,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06)對飲用水樣全部進行檢測檢驗,依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T5750-2006)對所有的檢驗檢驗結果進行評定,所檢測檢驗的水質指標中只要有一項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就判為此水樣不合格。
2.4 數據處理及分析
對檢驗的所有數據都先錄入到EXCEL2009數據庫,對調查數據和水質檢測檢驗的數據一一進行核實,用SPSS19.0對所有的檢驗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
3 結果
3.1 水源衛生防護30個供水點(水廠),有21.0%的水源井深度不足100m;地下水源30m內有污染的占90.0%,水源周邊存在可能造成水質影響的人為活動占90.0%;由于設備維護不良,導致每年各種管道閥門出現故障一次及以上的有33.3%;每年出現供電故障、管道故障等出現供水不足的均為70.0%。具體情況見表1
3.2 水處理及配水系統
調查的30個供水點(水廠)中,有27個無過濾沉淀設備,占90.0%,有儲水池或者水塔,占10%,有86.7%的供水點(水廠)有無防護的孔洞,有90.0%的供水點(水廠)沒有消毒設備。相關情況見表2。
3.3 供水設備維護管理狀況
每年對供水設備、蓄水設備進行徹底清洗的供水點(水廠)為6個,點被抽查總數的20.0%,其中3個供水點(水廠)的水池管理、清洗和消毒全部由非專業人員操作,管網維修后,僅有2個供水點(水廠)管道進行沖洗消毒,2個供水點(水廠)有每天的消毒記錄,沒有每天消毒記錄的的供水點(水廠)占93.3%,90%的供水點(水廠)沒有衛生許可證;供水點(水廠)管水員配備比較完善,體檢率占50%,有70%的供水點(水廠)未制定管水人員的操作規程。
3.4 水質分析結果
3.4.1 水質合格率結果 前后共采集農村生活飲用水樣品200份,總體合格率為40%,枯水期水質的合格率好于豐水期,水源水和末梢水的水質合格情況其本相同。具體情況見表3和表4
4 討論
4.1 水源
隨著我縣改水工程的進一步推進,農村飲用水供水點(水廠)設備基本有了保障,各水源周圍的污染因素減少,而今我縣約89%的農村供水點(水廠)都采用深井水為水源水供應,同時各水源點都也基本有了比較良好的防護措施,大大降低了水從源頭污染的風險。
4.2 水處理及配備系統
而今已有42.6%的供水點(水廠)有水池(塔),且儲水池(塔)上也有入孔等孔道和外界直接相連,沒有有效的防護措施,從而增加了水質可能被污染的機會和風險。
75%的供水點(水廠)沒有安裝消毒設備,從而導致消毒成了樣式,造成一半多以上的水樣的微生物指標嚴重超標,所以農村飲用水消毒是水利部門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對普及飲用水的消毒,保障消毒設備安裝和已有的消毒設備發揮作用,將對我縣農村飲用水衛生質量會有很大的提高。
4.3 供水的衛生管理
靜寧縣的農村供水點大多數為臨時人員來管理,基本上都是非專業人員,雖然管水人員的配備率較高,體檢率也高,但是由于供水點的基礎設施問題,加之管水人員自身素質的低下,導致出現許多方面的問題,同時供水點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根本沒有管理制度),也沒有操作規范或有規范也是流于形式,供水設施的日常維護也不完善。
4.4 水質合格狀況
靜寧縣農村飲用水合格率嚴重低于全國水平,主要超標指標為微生物指標,并且枯水期微生物指標合格率略高于豐水期。一個很明顯的原因也是由于豐水期雨水多,雨水將人畜的大小便沖入供水管網,從而污染了水質,加之對飲用水的消毒跟不上要求。
5 結論
5.1 我縣的所有水源水近幾年都基本上以地下水為主,衛生防護基本能保障,所以水源水的污染風險會較小。
5.2 飲用水消毒是我縣提高飲用水合格率的最關鍵因素。
5.3 水處理及配水設施中存在嚴重的對人健康有危險的因素,如所有的污染物易進入水源。
5.4 農村供水點的所有資料嚴重缺少,尤其是管水人員的業務素質急需加強培訓。
6 建議
在靜寧縣農村加大飲用水消毒,并注重各種供水設備的運行和維護,加強飲用水的監督和監測工作,這就要求衛生監管部門和水利部門兩家共同聯合,加大各自的工作力度,從而有效預防涉水傳播傳染病的機會。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T5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