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策略范文
時間:2023-10-23 17:25: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淺談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策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音樂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精華,是人民思想情感表達的方式,是增強人們精神交流與溝通的橋梁。高中音樂教育是音樂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中學生理解音樂、欣賞音樂的主要途徑,在高中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提高高中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有著重要的意義。中國是一個重視音樂,有著深厚音樂文化底蘊和發展史的國度,是一個尊重樂教,了解音樂價值的民族,如果沒有了自己的音樂,就仿佛沒有了國魂,沒有了構成生命意義、文化意義的高等價值。音樂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而在當前音樂教育被邊緣化的今天,如何在高中音樂教育中,發揮音樂的教育功能,如何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上,讓45分鐘的課堂繽紛多彩,讓音樂真正的觸動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精神品質,成了高中音樂教育普遍關注的問題。而這些都是需要建立在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之上,因此對高中音樂教師而言,要充分發揮運音樂的教育功能,就必須制定好的教學策略。下文將對幾個常用的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一、從精神層面著手,提高學生音樂素養
如前所述,音樂是人類精神的體現,是生命的交響曲。人不能沒有音樂,音樂從古至今都是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追求理想,追求完美人格的主要途徑。一個具備較高音樂素養的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都會以平和的心去面對各種挫折,把人生和學習的坎坷當成一個個跳躍的音符,當作音樂的高低音調,當作音樂那快慢、張弛有度的旋律,這是一種精神高度。同時,對于大部分高中學生而言,高考是他們人生所面臨的重大壓力,隨之而來的是家庭的壓力和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在重壓之下,學生的心靈感到疲憊那就在所難免了。而音樂正是緩解人緊張情緒,是疏導人心理壓力的有效武器。因此,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到音樂這兩方面的作用,并抓住這一特點,從人格精神的高度對學生進音樂教育,將音樂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發揮出來。如可以以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為教學案例。我們都知道貝多芬是音樂天才,但是也是命運坎坷,但是憑借著他對音樂的熱愛和執著,對生命的熱愛和執著,他毅然面對命運的安排,以堅強的意志去面對生活的挫折。而這正是音樂教育的本質,即讓人的心靈感動,讓人的精神得到升華。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由欣賞,然后雜志音樂中思考,思考人生的真諦。同時,要求學生發表個人感言,闡述自己對《命運交響曲》的理解,并談談音樂對人精神的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的精神層面得到很好的教育,發揮出音樂的教育功能。
二、從音樂與表演的關系著手,提高學生音樂理解能力
音樂,是拿來欣賞的。音樂是聽覺的享受,是感覺的升華。但是,我們也不要忽略了音樂行為。音樂,不僅僅是一個個看不見的音符,同時也是實實在在的行為。任何音樂,都是從生活出發,以生活為源泉的,沒有生活資料,也就沒有音樂內涵。因此,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欣賞音樂,還需要對音樂背后的生活內涵進行挖掘和闡釋。高中音樂教育也應該從欣賞著手,挖掘音樂與生活的關系,讓學生在音樂聲中還原生活的原貌,即將音樂與表演結合起來,讓學生把從音樂聲中感受到的生活場景展現出來。通過音樂與表演的聯系,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音樂,更好的深入音樂,從中得到更多的體會。還是以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為教學案例。在教學中,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分組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體驗到的音樂內涵和精神,進行相應的表演。以《命運交響曲》為音樂背景,學生隨音樂的節奏進行舞蹈表演,將樂曲中那震撼人心的旋律,以行為舞蹈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樣學生在進行舞蹈的同時,也可以融入音樂節奏中,更能理解其中的精神內涵。
三、從音樂與影視的關系著手,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音樂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音樂與影視存在著緊密的聯系。而作為高中音樂教師,為了更好的將音樂的抽象性具體化,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體驗到音樂的精神內涵,可以通過影視片段播放的方式,來增強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音樂既是無形的,也是有形的。把音樂的抽象性和具體性進行結合,是教師闡述音樂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學的有效策略。如在介紹我國各地的特色音樂時,教師可以把相關的影視作為教學輔助資料,讓學生通過影視片斷中的音樂,結合影視畫面,來感受音樂的本質。如在學習高亢的西北腔時,教師可以把《黃土地》等影視片斷作為材料,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西北地區的音樂特質,抓住音樂的本質。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進行積極的引導,不能讓畫面取代了音樂,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四、音樂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生都有自我表達和表現的愿望,教師應啟迪和引導他們在音樂天地里展現他們的才華。通過聆聽音樂和歌唱表現出來的各種動作表情是學生音樂創造活動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在教學中啟發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和表現音樂。歌曲《大海啊,故鄉》欣賞完后,讓學生進行歌唱藝術的實踐,有三位學生進行了獨唱,六名女生、八名男生進行了小組唱。女生齊唱一、二樂句,男生齊唱三、四樂句,五、六樂句男女生齊唱。這樣的設計很有創意,不但使學生的演唱進行了實踐與展示,而且加深了學生對家鄉、對祖國母親的深厚感情。我在教學過程中,堅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把教室變為舞臺,讓他們在這小小的天地里展現自己的愿望。
五、結束語
總之,高中音樂在高中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教育也是培育學生多方面思想品質的重要途徑。而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將音樂的教育功能完全發揮出來,因此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探索多種教學策略,以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和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素質教育;“開放式”教學
伴隨新課程改革,高中音樂教育也嘗試開放式的教育形式: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采用各種教和學的方法手段,通過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學環境,提供給學生充分發展的空間,從而促進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探索過程中,各方面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一、設計開放性問題的原則和要求
1.難易適度,目標明確
教師所設計的問題難易程度要科學適度,符合高中生的音樂認知水平、規律,既不能讓學生有望而生畏之感,又不能讓學生有不動腦筋就能輕易答出的懈怠。例如:欣賞交響樂時,要求學生說出音樂的風格特點,會讓學生無所是從,可以從音樂的情緒色彩去引導學生“你覺得音樂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情緒?你聽了這段音樂腦海會浮現什么樣的畫面?”問題設計時還要明確目的,盡可能避免目標模糊不清的提問,保留針對性強、有實際意義的開放性提問。
2.科學有效,注重啟發
老師所提問題要富有層次感,由淺入深,注重教育規律,入手較易,開放性強,解決方案多,學生思維與創造的空間較大,能激發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參與。
3.設計源于生活,答案在于體驗
教師的設問可多與生活中的事物、學生周邊的事物相結合,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去發現、體驗音樂中的美。例如:在欣賞一首有關草原的歌曲時,我會啟發學生,“如果要你用顏色來形容歌曲的情緒,你會用什么顏色?”學生可以回答很多,比如草原的綠色,藍天白云,羊群等,讓學生在歌曲的欣賞的過程中融入對生活的體驗,這些都能啟發他對身邊音樂生活的關注。
二、高中音樂“開放式”教學策略
1.關注學生的知識水平,問題的難易度要適當
現實的情況是大部分學生連簡譜都唱不準,更不用說五線譜了。但不識譜并不意味著不會唱歌、不會欣賞、不會評價,因此教師應該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問題不能太簡單,太簡單的問題學生甚至不予理睬,但問題也不能太專業化,即使學生想回答也不知道怎么樣答。教師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實際水平對教材進行二次加工,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設計難易適中的問題,給學生充分討論和想象的空間,即使學生沒聽過這類音樂,但學生會說:我想象那應該是神圣的、莊嚴的、神秘的等,這比直接介紹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2.關注學生的興趣方向,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上很多W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能口若懸河地介紹,不感興趣的會心不在焉,因此,從學生的興趣上找突破口尤為重要。比如,學生喜歡流行音樂,介紹京劇時就可設計:“你聽過哪一些有京劇元素的流行歌曲?”諸如此類的問題,拉近了學生與傳統京劇的距離;介紹肖邦的作品,則圍繞歌星周杰倫的流行歌曲設計問題導入也有不錯的效果。
3.開放教學內容,力求教學內容社會化
有些教材沒有跟生活中的具體聯系起來,學生學習時總感覺空洞。我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 ,使新知識呈現形式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教材中的例題改為與生活中密切相連的事情,使學生學習時有了興趣,提高了學習激情;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思維特點進行教學,這就要求對某些不合學生思維邏輯的內容加以重組,加以最優化;開放題的設置,可以使學生的思路更加開闊,發散思維得到鍛煉,創新能力得以培養使教材從課內向課外延伸。
4.開放教學手段,連接 Internet,使課堂教學網絡化
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增加學生在欣賞音樂時的視覺沖擊,一些畫面形式可以對音樂進行多重表征,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思想跟內容,通過一些音樂創作實踐,激發學生,創新靈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可以節省教學時間,增加課堂信息密度。
5.給與開放性的評價
音樂評價不僅形式和內容上要改革,評價方法也要大膽改革,要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性。教師們可以在實踐中讓學生自我評價,再讓大家審評。采用這種評價方式,學生能全神貫注地欣賞,注意吸取別人的經驗,并給每一位同學一個公正的評價。
總之,在現代教育中,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開放性應該是全方位的。作為一名初中音樂教師,我們必須用發展的眼光來對待我們的教學工作,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運用全新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在開放性的音樂課堂教學和音樂實踐活動中做到游刃有余,從而充分體現音樂學科的藝術性和審美性,真正實現音樂教學的開放性。
參考文獻:
篇3
一、小學新型音樂教學方法的現狀分析
根據實踐調查分析,針對小學藝術課程的開設,學生課外藝術活動的開展情況、藝術教師隊伍的建設以及藝術教育的保障設施等方面進行探究。目前,我國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是:新課改教學實施還處于初級階段,在音樂教學中其教學方法還處于探索階段,教學方法不夠完善,教師隊伍建設力量不足,同樣教學設施的配置還不夠全面,這些硬件設施都會影響新型音樂教學方法的實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根據藝術教育體系的相關要求具體實施教學;不能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和身體素質來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等等,這些都會影響新型音樂教學的效果。
二、新型音樂教學方法的實踐探索
新課標背景下,對小學新型音樂教學方法進行研究,重要的是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怎樣教,學生怎樣學;采用什么樣的新型教學方法才能做到提高課堂教育實效性;該配備哪些教學設施;等等,這些都是特別關注的話題。目前,小學生的特點是活動性比較大、求知欲望旺盛以及模仿能力比較強,但是持久性以及耐力性比較差。教師在實施教學計劃過程中要根據這些特點,并且配套相關的教學設施,堅持以靈活多樣、生動活潑以及通俗易懂的教學策略,不斷探索新型音樂教學方法。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
1.拿來即用法
這種教學方法是將教材配置好的多媒體教學軟件或者是一些專用的音樂教學軟件直接拿來應用在新型音樂教學過程中。例如,鋼琴學習、五線譜等軟件,這些軟件都是經過信息技術專業人士事和富有教學經驗的一線教師共同研制、開發的,具有與教材同步的教學功能,將教材內容以文字、圖像等直觀地展示出來,最終為學生創造一個豐富的教學環境,在聲像以及色彩的配合下,使得教學課堂豐富多彩,為學生創造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增強音樂教學的課堂氣氛。
2.興趣引入法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動力,引入興趣就是根據學生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心的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音樂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使得教學內容充滿游戲化以及趣味化,整個教學活動以學生的興趣為主線具體展開。例如,在欣賞《在農場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歌曲的音樂形象,在學習前教師將小牛、小豬、小鴨以及太陽、鮮花等不同形象剪輯成小影片利用大屏幕進行播放,讓學生在觀看畫面中,和著音樂進行模仿,這樣使得學生更加投入到音樂學習中去。
3.擴充增容法
該方法是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延伸和拓寬教學時空,擴大教學容量的方法。例如,在學習中《我駕飛船上藍天》一歌中,教師事先在網上下載一系列介紹衛星和世界風光的圖片和視頻,在學習過程中拓展學生對科技知識以及地理知識的了解和認識,這樣有助于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了解到更多的知識。
4.活動模擬法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模擬活動來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的方法。例如,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在多媒體的音樂畫面中引導提示中去模仿和表演,使得學生通過現場表演能夠充分發揮多種感官功能去進行模仿和創作活動。
總之,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新型音樂教學方法應用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主要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除了利用信息技術為載體,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的模擬演練,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提升小學生的藝術素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求教師要認真學習理論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水平,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學校方面要制定對小學生藝術素質評價以及藝術教學工作自評公示制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新方法,整個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不斷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提升審美能力,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藝術情操。
三、結束語
現代信息技術為優化課堂教學提供了技術平臺,它作為音樂課堂教學的輔助教學手段,對學生和教師有著一定的影響力。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素養,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靈活應用信息技術,充分發揮多媒體教育在教學中的優勢,使得學生實現信息技術與音樂知識學習的雙倍收獲,從而提升小學階段新型音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進而有助于培養小學生民族音樂等方面的潛力。
【參考文獻】
[1]范彩英,李云浩,王紀元.淺談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傳統教學方法的革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2).
[2]于曉光,錢松陵,楊麗.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音樂新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2015(06).
[3]王任梅,顧世民,徐萌.信息技術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上海音樂學院,20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