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學在生活中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3-10-27 17:52: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有機化學在生活中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有機化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篇1

關鍵詞:生活化;實驗教學;有機化學;運用

職業學院的學生大多與高中生年齡相仿,但由于專業和學制的限制,職校學生只在第一年學習基礎的化學知識。化學作為一門基礎的專業課程,課程較少,學習并不深入。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職校學生的化學基礎很差,在初三時接受的應試教育未能培養出他們對于化學的興趣與熱愛,甚至有少數同學對于化學的學習出現排斥心理,不愿意主動學習化學。特別是針對有機化學這門課程,官能團多種多樣、碳鏈結構太長、命名過于復雜、化學方程式記憶難度高、在沒有找到規律的情況下,學生學好這門課程的難度很大。假如按照一貫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只能讓學生感受到實驗的熱鬧,并不能傳授給學生相關知識。

1“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提出

1.1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

一切生命都是由有機物構成的,我們的生存處處離不開有機物,我們生活的環境和依賴的能源物質也都是由有機物質構成,這是無可置疑的事實。教師用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從衣食住行方面教育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幫助學生了解有機化學對于人類生存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化學專業素質的快速提升。

1.2知識必須生活化

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是有機化學學科的重要特點之一?;瘜W知識來源于日常生活,又應用于解決日常生活的種種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通過生活問題講解化學知識,在還原生活的同時完成化學教學。以發展的目光看來,化學實驗已經不再只是幫助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直接手段,實驗教學已經具備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等多種教學功能?;瘜W實驗能夠吸引學生興趣,讓學生慢慢愛上有機化學的學習,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應用化學知識的意識,幫助學生意識到有機化學的價值,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為日后投身社會建設打下堅固的基礎。

1.3教師專業成長需要生活化

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有機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聯,化學老師自身需要具備強烈的生活實驗教學意識,使用科學的實驗方法進行嫻熟規范的實驗操作展示,并且長期堅持親身參與化學實驗科研教學之中,如此才能提升自身實驗教學的能力,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教學相長的氛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運用

2.1好習慣成就未來

有機化學藥品大多易燃易爆,具有腐蝕性、毒性、揮發性等特點,如果實驗藥品管理、使用不當,不僅會造成環境污染、藥品浪費,還極有可能引發安全事故。鑒于中職學生在初中階段沒有經過專業的試驗訓練,安全意識、操作能力、實驗習慣等都較為薄弱,針對這一現象,實驗教師應當加強實驗藥品的管理,加大實驗過程中的監督力度。首先,應給學生灌輸勤儉節約的意識,其次,在進行實驗指導的過程中,應當監督學生的藥品使用劑量,另外,針對可以重復使用或循環利用的實驗用品,教師應當組織同學進行收集。在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勤儉節約、愛護環境的意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2.2配合教材內容開發生活化實驗

有機化學教程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講解了各種官能團有機物的性質結構,相關實驗也都是有機物性質的驗證實驗,這些實驗操作簡單,用時較短,同時不能讓學生感受到有機化學的實用性,長此以往,學生對于有機化學的學習興趣就會大打折扣。針對這一情況,可以結合實驗室的具體條件,設計一些簡單有趣的生活實驗當作課堂實驗的補充學習,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

2.3關注學生的生活

中職學校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孩子都非常在乎自己的形象。為了使學生們喜歡上有機化學的學習,應當針對學生們的需求開展教學,解決他們身邊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們領悟到化學就在身邊,是一門大有用處的學科。例如,蛋白質是人體細胞的物質基礎,氨基酸又是構成蛋白質的必需物質,有一部分氨基酸是人體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須通過外部攝取獲得,有一部分同學為了保持良好的身材,進行節食或是不攝取肉類,假如不另外補充其他蛋白質,就會出現免疫力下降等情況,對身體健康造成威脅。

3結束語

在生活總結合化學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主動加入到學習中,感悟有機化學學習的價值,并在生活中做到學以致用,在完成教學知識傳授的同時達成培養學生學習熱情的目的。因此,生活化模式的實驗教學十分適合于中職學生。

作者:李玲 單位: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張元志.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

篇2

有機化學作為臨床藥學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對后續課程的學習效果。有機化學知識理論性強,內容枯燥,而傳統課堂教學缺少師生互動,影響了教學效果。案例教學將形象生動的教學案例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提出問題,通過學生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其能動性。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模式可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臨床藥學專業;有機化學;案例教學法

有機化學作為臨床藥學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對后續專業課程,如藥物化學、藥物分析等具有重要的鋪墊和支撐作用。有機化學涉及大量理論、反應方程式、反應機理,晦澀難懂、枯燥無味,學生在課堂上被“滿堂灌”,難以理解和消化吸收,極易喪失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更無從談起。案例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要求,運用精選出來的案例材料,使學生進入某種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過組織學生對事件過程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究活動,培養他們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其積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一種教學方法[1,2]。與理論知識相比,臨床案例更加直觀生動,有助于記憶,具有吸引力,容易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3]。近年來該教學法因其特有的啟發性、實踐性和生動性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極大關注[4~10]。鑒于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意義,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對案例教學法在有機化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以提高教學效果。

1臨床藥學專業有機化學課程中教學案例的選擇和設計

案例教學法中,教師手中的案例是教學的“法寶”、案例教學的重要材料,是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決定著案例教學效果的好壞[11]。因此,教學案例的設計至關重要。只有案例內容與教學過程密切結合,才是好的案例教學[12]。有機化學作為臨床藥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其教學案例的選擇和設計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既可以選擇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實例,也可從一些藥物的合成、臨床應用入手。設計案例時,可按照以下原則:(1)案例內容與結構緊緊圍繞有機化學課程內容,選擇與臨床藥學學科密切相關的案例,讓學生學以致用。例如,在講授“酚類化合物的酯化反應”這一知識點前,以“阿司匹林”這一臨床應用最廣泛的解熱、鎮痛、抗炎藥物作為教學案例,先提出該藥物的研究歷史,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查閱該藥的結構以及合成方法,教師總結,指出阿司匹林是水楊酸與醋酐合成而來,該反應即是酚類化合物的重要性質之一———酯化反應。通過上述簡單的臨床藥物案例引入酚類化合物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分析案例,培養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2)教學案例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13],可選取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通俗易懂的例子,使學生進行案例分析的過程由淺及深,便于理解和消化。學生是案例教學人本理念的前提[14]。若案例內容過于晦澀難懂,學生在案例分析過程中會失去興趣,不利于教學的開展。因此,應優先選擇通俗易懂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典型案例。例如,在講解重氮化合物的偶聯反應時,可從棉布的染色實驗入手,讓學生知道偶聯反應的產物可用作染料,通過這一案例教學,學生很容易就了解了所學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與意義。(3)教學案例應具有真實性??蓪⑴c知識點密切相關的臨床案例作為教學案例引入有機化學教學。例如,在講解立體化學章節的手性和對映異構體的拆分等知識點時,可從歐洲的“沙利度胺事件”入手,先引入該事件背景:1957年10月,新型抗妊娠反應藥物———沙利度胺問世,該藥物為外消旋體,受制于當時的科技水平,藥品生產廠家沒有拆分其手性,導致孕婦服用后產下俗稱“海豹嬰兒”的畸形兒。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沙利度胺實際上是一對手性化合物,其R-構型化合物具有抑制妊娠反應活性的作用,而S-構型化合物有致畸性,罪魁禍首就是它。由此引入知識點“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及外消旋體的拆分方法”,整個教學過程由這一真實案例引入,對上述知識點學生很容易理解。

2臨床藥學專業有機化學課程案例教學的實施

以我院2013級臨床藥學專業1班25名學生為案例教學主體,每5人為一個討論組,共5組,對含氮類化合物章節的部分知識點開展案例教學,共6學時。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以“上海復旦大學投毒事件”為背景,設計了如下教學案例:2013年4月1日,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黃某喝了一口寢室飲水機內的水后,出現身體不適,被送至醫院就診。4月11日,上海警方通報,在黃某的寢室飲水機殘留水中檢測出有毒化合物成分———N-二甲基亞硝胺(屬于N-二烷基亞硝胺)。該類物質對各種動物都有強致癌作用,也被懷疑會引發人類癌癥,是由胺的亞硝化反應制得。反應通過亞硝酰陽離子(NO+)的進攻而發生。為幫助學生在查閱資料和分析案例過程中有目的、有層次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在引入上述案例的同時給出4個引導問題:(1)案例中N-二甲基亞硝胺的結構是什么?(2)N-二烷基亞硝胺類化合物如何制備?(3)什么是亞硝化反應?進行該反應時要注意什么問題?(4)亞硝化反應的機理是什么?通過上述問題引出新的知識點:N-二甲基亞硝胺(N-dimethylnitrosamine),胺(amines),亞硝化反應(nitrosation),NO+。提示性的引導問題可避免學生在查閱相關資料過程中偏離問題中心,易于把握案例的核心問題,促進案例教學順利開展。學生查閱資料后,以小組為單位,通過上臺講解、自由提問、主動答題等形式,解決上述引導問題及延伸問題。討論過程中,學生表現積極踴躍,信息搜集和整理非常全面,討論進展順利,真正體現了學生在案例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討論結束后,由教師對上述問題進行總結:N-二甲基亞硝胺的結構為(CH3)2N-N=O,屬于N-二烷基亞硝胺類化合物,可由仲胺R2NH或Ar(R)NH通過亞硝化反應(胺和亞硝酸反應)制得。該反應利用亞硝酰陽離子(NO+)的親核進攻發生。為了產生NO+,我們必須用鹽酸來處理亞硝酸鈉,制備不穩定的亞硝酸,溶液達到平衡后含有亞硝酰陽離子,亞硝酰陽離子受到胺的進攻形成N-亞硝銨鹽。仲N-亞硝銨鹽發生去質子化而形成相對穩定的主產物N-亞硝胺。

3案例教學的實施意義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沒有臨床經驗,只有理論層面的認知,印象不深刻,而案例教學能夠靈活地把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拉近了教學與臨床的距離,真正做到學以致用[15]。通過在臨床藥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既可使教師在搜集和設計教學案例的過程中提高教學熱情與教學能力,又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師生雙贏。一方面,案例教學的順利實施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能力、工作態度及責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師既有淵博的理論知識,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并能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教師經過這一過程的錘煉,教學能力顯著提高;另一方面,案例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能動性與創新能力、分析和總結問題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學生為滿足這一要求,必須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查閱資料,利用獲得的資料和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課堂討論,從而大大提升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

4展望

基于案例教學法取得的良好教學效果,今后教師將依照案例設計原則,將更多的教學案例引入有機化學教學中,深化有機化學案例教學改革。

作者:安琳 鄭友廣 谷小珂 牟杰 單位:徐州醫科大學藥學院

篇3

【關鍵詞】化學課堂 教學改革 科學素養 嘗試

課堂教學改革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當一切都在順利發展的時候,有三件事讓我頗有感觸:

事例一:二零一一年九月中旬去延安參加課程培訓,有幸見到了化學蘇教版教材的主編人王祖浩教授,他精彩的報告讓我受益匪淺。他對教材中各個環節的設置進行了解釋和說明,例如:教材編寫時有很多的模塊,如“你知道嗎”,其作用是引導同學們回顧已有知識,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起橋梁,聯系自己原有的經驗,激發探究的欲望?!巴卣挂曇啊薄百Y料卡”提供更多、更生動的素材,使同學們在完成必要學習任務之余開拓視野,進一步領略化學的奇妙和魅力。

事例二:一個學生打電話給我,說起了最近的生活境況,他無意間說到:“老師,我高中三年苦念化學,現在回過頭來,發現完全沒用啊”。在他看來,高中三年的化學學習全部都是為了考試,其余毫無收獲。主要原因是我們將教育的目的只定義在高考上,教學中只重視知識,沒有注重學生對化學學科的理解,淡化了化學與生活的聯系。

事例三:某日與一個生物組的教師進行交流,他的一句話讓我深受打擊。“你們學化學的就沒干好事,看看那些環境污染,食品添加劑,凡是有害的都與你們化學相關”。這是初、高中、大學化學教師的悲哀,我們沒有讓學生認識到化學對人類生活的積極作用,只意識到化學對生活的危害!

為了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1.回歸課本,關注課本的各個環節設置

編寫學案或進行自主學習指導時,我嘗試利用課本上的各個環節和模塊引導學生學習和思考,同時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也會在學案編寫的最后設置“趣味閱讀”等環節,聯系生活實際或科學前沿,拓展學生視野。

例1:《有機化學基礎》第三專題“脂肪烴的來源”一節,課本“你知道嗎”有這樣一段話:“你知道人類社會所需要的大量脂肪烴的來源嗎?你知道為什么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嗎?你知道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可以生產哪些日常用品嗎?”從此環節導入新課,既與前面所學脂肪烴相關聯,使學生帶著疑問進入自主學習,還能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一舉多得。

例2:《有機化學基礎》第四專題“酚”一節,課本上只強調了苯酚濃溶液的強腐蝕性,但是苯酚的稀溶液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用途。編寫學案時我以“趣味閱讀”的形式進行知識拓展,如:“苯酚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合成原料,可用來制取酚醛塑料(電木)、合成纖維(錦綸)、醫藥、染料、農藥等。苯酚可凝固蛋白質,有殺菌效力,苯酚稀溶液是醫藥上最早使用的噴灑消毒劑,商品‘來蘇兒’(Lysol)消毒藥水就是苯酚和甲苯酚的肥皂液,藥皂中也摻入少量的苯酚?!?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改變學生對苯酚“有毒”的主觀認識,充分意識到化學在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讓“導課”環節重回化學課堂,在課堂中加入生活常識教育

2.1 要有情景導課環節,利用情景導課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原電池是高中學習的一個難點,理論性過強,比較枯燥無味,直接學習知識容易造成學生學習障礙,不易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導課時我用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效果不錯:一個美女出了個小車禍,碰掉了兩顆牙,就去鑲了一個不銹鋼的、一個銀的,一段時間后,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頭疼難忍。小醫生,請問你知道什么原因嗎?以問題式的故事導入新課,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以解決該問題來進行本節課小結,加入情景式問題導課,可加深學生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2.2 將生活常識教育滲透在化學教學中,讓學生認識到化學的重要性。

如在學習“芳香族化合物”時,我告訴學生:人若長期接觸或吸入稠環芳烴會致癌。比如萘,俗稱衛生球,以前我們經常用來驅蟲防霉,會致癌,現在已經用得少了;秸稈、樹葉等物質不完全燃燒形成的煙霧中有較多的稠環芳烴,我國有些省市已經禁止燃燒秸稈樹葉;香煙的煙霧中也存在很多稠環芳烴,青少年應遠離香煙煙霧毒害,等等,學生感興趣的同時,也能更加準確的對化學知識進行記憶,在生活中也能用化學知識去解釋問題。

3.注重引導學生認識到化學在生活中的正面的、積極的作用

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十分注重情景導課以及滲透化學與生活的相關性,但是經常舉例不夠恰當。所以,導課時的示例選擇也要講究藝術,不能總是選擇化學對生活、環境的危害為切入點,應該合理選題,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科學是把雙刃劍,而化學學科更多的用處是用來改造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舒適便捷。

例如,《必修二》學習加聚反應時,我的導課環節是這樣設計的:請大家以自己為圓心,在你的周圍尋找塑料制品,觀察上面的標志(如下圖所示)。學生都很積極的參與其中,然后我解釋道,我的身邊有很多的塑料制品,但是它們的用途是不相同的。

〖JZ〗〖XC1.TIF;%50%50〗

“1號”PET常用于制造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耐熱至65℃,耐冷至—20℃,只適合裝暖飲或凍飲,裝高溫液體、或加熱則易變形,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融出??茖W家發現,1號塑料品用了10個月后,可能釋放出致癌物。因此,飲料瓶等用完了就丟掉,不要再用來做為水杯,或者用來做儲物容器乘裝其他物品,以免引發健康問題。

“4號”LDPE常用于制造保鮮膜、塑料膜等,耐熱性不強。合格的PE保鮮膜在遇溫度超過110℃時會出現熱熔現象,會留下一些人體無法分解的塑料制劑。并且,用保鮮膜包裹食物加熱,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將保鮮膜中的有害物質溶解出來。因此,食物入微波爐,先要取下包裹著的保鮮膜。

簡單導課后,提出問題:塑料制品在生活中應用廣泛,那在工業生產中是如何制備的呢?由此問題引出新課,引發學生思考。

4.學案編寫時,設置問題可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既突出重難點,又增加問題的趣味性和生活相關性

例如:有以下兩個計算烴燃燒耗氧量的題目:

(1)相同碳原子數的烷烴、烯烴、炔烴,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需要空氣量的比較中正確是( )

A.烷烴最多 B.烯烴最多 C.炔烴最多 D.三者一樣多

(2)一套以液化石油氣(主要成分是丙烷)為燃料的灶具(如煤氣灶)改為天然氣為燃料的灶具時,灶具應作相應的調整,正確的方法是( )

A、空氣和天然氣的進入量都減小 B、增大空氣的進入量或減小天然氣的進入量

C、空氣和天然氣的進入量都增大 D、減小空氣的進入量或增大天然氣的進入量

篇4

關鍵詞:教學素材;智慧教學;乙醇;教學設計

文章編號:1008-0546(2015)06-0057-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教育的真諦是使受教育者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有所領悟、有所體驗,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智慧。在當下的教育教學中,人們較多地關注教學的知識傳承價值,忽視了通過知識促進學生智慧發展的價值,使得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都處在“潛伏”階段。改變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強調對受教育者的智慧培養,即從“傳授知識”轉向“培養智慧”,已經刻不容緩。

中學化學課程的學習,要以化學知識的學習為途徑來掌握認識世界、解釋世界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中學化學教學必須超越對具體知識本身的追求,從傳授事實、掌握知識,轉變為使用事實、發展觀念,從“知識為本”的教學轉向“培養智慧”的教學。要實現智慧教學,就需要教師準確深入地把握課程標準和教材,充分根據學生的實際與需要對教學素材進行充分準確地挖掘,為學生學習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通過素材的學習掌握化學知識,形成學科概念。本文將從化學教學的學科特點和教學規律,對“生活中常見有機物――乙醇”教學作以下四個方面的設計。

一、生活的化學

化學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它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的發展相關。直觀的、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更容易激活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化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選擇學生身邊的、生動有趣的、有利于學生探索的問題、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素材,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學”和“用”的有機結合,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化學的生活意義,感受化學課堂教學的魅力。

從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入本課教學,利用圖片展示生活中各種各樣常見酒的種類,讓學生認識啤酒、白酒的度數的含義。然后,筆者提供醫用酒精的教學素材,在教學設計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醫用酒精含75%的乙醇并非純酒精呢?”原來,當用純酒精消毒時,由于酒精的濃度很大,很快使細菌表面的蛋白質凝固,結果形成一層硬膜,這層硬膜對細菌有保護作用,防止酒精進一步滲入。而含75%的乙醇的醫用酒精并不急于使細菌表面的蛋白質凝固,而是滲入到細菌體內,然后把整個細菌體內的蛋白質凝固起來,從而達到殺菌的目。通過此教學素材,可以讓學生掌握乙醇與水可以任意比互溶,根據實際情況控制酒精濃度。

在進行酒與健康教學設計時,筆者引用最近的社交網絡上興起一股拼酒風為教學素材。自從一名男子以10秒鐘的速度喝完一瓶白酒后,網上相繼出現了“二斤哥”、“三斤哥”、“四斤哥”、“五斤哥”,最后河南南陽出現了一位一次干掉6斤白酒的彪男,視頻編輯者竟問:“七斤哥”還會有嗎? 我們知道酒精進入身體,由肝臟生成的乙醇脫氫酶將乙醇轉化為乙醛,乙醛又被乙醛脫氫酶轉化為乙酸,乙酸進入人的循環和排泄系統代謝掉。大家都知道,甲醛有毒,乙醛對人體危害也非常大,能引起嘔吐、神志不清等癥狀。短時間內乙醛含量急劇上升來不及代謝,極易發生酒精中毒,甚至搭進性命。通過這樣一個生活中教學素材的展示,可以讓學生真切的明白過量飲酒對身體的傷害,也可以培養學生化學素養。以后學生走向社會,對這樣的事件就會有基本的常識判斷,也不會參與到此類事件當中。

二、有用的化學

丹尼爾?科頓姆尖銳地批評說:“教育無用,因為它讓我們置身于現實生活之外; 教育無用,因為它讓我們的心變得麻木;教育無用,因為它讓我們的個性變得沉悶;教育無用,因為它讓我們成為書呆子;教育無用,因為它讓我們淪為奴仆……”事實無情地證明,現在我們的教育正一步步誤入了丹尼爾斷言的歧途!

那如何才能改變這樣的現狀呢?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了固體酒精和乙醇汽油兩個教學素材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生活中固體酒精在生活中使用非常廣泛。在教學設計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固體酒精是純酒精嗎?”這樣的問題一提出,學生對乙醇的熔點、沸點等物理性質就會作深入的思考,得出準確的答案。再引入乙醇汽油教學素材,設計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是乙醇汽油,乙醇汽油的使用對霧霾治理有什么作用?”按照我國的國家標準,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與10%的燃料乙醇調和而成。標志方法是在汽油標號前加注字母E,做為車用乙醇汽油的統一標示,三種牌號的汽油標志分別為“E90乙醇汽油90號”、“E93乙醇汽油93號”、“E95乙醇汽油95號”。機動車的尾氣是霧霾顆粒組成的主要成分之一,采用創新的乙醇汽油作為現今汽油的替代品可以有效降低汽車尾氣的污染。通過這樣的教學素材的運用,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將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建立起化學“有用的化學”這樣一個理念。

三、真實的化學

按教育認知心理學角度而言,真實的或模擬真實的問題情境可以克服學習內容的抽象性,促進理解和記憶的保持,有利于學習的強化和遷移,拉近學生在校學習與今后社會實踐活動的距離。教學素材的真實性的重要作用可見一斑。近年來浙江化學高考卷對新題型的嘗試,特別是工業流程題的出現,其取材于經典的無機實驗、成熟的制備原理、傳統的工藝流程或最新科學研究,是一種基于真實化學的試題命題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教學素材時,一定要選取真實的化學素材,在分析真實問題中形成新的化學學科觀念。

筆者在教學設計中引入酒精燈火焰顏色和交警查酒駕這2個教學素材。在教學過程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乙醇燃燒是什么顏色?我們知道,酒精燈火焰并非純凈淡藍色而是夾雜有黃色這并非乙醇燃燒的真實顏色,也并非真實的化學。那如何將乙醇燃燒真實的火焰顏色呈現給學生呢?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改進,用一支粉筆蘸取一定量的乙醇點燃,乙醇燃燒產生的淡藍色火焰就真實的呈現在學生面前。通過真實的實驗演示,學生對乙醇燃燒的顏色有深刻的認識,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再引入交警查酒駕的教學素材,設計這樣一個問題:“交警如何查酒駕?”常見的教學設計對此解釋是讓駕車人呼出的氣體接觸載有經過硫酸酸化處理的氧化劑三氧化鉻(CrO3)的硅膠,可測出呼出的氣體中是否含有乙醇及乙醇含量的高低,并且讓學生以此為基礎寫出化學方程式。其實這不是真實的交警查酒駕的原理。真實情境中,交警查酒駕一般使用便攜式酒酒精濃度測試儀,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電化學型燃料電池原理進行設計。燃料電池酒精傳感器采用貴金屬白金作為電極,在燃燒室內充滿了特種催化劑,它能使進入燃燒室內的酒精充分燃燒轉變為電能,在電極上產生電壓,電能消耗在外接負載上。此電壓與進入燃燒室內氣體的酒精濃度成正比,可以準確測量駕駛人員體內的血液酒精濃度。通過這樣的教學素材的運用,學生可以體驗到真實的化學,也為以后電化學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基礎,使學生知識得以成長,智慧得以發展,思維得以啟發。

四、實驗的化學

化學是基于實驗的一門學科,化學實驗對高中化學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挖掘化學實驗素材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可以把化學知識以更加生動活潑呈現出來。

筆者在乙醇的還原性教學設計中通過圖片展示引入銀匠加工銀器的教學素材,并且提出一個問題:“銅、銀器焊接時,為什么先要趁熱蘸一點酒精?”我們知道,酒精能將銀表面的氧化物除去,便于銀器的焊接和加工。然后讓學生進行親身體驗“將灼熱的銅絲插入到盛有酒精的試管中”。學生們觀察到銅絲表面的黑色氧化銅消失了,銅絲又變得光亮起來,并且在試管中產生了不同于酒精的特殊氣味。通過實驗,學生們知道了酒精能將銀表面的氧化物除去,也就是在高溫下乙醇能被它們的氧化物氧化,具有還原性。并且進一步得出結論,在乙醇與氧氣發生催化氧化的反應中,可用銅、銀為催化劑。乙醇被氧化為乙醛。通過這樣的教學素材運用,學生掌握了乙醇具有還原性,也通過實驗證明官能團決定有機物的性質。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說過:“智慧的鮮花開放在指尖上?!苯逃袩o小事,小事方顯大道理。化學課堂應該是生活的、有用的、真實的和實驗的課堂。生活的課堂,沒有花拳繡腿,無須標新立異,不會追趕時髦,有的是在用生活中智慧的力量點化課堂的美麗。有用的課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將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師生共同享受課堂,享受學習,享受成功。真實的課堂應該是生命的課堂,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積極培養學生辯證思維,引導學生追求真正的知識。實驗的課堂應該是探索的課堂,變學生的被動聽講為動手、動腦的主動參與,在實驗中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總之,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教學素材,積極探索智慧教學,共同追求教育之樹常綠,生命之花燦爛。

參考資料

[1] 楊承印.中學化學教材研究與教學設計[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篇5

關鍵詞:化學;生活;化學教育;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8-207-01

在日常生活中,化學無處不在?;瘜W知識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生活,認識世界。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達到學以至用的目的。

一、加強化學與學生生活經驗聯系的教育教學

化學的實用性表現在它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在教育教學中使學生覺得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從而引導學生學化學,用化學。如高一教材中《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一章中講到氯氣可以制漂白粉、溴化銀可應用于照相技術、碘化銀可用于人工降雨等,這些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展開來,介紹它們的其他用途。在介紹與社會生活內容相關聯的化學知識時,應適當地去啟發學生,誘導學生用化學科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甚至結合其他學科知識來思考現實中的問題,如課本中講到硫酸鋇可用于鋇餐,可以問學生鋇餐喝下去在醫院里是如何檢查的,為什么可以在X光下檢查胃及消化道是否發生病變,硫酸鋇對人體是否有毒,硫酸鋇最后怎樣排出體外的等。又如大家聽說過雞蛋、牛奶與豆漿對中毒的病人可以用作急救藥,這是什么道理?雞蛋、牛奶與豆漿的營養豐富,含有大量蛋白質。蛋白質有個特點,碰到重金屬離子,例如汞、鋁等金屬離子會發生變性。重金屬離子進入人體時會使構成人體的器官和血液的蛋白質發生變性而失去作用,造成中毒。這時,給病人服牛奶、生雞蛋白與豆漿后,食物中豐富蛋白質會和重金屬離子作用,于是就減輕了中毒的毒性。同時,這些食物還給中毒虛弱的病人提供營養,有助于病人康復。這些化學知識都與我們的生活經驗有密切的關系,了解這些知識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可以激發他們去觀察生活,從而更好的去生活、學習。

二、加強化學與自然環境聯系的教育教學

環境保護作為一個嚴重社會問題,已迫切地擺在了我們每一個人的面前。雖然中學生尚不能全面理解臭氧空洞的變大會有什么危害,長江三峽建設會有什么負面影響,很多學生也無法真正懂得赤潮的形成及其后果。但是我們通過可以接觸到的一些化學知識來豐富學生的思路,增強他們的意識,引導他們善于發現化學現象,善于利用化學知識。如在講到化肥知識時,可以問為什么農田不能多依賴無機肥、土壤改良的措施;在硫酸及硝酸工業教學中可以問他們問何為酸雨,酸雨的危害有哪些,從而進一步闡述人為什么要進行尾氣吸收,為什么尾氣處理。在有機化學教學中此類問題更豐富,與生活更貼近,如白色污染問題、問題、無鉛汽油問題,以及近年來發現的英國的瘋牛病問題,比利時的二惡英問題等。這就有助對學生環保教育這些問題教師可以適時地與課本知識相聯系,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心社會,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三、加強化學與日常生活聯系的教育教學

生活中會遇到有許多廢舊無用的東西:舊書報、牙膏皮、舊電池、廢鋼鐵、碎玻璃、骨頭……其實,這些生活中的廢棄物品通過化學手段的改造,也是一筆巨大的物質財富。廢鋼鐵制品可以回爐煉鋼,十噸廢鋼鐵可以煉出九噸好鋼。有趣的是,煉優質鋼還必須在原料里摻一點廢鋼鐵呢!紙上寫滿了字,撕碎了,紙里的植物纖維仍然存在。送進造紙廠,打成紙漿,經過化學漂白,雪白的、平展的紙又出現在你的面前。各種碎玻璃投入玻璃熔融池熔化后,可以重新吹制成各式各樣的玻璃制品。塑料涼鞋老化后,變硬,開裂,不能再穿了??墒?,塑料并沒有消失。把各種廢塑料按照化學成分分門別類以后,只要是熱塑性的塑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加些增塑劑、抗氧化劑和顏料,再熔化均勻,嶄新的塑料制品又生產出來了。鋁做的牙膏皮,連同廢鋁殼、破鋁鍋,一股腦兒送進熔鋁爐窯里,能回收大量的鋁,損耗極少,而且所需的能量只有煉鋁的5%。吃肉剩下的骨頭,也有它的用處。在骨膠工廠里,用大鍋熬煉骨頭,飄在水面上的是骨油——可以做油脂和肥皂。熬稠了的湯水里有骨膠——做墨汁、粘接木板都用得著。最后剩余的殘渣,粉碎以后是優質的磷肥(骨頭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鈣),撒在田里,莊稼會多結穗,果樹將碩果累累。通過這些信息的傳遞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在化學面前,沒有廢物可言。

四、加強化學與衛生健康相互聯系的教育教學

篇6

【關鍵詞】教材內容編排特點建議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國自主編版了三套高中化學新教材,分別是宋心琦主編的人教版;王祖浩主編的蘇教版;王磊主編的山東科技版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我國目前高中化學教育已明確把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作為核心目標。化學教育的三維目標中對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做出了明確的要求,突出對科學探究,科學過程,科學方法教育的要求。對教師以及學生來說都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對教材的對比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三套化學教材編排特點的比較

1.教材編排綱目的比較

從三套教材的編排綱目對比中,我們可以發現:三個版本的教材都圍繞新課標大綱要求,內容基本涵蓋,只是在編排順序,內容以及側重點上有所區別。首先,在編排順序上,三個版本的教材都不一樣,并且都不同于新課標內容標準的編排順序;其次,在內容編排上,有與課標內容不統一的地方,如:課標內容中有設計“含磷物質造成的污染”等知識點的講解,但是在三套教材中均沒有明確體現這個知識點;從各教材編排綱目還可以看出其各自在側重點上的特色:人教版重視實驗探究,開篇就引入“從實驗學化學”;蘇教版重視世界的物質性,開篇則安排“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山東科技版重視化學科學,開篇就引導學生走進化學科學,重在培養廣大學生對化學這門科學的感性認識,為今后的理性學習奠定基礎。

2.教材編排內容的比較

三套教材的編排都是依據課標的要求,但是三套教材在呈現教學內容上都有不同的特點,就教材板塊設置上:

(1)蘇教版:教材是以“觀察與思考”“信息提示”、“調查研究”、“活動與探究”、“問題解決”、“聯系與實踐” 和“回顧與總結”來編排教學內容4;

(2)山東科技版:教材是以“聯想?質疑”、“知識支持”、“化學與技術”、“觀察?思考”、“資料在線”、“交流?研討”、“概括整合”和“練習與活動”來編排教學內容5;

(3)人教版:教材是以 “思考與交流”、“學與問”、 “實踐與活動”、 “科學史話(或視野)”、“資料卡片”和“提示”等引出教學內容[6]。

此外,教材都大量的引入與知識點有關的圖片,增加了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以及化學科學與社會應用等方面的聯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他們的學習思維。有的還適當的引入了某些化學術語的英語單詞表示,比如氧化反應(oxidation relation)等。這些英語術語的引入,不但增加了教材的編排特色,教材內涵,同時潛在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但是各教材對學生的引導各有側重:人教版知識點相對集中,重視實驗探究,意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實驗安全理論,動手實踐能力等;蘇教版重在世界的物質性,符合化學學科特點,即基于化學研究物質,由物質的結構,性質來決定用途等;山東科技版從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出發,了解化學學科的主要任務,導入教學內容。

3.教材各自特色的比較

人教版抓住化學的特征,即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自然科學。由此開篇,緊接著沿著化學實驗安全,物質的分類,物質及其變化,金屬及其化合物,非金屬及其化合物,元素,化學反應與能量,有機化學,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的順序組織教材。大多貼近人教版舊教材,知識點間聯系密切,學生很容易進入狀態。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接受知識。

蘇教版從原子結構以及化學科學家對其的探索出發,向學生闡述了化學是一門建立在原子,分子水平上來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用途的自然學科。教材圍繞“物質世界”、“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從礦物到基礎材料”、“硫、氮和可持續發展”、“有機化合物的獲得與應用”、“化學科學與人類文明”等講述化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這一編排,展示了化學教育的人文關懷,體現了化學課程培養具備有科學素養人才的目標,具有較好的可讀性。

山東科技版教材的編寫則別具一格,在內容上,其圍繞新課改理念,重在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程度的設置問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他們科學研究的方法和程序。以實驗為基礎,從現象到本質來探證化學真理,培養學生動手,開創新思維,拓展知識遷移等能力。

二.教材對比研究的意義

通過對教材的對比研究,找出各套教材的編排特點,包括其中的插圖,表格,知識點脈絡等,為學生初識教材提供一個導向和初步的認識,便于不同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效率,減少盲目性,為地方教育服務。同時對比三套教材,為不同地區的教育部門,教師選擇教材提供了參考依據,減少了教學過程中的盲目性,同時也提高了教材的可讀性。也幫助教師革新化學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為培養更多優秀化學人才奠定基礎。

三.教材的評價與建議

三套化學教材都圍繞新課標的要求,以三維目標為出發點,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體系。三套教材各有側重,人教版重視實驗探究,蘇教版重視世界的物質性,山東科技版緊緊圍繞化學的學科特性這一特點,走進化學科學。此外,各教材編排還考慮到難易程度,編排的不同,在插圖,素材,表格,教材空白等設計上別具一格。但是對于三套教材,本人有以下幾點建議:

1.在教材欄目設計上,教材欄目作為教材的編排環節之一,提示了學生活動的方式,如何展開學習還取決于具體內容的特點。對于“思考與交流”應設置更多的教學情景,便于學生靈感的開發,創新思維的培養。

2.在知識點設計上,教材內容上與課標存在差異。如課標標準中有關于酸雨的防治以及無磷洗滌劑,包括對環境保護的意義等內容,但是在人教版、蘇教版和山東科技版中均沒有講到,讓學生在知識上產生缺陷和漏洞。在教材板塊設計中對一些學生實踐活動沒有確切的結論,容易導致學生含糊不清,應該考慮把正確結論貫穿在其中,便于幫助學生論證自己的實踐成果。

3.專業術語,教材插圖等設計有不妥之處。在教材插圖設計上,有的教材圖片過于擴大化,浪費篇幅,反而顯得不嚴謹。應該引起編者的高度重視。

綜上所述,通過對三套化學教材對比研究得出的淺略結論,希望對中學化學教育教學提供參考意義,對不同地區教師選擇教材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索南才讓.談新課改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教育創新[J].2011.7.

[3]王祖浩.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1,必修2)[M]. 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3.

篇7

1.概念。綠色化學又稱環境友好化學或清潔化學,是指化學反應和過程以“原子經濟性”為基本原則,即在獲取新物質的化學反應中充分利用參與反應的每個原料原子,在始端就采用實現污染預防的科學手段,因而過程和終端均為零排放和零污染,是一門從源頭阻止污染的化學。

2.核心內容。原子經濟性是綠色化學的核心內容,這一概念最早是1991年美國Stanford大學的著名有機化學家Trost提出的,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幾的原子轉化成了產物。理想的原子經濟反應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轉變成產物,不產生副產物或廢物,實現廢物的“零排放”。他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應的原子經濟性,認為高效的有機合成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個原子,使之結合到目標分子中。綠色化學的原子經濟性的反應有兩個顯著優點: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廢物的排放。

二、滲透“綠色化學”思想

我國古代就有“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的保護自然環境的思想。今天,我們保護環境不僅要保護環境不受污染,而且要繼承古代環境保護的思想,合理利用資源,以保證資源的永久利用。我們應該懂得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許多國家正在廣泛地宣傳環境保護思想,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我國于1979年9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并在1983年底召開的全國第二次環境保護大會上將保護環境確立為我國一項基本國策。

白色污染是當今社會的一大公害,而且越來越受到公眾和政府的關注。塑料作為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它有良好的成膜性、絕緣性、成型性、耐酸堿、耐腐蝕,外觀鮮艷,而且它具有極其低廉的價格,隨著石油化工的發展迅速成為人類不可缺少的一種材料。然而隨著塑料的大量使用,廢棄塑料難于降解,嚴重污染了人們所居住的環境,還有的塑料會引起人類新的疾病的產生。通過對城市垃圾焚燒場的煙塵分析發現以下幾種含氯有機物常同時存在,即:多氯二苯并-對二惡英(PCDD)、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氯苯和氯代酚等。這些物質都是對人體非常有害的。如今,綠色蔬菜、綠色產品、綠色科技、綠色化學,還有現在所提倡的“綠色學校”,都成為最時髦的名詞。綠色話題成為人類最具共識的話題。這種綠色意識,是人類重新審視自然的表現。傳統觀念中把人類和自然放在對立的位置上,人類總是妄圖征服自然,操縱自然,為己所用,卻完全不顧及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破壞。而綠色意識把人看成是自然界中的一員,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統一以及人對自然的尊重。只有培養人類真正意義上的“綠色意識”,才能實現對環境,對人類更友善的化學——綠色化學。

因此,人類在生產、生活中都應貫穿綠色化學的思想,在生活中對其廢棄物要妥善處理,決不能隨意傾倒,造成環境污染,有的還可以變廢為寶。如使用環保節能電池;使用太陽能熱水器;使用節能燈;不食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等。如不使用難降解的一次性飯盒,少使用與廢棄塑料袋,不亂扔廢舊電池等。關注重大的綠色化學研究成果。如環境友好的海洋生物防垢劑,新配方汽油,環境友好柴油等。使用具有綠色環保標志的產品如綠色電冰箱,無磷洗衣粉,太陽能熱水器等。當然我們要鼓勵大家多騎自行車,少用機動車。

三、設計“綠色新工藝”

我國在環境資源、容量方面,總量雖大但人均擁有量很小。經濟生產的特點是工業技術水平整體不高,能源和資源消耗及污染排放量高,鄉鎮企業比重還是很大,“三廢”基本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就四處排放,污染十分嚴重。以2006年甘肅徽縣鉛錠冶煉廠鉛中毒事件為例,涉及村民2000多人,其中373人為兒童。這些兒童中,90%以上血鉛超標,最高者血鉛含量超標數倍,被診斷為重度鉛中毒,被診斷為重度鉛中毒年齡最小的孩子,只有1歲2個月。而成人中血鉛超標也很普遍。依次來看,人們不僅不能走“先污染破壞,后治理恢復”的道路,也不能走“邊污染,邊治理”的道路,而應該采取我國政府制定的“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環境保護方針,還要在化工工藝上采取更為綠色的、環保的工藝過程。綠色化學不是被動地治理環境污染,而是主動的防止化學污染,從而在根本上切斷污染源,所以綠色化學是更高層次的環境友好化學。

1.設計環保工藝。開展環境分析方法和標準化的研究,建立高靈敏度、高選擇性、快速、自動化程度高的監測方法;開發新材料、新能源、用綠色化學工藝代替經典工藝;在制定污染物向環境排放量標準的同時與其他手段相結合,積極開展處理和利用廢物的技術研究,變廢為寶。三廢的處理過程不應產生新的污染,這樣才能實現減少或消除污染。更有實際意義的是綠色工藝的設計。如粉煤加壓氣化技術:該氣化技術在高溫高壓下以粉煤為原料,純氧作氧化劑生產合成氣,氣化爐采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噴嘴對置式爐型。其工藝過程的特點是消耗低、煤種適應性廣,碳轉化率高,熱效率高,適宜大規模放大等,是一項綠色的潔凈煤利用技術。探索污染物的防治、轉化、處理及綜合利用的途徑,積極改革舊工藝,探尋無污染或低排放的“綠色”新工藝。

2.開發和生產綠色產品。綠色產品是指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和使用后不會危害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產品具有合格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壽命,產品易于回收、利用和再生,報廢后易于處理,在環境條件下容易降解。如日常生活中適用的包裝材料,用后可以進行再利用,如用再生紙作購物袋,用再生塑料制造各種容積,不但可節約寶貴的資源,還可以減少固體廢棄物的排放。再如目前大量使用的聚苯乙烯發泡塑料快餐盒,使用后成為白色垃圾,在自然條件下,需數百年方能降解,對環境帶來嚴重的影響。為了加速它的自然降解,生產時可在其中加入光敏劑、化學助劑等,使其在使用后幾個月內即分解成無害物質。逐步推廣使用新配方汽油,減小由汽車尾氣中的一氧化碳以及烴類引發的臭氧和光化學煙霧等對空氣的污染。新配方汽油要求限制汽油的蒸汽壓、苯含量,還將逐步限制芳烴和烯烴含量,還要求在汽油中加入含氧化合物,比如甲基叔丁基醚、甲基叔戊基醚。這種新配方汽油的質量要求已推動了汽油的有關煉油技術的發展。

四、綠色化學與環境治理

篇8

卷首語

(1)淺析遠程開放教育中英語教師的職責 張稹

教育之論

(2)淺談“中國紅”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 鄧海貝 韋錦業

(4)幼兒娛教電視節目的娛教策略研究 林秀瑜

(6)農村中學教師對待英語寫作態度的調查研究 范秀苗

(7)學生通家書制作系統研發構想 陳具才

(8)論強化北部灣高職土建大類專業的大學英語的實用性——北部灣視野下建筑房地產類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探討二 朱仲紀 唐國卿

(10)多元課程教研活動研究 郝德剛

(11)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策略的探索 黃鴻芳

(12)淺談非計算機專業《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改革 葉麗萍

(13)淺談初中美術對于學生健康發展的積極意義 陳勝

(14)淺談小學科學課堂探究活動有效性的探索 錢小娟

(15)淺談職教英語課程改革 朱婧

(16)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 鄧焱嵩

(17)新課程改革的反思 胡雪娟

(18)新授課課堂模式 張立秋 呂樹君

(19)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方法 簡健

(20)語文新課堂新在哪 王靜

(21)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周昭健

(22)優化高中數學教學的策略探究 李翠平

(22)優化高中數學教學的策略探究 劉仲毅

(23)對新課程改革的幾點認識 張建勇

(24)新課標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 郭建業

(25)體驗新型課堂 感受語文之美 吳金玉

(26)開發利用生成性資源,打造社會課精彩課堂 申蓓蓓

(27)研究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秦理想

(28)建立“能力指向、項目主導、突出育人”的通用技術過程評價 何斌

(29)新課標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創新與思考 孫遜

(29)淺談如何把握“課堂生成” 宋金云

(30)新課標下的化學課堂教學 靳西強

(30)高中數學選修課程的開發體會 豐紅平

(31)開發原創題,轉變評價觀方式 李炎冰

(32)校本作業開發的基本原則及其評估 黃永新

(33)如何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林錢明

(34)高中英語課堂模式探究——多媒體教學與小組合作相結合 李艷麗

(35)怎樣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熊桂英

(36)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曾淑君

(37)英語課堂中的游戲教學 殷云霞

(38)淺談新課程化學課掌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幾點做法 陳灶陽

(39)在數學中聯系生活,在生活中應用數學 莫春華

(40)厚愛善教創新音樂課堂教學模式 胡海燕

(41)淺談分組合作式課堂教學方式 高會

(42)依托閱讀,提高學生英語任務型寫作水平 黃?

(43)芻議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 張巖

(44)樂彼之園,爰有樹檀:用智慧去尋找寫作樂趣--激活學生寫作狀態的思考 劉莉

(45)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 魏可洪

(46)高中有機化學考查中合情推理的體現和運用 楊志杰

(48)走進新課改,感悟新理念——淺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模式 董英

(48)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提升高職教育的創新性 馮莉莉

(49)轉變歷史課堂教學觀念,開展創新教學 龔惠容

(50)淺析初中數學創新性教學 劉永紅

(50)建設校園語音系統 拓展語文學習情境 張超

(51)打造高效課堂,享受愉快教育--淺談初中語文愉快教學 劉媛媛

(52)如何構建小學英語生態課堂 黃麗華

(53)基于多種資源整合的初中英語教學 冷向芳

(54)有一種愛叫"放手"--淺談新課程下政治學科教學中的"放手"藝術 莫冬娟

(55)初中語文教學中主體性教學理念的應用 蘇敏

(56)對素數分布趨勢的創新發現 李君池

(58)活用動態資源,讓美術課充滿色彩 王志華

教育之法

(59)《元日》教學設計 沈華明

(60)《黃山奇松》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徐滿珍

(61)中學歷史教學不妨講點時事 鄧學紅

(62)一詠三嘆 讀中見"悟"--對王崧舟美讀藝術的若干思考 賀秀麗

(63)三講"種群"概念 申慶豐

(64)《有幾棵樹》教學設計 李香

(65)角的初步認識 蘇桂萍

(66)班內開題報告、結題答辯課的設計與思考 馬克書

(67)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探索 劉蓉

(68)精心設計語篇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季菊艷

(69)淺談一堂優質音樂課的基本特征 謝永才

(70)挖掘文本,促進習作教學 謝蘇環

(71)論思想品德實踐活動課的形式、原則和實施策略 黃慧芳

(72)讓錯誤成為走上成功之路的墊腳石 呂同

(72)淺析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難點教學

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陳錫倉

(73)淺析上好音樂欣賞課的幾種方法 門曉娜

(74)物理教學方法的研究 張瑾

(75)借助情感共鳴,承載有效課堂 顧華

(76)歷史課堂 樂在其中 沈芳

(77)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思考 張瑜

(78)分類、歸類學習《政治生活》 李志明

(79)能力立意提升有效課堂--高三生物一輪復習備考策略 余啟濤

(80)溝通,讓高中體育教學綻放光彩 崔偉嶙

(81)輕松走進游戲生活,快樂學習科學知識 葛艷玲 王偉

(82)歷史課堂中學生聆聽能力的培養 住斌英

(83)數學教學如何切實有效地實施自主學習 李福平 王波

(83)從中日戰前準備對比看 姚勇

(84)淺談習作教學中的"說"與"寫" 韓春燕

(85)初探初中語文字詞教學策略 顧奕

(86)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探索 許敦輝 李志攀

(86)學生體質健康是體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趙瓊仙

(87)生物課堂高效教學策略 劉曉霞

(88)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探究 陳自勝

(88)淺談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 古麗巴哈提·托合特白

(89)淺談高中音樂課教學的現狀與對策 于斌

(89)淺析高中英語短文改錯 盧淑艷

(90)高中生物基礎知識復習新線索探究 李曉華

(91)淺談初一數學教學要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 周桂芳

(92)關于含參不等式恒成立問題的探究與分析 李意海

(94)小結論 大作用 張雪松

(95)淺談中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 張海霞

(96)鹵素離子的鑒定及生物學效應 王潤芳

(97)淺析如何有效地進行小學英語詞匯教學 魏俊霞

(98)靈活練習,實現高效課堂 李顯倫

(99)由一則故事所開展的物理探究課堂 趙靜 吳先球

(100)初中化學概念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張廷勇

(101)加強課堂提問藝術 優化英語課堂教學 李彬彬

(102)淺談對學生課堂體育鍛煉興趣的培養 盛永澤

(103)語文學習中復習方法的應用 劉麗偉

(104)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之我見 權金瑞

(104)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思考 杜洋

(105)打造語文高效課堂之我見 吳敏

(106)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幾點做法 朱孝花

(107)淺談初中生物教學中

的導入法 鄧賽倩

(108)淺談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幾種方法 黃蔓

(109)中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對策 趙維新

(110)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黃淑紅

(110)論述初三數學教學建議 徐倫

(111)農村初中生英語閱讀技巧的磨煉之我見 駱玉

(112)如何激發初中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陳芬

(113)高考英語完形填空命題特征及技巧點撥 齊繼明

(114)高中學生數學學習自信心培養簡析 田莉

(115)初三物理復習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高理華

(116)觀課后的反思 王蓉生

(117)"耐久跑"教學之我見 張拉成

(118)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效果提升對策探討 董藝

(119)淺談初中學生數學課堂討論自信心的培養 劉長號

(120)展示交流環節有效性的現狀分析與策略 劉飛

(121)談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課堂提問 黃井平 葉付勇

(121)淺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幾點措施 闊爾高·別開

(122)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尤鵬松

(123)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楊登雄

(124)高中數學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性 成先艷

(125)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引路人 滕海燕

(126)巧用“錯解”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 彭靖東

(127)學生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更好地習作 鮑巧萍

(128)試論小學英語詞匯學習的有效指導 錢曉紅

(129)學而思培優 李小洪

(130)談談小學初中高中語文知識的銜接 張世璧

(131)淺談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劉一川

(132)淺析"并軌生" 黃堅鋼

(133)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趙勇剛

(134)加強中職教學質量監測,提高教學質量的思考 胥洪樹

(135)中小學數學推理教學的銜接 劉金華

(136)用"問題導學模式"上課要注意的問題 薛旭峰 王改梅

(136)學前教育美術課程中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魯靜華

(137)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與應對 胡高平

(138)如何解決農村初中學生寫作難的問題 趙精黨

科技之光

(139)淺談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改革 趙曉輝

(140)適應變化,推進信息技術教學內容改革 周棟鼎

(141)信息技術高效化課堂教學探索 孫萬有

(142)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生活化 丁衛

 

; (142)基于qq群的校本研訓 肖慧燕

(143)淺談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王艷鵬

(144)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性 李艷萍

(145)中職學校美術專業設計課程考核方法分析 趙江玲

(146)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培育特色精品課程 蔣俊祁

(147)職業學校技能訓練多元化模式探索 榮喜德

(148)淺談多媒體電教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康蕾

(149)對多媒體教學的思考 韋友

(150)電子白板在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用面積解決問題的探究 陳峰

(151)現代教育技術在《光合作用》一課中的應用 王數傳

(152)如何在地理活動課中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簡強祥

(153)高等學校計算機教學探究 師小芹

發展之談

(154)班主任的課間十分鐘 羅心泉

(155)從教學實踐中探尋新時期下教育的新內涵 楊福華

(156)班主任工作思考 王笑晗 齊佳璐

(156)班主任工作心得體會 樊嫻

(157)“暖小窩”在線--利用網絡管理班級的幾點做法 唐勇

(158)小學班主任工作之我見 買合蘇旦木·阿巴拜克力

(158)高校外教的聘請與管理 嚴敏

(159)講究工作藝術,為小學班級管理開辟新天地 木哈拜提阿依·伊那亞提

(160)淺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姚長榮

(161)生命教育春風勁,學校盛開德育花 李冬梅

(162)也談教師應具備的幾點素質 謝珍

(163)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幾個“堅守” 李俊

(164)淺談青年化學教師如何上好化學課 吳平平

(165)以生為本,做好班主任工作--淺談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 楊成寅 張金鳳

百家爭鳴

(166)論舞蹈與物質載體的延伸 田蕊

(167)艾青的《秋》與海子的《秋》情思分析 孫瓊

(168)滿族剪紙在小學美術課中的傳承 吳尚

(168)杜甫詩作中淚水意象的生成 葉霞

(169)肖像描寫揭示人物的靈魂 黃文全

(170)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不良數學學習習慣的一點思索 魯云武

(171)試論國際公法對弱者保護制度的完善 唐秋玲

(172)初中英語課堂"沉悶"現象的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 倪叢美

(174)當前小學詞語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楊玲娟

(175)課間文化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楊桂杰

(176)追求“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教學境界--“激趣·尋疑·解惑”教學側記

孫春峰

(177)傾聽靈魂之歌 何春

(177)行走在"青年教師"的道路上 鐘黎莉

(178)緣與圓--記蘇州美術教研室沈南強老師 陸永祥

(180)與六年級學生及家長談課外閱讀之"讀透" 董苗森

(182)讓小班幼兒在嘗試中提高自主性 馮艷

(183)手工教學活動中的問題與思考--感悟我的手工教學活動 黎蜀芳

(184)播種 劉國?

(185)淺談幼兒閱讀活動中情境教學的運用 錢婉婉

(186)淺談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陳梅

(187)基于輕負高質初中社會課堂的學生習慣養成研究 劉杰

(188)托物言志 激勵人生情懷--從短文兩篇析解當今中學生勵志點滴 胡華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