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統疾病診斷思路范文
時間:2023-10-30 17:57: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呼吸系統疾病診斷思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R2.0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566―01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產生了許多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具有幾千年歷史的祖國傳統醫學和傳入中國百余年的西方醫學,就是在這種環境下,不斷地撞擊、吸收和交融,產生了中、西醫學相結合的思路,這兩種醫學雖各自擁有不同的理論體系,但也有共同之處,即都是以人類的健康和疾病為其研究對象的。近年來,中西醫結合雖仍處在探索之中,面臨著種種困難,但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中醫與西醫是兩個不同的醫療體系,各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特點,且前者宏觀辨證的微觀化和后者微觀指標的整體化既是兩個醫療體系各自的發展趨勢,又是形成新的中醫藥學的統一而不可分割的兩個側面。
兩者同時并存,是我國醫學的特點,而西醫學習中醫、中醫學習西醫共同進行中西醫結合的研究更是我國的一大創舉。中西醫結合是在中、西兩種醫學發展中取各自的長處進行結合,在結合的過程中又從學術思想上推動了中醫,也啟發了西醫,這應該說是中西醫結合的重大成績,因為這也是中西醫在學術思想上相互影響,取長補短的進程中,成為逐步融會貫通的起動點。
筆者運用西醫辨病與中醫辨證相結合的診療思路在診治呼吸系統疾病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實踐, 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目前在臨床實踐中,大多數情況是辨病與辨證相結合,以辨病為綱,以辨證為目,以病統證,即一個西醫病種以下分中醫的若干個證型。這是目前為止絕大多數中西醫結合專著或教課書所采用的形式。臨床實踐運用則是在明確西醫疾病診斷的基礎上,根據每種病發生發展和變化的全過程的基本矛盾,區分其不同階段的主要矛盾和臨床表現,結合現代研究成果,運用中醫理論,對患者的疾病做出中醫證的診斷。如哮病的肺腎氣虛,喘證的肺腎氣虛,肺脹的肺腎氣虛屬于“異病同證”,或哮病可分為冷哮、熱哮、寒包熱哮、風痰哮、虛哮等等,屬于“同病異證”。這種病證結合模式在臨床實踐中占主流,其形成和發展起來也是必然的和必要的,因為它有利于中西醫結合臨床全面認識和解決疾病。實際上,不但中西醫結合臨床采用這種診療思維模式,臨床現代中醫(指1956 年成立高等中醫院校之后正式培養出來的醫生,他們中絕大多數應稱作中西醫結合醫生) 診病,幾乎都是參考西醫的各種檢查和化驗結果以及西醫診斷;而多數西醫診治疾病效果不佳時也常考慮中醫藥辨證論治是否有更好的方法。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純中醫病證診斷也常常不被患者尤其是國外患者(在國外用中醫藥診治疾病的醫生體會頗深) 所接受,患者常常要求明確診斷。
以臨床常見的外感咳嗽來說,從痰的色、質、量、味,咳嗽的特點來進行鑒別,風熱咳嗽則痰黃、質粘、量多、味重,咳嗽頻劇,氣粗,風寒咳嗽則痰白、質稀、味淡、咳嗽聲重,氣急。治療上風熱的用桑菊飲疏風清熱,風寒的用三拗湯疏風散寒。根據現代辯病,若急性支氣管炎,加用魚腥草、連翹、紫菀、金銀花、前胡;支氣管擴張則多用海浮石、冬瓜子、開金鎖、葶藶子、白芨;若肺結核則加用黃芩、百部、丹參、南沙參、北沙參;若肺膿腫則用干蘆根、生米仁、桔梗、桃仁、紅藤?,F代辯病結合傳統辯證,用藥針對性加強,故兩者相合, 辨證方能精確。
篇2
2003年教育部做出“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 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決定。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 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 點的示范性課程。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 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程建設中起到龍頭和示范作 用,是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建設環節,是教學質量提高的 一個重要途徑和主要手段之一。
兒科學是一門研究兒童生長發育、衛生保徤及疾病防治 的醫學科學,是臨床醫學專業的必修課。為了讓醫學生更好 地掌握兒科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出高質 量、高層次醫學人才,我們教研室自從2007年兒科學課程被 評為省優秀課程以來,本著建設精品課程的要求,在課程負責 人的帶領下在兒科教學和科研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創 新,其結果在今年3月份順利通過省精品課程評審。下面淺 談近幾年創建精品課程過程中的一些體會。
1 明確領會精品課程建設的要求
省精品課程的評審是按照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要求來進 行的。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包括教學隊伍建設、教學內容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設、實驗教學建設及機制建設等6個 方面內容[\評審別重視以下幾點關鍵問題:①在教學 內容方面,要處理好經典與現代、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重視在 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②在教學條件 方面,重視優質教學資源的建設和完善,加強課程網站的輔助 教學功能;③在教學方法與手段方面,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 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協調傳統 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并做好與課程的整合;④在 教學隊伍的建設上,注重課程負責人在實際教學工作的引領 和示范作用,促進教學團隊結構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
兒科學精品課程建設就是以現代教育思想為先導,以提 高師資隊伍素質為前提,以建設相應層次的、具有較強針對性 和適用性的優秀教材為核心,以教學內容現代化為基礎,以現 代信息技術手段為平臺,以科學的管理體制為保障。
2.加強隊伍建設
精品課程建設的前提是教學隊伍建設[' 我們教研室高 度重視教師梯隊建設,在加強教師教學、臨床、科研等多方面 能力訓練的同時,注重培養教師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 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堅持繼續教育制度。學校及醫院在教師 進修、培訓、學術交流及出國進修等方面亦給予政策上的傾 斜,以培養一批梯隊合理、學術水平高、教學水平高的師資隊 伍,實現優質課程教學的接力,建設傳承有繼的教學隊伍。
2.1師德培養:堅持老教師傳、幫、帶教制度,老教師的言傳 身教,讓青年教師明白教師必須具有嚴謹治學、敬業愛教、誨 人不倦的良好師德和從嚴執教、勤奮思考、奮進創新的教學作 風。引導青年教師成為學生良師益友,倡導愛國重教、團結協 作、以身作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工作作風。
2.2教學能力培養:設立教學督導組,老教師參加課前集體 備課、試講、課件制作,并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進行輔導、訓 練。定期召開教學會議,由高年優秀教師向青年教師講授上 課經驗。堅持專家隨堂督導、點評和學生評教制度。醫院設 立配套的獎懲措施,以鼓勵教學研究和教學論文的發表以提 高教學水平。
2.3臨床和科研能力培養:除了培養教師的教學能力外,還 需訓練其臨床能力。如設立疑難病例、重危病例討論,堅持三 級查房制度和每周1次的教學查房制度。近年來課題組承擔 2項國家自然基金課題、5項省、校級研究課題,進行了大量學 術研究,將科研成果及時應用于教學和臨床。近5年有3名 青年教師赴國外攻讀博士學位,1名獲國內博士學位,4名青 年教師赴上海復旦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進修深造。近年的科 研成果曾獲3項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和1項省教學成果三 等獎。
2.4社會實踐能力培養:鼓勵青年教師深入社會,到汪清、龍 井等我州貧困地區進行醫療、教學等扶貧工作。
3 教學內容建設中重視理論與實踐結合
本課程主要向學生傳授兒童生長發育規律,掌握兒童疾 病診斷、預防和治療的各項措施,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使學 生掌握兒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并養成獨立 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的臨床實際工作打下堅 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兒科學課程教學分三個階段,即理論教學、見習教學和畢 業實習等。根據教學專業不同,兒科學總學時數以及理論課、 見習課和實習課學時數有所不同。臨床醫學專業兒科學課程 理論學時為58學時,臨床見習學時為14學時,畢業實習時間理論學習階段:在理論課中主要講授兒科學基礎知識,兒 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的理論知識。包括緒論、小兒生長發育、兒 童保徤、小兒營養、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及其他各系統常見疾 病。
臨床見習階段:在兒科學的臨床見習教學中開展重實踐、重技能為主的教學方法改革。首先,加強了帶教老師的教學 前培訓,包括教研室集體備課,觀看優秀帶教教師的示范性講 課等。見習教學中采用“案例式”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學生的 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及創造能力,將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起 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畢業實習階段:我們在學生進入兒科實習前,由教研室秘 書組織進行有關兒科實習計劃與要求方面的講座,讓學生明 確兒科實習目的及實習期間的注意事項。在此階段讓學生不 僅鞏固臨床醫學知識的同時,更要學會在臨床實踐中再學習 的方法,鼓勵學生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讓學生掌握 兒科常見疾病診治思路,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并定期組織教學查房、科內講座、畢業實習生輔導講座等多種 形式的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兒科學基本理論,了解兒科學前 沿知識,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實習質量。
4注重教學改革、倡導新型教學手段
4.1 “案例式”教學法在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近幾年,我們教 研室結合臨床醫學教學的特點,在部分臨床理論課中結合病 例進行教學,通過對疾病的發生、演變進行分析,以疾病為主 線,以問題為引導,加深學生對疾病診斷、治療及預防的理解, 培養學生綜合應用醫學知識對臨床病例進行分析的能力。這 種方式不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掌握自學的方法,更有助 于培養學生的臨床能力。
在兒科學的臨床見習教學中采用“案例式”教學模式,充 分調動每位同學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多講、多問、多動、多做, 上課既嚴謹認真,又生動活潑,在學習中討論、在討論中提高, 既能掌握教學大綱的內容,又能積累一些臨床經驗,為今后的 臨床實習打下基礎。
4.2加強崗前培訓和實習考核以提高畢業實習質量:臨床醫 學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醫學生進入臨床實習是理論應用 于實際,并在實踐中全面培養學生臨床能力的關鍵時期。實 習教學質量對學生畢業后能否當一名合格的臨床醫師產生直 接的影響。在院科教處的組織下,集中進行實習前培訓,使學 生對醫院規章制度、醫患溝通、病例書寫、兒科體格檢查特點、 操作技能等方面加以培訓,對臨床工作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 解,在心理上有所準備,從而保證和提高實習質量。
教研室根據教學大綱編寫《畢業實習指導書》明確實習 內容和目標。實習考核的方式及內容方面進行了改革,即實 行導師負責制,考核由教研室和導師共同評定的方法,采用理 論試卷、實踐操作、臨床病史分析等多種形式,促進同學對醫 學臨床實踐的重視,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注重醫學生實踐能 力的培養。這種考試模式可以改變醫學生光靠死記硬背的局 面,督促同學重視實踐活動,注重自我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當 代的醫學要求。通過實踐,這種實習模式得到了同學及醫院 科教處的肯定。
4.3網絡教學的開拓與更新:網絡教學不僅大大增加了教學 的容量,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而且還運用生動、形象的方 式更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多方位 的需求,同時還多角度、多層次、可重復、可選擇地利用已有的 軟件或題庫,更好地鞏固學習效果,已成為醫學教育不可缺少 的有益平臺。
在延邊大學信息資源中心的大力協助下,我們把課程介 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兒科學理論課多媒體課件、參考文 獻、理論課授課及科內講座影像等資料先期上網。近一年,對 網頁進行全新改版,調整和補充了教學多媒體課件,復習題、 模擬試題等,還將與兒科學術講座、繼續教育學習等內容加以 補充,豐富了課程網站的內容,有利于學生的平時自學、復習 和提高,更好地為醫學教學服務。
4.4選用與編寫相結合,提高教材建設水平:選用高水平理 論教材。理論教學一直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國統編 教材,并及時更新新版教材。課程組骨干人員還主編和參編 成人教育全國統編《兒科學》教材,還自編《實踐指導書》等實 踐教材供學生實踐課使用。
5 重視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