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合成的基本步驟范文

時間:2023-10-31 18:07: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有機合成的基本步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本文對高職精細有機合成技術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與實踐,結合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重點圍繞課程的特點,從教學安排、教學方法、考試評價方式、實踐教學內容及項目化教學等方面進行了實踐和探索,獲得了期望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精細有機合成;教學實踐;教學方法

高職精細化工技術類專業承擔著為國家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特別是為從事化工/輕化工類企業生產一線崗位培養人才的任務。在高職精細化工技術類專業開設的課程中,“精細有機合成技術”是一門必修的專業主干課之一,其前期課程為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化工原理等,其后期課程一般為藥物合成技術、精細化學品復配技術、精細化學品檢驗技術等課程。可見,開設此課程的目的是在學生掌握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等理論的基礎上,對硝化反應、磺化反應、烷基化等單元反應的原理及其在工業生產中的實施方法有一個更深入的掌握,熟悉合成機理、制備工藝、合成路線以及分離提純等相關知識,為今后從事生產操作、合成路線設計、分析測試等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精細有機合成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豐富、知識面廣、實用性強,應用領域廣,如:日用化學品、化妝品、原料藥、農用化學品、香精香料等,而且該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合成的基本理論,還需要掌握合成的操作技能,可見,精細有機合成技術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十分重要。因此如何更好的開展精細有機合成技術課程教學、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值得研究和探索。本文以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精細化工技術專業所開設的精細有機合成技術課程為例,作者緊緊圍繞課程的特點,采用“教-學-做”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從教學安排、教學方法、考試評價方式、實踐教學內容及項目化教學等方面進行了探究,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啟發學習興趣,深化學習內容,提高分析、研究和實踐的能力,并對如何有效開展該課程的教學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教學實踐與探索。

1精細有機合成技術課程設置

在我院精細化工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中,精細有機合成技術課程安排在第三個學期進行,包含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總課時量為64學時,另外還有綜合實訓環節16學時,教材以《精細有機合成技術》及配套實驗教材《精細化工實驗技術》(冷士良主編)為主,包含:顏料、涂料、膠黏劑、表面活性劑及日化用品等產品的制備,通過實驗操作讓學生了解精細化學品合成的基本反應原理并鍛煉實驗操作能力。

2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在精細有機合成技術課程的傳統教學中,理論和實踐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理論教學方法單一

精細有機合成技術以有機合成基本理論為主線,研究合成路線、合成原理、工業生產過程及實現過程最優化的途徑及方法,課程難度大,該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以講授為主,穿插一些實驗增加理論的理解,對學生來講這種傳統教學模式枯燥乏味,學生被動的學習,積極性差,參與度不足,漸漸地失去學習興趣,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學效果不佳。

2.2實踐教學形式單一

精細有機合成技術這門課是典型的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課程,不僅幫助學生掌握化學反應的基本理論和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精細有機合成技術課程實踐教學中,教學模式一直是先由教師講實驗原理、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然后學生按照實驗教材重復操作,嚴格依照教材規定的投料量、工藝條件、操作步驟、提純方法等完成,導致學生對投料比、反應條件、產率影響因素等都不清楚,更無法對工藝進行改進和優化,造成學生不能深入理解工藝路線和合成原理,不能全面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實驗的開設需要根據專業培養方向有針對性的選擇,不能一律按照同一本配套實驗教材開展實驗,進而不能突出專業特色。

2.3考核方式單一

精細有機合成技術課程的考核成績一般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構成,平時成績由老師根據上課出勤、作業、實驗情況綜合評定,占總評成績的比重一般在20%~40%范圍,另外期末考試采取閉卷筆試方式,占總評成績的比重一般在60%~80%范圍,這種考核方式很大程度上只能驗證學生對課程表面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通過臨時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缺乏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更談不上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創新和解決實際問題了。可見,這種考核方式不能體現該課程的典型理實一體化特點,實驗考核比重低,缺少量化指標,忽視實驗操作、創新及科研能力方面的考核,因此傳統的考核方式存在著諸多弊端,考核方法及方式的改革十分必要。

3課程教學實踐與探索學生的發展、學生的成長

成才是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核心靈魂,是根本的質量。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為了激發學生潛能,更好的開展精細有機合成技術課程教學、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為了探究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作者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對如何有效開展理論知識講授、實踐教學及考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3.1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興趣

精細有機合成技術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以有機單元反應(如硝化、磺化、鹵化、酰基化、烷基化、羥基化等)為主線,系統介紹了精細化學品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十幾個單元反應的基本原理、反應歷程、產物精制與分離、應用范圍及實例,而且對有機合成反應的新方法、新工藝、新技術及有機合成路線設計也作了相應的介紹。可見,精細有機合成技術是典型的有機合成理論與生產工業實際相結合的課程,在講授過程中需要理論聯系實際來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有機合成單元過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比如通過第一章緒論的學習要讓學生了解有機合成的任務、內容、發展歷史和今后的發展趨勢,了解單元反應的類型和特點,使學生明白該課程與畢業后所從事工作的關系以及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因此在緒論章節的講解中,可選用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榮獲2015年諾貝爾獎的案例來激發學生興趣,通過了解抗瘧新藥青蒿素創造性地提取、結構表征、人工合成提純等過程,使學生掌握有機合成的原理、工藝、提純及結構分析等知識。在學習有機合成的兩大任務之“實現有價值的已知化合物的高效生產”時,可以聯系維生素C的工業生產方法,先將葡萄糖還原成為山梨醇,經過細菌發酵成為山梨糖,山梨糖加丙酮制成二丙酮山梨糖,然后再用氯及氫氧化鈉氧化成為二丙酮古洛酸,再經過酸的催化劑重組得到維生素C,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已知結構化合物通過人工合成提高了生產效率。又如在講解有機合成的兩大任務之“創造新的有價值的物質與材料”時,可以聯系化妝品、洗滌用品、藥物、高分子聚合物及功能材料等栩栩如生的實例,可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強化理論實用性,同時提升教學效果。

3.2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鑒于精細有機合成技術課程的特點,繁雜的單元反應,枯燥的反應歷程,眾多的合成路線及生產工藝過程等等,如果教師僅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面面俱到,不但影響教學效果,而且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還會導致學生厭學情緒。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打破傳統教學的弊端,科學合理的選擇和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引入啟發式教學、項目化教學、類比教學等多種新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在理論講授環節,教學內容按照單元反應模塊進行劃分,各個模塊之間又相互銜接有共同點,如芳烴的烷基化和酰基化機理均是親電取代反應,在反應歷程、影響因素、催化劑等均有共同點,教學時可采用類比教學法,在比較中使學生觸類旁通,加深理解和掌握,另外,教學還要緊密結合專業實驗,可采用項目化教學法,以項目為載體、任務為驅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分析問題的水平,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開發創新的能力,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十分有益。

3.3設計實驗項目,貼近生產實際

精細有機合成技術課程需要學生掌握反應物的化學結構、官能團的性質、反應物的濃度、配比等因素對合成反應的影響,還要熟悉單元反應的實施與應用,分析和解決有機合成中的實際問題。可見,該課程具有典型的職業技術的特點,教學要注重實踐技能和實用性培訓,做到理論教學融合于實踐教學中。作者依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生產實際來設計實驗項目,思路是“一模仿二創新三綜合”,“一模仿”即典型的單元反應安排相應的實驗,如氧化單元反應開設甲苯氧化制備苯甲酸,還原單元反應開設對硝基苯酚還原制備對氨基苯酚,酰化反應開設用乙酸酐酰基化苯胺制乙酰苯胺等等,學生按照實驗教材的制備工藝練習操作,理解反應的原理;“二創新”即學生在掌握原理的基礎上通過查找資料打通或者優化合成路線及工藝條件,如學生在掌握了用苯胺為原料以乙酸酐為酰基化試劑制備乙酰苯胺的基礎上,自己完成對實驗的優化改進,可以調整投料比、反應溫度、更換酰基化試劑、催化劑等工藝條件,從而提高產品純度、產率或者減少副產物等等。“三綜合”即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獨立完成給定實驗項目,如由起始原料水楊酸(鄰羥基苯甲酸)制備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并提純精制,或者完成以氯苯為原料制備對乙酰氨基苯酚(撲熱息痛)的制備并精制。通過以“一模仿二創新三綜合”為思路的實踐項目鍛煉,貼近生產實際,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科研創新能力有很好的效果,特別是創新綜合項目中的文獻資料查閱、實驗方案設計、提純精制以及數據處理能為學生提供一種有效的技能鍛煉途徑。

3.4改革評價方法,發揮激勵導向功能

考試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教學評價的重要手段,并且具有導向、激勵、評價等功能。精細有機合成技術課程的成績評價應采用多元化考核評價模式,既有理論又有實驗,既有筆試又有答辯,既有計算推理又有綜合論述,多種形式相結合,提高過程評價考核權重,尤其是對創新性、探索性的綜合項目給予權重傾斜,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閉卷考試成績構成,其中平時成績權重由傳統的30%提高到50%,平時成績涵蓋實驗方案、操作過程、實驗結果、創新開發、項目討論、課堂表現及完成作業等內容,科學合理的多元考核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并充分發揮了考試的導向功能。

4結語

精細有機合成技術是一門重要的專業主干課之一,在教學實踐中,基礎理論聯系生產實際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項目化、類比等多種教學方法可提高教學效果,設計貼近實戰的項目化實驗可充分提升學生技術技能水平,創新多元合理考核評價方法可全面發揮其激勵導向功能,我們通過對精細有機合成技術課程的教學實踐與探索,不僅出色的完成了該課程的教學任務,而且教學效果得到了學生的廣泛好評。實踐證明,創新教學方法、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工學結合、多元考核評價方法有利于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利于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薛敘明.精細有機合成技術[M].2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2]蔣濤,陳群,李英利.《精細有機合成技術》項目化教學改革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11(1):102-103.

[3]馬樹超,郭文富.新時期高職教育質量與院校評估要點分析[J].職教論壇,2016(12):5-9.

[4]陳稀平,張岐,陳澤林.精細有機合成教學內容改革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12(3):43-45.

篇2

1.1課程內容枯燥,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精細合成課程的內容包括精細合成的基本理論及工藝學基礎,精細有機合成單元反應的分類、主要反應機理,各單元反應的典型品種的合成工藝及基本精細有機物的合成方法,其中有大量的反應機理、合成方法的內容已經在有機化學課程中講授過,在本課程中重新講解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

1.2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

在精細合成課程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以灌輸式教學方法為主,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不能夠很好地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方面也有諸多不足。

1.3課程考核方式單一,不利于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

精細合成課程的考核還是采用一份試卷定成績的傳統模式,缺乏準確性和全面性。學生對于課程中講授的有機合成反應機理和單元反應,雖然能在考試過程中給出正確答案,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可以解決任何一個精細合成事例從研發到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因此采用一份試卷來評價學生對本課程的掌握程度是不合適的。

2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精細合成”教學中的應用

為了解決傳統教育模式下精細合成教學的不足,我們在借鑒其他高校教學經驗的前提下,對精細合成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嘗試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將企業產品生產全過程映射至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使學生在“構思-設計-實現-運作”有機結合的教學過程中開闊思維,激發創新能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從而完成整個教學過程。

2.1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精細合成課程的教學目標的改革

在CDIO教育模式下,精細合成課程教學目標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技術目標,一個是CDIO能力培養目標。技術目標主要是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需要掌握技術的具體要求,由以下5個方面組成:精細合成反應機理,精細合成單元反應,各單元反應的典型品種的合成工藝,基本的精細化合物合成方法,精細合成工藝學基礎。CDIO能力培養目標包括培養學生的工程基礎能力、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培養學生自學和解決問題以及產品研發的能力。改革后的教學目標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

2.2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精細合成課程的教學過程改革

為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徹CDIO工程教育理念,首先由任課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精細合成中的合成路線與反應機理,然后選擇合適的精細化工產品做為生產目標,設計了五個CDIO項目,分別為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的合成項目、己二酸的制備項目、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項目、鄰氯苯甲醚的合成項目、脂肪醇硫酸鈉的合成項目,然后讓學生分組實施,學生對目標進行分析研究,并設計實施方案,按照CDIO工程模式完成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的步驟,從而在實踐中掌握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合成路線與反應機理,從而完成由實際化工產品反推學習理論知識、合成機理的過程。在教學中有一個綜合練習項目,把環己醇氧化制己二酸做為CDIO項目載體,讓學生分組設計合成路線,通過這個項目設計學生不僅可掌握包括氧化、還原、硝化、磺化、烷基化、酰基化、重氮化和偶合等常見單元反應的基本原理和影響因素,而且通過真實的實踐操作任務掌握了單元反應的基本操作及嘗試工藝的改進方法,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PPT匯報,教師評定成績。

2.3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精細合成課程考核方式改革

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后,我們同時也改變了僅憑一張試卷定成績的考核模式,在課程教學的不同階段,將不同的精細化工產品設計成目標產品,讓學生按照CDIO工程模式完成從產品研發到生產的整個過程,然后由教師對學生設計的合成過程進行打分。總的說來,決定一個合成的質量好壞的主要是四個指標:(一)途徑越簡捷越好;(二)原料越便宜越好;(三)產率越高越好;(四)環境污染越小越好[5]。通過這四個指標的衡量就可以判斷學生對合成反應機理、有機合成路線設計與技巧、經驗的掌握程度和熟練程度,進而對學生成績進行合理的評價。

3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精細合成”教學中的教學效果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一種注重能力培養的教育模式,改變了以往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理念,突出了精細合成理論學習與工程實踐的結合,對教學效果的促進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培養了學生的個人能力與協同能力,尤其是項目組織、設計、開發和實施能力;2、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協作精神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3、在課程中設計的豐富實踐項目,改變了以往枯燥乏味的學習方法,開闊了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創新能力。4、提高了學生的工程意識與工程素養,適應當前社會對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

4結束語

篇3

【關鍵詞】有機化學實驗;綠色化;改革

化學作為一門以實踐性和創新性為學科特色的中心學科,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有機化學作為醫藥專業,應用化工技術專業,食品專業,皮革專業,高分子材料專業等等眾多專業課程的基礎課程,在整個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具有尤為突出的作用。所以有機化學合成實驗在這些專業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實驗過程中涉及大量的有毒和高腐蝕性的藥品、催化劑,實驗時間長,并且伴隨著大量的有毒氣體、腐蝕性廢水及廢渣等。處理不當不僅會對人身安全造成影響,另一方面,也與當代化學學科的主流趨勢不符,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所謂綠色化學,是在1991年由美國化學會(ACS)提出,并在世界上得到廣泛的認同。其核心內容是在化學反應的過程中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盡可能地減少和消除多于副產物對環境的影響,以期達到使反應物中的原子完全轉化為要求的生成物,實現對環境的“零”排放。實驗綠色化的改革和研究,不經有利于從經濟上更好的節約資源,更對環境有著深遠的影響。

1 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綠色化學的理念

每年我國各大中專學校中所產生的實驗室污染物,已成為我國環境污染的一個重要的來源。而有機化學實驗又是實驗室污染中的一個重點,有機化學實驗的開課對象主要針對化學及其相關專業的大學生,他們在離開學校進去社會后,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綠色化學”觀念,有利于從源頭上消除污染,使化學和環境能夠協調發展。在每一次的實驗之前,要求學生認真預習實驗相關內容,通過查閱文獻等方法深化學生對本次實驗的內容的了解,明確在實驗過程中所要接觸到的各種藥品的指數、毒性、對環境會造成的影響等,并且了解相關的防護措施;實驗過程中,通過對實驗藥品的實際接觸,進一步明確實驗藥品、實驗過程對環境和實驗人員安全的影響;試驗后,培養正確的實驗室“三廢”處理觀念,杜絕亂丟亂放的習慣。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遵循5R原則,培養學生用綠色化學的眼光來適應新形勢下的有機化學實驗,從而帶動整個實驗內容的“綠色化”,最終實現從傳統有機化學實驗向新型有機化學實驗轉變。

2 有機化學實驗內容的“綠色化”

2.1 現行實驗內容中存在的問題

通讀各版的有機化學實驗教材可以發現傳統的教材將實驗內容分成了三個部分:有機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有機化合物的合成、有機化合物的性質。通常各學校在選擇有機化學實驗時會兼顧這三者,讓學生在這三方面都有所練習。由于傳統有機化學實驗教材中用到了大量的有毒有害化學試劑,并且每次實驗都是孤立的,彼此之間沒有聯系,這樣會造成實驗藥品的大量重復性浪費,實驗生成物沒有辦法處理,這些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不符合綠色化學的理念。

2.2 針對問題所作的改進

2.2.1 優化實驗內容,替換有害試劑

針對傳統有機化學實驗教材中用到了大量的有毒有害化學試劑,在選擇實驗時教師應該有意識的選擇那些對環境和人體傷害較小的實驗,盡量在學生能夠學習到所需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利用常規試劑代替有毒試劑來完成實驗。例如:在做環己烯制備的實驗時,用濃磷酸代替濃硫酸作為催化劑使醇脫水或鹵代烴在醇鈉作用下脫鹵化氫來制備烯烴,不僅可以避開濃硫酸的強腐蝕性,并且由于理算的氧化性小,有機物碳化少,實驗速率可控。而濃硫酸還原后生成二氧化硫,對環境造成污染,在實驗過程中速率過快會造成大量氣泡,堵塞反應瓶。

2.2.2 增加綜合性實驗,減少藥品的重復浪費

教師在進行試驗挑選和實驗順序的編排時,應該根據實驗內容將實驗連續化、綜合化,使前一次實驗所生成的產物用于下一個實驗中,從而在實驗過程中節約實驗藥品,減少試驗所產生的“三廢” 例如,“環己烯的制備”實驗中,在制備環己烯的過程中,同時可以進行分餾、蒸餾、萃取、干燥、沸點的測定等基本操作,并且可用產品環己烯作為“烯烴性質實驗”的試樣。在水蒸氣蒸餾實驗中,用橘皮等天然植物為原料代替課本上的甲苯等燈有機化合物開設《從天然植物中提取植物油》的實驗來完成水蒸氣蒸餾的基本操作,同樣可以在達到實驗目的的同時,避免污染環境[劉晟波、趙鑫、虞春妹、王紅霞 大學有機化學實驗綠色化探究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9 No.25]。通過這樣的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思考和質疑等能力,較之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被動進行試驗的模式,更有利于培養新形勢要求的探究性人才。另一方面,這種教學方式也可以減少實驗藥品的浪費以及“三廢”的產生,從經濟成本和環境保護兩方面達到雙贏。

3 引入新技術,對試驗方法進行改革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將新型的科技成果引入實驗教學中是有機化學實驗發展的重大進步,同時也是必然結果。新技術的的引入,使得有機化學實驗可以在常量、半微量和微量實驗中進行選擇,擺脫傳統試驗方法中只有常量的單一行為。另外,微波實驗、計算機輔助實驗等多種新型技術也為綠色化學實驗提供了新的途徑。

3.1 微波、超聲波、電化學等新技術的作用

近年來,微波、超聲波、電化學和綠色溶劑(離子液體、超臨界流體、水)、生物催化劑(酶、微生物、抗體酶)等新興技術不斷涌現,并且逐漸被應用于有機合成實驗中,通過這些手段的應用發現其在有機合成中記者重要的作用,例如加快反應速度、提高產率、減少能耗、減小對環境的污染等。因此,引入新的技術不僅可以使學生接觸到新的技術,而且可以簡化有機合成的步驟和試劑用量,減少實驗過程中所產生的有害物質,從而達到綠色有機化學的目標。

3.2 減量實驗所用試劑,推行微量、半微量、常量相結合的試驗方法

有機化學實驗中有大量的合成及性質實驗,如果按照教材中所要求的常量來進行試驗,需要大量的試劑,同時會帶來大量的廢液、廢渣和廢氣,產生成本過高、環境污染等問題。所以,在有機實驗中推行減量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做性質實驗時,利用點滴板代替課本上要求的試管,將所用試劑的量減少到常量的1/10到1/1000,不僅節約試劑,同時也可以使現象更加明顯。在有機合成的過程中,同樣可以利用微量或半微量的方法進行,例如[黃丹,范崇光論有機化學實驗的綠色化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1年10月第20卷 第5期]微量法制備環己烯比常量制備所用的原料和試劑要減少97.5%和95%,反應時間縮短了37.5%,實驗時間縮短為原來的1/2。

3.3 利用計算機輔助有機化學實驗

在有機化學實驗中,有一部分實驗會涉及到劇毒或在實驗過程中具有高風險,但是這部分實驗又相對比較重要,這時可以通過錄像或是應用計算機動畫技術來完成這些實驗,一方面達到了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所要求的內容;另一方面,降低了實驗的風險,減少了污染,提高了學習效率。(下轉第256頁)

(上接第136頁)4 實驗室“三廢”的處理

有機化學實驗的過程中和反應完成后會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液和廢渣,在每次實驗完成后應指導學生將實驗過程中產生的的廢液分類處理,將廢酸或者廢堿回收,由實驗人員進行中和處理,使廢液的pH值達到6~8之后再排放到下水道中。其余廢液也應相應的進行處理之后再排放。對于有機實驗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氣應該在實驗室內安裝通風裝置,確保實驗室學生和工作人員的安全,對于可以利用的氣體應利用回收裝置進行回收。廢渣的處理與其他廢物一樣,如果可以再次利用應回收以便下次循環利用,不能再次利用的應進行無害化處理或存放在相應位置,等待相關部門的專業處理。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綠色化學具有很強的時代順應性,在有機化學實驗中教師利用綠色化學的原理,將綠色化學的理念滲透到實驗的各個方面,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但是,目前由于國內各大學的教育投資并不相同,在各大學全面的實現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的難度還很大,還需要各位教師的共同努力,在自我范圍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引領學生不斷開發綠色有機化學實驗,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改善實驗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丹,范崇光.論有機化學實驗的綠色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1,20(5):33-34.

[2]劉晟波,趙鑫,等.大學有機化學實驗綠色化探究[J].中國科教創意導刊,2009,25:26-27.

[3]虞春妹,劉晟波.高校有機化學實驗的綠色化管理路徑探究[J].中國教育裝備,2010,7:119-120.

[4]馬志成,項光其,等.基礎化學實驗綠色化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 23(2):4-5.

篇4

結構觀是基本的化學學科觀念,是對物質本質和化學反應本因的深層次認識,有機化學核心思想“結構決定性質”是這一科學觀念的學科化體現。在結構觀的引領下,探求有機物的結構與異構、理解有機物結構與性質的因果關系、建立不同結構有機物間的相互轉化與聯系、制取目標結構與功能的新型有機物等都是有機化學的核心內容,也是設置有機化學考題的主陣地。化學競賽中有機試題的設計者深入探索、苦心孤詣,為我們呈現了許多精彩的題例,值得細心領悟、學習。

1探求有機物的結構與異構

探求有機物的結構與異構是有機物研究的起點,是有機化學的原發性問題,啟發知識的形成和方法的構建。試題一般以生產、實驗等實際研究過程為問題情境,以有機物結構式確定、異構體尋找和結構與性質的內在關系等知識為載體,考查實驗探究能力、微觀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例1.[第23屆全國化學競賽(省級賽區)第7題]1964 年, 合成大師Woodward提出了利用化合物A (C10H10)作為前體合成一種特殊的化合物B(C10H6)。化合物A有三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其數目比為6∶3∶1;化合物B分子中所有氫的化學環境相同,B在質譜儀中的自由區場中壽命約為1微秒,在常溫下不能分離得到。三十年后化學家們終于由A合成了第一個碗形芳香二價陰離子C, [C10H6]2-。化合物C中六個氫的化學環境相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B。化合物A轉化為C的過程如下所示:

(1)A的結構簡式________;(2) B的結構簡式_______;(3) C的結構簡式________。

(4)B是否具有芳香性?為什么?

[解析]本題以一種特殊有機物結構研究的史實為背景,在光譜分析、化學鍵、不飽和度、共振論、休克爾規則等知識的應用中考查信息整合能力和微觀思維能力。

由A、B、C之間的轉化關系結合題給信息“碗形”、“芳香二價陰離子”、化學式和氫的化學環境,聯想“環狀”、“共軛大鍵”、“不飽和度”、“對稱性”,在此基礎上構造、分析結構。

[答案]

(4)B不具有芳香性。 因為不符合4n+2規則。

例2.[第23屆全國化學競賽(省級賽區)第9題]請根據以下轉換填空:

(1)①的反應條件____________,①的反應類別_________,②的反應類別_________。

(2)分子A中有___個一級碳原子,有______個二級碳原子,有_____個三級碳原子,有_____個四級碳原子,至少有_____個氫原子共平面。

(3)B的同分異構體D的結構簡式是_____。

(4)E是A的一種同分異構體,E含有sp、sp2、sp3雜化的碳原子,分子中沒有甲基,E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是對有機結構問題的“化學鍵層面”的考查,知識簡單,但要求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問題解決的方法為:由斷鍵方式和種類定反應類型、推產物結構,由成鍵特征順向分析結構、逆向構造結構。

(1)反應①是典型的[4+2]環加成反應,條件為加熱;反應②就是最常見的氫加成反應。(2)A中一級碳原子對應2個甲基,無二級碳原子,三級碳原子對應4個不飽和碳原子,因為C=C可看作2根C-C鍵,四級碳原子對應1個飽和且不連氫的碳原子。A分子中4個C構成1,3-丁二烯,而共軛二烯烴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故A中氫原子至少有4個共平面。(3)由D是B的同分異構體,結合分子內兩個雙鍵斷鍵再成鍵的特征,可推出D的結構簡式。 (4)由E是A(C7H10)的一種同分異構體,不飽和度為3,考慮碳原子雜化類型sp對應-CC-或=C=、sp2對應、sp3對應飽和碳原子,可構造出多種E的結構,答案是開放的。

[答案](1)加熱 環加成反應(二聚反應) 還原反應(加氫反應)

(1)化合物A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且不存在幾何異構體。則A的結構簡式_________, B的結構簡式_______。

(2)化合物E的系統名稱_______, 化合物I中官能團的名稱_______。

(3)由化合物E生成化合物F經歷了____步反應,每步反應的反應類別分別是____________。

(4)在化合物E轉化成化合物F的反應中,能否用NaOH/C2H5OH溶液代替C2H5ONa/C2H5OH溶液?為什么?

(5)化合物G和H反應生成化合物I、N(CH2CH3)3和NaCl,由此可推斷H的結構簡式___, H分子中氧原子至少與______個原子共平面。

(6)芳香化合物J比F少兩個氫,J中有三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它們的數目比是9∶2∶1,則J可能的結構為(用結構簡式表示)____________。

[解析] 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是有機化學結構觀的核心內涵,也是研究有機化學的基本方法。本題將有機物結構與性質的分析置于一種殺蟲劑的完整合成流程中,涉及結構與異構的推斷、有機物的命名、官能團名稱與反應類型的識別、反應試劑的代換評價等,問題開放、知識融合,對選手的正向、逆向分析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問題(1)、(2)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A中有碳碳雙鍵、無幾何異構體,利用C中的碳骨架特征結合A+BC,可推知該反應為烯烴中α-H與三氯乙醛中的羰基加成,由此可順利推出A、B的結構。E的系統命名和I中官能團的識別都是高中教材中出現的知識,較簡單。問題(3): E中酯的α-H具有弱酸性,與強堿C2H5ONa發生中和反應生成碳負離子進而通過(親核)取代反應形成F。問題(4)是對試劑的分析。由于NaOH的堿性弱于C2H5ONa,不能在酯的α碳上形成負離子,卻會發生酯皂化、烯丙氯的取代等反應,所以不能用NaOH/C2H5OH代替C2H5ONa/C2H5OH溶液。問題(5):比較G、I的結構可推知H對應的殘基,再逆向拼接可得H的結構簡式;依據碳、氧原子的雜化類型可知H中氧原子至少與11個原子一個苯環上5個氫6個碳共平面。問題(6):J分子或(C10H12O2Cl2)不飽和度為4(F的不飽和度為3,J比F再少2個H),正好對應于一個苯環(因J為芳香族化合物),另4個碳原子可為飽和碳但要保證9個相同化學環境氫,所以J中應有-C(CH3)3基團,再考慮苯環位置異構、氫的化學環境要求,即可寫出多種J的結構簡式,答案具有開放性。

[答案] (1)(2)3,3-二甲基-4,6,6-三氯-5-己烯酸乙酯。鹵原子、碳碳雙鍵、酯基、醚鍵 。(3)2酸堿反應 (親核)取代反應。(4)不能,因為酯會發生皂化反應、NaOH的堿性不夠強、烯丙位的氯會被取代、雙鍵可能重排等。

2分析不同結構有機物間的轉化

不同結構有機物之間的轉化,本質是舊鍵斷裂、新鍵形成,表現為官能團的衍變。考查形式一般為對代碼設置后的實際合成流程進行分析,分析角度多為物質的結構探尋。

例4.[第22屆全國競賽(省級賽區)第11題]1941年從貓薄荷植物中分離出來的荊芥內酯可用作安眠藥、抗痙攣藥、退熱藥等。通過荊芥內酯的氫化反應可以得到二氫荊芥內酯, 后者是有效的驅蟲劑。為研究二氫荊芥內酯的合成和性質,進行如下反應:

寫出A、B、C、D和E的結構簡式(不考慮立體異構體)。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在競賽一級大綱范圍內。依據反應試劑、反應條件確定反應過程中官能團的化學鍵斷裂與形成,再實現對流程中未知物質的結構解碼。

由醛基選擇性氧化生成羧基可知A的結構,AB發生羧基酯化反應,BC發生的反應為雙鍵在過氧化物作用下與HBr的反馬氏規則加成,CD的過程中,先由鹵代烴水解生成醇再酯化,最后由酯還原得E。

[答案]

3 合成有預期目標結構的新型有機物

有機合成是有機化學的“頂置”內容,集中體現了有機化學的思維方法和應用價值。有機合成問題的實質是新結構的構造,常用的問題解決思路為:通過官能團的正向、逆向推衍,尋找原料分子結構與目標分子結構對接的可能線路,并依據綠色化學思想評價、優選出最佳合成方案。

例5. [第20屆全國化學競賽(省級賽區)第10題]以氯苯為起始原料,用最佳方法合成1-溴-3-氯苯(限用具有高產率的各反應,標明合成的各個步驟)。

[解析]本題考查有機合成方案的設計,題目只給出原料和目標產物的結構,信息少,開放度高,對選手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嚴密性和創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正是化學競賽的本意和魅力所在。

問題: 對比原料()與目標產物( )

的結構,由苯環取代基定位效應可知無法直接合成。設想:在苯環上引入一個輔助基團,該基團①能將溴原子定位于指定位置,這就要求該基團必須接在-Cl的對位且為鄰對位定位,其定位效應比-Cl強;②便于離去。-NH2是合適的鄰對位定位基,且定位效應強,可由芳基重氮鹽還原脫氨,初步設被氧化,所以必須將-NH2保護起來(酰化成-NHAc),經溴代后生成一溴代物,再經水解回到-NH2,并經重氮化后除去。整合以上分析可得以下合成路線:

[答案]

篇5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作為一線教師越來越多地認識到改變傳統課堂模式、落實探究式課堂教學的重要性。針對高中有機化學內容在教材中的編排模式已經發生了變化,知識呈現上較原教材也有較大的不同,因此,對有機化學的教學模式和知識深度的把握應該隨之進行相應的轉變。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有機化學;探究式教學;理解性對話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03-0028-02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改變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傾向,而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得到積累,同時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反映在高中有機化學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這些方面來落實新課程的三個維度的目標要求:可以進行與課程內容相應的理解性對話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合作精神,引導學生進行有深度的反思。

一、進行與課程內容相應的理解性對話教學

教學過程是學生、課本、教師之間的理解與對話過程,教師與學生間的對話應該在學生對教學內容有相應的興趣,并對該內容的鋪墊知識有所理解的基礎上來進行,反映在有機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知識的銜接和過渡。高中有機化學內容分為兩個部分:必修2和選修5。知識內容章節上的銜接和過渡直接決定著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興趣和對待所學內容的預判,這對未知的知識內容是重要的指引。如在選修5中醇的化學性質與醛的化學性質有共同的交集部分,醇通過催化氧化反應可以生成醛,通過斷鍵的規律可知:是-OH中的氫與-OH相連碳上的氫原子斷鍵后生成碳氧雙鍵。同時,醛的加成反應則是通過碳氧雙鍵的斷裂后與H2發生加成反應,這部分內容就可以在由醇過渡到醛這部分內容中作為學生學習醛的結構的基礎,而醛的催化加氫也可以以這部分內容為可聯系的知識點對學生加以引導。對于知識點跨度較大的課本間的銜接和過渡則可以在新課開始之前進行簡要地復習和回顧,做到了知識點的銜接和過渡,學生就有了在教學中進行對話的基礎。

2.注重對話教學的方向性。對話教學的目的之一是關注對話過程中學生的即時性體認,即有所感悟,因此,在課堂的對話過程中,教師要構建情境、留有時間與學生自我評價,同時,結合所要學習的內容引導學生對未知知識進行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應該進行自我評價,并即時對對話方法和內容進行相應的修正。將學習中的問題通過“對話溝通”產生對知識的感悟,并將這個感悟進行強化,進而形成自己的知識,從而達到將即時性體認轉化為固有認知的目的。

二、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合作精神

新課程改革重視學習方式的轉變,合作和探究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但合作和探究不是孤立的學習模式,合作和探究是對新課程要求學習方式的不同側面的描述而已,在有機化學的學習中,探究和合作體現得尤為突出。

1.探究方式的多元化。在有機化學的教學中,探究方式可以多元化,例如,可以以實驗的方式,也可以用推理的方式,還可以用歸納的方式等。如:選修5在講解苯酚弱酸性的實驗中,我們可以進行實驗和推理探究,首先引導學生觀察苯酚的結構簡式,學生會利用已有的知識發現其結構簡式中存在羥基。由于學生學習過乙醇與單質鈉反應,因此可就此進行實驗和推理探究:苯酚與鈉反應和乙醇與鈉有相似之處(均產生氣體),通過實驗驗證均為氫氣。苯酚與鈉反應比乙醇與鈉反應劇烈證明苯酚中的羥基氫較乙醇中的羥基氫活潑。其次,可以通過課本中的實驗進行探究苯酚與堿的反應以及苯酚鈉與鹽酸的反應,通過這兩個實驗進行推理:苯酚可以和強堿(NaOH)反應說明苯酚具有酸性,引導學生分析是否可以證明苯酚有弱酸性呢?通過苯酚鈉與鹽酸的反應可以說明酸性—鹽酸酸性強于苯酚,通過向苯酚鈉溶液中通入CO2發現溶液變渾濁說明碳酸酸性強于苯酚。通過多元化探究,學生在理解有機反應本身和有機反應間的聯系有了新的認識,同時,還培養了實際動手能力與推理分析有機物性質的能力。

2.探究中要明確分工協作。有機化學知識的探究需要明確進行分工協作,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學生面對任務(或問題)進行分析,進而進行分解的科學素養。教師在進行探究前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對學生出現的欠缺考慮的地方進行評價,讓學生自己發現他們在分析問題時出現的不足。通過分工協作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效率和準確度,進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科學素養。以乙酸乙酯的制備為例:學生可以有解決反應原理評估產率小組、實驗儀器組裝和實驗小組、對生成物進行分離提純小組,推選組長進行協同。這個過程既有同學間的分工協作,又有相互間的討論交叉,既提高了效率,又培養了學生的優勢智能。

三、引導學生進行有深度的反思

根據“反思性實踐”理論可知,反思性教學理論認為,學習這種社會行為發生的對象間不是權威關系,而是對話關系。學生是知識構建的積極參與者,是具有自覺反思的意識和反思能力的個體,該理論要求對危害教育本質的放大化工具理性進行深刻理解,這在有機化學的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1.對斷鍵規律進行反思。有機物結構決定了有機物的性質,其中,如果發生了化學反應則要求有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對斷鍵規律的理解有助于對物質性質的理解和運用。有機物斷鍵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C-H的斷裂、C-O的斷裂、C=O的斷裂、C-X(X表述氟、氯、溴、碘)的斷裂、C=C(CC)的斷裂、O-H的斷裂,其中有些是單獨斷裂,有些是組合式的斷裂。我們平時在課堂中可以適當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和反思,如當我們學習有機物與單質鈉的反應時,都是因O-H的斷裂而發生的,那么,當有O-H出現時,我們就可以快速地分析出其發生的反應,同時可進行定量的計算氫氣與有機物之間的量得關系。同樣,我們可以對C-O的斷裂進行歸納和反思,若C-O的斷裂時發生的是取代反應,反映到具體的例子為醇的取代反應;羧酸的取代反應。這樣,當學生養成反思的學習習慣后,有機物的性質就可以觸類旁通。

2.對物質間的轉化關系進行反思。有機物之間的相互轉化是一個難點,同時也是重點。有機合成的精髓為各有機物之間的轉化關系和對有機物結構的靈活理解,只有對物質間的轉化關系有了深刻地認識,對有機物結構有累積的認識后才能找到最優的有機合成路線。例如,鹵代烴是聯系醇和烷烴(烯烴)的重要物質,通過鹵代烴可以實現合成醇、烯烴、炔烴,通過烯烴、炔烴、烷烴、醇可以實現合成鹵代烴的目的。此外,對醇、醛、酸、酯的轉化關系進行反思學生可以發現醛為醇與酸之間的中間物,醛與醇可相互進行轉化,但醛與酸是單一轉化,醇與酸可合成酯。對物質間轉化關系有了充分的認識后,我們需要對有機物成鏈或成環進行反思——酯化反應、取代反應可成環,水解或取代反應可開環。有了對物質間轉化關系的反思,學生在有機合成中就有更多的選擇路線,就能充分理解各步驟的含義。

有機化學與日常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學生有學習的興趣基礎,如何在課堂中真正落實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有機化學素養的關鍵還在于教師教學方法的轉變。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進行理解性對話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合作精神、引導學生進行有深度地反思,對提高學生有機化學素養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諶啟標.論理解與對話的教學觀[J].上海教育科研,2003,(4).

[2]犯明林.試論反思性教學及基礎和條件[J].上海大學學報,2003,(3).

[3]宋心琦.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0-84.

篇6

【關鍵詞】高職教育;化學;實驗教學;改革

高職教育以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為主,而高職院校的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又是向企業和化學檢驗崗位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各門化學課程既是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的核心課程,又是從事崗位工作的必修課程,這些課程實踐性強,對培養學生基本的實驗技能、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的作用。為了提高化學的實驗教學質量,筆者結合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的工作任務和崗位能力,嘗試進行化學的實驗改革,著力建立有專業特色的化學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分析現狀,明確實驗培養目標

各門化學課程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與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的后續專業課程有著密切的聯系,也為今后從事的專業崗位工作打下基礎。現有的各門化學課程實驗教學體系驗證性實驗過多,綜合性實驗較少,學科性過強、與專業對接程度較弱,缺少針對性和實用性,缺少高職化學課程特點和檢驗專業的特點;同時高職院校學生的入學起點較低,生源中大多數是文科生,少數為理科生,生源參差不齊,動手能力更是有較大差別,以往的考核方法已不能全面的提升學生的能力,因此,需要建立有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特色的化學實驗教學體系。

根據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特點及崗位用途的要求,化學實驗教學應堅持“需用為準、夠用為度、應用為先”的原則,使學生掌握檢驗專業所需的化學基本實驗操作技能,樹立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培養專業的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

二、建立符合職業技能要求的化學實驗教學體系

1、改革現有的實驗內容

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現有的化學課程教學內容主要是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實驗內容各自獨立,教學目標分散,針對性不強,缺乏與職業技能密切相關的內容。根據對職業崗位能力的分析,結合化學實驗的特點,將實驗內容進行整合,構建一體化的實驗教學體系。新實驗教學體系融合了學生從業所需的知識、技能、態度等基本要求,使學生實驗能力的訓練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操作水平。新實驗體系模塊設置見下表。

新的實驗體系注重了化學實驗之間的相互融合,減少了一般性的驗證實驗。基礎實驗模塊中培養學生化學基本實驗操作技能;任務引領模塊中選擇與職業工作相關的實驗內容,學生在領取工作任務后獨立完成查閱資料、制定檢驗方案、配制試劑、實驗測定、數據處理等工作環節,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改變過去教師講解原理、步驟、注意事項而學生“照方抓藥”的狀況。綜合實驗模塊通過學生小組或團隊合作,共同完成有機合成、提取、分離等操作實驗,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新化學實驗體系表

實驗模塊 教學內容

基礎實驗模塊 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如玻璃儀器洗滌、稱量、數據處理、試劑配制、移液、定容、過濾、蒸餾等操作

任務引領模塊 與職業崗位工作基本操作相關的實驗內容,如食醋中總酸度測定、混合堿測定、水中總硬度測定、水中微量鐵測定等滴定分析操作、分光光度分析等

綜合實驗模塊 綜合技能應用,如茶葉中咖啡因提取、阿司匹林合成、植物色素的提取分離等

2、改革教學方法

多媒體具有直觀性、信息量大、交互性強等特點,將多媒體與實驗教學相結合,可提高實驗課堂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進行實驗教學展示,可以播放視頻錄像、多媒體課件,將實驗過程中的操作規范、儀器的安裝過程、精密儀器的使用方法等展示給學生,使實驗操作直觀明了,學生可以在實驗過程中隨時進行回放、放大,這樣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強度、提高教學效率,也增強了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生的實驗熱情。

3、改革實驗考核方法

以往的實驗考核主要依據學生的平時實驗情況,實驗成績的評定為:實驗態度(30%)+實驗操作(30%)+實驗報告(40%)。學生實驗操作中由于人數較多,教師只能粗略評價學生的態度和操作能力,學生的實驗熱情不高,減少實驗規定測定次數,甚至編造實驗數據,抄襲他人實驗結果,使得考核結果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因此要制定科學的評分體系進行實驗考核。新制訂的考核方法包括三個部分:(1)平時實驗表現(50%),包括學生的出勤率、實驗預習、實驗操作規范程度和預習報告;(2)獨立操作考核(30%),期末進行,從任務引領模塊實驗內容選擇三個工作項目,考核時由學生抽簽獲得工作任務,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實驗要求,并隨機抽題回答與實驗操作有關的問題;(3)綜合實驗考核(20%),在綜合實驗模塊中進行,學生分小組實驗,考核團隊的合作成果(合成的產率、提取的質量等),根據實驗結果排序打分。

4、開展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

技能鑒定、技能競賽都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創新教育的特殊形式和有效載體,同時也是對創新教育質量進行檢驗的良好手段。技能鑒定、技能競賽,主要考查學生實驗方法和試劑的選擇、技能操作、數據記錄與處理、實驗結果分析。學生可以選擇指導老師進行輔導。競賽的學生從院級競賽中獲獎學生選拔參加市級、自治區級的大學生化學技能競賽;技能鑒定的學生都能考取中級技能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競爭意識,對實驗教學的改革也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化學實驗教學質量,對實驗教學體系、教學方法、考核方法等進行積極的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教師發現學生參與實驗的主動性有所增加,實驗室開放、技能鑒定、技能競賽的參與人數也越來越多,后續專業課程中對學生操作的反饋評價也較高。今后還將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教學體系,以適應高職檢驗專業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生物藥物化學;課程建設;教學改革

生物藥物化學(Biologicalpharmochemistry)是隨著生物藥物的發展從藥物化學中逐漸獨立出來的一門分支學科。它不同于藥物化學[1],是在藥物化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專門針對生物藥物的學科。它也不同于生物藥物學[2-3],主要研究生物藥物的化學問題。它綜合利用藥物化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有機化學、生物藥劑學等基礎知識,研究生物藥物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制備方法、穩定性、構性構效關系、結構改造、體內代謝、新藥研發途徑和方法等。生物藥物化學當前還處于起步和發展階段,尚未形成一門成熟的學科。為了適應當前快速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對創新人才的需求,北京中醫藥大學依托國家生命科學基地,在全國中醫藥院校率先創建了生物制藥專業,嘗試開設生物藥物化學課。本校生物藥物化學課程以藥物化學為基礎[3],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簡單到逐漸成熟的過程。筆者結合教學改革實踐,對構建生物藥物化學課程體系的經驗進行總結。

1課程定位

從課程設立伊始,筆者始終將生物藥物化學課程定位于生物制藥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它以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基礎課為基礎,又構成了生物制藥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諸如生物制藥工藝學、生物藥物分析、基因工程制藥等課程的基礎。在學習專業課之前,學生需要具有生物藥物的結構、理化性質、制備和檢驗方法等基本知識儲備。生物藥物化學對于生物制藥專業的作用就相當于中藥化學對于中藥學和中藥制藥專業,藥物化學對于藥學專業的作用。生物藥物化學研究生物藥物的化學問題,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掌握生物藥物的基本化學知識、生物藥物制備與優化的常用方法和原理,以及研發生物藥物的一般途徑和方法;熟悉生物藥物作用機制及制備方法的生物學和生理學基礎;了解生物藥物的發展簡史、發展趨勢與應用前景,為后續其他專業課的學習及畢業設計奠定必要的基礎。其主要任務是為正確、合理的臨床用藥奠定化學理論基礎;為生物藥物的生產、貯藏、檢驗、質量控制等提供依據;為創制新藥、探索開發新藥的途徑和方法提供指導。

2課程知識體系的構成

與藥物化學一樣,生物藥物化學分為總論與各論兩部分。總論部分包括概述與生物藥物化學基礎兩部分。概述部分介紹生物藥物及生物藥物化學的發展簡史、研究內容、目的與任務;藥物化學基礎部分包括生物藥物的命名、常用的生物藥物制備和檢驗方法、生物藥物的體內代謝、構性構效關系以及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等。各論部分是對各類生物藥物的分章節介紹。生物藥物的分類比較復雜,不像西藥可以按照其作用的系統進行分類,也不像中藥成分可以按照成分的類型進行分類。根據定義,生物藥物是利用生物體、生物組織或其成分,綜合應用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物理化學和藥理學的原理與方法進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類預防、治療、診斷制品。主要包括生化藥品、生物制品及其他相關的生物醫藥產品[4]。生化藥品系指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體中經提取分離、生物合成、生物-化學合成、DNA重組等生物技術獲得的一類防病、治病的藥物。主要包括氨基酸、核苷、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多肽、蛋白質、酶、輔酶、脂質及多糖類等生化物質。生物制品系指以微生物、寄生蟲、動物毒素、生物組織作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學工藝或分離純化技術制備,并以生物學技術和分析技術控制中間產物和成品質量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劑,包括疫苗、菌苗、毒素、類毒素、血液制品、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抗原、變態反應原、細胞因子、酶、激素、發酵產品、單克隆抗體、DNA重組產品、體外免疫診斷制品等。由此可見,在內容上生物藥物的研究范疇包括從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原料制取的各種天然生物活性物質及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質類似物[5],或者通過生物技術方法加工制得的成分。至于抗生素類是否應該歸屬于生物藥物的范疇,目前有不同的看法。從來源看,抗生素類確實是來源于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并且現在一般通過生物發酵的方式進行生產。然而,抗生素大部分是小分子化合物,而且是藥物化學中所講授內容的主要組成部分,大部分經過半合成的方式制備。因此,有人主張將其歸入有機合成藥物的范疇。但是,僅根據分子量大小和制備方法對其歸類似乎不太合理。無論如何,抗生素究其根源是來源于微生物發酵,而且,一些抗生素類如放線菌素D,博萊霉素本身分子量就較大,分子中也含有由氨基酸構成的肽類成分。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抗生素的發現也會得到促進,因此,筆者認為像抗生素類這些通過生物發酵或生物轉化方法生產的藥物也應該歸為生物藥物的范疇。生物藥物還處在一個發展的過程之中,有些類型發展較快,應用較為成熟;有些類型發展較慢,其應用還處于探索階段。鑒于此,筆者在各論部分內容的選取上重點考慮了其臨床應用情況。例如,臨床應用比較廣泛的抗生素、細胞因子類、藥用酶和肽類占據了較大的篇幅,而相對發展不成熟的抗體類、核酸類以及其他學科也經常涉及的多糖類、維生素及輔酶類則居于次要位置。

3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學活動所依據的核心資料,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重要媒介。由于其發展現狀,生物藥物化學目前還沒有正式出版的成形教材。在設立這門課程之初,筆者借用藥物化學教材作為課堂教學用書,因為生物藥物化學是在藥物化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其基本原理與藥物化學相似,藥物化學的總論部分也基本上適用于生物藥物化學。但是,生物藥物化學畢竟不是藥物化學,尤其是其各論部分,現在還沒有現成的資料可以參考。因此,筆者以藥物化學教材為基礎,開展自編教材的探索工作。在各論部分,以中國藥典收載的生物藥物為依據選擇教學內容,通過搜集研究報道的各類生物藥物的相關資料自己編寫講義,并通過自身的科研活動進行有益的補充。經過幾年的積累和探索,目前已經基本固定了教學內容,并編寫了相對成熟的校內教材[6],為該課程的進一步成熟優化奠定了基礎。

4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始終貫徹學以致用的原則。與藥物化學和中藥化學不同,生物藥物的化學規律的總結還處于探索階段,有很多理論和概念都不成熟。再者,生物藥物的結構復雜,同類藥物的結構差別都很大,要求學生記憶其中的具體細節很不現實。這樣,與其教授一些科學性不確定,學生需要死記硬背,學習效果也不好的內容,還不如選取一些比較實用的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生物藥物的化學本質。因此,在保證基本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拿出一部分課時,鼓勵學生自己選取感興趣的各類生物藥物,通過查閱資料,總結與生物藥物相關的化學規律,例如與各類生物藥物作用機制有關的藥物結構特點、理化性質及其臨床應用注意事項等,在課堂上以PPT講演的形式介紹給全班學生,并針對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了解了當前生物藥物的發展趨勢。通過幾年的探索和積累,既理順了教學思路,又發現了學生的興趣所在,并且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歸納總結的能力,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

5課外輔導

除了課堂教學之外,課外輔導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針對社會對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結合學校進行的大學生科研招標項目,參考兄弟院校的成功經驗,組建了多種興趣小組[7-9],開展了諸如各類生物藥物例如尿激酶的制備、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分子對接技術預測藥物的作用靶點等課題研究。在幾年的科研興趣小組實踐中,有多個小組獲得北京市或者校級科研課題的資助,有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內核心期刊雜志上,有的成果甚至申請了專利。實驗課的內容也采取靈活的方式,由學生根據興趣自己選擇實驗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自編實驗講義,自定實驗步驟,增強實驗的探索性。最后的實驗成績評定不以成敗論英雄,注重實驗過程,注重思路的新穎性,設計的合理性和操作的細致性。這樣,有意識地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動手能力,并激發了學生對科研工作的興趣。與以往教條式的實驗課相比,學生更加勤于思考,不畏艱險,團結協作精神進一步增強。

6成績評定

學習成績一直是學生比較關心的問題,成績評定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影響。為了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筆者在考核方式上進行了改革。首先,提高平時成績與實驗成績的比例,降低期末考試成績的比重,減輕學生期末考試的壓力,并鼓勵學生在課題討論,課外興趣小組和實驗課設計方面多下功夫,培養其創造力。其次,期末考試的內容也更加注重考察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減少記憶型題目的比例。例如,針對某類藥物的結構特點或者理化性質,設計方案進行提取分離,人工合成,或者通過基因工程的方法進行生產等。總之,使學生認識到這門課注重學習知識和鍛煉能力,考試只是對平時積累的一種檢驗。

7結語

作為21世紀最具希望和最有發展潛力的新興高技術產業,生物醫藥產業不僅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拉動作用,并且在人類預防和戰勝重大疾病、保障身體健康的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0]。雖然被寄予厚望,但是生物藥物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相對于化學合成藥物來說還很不成熟[11]。目前,能發揮特殊臨床療效的生物藥物的種類還很少,對其本質的認識還有待加強。這些都依賴于生物藥物化學的發展,也給生物藥物化學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雖然生物藥物化學對于生物制藥專業的藥學教育來說必不可少,但是其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還有待深入探索,需要隨著生物藥物的發展,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以便更好地為藥學教育服務,為生物醫藥產業服務。

參考文獻

[1]孫凌志.藥物化學優秀課程建設的實踐與體會[J].時代教育,2016,(9):44-45.

[2]王春曉,欽傳光,張朝燕.生物制藥專業之生物藥物學課程的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6,(14):61-63.

[3]王如峰,張小華,王靈芝,等.中醫院校開設藥物化學課的實踐和體會[J].藥學教育,2011,27(1):29-31.

[4]樊保平,黨昶永,侯斌,等.生物藥物與生物制藥業發展現狀[J].漢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2,20(2):89-92.

[5]李珍.生物藥物分析課程教學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2,10:94.

[6]王如峰,王靈芝主編.生物藥物化學[M].北京中醫藥大學自編教材,2013.

[7]吳旻,劉煜.以工程實踐和科研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生物制藥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7,(2):121-123.

[8]王永中,孔小衛,張敏.建立高校生物制藥人才創新培養平臺的途徑[J].藥學教育,2016,32(4):1-6.

[9]薛健飛,張揚,周鴻立,等.生物制藥專業生產實習的探索與實踐[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6,33(8):70-73.

[10]阿麗塔,穆鑫,唐小利,等.1984-2014年治療性生物藥物發展歷程及展望[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5,31(10):1356-1362.

篇8

那么,究竟文身是什么,文身者如何說,旁觀者的支持、反對以及中立的觀點又是怎樣,此外還有專家學者的解說,這些講述將給予你更多的信息反饋,由此你也將不再陌生于文身。

支持者說:

[文身:歷史與感情的沉淀]

滕華:女,25歲,記者

身體向來是流行的伸展臺,更是彰顯自我意識的競技場。申明大義的岳飛母親曾在兒子的后背刺上"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鹿鼎記》中的韋小寶也曾被師父硬生生地在腳底板上刻下"反清"的暗號,而現代熱戀中的男女為表示對愛情的忠貞而在身上刺下彼此的名字或頭像。說了這幾個典型人物,別誤會只有中國人對文身才是如此地趨之若鶩,其實國外的明星們更是不少--NBA紐約尼克隊球員坎比在右大臂上刺上"勉族"二字,而辣妹則在左小腹刺了"女力",這些可都是中國字啊!

你要時尚嗎?你要新潮嗎?可能你會選擇染發以使自己看起來更加絢麗,可能你會頻頻出入健身房揮汗如雨以使自己形體矯健,可能你會套上空得可以鉆進去兩個人的大T恤以使自己在哈韓哈日風潮中不致落伍,但為什么這種種你都認為合理,而偏偏別人文身你就覺得忍無可忍呢?說到底,這一切的努力只是殊途同歸而已,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憑什么只許你染發描眉卻剝奪我文身的權利?

當然,有這樣的誤解不是你的錯,罪魁禍首應該歸諸先秦以來行之不輟的"黥刑"--在身體雕墨刺字以標示犯罪符號。這種刑罰世代沿襲下來,使文身變成了罪與罰的特權。加之舊社會不少的流氓團伙都以文身為標志拉幫結派,這也給了文身一記落井之石。可時代在變,現在的文身早已從罪與罰的胚胎中超生了,文身變成了我們身體上耀眼的符號。

同樣地,現在科學昌明,文身再也不需要忍受巨大的苦痛,僅僅半個小時被麻醉的酥癢之后,你的胳膊或者胸口上便多出了一幅美麗的雕刻畫:精致玲瓏的藍孔雀、鮮艷欲滴的牡丹花,或是一只可愛的卡通熊......如果你穿過耳洞,你自然會明白文身和它的雷同。其實,這樣的美麗沒什么大不了的!

而恰恰是文身,它讓我們更加清晰地看見了文身者當時的喜怒哀樂:看見他為了失去愛情的傷痛與悔恨,看見他壯志未躊的滿腹無奈與嘆息,看見他初入社會時的無限斗志和勇氣。文身,將我們的身體緊緊鎖在了記憶中的那個時刻。這樣溫情脈脈的文身與染發、穿耳洞、描眉比起來,當事者至少還多了一份感情的積淀,自然讓他久久不能割舍。

[智慧與成熟的標志]

吳強:男,29歲,記者

有一個女性朋友A,曾經和自己的男友愛得死去活來,校園里雙宿雙飛,教室中相依相偎,食堂內相濡以沫,可還是覺得不能夠表達自己的愛意。于是,想到了去文身的主意。文身有痛苦,本來說好兩個人都要文的,可是到了現場,男孩子卻膽怯了。她毫不猶豫就上了--就像那次去蹦極一樣,他不敢跳,可是她只說了一句,"就當是為了你,我沒有什么不敢做的",就跳下去--然后,她的左臂膀靠近肩的地方就多了一個花體的"y",代表了他的姓"楊",旁邊是一把劍穿過的一顆心。他的名字中有"劍",他的"劍"穿過了她充滿柔情的心。為了這個創意,她欣喜若狂,別人的目光越是訝異,她就越是得意。有一天,她和男友的感情終于無可挽回。她看著肩頭的文身無可奈何,再要去掉實在是沒有了勇氣。她發現愛的時候的勇氣實在超乎自己的想象。如今,文身變成了一種嘲諷,一到夏天她都不敢穿露出肩膀的衣服。

人是多變的,相比之下感情的變化或許還微不足道。人的趣味、偏好隨著時間的流逝都會不斷改變。文身就要你發掘出自己所要堅持的,然后堅持它。如果只是一時沖動,千萬不要去文身,還是就用貼紙玩玩吧。A當時就面臨著草率所要付出的代價。選擇文身是鄭重其事的,文身之前問一下自己是否會后悔。而如果,文身之后即便事過境遷,你也能夠寵辱不驚了,那也要恭喜,這何嘗不是心態良好的標志呢?

A到了某一天喜笑顏開。原來她突然意識到,"y"何嘗不是她的名字"艷"呢?艷,一劍穿心,口彩也不錯。她覺得對自己有了交待。因此,文身的另一個智慧是:文身一定要選擇無傷大雅,能夠在闡釋的時候左右逢源的形象,否則就難免落了口實。給別人的口實還不重要,給自己的才難受。

反對者曰:[自虐一種]

濮澍:女,25歲,編劇

一直只在文藝作品里接觸"文身",都是些很野性的人物,比如江湖豪杰、山賊草莽,胸前多了猛虎威龍,人也彪悍起來,全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氣勢;比如黑幫老大、街頭阿飛,臂膀上有了槍炮玫瑰,眼神也陰狠起來,一撩袖子就能警告世界--別惹我。當然也有文身的女人,但幾乎都是從事皮肉業的,而且在業內的級別地位顯然也很低下。所以概念中文身還是屬于男性飾品。

潮流之初,躍躍欲試地跟著朋友去美容院現場觀摩,一看到活生生凝固在肉體上的青紫圖案,躁動的念頭立刻煙消云散,光是皮膚的背景和質感就讓我毛骨悚然,哪里還敢有什么沖動。朋友文身的整個過程中我都在"極目四望",因為實在不忍看她咬牙切齒的痛苦狀。這才知道原來文身是不用麻藥的,跟酷刑有什么區別!新聞里經常看到家庭暴力中有用香煙頭灼燙皮膚的一種,再加點染料,和文身就有了異曲同工之妙!由此推斷,文身者定是多少有點受虐傾向,喜歡殘忍的美。前不久去參加那個朋友的婚宴,她穿了款無袖婚紗,得意地把文了花朵的手臂晃在外面,倒的確引來不少賓客的注目和噓問。可不知為什么,我總覺得那紫色的花朵在潔白的婚紗映襯下顯得特別妖艷扎眼,有種改邪卻歸不了正的尷尬。

流行的東西往往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文眉風潮之后洗眉興起。我不知道若干年后,那些文了身的女孩子會怎么對待留在身上的花花草草,恐怕又得挺過一場皮焦肉爛之苦。

何必!

[文身:吃飽了撐的]

衛捷:男,30歲,私營企業老板

有一個練健美的朋友,他最喜歡干的事就是脫衣服,一到夏天他就光著膀子四處炫耀健美的成績。當然,他也確實有脫衣服的資本,他那身結實健美的肌肉,誰看了都忍不住想咬兩口。

他參加過很多次健美比賽,但一次獎也沒拿到過。每當說到這事,他就指指自己的肩頭,說都是讓它害的,因為它,人家都把我當成地痞流氓了。

他肩頭上有朵青色的玫瑰花,文上去的,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問他這玫瑰花代表什么意思時,他說這朵花代表的是:幼稚、無知、吃飽了撐的!

玫瑰花是他十幾歲時文上去的,那時候特傻,什么都跟別人學,別人文他也文......每次說到這兒,他都會長嘆一聲,說都是過去的事了,唉,那時候年青、無知......

我同意他的說法,在我看來,文身確實是沒事找事的一種具體表現。能這么干的除了流氓就是無賴,還有,最近聽說又有一群新新人類也好上了這口。我覺得這幫人心理都有問題,不是吃飽了撐的,就是沒事干閑的。

所謂人體繪畫,所謂文身藝術,我覺得那都是瞎扯。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有每一部分的功能,鼻子是呼吸用的,四肢是運動用的,皮膚是保護肌肉用的,該干什么用的就是干什么用的。如果真想搞繪畫,玩藝術,那去找畫布呀,那東西便宜,面積還大。

有些人什么都喜歡趕潮流,這我不反對。但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好好的皮膚,稀里糊涂地就傷害了它們,自己受罪,別人瞅著也不覺得好看,兩頭都不討好,這實在說不過去。

當前這社會,反對文身是顯而易見的。別的不說,現在參軍當警察,體檢時首先就得檢查身上有沒有文身。有文身的什么都別廢話,一腳就先踢一邊去,管你其他成績怎么樣。這說明什么?說明大眾對文身所持的態度是否定!

社會在不斷的進步,人類的文明程度也在不斷的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文身這種傻事只能成為一種遙遠的回憶。

中立者左右說:[你為誰而美麗]

王貓貓:女,27歲,教師

因為想知道普通人對文身的想法,晚飯后我問老公:你覺得文身怎么樣?

正在電視機前蹺著二郎腿的老公回過頭把不大的眼睛瞪得溜圓,同時激動地說:"文身?你敢!找我和你離婚哪!"嚇了我一大跳。繼續問:"文身怎么了?"他回答:"黑社會和流氓才文身呢!對了,還有‘雞‘。"

我說:"不會吧。有這么嚴重嗎?"連我自己都很吃驚,老公對文身的反應是如此強烈!

第一次見到真人文身,還是在上初中的時候,學校里有一些愛打架的男生,自稱為"十三太保",他們個個都是文身的。后來見到的文身,基本都是男士,直到看了電影《紅櫻桃》后,對文身才有了一個比較具體的概念。有人會為了某種信仰而文身,對于這樣的文身,我想任何勸戒都是毫無用處的。我所要說的話只針對那些出于愛美的緣故而文身的女子。對于這樣的女子,我想文身和隆胸、拉皮等其他整形術是沒多大區別的,都是通過外力使自己變樣兒,又都帶有一定的風險。

有時候我想,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個人下這么大的決心把自己交付給一個陌生的人或器械,讓他在自己年輕健康的身體上馳騁呢?這似乎回到一個古老而哲學的問題:你是為誰而活?在這個時候,請你,閉上眼睛,靜靜地想一想,文身對于你是否真的這么重要,它要陪伴你的一生,和你的身體一樣,你是否能永久地喜歡它、愛護它。假如這一切你都想好了,假如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去做吧,不要猶豫,因為這個世界對于你,對于我,都只有幾十年,我知道讓自己快樂而又沒有妨礙別人地活著,是你一輩子的夢想。

[文身與叛逆個性]

漣漪:女,27歲,文秘

哥哥與我的個性是完全相反的,他向來是那樣桀傲不馴,媽媽老是為他頭痛不已,在學校里,他也是問題少年,逃學、抽煙、打架無所不為,他追求個性的極度張揚,努力嘗試各種新鮮的玩法,他那時年輕、血氣旺盛,精力消耗似乎無窮無盡。盡管常常被爸爸媽媽大棒伺候,還是屢教不改。我呢,一直是乖巧的好學生,其實暗暗地對哥哥的這種生活也不是不羨慕的,不過我知道以我文靜的個性,也不過在心里想想而已。

某個夏日,我看到哥哥當時穿著無袖緊身背心,身材健美、面容俊秀,他得意洋洋地向人展示他的文身:左手臂上刻有一條青龍,從手腕中部起,一路延伸到肩頭,龍頭朝上,維妙維肖,那是他十七歲時的杰作。

哥哥也曾經因為剃光頭事件與爸媽大大吵過一架,恐怕這次也難逃此劫吧。我很擔憂地看著他臂上的龍紋,那時我們總是把文身與黑社會、流氓集團聯系在一起,當時我心里既佩服哥哥的勇氣,又覺得他這樣做實在不好,就好像原先還是不良少年、這時突然升級成了黑社會分子了。果然,爸爸看到后大怒,隨手操起掃把要打他,哥哥逃得很快,一下子就不見了,剩下媽媽邊哭邊罵。哥哥過了兩天才回家來,爸媽從那以后對他有點灰心了,任他去自由發展了。后來他交了女朋友,才慢慢收斂了青春的放任。

事過境遷,現在文身已經附有了時髦的寓意。各路明星們更是紛紛用文身來展示個性和美麗,好萊塢性感美女安吉麗娜在左肩刺個"死"字,代表她要"好好歡度此生"。在隱密還刺有一行話"凡滋潤我,也將毀滅我"。文身給她增添了名氣,給娛記和影迷們提供了飯余茶后可資談侃的資料。有人問王菲文身后的感覺,她說:"很痛啦!"這也是在皮膚上刻下永恒秘記所必付的代價。

看到一些圖片,上面那些人體文身真是好看得讓人目眩,不過在刺身之前,還是應該好好想清楚啦。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不要因為潮流而盲目跟風。至少,我是持中立態度的。

專家視角折射文身

[個人觀點]

若把文身和染發等同于年輕人眼中的時尚,那潮流外的人就很難加以非議了。但文身不同于染發,染發易于消除或改變,而文身則需要決心和勇氣,除去它也有一定難度。因此,文身前請務必謹慎考慮:文身對你是否重要得不可替代?要知道它將與你終身為伴,日后你會后悔嗎?如果僅僅憑藉一時沖動,去追尋時髦,那大可不必受此苦難。因為流行很可能會在瞬間轉變。

作為一名皮膚科醫生,從醫學角度來看,文身是對人體正常皮膚的一種不可避免的損傷。只要是損傷,就有可能帶來麻煩。

[醫學事實]

文身是將外界的不溶性色素,以機械的方式引入到皮膚的真皮內,使皮膚產生長久的色素花紋或斑(除裝飾性刺花外,醫學上對由于意外的爆炸所產生的粉粒高速飛濺進入皮膚內所發生的色素斑、點,也稱文身)。

正常人體皮膚具有排異功能,無論是不溶性的色素顆粒,還是爆炸產生的粉粒都屬于外來異物。異物進入皮膚后,就會引起皮膚組織的一系列反應,因此在文身后的數月至數年,少數人就有可能由此而產生"異物肉芽腫"--一種特殊的局部慢性炎癥反應,也稱為"文身肉芽腫"。

此外,文身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還有:文身術時皮膚或器械、染料顆粒的消毒不嚴格而發生感染;文身部位皮膚發生過敏性皮炎、光敏反應等;可能出現銀屑病(牛皮癬)、扁平苔蘚等皮膚疾病。

文身所采用的染料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過去的文身術多采用一些礦物或有機合成的染料,如紅色用朱砂(含硫化汞),綠色用氧化鉻,藍色用鈷藍或靛藍,黃色用硫化鎘,紅褐色用赭石染料(含硅量高),黑色用無機碳......這些含汞、鉻、鈷、鎘化合物常常會引發文身術后異物反應、光敏(感)反應。

一般來說,正規的文身除了顏色改變以外,皮膚應該不會有很大的問題。但萬一出現意外情況,文身不僅毫無美麗可言,而且會成為健康的大礙。

文身的基本操作步驟

首先將選定的圖案勾畫在皮膚上,所用的針是一次性的針管,顏料也是特別配制的。在勾線之前,文身師會把真空密封的針管拿給顧客看,在確認安全消毒的前提下,文身師開始操作勾線,然后進行真正的文身上色。一般打輪廓、上色,用的都是組合的針,即一簇針連接著一個針柄:打輪廓用的是三根針的組合,針身與針尖都并得很緊密,針尖由于三根針會形成一個穩定的支架,在人體肌膚上勾線,使線條優美流暢。上色,有五根、九根或十一根針等,文身師會根據圖案實際情況而定。另外,上色還有一種"排針",即兩排針交錯排列形成一根組合的針(也只有一個針柄),適用于上大面積圖案。

文身師在此過程中非常專注。針要扎到皮膚的表層之下,但太深會損傷皮膚,特配的顏料也要小心灌注。因此,文身師每天最多工作7小時。為了保證文身的質量,所有的顧客都要事先預約。如果文一個半身大小的復雜圖案,有時需要兩三個月才能完成。因為每完成一個階段,還要等待傷口的皮膚愈合,才能進行下一部分。若是手掌面積大小的圖案,一般只需要5個小時左右就可完成。當然,這也得依據圖案的復雜程度而定,費用也就有差異了。一般是300元起,其中包括2根針、特制顏料、人工費等。

文身后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