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的治療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02 18:02: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呼吸道疾病的治療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家禽 疾病治療方法 特點
[中圖分類號] S8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1-0250-02
隨著我國畜牧養殖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家禽規模化養殖逐漸興起,家禽的養殖業成為廣大農民群眾經濟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尤其在肉雞和蛋雞的養殖上,效果非常明顯。但是由于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家禽疾病長期困擾,致使我縣不少養殖戶蒙受損失,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季節更迭,冷空氣侵襲,家禽疾病發生率顯著提高,不僅給廣大養殖戶造成了較大損失,還為動物防疫工作帶來嚴峻挑戰。因此,全面了解家禽常發病以及發生特點,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對提高家禽養殖業效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家禽疾病的發生特點
1.呼吸道疾病頻發
目前正值冬季,冬春季節氣候變化較大,較為寒冷,對家禽呼吸道粘膜有冷刺激,時常誘發多種呼吸道疾病。寒冷天氣能使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下降,這時一些病原微生物就會趁虛而入,從而引起嚴重的傳染性呼吸道疾病。此外,隨著規模化、產業化養殖業的發展,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日益加重,飼養管理水平長期滯后。冬春季節,飼養舍內溫度控制、通風換氣、相對濕度三者矛盾加劇,很容易出現低溫、缺氧、濕度高、二氧化碳濃度大等較差的空氣環境,使家禽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發生呼吸道疾病。不僅如此,在呼吸道出現機械損傷時,非傳染性因子進入呼吸道,從而引發呼吸道疾病。常見性的能夠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因素還有一氧化碳、氨氣等有毒氣體。
2.病毒性疾病的混合型感染日益普遍
以往家禽養殖容易引發的常見疾病大多是單一性病原感染,例如雞白痢、雞新城疫、雞大腸桿菌、鴨病毒性肝炎、霍亂、雞傳染性法氏囊等疫病,這些疾病均為單一性疾病,危害較輕,其主要發病癥狀以及病理分析顯示,這類疾病的診斷比較簡單,治療效益十分明顯。但是隨著環境污染的日益加劇,多疫病的混合型感染逐漸流行起來,從實驗室的檢測結果看往往出現多種病原,雞傳染性法氏囊與雞新城疫同時出現,雞慢性呼吸道疾病與大腸桿菌疾病形影不離,有些家禽甚至同時感染3種疾病,給診斷和治療帶來很大難度。
3.病原出現變異,非典型性疾病較多
隨著國家對動物防疫工作的逐步重視,各地區動物檢疫防疫工作全面開展,但是面對復雜性的疾病,一般普通類疫苗很難防控某些疾病,導致接種疫苗的家禽體內不一定產生抵抗力,一旦遇到突發性、強感染性的病毒就會引發大面積疫情。
隨著用藥標準的逐步提升,家禽疾病在發生和流行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變異,使臨床癥狀非典型化,例如有些疫苗的病原毒性減弱,在對家禽進行免疫接種時,會受到家禽基礎抵抗力、個體差異、人為因素等方面的影響,使家禽的免疫水平嚴重下降,達不到標準,進而導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發生特點、癥狀表現、病理原因等方面表現出非典型化,以前常見的疾病以新的癥狀爆發流行,其中非典型性新城疫就是很好的證明。有些疫苗病原毒性增強,雖然經過接種,但是免疫效果失效,例如傳染性法氏囊病毒與馬立克氏病毒均出現了超強毒株,對于這些新型的病毒除了進行科學的疫苗接種外,盡可能的縮小污染的范圍,及時消毒,盡可能的降低負面效應,為家禽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二、 家禽常見疾病及治療方法
1.沙門氏桿菌病和白痢病
沙門氏桿菌病又稱之為禽副傷寒,常見于雛禽發病,一般在一周齡到兩周齡感染, 病死率較高時期集中于2~3周齡的雛禽,其主要的癥狀有畏冷、體質下降、呼吸困難,最終脫水而死。而白痢病仍然常發于與幼禽身上,是一種常見性的細菌性傳染病,死亡率較高,幼禽感染均為干痢,大禽感染并沒有明顯的癥狀,一般出生5~15天的幼禽病死率最高,對于白痢的防治一般選擇在幼禽出生第二天,在其飼料中加入適量的0.02%的痢特靈,時間一周,保證足夠的劑量,也可以加入0.2%的磺胺類藥物,時間一周。對于沙門氏桿菌病的治療方法與白痢治療方法相同,加入少量的氯霉素也可。
2.球蟲病
家禽球蟲病發病率比較高,范圍比較高,危害十分嚴重,一般雛禽患病后兩個月內死亡率最高,其主要癥狀有食量下降、精神萎靡、大便帶血、盲腸出血并腫大。對球蟲病的防治首先要保證養殖舍的衛生,對于雜物及時清除并消毒,幼禽出生一周后便注射預防藥物,持續用藥一個月以上,藥物的使用要多種混合使用,提高家禽抗病能力。在其飼料中可以加入0.03%的痢特靈、0.005%~0.01%的土霉素等藥物。
3.馬立克氏病
馬立克氏病一般發病與母禽身上,其主要的癥狀是導致所有器官和組織出現腫瘤,具有很強的潛伏期和傳染性,由于個體差異其病死率不定,一般在10%~80%之間,對于雛禽來說非常容易感染,因此要對剛出生的雛禽及時隔離、凈化,有效防止馬立克氏病的感染。肉禽類一般在1~2月齡內易感病,而對于蛋禽類來說,一般在2~5月齡內易感病,這種疾病的癥狀分很多種,如神經型、皮膚型等,神經型癥狀為禽類兩腳一腳超前,一腳朝后,腳步神經變粗;而皮膚型癥狀為翅膀、腿部、頸部等處出現灰色或者黃色的腫瘤,容易破裂。主要的防治措施是及時消毒、保證衛生,及時接種馬立克疫苗,一般在注射后三周開始形成免疫力。
4.慢性呼吸道疾病
這種疾病主要感染家雞,由雞毒支原體引起,并且廣泛存在于雞體內,在多種激素的作用影響下才會發病,主要的發病對象為4周左右的肉雞,呈慢性癥狀,主要有:粘液性鼻液、咳嗽、呼吸困難、噴嚏等,并伴有呼吸道啰音到了后期眼瞼腫脹。治療方法為:選擇紅霉素、力高霉素等藥物,用量為每千克體重的家雞注射10~15mg,并配合柴胡、辛夷、桔梗各50g摻入飼料中喂養。連續喂養3~5天。
參考文獻
[1] 王秀芳,顧銳,黃宗男.怎樣預防與控制禽群發生傳染病[J].吉林畜牧獸醫,2009,2(30).
[2] 殷秀玲.冬春季節家禽呼吸道疾病的誘發原因及防制措施田[J].中國家禽,2009,31(3).
[3] 歐陽金旭,陳昌蓉,張士義.當前禽病的發生特點及防控對策田[J].湖北畜牧獸醫,2009(1).
[4] 管新彬,崔文秀,劉春燕.畜禽疾病防治的必然趨勢—生態防治[J].中國禽業導刊2001,18(15).
篇2
關鍵詞:豬呼吸道疾病;野馬追克喘散;療效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72
1 豬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疾病是養豬場最常見的疾病,多發于秋末、冬季、春初季節,危害性非常大,尤其是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如何防治豬呼吸道疾病成為養殖業普遍關注的問題。豬呼吸道疾病可由多種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對病原微生物不同,其引起的疾病也不一樣,此類傳染性疾病很少由單一的傳染因子引起,通常發生于環境應激(豬群過度擁擠、通風不良、溫度過低等)和多種傳染因子的相互作用。常見的豬呼吸道疾病有豬流行性感冒、豬氣喘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肺疫、豬偽狂犬病等。豬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現為咳嗽、氣喘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感染的疾病種類不同,具體的癥狀表現也有所差異,一般情況下,各種豬呼吸道疾病的癥狀比較相似,在臨床診斷過程中很容易混淆,如何診療不準確極易導致大批豬死亡,不僅會給豬養殖戶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如果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還會對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所以做好豬呼吸道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在以往的豬呼吸道疾病治療中,多依賴于實驗室檢測,治療效果并不理想。
2 野馬追克喘散
野馬追是生于濕潤山坡、草地或溪旁的一種中藥材,性平,味苦,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是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止咳平喘藥。野馬追中的黃酮類成分用羧甲基纖維素配成混懸液,具有一定的鎮咳作用,10%濃度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甲型鏈球菌有抑制作用,臨床上,能使白細胞增加、血壓下降,并抑制腺體分泌。野馬追克喘散的藥物成分包括桔梗、連翹、野馬追、黃芩、甘草等,均為純中藥制劑,藥物副作用小,在止咳平喘、 清熱解毒等方面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1]。另外,野馬追克喘散藥性穩定,藥效維持時間長,能夠有效控制疾病蔓延,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
3 野馬追克喘散治療豬呼吸道疾病
本研究以當地某養豬場180頭呼吸道疾病感染病豬為研究對象,180頭豬均為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咳嗽、氣喘、呼吸困難、精神萎靡、食欲差等癥狀,均被確診為豬呼吸道疾病,且均實驗要求,癥狀典型、自然感染。將180頭病癥隨機分為A、B、C3組,每組60頭。A組病豬均給予野馬追克喘散治療(早、晚灌服1次),B組病豬均給予金花平喘散治療(早、晚灌服1次),C組病豬均給予泰樂菌霉素治療(每天肌肉注射2次)。3組病豬的治療療程均為1個月,治療期間密切關注病豬的病情變化。治療結果顯示,3組病豬經治療后均得到不同程度好轉,咳嗽、氣喘、呼吸困難、精神萎靡、食欲差等有所減輕,且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將咳嗽、氣喘、呼吸困難、精神萎靡、食欲差等疾病癥狀明顯改善以及停藥物一周后無復發視為有效,其中A組病豬的治療有效率為98%,B組病豬的治療有效率77%,C組病豬的治療有效率為42%,A組病豬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B組和C組。由此可見,相對于金花平喘散和泰樂菌霉素,野馬追克喘散治療豬呼吸道疾病的療效更顯著,該結論與許靜、朱仁民等人[2]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近幾十年來,豬呼吸道疾病在國內外范圍內頻繁爆發,傳播迅速,往往引起暴發,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嚴重威脅養殖業的發展,是養豬業疫病防制中比較棘手的問題。呼吸道疾病可由病毒、寄生蟲、細菌等多種病原體引起,并在各種環境作用下爆發,由于感染的病原體多在2種以上,所以又可稱為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豬呼吸道疾病病情復雜,病程較長,傳染性極強,可以通過空氣傳播,并可以根據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對人畜均可造成嚴重危害。所以為了避免發生接觸性傳染病,需要采用綜合性措施進行防治,以便將損失降到最低。野馬追克喘散是目前用于治療豬呼吸道疾病的常用藥物,具有化痰止咳平喘、殺菌消炎、清熱解毒的功效,藥物成分為多種純中藥,副作用小,能夠迅速控制疫情的蔓延。本研究中3組病豬的治療效果顯示,野馬追克喘散的治療有效率最高,治療效果明顯優于金花平喘散和泰樂菌霉素,可見野馬追克喘散治療豬呼吸道疾病整體效果理想,實用價值高,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篇3
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針刺、藥物內服等,通過在夏季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間對人體進行藥物或非藥物療法,益氣溫陽、散寒通絡,從而達到防治冬季易發疾病的目的。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治療方法為中藥穴位貼敷,藥物貼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
現在我們知道了三伏天要冬病夏治,是因為中醫認為:三伏天來調理陽虛、氣虛、血虛,效果是一年中最好的,否則錯過又要等一年。下面就具體說說為什么冬病夏治。
我們先看看什么是“冬病”,顧名思義,冬病就是在冬天易發的病,此種病的易發人群多為虛寒性體質,也就是俗話說的“沒有火力”。通常的癥狀:手腳冰涼,畏寒喜暖。怕風怕冷,神倦易困等,中醫叫陽氣不足,也就是自身熱量(能量)不夠,產熱不足,寒從內生。
這樣看來,哪些病適合冬病夏治呢?
1、凍瘡
該病多在寒冷季節發作。患者可在三伏時節進行治療。方法是:取桂枝25克,紅花、紫蘇葉、附子、荊芥各10克,生姜30克。將上藥一起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然后用此藥液熏洗患處。每日1劑,一般10天為一個療程。
2、呼吸道疾病
適合冬病夏治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支氣管炎、哮喘、咽炎、扁桃體炎、反復呼吸道感染、肺氣腫、肺結核等。中醫認為”肺主皮毛“。皮膚屬肺所主,也屬于廣義的呼吸系統。也就是說,吃冰冷的東西或衣服穿少了,會影響呼吸系統的?功能。
同樣的道理,一些長期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癥狀,遇冷或冬天容易發作。再加上現代人往往用”抗生素“來治療呼吸道疾病,導致機體脾虛生濕、腎陽虛損,易受風寒外侵,更易反復咳喘。
“肺為嬌臟”,不耐寒熱,易為邪侵,尤以小兒、老人最易受邪。從肺辨治,根據病情,每個人敷貼選取的穴位各有不同。比如,小兒哮喘重在治脾,老人哮喘重在治腎。主要選大椎、肺俞、膏肓、心俞、腎俞、命門、定喘等穴位貼敷治療,以皮膚發紅,出現似痱子大小的水泡為度。穴位敷貼治哮喘類疾病的膏藥,主要采用白芥子、肉桂、細辛、生姜汁等天然中藥。此外,穴位注射配合穴位敷貼療法,對治療結核病效果較好。
那么什么是“夏治”呢?首先“春夏養陽”,由于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也達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膚腠理開泄,選取穴位敷貼,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再來談談冬病夏治的原因。因為冬病患者本身體質就偏于虛寒,再加上冬天環境也是寒冰一片,兩寒夾擊,便毫無解凍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癥,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難的。然而在盛夏之際,外界是暑熱驕陽,里面是心火正盛,這時積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經和關節處,最易被驅趕出來。
夏季是人體陽氣最旺盛之時,尤其是“三伏天”,人體經脈氣血運行充盈,毛孔張開,有利于藥物吸收,此時用三伏貼治療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熱治寒、驅散寒氣,從而減少冬季發病頻率或者徹底根治疾病,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但若是陽氣衰弱,里面沒有推動之力,就會錯過排寒的大好時機。再加上有很多人,w質本來就有些陽氣不足,夏天再痛飲去暑冷飲,然后整日在空調房間里工作,那真是陳寒未去,又添新寒。要記住,寒氣是會沉積的。且身體被寒氣侵襲的地方,必會氣血瘀阻,這叫?做”寒凝血滯”。
若寒氣停留在關節,就會產生疼痛,停留在臟腑就易產生腫物,停留在經絡就會使經絡堵塞,氣血也就流行不暢,不但會四肢不溫,也常會有手腳發麻的癥狀出現。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積寒,等到秋風一起,外寒復來的時候,就又會內外交困了。
道理明白了,我們就來看看冬病夏治的方法:三伏貼是以溫熱的草藥貼敷在特定穴位,以扶植體內正氣的傳統三伏天治療方法。連續貼灸三年,利于將冬天的陳寒頑疾從根子上祛除。
所以,冬病夏治要切記,不要錯過了,留下“冬病”哦!
那么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期間有什么注意事項呢?
(1)貼敷期間的飲食應清淡,應慎食海鮮、牛羊肉及辣椒、蒜、蔥、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肥甘滋膩?之品。
(2)應慎食冷飲和冰凍食品,宜少喝酒、少抽煙。
(3)要保持貼敷局部清潔。去掉藥物后宜洗溫水澡,不宜洗冷水澡。對于貼敷處皮膚及殘留藥膏等,只可用溫水洗滌,不可用肥皂、浴液等搓洗。
(4)貼敷期間宜穿干凈、柔軟、寬松、透氣衣衫。貼藥期間最好不要使用空調,避免皮膚遇涼后毛孔收縮,影響藥物吸收。
篇4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呼吸道感染反復發作超過規定次數而言的一種臨床綜合征。筆者根據中醫“內病外治”和“冬病夏治”理論,在農歷“三伏”期間,采用中藥貼敷相應穴位,結合艾灸,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90例觀察病例來自2007年7月-2008年8月贛榆縣塔山鎮中心衛生院門診患兒,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1~3歲12例,>3~7歲21例,>7歲27例。對照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1~3歲7例,>3~7歲12例,>7歲11例。經統計學處理,2組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1987年全國小兒呼吸道疾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執行[1]。①年齡從出生至2歲,每年上呼吸道感染7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②3~5歲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③6~12歲每年上呼吸道感染5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說明:上呼吸道感染第1次距第2次至少7 d以上;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數不夠,可加下呼吸道感染次數,反之則不成立。
1.3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2]及《實用中醫兒科學》[3]。主證:反復感冒,感冒次數參考西醫診斷標準。次證:面色少華、腹脹、厭食、乏力、自汗、大便不調、舌淡、苔白、脈數無力、指紋淡。具備主證及次證中的2項,即可診斷。
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選取雙側肺俞、心俞、膈俞,先取艾條用溫和灸每穴灸10~15 min,至皮膚紅暈為度,再予藥物敷貼。敷貼藥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肉桂各等份,將上藥研細末備用,使用時加入凡士林調成膏狀,做成直徑0.5 cm的藥餅,用膠布固定于所選穴位上,根據患兒的耐受程度,每次貼2~4 h。敷貼時間為每年農歷第一、二、三伏的第一日。貼敷后局部皮膚若出現灼熱、疼痛、紅腫、起泡等,可減少敷貼時間;治療期間,若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發生,采用對癥治療。
對照組:只給予患兒穴位敷貼治療,方法同治療組。
3 療效標準
依據2002年全國小兒呼吸道疾病學術會議制定的相關標準[4]擬定。顯效:療程結束1年內,發作次數較治療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同)減少2/3以上,發病時間明顯縮短;有效:療程結束后1年內,發作次數較治療前減少1/2以上,發病時間縮短;無效:治療后發作次數減少不足1/2,發病時間無明顯縮短。
4 結果
(見表1、表2)表1 2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治療前后平均每月發病次數比較(—(—復)±s)注:與對照組比較,*P
5 討論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是兒童時期常見病、多發病之一,近幾年發病率居高不下,已經引起諸多醫家的重視。目前,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病機理尚不完全清楚,多數人認為與免疫有關。中醫認為,形成本病的原因主要在于正氣不足,尤以肺、脾、腎三臟功能低下為主,故調整肺、脾、腎三臟功能,扶正固本為治療關鍵。根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對患兒采用中藥穴位敷貼加艾灸的方法進行冬病夏治。十二經脈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能行氣血、營陰陽、溫腠理,以中藥穴位敷貼是通過刺激穴位調臟腑、經脈之虛實。治療時先灸再予藥物貼敷,旨在通過灸療溫熱作用使局部毛細血管充分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使藥物的有效成分以最大程度滲透到相應穴位下,沿經絡循行至病所,從而提高療效。本療法發揮了腧穴、艾灸、藥物的多重作用,療效確切,且操作簡便,患兒易于接受。
參考文獻
[1] 胡儀吉.全國小兒呼吸道疾病學術會議紀要(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J].中華兒科雜志,1988,26(1):14.
[2]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48.
篇5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診的154例毛細管支氣管炎患兒。其中74例為女性患兒,80例為男性患兒,年齡范圍在0~2歲,平均年齡為(5.4±1.4)月齡。將154例患兒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77例,男性患兒40例,女性患兒37例;實驗組患兒年齡范圍0~2歲,其中6個月以下的患兒54例,平均年齡為(5.7±1.5)月齡;對照組患兒年齡范圍在0~2歲,其中6個月以下的患兒53例,平均年齡為(5.3±1.5)月齡。全部患兒均有咳嗽、呼吸急促、喘息、憋悶、雙肺有哮鳴音等。154例患兒中無心、肺衰竭等并發癥的出現。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情差異比較中顯示,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數據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54例患兒入院后均采用抗病毒、補液、吸氧、祛痰等基礎治療方式,對照組在基礎治療方式基礎上,給予0.9%的生理鹽水2.5ml氧氣驅動霧化治療,實驗組在基礎治療方式的基礎上采用3%的高滲鹽水2.5ml氧氣驅動霧化治療。兩組患兒每次吸入時間為10~15min,每日3次,療程為1周。療程結束后比較兩組患兒的病情恢復情況。
1.3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治療3天內,患兒的喘憋現象消失,呼吸頻率恢復正常,肺部內哮鳴音消失,供氧停止。有效:治療3天內,患兒的喘憋現象有明顯減輕,發作次數有所減少,還需間歇性供氧,雙肺檢查肺部的哮鳴音明有明顯的減少。無效:治療3天內喘憋現象無明顯改善,患兒呼吸困難,雙肺哮鳴音明顯或病情有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77]×100%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于數據結果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來表示,計數資料用n或百分率來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或X2檢驗,P
2、結果
對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77例患兒中,有38例患兒顯效,30例患兒有效,無效患兒9例,總有效率為88.3%;對照組77例患兒中,有26例患兒顯效,27例患兒有效,無效患兒24例,總有效率為68.8%,兩組數據比較χ2=4.49,P=0.031(P
3、結論
篇6
關鍵詞:王氏玉屏膏 貼敷治療 RRI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65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313-02
“王氏玉屏膏”系我院全國名老中醫王玉玲之驗方,貼敷治療是基于中醫基礎理論《黃帝內經》中“未病先防”以及《內經?四氣調神大論》“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為理論依據的一種治療方法。利用夏季氣溫高,集體陽氣充沛,體表經絡中氣血旺盛的有利時機,通過適當外用一些方藥來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江蘇省泰州市姜堰中醫院2009-07/2011-07對RRI的患兒在三伏天給予“王氏玉屏膏”穴位貼敷治療,連續治療3年,觀察2年,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收集在我院兒科門診就診的年齡在1-14歲的RRI患兒共96例,采用隨機數字表分為敷貼組和對照組各48例,其中敷貼組男26例,女22例,平均(4.2±2.4)歲,對照組男24例,女24例,平均(4.3±2.2)歲,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方面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診斷標準。符合RRI的診斷標準[1]。
1.3 納入標準。①符合RRI診斷標準。②愿意接受敷貼療法的患兒。
1.4 排除標準。①先天性免疫性疾病,呼吸道畸形者。②接受過激素或其他免疫調節劑治療者。③治療中斷者。
1.5 治療方法。敷貼組自2009年初伏始給予穴位敷貼,敷貼組應用王氏玉屏膏敷貼前清潔皮膚,貼于天突穴、膻中穴、大椎穴、肺俞穴、脾俞穴、腎俞穴、足三里,每日貼敷2-4小時,年長兒適當延長時間,從初伏至末伏期間,隔2天貼1次,共10次,連續敷貼3年為1個療程。對照組給予面粉敷貼,療程同敷貼組。
1.6 觀察指標。①觀察治療期間患兒出現的呼吸道感染次數、癥狀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由家長填寫每月登記表記錄)。②觀察兩組患兒敷貼前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變化。
1.7 療效判定指標。參照兒科疾病診斷標準[2]中RRI療效標準。①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隨訪2年,每年無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每年不超過1次;②好轉:癥狀明顯減輕,隨訪2年內下呼吸道感染1-2次,上呼吸道感染每年不超過2次;③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
1.8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敷貼療效比較。敷貼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
表1 兩組患兒敷貼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X2=26.73,P
2.2 兩組患兒敷貼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變化。兩組患兒敷貼前血清IgA、IgG、IgM基礎值比較無統計學意義,敷貼組血清IgA、IgG、IgM較治療前均升高,有統計學差異(P
2.3 不良反應:敷貼組6例出現皮膚紅斑、瘙癢等癥狀,經減少敷貼時間后均能自然緩解,未影響繼續敷貼。
3 討論
“王氏玉屏膏”貼敷治療是依據“春夏養陽”的理論,對患兒采用中藥貼敷在相應的穴位上,形成特定刺激,以疏通經絡,達到驅除肺中寒痰,扶正固本,防病治病的目的,農歷三伏天氣血旺盛,腠理開泄,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此時有利于藥物滲透與吸收,藥力直達臟腑從而達到激發陽氣的目的。中藥白芥子、元胡、細辛、甘遂等均為辛溫走竄的藥物,貼敷到相應穴位,能溫經通陽,宣肺化痰行氣,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三伏天,取大椎穴,因其為手足三陽經交匯之穴,又隸屬督脈,故有振奮陽氣、補虛益腎之功;取天突、肺俞、膻中,宣通肺氣,使邪從表解;取脾俞、腎俞、足三里,補中益氣、健脾補腎,從而達到調節臟腑功能、平衡陰陽、扶正祛邪之目的,進而改善了臨床癥狀,提高了機體免疫力,治療和預防呼吸道疾病。
本研究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選擇藥物及穴位進行外敷治療,并結合現代臨床免疫學探討其作用機理和療效。本文應用王氏玉屏膏穴位貼敷療法治療3年,觀察兩組患兒敷貼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變化。結果顯示,貼敷3年后,敷貼組血清IgA、IgG、IgM較治療前均升高,敷貼組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數、發熱時間、咳嗽時間、治療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均有明顯改善。貼敷給藥不經消化道,避免了藥物對胃腸的刺激,還能避免消化酶、消化液對藥物的破壞,患兒容易配合治療,此方法操作簡單,患兒易于接受,依從性好,又可提高機體免疫力,是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梓荊,盛錦云,胡儀吉.全國小兒呼吸道疾病學術會議紀要[J].中華兒科雜志,1988,26(1):4
篇7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172例呼吸道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樣法將其分為A、B組,每組各86例。參與本次研究的172例患者均通過望診、血氣分析、肺部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與支氣管鏡檢查體征,被確診為呼吸道疾病。其中男93例,女79例;年齡16~77歲,平均(56.3±4.9)歲;病程7~42 d,平均(25.3±4.4) d;支氣管哮喘42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與慢性支氣管炎各30例,感染性喉炎36例,肺炎3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干預方法
1.2.1 B組 B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案進行干預治療:行一般疾病指導,引導患者以正確的方式對待流涕、干咳等癥狀;要求患者避免劇烈運動等可能不利于預后的活動;常規交流,引導患者以合理的態度對待疾病;指導用藥。其他還可按需指導飲食、日常作息等。
1.2.2 A組 A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取細節護理聯合心理干預進行護理。①放松性練習:醫護人員每日于晨起早飯后、午飯后及晚間9點前后在患者間開展放松性練習活動,包括播放舒展性的音樂,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在舒緩音樂中放松身心,摒除雜念;②認知性干預:護理人員通過適當語言鼓勵患者、灌輸呼吸道疾病基本知識、列舉該疾病治愈率等方式,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排遣其不良情緒,提升治療的依從性;③家庭性心理干預:研究表明,患者家屬情緒對患者自身情緒具有直接影響,因此醫護人員要作好家屬溝通工作,提升患者家屬的治療信心與基本疾病常識,告知家屬必要的情緒流露及輔助治療方法,通過鼓勵患者、促進家屬間溝通交流等方式,利用積極心理暗示提升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以獲得最佳治療效果;④時刻關注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作好詳細準確的記錄工作,加強醫患間的溝通交流,構建和諧友好的醫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提升治療效果。
參與本次研究的兩組患者出院前需在值班護士的指導下填寫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滿意度調查問卷,填寫完成后由護士當場收回并統一管理,收回率為100%。
1.3 評價標準
1.3.1 滿意度評價標準 出院前組織患者填寫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需從醫療環境、治療態度、技術程度、咨詢細致度、尊重性、信任性等方面進行滿意度打分[5],不滿意:≤4分;滿意:5~7分;非常滿意:8~10分。
1.3.2 不良情緒評分標準 采用SDS與SAS量表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評分,其中SAS為四級評分,1~4分分別表示“偶爾”“有時”“時常”“總是”4個標準,標準分=總分×1.25,正常:≤49分;輕度抑郁:50~59分;中度抑郁:60~69分;重度抑郁:≥70分。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B組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干預的總滿意率明顯低于A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n)
與B組比較,χ2=11.1971、*P<0.05
2.2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的比較
護理干預前,A組患者的SAS與SDS評分與B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A組患者的SAS與SDS評分與B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的比較(分,x±s)
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與B組干預后比較,#P<0.05
2.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的比較
A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為(7.6±3.4) d,明顯短于B組的(13.2±4.3) d,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呼吸道疾病往往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呼吸,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容易導致嚴重的焦慮及抑郁情緒,對疾病治療及患者的預后均有負面作用[7-8]。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前,A、B組患者的SAS及SDS均>60分,充分顯示出降低患者負面情緒的急迫性,與楊惠琴等[9]的研究結果相似。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聯合護理方案的A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8.84%,高于使用常規護理方案的B組,說明加強細節護理與心理干預,能有效增加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利于臨床治療效果的提升,對進一步減輕患者的痛苦、增加治療依從性等具有積極的意義。
細節護理干預的意義在其他一系列研究中亦有表現,如王淑芳等[10]認為,全面護理干預能有效提升支氣管哮喘的治療效果,其中全面護理干預與細節護理干預基本含義類似,充分證實該護理方案能夠有效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
除此之外,筆者還發現,參與本次研究的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后,不良情緒均較干預前有所緩解,表明細節護理聯合心理干預方案較傳統護理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治療過程中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概率,有助于幫助其建立戰勝疾病的 信心[11],使患者在積極、樂觀、向上的心理狀態下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12],以和諧醫患關系[13],減少醫患糾紛、縮短治療時間,提升治療效率與質量,為患者早日回歸正常生活提供條件。
綜上所述,對呼吸道疾病患者采用細節護理聯合心理干預方案,能有效疏導其不良情緒,提升治療依從性,和諧醫患關系,避免醫患糾紛,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升治療效率與質量,為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預后質量創造條件,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麗花,黃丹霞,牟曉玲,等.等待肺移植病人心理狀況與其生存質量的相關性分析[J].護理研究,2012,26(33):3087-3088.
[2] 馬春蘭,肖軍,王可,等.汶川大地震后災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的主要危險因素分析[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43(4):566-572.
[3] 安向果.心理護理對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6):78-79.
[4] 王萍,焦濤,朱敏立,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慮抑郁狀況調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慮抑郁狀況調查[A]//2013年第十二屆全軍呼吸內科專業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227-231.
.山西醫藥雜志,2009,38(12):1134-1135.
[6] 陳立文,茹茉莉,朱洋君,等.反復呼吸道感染兒童情緒障礙對照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18):2504-2506.
[7] 祝哲敏,崔桂梅,薛永朝,等.糖皮質激素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慮抑郁癥狀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9):80-81.
[8] 呂曉飛,張羅.變應性鼻炎與精神心理紊亂[J].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34(2):97-99.
[9] 楊惠琴,夏迎雪,李風森,等.哮喘患者的情緒測評分析及治療對策[J].新疆醫學,2007,37(4):41-42.
篇8
【關鍵詞】 兒童肺炎;肺炎;發病原因;治療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41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388-01
肺炎是小兒最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3歲以內的嬰幼兒在冬、春季節患肺炎較多,由細菌和病毒引起的肺炎最為多見。兒童肺炎的主要癥狀是發熱、咳嗽、氣促鼻干煽。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感受風寒,或風熱之外邪;此外,在其它一些疹病過程中,若兒童正氣虛弱,亦可并發或繼發本病。兒童肺炎起病急、病情重、進展快,是威脅寶寶健康乃至生命的疾病。但有時它又與小兒感冒的癥狀相似,容易混淆。由于兒童肺炎危害嚴重,了解兒童肺炎的發病原因以及探討其治療方法,對于提高兒童的健康水平起著重大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76名兒童肺炎患者,其中男44例,女32例,最小年齡為1歲,最大年齡為7歲,平均4.3歲。所有患者癥狀、體征、胸部X線片、病原學檢查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兒童肺炎診斷標準,即有咳嗽、喘息、氣促或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癥狀,肺部檢查有濕音或呼吸音減低,胸部X射線示肺部有浸潤影。76例患者在入院前1周未服用過青霉素類抗生素。排除有其他嚴重并發癥、青霉素過敏及肝臟疾病或肝功能異常者。
1.2 治療方法 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采取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療,對照組采取阿莫西林治療。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均無顯著性差異,即P>0.05。
1.3 診斷標準 療效評價標準如下,痊愈:癥狀、體征、實驗室以及胸部X射線檢查均恢復正常;顯效:患者病情明顯得到好轉,上述檢查項目有1項未完全恢復正常;有效:用藥后病情有好轉但不明顯,上述檢查項目有2項未完全恢復正常;無效:用藥后72h病情無明顯改善或加重。
1.4 統計學分析 采取SPSS11.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P
2 結 果
76例患者中,61例有其他基礎性疾病,占80.3%;9例患者呼吸道異物吸入,占11.8%;其余6例患者原因不明,占7.0%。伴有基礎疾病的患者2例,29例為心血管疾病,占47.5%;18例呼吸系統解剖異常,占23.7%;6例營養不良伴佝僂病,占9.8%;4例腦癱,占6.6%;3例支氣管哮喘,占4.9%;1例支氣管擴張,占1.6%。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療組消失快于對照組,退熱、止咳與音消失時間均明顯早于對照組患者。
3 討 論
3.1 肺炎的發病原因 肺炎是一種肺部感染,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及支原體感染都可繼發肺炎,大多數患兒可能通過社會交往獲得肺炎球菌的感染而患上肺炎。據統計,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5歲以下兒童特別是2歲以下兒童為肺炎的高危人群,老年人同樣也是高危人群。吸二手煙以及其他的室內空氣污染同樣會增加肺炎的感染。一些先期患有其他疾病,如艾滋病人感染肺炎并導致死亡的幾率要比一般人大了很多。另外,缺乏營養導致免疫系統低下的兒童也更容易患上肺炎。
3.2 兒童肺炎的預防 防病大于治病,因此降低兒童肺炎發病率的關鍵在于做好肺炎的預防工作。我們主要在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減輕傳染病接種以及加強營養和鍛煉方面對肺炎的發病進行有效預防,具體如下:①管理傳染源:將患者隔離并且進行全程治療至康復,隔離期間因不同的呼吸道傳染病而定,觀察期限依據傳染病的潛伏期確定;②切斷傳播途徑:注意保持居住環境衛生、經常進行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和污染物可用含氯消毒劑消毒,兒童常用物品需進行消毒,在流行性感冒及呼吸道感染流行時應對環境進行消毒;③加強傳染病的接種工作:在麻疹、流行性感冒、百日咳流行期間,應積極采取預防措施,防止兒童感染,特別對三歲以下兒童更應該重點防止發病,在冬季呼吸道容易發病季節前二個月使用氣管炎菌苗、溶菌素、卡介菌多糖等疫苗以減少兒童肺炎發病率;④加強營養和鍛煉:平時要注意兒童合理的營養和體格鍛煉,合理喂養和營養成分搭配,供給充足的維生素和必需的蛋白質,以保證兒童的正常營養和發育,增強其抵抗力,防止病原菌的侵入;⑤避免接觸過敏原、早期治療原發性疾病等。
3.3 兒童肺炎的治療 對于一般輕癥肺炎患兒,采取一般治療方案。家長需在家加強護理,保證孩子處于安靜或休息狀態,注意維持足夠的攝入量,給予流質飲食,如米湯、乳品、菜汁、果汁等,酌情補充維生素C、B、D等。對于高熱的患兒采取相應藥物治療以使其退熱與鎮靜。肺炎球菌感染常出現高熱,以致孩子煩躁不安或發生驚厥,及時降溫及鎮靜。一般先用物理降溫,如頭部冷敷、冰枕,或用比體溫低2-3℃的溫水擦浴。對高熱不退者,可服用解熱鎮痛劑,如泰諾林、美林、小瑞芝清。另外還可通過中醫藥進行退熱治療。由于肺炎球菌性疾病多屬于溫熱病范疇,常用疏風解表、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等施治。
對于重癥肺炎患兒,抗生素治療是唯一有效的方式。肺炎球菌株對青霉素敏感,所以青霉素是首選藥物,其他有效的藥物包括頭孢霉素類,紅霉素和克林霉素。
依據病情病情輕重是決定使用藥物的重要依據。如果病情較輕可選用青霉素G、頭孢唑啉等;如果病情較重,則可選用較為廣譜、殺菌力較強的頭孢呋辛、頭孢替安等,甚至可以考慮聯合用藥;病情極危重時要遵循重拳猛擊的原則,可選用二代或三代頭孢菌素與阿奇霉素聯合應用。另外應密切觀察兒童病情變化并采取相應有效措施:①當兒童突然出現心衰體征時應立即降低心臟前后負荷,糾正心衰;②當兒童出現呼吸衰竭體征時,需要立即采取措施,使患者平臥位、頭偏一側防止胃內容物反吸造成窒息,憋喘明顯者取半臥位,減輕腹內臟器壓迫橫膈,增加胸腔容量,減少回心血量;③注意中毒性腦病的發生,需要立即鎮靜、吸氧及減輕腦水腫等。
參考文獻
[1] 張麗蓉.兒童肺炎的發病原因和治療方法[J].中國醫藥指南,2011,09(20):85-86.
篇9
【關鍵詞】 哮喘;小兒疾患;危害;治療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32例來自于我院就診的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小兒哮喘患兒。男性24例,女性8例,最小年齡2歲,最大年齡12歲。
1.2 臨床表現:哮喘的主要癥狀是:咳嗽,氣急,喘憋,呼吸困難,常在夜間與清晨發作,由于再接觸過敏物質引起支氣管痙攣,粘膜水腫,粘液分泌物增多,導致毛細支氣管狹窄,出現陣發性呼吸困難,起病可緩可急,緩者輕咳,打噴嚏和鼻塞,逐漸出現呼吸困難,起病急者一開始即有呼吸困難,氣促鼻翼扇動,嚴重時表現為胸骨上窩,脅骨間隙及劍突下,在吸氣時凹陷,如不及時處理,可出現缺氧,口唇紫紺,伴有咳嗽及泡沫痰,哮喘持續不緩解時,嚴重的缺氧使小兒有煩躁不安,出汗,精神萎靡,面色蒼白,青紫等嚴重癥狀。
1.3 治療方法:本組患兒32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16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吸氧、鎮靜、抗感染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取藥物的霧化吸入治療,以祛除誘因為主,控制急性發作,預防復發。
2 結果
當哮喘發作的時候,會表現為雙肩高聳和胸部隆起,活動時氣短會表現的更加明顯,可導致肺氣腫和肺心病;通常發生在患者已連續發作哮喘數天及咳嗽時,這種并發癥雖然發病頻率不高,但是一旦發生過一次驟停,就會有反復發作的可能;在哮喘發作時,因為小氣管會發生阻塞,咳嗽時肺泡內的壓力就會加大,較薄弱的肺泡會在強壓力下破裂,破裂的肺泡可以連接在一起形成肺大泡,也可能氣體順著肺間質跑到縱隔形成縱隔氣腫;如果哮喘癥狀嚴重并且持續時間較久,發生缺氧的機會就會加大,因缺氧造成心律紊亂和休克;肋骨骨折主要發生在劇烈發作時的咳嗽或喘息時,由于橫隔的猛烈收縮而氣道又有阻塞以致造成肋骨的折斷。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顯效數為11例,好轉4例,總有效率為93.8%,對照組顯效為6例,好轉7例,總有效率81.3%。
3 討論
小兒哮喘是多種因素引發的氣道慢性炎癥,在對小兒哮喘治療分析上,提倡綜合的系統治療過程。這個治療過程的主要原則是去除發病誘因、控制急性發作、預防哮喘復發。只有做到上述的治療,才會避免哮喘給患兒帶來的嚴重危害。
3.1 祛除誘因 因為哮喘發病的原因十分復雜,分析病因并有針對性的治療是防范哮喘加重和并發癥發生的關鍵。注意盡量避免患兒發生呼吸道感染,避免受涼,避免機體接觸某種抗原物質,如塵埃,螨,花粉,病毒,細菌,霉素等。總之,對可能引起患兒哮喘發作的一切因素都應遵照“避、忌、替、移”。
3.2 控制急性發作 當患兒出現胸悶、咳嗽、喘息等哮喘急性發作的癥狀時,家長應先讓孩子保持鎮靜,給小兒吸入迅速緩解氣道痙攣的藥物。
3.3 預防復發 合理均衡地營養,養成按時進餐、不偏食、多吃新鮮蔬果。小朋友一定要少吃含糖多的零食和飲料。以免人體濕熱蘊積灼津成痰、肺氣郁滯而引發哮喘;適量、循序漸進增加戶外運動,多呼吸新鮮空氣可增強體質,不斷提高身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根據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物。因為上呼吸道感染、小兒肺炎極易引發哮喘;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發時期,盡量少讓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減少傳染病的機會;保持室內空氣清潔,經常開窗通風。
4 小結
兒童哮喘是一種嚴重危害小兒身體健康的常見呼吸道疾病,其發病率較高,病程較長且反復發作,許多兒童哮喘由于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措施不當最終發展為成年性哮喘而遷延不愈。我國哮喘的發病率約為0.5%~1.5%,從臨床來看,有家族性哮喘史的兒童易得哮喘,如果父母都患有哮喘,其子女患哮喘的幾率可高達60%;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有哮喘,子女患哮喘的幾率則降至20%;如父母沒有哮喘,子女患哮喘的幾率只有6%;如果近親中患哮喘病的人比較多,下一代也容易患有哮喘。小兒患哮喘的發病率是比較高了,如果不能及時的進行治療,病情嚴重后可能發生肺氣腫和肺心病、呼吸驟停和呼吸衰竭、氣胸和縱隔氣腫、心律紊亂和休克等并發癥,甚至會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帶來較大影響。認識其危害并加以及時的治療,對小兒的成長發育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趙平,劉慧清,馬玉玲,丁素敏,張曉敏,楊雪秋. 北京市兒童支氣管哮喘的病因和發病特點[J]首都醫藥, 2009,(07) .
[2] 王鑫,張愛平,張亞京,黃學英,劉志晶,馬春艷,寧麗華. 哮喘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03, (10) .
[3] 殷菊,申昆玲,劉世英,向莉,張琪,李珍. 緩解期哮喘患兒的支氣管反應性與小氣道功能的關系[J]中華兒科雜志, 2004,(02) .
[4] 傅振榮,馬連美,張加林. 兒童支氣管哮喘患者行為問題調查[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01, (04) .
篇10
【關鍵詞】小兒霧化吸入;應用;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0027-02
小兒霧化吸入治療方法其具有操作簡單,毒副作用小、用藥量少、起效快等特點。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霧化吸入療法也被越來越廣泛的用于治療小兒呼吸系統疾病中。本院現將近年收治的78例呼吸系統疾病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行霧化吸入療法以及綜合護理干預,對治療效果做總結性分析,并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選自2011年2月-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統疾病患兒78例,其中男患兒43例,女患兒35例。患兒年齡1歲-7歲,平均年齡(3±1.29)歲;患兒其中急、慢性咽喉炎16例,上呼吸道感染25例,哮喘9例,急、慢性支氣管炎28例。
1.2治療方法
對78例患兒根據其病情進行相應的常規治療后,均行霧化吸入治療,小兒霧化吸入常用藥物有普米克令舒、干擾素、地塞米松、沐舒坦、布地奈德混懸液、速尿、病毒唑注射液等。醫護人員可根據患兒臨床癥狀選擇相應的霧化吸入藥物進行治療。
所有患兒均使用氧驅動霧化器進行吸入治療,護理人員遵醫囑將配好的藥液注入霧化器內,并將氧氣表連接氧氣管道,再連接霧化器,然后打開氧氣表,調節好氧氣表壓力,測試氣霧是否能均勻冒出[1]。
在霧化治療前,護理人員對患兒家屬解釋霧化吸入治療的作用及好處,使其家屬配合護理人員一起將霧化器罩在患兒口鼻上。霧化吸入每次15min,每日午晚各1次。所有患兒進行霧化吸入1周后,對其臨床療效進行觀察。
1.3護理方法
在對患兒進行霧化治療時,病房內溫度應保持在22℃-24℃之間為最佳,每日早午晚進行開窗通風,保持病房內空氣的新鮮。
霧化吸入治療的護理:在對患兒進行霧化治療時,護理人員應充分地和患兒家屬進行配合,1歲以內患兒取半臥位,可讓患兒斜靠在家長臂彎進行霧化治療;1歲以上的患兒可取坐位,如患兒不能配合治療,可根據情況變換,并用玩具等物轉移患兒的注意力;若患兒病情較重,無力呼吸時,可讓患兒躺于床上,并將床頭抬高30o左右取側臥位,此種可使患兒的隔肌下降,提高呼吸深度并增大氣體交換量,有利于霧滴在終末支氣管的沉降。
霧化吸入治療時的護理方法:在治療中若患兒哭鬧不肯配合治療時,對于3歲以下患兒護理人員可同患兒家長配合一起直接用霧化面罩罩住患兒口鼻,當患兒哭鬧不止時可稍等片刻再進行霧化吸入。若有哭鬧嚴重并不配合治療的患兒,最好在患兒睡著后再進行治療;3歲以上的患兒一般可以配合治療,護理人員囑咐患兒可用嘴唇含住霧化器上的口含器,讓患兒盡可能用口腔吸入,并用鼻孔呼氣。
霧化吸入治療后的護理方法:護理人員在對患兒進行霧化吸入治療結束后,要注意用濕毛巾擦拭患兒的口鼻四周,并叮囑患兒家長,為防止患兒著涼或有咳嗽氣促等現象,在霧化吸入治療完畢半小時后方可外出。
2 結果
本院收治的78例呼吸系統疾病患兒,根據患情不同采取相應的常規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后,所有患兒均行霧化吸入輔助治療。其中有2例患兒因哭鬧不止其家長拒絕霧化吸入治療,1例患兒哭鬧昏厥無法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剩余患兒中有57例治愈,18例病情顯著好轉。
3 討論
小兒呼吸道系統疾病是和種常見的多發病,患兒若患有呼吸道疾病其病變位置主要在支氣管、氣管、胸腔或肺部等。小兒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有小兒哮喘、小兒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喉炎等類型[2]。
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創新,在治療小兒呼吸系統疾病中也有了更多的治療方法,其中,主要針對兒童喂藥困難等因素而設計的霧化器對兒童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在臨床應用中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霧化吸入器的類型主要有空氣壓縮霧化器、氧驅動霧化器、超聲霧化器等,臨床常用的霧化吸入器一般為氧驅動霧化器。
使用霧化吸入療法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患兒時,其對患兒的綜合護理干預十分重要。護理人員先要讓患兒有良好的依從性,才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有關資料顯示,在使用霧化吸入對患兒進行治療時,護理人員根據患兒年齡的不同,對1-3歲患兒采用玩具、看圖片、看卡通動畫、做簡單的游戲等方式分散患兒的注意力,通過護理干預手段使患兒能減少哭鬧并配合護理人員進行治療[3]。對于3歲以上拒絕配合治療的兒童,護理人員可對其使用鼓勵或獎勵的方法,通過對患兒的表揚鼓勵并給予一些小獎勵,可使患兒提高自信并積極配合護理人員進行治療。
在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時,護理人員也要做好患兒家長的思想工作,讓其家長意識到霧化吸入治療的好處,從而消除顧慮,能積極地配合護理人員一起對患兒進行治療[4]。小兒霧化吸入治療時,對患兒進行正確的干預護理,可避免患兒口腔內的積液進入呼吸道而導致患兒窒息等癥狀的發生,正確的護理使患兒吸入的霧化液能更加均勻地分布在患兒兩側的肺內,從而提高治療的效果。
本院通過對78例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兒進行治療后發現,其具有良好的依從性,家長也能積極配合護理人員進行霧化吸入治療的患兒,在臨床治療后其治療效果顯著。研究表明護理人員對患兒治療時進行良好綜合護理干預,使患兒能積極依從并配合治療,從而有效地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對小兒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時,護理人員通過對患兒耐心細致的綜合護理,并與患兒家長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可提高患兒對治療的依從性,有助于患兒疾病的順利康復。
參考文獻:
[1] 賈麗.綜合護理干預在小兒霧化吸入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2,11(11):1381-1382.
[2] 馮吉芳,張艷卿.小兒呼吸道感染治療中霧化吸入的護理體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05(06):8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