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市場調研方案范文

時間:2023-11-06 17:52: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集成電路市場調研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集成電路市場調研方案

篇1

關鍵詞:校企合作 文化 碰撞 案例

課 題:《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工業文化對接的研究與實驗》,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GJA104009。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一再強調“文化三進”:“把工業文化融入職業學校,做到產業文化進教育、工業文化進校園、企業文化進課堂。”但校企合作作為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合作易行,融合不易。

江蘇省徐州醫藥高等職業學校一直堅持“專業設置緊跟行業,素質培養緊貼職業,技能訓練緊扣崗位,服務江蘇醫藥事業發展”的辦學理念。醫用電子儀器是該校的一個老牌專業,培養的學生主要從事醫用電子儀器的生產、銷售、操作和維修工作。

一、背景

在學校建立醫用電子儀器專業實訓室的過程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發生了文化觀念上的三次碰撞。

第一次碰撞:教師向供貨的醫用電子儀器企業索要設備的第一手設計圖樣,遭到拒絕。企業文化在技術層面上注重用戶的保密性、專屬性,與學校文化中教師對于服務對象(學生)在技能培養層面的毫無保留、公開透明、深入淺出,產生了碰撞。

第二次碰撞:在采購醫用電子儀器實訓室設備時,投標廠家送來的樣機技術先進、功能完善、造型美觀、小巧便攜,但是學校的專業課教師對此卻很不滿意。在企業文化中,在產品設計時追求儀器的自動化程度,考慮的是儀器使用者的方便、快捷,因此電路板上的集成電路、元器件均采用高密度布局,機殼一般為全封閉。而在教學中,教師希望沒有機殼的遮擋,機器內部結構、線路清晰可見,目的是讓學生一目了然,并且可以進行反復拆裝、操作練習。

第三次碰撞:教師向企業提出設計和訂購“醫用電子儀器示教儀”的要求,卻沒有企業接單。企業文化是一種經營文化,其目的是在為社會提供良好服務的同時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企業不可能為了看不到利益和市場的訂單投入人力、物力。而學校追求的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教師并不十分關注成本、市場、利益。

二、解決方案

學校先進行市場調研,聯系了多家開設生物醫學工程、醫用電子儀器與維護專業的學校,陳述設計思路,得到了愿意采購此類產品的意向,并查找國內外資料,撰寫了一份詳實的市場調研報告。然后,學校與徐州多家醫療器械企業進行反復磋商,最后與徐州市創新醫學儀器有限公司、徐州天榮醫療通訊設備有限公司、徐州市錦源醫療儀器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由學校專業教師提出設計方案和構想,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研發、制作產品,企業以成本價向學校提品,學校利用和同類學校交流活動的平臺向其他學校推薦產品。在這個過程中,校企文化相互融合,教師開始關注市場、經濟利益,企業開始理解學校的“書生氣”,相信學校的教學需求可以給自己帶來一片新的市場,產品的創新有了一個新的視角。

三、成效

目前,學校分別與上述公司合作開發出醫用B型超聲診斷示教儀、生命體征監護示教儀和數字腦電地形圖示教儀,均完成電氣安全測試和性能指標測試,符合出廠標準和GB9706.1-2007/IEC60601-1:1988醫用電氣設備安全通用標準,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通過使用示教儀,能從電路板頂層的塑料面膜上繪制的電路符號及相互連接的電路圖直觀識別出對應位置上的集成電路、元器件和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整機結構組成、工作原理,又能通過設置的故障點的連通與斷開,在示波器或顯示屏上直接觀察到對應的測試點的波形變化差異及對所測量生理參數的影響。對學生而言,這樣既減少了復雜的理論知識學習,又降低了理解難度,提高了學習興趣,強化了對實踐動手能力的鍛煉和培養。學生從實踐中輕松地掌握了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示教儀的開發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醫療儀器的臨床應用與職業技能學習的完美結合。

目前西安交通大學、山東大學、山東藥品食品職業技術學院、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沈陽藥科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中南民族大學等國內多所高校和高職院校已采購這些示教儀并用于實踐教學。這些示教儀產生的經濟效益超過400萬元。

參考文獻:

篇2

明星級IP成為成功要素之一

最近幾年,全球半導體IP市場正在以喜人的速度成長。Gartner公司去年的報告顯示,2006年半導體IP市場(指在全球公開市場上進行交易的IP)增長了24.9%,達到18億美元,到2010年這一市場將達到27億美元。另一家研究機構Semico Research的分析更加樂觀,他們指出2006年全球半導體IP市場達到20.7億美元,較2005年增長了16%,到2010年將增長到40.6億美元,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8.3%。

IP市場經歷了近5年的發展正在逐漸邁向成熟,半導體IP的需求從標準功能的設計走向更加復雜的領域。尤其表現為明星級IP(Star IP)已經領先通用IP(Commodity IP),并且在未來的5年內拉大差距。明星級IP市場未來5年的年均增長率高達20.7%,遠遠高于通用IP的13.7%。通用IP采用同一標準設計并且應用廣泛,例如PLL、I/O單元、ADC等等。明星級IP是為了區別與通用IP的品牌和高性能IC模塊而在幾年前提出的概念,它的設計更加復雜,往往放置在更加高端的應用中,例如Wireless USB,Bluetooth 3.0等等。明星級IP為IP公司帶來的利潤遠高于通用IP,因此Gartner也預測,Fabless公司為了在營收上能夠和Foundry廠商抗衡,將會加大復雜的IP模塊設計的投入。IP公司的成功要素就是必須擁有明星級的IP,像ARM、MIPS、Tensilica等擁有熱門嵌入式處理器產品的公司都是屬于這一類型。

相比其他的IC設計行業,IP公司只單純提供客戶IP和IP庫,其利潤來自專利費。除了選擇開發明星級IP,成熟的IP經營模式也是保證IP公司利潤的一條重要途徑。目前主要的盈利方式包括IP的使用授權(licensing),專利版稅(royalty)以及培訓和技術支持的費用等等。前二者是IP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屬于長期穩定的合作模式,后者除了能帶來一定的收入,還可以培養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降低國內IP需求門檻

2006年中國半導體市場已經占全球市場的22%,同時國內也出現了100家左右規模的IC設計公司。但是中國的IP市場只有5610萬美元,僅為全球市場的0.027%,屬于起步階段。中國的本土IC設計公司主要分布在消費電子、電信網絡和安全卡等熱門領域。這些市場增長迅速,同時帶來大量的IP需求。根據Semico Research的分析,到2010年中國IP市場將增長到2.47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6%,年均增長率高達44.9%,遠超過全球市場的18.3%。

國內的IC設計公司除了少數佼佼者,大多處在初創階段,面臨著很大的成本壓力,這與歐美和日本等成熟的市場截然不同。為此,IP公司也在設法提供史靈活的商業模式來緩解他們的壓力。例如,有些IP公司提供免費的IP設計套件下載,使用戶完成前端設計,降低用戶前期投入風險和IP使用門檻,用戶可以到設計基本完成后再決定是否需要購買授權。

IP模塊面對的是廣泛的IC設計公司,每個用戶都有差異化需求,這就要求IP產品方便不同的客戶使用。Synopsys公司Designware IP業務部開發總監zhang Jing-Fan表示,IP公司可以通過預先根據客戶的需求設置參數,提供整合多個IP的集成方案,統一產品說明和用戶手冊等等方式改善產品的易用性。

IP公司成功的訣竅不僅在于采用適當的商業模式將IP授權給用戶,以及開發出具有性能滿足需求的產品,提供配套的開發工具和本地化的技術支持,使用戶能較快而方便地完成從獲得IP到完成芯片的設計也是競爭能力的體現。用戶的IP服務需求比對配套的開發工具的要求還高,提供無時區差別的在線支持,以及用本土工程師提供咨詢和服務都是提高售后服務的質量的好方法。

韓國模擬停播延期兩年

韓國政府原計劃模擬電視將于2010年12月31日停播,但于2007年4月26日重作決定,將延期2年。原先計劃當數字電視普及率于2010年達到95%時模擬停播。實際上,韓國市場上盡管熱銷高清電視,但數字電視普及率2005年末為17.8%,2006年末增長到24%,現在預測2010年充其量不過52%,模擬電視不可能停播。因此,韓國另有一種看法認為,模擬停播很可能會延期到2015年。

豐田車首用白LED車頭燈

日前豐田公司推出的最高級合成車克雷薩斯LS600h車,在世界上首次安裝了白色LED車頭燈。壽命1萬小時,點燈時間0.1秒。預計到2010年,日本國內發售的新車,安裝LED頭燈的車將占5%。

白光LED由小系制作所開發。白LED技術進步顯著,它的發光效率達1001m/w,高于熒光燈和一般高亮度燈。這次推出的車頭燈,采用了5個4001m的白LED。

車頭燈亮度,至少必須達到鹵素燈的20Mcd/m2,但現有白光LED不過幾Mcd/m2,因此需要將4個1mm2的大型藍光LED放在1個封裝里,用10W電力驅動,即能達到25Mcd/m2的亮度

今年連接器市場增長7.9%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Bishop&associates的數據,2007年5月,連接器產業銷售增長9.5%,但是訂單量僅提高4.4%,這意味積壓訂單略有下降,現在訂貨一交貨時間大約是5.2周,去年為5/5周。對比2006年5月優異的表現,2007年5月增長6.6%的訂貨量只算是良好。

未來三個月(6、7和8月),訂單量增長相比2006年將有所平緩,這是夏季連接器銷售緩和的正常表現。Bishop&associates認為銷售市場在9月將反彈,并在2007年4季度保持強勢。

Bishop&associates對2007年全年連接器市場的預期是保持在7.9%的增長,但還需克服幾個挑戰:2007年4月新的訂單量僅增長了4.4%;移動/無線、消費電子和數據通信對電子的需求 相比去年有所放緩;美國汽車市場不及過去幾年;美國2007年GDP可能將僅僅增長2%;CEM(品牌制造商)的庫存不平衡仍將影響整個供應鏈;我們正在進入傳統的夏季銷售淡季;2007年半導體銷售大幅低于SIA大干10%的預測。(這份調查摘自于連接器行業市場調查公司Bishop&Associates,更多關于連接器的信息請登陸。您也可以登錄來查詢更多關于亞太地區連接器市場信息。)

數字電視創造芯片商機

未來幾年DTV銷售火爆,將為半導體供應商創造巨大的商機。iSuppli公司預測,2006~2011年該領域中的芯片銷售額將增長一倍。2011年全球DTV半導體市場銷售額將從2006年的71億美元上升到142億美元。總體半導體銷售額中包括DTV音頻/視頻板上的芯片,以及其它類型電視中的芯片,包括輸入/輸出電路、驅動器、音頻與電源。它還包括電壓調節器、LCD驅動器、背光變極器、等離子面板(PDP)驅動器,以及用于背投電視(RPTV)的數字光處理(DLP)、LCD和硅基液晶(LcoS)芯片。

頂級消費電子芯片供應商排行

在iSuppli的2006年頂級消費電子芯片供應商排行榜上,韓國海力士的名次上升一位至第五位,取代了日本的瑞薩科技。海力士排名上升,要歸功于該公司用于PMP/MP3產品的NAND閃存銷售強勁。

2006年總體PMP/MP3單位出貨量為1.781億臺,比2005年的1.287億大增38.4%。海力士2006年PMP/MP3方面的銷售額達到8.31億美元,比2005年的5.82億美元增長42/9%。該增幅是PMP/MP3市場的三大芯片供應商中最高的。另外兩家供應商是韓國三星電子和日本東芝。2006年,這三大廠商合計占總體PMP/MP3 NAND閃存銷售額的97%以上。

2006年面向總體消費電子半導體的10大供應商與2005年相同,盡管名次與2005年相比有些變化。2006年消費電子半導體市場達53 1億美元。大型垂直整合型廠商繼續主宰這個市場,東芝、索尼、三星和松下分別把持著從第一到第四的位置。日本的瑞薩科技全球排名下滑三位,從2005年的第五跌至第八。整體來看,10大供應商占2006年總體消費電子半導體銷售額的比例將近50%。

中國2007年電視出13量將超過國內銷量

iSuppli預計中國2007年電視出口量將達到3960萬臺,而國內市場出貨量預計為3830萬臺。相比之下,2006年中國國內電視出貨量為3680萬臺,而出口量為3480萬臺。日本廠商退出CRT電視市場以專攻利潤率較高的LCD電視和等離子(PDP)電視,其直接結果是中國電視出口上升。由于本地供應鏈完備,以及國際市場仍然需要CRT電視,中國自然從日本廠商手中接管了這個市場。

由于美國要求在美國銷售的電視必要帶有數字調諧器,中國CRT電視在向美國市場滲透正在面臨越來越大的阻力。從3月1日開始,所有含有調諧器電視必須配備內置的先進電視系統委員會(ATSC)數字電視(DTV)調諧器。這將使得美國消費者能夠接收數字電視信號。上述要求在第一季度對于中國電視出口產生了重大影響,當季CRT出貨量比2006年第四季度減少38%,比2006年同期減少6%。中國OEM廠商對于向美國出口電視頗感躊躇,擔心如果不提供ATSC調諧器可能被征收高額專利費一一每臺高于20美元。

但是,中國電視廠商已經開始根據新的美國ATSC要求來調整產品,這將促進出口增長。iSuppli認為,到2011年中國電視出口市場將從2006年的3480萬臺增長到5450萬臺,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9.7%。同期中國國內電視出貨量將從3680萬臺上升到4580萬臺,CAGR為4.5%。隨著中國向液晶電視過渡,iSuppli預計中國電視出口將繼續上升,因OEM廠商從CRT電視轉向出口更誘人的和利潤率更高的平板電視。

2007年中國IC市場發展平緩

根據賽迪顧問的《2007年1~6月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研究報告》顯示,2007上半年,在全球半導體市場持續增長與國內電子信息制造業平穩發展的帶動下,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繼續保持穩定較快發展的勢頭。

據賽迪顧問統計,1~6月中國集成電路總產量達到192.74億塊,與2006上半年相比增長15.2%,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總額607.22億元,同比增長33.2%,其增幅與2006上半年48%的超高增長相比有所回落。

從上半年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情況來看,集成電路設計、芯片制造與封裝測試三業的表現不盡相同。雖然受到一季度全球半導體市場增速放緩的影響,但在新建生產線產能迅速拉升的帶動下,國內芯片制造業與封裝測試業銷售額規模繼續快速擴大。1~6月份,芯片制造業實現銷售額184/05億元,同比增長34.3%,而封裝測試業實現銷售額327.84億元,其同比增幅更是高達36.1%。IC設計業方面,由于受到MP3、攝像頭等終端電子產品市場增長乏力的影響,上半年國內IC設計業銷售額同比增幅有所回落,其銷售額規模為95.32億元,同比增幅由2006上半年的50.8%大幅回落到22.8%。

綜合國內外集成電路市場與產業環境來看,2007年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將告別2006年43%的高增長而步入一個相對平穩的發展周期。預計全年產業規模增幅將回落到30%左右,其銷售額規模預計將維持在1310億元左右。其中芯片制造業和封裝測試業將是帶動產業規模擴大的主要動力,雖然200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速度將有所放緩,但無疑中國仍將是2007年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最為迅速的地區,其在全球集成電路產業中的地位也將進一步上升。預計到今年年末,中國在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總銷售額中所占比例將有望超過8%的份額,從而提前三年實現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到2010年國內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全球8%份額”的目標。

SEMI最新報道:2007年世界半導體制造設備微增1.1%

世界半導體制造設備業在經歷了去年的好年景之后,今年據SEMI(國際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協會)通過5月、6月2個月的調查作出的最新預測表明,2007年世界半導體制造設備市場將微增1.1%,達409億美元。

篇3

一、民辦高校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社會急需人才

(一)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想指導人才培養工作

要培養符合社會急需的電子類應用型人才,專業設置合理程度、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就業定位是關鍵因素,這是學校在確立人才培養規格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以靠學費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民辦高校,必須牢牢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指導思想,牢固樹立人才培養的市場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校的進、出口暢通,贏得良好的生源和社會聲譽,確保學校持續發展。

(二)加強對市場的調研

需要結合社會經濟和行業的發展,加強市場調研。根據社會需求、行業的發展趨勢、技術要求、崗位設置和人才需求,選定專業的教學目標,明確專業方向; 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根據行業的發展和技術的發展,合理修訂教學計劃,調整專業知識結構,使專業更貼近社會、更貼近行業、更貼近需求;適時邀請社會相關人士和企業家到校指導,對課程的理論、技能、能力、創新素質等方面的教學側重點和應達到的目標要求,進行科學、細致的分析研究,結合每門課程的特點,制訂每門課程的教學目標與要求。不斷修訂和動態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社會急需的人才。

(三)及時增添新技術類教學內容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求生存謀發展,就要面向世界、著眼國際市場,合理調整專業課程體系。要培養社會急需的人才,使其在快速發展和變化的社會中站穩腳跟,就必須根據專業特點,結合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及時在教學內容中引入新技術、新工藝、新器件,拉近教材內容與實際應用的距離,彌補因教材內容的滯后而帶來的不足,使培養的人才具有社會性、適時性和先進性,使學生更貼近社會、接近市場,符合社會的急需。

二、制定與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培養方案

以培養技術工程師為目標的培養方案在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上應有適當的比例,既不宜過深過窄,也不宜過寬過平,應在確定“前期按專業大類培養,后期按工作崗位能力訓練”的交叉中又有獨立的設計思路。

(一)課程內容合理搭配,突出應用特色

將電子技術、電氣工程和通信工程三方面知識進行合理搭配,合并、壓縮或調整了原有專業課程中陳舊的內容;對一些重要的、學科理論有重大發展的基礎課程進行重組教學內容體系,如減少了分立電子線路分析設計內容在整體教學中的比例,加大集成電路和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內容的知識單元比重。面向應用,拓寬基礎知識面。如把信息論與編碼、數字信號處理、計算機網絡等列為專業基礎課;適當增加一些學科前沿的課程和開設系列講座,向學生介紹學科的新概念、新理論、新技術及發展動態等。

(二)一體化實踐教學,增強應用能力

培養方案中應突出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的開設,刪除教學內容陳舊的實驗、過時實驗項目,合并內容重復或類似的實驗,并充實實驗內容;減少驗證性實驗的比重,提高單項設計性試驗和體現學科先進性實驗項目的比重,增加與工程結合的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和實驗理論內容。通過實驗課程的應用,使學生掌握和接觸現代工程設計軟件包。對于綜合設計性較強的課程設計,由學生自己選擇實驗內容,設計實驗方案。教師在實驗前加強與學生進行實驗方案及實驗方法的討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實驗過程中加強針對性的提問,杜絕學生的依賴思想,調動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三)不斷深化產學合作,實現校企互惠

積極與實際工程項目接軌進行校外實習是大學生了解實際生產情況、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重要環節,是順利走向社會的橋梁和紐帶。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具體措施是:實習學生小組化。將傳統的實習方式改變成學生自由組合、自己聯系與學校安排單位相結合,有條件的學生自行聯系,無條件的學生由學校安排實習單位,避免同時在同一企業有過多學生實習而影響該企業的正常生產滲透,形成人才培養工作共同體的“互惠、雙贏”的產學合作模式。

(四)合理利用課余時間,增加實踐機會

積極開展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和電子設計大賽,是培養大學生科學精神與創新能力、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途徑,是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風好轉的重要舉措。學生科技活動是學生第二課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科技活動可以進一步激發廣大學生對科技的興趣,增強學生的科技意識,而參加電子設計大賽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也為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了條件。

參考文獻:

[1]周遠清. 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J]. 中國高教研究, 2002, ( 12).

[2]孫清潮. 創業教育應貫穿大學教育的始終[ J]. 理論導刊,2002, ( 1).

[3]丁邦平. 論國際理科教育的范式轉換))) 從科學教育到科技教育[ J]. 比較教育研究, 2002, ( 1).

[4]劉春生, 等. 大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模式設計與實踐[ J]. 中國高教研究, 2002, (1).

[5]宋斌, 馮淑娟. 民辦高校學生擇業心理特征及對策[ J].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 2004, (12): 53-56.

篇4

ST緊抓今年模轉數的爆發機遇

據最新統計,2006年全球消費電子半導體收入達535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了9%。市場增長動力來自三網合一、運營商競爭,以及消費者對高清電視、數字電視、機頂盒、DVD錄放機、游戲機、MP3播放器的市場需求增加。ST全球副總裁兼大中國區總裁Bob Krysiak指出:2006年,ST大中國區市場銷售收入已達到24.9億美元,占ST全球銷售額的26%。中國已經成為ST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場。

目前,在全國4億臺電視的保有量中,有線電視用戶有1.3億,數字有線電視只占10%,即1300萬戶。現在31個省的20多萬個有線電視臺通過整合,最終將只保留100家左右。據亞太市場調研公司Media PartnerAsia預測,中國數字有線電視用戶數量預計到今年底將提高66%,達到2000萬戶。

“2007年,中國數字電視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驅動力來自于電視廣播的數字化,從模擬向數字化的平移將覆蓋地面廣播、衛星、有線及IP各個領域。我們的機頂盒、數字電視、數碼相機、數字音響、液晶顯示器等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將推動上述發展。”ST副總裁兼家庭娛樂及顯示器產品部總經理ChristosLagomichos在CCBN 2007上表示。

Lagomichos指出:“外接機頂盒的數字電視解決方案需求量大,增長勢頭強勁,同時,數字電視一體機市場也在成長之中。ST擁有數字消費領域模擬和數字電視的諸多關鍵技術,如涉及條件接收和數字權限管理的安全技術、安全型大容量存儲器、安全網絡、音視頻編解碼器、調諧器、解調器、多種接口,以及高質量畫質。”目前,ST在FTA機頂盒、有線機頂盒、衛星機頂盒和IP機頂盒芯片市場均穩居首位。中國的創維、長虹、同洲、九洲等機頂盒制造商都采用了ST的先進產品和解決方案。同時,ST也是全球最大的MPEG2解碼器和機頂盒前端芯片供應商。2006年,ST MPEG2/4解碼器芯片出貨量達6300萬件。另外,ST還提供90nm 7100/7109高清H.264和VCl單片解碼器,產能將在今年底達到每月100萬片。在大陸市場,有線/網絡雙模機頂盒以及網絡專用機頂盒將得到大力推廣應用。

在中國數字有線電視市場,有線機頂盒芯片QAMi5516出貨量已超過900萬件。北京歌華、天地數碼控股公司均采用了STi5107先進安全機頂盒解決方案。

Lagomichos補充說:“我們還為中國的主要制造商和運營商提供先進技術,如H.264、先進安全功能和DVB-S2系統芯片。ST即將支持中國國內電視標準,如AVS、DMB-TH和ABS-S。中國出口歐洲的數字電視一體機將主要采用我們的芯片。”

NXP助力電視觀賞體驗革命

為了加快全球市場對數字地面、有線、衛星和IP電視服務的采用,NXP半導體在CCBN 2007上展出了全新的機頂盒系統解決方案Nexpefia STB225、STB220和STBl00平臺,以突破性的市場價格提供最佳的圖像質量。這三款平臺均可提供高度可定制的參考設計以及相關軟件應用,并符合最新的行業標準,能幫助OEM廠商顯著減少產品開發時間,同時加快和簡化用戶界面的定制。

NXP半導體家庭娛樂事業部大中國區機頂盒/家庭多媒體市場總監郭昌宏表示:“目前,媒體的多樣化使得用戶對于感官體驗具有更高的需求。NXP半導體正全力推動著電視觀賞體驗的革命,使用戶不僅能夠享受到卓越的畫面/音響質量,還能夠隨時隨地獲取、存儲并分享各種音頻、視頻、數據和圖像內容。”

入門級的STBl00是一款具有完整軟、硬件的全方位解決方案,集成了NXP的信號源解碼器PNX8300、高度集成型硅調諧器以及用于地面廣播、衛星與有線接收的信道解碼器,系統的中間件和用戶界面軟件則由領先的獨立軟件開發商提供(見圖2)。基于DSP的架構使STB100可提供從前端到后端的完全可編程系統,能夠通過網絡或電纜不斷升級。其靈敏度、噪聲系數、信噪比、動態延遲、ACI、CCI等參數均完全符合嚴格的歐盟評測標準。

STB 100平臺適用于開發成本低于20美元的機頂盒,適合全球數字衛星、有線與地面廣播市場,主要針對單信道數字機頂盒Zapper Box以及用于免費下載或費電視的iDTV系統。NXP半導體中國區主流機頂盒市場經理邱意指出:“降低機頂盒的價格是機頂盒服務能夠實現大規模應用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采用TBl00非常有利于目前中國有線數字電視整體平移項目的開展。”

STB220是具有PVR功能的雙調諧器機頂盒,可支持雙信道節目的錄制和一個已錄節目的播放。STB200支持內部和外部硬盤,具有多畫面及畫中畫功能,能夠實現最高達32倍速的快進和高速快退,以及高達90分鐘的時移,可對實況電視節目進行暫停和回放。STB200支持的格式包括XVID、DIVX、MPEG4(ASP)、JPEG及MP3。與STBl00一樣,STB200也是完整的交鑰匙解決方案,能夠加快產品的上市時間,NXP還設有專門的支持機構能夠根據終端市場的需求定制系統,使制造商能提供BOM成本低于100美元的機頂盒產品。

STB225高清IP機頂盒平臺的目標市場和應用包括高清的三網合一IP機頂盒、混合IP/DVB機頂盒、PVR,以及家庭娛樂中心,BOM成本低于70美元。它支持H.264高清、VCl/WM9高清、MPEG-2高清等多種格式的視頻解碼,并具有USB 2.0、SATA、以太網、HDMI等多種接口。NXP為STB225提供了兩種軟件平臺,所有性能都能夠通過標準的高水平API實現,促進了快速的應用開發和轉移。

凌訊推動中國數字電視完整產業鏈發展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地面數字電視標準DMB-TH(GB20600-2006)于2006年8月正式頒布,并將在2007年8月1日強制實施。由此,中國地面數字電視將會進入快速的發展軌道。DMB-TH可以實現城市―郊區―農村全覆蓋和固定―便攜―移動多業務應用,將在促進國內城鄉數字電視發展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目前,DMB-TH已經在青島、廣州、重慶、黑龍江等城市的移動電視和“村村通”工程中得到了實際應用。

作為DMB-TH技術的主要研制者和首家芯片供應商,凌訊科技一直致力于推動中國數字電視產業的發展。從2006年10月推出業界首款符合國家標準的芯片之后,凌訊先后推出了適合固定接收的國標LGS8813、固定和移動接收兼顧的國標LGS8913和適合便攜手持產品的低功耗國標LGS8934(見圖3)等多款信道解調芯片,其接收芯片已經形成產業化規模。在發射端,凌訊基于FPGA的調制器參考設計方案LGS一1904調制開發板可用于發射機和激勵器/信號源的研發設計。

在本屆CCBN上,凌訊了完全符合DMB-TH標準的全模式端到端解決方案。凌訊科技副董事長兼首席戰略官董弘博士介紹說:“DMB―TH標準內包含單/多載波,共有330種組合模式和33種傳輸碼率。凌訊之前推出的幾款產品可支持其中約2/3的常用模式。考慮到國標地面數字電視必須會面臨眾多運營商的各種不同需求以及設備制造企業對產品通用性的考慮,我們開發了可支持全部330種模式的新產品。”另外,在發射端,凌訊推出全模式的國標調制軟件核,可提供給發射機廠家進行發射機和測試設備的設計。

篇5

近場通信是近距離(10厘米以內)的無線通信技術,射頻頻率為13.56MHz,數據傳輸速度可以選擇106kbit/s、212kbit/s或424kbit/s。使用NFC進行通信的兩個裝置,一個應配備NFC讀寫器,另一個應配備NFC標簽。標簽是一個集成電路,它載有數據,連接天線,通過讀寫器進行讀寫。此外,NFC協議提供了主動和被動兩種操作模式。在主動模式中,兩個裝置產生各自的無線電場進行數據傳輸。在被動模式中,只有一個裝置產生無線電場,而另一個使用加載調制進行數據傳輸。在后一種情況下,必須由啟動裝置產生無線電場。

NFC是在RFID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NFC與RFID最主要的區別有兩點。首先,RFID的工作距離可達數米,NFC為1米以內;第二,從本質上講RFID是一種標簽技術,主要的功能是讀取標簽上的數據,而NFC則是一種通信技術,強調雙向數據傳輸。

現在,人們普遍看好的NFC應用主要有三類。

第一類是服務啟動。可以將NFC作為一種啟動技術應用。比如門禁、打開關閉電源。鑒于藍牙、Wi-Fi連接初始化較為復雜,可以用NFC做引導,簡化連接過程。日本已有的一個應用,是在廣告中植入NFC標簽,手機靠近后,就能讀出電子信息和互聯網網址。還有一種常被提到的應用是,當兩個NFC手機靠近后,可以十分簡便地交換電子名片。

第二類是移動支付。NFC已經發展出了智能卡付費方案,使任何啟用NFC的裝置能夠作為付款裝置――“電子錢包”。最終,人們希望它能取代今天人們錢包里的各種借記卡、貸記卡、積分卡、預付費卡等等。啟用NFC的卡和裝置最初可能用于小額付款的情況,如自動販賣機和停車計費器。

第三類是票務。各種演出票、機票、車票、景點門票等等都可以采用NFC。采用NFC,購票、入場、驗票都可以用手機實現。

ABI研究機構的一項研究表明,NFC應用將被普及――首先是應用在手機中,其次應用在各種消費電子裝置中,包括PC、機頂盒、照相機和打印機。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啟用NFC的其他裝置和設備還包括:現金出納機和其他銷售端設備、自動柜員機、海報、道路指示牌、公交站和相關地點、自動販賣機和停車計費器、十字轉門、入口系統和開門機、產品包裝等。

以手機NFC取代各種卡的時代似乎近在眼前了。

“天價罰單”的警示

在中國,生產推廣低劣產品的違紀成本實在太低了!我們缺失的,正是美國那樣嚴格和精細的法律體系。

最近,中華網軟件公司在美國遭遇6100萬美元天價罰單的事件,引起了國內軟件企業和法律界人士的廣泛關注。

事情起因是,美國阿拉巴馬州一家寵物食品制造商陽光米爾斯公司,在2005年購買了中華網軟件公司的測試版羅斯ERP軟件,合同金額為23.5萬美元。但到2008年,用戶認為該項目沒有達到廠商宣傳的節省成本、提高效率的效果,遂向當地法院,稱中華網軟件公司存在“引誘性欺詐”。

2010年年底,阿拉巴馬州富蘭克林縣巡回法庭就訴訟案做出一審裁決,判決中華網軟件賠償陽光米爾斯公司6100萬美元,其中包括1600萬美元的補償性賠償和4500萬美元的懲罰性賠償。根據當地法律,中華網軟件只有在繳納7700萬美元的保證金后,才能阻止陽光米爾斯收取賠償金。上個月,中華網軟件向阿拉巴馬州最高法院提起動議,向法院申請降低其與陽光米爾斯訴訟案的保證金金額。

這是迄今為止中國軟件業在海外市場首次遭遇的“天價罰單”,一旦執行,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華網軟件公司就面臨直接倒閉的危險!

事情發生后,國內輿論一邊倒地認為,這是中國企業走出去后面臨的“水土不服”,并提醒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時要研究國外的相關法律,避免損失。

當然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們也得反思,我們的產品很完美嗎?產品有問題,反賴人家法律嚴格,這讓人不禁想起一則寓言故事:小偷被抓后不怪自己的偷盜行為,反怪警察和相關的法律。

類似的事情在中國卻太普遍了,眾所周知,ERP在中國實施的成功率非常低。有調查顯示,國內企業ERP用戶中,實施成功率不足50%。曾有專家提出ERP的“三分論”,即“三分之一能用、三分之一失敗、三分之一修改后能用”。那些失敗的用戶,投入的巨額資金打了水漂,卻沒有相關的法律支撐,投訴無門,最后往往不了了之。而一些商家在ERP實施失敗后,照樣逍遙自在,照樣不管用戶的實際情況,不管產品是不是適合中國國情,繼續肆無忌憚地夸大ERP帶來的效果,反正不必承擔任何法律風險,反正所有的風險都在用戶身上。

正因為如此,許多軟件廠商將重點放在商業上,而不是研發上;更有甚者,對國內和國外產品采取多重交付標準!

篇6

關鍵詞:信息技術;物聯網產業;產業現狀;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6)01-00-04

0 引 言

物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為推動全球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提供了革命性的技術支撐,通過與傳統產業的全面融合,其必將成為促進全球新一輪發展的主要力量。

1 物聯網的起源及發展歷程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利用射頻識別(RFID)、二維碼、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通信協議,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連接,通過信息交換,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龐大網絡系統。簡單說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物聯網”一詞最早見于比爾蓋茨于1995年出版的《未來之路》,但限于當時無線網絡、硬件及傳感設備的發展狀況與設想有很大差距,因此未引起世人的重視。

1998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天才教授Kevin Ashton提出了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開放網絡(物聯網)構想,即將RFID技術與傳感器技術應用于日常物品中,形成一個網絡。在寶潔、可口可樂、沃爾瑪、國際條碼組織、IBM等全球83個跨國公司的支持下,開始了這個發展計劃。

2005年11月,信息社會世界峰會(WSIS)在突尼斯舉行,國際電信聯盟(ITU)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物聯網”概念被正式提出。

2008年11月,“智慧地球” 概念由IBM提出,其含義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鐵路、公路、橋梁、建筑、電網、供水系統、油氣管道等物體中,通過普遍連接,形成所謂的“物聯網”,再將“物聯網”與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物理系統與人類社會的整合。

目前,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ICT)是最活躍的創新要素,正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物聯網正在加速與傳統和新型產業的相互融合滲透。

2 全球物聯網的發展狀況

“物聯網”從提出到應用至今,已進入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它是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產物,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的新需求,受到全球廣泛關注。據報道2012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超過1 700億美元,2015年將接近3 500億美元,年增長率接近25%。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聯”業務與人和人通信的業務相比,將達到30∶1,僅在智能電網和機場防入侵系統方面的市場就有上千億美元。因此,物聯網被稱為是下一個萬億美元級的信息技術產業。

可以預見未來幾年,物聯網將有更大的發展。美、歐等發達國家把發展物聯網應用視為鞏固其綜合國力,催生經濟動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國政府自“再工業化”戰略提出以來,逐步將物聯網發展和重塑美國制造業優勢結合起來,以期牢固占領制造業的制高點。歐盟在第七科研框架計劃中開設了一系列項目,對物聯網技術進行研發。在智慧城市、智慧電網、智慧交通等方面進行積極布局。德國工業4.0戰略是將傳感器、軟件和通信系統集成于CPS,通過引入物聯網和服務,重構制造業全新的生產制造體系。2013年10月,韓國政府“ICT WAVE”計劃,未來五年投入80億美元攻克10大ICT關鍵技術和15項關鍵服務,物聯網平臺被列入10大關鍵技術。日本積極布局物聯網產業逐步實施發展戰略,2009年12月,日本政府提出 “i-Japan”戰略(2010-2020)。

由于世界各國物聯網的戰略引領和市場的穩步推動,全球物聯網應用加速發展,物聯網推動新型信息化與傳統領域深度融合,其對行業和市場所帶來的機遇倍受關注。

3 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近年來,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速度較快。2014年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達5 679億元,預計到2015年,我國物聯網產業整體規模將超過7 000億元,2018年物聯網市場規模將超過1.5萬億元。隨著“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國家戰略的推進,物聯網產業也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3.1 我國物聯網發展現狀

(1)我國物聯網產業政策日趨完善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物聯網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為了規范和促進物聯網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近年來適時出臺了諸多相關政策措施。2012 年8 月,物聯網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確立;2013 年2月,《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由國務院,國家還成立了由30 多名專家組成的物聯網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2013年9月,發改委、工信部等10多個部門,了頂層設計、標準制定、技術研發、應用推廣、產業支撐、商業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措施、法律法規保障、人才培養十個專項行動計劃;2014年5月,財政部和工信部聯合制定了《國家物聯網發展及稀土產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2015年9月,工信部召開了電子信息領域標準化工作座談會,強調加快物聯網、傳感器件等領域的標準研究制訂工作。

(2)部分領域技術取得突破,但相關產業環節所處發展階段不同

從整體看,我國在二維碼、中高頻 RFID、 M2M 服務等產業環節具有一定優勢,但在基礎芯片設計、智能信息處理、高端傳感器制造等產業環節依然薄弱,仍然處于物聯網應用初期階段,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商業化物聯網服務尚在起步。

物聯網制造業中,我國光纖傳感器在高溫傳感器和光纖光柵傳感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鋼鐵、石油、運輸、國防等領域實現了批量應用,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 RFID 領域,我國已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高頻產品,并打入了國際市場,在工業物聯網領域,成功研制了面向工業過程自動化的工業無線通信芯片。國內中高頻 RFID 技術產品在數據處理能力、安全防護、可靠性等方面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產業鏈已經成熟,在國內占有 90% 的市場份額,但是高端傳感器和芯片,仍有約60%和80%需要進口。

(3)國內物聯網產業集群正在形成,但應用規模化與產業化水平矛盾突出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國內物聯網產業逐步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和中西部集群區。長三角因其深厚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基礎,是物聯網產業技術和應用的起源地。上海、無錫、昆山、南京、蘇州、杭州等地,成了傳感器、軟件開發、系統集成企業的主要集聚地。珠三角地區的物聯網產業以智能設備制造、傳感器產業,軟件及系統集成、網絡運營服務等產品帶動應用示范。以武漢、重慶、四川、陜西為代表的中西部地區則結合自身優勢,在儀器儀表、礦山安全、石化、冶金、汽車電子等方面積極發展應用項目。

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集中度低,產業鏈條長且范圍分散。每個產業環節中小企業眾多,大企業較少,缺乏具有產業引領的龍頭企業。當前物聯網產業仍處于初級階段,行業進入門檻低,導致市場未能形成規模效益,政府和企業的大量投入與較少產出矛盾突出,物聯網應用成本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是在應用初期,產品功能單一、價格昂貴、可靠性和產品精度無法滿足要求,難以形成產品普及和規模化應用。二是在沒有實現規模化應用之前,就無法真正帶動和提升產業化水平,部分技術仍停留在仿真、試驗層面,無法通過產品化創造價值并發揮作用。

(4)我國物聯網標準化局部取得突破,獲得部分國際話語權

我國在物聯網國際標準化中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已成為ISO 和ITU相應物聯網工作組的主導國之一,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參與到國際標準制定的工作中,牽頭制定了首個國際物聯網總體標準《物聯網概覽》。2014年9月4日,經33個成員國投票表決,由中國技術專家牽頭提交的物聯網參考架構國際標準項目獲得了國際標準組織ISO/IEC JTC1的正式通過,這是首次由中國牽頭主導在全球新興熱門技術領域的頂層架構標準。

3.2 國內物聯網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影響物聯網“應用規模化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市場需求、技術成熟度、標準化、成本降低和商業模式等。

(1)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融合最具市場潛力。物聯網借助移動互聯網的渠道、技術和商業模式,逐步從行業領域向民生領域滲透。

(2)工業物聯網統一標準成為大勢所趨。在工業、農業、物流、交通、電力、安防和環保等行業應用仍是物聯網發展的重要領域,首要任務是統一標準。

(3)物聯網產生大數據,大數據帶動提升物聯網價值。通過對物聯網龐大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可產生多種應用的商業模式,未來物聯網的產業鏈條將向下游智能處理聚集,這將是物聯網最具商業價值的領域。

4 陜西省物聯網發展狀況

陜西在物聯網產業擁有良好的基礎,我省企業和科研機構的產品及技術幾乎涵蓋了物聯網行業的全部產業鏈,并形成了一定優勢。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陜西物聯網產業相關企業超過400余家,產業規模超過200億元,產業已進入快速發展期。

4.1 技術研發優勢明顯,部分核心技術國內領先

(1)陜西科研院所眾多,為物聯網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陜西是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科研教育基地,聚集了西交大、西工大、西電、有色院、西安光機所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涌現出了大唐電信、中星測控、烽火集團、優勢微電子和華迅微電子等一批優秀企業,引進了華為、中興等國內龍頭企業,涉及物聯網的相關技術和產品,涵蓋了核心芯片、射頻識別RFID技術、智能傳感器、軟件與應用平臺、智能天線、系統集成方案等全產業鏈,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了物聯網產業發展。

(2)物聯網上游核心芯片取得較大突破

航天華迅公司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GPS芯片組。西安優勢物聯網科技公司成功研發了國內首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物聯網核心芯片(唐芯一號),積累了近百項專利。西安西谷微功率數據公司作為國內2.4 G有源RFID國家標準及2.4 G 實時定位系統國家標準起草的核心單位,形成了以Super-Zigbee、i3RFID為核心的44項完整專利技術體系。

4.2 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骨干企業影響力較強

陜西形成了從核心芯片、射頻識別RFID、智能傳感器、軟件與應用平臺、智能天線、物聯網系統集成方案提供等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條,并形成了一定優勢。

(1)芯片生產、外部設備、電子標簽等企業成長迅速

目前陜西有70余家集成電路芯片設計企業,其中相當一部分涉及物聯網領域。西安航天華迅是國內北斗芯片設計、研發、量產領域主要的開拓者和領導者。西安華芯公司自主品牌大容量動態隨機存儲器產品早已量產。陜西烽火電子已成為省內物聯網行業中電子標簽領域的龍頭企業。西安阿法迪信息技術公司是射頻識別RFID物聯網軟硬件產品的研發生產企業,產品在十幾個省的電力行業中已有廣泛應用。

(2)傳感器種類齊全,產業優勢明顯

我省在西安、寶雞、漢中集聚了約70余家傳感器科研生產單位,共涉及40多類傳感器,智能化程度高,品種齊全。尤其在圖像傳感器和煙霧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應變片、重力傳感器以及基于MEMS(微機電系統)技術的小型壓力傳感器方面處于全國首位。西安中星測控、陜西電器研究所、中航電測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西光廠、西安盛賽爾電子公司、西安飛秒光電、寶雞恒通電子、寶雞秦川測控科技公司、寶雞秦明集團麥克傳感器公司等企業,在國內外不同種類傳感器領域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3)物聯網應用企業不斷涌現,顯示出較強的行業特色

在市場驅動下,陜西物聯網產業涌現出了一批致力于特定行業的系統集成商,其應用涉及交通、農業、煤礦、石油、核電、風電、水利、環保、文物等領域,是我國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開發應用領域最寬的地區之一,其技術位居國內前列。

如:西安航天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火電廠監控系統、中油測井公司的快速與成像測井系統、西安威盛電子儀器公司具有感知功能的石油測井成套裝備、西安大唐電信的煤炭礦用安全整體解決方案、大唐電信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城市綜合系統、西安元智系統技術公司的文物存護環境監測網、西安航天恒星開發的“飛鄰”物聯網應用平臺、西安貴隆電子科技公司的油田抽油監測系統報警與遠程控制網、西安山脈科技公司的水庫大壩無線水位安全監測網水利系統、西安優勢科技公司基于唐芯核心物聯網芯片的airlamp物聯網照明系統、西安海聯石化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物聯網建立基于采油廠與采油區塊的統一生產監管保障智慧化系統等,都在全國多個地方應用,并在行業內得到了好評。

4.3 人力資源相對豐富,后備力量潛力雄厚

陜西高校數量位居全國第三,是我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聚集了西交大、西電、西工大等知名高校。西安交大在傳感器故障診斷方面、西電在通訊方面、西工大在導航控制方面、西安科技大學在煤礦傳感安全監測方面、長安大學在運輸遙測管理方面都具有雄厚的研發基礎和明顯的專業優勢,為后備人才的成長提供了基礎保障。

陜西同時也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企業和科研院所,如中星測控、陜西烽火集團等。西安航空工業擁有4個研究所,在振動傳感、加速度、航空傳感器研發方面遙遙領先;西安航天擁有5個研究所,在壓力傳感、稱重傳感及計算機衛星傳輸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西安兵器工業擁有7個研究所,在無線遙測、光學傳感、雷達控制等方面研發技術領先。這些均為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實用技術人才的支持。

我省在振動、加速度、光學等傳感器方面,在導航控制、傳感故障診斷、煤礦傳感安全監測、運輸遙測管理等方面擁有一大批學術領先、技術過硬的研發人才。同時,我省理工科大中專院校均設有計算機和軟件專業,能夠提供大批的技能型新生力量。這些均為我省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4.4 產業園區承載,集群式發展勢頭良好

(1)西安國際港務區

2013年,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與陜西電子信息集團開始共同實施物聯網應用產業示范園區項目,形成物聯網產業的聚集,以物流業、商貿業等為突破口,開展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推廣。園區主要依托國際港務區產業優勢,發揮陜西省物聯網產業展示中心聚集效應,打造“苗圃―孵化―加速”完整服務體系,促進陜西省物聯網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2)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

近年來,西安高新區以商務模式為核心,人才為保障,產學研相結合,加快推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等下一代融合,現在西安高新區軟件新城已初具規模,國家數據出版基地將投入使用,此外為了加快互聯網產業的發展,還規劃了一個占地四平方公里的互聯網產業園,已經完成一期建設,希望到2020年西安高新區互聯網產業園成為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互聯網產業發展園區。

(3)西咸新區灃西新城

2012年,經省工信廳批準,“陜西省物聯網產業基地”正式落戶到陜西省西咸新區信息產業園。目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通訊運營商聯袂入駐信息產業園,項目總投資達42億元,為園區建設發揮了巨大的引領作用。

(4)經濟技術開發區

自2010年以來,經濟技術開發區先后實施了一些重大項目并開展相關產業園區的建設。先后建設了西安服務外包產業園、中國電子西安產業園、西安經開數據中心等園區,重點發展數字能源與智能電網、數據與災備服務、軟件與信息服務、金融外包服務、工業設計與嵌入式軟件等以生產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

4.5 北斗導航在陜西省物聯網產業中表現突出

2012年12月,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向全國提供民用區域服務,開始成功應用于個人位置服務、交通運輸管理、應急救援、精密授時、森林防護、水文氣象等多個行業。

陜西省是國內較早從事衛星應用開發和研究的省份之一,在衛星導航、衛星通信、衛星遙感等領域技術基礎雄厚,研發優勢明顯,在國內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科技水平和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具備較好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芯片制造商有航天華訊、北斗恒通,終端設備生產商有20所、航天恒星、北斗金控、總裝1001廠為代表的數家企業,系統集成平臺和運營平臺有航天恒星、20所、北斗金控、北斗康鑫、陜西諾維、西安航華為代表的數家企業。

2014年4月13日,中國人民總裝備部和陜西省人民政府在西安聯合啟動陜西省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示范項目。項目由陜西電子工業研究院牽頭,按照“以示范促應用、以應用帶產業”的總體思路,重點開展“兩平臺、四系統”建設,為我省北斗產業鏈的完善,市場的推廣,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5 陜西省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問題及建議

5.1 陜西省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問題

陜西物聯網產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擁有了較好的技術、產業和人才基礎,但由于物聯網產業涵蓋行業眾多,缺乏統一標準,技術邊界模糊,跨界發展困難等原因,也存在著諸多問題。

(1)我省物聯網產業缺乏統一協調的頂層設計,缺少推動產業快速發展的整體規劃。

(2)產業整合資源配置能力欠缺,區域協調發展水平有待提高。

(3)產業培育體系不完善,缺乏專業的,開放型的成果轉化和科研中試基地,行業創新成本較高。

(4)物聯網產業缺乏重大產業化項目和規模化產品帶動,整體投融資能力不足。

(5)示范應用“碎片化”,缺乏統籌規劃和政策的延續性。

(6)物聯網產業信息安全風險意識不強,信息安全保護缺乏具體措施。

5.2 對陜西省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建議

為促進我省物聯網產業發展,政府可以從提供公共服務和購買第三方服務,制定相關政策等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同時更好的發揮政府職能,推動我省物聯網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其具體建議如下:

(1)強化頂層設計,繪制發展藍圖。依據國家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結合我省特點,組織省內外相關專家,對我省物聯網產業進行頂層設計,制定資源配置合理、發展方向清晰、可操作可持續的一攬子產業政策,規劃引領、統籌指導省內物聯網產業平穩快速發展。

(2)加強產業宏觀引導和統籌規劃。由省內物聯網產業相關領導機構牽頭,整合統籌協調省內各類開發區,依據各自的資源特點,優化配置物聯網產業園區,構建產業系統服務功能,為園區相關單位提供全面、高效、低成本的服務。避免園區之間無序競爭,盲目引進項目,低效重復建設。使物聯網產業園區具有統籌兼顧上下游產業鏈,形成資源配置合理、產業集成高效、功能完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集聚區。

(3)通過市場手段,激勵第三方機構助力產業發展。通過購買或獎勵等政策手段,鼓勵扶持產業聯盟或第三方專業機構,搭建開放型的物聯網產業科研中試基地,搭建全方位、多功能、開放型的公共服務平臺,構建自主創新產業鏈,逐步形成互利共贏的產業生態,為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更多機會。

(4)開展公開咨詢,發掘市場需求。適時組織行業專家和第三方機構進行市場調研,發掘大眾的實際需求,探索未來市場發展方向,從而進一步推動物聯網的全面應用,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5)謀劃重大示范項目,帶動物聯網產業發展。通過市場調研,結合我省實際情況,統籌資源,統一規劃,選取市場容量大、公眾認可度高、便于市場化運作的民生公共服務系列項目,利用政府政策支持和第三方機構相結合的辦法,開展項目運作,更廣、更快、更好的讓廣大民眾體會到物聯網帶來的福利,推動物聯網普及利用。

(6)組織技術研發,構建信息安全防控體系。組織引導相關機構進行信息安全方面的技術開發,促進認證與數據加密技術創新發展,使信息資源使用效率不斷提高,保障信息安全。只有用戶信息安全得到保證,物聯網產業才能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 物聯網 百度百科. http:///link?url=l4N31Xo-grw3g0ZRghQobulTwF4EBOHnbGD7kS-0e01qm25gpxZoFRrVDdK5ucpo50pceDlgE6BO7ocx6-sRa_[EB/OL].

[2] 物聯網白皮書(2014年)[R].工業與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2014.

[3] 陜西省“十二五”物聯網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11年)[R].陜西省發展改革委員會,2011.

[4] 周栓龍.美國物聯網政策及對我國的啟示[J].現代商貿工業, 2014(16):81-82.

[5]俞陽.歐洲物聯網政策措施及發展狀況[J].全球科技經濟t望, 2013(7):25-31.

[6]朱遜遠.韓國最新物聯網產業推進政策舉措[J].全球科技經濟t望, 2015(1):11-16.

[7]物聯網:應用創新開啟萬億元市場[N].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2015-08-06.

篇7

國外權威調研機構Gartner最新報告顯示,盡管英特爾今年的營收額下滑了9.5%,但仍然保持著全球最大半導體廠商的稱號。

據Gartner近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2006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到了2614億美元,同比增長11.3%。而英特爾的營收額為313億美元,同比下滑9.5%。為此,英特爾的市場份額也從去年的14.7%降至12%。

但由于競爭對手三星和德州儀器與英特爾的差距過大,因此英特爾今年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廠商,這也是英特爾連續15年折桂。而位居2、3位的三星和德儀的市場份額分別為7.9%和4.5%。

Gartner指出,英特爾營收額之所以下滑,是因為競爭對手AMD在第三季度推出了更具性價比的新型處理器。此外,在激烈的價格大戰中,英特爾的受傷程度要勝于AMD。

而三星則憑借DRAM、SRAM和NAND芯片的旺盛需求,進一步鞏固了其亞軍位置。三星今年的半導體營收額預計為206億美元,同比增長12.4%。德儀為119億美元,漲幅17.4%,排名第3。

Gartner排出的2006年度10大半導體廠商依次為:英特爾、三星、德州儀器、英飛凌、意法半導體、東芝、瑞薩、海力士、AMD、飛思卡爾

展望未來,Gartner預計2007年全球半導體市場漲幅不會超過10%,而今年的漲幅為11.3%。相比之下,DRAM和消費電子市場比較樂觀。

isupply2006年半導體廠商排名

2006年12月4日,另一家調研機構iSuppli也評出了“全球十大半導體廠商”,排名依次為英特爾、三星、德儀、東芝、意法半導體、Renesas、AMD、Hynix、NXP和飛思卡爾。AMD首度進入這個由iSuppli的十強榜單。

iSuppli分析師表示,憑借收購ATI,AMD芯片年收入比預期增長90%,使得AMD從上屆榜單竄升8位,達到第7名的位置。韓國Hynix也和AMD一樣,首度進入iSuppli半導體10強排行榜。Hynix今年收入增加32.5%,因此比去年榜單位置上升3位,排名第8。

iSuppli分析師預計AMD 2006年收入將達到75億美金,比2005年39億美金上升36億美金。AMD強勁的芯片銷售勢頭外加對ATi的收購,讓AMD今年年收入暴增。

iSuppli估計全年全球半導體產業銷售額達2585億美金,比2005年的2373億美金上升9%。

2006年十件熱門事件

一 TD-SCDMA:技術不是問題,問題誰是受益者?

2006年TD-SCDMA的部署有條不紊的進行

1月20日,信息產業部宣布TD-SCDMA為中國通信行業標準;

3月12日,TD-SCDMA規模測試方案正式確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網通三大運營商分別圈定保定、廈門、青島進行TD-SCDMA規模測試;

6月30日,信息產業部發公告稱,確定21個項目為信息產業部的資助項目,而TD-SCDMA智能手機嵌入式操作系統研發與產業化,TD-SCDMA核心技術與終端產品產業化及TD-SCDMA增強型技術(HSDPA)產品開發及產業化成為官方扶持重點項目;

8月~10月,TD-SCDMA連續進行了3此規模測試;

11月5日,TD-SCDMA開始向部分用戶放號;

TD-SCDMA射頻芯片:鼎芯、銳迪科也相繼其TD-SCDMA射頻芯片;基帶芯片方面:展訊的TD-SCDMA/GSM/GPRS多模單芯片、凱明的單模TD-SCDMA芯片組、T3G的雙模芯片以及終端參考設計、重郵的數字基帶芯片等紛紛登場亮相。在政策的保護和扶植之下,國內的眾多芯片設計公司第一次有機會在重大的技術變革面時期搶得先機。

一切似乎正在順理成章的發展,但是有一個問題,3G網絡的運營商是否是真正的受益者?

盡管目前移動運營商正積極地與內容供應商合作(比如手機電視),尋求在新的網絡上提供盡可能豐富的內容,但是很明顯這一點點內容與internet互聯網能夠提供的內容相比無疑是滄海一粟,而且絕大多數能夠想到的內容互聯網上早已十分豐富;那么干脆直接接入互聯網吧,把互聯網的內容引入,就不用發愁內容的問題了。但是這樣一來,移動運營商傳統旱澇保收的語音業務將會受到如Skype,MSN這類免費軟件的強烈沖擊,而之前移動運營商建立在專屬網絡上的各種盈利模式將隨著互聯網的接入而面臨嚴峻挑戰。作為移動運營商來,面對即將部署的3G網絡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呢?

二 單芯片手機解決方案,由概念走向市場

目前業界對單芯片手機的共識是將數字基帶、模擬基帶、收發芯片、部分管理芯片、存儲以及大部分接口功能集成在一顆單芯片中,就稱為單芯片手機解決方案。2006年,TI、英飛凌、NXP、高通以及Silicon Labs等公司的單芯片手機方案正在被市場所驗證。

從目前各半導體廠商的低端手機方案報價來看,單芯片方案有相當大的優勢。比如基于英飛凌單芯片方案的手機整體制造成本可以達到16美元以下,Silicon Labs也稱基于該公司單芯片方案的手機BOM可以降低至16美元,其它單芯片方案手機報價也在18美元左右。低廉的成本將極大地刺激一些新興市場對手機地需求,但這只是一方面;我們認為,單芯片手機方案并不僅僅被定位在低價位手機市場,如果能夠將更多的應用也集成在一顆芯片上,比如GPS,那么新的單芯片手機方案時代將迅速到來,事實上,已經有不止一家開始努力了……

三 DMB-TH成為中國數字電視地標,兩個互不兼容的技術在國家標準中得到統一

2006年8月18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SAC)了中國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標準號為GB 20600-2006的這項國家強制標準命名為《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制》,將于2007年08月01日將正式實施。命名為DMB-TH的標準是北京清華大學DMB-T和上海交通大學ADTB-T的“結合”,至此博弈了12年之久的標準之爭終于告一段落。

標準確定后,擺在雙方面前更為迫切的問題就是市場。標準頒發不久,清華凌汛立即推出了支持該標準的多載波信道解調芯片,并且與ADI合作推出了針對地面數字電視前段接收模塊的解決方案,國內各大彩電廠商也紛紛推出“地標”電視和機頂盒搶占市場。11月份,復旦微納電子聯合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研發的基于DMB-TH的信道解碼芯片“中視二號”獲得成功; 12月19日,國家開發銀行和上海交通大學簽署了“數字電視產業合作協議”,國開行將向交大的控股企業上海高清公司提供首批3000萬貸款,用于支持地面數字電視國家標準的產業推廣。

由于上海高清數字科技產業有限公司和清華大學把發射端的知識產權無償轉讓給了國家,在專門的負責機構――國家工程中心成立之前,這一知識產權由中國工程院所有,并且向外承諾,兩年之內不會向企業收費。業內人事對這一事件的評論值得回味:“新標準兩年內不收費意味著將對國內企業免費,因為兩年之后也很難收到錢了。”

四 Intel、AMD多核之爭

關于多核的問題,業內實際上并無嚴格的標準來界定真偽,而且多核技術既不是Intel也不是AMD首先提出的,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這都不應該會成為一場口水戰的導火索。可偏偏有人要爭個明白,而且從2005年下旬一直爭到了2006年底,2006年底硝煙彌漫的CPU大戰再度升級,AMD此次給老對手英特爾出了狠招,12月1日,AMD首席銷售與市場營銷運營官亨利?理查德在美國將英特爾的四核處理器剝去外殼示眾。理查德一手高舉該公司自稱為世界上首個“真四核”處理器的四核X86服務器處理器,另一手舉著被剝掉外殼的英特爾四核處理器,而英特爾的處理器內部由兩個雙核處理器封裝在一起。

隨即這家公司掀起毫不留情的輿論攻擊。AMD表示,英特爾去年就曾用兩個單核封裝的雙核處理器應對AMD的雙核處理器。AMD稱,該公司的“真四核”是在一個硅片上集成了四個處理核心,而不是簡單地將兩個雙核打包。對此,英特爾并未迅速做出回應。但是在隨后公布出來的4核處理器的測試數據顯示,AMD的4核處理器性能表現并不樂觀。

2006年的多核大戰,雙方從口水戰一直到價格戰,處處針鋒相對,Intel一改往日作風,猛打價格戰,一直高高在上Pentium4架構處理器價格一再跌破記錄,加上新一代雙核的兇猛攻勢,雖然利潤大受損失,但是卻收回不少市場份額。而AMD在處理器市場上面臨單核、雙核兩線作戰,產能卻是捉襟見肘,眼看辛苦爭取到的市場份額在Intel強大攻勢面前節節敗退,當然難以穩坐下去。不爭饅頭爭口氣,Intel和AMD這對老冤家明年一定還有更為精彩的節目上演。

五 HDDVD、藍光DVD的明星show

為成為下一代DVD的主導者,以Sony、松下為代表的藍光DVD標準陣營和以東芝、NEC為代表的HD DVD標準陣營在2006年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明星show活動,各路明星粉末登場。

目前的結果是:微軟、英特爾加盟HD-DVD,迪斯尼、20世紀福克斯支持藍光DVD

看看大家如何評論的吧:

CNN:微軟早在6月份就宣布與東芝合作研發HD-DVD格式技術,所以此次英特爾和微軟聯合宣布將把該項技術用于全球至少9/10個人電腦,并沒給人太多驚喜。“微軟和英特爾有巨大號召力,”In-Stat分析師GerryKaufhold說,“它們的支持很可能使得HD-DVD在與‘藍光’標準對決中成一邊倒態勢,特別是它們力量強在北美市場。”不過,Kaufhold稱,下一代DVD規格之戰硝煙初起,遠未結束。好萊塢對藍光標準很支持,迪斯尼、索尼圖片和新聞集團20世紀福克斯都將采用藍光標準其高清晰電影。

《華爾街日報》:微軟決定支持HD-DVD的聲明給日趨激烈的未來DVD播放器之戰平添幾多變數,也揭示了PC業界的尖銳對立。電腦制造商蘋果、惠普和戴爾此前加入索尼的藍光標準陣營。迷霧重重的局勢也反映了過去媒體支持者之間的斗爭,從磁帶、CD到現在的DVD。此役結果可能將決定許多新消費品規模和哪些公司將從新技術中獲得霸權,憑借這種技術將提高光盤存儲容量來處理高清晰電影。

不久以前,日本芯片制造商NEC電子宣布,為了在下一代DVD格式兩大對立陣營之間“牽線搭橋”,該公司將開始生產一種可同時兼容藍光和HD DVD兩種格式的芯片。 NEC電子表示,該芯片售價大約在84美元左右,與該公司生產的只讀藍光或只讀HD DVD的芯片價格不相上下。NEC電子期望自2007年4月起,每月生產30萬顆該芯片。

還是在不久以前,LG電子就推出了真正兼容HD DVD和藍光的DVD刻錄機,只是價格比現在的全兼容DVD刻錄機貴25倍!

從技術角度來看,兩種技術融合在一起似乎也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畢竟在第一代DVD刻錄技術DVD+R和DVD-R的時代,設備制造商最終的選擇就是制造兼容設備。現在看來,這場拉鋸戰很難分出勝負,而設備制造商們就只能走兼容的老路。只是又苦了消費者必須在相關知識方面要補習補習。都說消費者是“上帝”,可是

六 漢芯――讓人寒心,但不會動搖決心

關于漢芯,直接看上海交大的聲明吧。

2006年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學向新華社記者通報了“漢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調查結論與處理意見:

調查顯示,陳進在負責研制“漢芯”系列芯片過程中存在嚴重的造假和欺騙行為,以虛假科研成果欺騙了鑒定專家、上海交大、研究團隊、地方政府和中央有關部委,欺騙了媒體和公眾。

上海交大決定,撤銷陳進上海交大微電子學院院長職務;撤銷陳進的教授職務任職資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科技部根據專家調查組的調查結論和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有關規定,已決定終止陳進負責的科研項目的執行,追繳相關經費,取消陳進以后承擔國家科技計劃課題的資格;教育部決定撤銷陳進“長江學者”稱號,取消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資格,追繳相應撥款;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終止陳進負責的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的執行,追繳相關經費。

值得慶幸的是,對于漢芯造假及時發路線現并迅速作出了處理;而且“一只耗子并未壞了一鍋湯”,科技部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表明國家對半導體集成電路發展的堅定支持。

七 飛利浦的藍海戰略

繼出售半導體部門之后,2006年10月12日,飛利浦宣布已經簽署了意向書,將其現有的移動電話業務轉讓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CEC)。CEC將負責飛利浦的移動電話業務,該業務目前年銷售額為4億歐元,擁有約240名雇員,主要集中于亞太和東歐地區。依據意向書條款,CEC將在今后5年內獲得一項全球性的飛利浦品牌授權,用于移動電話的市場營銷和銷售。

飛利浦中國的有關人士稱,本次交易正在等待盡職審查確認,并將取決于所有必要的股東、政府和監管當局批準和同意,預計將在年底完成。據悉,早在10年前CEC就與飛利浦合資深圳桑菲消費通信有限公司,成為“PHILIPS”品牌手機全球惟一生產基地。“今后飛利浦公司不會再做手機業務了。”上述人士表示,而此前,在中國,飛利浦占有中國手機市場約3%的份額。

除了賣,其實飛利浦更多的是在買。我們來查詢一下近15個月飛利浦的訂單

2005年7月,飛利浦以2.8億美元收購了Stentor公司,后者是一家在影像存檔和通信系統技術領域的領先供應商;

2006年1月,飛利浦和先靈在乳腺癌預防與治療的光學影像這一新興領域結成了聯盟;

2006年3月,飛利浦完成對Lifeline系統公司的收購,后者是一家領先的個人應急響應服務公司;

2006年4月,飛利浦以1.65億美元完成了對Witt生物醫學公司的收購。Witt生物醫學公司是血液動態監測和臨床報告系統最大的獨立供應商,該系統被用于心臟導管插入實驗室(CathLabs)中;

2006年5月下旬,飛利浦宣布了其收購新安怡公司的意向,后者在英國和美國是嬰幼兒哺育產品領先的供應商,產品銷往60多個國家;

2006年11月,飛利浦以大約13億美元(10億歐元)完成了對Intermagnetics公司的收購。Intermagnetics公司開發、制造和銷售用于核磁共振影像(MRI)系統中的高場超導磁體,被認為是這一市場上的技術創新者;

飛利浦一邊買掉一些業務,一邊卻在醫療保健領域一擲千金。通過對國際知名醫療設備公司一系列的成功收購,醫療設備市場被飛利浦視為力挽狂瀾的力量。飛利浦掌門人表示:“飛利浦正在從原來的生產型企業轉向以醫療保健、時尚生活及核心技術三大領域為主的公司,而醫療保健又是飛利浦此次戰略轉型的重中之重,它是我們期望在未來發展中獲得成效最多的領域。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花50億美元收購了一些公司,就是為了獲得在醫療影像產業的領先地位。”

柯慈雷看來,真正阻止飛利浦成長的并非是那些看似強悍的對手,而是這家百年老店漫長的產品線和主業模糊的品牌形象。59歲的柯慈雷坦承,飛利浦正在再次學習創新,轉型后的飛利浦將從一個“無所不包”的電子制造商變成將生產外包的“科技巨人”。所有這一切,讓我們不禁想起了另一位“巨人”――藍色巨人“IBM”,看來巨人們的思維方式、組織構想其實都差不太多。

八 朗科、愛國者――服從領導調節,以大局為重,達成和解

2006年7月8日,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華旗資訊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島舉辦的CES“2006年中國移動存儲發展高峰論壇”上聯合宣布:雙方已經就閃存盤專利糾紛案件達成和解,并簽署了和解協議書。吵了4年的架總算有個還算圓滿的結果

2002年9月,朗科公司以其閃存盤專利權受到侵犯為由,將北京華旗公司及其代工廠告上了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的被告席。隨后,聯想、魯文等其它閃存盤廠商卷入糾紛之中;

2004年6月一審判決朗科勝訴。華旗不服判決,提起上訴;

2004年12月,朗科在美國獲得閃存盤發明專利正式授權;

2006年2月在美國了在美國銷售名列3甲的美國PNY公司侵犯其發明專利權;

經過數年發展,朗科年銷售額從幾百萬元躍升至年銷售達數億元,企業獲得了數十倍的增長。2006年,朗科公司的業績增長更是全行業平均水平的兩倍。盡管2004年朗科勝訴,而2005年的統計數字顯示,閃存盤市場領頭羊卻是愛國者而非朗科,華旗愛國者和朗科銷量分別為236.30萬片和127.56萬片,兩個品牌共占據整個市場銷量的47.1%,前者銷售數量比后者多將近一倍。就在雙方矛盾有可能因此而激化的情況下,中國電子商會的調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電子商會的調解下,CES“2006年中國移動存儲發展高峰論壇”上,朗科總裁鄧國順表示:從今天起以大局為重,服從中國電子商會的領導和協調,達成和解,并將聯合更多的移動存儲廠商,本著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在今后的移動存儲市場共同推動行業持續、健康、和諧發展,創造民族產業新的輝煌。最后,在相關領導關懷下,朗科與參會移動存儲廠商“杯酒釋前嫌”。

從目前閃存盤的售價來看,容量為1GByte USB2.0接口的閃存盤價格已在100元人民幣左右,只有同樣容量內存價格的1/8~1/6,幾年前二者的價格對比關系幾乎相反,用老百姓的話說:“閃存盤已經是白菜價了”。何苦為顆“白菜”繼續爭得你死我活?

九 Wii――創造奇跡

新一代游戲主機:從左至右依次為微軟Xbox360、Sony PS3、任天堂Wii

從技術規格來講,任天堂的Wii無論如何無法當得起第三代游戲主機,頂多算2.5代產品。而面對財大氣粗的微軟、Sony的強大硬件規格的攻勢,很多人開始擔心任天堂是否有能力參與第三代游戲主機大戰。但據北美地區相關報道顯示,在上市后相同的一段時間里,三大主機中的Wii已經賣出66.7萬臺,而索尼PS3在差不多只賣出了大約25.9萬臺,Xbox數字未知。雖然最終結果尚未統計出來,且以絕對銷量來說,Wii的目標與PS3和Xbox360不同,但是來自用戶贊譽讓Wii搶盡了風頭。

在美國游戲產業占有重要地位的第三方廠商Valve公司,其創始人之一兼電子游戲開發部執行總裁的Gabe Newell曾對媒體表示:“從許多方面來講,PS3都是一個災難,我認為索尼完全沒有顧及消費者和開發商需要什么。即便是現在,我也認為索尼不應該推出這臺主機。”Newell還強調說:“這將是一場可怕的災難,我們不得不遺憾地說,我們恐怕只能放棄它(指PS3)且不建議在這個平臺上繼續開發游戲。”對于任天堂的新一代主機Wii,Newell表示則給予相當中肯的評價,“2006年最大的驚喜就是Wii,我敢打賭到2007年圣誕節時,Wii主機的累計基數將超越X360而躍居第一。也許有的人會認為我發瘋,但我確實對任天堂的理念非常感興趣。”

Wii采用藍芽與紅外相結合的無線通信方式,遙控(Wii remote)2個把手(最大可擴充為4個),工作范圍為5m,通過傳感器定位遙控把手不同時刻的相對位置,并有擴展功能可以外接不同的裝置來搭配使用。通過這兩個把手,玩家能夠在操作游戲過程中,享受身體力行游戲樂趣。這是Wii成功的關鍵,有別于XBOX 360和PS 3一味在比拼硬件性能,身體力行的親身體驗更能找回游戲本質及操作樂趣。Wii贏在體驗!

十 明基叫停西門子手機部門

明基(BenQ)去年10月并購西門子(Siemens)手機部門后持續虧損,將啟動停損機制,明基董事會9月28日通過不再投資德國手機子公司,德國子公司擬向德國政府聲請無力清償保護,明基交出德國子公司經營權,但保留BenQ Siemens手機品牌及銷售,估算過去三季帳上虧損超過6億歐元。

明基去年10月1日合并西門子手機部門,西門子以凈值無負債方式將手機部門資產完全移轉至明基,并支付價值3億歐元給明基(含2.5億歐元現金與服務、5,000萬歐元購入明基股票),明基因而躍居全球前四大手機品牌。

明基董事長李昆耀坦承,明基過去一年來積極優化德國子公司工本結構,但速度不夠快;另外新產品推出速度也落后,使得德國子公司營運成績距離目標愈來愈遠,要等到損益兩平,則要投入的金額太大。交出德國子公司經營權是考慮德國子公司持續巨額虧損,且短期內看不到縮小跡象,基于風險控管、及對股東負責,才不得已作成不再繼續投資德國子公司的決定。

宏基創始人施振榮承評論: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沖擊,是導致明基并購西門子手機業務失敗的主要因素。”

十大并購

并購年年有,今年特別多,而且交易金額一個比一個驚人,如果把交易金額加起來,基本上等于2006年半導體產業的利潤,這一系列的并購事件顯示半導體產業由相對平穩的發展期開始走向成熟。

一 飛思卡爾天價出讓――兄弟你就開價吧

2006年7月以The Blackstone Group為首的一個財團,其中包括Carlyle Group、Permira Funds和Texas Pacific Group,表示計劃以176億美元收購飛思卡爾。

買斷公開上市的半導體公司的現象在最近幾年開始出現,收購目標主要是中小企業。但針對飛思卡爾的潛在收購,其規模達到176億美元,而且是緊隨飛利浦把旗下半導體部門分拆成NXP之后,這說明上述投資規則已發生突變。而且電子產業的成本壓力可能加重。目前的買斷行動令人回想想20世紀80年代的杠桿收購,當時投資銀行大舉進軍貨車運輸業或鐵路等具有巨大現金流潛力和大量資產的行業,對其進行大刀闊斧的重組,然后再通過高價賣出獲得回報。私人直接投資公司對于科技公司的興趣正在升溫。

此外,電子產業正在走向成熟,而且電子公司的股價在科技產業泡沫破滅之后沒有反彈多少。確實,飛思卡爾首席執行官Michel Mayer自從執掌公司以來,成功地扭轉了不利局面。但是飛思卡爾內部人士透露,公司管理層對于公司價值沒有上升感到沮喪。

二 NXP――飛利浦出售半導體部門

為了完成轉型,飛利浦不惜賣掉半導體部門換取資金,來購買一系列在醫療、家庭娛樂方面擁有特色的公司。

2006年8月,皇家飛利浦電子集團對外正式宣布,與Kohlberg Kravis Roberts (KKR), Silver Laker Paners及AlpInvest Partners NV(統稱”國際財團)簽署協議,該國際財團將收購飛利浦半導體事業部門80.1%的持份,而飛利浦集團將仍保有19.9%的持股份額。此次交易讓飛利浦半導體的企業價值達到約83億歐元。包括成交金額34億歐元,債務及其它債權40億歐元,以及飛利浦保有的股權9億歐元。飛利浦估計將獲得稅后及扣除相關成本后的交易所得約64億歐元。此項交易將依據政府相關法規,預計在2006年第四季度完成。

三 AMD收購ATi――nVidia如坐針氈

這是2006年PC業界最為重大的收購案,此次收購對未來PC格局行程深遠影響。然而,作為ATi的直接競爭對手nVidia卻并未笑逐顏開。

2006年7月24日,AMD正式確認將以大約54億美元收購圖形芯片廠商ATI Technologies Inc。事實上,關于AMD與ATI合并的傳聞已在業界流傳了好幾個月,但直到最近才成為事實。

合并后,AMD-ATI在過去4個季度的總銷售額大約為73億美元,雇員人數約15,000人。新公司總部位于加州Sunnyvale,合并后將保留全球的銷售、設計和制造中心以及主要的業務中心,這些業務分布在硅谷、德州奧斯汀和加拿大安大略Markham。根據合同條款,ATI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ave Orton將擔任新公司ATI業務部的執行副總裁,向AMD首席執行官辦公室報告,這個辦公室由主席兼首席執行官Hector Ruiz和總裁兼首席運營官Dirk Meyer組成。此外,根據收購協議,交易結束后兩位ATI的董事將加入AMD的董事會。

AMD的市場份額4年來首次超過20%,該公司有現款大約26億美元,面向服務器市場的Operton芯片銷售良好,并在最近得到戴爾電腦的訂單。但是,AMD也需要現金用于擴充位于德累斯頓晶圓廠的產能,以及向45納米節點過渡。AMD預計,到2007年年底之前,合并后公司將減少大約7,500萬美元運營開支,并在2008年帶來業務增長。

對這次合并最感到不安的不是Intel而是ATi的直接競爭對手nVidia,在PC市場上nVidia正在陷入孤立。原先的鐵桿合作伙伴AMD把自己的競爭對手攬入懷中,無疑使得nVidia剛剛取得成就的芯片組市場面臨嚴重挑戰:針對AMD處理器的芯片組必然受到ATi芯片組的沖擊,而Intel在面對nVidia的芯片組時卻時刻保持警惕,簡言之AMD和Intel在PC市場上均已經擁從處理器到芯片組的完整產業鏈。圖形市場,現在AMD和Intel都具備在芯片組中整合自家圖形芯片的能力,新一代為AMD處理器專門開發的帶有整合圖形核心的ATi芯片組已經上市,那么nVidia只有獨立圖形芯片市場可以挖掘,盡管現在沒有競爭對手。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整合圖形芯片的功能也越來越強,獨立圖形芯片要想生存就必須更強,而隨之而來的工藝難題又是nVidia這家無晶圓廠的公司無法解決的迅速解決的問題,那么nVidia現在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利用手中的技術開拓新興市場或者是如何體面的全身而退……

四 凱雷收購日月光

有分析認為:由于臺灣當局的阻撓,日月光一直無法有機會將產業能力向大陸延伸,眼看機會不斷喪失,只得通過出售的方式獲得進軍大陸的機會。

臨近年底,美國投資公司凱雷(Carlyle)集團宣布,將領導一個私人投資財團出價55億美元,收購臺灣地區的日月光半導體公司(ASE)。

日月光半導體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裝測試廠商,其主要客戶包括ATI、高通和飛思卡爾等,與它競爭的有臺灣矽品精密有限公司、美國的Amkor Technology和新加坡的STATS ChipPAC公司。目前,日月光CEO張虔生已經同意出售自己名下18%的股份,不過目前公司并未直接對Carlyle收購集團的出價作出回應。

該收購團體由私營證券公司Carlyle領銜,具體出價為每股1.19美元,比目前ASE公司股票價值高出10%,后者在本周五的臺灣股票市場收盤于每股1.08美元,總市場價值達到54.6億美元。此次行動也是私募投資機構再一次地瞄準芯片行業,9月份一個包括凱雷在內的投資集團以17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

分析家表示,投資機構的介入,也從某種側面體現出目前芯片產業的發展情況:速度減緩但步入穩定。實際上,目前的投資機構和證券公司,不再追逐那些快速增長但風險過高的項目,相反尋求的是穩定的現金流和長期的增長前景,這更讓投資者感到放心。

凱雷集團表示,收購后日月光將成為凱雷的聯營實體,更好的利用正在加速的全球半導體封裝和測試的外包趨勢,由于集團還擁有其他的芯片資產,包括東芝陶瓷株式會社的芯片部門、Jazz Semiconductor、AZ Electronics等,日月光在它的名下將獲益。

五 力晶爾必達合資建立全球最大DRAM制造廠

12月17日:力晶半導體與日商爾必達(Elpida)宣布,將在臺灣中部科學園區設立單月總產能可達24萬片的全球最大12季г渤區;同時,雙方也決定共同研發新世代制程技術。透過制造與研發的合作,力晶與爾必達聯盟將可整合臺灣與日本的產業優勢,攜手爭取DRAM市場世界第一的王座。

雙方第一階段將共同出資新臺幣400億元以上成立新公司,該合資公司將取得力晶現于臺中后里興建中的12季г渤АA磽猓力晶決定出資并派員參與爾必達新世代DRAM制程技術的研發,雙方將共享未來連手開發的技術成果。

力晶與爾必達在臺灣設立的合資公司將以中部科學園區為制造基地,逐步建置四座12季г渤А⒚吭倫懿能達24萬片的DRAM制造廠區,第一階段將以月產3萬片12季г70nm制程DRAM為目標,新公司所生產的DRAM晶圓則由兩大股東均分。

六 LSI與Agere合并――存儲設備芯片供應市場格局劇變

2006年12月4日,LSI Logic Corporation和杰爾系統有限公司(Agere Systems Inc.)宣布,雙方已簽署一份價值近40億美元的協議,把兩家公司合并在LSI Logic的名下,這項合并完全以股票交易方式進行。

在存儲領域,LSI專注于面向RAID及存儲互連的ASIC和適配器卡,而杰爾的優勢則在于讀出通道和面向硬盤的ASIC。由于產品的重合度小,所以更能增強合并的正面效果。合并前,LSI在存儲系統、服務器存儲、SAN和HDD領域都有搶眼表現,而Agere則在HDD 存儲驅動領域表現出眾,在每年出貨量達3億個的硬盤控制器市場中,杰爾出貨量排名第一,合并后的LSI在存儲領域擁有絕對的領導地位,在該領域的其收入能達到20億美元!”

2005年,根據IDC的統計,LSI的SAS產品占據了全球服務器市場80%的份額,在硬盤存儲領域,LSI一直占據企業級硬盤存儲市場,而Agere則主要占據臺式機、移動存儲和消費存儲市場,合并后的公司產品將覆蓋所有硬盤存儲應用領域。有分析人士預測該市場在2009年會達到45億美元的規模!

七 Marvell買下英特爾通訊及應用處理器部門

2006年7月,英特爾表示,美國Marvell科技公司將以6億美元的現金收購其通信與應用處理器部門。英特爾通信與應用處理器部門主要開發和銷售用于智能手機、掌上電腦等手持設備的芯片。根據協議,英特爾有權獲得Marvell價值1億美元的股票,用于代替部分現金。除此之外,Marvell還有可能承擔英特爾通信與應用處理器部門的一些債務。

市場調研公司估計,2005年手機出貨量達8.3億部,兩年內手機的年出貨量將超過10億部。英特爾想拿走該市場中自己該得的部分。在過去10年里,英特爾在上述出售給Marvell的資產中投入了30億~50億美元。為了增強其通信芯片業務,在一次企業收購中就支出了近20億美元。去年手機應用處理器市場總計達8.39億美元,德州儀器占69%,跟在它后面的高通占17%,而英特爾的巨額投入只換來7%的份額。在基帶處理器市場英特爾的處境更慘,只有不到1%的市場份額。

20世紀90年代末,當英特爾看到德州儀器向50%以上的手機市場提供處理器時,不禁心癢,盡管許多人警告過英特爾,但是Intel仍然義無反顧地投入進去。現在英特爾兩手空空地退出來了,收獲了遍體鱗傷。另一方面,LSI與Agere打造的超級航母必然會對Marvell硬盤控制器市場產生影響,多一種手藝就多一分生存的實力――藝多不壓身。

八Nvidia買下PortPlayer――一切著眼于未來

2006年11月,圖形芯片供應商Nvidia表示將以3.57億美元的總價收購PortalPlayer。Nvidia希望通過此次收購將下一代PMP、PDA、便攜式游戲機和手機的兩種必需技術結合在一起,即PortalPlayer公司的創新型應用處理器技術和Nvidia先進的GPU技術。通過綜合了這兩種技術的產品,來推動下一次數碼革命。

2001年10月蘋果的第一款iPod。在這款iPod中,蘋果采了來自PortalPlayer的專用MP3解碼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顆芯片中)、歐勝微電子的立體聲D/A轉換器、夏普電子的閃存、TI的1394 FireWire接口控制器和凌特公司的電源管理和電池充電芯片。 伴隨著iPod的興起,PortalPlayer2005年第四季度的營業收入為7820萬美元,比2005年第三季度增長了35%,達到5790萬美元,較2004年第四季度的4470萬美元增加了75%。

但隨著蘋果著眼削減其支柱產品iPod Nano的成本和零售價,以及視頻播放逐漸成為便攜式娛樂設備的一項標準特性,PortalPlayer日漸陷入了尷尬境地。低功耗的便攜視頻解決方案需要相當復雜的技術,這方面PortalPlayer無從下手。在iPod中的失守給PortalPlayer帶來十分嚴重的影響,因其收入中至少有90%到95%的部分來自蘋果。隨之而來的就是裁員、收入大跌……據悉,PortalPlayer 2006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3480萬美元,比2005年第三季度的5790萬美元下滑了40%。

如今看來,PortalPlayer的確為了維持與蘋果的關系而投入了太多精力,由此犧牲了其它客戶和產品;當PortalPlayer發現越來越多高度集成的媒體處理器涌向市場的時候,一切已經來不及了。

其實nVidia的日子也不好過,自從ATi被AMD收購后,關于nVidia前途的種種傳聞就沒有平息過,此時如果不為未來作些打算……

九TI吞下Chipcon引領Zigbee市場

2006年2月,德州儀器(TI)宣布,該公司將收購領先的短程低功率無線射頻(RF)收發器設備的設計公司 Chipcon。通過結合Chipcon在RF收發器和系統級芯片(System-on-Chip)設備方面的設計經驗與TI的高級模擬硅技術和廣泛系統專長,TI為客戶提供全面的針對消費、住宅和建筑自動化應用的短程無線解決方案的能力將得到提高。

此次收購還將擴展TI的RF解決方案并鞏固其針對無線監控應用的全球標準ZigBee的市場地位。根據雙方的協議條款,TI同意向Chipcon支付約2億美元,而Chipcon將成為TI的全資子公司,仍將在其挪威Oslo總部繼續運營。Chipcon還在美國加州San Diego設有一家軟件設計中心,并在New Hampshire、德國、中國香港和日本東京建有銷售辦事處,其全球雇員總數為120人。該交易預計將于2006年1月完成。

十高通連續收購兩家無線芯片公司

盡管官司纏身,股票下跌,高通對坐收專利費的業務依舊興趣昂然

2006年12月初高通宣布,該公司將收購兩家芯片制造商,來進一步擴大自己在無線半導體領域的實力。高通表示,此次收購的對象一個是開發筆記本電腦Wi-Fi技術的Airgo網絡公司,另一個為RF微型設備公司RF Micro Devices公司旗下專注于手機等移動設備之間藍牙無線連接的部門。高通稱,公司將以3900萬美元收購RF藍牙部門的多數股份,收購Airgo公司的價格沒有披露。據悉,這兩筆收購交易預計均將在12底前完成。高通預計它們將影響當前財年(截至到明年9月)每股收益減少4美分,但收益則將在2008年開始在財報中體現出來。

分析師認為,高通的上述兩項收購都能夠幫助該公司繼續擴展多功能芯片業務。收購RF微型設備公司藍牙無線連接的部門將有助于高通擴展下一代藍牙技術。早在1994年,高通便已同RF微型設備公司開始進行合作。RF微型設備公司執行副總裁杰瑞尼爾稱,在公司藍牙業務被高通收購之后,公司的原有業務將會面向更為寬廣的市場。

Airgo網絡公司成立于2001年1月,該公司主要從事無線網絡芯片組與軟件生產。勞倫斯哈里認為,收購Airgo網絡公司將有助于高通在Wi-Fi技術領域的進一步擴張。

在過去的52周里,由于與諾基亞及其它公司的法律糾紛不斷產生,高通股價已下跌了大約20%左右。高通股價周一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報收于36.68美元,較上一交易日上漲0.91%。

十大優秀產品

每年來自各種機構、媒體關于十大的評選多如牛毛,我們從中選一些有特點的十大奉獻給大家

TGDaily評出了2006年度的十大優秀硬件產品,以表彰一年來業界公司的創新性進步。

入圍的十大產品涵蓋各個類型,從配件到整機,從數碼到主機,非常豐富。今年下半年大出風頭、為Intel力挽狂瀾的處理器Conroe Core 2 Duo榮登榜首,成了年度最佳硬件產品;位居次席的是任天堂上月的新主機Wii,改用Intel處理器的蘋果Mac、改用AMD處理器的戴爾PC則并列第三。

一Intel桌面處理器“Core 2 Duo”

二任天堂游戲主機“Wii”

三蘋果Intel-Mac和戴爾AMD-PC (并列)

四Sandisk便攜音樂播放器“Sansa e200”

五希捷硬盤“Barracuda 7200 750GB”

六NVIDIA DX10顯卡“GeForce 8800”

七藍光和HD DVD驅動器 (并列)

八AMD服務器處理器“Opteron 2000/8000 Rev.F”

九柯達數碼相機“EasyShare-One”

十美國網件(Netgear)Skype Wi-Fi手機“SPH01”

10大跳票王

從1998年起,美國雜志《Wired》每年都會在年末通過讀者調查選出本年度的“霧件”排行榜,列出那些受到廣泛關注、但沒有及時面世的產品。顯然,就是個“跳票王排行榜”。

一 《永遠的毀滅公爵》(Duke Nukem Forever)

2001年起連續上榜,并三次高居榜首。看來,在“最終完成”之前,公爵先生是要“永遠”賴在榜上了。相比之下,《S.T.A.L.K.E.R.:切爾諾貝利的陰影》只能算個小師弟,差太多了。

二 Mac版TiVoToGo

TiVo公司的一種服務,可以通過網絡將錄像節目轉到筆記本電腦上。該服務曾在2004年上榜,不過PC版在次年年初出爐,只是Mac版的遲遲不見蹤影,所以這次拿下了亞軍。

三 Symbian版Skype

2004年就傳出話說,Skype正在開發Symbian版本,2006年2月還有博客貼出了截圖,顯示已經接近完成,但直到現在,我們仍得拿著Skype Wi-Fi手機等待。

四 《孢子》(Spore)

EA的又一款模擬類游戲,相比《模擬人生》是全新理念的作品,從一個人、一個城市拉大到一個物種的產生,玩家必須從從數十億年前的單細胞生物開始體驗整個物種計劃過程,直到發展出高級文明,甚至征服外星球。GDC 2005上曾經進行過展示,但何時發售不得而知。

五 SED電視機

SED即表面傳導型電子發射顯示器,由日本東芝自主研發,但缺乏其他廠商支持。東芝原計劃在今年6月推出SED電視產品,但5月底宣布計劃擱淺,本月中旬又傳出消息稱,東芝的SED電視將不會出現在下月的CES 2007消費電子大展上。

六 空中客車公司客機A380

迄今為止最大型、最先進和最高效的商用客機,機長72.72m、高24.1m、翼展寬79.75m,標準機型可搭乘555名乘客,航程15000km,是歐洲為了打破美國對世界航空制造業的壟斷而集體打造的,不過距離投入實用還遠得很。

七 PSP版《Gran Turismo 4 Mobile》

在任天堂DS和DS Lite的打壓下,索尼PSP已經被迫向媒體播放器轉型,UMD也慘遭失敗。2007年初能看到這款“GT”賽車游戲?不用抱太大希望。

八 “iPod殺手”

不單是說微軟的Zune。最近幾年給自己掛上如此名號的MP3播放器很多,比如創新的、SanDisk的,但最終的結果基本都一樣:回頭把自己給殺了。從最近的形勢看,即使微軟帝國也難當此任。

九 《S.T.A.L.K.E.R.:切爾諾貝利的陰影》 (Stalker: Shadow of Chernobyl)

老牌跳票游戲,最近又接連放出了無新意的截圖,還給出了一段遮遮掩掩的預告片,不過更確切地說是一段記錄片。最新的日期是“MARCH 2007”,不過是指2007年3月呢,還是表示在新的一年展開新的跳票征程呢?

十 OLED鍵盤“Optimus”

俄羅斯Art Lebedev工作室的創意作品,但迄今仍然基本停留在紙面上。3鍵的迷你版可以算是問世了,但還沒有量產,真正的103鍵完整版還在“火星”:其中天價黑白版因備受批評而取消,彩色版明年下半年能上市也算早的。還指望很快看到12鍵“顯示器”?

McAfee預測2007年大安全威脅

著名安全機構McAfee旗下的緊急響應小組McAfee Avert實驗室近日預測了2007年的十大安全威脅(排名不分先后):

一 假冒流行在線服務網站(比如eBay)登錄頁面盜取密碼的站點不斷增加

二 垃圾郵件的數量繼續上升――尤其是消耗帶寬的圖像垃圾郵件

三 視頻共享的不斷普及不可避免地導致黑客把MPEG文件鎖定為傳播惡意代碼的新方式

四 更加智能和更多連接移動設備使移動電話攻擊更加普遍:手機監聽軟件熱銷

五 商業潛在非預期程序(PUP)的不斷增長致使廣告軟件成為主流

六 身份盜竊和數據丟失繼續成為公眾問題

七 僵尸網絡和自動程序成為黑客的最愛

八 寄生惡意軟件和可更改現有文件的病毒重新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