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內科護理學范文

時間:2023-11-06 17:55: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呼吸內科護理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呼吸內科護理學

篇1

【關鍵詞】呼吸內科;臨床護理教學;護患溝通;語言技巧;職業素養;綜合素質

臨床護理教學是提高護理學生臨床技能及業務水平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一名護理學生轉變為一名合格護士的必經之路。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醫療知識了解的增多及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患者及患者家屬對醫護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護患糾紛的現象也越來越多[1]。臨床護理教學除了要對護理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和臨床技能的培養之外,還要注重對其護患溝通能力的培養及綜合素質的提高[2]。近些年隨著空氣質量的下降,患呼吸內科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多,特別是老年危重患者較多,臨床護理工作復雜繁重,對呼吸內科護理人員的業務能力、應急能力及綜合素質要求非常高[3]。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呼吸內科在對護理學生的教學中,強化護患溝通教育,現將其實踐及體會總結如下。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本科實習的60名護理專業學生,年齡21~23歲,平均(21.02±0.85)歲,男5名,女55名,隨機分成對照組及觀察組。對照組實習學生為28名女性,2名男性,年齡21~23歲,平均(20.98±1.12)歲。觀察組實習學生為27名女性,3名男性,年齡21~23歲,平均(21.04±1.18)歲。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均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護理學生接受常規護理教學。常規護理教學包括護理查房,與醫生及與患者間的交流教學。觀察組護理學生在常規護理教學的基礎上同時接受護患溝通強化教育。強化護患溝通教育的具體措施如下:(1)在護患溝通中強化語言技巧的應用: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護理學生首先要做到尊重患者,稱呼患者時盡量用“您、老人家”等稱呼,讓患者感受到被尊重,體驗到醫院溫馨的人文環境。禮貌用語可以體現出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增加患者的好感度及信任度。比如有的患者經歷呼吸機甚至氣管切開等治療,內心十分恐懼,擔心治療效果及預后,信心不足,這時護理人員言語上的安慰能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2)在護患溝通中強調肢體溝通等非語言技巧:呼吸內科有些患者反復發病,住院期間難免會有焦慮煩躁的情緒。護理學生要學會寬容、多從患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向患者作出解釋和交代,切忌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適當的微笑與同情等面部表情會給患者以安慰,可以拉進護患之間的距離,患者更容易配合診治。良好的儀態儀表是一種無聲的語言。醫護人員要做到著裝整潔、面帶微笑、陽光自信,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比如,當患者呼吸困難難以表達時,輕輕撫摸患者給予適當的安慰,在精神上給予鼓勵,緩解患者的不適。氣管插管在呼吸內科是一個常見的操作,由于插管時的不適,患者經常會躁動掙扎,此時護理人員輕拍肩膀、眼神交流等身體接觸可以減輕患者的恐懼。

1.3評價指標

1.3.1患者對學生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價:由患者填評價寫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滿意度評價指標包括護理質量、醫護配合、病情掌握情況、臨床護理中生活方式等注意事項的指導。采用李克特量表對兩組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非常滿意、滿意、還可以、不滿意、非常不滿意這五種滿意度,分別計為5分、4分、3分、2分、1分。

1.3.2護理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評價:由學生填寫滿意度調查表,滿意度評價指標包括:加深對疾病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護患溝通的信心、臨床護理患者綜合能力的提高。采用利克特量表對兩組學生進行滿意度調查:非常滿意、滿意、還可以、不滿意、非常不滿意這五種滿意度,分別計為5分、4分、3分、2分、1分。

1.3.3由護士長及護士長助理組成檢查小組,同期考核兩組學生對所管患者病情掌握情況,包括兩組學生對患者的診斷及診斷依據、診療方案、陽性體征、治療目的及效果的掌握情況,每項滿分25分,總分100分。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對兩組學生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

患者對觀察組學生的護理質量、醫護配合、病情掌握、生活方式等注意事項的指導滿意度較對照組更高(P<0.05),尤其生活方式等注意事項的指導滿意度最高。總體上,患者對觀察組護理學生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相比,對教育方法的滿意度較高,滿意度調查包括對疾病理論知識的理解、護患溝通的信心、護理患者綜合能力的提高,其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學生對患者的病情掌握情況比較

兩組學生對患者的診斷及診斷依據、診療方案、陽性體征、治療目的及效果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對患者病情的評價成績較觀察組更高(P=0.000),見表3。

3討論

呼吸系統疾病作為人體的一種常見慢性病,在各年齡段都有發生,老年人居多。其主要特點是病程長、容易反復發作[4]。漫長的疾病診治過程,使得患者對疾病及診治有一些了解,對護士的信任度降低。對于未進入或剛進入臨床的護理學生來說,臨床知識匱乏,很難獲得患者的信任,護患溝通存在難度。因此呼吸內科護士除了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精湛的臨床護理技術之外,還要不斷的學習并總結溝通技巧,注重護患溝通,建立融洽的護患關系[5-6]。呼吸內科疾病病種較多,有些護理學生從課堂走向臨床工作,仍然只重視專業知識及考試成績,沒有意識到臨床中與患者溝通的重要性。而且學生的社會經驗少,對于不同年齡、不同背景、不同社會地位的患者心理狀況缺乏了解。作為帶教老師需要幫助學生做好從課堂學習到臨床工作學習的角色轉變。呼吸內科護理中的專科操作比較多,包括吸氧、吸痰、霧化吸入、胸腔閉式引流等。在護理工作中,需要關注這些操作的每一個細節,并與患者及家屬做好溝通。比如吸氧時需要向患者及家屬交代禁煙防火及通風的重要性,取得患方的積極配合。而且是吸氧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氣道干燥及出血等情況,護理人員應該安慰患者,做好解釋工作。呼吸內科老年危重患者較多,病情重而且變化快[7-8]。護理人員需要多巡視觀察病情,多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及時發現病情變化,與醫生共同采取有效地救治措施。因此,在呼吸內科護理教學中強化護患溝通教育非常重要。在臨床護理教學中,除了需要對臨床技能進行強化,同時需要增加與護理相關的社會心理學等知識。科室定期組織各位帶教老師進行護患溝通教學經驗分享與交流,規范教學流程,提高帶教老師的教學質量。本科帶教老師教學經驗如下:(1)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過硬的臨床技能是良好的醫患溝通的前提。呼吸系統疾病相對復雜,有些學生專業素質不夠,在患者詢問病情時無法正確回應。比如患者詢問護士,“我呼吸困難加重了,能否增加我的吸氧濃度?”此時護理人員要掌握每一種疾病適合的吸氧濃度,才能正確回答患者的問題。因此,帶教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復習理論知識,不斷把呼吸內科相關的理論知識融入到臨床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提升患者滿意度。在臨床技能操作方面,帶教老師應在操作前詳細講解其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帶教老師進行示范教學,護理學生作為助手完成操作,待學生完全掌握后,方可在帶教老師的指導監督下進行實踐操作。(2)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培養護患溝通意識。帶教老師要培養護理學生的敬業精神,帶領學生們刻苦鉆研業務、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及人生觀。護理人員要提高個人修養,在護患溝通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力爭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9-11]。(3)在護理學生操作前,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避免護患矛盾的發生。(4)規范教學流程。嚴格遵守參觀學習-實踐-總結并糾錯-再實踐的教學流程。(5)采用任務驅動結合經典案例教學法強化護患溝通教育。任務驅動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將知識點設計成多個具體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及獨立思考完成各個任務的方式[12]。案例教學法是指以護患溝通教育為教學目標,選取在醫療護理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及總結[13-15]。帶教老師精心挑選護患溝通的經典案例(包括失敗案例),結合任務驅動法能夠大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點評學生,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在護患溝通中的不足,提高學生對護患溝通的深刻理解,提高學生分析臨床問題及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

篇2

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2年級內科護理專業學生128名,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64名,男12名,女52名,年齡17-25歲,平均年齡(17.8±1.5)歲;觀察組64名,男10名,女54名,年齡18-25歲,平均年齡(18±2.2)歲。兩組的所有學生均在文化基礎課上完成考核,基礎知識考試的成績均通過。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基礎課程成績和教學內容等一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教學方法

(1)對照組。此組中采用傳統的護理教學方法,即以老師為主體,以講授的方法將知識進行講述。(2)觀察組。此組中采用以健康教育為導向的情境教學法,本研究中以呼吸系統等疾病為例,護理教學方法具體如下:①課前準備:先將觀察組中的64名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組6-8人,并推薦一個為組長,負責組織本組教學活動的實施,教師擬定一個教學任務,各組需要根據任務的內容先預習,通過查找書籍和網絡等資料,根據病例等情況設計出不同的情境。②教師的教學任務:需要老師收集許多相關的內容和案例,將符合教學的各類情境進行歸類,每個任務進行前,要將設計的相關情境內容交給學生進行預習,能達到教學目的的要求,同時還要設計好情境中的問題,對學生進行不同的提問,充分做好教學活動實施前的準備,全方面地考慮到活動中會出現的各種問題,做好相關的調整工作。③實施過程:老師在課前10分鐘內,講述該疾病的基本知識,分為病因、配合治療方法、飲食指導、預防和檢查指導等健康教育模式。通過情境演示,學生能更直觀地了解病因和護理方式方法,熟練掌握和記憶相關的知識要點,在情境展示中,也可以加入些圖片和視頻等,進行案例分析,以健康教育為主,實施情境教學法。

3.應用評價方法

在內科護理教學中,應用的評價方法主要分為兩組,第一組為理論的知識考核,就是對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會在統一學習后進行統一出題考試,考試分數總分為100分。第二組方法就是對于教師運用教學方法的評價,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學生在學習中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興趣和效率、溝通交流的能力、社會的責任感等四方面進行評分,各項滿分也均為100分。4.統計學方法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來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兩組學生的理論考試考核情況中,對照組共64名,90分以上的1人,80-90分15人,70-80分18人,60-70分22人,60分以下8人;觀察組共64名,90分以上9人,80-90分25人,70-80分20人,60-70分9人,60分以下1人;根據統計學處理,觀察組的考核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學生在對老師的教學方法評價對比中,對照組和觀察組學生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興趣和效率、溝通交流的能力、社會的責任感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對照組分別提高為20%、15%、21%、14%;觀察組分別提高為55%、48%、68%、75%;兩組評分對比中,觀察組優于對照組。

三、討論

篇3

[關鍵詞]呼吸內科;教學查房;標準化患者;以案例為導向

[中圖分類號] R424 [文I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1(c)-0149-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ase-oriented standardized patients in nursing teaching rounds of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Methods 100 interns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of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5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eaching rounds according to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case-oriented standardized patients,and the teaching rounds were conducted once a week.After a month,the examinations were taken uniformly,so that the comparison of effects could be made.Results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ory and the oper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Respiratory medicine;Teaching rounds;Standardized patient;Case-oriented

標準化患者是從事非醫技工作的正常人或患者經過培訓后能扮演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在專門設計的表格上記錄并評估醫生的操作技能,充當評估者和教師[1]。由于患者對實習生缺乏信任,大部分會抵觸實習生的操作,這導致教學查房成為一種形式[2],且隨著目前醫療環境的改變,患者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可能會拒絕成為教學資源,這樣難免影響臨床教學的效果[3]。呼吸內科的病種在發生變遷,在本院肺癌以及其他肺部腫瘤患者顯著增多,而其他以往常見病、多發病均明顯減少,因此,在選擇查房對象的時候,找到與教學大綱相吻合的病種作為教學對象就比較困難,這導致學生知識掌握不全面。在這種形勢下,標準化患者就顯示了其優越性。傳統的臨床教學法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現代醫學教育的發展要求[4],標準化患者的應用解決了呼吸內科臨床教學資源匱乏的問題[5],應用以案例為導向的標準化患者的護理查房方式是一種新型的有意義的教學方式,我科在護理教學查房中應用此教學方式,驗證其實用性和可行性,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5月在我科實習的100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實驗組中,女生47名,男生3名;本科44名,專科6名;年齡19~23歲,平均(21.0±2.5)歲。對照組中,女生45名,男生5名;本科40名,專科10名;年齡18~22歲,平均(22.0±2.3)歲。兩組的年齡、性別、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組織查房 組織護生每周進行1次護理查房,1個月4次,月末考核。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查房,實驗組應用以案例為導向的標準化患者的教學查房方法,實施過程分為7步。①選擇案例:選擇呼吸內科疾病中的典型疾病,案例選擇由較典型、簡單至復雜[6]。②標準化患者的培訓:在臨床老師中選擇培訓對象來扮演標準化患者的角色,提供病史,對常見癥狀進行描述[7],如肺癌標準化患者在查房中能準確描述咳嗽的性質、咳痰的量色性狀、不適癥狀和表現、患病后對其生活的影響(活動、休息、睡眠、飲食等)、輔助檢查的陽性診斷等,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在專門設計的表格上記錄并評估護理查房能力,充當評估者和教師。③課前準備:查房前3 d通知所有同學,告知所選案例并告知要主動了解疾病相關知識,查閱相關資料,提出2~3個問題,做好查房的準備。④護士長、帶教老師及實習生參加查房,由標準化患者匯報簡要病史,內容包括基本情況、診斷、主訴、入院時的癥狀體征、既往史、家族史、個人史、輔助檢查陽性結果、診療經過等。帶教老師交代查房的目的,標準化患者與護生配合,做專科體查,護生與標準化患者進行交流,詢問病情并進行評估。⑤護生匯報評估內容,包括體查結果、患者入院時各項護理措施落實情況及效果,提出患者目前的護理問題。⑥參與查房的護生可以補充護理問題并進行討論,并列出應實施的護理措施,大家共同思考并完善。其間,標準化患者可對護生進行必要的提問以及給出評價和建議。如果涉及新技術、新業務,帶教老師要進行相關技術的操作示范,標準化患者應做好配合,確保每位護生都有機會進行模擬訓練,最后護士長加以總結和點評,查房時間控制在1 h以內。⑦查房后帶教老師指導護生實施護理計劃,及時書寫查房記錄。

1.2.2考核評估 ①理論考試、操作考試:總分均為100分;②調查問卷:護生對所在組教學查房的評價包括是否增強評判性思維能力、增強對疾病的認識、增強表達溝通能力、提升職業素養、提高操作技能5個項目,每項均有4個選項,非常明顯4分,明顯3分,一般2分,不明顯1分[8];③附加問題:對所在組教學查房有何建議。實發調查問卷100份,收回100份。

1.3統計學處理

所有資料輸入計算機,采用Excel 2003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

2結果

2.1兩組理論及操作考核成績的比較

實驗組的理論、操作考核成績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勺榛だ斫萄Р櫸科婪值謀冉

實驗組的各項護理教學查房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3.1意義

①應用標準化患者可靈活展現患者在疾病不同階段的主觀感受,不受時間、地點限制,能夠再現疾病突發或緊急狀態,也不受依法執業、保護性醫療制度及醫療糾紛的等因素制約,讓護生實施護患溝通和技能操作,切實保證教學效果[9];可以提高學習成績,提升教學質量,可再現疾病突發或病情危重的場景,激發興趣,使其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10-11],加速了學生由理論轉向實踐的步伐。由標準化患者做全程指導,著眼于學生的方方面面,不足之處加以糾正,這樣護患之間形成互動,不斷地提問和給出反饋意見,可以使學生加深印象,最后還會給學生做出評分。這些都促使學生要做好查房前準備工作,積極查找資料,認真預習,然后在查房過程中和之后總結經驗,彌補不足。這樣下來,學生掌握和吸收的知識就會有很多,不管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都會高于對照組。②呼吸內科的患者大多飽受疾病的折磨,應用標準化患者代替患者角色就不會打擾患者的正常作息,增加患者的痛苦、不悅感;不會因不慎暴露本不該透露的病情而引起醫患糾紛,導致患者絕望和失落,最終影響治療。③病例選擇與查房時間地點的選擇不受局限,選擇病例的范圍更廣泛。④有利于提高評判性思維能力。在標準化患者的提問式引導下,同學們的思考角度更加全面化,內容更詳細,可以挖掘最本質、最根本的內容,使同學們對每一個問題都提出為什么,并尋根究底,通過查閱資料等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拓展思路,培養一種鉆研的精神,從而提高創新能力。⑤有利于提高溝通能力:學生與標準化患者可以盡情溝通,問自己想要問的,不用擔心說錯話而引起醫患糾紛。標準化患者也會在不當的地方提醒并糾正錯誤,引起學生的注意,鍛煉表達能力,尤其使那些平時不愿開口或表達能力本就差的學生得到鍛煉[11-12]。⑥提高職業素養:護生在與標準化患者互動過程中,包括問診能力、評估能力、言行舉止等方面均能體現出來,標準化患者則能夠及時給予建議和指正,讓學生時刻注意,灌輸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性[13]。⑦增強動手能力:帶教老師利用標準化患者示范操作技術,學生可在標準化患者身上模擬,而標準化患者則說出自己的體驗感受,給予一個評價,使學生獲取經驗教訓,進一步練習,最終提高動手能力,這種方法是聯系理論和實踐的一座橋梁[14]。

3.2缺陷

①為查房查資料、做準備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②標準化患者能模擬的疾病種類和癥狀是有限的,且體征不易模擬;③具有模式化,標準化患者扮演的都是“典型”患者,缺乏個性化,不靈活,癥狀體征一致,形成一種模式,而臨床上大多數患者的癥狀是不典型的,患者的真實情況各異,有的癥狀明顯,有的癥狀則沒有。

綜上所述,以案例為導向的標準化患者教學查房能激發實習生的興趣,活躍其思維,豐富了護理查房的內涵,培養了護生實施整體護理所必需的觀察、收集、分析、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縮短了護士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是培養實用型專科護理人才有效的新模式[15]。但是標準化患者患者模擬的都是典型病例,在這方面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來探討和改進,使標準化患者教學方法發展成為一種更為合適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姚忠玲,涂饒萍.標準化病人在臨床教學中的價值探討[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2):41-45.

[2]吉珉.PBL聯合病案式教學法在呼吸內科教學查房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22(3):376-378.

[3]杜永亮,趙杰,李海泉,等.病案式聯合PBL教學法在呼吸內科教學查房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3):272-274.

[4]唐昊,姚定康,朱牛等.在呼吸內科臨床教學中標準化病人的體會[J].醫學教育探索,2009,8(5):484-486.

[5]]Goh YS,Selvarajan S,Chng ML,et al.Using standardized patients in enhanc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in mental health nursing[J].Nurse Educ Today,2016, 45:167-172.

[6]劉惠玲,劉賽珍.臨床案例教學法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教學查房中的應用[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08,18(2):150.

[7]唐昊,姚定康,朱梁,等.標準化病人在呼吸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9,23(2):106-108.

[8]馬錦萍,鄭彬娜,李艷玲.以護生為主體的護理查房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09,3(8):48-49.

[9]張鴻,代華平.PBL教學法在內科呼吸系統疾病教學查房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病案,2010,11(3):53-54.

[10]佟玉榮,焦金梅,肖煥新.以案例為導向的情景模擬教學模式在健康評估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8):123-125.

[11]Hill AE,Davidson BJ,Theodoros DG.A review of standardized patients in clinical education:implications for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programs[J].Int J Speech Lang Pathol,2010,12(3):259-270.

[12]李紅,賀美華,許燕山.SSP與PBL結合的臨床護理教學模式的構建[J].護理雜志,2010,27(18):1416-1418.

[13]Luctkar-Flude M,Wilson-Keates B,Larocque M.Evaluating high-fidelity human simulators and standardized patients in an undergraduate nursing health assessment course[J].Nurse Educ Today,2011,32(4):448-452.

[14]顏春英,李紅,黃堅,等.SSP與PBL整合模式在婦產科護理教學查房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0,24(35):3276-3277.

篇4

論文摘要:《內科護理學》是一門內容較復雜、抽象的學科,單靠課堂上的理論講授無法達到能力培養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緊密結合臨床實踐,而病例分析是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與多媒體課件結合會使“病例分析”更有生命力。病例中的內容及問題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學目的的需要隨機組合,病例的內容及問題設置得當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更能幫助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隨著高校的擴招后,中專生源素質逐漸下降,表現為學生學習自覺性及積極性偏低,文化基礎較差,分析和理解能力更差。內科護理學主要從理論上分析病因、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護理診斷,以及合作問題、護理目標護理措施、健康教育,內容較抽象,再加上一些學生對基礎學科與臨床醫學及今后工作上密切關系缺乏認識,對已學過知識的淡忘,使學過的知識出現脫節,從而形成學生學習難的問題。《內科護理學》教學,單靠課堂上的理論講授無法達到能力培養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緊密結合臨床實踐,而病例分析是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用多媒體展示“病例分析”可以讓學生從多種感官接受信息,豐富多彩的內容以及各式各樣的展示方式可以變單調為生動。病例分析教學法還可以突出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病例中的內容及問題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學目的的需要隨機組合,病例的內容及問題設置得當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還能幫助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1]在授課前、授課時、授課后都可以應用病例分析。

一、在授課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選擇與教學內容相符的病例

一個好的病例是開展好病例教學的前提,成功的病例應具有以下4個特點:(1)針對明確的教學目標;(2)病例簡潔,但包含豐富的信息;(3)圍繞病例提出的問題恰當而且有教學意義;(4)通過多種途徑,學生比較容易獲得病例所涉及的知識。在講新課之前,所舉病例不能很深,涵蓋面不能很廣,要讓學生一看就能明白病例的含義,否則,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病例分析結合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及意義

1.課前應用病例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講一個新的疾病之前,可以給學生們一個典型的病例,于前一次課堂教學時作為預習作業交給學生課下完成,這個病例一定要包括本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輔助檢查,問題設置可以提出臨床診斷什么病,提出哪些護理診斷,護理目標是什么,給出護理措施,怎樣進行健康教育。例如:某患者,男性,62歲,有心絞痛病史5年,于今天凌晨3時突然感到胸骨后壓榨樣疼痛,向左肩和左上肢放射,伴有惡心、嘔吐、大汗淋漓、呼吸困難和窒息感,含服硝酸甘油無效,于5時40分來院急診。體格檢查:T 37.2℃,R32次/分,BP 102/64mmHg,半臥位,口唇明顯紫紺,心率120次/分,偶有早搏,兩肺滿布干濕啰音,以肺底濕啰音更多。心電圖示:竇性心律,伴偶發室性早搏,心率120次/分,V1~5導聯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且出現寬而深的Q波,倒置的T波。請寫出:(1)此病人最可能的醫療診斷是什么?(2)根據目前情況能提出哪些護理診斷?護理目標是什么?(3)應怎樣進行護理?(4)出院時請你給出健康教育。這是一個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它概述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臨床表現、輔助檢查。我在展示這個病例的同時利用多媒體幻燈片給學生們播放與這個病例相符的一個心肌梗塞病人的視頻資料。這樣圖、文、影、聲并茂,形象生動,學生們猶如身臨其境。中專學生由于年齡及認知等方面的特點,自學能力相對較差,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們會有目的地預習新課,還會進行討論,查閱有關資料。這樣就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成主動探索學習,有利于理論聯系實踐,最后教師總結評價,從而使理論知識得以深化,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2]

2.課中插入病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分析、理解能力。

《內科護理學》相對其它幾門臨床課程是較復雜的,有些內容比較難理解,中專生的理解能力又差,課堂應用病例分析有利于解決這個難題。特別是當“病例分析”通過多媒體進行演示講解時,圖、文、影、聲并茂,形象生動,為多種感官的刺激提供了若干個興奮點,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保持,使教學效果良好,課堂氣氛圍熱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比如,我在講心功能分級的時候,先給學生講述分四級:一級指體力活動不受限制;二級指體力活動輕度受限制,日常活動可引起氣急、心悸;三級指體力活動明顯受限制,稍事活動就引起氣急、心悸;四級體力活動重度受限制、休息時亦氣急、心悸。然后通過多媒體我給學生一個三級心功能病人的錄像資料:某患者,女,55歲,患高血壓心臟病10年,近半年病人體力活動明顯受限,輕于日常活動即可引起呼吸困難、心悸,此病人目前心功能處于幾級?讓學生在理解的同時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鞏固,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分析、推理、判斷能力,也激活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思考問題和歸納問題的能力。

3.課后應用病例有利于鞏固所學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隨著學生的深入學習,學生掌握的疾病知識及技巧越來越多,則可以選擇一些面廣、復雜的病例。例如,我講完阻塞性肺氣腫病人的護理后,利用課堂時間給學生們一個病例分析作業。我給學生們這樣一個例子:患者,男性,68歲,因“慢性咳嗽、咳痰15年,加重伴喘息3天”收住入院。3天前因受涼咳嗽加重,夜間尤甚,咳大量黃膿痰,伴氣急。查體:T37.4℃,P96次/分,R22次/分,BP 130/90mmHg,口唇發紺,桶狀胸,兩肺叩診過清音,血氣分析示:PaO250mmHg PaCO260mmHg。入院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請寫出:(1)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常見并發癥。 (2)該患者呼吸衰竭的類型及依據。(3)該患者氧療的原則及依據。我在給這個病例前也給學生們放了一段與這個病例相符的錄像,讓學生們診斷是什么病,病因是什么。這樣學生們就有種自己已經是一個護士,要對病人負責的感覺。學生們必須運用已學過的理論知識,靈活運用,思考問題,查閱資料,綜合分析,作出正確的結論,這樣不僅提高了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更牢固了以前學過的知識,又讓學生提前接觸了臨床知識。

三、應用病例分析結合多媒體教學的注意事項

運用現代化技術的前提是必須以現代化教學理念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將“病例分析”課件設計成學生學習的導航器,充分考慮各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饋情況。如果教師選擇的“病例分析”針對性不強,“病例分析”不僅不能起到相應的作用,反而還會起反作用。不合適的“案例分析”包括內容太淺,學生不用思考;內容太深,憑學生現有的水平無法很好理解;內容錯誤,科學性的錯誤誤導學生;內容的相關性不大,學生不清楚要說明什么問題;學生不熟悉的內容等。我們要辯證地應用“病例分析”,掌握合適的尺度,在恰當的情況下使用“病例分析”,并且要有效地將各種有特色的教學手段整合起來使用,找到最佳的比例,共同發揮作用。我們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分析問題,在最恰當的時刻,用“病例分析”呈現、分析最有效的教學信息,充分發揮“病例分析”的教學作用。

實踐證明,在授課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選擇與教學內容相符的病例,辯證地分析運用多媒體“病例分析”,靈活機動地進行應用,合理地進行變化,根據教情、學情進行施教。采用病例分析為基礎的教學,可增加教師的知識儲備,有利于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3]。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更能使教學內容變得易感知、易體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高麗.內科護理學病例分析教學中問題設置的探索.衛生職業教育,2006年第24卷第15期.

篇5

關鍵詞: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護理

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簡稱DIC,是一種基于多種疾病的條件下發生的血管產生凝血的病理過程。會導致全身出血。大多數情況下,患者患有這種疾病都會對生命造成威脅。現將抽取本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治療的35例產科的護理方法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4月~2012年4月共收住了13587例要進行分娩的孕婦,35例發生了產科DIC,發生率為0.25%。她們的年齡分布為21~38周歲,年齡平均值為27.6歲。懷孕周期:除了有1例為16w外,其余均為28~43w,平均孕期為37.5w。其中16例初產婦,19例經產婦。

1.2 發病誘因 在多少情況下,DIC是由于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它也可以只由一種因素引發。本組用最主要的已確認的一項代表因素來進行統計,在這35例患者中,有18例患有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其中15例繼發胎盤早剝子宮卒),3例胎盤前置,4例產后出血,3例羊水栓塞,3例子宮破裂,1例中孕稽留流產,3例妊娠合并肝炎。

1.3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不僅有原發病的特有的病征,還有大量的陰道出血,并伴隨著休克現象。陰道出血的特征為血出不止,血液不凝結,其中10例出血量為1000~2000ml,10例為2000~3000ml,7例為3000~5000ml,3例在5000ml以上,最多的出血量達到了7300ml,只有1例。有皮下、牙齦出血或合并創面18例,23例休克,8例昏迷,5例急性腎功能衰竭。這35例都有繼發性貧血,包含15例中度,20例重度。

2 結果

在這35例患者中,被治愈的有33例(占94.29%);有2例發生死亡,占5.71%,包含因為妊娠合并肝炎入院2h后死亡的1例,因為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急性腎功能衰竭、胎盤早剝入院3h后死亡的1例。

3 護理

3.1注意誘因,動態觀察 對于誘發DIC的因素,產科的護理人員要能夠熟練掌握。胎盤早剝、死胎、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羊水栓塞、產科出血導致休克、血液病或者妊娠合并肝炎等都是引發產科DIC的主要因素。當遇到這些產科疾病時,護理人員應該警惕DIC的病發,觀察是否有出血的傾向,比如針眼出血、陰道出血量等。如果子宮出現收縮乏力,陰道流血無法止住、不凝結,出血量大,則多半可以被認為有DIC的可能。立刻采取緊急措施處理,并做好搶救工作。

3.2 迅速建立靜脈通道 DIC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嚴重的出血伴休克,這時一個立即建立靜脈通道。要在短時間內輸送大量的液體。需要建立2條以上的靜脈通道用以用藥、輸血和輸液,且要保證靜脈通暢。

3.3嚴格、正確的執行醫囑中的各項治療措施

3.3.1 肝素的應用 產科DIC的病情發展快速,其發展過程無明顯的期間特征,因此在使用肝素時要找準用藥時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若是過量用藥則可能是出血加重,甚至會使出血無法控制。

3.3.2 凝血因子的應用 急性失血是產科DIC中發生概率較大的癥狀,且其過程進展迅速,往往在未發現高凝期時就已經進入了消耗性低凝期及纖溶亢進期,所以,在血液不能凝的時候及時補充血凝因子是很重要的。本次分析的35例對象中,都對其輸入了血液或是紅細胞懸液,在記錄中顯示最大輸血量為5500ml,其中輸入冰凍血漿的有24例,輸入2~5U冷沉淀的有19例,輸入3~5U血小板的有7例,輸入纖維蛋白原2~4g的有15例。輸血過程中,時刻注意是否有輸血反應,為了發生因大量輸庫存血而出現的枸櫞酸鈉中毒現象,鈣劑需適量補充。

3.4 必要的輔助檢查和術前準備 需按照醫囑立即留、送血尿的標本去檢驗,使之能夠方便獲悉腎功能和酸中毒等情況,為后續治療提供有效的臨床依據。

3.5 生命體征監測及落實基礎護理 可以根據產后護理和危重患者的常規護理執行。在病情穩定之前要持續進行心電監護,時刻觀察患者情況。在快速輸液的時候需要注意是否有咳嗽和血性泡沫樣痰,時常注意警惕心力衰竭和肺水腫的出現。

3.6 嚴格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防止感染 ①有合并肝炎的產婦要給她住單間,所有用品都要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且盡可能使用一次性的;②要加強病房的環境和空氣的消毒。用消毒液清洗患者用品,擦桌子、拖地;③需要注重個人衛生,加強傷口護理。會陰要每天用碘伏液摸洗。

3.7 心理護理 對于產科DIC患者來說,該疾病是突發的,絕大多數患者的神智清楚,情緒緊張,護理人員對于這些患者要安撫她們的情緒,是其積極配合。

綜上,產科DIC的病發過程發展迅速,對此要在早起診斷時把握住時機,對其進行正確的治療,同時護理人員要做好護理工作,遇到危象時要及時報告[1-4]。

參考文獻:

[1] 李婧.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0(19):65-66.

[2] 文細嬌.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32例臨床分析[J].海南醫學 2009(S1):167-169.

篇6

【關鍵詞】 心內科疾病;醫患溝通;護理效果

近年來,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 人們對于護理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 因此, 臨床上加強醫患溝通, 提高護理治療, 降低護理過程中的醫療糾紛顯得至關重要。這些疾病發病比較急促, 病情變化也比較快, 因此醫護人員患者治療過程中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 使患者能夠配合治療[1]。為了探討心內科疾病患者采用醫患溝通的護理效果。對2012年1月~2013年10月來本院治療的80例患者資料進行分析, 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對來本院治療的80例患者資料進行分析, 將患者按照治療時間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調研中, 共有男42例, 女38例, 年齡36~87歲, 平均年齡(47.5±2.1)歲。其中25例心內科, 25例高血壓, 12例心律失常, 8例心房顫動, 7例糖尿病, 3例高脂血癥。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在治療之后進行一般護理, 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 如患者的心肺功能、體溫等。按時吃藥, 每天都要進行一定時間的鍛煉。

1. 2. 2 實驗組 ①心理護理:患者入院后, 由于很多患者心理素質不好, 再加上疾病的疼痛使得患者會出現焦慮、恐慌等心理。患者入院后要加強患者心理護理。醫護人員要熱情的接待患者, 介紹這種疾病的相關知識, 消除患者的負面心理, 讓患者盡可能的配合治療。②護患溝通:治療過程中, 由于醫護人員和患者接觸比較多, 治療時要善于聆聽患者的心聲, 幫助患者排解心中的顧慮, 從而幫助他們分散注意力。③飲食溝通:對于心內科疾病患者而言, 日常飲食顯得至關重要, 好的飲食結構能夠取得理想的預后, 醫護人員要告知患者比較合理的飲食方式, 告訴患者飲食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幫助患者早日康復。④運動指導:根據患者恢復情況, 讓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 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 增加機體抵抗力[2]。

1. 3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本次調研中, 實驗組中護理效果有效率為95.0%, 高于對照組82.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心血管內科疾病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高發疾病, 患者發病后臨床癥狀較明顯, 很多患者入院后已經處于昏迷或者半昏迷狀態, 部分患者情緒失控, 以為自己將會死亡等, 給患者后期治療帶來很大的不便。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夠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從而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 有助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 最大限度的配合治療。

本次臨床研究可見, 實驗組中護理效果有效率高達95.0%, 高于對照組82.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心內科疾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醫患溝通效果較好, 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邵小麗,姚春艷,姜亞波.淺析護患溝通對預防護理糾紛的作用.吉林醫學, 2010(07):114-116.

[2] 翟謝民,趙潤平,龐玉霞, 等.加強護患溝通、構建和諧護患關系.醫院管理論壇, 2012(03):142-145.

篇7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近期收治的150例心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齡最小35歲,最大83歲,平均年齡(52.7±10.1)歲,包括風濕性心臟病23例,高血壓伴冠心病51例,心肌梗死62例, 先天性心臟病6例,其他心血管疾病8例。

1.2研究方法 給予對照組50例患者常規的內科護理;觀察組患者則除了給予這些常規護理外,還針對本科室發現的各種風險進行改良護理。回顧性分析150例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分三個等級:良好、一般和不滿意,總滿意度為前兩個等級之和。

2 結果

2.1通過對150例患者的回顧性分析,作者發現在心血管內科護理過程中主要存在來自三個方面的風險:第一,來自于患者本身;第二,來自于醫護人員;第三,來自于醫院和管理層。

2.2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愈程度結果表1,其中觀察組的總潤愈度為97%,對照組的總潤愈度為86%,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

3討論

3.1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風險

3.1.1患者因素

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一些患者并沒有嚴格執行醫囑,例如一些患者會因為其癥狀較輕,從而就會對疾病持有一種輕視的心理,在未獲得醫護人員許可的情況下,擅自離開醫院與病房,或請假外出后并未按時返回病房等。由于心血管疾病比較特殊,在比較嘈雜的外部環境中,再加上患者自身疲憊等因素,極易引發疾病的發作。一些患者及家屬缺乏對疾病的充分認識,往往對醫療持有過高的期望值,一旦病情未見好轉,甚至發生惡化時,常將責任全部歸咎于醫護人員,不能充分信賴醫護人員的治療與護理工作,進而誘發不安全因素。

3.1.2醫護人員因素

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護理工作的責任巨大、任務繁雜,極易產生醫療風險。護理人員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①護理文書的書寫不規范:對于一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護理人員必須每30分鐘對其生命體征與心電圖進行觀測與記錄,當患者病情稍微好轉后, 護理人員就會產生疏忽與懈怠,從而推遲對患者診測與記錄的頻率,導致護理文書的記錄不夠完整;由于受到快節奏工作的影響,部分護理人員在文書登記時也養成了快節奏的習慣, 在書寫時字跡比較潦草;由于一些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或科室的監督不到位,在日常護理巡查過程中,一些護理人員在發現患者不在位時,會進行隨意編寫;在搶救患者時,護理人員忘記登記護理文書,存在事后登記或文書登記時間與搶救時間距離過長的現象。②藥物使用及藥量配比出錯:由于心血管內科用藥的品種較多,藥品的出廠商及名稱比較復雜,而且護理人員工作量較大,工作比較繁忙,可能會出現拿錯藥等情況;護理人員對速度的把握不準或患者自行加快滴速,會加重患者的心臟負擔,進而造成危險;一些護理人員可能會憑個人經驗進行配比藥量,從而導致出現藥量錯誤。

3.1.3醫院因素

由于心血管內科病房的床位、醫療設備以及來往的人員較多,環境比較嘈雜,會影響到科室患者的休息,易引發患者的投訴。如果醫護人員未及時徹底打掃病房衛生,在地面滑濕的情況下,極易造成患者摔倒,會給患者的心理與生理帶來不良影響。由于心血管內科疾病的特殊性,其治療費用往往較高,若護理人員未及時、詳細地將費用明細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在結賬時極易導致醫療糾紛的發生。

3.2 防范對策

3.2.1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

醫院要加強對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的教育與培訓,為其傳授更多科學的護理知識與技能,為其提供更多學習與培訓的機會,同時再通過考核的方式考察護理人員對護理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而護理人員也要通過聽課與查房等形式,不斷加強護理知識的學習與鞏固, 通過護理實踐不斷提升自身護理操作能力,進而不斷提升護理水平。此外,醫院還要加強對法律知識與安全知識的宣教,要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與安全意識,使其能夠有效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護理人員要嚴格規范護理記錄,及時、認真地書寫護理文書,從而充分保證護理記錄的真實性及完整性。

3.2.2加強護患溝通

篇8

目的:探討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相應的對策。方法回顧性分析182例心血管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歸納并總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結果182例心腦血管病患者的護理情況與臨床資料中存在53例(29.1%)違規操作或者不安全操作行為,其中包括醫護人員因素31例(58.5%)、患者因素14例(26.4%)以及醫院因素8例(15.1%)。結論為有效提升心血管內科護理水平,醫院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的教育與培訓,努力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與護理水平,增強其法律意識與安全意識,同時還要加強醫患交流與溝通。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

心血管內科疾病具有發病急、病因復雜以及病情變化快等特點,大大增加了臨床護理工作的風險。一旦護理不當,不但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威脅其生命安全,而且還極易引發一系列的醫療糾紛[1]。本研究選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82例心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82例心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97例,女85例,年齡最小35歲,最大83歲,平均年齡(52.7±10.1)歲,包括風濕性心臟病32例,高血壓伴冠心病64例,心肌梗死72例,先天性心臟病6例,其他心血管疾病8例。

1.2研究方法

對182例患者的臨床資料與護理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歸納總結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結果

182例心腦血管病患者的護理情況與臨床資料中存在53例(29.1%)違規操作或者不安全操作行為,其中包括醫護人員因素31例(58.5%)、患者因素14例(26.4%)以及醫院因素8例(15.1%)。

3討論

3.1不安全因素分析

3.1.1醫護人員因素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護理工作的責任巨大、任務繁雜,極易產生醫療風險。護理人員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①護理文書的書寫不規范:對于一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人員必須每30分鐘對其生命體征與心電圖進行觀測與記錄,當患者病情稍微好轉后,護理人員就會產生疏忽與懈怠,從而推遲對患者診測與記錄的頻率,導致護理文書的記錄不夠完整[2];由于受到快節奏工作的影響,部分護理人員在文書登記時也養成了快節奏的習慣,在書寫時字跡比較潦草;由于一些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或科室的監督不到位,在日常護理巡查過程中,一些護理人員在發現患者不在位時,會進行隨意編寫;在搶救患者時,護理人員忘記登記護理文書,存在事后登記或文書登記時間與搶救時間距離過長的現象。②藥物使用及藥量配比出錯:由于心血管內科用藥的品種較多,藥品的出廠商及名稱比較復雜,而且護理人員工作量較大,工作比較繁忙,可能會出現拿錯藥等情況;護理人員對速度的把握不準或患者自行加快滴速,會加重患者的心臟負擔,進而造成危險;一些護理人員可能會憑個人經驗進行配比藥量,從而導致出現藥量錯誤。

3.1.2患者因素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一些患者并沒有嚴格執行醫囑,例如一些患者會因為其癥狀較輕,從而就會對疾病持有一種輕視的心理,在未獲得醫護人員許可的情況下,擅自離開醫院與病房,或請假外出后并未按時返回病房等[3]。由于心血管疾病比較特殊,在比較嘈雜的外部環境中,再加上患者自身疲憊等因素,極易引發疾病的發作。一些患者及家屬缺乏對疾病的充分認識,往往對醫療持有過高的期望值,一旦病情未見好轉,甚至發生惡化時,常將責任全部歸咎于醫護人員,不能充分信賴醫護人員的治療與護理工作,進而誘發不安全因素。

3.1.3醫院因素由于心血管內科病房的床位、醫療設備以及來往的人員較多,環境比較嘈雜,會影響到科室患者的休息,易引發患者的投訴。如果醫護人員未及時徹底打掃病房衛生,在地面滑濕的情況下,極易造成患者摔倒,會給患者的心理與生理帶來不良影響。由于心血管內科疾病的特殊性,其治療費用往往較高,若護理人員未及時、詳細地將費用明細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在結賬時極易導致醫療糾紛的發生[3]。

3.2防范對策

3.2.1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醫院要加強對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的教育與培訓,為其傳授更多科學的護理知識與技能,為其提供更多學習與培訓的機會,同時再通過考核的方式考察護理人員對護理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4]。而護理人員也要通過聽課與查房等形式,不斷加強護理知識的學習與鞏固,通過護理實踐不斷提升自身護理操作能力,進而不斷提升護理水平。此外,醫院還要加強對法律知識與安全知識的宣教,要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與安全意識,使其能夠有效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護理人員要嚴格規范護理記錄,及時、認真地書寫護理文書,從而充分保證護理記錄的真實性及完整性。

3.2.2加強護患溝通,改善醫院環境建設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與溝通,要充分尊重應關心患者,細心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與需求,及時解決患者在生理與心理上存在的困難,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5]。此外,護理人員還要將用藥方法與診療方法詳細地介紹給患者,并且將醫療費用詳細地告知患者,以此來提升患者及其家屬的認可度及信任度,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醫院要在各方面條件允許的狀況下,加強對醫院環境的建設。如在病房添加微波爐以及電視等設備,充分保證病房的安靜與潔凈,努力為患者營造溫馨、和諧的住院環境。綜上所述,由于心血管內科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護理過程中往往存在較多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醫院以及護理人員造成的。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心血管內科護理質量與護理水平,促進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復,有效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幾率,醫院要深入分析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參考文獻

[1]陳少梅.心內科護理糾紛原因分析與對策.河北醫學,2010,9(7):886-887.

[2]白菊娥.心內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安徽醫學,2011,11(9):1772-1773.

[3]額登格日勒.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6):324-325.

[4]周柳嫦.淺談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中國醫藥導報,2010,12(3):54.

篇9

關鍵詞:中職衛校;內科護理;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是指教學效率或教學效果能夠高效達成的課堂,是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完成既定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課堂。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新課程的實施,高效課堂已經由原來的僅僅注重教師的教轉為全面注重學生的學,由只關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轉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探索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教師是課程改革最直接、最關鍵的環節。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高效課堂。

一、現代化教育理念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

教育理念是指人們對教育發展的理性認識,主要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主張和教育信念等。教師的教育理念顯現出個人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主張。陶行知先生說:“先生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正確的意識可以有效指導個人的行動。因此,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革新教育教學理念,認真領會新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精神,在教學活動中切實有效地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學生主動探索新知的意識,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學習熱情,引導他們專注、快樂、全程參與到整個教學環節,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成課程教學目標。

二、扎實的專業知識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

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學習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積極參加臨床進修。內科護理學知識體系繁雜,臨床技術變革日新月異,要想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高效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培養應用型的護理人才,要求教師既能夠準確掌握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知識架構,又要掌握最新的臨床實踐技能,并能把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教師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才會收放自如、游刃有余,課堂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三、過硬的專業能力是構建高效課堂的保障

教師的專業能力包括課堂教學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組織和管理能力等,這些能力是教師組織高效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力保障。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只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方法。“高效課堂”就是這樣一種教育責任。

1.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高效學習

高效課堂應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并積極思考,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教師要在理解內科護理課程目標的基礎上,根據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在備好課標、備好教材和學情的基礎上,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通過精彩紛呈、環環相扣的教學設計,激發W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分組學習和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快樂,達到高效學習的課堂效果。

2.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法,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俗話說:“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任務、教學目的、教學對象,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引導學生積極獨立思考,全程參與教學過程,自主學習,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愉悅感。同時,教師也要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他們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使他們在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指導下高效學習,進而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3.精化課堂練習,鞏固知識結構,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應根據所授課程,針對重點、難點精心設計隨堂練習題,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后,第一時間通過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增進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增加成就感和獲得感,通過對比發現不足和差距,找到知識的薄弱點。當堂鞏固練習符合學習的遺忘規律,能夠最大化地提高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效率。

4.調動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構建高效課堂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和諧、民主、平等、快樂的課堂教學氛圍。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內科護理課堂教學要立足于中職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興趣愛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啟動他們內在的驅動力,使他們更積極、更主動地獲取知識,培養他們主動探究新知的能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方法,在樂趣中掌握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內科護理課堂教學質量,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先血管內科;風險事件;安全對策

先血管內科是較高風險的專科之一,患者的病情變化較快,預見性較差,一旦病發,患者的病死率較高,護理管理中的風險性較強,十分容易引起護理糾紛[1]。為了能夠進一步的降低護理風險,預防護理風險時間的發生,減少護患糾紛,本次研究,筆者就給予我院部分患者護理管理安全防范措施,取得了較為令人滿意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心血管內科2012年2月~2013年2月確診收治的24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29例,女111例,患者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62.5±3.4)歲,研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的情況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20例,觀察組患者的護理采用護理管理安全防范對策培訓后進行。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的風險[2,3]進行統計分析,以此來尋找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管理結果,并探討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及其有效性。

1.3統計學方法選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對比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P

2結果

對照組患者共發生11例風險事件,發生率為9.17%,觀察組患者共發生3例風險事件,發生率為2.5%,兩組相比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本組研究中,對照組與觀察組共發生14例風險事件,其中3例為差錯性事件,包括換錯藥1例、標本送檢錯誤1例以及擺錯藥物1例;2例為安全性時間,包括墜床1例、跌倒1例;而其余9例事件均為溝通問題。結合本次研究以及對以往研究的調查分析,筆者發現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風險主要來源于以下幾方面因素:①患者及其家屬:心血管疾病的病情變化較快,危險性強,容易發生猝死等突況,并且心血管疾病患者多為老年人,當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出現意外時,患者及其家屬往往認為是醫院的治療存在問題,進而發生護患糾紛[4];②護理人員:在對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少數護理人員缺乏一定的主動性以及應急處理能力,并且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以及相應的法律知識[5];③護理管理機制及制度:在醫院護理管理制度的施行階段,缺乏必要的監督。針對上述文帝,我院心血管內科制定了以下安全防范對策:①進一步加強護理人員的法制觀念,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加強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牢記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②進一步完善護理管理機制與制度,建立護理管理風險管理機構,施行風險報告制度等;③合理配置自愿,改善護理現狀,盡可能的排除護理工作中的風險隱患。

綜上所述,心血管內科存在諸多風險,護士是提供護理服務的主題,護理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護理人員是否具備專業的護理知識以及良好的工作態度,為了降低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的發生率,院方應該盡量排除安全隱患,并制定相應的防范對策,提升醫院的整體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曉燕,齊艷玲,武曉星.心內科護理風險及控制對策[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22):122.

[2]糜春霞.心內科護理糾紛發生原因分析及對策[J].全科護理,2010(7):642-643.

[3]王育紅.心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8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