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常見的病蟲害防治范文
時間:2023-11-15 17:45: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果樹常見的病蟲害防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病蟲害;感染原因;防治
0.引言
目前,我國樹種病蟲害問題十分嚴峻,但是相關部門并未對此提起足夠的重視,導致幼林保存率十分低下,給我國林木業帶來了大量的經濟損失。面對當前的病蟲害形勢,運用先進的經驗和技術,積極采取一系列應對措施尤為重要。
1.樹木感染病蟲害的原因
導致樹木發生病蟲害的原因有多種。首先,我國林木結構分布十分不合理。樹種單一,林木抵抗能力低下,導致病蟲害盛行。經濟貿易的全球化發展,導致新型病蟲入侵和繁殖,而大多林農對病蟲知識知之甚少,不能及時對林木進行檢疫,也是病蟲害發生的一大原因。而且由于全球變暖,氣候異常,使病蟲有了更高的生存能力,嚴重制約著林業的發展。
2.常見病蟲害的發病規律及防治
病蟲害的種類多種多樣,對樹木造成的傷害也不見相同。下面分析了常見樹種的易發生的病蟲害及其表現癥狀。
2.1根腐病
根腐病多從植物根尖或者傷口處被感染。積水過多,生長地過于潮濕、貧瘠,或移栽時根部掩埋太深都是導致樹木易發生根腐病的原因。根腐病多發生在樹木的新生根部。發病初期會出現淺褐色,隨著進一步的發展顏色會逐漸加深。樹木的皮層組織也會逐漸出現壞死的癥狀。這類病害初期并沒有很明顯的患病癥狀,嚴重會導致樹葉的脫落和樹木的死亡。比較大的樹木患上此類病害后,患病部位依然直挺,樹干底部以上會流出一些樹脂類的物質。小樹患病后,皮層組織會慢慢變軟,然后腐爛,樹木還可能出現枯萎現象。對于根腐病的預防一般采用改善移栽技術水平的方法。發病后也及時對植物根部澆灌瑞毒霉之類的治病藥物。
2.2蚜蟲
蚜蟲病一般多發生春季,最初的發生期在三月中旬,最嚴重的時期是四、五月份。蚜蟲多發生二十代左右,蚜蟲多把卵留在樹木的稍部、新芽處,發生后會導致樹木枯黃,雖然不會危及樹木的生命,但是會嚴重影響樹木的生命。對于蚜蟲的預防一般采取在冬季把帶卵的紙條剪掉的方法,還可以適量噴施一定量的吡蟲啉類的藥劑,盡量在產卵之前或者是在卵的孵化期進行防治。
2.3葉斑病
葉斑病,顧名思義,可知其經常發生在樹木的葉片部位。葉斑病的病菌一般會在寄主身上過東,易在氣溫較高的環境下發病,在多雨的季節病情則會加重。發病初始會有褐色斑點,逐漸擴展成紅褐色外圈灰白色內圓的圓形癍,植物色斑周圍會逐漸褪去綠色,發病嚴重后會導致植物身上產生黑色顆粒狀的物質,植物逐漸枯萎。對于葉斑病的防治,應當采取積極去除帶病的植株或紙條的方式,并要定期噴灑防治此類病害的殺菌劑。
2.4介殼蟲
介殼蟲每年大概發生兩三代左右,最常發生在通風和透光度都比較差的條件下。此類病害一般發生在樹木的枝葉上,發生后會導致樹木生長狀態嚴重不良,長勢逐漸減弱,嚴重后,樹木可能會發生死亡。對于介殼蟲的防治,平時應當主意對樹木進行修剪,提高通風狀況,改善透光程度的方法來進行預防。在樹木發病后可以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也可以在病蟲害初期使用相關的藥物來進行噴灑防治。
2.5葉枯病
葉枯病也是一類已發生在樹木葉片的病害,此類病菌躲在土壤或寄主身上過冬,通過風或者雨來傳播給樹木的蒼老的葉子或者頹弱的樹枝。發病初始,葉面會產生黃綠色的小斑點,發病嚴重后,斑點逐漸增大,連成一片,斑點的邊緣多呈紫色狀,繼續發展會出現一些黑色的小點,患病葉片的邊緣部分看上去類似火燒過的樣貌,危害樹木的生長。對葉枯病的防治,首先要從樹種的選擇開始,選擇抗病性強的樹種,科學栽培,在發病前噴施殺菌藥劑來進行一系列預防,剛剛發病后要及時噴藥防治葉枯病的進一步的發展,嚴重后要盡早剪掉帶病葉片。
3.其他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多種多樣,涉及樹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下面提出了關于病蟲害防治的其他幾個方面:
3.1預先調查
對于樹木常見的病蟲害防治要盡量采取預防為主,及時防治的原則。在樹木種植之前應當首先對種植地區的環境進行一番調查,看看種植地區周圍是否存在此類病蟲害,病蟲害程度嚴重情況及發生頻率。調查結果出來后,要及時根據客觀狀況作出決定。比如:提前做好防治病蟲害的預防計劃,在植株發病前提前采取隔離措施,防治樹木被感染。
3.2樹苗選擇
為保證樹木的健康成長,提高樹木的成活率。在樹木的在之前應當對樹苗進行嚴格的檢測,去除帶病、抗病能力差的樹苗。選取健康、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植株,加強對樹種、樹苗的保存和運輸,避免植株在種植前被感染。樹木栽植后,要提前噴灑一定的藥劑進行預防。
3.3嚴格監測
加強對樹木的病蟲害的監測。定期、隨機的對樹木進行病害監測,密切關注樹木生長地區的環境氣候變化情況,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對于感染病蟲害的植株要及時進行防治,必要要及時進行隔離或清除,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及時跟蹤樹木患病情況,及時查明患病原因,抓住病蟲害防治的最佳時期,積極進行防治,控制病蟲害的進一步擴展。
3.4建立檔案
建立病蟲害檔案有利于掌握樹木生長地區的病蟲害狀況。在病蟲害發生時可以把這些檔案作為經驗和參考資料,便于調查病蟲害發生的原因以及病蟲的進化和繁殖狀況,和制定相關病蟲害防治計劃和改善對樹木的管理措施。而且有利于對第二年的病蟲害狀況進行預測,積極引入病蟲天敵,研發新型藥物,使病蟲害及時控制。
3.5改善管理技術
由于單一樹種的抗病能力很差,可以豐富種植地區樹木的種類,來提高樹木的抗病蟲害能力。注意栽植間距的控制,了解植物相互搭配帶來的影響,在保證樹木正常成長的條件下,多種樹木種植互相組合,同時互相抵抗病蟲害。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盡早防治,改善樹木的生長狀況。
4.總結
樹木病蟲害的防治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作,并且涉及樹木生命周期中種植、生長、開花、結果的各個時期。加強病蟲害的防治,不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樹木的生長狀況,還是響應科學發展的重要一步。我們應當把樹種的病蟲害防治列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來對待。采取積極的防護措施,減少病蟲害帶來的損失。
【參考文獻】
[1]羅亮宏,羅雙輝,廖慶華.淺談油茶在梅州的發展及其栽培管理技術[J].廣東農業大學,2010.
[2]吳小偉,周宏平等.無人機噴灑技術的研究[J].農機化研究,2010.
[3]劉豐玲,馬東輝,劉天宏,噴施沼液對小麥產量、品質和病蟲害防治的影響[J].中國沼氣,2009.
[4]鐘榮輝,徐曄春,鄒春萍.盆栽一品紅優質栽培技術[J].廣東農業大學,2009.
篇2
關鍵詞:蘋果;病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6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蘋果,落葉喬木,葉子橢圓形,花白色帶有紅暈。果實圓形,味甜或略酸,是常見水果,具有豐富營養成分。蘋果樹對于生長環境中水份、光照、氣候、土壤等要求都相對較低,但是又由于受到人為或自然因素影響,蘋果樹經常會發生各類病蟲害,直接果品的產量及品質和果農的經濟效益。因此,筆者介紹了蘋果樹常見幾種病害特征特性及其防治措施,以供果農提供參考。
1常見病害
1.1腐爛病
腐爛病俗稱爛皮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主要為害樹齡較大的枝干,主干分叉處最易發生,也可危害幼樹、苗木及果實。枝干受害有潰瘍型和枝枯型兩種類型,潰瘍型多發生在衰弱的樹體上,有春秋兩個發病高峰,發病初期表現為紅褐色水漬狀突起,常出現黃褐色液汁,后期失水下陷變為黑褐色,邊緣開裂,表面產生大量小黑點。枝枯型多發生在小枝和衰弱的大枝上,初期病部呈紅褐色,不規則形,以后迅速延及整個枝條,最終使枝條枯死。果實受害時病斑呈紅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有輪紋,邊緣清晰。常在中部形成黑色小粒點。外觀上在2-3月達到發病高峰,5月發病盛期結束,9至10月份還有一次小的發病高峰。
腐爛病在成齡蘋果樹枝干上較為常見,是威脅蘋果樹健康與成長的病蟲害之一,有些地區俗稱為臭皮病或爛皮病。腐爛病多是由病菌引發的,蘋果樹一旦患病可能出現枝干枯死、樹勢衰弱等癥狀。腐爛病的傳染性相對較強,如果不能對病樹進行及時治療,就有可能導致蘋果樹的大量死亡,甚至造成整個果園的毀滅。蘋果樹的主干和主枝是腐爛病的主要發病部位,發病初期不易察覺,而在樹皮下則出現暗褐色或深褐色的干斑或小斑。腐爛病春季多發生,病情擴散期一般在夏季。腐爛病多發生于酸性土壤地區,春季雨水較大或果園排水設施不足等因素對發生該病的影響也較大。
1.2斑點落葉病
斑點落葉病又稱褐紋病,主要危害葉片,尤其嫩葉,造成葉片早落,也可危害嫩枝及果實。斑點落葉病一般在蘋果樹的成長階段較為常見。其病癥主要表現為:病菌嚴重危害蘋果樹的幼葉、新梢、果實等,病菌以菌絲體潛伏于樹木的受害葉片、枝條中越冬。蘋果樹斑點落葉病主要于春、秋兩季出現發病高峰。一般在5-6月份出現第一次發病,展葉后開始發生,通風不好,偏施氮肥,枝細葉嫩和樹勢弱的情況下發病嚴重。受危害部位主要為樹木的樹梢及幼葉。6至8月是為害盛期,降雨多時發生較重,嚴重時7月中下旬開始落葉,8月中旬即可落去一大半;第二次發病為8-9月,蘋果樹在果實即將成熟時,樹梢病蟲害加重,進而造成樹木大面積葉片枯黃和掉落。光照、氣候、降水等因素時蘋果樹斑點落葉病的形成與加重都有重要影響,如果連雨天氣出現在蘋果樹春季葉片萌生時,病斑會明顯增多。另外,導致蘋果樹發生斑點落葉病的主要因素還有果園地勢低洼、樹勢衰弱、通風透光效果不佳、地下水位偏高等等。
1.3輪紋病
輪紋病又稱粗皮病、黑腐病,主要為害枝干和果實,葉片受害較少。7月份是發病高峰期,多雨年份發病重。枝干發病形成扁圓或橢圓形的紅褐色突起,邊緣開裂呈馬鞍狀,多個突起連成同心輪紋狀大斑,樹皮粗糙。果實受害多發生在近成熟期和貯藏期,發病初期形成水漬狀褐色斑點,逐漸擴大為暗褐色同心輪紋狀圓斑,有茶褐色粘液溢出,造成爛果,并發出酸臭味,后期病斑上生出小黑點,最后失水形成僵果,并長期掛在樹枝上。
輪紋病也是蘋果樹的栽培與日常養護中較為常見的病蟲害之一,對于蘋果樹的果實、葉片、枝干的成長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蘋果樹發生輪紋病一般癥狀為:枝干上的皮孔周圍可能出現圓形或扇圓形的深紅或紅褐色病斑,病健交界可出現樹皮開裂。在蘋果樹主干或主枝上瘤狀病斑發生嚴重時,病部樹皮或較為粗糙,呈粗皮狀。在果實成熟期才可能發生該病,在幼果期間出現病蟲害癥狀不多。果實上也可能出現輪紋病的癥狀,果實上會有圓形或橢圓形的褐色斑點產生,果實在短時間內腐爛,甚至變為黑色僵果。輪紋病的發生主要集中于多雨或晴雨天氣,秋季發病可能性最大,受害幾率最高的蘋果樹品種為金冠、富士、玉林、紅星、青香蕉等品種。
2防治措施
2.1科學管理果園肥水
首先糾正一個觀念,在蘋果樹的病蟲害防治中,不是在病蟲害發生時才進行被動的治療,而是關鍵在于通過有效的方法預防病蟲害的發生。一方面雨水、氣候、土壤、溫度、光照等自然因素會對蘋果樹病蟲害產生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在果樹的日常管理中人為因素對于病蟲害的影響也是必須重視的。在蘋果樹的肥水管理中,果園技術管理員要密切關注果樹的成長狀況,并結合果樹出現的早期病害癥狀,通過施加肥料或科學控制果園的給水、排水,大幅度提高樹體的抗病蟲能力。另外,在秋冬季節,要對蘋果樹的枝葉進行定期修剪,合理施肥,翻耕除草。在蘋果樹完成果實收獲后,果園技術管理人員要組織專業人員對樹木進行后全面修剪,徹底清除發生病蟲害癥狀的枝葉,并選用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等藥劑全面噴施,降低病蟲越冬基數。
2.2積極推行果園生草法
在蘋果園的病蟲害防治中,果園生草法是一項科學、合理、有效的土壤管理方法,以達到對各類與土壤有關的蘋果樹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預防與治療。在蘋果園實行生草法不僅使果園土壤的有機質得到增加,而且還可以招引蘋果樹病蟲害的天敵,農藥的用量得以減少,進而保證果品的天然品質與質量。果園生草法不僅為蘋果樹發生病蟲害的天敵創造了良好的棲息場所,而且為其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招引并定居了蘋果樹的大量天敵。
2.3合理使用化學方法
化學方法在蘋果樹病蟲害的防治中,也是一種較好的防治措施,其具有防治效果顯著、作用快捷、使用方便等優點,也是通過人為干擾因素與樹木病蟲害作斗爭的主要手段。在化學方法防治蘋果樹病蟲害時,雖然可以取得較為理想的防治效果,但是還要考慮到別讓化學藥劑污染與破壞了生態環境。因此,在蘋果樹病蟲害防治中應用化學方法,果園技術人員首先要對農藥的品種與劑量嚴格控制,而且要堅持用藥的科學化,根據蘋果樹病蟲害的防治對象,把單位面積上的用藥計量控制在最經濟的范圍內。同時,在應用化學方法進行蘋果樹病蟲害防治中,對用藥方法還要注意,盡量減少對天敵的殺傷。如使用生物農藥和昆蟲生長調節劑等環保農藥,無公害果品生產使用一般主要為:華光霉素、阿維菌素、瀏陽霉素等生物農藥。
2.4實現病蟲害預測預報網絡平臺化管理
近年來,果品質量安全事故在我國很多地區頻繁出現,造成了較壞的社會影響,也不利于果品品牌的推廣與宣傳。因此,在果園的日常養護與管理中,技術人員不但要對提高果品質量安全意識加以注重,而且對病蟲害預測預報網絡平臺也要逐步建立,始終將病蟲害防治控制于系統化管理的范圍內。在蘋果樹的成長與果實收獲過程中,管理人員在應用現代電子監控技術的基礎上,逐步將科學化管理與全程監控。運用于日常果園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在病蟲害預測預報網絡平臺的構建中,首先將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這條主線貫穿,實行以農業防治為基礎,以物理、生物防治為主體,以農藥防治為輔助的無害化控制措施,這樣就能達到防止病蟲害隨苗木傳播的同時,避免了由于人為因素造成病蟲害發生幾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觀賞果樹;病蟲;綜合防治;植物檢疫;生物防治
1 植物檢疫
在觀賞果樹病蟲防治的過程中,及時地對相關果樹進行檢疫,不僅能有效地防治病蟲擴散,同時還能及時地發現觀賞果樹中存在的蟲害問題,及時地采取措施。由此就需要相關部門通過對觀賞果樹定時定點地檢疫,及時地采取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1]。此外,相關部門能夠從城市的實際發展狀況出發,針對觀賞果樹制定完善的檢疫措施,及時地發現觀賞果樹中存在的病蟲危害,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2 栽培管理
觀賞果樹在日常生長中,每年冬季集中修剪蟲害嚴重的枯枝葉。清凈雜物,剝掉老皮及粗皮。集中燒毀或深埋消滅隱藏的害蟲,以減輕第2年的危害;在枝干上涂石灰水,用鐵絲鉤殺蛀干害蟲。在生長季節發現病蟲危害時,應及時仔細地剪除銷毀,減少下一代或第2年害蟲的來源。
除了在季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之外,相關管理人員還應針對果樹的日常生長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2]。在果樹生長中,相關部門應定時定點地對果樹進行施肥,這些肥料一般以有機肥或無機復合肥為主,且灌溉必須依據果樹的生長周期決定,適度地進行灌溉。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果樹肥料過多而造成的浪費同時還能避免果樹病蟲害的發生。
在防治觀賞果樹病蟲害發展的過程中,相關部門還應針對果樹的密度以及排水防澇狀況進行及時地改善,還要綜合考慮到果樹的通風透光狀況,在增強樹體抗逆性的同時,還能有效防止病蟲害的發生。與此同時,在減少土壤表層害蟲的過程中,相關人員可以將表層的害蟲與病菌埋入施肥溝中,以此來減少病蟲來源。
3 選育抗病蟲害品種
在觀賞果樹病蟲綜合防治的過程中,優質的抗病蟲害品種,能夠在自身的基礎上對病蟲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觀賞果樹與經濟果樹的根本區別在于觀賞果樹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一定的經濟效益,在防治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而選育優質的抗病蟲害品種,除了能節省一定的經濟外,還能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一定的人力、物力。在觀賞果樹病蟲綜合防治措施中,相關部門應盡量選育抗病蟲害品種之間或種間雜交抗性較強的果樹品種。
4 生物防治
在觀賞果樹病蟲綜合防治的過程中,生物防治就是在條件允許的狀況下,對果樹病蟲的天敵進行保護[3][4]。這種防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具備高效、綠色等特點。在生物防治中,需要人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樹立保護益蟲的觀念,同時能夠保護病蟲的天敵與有益生物[5]。在當前追求“綠色”的背景下,針對觀賞果樹病蟲綜合防治措施,建議相關部門能夠大力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在保護環境的同時,還能維護自然界生物的生長發展規律。
5 物理、機械和人工防治
在觀賞果樹病蟲綜合防治措施中,人們在多數狀況下會采用物理、機械以及人工防治等方法。而在物理方法中,管理人員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利用溫度、光譜聲響等方法,對害蟲的特異性以及耐受力進行破壞,以此來達到保護果樹的目的。而機械法中,可以使用簡單的工具來捕捉、殺死果樹害蟲,這種方法簡單且經濟有效。而在觀賞果樹病蟲防治的過程中,管理部門通常會使用黑光燈、性誘劑以及糖醋酒來誘殺多種害蟲。這種防治方法簡單,且防治效果較好。
6 化學防治
在觀賞果樹病蟲防治措施中,化學防治是指管理人員按照專業人員的指示,使用一定的化學藥品,對果樹蟲害進行殺滅、控制的一種途徑。在當前觀賞果樹病蟲控制中,化學防治是果樹病蟲防治的必要手段,也是綜合防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使用化學防治這一方法時,其最大優點在于見效快、效果好且使用方便,但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存在著極大的弊端,即環境污染嚴重、天敵殺傷嚴重以及殘毒遺留等相關問題。由此就需要相關部門在使用化學防治措施時,能夠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進行配制,避免在噴灑的過程中對果樹造成影響。
7 結語
綜上所述,觀賞果樹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在美化人們日常生活環境的同時,還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求,因而在人們生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就需要相關部門能及時地采取措施,對觀賞果樹的病蟲防治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病蟲災害影響果樹的觀賞效果。
參考文獻
1 黃希林.蘋果樹幾種常見病蟲害及綜合防治措施[J].現代農村科技,2011(19)
篇4
關鍵詞 核桃;病蟲害防治;問題;對策;云南永勝;三川鎮
中圖分類號 S664.1;S4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20-0139-02
三川鎮地處永勝縣西北部,為金沙江斷裂盆地,海拔1 545~2 437 m,多年平均降水量980 mm,年均溫16 ℃,無霜期269 d,屬亞熱帶氣候,適宜核桃、桃子、青梅、柿子、板栗等多種果樹生長,但長期以來一直是零散種植,不成規模。近幾年,鎮黨委政府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堅持以興林富民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林業發展思路,大力發展以核桃為重點的林產業。至2012年底,全鎮共完成林產業造林2 629.52 hm2,其中核桃2 447.95 hm2,占93.1%;桉樹174.23 hm2,占6.6%;美國山核桃7.33 hm2,占0.3%。核桃病蟲害危害極大,不僅影響核桃產量、品質和樹體健康,嚴重時造成核桃死亡。無公害治理核桃病蟲害是獲得無公害核桃的重要方面,三川鎮要充分利用沒有工業生產,大氣、土壤、水質、生物等要素構成的生態環境和資源沒有遭受污染這一生態環境優勢,從核桃生產的每個環節抓起,生產無公害核桃。
1 核桃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
1.1 人工純核桃林生態群落結構單一,抗性較弱
隨著核桃產業快速發展,有些立地條件差的地方發展了人工純核桃林,這些地方生態群落結構單一,林分弱質化,抗性降低。而在現有林分中,由于缺乏農業防治意識,進行了不合理的農作物(玉米、油菜)間作,導致核桃椿象、金龜子、蚜蟲、枝枯病等病蟲害大面積發生。
1.2 化學藥劑的選擇缺乏科學性和針對性
在化學藥劑選擇方面,缺乏科學性和針對性。一些對天敵具有選擇性的藥劑尚未推廣;尚無生物性藥劑廣泛推廣使用;一些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限用或禁用的農藥仍在少量使用;許多藥劑未經植保站進行藥防效果試驗篩選。
1.3 林農對病蟲害防治缺乏科學認識
在核桃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林農盲目混用藥劑,任意提高使用濃度和劑量(加大單株噴液量),濫用高毒農藥,連續多次施用一種藥劑防治同一對象,缺乏科學防治意識。
2 無公害治理核桃病蟲害對策
2.1 科學規劃,適地建園
選擇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的園地,四周應避免種植有相同病蟲害的林木和農作物。改造黏質土或低洼積水地。
2.2 選擇合適品種,加強管理,健壯樹勢
必須選用具備“三證“(種苗生產許可證、種苗經營許可證、種苗檢疫合格證)資格的企業生產的無病蟲健壯苗木[1-3]。變粗放管理模式為集約管理模式,適時適度修剪,控制負載,加強土、肥、水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性,消滅病蟲源。春季,刨樹盤、鏟除雜草、疏松土壤,樹下冬翻,夏季輕耕,注意冬季修剪,夏剪或種植農作物,以減輕核桃舉肢蛾、褐斑病、白粉病、腐爛病、落葉病的發生。
2.3 冬季清園,清除病蟲源
秋末冬初,徹底清除落葉和雜草,消滅在其上越冬的黑斑病、炭疽病菌源。及時摘除白粉病葉,生長季節及時檢查、清理果園內受黑斑病、褐斑病以及核桃舉肢蛾、核桃吉丁蟲危害的枝條,刮除核桃吉丁蟲危害的蟲斑,并集中深埋或銷毀。
2.4 保護天敵,積極推廣生物防治
核桃害蟲較為常見的天敵有寄生蜂、食蟲椿象、寄生蠅、草蛉、瓢蟲、捕食性螨等。在無公害果品生產中,應盡量發揮天敵的自然控制作用。冬季刮樹皮時注意保護翹皮內的天敵,生長季節將刮掉的樹皮妥為保存,放進天敵釋放箱內,讓寄生天敵自然飛出,增加果園中天敵數量[4-7]。秋季,天敵越冬前,在枝干上綁草把、舊報紙等,為天敵創造一個良好的越冬場所,誘集果園周圍作物上的天敵來果園越冬[8]。
2.5 嚴格檢疫,防止病蟲傳播
植物檢疫是遵循國家有關法規和條例,應用強制手段和科學方法,預防和阻斷危險性病蟲雜草從國外傳入國內或國內某些地區間傳播的重要手段。在果園定植、高接換種和引進種苗時,應加強植物檢疫工作,禁止引進帶有檢疫性病蟲害的苗木、接穗。
2.6 樹立綜合防治思想,高度重視病蟲測報
運用多種方法(植物檢疫、生物防治、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等)進行綜合防治。根據常見病蟲害一般發生規律,建立健全病蟲監測體系,分析當年樹體長勢、氣候變化等客觀條件變化情況,密切注視常見病蟲害發生情況及次要病蟲害是否突然發生[9-11]。
2.7 確定主要防治對象、防治時機、防治指標,合理選用防治措施
化學農藥對病蟲害的防治,特別是在病蟲害大發生時的防治,是目前病蟲害防治的最主要方法。害蟲的化學防治應注重農藥品種選擇,從減少害蟲對農藥的抗藥性,保護生態環境,生產出綠色果品為出發點,嚴格執行《農藥合理使用準則》,限制使用國家限用的農藥,禁止使用國家禁用的農藥,推廣礦物源、植物源、生物農藥和昆蟲生長調節劑,把病蟲害的危害控制在經濟允許水平以下。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時,要確定對核桃生長發育、優質豐產危害最大的主要病蟲種類作為防治對象,同時摸清次要的和潛在威脅的病蟲害發生動態,作為兼治對象。搞清主要防治對象的發生規律及天敵種類和數量的變化,在達到防治指標及時噴藥,于病蟲危害初期防治。根據核桃產量和產值提出允許經濟損失的限值(如病蟲果率),考慮防治措施對病蟲害的有效性、自然因素對病蟲害的控制作用、核桃自身對病蟲害的忍受能力和補償能力,將病蟲數量控制在經濟損失允許水平以下。具體防治如下。
10月至次年2月,將病蟲枝、干枯枝燒毀或深埋;進行核桃樹干涂白;春節前后各噴1~2 °Bé石硫合劑1次。防治枯葉蛾、刺蛾、衰蛾等越冬害蟲,消滅核桃黑斑病、枝枯病等病源。3—5月,用燈光誘殺天牛和金龜子;用敵敵畏5~10倍液注孔封殺天牛;傍晚搖樹,人工集中消滅金龜子;用90%敵百蟲600倍液噴殺金龜子、椿象;釋放3次蚜繭峰防治蚜蟲。6—7月,每隔20 d噴灑波爾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防治炭疽病、葉枯病、核桃褐斑病;用燈光誘殺天牛、金龜子、木蠹蛾。8—9月,結合秋季管理,剪除病枝并集中燒毀,以消滅腐爛病、枝枯病、核桃褐斑病等病源。
2.8 保證防治質量,總結防治經驗教訓
認真徹底落實各項防治措施。在防治工作結束后,認真總結防治經驗,找出問題和不足,以提高防治水平[12-15]。
3 參考文獻
[1] 雷慧德.無公害柑桔標準及生產技術[J].中國南方果樹,2002(6):22-23.
[2] 曹尚銀.優質核桃規模化栽培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3.
[3] 吳國良.核桃無公害高效生產技術中國[M].北京:農業出版社,2010:1.
[4] 吳晨霞.無公害果品的生產技術[J].現代農業,2011(8):10.
[5] 楊紅飛.核桃無公害生產技術[J].山西農業,2002(11):21.
[6] 何當存.淺談丹鳳縣核桃病蟲害無公害防治[J].現代園藝,2012(13):67.
[7] 曾慶良,郝菊海.核桃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試驗研究[C]//第三屆中國森林保護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北京:中國林學會,2010:6.
[8] 姚少華,冀興林.無公害核桃周年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1(15):21.
[9] 薛乾軍,譚玉峰,程平西.核桃病蟲害綜合治理技術[J].陜西林業,2011(5):39.
[10] 高智輝,王云果,翟梅枝,等.核桃害蟲的標準化綜合防治方法[J].陜西林業科技,2011(5):29-40.
[11] 何當存.淺談丹鳳縣核桃病蟲害無公害防治[J].現代園藝,2012(13):67.
[12] 樂國富,粟安全,陳躍均,等.核桃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初探[J].四川林業科技,2001(3):24-26.
[13] 彭麗.山核桃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7):193.
篇5
【關鍵詞】夏季果樹管理;病蟲害防治技術;問題與措施
果樹夏季管理是果樹年生長周期中的關鍵一環,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但影響當年的產量和果實品質,也關系到來年的產量高低,因此,果農們應高度重視果樹夏季管理。
1.土肥水管理
1.1土壤管理
⑴中耕除草。中耕可保持土壤疏松,防止土壤水分蒸發,又可清除雜草。應15-20天一次,一般深度為5-10公分,但雨后或灌水后應及時進行中耕。
⑵果園間作。 幼齡果園要留足營養帶,然后在行間種植淺根、矮桿作物。成齡果園行間宜種植綠肥、豆類等植物,以提高土壤肥力。
⑶果園覆草。特別是山地果園或長期缺水的果園適宜覆草。所謂覆草,也就是將植物秸桿、雜草、樹葉等覆蓋在果園里,使果園地面常年保持15-20公分的草被,以起到增肥、蓄水、滅草、免耕、防凍和改善土壤的水、肥、氣、熱條件。本市6月份麥收后,可用麥秸進行果園覆蓋。
1.2追肥
⑴根外追肥:在果樹展葉后至9月上旬,每隔20天一次0.3%的尿素或0.2%的磷酸二氫鉀或0.3%硫酸鉀或葉面寶或光合微肥液對葉面進行噴灑。噴施時間宜在上午的10時前或下午的4時后進行,以免吸收不好造成藥害。
⑵地面追肥:夏季主要在果實發育期和果實硬核期兩個時期,追施氮磷鉀復合肥或磷鉀肥等速效性肥料,但應注意,追施一定要結合雨水或灌水時進行穴施或溝施。象櫻桃等早果樹種在果實采收后應及時補肥,可追施充分腐熟的人糞尿或餅肥等,可促進其花芽分化。
1.3灌水
夏季果樹在新梢生長、果實發育、果實膨大、果實成熟前的這幾個階段,如干旱均需適時進行灌水,以滿足其生理發育之需要。
1.4排水
本市雨水多集中在7-8月份,各果園均需在雨季到來之前,修好排水系統,排除地表徑流,保持排水溝渠暢通。象櫻桃、桃樹等樹種最怕澇,因此雨季一定要及時排除園內積水,以保證果樹正常生長。
2.花果管理
2.1花期噴水
棗子花期正值氣溫高空氣濕度低之時,為提高其坐果率,在晴天無風上午的10點或下午的5點以后用噴霧器向樹冠上噴清水,每隔3-5天一次,直到坐果為止。
2.2疏果定果
疏除畸形果、病蟲果、過密果、小果,留大果、留好果。留果量因樹因枝而定,旺樹旺枝多留,弱樹弱枝少留。如蘋果、梨等果樹一般采用等距法留,即間隔20公分左右留一果;石榴1公分粗母枝留中短梢果1-2個,留單果;葡萄生長勢強的結果枝留2個果穗,中庸枝留1個果穗;即使銀杏也要適當疏果,以保持適宜的負載量,防止大小年出現。
2.3果實套袋
為了增加果實表面光潔度,減少農藥污染,提高果實商品性,對果實行套袋。套袋時間一般在果樹結束生理落果后進行。紙袋以優質袋為主,因樹種而異,選用雙層袋或單層袋,單色袋或雙色袋等不同類型的紙袋,如梨果使用雙色袋,葡萄使用透明的單色袋等。在套袋前需噴一次殺菌劑與殺蟲劑,藥液干后即開始套袋,噴藥后兩天內套完,過期要進行補噴。
3.夏季修剪
為了保持樹冠通風透光條件良好,調節生長與結果之矛盾,必要進行夏季修剪。其主要工作內容有摘心、扭枝、疏枝、拉枝、撐枝等。
3.1摘心
對當年生新梢頂部進行摘除或剪除,讓其摘心處以下的側芽萌發出更多的側枝,增加枝量,擴大樹冠,并可促進花芽分化。一般對骨干枝的延長頭在30-50公分處進行掐頭。
3.2扭枝
是針對背上當年生旺枝,當其基部半木質化時進行,將其扭曲或將其基部旋轉扭傷,有抑制旺長和促進成花之作用。
3.3疏枝
疏除過密枝、競爭枝或無法利用的徒長枝,改善樹冠通風透光條件,可降低病蟲危害程度。其疏枝原則是去直留斜、去弱留強、去前留后。
3.4拉枝、撐枝
通過拽、拉、撐、墜等方法改變枝條的方向和加大枝條角度,以緩和枝條生長勢,促進分枝和花芽形成。
4.病蟲害防治
夏季常見病蟲害如下:
4.1枝干病蟲害
病害主要有腐爛病、干腐病等,對其應在刮除病斑、鋸掉病枝后,用“843”康復劑涂抹。櫻桃流膠病:刮除病斑后,涂抹5度石硫合劑或100倍甲基托布津。桃樹冠腐病用64%殺毒礬100液涂抹病部,每隔10天一次,治療效果良好。
蟲害主要有天牛、吉丁蟲、透翅蛾等,成蟲發生期:隔10~15天連噴兩次90%敵百蟲600倍或菊酯類農藥封閉枝干;或利用成蟲的假死性,組織人力清晨捕捉;或人工用鐵絲鉤挖樹干蟲洞,將幼蟲捅死或向蟲孔內注射50-100倍90%敵百蟲或80%敵敵畏,再用爛泥或棉球等物堵塞蟲孔,將幼蟲殺死其中。
4.2葉部病蟲害
病害主要有蘋果早期落葉病、葡萄霜霉病、梨黑星病、李黑斑病、棗銹病、柿角斑病、栗樹白粉病等,可選用波爾多液、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噴克、大生—M45、多菌靈、瑞毒霉、乙磷鋁、疫霜靈、粉銹寧、多硫化鋇等藥劑進行防治。
危害葉片有紅蜘蛛、蚜蟲、梨木虱、金龜子、卷葉蟲、刺蛾、星毛蟲等害蟲,選用噠螨酮、吡蟲啉、阿維菌素、辛硫磷、敵百蟲、蛾螨靈、滅幼脲、敵敵畏等農藥進行防治,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4.3果實病蟲害
病害主要有輪紋病、炭疽病、黑星病、白腐病、灰霉病等,可使用波爾多液、多菌靈、代森錳鋅、炭疽福美、速克靈、退菌特等農藥防治。
食果害蟲主要有桃小、梨小、梨大等食心蟲,選用桃小靈、滅幼脲、辛硫磷等藥劑均可噴殺。
4.4科學合理使用農藥
①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②果園用藥前根據用藥說明,正確進行稀釋。粉劑農藥和顆粒劑農藥要先溶解后再稀釋成所需倍數。③用藥時要全面均勻,葉背面更要全面著藥,根據施藥部位準確用藥。④不能隨意加大濃度,避免增加病蟲的抗藥性。⑤輪換用藥,有機無機農藥交替使用,同時可采用二類以上不同藥劑混合使用,不能連續單一使用同一種藥劑。
【參考文獻】
[1]梅汝鴻,胡敦孝.北方果樹病蟲害防治新技術(第二版).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王秀錦.果樹病蟲害防治要點.河北果樹,2006(01).
[3]朱廣凱.果樹夏季修剪要點.周口日報,2008.
篇6
關鍵詞:核桃;病蟲害;監測;生態防治
中圖分類號:S6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7014202
1 引言
核桃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樹種,其營養價值豐富,近年來受到人們的歡迎程度逐漸提高,很多地區的核桃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在核桃種植過程中,各種病蟲害是影響核桃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原因,常見的病害有腐爛病和核桃黑斑病,如果對一些病蟲害不能進行積極的防治,則很容易造成嚴重的病害現象。由于各種病蟲害對藥物會產生一定的抗性,因此在預防的時候,要加強對各種防治手段的應用,才能提高核桃病蟲害防治的效率,使得核桃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提高核桃的產量與質量。在核桃種植過程中,要對核桃的病蟲害進行隨時監測,并且要盡量加強對生態防治技術的應用。
2 核桃病蟲害防治原則
在進行核桃病蟲害防治時,并不是單一的利用藥物將病蟲害殺死即可,病蟲害也在隨時發生變異,藥物使用的量逐漸增大,病蟲害的抗藥性也增強,單靠一項技術進行防治,效果并不是太好。核桃種植過程中,生態防治技術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生態防治不僅可以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還能減少對環境的危害,化學農藥的使用,對核桃的病蟲害會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同時對核桃的生長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生態防治技術在核桃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變得十分重要。進行核桃的病蟲害防治時,基本原則是“預防為主、綜合整治”。例如,可以創造一個不利于病蟲害生存而利于核桃生長的環境,這樣可以減少病蟲害發生的效率,并且也有助于核桃的生長。再如,可以采用先進的防治技術,加強對微生物、抗生素等高科技產品的開發利用,一方面加強對病蟲害的抑制,另一方面減少對核桃和環境的污染等。現代化的病蟲害防治是進行綜合防治,結合生態文明的要求,在進行核桃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應該要盡量降低對環境的危害。
3 核桃病蟲害的監測與生態防治
3.1 核桃病蟲害的監測
核桃病蟲害的預防是核桃種植過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是當前在很多核桃種植過程中,對病蟲害的預防認識不到位,因此使得核桃的產量較低,果實的質量也較低。加強病蟲害的預防,是核桃種植的重要內容。在預防過程中,可以從多個方面著手,當前核桃種植區都在積極探索核桃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預防策略,選擇抗病品種,做好種子處理,采用藥劑防治,合理的運用綠色防治等手段進行病蟲危害的預防等,都可以對核桃常見的病蟲害現象進行控制,從而提高核桃的抗病能力。無論采用那種防治方法,都應該要對核桃病蟲害的情況進行了解,因此必須要加強核桃病蟲害的監測,對病蟲害嚴重程度有所了解,從而才能找到正確的解決方式。在摸清本地病蟲危害發生規律的基礎上,對流行蔓延性的病害的發生趨勢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可以得到一個更加長期的預測結果,并且借助各種平臺對病蟲害的監控結果進行分享,使得核桃種植戶能夠對病蟲害情況有所了解,能夠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治,防止病蟲害不斷擴散。在進行監測的時候,對于一些不便于人工檢測的地區,可以借助一些先進的技術和機械,進行監測。比如無人機技術就可以應用在核桃病蟲害的監測過程中。
3.2 加強生態防治技術的應用
核桃生長過程中,病蟲害是威脅產量與質量的一個重要原因,主要的病害有細菌性病害,比如細菌性黑斑病、根癌病;真菌性病害,比如炭疽病、枝枯病、腐爛病、根腐病、銹病、膏藥病等。主要蟲害有蛀干蛀梢害蟲,比如豹紋木蠹蛾、芳香木蠹蛾、云斑天牛、桑天牛、吉丁蟲等;食葉害蟲,比如棕色鰓金龜、樟蠶、刺蛾、葉甲、核桃癭螨等。同時還容易出現鼠害,有穗尾巴鼠與飛鼠兩種。在進行防治的時候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制定相應的病蟲害防治方案。核桃病蟲害防治是一項系統的工作,由于傳統的防治方式主要是藥物防治,很多農戶的觀念還比較傳統,因此在未來的核桃種植過程中,應該要加強對農戶的教育,從而使得農戶能夠加強對核桃病蟲害生態防治的認識,而且要在此基礎上對具體的方案進行制定。核桃的病蟲害很容易出現感染,因此對病蟲害進行治療的時候,涉及的范圍也比較大,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時,根據監測顯示的病蟲害情況,可以制定相應的防治方案。一般說來,是由農業部門成立相應的病蟲害防治領導小組,再進行分片區地督查防治工作,并且要定期到各個區域進行走訪,了解具體的防治進度和效果。在農業部門統一防治的過程中,也應該要加強對農戶的引導,使得農戶在種植過程中可以及時加強對病蟲害防治情況的了解,并且及時采取其他的生態手段對其進行處理。對于防治技術的培訓、藥物和器械的使用等,要及時做好預先準備工作,做好宣傳與組織工作,真正將防治技術教給每一位農戶。
(2)對于不同的病蟲害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防治,在對核桃病蟲害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對于不同的病蟲害采取的生態防治技術是不同的,比如針對炭疽病,可以清除病僵果和病枝葉,集中燒毀,以減少發病來源。對于毛氈病,可以結合施肥,清理園內落葉,與肥料一起深埋。在病情萌發前可以進行修剪,集中燒毀病蟲枝葉,來對病害進行控制。針對核桃霜點病,可以采用人工防治的方法,清除落葉燒毀,發病初期及時將病枝及其著生的大枝一并剪除。另外,天敵防治也是一種生態防治手段,當害蟲未達到防治指標時,可以不用進行藥物防治,利用一些對核桃的病蟲害具有抑制作用的其他生物,進行綠色防治。還可以借助燈光誘殺的方式,對一些害蟲進行治療。
4 結語
核桃核桃病蟲害的預防是提高核桃種植產量與質量的重要內容,傳統的核桃核桃病蟲害預防主要采用人工藥物防治,效率低、周期長。在當前的核桃種植過程中,應該積極加強對各種新技術和新手段的應用,加強對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從而使得核桃的病蟲害防治水平得到提升,而且能夠減少藥物防治帶來的環境污染和危害。
參考文獻:
[1]羅秀麗.核桃主要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J].河北果樹,2012(11).
[2]柴啟洪,郭 劍.淺談核桃病蟲害的無公害綜合防治技術[J].科技研究,2014(8).
[3]高智輝,翟梅枝,王云果.核桃病害標準化綜合防治方法[J].陜西林業科技,2009(8).
篇7
關鍵詞 桃樹;栽培技術;寧夏固原;原州區
中圖分類號 S662.1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9-0095-01
桃樹(Prunus persica)屬薔薇科桃亞屬,被子植物。桃樹為落葉小喬木,高4~8 m,為常見的果樹及觀賞花木。果肉清津味甘,除生食之外亦可制干、制罐。果、葉均含杏仁酣,均可入藥。根、葉、花、仁可以入藥,具有止咳活血、殺蟲之功效,因此桃是深受廣大人民喜愛的水果之一。桃樹喜光,喜溫暖,稍耐寒,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堿性土、黏重土均不適宜。不耐水濕,忌洼地積水處栽培。根系較淺,但須根多、發達。發展桃樹的栽培是提高農民收入的主要途徑之一,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選地建園
桃樹具有適應性廣、抗旱性強、耐旱不耐澇,喜光照的特點。因此,應選在交通便利、背風向陽,地勢較高,保證土質疏松,通氣良好,不宜成澇的地段建園,也可挖排水溝用來排水。經濟林的整地方式一般為節水槽、漏斗集水坑。節水槽:挖寬60 cm的水槽,水槽間距2 m;漏斗集水坑:挖長、寬、深均為80 cm的定植穴,可以施腐熟雞糞24 t/hm2、果樹專用肥750 kg/hm2,與表土混合后回填。苗木一般于春季栽植,栽植后在苗高50~60 cm處定干,剪口下20 cm的整形帶應有5~7個飽滿芽。一般情況栽植矮化品種,密植的株行距為(2~3)m×(3~4)m,稀植的株行距為(3~4)m×5 m,栽前在水平槽中施優質圈肥(或其他有機肥)37.5~45.0 t/hm2,回填后挖穴栽植,栽后灌足水,覆蓋地膜,保溫保濕,確保成活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運用保水劑、拒避劑等防鼠藥混拌蘸根部栽植,可以有效提高桃樹抗病蟲害能力,同時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 科學施肥
基肥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可條施、圈施、撒施,根據樹勢,施有機肥50~100 kg/株,秋施基肥宜早不宜遲,一般多在秋季進行,結合擴穴、 翻埋樹盤覆草進行。基肥施優質圈肥50~100 kg/株、硼肥0.3~0.5 kg/株、磷酸二銨1~2 kg/株,與表土充分混合后施入并進行覆土灌水。追肥也叫“補肥”,分為根部和根外追肥。根部追肥1年需進行3次,第1次花前肥,以速效氮肥為主,成齡大樹施尿素0.5~1.0 kg/株;第2次在果實坐果后期,施氮、磷、鉀全效肥,成齡大樹施尿素0.5~1.0 kg/株、硫酸鉀0.5~1.0 kg/株、過磷酸鈣1.0 kg/株;第3次催果肥在果實膨大期追肥,可促進果大整齊。根外追肥:萌芽前噴尿素30~50倍液,花前噴硼砂250倍液和尿素300倍液2次,幼果期噴300倍氨基酸鈣或其他微量元素肥料2~3次。另外,結合每次噴藥,葉面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一般6月以前以尿素為主,6月以后以磷、鉀肥為主[1-2]。
3 整形修剪
修剪時應著重考慮改善樹體內部光線,合理分配營養,平衡樹勢,調節生長與結果的關系。幼樹期桃樹,修剪要采用輕剪長放,對副主枝、強枝要進行拉枝的方法培養枝組,枝條經長放后,生長轉緩。結果期桃樹,對其上的直立枝,可采取短截修剪等措施,改變生長方向,促其結果;同時,疏去過密枝、重疊枝、交叉枝、纖弱枝和病蟲枝等,以緩和樹勢,改善樹冠內的光照條件。維持營養生長與結果的平衡,防止樹體早衰,延長盛果期年限[3-4]。
4 病蟲害防治
桃樹的病蟲害主要有桃褐腐病、桃炭疽病、桃樹腐爛病、桃蚜蟲等,針對這些病蟲害,應采取以預防為主、多種防治措施并行的防治方法。桃褐腐病主要危害果實,最初果面出現褐色圓形病斑,繼而擴及全果,果肉變褐軟腐。防治方法:清除越冬菌源,防治象鼻蟲、桃蝽等傳播者,發芽期噴4~5 °Bé石硫合劑,也可用代森鋅、甲基托布津等抗菌藥。桃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實,多發生于果實成熟期,陰濕多雨發病較重,此病通過風雨傳播,從果實的傷口入侵。防治方法:清除越冬源,早春噴4~5 °Bé石硫合劑和甲基托布津、多菌靈退菌特等抗菌藥;每隔15 d在病園中噴灑150倍波爾多液;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靈600倍液,或50%代森鋅500倍液等藥劑輪換使用,以后視天氣和發病情況每隔15 d再噴藥1次。桃樹腐爛病又名流膠病,主要危害桃樹的主枝,此病越冬細菌借風、蟲等媒介傳播。防治方法:早春發芽前將流膠部位病組織刮除,傷口處涂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或噴5 °Bé石硫合劑,在生長期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可用抗菌藥,如堿水、紫藥水、四二、843康復劑、高錳酸鉀等。桃蚜蟲防治上,在芽萌動前夕噴5 °Bé石硫合劑+中性洗衣粉1 500倍液,在杏樹開花前及開花后各噴20%速滅殺丁乳油2 000倍液1次。食心蟲可用50%殺螟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5-7]。
5 參考文獻
[1] 王洪玲.桃樹優質豐產栽培技術[J].河北果樹,2000(3):44.
[2] 張斌.桃樹的建園及管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3] 徐嘉科,徐瓊琳.春季桃樹病蟲害防治[J].新農村,2009(1):192.
[4] 于淑娟.桃樹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120-121.
[5] 鄧可業.庭院桃樹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1992(5):30.
篇8
[關鍵詞]生物防治技術;有機桃園;應用
中圖分類號:TM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2-0386-01
前言
通常情況下,有機農業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相關種植以及管理人員通常采用生物防治技術展開相應的管理工作。同時,在當前我國的有機桃園種植行業中為了有效治理桃樹病蟲害現象,進一步提升桃果質量,其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也是必然發展趨勢。我們日常所說的生物防治技術,則主要是指依照種族之間的競爭、寄生以及捕食等相互關系,以一種生物種群去壓制另外一種種群的生物除蟲技術,與其他的物理、化學治蟲方法相比,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能夠在有效促進桃果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進一步滿足消費者對于桃果品質的更高要求。從另一角度上說,當前我國桃樹害蟲日益嚴重,因此,在桃園病蟲害管理工作中應用生物防治技術,不僅是桃果種植的內在要求,更是促進有機桃園可持續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1.生物防治概念簡述
按照生物防治的應用類型進行劃分,可以將其分為以鳥治蟲、以蟲治蟲以及以菌治蟲三大類型,從一定程度上說,在有機果園的病蟲害管理工作中采用生物防治技術事實上就是利用不同生物物種之間的相互關系,以一種生物對另一種生物的繁殖、活動進行抑制,從而有效降低果園中有害生物種群密度。對于生物防治技術而言,它不似農藥化學防治會對果樹本身產生一定的影響,更不似物理除蟲防害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且采用該方法時,還有利于最大限度的降低環境污染。生物防治的方法很多,而針對有可能發展成害蟲的昆蟲,相關種植人員以及桃園管理人員應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對這些生物進行控制。除此之外,果園生草、套種、減少化學農藥使用以及增加植物類型等措施進行有機果園的病蟲害生物防治。
2.有機桃園的病蟲害生物防治
2.1 適當應用性激素
性激素在有機桃園的生物防治作用主要體現在誘殺或干擾有害成蟲的與生長繁殖。就目前而言,我國已經研制出近70種的昆蟲性激素,且均可投入到實際的果園生產管理工作中,在多種果園病蟲害問題中具有著重要的價值,特別針對是果樹桃小、桃蛀螟等病蟲害現象,性激素的投放使用給予桃園生物防治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利用性激素進行有機桃園的生物防治時其首要關鍵為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預測,具體來說,桃樹種植人員應在某種害蟲大量出現或發生之前,例如在害蟲越東或者第一代生長期間在桃園中布置誘殺裝置。
2.2 利用常見植物源藥劑
通俗來說,利用常見的植物源藥劑主要就是指利用殺蟲劑,其中,殺蟲劑主要是來提取于植物本身所含有殺蟲物質的成分,經過分離、加工等諸多工序而制成相應的劑型,且作為農藥商品進行銷售、使用,特別是在有機果園中能夠起到顯著的病蟲害作用。在實際的桃園生物防治工作中,植物藥源的主要作用方式包括如下5種:①麻痹病蟲、害蟲的神經與肌肉。②破壞病蟲、害蟲的生理生化狀態。破壞昆蟲的中腸腸壁細胞,導致蟲體麻痹,有效影響昆蟲雌蟲的卵巢發育。③通過破壞昆蟲口器的化學感受器,從而干擾病蟲、害蟲的取食行為。④產生一定光活化毒素,吸收光能,直接與脫氧核糖核酸發生相應的化學反應而對病蟲害蟲產生毒殺作用⑤應用植物源藥劑可以擾亂昆蟲內分泌激素的的平衡,有效促進保幼激素的大量釋放,從而影響昆蟲卵的成熟,從昆蟲本身使其絕育。
2.3 利用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謝產物
在桃園管理自己生物防治工作中,利用白僵菌防治蟒蟾、利用BT制劑殺滅多種翅目害蟲等措施均屬于利用微生物的防治手段。此外,種植人員還可以利用害蟲機體內本身所產生的一種驚恐外激素或者多種的腺體激素,將其隨著液體藥劑共同噴灑到桃樹上,從而起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害蟲繁殖率的滅蟲作用。具體來說,利用病原微生物極其代謝產物的方法大致如下:將害蟲進行搗碎,此后加入適量的水對其進行過濾并獲得成蟲體液。一般情況下,種植人員可以將1g的蟲體液加至50kg的水中進行稀釋,利用稀釋液進行桃樹的噴肥。總而言之,從生物有機體中所提取、獲得的生物試劑能夠在一定情況下替代化學農藥實現防蟲病害的目的,而充分利用自然界生物分泌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有機桃園的生物防治工作,也必然是生態學技術、新型農藥開發等諸多方向的發展新趨勢。
2.4 保護并利用天敵
從一定程度上說,保護并利用天敵屬于桃園生物防治技術的核心內容,桃園常見牙蟲、潛葉蛾以及卷葉蛾等常見害蟲都有大量的天敵存在,此時,適當減少化學農藥的投放使用可以有效現果園里的自我控制。一般情況下,桃園種植人員以及相關的管理人員可采取相關的人工干預措施利用天敵,其一,通過引進或移植的形式培育外地天敵,此時,所要引進的天敵應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與適應力,馴化可能性大,且是寡食性或單食性。其二,采用相應的人工培育方法在室內進行天敵的飼養繁殖,在害蟲還未大量發生之前就對所培養的天敵進行田間投放。就目前而言,成功培育并投入到實際應用的天敵主要包括:赤眼蜂、捕食瞞、食蚜蠅、周氏嚙小蜂等,上述物種對桃樹蚜蟲、對翅目害蟲以及螨類蟲害均具有明顯的防治作用。
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全世界已有數百種天敵引種獲得成功。在下文中,筆者將介紹幾種常見的生物防治昆蟲。周氏嚙小蜂:白蛾屬于當前我國北方果樹的常見蟲害,而周氏嚙小蜂是美國白蛾的天敵,該種昆蟲可在蛾蛹中產卵進行后代的繁殖撫育,在有效控制白蛾發展當年具有較高應用價值。瓢蟲:瓢蟲屬于桃園生物防治工作中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害蟲天敵,例如澳洲瓢蟲能夠在1年的時間內快速繁殖8-9代,且瓢蟲主要產卵于介殼蟲的蟲體或卵袋上,在瓢蟲的整個幼蟲期中,瓢蟲能捕食1,2齡介殼蟲126頭,而在其整個成蟲期所食用介殼蟲卵與成蟲高達200只。而種殖過程中最為常見的七星瓢蟲在幼蟲期能夠捕食4齡桃蚜124只,3齡61只,2齡38只,1齡桃蚜11只;當七星瓢蟲長成成蟲后,則能夠以每天100只左右的捕食量殺滅蚜蟲。蛙螂:該種昆蟲屬于陸棲捕食性昆蟲,其習性較為兇猛,并以肉食著稱,故可視為昆蟲綱的猛虎。同時,蛙螂兇猛好斗,即使是同類之間也常常會發生互相殘殺的情況,引進桃園后也,相關管理人員則可以利用這一生物特性有效實現自我控制。除此之外,資源性昆蟲、壁蜂、熊蜂以及蜜蜂等昆蟲雖然并不屬于某種蟲害的天敵,但在實際的有機桃園生物防治工作中則能夠起到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即在釋放這類昆蟲以大程度提升桃園坐果率的同時減輕病蟲害的危害作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有機桃園生物防治工作中,桃樹種植人員與相關管理人員可采取多種防治技術有效殺滅桃園病蟲、害蟲,在提升果樹生長質量的同時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徐彩琴.淺談生物防治技術在植物保護中的應用[J].農業機械,2016(03):104-105+107.
[2] 段磊.生物防治技術在有機果園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6(19):118-119.
[3] 周國,任勇攀,趙京嵐,等.三種生物制劑在有機蔬菜菜青蟲防治中的應用及安全性研究[J].北方園藝,2016(20):117-121.
篇9
關鍵詞 柑橘病蟲害;潰瘍病;炭疽病;柑橘紅蜘蛛;矢尖蚧殼蟲;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436.66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1-0151-01
冊亨縣位于貴州省西南部,東經105°27′~106°12′,北緯24°38′~25°19′,是云貴高原向廣西平原過渡的丘陵地區,地處珠江上游兩大支流南、北盤江交匯的夾角地帶,最高海拔1 634 m,最低海拔301 m,年平均氣溫19.2 ℃,極端最高氣溫42 ℃,極端最低氣溫-2 ℃,無霜期345 d,年日照時數1 514 h,年降雨量1 340.7 mm。縣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熱量豐富,光照充足,冬暖夏熱、春干夏濕,雨熱同季,春暖早、秋涼遲,無霜期長,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素有“天然溫室”之稱,特別適宜經果林的種植。
長期以來,廣大農戶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和土地條件,大量種植柑橘,少數農戶已發展成為柑橘種植專業戶,調整了農業產業結構,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多數農戶由于缺乏柑橘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導致柑橘病蟲害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柑橘產量,經濟效益一直難以提高。為提高柑橘產量,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筆者向農戶推廣了柑橘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1-2],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簡單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1 潰瘍病
通過觀察,該病主要危害葉、果和枝梢,為細菌性病害。防治方法:一是加強植物檢疫,嚴禁帶病材料擴散。二是種苗消毒。將種子裝入紗布袋或鐵絲籠內,放入50~52 ℃熱水中預熱5 min后轉入55~56 ℃恒溫熱水中浸50 min,或在5%高錳酸鉀液內浸15 min,或在1%福爾馬林液內浸10 min。浸藥后的種子用清水洗凈,晾干后播種。未抽梢的苗木或接穗可用49 ℃濕熱空氣處理接穗50 min、苗木60 min后立即用冷水降溫。已發芽的苗木可用700 U/mL鏈霉素加1%酒精作輔助劑,浸苗30~60 min,用0.3%硫酸亞鐵浸10 min。三是建立無病苗圃,培育無病苗木。四是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五是藥劑防治。冬季用40%乙烯利水劑200倍液噴樹冠促使落葉,剪除病枝病葉集中燒毀[3]。深翻土壤然后噴3~5 °Bé石硫合劑進行樹干和表土消毒。各次枝梢在80%的梢長3 cm時開始噴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和20%葉枯寧可濕性粉劑400倍液進行預防和保護,每隔7~10 d噴1次,連續噴3次。在病害發生時,如發病植株少則堅決將病株及其周圍植株挖掉燒毀,并輪換噴用45%代森銨水劑500倍液和1∶1∶(200~300)波爾多液,或25%葉枯寧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
2 柑橘炭疽病
該病為潛伏侵染性真菌病害,其發病有慢性型、急性型和落葉型3種類型。防治方法:一是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抗病能力。二是做好清園工作,減少菌源。三是藥劑防治。5—6月和8—9月為該病的發病高峰期,可噴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700~9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代森銨水劑500~800倍液,或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和0.5∶1.0∶100.0的波爾多液。這些藥劑可交替使用,每隔10~15 d噴1次,連噴2~3次。此外,該縣還有柑橘腳腐病、瘡痂病、黑星病、煙煤病、根線蟲病、青霉病、綠霉病、黑色蒂腐病等,也必須注意防治。
3 柑橘紅蜘蛛
該蟲害主要為害柑橘葉片、枝梢和果實,被害葉、果嚴重時變灰白色,失去光澤,直至枯黃而脫落。通常在4—6月和9—11月為發生高峰期。防治方法:一是生物防治。對蟲口密度較小的橘園可用藥防治,有條件的最好養放天敵益蟲進行生物防治,如保護瓢蟲、草蛉、捕食螨等。貴陽地區以間澤鈍綏螨、紅蜘蛛的捕殺效果最好。二是藥劑防治。冬季用0.8~1.0 °Bé的石硫合劑噴布;春季用20%噠螨酮超微可濕性粉劑2 800~3 000倍液,或20%雙甲脒1 800~2 000倍液,或20%噠螨靈可濕性粉劑3 800~4 000倍液,或40%樂果900~1 000倍液,或95%機油乳劑200倍液等藥劑交替使用[4]。
4 矢尖蚧殼蟲
據農業部門長期監測數據顯示,該蟲是冊亨縣分布廣、危害大的蚧類害蟲之一,主要為害柑橘的枝梢、葉片和果實。成蟲和若蟲刺吸組織的液汁,被害組織不能充分發育,樹勢衰弱,引起落葉落果,影響果實品質,并能誘發煤煙病。防治方法:一是加強栽培管理,培養樹勢,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對防治矢尖蚧極為重要。二是保護利用日本方頭甲、整胸寡節瓢蟲、異紅點唇瓢蟲、矢尖蚧蚜小蜂等天敵,實行生物防治。三是在第1代若蟲盛發期進行重點藥劑防治,一般在2齡若蟲期噴1次藥,后隔15~20 d再噴1次,可獲得滿意的效果。所采用的藥劑有40%速捕殺2 000倍液+1%機油乳劑,或40%氧化樂果1 500倍液,或40%樂果800~1 000倍液,或20%雙甲脒1 500倍液等,可交替使用[5]。
5 參考文獻
[1] 廖賢軍,冷付春,陳國平,等.廣西柑橘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措施[J].南方園藝,2012,23(6):25-27.
[2] 王正容.奉節縣柑橘主要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2 (14):116-117.
[3] 王春華.柑橘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J].河北果樹,2010(3):34-35.
篇10
1系統設計
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優勢,建立基于Web的植物保護專家咨詢系統,將大量有關病蟲害的文字信息和圖片資料存儲于計算機中,使用戶能隨時隨地進行快速專家診斷,進而查詢病蟲害發生特點和防治方法。本系統是以基層農技人員和廣大農民為對象提供咨詢服務的,農民往往是在病蟲害已經發生后想要知道是何種病蟲害,如何進行防治,這就需要我們建立一個依據病蟲害在農作物上為害癥狀進行診斷的專家系統。由于基層農技人員和廣大農民在專業知識、計算機操作水平、網絡速度和上網費用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限制,無法進行專業化的鑒定,需要操作簡單,通過很少的步驟就能實現診斷和查詢,查詢過程往往只能依據1~2個最直觀的主要癥狀。在充分考慮上述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系統設計時,遵循操作少、速度快、結論準的原則,確定了查詢模式和數據庫結構。為減化查詢步驟、提高效率,我們設計了菜單分級查詢,對每級菜單的數量進行控制,使用戶能很快找到需要的信息。由于農作物種類較多,為了便于用戶檢索,根據天津市農作物種植情況確定主要農作物40余種,并歸納成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及果樹4個大類,這樣使每個大類中主要農作物的種類保持在1O個左右。同時,盡量避免使用植保專業術語,并通過使用大量的圖片資料,使用戶進行直觀的認識和比較,減少診斷過程中人為因素產生的失誤。
2系統開發
2.1流程
植保專家咨詢系統分為專家診斷系統和病蟲害查詢系統兩個相互關聯的子系統,提供植物病蟲草害的診斷、判別和植保知識的查詢、檢索。在專家診斷系統中,在進行專家診斷時只需按作物分類、作物名稱、為害部位依次進行選擇,系統將根據用戶的選擇,自動列出所有符合條件的病蟲害為害癥狀,用戶根據實際為害癥狀進行簡單對比就可查詢到病蟲害名稱,進而可以獲得相關的發生規律、防治方法等資料(圖1)。如已知病蟲害名稱,可直接在病蟲害查詢系統檢索病蟲害資料及防治方法,按作物分類、作物名稱、為害類別、為害名稱依次進行選擇,系統將列出病蟲害的為害癥狀、發生規律、防治方法等資料,并提供相應的圖片資料(圖2)。
2.2數據庫建立
使用SQLServer2003、2008作為數據庫平臺,建立web數據庫,并通過ODBC形成開放型數據庫連接,負責整個網絡的數據交換和管理,數據與軟件系統分離,所有數據定期進行安全備份。為便于調用分級菜單,建立病蟲害編號表和病蟲害信息表兩個數據表。病蟲害編號表按照添加的順序為作物分類、作物名稱、病蟲害分類和病蟲害名稱分別提供一個2位的編碼,累加組成一個8位的編號確定每個病蟲害,作物分類和作物名稱編碼累加確定作物編號。如:04030102中,04表示果樹,03表示葡萄,01表示病害,02表示黑痘病。病蟲害信息表存儲的主要信息有:病蟲害名稱、分類、學名、別名、圖片、植物編號、病蟲害編號、為害部位、為害癥狀、發生規律、防治方法等。
2.3系統程序編程
系統開發采用Internet的協議標準TCP/IP,利用Web技術、構件化技術,采用B/S結構服務模式,選用面向對象的ASP為實現語言,VB、VC、PB、JAVA和Delphi等作為專業平臺開發工具,與用戶之間通過web交流數據。
2.4后臺管理系統的開發
建立基于web的B/S結構的后臺管理系統,使管理員可隨時隨地進行系統維護和管理,建立病蟲害分類管理系統和病蟲害信息管理系統。在病蟲害分類管理系統中,依次選擇錄入作物分類、作物名稱、為害類別、為害名稱,自動產生每個病蟲害編號和作物編號,存儲于病蟲害編號表;病蟲害信息管理系統,選擇相應的病蟲害分類和名稱,錄入病蟲害學名、別名、為害部位、為害癥狀、發生規律、防治方法等信息,并上傳相關病蟲害圖片,存儲于病蟲害信息表。
2.5系統的應用
植保專家咨詢系統包括病蟲害查詢和專家診斷兩方面內容,既能提供植物保護方面的咨詢和指導,也能提供植物病蟲草害的診斷、判別和防治。在進行病蟲害資料查詢時只需按作物分類、作物名稱、為害類別、為害名稱依次進行選擇就可實現對病蟲害信息的快速查詢;在進行專家診斷時只需按作物分類、作物名稱、為害部位依次進行選擇,系統將列出所有符合條件的病蟲害為害癥狀,根據實際為害癥狀進行簡單對比就可得到病蟲害名稱,進而可以獲得相關的發生規律、防治方法等資料。為了使植保專家咨詢系統做到圖文并茂、生動、真實,本系統還增加了大量病蟲害圖片資料,對用戶進行專家診斷也有很好的輔助作用。本系統現已收錄了天津地區常見病蟲害240種,其中病害140種、蟲害100種,各類病蟲害圖片800余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