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中醫的就業方向范文

時間:2023-11-17 17:21: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中醫的就業方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學中醫的就業方向

篇1

【關鍵詞】高職英語 就業導向 方法與策略

職業教育的核心內容是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適應社會人才需求。英語教學是高職教育的重要內容,它必須適應社會發展,課堂教學要圍繞“就業”、“跨文化交流”目標展開,讓學生具備較強的知識遷移能力,大膽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

一、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職業化”是區別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重要內容,也是職業教育的最主要特點。根據教育部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要以“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為教學目標,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聽、說、讀、譯、寫的基本技能,能翻譯簡單的英語工作資料,同時具備日常的口語交際能力,逐漸培養工作必要的語言基礎能力、語言應用能力、實際交流能力。所以在高等職業英語教學過程中要以職業化為出發點,就業指導為方向,結合企業的人才需求,把英語教學從“基礎性”轉向“應用性”。在英語課堂上不僅注重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更注重英語在實際生活交流的重要性。積極鼓勵學生把英語的聽、說、讀、譯、寫等基本技能運用到日常交流中,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和自由發展空間,逐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終身學習理念,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礎。

二、安排合理的教學內容

根據社會市場需求合理選擇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內容及英語教材。我國傳統英語教學的存在明顯的重知識而輕技能、重教而輕學、重知識而輕能力、重書而輕交際、重輸入而輕輸出、重結果而輕過程等問題,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及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所以英語教學中要注重語言的實用性,努力提高學生日常生活中英語交流和業務交流的能力,教學內容廣泛涉及個人職業規劃、職業的溝通交流能力、企業的應聘常識、企業的發展歷史和企業文化等內容,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英語溝通能力,另一方面,根據專業合理選擇英語教材。“職業化”英語教學要切實符合就業為導向的原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英語的實用性、職業性特點,既畢業生在就業時具有特定崗位所需要的英語技能。高職院校不同院系培養人才的能力、技術各不相同,制定了不同教學目標,英語老師要依據社會對該專業英語能力的職業要求,有針對性的選擇英語課本,有重點的指導學生學習英語,讓學生意識到社會對英語的需求,注重對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教材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專業的特點及未來發展方向。比如,電子、模具專業畢業生,工作中時常接觸到維修指南、產品說明書、技術指導等文字知識,企業招聘時要求應聘者具有超強的翻譯能力和理解能力;而文秘專業學生對邀請函、商務報價表使用比較多,未來工作時,工作需要可能要經常與客戶在網絡、電話、商務會談中面對面交流,所以,要該專業畢業生英語聽、說、寫能力非常強。

三、在實訓中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課堂上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和翻譯練習,只是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它并不是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職業化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對知識實際運用能力和遷移能力。因此,老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設置不同的情景,布置不同任務,將課堂所學的知識、技能運用到實際中,實現語言、技能的再輸出,從而培養學生的實用能力、知識遷移能力。但扎實的“實用”能力必須經過實際的英語交流練習和大量的社會實踐。所以,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同其他專業學科教學一樣,必須要用足夠的實訓時間,充分地把課堂教學與就業模擬實訓有機結合起來。但是,目前我國部分學校英語教學的實訓時間、地點安排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場地原因。我校還是想盡各種辦法為師生創造實訓機會。例如,我校的旅游專業,結合教學要求,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在教師的領導下參觀青島棧橋、嶗山北九水等著名旅游景點,參觀過程中學生要注意看每個旅游景點的英文講解詞,旅游完后,學生要根據自己已有的英語知識和技能為旅游景點寫導游詞。學校與企業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把簡單的商務報表,邀請函讓文秘專業學生出處理,增加學生的實訓機會。

四、結合就業導向引入職業資格認證

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不僅是就業導向教學的重點,也是職業化應用能力的重要表現。為了適應企業對于應聘者職業資格的要求,高職英語專業要把相應職業資格考證的考取作為教學計劃重點,把證書課程考試標準同專業教學目標結合在一起,不僅加強學生英語基本技能訓練,而且讓學生畢業時取得學歷證書,也能考取到相應的職業資格證,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就業競爭能力強。

五、結語

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出企業需要的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實用性人才。職業化英語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豐富的創造力,把教學的“教”、學生的“學”及崗位的“用”緊密結合起來,將我國的英語教學推入全新時代。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新聞自由 司法獨立

引言

新聞自由源自作為民主制度下的言論自由,但是又不同于言論自由,新聞媒體被稱為繼立法、行政、司法之后的“第四種權力”,新聞記者更被稱為無冕之王,新聞媒體似乎可以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然而另一方面,司法獨立作為維護社會正義的最后屏障,天然的排斥外力的干預。任何社會不能拒絕新聞自由,否則這樣的社會將是極權社會;任何社會也不能缺少司法獨立,否則這樣的社會將是不存在公正、犯罪橫行的悲慘社會。如何處理二者之間的平衡問題,不僅關系到個人權力的有效保障,也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

一、新聞自由與公眾知情權

在西方,最初的大眾傳播手段即印刷術的出現,成為推動民主建立的原始動力之一。當時,作為新知識新思想載體的書籍承擔起批判傳統社會的功能。雖然各國統治者和官方教會都極力實行言論控制,但西方社會具有多元化特征,各民族國家并立但又相互緊密聯系和影響、各國發展的不平衡、政教分立、教會內部的分裂等因素,以及思想家和學者追求真理的勇氣等,都使思想的控制難以奏效。

同樣,那些曾為民主理想而奮斗的政治思想家都認識到言論自由是民主制度的基石。民主制度以公民和各種社會集團自由平等地參與為基礎,在各種政治力量的公平競爭和妥協中形成政治決策。新聞自由是民主價值觀在傳播領域的表現。民主社會的大眾傳播不能允許傳播手段為政府和少數權勢集團所壟斷,從而形成對人民大眾一邊倒的強制性灌輸,它要求保障不同意見的自由表達,實現一種不同知識和觀念的自由市場。

美國民主之父杰斐遜留下了一段十分著名的話:“民意是我們政府的基礎。所以我們先于一切的目標是維護這一權利。如果由我來決定,我們是要一個沒有報紙的政府還是沒有政府的報紙,我將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這段語錄被美國新聞界作為標準高懸于各報社的墻上。杰斐遜堅信:“人可以靠理性和真理來治理。所以我們的第一個目標是向他開放一切通往真理的道路。迄今為止所發現出來的最有效的道路便是新聞自由。”他認為,“可以放心地信任”人民,“讓他們聽到每一種真話和謊言,并且作出正確的判斷。”(1)

在現代民主社會,公民有獲得參政的權利。但人民只能根據得到的信息作出決定,而這些信息主要是由媒介提供的。如果公民沒有得到充分、正確、全面的信息,也就沒有“充分知情的民主”(well-informed democracy),因此新聞自由是民主得以實現的前提。新聞媒體向公眾提供信息,也就是滿足公眾知情權的要求。知情權(right to known),國內又譯為獲知權、知曉權等,指公民了解政府和行政機關的各種公共信息的權利。它是在當代西方得到承認的一項新的公民權利、民主權利。知情權連接新聞自由和公眾參與權,如果公眾不能有效獲取新聞信息,甚至不能獲取信息,那么知情權得不到保障,公眾在對信息不能有效占有的情況下參與國家和社會活動,必然導致參與范圍狹窄,參與深度不夠,進而使參與行為表面化形式化。實現知情權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政府和行政機關主動將信息公開,另一種是便是新聞記者對信息的挖掘。前一種是政府機關應盡的義務,后一種則關系到新聞采訪和出版問題。有關對政府不理的事件,政府很大程度上不愿意公開,但公眾又有權知曉,這時媒體就必須擔當這個任務。媒體擔當這個任務的理論基礎就是新聞自由,通過新聞自由實現公眾知情權。

二、司法獨立與社會正義

另一方面,司法獨立作為一項基本原則也規定在各國憲法之內。司法獨立是司法的當然要求,裁判者獨立于兩造超然于待決糾紛是案件得到公正審理的前提條件。現代法律理論的發展將正義區分為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其中程序正義基本內容中就包含著司法獨立。司法獨立作為程序正義的基本內容,其含義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法官中立,任何人不能充當自己的法官,法官與待決糾紛之間不存在任何可能影響使糾紛公正審理的因素;法官獨立,法官僅憑自己的良心和理性以及經驗裁判,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制約,法官可以基于特定理由排除該因素的影響;3、消極裁判,法官審理案件嚴格遵循不告不理原則,不主動審理案件,審理事實限于所控事實,所深被告限于指控書所載被告,裁判罪名限于指控罪名。一般而言,司法獨立主要又指法官或法院獨立于其它機構和個人,其它機構和個人不能干預法官審理案件,不能對法官施加任何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裁判的外力。對法院正在審理的案件的評論報導,應當受到特別限制,新聞采訪只能是紙面的記載,不能懈怠錄音機、錄像機進入法庭。

司法獨立被無數次重申作為司法乃至憲法的基本原則不是偶然的。司法最終解決的原則表明司法作為社會糾紛解決方式的終局性、不可重復性,因此司法必須保證絕大部分糾紛得到公正處理,使整個社會正義在司法過程中得到絕大部分的實現,否則司法就會被人們拋棄。在實體法公正的前提下,案件得到公正審理的基礎就是審理過程必須公正,無偏私,即程序正義(又稱程序公正)。司法獨立對社會正義的保障,就是通過對審理案件的裁判者的規范,保證裁判者中立獨立的地位來實現,任何有違裁判者獨立中立性行為的出現,都是對司法獨立的嚴重違反,法庭必須排除,甚至不惜重新開始審理過程。

三、新聞自由與司法獨立

新聞自由保障公眾知情權的有效行使,但新聞本身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由于電視新聞必須吸引大量觀眾和壓縮報導以適應節目時間緊湊的特點,所以幾乎不可避免地有過于簡單化、瑣碎和嘩眾取寵的毛病。由于追求效果,往往熱衷于新聞的刺激性。所以很自然,事務的常態不是新聞,變態才是新聞。“好消息不是新聞”,“壞消息才是好新聞”。人們都在工作不是新聞,罷工才是新聞;西方新聞界流行一句很形象的話,“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另外,新聞到底應當深入到社會何種程度,如何解決新聞自由與其它權力(權利)的沖突?在司法方面,新聞自由在何種程度上才是既保障了自由又無害于案件公正審理?媒體監督是一把“雙刃劍”,在實現審判公開的同時,又可能對另一重要的法制原則——司法獨立構成威脅。誠如有學者所言:“現代大眾傳播工具如新聞報紙、無線電與電視等之發達,往往對于法官獨立性構成威脅。由于大眾傳播工具對于司法領域之報導,而對司法之影響程度亦日漸上增,因為整個社會輿論,均為大眾傳播工具所控制,有些法官之審判,就可能受此等組織之傳播系統所控制之輿論所左右,而失卻獨立審判之立場。”可見,對新聞自由和司法獨立作一番有效分析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首先,新聞在司法上作用就是新聞監督,以媒體報導間接實現審判公開,具有以下特點:一方面,現代社會人們工作繁忙,時間緊張,居住分散,不太可能經常以旁聽的方式去了解司法、監督司法,因此使直接審判公開呈現一定的局限性,而公民對于法院審判的案件應當享有知情權,這樣就為間接審判公開留下了合理的空間。媒體報導和監督恰恰充當了擴大審判公開范圍、最大限度實現公民知情權與監督權的角色。另一方面,直接審判公開需要必要的物質條件,許多地區法院由于受審判場所、設施的限制,往往不能滿足群眾旁聽的需要,有時甚至發生影響法庭秩序的情況。通過媒體報導實現間接公開,可以彌補審判場所、設施的不足,成為公民了解司法、監督司法的主要途徑。

其次,司法對新聞報導具有天然的排斥傾向。司法的獨立性要求法官必須保證自身的超然性,美國法院規定:法庭和法庭的一切設施受法庭控制,法官有責任嚴格控制法庭和法院處所的環境以確保傳媒和公眾不干預被告接受公正審判。法官可運用若干程序上的方法來排除報導帶來的不利影響,包括:(一)推遲審判案件直到偏見的危險消除;(二)如果有關的報導尚未充斥整個州,將案件轉移到另一縣區,或從另一縣區引進陪審員以代替轉移案件;(三)監督對陪審團成員的預先審核,以確保對被告的清白與否抱有先入為主的候選人不能入選陪審團;(四)隔絕證人或至少警告他們在作證前不要聽從傳媒對于訴訟的報導;(五)命令重新審理;(六)限制性命令,禁止案件的所有當事人向傳媒做出帶有傾向性的陳述。保證司法獨立是案件審理的前提,無論媒體發表何種言論,只要可能影響案件審理,法庭就必須加以排除。

但是必須指出,雖然新聞自由與司法獨立之間存在著矛盾,但是并不表明二者不可調和。美國雖然1972年布朗茲伯格訴哈耶斯一案中聯邦最高法院否定了新聞記者享有不披露秘密信息來源的特免權,但是由于是以5:4微略優勢票獲勝,且投決定性一票的鮑威爾大法官贊同另外四位法官的看法,認為在其它情形下應當給予新聞記者至少是有限的拒絕披露秘密信息來源身份的作證特免權。自此,給予記者作證特免權以保護聯邦憲法第一修正案所規定的言論和出版自由就成為美國法律界和新聞界熱切探討的問題。目前美國一共有31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建立了保護記者不披露秘密信息來源身份的作證特免權,一些州通過法院判例也確立了限制性的新聞記者作證特免權,顯然如果沒有司法獨立,法院一定不能確立保護新聞自由的判例比國內影響立法機構立法。(2)司法獨立由此對新聞自由產生了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新聞監督作為保證審判公開的一項舉措,使法官在公開中裁判案件,有力的防止其它機關和個人的不當干預,有力保障了法官獨立判案,毫無疑問促進了案件的公正審理,對維護司法獨立有著極大的保障作用。

處理新聞自由與司法獨立,必須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則。筆者認為,新聞自由作為一項基本人權引申出來的權利必須得到保護,同時司法獨立作為維護社會正義的基礎也必須得到體現,在一般情形下,應當堅持新聞自由的優先地位,新聞記者應當享有包括采訪、出版司法事件的權利,新聞記者對秘密信息來源應當享有拒絕披露的權利,只有在記者掌握的材料是對案件審理的關鍵證據時才能被法院強制披露,但是如果新聞自由所保護的利益面對的是司法獨立所保護的國家安全利益時,則必須讓位于司法獨立。總之,披露應當是非常情形才得以允許。

參考文獻

篇3

近年來,隨著醫療體制改革,中醫醫療行業用人缺口逐年縮小,但高校的不斷擴招,中醫專業學生上崗就業要求增高,因此,就業問題日益嚴峻。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公布《關于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更加鼓勵大學生創業,而此舉對于就業難的中醫專業學生也是除就業之外的新興機遇。

1 中醫專業學生對創業的認識

1.1 學生對創業認識較淺

據調查,中醫專業學生在畢業后多數選擇到繼續深造或者到醫療崗位就業。就中醫專業的特點,談到創業,學生結合本專業首先想到的是開中醫診所、社區醫療服務,進行醫療美容或者推拿按摩,但是這些都必須建立在有職業醫師執照、有啟動資金、有工作經驗的基礎之上;而其他創業形式,對于中醫專業學生,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轉行,同時在創業中還需面對未知的失敗風險,對大多數中醫專業學生來說,自主創業只是無法進入醫療機構后的權宜之計,無奈之舉。

中醫院校受辦學理念、中醫教育傳統性、專業特殊性的影響,大部分中醫院校的創業教育尚處于起步期,也未開設相應創業教育課程。因此,中醫院校學生沒有機會接受系統的創業教育,以致學生的創業基礎知識薄弱,意識淡薄,仍停留在淺層面。

1.2 學生缺乏創業實踐經驗

調查發現部分醫學生雖有創業想法,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創業的程序和創業所需條件不太清楚或根本不知道,缺乏參加創業培訓、比賽等實踐活動的主動性。醫學生的創業意識比其他專業學生要弱,除了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外,創業實踐主動性缺乏的主要原因是缺少一套科學規范的創業理論應用體系來指導醫學生參加和開展創業實踐活動。由于缺乏創業基金和創業基地等保障支持措施,醫學生的創業活動很多局限于參加“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編寫創業計劃書等紙上談兵的方式,缺少有資金注人、注冊企業的親身體驗式創業實踐,不利于對醫學生實際創業能力的培養,致使很多醫學生認為創業離自己很遙遠,或者干脆徹底放棄創業的想法,從長遠而言,將會影響或限制學生的職業發展。

2 培養中醫專業學生創業意識的方式

2.1 轉變傳統觀念,培養中醫專業學生創業意識

就業理念決定就業取向,中醫專業學生需要認清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清楚地認識到自我的價值,不能僅僅為就業而就業,而應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向。所以,中醫專業學生應該激發自己的思維,拓展自己的思考范圍,要敢于破除中醫就業的局限性,要多多學習創業知識,擴寬自己的就業面。改變以往就業只選醫療機構和創業就開診所的狹隘觀念,拓寬就業及創業思路,積極參加醫學生創業教育,提高醫學生創業意識。

2.2 調整教學內容,完善中醫專業學生創業教育

目前創業教育在各大中醫學院校中少有開展,這局限了中醫學與中醫專業學生的事業發展,創業教育包含三個方面,即創業意識教育、創業素質教育、創業技能教育。中醫院校可以循序漸進,分不同年級開展不同的創業教育,可在大一、大二時開展創業意識教育,可在大三時開展創業的素質教育,最后在大四、大五時開展醫創業技能教育。構建中醫學專業本科生創業教育體系,首先,開設中醫學生創業教育課程。要達到創業教育的核心宗旨和基本要求,必須依托課程來進行。課程采用學分制管理,在中醫學生中開展普及教育。在課程設計上,要結合中醫學生的個性需求,積極優化課程建設。其次,建立中醫學生創業教育專兼職隊伍。要在中醫院校開展創業教育,必須要配備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既有理論知識豐富的專職教師隊伍,又有創業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創業者做兼職教師隊伍。同時給專職教師提供機會走出校園,參與各類專題培訓、到創業一線去兼職學習,以提高授課的質量和實效性。

2.3 與實踐相結合,提升中醫專業學生創業能力

社會實踐活動也是中醫專業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了解社會,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從而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拓寬就業渠道、提升就業能力、拓展職業發展空間的有效方式。中醫院校應重視并組織好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利用暑假和寒假組織學生到鄉鎮以上醫院、農村衛生所、制藥廠等進行實踐鍛煉,加深對群眾健康狀況、各種病情及醫療衛生狀況的了解,有利于學生提升專業素養和醫德修養,使醫學生根據社會需要修正自己的創業和職業發展目標。

2.4 整合資源優勢,搭建中醫專業學生創業平臺

創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中醫院校除了在教學層面上滲透對學生創新觀念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外,還要開展創業活動,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欲望。要積極整合校內外資源,搭建醫學生創業技能的應用平臺,使學生在活動中運用創業技能,從而培養其創業能力。在校內可通過以下途徑為醫學生搭建創業技能應用平臺:①通過社團、學生會等學生團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業主題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能力,但要注重活動項目設計的合理性、針對性。②利用學校現有的各類實踐基地開展創業活動,最大限度、最有效地開發、利用好校內的創業教育基地。③建議開設創業園區,既營造中醫院校的創業氛圍,又為學生自主創業提供現實可能,增加實踐的機會。在校外,要注重開拓中醫學生創業的幅度與深度,增加學生接觸社會,接觸新鮮事物的機會:①要加強與企業、科研院所的溝通與合作,引進成功人士為學生授課,并指導中醫學生開展創業活動。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國家、省、市級的創業計劃大賽、創業項目,以增加學生的實戰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業操作能力。

篇4

張靜高亞玲趙璇黃文杰

(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26)

摘要:本文是針對高職醫藥營銷專業中醫藥學概論課程的教學方式的探討。根據高職醫藥營銷專業崗位的特點,并遵循“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模式,在對中醫藥學概論課程的教學中充分采用了情景模擬教學法,使學生在課堂上分角色地進行模擬實戰演練,通過表演理解教學內容。該法注重了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為以后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職醫藥營銷專業;中醫藥學概論;情境模擬教學法

《中醫藥學概論》課程,是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高職醫藥營銷專業學生掌握中醫藥基礎理論與應用的一門基礎兼應用性的課程,是對中醫基礎、中藥學和方劑與中成藥進行整合的一門課程。選用教材為《中醫藥基礎》[1]或《中醫藥學概論》[2]。該課程學時不多,但需掌握的知識很多。傳統的教學方式一般只是對中醫基礎、中藥學和方劑與中成藥三門學科按部就班的講授。筆者根據“以能力為本位[3],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培養目標,在教學方式上大膽進行了改革,采用項目化教學方式,并且充分應用了情境模擬教學法,即讓學生要在課堂上分角色地進行模擬實戰演練,通過表演理解教學內容。該法注重了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為以后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現將實施過程中的經驗和體會做一簡要介紹。

1、情境模擬教學法簡介及基本思路

情境模擬教學法,即讓學生圍繞某一特定的主題項目,在教師的指導下,模擬實際業務,置身于模擬的情景中,分角色進行實戰演練,以充分理解教學內容的一種課程形式。其目的在于加強學習內容與工作之間的相關性,整合理論與實踐,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效率[4]。《中醫藥學概論》是一門基礎兼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即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能夠對藥房銷售崗位中所面臨的常見疾病和常用藥物做出正確的分析和決斷。所以單純講理論,又因學時有限,學生不會靈活運用,所以對這門課進行了項目化教學方式的改革,就必然要以實踐活動來展開,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重點來進行。

2、情境模擬教學過程

本課程教學內容上,在進行必備的中醫基礎理論的基礎上,選取臨床常見的七大病種為主線:感冒、咳嗽、胃痛、便秘、風濕痹病、痛經、小兒腹瀉。即構成七大項目,分別為感冒的辨證與問病薦藥、咳嗽的辨證與問病薦藥、胃痛的的辨證與問病薦藥、便秘的的辨證與問病薦藥、風濕痹病的的辨證與問病薦藥、痛經的的辨證與問病薦藥、小兒腹瀉的辨證與問病薦藥。每一個教學項目即為一個教學情境。

現以“情境之感冒的辨證與問病薦藥”為例,介紹其教學過程。

2.1創設情境

根據藥房銷售崗位的特點,假設學生是一名藥房中成藥柜臺銷售員,為前來欲購中成藥的顧客推薦合適的中成藥。

2.2提出任務

對疾病的分析理論體系,中醫和西醫是截然不同的。將如何針對顧客自訴的癥狀,從中醫角度進行合理的分析并作出較為正確的證型判斷,為其推薦并介紹合適的中成藥,及囑其注意事項等等。

2.3基礎理論的學習

原則上應該讓學生帶著任務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但因為學生沒有中醫的基礎,而且中醫知識抽象難懂,讓學生自主學習不太切合實際,本部分主要由教師將相關的基礎知識進行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盡量結合生活實例,以求通俗易懂。

2.4課堂演練

教師先提前做好幾個中醫病例簽,學生分組(根據班容量確定小組數),每組指定一名學生為患者(顧客),其他學生皆為銷售員。讓其抽取一個病例簽,但不得告知該組其他學生,令其自己理解和記憶病例內容。之后各組輪流進行表演,在一組表演時,其他小組要為其進行評價和打分。在每組表演的過程中,扮演患者的學生要用通俗的百姓語言表達癥狀,其他扮演銷售員的學生可共同為其問病,出謀劃策,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推薦合適的中成藥。這種表演方式既可考驗顧客扮演者是否能將病例的內容充分理解并正確的表達,也可考驗銷售員扮演者是否能合理的問病,是否能正確的分析和判斷等能力。

2.5教師評價和總結

在每組表演完后,教師要取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和答疑,并總結該病例相關的知識和問病技能。

3、教學體會

3.1實用性強,與藥房銷售崗位息息相關

營銷專業主要就業方向——藥房銷售崗位,其所需技能主要是問病薦藥。通過情境模擬的方式讓學生切身體驗問病薦藥的過程,可以說實用性和針對性大大增強。

3.2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大大提升

在每一個情境模擬過程的完成,學生將會有一種“噢,我又學會看一種病了”的情緒,一種學有所成的成功感將會由然產生,而對下一種病又如何問病和薦藥的好奇心也會同時而起。況且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對于抽象、難懂、枯燥的中醫知識來說,尤其對毫無中醫基礎的營銷專業學生來說,無疑更像天書一部。通過情境模擬的方式,讓學生可以想象自己以后的工作狀態也許就是這樣的情形,如果現在都做不好的話,以后的工作崗位將更加難以勝任。所以學生就會以一種更加積極的狀態去備戰。所以說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都將大幅度地提高。

3.2豐富了考核方式,學生互評和教師總評相結合

該課程的考核方式主要由平時表現(占平時成績20%)、任務完成情況(占平時成績40%)和期末成績(占總成績40%)構成。其中任務完成情況即對每一次的情境模擬情況的考核,通過學生互評和老師總評進行考量,主要從任務完成的結果是否準確,分析的是否合理,回答問題是否正確,對知識是否能夠綜合靈活運用以及反應的能力、口頭表達的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改變了以往了一紙定輸贏的考核方式。

4、結語

情境模擬教學法不僅與專業崗位息息相關,更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活潑、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時發揮主觀能動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吸收,從而不僅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也使學生更加能夠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參考文獻:

[1]王滿恩.中醫藥基礎[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2]侯志英,張金蓮.中醫藥學概論[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11.

篇5

關鍵詞: 中醫院校; 信息專業; 實踐創新; 教學; 中醫藥信息

中圖分類號:TP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6)10-81-02

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formation specialty student's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Yang Tao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aining of information specialty students in TC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the suggestions of improving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se students are given. Including: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ers team should be improved to establish the TCM talent cultivation support system; the concept and mode of teaching should be changed, and the course training of case-teaching or project-driven should be launched; the innovation platform for self-learning should be built to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n this way, the special talent-cultivation system of cross-disciplinary can be formed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TCM informationization.

Key words: TCM college; information specialty;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TCM informatics

0 引言

中醫藥信息化是實現中醫藥全面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技術支撐,是體現中醫藥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有利于激發中醫藥健康服務的動力和活力,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效率和質量,擴大資源供給,不斷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有利于培育新的業態和經濟增長點。中醫藥信息專業人才是中醫藥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和保障,如何提高中醫院校信息專業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高素質的中醫藥信息交叉學科人才,關系到我國中醫藥信息化事業的發展。

1 中醫院校信息專業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現狀

當前,高等中醫藥院校積極適應社會對中醫藥信息專業人才的需求,開設了信息專業或專業方向。目前,全國獨立建制的24所高等中醫藥本科院校中,有9所院校設置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11所設置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10所設置醫學信息工程專業。培養了一批具有中醫藥學科背景的信息技術人才。

中醫院校開辦信息專業,其人才培養目標是相對明確的。即,在知識結構上,強調掌握一定的中醫藥知識,具有中醫藥學與信息學的交叉和融合;在能力結構上,突出中醫藥信息資源組織、管理與應用,軟件系統開發、實施、應用與維護以及中醫藥數據處理與分析的能力;在就業方向上,主要面向醫療衛生管理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和醫藥軟件行業,對其他行業也表現出較強的適應性,就業方向較靈活,適用范圍較為廣泛。然而,在多年的培養實踐中,信息專業的學生培養還存在一定不足。

⑴ 教材和師資隊伍建設滯后。教材大多使用工科院校的經典教材,如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數據結構》(嚴蔚編)、電子工業出版社的《計算機網絡》(謝希仁主編)等,雖然上述教材的知識結構完善、內容豐富,但缺乏中醫藥特色。在師資方面,中醫院校的信息專業教師大多是工科院校計算機相關專業碩博士畢業生,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專業背景,但缺乏中醫藥知識,無法做到學科交叉和融合。

⑵ 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陳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占據主導地位,形成了老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沒有獨立的認知和思考,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沒有得到釋放,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⑶ 學生實踐創新能力不足。中醫院校的實踐創新的教學模式和環境還在形成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沒有得到充分激發,造成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與綜合性院校及工科院校相比存在差距。

2 中醫院校信息專業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建議

2.1 注重教材和師資隊伍建設,形成中醫藥信息人才培養支撐體系

教材、教師、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三種基本要求,也是教學質量生成的三種基本要素[1],其中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基礎,是教師教學的重要載體,是學生獲得系統知識、發展智力的重要工具。在教材建設方面,中醫院校信息專業應當立足中醫院校特色,結合信息學科特點,建立適用于中醫院校信息專業教學的教材。例如,在《計算機導論》中可以穿插中醫藥領域中的計算機應用,如醫院信息系統、電子病歷等;在《計算機網絡》中可以添加不同醫院的網絡架構及網絡安全介紹等。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做到“引培結合”,一方面引進具有中醫藥與計算機專業背景的交叉學科優秀人才;另一方面積極引導教師學習中醫藥基礎知識,并將中醫藥知識學習納入考核評價指標,通過行政干預、思想引導,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交叉學科素養。優質的教材、優秀的師資隊伍是構建中醫藥人才培養支撐體系的基礎和關鍵,也是培養中醫院校優秀學生培養的重要保障。

2.2 改變教學理念和模式,開展以案例教學和項目驅動的課程實訓

教學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2]的原則,積極采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案例教學法是新的教學方法之一,是指通過具體情境、事件的描述、解剖,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事件進行討論[3]。在信息課程的教學中,可以靈活應用案例教學法。例如,我們講解交互式網站設計時,學生可能接觸過靜態網頁設計,但對動態網頁沒有認識,此時,我們可以用一個經典系統作為案例,如在線電子商城,實現信息查詢、瀏覽、購買、支付等。此外,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分析,如:購物信息的來源/查詢的邏輯/購物車的實現等。以這些問題啟發學生學習探索和分析討論。

項目驅動教學法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完成從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到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的教學方法[4]。這一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經典案例或科研課題等設計成難度適中的若干項目,學生根據興趣自主選題,教師引導學生圍繞項目開展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小組研討、調查研究、技術交流等,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

2.3 鼓勵學生創意與創新,建立學生自主學習的科創平臺

創新是驅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創新離不開科研,科研能力是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向之一,以創新性項目模式開展的大學生自主科學研究已經成為高等院校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形式[5-7]。在中醫院校信息專業培養中,要鼓勵學生的創意與創新。一方面,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類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以項目促進學生的知識學習和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帶領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從中學習科研思路及方法。此外,要引導學生學習中醫藥相關知識,從計算機角度思考解決中醫藥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并努力創造相應的軟硬件實訓環境,進而形成學生自主學習、創新的氛圍。

3 結束語

中醫藥院校的信息專業是我國中醫藥信息化人才的輸出源頭,承擔著培養中醫藥信息交叉學科人才的重任。如何培養優秀中醫藥信息人才顯得尤為關鍵。當前,中醫院校信息專業尚存在師資和教材建設滯后、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傳統、學生實踐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應該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教材建設,改變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模式,營造大學生實踐創新環境,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形成獨特的中醫藥信息交叉學科人才培養體系,有效增加中醫藥信息人才供給,最終為我國中醫藥信息化和現代化事業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馬亮,王海舜,李文勝.中醫院校計算機專業實訓課程改革研

究[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8(4):481-483

[2] 張穎,孫艷秋,劉建平.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醫院校計算機教

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教育,2010.2:72-74

[3] 祝國明.綜合案例教學在計算機教育中的探索應用[J].科技

信息(科學教研),2008.24:467

[4] 崔麗艷.論項目驅動模式在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應用[J].遼

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28(3):68-69

[5] 林曉冰,郭文海,汪玉梅.關于提高中醫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

質量的思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8.16(3):202-203

[6] 鄺棗園,譚宇蕙,修宗昌等.高等中醫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的

培養[J].教書育人,2012.27:34-35

篇6

臨床醫學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掌握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和預防能力,以及危、急、重癥的初步判斷和處理能力,從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工作的高素質實用型醫學專門人才。

臨床醫學專業就業難不難

近幾年根據市場調查來看,很多臨床醫學中醫藥的學生對于自己的擇業定位,往往都鎖定在大城市或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在找工作的時候,總是會選擇大城市,大醫院,經濟效益好的單位,普遍對于就業的期望值過高。

所以,大城市和發達地區的醫療衛生機構日趨飽和,醫學人才市場上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造成一種就業難的現象。但其實,如果把條件放低,臨床醫學專業的人才找工作還是比較容易的。

很多人會說,我的要求已經很低了,為什么還是找不到工作,相信這就要從自身來找原因了。大家都知道,臨床醫學人員的需求量很大,但同時對于人才的自身實際水平要求也很高,所以,這也導致了臨床醫學專業的錄取分數高,學制長,而且一般臨床醫學的學生都得考研或是出國深造。所以,如果找工作困難,那可能是自身水平還有待提升。

臨床醫學專業的畢業生相對于其他專業的畢業生來說,確定性會比較強,這幾年的就業形式也一直比較強,就業前景很好。

臨床醫學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醫療衛生單位、醫學科研等部門從事醫療及預防、醫學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醫療、制藥、新能源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醫療/護理/衛生;

2 制藥/生物工程;

3 醫療設備/器械;

4 新能源;

5 美容/保健。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醫藥代表、銷售代表、護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醫藥代表;

2 銷售代表;

3 護士;

4 內科醫生;

篇7

【關鍵詞】公共英語 以職業為導向 專業教育

近年來,高職高專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國家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各醫院和用人單位都對醫學類高職高專畢業生的英語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高職高專公共英語的改革卻相對落后于專業教育的改革。由于公共英語一直被定位為公共基礎課程,且受A級考試和學時的影響,在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出現了學生的職業語言能力培養被忽視,英語教學與專業教育脫節的問題。本研究主要探討了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公共英語教學與專業教育的銜接中出現問題的原因以及對策。

一、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公共英語教育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由于高職高專公共英語課被定位為公共基礎課,受應試教育影響,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公共英語教育仍以傳授知識為主,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語言實踐和學生職業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公共英語課程不是根據崗位需求設計的,沒能與專業教育有效銜接。從教師方面來看,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從事公共英語教學的教師都是英語語言專業出身,對開設的臨床、護理、中醫中藥及針灸推拿等專業知之甚少,缺乏專業教育的理念和實踐經驗,目前無法勝任與專業教育銜接的英語教育。從教材上看,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從2014年開始使用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年7月版的《新編大學英語》book1和book2。book1共有8個單元,book2共有10個單元,每個單元由Listening& Speaking,Reading,Grammar,Translation,Writing和Enjoy Yourself留個部分構成,分別涉及問候、學習、愛好、運動、氣候、旅游、就餐、就醫、娛樂、購物、儲蓄、約會、求助、求職等各方面內容。幾乎沒有與學生專業息息相關的醫學英語內容。因為上述的課程設置、教師和教材方面的原因,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公共英語課程出現了與專業教育相脫節,落后于專業教育,不適應以職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等問題。

二、構建與專業教育銜接的大學英語課程系統

筆者認為解決上述問題需從相應的教師隊伍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學方法改革等方面入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也是課程的組織者和落實者,因此,只有建設好教師隊伍,改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才能把公共英語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的結合起來。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公共英語教師都是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缺乏醫學類相應的專業知識,因此,有必要到各系部學習一些相關的專業知識或到有開設醫學專業英語課的學校進修。另外一種方法是把大學英語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的優勢結合起來。近年來,由于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對教師的要求有所提高,因此,在專業課教師團隊中不乏專業素質過硬、英語水平高的優秀教師。把公共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組成教學團隊,由有經驗的教師擔任組長,公共英語英語教師學習專業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教師學習英語教學法,并共同設計教學方案、課堂組織和教材的建設等,可以揚長避短保證教學效果。教材是影響教學的重要因素,要把公共英語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起來,開發針對專業教育設計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本科醫學院校大多開設醫學專業英語課程,但是高職高專開設該課程的院校還寥寥無幾,醫學專業英語教材更是少之又少。為了開發與學校情況相結合的特色英語教材,可以把公共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組織起來共同編寫教材。專業教師了解需要學習的專業知識和術語,英語教師了解學生具體學情,共同編寫課實現優勢互補,有利于開發出符合學生實際并能滿足專業教育需求的英語教材。公共英語教育和專業教育的銜接少不了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往的“教師講、學生學”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英語教育的需要,更不能滿足專業教育的需求。因此,需把傳統的講授法逐漸改為任務型教學、交際型學習和職場情境結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到情境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職場英語水平。

三、小結

把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公共英語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效的銜接在一起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不但需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更需要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的共同努力,建設高水平的專業英語教學團隊,編寫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特色英語教材,改革英語教學模式,克服專業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等困難,把公共英語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劉小兵.論高職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的銜接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1(2).

[2]李紅.論公職公共英語教學與專業教育的銜接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2(4).

*本文系2015年云南省保山市科技項目“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公共英語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銜接銜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李蔚,女,(1984.9)云南保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校英語教學法、翻譯。

篇8

關鍵詞:睡眠障礙大學生 影響因素 失眠

中圖分類號:R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b)-0238-01

失眠其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徹夜不寐,長此以往會影響腦功能特別是前額葉的功能,引起注意力、言語能力、計劃能力以及應變能力降低等,也會嚴重影響記憶功能和情緒,并因而導致免疫機能降低、原有疾病加重、衰老加速,影響整個身心健康[1]。據1999年德國Diell召開的第三屆世界睡眠聯合協會大會多份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統計表明,全球約每10~12人中有1人患失眠[2],影響人們身心健康、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的第一問題是失眠。到2020年,大約有超過7億失眠者[1]。而現在的大學生面臨著來自生活、學習、就業等多方面的壓力,睡眠質量直接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及學習、工作的效率。本文通過對52名睡眠障礙的大學生進行分析,找出影響睡眠的主要因素,以及影響男生和女生睡眠障礙者的各自主要因素,并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希望對預防大學生失眠有一定參考價值。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駐濟高校的2007、2008、2009、2010級的本科生,采用調查表的形式,由學生自愿填寫。

1.2 方法

主要采用調查表調查方法(調查表的構建、發放、填寫、數據錄入、數據的統計、分析),隨機抽樣法、文獻檢索法(清華同方數據庫文獻檢索、萬方數據庫文獻檢索)、信息調研法、統計分析方法(計數、表格)。

1.3 調查表的制定

參考報道的趙圣文的調查表[3],表中調查內容包括對專業、性別、年級、學習壓力、是否考研、就業壓力、健康滿意度、與寢室同學關系、睡眠是否受干擾、睡前鍛煉、近期心情、家庭重大事件12個影響因素,每個測試問題均依據測試因素的強度設定四個等級,分別表示該影響因素的作用大小,以便于測量該因素與睡眠質量之間是否存在等級相關關系。

2 結果與分析

調查270名大學生,52名患有睡眠問題。下面是對52名睡眠障礙的患者的具體分析。

2.1 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的睡眠障礙的大學生中男女各26人,各占50%;年齡調查顯示,17~20歲的占17.3%,21~24歲的占82.7%;年級調查顯示,07級的占40.4%,08級的占28.8%,09級的占23.1%,10級的占7.7%。

2.2 影響睡眠障礙的主要因素

本次調查睡眠障礙的大學生的主要睡眠影響因素為課程壓力大、就業壓力大、心情較差、缺乏體育鍛煉,其所占的比例分別為71.1%、51.9%、59.6%、59.6%。

2.3 影響男性大學生睡眠的主要因素

本次調查睡眠障礙的男性大學生的主要睡眠影響因素為課程壓力大、就業壓力大、生活節奏不規律、休息時經常受到干擾,其所占的比例分別為71.1%、50.0%、50.0%、30.8%。

2.4 影響女性大學生睡眠的主要因素

本次調查睡眠障礙的女性大學生的主要睡眠影響因素為課程壓力大、考研壓力、就業壓力大、休息時經常受到干擾,其所占的比例分別為80.7%、69.2%、53.8%、30.8%。

2.5 有睡眠障礙的男女性大學生睡眠因素分析

本次調查的睡眠障礙的男女大學生的睡眠因素比較分析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男性大學生和女性大學生都受到課程壓力、就業壓力、休息時受到干擾的影響。男性大學生與女性大學生相比會容易學習和生活無規律,而女性大學生考研的比例比男性大學生高。

3 結論

影響睡眠障礙的大學生的主要因素是課程壓力、就業壓力、心情狀態、體育鍛煉。這主要是因為大學與高中的管理體制不同,升入大學再也不是高中時候老師天天監督著學習,大學的課程很大程度是靠自己的自覺性,課前預習,課后及時鞏固。如果學習不及時,會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在“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就業制度下,對大學生的就業產生了一定的壓力;心理上,覺得就業壓力大,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所以把自己逼的很緊,造成情緒低落,壓抑等心理問題。

因此,學校和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大學生睡眠質量的重要性,為大學生宣傳身心健康知識,排除心理顧慮;增設心理健康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讓大學生正確對待學習與生活中的壓力,提高心理應激能力;加強對學生宿舍的管理,例如按時熄燈、斷電,營造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此外,大學生應多參加體育鍛煉,促進自己的身心共同發展;學會釋放情緒,讓自己保持一個很好的心情。

參考文獻

[1] Liu Shi yi.What is Insomnia[J].ASRS Newsletter,1998(3):6-7.

[2] Michael Chase,Thoma Roth.InsotImia.Los Angeles:Brain lnformarion Service[M].Brain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CalifortIia,1999:12-34.

篇9

關鍵詞:新時期;中西醫結合;教學

0.引言

醫學事業的發展和醫學教學的發展是處于一種同步互動的狀態[1]。在社會市場需求不斷飽滿的情況下,高等教育的實施就需要和社會與經濟的發展緊密聯系,只有適應了社會的發展需求,才可以使教學的目的更好的應用到實際之中。中西醫結合是我國所特有的一門傳統醫學,受歷史條件的限制和中西醫自身發展的局限性,在新的社會發展時期,中西醫結合教學中還面臨著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嚴重的阻礙著中西醫結合教學的發展和實施。

1.中西醫集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目標不清晰

從目前中西醫結合這一學科來說,其在教學的過程中是隸屬于中西醫學和中藥學名下的,從很多的醫學院校中可以發現,中西醫結合這一學科在醫學院校中還尚不能獨立設置一個系別,目前還是屬于中醫學系的一個專業或者說只是一個專業方向。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中西醫結合教學需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教學目標,如何更好的培養中西醫結合的專業性人才在教學目標上還不是十分清晰。教學目標的不清晰,在某種程度上就阻礙的了教學的實施。

1.2教學體系不明確

目前,中西醫結合教學體系中的很多個環節依舊是中西學或者西醫學的翻版,中西醫結合還尚未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體系[2]。而在其學制設置方面是否涵蓋從中專教育到博士生教育階段還尚不明確。同樣在課程設置上,中西醫結合課程的主體依舊是中西醫主干課程,而真正意義上的中西醫結合課程卻非常少。而在教材方面,對于體現學科特點的教材非常難以尋找,在教學過程中中醫教材和西醫教材的常規組合依舊非常難以尋找。在這種情況下就加重了西醫在中西醫結合教學中的知識比重,而無法將中西醫結合的特點有效的發揮出來。

1.3教學結果結而不合

受上述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和中西醫結合教學中教師力量的不足,中西醫結合教學中其所體現的教學結果是一種貌合神離的狀態。從五年制的中西醫結合本科教學為例,其在這五年的學習期中不僅要學習中醫,還要學習西醫,對于一些中西醫間的橋梁課程還需要掌握。在這種教學形式下,就導致了其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在西醫上沒有西醫專業的學生學的好,也沒有中醫學生學習的好的情況,那么在就業的問題上也就同樣面臨著這樣尷尬的問題。那么,在課程中學習的混淆性和中西醫結合實踐場地的不足,也就促使學生在就業的問題上存在著臨床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

2.新時期下提高中西醫結合教學質量的措施

2.1發揮中西醫結合教師的主體作用

中西醫結合教學的實施是依靠教師來實現的,對于中西醫結合教師來說,其自身所具備的素質、能力和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是保證中西醫集合專業教學質量的有效保障。但是,在目前的醫學教育界中來看,臨床實踐經驗豐富和理論知識充實的中西醫結合的高素質教師是不多的,可以說是稀缺的。在這個問題上,上世紀的五十年代,國家衛生部門和教育部曾實施過“西學中班”和“中學西班”的教學模式,從中涌現出了一大批中西醫結合的精英人才,并作出了很多的研究成果[3]。那么,在新的社會發展時期,這種方法依舊是非常受用的,從目前的情況來說,加大對現有教師的培訓力度,并適當的引進一些專業性的高學歷人才,在政策上的扶持對培養高素質、高專業性的中西醫結合教師是非常有效的。

2.2從中西醫結合學制上來把握教學質量

從上述對中西醫結合專業的課程設置上可以看出,中西醫結合專業的學生所實施的是五年制的教學計劃,在這期間不僅要學習中醫還要學習西醫,同時還有一定的實習期和見習期,其學業負擔是非常大的。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對于一些條件比較成熟和教學設施比較完備的醫學院校,就可以在中西醫結合專業上開辦本碩連讀班,以此來培養具有高素質的中西醫結合的醫療、教學和科研與一體的適用性人才。

2.3重視學生的實踐教學經驗

中西醫結合教學實施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對于醫學專業的學生來說,醫學類的每一個專業的實踐性都是非常強的,這也是醫學專業的學生在學業之中必須要具有實習經歷和見習經歷的一個重要原因。那么,為了更好的培養中西醫結合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適當的增加學生的見習和實習時間,為學生多提供一些臨床實習的基地,以此來促進他們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將理論和實踐能夠更好的結合。同時從事中西醫結合教學的教師也需要具備一定的臨床實踐教學經驗,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才可以在實施理論基礎教育的同時,將臨床實踐教學經驗更好的應用到教學之中,以此來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理論知識,豐富教學的內容,更好的提高教學的效果。

3.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的社會發展時期,中西醫結合教學的實施一定要對其所面臨的問題有一個系統性的分析,從教學的長遠目標出發,采取循環漸進的方式。從以上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中西醫結合教學的有效實施不僅是教育界的問題,同時還需要中醫學界的協助,只有兩者進行了有效的結合,在實際的教學之中才可以更好的提高它的教育性和實踐性。

參考文獻:

[1]呂世廣,余秋芳.中西醫結合學習的困惑和教學思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9,(05):73.

篇10

關鍵詞:中醫藥院校;計算機類專業;專業思想不穩;成因分析;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7-0082-02

一、背景

教育部第21號令(《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明確規定:“學生可以按照學校的規定申請轉專業”。尊重學生的志趣把選擇專業的權利交給學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精神,達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個別專業由于學生對專業認知不全、對個人發展定位不清等原因,導致部分學生專業思想不穩的情況,尤其在專業型大學的非本校傳統專業中該問題比較突出。表1為某中醫藥大學2012―2014年計算機類學生轉專業的情況統計,表中結果顯示,隨著學生規模逐年增大,學生要求轉專業(轉出)的人數也隨之增多,學生提出轉專業的申請率基本呈逐年上升趨勢,在2013年達到了48.65%。

本文以湖南中醫藥大學計算機類專業為例進行分析,嘗試為解決專業型大學非傳統專業的專業思想建設提出可以借鑒的辦法。

二、學生專業思想不穩的成因

為了分析中醫藥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專業思想不穩的原因,對有轉專業意愿的學生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分析。調查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對學生轉專業原因進行廣泛摸底,統計出了家庭背景、專業興趣、就業前景、原專業學習難度、中醫藥專業性學校背景、身邊環境等6個方面為轉專業的主要原因;第二步將上述6個原因作為備選項,通過網絡問卷的方式讓學生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選擇,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

圖1的調查結果顯示如下。

1.家庭影響占到受調查人數比例的26%。通過砼該部分學生進行座談了解到,學生填報高考志愿時對專業了解甚少,沒有理性地思考自己適合什么專業,一般聽從家長的建議。然而受學校專業人數受限的原因的影響,學生不一定能被理想的專業錄取,而被調劑到其他專業,該情況在專業型大學中尤為突出。以某中醫藥大學計算機類專業近3年錄取情況為例,2012―2014年第一志愿報考計算機類專業的報考率情況分別為42.86%、12.00%、38.60%。

2.就業因素占到了轉專業原因的22%。中醫藥院校計算機類專業學生提出轉專業的絕大多數情況是要求轉到醫藥類專業。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學生及家長對本專業的前景認識不夠,認為學醫好就業,計算機類專業畢業的學生不好求職,難求到好職,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充滿著恐懼感。

3.剩下的4種原因中,因專業難學導致轉專業的情況占了20%的比例,對專業缺少興趣的情況占18%,認為中醫藥院校作為專業型大學應學習本校優勢專業的占到12%,還有部分學生是隨宿舍同學或關系好的同學轉專業自己也提出轉專業,最后兩種情況相對較少,其中受其他同學影響僅在2%。

問卷調查結果與預期相差很大,如原以為由于報考中醫藥院校應學醫藥類專業而提出轉專業的原因應占絕大部分,但實際結果僅排在了6個原因的第5位,占12%。針對學生認為專業難學而提出轉專業的情況,在對其他專業申請轉專業學生進行調查時發現其是一個普遍原因,而且在各專業申請轉專業的原因中所占比例相近。

三、應對方法

通過對轉專業的原因進行分析可以看出,中醫藥院校計算機類專業學生申請轉專業的原因主要可以分為兩大方面:其一,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度不夠,感到迷茫,其深層的原因是對本專業理解深度不夠,對本專業的就業前景和發展方向了解不夠,從而導致對專業學習沒有自信,對就業沒有信心,盲目受他人影響,沒有學習的定力;其二,缺少對專業的學習興趣,以致出現了認為專業難學、畏難情緒嚴重的情況。學生有轉專業的訴求是各個專業都會存在的普遍現象,然而各專業不僅具有專業本身的個性而且還具有所在學校的特性。因此,解決專業思想穩定的問題需將產生原因與本校專業特色相結合,以提出合理的應對辦法。

湖南中醫藥大學計算機類專業為解決專業思想穩定問題,具體開展了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1.多種途徑強化專業知識的傳授力度。對專業核心課程選派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來講授,對每門核心課程組建課程建設小組,從年齡、學歷、職稱、科研等方面進行合理搭配,以保證教學質量。

2.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改革。通過改革促進教學,積極開展學生課外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由學院博士牽頭組建了“第二課堂學習小組”,該小組將課堂知識與計算機當前的前沿知識相結合,來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識感和自信,提高對學習該專業的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3.推進校企合作,拓展實訓實習就業渠道。采取多種形式與企業合作,學生在學校完成專業理論知識學習以及實訓之后,依據用人單位的實際崗位需求,到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實習,直接從事實踐性活動,達到企業人才需求目標,從而提高就業質量。本專業先后與東軟集團、ORACLE、東華軟件以及諸多醫藥企業合作建立了實訓基地,搭建了良好的就業平臺。

4.加強學生兼職班主任隊伍的建設。選配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奉獻精神強的專業課老師擔任班級兼職班主任,從新生入校起參與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即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引導學生設定正確的專業學習目標、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選課指導,學業上進行幫扶,參與科技創新組織指導以及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5.加強專業思想的教育。在新生入學時,邀請專業合作建設的企業負責人或本行業領域有影響的專家以及本專業畢業的優秀校友來校給新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同時還結合諸如老生傳幫帶、名師導航、就業指導等多種形式的專業思想教育,以增進學生對計算機類專業的了解,幫助學生縮短心理跨度,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堅定專業思想,激發學生潛在的專業興趣和學習熱情。

6.充分發揮家長的引導作用。及時與家長溝通學生的學習、思想情況,讓家長了解專業發展、就業情況,在專業思想穩定工作上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學生過于自主盲目地轉專業。

四、實踐效果

湖南中醫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開展“夯專業提興趣”的專業思想建設方法。一年多以來,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主要體現在:(1)學生的專業自信明顯增強。如通過開展全校性的義務維修活動,來增加專業自信;(2)學習興趣明顯提高,尤其是“第二課堂”極大地提高了學習興趣;(3)學習氛圍明顯好轉。由于專業自信、學習興趣的提高使得學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學好專業知識,相互探討學習方法上;(4)通過對學生的初步調查了解到,意向轉專業的學生有明顯減少趨勢,同時出現了其他專業的學生要求轉入本專業的情況。

五、結語

目前,大學生轉專業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尤其是專業性院校中出現大面積的專業思想不穩的現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并加以解決。有些大學生在專業選擇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那么,相應的引導與管理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專業思想建設需要不斷深入研究、發展和完善,健全大學生轉專業的應對策略,使之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培養,有效減少盲目轉專業的現象出現,從而為推動中醫藥院校計算機類專業教育改革的實施和發展提供基礎。在后續的研究中,還將繼續對轉出專業的學生進行跟蹤調查,了解他們的專業適應情況,建立反饋機制和跟蹤檔案,調整相應的轉專業教育配套改革措施,為實現人才培養提供更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傅永春.高等學校學生管理理念的發展研究――基于對《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的文本分析[J].教育科學,2012,28(5):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