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護理體會總結范文
時間:2023-11-28 18:35: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生兒黃疸護理體會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膽紅素血癥;護理;因素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0-0383-01
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階段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該病患兒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的膽紅素的濃度顯著增高所導致,病情嚴重的患兒可以導致中樞系統損傷現象出現,最終出現膽紅素腦病癥狀,造成死亡或嚴重后遺癥現象。為了對患有高膽紅素血癥的新生兒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的護理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并總結相應的護理體會,為今后臨床對該病患兒提供更加周到的護理服務,使患兒的預后更加理想,使該病患兒的死亡率進一步降低,提供一些比較有參考價值的資料,我們進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個過程中,我們抽取50例在我院就診的患有高膽紅素血癥的新生兒病例,對患兒的護理措施進行分析,并總結護理體會。現將分析總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這三年時間里,抽取50例在我院就診的患有高膽紅素血癥的新生兒病例,患兒日齡在2至35天之間,平均日齡22.1天;其中包括28例男性患兒和22例女性患兒;正常產兒31例,剖宮產兒19例;患兒的所有自然資料,沒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可以進行比較分析。所有患兒在接受治療前,均經過相關的臨床檢查后確診,并由患兒家屬在同意書簽字。
1.2 方法
對抽樣中的所有50例患兒在用雙面藍光照射的方法進行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對患兒進行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對患兒的護理措施進行分析,并總結護理體會。
2 結果
所有患兒在接受雙面籃光照射治療和恢復的過程中均進行了心理支持、光療前準備、護理、飲食護理、皮膚護理、輸液護理、病情觀察等全方面的綜合性護理干預,所有患兒治療效果都比較理想,并在預計時間內康復出院。
3 護理
3.1 心理支持
醫護人員要鼓勵新生兒的父母在新生兒出現煩躁或哭鬧現象的時候,用盡可能輕柔的語言或音樂對新生兒進行有效安撫,并可以通過對新生兒的頭部、背部或手部皮膚的正確輕柔撫觸使新生兒患兒安靜下來,使其能夠感到心理上的一種滿足與舒適[2]。
3.2 治療前準備
治療前必須對治療需要用到的光療箱進行徹底清潔,特別要注意對燈管及反射板的灰塵進行清除,并燈管的更換要及時,做到有專人負責,藍光燈管在使用時間超過300h后,其能量輸出會減少20% , 在使用900h后會減少35% ,因此要保證燈管的累計使用時間不能超過1000h。患兒于暖藍光箱內,身上不要撲粉及涂潤膚油以免影響光療效果,用黑眼罩遮蓋雙眼,紙尿布保護會陰,剪短指甲或戴手套,避免抓傷皮膚。 此處做了一些補充。
3.3 護理
新生兒長時間保持單一的臥位會造成局部壓迫現象,會使患兒的不適感增加。在進行光療的過程中,護士必須幫助患者變換,如左側臥位、右側臥位、平臥位交替,既可以使患兒的舒適度增加,又可以有效保證患兒身體的各個部位都能夠得到充分且均勻的照射,使患兒的療效得以提高[3]。
3.4 飲食護理
根據患兒的實際需要進行喂奶,但要注意適量的問題,并喂以適量的溫水。新生兒的食管通常比較短,胃呈現水平位置,在進行光療時不能將其抱起拍背,這會對胃內空氣的排出起到促進作用,很容易導致溢奶現象出現。因此,喂奶時最好將患兒的頭部稍抬高,使奶水充盈在奶瓶的前部,避免出現溢奶和窒息現象[4]。
3.5 皮膚護理
在進行光療時患兒容易哭鬧,出汗量比較多,應及時將其汗液擦干,使皮膚保持清潔干燥。尿布要進行定時更換,防止引起感染,及時對患兒的臀部進行清潔,防止出現紅臀現象。
3.6 病情觀察
每半小時進行一次巡視,對患兒的皮膚進行雙面照射,可以仰臥、側臥、俯臥交替更換,俯臥照射時要有專人巡視,以免影響呼吸。此處重復 {隨時觀察眼罩及尿布的情況,防止過緊壓迫局部造成不適或過松達不到保護的效果[5]。光照過程中隨時觀察眼罩及尿布的松緊度,防止過緊壓迫局部造成不適或過松達不到保護的效果觀察并記錄體溫、心率、呼吸及有無出血傾向,光療前通過靜脈血測定血清膽紅素水平,或用經皮測黃疸指數監測黃疸變化。同時觀察患兒皮膚顏色、鞏膜變化,協助醫師了解患兒黃疸消退時間,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3.7 輸液護理
使用小兒靜脈留置針淺靜脈輸液,并用微量泵對輸液的速度進行準確控制,使液體能夠均勻輸入。使反復穿刺所帶來的痛苦減少,輸液過程中要嚴密觀察輸液部位有無腫脹、有無液體外滲、膠布或針頭脫落等現象,確保輸液安全。
3.8 光療后護理
在光療結束之后,對患兒的皮膚及時進行清潔,幫助其穿好衣服,注意保暖,將患兒的眼罩摘除。對照射時間進行詳細記錄,再次對患兒的全身皮膚顏色及有無破損現象進行認真檢查。對藍光箱進行消毒,記錄累計工作時間。對患兒的精神狀況、吃奶情況、大便顏色及性狀,以及黃疸的消退情況進行密切觀察,為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對新生兒的盡早康復起到促進作用[6]。
4 體會
對患有高膽紅素血癥的新生兒患兒在治療過程中進行全面周到且有個性化的護理干預,對患兒的病情康復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可以使患兒的住院和治療時間顯著縮短,可以使患兒的預后更加理想,不會留下嚴重的后遺癥,今后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黃漫.新生兒藍光照射治療依從性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護理雜志,2008,25(6A):23-24.
[2]馮靜.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的舒適護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6,19(7):852-854.
[3]于桂霞.影響患兒家屬對治療護理依從性的因素與護理對策[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9,22(6):728-729.
篇2
【關鍵詞】 藍光照射;新生兒黃疸;觀察;護理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期血清膽紅素濃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膚、鞏膜及黏膜等黃染的癥狀,部分病理性黃疸可致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產生膽紅素腦病。而藍光治療是以間接膽紅素增高為主的新生兒黃疸的首要治療方法,即:用波長420~470 nm的光照射,能使脂溶性的間接膽紅素變成無毒的水溶性衍生物,從膽汁和尿中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清膽紅素含量,防止膽紅素腦病。它具有操作方便、療效迅速、副作用小的優點。我院兒科自2006年2月~2008年2月收治新生兒黃疸122例,均采用藍光照射相配合的方法治療新生兒黃疸,取得較好療效,現將觀察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院兒科2006年2月~2008年2月應用藍光配合治療新生兒黃疸122例,其中男65例,女57例,年齡為出生后1 h~45天,平均8天。住院天數3~9天,平均6天。其中母乳性黃疸5例,合并缺氧缺血性腦病9例,均治愈出院。
2 觀察與護理
2.1 環境準備及檢查設備 病室環境應清潔,通風良好,配備空調,將室溫控制在24 ℃~26 ℃,濕度為55%~65%。定期消毒。檢查藍光箱是否清潔,特別注意清除燈管的灰塵,燈管每周用95%的酒精擦拭1次。檢查燈管的亮度和燈管是否超過使用期,每次照射后記錄累計時間。一般燈管使用1 000 h必須更換。箱內濕化器加水至2/3滿,室溫低時要預熱,待箱內溫度升到并控制在30 ℃~32 ℃時,才能將患兒放入藍光箱內。
2.2 患兒準備 應給患兒洗溫水澡,擦干皮膚后不要撲粉,以免影響藍光照射效果。給患兒換上清潔尿布,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膚。雙眼應用黑色眼罩保護,以免視網膜受損,除會陰、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均裸露。
2.3 治療方法 采用雙面光療箱,將患兒裸放于床中間,使患兒皮膚均勻受光,并盡量使身體廣泛照射。燈管與患兒皮膚的距離為33~50 cm。將患兒頭偏向一側,防止溢乳嗆咳后窒息。光療盡量選擇患兒安靜睡眠狀態,若患兒煩躁、哭鬧明顯,應及時報告醫生。每次光照前測血清膽紅素值,一般光照12~24 h才能使血清膽紅素下降,光療總時間按醫囑執行。當血清膽紅素﹤10 mg/dl時可停止光療。
2.4 病情觀察 嚴密觀察神志、呼吸、體溫、面色及病情變化,30 min巡視1次。嚴密觀察神志變化及反應是否靈敏,呼吸是否平穩、規律,有無急促及暫停現象。顏面及口唇有無青紫,有缺氧表現時應及時吸氧并報告醫生處理并記錄。因新生兒體溫中樞發育不全,易隨環境變化,應每4 h測量一次體溫,高于38 ℃或體溫不升,均應報告醫生做相應處理。觀察皮膚及鞏膜黃染的程度;有無腹脹、腹瀉;檢查皮膚有無發紅、干燥、皮疹;四肢有無顫抖;大小便顏色及量并記錄;監測血清膽紅素。如有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以便檢查原因,及時處理。若出現嗜睡、反應差、擁抱反應減弱等,要注意防止膽紅素腦病的發生。觀察新生兒皮膚的顏色、黃疸部位變化,可判斷黃疸的嚴重程度。若新生兒黃疸從鞏膜、頭面部,逐漸擴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顏色加深,說明黃疸逐漸加重,應引起臨床的高度重視。
2.5 光療的護理 光照期間每小時測箱溫1次,每2 h喂奶1次,并及時更換尿布。兩次喂奶之間給予喂溫開水,如不能進水,應靜脈或鼻飼補液,保持營養、水分的供給,并及時記錄出入量。治療及操作集中進行,輸液可采用靜脈留置針,經常觀察輸液是否通暢,局部有無腫脹,有滲出時及時處理。工作人員為患兒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時,暫停光療,并嚴格交接班。新生兒尚未形成規律的飲食習慣,多數情況下實行按需喂奶,每次以新生兒自覺飽感為宜,并喂適量溫水。新生兒食管較短,胃呈水平位,光療時不能抱起拍背,促進胃內空氣的排出,易出現吐奶,因此喂奶時宜取側臥位,使奶水充盈于奶瓶前部,避免空氣吸入胃內。為減少新生兒吸奶時耗費過多的力氣,可人為地間歇數秒后再次喂奶,喂奶后協助新生兒取右側臥位,減少吐奶的次數和窒息的危險。光療結束后切斷電源,包好患兒后抱出藍光箱外,記錄照射時間,并再次檢查全身皮膚顏色及有無破損。
2.6 健康教育 大多數新生兒家長缺乏對黃疸的認識,思想上不夠重視,要向家長講解黃疸原因及臨床表現以及治療護理措施,嚴重時可引起核黃疸,致嬰兒死亡,取得家長理解和信任并予重視,保持良好醫患關系,使家長盡快接受治療方案,適應新的角色,并積極配合治療;早開奶,做好母乳喂養,嬰兒出生30 min開始哺乳,以促進腸蠕動,促使胎便及早排出,以減少膽紅素的肝腸循環,減少膽紅素總量;在做好母乳喂養的同時,多喂水,增加尿量,促進膽紅素的排出;發生膽紅素腦病者,注意后遺癥的出現,給予康復治療和護理。
篇3
【摘要】目的:新生兒黃疸采用藍光照射治療中的護理體會,總結護理經驗,避免出現不良后果。方法:摘取84例黃疸患兒進行藍光照射治療,在藍光照射治療的同時,還要對黃疸患兒進行細心觀察,再加以精心護理,觀察治療效果。結果:通過藍光照射治療,84例黃疸患兒的癥狀都能夠有效改善,均痊愈出院,療效滿意。結論:藍光照射治療法能夠將黃疸患兒體內的血清膽紅素降低,在藍光照射治療過程中,再對患兒配以細心的觀察以及精心、有效的護理,能夠促進治療效果,有效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值得推廣。
【關鍵詞】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護理體會
新生兒黃疸是由于患兒體內的膽紅素代謝異常導致患兒血中的膽紅素水平升高,從而導致新生兒黃疸,此病癥一般出現于患兒的黏膜、皮膚以及鞏膜,分為生理性黃疸以及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是指患兒在出生后兩天或者三天內出現癥狀,在出生的四天至六天內病情達到高峰,第七天至第十天癥狀開始消退,除了會對患兒造成輕微的食欲不振,沒有其他影響患兒的臨床癥狀。病理性黃疸指的是患兒在出生后的24小時內疚出現癥狀,癥狀持續兩至三周依然沒有消退現象,甚至有病情加重的傾向,或者癥狀消失之后,又重復出現,或者出生后沒有出現黃疸,但是出生的一周甚至是數周后,才出現黃疸。如果出現病理性黃疸,沒有進行適當的治療,后果不堪設想。本文對采取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進行觀察,能夠有效降低患兒血中的膽紅素水平,療效明顯。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摘取84例黃疸患兒進行藍光照射治療,其中男性患兒50例,女性患兒34例。另外,選取的84例患兒中,足月兒有64例,早產兒有20例。有9例患兒是在出生后一天內發病,出生后一天只三天內發病的患兒有58例,出生后三天至一周內發病的患兒有17例。對所有患兒進行檢查,導致黃疸的主要原因均為患兒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導致的。
對本文選取的84例黃疸患兒進行郎光照射法治療,同時,在治療的過程中結合精心護理,所有患兒都能夠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全都治愈出院,沒有一例患兒出現后遺癥。
1.2 治療方法
1.2.1 常規治療方法
為黃疸患兒保暖,預防出現感染,同時,還要適當為患兒補充營養,防止患兒出現缺氧、酸中毒、缺鈣以及失水等不良反應,同時還能夠有效改善不良反應。另外,還要對黃疸患兒進使用酶誘導劑,使用酶誘導劑的同時,還要對患兒進行白蛋白以及血漿等的靜脈滴注,治療患兒黃疸。
1.2.2 藍光照射治療方法
采取藍光照射方法能夠有效將患兒血中沒有結合的膽紅素進行轉變,有效從IXaI型轉化為異物IXaE型,IXaE型能夠通過膽汁排泄到患兒的腸道中,或者通過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從而能夠有效降低患兒血清中的膽紅素。
1.3 護理體會
1.3.1 藍光照射治療前的護理
第一,進行光療之前,護理人員要針對家屬的疑問以及心理顧慮,對患兒家屬進行詳細的心理教育思想工作,使患兒家屬能夠清楚了解藍光照射治療的優點,消除家屬的不安情緒,配合治療。
第二,光療之前,醫護人員一定要對光療箱進行詳細的消毒與清潔,特別是燈管的清潔與消毒,更換不亮或者超時的燈管。光療箱要配置空調,使箱溫能夠保持在30-32℃之間,如果進行光療的患兒體重較輕,并且日齡小,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高箱溫,手術室的溫度要在24-26℃之間,相對濕度要在55-65%之間。
第三,光療前,溫水給患兒洗澡,同時將尿布更換清潔,修剪患兒的指甲以及為患兒戴上特制的棉手套,避免患兒由于哭鬧舞動將自己的皮膚抓破。進光療箱之前,為患兒戴上會陰罩以及眼罩,使患兒能夠更好地進行藍光照射治療。
1.3.2 藍光照射治療時的護理
第一,由于藍光照射的時間較長,患兒有可能在照射的過程中出現哭鬧現象,護理人員輕柔撫觸患兒并為患兒哼唱,消除患兒的恐懼感。對患兒的保暖以及護理等操作,應該要盡量在光療箱中完成,保證患兒的正常體溫,將光療過程詳細做好記錄,以作參考。
第二,醫護人員要定期檢查箱溫以及患兒黃疸消退的速度,做好記錄,確保患兒安全。
第三,出箱之前,仔細檢查患兒全身皮膚狀況以及顏色的變化,做好清潔以及保溫工作。動態記錄患兒的病情,及時上報,保證療效。
2 結果
對患兒進行光療的同時,還要進行精心護理,通過治療與護理,患兒的癥狀都完全消退,并且血中的膽紅素水平都恢復正常,均痊愈出院,并且治療過程中,沒有一例患兒出現并發癥,療效顯著。其中,有9例患兒在治療后的三天內癥狀消退,20例患兒在治療后的兩天內癥狀消退,在治療后的12小時內癥狀消退的患者有55例。
3 討論
黃疸在新生兒中發病頻繁,很多家屬對黃疸認識度不夠,重視度不足。醫護人員應該要對患兒家屬進行詳細的黃疸知識宣傳,并且還要向家屬講述光療的優點以及治療的相關事項,使家屬能夠接受藍光照射法,支持配合治療。
據調查,藍光照射法治療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也能夠取得良好的療效,但是,光療過程中,有可能會導致患兒出現發熱以及嘔吐等副作用,所以,醫生一定要熟練掌握光療的操作方法,治療過程中做好詳細的檢查,對異常情況及時做出應急處理,保證最佳療效。
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姜玉燕,楊曉丹,朱巖,等.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藍光治療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14(13):181-183.
篇4
【關鍵詞】 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護理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癥狀,其病因復雜,可產生嚴重的后果。除對原發病進行治療外,藍光照射也是重要的治療手段,對降低血膽紅素濃度作用迅速,療效顯著。而治療過程中的有效護理對保證治療效果,促進患兒早日康復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本文就本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25例新生兒黃疸患兒進行藍光照射的護理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25例,其中男75例,女50例。早產兒22例,足月兒103例。出生24 h發病28 例,24~72 h發病 73 例,3~7 d發病 24例。其中溶血7例,感染45例,母乳性黃疸38例,窒息35例。入院檢查均以血未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本組125例新生兒黃疸患兒經對因對癥治療,兼用藍光照射18~48 h和精心護理,全部治愈出院,無1例出現護理并發癥。
2 護理體會
2.1 心理護理
對患兒進行藍光照射,患兒家長常有恐懼心理。尤其是患兒進入藍光箱哭鬧時,部分家長可能不配合。因此要做好患兒家長的心理護理。對家長講解新生兒黃疸的危害,如治療不當可致膽紅素腦病,引起后遺癥甚至死亡,藍光照射很少有不良反應,對患兒基本無不良影響,是目前常用的有效退黃方法。要取得家長信任,尋求他們的合作。
2.2 皮膚護理
患兒入箱前要對皮膚進行清潔,脫去患兒衣褲,全身裸露,雙眼配戴遮光眼罩,男嬰用陰罩遮住會陰,避免損傷視網膜及影響發育。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膚。照射過程中,注意觀察皮膚有無發紅,有無干燥,有無破損,及時更換尿布以防尿布疹,注意觀察皮膚顏色,有特殊情況隨時匯報醫師。
2.3 監測體溫和箱溫的變化
光療過程中應每2~4 h測體溫1次,或者根據病情隨時測量。使體溫保持在36.7~37.3 ℃的中性溫度。保持箱溫在30~32 ℃(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在32 ~36 ℃之間),相對濕度在55 %~65 %。若溫度過高過低,隨時調整箱溫。
2.4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注意患兒黃疸部位、范圍、程度及其變化。有無加深現象。密切觀察患兒神志、反應、哭聲、吸吮以及肌張力情況。警惕核黃疸早期癥狀,如嗜睡、肌張力減退、吸吮力差等,做好搶救準備。注意尿及大便顏色及性狀,并隨時作好記錄。部分患兒大便稀薄、黃綠色、次數稍增多,一般不需處理,光療停止后可自行消失。如患兒出現煩躁或嗜睡、抽搐、呼吸不規則、惡心嘔吐、拒食、腹瀉及脫水要隨時報告醫生,查找原因,及時處理。如情況不見好轉,應立即停止光療。
2.5 出箱護理
光療結束時,除去眼罩,檢查眼部有無感染,用生理鹽水清潔雙眼。記錄光療時間、停止時間及黃疸消退情況。給患兒洗澡并檢查皮膚有無皮疹、炎癥及破損等出現。消毒臍部以結扎帶包裹,穿衣后測量體溫,以后每隔4 h測量1次,連續2 d,同時觀察黃疸有無反跳。
3 討論
新生兒易發生高膽紅素血癥與新生兒期膽紅素生成過多、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能力低及膽紅素排泄異常等特點有關。膽紅素能吸收光線,以波長450~460 nm的光線最強。由于藍光的波長主峰在425~475 nm之間,故認為是人工照射的最好光源[2]。藍光照射療法是一種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的簡單易行的方法,療效可靠,適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新生兒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對防止膽紅素腦病的發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保證治療效果應盡量增加皮膚暴露面積以提高療效,因此光療時應保持患兒四肢呈舒展的姿勢,尿布面積要小,并要選擇合適的光源及光強度。光療相當安全,但也有不良反應,如發熱、腹瀉、皮疹、低血鈣、核黃素缺乏,甚至青銅癥等,這就要求護理人員熟練掌握光療知識及操作規程,熟悉每個患兒的病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勤巡視、多觀察,定時監測體溫、箱溫并做好記錄,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做出相應處理,以保證獲得最佳療效,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篇5
【摘要】 目的觀察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中舒適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對40例新生兒黃疸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雙面藍光治療儀照射治療。治療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配合舒適護理。結果兩組總有效率比較不差異顯著(P
【關鍵詞】 藍光照射 舒適護理
新生兒對膽紅素的代謝能力僅為成人的1%~2%,易出現黃疸,若不及時治療,其高膽紅素血癥可造成新生兒的神經損傷。藍光照射是治療新生兒黃疸的一種簡便、療效好、見效快的方法。但治療過程中因母嬰分離、喂養方式改變及裸睡在光療箱的硬板上、黑棉布遮著眼等舒適度的改變,都會引起患兒的身心不舒適,影響藍光照射的治療效果,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創造性的有效護理模式,它使人在生理、心理、社會、靈魂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本治療組對新生兒黃疸患兒在藍光照射治療過程中采取舒適護理,并與常規護理組進行對照觀察,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兒黃疸足月新生兒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2.5~28d,平均15.5d,入院時體質量2300~3900g。所有患兒血清膽紅素值大于205μmol/L并以未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均符合光療指征。隨機分為治療組20例,對照組20例,兩組嬰兒性別、胎齡、出生體重、Apar評分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2 護理措施
2.1 常規護理方法:兩組每天都進行藍光照射12~24h,連續3~6d.對照組實施傳統的常規護理方法,治療組實施舒適護理方法。每天觀察兩組患兒的安靜睡眠時間,測量體質量、黃疸指數,3d后總結。
2.2 舒適護理的方法:
2.2.1 光療前的舒適護理:保持病室內潔凈、通風良好,室溫24℃~26℃,濕度55%~65%。光療箱清潔、完好,調試箱溫33℃~34℃,并以軟棉布覆蓋、固定于箱內準備放置新生兒頭部的一側,防止新生兒活動后撞傷前囟及耳、面部。光療前給新生兒洗溫水澡1次,更換清潔尿布,修剪指甲,并戴上棉制小手套,防止抓破皮膚。護士以輕柔的動作給新生兒戴上眼罩、會陰罩,松緊適宜,避免新生兒煩躁不安,便于新生兒更好地接受光療。
2.2.2 光療時的舒適護理①臥位舒適 新生兒不可能自行變換臥位、光療時護士必須協助新生兒左、右側臥位,俯臥位交替。②心理的舒適護理 護士鼓勵新生兒父母在新生兒煩躁或哭鬧時以輕柔的語調與之講話,并通過對新生兒頭部、背部或手部皮膚的撫觸,避免“皮膚饑餓”現象,使新生兒安靜,達到心理上的滿足與舒適。③喂養的舒適護理 實行按需喂奶,每次以新生兒自覺飽感為宜,并喂適量溫水。新生兒食管較短,胃呈水平位,光療時不能抱起拍背,促進胃內空氣的排出,易出現吐奶,因此喂奶時宜取側臥位,使奶水充盈奶瓶前部,避免空氣吸入胃內。④皮膚的舒適護理 新生兒初次接觸光療箱這一陌生環境,容易哭鬧,出汗較多,護士及時給予擦干汗液,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受涼。定時更換尿布,防止尿液浸濕臍部而引起感染。光療時新生兒的大便呈墨綠色稀糊狀,注意清潔臀部,防紅臀。⑤藍光治療時靜脈輸液的舒適護理 需要光療時給予靜脈補充水、電解質及輸注藥物。采用BD第四代小兒留置針穿刺頭皮淺靜脈輸液,減少反復穿刺給新生兒帶來的痛苦,控制藥物均衡輸入。期間護士經常巡視,監視儀器工作狀態,測量新生兒T、P、HR是否正常,鑒別有無光療及輸液引起的副作用。
2.2.3 光療后的舒適護理在光療結束前,將包裹用的衣服預熱,光療結束后,包好患兒后抱出箱外,以輕柔的動作摘取眼罩,給患兒洗澡或擦身,并檢查全身皮膚顏色及有無破損,繼續觀察皮膚黃染有無反跳現象和患兒的生命體征、意識、四肢肌張力、吃奶等情況。
2.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1.5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設P
3 結果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4 討論
光療能有效的降低血清膽紅素,在各種波長的光源中,以藍光最為有效及常用。藍光波長高峰與膽紅素吸收波長相似。未結合膽紅素在光的作用下發生變化,可使未結合膽紅素行轉化為異構型膽紅素,可以經膽汁排泄到腸腔或從尿內排除。從而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濃度降低,當血清膽紅素低于100μmol/L,光療不能進一步降低膽紅素,此時即達到飽和點。因此藍光照射時間長短與黃疸治療效果為非正向比例的關系。最近有報道,藍光照射時間延長,而導致姐妹體染色體損傷。而間斷光療可避免上述不良反應發生及光療的副作用“發熱、腹瀉、皮疹、貧血、青銅證等”的發生。
舒適是人類的基本需要,每個人在正常情況下都能滿足自己的舒適需要,但新生兒無法自我滿足,家長也無法在藍光照射的特殊狀態下讓患兒滿足,所以需要護理人員的幫助。藍光照射治療過程中,生理上的不舒適因素有躺的平硬、飲食方式的改變;心理上的不舒適因素有離開母親熟悉而溫暖的懷抱,產生恐懼和不安全感。舒適護理能減輕患兒心理應激反應,使患兒安靜、舒適,改善睡眠;舒適護理能刺激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功能,增加藍光照射的效果,使黃疸指數下降明顯,體質量迅速增加。
綜上所述,新生兒黃疸采用間斷藍光照射配合舒適護理,具有良好的降黃作用。同時間斷治療減少了藍光不良反應的發生,提高了嬰兒治療質量,減少了患者家屬的擔憂及副作用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軍營. 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的臨床護理體會[J].當代醫學,2010,16(6):130.
[2] 龔梅,王月玨,徐悅. 新生兒舒適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7,21(1):95-96.
篇6
肺炎支原體感染相關疾病的臨床研究張耀晨楊淑蘭牛紅艷(4)
炎琥寧注射液佐治毛細支氣管炎的療效觀察劉春香(7)
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168例的腸外表現分析閆軍(9)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病因分析及早期干預羅念輝張善云(12)
更昔洛韋治療小兒咽結合膜熱臨床分析倪軍萍(15)
尿道下裂經新型擴張器擴張治療的臨床分析張凱時繼東張其海(17)
經驗交流
小兒急性喉炎的治療及體會劉秀麗(6)
熱性驚厥患兒469例的腦電圖分析梁健王曉曦陳曦(71)
兒童腦性癱瘓患兒164例的腦電圖分析王曉曦梁健陳曦(72)
小兒急性腎炎371例的治療分析苗成龍(73)
訊息
研究顯示:交通污染加重哮喘兒呼吸負擔(11)
慢性咽炎患者濫用抗生素可致二重感染(78)
誤診分析
兒童克羅恩病誤診闌尾炎1例分析李連東(14)
臨床醫學
簡易CPAP治療新生兒急性呼吸衰竭48例臨床分析袁小明樊志榮黃昭容(19)
足月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40例診治體會李軍鎖谷麗麗(20)
靜脈營養在新生兒顱內出血的應用戴宏清(22)
新生兒顱內出血59例臨床分析李善發張書艷樸京實王桂珍(24)
以呼吸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新生兒顱內出血28例臨床分析韋翠芬(25)
小兒噬血細胞綜合征4例臨床及實驗室分析王淑紅楊永敏(26)
87例肺炎患兒心肌酶譜的臨床分析張芹(28)
小兒過敏性紫癜56例臨床研究劉偉才讓邱曉莉(30)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20例臨床分析由兆香彭廣輝(31)
4月齡嬰兒預防補鐵的探討韓曉莉(33)
重癥支原體肺炎39例臨床分析張文湛(34)
B超引導肝穿刺治療小兒肝膿腫30例鄭建民(36)
高壓氧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中的應用高桂珍尚桂蓮(37)
新生兒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60例隨訪分析符榮益(38)
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后血常規分析及臨床意義張綺平金國信吳亮(40)
早產兒92例臨床分析謝穎張煉(41)
母乳性黃疸46例治療體會魯彩霞牟愛敏(43)
心理行為干預綜合治療學齡期兒童功能性再發性腹痛的應用體會包云光應愛娟(44)
藥物與臨床
伐昔洛韋治療兒童水痘的療效觀察中華現代兒科學雜志 路娟(46)
更昔洛韋治療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400例楊代珍關冬梅趙彩云趙鴻何曉蓮(48)
思連康佐治新生兒黃疸的臨床觀察許揚(50)
納洛酮與氨茶堿聯合治療早產兒原發性呼吸暫停56例療效觀察李一欣劉小平(51)
葡萄糖酸鋅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臨床觀察沈昌桃(53)
注射用炎琥寧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108例療效觀察黃光輝(55)
澳特斯小兒止咳露鎮咳祛痰療效隨機對照分析羅昭全劉偉王新福(56)
喜炎平治療皰疹性咽峽炎68例分析黃利民孟憲萍孟淑英李祝平胡鳳娥(58)
靜脈丙種球蛋白預防和治療早產兒感染的臨床研究劉素娟李輝鐘樹斌鄧運生文重陽(60)
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泌尿道感染療效觀察付曉暉(61)
酚妥拉明佐治嬰幼兒肺炎并心力衰竭療效觀察張有旺鄭桂斌(62)
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療效觀察賴先程(63)
納洛酮和復方丹參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120例分析鹿為華(64)
干擾素與阿昔洛韋聯合應用治療水痘38例療效觀察劉鳳芝烏云(65)
東莨菪堿治療32例新生兒速發性呼吸暫停周慶英(66)
中藥穴位敷貼治療小兒咳喘100例鄧家英吳仲安(67)
思密達的臨床新用途孟憲敏(68)
兒科抗生素的臨床合理應用張玉英(69)
實用婦產科超聲彩色圖譜(70)
臨床心血管病學—循證醫學問答(74)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診治進展(85)
疑難病例影像診斷分析(90)
《中華現代兒科學雜志》2008年度學術委員名單(94)
《中華現代兒科學雜志》稿約(96)
《中華現代系列醫學雜志》征稿(F0004)
病例報告
肝糖原累積病1例袁林(75)
兒科護理
一次性靜脈輸液針在兒科臨床中的應用宋娟何偉(76)
逆向小兒頭皮靜脈采血術護理體會吳翠英(77)
小兒高熱驚厥的急診處理及護理體會王宏李勝杰劉東星(78)
調查分析
上海市浦東新區5歲以下兒童意外死亡監測與分析張錦明王正剛丁云(79)
深圳市西鄉街道2001~2006年5歲以下兒童死因分析傅燕青(81)
即墨市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年報總結分析劉關林鞠珍瑤(83)
中華現代兒科學雜志 上海彭浦社區6個月和12個月嬰兒貧血分析胡萍(84
影響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就診因素的分析梁月竹鄭毅趙志強陳順馳王麟李海霞范萌(97)
哮喘兒童體外過敏原抗體280例調查研究吳秀蘭戴慶東高文靜周志偉韋風劉月華殷家煒(101)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白細胞介素-6和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變化及與腦損傷關系的研究李亞寶米志寬(105)
捂熱綜合征合并多臟器功能損傷及血漿滲透壓改變28例初探寇東燦表瑞萍喬曉麗(108)
野治療新生兒濕疹的臨床分析王紅同軍邢玲玲安秀云(110)
過敏性紫癜的心肌損害陳雄(113)
炎琥寧氧氣驅動霧化治療毛細支氣管炎療效觀察金燕張愛華何煒(116)
干擾素α-2b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毛細支氣管炎82例臨床觀察楊桂花向彩云(118)
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護理體會慕澤淑(120)
無
美國抑郁癥研究人員:嬰兒也會得抑郁癥(104)
難治性兒童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對美羅華反應(115)
英國研究發現:兒童被動吸煙長大后易患膀胱癌(124)HttP://
耶魯醫學院發現:兒童患自閉癥緣自基因紊亂(146)
經驗交流
熱性驚厥109例分析李大元(112)
小劑量新鮮血漿沖擊療法在兒科的應用董寶利尹顯貴(161)
早期干預對嬰幼兒智能發育的影響劉立新咼柳林(162)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頭皮針進行小兒骨髓穿刺申川橋呂莉(163)
按摩治療小兒斜頸56例心得蔡亮閔鵬(164)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治療體會張秀芬(165)
玩具槍塑料子彈致兒童眼外傷18例臨床分析王鳳仙黃家喬任瑞平(166)
小兒支氣管肺炎合并佝僂病100例臨床分析耿萌(167)
綜述與講座
哌甲酯在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的應用蘇淵(122)
臨床醫學
體外反搏治療兒童難治性癲癇的療效觀察陳光福馬啟玲蔡茵莎吳萍王彥青黃鐵軍秦光明(125)
早產極低體重兒的臨床管理與常見癥狀的治療鄢華榮劉文高(127)
氟化泡沫對學齡前兒童防齲效果觀察狄桂蘭(130)
危重新生兒血糖的臨床監測中華現代兒科學雜志 張翠英許玉蓮(132)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高危因素及早期干預治療董艷華劉彩蓮程金蘋(134)
蛛網膜下腔出血患兒繼發腦積水2l例臨床分析黃媛鶴鐘霞(136)
川崎病36例臨床分析李顯取(137)
Vitapex糊劑一次性治療乳牙竇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體會劉麗梅于磊(138)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60例臨床分析田洪民王淑屏(140)
肺炎支原體肺炎286例臨床特點及肺外并發癥分析王玉高光霞范喜冬(141)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病因的探討石旭輝(142)
肺炎支原體導致過敏性紫癜10例臨床分析孫燕萍任淑萍楊丹鳳(144)
小兒驚厥150例臨床分析商海濤彭瑜(145)
藥物與臨床
小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93例病原學及藥敏試驗結果分析戴絢(147)
門診兒科處方抗生素使用情況分析呂小迅(149)
布地奈德聯合全樂寧霧化吸入治療嬰幼兒哮喘療效分析周振華(151)
小兒喘憋性肺炎佐用重組干擾素α1b滴鼻液的療效觀察及治療前后T細胞亞群變化的研究何文蘭(153)
重組人干擾素αlb治療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療效觀察龔錦文王琴竹(154)
腸炎寧糖漿配合培菲康散劑治療細菌性腸炎的療效觀察應雪娜(156)
伊曲康唑治療鵝口瘡療效觀察古智兵尹顯貴(157)
特布他林聯合氨茶堿治療78例小兒喘息性疾病的臨床觀察王權(158)
醒脾養兒顆粒治療嬰兒輕中度腹瀉病38例臨床觀察黃莓趙道慧(159)
雙黃連治療皰疹性咽峽炎療效觀察楊桂蘭(160)
病例報告
小兒過敏性紫癜性腎炎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1例鐘錦陳原熊維建(168)
小腸重復畸形1例張云生楊振江(169)
重癥多形性紅斑1例馬建華譚英瓊(171)
不典型川畸病1例周鑫(172)
兒童癔癥3例診治體會況斌武陳滿蘭(173)
新生兒腹水2例崔仙許美善(174)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血小板減少性紫癜1例王俊玲解術玲(174)
誤診分析
新生兒先天性梅毒誤診2例分析吳蓉張開玉(175)
兒科護理
中華現代兒科學雜志 新生兒海洛因撤藥綜合征1例的護理體會謝艷怡李紅霞(176)
糖尿病母親嬰兒并發癥的監測與護理黃美華(178)
一次性輸液貼在兒童頭皮靜脈輸液拔針后巧用鄒秀珍莫瑞玲(179)
化療靜脈給藥防止滲漏的方法和保護羅平孫存瓊白永琪(181)
新生兒胃管喂養與護理雷麗尹顯貴(182)
篇7
[關鍵詞]新生兒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
雖然目前我國的新生兒數量有所提高,但是近年來我國的新生兒死亡率卻大幅度的降低,這一數據的產生首先是由于護理意識和護理觀念的轉變。只有提高嬰兒護理質量,才能在人
最脆弱的生命階段獲得良好的成長氛圍。根據多年來對產科工作的經驗,有關新生兒的護理特總結如下:
1、病室環境
由于新生兒的呼吸道比較敏感,對藥物的抵抗能力弱,因此一旦誘發疾病,治療的難度大,也影響嬰兒的正常發育。為此,需要給新生的嬰兒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首先,對嬰兒居住的臥室進行及時的通風和換氣,確保室內空氣新鮮;其次,盡量避免流動性人員對嬰兒進行密集的探望,尤其應該遠離病毒和病菌的攜帶者,要定期對嬰兒的臥室進行消毒處理;最后,為了保持嬰兒的個人衛生,需要每天對嬰兒進行全身性的淋浴。淋浴時應該保證水溫的事宜,并盡量避免使用一些化學的洗浴液,這些洗浴用品中含有不同成分的化學試劑,極易對嬰兒的皮膚產生損傷。
2、注意臍帶護理
新生兒臍帶在生后第 1 天是無菌的,以后逐漸有各種細菌生長。 在新生兒臍帶未脫落前應檢查臍部有無分泌物或出血,臍帶殘端應保持干燥、清潔。每天要用消毒棉簽蘸 75%的酒精進行擦拭,不要使用各種粉劑,然后再用消毒干紗布覆蓋,再用防過敏膠膏將其粘好。在日常生活當要也要時刻注意臍帶的情況,不要讓大小便弄濕臍帶及其覆蓋的紗布而引起感染。如果臍部不小心被尿濕,需要馬上進行消毒和更換敷料。臍帶一般在一個星期左右就會脫落,在它脫落之后就不需要再用紗布覆蓋了,但是仍然需要讓臍部保持清潔和干燥。
3、維持體溫恒定
新生兒體表面積相對大,由于新生兒剛剛出母體,因此對外界的溫度還不能完全適應,過冷或者過熱都有可能讓新生兒患病。所以新生兒的居室溫度最好保持在22―24 度之間,早產兒的居室溫度要保持在 24―26 度之間,晝夜之間的溫度差不要太大,除了要保持居室內的溫度適宜之外,還需要注意衣被的增減,時刻關注室溫和衣被是不是適宜,最好的觀察指標就是新生兒的體溫,如果能讓新生兒的腋下溫度保持在 36―37 度之間則是理想狀態。如果新生兒出現了面紅耳赤,體溫也超過37.5 度的話,就說明室溫稍高或者是過度保暖了,在這個時候就應該及時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除了環境溫度以外,新生兒的居室還需要優質適宜的濕度,春季和冬季居室里一般都很干燥,所以我們應該經常用溫布來擦地面,在暖氣上放上水盆或者火爐上放打開蓋的開水壺來保持居室的濕度。如果有空氣加濕器,則效果會更理想。
4、母乳喂養
正常的新生兒出生后半小時即可吸吮母乳,生后 1-2 小時可喂些葡萄糖水,4-6 小時或更早可喂奶。 堅持母乳喂養,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母乳容易被嬰兒消化吸收,營養豐富,且含有很多免疫成分,是任何乳類或食品不能代替。 新生兒可能因喂養不當而出現嘔吐,這時應將嬰兒抱起頭高位片刻,臥位時應側臥,以防止發生新生兒吸入性肺炎。
5、正確處理好特殊生理現象
如所謂的新生兒“馬牙”,女嬰兒出生后數天內,陰道偶有粉液或血性分泌物,紅尿,腫大,紅斑,色素斑及生理性黃疸(出生后 2―3 天出現)等,這些現象過幾天后都會自然消失,不必經過特殊處理,如果時間較長上述現象仍不消失或有其他不良癥狀反映,則應去專科醫院檢查。
6、情感交流
每天沐浴后,護士要對新生兒進行撫觸按摩,應指導父母與嬰兒說話、撫摸、搖、抱,以增進母子感情交流,母親在哺乳時可以用溫柔的語言在注視中與寶寶親切地交流,每次給寶寶喂奶換尿布洗澡時,媽媽都要抓緊時機與寶寶談話,“寶寶洗澡了”、“寶寶乖,我們開始吃奶了”,以此給寶寶創造一個豐富的投入感情的語言環境。所以說,新生兒行為感情的發育需要大家共同來關懷和誘導,學會用愛心和耐心來與寶寶進行情感交流,進行早期智力開發和行為鍛煉,培育出聰明和健康的寶貝。
7、嚴格用藥
嬰兒的體制比較虛弱,對部分藥物沒有抵抗能力,或者是藥劑的承受能力有限。因此在嬰兒發病時,護理人員切忌擅自用藥。需要到正規的醫院接受檢查,并且嚴格按照醫囑用藥。目前各種西藥試劑的藥物含量參差不齊,如果不進行科學的分析,對嬰兒的疾病治療不僅不能夠起到效用,還有可能衍生新的疾病。
8、結語
總而言之,嬰兒的誕生是家庭和國家的幸事,每一個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了無限的希望,都希望嬰兒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為此,護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相關的護理人員在進
行嬰兒護理之前,需要對有關的基本常識進行數量的掌握,一旦嬰兒的成長出現了問題,應該立即到正規的專科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避免任何唯心的護理意識和護理活動。嬰兒剛誕生不就,剛從母體分開,還不能更好的適應外部的環境,生理機能和體質都比較薄弱,為此,對于嬰兒的護理工作由其要引起家長和醫院的重視,要提高所有護理人員的理論能力,為嬰兒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 新生兒;尿布皮炎;護理;預防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5(c)-0122-02
新生兒尿布皮炎(newborn diaper dermatitis)是由于尿布材料、排泄物等直接刺激、感染、喂養、治療等相關因素造成新生兒肛周皮膚、臀部及會等接觸部位出現界限明顯的紅疹、水皰、潰爛的接觸性皮炎[1],是新生兒期多發的皮膚病,國內報道新生兒尿布皮炎發生率為14.1%[2]。皮炎的范圍主要在尿布覆蓋的部位,有時也可擴展到腹部和大腿等處,嚴重時可形成小膿皰,易引起糜爛和潰瘍,利于細菌或真菌感染,在新生兒臨床護理上無疑是個難題[3]。隨著護理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式輔料、外用藥物、消毒劑等的應用,使得新生兒尿布皮炎的預防和治療更加規范、有效。筆者對201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273例新生兒尿布皮炎患兒的發病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273例新生兒尿布皮炎中,男152例,女121例,平均胎齡(37.0±2.7)周。入院主要病因為新生兒黃疸89例,新生兒肺炎及上呼吸道感染(含支氣管炎)102例,新生兒腹瀉37例,其他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先天性心臟病等)45例。患兒皮炎分度[3]:Ⅰ度122例,Ⅱ度107例,Ⅲ度44例。
1.2 護理措施
對患兒要嚴格遵循常規護理規程,在護理患兒之前要嚴格消毒雙手,患兒的治療情況應每2小時觀察記錄1次,重度患兒應在交接班時仔細交待患兒的病情變化和一般情況。每天應對患兒奶瓶進行高壓滅菌消毒,密切關注腹瀉患兒,觀察并記錄患兒排便情況,以及顏色、性狀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1.2.1 輕度患兒護理 保持室溫在18~25℃,濕度60%~65%,使患兒感覺舒適。每2小時更換1次尿布,從而保持患兒臀部干燥,盡量選擇棉布尿布,如選擇一次性尿布應選擇透氣性好,柔和舒適的產品。患兒大小便后及時用溫水、香皂、濕巾等清洗,并在會涂達克寧粉,以防止臀部進一步真菌感染。
1.2.2中重度患兒護理 皮膚破潰明顯的患兒應側臥或俯臥于恒溫箱內,保持溫度在30~32℃,每3小時涂抹1次鹵米松、美寶燙傷膏促進患兒創口愈合。使用電吹風療法,每次清潔臀部后使用電吹風干燥3~5 min,并配合局部吹氧治療,注意使出風口保持與患兒合適距離,對皮膚破潰處、患兒褶皺處等應仔細吹到,密切觀察患兒一般情況,出現煩鬧、啼哭不止時,及時撫慰和調整,必要時暫停治療。
1.3 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病變完全消失;顯效:病變范圍明顯縮小,紅腫及糜爛程度減輕;無效:病情無變化或持續加重。總有效=治愈+顯效。
2 結果
本院收治的273例新生兒尿布皮炎患兒,經規范化治療,痊愈203例,顯效61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96.7%,痊愈率為74.4%,治療效果滿意。
3 討論
根據文獻報道,新生兒尿布皮炎的發病率主要與以下幾方面因素相關:(1)直接刺激因素,新生兒皮膚嬌嫩,皮膚對刺激的防御能力弱,更易發生各種皮膚疾病,敏感的皮膚在尿液或糞便的刺激下,在潮濕環境下細菌等微生物的刺激下,極易導致皮炎。(2)感染因素,微生物特別是真菌對新生兒皮膚的感染與尿布皮炎的發生是相互促進的。(3)喂養因素,純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尿布皮炎的發生率明顯低于配方奶喂養或混合喂養的新生兒。(4)治療因素,藍光治療、會手術等,因腹瀉或糞便、尿液刺激易引發新生兒尿布皮炎,在治療時,患兒煩躁不安,傷口受到不停的摩擦,引起病情加重[4]。
新生兒皮膚嬌嫩,很多初為父母的年輕人往往喜歡使用一次性紙尿褲,這在使用后患兒皮膚無明顯反應的情況下是可以的,但早期仍應以棉材質為主,定時更換尿布,保持新生兒會皮膚干燥清潔,并盡量選擇溫柔、無刺激的清潔和干燥用品,密切關注患兒的一般情況,出現患兒不停啼哭的情況應及時查找原因,特別注重新生兒尿布皮炎的早期發現和早期預防[5-7]。
也有文獻報道,新生兒尿布皮炎的發病與患兒的喂養方式、奶粉的種類、使用的清潔用紙種類以及是否接受過藍光治療等有關[8]。因而應加強對患兒家長的健康宣教,鼓勵母乳喂養,奶粉選擇應盡量根據新生兒出現皮膚濕疹、腹瀉等狀況選擇和更換,以純天然配方為主,在清潔和尿布的選擇上仍然從患兒的舒適透氣、純天然方面來選擇。對新生兒的一般生活護理上應特別注重尿布的清潔和選擇,注意勤換尿布、洗凈尿布和選擇透氣、吸水的純棉尿布,如使用一次性尿布應注意勤換尿布和選擇舒適透氣的材質。一旦發生新生兒尿布皮炎,不應立即用藥或聽信藥店、母嬰用品店的推銷,應咨詢醫生后對癥選擇治療方案。
臨床上關于新生兒尿布皮炎的護理方式仍然以物理方式為主,特別注重患兒舒適的狀態調整,擦洗患兒炎癥皮膚均使用溫水,通過調整患兒所處環境的溫度、濕度,暴露創面的方式,使患兒處于舒適的環境中,并通過電吹風療法、紅外線、局部氧療等方式保持創面的干燥,必要時可以采用目前運用于壓瘡預防及護理的3M無痛保護膜,促進破潰皮膚愈合。藥物治療一般以局部使用碘溶液、呋鋅油,以及抗菌和抗真菌藥物(或藥粉),并配合中成藥或其他純天然制劑的治療方式。通過多年的臨床護理實踐,筆者發現系統化規范化的護理療法對新生兒尿布皮炎是行之有效的。
本院收治的新生兒尿布皮炎患兒,經過系統規范化的臨床治療和基礎護理知識的宣教,通過患兒家屬配合和及時調整喂養和改善不良的保潔方式,后期對全部患兒的回訪情況均取得很好的反響,說明這種基礎護理知識的普及和臨床護理治療方式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應進一步加強臨床推廣和創新。
[參考文獻]
[1]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 實用新生兒學[M]. 3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955.
[2] 馮麗琪,江瑜茵,李小薇,等. 影響新生兒紅臀發生因素的探討[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3):3-4.
[3] 盧拱照. 兒科學及護理[M]. 2版. 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149-150.
[4] 段夢娟,何國平. 新生兒尿布皮炎防治與護理進展[J]. 護理學雜志,2010,25(9):95-97.
[5] 曹如梅. 新生兒尿布皮炎120 例臨床護理體會[J]. 吉林醫學,2011, 32(23):4904-4905.
[6] 呂優杭. 一例新生兒尿布皮炎的護理[J]. 現代護理,2012,63(1):62.
[7] 袁麗紅. 新生兒尿布皮炎的預防和護理[J]. 吉林醫學,2011,32(31):6679-6680.
篇9
【關鍵詞】產科 醫療缺陷 防范
中圖分類號:R197.3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1-037-02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tect the mother and child safety,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obstetric care deficienci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bstetric care. MethodsThe subjects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1 occurred in four cases clinical analysis of medical defects, find the cause and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preventive measures. Results After strengthening the security of medical knowledge and training, reasonable scheduling, and strictly implement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cent medical defect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nclusions Medical awareness to enhance safe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is to prevent an effective way of medical defects.
【Key words】obstetrics medical defects prevention
我院產科在2011年上半年累計發生醫療缺陷4例,現將原因分析和防范對策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4例中其中(1)患乙肝孕婦在住院保肝治療過程中回家出現胎死宮內。(2)一順產新生兒出院一周后出現病理性黃疸死亡。(3)因剖宮產新生兒在住院期間家屬擅自將新生兒抱離醫院新生兒病情變化死亡。(4)妊高征患者剖宮產新生兒死亡。
1.1 第一例初產孕婦因孕近36周,乙肝大三陽,肝功能損害入院,入院保肝、促胎肺成熟、吸氧等治療,嚴密監測胎心音。原定于37周時行剖宮產術,但患者于37周前一日要求回家觀察,第二日出現腹痛回院,B超示:胎兒死亡。于當日宮縮加強,經陰道順產一死女嬰。產后檢查新生兒肝臟明顯腫大,肝下緣平右肋下約4CM。考慮新生兒因肝功能異常死而亡。
1.2 第二例初產婦因足月孕順產一活男嬰,住院3天后母子出院。新生兒在住院第二日面色稍黃,未引起重視,住院期間一般情況可,出院后皮膚黃染加重,病情惡化,出院一周到上級醫院治療,醫師告知延遲了治療時機,新生兒治療無效死亡。產婦及家屬為此而投訴科室。
1.3 第三例初產婦因足月孕,臍帶繞頸2周行剖宮產術,產后3小時,家屬擅自將新生兒抱回家,次日新生兒病情出現了變化,考慮新生兒肺炎,轉兒科治療6小時后死亡,家屬為此引起投訴,要求賠償。
1.4 第四例為36歲經產婦,患妊娠高血壓疾病,足月孕臨產,患者入院無頭暈眼花、無惡心嘔吐等不適。入院以解痙、降壓、吸氧等對癥處理,產程進展順利,入院4小時宮口開全,待產過程中監測胎心胎動好,進入第二產程經常規消毒鋪巾,見胎頭拔露,醫護人員準備接生,患者出現宮縮乏力,胎頭下降受阻,經會陰側切,適當應用腹壓等處理約30分鐘,胎兒仍未娩出,立即聽胎心音約100次左右,告知患者及家屬后立即行剖宮產術,新生兒經搶救無效死亡。新生兒體重大于4000克。患者及家屬為此提出投拆。
2 原因分析
2.1 管理制度不健全1、醫患溝通不到位,入院應祥細告知患者病情及住院期間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及住院期間離開醫院可能出現的情況,并簽定離院責任書, 2、對肝功能異常或有產科合并癥患者醫院應慎重告知患者嚴禁擅自離開醫院。3、住院期間新生兒如無異常情況不能擅自抱離醫院。要求母嬰同室。否則后果自負。
2.2 產科處理時估計不足,處理不夠冷靜,臨床經驗不足。1、入院未常規監測B超。2、對胎兒大小未能充分估計。3、責任心不強,在待產過程中未嚴格按教科書要求監測胎心音,進入第二產程應每5-10分鐘聽一次胎心音,因沒有及時監測到胎心音變化而延遲了搶救時機。4、疲勞戰,長期工作壓力過大,病人量多,多數產婦在夜間分娩,醫護人員極度疲勞,處理病情反應能力較差。5、專業技術人才少,人才比例結構失調。工作壓力明顯增大。
3 防范對策
3.1 加強醫德教育和安全醫療教育認真學習《母嬰保健法》,在科室內展開“怎樣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的大討論,樹立以質量求生存的觀念,提高醫務人員的思想素質。
3.2 完善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1、加強醫患溝通。2、對危重和疑難病例多討論,多會診,醫院應成立搶救小組,充分發揮搶救小組人員作用。
3.3 加強業務技術管理,狠抓業務培訓待別是對新入科醫護人員以及未取得資歷醫護人員。對常見病、多發病應加強學習與交流。平時醫師們均重視手術病人處理,而忽略了、低估了順產的技術難度。科室應定期進行業務知識和操作培訓。對典型病例,吸取經驗教訓,提高科內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
3.4 合理排班,產科是一個快節奏的科室,工作的性質又忙、閑不均,在遇到產婦較多,工作繁重的時候,特別是低年資醫護人員,便可因為工作忙亂而出差錯,為此應合理排班,在工作壓力大時能由二線或三線醫生應急幫忙。克服因工作性質帶來的差錯。
4 體會
隨著病人法律意識的逐漸加強,醫療工作面臨更大的挑戰。這就要求每一位醫護人員,特別是產科這樣大風險科室工作人員,必須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熟悉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保護病人和自身的合法權益,因此防范醫療缺陷的發生提高病人滿意度,減少醫患糾紛,己是迫在眉睫,通過我科4例醫療缺陷臨床分析,找出了存在問題原因和不足,切實抓好各方面的工作,落實措施,近幾例醫療缺陷使我們深深體會到,加強醫德和職業教育,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健全和完善各項管理體制,落實操作規程,狠抓各級醫護人員的業務學習和培訓,是杜絕醫療差錯發生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參考文獻
[1]王秀華,手術室醫療缺陷臨床分析與對策.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0): 61-62.
篇10
新生兒本身代謝特點決定了黃疸出現,膽紅素值增高明顯,而換血治療能較快清除血中游離膽紅素,防止膽紅素腦病的發生。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科對收治的12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進行雙道微量注射泵在外周動靜脈雙管同步換血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現將應用及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資料方法與物品
1.1 資料:高膽紅素血癥患兒12例,男7例,女5例,第1產,第1胎8例第2產,第1胎3例,第3產,第2胎一例,平均胎齡36~40周,體重為2000~4400g,平均生后2~4d出現黃疸并逐漸加重,血清膽紅素濃度均高于新換血標準。
1.2 方法:患兒取仰臥位予開放式暖箱上,采用外周靜脈同步換血,換血量平均為100~150ml/kg體重,總量不超過600ml。
1.3 物品:雙道微量注射泵、50ml空針管、三通管、24G留置針、多參數監護儀、遠紅外搶救臺、一次性采血管、靜切包、溫水桶、溫度計、無菌換血包、血漿、生理鹽水、肝素、10%葡萄糖酸鈣、10%葡萄糖、魯米那、鹽酸腎上腺素、氧氣、吸引器、吸痰管等。
2 結果
換血后黃疸消退快,平均3~4d消退。換血前血清膽紅素平均濃度為465.3~763.8μmol/L,換血后為162.4~178.3μmol/L。換血前后血液動力學和生化方面無明顯改變,血K+、Na+、Cl-、Ca2+、二氧化碳結合力、血糖均在正常范圍波動,換血后未發生任何并發癥。
3 護理
3.1 換血前護理:①血源準備:均選擇與患兒同型的48h內庫血,用溫水加溫至35℃~37℃并在換血過程中保持恒溫。②環境準備:保持病室安靜,換血前進行病室消毒,先用1%清洗消毒劑擦拭地面、墻壁及物體表面,通風30min后,紫外線照射1h,室內溫度維持在24℃~26℃。③患兒準備:換血前4h開始禁食,使胃排空,如已喂食,應插胃管將其抽出,以防術中嘔吐;換血前30min肌注魯米那5~10mg/kg體重,使患兒安靜;將患兒置于遠紅外搶救臺上,取仰臥位,適度約束四肢,連接多參數監護儀,先行右腋下動脈穿刺術做血液流出道,用24G留置針穿刺左腋下靜脈用于輸血,足背淺靜脈用于輸10%葡萄糖酸鈣。④患兒家長準備:做好家長的心理護理,講解換血目的及過程,請家長簽署換血同意書。
3.2 換血過程中的護理:①術者穿無菌隔離衣、口罩、帽子、手套、鋪巾、行腋動脈穿刺術,穿刺成功后固定好位置,先抽出少量血做血生化、血氣分析、血常規、膽紅素等檢查,然后開始接上三通管換血。三通管另外兩端,一端接肝素生理鹽水(500ml生理鹽水加0.4ml=2500U肝素)用于沖管,用注射泵以10ml/h泵入,防止血液凝固堵塞留置針。另一端接延長管,延長管與輸血管近端連接,輸血管遠端置于無菌大量杯內,作為血液流出道,控制好血液流出的速度,換出速度為10ml/h并逐漸加快換血速度,應于進血速度均等。2條靜脈通路,一條接10%葡萄糖酸鈣5~10ml加入等量10%葡萄糖中用注射泵常速泵入。另一條用于輸血,用雙道微量注射泵以12ml/min速度換入,同時每換50ml輕搖血袋,以免紅細胞沉積在底下,準確記錄換血時間、換出血量及輸入血量、注射的藥物。②每換100ml時測血氣分析1次分別于術中術后取血送檢血常規、血生化、膽紅素。③換血過程中注意患兒保暖,防止低體溫,密切觀察患兒的面色、體溫、膚色、呼吸、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精神反應及大小便情況,防止低血糖及低血鈣的發生;嚴格無菌操作,注意有無輸血反應,穿刺處有無腫脹、滲漏、留置針有無脫出,防止換血過程中出現空氣及血凝塊栓塞。④完畢時用2500ml單位肝素推入腋動脈,然后拔出留置針按壓止血。保留靜脈通路,以備繼續輸液用,統計出入量。
3.3 換血后的護理:①術后輸血漿20~30ml,20ml/h速度滴注,提高血色素。②密切觀察患兒面色、精神、體溫、呼吸、心率、血壓,每1h監測血糖1次,無特殊情況后改為1次/2h,病情穩定后可按常規進行。③繼續光療,觀察光療期間的反應。密切觀察皮膚的顏色;有無紫紺、水腫、嗜睡、肌張力增高或低下等膽紅素腦病的早期癥狀;有無并發癥征象等。④經常更換患兒,防止肺不張或肺部感染。⑤術后2h后,試喂糖水,吸吮正常后進行稀奶喂養,無腹脹,大小便正常即可全奶喂養。⑥給予其父母以醫學知識指導,幫助他們了解患兒問題,并給予出院后的護理指導。
4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