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計劃書中的盈利模式范文

時間:2023-12-07 17:48: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創業計劃書中的盈利模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創業計劃書中的盈利模式

篇1

關鍵詞:團隊組建 項目轉化 市場調查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032

1 大學生創業大賽的不足

第一,創業團隊組建處于自發狀態,組合不科學。

在系內舉辦的創業大賽中,創業團隊基本上都來自同一個專業甚至一個班;在承辦的校級創業大賽中,跨專業、跨系組隊參賽的自發性報名幾乎沒有,成員專業知識結構比較單一。這種情況下的團隊組合使得創業計劃書中在對項目的整體運營的描述不全面,而在團隊成員自身熟悉的領域上占的篇幅過重。例如在電子工程系參加齊魯大學生第二屆、第三屆創業大賽的團隊中,隊員的專業分別是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產品營銷專業、應用電子技術,但都是技術類專業,導致項目的闡述偏重于技術環節,對項目實施的其他方面缺乏說明。

第二,項目選擇上感性多于理性,思維過于狹隘,專業知識與技術優勢不能得到充分發揮。

通過對參賽項目的分析發現,服務類項目較多,像“時尚糕點坊”、“大學生自助飾品店”、“酷龍藝術團隊”、“90休閑吧”等主要集中在手工制作、特色專柜等小型的休閑娛樂項目,這類項目都是一些“小本經營”,門檻較低,確實適合在創業初期選擇,只是不少的參賽項目的目標消費群定位仍然是大學生,說明參賽者還是缺乏社會閱歷與社會實踐,還不能脫離自己熟悉的校園環境去選擇項目,對市場經濟的感知度不夠。選擇創業項目時,應該從自己熟悉的行業入手,若是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優勢,圍繞專業知識進行項目轉化,更突出了項目的專業性。

從2010年起,電子系社會實踐部與創新協會合作,參加齊魯大學生創業大賽的項目均以電子系參加電子設計大賽的獲獎作品為基礎,進行市場調查,項目分析;立足于專業知識,拓展思路,獲得了不錯的成績,也為校園科研成果的轉化提供了載體和平臺。

第三,缺乏市場調查,對競爭對手分析不充分。

只有在充分的進行客戶調查和競爭者調查后,才能進行市場機會的量化,做好市場目標和戰略。在參加校內創業計劃大賽的項目中,只有少數幾個項目附上了市場預測和調查數據。大部分的計劃書中沒有明確替代產品和競爭對手,沒有分析競爭對手,沒有體現出自身的優勢和缺陷,可見計劃書中對項目的選擇是帶著主觀隨意性的。

第四,由于缺乏科學有效的指導,創業計劃書不完善。

由于缺乏專業教師的指導,許多參賽者僅憑自己的靈感和想法參賽,不知道如何撰寫創業計劃書,對項目前期的市場調查缺乏深入、論證不嚴密,對市場預期把握不夠科學、準確,對項目計劃構想不夠細化,對隊伍的管理制度設計上明顯經驗不足,在財務分析上過于主觀隨意,總體上來說項目缺乏成熟度和可實施性。

2 完善大學生創業大賽的建議

第一,培養學生市場意識,引導學生在市場調研的過程中發現商機。

有了清晰的市場需求和準確的目標顧客群,才有創業機會。有了創意,需要通過市場調查,才能充分地分析競爭對手和替代產品,找到自身的優勢,劃出競爭空間,尋找合作伙伴,彌補自身的缺陷。通過市場調查,量化市場機會,確定營銷目標,制定銷售價格。引導學生深入社會,進行充分的客戶調查和競爭對象的調查,獲得足夠的信息數據,例如客戶數量及其愿意支付的價格等,在此基礎上有效地預測市場并制定營銷計劃。

第二,組建知識結構完善的創業團隊是提高執行力的關鍵。

創業團隊要以項目為載體來組合創業小組的成員,要打破成員班級、專業及系的界限,使創業團隊內部知識結構完善。團隊成員要做好專業技術、管理、財務、營銷等的合理分工。團隊成員要有學習不止的習慣及快速學習的能力,在現在社會中,技術與商業模式更新極快,要不斷地保持學習狀態,快速地掌握它,利用它。創業是辛苦的,完成一份完善的創業計劃的任務也是繁重的,創業隊員要真誠友善地對待他人,才能在共同努力的過程感到愉快,才能高效地開展工作。

第三,在項目實施上強調盈利模式的設計與論證。

盈利是生存的根本,項目必須經過盈利模式的論證才可以實施。盈利模式的設計是創業計劃書中十分重要的環節。盈利模式設計中要包括銷售價格、預測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需要的現金流量等,或者通過詳細的財務報表來說明項目資產負載、營業收入、利潤分配,通過報表論證盈利的能力。

第四,創業計劃大賽的改革。比如在賽制安排上,可以降低比賽參與門檻,方便學生參與,擴大影響面;在比賽內容上,可以把創業需要的內容細化分割,如技術應用設計、服務理念創新、市場推廣新意、廣告創意等,最后整合完整的創業計劃比賽。另外,組建相應的專家評審團,給出專業指導。通過上述的改革,構建完善的大賽平臺,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更好的發揮大賽在培養學生創業實踐能力上的積極作用。

第五,引導大學生深入學習國家有關政策及相關法律知識,像大學生創業貸款政策、大學生村官創業優惠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等,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與政治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