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務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時間:2023-12-14 17:44: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家政服務公司盈利模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嬰兒潮的來臨,使得月薪過萬的月嫂不時成為人們茶余飯后閑談的話題;而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深化,到2014年中國老齡人口將高達2億,占世界老齡人口的20%。一對年輕夫妻很可能需要照顧4位老人,甚至多達6-8位老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承壓的中青年一代家務壓力大增,給家政服務帶來巨大的需求,而伴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家政服務開始被更多的城市普通家庭所接受。

據統計,中國目前有家政服務公司和網點50多萬家,從業人員1500多萬人,年營業額超過1600億元。一些規模較大的家政服務公司,年營收已達數千萬元的規模。隨著人們對家政服務內容和質量要求的提高,如今的家政服務已由單純的服務延伸至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涉及房屋清潔、家電維修、水電維護、房屋裝修、家教培訓、購物消費、訂餐送餐等20多個領域的200多個服務項目。

專業家政服務平臺走到線上

與國內家政市場的“小而散”狀態相比,美國的家政服務早已機構化。近年來,隨著網絡普及程度的提高,具有個性化配對、信息透明、低價優勢的線上家政平臺更是開始走紅。

成立于2006年的是美國的一家在線家政服務平臺,其扮演的角色是把家政服務的供需雙方聯系在一起,并成為保姆和雇傭者分享經驗和建議的平臺。需要家政服務的家庭,只需在上注冊賬戶,填寫個人資料,包括地址、郵編、電子郵箱即可加入,再根據自身需求對服務條件進行細化,如需要兒童看護的家庭需補充填寫照看小孩的保姆、幼兒中心、家教類型等。家政服務提供者同樣需要在網上注冊個人信息,并選擇能提供何種家政服務。如今,其每個月訪問量超過了600萬次,在美國市場為上百萬家庭提供家政服務。

在發展初期,主要提供兒童看護服務,隨后其提供的服務范圍增加到照顧老人、寵物看護、房屋清潔、家教等。盡管其業務跟一般傳統的家政服務公司無異,但經過多年發展,聚集了大量不同類型的家政服務提供者,以幫助有需要的家庭尋求最適合自己要求的人。同時,還會審查保姆的簡歷、調查保姆的背景,并給予雇主合理的考核與面試建議,及時發現可疑之處以保證雇主的利益及安全。

除了這類綜合型的在線家政服務平臺,細分領域的專業平臺也涌入淘金。成立于2011年10月的TenderTree是一家專門為老人提供定制化服務的在線平臺。其創辦人阿格瓦爾表示,美國每年共有400多萬家庭需要護工服務,而每個家庭在這方面的支出一年需要1.3萬美元,僅此項需求在美國就是一個高達520億美元的大市場。

跟類似,用戶只需在網上輸入所在區域的郵政編碼,即可搜索到附近的護工信息。由于目標群體針對老人,TenderTree提供的服務更加個性化。假如家中的老人飼養寵物,可尋求愛護動物的護工;如果老人是非美籍人員,TenderTree同樣能為其尋找到一個說同樣語種的護工。不僅如此,通過TenderTree的平臺,既能了解護工接受過何種培訓,來自何種文化背景,還可以看到前任雇主對其留下的評價,從而選到心儀的目標。

由于減少了許多中間環節,TenderTree的護工收費遠低于市場價格。以美國舊金山為例,通過傳統的中介尋找到的護工費用約為30美元/小時,而TenderTree的護工平均收費僅為15美元/小時,為家庭節省了大量的支出。一旦供需雙方達成協議,得到家政服務的家庭只需把服務費用支付給TenderTree,然后再由TenderTree為家政服務提供者支付薪酬,剩下的其他一切事務,如稅收、合同等問題,由TenderTree包辦。假如在護理期間出現任何糾紛導致損失,TenderTree也將從保險中給予賠償,免除了雇主的后顧之憂。

盈利可拓展性獲PE認同

傳統的家政企業通常囿于社區或同城范圍,很難跨區域擴張,而線上平臺則天然消弭了這種劣勢,這也使得它們的盈利模式具有擴展性。作為中介服務機構,的盈利一方面來源于消費者訂閱。家庭和家政服務提供者在網上注冊后,會提供市場上的供需信息給注冊用戶免費訂閱一段時間,在免費試用期過后,如果用戶還想繼續享受該項服務,則需要向支付一定的費用。顧客通過網站尋找到心儀的保姆,同樣需要給付費。

另一方面,還幫助專業的家政服務公司或者中介在網上尋找需要家政服務的家庭,并以此收費,而一般的個人家政服務者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此外,還為家庭和公司制定看護計劃等付費增值服務。由于其豐富的從業者數據庫及可選對象的多樣性,許多公司,如谷歌和Facebook等,向購買家政服務,作為向員工提供的福利,要知道這些員工可不會住在同一個地方,想要同一類保姆—這樣的企業客戶在線下家政公司看來或許是難以想象的。

2012年年初,開啟其國際化擴張行動,4月進入英國市場,之后在加拿大設立辦事處,隨后收購了歐洲第一大在線家政網站Besser Betreut,為進入歐洲市場打下基礎。時至今日,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在線家政網站,在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擁有700多萬注冊用戶。隨著規模的擴大,獲得了更多資金的青睞—2012年8月獲得一筆來自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等風司5000萬美元的融資,加上之前獲得的6100萬美元,共計獲得了1.1億美元的融資。創始人希拉·利里奧·馬塞洛指出,獲得的新融資將用于擴張,以及考慮潛在的收購,公司的發展目標是成為“一站式”服務平臺,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加廣泛的看護服務,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追蹤家庭對各類看護服務的需求。

成立時間不足一年的TenderTree目前則處于起步階段,其服務基本集中在美國舊金山,簽約護工數千名,家庭用戶2000多個。TenderTree主要盈利來自從勞務合同中收取15%的傭金費用,由于規模尚小,其在2012年6月收入僅為2萬美元。不過,其專業化垂直模式同樣獲得市場的關注,2012年5月加入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 batch后,獲得幾十萬美元的支持,這或將加速TenderTree的擴張速度。

國內市場起步中

縱觀中國市場,還缺乏此類專業的在線家政服務平臺,目前市場上用于家政服務從業者和雇主聯系的在線平臺,基本限于58同城和趕集網這種免費分類信息平臺。由于58同城和趕集網并非專業家政平臺,并沒有對這類信息提供過多監管,使得雇主缺乏信任感。

不過,垂直類家政網站開始在國內出現雛形。阿姨800網是一家在2012年初上線的月嫂公司信息平臺,其定位是為準媽媽和月嫂公司搭建交流互通的平臺。與TenderTree相比,其參與的主體只有雇主和家政中介,類似于B2C模式,而缺乏月嫂的個體參與。

篇2

關鍵詞:互聯網 物業管理 社區O2O 智慧型

我國物業服務業始于上世紀80年代,第一家深圳物業的成立成為我國物業開始的標志。發展至今經歷了34年的時間。最近幾年隨著我國房地產行業的急劇擴張,物業管理行業也隨之蓬勃發展。但我國物業管理行業發展時間較短,目前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民眾對于物業行業的認識程度還不夠高,展望未來行業發展趨勢,物業管理也被稱為朝陽產業,市場空間巨大。

盡管如此,“不賺錢”確是當下多數物業公司難以發展的桎梏,這主要歸咎于傳統的物業管理定位在物業的日常維護與管理,收入來源單一,導致物業管理全行業虧損嚴重。據《2013年物業管理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受成本急劇上漲、物業服務費定價機制的缺失、人才匱乏的影響,物業管理企業市場競爭力在不斷地削弱。根據官方統計數據,57.76%的物業管理企業處于微利甚至虧損狀態。T0P100企業凈利潤率由2011年的6.75%下降到2013年的5.6%。在物業管理行業的7萬余家企業中,企業經營模式單一、管理水平低、盈利能力差、投入與產出比例失調等問題比較突出,制約著大多數物業管理公司的發展。面對日益增大的經營壓力,傳統物業管理公司的商業模式已無法跟上社會環境日新月異的變革步伐,其管理經營模式急需轉型。

同時,物業服務企業的外部環境也正在發生重要變化。近年來互聯網在世界范圍逐漸普及,已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個角落,移動互聯、大數據、定位引擎等新技術在改變著人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在顛覆物業管理公司的商業模式。互聯網賦予了物業新的內涵與價值,在提升管理水平、強化基礎服務以及構建和諧社區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2015年兩會期間,總理提出“互聯網+”的創新思維,鼓勵傳統行業依托互聯網進行轉型升級。中國物業管理協會沈建忠會長也提出“物業管理+互聯網”的企業轉型口號,“互聯網+”已經“+”在物業管理上。因此,將移動互聯網技術應用到物業管理當中,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更將成為現代物業服務業發展的新常態。

隨著互聯網思維與技術普及,社區作為用戶生活主要場景獲得了市場關注。在物業管理小區,豐富的社區資源需要整合,多元的業主需要滿足,而互聯網恰恰具有在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因此,物業服務企業應當以提升服務效率和品質為中心,樹立“植根社區,服務于人”的理念,借助互聯網思維,重構物業管理模式,搭建社區O2O商務平臺,重塑創新盈利模式,突出經營困局,以促進傳統的單一物業管理逐漸向新型的集成化服務轉型,讓業主、物業、商家各方面分享包括互聯網在內的現代科技發展成果,把傳統物業對物的管理真正落實到對人的服務上,以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物業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物業管理行業最早產生于19世紀60年代的英國,改革開放后,首先在我國的深圳、上海等沿海發達城市得以發展。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以及存量房市場規模日益擴大,物業服務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經過3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物業管理行業巨大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日益顯著,是一個朝氣蓬勃的朝陽產業。目前我國物業公司在管和可管面積已超過了200億平方米,而且增量仍在不斷放大。涉及多個領域,住宅、寫字間、工業區、醫院、學校、酒店、商業等等。根據中國物業管理協會提供的數據可以發現,我國物業的市場容量是巨大的。截至2014年底,我國已有10.7萬家物業服務企業,從業人員達到600多萬人。去年全行業營業收入已超過8100億元。然而我國的物業管理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其勞動密集型、粗放式的服務模式,越來越多地限制了行業的發展。物業管理企業經費不足、專業人員缺乏、客戶對物業管理認識不夠、物業效率低、風險高、物業定位失衡、法制不健全等難點都需要得到解決。面對互聯網浪潮的沖擊以及日益增大的經營壓力,傳統物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萬科、朗詩、仁恒、彩生活等一批物業品牌公司率先扛起自救之舉、極力尋求轉型之道,緊抓“互聯網+”發展機遇,積極運用新技術新工具創新管理和服務模式,以客戶為中心改造傳統服務業務,在保證基礎服務品質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增值服務領域,開展多種經營,不斷滿足業主多維度高品質服務需求;積極探索物業管理自動化、系統化、信息化、精細化、智能化服務,促進了服務質量和管理模式的不斷升級創新,帶動了整個行業的創新突破和科學發展。

(一)傳統物業生存之現狀

自上世紀80年代第一家物業公司在深圳誕生以來,傳統物業管理行業的利潤越來越薄,不管是萬科、宏圖、朗詩、仁恒、銀城這樣的品牌物業公司,還是新鴻運、江鴻、華門這樣的傳統物業公司,行業的薄利是他們的共同痛點,甚至很多公司面臨虧損的困局。不斷上升的人工成本,讓傳統物業管理公司直接面臨生存問題。傳統物業管理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人工成本在總成本的占比高達60%~70%。過去30多年,物業管理行業并沒有做出太多改變和進步,仍然停留在“農耕”時代,完全靠勞動力、靠手工作業。現實是殘酷的。伴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紅利的消失,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逐年水漲船高,每年大概以15%在增長,所以物業行業每年要承受一個巨大的成本的增長。成本上升的同時,傳統物業的收入卻在原地踏步,眾多物業公司的物業項目管理費多年未漲,盈利空間被進一步壓縮,行業出現普遍性虧損。在這種狀態下,物業公司很難做出一些需要大筆支出的創新、研發。一些企業被迫裁員,進入陷入一種“利潤降低-裁員-降低服務質量-利潤降低”的惡性循環。不僅如此,物業公司還面臨基層員工流失率高、招聘難的問題。高流失率不僅難以保障穩定的服務質量,更是對企業培訓成本的巨大浪費。這些因素促使了物業管理行業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貼上了“高成本低利潤”“勞動密集型”等傳統服務業的標簽。面對如此巨大的競爭壓力,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物業管理轉型升級勢在必行,而“互聯網+物業”則是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之一。

(二)新型物業多元化經營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業主消費已經從房屋住宅本身的規劃建設轉移到了房屋物業管理的品牌和服務。開放商則從原來的賣房子為主,轉移到創造更高價值,即使用更好的物業上。這對物業管理企業來說,是良好的發展機遇。加之,社會思潮的多元化和業主生活環境的差異性直接導致了業主需求的復雜化和膨脹。物業管理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對不動產的日常管理和維護,而是擴展到滿足廣大居民生活需求的各種服務。為扭轉傳統物業虧損的局面,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眾多物業管理公司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節流、開源。以彩生活和萬科物業為代表的物業巨頭率先對傳統物業進行技術升級,降低用工數量,提升傳統物業服務的盈利空間。在節流的同時,物業管理行業也積極拓展服務界限,進行開源。目前,行業形成了一種共識,即傳統物業管理服務只是基礎,要對物業的服務拓展到人的服務,為社區業主提供增值服務。業主消費需求是多樣化、多維度的,涉及電器修理、家政衛生、養老幼托、房屋租售、繳費理財等多方面,因此開展多元化經營是我國現代物業管理發展的特色,即我國物業管理的內容從傳統意義上的樓宇維修、養護、清潔、保安,延伸至洗衣、配餐、病人護理、物業租售推廣、通信及旅行安排、智能系統化服務、專門性社會保障服務等各個方面,從居住物業、酒店賓館等商業物業延伸至醫療、IT行業、教育以及高科技企業各類物業。

我國現代物業的多元化經營不僅體現在服務的內容上,也表現在高科技在物業管理中的逐步應用上,集中反應在物業管理的智能化、網絡化、信息化方面,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通信技術等高新技術和智能化的設備系統可以實現對物業及物業設備設施、物業環境、物業消防、保安等的自動監控和集中運程管理,實現對用戶信息、保修、收費、綜合服務等的計算機網絡化管理,實現與每一位服務對象的“零距離”溝通,深入地面向每個家庭提供更具個性化的服務。

新型物業的多元化經營,不僅使物業服務更簡單、更有價值,而且也讓業主能夠享受到更睿智、更多彩、更快樂的服務。

(三)物業發展的新趨勢

2014年以來,物業管理行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重要增長點和提高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載體,加速融合移動互聯等新技術,服務質量和管理模式不斷升級創新,受到了社會和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行業迎來新一輪風口。到2012年底,物業管理面積約為145.3億平方米,較國家統計局2008年的第二次經濟普查數據公報顯示的125.46億平方米增長了約16%。截止2014年底,全國商品房竣工面積為10.7億平方米,根據近3年年均復合增長率計算,全國未來3年物業管理市場容量將新增35億平方米的規模。即使按照年均6%至10%的增速計算,未來兩三年內中國物業行業的總體規模也將突破萬億元。另據統計,至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存量房市場,隨著互聯網環境下各種消費熱點的形成,物業服務將迎來創新轉型的重要“時間窗”。中國物業管理協會會長沈建忠說,中國物業行業將轉變發展模式,提高服務產品的附加值,實現從粗放型傳統服務向集約型現代化服務的轉變。

首先,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物業管理企業的定位將更加明確。在物業管理發展的20多年歷史過程中,不少物業管理企業經歷了管理理念從“管理型”到“服務型”的深刻變革,強化從管理“物”向服務“人”的轉變。通過提升服務質量來推進管理,這是物業管理理念的一個根本變化。不論時代如何變遷,不論物業管理發展模式創新到何種程度,為業主服務的理念和主旋律一定將得到秉承和延續,因為物業管理的核心和生命力就在于不斷滿足和超越業主不斷增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