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設計規劃范文
時間:2023-12-15 17:30: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建筑抗震設計規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住宅小區;要求;規劃存在的問題;抗震問題;對策;可持續發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strength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the masses to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Pay attention to some problems and seismic design process i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the problem,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requirements; exis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seismic problem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G32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城市對住宅小區的要求
作為宜居城市重要組成部分的居民住宅,適宜人居住的環境應該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好的物質環境;二是好的人際環境;三是好的精神文明氛圍。一個宜居城市要以人為本、且是可持續發展的。既要滿足人們居住、出行、上下班、購物、安全、舒適的需要,又要滿足人們審美和陶冶性情的需要。
2建筑抗震設計過程別要注重以下幾個問題。
2.1建筑體型設計問題
建筑體型包括建筑的平面形狀和主體的空間形狀的設計。許多平面形狀復雜,如平面上的外凸和凹進、側翼的過多伸懸、不對稱的側翼布置等在地震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在建筑體型的設計中,應盡可能地使平面和空間的形狀簡潔、規則;在平面形狀上,矩形、圓形、扇形、方形等對抗震來說都是較好的體型。盡可能少做外凸和內凹的體型,盡可能少做不對稱的側翼和過長的伸翼。在體型布置上盡可能使建筑結構的質量和剛度比較均勻地分布,避免產生因體型不對稱導致質量與剛度不對稱的扭轉反應。
2.2建筑平面布置設計問題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在建筑設計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反映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要求。柱子的距離、內墻的布置、空間活動面積的大小、通道和樓梯的位置、電梯井的布置、房間的數量和布置等,都要在建筑的平面布置圖上明確下來。由于建筑使用功能不同,每個樓層的布置有可能差異很大,建筑平面上的墻體,包括填充墻、內隔墻、有相應強度和剛度的非承重內隔墻等等布置不對稱,墻體與柱子分布的不對稱、不協調,使建筑物在地震時產生扭轉地震作用,對抗震很不利。
2.3建筑豎向布置設計問題
豎向布置設計問題在建筑設計中主要反映在建筑沿高度結構的質量和剛度分布設計上。無論是單層或多層,還是高層建筑或超高建筑,這個問題是比較突出的。存在的這個主要問題是,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要求,如底層或下面幾層是商場、購物中心,建筑上要求是大柱距、大空間;而上面的樓層則是開間較大的寫字樓或布置多樣化的公寓樓,低層設柱、墻很少,而上面則是以墻為主,柱很少。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形成了建筑物沿高度分布的質量和剛度的嚴重不均勻、不協調。突出的問題是沿上下相鄰樓層的質量和剛度相差過大,形成突變。
2.4在實際設計中,在建筑使用功能不同的情況下,很可能出現上下相鄰樓層的墻體不對齊,柱子不對齊,墻體不連續,不到底;上層墻多,下層墻少;上層有柱,下層無柱等,使地震力的傳遞受阻或不通;抗震用的剪力墻設置不能直通到底層、剪力墻布置嚴重不對稱或數量太少。所有這些布置都將給建筑物帶來地震作用分布的不均勻、不對稱和對建筑物很不利的扭轉作用。
3小區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3.1 商業環境混亂
小區內商業用房過多過濫,住宅區內飯館、家庭旅館、家庭美容院、家庭英語輔導班、婚姻介紹所、牙科診所等紛繁復雜的商業內容在小區隨處可見,環保、城建、工商、社區多頭管理,卻無從根本治理其帶來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
3.2 生態環境單調
小區空間環境品質不高,有些地段好的小區建筑密度大,容積率高。部分中心綠地面積雖多。但兒童活動設施缺乏,功能性及親和性差,小區景觀環境設計缺乏人文性和地域性特征。由于小區園林綠化大多是草坪加灌木及少量的樹木的模式,原有植被在重新綠化時一般全部被鏟除,使得植物物種和群落的多樣性被破壞,植物種類單調,易引發生態環境的不平衡和植物病蟲害的爆發。
3.3 街路改造引發的噪聲污染嚴重
城市開發時打通道路,或將不通車的人行小道拓寬,變成隨時可通機動車的小區道路,使城市交通被大量引入住宅小區內部。這種做法雖然從一定程度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改善現有主次道路的交通擁堵狀況。方便了有車族,但卻影響了許多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噪聲和汽車尾氣等影響了他們的睡眠質量和空氣質量,夏季開窗多更為突出。按居住小區規劃設計要求,內部道路應該是通而不暢的,為的就是避免將小區外的交通引入內部,影響居民安全和產生噪聲。
3.4住宅小區建設突破了環境承載力且科技含量較低
小區內固體、液體及氣體垃圾的處理消極被動;雨水收集利用、生活用水的二次利用率很低;太陽能技術利用不多,智能化小區就更少。
3.5小區空間環境品質不高
有些地段好的小區建筑密度大,容積率高。部分中心綠地面積雖夠,但兒童活動設施缺乏,功能性、親和性差,小區景觀環境設計缺乏人文性和地域性特征。
4改善住宅小區規劃建設對策
4.1 重視住宅小區環境質量
住宅小區環境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居民的生活質量,是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的靈魂,已經越來越受關注。環境的概念幾乎涵蓋了存在于人類周圍的一切。采用現代城市設計的理念和方法,盡可能完善各項居住功能,增加情趣,提高品味,住宅小區規劃建設中,應當將環境設計作為一個獨立的設計階段來進行。通過對住宅小區空間輪廓、群體組織、建筑色彩、立面造型、綠化配置、小品設置、屋頂、地面的輔砌效果等進行綜合考慮,從而實現整合環境最優。
相對獨立階段的環境設計應與修建性詳細規劃同步進行,應建立在對居住形態的深入調研,對居住行為充分認識了解的基礎之上。一些住宅小區只注重植草坪、不注重栽樹或很少種喬、灌木的做法也在改進中。取而代之的是方便實用、貼近居民的宅旁路邊可以進入的小花園和各種便于人們交往的休憩場所,住宅小區綠化追求密實度,講究喬、灌、草、植物的合理配置和氧氣的釋放量。中國風格、地方特色、尺度適當、空間宜人的規劃設計已越來越受到推崇。這是住宅小區規劃建設進步的表現,其環境整合效益定會越來越好。
4.2 適度建設配套公共設施
現在住宅小區公共設施有越建越大之勢,似乎成了住宅小區檔次、水平的象征。公共設施建得大,設施較多,功能較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彌補城市功能不足的作用。但從長計議,公共設施大了,要獲得經濟效益,要維持正常運營,就必然要招攬區外人員加盟。然而,這對住宅小區環境是一種干擾,住宅小區居民的家園感、領域感受到影響。倘若無外來加盟者或數量偏少,則正常運營難以保證。
4.3 創建綠色生態小區
4.3.1住宅系統:以節約資源、節約能源、保護環境、以人為本為理念,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生活空同,在建筑安全生命周期中實現高效率的利用資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筑物,這是綠色建筑的概念。在住宅建設中要積極運用環保的外墻保溫節能技術和新型建筑材料,采取屋頂綠化、窗戶遮陽等新技術,建設綠色生態小區。
4.3.2綠化系統:改變以草坪為主的簡單的圖案化綠化模式,尤其在北方缺水大城市中,應多植樹木,減少綠化用水量。并且多樹種搭配,養護更容易,遮陽擋風沙效果比草坪好。再輔以灌木、花卉等綠化植被,形成有良好使用效果的綠化景觀系統。
4.3.3能源系統和水環境系統
合理利用太陽能、小型風力發電、地源熱泵等。合理規劃組織小區的日照、通風、綠化遮陽,改善小區環境的微循環。加大中水回收系統、雨水利用系統的推廣。
4.4 倡導小區智能化建設
能建筑已經在我國各地蓬勃發展并漸成主流。近幾年來,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信息產業的發展,也將“智能化”引入了住宅小區和家庭建設中。住宅小區智能化勢在必行,目前小區的智能化主要是指以小區管理中心為總指揮部進行的三表的集抄,三防(防水、防盜、防煤氣泄漏)網絡的建立,樓宇的可視對講及IC卡門鎖,小區寬帶網的建設,綜合信息的服務以及小區的大屏幕電子廣告等。
5小區建筑設計現體出三種可持續發展
5.1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小區的空間環境設計,既要滿足當前的使用要求,更要滿足未來環境、生態和節能發展的需要。
5.2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建立起為所有居民提供認識社會、參與社會、交流文化及滿足其精神需要的居住環境。
5.3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即具有先進技術經濟指標及信息化的經濟結構和保值、增值的經濟能力。
6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各地都在加緊建筑工程的建設,但是建筑施工不能以噪聲擾民為代價。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必須遵守國家地方法規,采取得力措施保護和改善施工現場環境,盡量減少對施工現場周圍環境的影響,減少對周邊居民生活的干擾。住宅小區的規劃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配合,并遵循人與自然共生的原則,創造出更加舒適、更加便捷、更加文明健康的人居環境,創造一個科技環保、健康舒適的宜人社區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1] 薛慧平.魏征.吳屹東. 居住區生態小區的規劃設計[J]. 陜西建筑,2009
篇2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發生8級強烈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其中也包含位于震區及周邊的物流倉儲系統,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響。自動庫系統這一國內近些年迅猛發展的新興物流系統如何抗震、耐震、免震成為了此次地震后,物流行業內討論的熱點話題。大福公司作為行業內技術領先的物流系統集成商,在物流系統抗震及免震方面掌握先進的技術和成功的應用案例,重慶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和平物流中心便是其中之一。該項目在此次的地震中成功的經受了考驗,同時也在此次的抗震救災工作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重藥和平物流中心概況
和平物流中心上橋自動倉庫是重慶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現代物流項目主體工程,由改造原醫藥倉庫7890m2連接新建倉庫19040m2組成,總建筑面積26930m2,于2007年4月21日投入試運行。上橋自動倉庫包括立體庫堆垛機系統、環形無人自動搬運車系統、入出庫輸送機系統、滑塊式自動分揀系統和手持數據采集終端(RF)等,并通過WMS、群組控制器控制整體系統運作。系統規劃設計、系統集成和關鍵設備由日本株式會社大福提供。
上橋自動倉庫設計年出庫量不低于40億RMB,平均存量13萬箱,在庫SKU數不低于15500個,日均處理訂單2000個,15000個訂單行,可以適應醫院純銷、批發分銷、終端配送、零售連鎖等業態訂單的混合作業,是輻射云、貴、川、渝的一座規模最大的現代化醫藥物流中心。
重藥項目抗震設計考慮
和平物流中心目前肩負著給災區提供醫療器材及藥品的重任。盡管公司在地震當天就確認了自動倉庫的運轉情況良好,沒有受到地震的影響,但是為了能更好地協助抗震救災活動,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 大福公司在地震當天就派出技術人員去重慶與物流中心員工并肩作戰協助救災。面對此次突如其來的重大災難,和平物流中心充分體現了物流現代化技術的高效性和準確性。
此次地震中,重藥配送中心能夠成功的經受考驗,與設計規劃過程中關于抗震因素的考慮分不開的。從建筑設計到貨架設計再到物流設備,都考慮了抗震的要求。
建筑抗震考慮。根據重慶當地的地震烈度設防要求,在計算自動庫系統對建筑地基作用力中,充分考慮地震短期應力和系統長期作用力下的地面受力情況,利用大福公司專業的計算軟件分析在地震烈度設防要求下地面最大的承載要求,并將該承載要求提供給建筑設計方作為地基設計的參考。
此外,自動倉庫的建筑立柱采用的由三根立柱組合而成的空間結構支撐方式,如圖5所示。該式樣的立柱結構比普通的單立柱支撐結構強度和穩定性都有較大的提高。同時,在中國國內的實施的自動庫項目遵照國家抗震規范《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的要求進行設計。
貨架抗震考慮。對貨架采用有限元工具軟件進行受力分析,根據應力分析報告選擇貨架規格進行貨架的詳細設計,確保了貨架受力的結構合理、性能穩定。尤其是此次規劃中采用水平橫梁式貨架,其穩定性比牛腿式貨架結構要高,同時還在貨架背部采用背部拉桿的形式進行加固,如圖6所示。進一步提高了貨架整體的穩定性和貨架的抗震強度。
重藥立體庫項目貨架與地面的連接也采用了特殊的方式。立體庫項目中采用膨脹鏍栓或化學鏍栓進行連接固定的方式比較常見,但在該項目中根據立體庫系統的長期靜載和地震短期應力的綜合考慮,采用二次澆灌的方法進行貨架與地面的連接固定,貨架直接與埋在地下的鋼筋結構相連接,使得貨架與地基部分成為一體,同樣有效地提高了貨架整體的抗震性。
設備抗震考慮。堆垛機是立體庫的核心設備,大福公司的堆垛機在不斷進行技術革新的情況下,一直保持著全球銷量第一的地位。本項目中的堆垛機能夠自動進行位置學習,并在運行中自動矯正位置以保證存取精度。當地震發生后,堆垛機設備會在外力的作用下延軌道方向發生移動,同時貨架和貨物也會發生形變或偏移(部份短期應力的形變能夠恢復)。堆垛機設備能夠自行校正自己的位置,在運行中若發現貨架位置異常時會主動報警。以上的功能保證了系統在地震后能夠快速的恢復并投入使用。
在重藥項目的規劃中,各個樓層的托盤輸送機都與自動庫相連接,它們直接安裝在樓板上,但與自動庫相連接處的巷道輸送機是安裝在鋼平臺上。鋼平臺一端直接與貨架立柱相連接進行固定和支撐,另一端則直接搭在建筑橫梁上,只受到建筑梁的支撐作用,并沒有固定相連。該做法的最大優點在于降低了地震作用力在建筑樓板和貨架部份之間進行傳導,同時也減少了對鋼平臺以及平臺上設備的破壞。
同樣位于震中附近的成都伊利有限責任公司冷飲事業部的由大福公司承建的國內第一座進口自動化立體冷庫,位于成都的邛崍市距成都65公里,距離震中汶川縣175公里,在發生地震時,仍處正常的運轉中,整個系統也沒受到任何影響。
抗震技術應用前景
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國,自動倉庫的抗震功能倍受關注。大福公司很早就開始致力于產品抗震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在抗震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眾多成功的業績。日本水產株式會社東京綜合物流中心立體自動倉庫就采用了其特有隔震構造技術。貨架和建筑物地板間設置隔震地板(鋼結構),通過免震裝置使地板和建筑物地板絕緣。通過滾動和滑動支撐,極大的減少了地震對地板上貨架以及所保管的貨品作用力,提高系統抗震性。此外,日本第一制藥(Everlth 制藥)醫藥配送中心也采用了免震裝置。
篇3
【關鍵詞】高層建筑時代要求,高層建筑的特點,施工與技術
一. 前言
我國當前城市發展需要,高層建筑早已是必不可少的城市建筑。而實踐證明,高層建筑可以帶來有效的經濟效益。對于我國而言,高層建筑能夠集中人口,提供住房,緩解住房問題;還能減少因建筑而制成的土地濫用;第三,可以便于城市建設,有利于集約型城市建設發展。但在高層建筑設計上,對于高層建筑特點,其建筑要求要比普通建筑要高,工期要長,規劃更有縝密有序,材料資源運用的到位,簡而言之,在其設計上和技術上都要考慮全面,使之符合要求。
二. 高層建筑的特點和要求
1.“高”,只是一個形象的字,能夠直觀的使人想到高層建筑的一大特點—高。而此,“高”不只是體現在其高聳的外表,還有建筑時的“高”。例如建筑危險系數“高”。其體現在:高空作業時間長、難度大,具體有容易有人生傷害出現,物資運輸難度大,防火難度大等。投資費用高,包括維護費用等。技術要求性“高”,對于專業要求需要極高的保障,由此才能使得高層建筑在施工過程中做到合理有序。可見“高”,不僅僅是外在而已,因此在建筑施工設計時要有全面的考慮與規劃。
2.“大”,也是一個形象的字,體現出高層建筑應有的霸氣。在高層建筑上。“大”字可謂有明顯的代表性,在設計上,其涉及的專業知識面就“大’,其可體現在建筑外表的美學體系,和建筑本身的土木工程體系,還有經濟管理上對施工流程和資金上的把握等到之類的;在建筑上,人員需求量大,監管方面廣,以及某些大型的設備,還有大量的材料。可見“大”,在建筑過程中無處不在,而因此,在施工設計上考慮到的因素需要全面而且透徹。
3.“多”,這個字也是能夠體現高層建筑的施工設計。就拿建筑方面說,考慮的因素多,體現在要考慮的各種的防護:防火,防震,防雷,甚至防恐怖襲擊。“多”是要求建筑本身的合理性,建筑在外觀設計上符合時代要求,質量上達到標準,空間布置上的合理,等等。
高層建筑擁有這些特點,而在施工設計上需要前期設計規劃人員做好準備工作,把相關因素歸納完整,以便后期施工時能夠盡量避免決策性失誤。
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又稱迪拜大廈或比斯迪拜塔),位于迪拜的一棟有162層,總高828米的摩天大樓。哈利法塔2004年9月1日開始動工,2010年1月4日竣工,為當前世界第一高樓與人工構造物,造價達70億美元。其建筑材料也有十足的分量,哈利法塔總共使用33萬立方米混泥土,3.9萬公噸鋼材及14.2萬平方米玻璃。大廈那么高,當然需要先進的運輸設備。大廈內部設有56部升降機,時速高達17.4米/秒,另外還有雙層的觀光升降機,每次最多可載42人。此外,哈利法塔也為建筑科技掀開新的一頁。為鞏固建筑物結構,大廈已動用了超過31萬立方米的強化混凝土及6.2萬噸的強化鋼筋,而且也是史無前例地把混凝土垂直泵上逾606米的地方。迪拜大廈的建立可以為當今時代高層建筑的典型,其充分體現了高層建筑的“高”、“大”“多”。
三、高層建筑的施工技術
高層建筑施工技術難度大,設計方面廣,通常有深基礎施工、深基坑工程施工、施工測量控制。高大模板腳手架支撐體系和垂直運輸等多項技術難題。
1.高層建筑的“核”模式
高層建筑它有一個垂直交通和管理設備集中在一起的、在結構體系中又起著重要作用的中心點,即中央核心筒式的“內核”空間構成模式。意旨在建筑處理上,以爭取時間使用空間,將電梯、樓體、設備用房等服務用房間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 空間占據最佳的采光位置,以達到視線最好與交通便捷。在建筑構造方面,力求一個剛度更強的筒來承受壓力和抗扭,而此恰好符合建筑要求。在建筑的中央部分,將各類較為固定的服務用房形成中央核心筒,這樣可以使得建筑的質量重心、剛度中心和形體核心三心重合,更加有利于結構受力和抗展。
對于核的分散與分離,在結構專業來說,加強建筑
邊的剛度也會有效地抵抗地震對建筑的破壞,所以有種以分散布置核的方式無疑也會對高層建筑有利,使受力分散與均勻。同時,分散的多個外核空間構成模式,也正好使用與現代的鋼架式高層建筑。
2.高層建筑的施工測量
此外,高層建筑的施工測量技術的運用到位,則非常有利于保障建筑結構的垂直和平面位置,保證建筑的標高和形狀能復合實際。
3.高層建筑的建筑體系
高層建筑的建筑體系涉及結構材料、結構類型和施工工藝的選擇問題,既取決于不同建筑產品的功能要求和建筑層數的高低,也決定于物質技術基礎和施工條件。
4. 高層建筑的施工機具
高層建筑施工機具的選擇必須滿足工期,機械費用低和綜合經濟效益好要求,合理進行起重運輸體系的組合。高層建筑要著重解決好垂直運輸和吊裝的施工機械。塔式起重機既能垂直運輸,又能水平運輸,工作范圍大,是高層建筑的關鍵施工設備。為了解決高空安全作業,要重視高層建筑腳手架和吊籃的選型和設計、制造、使用。目前采用的有鋼管扣件腳手、門型腳手架、橋式腳手架、懸挑架和各種吊籃等。今后還要發展一機多用的設備,例如能沿屋頂運行。
5.高層建筑的地基建設
由于我國各地區地質差異,高層建筑的地基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種途徑。主要有鋼樁制、預制樁、現澆樁。此類的方法需要靈活運用,例如:鋼樁不宜多搞,宜側重發展現澆和預制的鋼筋混凝土樁。預制樁已有較長的發展歷史,質量較有保證,鑒別承載力方法明確,近年使用的預應力空心管樁有較大的承載力,預制樁對高地下水位地區更為適用;但這種樁法存在著耗鋼量大、造價貴、施工噪聲大和截樁困難等問題。現澆樁近年有了較大的發展,機械鉆孔、沖毯已經發展到直經1m左右,人工挖孔直經大,荷載大,但應十分重視安全施工。現澆樁適應性強,噪聲小、造價低,可以作為發展重點,并努力實現機械化。當基礎埋置特別深時,在施工技術上困難大,并且不易保證施工的安全,宜采用沉井或沉箱法施工。 6.高層建筑的工程監測
從基坑開挖至基坑回填完成期間軟土地區尚應延長個月應對影響區范圍內的鄰近建筑物和管線垂直與水平變形進行監測。 實施降水和回灌方案時應進行降水觀測井和回灌觀測井的水位測試以及鄰近建筑物管線的沉陷與水平位移觀測采用護坡樁系統時,、應對擋土樁的變形樁的內力變化進行監測。當采用地下連續墻作為圍護結構時,應監測墻移、平面變形、結構整體穩定、土壓力、孔隙水壓力、土移和地下水位等項目。 基坑開挖過程中,應對水平支撐系統和錨桿的工作狀態進行檢查和監測。 施工中應進行大體積混泥土的測溫工作。
7.高層建筑的三防設計
三防即防震、防火、防雷。此三種事件對于高層建筑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威脅,所以在建設過程中要精確并有目的的進行此三項建設。抗震設計則需按照國家規定以及當地實際情況而定;防火措施主要在滅火裝置,耐溫材料,緊急逃生通道,火情警報以及宣傳教育等方面;防雷措施,主要以安裝較好的避雷設備。其中以抗震設計方法為列:
1、高度不超過40m,以剪切變形為主且質量和剛度沿高度分布比較均勻的結構,以及近似于單質點體系的結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簡化方法。2、除1款外的建筑結構,宜采用振型分解反應譜方法。3、特別不規則的建筑、甲類建筑和限制高度范圍的高層建筑,應采用時程分析法進行多遇地震下的補充計算,可取多條時程曲線計算結果的平均值與振型分解反應譜法計算結果的較大值。--中國的《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
8.高層建筑組織設計
隨著施工技術的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制度,內容等,勢必需要進行相應的研究和調整。在工程項目管理實施條例中,明確規定由項目經理主持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既要符合誰施工誰編制的原則,又要以履行合同為基本點,實施“質量、工期、服務一體化”的經營目標為準。施工組織設計是以整個建設項目為編制對象,不僅僅是指導施工全過程的方案,也是建立健全正常施工條件、集結施工力量、組織物資資源供應和生產生活規劃的依據。
四、我國建筑上的光芒
1.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是位于中國上海陸家嘴的一棟摩天大樓,2008年8月29日竣工。是中國目前第一高樓、世界第三高樓、世界最高的平頂式大樓。其建筑上的成就有
:塔樓核心筒和巨型柱施工世界先進、混凝土一次泵送至492米、225.40噸可吊至500米高空、世界最快電梯可行10米/秒。顯然,在施工建筑過程中充分利用建筑機械,體現建筑機械在高層建筑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現代高層建筑的施工與設計不僅僅是一份人力勞動,也是一場機械大戰,對機械的運用精良,也是對建筑本身的建造成功。此外,高層建筑擁有的經濟效益非同一般,上海環球金融大廈以及迪拜大廈都給當地帶來各方面的經濟效益,例如:旅游業、商業用途。因此,高層建筑本身也是經濟發展狀態與效益的表現。
2.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
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由塔座、3根直徑為9米的擎天大柱、下球體、中球體和太空艙組成,與毗鄰的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的兩個巨大球體構成了“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意境。“下球體”直徑為50米,安裝在擎天柱的68米至118米之間;“中球體”直徑為45米,安裝在250米和295米之間;而“上球體”即太空艙置于335到至349米的高處,直徑為14米,上海東方明珠的整個結構渾然一體,既雄偉又壯美。“東方之珠”是一個高層建筑美學上的很好表現,其外觀設計與內在打造渾然一體,其象征意義已不僅是上海電視廣播塔,而是一座地標,象征地區的繁榮。
五、結束語
在我國,高層建筑必將在城市快步發展中打造一片光彩。而隨著高層建筑的發展,不同的建筑施工也會遇上麻煩,這些都需要利用時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帶來的各種成果充分有效合理的運用到高層建筑上,使高層建筑更好的造福于城市,造福于社會,造福于人民。
參考文獻:
[1]杜凱;高層建筑的施工技術[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4)
[2]中國的《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法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