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造林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19 17:51: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植樹造林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植樹造林的方法

篇1

關鍵詞:造林整地 植樹造林 林區 播種 植苗 化學法 割除法

中圖分類號:S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b)-0062-01

林業是事關國民經濟、生態環境、生產生活的支柱性產業,林業資源是林業工作的目標,同時也是整個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礎。當前林業正在擴大各類資源的種類、數量和面積,植樹造林就成為一項促進林業振興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國策,從整體和長遠上看,林區做好植樹造林是適應經濟、社會和生態發展的必然選擇。造林整地是植樹造林,林業資源建設的基礎,通過造林整地可以使植樹造林的空間、環境和資源得到有效調配,在改善立地條件、空間條件的基礎上,確保植樹造林的進程與質量。要以林業持續發展的高度看待造林整地和植樹造林兩個重要工作,探索造林整地和植樹造林的方法與要點,在取得技術、環節的關鍵提升前提下,做好造林整地和植樹造林的一系列工作,為林業和林業資源的持續建設與發展提供技術和方法基礎。

1 造林整地的方法和要點

造林整地的核心就是對目標區域的立地條件進行組合、調整和優化,在割除雜草、灌木的同時,處理倒木、伐根,使造林地能夠具備植樹造林的空間條件、養分條件和水資源條件,進而達到對植樹造林工作進程、質量和效益的支持。常見的造林整地有如下一些主要方法。

1.1 化學法造林整地的要點

化學法的主要核心是使用化學藥物對造林地的雜草和灌木進行噴灑操作,消殺灌木和雜草,使造林地的空間和環境得到凈化,以利于植樹造林目標樹木取得有利于生長和成材的資源與環境。化學法的優勢在于效率,由于化學藥物的工業化生產特點,在成本上化學法也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化學藥物在造林地會形成一定的殘留,不懂那影響植樹造林目標樹木的生長,而且也會形成對環境的威脅和污染,給植樹造林帶來長期的影響與隱患。

1.2 火燒法造林整地的要點

火燒法也稱“煉山法”,是利用造林地灌木和雜草易燃的特點,通過火燒的方式達到清理造林地的目的,火燒法具有成本和效率的優勢,同時火燒過后的灰燼富含碳酸鉀,是植樹造林理想的養料,此外在火燒的過程中高溫可以對病蟲害起到消殺的作用,給植樹造林一個相對理想的生態空間,因此,火燒法在造林整地中有著廣泛地應用。但是火燒法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火燒過程中控制難度較高,容易引發森林火災;火燒中高溫也會消滅有益于植樹造林的生物,給植樹造林帶來應的負面影響。

1.3 割除法造林整地的要點

割除法是利用人工和機械對造林地內的灌木和雜草進行割除處理,割除法的優勢在于目標性強,可操作性高,特別在大面積造林整地的工作中,可以利用割除機械實現高效率地造林整地。但是割除法在成本上存在過高的實際問題,割除法在后期處理和清理上的環節尚沒有實現機械化,導致工作效率難于得到有效保障。

2 植樹造林的方法和要點

2.1 播種法植樹造林要點

播種法植樹造林是向播種土地直接播種林木種子的方法,又被人們稱為直播造林法。播種造林法可以利用相關的農用設備來進行機械化播種,這種方法不需要對種子進行育苗工序,操作也相對簡單,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根據播種造林法的特點,比較適用于大面積的植樹造林活動。在選用播種造林法時,要注重林木種子的選擇,要應該選取種粒飽滿、種源充足且易發芽的種子。

2.2 分殖法植樹造林要點

分殖法可以分為插干造林、插條造林、地下莖造林及分根造林這四種方法。插干造林法比較適用于楊樹、柳樹等易發芽切生根力較強的樹種;插條造林法適用楊樹及垂柳等樹種;地下莖造林法適用于竹類樹種;分根造林發適用于漆樹、香椿樹、楸樹、刺槐等易萌芽及生根的樹種。分殖造林法能保持母本的遺傳特性,在造林初期,樹種的生長速度較快,而且這種造林技術及操作都比較簡單,既省時又省力。這種植樹造林法主要適用于生長速度較快的樹種,但是分殖造林多代,繁殖的林木的壽命比較短。這也決定了其對立地條件也有較高的要求,要求造林地土壤疏松、足夠的濕度,這樣才有利于插穗生根。分殖造林一般都在春秋季進行,常綠樹及落葉樹都可以隨采隨插。

2.3 植苗法植樹造林要點

植苗法是一種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來進行造林的方法,植苗造林主要是栽植完整的植株,這些植株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外界不良的環境對其影響不大。植苗造林法一般在早春晚秋的陰雨天才進行栽苗,以免損傷樹苗根系。樹苗不能經常暴露力在外面,在運輸的過程中要經常灑水,做好根系的保濕工作。栽植前要對苗木進行適當的處理,可以采用去梢、剪枝葉、噴灑化學藥劑及接種菌根菌等措施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3 結語

造林整地是植樹造林、林區建設的重要環節,對于提升立地空間、水分、環境條件有著重要的價值,在提高造林成活率方面是根本性的保證。在植樹造林中應該強化造林整地的環節,要以造林整地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植樹造林的設計與林區建設實際,選擇適宜的造林整地方法,在提高植樹造林效率、擴大林區林業資源的同時,創新林區基礎工作的新形式,形成對林區建設和發展的基礎支持,在發揮造林整地的技術、生態、行業價值的基礎上,促進對林業資源、建設、發展等各項工作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劉翠華.造林地的清理整地與植樹造林方法分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2,17(30):94-96.

[2] 頡玉敏.淺談造林整地與造林方法[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2,9(18):136-137.

[3] 李曉明.造林整地的方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15(3):171-172.

篇2

關鍵詞:造林  整地  方法

我國林業產業不斷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林業產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已經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去年,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5860億元;松香年產44萬噸,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億件,出口數量居世界首位。經濟林產品年產量也已達7000多萬噸。林業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據統計,中國目前林業產業的發展每年可解決4500多萬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大約占到農村剩余勞動力的37.5%。在南方集體林區158個林業重點縣,農民收入的40%以上來自于林業產業。 但是和國外林業相比,我國林業既有一定的優勢,也有多方面的劣勢, 優勢與劣勢并存。所以我們還要重視營林建設,本文同時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國林業溶入了國際林業體系中,與世界各國聯系更加緊密,合作更加廣泛。因此,我們要提高認識,學會運用整地、造林的方法, 盡快使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接軌。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環境條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過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條件、清除灌木、雜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時間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還可以改變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減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層的溫度要比有植被覆蓋時上升得快,整地后改變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溫度狀況發生變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長情況顯著改善。整地還能保持水土、減免土壤侵蝕,同時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質量。

一、造林地的清理與整地方法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墾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雜草、竹類以及采伐跡地上的枝丫、梢頭、站稈、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為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和塊狀清理3種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為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用化學藥劑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機具,如推土機、割灌機、切碎機等機具。清理后歸堆和平鋪,并用火燒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噴灑化學除草劑,殺死灌木和草類植物。

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

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帶狀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

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原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高臺等。

二、人工播種方法

撒播:均勻地撒播種子到造林地的方法。

  一般不整地、播種后不覆土,種子在裸露條件下發芽。工效高,成本低。作業粗放,種子易被植物截留、風吹或水流沖走、鳥獸吃掉,發芽的幼苗根系很難穿透地被層。

  適用條件:勞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區,皆伐跡地、火燒跡地,急需綠化的地方,中小粒樹種。

條播:按一定的行距播種,可播種成單行或雙行,連續或間斷。

  播后要覆土鎮壓。可進行機械化作業。種子消耗量比較大

  適用條件:跡地更新,次生林改造;主要為灌木樹種和個別喬木樹種

穴播:按一定的行、穴距播種的方法。

根據樹種的種粒大小,每穴均勻地播入數粒到數十粒種子。播后覆土鎮壓。操作簡單、靈活、用工量少。

  適用條件:適用各種立地條件。大、中、小粒徑的種子都適用。

塊播:在大塊狀整地上,密集或分散地播種大量種子的方法。 塊狀面積一般在1m2以上。可形成植生組。施工比較復雜。

三、植樹造林常用方法

1、播種造林法: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積造林地上進行造林。但是這種方法造林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合于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如橡櫟類、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種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對于邊遠且人煙稀少地區的造林更為適宜。

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塊狀播種、穴播、縫插、條播和撒播等。播種前的種子處理包括消毒、浸種和催芽等措施,對保證春播,早出芽,增強幼苗抗旱能力,減少鳥獸等危害極為重要。

2、植苗造林法:又稱栽植造林、植樹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對不良環境條件的抵抗力較強,生長穩定,因此,對造林地立地條件的要求相對地說不那么嚴格。但是,在造林時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損傷或擠壓變形和失水,栽植技術要求高,必須先育苗,卻也節省種子。總之,植苗造林法受樹種和造林地立地條件的限制較少,是應用最廣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應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種苗(又稱原生苗)、營養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時在采伐跡地上進行人工更新時,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來,有些地區發展營養器苗造林,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關鍵是苗木本身能否維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過程中,從苗圃起苗、選苗、分級、包裝到運輸、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過程都要保護苗木不致失水過多。最好是隨起苗隨栽植,盡量縮短時間,各環節要保持苗根濕潤。

3、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莖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操作容易,成活率較高,幼樹初期生長較快,而且在遺傳性能上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但要求有立地條件較高的造林地,同時分殖造林材料來源,受母樹的數量與分布狀況的限制,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適用營養繁殖的樹種,如松樹、楊樹、柳樹、泡桐和竹類等。

    4、其他方法

篇3

關鍵詞:植樹造林 造林地清理 播種 植苗 分殖 體系 技術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a)-0056-01

在植樹造林工作的逐步推進下,我國森林面積出現了恢復和增加,林業資源在短時間內出現了穩定和增長,為生態環境建設和資源開發工作提供了基礎和機遇,植樹造林已經成為林區事關發展與穩定的核心工作。當前植樹造林還存在一些問題,造林地的清理、造林技術的應用、造林管理體系和支持結構還有很大的不足,導致植樹造林出現了各類問題和后果,影響了林業具體工作和整體效益的發展與提升。應該從植樹造林的過程入手,探尋各階段技術方法的要點,形成對植樹造林全方位的保證與支撐,實現植樹造林順利、穩定地向前發展,進而為林業的振興和生態的重建提供物種、資源、空間和環境方面的基礎。

1 造林地清理的技術方法

造林地清理的核心目標就是通過對灌木、雜草、伐根、倒木的清理為植樹造林營建一個適宜的空間、資源和生態環境,根據植樹造林的設計和造林地實際,清理和整地是工作的兩個重要環節。在清理造林地過程中可以選擇人工割除、噴灑化學農藥、火燒等方式進行處理,各類方法都有其適應的范圍,同時也都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在清理過程中應該針對植樹造林的要求和造林地基本狀況,有目的、有比較地確定清理的技術和方法。在整理造林地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循整地規劃,合理利用全面整理和局部整理的技術,同時要根據造林地的具體情況實現整理技術的差異性應用,總之通過整理造林地達到對土壤、水資源的有效調節和配置。

2 植樹造林的技術方法

植樹造林是復雜的生態工程、系統工程和環境工程,因此要堅持高標準和嚴要求來進行植樹造林工作,要根據植樹造林的設計,以關鍵環節和重點部位的技術應用為突破口,探尋植樹造林中不同類型技術應用的要點,提升植樹造林的技術運用水平,使植樹造林質量和效果得到保障。植樹造林過程中應該做好如下技術的應用。

2.1 播種法植樹造林

播種法是利用林木種子繁衍和生長的特性進行植樹造林,由于種子采用播種的方式因此又稱直播造林法,播種法的優勢在于工序、時間和成本上的節約,適于大面積植樹造林,特別對于人跡罕至的區域播種法有著很好的適應。播種法應用的前提是造林區域具有較高的立地環境與條件,水分充足和生態環境完整是重要的基礎,如果出現環境改變或者條件惡化播種法的優勢將會大打折扣。應用播種法時應該選擇適宜的播種工具,要在確保播種效率的同時,提高播種質量,同時要做好播種的樹種和種子選擇,要選擇資源豐富、適應性好、籽粒飽滿、易于發芽的樹種和種子作為播種法的目標。

2.2 植苗法植樹造林

植樹造林的實際工作中植苗法最為常見,植苗法的實質是將根系完整的苗木種植與造林地,在全面撫育的基礎上,完成植樹造林的目標。植樹造林的優勢在于高成活率,由于苗木根系完整、植株健碩,因此對不良環境和生態威脅有較強的預防和抵抗,對于立地條件的需要不嚴格,可以進行機械化操作,這些都是植苗法植樹造林的長處。植苗法植樹造林的劣勢在于對植苗技術要求高,前期育種和管理成本大。應用植苗法時應該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應該選擇適宜的苗木;另一方面應該提高植苗技術,避免出現根系、主干受到損傷、擠壓,防止出現變形和失水。

2.3 分殖法植樹造林

分殖法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及竹子的地下莖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操作容易,成活率較高,幼樹初期生長較快,而且在遺傳性能上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但要求有立地條件較高的造林地,同時分殖造林材料來源,受母樹的數量與分布狀況的限制,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適用營養繁殖的樹種。

3 植樹造林體系建設的要點

3.1 加快植樹造林財政體系建設

應該將植樹造林財政體系作為公共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財政轉移支付中生態補償的力度。按照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的要求,進一步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建立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投資融資體制,努力增加公共財政對生態補償的投入,又要積極引導社會各方參與,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態補償方式,拓寬生態補償市場化、社會化運作。

3.2 加強生態保護和植樹造林的立法工作

加強生態保護、資源補償、植樹造林方面立法工作,從法律上明確生態補償責任和各生態主體的義務,為生態補償機制的規范化運作提供法律依據。

3.3 改進植樹造林的育林方法

應該適當降低植樹造林的密度,使人工林形成多層結構的森林群落,這樣才有利于人工林多種功能的發揮,提高人工林維護地力的能力和穩定性,實現經濟林與用材林的結合,即有利于林區的短期經濟效益,也有利于林區的長遠發展。

4 結語

抓好植樹造林是林區基礎工作和資源再生工作的核心要點,應該立足于植樹造林的實際,著眼林區長遠發展和林業資源持續性建設,根據林業工作和林業資源生長規律,抓住國家生態工程建設和振興林業的時代機遇,勇敢面對植樹造林過程中各種問題和調整,在突出植樹造林的技術環節和關鍵要點的基礎上,有計劃、分步驟地實施植樹造林工作,在實現植樹造林系統化、規范化的基礎上,建立林區生產、保護、開發和利用等各項工作的機制和體系,促進林區和林業達到生態化、科技化、系統化的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 頡玉敏.淺談造林整地與造林方法[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0(5).

[2] 李曉明.造林整地的方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6).

[3] 董新明,張亞寧,李生紅.賀蘭山東麓山前洪積扇不同立地類型造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17).

篇4

關鍵詞:造林;整地;方法

我國林業產業不斷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林業產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已經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去年,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5860億元;松香年產44萬噸,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億件,出口數量居世界首位。經濟林產品年產量也已達7000多萬噸。林業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據統計,中國目前林業產業的發展每年可解決4500多萬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大約占到農村剩余勞動力的37.5%。在南方集體林區158個林業重點縣,農民收入的40%以上來自于林業產業。但是和國外林業相比,我國林業既有一定的優勢,也有多方面的劣勢,優勢與劣勢并存。所以我們還要重視營林建設,本文同時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國林業溶入了國際林業體系中,與世界各國聯系更加緊密,合作更加廣泛。因此,我們要提高認識,學會運用整地、造林的方法,盡快使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接軌。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環境條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過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條件、清除灌木、雜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時間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還可以改變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減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層的溫度要比有植被覆蓋時上升得快,整地后改變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溫度狀況發生變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長情況顯著改善。整地還能保持水土、減免土壤侵蝕,同時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質量。

一、造林地的清理與整地方法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墾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雜草、竹類以及采伐跡地上的枝丫、梢頭、站稈、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為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和塊狀清理3種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為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用化學藥劑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機具,如推土機、割灌機、切碎機等機具。清理后歸堆和平鋪,并用火燒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噴灑化學除草劑,殺死灌木和草類植物。

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

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帶狀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

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原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高臺等。

二、人工播種方法

撒播:均勻地撒播種子到造林地的方法。

一般不整地、播種后不覆土,種子在裸露條件下發芽。工效高,成本低。作業粗放,種子易被植物截留、風吹或水流沖走、鳥獸吃掉,發芽的幼苗根系很難穿透地被層。

適用條件:勞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區,皆伐跡地、火燒跡地,急需綠化的地方,中小粒樹種。

條播:按一定的行距播種,可播種成單行或雙行,連續或間斷。

播后要覆土鎮壓。可進行機械化作業。種子消耗量比較大

適用條件:跡地更新,次生林改造;主要為灌木樹種和個別喬木樹種

穴播:按一定的行、穴距播種的方法。

根據樹種的種粒大小,每穴均勻地播入數粒到數十粒種子。播后覆土鎮壓。操作簡單、靈活、用工量少。

適用條件:適用各種立地條件。大、中、小粒徑的種子都適用。

塊播:在大塊狀整地上,密集或分散地播種大量種子的方法。 塊狀面積一般在1m2以上。可形成植生組。施工比較復雜。

三、植樹造林常用方法

1、播種造林法: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積造林地上進行造林。但是這種方法造林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合于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如橡櫟類、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種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對于邊遠且人煙稀少地區的造林更為適宜。

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塊狀播種、穴播、縫插、條播和撒播等。播種前的種子處理包括消毒、浸種和催芽等措施,對保證春播,早出芽,增強幼苗抗旱能力,減少鳥獸等危害極為重要。

2、植苗造林法:又稱栽植造林、植樹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對不良環境條件的抵抗力較強,生長穩定,因此,對造林地立地條件的要求相對地說不那么嚴格。但是,在造林時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損傷或擠壓變形和失水,栽植技術要求高,必須先育苗,卻也節省種子。總之,植苗造林法受樹種和造林地立地條件的限制較少,是應用最廣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應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種苗(又稱原生苗)、營養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時在采伐跡地上進行人工更新時,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來,有些地區發展營養器苗造林,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關鍵是苗木本身能否維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過程中,從苗圃起苗、選苗、分級、包裝到運輸、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過程都要保護苗木不致失水過多。最好是隨起苗隨栽植,盡量縮短時間,各環節要保持苗根濕潤。

3、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莖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操作容易,成活率較高,幼樹初期生長較快,而且在遺傳性能上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但要求有立地條件較高的造林地,同時分殖造林材料來源,受母樹的數量與分布狀況的限制,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適用營養繁殖的樹種,如松樹、楊樹、柳樹、泡桐和竹類等。

4、其他方法

篇5

【關鍵詞】整地;造林;方法

我國森林資源總的變化趨勢是:森林面積逐年增加,每年以200萬公頃速度遞增,林木生長量開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資源的發展在數量上開始走出“低谷”,扭轉了長期以來森林資源下降的局面,實現了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的“雙增長”。森林資源是決定林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加入WT0后沖擊的重點雖然是林產工業,但競爭的焦點卻在于林業產品。而林產品的關鍵原料在于森林資源。

1.造林方法

1.1播種造林法

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積造林地上進行造林。但是這種方法造林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合于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如橡櫟類、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種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對于邊遠且人煙稀少地區的造林更為適宜。

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塊狀播種、穴播、條播和撒播等。播種前的種子處理包括消毒、浸種和催芽等措施,對保證春播,早出芽,增強幼苗抗旱能力,減少鳥獸等危害極為重要。

1.2植苗造林法

又稱栽植造林、植樹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對不良環境條件的抵抗力較強,生長穩定,因此,對造林地立地條件的要求相對地說不那么嚴格。但是,在造林時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損傷或擠壓變形和失水,栽植技術要求高,必須先育苗,卻也節省種子。總之,植苗造林法受樹種和造林地立地條件的限制較少,是應用最廣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應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種苗(又稱原生苗)、營養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時在采伐跡地上進行人工更新時,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來,有些地區發展營養器苗造林,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關鍵是苗木本身能否維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過程中,從苗圃起苗、選苗、分級、包裝到運輸、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過程都要保護苗木不致失水過多。最好是隨起苗隨栽植,盡量縮短時間,各環節要保持苗根濕潤。

1.3分殖造林法

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干、枝、根等)及地下莖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操作容易,成活率較高,幼樹初期生長較快,而且在遺傳性能上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但要求有立地條件較高的造林地,同時分殖造林材料來源,受母樹的數量與分布狀況的限制,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適用營養繁殖的樹種,如松樹、楊樹、柳樹、泡桐和竹類等。

1.4其他方法

1.4.1插條造林

插條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進行,春季應在發芽前,土壤解凍后這一段時間內。而秋季則應在落葉后到土壤凍結前。選擇1.5-2.0cm粗,l-2年生的枝條,剪去側枝。剪成長30~40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然后踏實。插深為使插條的上部露2-3cm。如果土壤較旱,應該用細土覆蓋;此外也可以使用塑料薄膜,采用壟作,可在較為干旱的地區應用此法。具體工序為,先整好地,作壟,提前灌透水,然后用塑料薄膜將整個壟面覆蓋然后按―定的株距將插條插入壟中,用細土將薄膜上的插孔蓋住,當長出葉子后。即可撤掉薄膜。

1.4.2插根造林

這種造林方法和插條造林方法差不多,在春秋季均可進行,所不同的是插穗用的是粗1cm以上的根,剪成15-20cm長的段。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徑20cm,深30cm的坑,將根按45度角傾斜埋入,上部不但不外露,反而要埋人土下2-3cm。

2.植樹造林的程序

2.1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墾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雜草、竹類以及采伐跡地上的枝丫、梢頭、站稈、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為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和塊狀清理3種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為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用化學藥劑清理。割除清理可以用人工,也可以用機具,如推土機、割灌機、切碎機等機具。清理后歸堆和平鋪,并用火燒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噴灑化學除草劑,殺死灌木和草類植物。

2.2整地方式和方法

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

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帶狀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原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高臺等。

2.3人工播種方法

2.3.1播前的種子處理

目的:完成種子發芽準備,加速種子發芽。縮短留土時間,保證出苗整齊,預防動物及病蟲一害的危害。

一措施:消毒、拌種、浸種、催芽。春播時深休眠種子要催芽。

春播時逼迫休眠種子應浸種,但是如果造林地比較干旱、晚霜與低溫危害嚴重不宜浸種。雨季一般播種于種子,如果能準確掌握雨情時也可浸種。

秋季播種時一般都不浸種、催芽。病蟲害危害嚴重的地方應進行消毒液浸種、悶種或拌種。

2.3.2播種方法

撒播:均勻地撒播種子到造林地的方法。

一般不整地、播種后不覆土,種子在條件下發芽。工效高,成本低。作業粗放,種子易被植物截留、風吹或水流沖走、鳥獸吃掉。發芽的幼苗根系很難穿透地被層。

適用條件:勞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區,皆伐跡地、火燒跡地,急需綠化的地方,中小粒樹種。

條播:按一定的行距播種,可播種成單行或雙行,連續或間斷。

播后要覆土鎮壓。可進行機械化作業。種子消耗量比較大。

適用條件:跡地更新,次生林改造;主要為灌木樹種和個別喬木樹種。

穴播:按一定的行、穴距播種的方法。

根據樹種的種粒大小,每穴均勻地播人數粒到數十粒種子。播后覆土鎮壓。操作簡單、靈活、用工量少。

適用條件:適用各種立地條件。大、中、小粒徑的種子都適用。

塊播:在大塊狀整地上,密集或分散地播種大量種子的方法。塊狀面積一般在1m2以上。可形成植生組。施工比較復雜。

篇6

關鍵詞: 造林地;清理整地;植樹造林

在開展植樹造林的過程中,造林地的規劃與清理整地對造林區域的合理使用有很大影響,并且直接影響造林的治療和經濟效益。但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造林地的清理整地工作還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幼苗的生長受到雜草的影響較大,導致造林地的作用不能有效發揮,從而影響其經濟效益。同時,植樹造林的方法也存在一些問題,對植樹造林工作的順利開展極為不利。因此,加強對造林地的清理整地c植樹造林方法的研究顯得十分重要。

一、造林地的清理整地方法

1.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進行植樹造林前的必要措施,只有在造林地的清理順利完成的情況下,才能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其中主要是將造林地周圍的雜草和灌木等清理干凈,確保數目的幼苗在生長過程中有足夠的陽光和水源。其中主要的清理模式有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和塊狀清理,清理方法主要有割除清理、藥物清理和火燒清理等。但根據實際情況來看,割除清理需要使用機械設備完成,并且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資源,火燒清理不僅對林地的影響較大,還有較大的安全風險。因此,在進行造林地清理的時候應采用化學藥物清理的方式,這樣既能保證造林地的清理順利完成,還能確保人員的安全,減少造林地清理過程中的人力和無力投入,對整個造林指數工作有很大幫助。

2.整地的方法

目前對于造林地的整地而言,主要有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兩種方式。其中局部整地是根據造林地的實際情況對其局部的整理,全面整理是直接忽視造林地的情況而開展全面整理。但全面整地方式對林地的要求較高,其不僅要求林地平整,還要求林地的跨度較小,這樣才能有效確保整地工作的順利完成,并減少整地的資源投入。局部整地方式中有帶狀整理和塊狀整理,這些都對造林地的要求較小,并且可以分批次分區域完成,對造林地的整地有很多好處。因此,在開展整地工作的時候應盡量采用局部整理的方式。

二、植樹造林的方法

1.播種造林法

播種造林法是指直接使用樹木的種子進行播種,讓樹木從種子階段直接在造林地里完成生長。這種方式能夠省去樹苗移栽的中間育苗環節,耗費的時間較短,并且施工難度相對較低,是一種及其方便的造林方式。但根據實際情況來看,播種造林方式對林地的要求較高,并且對整地的質量要很大的要求,在樹種萌發后對管理的要求也比較嚴格,并且很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樹苗的成活率相對較低。因此,這種方式一般在人煙稀少并且環境變化較小的地方十分實用,而人口較多的地方的實施顯得十分困難。在進行播種造林的時候,還要對種子進行嚴格的處理,其中主要是浸種和催芽的處理,確保播種后的出芽率滿足相關要求,增加幼苗抵抗蟲害的能力,并減少鳥類對幼苗的威脅。

2.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主要是使用根系較為完成的苗木作為造林的材料進行造林,其通過將樹苗培育到一定階段后將其運送至造林地并進行栽種。這種造林方式能夠很好地抵抗環境的變化,并且幼苗的生長十分穩定,在定植后幼苗出現病蟲害的幾率較小,因此這種方式對造林地的要求較低。但根據實踐研究,這種造林方式幼苗成活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苗的運輸。其中主要是在運輸過程中對幼苗根部的保護問題,很多幼苗在運輸過程中因根部未得到有效保護而導致其在栽種后出現死亡的情況,因此在采用這種方式進行造林的過程中需要對樹苗的運輸進行嚴格管理。目前植苗造林的方式應用十分廣泛,工作人員在開展植樹工作的過程中一般會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證苗木的水分含量符合其生長需要,其中主要是通過縮短起苗到定植的時間,并避免運輸過程中對樹苗根部的擠壓,從而確保其含水量達到正常生長的要求。

3.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主要是采用無性繁殖的方式完成造林,通過對樹木營養器官的移植,讓其逐漸成長為一株新的樹木。這種造林方式需要的時間較少,并且工作人員的工作量較小,能有效減少植樹造林工作的費用支出,并且所有操作均十分簡單,未經過專業培訓的人也能順利完成。同時,分殖造林法種植的樹苗成活率很高,幼苗的生長速度很快,能夠與母體保持相同的形狀。但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幼苗生長環境的限制,在使用這種方式進行造林時必須要為幼苗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這樣才能保證其順利成長。同時,這種方式會受到樹苗母體的數量和分布限制,對樹種的要求很高,因此在采用這種方式進行造林時需要嚴格篩選樹種。

4.插根造林法

插根造林法主要是將樹木的根部直接插入造林地中,讓其逐漸發育出新的樹苗,從而完成造林。這種造林方式的操作十分簡單,并且造林實施不需要使用機械,在實際的工作中對林地的環境要求較低。但這種造林方式對插條的要求較高,其中不僅要求插條的直徑在1M以上,還要求將其建成規定長度,并且要在種植前挖好規定大小的坑洞,對插條的方向也有嚴格要求,將插條放入坑洞后還必須要將其完全掩埋。這樣就導致這種造林方式的工作量很大,并且對工作人員的要求較高。

三、結語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加重,很多地區的森林被嚴重砍伐,導致地區的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地區環境也越來越惡劣,這對當地的經濟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因此,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政府部門逐漸將植樹造林作為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點工作,通過這樣的方式減少環境的惡化速度,并降低地質災害的發生率,確保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不同地區的環境和土壤條件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植樹造林過程中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造林方法,從而確保造林工作的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邱小麗. 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研究[J]. 中國林業產業,2016,(04):110-111.

[2]張志宏. 淺析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的方法[J]. 科技資訊,2015,(08):62.

篇7

關鍵詞:植樹造林;山區;化學方法;應用

前言: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然依據,如果在發展生產力的同時以自然環境和資源作為犧牲代價,那么人類社會就不會再有自然資源的支持,社會文明進步也就不能存在,在地球生態系統中,山區的林業資源對社會生產力的推動是不可比擬的,這也就突出了山區植樹造林的重要性。

1 山區植樹造林的重要價值

山區植樹造林主要是通過人工干預、物理和化學干預的基本方法,采用林地科技、工程施工、合理規劃、科學管理等手段,實現擴大森林面積,優化生態環境等目的,這項舉措有助于改善森林環境、增加森林資源、加速經濟的發展、促進社會的進步。從森林相關企業的角度來講,山區的植樹造林工作是企業最基本的工作內容,從造林技術上提高工作質量,這保障了森林相關企業的工作基礎, 培育和保護了森林企業的生態資源,森林企業的相關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得到總和提高。

2 化學方法在山區植樹造林中的具體應用辦法

2.1 采取的試驗手段

以下筆者則選取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為例說明化學方法在植樹造林中的應用,具體可通過以下實驗說明:

①將保水劑施加到指數坑內的土壤中,即在每個植樹坑中加入25克的保水劑,種植側柏。②在不加任何化學材料的植樹坑中,加入一定濃度的抗旱劑,即將抗旱劑溶液蘸樹苗根部,進行栽植。一個星期后,使用開始時濃度的一半來噴灑樹木的葉表面,每隔半個月噴灑一次,一次連噴兩回。③在不加任何化學材料的植樹坑中,混合一定的保水劑(25克),且用一定濃度的抗旱劑溶液來蘸根栽植,一個星期后,使用開始時濃度的一半來噴灑樹木的葉表面,每隔半個月噴灑一次,一次連噴兩回。④在不加入化學材料的植樹坑中直接種植柏樹。

2.2 試驗結果與分析

通過實驗應用的結果可以看出,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能夠起到對土壤的改良作用。在植樹造林的過程中樹苗坑內加入保水劑后,土壤的容量就小于不加保水劑的,在試驗后,保水劑的土壤容量提高,反映了法學應用中保水劑的吸水和稀釋水的作用,以此種方法來看就能有效的改善土壤中的水分和蒸汽。在加水后,土壤的水分明顯增加,功效上和含水量也同時減少。因此,加入化學制劑后能夠很好的保證土壤中的水分,在降雨過程中能夠完全的使土壤吸收水分,使得在干旱天氣也能夠保證土壤中水分不被流失掉,減少了水分的消耗,起到保水作用。

2.3 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在山區植樹造林中的應用分析

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使用于山區植樹造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樹苗的成活率,降低了補植、毀造現象的發生率。根據上述試驗的結果,在不使用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時,樹苗的成活率僅僅為39%,只使用化學抗旱劑的樹苗成活率為60%,只使用化學保水劑的樹苗成活率為69%,若兩種化學材料都使用的樹苗成活率高達89%,根據這種成活率的情況,相關的部分可以設置不同處理方式下的植樹造林成本。由此可見,在山區植樹造林中使用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植樹造林帶來的損失,而且效果很顯著,效益更加突出。

2.4 應用結果分析

通過化學實驗后的結果可以看出,在山區中應用化學抗旱劑和化學保水劑的效果非常明顯,這也更能體現出這兩種化學方法應用在山區植樹造林中所體現的價值。從一方面來說,化學抗旱劑的保持土壤水分和降低水分蒸發具有名校的作用,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活化樹苗根系的發育,強化光合作用,使得樹苗的抗旱能力和生長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樹苗的生長量,與傳y的植樹造林方式相比,成活率提高了20%。另一方面保水劑具有重復吸水、保水的功能,能夠促進樹苗根系的生長,在與土壤混合之后,還能夠改善土壤內部的物理性狀及根系周邊條件,從而有利于提高樹苗的成活率,與傳統植樹造林的方式相比,成活率提高了29%。

結束語

綜上所述,山區地處人口密集度較低的區域,從生活生產過程來看形式比較單一,有利于植樹造林中化學方法的應用和開展,同時,由于交通發展不發達,生態環境和自然條件都比較差,這也為化學方法的有利實施提供了依據。由于山區的地形復雜,面積較大,比較有利于植樹造林,如何利用人口稀少、生活強度不大的方法進行化學植樹造林實驗就成為我們不斷鉆研的話題。只有以森林資源和森林系統為導向,不斷進行科研探索,強化山區植樹造林的意識才能有效的保護森林資源,為子孫后代造福。

參考文獻:

[1]降水和氣溫因子與造林成活率關系的調查與分析[J]. 楊彬,蔡曉東,李洪偉,張虎林.吉林林業科技. 2011(04)

[2]淺析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J]. 喻瓊,楊一輝,涂樣勝,楊家林,黃義松.現代園藝. 2011(15)

[3]用不同造林工具造林成活率對比試驗[J].馬曉偉.農民致富之友. 2011(20)

篇8

【關鍵詞】 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臨床特點;治療

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系在腹部手術后早期(術后7~30 d),由于腹部手術創傷或腹腔內炎癥等原因導致腸壁水腫和滲出而形成的一種機械性與動力性同時存在的黏連性腸梗阻[1]。EPISBO臨床并不少見,但由于臨床表現和處理有其特殊性,處理不當易造成多發腸瘺、短腸綜合征、重癥感染等嚴重并發癥。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EPISBO 36例,現就其臨床特點及治療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齡25~70歲,平均(45.5±3.5)歲。均為腹部術后,手術次數為1次的32例,2次的4例。急性闌尾炎術后15例(13例闌尾穿孔),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后10例,胃潰瘍胃大部切除術后3例,小腸壞死行部分小腸切除術后2例,胃癌根治術后3例,膽囊切除、膽道探查術后2例,脾破裂行脾切除術后1例。本組36例發生腸梗阻時間在術后4~21 d,其中2周內發生者32例(88.9%),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脹、嘔吐;8例停止排氣、排便。其中28例表現為不全性腸梗阻,8例表現為完全性腸梗阻。所有患者均給予腹部立臥位X線檢查及腹部CT檢查,其中32例腹部X線檢查見小腸有氣液平面,4例見腸腔多處不同程度的積氣表現。26例CT示腸管擴張、增厚,腸腔內積液、積氣;10例CT檢查可見腸壁水腫增厚,腸袢成團,腹腔積液。本組患者均符合文獻[1,2]診斷標準。

1.2 治療方法 本組患者均先行保守治療,包括:①禁飲食;②持續有效的胃腸減壓,直至腹脹消失,腸鳴音正常,有排氣排便,腹部X線未見腸腔積氣積液;③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④全胃腸外營養,給予白蛋白或血漿,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使胃腸道充分休息;⑤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生長抑素,通常給予地塞米松5 mg,每8 h靜注1次,連用5~7 d,善寧0.1 mg皮下注射,3次/d,連用5~10 d;⑥對有發熱及血白細胞增高者給予抗生素治療,靜脈滴注乳糖酸紅霉素,劑量為10 mg/(kg•d),連用2周。本組有3例患者經上述保守治療72~96 h后,腸梗阻癥狀不能緩解,體溫升高至39℃,并出現腹膜炎體征,即中轉手術治療,行粘連松解術。

2 結果

經保守治療的33例均治愈出院,治愈時間5~28 d,平均(14.5±2.5)d。其中1周內痊愈10例(30.3%),2周內痊愈16例(48.5%),3周內痊愈5例(15.1%),4周內痊愈2例(6.1%)。3例中轉手術患者均于術后7~13 d癥狀體征緩解,術后平均治愈時間10.5 d,無腸瘺發生。

3 討論

3.1 臨床特點 結合本組患者臨床資料及相關文獻[1-8]報道,筆者認為EPISBO具有以下特點:①有腹部手術史,且多見與手術操作范圍廣、腹腔污染嚴重、手術時間長的病例。本組病例中有23例(63.9%)為腹腔污染嚴重者,其中闌尾穿孔13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10例;②發生在手術后早期,腸蠕動曾經一度恢復,常于術后4~15 d左右進食后開始出現腸梗阻癥狀,本組有32例(88.9%)在2周內出現腸梗阻癥狀;③癥狀以腹脹為主,腹痛相對較輕,很少出現劇烈腹痛;④雖有機械性因素,但大多數都是腹腔內炎癥所致廣泛粘連引起[3]。部分患者可以有少量排氣、排便,表現為不全性腸梗阻。本組28例(77.8%)患者呈不全性腸梗阻,8例(22.2%)患者呈完全性腸梗阻;⑤體檢時腹部見不到腸型或蠕動波,觸不到明顯的腸袢或包塊,腹脹和膨隆不重,叩診多為實音,聽診腸鳴音減弱、稀少或消失,聽不到金屬音或氣過水聲;⑥血象可以正常也可以輕度增高,腹部X線透視、攝片可以發現多個液氣平面。CT檢查可顯示腸壁水腫、增厚、粘連以及腸腔積液積氣,腸管擴張和腹腔滲出等征象[1];⑦保守治療多數有效,本組36例患者中33例采用該法治愈,僅3例中轉手術;⑧梗阻緩解后腹脹迅速緩解,腹壁變為松弛,腸鳴音活躍,可解多量稀水樣便。根據以上特點與體征,結合腹部X線平片或CT掃描,多可確診EPISBO。

3.2 治療方法 近年來,隨著對EPISBO認識的不斷深入,診斷的準確率不斷提高,治療原則也由手術治療向以營養支持為主的非手術治療轉變。當前大多數學者[1-8]認為,EPISBO術后主要病因是炎癥和粘連,極少發生腸絞窄,因此均主張不要肓目選擇再次手術,首選保守治療。因為隨著炎癥的消退、滲出液的吸收,腸壁水腫才能逐漸減輕,這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病理過程。如果為了緩解梗阻而在炎癥急性期行剖腹探查,此時患者腸管水腫粘連嚴重,手術難度大,再手術不僅不能解除梗阻,反而會增加腸管損傷,加重粘連,術后腸梗阻、腸瘺和腹腔感染的發生率明顯增高[6]。尤其是術后2周內應避免手術,耐心等待,嚴密觀察,以免導致更嚴重的并發癥。治療首選以禁飲食、胃腸減壓及全胃腸外營養(TPN)為基礎的綜合保守治療。腸外營養支持能有效地維持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以及營養,糾正負氮平衡和內穩態失衡,使機體迅速恢復到良好的營養狀態,糾正低蛋白血癥及腸壁水腫,促進腸道功能恢復,從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縮短病程,有利于術后患者的康復[7]。同時,適宜應用糖皮質激素和生長抑素也是必要的。應用糖皮質激素,既可促進腸道水腫和炎癥的消退,還可以抑制纖維母細胞增生而預防粘連。但應小劑量使用及使用時間不宜超過1周。而生長抑素可有效抑制胃腸道激素釋放,減少胃腸消化液分泌及腸內炎性滲出,同時可減輕腸腔消化液大量積聚導致的腸管擴張和缺血陛改變,加速炎癥的消退,減輕腸壁水腫,維護腸黏膜的完整性,促進腸壁血液循環和動力恢復[8]。此外,對白細胞增高、發熱患者在應用糖皮質激素時最好加用有效的廣譜抗生素和抗厭氧菌藥,防止腸道菌群移位。我院采用紅霉素靜滴,因為紅霉素不僅有較強的抗菌作用,而且是一種胃動素激動劑,對全胃腸道均有不同程度的促動力作用,可激發小腸和整個消化道呈節律性和周期性收縮。

需要指出,主張保守治療并不是絕對不手術,對于術后早期腸梗阻應區別對待。雖然EPISBO首選保守治療,但當患者出現體溫持續上升,白細胞升高,腹痛腹脹加重,明顯的腹膜刺激癥狀,或懷疑有絞窄性腸梗阻發生時,應及時中轉手術。本組有3例患者經72~96 h保守治療后,其腸梗阻癥狀持續加重,并出現腹膜炎體征,即中轉手術治療,行粘連松解術而治愈。

總之,EPISBO是腹部手術后較嚴重的并發癥,增加了患者痛苦,延長了住院時間,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所以筆者認為臨床醫師要高度重視腹部手術,在手術操作過程中注意保護腸管,術中盡量減少創傷,嚴密止血,術畢用大量溫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腹腔并吸盡積液,保持通暢的引流等措施可能會減少EPISBO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馬留學,鄒忠東,姚和祥,等.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診療進展.中國臨床醫學,2009,16(6):889-890.

[2] 李幼生,黎介壽.再論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6,26(1):38-39.

[3] Miedema BW,Johnson JO.Methods for decreasing postoperative gut dysmotility.Lancet Oncol,2003,4(6):365-372.

[4] 郭丙河.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43例臨床研究.中國實用醫藥,2009,4(34):84-85.

[5] 文坤明,曾慶良.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23例治療體會.貴州醫藥,2010,34(1):48-49.

[6] 趙明偉.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10例臨床分析.海南醫學院學報,2008,14(4):406.

篇9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rtificial abortion and drug abortion for the term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early pregnancy in one year after the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arly pregnancy by accident in one year after the cesarean sect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5 were collected (pregnant sac ≤25 mm)and requiring the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artificial abortion group and the drug abortion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Results The complete abortion rate in the drug abor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artificial abortion group, (93.33% vs 76.67%), the complete discharge of fetal sac and no residual of uterine cavity, cervical loose, no artificial abortion syndrome were complete abortion,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mplete abor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artificial abortion, the drug abortion for the term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early pregnancy in one year after the cesarean section is easy, convenient, effective and has mild adverse reactions , and the patient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less pain and quick physical recovery,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in clinic.

[Key words] In one year after cesarean section; Early pregnancy; Artificial abortion; Drug abortion

近幾年剖宮產率逐年上升,瘢痕子宮妊娠率也隨之升高,同時瘢痕子宮妊娠要求終止妊娠的患者也日益增多。尤其是術后1年以內妊娠,高危人流也相應增加[1],若行人工流產術,如何縮小手術難度, 減少手術時間, 減少并發癥,控制子宮切口瘢痕部位妊娠流產時引起的大出血, 及避免子宮切除等問題,一直都是困擾婦產科醫生難以解決的問題。為探討安全有效終止剖宮產術后1年內早孕患者的方法,現將該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剖宮產術后一年內意外早孕(孕囊≤25 mm),60例患者終止妊娠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該院收治剖宮產術后1年內意外早孕(孕囊≤25 mm),要求終止妊娠的患者內60例,根據孕婦病史結合孕婦意愿分為兩組: 藥流組30例, 人流組 30例。納入標準:年齡 25~40歲, 孕齡≤49 d,彩超提示:孕囊≤25 mm,所有患者彩超診診為宮內早孕, 且除外胎囊位于子宮下段者; 相關化驗如:心電圖、凝血五項、血、尿、白帶常規、肝腎功能、梅毒抗體及HIV檢測均正常; 且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及人工流產無禁忌癥,終止妊娠的育齡期婦女及家屬均簽署手術同意書,距離上次剖宮產時間半年至1年之間,患者的孕周、該次妊娠距離前次剖宮產的時間間隔、平均年齡、孕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藥流組(30例):行藥物流產術,方法:于第1天晚飯后2 h時在家頓服米非司酮 150 mg , 第3天晨起空腹來院頓服米索前列醇 0.6 mg后,密切觀察患者陰道出血量、孕囊排出及不良反應等情況,如孕囊3 h后未排出,可追加米索前列醇劑量,1 d總量不超過 1.2 mg。如在觀察期間陰道出血增多需立即行清宮術。胎囊排出后觀察1 h離院,出血量如少于月經量者,常規給予口服抗生素及促子宮收縮的藥物治療。

人工流產組(30例):行無痛人工流產術,方法:在地佐辛聯合丙泊酚靜脈麻醉下行負壓吸宮術終止妊娠,術前2 h卡前列甲脂栓1 mg置陰道后穹窿軟化宮頸再行吸宮術,術時輕輕轉動吸引管,將胚胎組吸出靠近瘢痕處降低負壓,負壓吸引管應注意在宮腔內一次吸完,切記反復多次進入宮腔,以免瘢痕處破裂及宮頸管損傷,術中出血較多且子宮收縮差者,于宮頸注射縮宮素注射液(國藥準字H00217263)10單位。

1.3 療效判定

藥物流產患者需觀察胎囊排出時間、完全流產的成功率及陰道出血量的情況。人工流產患者需觀察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所有患者均術后2周行超聲檢查,彩超提示宮腔內無殘留為痊愈,術后24 h出血大于200 mL為陰道大出血。

1.4 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 P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完全流產率

藥物流產組患者完全流產 28(93.33%)、不全流產 1 例(3.33%)、失敗 1 例 (3.33%); 人工流產組患者完全流產 23例 (76.67%)、不全流產5例(16.67%)、 失敗 2例(6.67%);藥物流產組患者完全流產率明顯高于人工流產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注:χ2=52.705,P=0.021。

2.2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月經恢復情況

兩組患者胎囊排出時間、陰道流血時間、月經復潮時間、陰道出血量等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注:t值:0.126 ,P值: 0.074。

3 討論

該研究針對已選定的60例剖宮產術后一年內早孕患者,孕齡≤49 d,以兩種不同的方法終止妊娠,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發現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終止1年內瘢痕子宮妊娠者,具有疼痛輕微、安全、操作簡便、有效等特點,且是患者容易接受的流產方法[2]。

近年來剖宮產比例日益增大,瘢痕子宮患者在避孕失敗后終止妊娠方式的選擇上不同的專家看法不一。有研究發現剖宮產術后1年內妊娠者,再次剖宮產時取原瘢痕組織做病理檢查,患者瘢痕處的子宮平滑肌組織存在較大問題,其組織完整度缺失,連續性不夠,大部分病例瘢痕為纖維結締組織,只有少數子宮切口處瘢痕肌肉化。細胞間連接松弛,平滑肌肌層組織出現縫隙,且顯微鏡下可見其縫隙處有絨毛。故患者平滑肌肌層縫隙可引起其剖宮產瘢痕處妊娠的危險。而術后3年子宮瘢痕肌肉化的程度達最佳狀態,子宮瘢痕肌肉化程度越來越差,但隨著時間延長,失去彈性,并且逐漸退化,剖宮產術后半年內終止妊娠易發生子宮穿孔。所以剖宮產術后2~3年是子宮切口愈合的最佳時期。

米非司酮為受體水平抗孕激素藥,具有終止早孕、抗著床、誘導月經及促進宮頸成熟等作用,與孕酮競爭受體而達到拮抗孕酮的作用,與糖皮質激素受體亦有一定結合力[3]。米索前列醇作為作為一種合成的前列腺素 E1 類似物,具有宮頸軟化,有效誘發宮縮,促進胎兒及附屬物排出等優點。米索前列醇同樣具有興奮子宮平滑肌的作用, 而兩種藥物的相互作用, 能跟更好地促使脫膜細胞凋亡、 剝脫以及宮頸擴張軟化、子宮節律性收縮,從而能有效避免因吸宮術而引發的宮頸擴張困難、出血以及人工流產綜合征, 能更好地保證患者的安全[4]。

剖宮產術后1年內早孕行人工流產,屬于侵入性手術,鋪巾、手術器械消毒不徹底等因素容易使患者出現外陰感染等并發癥,且醫師操作不當可加大術中大出血的風險[5]。瘢痕子宮切口易于盆腔粘連,易出現無菌性炎癥反應,故手術時注意子宮位置的改變,選用合適的負壓。由于子宮前傾屈過度,子宮內腔連續性減弱、變形,子宮切口處瘢痕未完全機化,組織薄弱口,局部肌層彈性差,由于未行陰道分娩,瘢痕子宮再次妊娠時由于粘連牽拉,宮頸長度相應增長,宮頸管口頸可塑性差,增加了手術難度,容易出現子宮穿孔[6]。可能發生流產不全及漏吸。

以上研究表明,藥物流產組患者完全流產率為93.33%,明顯高于人工流產組患者的76.67%(P0.05)。藥物流產組患者大出血流產不全、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為4.48%,明顯少于人工流產組患者的14.28%(P

綜上所述,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非手術終止剖宮產術后1年內停經時間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計劃生育學分會.剖宮產瘢痕除妊娠診斷與治療共識[J].中華醫學雜志,2012,92(25):1731-1733.

[2] 徐珉.小劑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彩超引導下吸宮終止剖宮產術后1年內早孕的臨床研究[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5,23(2):104-105.

[3] 李艷.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4):141-142.

[4] 張文慧.米非司酮聯合米索終止剖宮產術后一年內再次妊娠的臨床觀察[J].藥物與人,2014,6(17):121-122.

[5] 趙銀花,劉春源,溫勇,等.早孕期終止瘢痕子宮患者意外妊娠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8(5):46-47.

[6] 楊小蕓,劉興會.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的臨床特點及治療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2,26(10):18-19.

[7] 陳志春,瘢痕子宮早期妊娠藥物流產的臨床研究[J].臨床研究,2014,3(10):186-187.

篇10

關鍵詞:植樹造林;注意事項;常見問題

1.現階段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

隨著社會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已不能小覷。樹木是各類生活必需品產成的原材料和基本資源。在當今階段的各行各業,在日常生活或者工農業生產中,木材都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木材制造品遍及生產生活的各個角落,從這點實用意義上講,植樹造林培育木材已經必不可少。同時,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不斷推進,居住環境和生態平衡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我們的重視。首先從生態平衡角度出發,工業生產和人類的生活活動產生的大量廢氣、廢水、廢料源源不斷的流向大自然,嚴重影響著現有生態系統的平衡,危及人類的生存環境。溫室氣體排放過量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是這類問題一個顯著的例子。人類活動對于大氣臭氧層的破壞,最終會相應的回報于人類的身上。而林木有著天然的凈化作用,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能夠有效的緩解溫室效應的影響,大氣中的碳元素得以更好方式的儲存。有效的保持了生態平衡。植樹造林對生態系統的積極影響又遠不及于此。林木的根系可以有效的防治風雨對地表層的影響,減少了水土流失的發生。林木防護帶又可以有效的減緩風勢,在我國特殊的區域地帶,林木區還有減緩水流速等等積極作用,增進了農田對水分的吸收。可以說,從這類角度出發,植樹造林又是具有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可以極大的縮減每年我國在治理水木流失這類問題上所花費的不必要開支。同時,對于日益嚴重的城市噪聲問題,植樹造林同時可以治理與解決。樹木對于噪聲的遮擋或吸收作用已經逐漸被人類利用。用植樹造林的手段來減少城市噪聲,可謂兩者兼得。可以說,植樹造林在現階段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植樹造林的程序和常規方法

2.1造林地清理與整地

在植樹造林前需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對植林地進行整地與清理。清理,主要是清理在植林地內存在的雜草和雜木。采伐植林地上生長的伐根、梢頭、倒木及植林地上面的竹類、灌木和枝椏等等。清理方式依據現場實際條件選擇,可采用火燒、割除或化學藥劑噴灑等方式。火燒清理速度快執行徹底,但是容易產成煙塵污染并可能誘發森林火災。人工割除清理在實際中應用較為普遍,但存在速度慢,勞動力需求過多的問題。使用化學試劑同樣可以達到較快的施工速度,但是容易產生試劑殘留,造成后續的很多影響。另外,依據清理方式而產生的清理形式也主要有三種,包括全面清理、面積清理以及帶狀清理。清理形式不同,產生的實際效果也有所差異,需因地制宜。清理完造林地之后需要對林地進行整平處理。林地整平處理的方法也主要有兩種,即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全面整地即整平造林區域內全部土地,整地面積大,涉及區域廣泛。該種方法主要適用于造林地地勢較為平坦的區域。局域整地,又可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主要針對于地勢不平坦的各類地區,對其整平用特殊的方法手段處理。

2.2樹種的選擇與處理

根據造林地的氣候條件和土壤狀況,選擇與造林地條件相適應的造林樹種,是有效達到造林目的的決定性因素。直播造林時,所選用的樹種種子應能在造林地發芽破土并健壯生長;苗木造林時,所選苗木要有當地優良樹種的優良性狀,確保苗木栽植后能夠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生長潛能。此外,造林所選樹種還應適應當地林業市場的供應需求。

2.3實施造林

實施造林的方法有很多,現階段大體分為三個方面。即分植造林法、植苗造林法和播種造林法。分植造林法充分的考慮了林木根莖和相應材料的特殊作用,通過這些部位直接實施造林。分植造林法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減少造林費用,并且合理有效的縮減育苗所需要的時間,科學的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同時,分植造林法操作簡單、技術方法容易理解、普及方法容易。由于分植造林法的特殊手段,子體可以很好的遺傳母體的優良性狀。同樣的,分植造林法也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對母體數量的要求就是其中之一。這種限制使得分植造林法適用于母體數量較多的品種,如楊樹、柳樹等等。植苗造林法又可叫做外栽植造林法。這種方法以擁有林木完整的根系為基礎。該種方法植被的林區具有優良的生長穩定性和抵抗外界侵蝕的能力。采用植苗造林法造林,要求造林地寬松平整,確保林木苗根系能夠有效的吸收水分,杜絕苗木長生缺水、失水以及根系整體遭到破壞的情況,確保植苗造林法的林木成活率。另外,對林苗的選取與修剪也對植苗造林法有著重要影響,在這一過程中,林苗的包裝、分級、選苗、運輸都不可忽視,需要嚴格把關。播種造林法就是我們常說的直播造林法。造林方法簡單易行,將選好的樹種直接播撒在造林區域內即可,相比較于前幾種方法縮減了很多育苗工序。該種方法適用于大面積造林的林區地帶。樹種應該選擇易發芽、易成活、種源充足的品種,例如核桃、杏類等等。不同的造林地、不同的樹種選擇適宜不同的造林方法,需結合實際情況綜合選擇。

3.植樹造林技術的相關注意問題

在植樹造林實施的全過程中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規避及注意。首先,應當十分珍惜和重視造林資源,充分的利用種子資源和苗木資源,用更為科學有效的手段和技術方法提高林木苗的成活率,確保土地資源使用的綜合效率,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向提高。與此同時,對于造林樹種和造林區域的選擇也尤為重要。不同的樹種林苗適應于不同的地理氣候環境。應當因地制宜的選擇,順應自然發展規律,切不可違背自然規律肆意造林。同時,科學合理的技術的應用也不容忽視,對栽植時間和起苗時間的掌握、對運輸過程中規避損害和保水問題的處理等等都要求技術人員一一核實,制定出詳細的解決方案。最后,植樹造林苗木的后期管理工作對植樹造林成果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不但要做好澆水培土等工作,還要適量施肥,避免病蟲害和動物侵害,以為苗木的健壯生長提供有效保障。

4.結語:綜上所述,植樹造林對我國現階段的工農業發展和人民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義。植樹造林過程中存在較多急需完善的問題。包括造林地的合理選取、林木苗的處理與修剪、造林方法的全用等等。唯有因地制宜的制定科學有效的方法,規避實際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的相應問題,運用經濟合理的管理手段,提高林木的適應性和成活率,才能提高林業產品整體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形成一個優良的、可持續發展的林產業循環。

參考文獻:

[1] 付建軍,王曉東.淺析林區植樹造林的常用方法及其具體程序[J].民營科技,2009.